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学大全集(超值金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2 10:36:22

点击下载

作者:李宗吾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厚黑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厚黑学大全集(超值金版)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厚黑学大全集(超值金版)作者:李宗吾排版:小不点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5-1ISBN:9787802555334本书由北京兴盛乐书刊发行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 言

天下奇书,至高智慧

中国的思想和文化,进入20世纪初,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改头换面的大洗礼。这一时期,时势动荡不安,社会风云变幻;西学东渐,东西文化激烈碰撞,人们的思想受到了剧烈的冲击,思想开始觉醒,对自古以来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章道德产生了新的认识,要求对过去的一切进行重新评价。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标志,一大批仁人志士行走在时代洪流的前列,为国奔走纡难,为民代言请命,直陈时砭,革新救国。这一时期涌现了大批的文化名人和思想大师,盛况空前,群星璀璨,鲁迅、胡适、林语堂等文化巨匠,用他们的煌煌巨著,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和思想财富,而他们因此也被后人所颂扬、所铭记。

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这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背后,在这批文化巨匠背后,却站立着一位特立独行的文化怪杰,他就是因写了一本揭穿历史骗局谎言、直批人性弱点的《厚黑学》而令世人对他刮目相看的李宗吾。

李宗吾是四川自贡人,原名世全,入学后改名世楷,字宗儒,意在宗法儒教,尊奉孔子。20岁他的思想发生了剧烈的变化,认为与其宗法孔孟之道,不如宗法自己,于是改名为宗吾。他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中学校长、省议员、省教育厅副厅长及督学等职。他为人正直,为政清廉,几十年间目睹人间冷暖,看透宦海浮沉,积郁于心,愤而著书,呕心沥血数载,写成《厚黑学》一书。此书一出,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赞同者有之,责骂者有之,不置可否者有之,总之是非议多于美誉,批评多于欣赏,《厚黑学》一度被置于中国文化的冷宫,历史时光的暗角中,遥离于大众的视线之外,而李宗吾本人也因此招致了世人的责难,蒙受了无尽的冤屈。随着时代的发展,《厚黑学》的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逐渐显露出来,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对其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认为在中国文化和思想史上具有不可替代和超越性的作用。1934年,《厚黑学》单行本在四川和北京同时出版,成为当时的畅销书。李宗吾因开创“厚黑学派”的一家之言,被人们称为“厚黑教主”,誉为“影响中国文化的十大奇才怪杰”之一。

在《厚黑学》中,李宗吾以惊世骇俗之笔,史无前例地以“厚黑”角度分析了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社会名流、英雄豪杰等所谓“成功者”的成功秘诀,一针见血、直言不讳地指出古今成大事者无外乎“面厚心黑”而已,剥开了英雄人物、道德人士的真面目。李宗吾这样说道:“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成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日偶然想起三国,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在书中,李宗吾论人性、论经济、论政治、论国际局势、论学术、论生活,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大胆地指出历代的君王,所有的圣人无不与厚黑相关,只是蒙上了一件“仁义道德”的外衣而已。作者目光独到,见解脱俗,言辞犀利,有理有据,尤其是以敏锐的洞察力看透了封建社会的官场、政治和社会人情并给予无情批判,开启了国民性反思的思辨之路。

李宗吾先生强调,厚黑是神秘的自然法则,是支配和影响人生成功的要诀。只要大原则正确,要战胜对方,就必须智勇双全,脸要彻底地厚,心要彻底地黑,这样方能成大事。达到厚黑境界的奥秘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因为厚黑是你的自然状态,你只是要挖掘已经拥有的东西而已。在这里,厚黑学绝对不是低级庸俗的“厚脸”与“黑心”,“厚黑学”是没有任何贬义的处事哲学。

在李宗吾看来,人生就是战场,处世就是战斗,战斗必有权谋。可以说,每个人每时每刻都站在自己的战斗序列中,每一件事都处在明争暗斗之中,稍一疏忽便会被人挤倒。在这种险恶的竞争环境中,只有抛开道德规范的束缚,才可以发挥人生权谋的威力,这就使你具备了一种高明的处世智慧。这种智慧如同一把无形的刀子,深深隐藏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舍之则藏,用时便会闪闪地伸出刀尖儿。政治家利用它纵横捭阖,军事家利用它运筹帷幄,生意人靠它发财致富,读书人靠它飞黄腾达……可以说,“厚黑学”是生命的智慧和规则,“厚”好像盾,是自我保护的力量;“黑”恰似矛,是自我实现和竞争的方略。

今天我们研究《厚黑学》,不是要抛弃道德观念,一味地损人利己,用它来对付、算计、打击他人,而是要活学活用,将其中的智慧运用到为人处世、立身立德、成就事业、生活家庭、经营管理、创造财富等现实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趋利避害,将厚黑学作为一种为人处世、行走社会的方法与技巧。“厚黑学”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学会容易,学精则难。李宗吾先生曾说过:学过一年才能应用,学过三年才能大成。那些只知厚黑之字而不知厚黑之义的人,必定被厚黑所毁,难成大事。厚黑学的真正精深奥妙之处,不是随便就能够领会和实行的,纸上谈兵只能闹出一些笑话,只有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活学妙用,才是真正的厚黑学,才能从中获益,受用终身。

为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领会厚黑学的精髓,我们精心编撰了这本《厚黑学大全集》一书。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全本《厚黑学》”,编者以全面、完整、保持原貌、减少瑕疵为出发点,以1935年成都《华西日报》社出版的《厚黑丛话》、《社会问题之商榷》,1936年成都晨钟书局出版的《中国学术之趋势》为底本,查阅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相关资料,参考了历年来各家的版本,收录了所有有关厚黑学和作者李宗吾的篇章资料,系近年来同类书中内容最完整、资料最丰富的版本,如首次收录了名家对《厚黑学》所做的“精华批注”,另外还增添了一些珍贵的补充资料,如“李宗吾年谱”等。读者从中可品味《厚黑学》的真实原貌,体会李宗吾先生的思想精华和写作风格。

