孩子 爱读的中国寓言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1 16:27:35

点击下载

作者:杨绍军

出版社: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 爱读的中国寓言故事

孩子 爱读的中国寓言故事试读:

前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先生曾说过:“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得多的东西。寓言是一个怪物,当它朝你走过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它转身要走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严肃认真。”可以说,这是对寓言最恰当、最形象的描述。

寓言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寓言算起,距今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在东方的中国和印度,还是在西方的希腊,寓言都开出了绚烂的花朵,因此它们并称为“世界寓言的三大发源地”。我国古代涌现出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寓言作家,留下了像《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狐假虎威》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创造出了古代文学艺术的辉煌。《战国策》记载,季梁曾以一则《南辕北辙》的寓言劝说魏王放弃攻打赵国,可见寓言具有多么强大的说服力。

寓言大都短小精悍、想象夸张、形象生动,是孩子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而其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经验,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又是孩子难得的精神食粮。

阅读寓言可以帮助孩子认识社会、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寓言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故事是它的外衣,寓意是它的灵魂。法国著名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们的教训好比是灵魂。”孩子们通过阅读故事,可以从中体会出作者所寄托的思想,从而学会辨别是非真伪,懂得生活和做人的道理,培养良好的品格。

阅读寓言可以锻炼儿童的语言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互相促进的:人的深刻思想要靠语言表达出来,而通过语言交流,又可以促进思维的发展。儿童正处在学习语言、发展思维的阶段,寓言故事短小、生动,通过阅读优秀的寓言作品,儿童可以有效地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本书从灿如星河的中国古代典籍中精选了众所周知、寓意深刻、故事有趣的寓言一百余篇,改写成儿童易读易懂的白话文,按照出处的历史年代排序,并添加了精彩的点评。相信本书对开发儿童智力、塑造儿童品格、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希望能得到孩子们的喜爱。编者2010年4月

南橘北枳

《晏子春秋》

一次,齐国上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和左右的大臣们商量:“我想当众羞辱他一下,你们谁有什么好办法?”一个大臣对楚王如此这般地说了一番,楚王听了连声说好。

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安排酒宴招待他。大家正喝得高兴时,只见两个吏卒绑着一个犯人来到楚王面前。楚王故意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吏卒回答说:“是个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王看了看晏子,笑嘻嘻地问:“齐国人天生就喜欢偷盗吗?”

晏子恭恭敬敬地离席,站起来回答说:“我听人家说,橘子生在淮南便是橘子,又大又甜;假如把它移到淮北,就变成枳子了,又小又酸。它们的叶子很相似,果实的味道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两个地方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这个人生活在齐国的时候并不偷东西,到了楚国就变成了小偷,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喜欢偷东西吗?”点评这则寓言说明:事物会因环境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满脸愁云。他的一个朋友关切地问:“你有什么忧愁的事吗?”

杞国人叹了口气,说:“唉!我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地会突然陷下去,那样的话,我可躲藏到哪里去呢?”

朋友开导他说:“天,不过是一大团气体罢了,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你伸展身体,俯仰、呼吸,每时每刻都在天的中间活动,你为什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杞国人又说:“这天如果真的是一大团气体,那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辰,不是都要掉下来了吗?”

他的朋友又劝导他说:“太阳、月亮和星辰也不过是有光的气团,即使掉下来,也不会砸死人的。”

杞国人又追问道:“那么,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他的朋友又说:“地,也不过是堆积起来的泥土和石块,它塞满了四面八方所有空虚的地方,没有一点儿空隙。你行走、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杞国人听后,才高高兴兴地放下心来,开导他的人也长长地松了口气。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为那些无谓的事而忧虑,只会自寻烦恼。

歧路亡羊

《列子》

杨朱的邻居丢失了一只羊,他连忙召集全家老小去寻找,还请杨朱派他的仆人去帮忙。杨朱说:“喂!只丢了一只羊,哪用得着派这么多人去追呢?”邻居回答说:“因为岔路太多了。”过了半天,杨朱的邻居和他的家人都陆陆续续地回来了,一个个垂头丧气地样子。杨朱问:“找到羊了吗?”邻居回答说:“找不到啊。”杨朱问:“去了这么多人,为什么还找不到?”邻居回答说:“因为大路上有岔路,岔路之中又有岔路,我们不知道羊跑到哪条岔路上去了,人再多也无济于事,所以就都回来了。”

