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心理学(图文馆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2 03:43:26

点击下载

作者:王絮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漫画心理学(图文馆系列)

漫画心理学(图文馆系列)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漫画心理学(图文馆系列)作者:王絮排版:昀赛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1-1ISBN:9787542926685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第一章初探心理学前 言

在一个著名的旅游胜地有一家玉器店,一天,店老板让营业员把两副相同的玉镯标上不同的价格出售,其中一副标价200元,另一副标价500元。年轻的店员觉得非常奇怪,就问老板:“同样的东西,谁会多花300元钱去买呢?500元的那副能卖出去吗?”老板笑了笑,没有回答。

不一会儿,一群外地游客走了进来,五六位女士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一位女士拿起那两副手镯比来比去,不知如何选择,一旁的店员也不知说什么好,干脆不予介绍。看了一会儿,那位女士说:“这副500元的手镯我买了,给我包起来。”

她的一个同伴说:“这副看起来和那副200元的没啥区别啊。”

买镯子的女士看了同伴一眼,自信地说:“有区别,质地不一样。”

顾客走后,老板对店员说:“怎么样?”

店员说:“她为啥要买500元的那一副?这不是明摆着当‘冤大头’吗?”

老板说:“我也不知道为啥,反正我知道愿意当‘冤大头’的人还真不少!”

明明是同样的商品,为什么标价越高,购买的人反而越多呢?这就与人们的消费心理有关。

在我们的生活中,会出现很多与心理学相关的现象:为什么我们总是难逃“买一赠一”的诱惑?为什么有些人特别迷恋星座和血型说?为什么有的学生平时成绩明明很好,但一到考试就“砸锅”?为什么工作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慢?为什么夫妻之间会有“七年之痒”?……

心理学可以帮你找到答案。

有些人会认为,心理学一般是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研读的,大多数“非专业”人士没必要学习心理学。其实不然,心理学的各种现象充斥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了解心理学,对我们日常生活、社交以及身心健康都有极大的帮助。 

还有些人对心理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认为心理学是在故弄玄虚,或者把心理学和弗洛伊德的解梦说混为一谈……一切的一切,只是因为人们不了解心理学。

其实,心理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

可是,当人们翻开心理学那厚重的课本时,可能就会感到困惑:涉及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如此之多,要从何读起?为什么感觉如此枯燥难懂?

……

为了使更多的人轻松了解心理学,本书以漫画的方式,生动地讲解了心理学的系统理论知识,解释了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学现象,希望人们可以在愉悦的心情下,快乐阅读,快乐收获。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应用范围也很广的学科。长期以来关于它的研究对象,各种心理学派各持己见,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

以德国的冯特为代表的构造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经验,并首创了内省法来研究意识经验。他们把意识经验分析成感觉、意象和感情等若干基本的心理要素,认为心理活动是这些基本要素的整合。

以美国的詹姆斯为代表的机能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个体适应环境的机能。他还认为心理活动是一种持续的意识流,因此不能分析出基本的心理要素,他所强调的是行为的机能而不是结构。

以美国的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行为,心理学是行为的科学,而不是意识的科学。他坚决反对传统心理学中的意识和内省这两个基本概念。主张用客观的方法,按照刺激—反应的公式去研究心理学。他把传统心理学中的意识、感觉、意象等概念一概排除在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之外,并错误地把人的行为和动物的行为等同起来加以研究。

以奥地利的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主义学派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意识和潜意识两个部分。其中的中心课题应当是研究潜意识的活动,包括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虽然曾经被意识到,却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

以德国的魏特墨为代表的格式塔主义学派又认为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有关知觉的历程。

直至20世纪50年代之后,各学派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一般趋于折中的倾向。尽管如此,至今仍没有一种统一的说法。

