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心灵(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3 04:44:07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放松心灵

放松心灵试读:

前言

许多人总是把活得很心累,活得很窝囊,活得很无聊的主要原因都归结为外界的客观原因,可是从来没有审视过自己生活心态的好坏。面对人生失败的困境,屡遭挫折的煎熬,丧魂落魄的无助,往往推诿为没有出身于一个好家庭,没有考上一所好大学,没有自己适合的一个好工作,没有找到一个好配偶……可是对自己的冷漠、无知、懒惰、迷茫、软弱、轻视等消极心态却熟视无睹。生活的主体是自己,自己才是人生的主人。很多事实证明,心累多是自己心智未开,窝囊多是自己无能之举,贫穷多是自己观念未改和懒惰的结果。

好的心态决定好的命运。人的命运是完全可以自己掌握的,面对同样一件事,你可以是欢乐满天,也可是忧愁连地,这全在于一个人的心态如何。生活多恬淡少浮躁,情绪多稳定少激动,人间多关爱少仇恨,处世多宽容少嫉妒,生存多理智少疯狂……人生肯定会变得格外的美丽。

轻松地过,快乐地活。第一章 锻炼健康的身心

有首歌唱的好,说“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健康的体魄和心灵是快乐的原动力,是一切幸福的根源。在人生的路上,就算你成就了辉煌的事业,就算你拥有了万贯家财,没有好的身体,整日与药为伍,你会快乐吗?答案是否定的,那让我们为自己喝彩吧!拥有健康,享受快乐。一、有了健康才有希望

健康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是个人实现其人生价值的基础。有人做过一个比喻:“身体好而智力不足的人是次品,只有智力而身体不好的人是废品”。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曾这样指出: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阿拉伯有句谚语:有了健康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就有了一切。

1.“当一个人生病,就是他整个的人病了”

1948年通过的《世界卫生组织宪章》开宗明义地写道: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这里明确地把人类的健康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的因素联系起来。众所周知,人的生理健康,是指身体的各个器官发育良好,各个系统处于良性工作状态,整个生理机能运行正常,人们一般好像没有疾病,体质健壮,身体健康,这种生理健康常常可以用生理指标来表示和衡量。而人的心理健康即精神健康,是一种心理活动,心理健康的人,对外界的反映适度,对生活充满信心。科学的健康观认为,健康所包含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内容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例如,健康的心理可以促使心理上的疾病痊愈,转化为身体健康,相反,不良的心理状态,又会影响生理的健康,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身患疾病但乐观向上的人比悲观失望、失去生活信心的人,其生理上的疾患要好得快些,就是这个道理。

生理,心理与行为适应的不可分离性也就是个体健康的“完整性”。因此,当我们说及健康时,就不再仅仅是指生理学意义上的。在现代医院里,如果你去求医。遇到的是一位开明并精通医术的医生,他就可能会说:“没有一种病纯粹是身体方面的,也没有一种病完全是心理方面的,当一个人生病,就是他整个的人病了。”因此,医生会要求你尽可能地在心理和行为适应上对他的医疗进行配合。

2.一个健康的人须具备强健的体魄

健康的体魄的主要包括:(1)健全的身体

人体从外部来讲,分作头部、躯干和四肢三大部分,从内部来分,又分作器官、系统等等。只要这些生理部分不缺损,就是一个健全的身体。(2)完整的机能

人的每一个器官,每一个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比如手,是用来参与社会实践的,需要推、拿、弹、提;脚,是用来走路的;眼,是用来观察和摄取自然现象的;而耳朵,则是用来听的……这些生理机能,如果没有缺乏,那就是具有完整的生理机能。(3)健全的大脑

大脑,是人所拥有的最重要的物质器官,是人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协调自身的各项机能和各项活动的中枢,也是人处理人与人或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司令部。大脑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人类的社会活动。

什么样的大脑才算健全的大脑呢?

这个问题是很难说清楚的,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但有几点一定要具备才行:

①记忆能力:很多现象和情景是再现的,类似的情景再现时,就需要准确的记忆和判断,来帮助人改善自然。

②贮存能力:与记忆很相似,许多不同的情景再现后,大脑可以按条理式或按某一规律,把它们一一刻痕在一定的部位进行贮存。

③思维能力:这是大脑健全的一个最主要的标志。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物质决定意识,而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这个能动作用,就是通过人的大脑对各种现象的比较和归纳、思维,最后总结出某些规律,再把这些规律运用来指导实践。这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思维。

④分辨能力:分辨能力在有些地方又叫判断能力,也是思维的一个范畴。大脑只要具有这四种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人也就具有了一个健全的大脑。

3.健康的心理必不可少

一个心理积极健康者,应该具有如下特征。(1)诚实

他们说话做事光明磊落,从不模棱两可或用谎言欺骗人,也从不欺骗自己。他们认为,活着,就应该做生活的强者,要么活得轰轰烈烈,要么活得平平淡淡,无论什么样的生活,都能显示一个真实来。(2)自尊

具有积极心理的人是非常自尊的,他们不喜欢生活在别人的阴影之下,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奋斗、自己的能力,拼搏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天地来。因此他们不断地学习,补充自己的能量,不断地超越自我,奋斗在事业的第一线。这样的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决不依赖,他们具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尊重别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3)自立

具有积极心理的人,在生活中从不处于被动地位,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鼓励而改变思想,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憎恨而停止实践,他们会在自己的信念下,用自己的方式,坚定不移地完成自己的事业。(4)充满活力

心理积极的人,休息时间似乎比别人少得多,但他们精神饱满,富于激情,任何时间都有事可干,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中度过。但他们做事,从不疲倦,而且能发挥自己的能量,具有超人的毅力,也从没因工作而累坏身体。在生活中,也总是充满活力,永不厌倦。(5)热爱生活

心理积极的人,总是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活中去,认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正确对待现实。用愉快的心情、积极的努力来改变现实,从中获得乐趣,享受生活。(6)风趣、幽默

心理积极的人,是一个心胸宽广、乐观活泼的人。在生活中,总是以风趣、幽默来代替呆板、乏味,从而激发人的活力,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们会创造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局面,激励人们在逆境中奋进,和这样的人生活,你也会被感染上活力,会觉得生活更快乐。(7)善待失败

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由成功铺满,肯定有千千万万的失败做先导。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失败,人就要走向绝望。

心理积极的人,不怕失败,认为失败是局部的,是成功的前奏,他们善于在失败中寻找教训,获得经验,然后再征服失败。同时他们认为。所谓的失败,只不过是别人对你的评价而已,完全不影响自己的价值。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失败又是人身价值的一种体现。(8)勤勤恳恳

心理积极的人,能正确地看待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能把自己放在一个正确的位置上,踏踏实实,不怕吃苦,勤勤恳恳地奋斗,一步步地接近自己的目标,从不好大喜功、华而不实。(9)勇于探索

心理积极的人,始终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对事情好奇、向往,追求真理。

他们不会在乎前进中会有多少挫折,更不会被困难所吓倒,他们凭着对真理的追求,披棘斩荆。对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试一试,直到找到答案。(10)向往明天

心理积极的人,不会悔恨过去。他们清楚地知道,过去的已经过去,过去的失败,用悔恨是悔恨不出成功的,只有在失败中找出教训,才能有益于成功。

心理积极的人,也不会忧患未来。未来是一个未知数,为未来而忧虑,是毫无意义的。

心理积极的人,把希望的种子播种在今天,用今天的勤劳,来孕育希望的明天。二、健康源于有节奏的生活

登上世界高峰的人,必定是体格强健的人,必定是经得起失败打击的人,必定是意志坚定的人。强健的体格和坚定的意志相结合,就产生了一个完美、健康的人。虽然拥有健康并不能拥有一切,但失去健康却会失去一切,健康不是别人的施舍,健康是对生命的执着追求,是生活有节奏的体现。

1.享受充足的睡眠“疲倦劳累的康复,就是香甜的睡眠。”“不管是天资还是优雅的教养都无法代替一点,那就是甜美的酣睡!”