杨朱听了邻居的这番话眉头紧锁,一言不发。一整天,大家都没见他露出一丝笑容。杨朱的门徒都觉得奇怪,不解地问:“羊并不是什么值钱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您的,您这样闷闷不乐,究竟是为什么呢?”杨朱说:“我并不是惋惜丢了一只羊。我是从这件事联想到,做任何事情,如果迷失了方向,都会无功而返啊。”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专心致志,辨明方向;否则,就会像岔路上寻羊一样,终究会一无所获。

愚公移山

《列子》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的北边。这两座山从地面到山顶,有一万来丈高,绕着山走一圈,就有七百里。

北山脚下有个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愚公出门办事总要绕个大圈子,走很多弯路,进出很不方便。

这天,愚公召集全家老小商量说:“这两座大山,堵住了我们的出路,来往不便,我们要合力来铲平它,以后我们出门就方便了!”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量,怕是连一个小土堆都铲不平,又能把这两座山怎样呢?况且我们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大家纷纷说:“我们可以把挖出来的土石扔到渤海边上呀,土再多,也不愁没有地方放!”

第二天,愚公就带领全家人动手开山了,他七八岁的孙子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忙。他们常年挖土挑石,一年四季都很少回家。

黄河边上住着一个叫智叟的老汉,他讥笑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凭你的年纪和力气,怎么可能移走这两座大山呢!”

愚公长叹一声,说:“不错,我是老了,可是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我们为什么挖不平它?”听了这话,自以为聪明的智叟无话可说了。

愚公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便派大力神把这两座山搬走了。点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有恒心做,就有可能成功。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到东方去讲学,路上遇见两个小孩在激烈地争论。孔子便下了马车,问他俩在争论什么。

两个小孩看到孔子过来,都抢着告诉他。一个小孩说:“太阳早晨刚出来时离我们近,而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远。”“不对!”另一个小孩说,“应该是早晨太阳刚出来时离我们远,而中午的时候离我们近。”

前一个小孩又连忙说:“你错了!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看起来像车上的篷盖那么大,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只有盘子那么小。这不是因为早晨的太阳离我们近才显得大,中午的太阳离我们远才显得小吗?”

另一个孩子马上反驳说:“早晨太阳出来时,到处凉气袭人,中午却热得人像站在热水边一样难受,这不是因为早晨太阳离我们远才觉得凉,中午太阳离我们近才觉得热吗?”

孔子听了,觉得他俩说得都有道理,分不清两个小孩到底谁说得对。

两个小孩十分失望,望着孔子远去的背影取笑说:“还说他很有学问呢,原来也不过如此呀!”点评即使是孔子这样的圣人,其认识也是有限的。这则寓言说明:只注意事物的某一方面,片面地作出判断,是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的。

朝三暮四

《列子》

宋国有一个非常喜欢猴子的老人,在家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长,他能了解猴子的性情,猴子也能懂得主人的心意。老人很宠爱这些猴子,宁可让家人饿肚子,也要让猴子们吃饱饭。

这个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粮食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量却越来越多,于是他想把每天给猴子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明天起,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栗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你们同意吗?”

猴子们一听,早上怎么少了一颗?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上蹿下跳,好像非常不情愿似的。

老人一看这情形,连忙改口说:“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总该可以了吧?”

猴子们一听,纷纷驯服地趴在地上,显得很满意。点评栗子的总数没有变,只是分配的方式不同。这则寓言提醒我们:不要被事物的表面现象所迷惑。后常用来比喻做事情反复无常。

九方皋相马

《列子》

伯乐是有名的相马专家。有一天,秦穆公对伯乐说:“你年纪大了,你的子孙中有没有能识别千里马的人呢?”