下编《活学妙用厚黑学》部分,从《厚黑学》中抽取了一些积极健康且有正面价值取向的内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和困惑,分析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中你可以掌握许多有用的解决现实问题和困境的秘诀和窍门,增长见识,开阔思路,活学活用,将厚黑的思想全面地渗入到了你生活、事业的方方面面,比如:运用厚黑学如何立身处世、如何开口说话、如何做事办事、如何管人用人、如何经商做生意、如何在职场上明哲保身、如何赢得美好的爱情……一旦你掌握了厚黑学中的这些为人处世之道,学会了其中的各种为人技巧和办事经验,并积极实践、灵活运用,就一定能应对当下竞争激烈的现实环境,适应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在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在生活、事业的波涛中乘风破浪,顺利驶向成功的彼岸,摘取成功的果实。

是为序。

2010年6月上编全本《厚黑学》第一部 厚黑学自 序

我于民国元年,曾写一文曰《厚黑学》,此后陆陆续续写了些文字,十六年汇刻一册,名曰《宗吾臆谈》,中有一文,曰《解决社会问题之我见》。十七年扩大之为一单行本,曰《社会问题之商榷》。近年复有些新感想,乃将历年所作文字,拆散之,连同新感想,用随笔体裁,融合写之,名曰《厚黑丛话》。自民国二十四年八月一日起,每日写一二段,在成都《华西日报》发表,以约有二万字为一卷,每两卷印一单行本,现已写满六卷。我本是闲着无事,随意写来消遣,究竟写若干长,写至何时止,我也无一定计划,如心中高兴,就长期写去,如不高兴,随时都可终止。惟文辞过于散漫,阅者未免生厌,而一般人所最喜欢者,是听我讲厚黑学,因将二十三年北平所印《厚黑学》单行本,略有点窜,重行付印,用供众览。

许多人劝我把《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重印,我觉得二书有许多地方应该补充,叫我一一修改,又觉麻烦,因于丛话中,信笔写去,读者只读丛话,即无须再读二书,因二书的说法和应该补充之点,业已融化丛话中了。

十六年刊《宗吾臆谈》,李君澄波,周君雁翔,曾作有序。十七年刊《社会问题之商榷》,吴君毓江,郝君德,姚君勤如,杨君仔耘,均作有序。一并刊列卷首,聊作《厚黑丛话提要》,俾读者知道丛话内容之大概,苟无暇晷,即无须再读丛话。《宗吾臆谈》和《社会问题之商榷》,业已各检二本,寄存四川图书馆,因忆自家中尚有数本,撮取来一并邮寄南京、北平及其他图书馆存储,借表现自己所写《厚黑丛话》与昔年思想仍属一贯也。

民国二十五年四月十二日,李宗吾,于成都绪 论

我读中国历史,发现了许多罅漏,觉得一部二十四史的成败兴衰和史臣的论断,是完全相反的;律以圣贤所说的道理,也不符合。我很为诧异,心想古来成功的人,必定有特别的秘诀,出于史臣圣贤之外。我要寻它这个秘诀,苦求不得,后来偶然推想三国时候的人物,不觉恍然大悟,古人成功的秘诀,不过是脸厚心黑罢了。

由此推寻下去,一部二十四史的兴衰成败,这四个字确可以包括无遗;我于是乎作一种诙谐的文字,题名《厚黑学》,分为三卷:上卷厚黑学,中卷厚黑经,下卷厚黑传习录。民国元年三月,在成都《公论日报》上披露出来。那个时候,这种议论,要算顶新奇了,读者哗然。中卷还未登完,我受了朋友的劝告就停止了。不料从此以后,“厚黑学”三字,竟洋溢乎四川,成为普通的名词;我到了一个地方,就有人请我讲《厚黑学》,我就原原本本地从头细述。听者无不点头领会,每每叹息道:“我某事的失败,就是不讲厚黑学的缘故。”又有人说:“某人声威赫赫,就是由于《厚黑学》研究得好。”有时遇了不相识的人,彼此问了姓名,他就用一种很惊异的声调问我:“你是不是发明厚黑学的李某?”抑或旁人代为介绍道:“他就是发明厚黑学的李宗吾。”更可笑者:学生做国文的时候,竟有用这个名词的,其传播的普遍,也就可以想见了。

我当初本是一种游戏的文字,不料会发生这种影响,我自己也十分诧异,心想这种议论,能受众人的欢迎,一定与心理学有关系。我于是继续研究下去,才知道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与王阳明的“致良知”渊源于性善说,其价格是相等的。古人说:“仁义是天性中固有之物。”我说:“厚黑是天性中固有之物。”阳明说:“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说得头头是道,确凿不移。我说:“小儿见了母亲口中的糕饼,自然会取来放在自己口中,在母亲怀中吃东西的时候,见他哥哥来了,自然会用手推他打他。”也说得头头是道,确凿不移。阳明讲学,受一般人欢迎,所以《厚黑学》也受一般人欢迎。

有孟子的性善说,就有荀子的性恶说与之对抗,有王阳明的“致知良”三字,这“厚黑学”三字,也可与之对抗;究竟人性是怎样做起的,我很想把他研究出来,寻些宋、元、明、清讲学的书来看,见他所说的道理,大都是支离穿凿,迂曲难通,令人烦闷欲死。我于是乎把这些书抛开,用研究物理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才知道心理学与力学是相通的。我们研究人性,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犹之研究水火之性质,不能断定它是善是恶一样。

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俱是一偏之见,我所讲的《厚黑学》,自然是更偏了,其偏的程度,恰与王阳明“致知良”之说相等;读者如果不明了这个道理,认真厚黑起来,是要终归失败的,读者能把我著的《心理与力学》看一下,就自然明白了。但是我们虽不想实行厚黑,也须提防人在我们名下施行厚黑,所以他们的法术,我们不能不知道。厚黑学

我自读书识字以来,就想为英雄豪杰,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日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面厚心黑而已。

三国英雄,首推曹操,他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吕伯奢,杀孔融,杀杨修,杀董承伏完,又杀皇后皇子,悍然不顾,并且明目张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心子之黑,真是达于极点了。有了这样本事,当然称为一世之雄了。