生活在现代都市,夜生活越来越丰富,每晚的睡眠时间也随之越来越少。

每晚灯红酒绿的生活,将剥夺你的健康。

正如任何一台机器如果连续运转时间过长,一定会出问题一样,灯泡点燃时间过长会烧掉,显示器不适当关闭会老化……人也需要适当的休息,而休息必不可少的就是睡眠。

有时候,也许你会说“我不困”,在该休息时,或连续紧张工作很久后仍不困,并非真的是有精神,而是精神进入了亢奋状态。

长久处于亢奋状态是对睡眠的剥夺,是对健康的透支,是对生命的损坏。

我国伟大数学家陈景润长久让自己处于这样一种亢奋的状态。每当深夜,他都伏案工作,这种亢奋状态,他反而认为是“我不困,应该起来工作”。陈景润的精神,自然值得我们钦佩,但他对健康的透支方法,却是不可取的。众所周知,陈景润先生后来得了霍金森症,不能不说和他长年来缺乏睡眠无关。

凡是想在生命中有大成就的人,必须懂得“珍爱自己”。这就是说,他要尽一切的努力,培育其身心健康,使力量达到顶点。他必须明白,成功大半依赖自己的“成功机器”——身体——所以对自己的身体是必须在意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国人的这句古话是有道理的。聪明的机匠决不肯使用已经损毁的工具;天下没有一个理发匠,用迟钝的剪刀能指望其店务的发达;没有一个木匠,用了迟钝的锯凿、斧头,能指望其工作的精良。

保证充足的睡眠,就是保住了健康的原动力。

与不能充分睡眠相反,有人则久卧成病。这种人以保证充分的睡眠为借口,每天赖在床上不肯起来,这样不仅不会获得健康,反而对健康有巨大的损坏。

如果还是把人比喻成一部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必须经常运转,长时间不运转的机器必然生锈,久卧之人必然滋生种种疾病。

2.健康的饮食“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这句俗语充分说明了饮食对人类的重要性。经常饮食不足或饮食不定的人,往往不能拥有健康。

有许多人因为“经济”,中午,他们往往会站在小食堂的柜台旁很匆忙地吞一块夹肉面包,呷一杯牛奶就算了事,以为这样一来,时间金钱两相宜。殊不知,假如他们走进一家餐馆,从容地进餐营养而可口的午饭,在餐后再休息一会儿,在未继续工作以前,使胃部得以进行其消化食物的程序,这对于他的身体,对于他的各方面,都是大大有益的!

一个人所能实施的最聪明的做法就是储藏起最大量的生命力在身体中,储藏最大量的体力与精神力以获取成功之本。剥削自己能够给予我们体力与精神的应有的食物,无疑于杀掉可以替我们产金蛋的鸡。

与上述那种经济做法相反,现在“肥胖症”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这就是过度饮食造成的。

肥胖症者往往患有“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这些人显然不再拥有健康。

假使我们能够过一种简单而有节制、有规律的生活,我们就不会有经常服药的必要。但是我们中的许多人,却总是在过一种违背生活规律的生活。

假如我们能够明了自己身体的需要,就像明了园中花木的需要一样,能及时给予充分的食物、饮料,我们是决不致受困于胃病、头痛,或其他种种病痛。

3.呼吸清新空气

新鲜空气将滋润你的生命,你的健康。

如果有时间,邀上一二个好朋友,到郊外,到树林中,到芳草地上,呼吸一下清新的空气,你将感到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复苏!

4.珍爱生命

只有真正珍爱生命的人,才有毅力去坚持做一切对健康有益的活动。

只有真正珍爱生命的人,才能珍视健康,在疾病或任何意外打击面前勇敢、坚强,并重新找回健康。

如果你想拥有健康,那么你必须首先拥有一颗珍爱生命的心,这颗珍爱生命的心,将会把所有滋润健康的血液,不断输向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

5.简单地生活

生活简单的人,往往也拥有健康。

简单的生活,往往给人一种平和的心态,而这种平和的心态往往给你身心的健康。

当我们问一些长寿的老人,什么是他们长寿的秘诀时,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不会说:我练了什么功,我服过什么药,有过什么奇遇……

他们只会告诉你,他们每天怎样过着相当有节奏的生活!他们如何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起床、休息、吃饭、学习、工作!他们也从不轻易让外来的诱惑改变他们的生活节奏。

健康生活,源于每一天,源于简单的生活!

6.加强科学的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锻炼对于健康的重要意义,相信无须多说,每一个人都明白。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进行科学锻炼,不科学的锻炼,不仅无益于健康,还会对健康有所损伤。三、相信自己能够活到一百岁

各行各业的成功者,健康长寿的比比皆是: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既是亿万富翁的企业家,又是健康长寿的佼佼者,他经常自信地告诉自己,“我能活到100岁”,果然,他活了98岁。此外,发明大王爱迪生活了84岁,钢铁大王卡耐基84岁,日本企业巨子松下幸之助90多岁,美国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87岁……

这些人是怎样做到事业成功又健康长寿的呢?这个问题值得追求成功的朋友们花点时间去探讨。因为事业成功,常常和健康长寿相辅相成。

积极心态,对你的健康,进而对你的生活和工作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上帝的仁慈,我过得愈来愈好。”有些人每天在醒来时和就寝前都要把这句话朗诵好几次。对他们来说,这句话并不是华而不实的语言。

就某种意义说来,说这句话的人正在运用积极的心态,正在把生活中较好的东西吸引到他的身边,正在运用拿破仑·希尔要你运用的力量。

积极的心态会促进你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延长寿命。而消极的心态一定会逐渐破坏你的心理健康,缩短你的寿命。有些人由于适当地运用了积极的心态,从而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这些人之所以得救,就是因为接近他们的人具有强烈的积极心态。拿破仑·希尔讲述了下面的两件小事就可证明这一点:医生说:“这个孩子不能活了。”他们所说的孩子是个刚生下来两天的婴儿。“这个孩子会活下去!”父亲回答道。这位父亲具有积极的心态——他有信心——他相信祈祷,更相信行动。他开始行动起来了!他委托一位小儿科医生照料这个孩子,这位医生也有积极的心态,作为一位医生,他根据经验知道,自然给每种生理的缺点都提供了一个补偿的因素。这孩子确实活了!“我不能活下去了!”死神立即夺去了她的生命。上面的标题出现在《芝加哥每日新闻报》。这篇文章进述:一位62岁的建筑工程师回到家里,上床就寝时,感觉胸痛,呼吸急促。他的妻子比他年轻10岁,大为惊慌,她怀着希望为丈夫按摩,试图增强他的血液循环。但是,他死了。“我再也不能活下去了!”这位寡妇对他的母亲说。于是,这位寡妇由于经受不住心理上的打击也死了。