伯乐说:“普通的好马,可以从它的外形、容貌和筋骨上看出来。而天下最优秀的千里马,跑起来轻快如飞,来去无踪。我的子孙都是普通人,只能告诉您普通的好马,但不能识别千里马。我有个朋友叫九方皋,这个人对于马的识别能力,不在我之下,请大王召见他。”

秦穆公召见了九方皋,派他去寻找千里马。三个月之后,九方皋回来报告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

秦穆公问:“是一匹什么样的马?”

九方皋回答说:“是一匹黄色的母马。”

秦穆公派人把马牵回来一看,却是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把伯乐召来对他说:“你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马的颜色和雌雄都分不清,又怎么能辨别马的优劣呢?”

伯乐长叹一声说:“九方皋相马竟达到了这种境界呀!九方皋所看见的是马内在的素质,而忽略了它的外形特征。像九方皋这样相中的马,肯定是比千里马更珍贵的宝马啊!”

秦穆公派人把那匹马牵来一试,果然是匹罕见的千里马。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光注意表面,只有深入把握事物的内在本质,才能作出更深刻的判断。

纪昌学射

《列子》

有个名叫纪昌的人,慕名来拜神箭手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梭子。这样苦练了两年之后,就是有人拿着锋利的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都不眨一下眼。

纪昌高兴地跑去告诉飞卫。飞卫摇摇头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再练好眼力才行。当你能把极小的东西看得很大,将模糊的东西看得一清二楚,到那时候,你再来找我吧。”

纪昌回到家里,捉了一只虱子,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吊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看。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变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显得有车轮那么大了。他再看稍微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像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拈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径直穿过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赶紧跑去告诉了飞卫。飞卫连连点头,高兴地说:“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点评飞卫不仅是一名神箭手,而且是一位精通教学方法的老师。这则寓言说明: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打下扎实的基础。

杨布打狗

《列子》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有一天早晨,他穿着一件干干净净的白色衣服去朋友家玩。回来的时候,突然下起了雨,杨布就把自己被雨水淋湿了的白色衣服脱下来,穿着里面的黑色衣服回来了。

杨布刚走到家门口,他家的狗没认出他来,以为来了陌生人,对着他龇牙咧嘴,“汪汪”地狂吠。杨布见了,非常恼火,拿了根棍子就要去打狗。

杨朱从里屋跑出来一看,说:“你不要打狗了,这不能怪狗呀,假如你的狗出去的时候是白的,回来时变成了黑的,你能不奇怪吗?”点评这则寓言说明:如果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不要盲目急着责怪别人。

好鸥鸟者

《列子》

在海边的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喜欢海鸥的年轻人。每天早晨,他都划着船到海上去找海鸥玩。时间一长,海鸥都跟他混熟了,一大群海鸥围绕在他渔船的四周,时而在空中盘旋,时而径直落在他的肩上、脚下和船舱里,自由自在地与他一起嬉戏玩耍,久久不愿离去。这个人与海鸥相处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年轻人的父亲听说了这件事,就对他说:“听说海鸥很喜欢跟你一起玩耍,明天你何不乘机抓几只回来,也给我玩玩?”年轻人满口答应道:“没问题,这有什么难的!”

第二天,年轻人早早地出了家门,驾船来到海上,焦急地等待着海鸥的到来。可是,那些聪明的海鸥早已看出了他今天的神情不对,只是在空中盘旋,没有一只愿意再落到他的船上。当他准备伸手去抓的时候,海鸥就“呼啦”一声全都飞走了。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真诚善良,如果自以为聪明,用尽心思去算计朋友,那么朋友必然会舍你而去。

疑邻盗斧

《列子》

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孩子偷的,就暗暗地注意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他看那个孩子走路的姿势,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观察那个孩子的神色,也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他听那个孩子说话的语气,更像是偷了斧子的样子。总之,在他眼里,那个孩子的一举一动都很像一个偷东西的人。

过了几天,他在刨土的时候,找到了那把斧子。原来是他自己上次干活的时候,把斧子忘在那里了。

第二天,他又碰见了邻居家的那个孩子,再留心观察这个孩子,他走路的样子、说话的声音,丝毫也不像一个偷东西的人了。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判断一件事情、认识一个人,切忌以自己的主观想象作为衡量的标准,否则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齐人攫金