其次要算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为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也是一个有本事的英雄。他和曹操,可称双绝;当年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子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此外还有一个孙权,他和刘备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取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抗不相下,忽然在曹丞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他虽是黑不如操,厚不如备,却是二者兼备,也不能不算是一个英雄。他们三个人,把各人的本事施展开来,你不能征服我,我不能征服你,那时候的天下,就不能不分而为三。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算是受了曹刘诸人的薰陶,集厚黑学之大成,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我读史见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代下第一人,遇着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土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我把他几个人物的事,反复研究,就把这千古不传的秘诀,发现出来。一部二十四史,可一以贯之:“厚黑而已。”兹再举汉的事来证明一下。

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咽鸣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子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得,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得?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罢。

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请问笑谢二字从何生出?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即辍洗起谢。请问起谢二字,又从何生出?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子,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

刘邦的面,刘邦的心,比较别人特别不同,可称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圯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以刘邦的天资,有时还有错误,这种学问的精深,就此可以想见了。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楚汉的时候,有一个人,脸皮最厚,心不黑,终归失败,此人为谁?就是人人知道的韩信。胯下之辱,他能够忍受,厚的程度,不在刘邦之下。无奈对于黑字,欠了研究,他为齐王时,果能听蒯通的话当然贵不可言,他偏偏系念着刘邦解衣推食的恩惠,冒冒昧昧的说:“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后来长乐钟室,身首异处,夷及九族,真是咎由自取。他讥诮项羽是妇人之仁,可见心子不黑,作事还要失败的,这个大原则,他本来也是知道的,但他自己也在这里失败,这也怪韩信不得。

同时又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也归失败,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子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哪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忿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苏东坡还称他是人杰,未免过誉?

据上面的研究,厚黑学这种学问,法子很简单,用起来却很神妙,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炫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可见厚黑学终不负人。

上天生人,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学共分三步功夫,第一步是“厚如城墙,黑如煤炭”。起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到了这个境界,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所以只算是初步的功夫。

第二步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到第二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本事,我们一眼就看出来了。

第三步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我说:“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止境。”

总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书册俱在,事实难诬,读者倘能本我指示的途径,自去搜寻,自然左右逢源,头头是道。厚黑经

李宗吾曰:不薄谓之厚,不白谓之黑,厚者天下之厚脸皮,黑者天下之黑心子。此篇乃古人传授心法,宗吾恐其久而差矣,故笔之于书,以授世人。其书始言厚黑,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厚黑,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面与心,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

天命之谓厚黑,率厚黑之谓道,修厚黑之谓教;厚黑也者,不得须臾离也,可离非厚黑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厚,恐惧乎其所不黑,莫险乎薄,莫危乎白。是以君子必厚黑也。喜怒哀乐皆不发谓之厚,发而无顾忌,谓之黑!厚也者天下之大本也,黑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至厚黑,天下畏焉,鬼神惧焉。

右经一章:宗吾述古人不传之秘以立言,首言厚黑之本源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厚黑备于己而不可离;次言孝养厚黑之要;终差厚黑功化之极;盖欲学者于此,反求诸身而自得之,以去夫外诱之仁义,而充其本然之厚黑,所谓一篇之体要是也。以下各章亲引宗吾之言,以终此章之义。

宗吾曰:厚黑之道,易而难,夫妇之愚,可以与知焉,及其至也,虽曹刘亦有所不知焉;夫妇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也,虽曹刘亦有所不能焉。厚黑之大,曹刘犹有所憾焉,而况世人乎。

宗吾曰:人皆曰子黑,驱而纳诸煤炭之中,而不能一色也,人皆曰子厚,遇乎炮弹而不能不破也。

宗吾曰:厚黑之道,本诸身,征诸众人,考诸之王而不谬,鉴诸天地而不悖,质诸鬼神而无疑,百世以侯,圣人而不惑。

宗吾曰:君之务本,本立而道生,厚黑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宗吾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厚黑者而从之,其不厚黑者而改之。

宗吾曰:天生厚黑于予,世人其如予何?

宗吾曰:刘邦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曹操斯可矣;曹操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刘备孙权斯可矣。

宗吾曰:十室之邑,必有厚黑如宗吾者焉,不如宗吾之明说也。

宗吾曰:吾子无终食之间进厚黑,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宗吾曰:如有项羽之才之美,使厚且黑,刘邦不足观也已!

宗吾曰:厚黑之人,能得千乘之国,苟不厚黑,箪食豆羹不可得。

宗吾曰: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夫厚黑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宗吾曰:道学先生,厚黑之贼也,居以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曹刘之道,故曰:厚黑之贼也。

宗吾曰:无惑乎人之不厚黑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诞生者也。吾见人讲厚黑不罕矣!吾退而道学先生至矣!吾其如道学先生何哉?今天厚黑之为道,大道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宗吾发明厚黑学者也,使宗吾诲二人厚黑,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宗吾之言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道学先生将至,思穷圣贤之名而居之,则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其资质弗若欤?曰:非也。

宗吾曰:有失败之事于此,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厚;其自反厚矣,而失败者犹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黑;其自反而黑矣,其失败犹是者也,君子曰:反对我者,是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则与禽兽奚异哉!用厚黑以杀禽兽,又何难焉?