她和她丈夫死在同一天!那活了的婴孩和那死了的寡妇证明了积极的和消极的心态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如果懂得积极的心态就能把好事吸引到身边,消极的心态会带来坏的事情,难道发展积极的思想和态度不是极为合情合理的吗?四、活到100岁的养生法

人到了老年就有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多活些年头呢?德国的一家医学编辑部归纳了20种养生之法。

量体重。要注意你的体重,过于肥胖会减少你的寿命。降体重时应避免急剧减少饮食量和体重经常波动。

少喝酒。酒能使人们增加患肝癌、口腔癌和喉头癌的可能性,酒还能使血压升高,导致患心脏病或者心肌梗塞。

不抽烟。抽烟会使你平均减少10年寿命。因抽烟而患肺癌和支气管炎的人高达90%,有20%的抽烟者患心力衰竭病。凡在50岁之前戒烟的人,仍会恢复健康。

控脂肪。构成每天能量的脂肪摄入量不得超过30%,但也不得少于15%。脂肪构成风险因素是肥胖症、心脏病、高胆固醇。每天正确的服用量是一茶匙菜籽酒或者橄榄油。

多果菜。维生素A、C和E有保护身体健康的作用。每天至少吃400克水果和蔬菜。

常吃鱼。吃鱼能延年益寿。鱼脂肪少。但它含有你身体所需的重要的油。多吃鱼能增强人的免疫系统,降低早期死亡率。

重淀粉。淀粉(碳水化合物)能保护你不受病菌感染,能预防心脏病和癌症。你的食谱上必须有面包和米饭。

多纤维。纤维食品有益健康,含丰富纤维的食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少吃盐。每天食用多于身体1倍所需的盐,就有患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

多吃钙。年老时缺钙容易骨折。鱼、杏仁、绿色蔬菜和奶制品(脱脂奶)都含钙。

少咖啡。咖啡同患心脏病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每天喝6杯咖啡,死于心力衰竭的风险就增加3倍。

少吃糖。糖不仅会毁坏你的牙齿,而且会加大患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的风险。

多运动。45岁左右进行体育锻炼的男人,比反对锻炼的人患心脏病的比例要少得多,每天应当锻炼30分钟。

忌乱性。性生活不能太乱。撇开患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险不谈,经常换性交对象会造成心理压力,并使生活失去节奏。

淡名利。不能不惜任何代价去追求升迁发迹。安定生活是影响寿命的一个重要因素。

择居处。应在你适应的地方生活。医生们发现,搬到一处不适合你住的城市里生活,你会经常生病。

选职业。应从事合适的工作,你的职业对你的寿命有着巨大的影响。

避车祸。驾驶和骑车时要小心,车祸是致人早死的“杀手”。

勿自扰。消极的感觉(紧张、挫折、沮丧)会使你生病。不要老是去想生活中那些阴暗面。应结婚。结婚有偶者的早死率比独身、丧偶和离异者低。托玛斯·帕尔生于1483年,是英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寿星之一。他88岁时第一次结婚,120岁时第二次结婚。在145岁时,他还能跑步,给谷子脱粒,几乎能完成所有的体力劳动。他的晚饭也和白天的饭菜一样简单。他的传记作者写道:“他死亡的原因主要归于食物和空气状况的改变。他从空气清新的乡下到了那时空气已经相当污浊的伦敦;在长年累月吃粗茶淡饭的情况下,他被带进了一个生活奢华的家庭,人们鼓励他吃好的饭菜,喝大量的美酒,误认为这样能改善他的健康状况,延长他的寿命。结果,他的身体自然机能严重超载,而且全部身体的本来习惯被弄得紊乱了。所有这些造成的结果就是加速了他的死亡。假如没有发生上述改变,按照他自己的身体系统本来还能活上许多年。他死于1635年,享年152岁。”著名的伽林死于公元271年,活了140岁。据他自己说,他的体质本来很孱弱,但是他严格地自我克制,保持着平和的性情,所以活到如此高龄。他一般的做法是,自己胃口还很好的情况下,他就起身离开了饭桌。在离波士顿约80里的一个小镇上住着一位81岁高龄的老绅士,他精力充沛、精神矍铄,他那挺直的身姿令许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不久前,一位朋友来拜望他,是小他几岁的老朋友。这位老朋友惊诧于那老人充沛的精力和年轻的容颜。但老人却略带悲伤地说:“我看起来比我的实际年龄是要年轻一些,但我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你看,上个星期我在做每月一次例行的到波士顿的旅行时,结果不得不坐车回家。”“坐车回家!”他的朋友重复道,“你不会是告诉我,你总是习惯从波士顿走路回来吧!”“这有什么奇怪?我才81岁,”这位老人嚷嚷地说,“我总是走路到波士顿去,然后再走回来。我可以告诉你,我的兄弟。当我坐着车回家时,我在对自己说:‘瞧,马丁·福斯特,如果这个样子继续下去的话,以后你就会被人抬回来,你的命就完了!’嘿,兄弟,这就是我的感觉。才81岁就不得不坐车从波士顿回家!”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印度后,他把为印度国王莫卧儿拼死力战的一头勇猛的大象作为献给太阳神的祭品,并且在大象的身上刻上这样的字句:“亚历山大,太阳神阿波罗的儿子,将阿吉克斯奉献给伟大的太阳神。”但人们发现,这只身上刻着字的大象350年后还活着。

从人类之初开始,人们就一直在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古代埃及的医师经常开催吐剂来促进排汗。这种办法在当时的埃及非常普及,以至于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候由“你好吗?”变成了“你的汗出得多不多?”。在当时,出汗的多少被认为是健康状况的标志。五、保持健康心态的艺术性“12年前,我去坎登的目的就是在那里等待死亡。”瓦尔特·惠特曼说,“但是我在那个地方的每一天,都沐浴在阳光里,与鸟类和松鼠生活在一起,游泳时和鱼儿嬉戏。这样,我从大自然中重新获得了健康。”

人们时常传播着这样的格言——“疲倦劳累的康复,就是香甜的睡眠。”“不管是天资还是优雅的教养都无法代替这一点,那就是甜美的酣睡!”“水、空气、阳光,这三项最重要的卫生和健康途径是免费的,人人可得。”

有位哲人说:“正是精神使得身体强健。”精神是身体天然的保护神。一种意识健全、有教养、受过良好训练的智力首先会反映在体格上,而且会使体格与其自身协调一致。另一方面,虚弱、犹豫不决、狭隘和无知的精神,最终只能把身体也带入同样糟糕的状态。每一种纯洁和健康的思想,每一个对真理和善的祟高渴望,每一个对更高和更好生活的向往,每一种高尚的想法和无私的努力,都会反映在身体上,使得身体更强壮、更协调、更优美。

每一种观念都会自我复制。那些可怕的精神缺陷、疾病、纵欲以及各种各样的罪恶。都会制造出心灵上的疾病,而接着又会在身体上再生和复制出来。头脑接受了外界的所有东西——有真有假,有好有坏,然后,根据我们提供给它的东西的本质,会制造出公正或腐化、美丽或残缺、正确或错误、和谐或不和谐。

一种纯洁、高尚、神圣和正直的思想,一个清醒的头脑很容易长寿;远大的理想,高尚的生活,慷慨的心胸,仁慈心以及博爱无私的情感都有助于延长寿命;而相反的品质则会缩短寿命。