《列子》

从前,有一个齐国人,一心想要得到金子。有一天,他一大清早就起床,打扮得整整齐齐,来到集市上四处游荡,心里盘算着怎么能弄到一些金子。

走着走着,他发现有一家金店,就大步跨进门去,二话不说,拿起一块金子,扭头就走。店主见他抢了金子,大叫捉贼。大家赶忙过来,把他抓住送往官府。官吏审问他说:“当着这么多人,你竟敢去抢别人的金子,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给我从实招来!”那个人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人,我的眼里只有金子呀!”点评财迷心窍使这个抢金子的齐人只见金子不见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利欲熏心、见钱眼开,会使一个人失去理智,而做出一些有悖常理、愚蠢荒唐的事情。

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战国时,梁惠王为了掠夺其他国家的财富,常常挑起事端,把百姓赶上战场。有一天,他问孟子:“对于国家的事情,我是非常尽心的。如果河内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内的灾民移到河东去,同时又把河东的粮食调到河内来。要是河东年成不好,我也用同样的方法去救济。据我所知,邻国的国君还没有像我这样做的。可是,邻国的百姓并没有大量减少,而我们梁国的百姓也没有明显增加,这是什么道理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我就拿打仗打个比方吧。战场上,战鼓一响,双方的士兵就刀对刀、枪对枪地打起来。打败的一方,不免丢盔弃甲,仓皇逃命。逃命的人,自然有的逃得快,有的逃得慢。有一个人逃了一百步,另一个人逃了五十步。这时候,如果那个逃了五十步的嘲笑那个逃了一百步的胆小怕死,你说对不对呀,大王?”

梁惠王说:“当然不对。他只不过没有逃到一百步罢了,但同样也是在逃跑啊!”

孟子说:“既然大王懂得这个道理,那怎么能希望您的百姓比邻国的多呢?”点评逃五十步和一百步,虽然在距离上有别,但本质上是一样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看事情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重要的是看本质。

一傅众咻

《孟子》

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戴不胜向孟子请教,如何劝说宋王把全部精力用在管理自己的国家上。

孟子想了想,对他说:“如果有位楚国大夫很想让自己的儿子学说齐国话,您看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呢,还是请楚国人教他好呢?”

戴不胜笑着回答说:“那当然是请齐国人教他好啊!”

孟子说:“你即使请来一个齐国人,并且很耐心地教他的儿子学说齐国话,而周围的人会觉得稀奇,整天跟他说楚国话来干扰他。这样,哪怕天天用鞭子来抽他,逼迫他学说齐国话,他仍然是学不会的。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并且住在齐国都城最有名、最繁华的街巷里学说齐国话,几年以后,他的齐国话肯定会讲得很好。到那时,哪怕再用鞭子天天抽他,要他说楚国话也是不可能的了。”

听了孟子的话,戴不胜终于明白过来:在宋国,国君周围有那么多的奸臣说坏话,难怪宋国国君会变得如此无道啊!点评这则寓言说明: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不论学习知识还是做事情,都是如此。

月攘一鸡

《孟子》

有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的一只鸡;如果不偷,就手心痒痒。有人劝告他说:“不要偷了,这种勾当不是品德高尚的人的做法。”这个人听了,也想弃恶从善,便对劝告他的人说:“好吧,我下决心痛改前非。不过让我一下子不偷也很困难,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前我一天偷一只鸡,从今天开始,我减少到一个月偷一只,等到明年,我就再也不偷了。”点评这则寓言说明: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应该及时改正,而不要借故拖延。

以羊易牛

《孟子》

古时候,人们每到特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庙里举行一种祭祀仪式,以表示对神灵的虔诚,求得神灵的庇护。每逢祭祀时,不是要杀一头牛,就是要杀一只羊,然后将牛头或羊头用大木盘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们就站在供桌前祈祷。

一天,有个人牵着一头牛从皇宫前经过。这时,齐宣王在大殿门口正好看见,便命人叫住那个人,问道:“你打算把这头牛牵到哪里去呢?”那人回答说:“我要牵去宰了,用来祭钟。”

齐宣王看看那头牛吓得哆哆嗦嗦的样子,说:“这头牛没有罪过呀,却要白白地去送死,看着它那副可怜相,我真不忍心,把它放了吧!”