宗吾曰:厚黑之道,高矣善矣,宜若登天然,而未尝不可几及也。譬如行远必自迩,譬如登高必自卑;身不厚黑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厚黑不能行于妻子。

我著厚黑经,意在使初学的人便于讽诵,以免遗忘。不过有些道理太深奥了,我就于经文上下,加以说明。

宗吾曰:不曰厚乎,磨而不薄;不曰黑乎,洗而不明。后来我改为:不曰厚乎,越磨越厚;不曰黑乎,越洗而越黑。有人问我:“世界哪有这种东西?”我说:“手足的茧疤,是越磨越厚,沾了泥土尘埃的煤炭,是越洗越黑。”人的面皮很薄,慢慢的磨练,就渐渐的加厚;人的心,生来是黑的,遇着讲因果的人,讲理学的人,拿些道德仁义蒙在上面,才不会黑,假如把他洗去了,黑的本体自然出现。

宗吾曰:厚黑者,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天生庶民,有厚有黑,民之秉彝,好似厚黑。这很可以试验:随便找一个当母亲的,把她亲生孩子抱着吃饭,小孩见了母亲手中的碗,就伸手去拖,如不提防,就会被他打烂;母亲手中拿着糕饼放在自己口中,他就会伸手把母亲口中糕饼取出放在他自己的口中。又如小孩坐在母亲的怀中吃奶,或者吃饼的时候,哥哥走至面前,他就要伸手推他打他。这些事都是不学而能,不虑而知的,即是良知良能了。把这种良知良能扩充出去,就可建立惊天动地的事业。唐太宗杀他哥哥建成,杀他的弟弟元吉,又把建成与元吉的儿子,全行杀死,把元吉的妻子纳入后宫,又逼着父亲把天下让与他。他这种举动,全把当小孩时,抢母亲口中糕饼,和推哥哥打哥哥那种良知良能扩充出来的。普通人,有了这种良知良能,不知道扩充,惟有唐太宗把它扩充了,所以他就成为千古的英雄。故宗吾曰: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也,有同听焉,日之于色也,有同美焉,至于面与心,独无所同然乎?面与心所同然者,谓厚也,黑也,英雄特扩充我面与心之所同然耳。

厚黑这个道理,很明白地摆在面前,不论什么人都可见到,不过刚刚一见到,就被夫感应成篇阴骘文,或道学先生的学说,压伏下去了。故宗吾曰:牛山之木当美也,斧斤伐之,非无萌孽之生焉,牛羊又从而牧之,是以若彼其濯濯也。虽存乎人者,岂无厚与黑哉!其所以摧残其厚黑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则其厚黑不足以存,厚黑不足以存,则欲为英雄也难矣!人见其不能为英雄也,以为未尝有厚黑焉,是岂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餐,厚黑日长,苟失其养,厚黑日消。

宗吾曰:小孩见母亲口中有糕饼,皆知抢而夺之矣,人能其抢母亲口中糕饼之心,而能胜用也,苟能充之,足以为英雄,为豪杰,见之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心者也。苟不充足以保身体,是之谓自暴自弃。

有一种天资绝高的人,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就实力奉行,秘不告人。又其一种资质鲁钝的人,已经走入这个途径,自己还不知道,故宗吾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厚黑者众也。

世间学说,每每误人,惟有厚黑绝不会误人。就是走到了山穷水尽,当乞丐的时候,讨口饭,也比别人多讨点。故宗吾曰:大自皇帝以至于乞儿,亦是皆以厚黑之本。

厚黑学博大精深,有志此道者,必须专心致志,学过一年,才能应用,学过三年,才能大成。故宗吾曰:苟有学厚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厚黑传习录

有人问我道:“你发明厚黑学,为什么你做事每每失败?为什么你的学生的本领还比你大,你每每吃他的亏?”

我说:“你这话差了。凡是发明家,都不可登峰造极。儒教是孔子发明的,孔子登峰造极了,颜、曾、思、孟,学问又低一层,后来学周、程、朱、张的,更低一层,愈趋愈下,其原因就是教主的本领太大了。凡东洋方面的学问皆然,道教中的老子,佛教中的释迦,都是这种现象。惟西洋的科学则不然,发明的时候很粗浅,越研究越精深,发明蒸气的人,只悟得汽冲壶盖之理,发明电气的人,只悟得死蛙运动之理,后人继续研究下去,造出种种的机械,有种种的用途,为发明蒸气电气的人,所万不能逆料的。可见西洋科学,是后人胜过前人,学生胜过先生。我的厚黑学等于西洋的科学,我只能讲点汽冲壶盖,死蛙运动,中间许多道理,还望后人研究,我的本领当然比学生小,遇着他们,当然失败,将来他们传授些学生出来,他们自己,又被学生打败,一辈胜过一辈,厚黑学自然就昌明光大了!”

又有人问道:“你把厚黑学讲得这样神妙,为什么不见你做出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我说道:“我试问,我们的孔夫子,究竟做出了多少轰轰烈烈的事?他讲的为政为邦,道千乘之国,究竟实行了几件?曾子著一部《大学》,专讲治国平天下,请问他治的国在哪里?平的天下在哪里?子思著了一部《中庸》,说了些中和位育的话,请问他中和位育的实际安在?你不去质问他们,反来质问我,明师难遇,至道难闻,这种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听了还要怀疑,那么未免自误了。”

民国元年,我发布厚黑学的时候,遇着一位姓罗的朋友,新从某县做了知事回来,历数他在任内,如何如何的整顿,言下很高兴,又说:因某事失误,把官失掉了,案子至今尚未了结,又非常懊丧。言次谈及厚黑学,我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他听得津津有味,我乘他正听得入神之际,猝然站起来,把桌子一拍,厉声说道:“罗某!你生平作事,有成有败,究竟你成功的原因,在什么地方?失败的原因,在什么地方?究竟离脱这二字没有?速道!速道!不许迟疑!”

他听了我这话,如雷贯耳,呆了半晌,才叹口气说道:“真真是莫有离脱这二字。”这位姓罗的朋友,终于可称顿悟。

我发布厚黑学,用的别号是“独尊”二字,取“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之意,与朋友写信,也用别号,后来我又写作“蜀酋”。有人问:“蜀酋二字作何解?”