幸福往往是神圣的代名词。要让一个急躁易怒、心态扭曲的心灵变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身体健康和头脑健康的锻炼,往往有助于对道德素质的健康锻炼。精神、道德和身体这三大支柱,是生命的三股绳,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无论哪一个受到影响都会影响到整体。任何形式的纵欲和堕落都会在伟大的心灵神殿上制造出不和谐的音符,容易使人的寿命缩短。

对人而言,成功往往是一种强有力的滋补品,因此成功使人的才能得以健康地实践,是人的才能在实践过程中创造了成功;同时,成功意味着在我们的雄心壮志、渴望与我们现实的状态之间构造了一种和谐,而和谐就是健康。

当一个人找到了自己在生命中的位置,从事着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他一定是快乐而健康的。成功地实现我们内心深处所渴望的东西,比如幸福的婚姻,是改善健康状态和带来快乐的源泉。通常,我们会发现,自己心灵所在即是我们能量的巨大宝库,健康同样如此。很多人都看到过这样的事情:健康状态不佳的人们,甚至是有残缺的人、缺乏力量与决心的人,通过某个方面的成功,突然被唤醒,被激发,竟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健康状态。六、金钱不是健康,健康却是金钱“金钱永远只是金钱,而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

这是希尔的一句名言。这里有关于富豪洛克菲勒的一段故事。在宾夕法尼亚州,有一段时间,当地人们最痛恨的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败的竞争者将他的人像吊在树上泄恨。充满火药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涌进他的办公室,威胁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许多保镖,防止遭敌人杀害。他试图忽视这些仇视怒潮,有一次曾以讽刺的口吻说:“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但他最后还是发现自己毕竟也是凡人,无法忍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疑惑不安。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保持秘密”。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全身烦恼和精神崩裂的肉体病症——却是无法隐瞒的。最后,他的医生把实情坦白地告诉他。他只有两种选择:财富和烦恼——或是性命。他们警告他:必须在退休和死亡之间做一抉择。他选择退休。但在退体之前,烦恼、贪婪、恐惧已彻底破坏了他的健康。美国最著名的传记女作家伊达·塔贝见到他时吓坏了。她写道:“他脸上所显示的是可怕的年老,我从未见过像他那样苍老的人。”医生们开始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为他立下三条规则——这是他以后奉行不渝的三条规则:1.避免烦恼。在任何情况下,绝不为任何事烦恼。2.放松心情。多在户外做适当运动。3.注意节食,随时保持半饥饿状态。洛克菲勒遵守这三条规则,因此而挽救了自己的性命。退休后,他学习打高尔夫球,整理庭院,和邻居聊天,打牌,唱歌等。但他同时也做别的事。温克勒说:“在那段痛苦不已的夜晚里,洛克菲勒终于有时间自我反省。”他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赚多少钱,开始思索那笔钱能换取多少人类的幸福。简而言之,洛克菲勒现在开始考虑把数百万的金钱捐出去。有时候,做件事可真不容易,当他向一座教堂奉献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齐声发出反对的怒吼:“腐败的金钱!”但他继续捐献。在获知密西根湖岸的一家学院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立刻展开援助行动,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援助那家学院,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他也尽力帮助黑人。像塔斯基吉黑人大学需要基金来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他毫不迟疑地捐出巨款。他也帮忙消灭十二指肠虫。当著名的十二指肠虫专家史太尔博士说:“只要价值五角钱的药品就可以为一个人治愈这种病——但谁会捐出这五角钱呢?”洛克菲勒捐出数百万美元消除十二指肠虫,解除了使美国几乎一度陷于瘫痪的这种疾病。然后,他又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无知。像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种壮举,在历史上前所未见。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但是这些高超的工作却经常因缺乏资金而宣告结束。他决定帮助这些人道的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给他们一些钱来帮助他们完成工作。

今天,你我都应该感谢约翰·D·洛克菲勒,因为在他的金钱资助下。发明了盘尼西林以及其他多种新药。他使你的孩子不再因染患脑膜炎而死亡;他使我们克服了疟疾、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白喉和其他目前仍危害世界各地的疾病。

洛克菲勒把钱捐出去之后,是否已获得心灵的平安?他最后终于感觉满足了。

洛克菲勒变得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完全不再烦恼。因为他认识到:金钱永远只是金钱,它不是快乐,更不是幸福。他用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处理相看待金钱。因而他从此成了真正“快乐的富豪”。七、拥有快乐的念头也是健康

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希尔认为这是真理。

几年以前,有一个广播节目要人们找出“你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

这很简单,最重要的一课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

可以很确切地说,你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可以算是我们需要应付的惟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概括成一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净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这么说是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观态度去看呢?不是的。不幸得很,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还是应该鼓励大家要趋向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还是再说明白一点。比如每一次一个人要通过交通拥挤的大街时,他就会很注意他正在做的这件事——可是并不会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地在打着小圈子。

一个人可以关心一些很严重的问题,同时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一次卡耐基协助罗继尔·汤马斯主演一部著名影片,汤马斯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伦敦的歌剧也因此延后了六个礼拜,让他在卡文花园皇家歌剧院继续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得到巨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地旅游了好几个国家。然而一连串令人难以相信的倒霉事件接踵而至,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破产了。当时,卡耐基正好和他在一起,他们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饭店去吃很便宜的食物。要不是一位苏格兰人,也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给汤马斯钱的话,大家甚至连那点菲薄的食物也吃不到。下面就是这个故事的要点:当罗维尔·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很关心,可是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会不值一文,尤其是他的债权人,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对他来说,挫折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你要爬到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

我们的精神状态,对我们的身体和力量,也有令人难以相信的影响。在创富途中,保持快乐的心情,以愉悦的身心出现在商务活动中,有利于你创富成功。八、治疗人格障碍的健康学

拿破仑·希尔说,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作出积极反映的人,便是心理健康的人。而有少数人,他们不能适应社会环境,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情感反应和意志行为均与常人格格不入或不相协调,给人一种“脾气古怪”的感觉,心理学上就称这类人患有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亦称“心理病态人格”,是指有精神症状的人格适应缺陷,患者以固定的反应方式对环境刺激作出反应,在知觉与思维方面产生适应功能的缺损,或增进自觉的痛苦,并作为倾向组成对自己对社会都不被公允的、不得体的行为模式。

所谓不伴有精神症状的适应缺陷,是指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例如,一个人的抽象思维过分或畸形发展,就会变得过于睿智,缺乏人情味,显得僵化、死板。因此,人格障碍患者常常难以准确估价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及自身应当采取的行为方式,难以对周围环境作出恰当的反应;难以正确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与周围的人,甚至亲人发生冲突;对工作缺乏责任感,经常玩忽职守,甚至超越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作出违反法律或扰乱他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有些人把人格障碍看成是精神病,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严格意义上的人格障碍,是变态心理范围中一种介乎精神疾病与正常人之间的行为特征,因而患者既不是“精神病”,又不能算是“正常人”。

人格障碍的表现十分复杂,根据其表现可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群以行为怪癖、奇异为特点,包括偏执型、分裂型人格障碍。第二群以情感强烈、不稳定为特点,包括戏剧型、自恋型、反社会型、攻击型人格障碍。第三群以紧张、退缩为特点,包括回避型、依赖型人障碍。

人格障碍的种类较多,表现各异,但各类型都有一些共同特征:

1.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是从小逐渐形成的,人格障碍也是如此。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期就有表现,到青春期开始显著。因为年龄愈小,人格的可塑性就愈大,因而在青春期以前不能轻易诊断人格障碍。

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这是各类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的行为特征。不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行为变异,如偏执、自恋、反社会攻击等,都会给他人造成困难,甚至带来祸害。

3.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处。因而不会感到自己有缺点需要改正,而常把社会或外界的一切看作是荒谬。

4.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例如对不道德行为没有罪恶感,伤害别人而不觉得后悔,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都能做出自以为是的辩护。他们总把自己的想法放在首位,不管他人的心情和状态。

5.总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任何新环境的气氛无不受其特点的影响。

6.其行为后果常伤及和致痛别人,使得左邻右舍鸡犬不宁,而自己却泰然自若。

人格障碍的行为问题程度各有不同,轻者完全过着正常生活,只有与他紧密接近的人(亲属或同事)才会领教他的怪癖,觉得他无事生非,难于相处;严重者事事都违抗社会习俗且积极表现于外,使他甚难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

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原因,综合起来,即压力,压力形成了人格障碍。人格一旦形成,往往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要改变并非易事。所以只要加强自我调适和进行各种治疗,进而疏缓压力,人格障碍是可以得到纠正的。

由于人格障碍主要是自我评价的障碍,选择行为方式的障碍和情绪控制的障碍,集中表现为社会环境适应不良,即不能根据外界环境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

因此,人格障碍的治疗应以心理治疗为主,包括对适应环境能力的训练,选择适当职业的建议与改善行为方式的指导,人际关系的调整以及优点与特长的发挥等等。

克服人格障碍,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为你创富准备一笔珍贵的财富。九、让忧虑“到此为止”的健康学

希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以生活来付忧虑的代价付得太多的话,我们就是傻子。”

忧虑或称焦虑是一种最常见的病态心理。创富活动中我们真希望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就学会了把这种“到此为止”的限制,用在我们的缺乏耐心、我们的脾气、我们的自我适应的欲望、我们的悔恨和所有精神和情感的压力上。为什么我们以前没有想到要抓住每一个可能会摧毁思想平静的情况呢?为什么不会对自己说:“这件事情只得担这么一点点心——不能再去多管”呢?……

一百年前的一个夜晚,当一只鸟沿着华邓湖畔的林子呜叫的时候,梭罗用鹅毛笔蘸着他自己做的墨水,在他的日记里写道:“一件事物的代价,也就是我称之为生活的总值,需要法码交换,或者最后出卖。”

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说:如果我们以生活的一部分来付出代价而付得太多了的话,我们就是傻子。这也正是吉尔伯和苏里文的悲哀,他们知道如何创作出快乐的歌词和歌谱,可是完全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寻找快乐。他们写过很多使世人非常喜悦的轻歌剧,可是他们却没有办法控制他们的脾气。他们只不过为了一张地毯的价钱就争吵了好多年。

获得心理平静的最大秘密之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而我们也相信,我们的忧虑有百分之五十可以立刻消除,只要我们能够定出一种个人的标准来——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比较起来,什么样的事情才值得的标准。

所以,要在忧虑毁了你以前,先改掉忧虑的习惯,下面是第五条规则:

任何时候,我们想拿出钱来买的东西和生活比较起来不算好的话,让我们先停下来,用下面三个问题问问自己:

1.现在正在担心的问题,到底和自己有什么样的关系?

2.在这件令人忧虑的事情上,你应该在什么地方放下“到此为止”的最低限度——然后把它整个玩掉。

3.你到底应该付这支“哨子”多少钱?是不是已经付出超过它的价值呢?

这样我们就能克服忧虑(焦虑)的心理异态,以乐观、坦然的心态从容不迫地创财致富。

希尔认为:如果对一些小事老是处于紧张状态,任其放纵,便会延至数天数星期之久。这样,你就难以消除急躁情绪。难免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会莫名其妙地发怒。已经去世的纽约波曼皮尔提摩亚旅社联合公司总经理波曼述及他手下有一个职员因为不明了这个道理,而使自己陷于困境。有一天,波曼正在家里,听到他公司里有一个职员埋怨自己的工作,说总公司叫他工作太过度,而上面的人又未能赏识他。波曼想马上走向前去,把他辞退。但是他等了一下——等他自己的怒气消退一点的时候。然后他走向前去对那职员说:“乔治,你近来是不是觉得受了委屈?”“啊!没有,”他答,“我觉得很好。”“我刚才好象听你说工作太过度了,而你有点不满足于你的工作。”波曼和颜悦色地继续说着。然后那个人显出惭愧的样子,便自己承认,他之所以觉得受委屈,原因是他前一天晚上在一块泥泞地上摔了一跤。

如果在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事情使你老是烦躁不安,你最好是休息一下,或是游历,或是在乡野散步,或者至少你要找出使你烦躁的原因,然后想法解除。大银行家斯提尔曼某次很残酷地痛骂银行里的一个高级职员。这位可怜的职员站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坐在写字台后,冰铁似的面孔,一支钢笔在他的手指间穿梭,一上一下不停地在桌上敲着。他就这样,不动也不换声调,用一种冷嘲热讽的口吻,对着这个职员严厉地痛骂着。最后的几句话尤为残暴,以至于那不幸的职员只能战栗,大颗的汗珠布满额上。这次的痛骂,是当着一个客人的面前;那客人觉得太可怕,于是忍不住说出来:“斯提尔曼,我一生中从没有看见过像你这样粗暴的人。这个人在你银行里身居重要的职位,而你当着一个客人的面侮辱他!假如你激起他马上用刀把你刺死,我都不会觉得稀奇!一个人不能如此对待别人,或是任自己这样放纵。我想你的神经几乎要崩溃了,不能再留在办公室里了!”斯提尔曼听了这种斥责静默不动,他的脸色潜伏着愤怒,钢笔还是不住地在桌上敲着。终于他冒出一句:“你滚!”结局当然不言自明了,斯提尔曼的那位最得力的助手辞职了,他的那位客人从此再也没有上过他的门。本来谈好的合作项目当然告吹了。十、给疲劳按摩疗心法

什么心理因素会影响到坐着不动的工作者,而使他们疲劳呢?是快乐?是满足吗?不是的,绝不是这样!而是烦闷、懊恨,一种不受欣赏的感觉,一种无用的感觉,太过匆忙、焦急、忧虑——这些都是使那些坐着工作的人精疲力尽的心理因素,使他容易感冒,减少他的工作成绩,而且会让他回家的时候带着神经性的头痛。不错,我们之所以感到疲劳,是因为我们的情绪使我们的身体紧张。

为什么我们在思考的时候,也会产生这些不必要的紧张呢?何西林说:“我发现主要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的人都相信愈是困难的工作,愈是要有一种用力的感觉,否则做出来的成绩就不够好。”所以我们一集中精神就皱起了眉头,耸起了肩膀,要所有的肌肉都来“用力”。事实上这对我们的思考,根本没有丝毫帮助。

碰到这种精神上的疲劳,应该怎么办呢?要放松,放松!再放松!要学会在工作里放轻松。

这很容易吗?才不呢,你恐怕得把你做了一辈子的习惯都改过来。可是花这种力气是值得的,因为这样可以使你的生活起根本性的变化。威廉·詹姆士在他那篇题为《论放松情绪》的文章里说:“美国人过度紧张、坐立不安、着急以及紧张痛苦的表情……是种坏习惯,不折不扣的坏习惯。”紧张是一种习惯,放松也是一种习惯,而坏习惯应该祛除,好习惯应该养成。