那个牵牛的人说:“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请您把祭钟这一仪式也废除了吧。”“这么庄严的仪式,怎么可以废除呢?”齐宣王沉吟了一会儿,接着说:“钟还是要祭的。这样吧,就用一只羊来代替这头牛吧!”点评杀牛和杀羊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在屠杀生命。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假仁假义的人。

学弈

《孟子》

奕秋是全国最有名的棋手。有两个青年想学下棋,就一起来到奕秋这里,拜他为师。

其中一个人全神贯注地听奕秋讲解棋理,后来成了一名出色的棋手。而另一个人,每次奕秋讲棋理的时候,虽然也坐在那里听,可是总觉得有只大雁快要飞过来了,一心想着该如何拿弓箭把那只大雁射下来。

他虽然和前一个青年同在奕秋那里学下棋,但由于思想不集中,学习的效果自然就差。难道说他不如前一个青年聪明吗?自然不是这样的。点评两个青年虽然都在跟奕秋学下棋,但用心的程度不同,学习的效果也就不同。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有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能学好本领;如果三心二意,必将一事无成。

不皲手之药

《庄子》

宋国有一家人,世世代代都以给别人漂洗织物作为自己的职业。这家人有一种祖传的特制药物,涂上它,即使冬天在冷水里洗衣服,双手也不会皲(jūn)裂。

一个商人听说了这件事,便千里迢迢地从远方赶了过来,提出要拿一百两金子购买这个秘方。

这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说:“我们家族世代以洗衣为业,即使碰上生意最好的时候,也不知道要用多少年才能赚够这一百两黄金。现在既然有人肯出一百两黄金来买我们这个秘方,何乐而不为呢?”

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了一夜,最终决定把这个秘方卖给商人。

商人得到了秘方,立刻欢天喜地地拿去献给了吴王,并告诉他这种药物的妙用。吴王听了很高兴,并把商人封为了吴军的将领,命他赶紧按秘方配制药物。

不久,越国大举侵犯吴国。时值隆冬,两军在水上交战。吴军士兵都在手上涂上了这种不皲手的药物,所以一点儿也不怕河水的严寒,一个个生龙活虎,把越军打得大败。

获胜之后,吴王论功行赏,把一块肥沃的土地封给了商人。点评能够防治皮肤皲裂的药物是一样的,有人能利用它克敌制胜,有人却免不了仍旧用它在水中漂洗织物。这则寓言说明:同样的东西用在不同的地方,所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

浑沌之死

《庄子》

传说南海的天帝叫做“倏”,北海的天帝叫做“忽”,中央的天帝叫做“浑沌”。倏与忽的关系很好,经常来往。每次经过浑沌的国土,浑沌总是热情招待。

有一天,倏与忽在一起闲聊,谈起浑沌,两个人都很感激他。于是,准备好好地报答浑沌的这番热情。倏说:“就是送最名贵的礼物也不足以报答浑沌的恩德呀!”忽想了想说:“你不见人人身上都有七窍吗?唯独浑沌身上没有,因此他不能享受美食、音乐和迷人的景色,一定很不舒服,我们给他把七窍凿出来吧!”倏听了,连连称是。

于是,他们带着铁锤、钢凿,来到浑沌居住的中央之地,就按着浑沌的头认真地凿起来。两人干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他们一天凿一个孔,干了七天,凿好了七窍。谁知,等他们低头看时,浑沌早就没气了。点评这则寓言说明: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的特点和生活方式,如果将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别人身上,其结局往往会适得其反。

庖丁解牛

《庄子》

庖丁(páo)为梁惠王宰牛,只见他手起刀落,既快又好。梁惠王看后连声夸赞,并问他说:“你的技术怎么会如此高明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看见的无非是一头头完整的牛。现在,我看见的再也不是一头整牛了。宰牛时,我不必用眼睛去看,就清楚哪里是关节,哪里是经络,从哪里下刀、需要用多大的力气,全都心中有数。”

庖丁停顿了一下,接着说:“技术高明的厨师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宰了数千头牛,而刀口却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就会留有余地,因此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和新刀一样锋利。”