我答道:“我发布厚黑学,有人说我疯了,离经叛道,非关在疯人院不可。我说:那么,我就成为蜀中之罪酋了,因此名为蜀酋。”

我发布厚黑学过后,许多人实力奉行,把四川造成一个厚黑国。有人问我道:“国中首领,非你莫属。”我说:“那么,我就成为蜀中之酋长了。”因此又名为蜀酋。再者我讲授厚黑学,得我真传的弟子,本该授以衣钵,但是我的生活,是沿门托钵,这个钵要留来自用的,只把我的狗皮褂子脱与他穿,所以独字去了犬旁,成为蜀字。我的高足弟子很多,好弟子之足高,则先生之足短,弟子之足高一丈,则先生之足短一寸,所以尊字截去了寸字,成为酋字,有此原因我只好称为蜀酋了。

我把厚黑学发表出来,一般人读了,说道:“你这门学问,博大精深,我们读了此书,犹如读大学中庸一般,茫无下手处,请为我辈钝根众生,说下乘法,传授点实用的法子,我们才好照着做。”

我问道:“你们想做什么?”答道:“我想弄个官来做,并且还要做得轰轰烈烈,一般人都认为大政治家。”我于是传他,“求官六字真言”,“做官六字真言”和“办事二妙法”。

求官六字真言

求官六字真言:“空、贡、冲、捧、恐、送”。此六字惧是仄声,其意义如下:

一、空

即空闲之意,分两种:一指事务而言,求官的人,定要把一切事放下,不工不商,不农不贾,书也不读,学也不教,一心一意,专门求官。二指时间而言,求官的人,要有耐心,不能着急,今日不生效,明日又来,今年不生效,明年又来。

二、贡

这贡字是借用的,四川的俗语,其意义等于钻营的钻字,“钻进钻出”,可以说“贡进贡出”。求官要钻营,这是众人知道的,但是定义很不容易下,有人说:“贡字的定义,是有孔必钻。”我说:“这错了!只说得一半,有孔才钻,无孔者无奈之何?”我下的定义是:“有孔必钻,无孔也要钻。有孔者扩而大之,无孔者,取出钻子,新开一孔。”

三、冲

普通所谓之“吹牛”,四川话是“冲帽壳子”,冲的功夫有两种:一是口头上,二是文字上;口头上又分普通场所及上峰的面前两种,文字上又分报章杂志及说帖条陈两种。

四、捧

就是捧场的捧字,戏台上魏公出来了,那华歆的举动,是绝好的模范。

五、恐

是恐吓的意思,是及物动词,这个字的道理很精深,我不妨多说几句。官之为物,何等宝贵,岂能轻易给人?有人把捧字做到十二万分,还不生效,这就是少恐字的功夫:凡是当轴诸公,都有软处,只要寻着他的要害,轻轻点他一下,他就会惶然大吓,立刻把官儿送来。学者须知:恐字与捧字,是互相为用的,善恐者,捧之中有恐,旁观的人,看他在上峰面前说的话,句句是阿谀逢迎,其实是暗击要害,上峰听了,汗流浃背。善捧者,恐之中有捧,旁观的人,看他傲骨棱棱,句句话责备上峰,其实受之者满心欢喜,骨节皆酥。“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大匠能人与规矩,不能使人巧”,是在求官的人细心体会,最要紧的,用恐字的时候,要有分寸,如用过度了,大人们恼羞成怒,作起对来,岂不就与求官的宗旨大相违背?这又何苦乃尔,非到无可奈何的时候,恐字不能轻用。

六、送

即是送东西,分大小二种:大送,把银元钞票一包包地拿去送;小送,如春茶、火肘,及请吃馆子之类。所送的人,分两种:一是操用舍之权者;二是未操用舍之权,而能予我以助力者。

这六字做到了,包管字字发生奇效,那大人先生,独居深思,自言自语:某人想做官,已经说了许久(这是空字的效用),他和我有某种关系(这是贡字的作用),某人很有点才智(这是冲字的效用),对于我很好(这是捧字的效用),但此人有点歪才,如不安置,未必不捣乱(这是恐字的效用),想到这里,回头看看桌上黑压压的,或者白亮亮地堆了一大堆(这是送字的效用),也就无话可说,挂出牌来,某缺由某人署迎。求官到此,可谓功行圆满了。于是走马上任,实行做官六字真言。

做官六字真言

做官六字真言:“空、恭、绷、凶、聋、弄”。此六字俱平声,其意义如下:

一、空

空即空洞的意思,一是文字上:凡是批呈词,出文告,都是空空洞洞的,其中奥妙,我难细说,讲到军政各机关,把壁上的文字读完,就可恍然大悟;二是办事上,随便办什么事情,都是活摇活动,东倒也可,西歪也可,有时办得雷厉风行,其实暗中藏有退路,如果见势不佳,就从那条路抽身走了,绝不会把自己牵绊着。

二、恭

就是卑恭折节,胁肩谄笑之类,分直接间接两种,直接是指对上司而言,间接是指对上司的亲戚朋友丁役及姨太太等类而言。

三、绷

即俗语所谓绷劲,是恭字的反面字。对下属及老百姓而言,分二种:一种是仪表上,赫赫然大人物,凛不可犯;二是言谈上,俨然腹有经纶,槃槃大才。恭字对饭甑子所在地而言,不必一定是在上;绷字对非饭甑子所在地而言,不必一定是下属和老百姓。有时甑子之权,不在上司,则对上司,亦不妨厚;有时甑子之权,操之下属或老百姓,又当改而为恭。吾道原是活泼泼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也。

四、凶

只能达到我的目的,他人卖儿卖妇,都不必顾忌,但有一层应当注意,凶字上面定要蒙上一层仁义道德。

五、聋

就是耳聋:笑骂由他笑骂,好官我自为了。但,聋子中包含有瞎子的意义,文字上的诋骂,闭着眼睛不看。

六、弄

即弄钱之弄,俗语读作平声。千里来龙,此处结穴,前面的十一个字,都是为了这个字而设的。弄字与求官之送字是对照的,有了送就有弄。这个弄字,最要注意,是要能够在公事上通得过才成功,有时通不过,就自己垫点腰包里的钱,也不妨;如果通得过,任他若干,也就不用客气了。

以上十二字,我不过粗学大纲,许多的精义,都没有发挥,有志于官者,可按着门径,自去研究。

办事二妙法

一、锯箭法

有人中了箭,请外科医生治疗,医生将箭杆锯了,即索谢礼,问他为什么不把箭头拔出,他说:“那是内科的事,你去寻内科好了。”这是一段相传的故事。

现在各级机关,与夫大办家事,都是用这种方法。譬如批呈词:“据呈某某等情,实属不合已极,仰候令饬该县知事,查明严办。”“不合已极”这四个字是锯箭杆,“该知事”是内科。抑或“仰候转呈上峰核办”,那“上峰”就是内科。又如有人求我办一件事情,我说:“这个事情我很赞成,但是,还要同某人商量。”“很赞成”三个字是锯箭杆,“某人”是内科。又或说:“我先把某部分办好了,其余的以后办。”“先办”是锯箭杆,“以后”是内科。此外有只锯箭杆,并不命其寻找内科的,也有连箭杆都不锯,命其径寻内科的,种种不同,细参自悟。