你怎样才能放松呢?是该先从思想开始,或是该从你的神经开始呢?两者都不是。你应该先放松你的肌肉。任何时候你都能够放松,任何地方你也能够放松,只是不要花力气去让你自己放松。所谓放松,就是消除所有的紧张和力气,只想到舒适和放松。

开始的时候先想怎样放松你眼部的肌肉和脸上的肌肉,不停地说着:“放松……放松……放松,再放松。”要感觉到你的体力,由你的脸部肌肉,一直到你身体的中心。要使你自己像孩子一样地,完全没有紧张的感觉。第二章 走出抑郁的人生

自然界的严峻挑战、焦虑、抑郁、迷惘、追求、探索,充满了人们日常生活及学习工作中的每一个空间,委屈、烦恼、嫉妒也时常伴随左右。要想走出抑郁的包围,面对正面的人生,就必须先给自己制定出现实可行的目标,以及逐渐建立自信心。要保持你的学习成果,应该熟练地掌握应付技巧和懂得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让阳光充满你快乐的人生。一、勿让自我产生强迫感

如果你能做那些自然而来的事情,而你对这些事情又有天然的才能,你就能很容易找到令你满意的地方。而当你违反了自我意志,你可能要经受心理或情绪上的挫折。其实是对自己有过高期望的心理在作崇。同时,也因为自己缺乏信心而更加不安表现更不理想。相反的,只要我们能平心静气地顺其自然,紧张和不安就会消失。

1.越怕失败,表现越差因为太在意过去的失败经验,无法全力把现在的工作做好,我越是想把上司交代的工作做好,反而越是紧张,错误犯得更多,受上司指责当然是无可避免的事。于是,这种不愉快的经验又加深了我内心的不安和烦恼,最后,甚至想逃避这个工作。

有这种烦恼的人,大都是因为过去的失败经验一直保留在心中,而过于担忧和不安,在无意识之中,害怕再次面临失败的恐惧就会阻碍正常的表现了。

事实上,这并不是当事人的能力问题,而是他受缚于担心失败的“强迫现象”,所以无法面对考验、无法发挥能力。“过去的失败已成过去,现在全力以赴才是致胜之道。”这种坚定的想法是绝对必要的。

具有精神官能症倾向的人,往往很注意过去和未来,而忽略了现在。尤其是在意已成为过去的过去,只会伤心和失望,而且对尚未来临的将来,也会感到极度的不安。

事实上,我们所面对的,只是现在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即使心中的某个部分充满担忧与害怕,而目前所能做的只是全力以赴而已。

只要能把眼前的工作一一做好,就能逐渐不受过去的失败阴影所笼罩,以后自然更能尽情发挥潜在的优异能力了。

2.紧张可转化为动力“我所说的话,他一定都不了解吧!”

经常有人会这样烦恼不已。如果这种烦恼持续下去,最后就会产生极端的不安,而变得不想和别人接触,甚至像语言障碍一样。若严重的话,会变得根本不愿意和别人交谈。

如果仔细地听听这种人的表白,大都能找到一个共同性——对听者有过度的期待,希望不论自己说些什么,别人都要马上了解。

事实上,每一个人的理解能力不同,理解的层面也有差异。比如对于同一件事情,有些人了解A点,有些人则了解B点。因此,只要能设法增加一些了解自己的人,情况就会好转,而且人际关系也会获得改善。只是若想做到这一点,必须先放开自己。

一开始就要求别人喜欢自己,完全了解自己,是不太可能的事,除非你能先学会“说”或“表达”自我。若做不到这一点却只会要求对方了解,岂不是太傲慢了?实际上傲慢的反面就是极端丧失自信心,所以自然变得无法和别人交谈了。

我们常会觉得自己因过于紧张而说得不理想,其实这是因为对自己有过高期望的心理在作祟。其次,因为自己缺乏信心就更加不安,表现更不理想。相反的,只要我们能平心静气地顺其自然,紧张和不安就会消失。曾有一个演艺人员告诉新来的同行,有一次他们演出时,看到一位相当出名的演员竟站在舞台旁边发抖不停,就问他:“你的演出经验那么丰富,又演得入木三分,还有什么好紧张的呢?”“其实,每当我发抖的时候,都会演得很好。反而是不发抖的时候,就表演得不理想,可能是我太习以为常而过于松弛的关系吧!”

所以,再出名、再有经验的人还是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还是会有紧张和不安的心理。

有的人在众人面前说话,会感到紧张和不安,然后就努力克制压抑此时的内在反应,这样做绝不会有理想的结果。

换句话说,想把绝对做不到的事情变成可能的强迫行为,只会造成更大的不安和强烈的紧张感。所以,认定别人应该了解自己所说的话,也是过于具有强迫性的事,反而使紧张感产生更大的阻碍力。

在许多田径比赛中,有些教练会告诉选手:“不要紧张!”其实不然。适度的紧张往往可以减少许多失误,而且可使能力全部发挥出来。所谓的不紧张可能是真的一点紧张感都没有——过于松弛,则没有一点弹性,有碍于发挥,或强迫性的压抑紧张感——反而更加紧张,不但无法发挥能力,还会造成更多的失误。

3.因为过分胆小而不知如何与人应对

因过分胆小而不知如何与人应对,这是常见的烦恼之一。其实,胆小和不擅交际,并不一定是相连的事。

所谓“胆小”,应该是指神经方面很细腻。这种人和粗枝大叶的人自然不同,因为他会留意到任何小细节,也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设想。既然如此,和这类人交往必定很愉快才对。

因此,有些看起来很胆小,说话声音很小,看起来很容易害羞的人,反而比粗心大意、不稳重的人,更能留给别人良好的印象。

就这个理论看来,胆小的人应该比别人更易相处愉快才对,很少会有不知如何与人应对的情形。当然,有些人个性很强,但能和人积极往来,也可能很好相处,只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有许多胆小、内向而保守的人,反而更能给别人留下好感。

总之,胆小并不一定是不会与人应对的原因,应该说这些不会与人应对者,都太局限在胆小的世界里。也就是说,不会与人应对的原因不是“胆小”,而是划地为牢的做法。

了解“我很胆小”的事实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不要误以为胆小是坏事。前面提过,因为胆小,所以才能注意到各方面的细节和体谅别人,因此请别埋藏你的细腻情感!产生一种理念上的执着。

我们要借助什么方法,才能使自己脱离执着呢?相信对方向你所表示的行为。也就是说,对方怒脸相向,表示他讨厌你;对方表现得很亲切、眼神柔和,表示他喜欢你,而不要再自我怀疑。