梁惠王说:“从您的这番话里,我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点评这则寓言说明: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只要从实践中积累经验,掌握事物的规律,就能顺利解决问题。

望洋兴叹

《庄子》

一到秋天,大河、小河里的水都涨起来,流入黄河,黄河的河面就显得格外宽了,站在河的这边竟看不清对岸牛马的外形。于是,黄河之神河伯便得意扬扬,以为天下所有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了。

河伯顺着水流由西向东来到了北海。他向东遥望,只见白茫茫一片,根本看不见尽头。看到这些,河伯才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他叹了口气,对北海之神若说:“俗话说,有了一点儿学问,就以为自己天下第一,这说的正是我呀。过去,我听说有人贬低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节义,开始我不相信,总以为他们都是天下第一;现在我看到你的浩瀚无穷,才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孤陋寡闻。如果我不遇到你,那就危险了,我将会永远被有见识的人讥笑了。”

北海之神若说:“井底的青蛙,不能跟它谈论海的宽阔,是因为它被狭小的生活环境所局限;夏天的小虫,不能跟它谈论冬天的冰,因为它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知识浅陋的人,不能跟他谈论高深的学问,因为他们所知道的就只有那么一点点。现在,你走出了有岸有边的小河,看到了浩瀚的汪洋大海,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有了这种虚心的态度,就可以和你谈论高深的道理了。”点评有北海之大、之深,才显出黄河之小、之浅。这则寓言说明:只有开阔视野,才会知道自身的渺小。

邯郸学步

《庄子》

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一带,人们不仅穿衣打扮很得体,就连走路的姿态也很美。外地来的人十分羡慕,也都想学一学。燕国的一个小伙子听到这个消息,就跋山涉水,从很远的家乡来到邯郸,学习邯郸人走路的姿势。

小伙子来到邯郸的大街上,发现这里人们走路的姿势确实很好看,一举手、一抬足,都显示着高贵的风度。小伙子很高兴,决心要把这种优雅的走路姿式学好。这时,一位年轻人走过来,他就跟在这位年轻人后边模仿起来。年轻人迈左腿,他也抬左腿;年轻人迈右腿,他也抬右腿。但是他顾了腿,顾不了胳膊;顾了下身,又忘了上身。直到搞得满头大汗,他还是手忙脚乱,没学出个眉目。

学了几天,他越学越别扭,心想:“一定是自己的积习太深了,不彻底抛弃自己的老走法,肯定学不好新姿式。”于是,这个小伙子从头学起,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他虽然废寝忘食地学,可还是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的姿态,反倒连自己原来走路的方法也忘了个精光。等到他要回家的时候,竟然只好爬着回去了。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盲目地崇拜别人,如果一味地效仿别人,可能不但别人的优点学不到,就连自己的长处也会失去。

井底之蛙

《庄子》

草丛里有一口废弃的井,井里住着一只青蛙。有一天,它蹲在井栏上正闲得无聊,忽然看见不远处有一只东海来的大鳖在散步。于是它对大鳖说:“快过来,看看我多么快乐啊!想出去玩,可以在井口的栏杆上蹦蹦跳跳;玩累了,就蹲在井壁的砖窟窿里休息休息;跳进水里,水刚好托着我的胳肢窝和下巴;踩着泥巴,泥深只能淹没我的两脚,漫到我的脚背上。你看看那些螃蟹、小蝌蚪,哪个能比得上我快活!”青蛙说得唾沫四溅,越说越高兴:“瞧,我独占着这井里的水,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不想进来参观参观吗?”

大鳖爬向井口,可左脚还没踏进井里,右腿已经被井栏卡住了。大鳖只好退了回来,对青蛙说:“你听说过大海没有?”青蛙摇摇头。大鳖说:“我就住在大海里。大海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千里平原,不能和它相比;万仞高峰,放进海里也不见影子。大禹的时候,十年九涝,可并不见海水增加一寸;商汤的年代,八年七旱,也不见海水减少一分。我在大海里无拘无束,俯仰自由。你看,大海里的快乐怎么样呢?”