二、补锅法

做饭的锅漏了,请补锅匠来补,补锅匠一面用铁片刮锅底煤烟,一面对主人说:“请点火来我烧烟。”他乘着主人转背的时候,用铁锤在锅上轻轻地敲几下,那裂痕就增长了许多,及主人转来,就指给他看,说道:“你这锅裂痕很长。上面的油腻了,看不见,我把锅烟刮开,就现出来了,非多补几个钉子不可。”主人埋头一看,很惊异地说:“不错!不错!今天不遇着你,这口锅子恐怕不能用了。”及至补好,主人与补锅匠,皆大欢喜而散。

郑庄公纵容共叔段,使他多行不义,才举兵征讨,这就是补锅法了。历史上这类事情是很多的。有人说:“中国变法,有许多地方是把好肉割了下来医。”这就是变法诸公,用的补锅法,在前清官场,大概是用锯箭法。民国初年,是锯箭补锅二法互用。

上述二妙法,是办事的公例,无论古今中外,合乎这个公例的就成功,违反这个公例的即失败。管仲是中国的大政治家,他办事就是用这两种方法,狄人伐卫,齐国按兵不动,等到狄人把卫灭了,才出来做“举灭国继绝死”的义举,这是补锅法;召陵之役,不责楚国僭王号,只责他包茅不贡,这是锯箭法。那个时候,楚国的实力,远胜齐国,管仲敢于劝齐桓公举兵伐楚,可说是把锅敲烂了来补。及至楚国露出反抗的态度,他立即锯箭了事。召陵一役,以补锅法始,以锯箭法终。管仲把锅敲烂了能把它补起,所以称为天下奇才。

明季武臣,把流寇围住了,故意放他出来。本是用的补锅法。后来制他不住,竟至国破君亡。把锅敲烂了补不起,所以称为“误国庸臣”。岳飞想恢复中原,迎回二帝,他刚刚才起了取箭头的念头,就遭杀身之祸,明英宗也被捉去,于谦把他弄回来,算是把箭头取出了,仍然遭杀身之祸。何以故?违反公例故。

晋朝王导为宰相,有一个叛贼,他不去讨伐,陶侃责备他,他复信说:“我遵养时晦,以待足下。”侃看了这封信笑说:“他无非是‘遵养时贼’罢了。”王导“遵养时贼”以待陶侃,即留着箭头专等内科。诸名士在新亭流涕,王导变色曰:“当其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对泣。”他义形于色,俨然手执铁锤,要去补锅,其实说两句漂亮话就算完事;怀念二帝,陷在北边,永世不返,箭头永未取出。王导这种举动,略略有点像管仲,所以历史上称他为“江左夷吾”,读者如能照我说的方法实行,包管他成为管子而后的第一大政治家。结 论

我把厚黑学讲完了,特别告诉读者一个秘诀,大凡行使厚黑之时,表面上,一定要糊一层仁义道德,不能把它赤裸裸地表现出来,王莽之失败,就由于露出了的原故。如果终身不露,恐怕至今孔庙中,还会写一个“先儒王莽之位”大吃其冷猪肉。

韩非《说难》篇,有曰:“阴称其言,而显弃其身。”凡是我的学生,定要懂得这个法子。假如有人问你:“认得李宗吾否?”你就取出最庄严的面孔说道:“这个人坏极了,他是讲厚黑学的,我认他不得。”口虽如此说,而心中则恭恭敬敬的,供一个“大成至圣先师李宗吾之位”。果能这样做,包管你做出许多惊天动地的事业,为举世所佩仰,死后还要入孔庙吃冷猪肉。所以我每听见有人骂我,就非常高兴,说道:“吾道大行矣。”

还有一层,我说:“厚黑上面,要糊一层仁义道德。”这是指遇着道学先生而言,假如遇着讲性的朋友,你也同他讲仁义道德,岂非自讨没趣?这个时候,则应当糊上“恋爱神圣”四字。难道他不喊你是同志吗?总之,面子上是应当糊以什么东西,是在学者应时地,神而明之,而事子的厚黑二字,则万变不离其宗,有志斯学者,细细体会!第二部 厚黑原理(心理与力学)自序一

民国元年,我在成都《公论日报》上发表一文,题曰《厚黑学》,谓:古今成功之英雄,无一非面厚心黑者。这本是一种游戏文字,不料自此以后,厚黑学三字,遂传播四川,成一普通名词。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心想:此等说法,能受一般人欢迎,一定与心理学有关系,继续研究下去,始知厚黑学是渊源于性恶说,在学理上是有根据的,然私心终有所疑。遍寻中外心理学读书读之,均不足解我之疑,乃将古今人说法尽行扫去,另用物理学的规律来研究心理学觉得人心之变化,处处是跟着力学规律走的。从古人事迹上、今日政治上、日用琐事上、自己心坎上、理化数学上、中国古书上、西洋学说上,四面八方印证起来,处处可通,乃创一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民国九年,写一文曰《心理与力学》,藏之箧中,未敢发表,十六年方刊入拙著《宗吾臆谈》内。兹特重加整理,扩大为一单行本。

我这《心理与力学》一书,开始于民国九年,今为民国二十七年,历时十八年,而此书渊源于厚黑学。我研究厚黑学,始于满清末年,可说此书之成,经过30年之久。记得唐朝贾岛做了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自己批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我今日发表此书,真有他那种感想。

我的思想,好比一株树;厚黑学是思想之出发点,等于树根;因厚黑学而生出一条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等于树身;其他所写《社会问题之商榷》、《考试制度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与夫最近所写的《制宪与抗日》等书,都是以“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这条臆说为根据,等于树上生出的枝叶花果。故我所写的文,虽种种不同,实是一贯。