就人际关系而言,最重要的不是“了解”,而是“相信”。只要能相信对方,就不会有什么疑惑或不安,也不会自寻苦恼了。二、用理性思维拯救快乐

为了摆脱抑郁,我们需要鼓励自己的理性发挥功效,但请注意,虽然换位思考在战胜抑郁方面有所帮助,但并不是灵丹妙药。有时,抑郁的人需要他人帮助自己回忆那些已经遗忘的事件,面对他们不敢独自面对的事情,体恤他们的悲痛,帮助他们培养成熟的人格等。有时,人们抑郁的程度如此之深,以至于要靠药物来打开疗效的大门(或帮助睡眠)。然而,当消极思维攻击你的时候,了解并控制它将大有好处。方法之一就是理性地对待它。下面,让我们看一看理性思维的特点与功用。(1)理性思维注重证据。它好比科学家或侦探,将思维和观念当作可以证伪的假说。理性思维不轻易回答什么,就像福尔摩斯一样,在下结论之前,它仔细考察,希望掌握更多的线索。(2)理性思维喜欢多重选择,它不喜欢只有少数几个选择,而是倾向于多视角看问题。(3)理性思维喜欢检验和验证。(4)理性思维不愿受情绪影响而草率下结论。(5)理性思维认为知识是不断积累的,我们知道的越多,事情变得就越复杂。这是加深我们对问题理解的源泉。(6)理性思维认为学习是一个尝试错误的过程,事实上,我们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从成功中学到的要多。(7)如果有机会,理性思维总喜欢对某一观点或行为作优缺点的评析。(8)理性思维用长远的眼光看问题,认为只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总会达到目标。并且,它认为,无论短期内会有益处还是会遭受挫折,长远利益才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理性的、求证的方法”是我们应当大力培养的思维品质,然而,思维有帮手才能更好地战胜抑郁。理性思维的朋友和盟军是所谓的“同情性思维”。我们需要培养同情性或是友好的理性,而非冷冰冰的理性。三、忌不安和恐惧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理所当然地会有不安和恐惧。之所以会如此,大都是由于强烈地意识到孤独和恐惧的存在。

1.正确应对不安和恐惧

究竟什么是不安?什么是恐惧?没有对象的心灵上的痛苦,就是“不安”,而有对象者是“恐惧”。

为什么说没有对象的心灵上的痛苦就是“不安”呢?比如,越是不知道别人的想法越会介意。不知道第一次约会该说些什么,或万一生了重病不知该如何是好等所产生的烦恼,都称为“不安”。

能正面去观看“不安”,并努力想加以抗拒的代表性人物,就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本是印度国的王子,从小就备受宠爱,但他的内心却时时受到不安的纠缠,根本无法解除。他甚至为了消除内心的不安,四处游历,遍访贤人,但一切都徒然。29岁时,释迦牟尼就离家出走,承继所有的苦业、难业,但不安却未曾一日消失过。最后,他把不安视为“人所无法抗拒的生老病死”而悟出断切意念的哲理。

总之,人一定会有“不安”,也应该坦然接纳。

与“不安”相对的,就是“恐惧”,心灵上的痛苦都起因于具体的对象。比如地震、意外事故或争吵等,令心理动摇和情绪不定的,就是“恐惧”。

对于这些不安和恐惧,应该如何处理才好呢?方法相当多,可视个人而定。比如,有些人会努力锻炼身体,使脆弱的自己变得更坚强些;有些人则会培养信心,使自己的意志不受动摇。总之,每个人都会想尽各种方法来排除内心的不安和恐惧。

我们在此要再强调的是,每一个人的内心都理所当然地会有不安和恐惧,而唯一的对应之道就是接纳它,不要逃避,然后设法疏导。

请仔细想想,不安和恐惧是释迎牟尼花了一辈子的时间,苦心战斗的对象,所以绝不是平凡的我们所能轻易打败的。

请先看清不安和恐惧的真相,然后才能进一步了解如何与之相处,如何把握好自己的心境。

2.不要感情用事“公司”是由一些性别、年纪、学历和经验等不同的人所构成的,所以彼此之间难免会有小小的摩擦。如果处理不当,小摩擦可能因时间一久而变成误会或争执——这种情形最常见于上司和下属之间。“如果上司不客气地责怪我,我会很生气。”“我很担心下属不服从指示,而且好像故意和我过不去的样子。有一次,一位职员问我是否看过《劫后余生》,我回答没有,所以内心感到很不安,不知道他是否会因此看不起我……”

由此可知,这两种烦恼是因为下属不信任上司、上司不信任下属所造成的,但共同的起因都是“互相不了解”。因此,了解对方才是去除不信任感,达成良好人际关系的途径。

如果过去上司说什么,你就感情用事地凭主观看法加以反驳,上司当然觉得不舒服,难免也会看你不顺眼。如此演变下去,彼此就会有意无意地互相伤害。

总之,不论对任何人,只要能设法了解对方,也让对方了解自己,则沟通情感就顺利多了,彼此也能保有这份正确的心理距离,关系自然更为理想。

相处之道并不难,只要能客观地退一步为对方设想,多接触、多沟通就行了。

3.正确疏导“自卑感”

对精神科医生来说,对“自卑感”这个词汇实在太熟悉了。因为,前来就诊的人中,不少都和“自卑感”扯上关系。

就某种意识来说,“自卑感”乃是一种创造性工作的刺激剂。不过,一旦无法转移到积极的这一面来,必定会转向内在,成为神经症的病因。

不论如何,只要是人,就多多少少脱离不了自卑感的纠缠。阿道尔认为,正是因为人有自卑感,文明才会进步。“自卑感”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绝不要去逃避它。只要能疏导走向正途,反而更能刺激能力的发挥。

针对无法克服自卑感的人作了详细的观察,发现他们的能力并不比别人差,甚至还有比一般人优异的才能,只不过对自我期望过高,所以才会产生根本不必要的自卑感。“我只不过高中毕业而已,全凭自己的努力,今天才能当上总经理。可是我的部属中,多的是大学毕业生或学历更高的优秀人才,叫我怎么能不自卑呢?每当面对他们时,我就紧张得说不出话来。”

这是一位总经理对心理医生的叙述。

其实,在别人的眼中,他是一位相当出色的领导,根本没有想到他会有这种烦恼。试想,一个学历不高的人能当上总经理,不正表示他具有极优异的才干吗?

换句话说,他能有今天的成就,一定具有相当的才华,而且公司也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他应该对自己具有信心的两点。“学历”是我们要了解一个人之前,第一眼所看到的装饰品而已,就像是一件外套。认识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去看对方本人是否坚强、机智、有才干、肯努力,绝不是凭外表取人。

请正确的认识自己,不要受这种无谓的“自卑感”所纠缠。四、解开自我设限

我们每一个人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应该强调好的一面,这就是所谓的眼光朝前。一个具有消极心的人不会有实现欲望的精神力量——感情和信心,这样的人必然屈服在他人的意志之下。你应该意识到,人生难免会遭到无数挫折、困难及烦恼,但并不意味着你注定要被打败。如果你坚持真诚的信念,勇敢面对人生,坚信好运必来,就能突破重围,任何难题都将迎刃而解。

1.忍耐孤寂

有人开玩笑地说,留学的画家十之八九都很有成就。有位画家听了,颇有感触地说:“其实,这并不是因为外国的绘画理论或技巧优异,只是远离家乡的异国游子,因语言不通,又没有熟悉的人,所以只好忍耐孤寂,整天关在自己的画室里作画,才会有今日的成绩……”

可见,不论哪一门艺术或事业,即使有再好的技巧和理论,若不实行也是枉然。“我每次在脑海中都设想得十分周全,但实际去做却做不好。”

有这种烦恼的人,应该想想那个画家所说的话。

考虑得过于周密的人,很容易丧失行动力,也有意志力过于薄弱的倾向。凡事只用头脑详细思考,一切都等于零,惟有本着坚强的意志力,确实行动,才有价值。因为,不作画的人称不上是画家,世上也绝没有不唱歌的歌手!