青蛙听了大鳖的一番话,吃惊地张大了嘴巴、鼓着眼睛,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天地无限广阔,人的认识总是有限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懂得一点便妄自尊大、目空一切。

屠龙之技

《庄子》

从前,有一个人很喜欢学习。为了学会一门别人都不会的特殊本领,他卖光了所有家产,凑足了一千两银子,到很远的地方去拜支离益为师,跟他学习杀龙的技艺。

这个人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把杀龙的技术学到手。学成后,他高兴地回到家乡。人们关心地问他究竟学到了什么本领,他兴致勃勃地讲开了自己杀龙的本事:杀龙应该用什么刀,怎样按住龙的头、踩住龙的尾巴,怎样从龙颈上开刀……他一边说,一边手舞足蹈地表演给大家看。

可是,当人们问他龙是什么样子、在什么地方时,他却答不上来。他心想:“是呀,在什么地方有龙可杀呢?”

于是人们忍不住笑起来,告诉他:“学本领是为了有用处,如果学的东西毫无用处,学得再精通,也是一文不值。”

他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世界上根本没有龙这种东西,他花费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学的本领算是白费了,根本没有用武之地。点评这则寓言说明:学习必须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如果脱离了实际,再大的本领也没有用。

涸辙之鲋

《庄子》

庄子家里很穷,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无奈之下,他只好硬着头皮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食。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了。他说:“可以,等我收齐老百姓的租税后,马上借给你三百两银子。”

庄子听了,气得脸都变了色,愤然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上突然听到呼救声。我四处张望了一下才发现,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这条鲫鱼说它原来住在东海,不幸沦落到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它请求有人给它点水,来救自己的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问他是否救了鲫鱼。

庄子说:“我对鲫鱼说:‘可以呀,等我到南方去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你这儿来,把你接回东海老家去罢!’鲫鱼听了我的话,当即气得瞪大了眼睛,说:‘我离开了水里的生活,孤零零地躺在这里,只需要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命,你说引西江的水来救我,全是大话、空话,你还不如早些到卖干鱼的摊子上去找我呢!’”点评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只说大话、空话,却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畏影恶迹

《庄子》

有这样一个人,他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讨厌自己的脚印,一心想要摆脱它们。为了甩掉脚印和影子,他不知不觉跑了起来,越跑越快。可是,无论他跑得多快,影子始终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他的步伐越快,留下的脚印也就越多。可是他还以为是自己跑得不够快,于是拼命不停地跑起来,最后终于用尽力气累死了。

他不知道,只要走到阴暗的地方,就没有影子了;只要停在那里一动不动,也就没有脚印了。点评这则寓言说明: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找到事情的根本症结;如果盲目行事,只能事与愿违。

一鸣惊人

《韩非子》

楚庄王登基三年了,却默默无闻、毫无建树,没有颁发一道命令,没有处理一件政事。朝廷里的文武百官都摸不清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有位大臣实在忍不住,决定冒死进宫规劝楚庄王。楚庄王对他说:“你知道,我是不准有人提意见的,你现在为什么冒死来提意见呢?”

这位大臣说:“我不是来给大王提意见的,只是想跟大王猜谜语。”

楚庄王说:“既然这样,那你说吧。”

大臣说:“我听说有一只大鸟,栖息在南方的一座山上,整整三年,它不飞也不叫,甚至连羽毛也没有理一理。大王,您说这是什么鸟?”

楚庄王笑着说:“这只大鸟停在南方的大山上,整整三年没动翅膀,是为了让羽翼更加丰满;它三年不叫,是为了体察民情,酝酿声威。这只鸟尽管三年来一直没飞,可是它一旦展翅腾飞必将冲天直上;尽管它三年来一直没叫,可是一旦鸣叫起来,必定会声振四方。放心吧,你的用意我已经明白了!”这位大臣惊喜地点点头,欣然离去。

不久,楚庄王亲自动手处理政事。他根据三年来的明察暗访,废除了不受老百姓欢迎的旧制度,颁布了顺应民意的新政策;重用了忠诚能干的好官,罢免了那些民愤极大的贪官。

这样,在楚庄王的治理下,楚国很快便强盛起来。点评这则寓言说明:有大智慧的人并不急于表现自己,他们往往先蓄积力量,一旦时机成熟,便会取得惊人的成就。

棘刺雕猴

《韩非子》

燕王特别喜欢小巧玲珑的东西。有个卫国人来见燕王,自称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燕王十分高兴,马上赐给他方圆三十里的封地。