去岁遇川大教授福建江超西先生,是专门研究物理的,并且喜欢研究易学,是博通中外的学者。我把稿子全部拿与他看,把所有疑点提出请教。承蒙一一指示,认为我这种说法讲得通,并赐序一篇,我是非常感激。然而我终不敢自信,请阅者不客气的赐教。

我研究这个问题,已经闹得目迷五色,文中种种说法,对与不对,自己无从知道。我重在解释心中疑团:阅者指驳越严,我越是感激,绝不敢答辩一字。诸君赐教的文字,可在任何报章杂志上发表,发表后,请惠赠一份,交成都《华西日报》转交,以便改正。

民国二十七年一月十三日,富顺李宗吾,于成都自序二

我发表此书后,得着不少的批评,使我获益匪浅,至为感谢。除全部赞成和全部否认者外,其有认为大致不差,某某点尚应该改者,我已遵照修改。有些地方,虽经指示,而我认为尚应商酌者,则暂仍其旧,请阅者再加指正。所有赐教文字,请交重庆《国民公报》转交,以便再加修改。

读者常驳我道:“人之心理,变化不测,哪里会有规律?”我说:物理也是变化不测,何以又有规律?今之科学家,研究物理,可谓极精了。我们试取一瓷杯,置之地上,手执一铁锤,请问:此锤击下去,此杯当成若干块,每块形状如何?恐怕聚世界科学家研究之,无一人能预知,所可知者,铁锤击下,此杯必破裂而已。何也?杯子内部分子之构造,无从推测也,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物理变化,无有规律。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与瓷杯之分子相同,所以心理变化,如珠走盘,横斜曲直,不可得知,所可知者,必不出此盘而已。人持弓箭,朝东射,朝西射,我们不能预知,但一射出来,其箭必依抛物线进行,这即是力之规律。我所谓心理变化有规律可寻者,亦就是也。

我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原是一种臆说,不能说是公例。公例者,无一例外之谓也。当初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出三例,许多人都不承认,后来逐渐证明,逐渐承认,最后宇宙各种现象,俱合牛顿规律,惟天王星不合,有此例外,仍不能成为公例。直到1846年,有某天文家,将天王星合牛顿规律这部分提出,将其不合规律之部分加以研究,断定天王星之外,另有一行星,其形状如何,位置如何,加入此星之引力,天王星即合规律了。此说一发表出来,众天文家,依其说以搜求之,立把海王星寻出,果然丝毫不差错,牛顿之说,乃成为公例。心理之变化,较物理更复杂,更奇妙。我之说法,不为一般人所承认者,因为例外之事太多也。我不认为我之臆说有错,而认为人心中之海王星太多。我们亦能只握着大原则,以搜求各人心中之海王星耳。

有人说:你想把人事与物理沟通为一,从前许多人都做过这种工作,无奈这条路走不通。我说:苏彝士运河,从前许多人都说凿不通,卒之凿通。巴拿马运河,许多人都说凿不通,卒之也凿通。我认为自然界以同一原则生人生物,物理上之规律,必可适用于人事,不过我个人学识不够,不能把他沟通为一罢了。学术者,世界公物,当合全世界研究之,非一人之力所能胜也。尚望读者诸君共同研究,如我这种方式走不通,希望读者另用他种方式把他弄通。我研究这个问题,如坠五里雾中,诸君其亦怜我之愚,而有以教之乎!

物理纷繁极矣,牛顿寻出规律,纷繁之物理,厘然就诸,而科学因之大进步。世界纷乱极矣,我们在人事上如能寻出规律,则世界学说,可归一致,人世之纠纷,可以免除,而文明自必大进步。此著者所为希望诸君共同研究者也。

一九四三年十月八日,李宗吾,于成都性灵与磁电

科学上许多定理,最初都是一种假设,根据这种假设,从各方试验都是合的,这假设就成为定理了。即如地球这个东西,自开辟以来就有的,经过了若干万万年,人民生息其上,视为固然,于地球之构成,不求甚解,距今二三百年前,出了一个牛顿,发明万有引力,说:“地心有引力,把泥土沙石吸成一团,成为一个地球。”究竟地心有无引力,无人看见,牛顿这个说法,本是假定的。不过根据他的说法,任如何试验,俱是合的,于是他的假说就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都知道:凡是有形有体之物,都要受引力的吸引。到爱因斯坦出来,发明相对论,把牛顿之说扩大之,说:“太空中的星球发出的光线,经过其他星球,也要受其吸引,由于天空中众星球互相吸引之故,于是以直线进行之光线,就变成弯弯曲曲的形状。”这也是一种假说,然经过实地测验,证明不错,也成了定理。从此一般人又知道:有形无体之乐线,也要受引力之吸引。我们研究心理学,何妨把爱因斯坦之说再扩大之,说:“我们的心中,也有一种引力,能把耳闻目睹,无形无体之物吸引来成为一个心,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我们这样的设想,则牛顿三例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就可适用到心理学方面,而人事上一切变化,就可本力学规律去考察它了。

通常所称的心,是由于一种力,经过五官出去,把外边的事物牵引进来,集合而成的。例如有一物在我面前,我注目视之,即是一种力从目透出去,与那个物连结。我将目一闭,能够回忆那物的形状,即是此力把那物拖进来绾住了。由于这种方式,把耳闻目睹,与夫身所经历的事项,一一拖进来,集合为一团,就成为一个心,所以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完全相似。

一般人都说:自己有一个心。佛氏出来,力辟此说,说:人莫得心,通常所谓心,是假的,乃是六尘的影子。圆觉经曰:“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种种颠倒,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我们试思:假使心中莫得引力,则六尘影子之经过,亦如雁过长空,影落湖心一般,雁一去,影即不留了。而我们见雁之过,能记忆雁之影像者,即是心中有一种引力,能把雁影绾住的原故。