我们认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起源于近代西方哲学,于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在心理学未成为独立学科以前,就有很多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文学艺术家和医生关注到了“观念”、“心灵”、“欲望”和“人性”等心理学问题。在欧洲,心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曾就灵魂的实质、灵魂与身体的关系和灵魂的种类等问题从理论上进行了探讨,而他的《论灵魂》也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受到了近代哲学思潮的影响。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笛卡儿发明了唯理论哲学,认为某些心理现象如感知觉、想象和某些情绪活动都离不开身体的活动;而经验主义代表——英国哲学家洛克则反对笛卡儿的观点,他认为人的知识和经验是靠后天获得的,同时将经验分为源自外界的外部经验和源于自身的内部经验。随着不断发展,哲学中的唯理论与经验论的斗争,渐渐就表现在现代心理学各种理论派别的斗争上。

近代哲学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基础,而现代心理学的试验方法则直接来源于实验生理学。实验生理学的发展,特别是神经系统生理学和感官生理学的发展,对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前,心理学属于哲学范畴。19世纪中叶,开始引入实验作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式,使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德国的韦伯研究出著名的韦伯定律。1860年,德国的费希纳开创心理物理学,德国的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的实验研究。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心理研究,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是这一学科成为科学的转折点。在其后的一百多年里,心理学高度发展,学科体系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心理学几大主要学派

19世纪末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心理学中派别林立的时期。至今,心理学共有数十种流派,大致包括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精神分析心理学派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等。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的奠基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构造主义的理学派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知觉和激情三种元素。感觉是知觉的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而激情是情绪的元素。

19世纪末机能主义心理学在美国兴起,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机能主义心理学派主张心理活动的作用在于获得、巩固、保持、组织和评价经验,从而指导行为,以便能更好地适应环境。

格式塔心理学派由柯勒、彦夫卡和魏特墨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德国创立。德语中,格式塔的意思是“整体或完整的图形”。格式塔学派强调的是人的经验的整体性。格式塔心理学非常重视心理学实验,为人们在知觉、学习和思维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资料。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在美国兴起,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为代表。他们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人的行为;反对使用内省法,主张运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动机,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并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的动机和无意识现象。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在美国兴起,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人物。人本主义心理学以意识为出发点,主要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代表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新方向。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也日益扩大。从根本上说,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可以分为“基础”和“应用”两部分。主要有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普通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基本原理和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如感知觉、记忆和思维的一般规律,人的需要、动机及各种心理特性的最一般规律等。普通心理学是所有心理学分支的最基础和一般的学科,属于心理学的入门学科。

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生理心理学主要研究行为因素对行为和心理的影响,以及大脑、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物化学因素等生理功能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心理生理学研究的则是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是心理学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一般以人的整个生活历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心理特点。发展心理学按照人生的阶段,分为婴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关系。

医学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诊断、治疗及预防过程中的作用,是心理学与医学相结合的产物。

工程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与机器之间的配置机能协调,它与管理心理学相结合,统称为工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研究的是团体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如社会情绪、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等,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因此,研究心理学就需要客观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谨慎的态度。目前来说,心理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测验法、实验法和个案法四种。

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进而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的方法。

测验法指的是通过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队测验等。

实验法是指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实验室实验借助专业的实验设备,在对实验条件严加控制的情况下进行;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是在人们正常学习和工作的情境中进行的。

个案法是一种比较古老的研究方法,由医疗实践中心的问诊方法发展而来。个案法要求对某个人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研究,以便发现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通常与其他研究方法配合使用。

没有一种研究方法是完美的,每种都有它们各自的利与弊。观察法的研究条件更加自然,一次性能获取大量信息,但难以发现不常出现的行为,容易出现不稳定的因素,结果难以量化;测验法可以收集大量信息,了解到观察对象的整体特征,但容易忽略测验项目外的事情,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实验法的条件简单纯粹,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看见不常出现的行为,情境可以再现,却有脱离实际的危险,一次所获取的信息量较少,无法认识到行为的整体性;个案法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有助于了解到特殊案例,但记录容易因研究者的主观意识而产生偏差,无法控制环境,情境也难以再现。走出心理学的误区