一天,燕王对卫国人说:“我想看看你怎样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卫国人回答说:“大王要想看的话,必须在半年内不能入后宫,还要不饮酒、不吃肉,选择在雨过天晴时,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下观赏,才能看清楚我在棘刺尖上刻的猕猴。”燕王只好把这个卫国人供养起来,等着看他刻的猕猴。

有个从郑国来的铁匠对燕王说:“我是一个制造刀具的。我知道各种微小的东西都用刻刀来雕刻,被雕刻的东西肯定会比刻刀的刀锋大。可是棘刺的尖端连最锋利的刀锋也容纳不下,哪能在上面雕刻猕猴呢?大王不妨看看他的刻刀,这样一来,能不能在棘刺尖上雕刻猕猴也就清楚了。”

燕王立刻命令卫国人把刻刀拿来看。那个卫国人借口要回住处去取刻刀,趁机溜走了。点评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警惕那些不顾客观规律,专门吹牛皮、骗吃骗喝的人。

智子疑邻

《韩非子》

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因为下大雨,他家院子的围墙被冲坏了一大截。雨停了,他儿子出来看见了,对富人说:“快叫人来修墙吧,不然,一定会有盗贼进来偷咱家的东西。”隔壁的老人看见了,也对富人说:“快叫人来修墙吧,要不东西会被偷的。”

这天晚上,果然有小偷从墙破的地方钻了进来,偷走了不少东西。

事后,这个富人想起儿子的劝告,觉得自己的儿子未卜先知,真是太聪明了;他又想起邻居老人的劝告,却十分怀疑东西是隔壁的老人偷的。点评同样是劝告,富人因此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好心提醒的邻居。这则寓言说明:如果只拿主观感情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纣为象箸

《韩非子》

纣王请人为自己精心制作了一双名贵的象牙筷子。

他的大臣箕子见了,十分担忧。他认为,纣王一旦有了象牙筷子,就不会再用泥土烧成的碗盛饭菜了,必然要用犀牛角、玉石做成的杯碟来相配;用了犀牛角、玉石做成的杯碟和象牙筷子,就绝不会用来盛小米饭、喝豆叶汤,必然会盛熊掌和鱼翅一类的山珍海味;吃了熊掌和鱼翅,就不会再穿粗布衣服、住茅草屋,一定要穿多层华美的锦衣、住高大壮观的宫室……这样下去,享乐的欲望就会不断扩大,必然要用普天下的民脂民膏来满足他个人的欲望——那样,国家就危险了。

果然,纣王最后就因为荒淫无度而亡了国。点评这则寓言说明:事物会通过发展变化,使原本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产生联系。因而,明智的人们往往可以从事物的开端预见到事物的发展甚至结局。

卞和献玉

《韩非子》

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人,在山里得到一块璞玉,拿去献给楚厉王。楚厉王找来玉匠鉴别,玉匠看了看,说:“这只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呀!”

楚厉王非常生气,认为卞和欺骗了他,以欺君之罪砍掉了他的左脚。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承了王位,卞和又捧着璞玉去见楚武王。楚武王又把玉匠找来,玉匠看了仍旧说是一块石头。楚武王也以为卞和欺骗了他,又命人砍去了卞和的右脚。

楚武王不久也死了,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那块璞玉坐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泪都哭干了。

楚文王听说后,派人前去询问:“天下被砍去双脚的人多得很,你为什么哭个不停呢?”

卞和对来人说:“请转告大王,我并不是因为被砍去双脚而悲伤,而是哭宝玉被当成石头、正直的人被当成骗子呀!”

楚文王听后非常感动,命人叫来玉匠,认真加工打磨这块璞玉。这块看似普通石头的璞玉一经打磨,便晶莹剔透,果然是一块稀世美玉。

为了纪念卞和,人们就把这块宝玉叫做“和氏璧”。点评这则寓言说明:即使是有价值的事物,在得到人们承认的过程中往往也会经受许多挫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