佛家说:“六尘影子,落在八识田中,成为种子,永不能去。”这正如谷子豆子落在田土,成为种子一般。我们知:谷子豆子,落在田土中,是由于地心有引力,即知六尘影子落在八识田中,是由于人心有引力。因为有引力绾住,所以谷子豆子落在田土中,永不能去,六尘影子落在八识田中,也永不能去。

我们如把心中所有知识,一一考察其来源,即知无一不从外面进来,其经过路线,不外眼耳鼻舌身,虽说人能发明新理,然仍靠外面收来的知识作基础,犹之修房子者,必须购买外面的砖瓦木料,才能建筑新房子一样。我们如把心中各种知识的来源,一一清出来,从目进来者,仍令从目退出去,从耳进来者,仍令从耳退出去,其他一一从来路退出去,此心即空无所有了。人的心,果然能够空无所有,对于外物无贪恋,无嗔恨,有如湖心雁影,过而不留,这即是佛家所说,还我本来面目。

地球之构成,源于引力,意识之构成,源于种子。试由引力再进一步,推究到天地未有以前,由种子再进一步,推究到父母未生以前,则只有所谓寂兮寥兮的状况,而二者就会归于一了。由寂兮寥兮生的引力,而后有地球,而后有物。由寂兮寥兮生出种子,而后有意识,而后有人。我们这样的研究,觉得心之构成,与地球之构成相似,而物理学的规律,就可适用于人事了。

我们把物体加以分析,就得原子,把原子加以分析,就得电子。电子是一种力,这是科学家业已证明了的。人是物中之一,我们的身体,是电子集合而成,身与心本是一物,所以我们的心理,不能逃磁电学的规律,不能逃力学的规律。

心的现象,与磁电的现象,是很相似的。人有七情,大别之,只有好恶二种,心所好的东西,就引之使近,心所恶的东西,就推之使远,这种现象,岂不与磁电相似吗?

人的心,分知、情、意三者,意是知与情合并而成,其元素只有知、情二者。磁电同性相推,异性相引,其相推相引,有似吾人之情,其能够判别同性异性,更是显然有知,足见磁电这个东西,具有知、情,与人之心理相同。

阳电所需要的是阴电,忽然来了一个阳电,要分他的阴电,他当然要把他推开;阴电所需要的是阳电,忽然来了一个阴电,要分他的阳电,他当然也要把他推开。这就像小孩食乳食糕饼的时候,见哥哥来了,用手推他打他一般,所以成了同性相推的现象。至于磁电异性相引,犹如人类男女相爱,更是不待说的。由此知磁电现象,与心理现象,完全相同。

佛说:“真佛法身,映物现形。”宛然磁电感应现象。又说:“性灵本融,周遍法界。”宛然磁电中和现象。又说:“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简直是物理学家所说“能力不灭。”因此之故,我们用力学规律去考察人性,想来不会错。

物质不灭,能力不灭,是科学上之定律。吾身之物质,是从地球之物质转变而来,身死埋之地中,物质退还地球。物质不灭之说,算是讲得通,独是吾人之性灵,是一种能力,请问此种能力,生从何处来?死往何处去?我们要答复这个问题,可以创一臆说,曰:“人之性灵从地球之磁电转变而来。”吾人一死,身体化为地球之泥土,同时性灵化为地球之磁电,如此则性灵生有自来,死有所去,能力不灭之说,就讲得通了。世言成仙成佛者,或许是用一种修养力,能将磁电凝聚不散耳。俗云“冤魂不散”,当是一种嗔恨心,将磁电凝住,迨至冤仇已报,嗔恨心消失,磁电无从凝聚,其鬼即归消灭。

有了“性灵由磁电转变而来”这条臆说,则灵魂存灭问题,就可以答复了。吾人一死,身上的物质,退还地球,性灵化为磁电,则灵魂即算消灭。然而吾身虽死,物质尚存,磁电尚存,亦可谓之灵魂尚存。此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也。

禅家最重“了了常知”四字,吾人静中,此心明明白白,迨至事务纷乘,此明明白白之心,消归乌有。学力深者,事务纷剩,此心仍所明明白白,是谓“动静如一”。然而白昼虽明明白白,晚间梦寐中,则复昏迷。学力更深者,梦寐中亦明明白白,是谓“寤寐如一”。学力极深者,死了亦明明白白,是谓“死生如一”。到了死后明明白白,则谓之灵魂永存可也。《楞严经》曰:“如来从胸字,涌出宝光,其光昱昱,有千百色,十方微尘,普佛世界,一时周遍。”此宝光,盖即电光也。阿难白佛言:“我见如来,三十二相,胜妙殊绝,形体映彻,犹如琉璃。尝自思惟,此相非是欲爱所生,何以故?欲气粗浊,腥臊交遘,脓血杂乱,不能发生胜净妙明,紫金光聚。”释迦修养功深,已将血肉之躯变而为磁电凝聚体,故能发出宝光,遍达十方世界。佛氏有天眼通、天耳通之说,今者无线电发明,已可证明其非诬。释迦本身即是一无线电台,将来电学进步,必能证明释迦所说,一一不虚,而“性灵由磁电转变而来”之臆说,或亦可证明其不虚。

老子言道,屡以水为喻,佛氏说法,亦常以水为喻,我们不妨以空气为喻,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古今、无边际、无内外,种种现象,空气是具备了的。倘进一步,以中和磁电为喻,尤为确切。若更进一步,假定“人之性灵,由磁电转变而来”。用以读老佛之书,觉得处处迎刃而解。

吾人自以为高出万物,这不过人类自己夸大的话,实则人与物,同是从地球生出来的,身体之原素,无一非地球之物质。自地球视之,人与物并无区别,仿佛父母生二子,长子曰人,次子曰物,不过长子聪明,次子患瘫病而又哑聋罢了。我们试验理化,温度变更或参入一种物品,形状和性质都要改变。吾人遇天气大变,心中就烦躁,这是温度的关系;饮了酒,性情也会改变,这是参入一种药品,起了化学作用。从此等处考察,人与物有何区别?

人身的物质和地球的物质,都是电子构成的,吾人有灵魂,地球亦有灵魂,磁电者地球之灵魂也,通常所说地心吸力者,即是磁电吸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