长久以来,人们对心理学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误解,如有的人认为心理学很神秘,也有的人认为心理学完全是在故弄玄虚,还有的人对心理治疗避之不及,狭隘地认为心理治疗仅仅是心理治疗师利用“催眠”的手段对自己的认识想法“巧取豪夺”。现在,我们就为大家揭开心理学的神秘面纱——

首先,心理学并不是“读心术”,它无法做到真正地将一个人看穿。这是因为,心理活动并不仅仅是人们内心所想,它还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心理学家仅仅是通过观察现象去探测和研究心理活动的规律,他们既没有猜透别人内心世界的特异功能,也没有感受别人内心的超能力。

其次,世上没有一种事物能够完整无误地揭示一个人的心理。现在很多人迷恋“星座和血型”说,其实是在研读星座和血型时,已不知不觉地跌进了一个叫做“巴纳姆效应”的怪圈里,从而产生错觉。“巴纳姆效应”指的是,人们常常认为一种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就能十分准确地揭示自己的特点。

再次,心理治疗也并不完全等同于催眠术。心理治疗针对不同的心理疾病患者,会采取不同的适当疗法,催眠疗法只是若干种心理治疗方式之一。

心理学是一门日益成熟的科学,并不是毫无根据地故弄玄虚。心理学中涉及的各项内容背后都有着很多观察实验结论为依据。研究心理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持久深入的系统过程。

涉及心理学的时候,有些人偏爱谈论“梦“,认为学习心理学,就要懂得解梦。事实上,梦是睡眠状态下的产物,虽然有时候通过梦境可以探测出我们的潜意识,但若认为研读心理学就是学解梦,就以偏概全了,因为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学从未把梦当作主要的研究对象。第二章心理学的认知过程注意和意识

为什么有些人会对看到的东西“视而不见”?一种可能是,他并没有注意到他所见的东西。心理学上认为,注意是有选择地加工某些刺激而忽视其他刺激的倾向。它是人的感觉和知觉同时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两个特点。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时有无目的以及抑制努力程度的不同,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做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做一定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的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通常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成的。

注意还可分为持续性注意与分配性注意。持续性注意是指注意是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认识的客体或活动上,是衡量注意品质的重要指标;分配性注意是个体在同一时间对多种刺激进行注意并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它是完成复杂工作任务的重要条件。

注意的品质包括:①注意的范围,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②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③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④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

意识是指人们在清醒、注意力集中的精神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知觉体验及对行为的支配,是人脑对客观存在事物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意识状态的变化与个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无意识状态是个体无法觉察的、自然而然的心理过程,我们常说的潜意识也是无意识的一种。常见的人的意识活动状态主要有睡眠与梦、白日梦与幻想、心理暗示和催眠状态等。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了这种信息,从而作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有时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种巨大的力量。梦星座催眠进入我们的感觉世界

从心理学上说,感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最简单的心理活动,包括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等。

感觉可以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种,它们的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身体表面的地方;内部感觉主要是反映机体本身各部分运动或内部器官发生的变化,它们的感觉器位于各有关组织的深处(如肌肉)或内部器官的表面(如胃壁和呼吸道),如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等。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它是由光刺激作用到人眼,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所产生的。物体会发出不同波长的光线,而这些波长经过我们视觉神经系统的加工后,就成为我们所看到的颜色。研究表明,颜色也会对人的感觉和心理状态产生影响,如红色令人感觉热情奔放、蓝色令人感觉踏实清爽。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重要感觉通道,它是声波作用于听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并引起听神经的冲动发放传入信息,经各级听觉中枢分析后引起的感觉,在人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视觉和听觉,人类还有多种其他感觉,如当刺激作用在皮肤上,会产生肤觉;作用于鼻腔上部黏膜中的嗅觉细胞时,会产生嗅觉;作用于舌面味蕾时,会产生味觉;作用于机体内部时,则会产生内部感觉,如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等。

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受器而使其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如人们从黑暗的房间走到屋外,在阳光的刺激下,起初几秒钟会什么也看不清,但很快就能看到周围的环境。一般来说,嗅觉、肤觉、视觉、听觉和味觉在适应后感受性都会降低,而痛觉适应则较难。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