把内心的想法和感情表现出来,而能使别人感动的,才是艺术,其他工作也是如此。只想像着自己是个伟大的发明家,而不肯好好努力学习和研究,永远都成不了发明家。

2.学会忍耐各种痛苦

自古以来,人类就认为不做事便难以生存,可是现代的年轻人大都是在过于溺爱的环境下成长,因此许多年轻人都认为不做事也能设法生存下去。

事实上,既不是情绪低落,也不是身体不健康或缺乏体力,只是怎么样也不想积极工作。许多学生“逃课”成了习惯,并延续到社会里,所以近年来,拒绝上班的问题似有增加的倾向。“如果什么事都不用做,每天吃、喝、玩、乐,那是最好不过了!”其实,大家都希望能过这种生活,因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惰性。

自古以来,连动物都得自己去寻找食物才能生存,更何况是人呢?为了生存,必须忍耐各种痛苦的经验,乃是生物的命运。

人类自狩猎、畜牧、耕种,慢慢努力,最后才有比较舒适的生活。可见,为了维持生活,就不得不辛勤工作,所以希望能有轻松的工作,实在是很奇怪的想法。

现代的年轻人,从幼小时就被宠坏了,长大以后自然欠缺坚强的意志力,好像自己的所做所为都是为了父母或别人。

我们应该重新确立观念,要明白生存乃是为了自己,而且必须忍耐种种考验和努力工作。刚开始改正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有抗拒的心理,但一定要贯彻工作的意念,慢慢就会有工作欲望了。

3.过度依赖的心理

凡事都漠不关心的年轻人,不但不想上学,也会觉得前途一片茫然。“我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我很希望别人能全力支持我,否则在没有任何明确的保证之下,我绝不想做事,也无法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这是压力感的典型烦恼。换句话说,有这种倾向的人,都存有过度的依赖心理,而且自甘放弃前进的权利,安于不努力的消极生活。

不论做什么事情,谁都不能保证一定能顺利做到,也无法预料别人是否能永远给予全力支持。对于成败的不安,在所难免,但不能就此畏缩或放弃。

在不安之中,强迫自己展开行动,实在是痛苦的经验。但试想,哪一个成功的人,不是在一次又一次试行错误的痛苦中学习而功成名就呢?

只有在内心交错着不安、惶恐、焦虑等心情时,还能一步步前进的人,才能赢得成功。

为了生存,一定会遇到种种烦恼和不安,而为了活得更充实,就更不能逃避问题。只要能视眼前的险阻为动力,接受各种考验,并努力向前迈进,才能开拓出更舒坦的前途。

要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这种坚强的意志力与努力不懈的行动,绝对必要。五、不要忽略心中的关爱

通过进化,我们拥有了关心其他人、动物或事件的能力。例如,当孩子受伤时,父母懂得,光有理性思维是不够的,儿童还需要你的拥抱以及爱抚。我们的大脑进化出了这种能力:我们能够同情他人、为他人感到难过并试图帮助他人。然而,抑郁的时候,我们便丧失了这种内在能力。我们常常无法更好地照料自己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到我们需要自己的关心。治疗,意味着我们必须重新激发对自己的关心——这种被抑郁夺走的自我治疗的能力。

与理性思维相同,同情性思维也有自己的特点:(1)同情性思维关注个人成长,帮助我们发挥潜能。(2)同情性思维关注支持、治疗,并善于聆听自己与他人的需要。(3)同情性思维以友好、良善的方式了解问题。(4)同情性思维表现为易于宽恕别人,不易责备别人。(5)同情性思维不是破坏,而是尽量帮助治疗、修复与重建。(6)同情性思维认识到生命是痛苦的,我们都是不完美的。(7)同情性思维不把我们自己或他人简单地视为有价值的商品。

自我价值或被人认可不是赚来的,也不是通过某种条件或条约得来的。

我们能够学会将自己的思维训练得温情、友好,培养同情性的思维品质。对于一些人,尤其是那些年轻时没有获得温情和爱的人,这是非常困难但却极为重要的一步。六、信号卡可使你走出抑郁的底谷

感到抑郁的时候,你可以便用信号卡提示自己各种对抗抑郁的有效方法。你可以拿一张空白明信片或一张尺寸相近的白纸,在一面记下你最典型的消极思维;在另一面写下挑战该思维的合理观念。针对你全部的消极观念,重复上述练习。

例如:假设你有这样的观念,“我的病永远也不会好了”,当有一天感觉不那么糟时,在信号卡的一面写下你的观念,在另一面记下你的设想:关心你的朋友会如何劝你;如果你的朋友处于该境地,你会如何劝他。记住,不要无动于衷想像这些问题,要尽可能地温和、友善,像一位关心你的朋友正在鼓励你摆脱抑郁一样。以下是一些要点:(1)由于我处于抑郁状态,所以我才会有这些感觉。(2)这是我典型的抑郁反应——经常看到黑暗的一面。(3)尽管我的感觉如此,但这不一定真实,事实上很多抑郁的人都获得了痊愈。(4)尽管我想一下子就好起来,但这未免有些急于求成。我应该把目标定得低一点,循序渐进。(5)过分关注于“我永远也好不了”,会使我感觉更加糟糕,因此,我应当关心自己能做什么,而不是不能做什么。(6)听收音机、欣赏音乐、出去散步或从事其他文艺活动,是转移注意力的好方法。(7)如果我能够学会循序渐进,我将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抑郁,让我们行动起来,看结果会怎样。

上述观点在你看来如何?你脑子中是否有贬低它们的想法(典型的抑郁反应)?你是否认为“有道理,但是……”,或“或许对别人有用,但对我没用”?如果你头脑中的确有这些想法,记住这是抑郁在说话,尝试一下会造成什么损失?你如何才能战胜这些想法?

让我们再列举一些消极观念,该观念包含了大量的自我标识:“我的抑郁表明我是一个糟糕、软弱、无能的人,我从未没想过这事会发生在我身上。”你应当在信号卡上记录下列观念:(1)抑郁并不表明我糟糕、软弱或不正常,五分之一的人都会在某些时候陷入与我同样的境地,至少是在某种程度上。(2)很多地位很高的人(电影明星及政客)也抑郁过,这表明抑郁与软弱无关。(3)有许多证据证明,抑郁并不代表软弱或糟糕,温斯顿·丘吉尔也曾一度陷入抑郁状态,但他绝不是个软弱的人。(2)我不可能这样对处于同一境地的朋友说话,我会尽可能理解并鼓励他们,给他们(及自己)贴上“糟糕”或“软弱”的标识是不好的,这是欺凌(bully)的一种表现形式。(5)抑郁的时候,我总是关注于自身的不足,我应当学会关注自己所做的以及能做的方面。(6)如果不再沉溺于抑郁观念,我会好起来。现在,我应当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你应当随身携带你的信号卡(放在衣兜或包里),必要的时候拿出来给自己鼓劲,帮助自己控制消极观念。有些人认为,把它们挂在屋子的某处会有帮助,例如,有一位想减肥的妇女,因无法控制吃零食的习惯,她便把信号卡挂在冰箱上。上面写着:你现在又想吃零食了?想想看:你的确需要吃吗?如果你能够抵制住这种诱惑,是否会感觉好些?喝杯茶代替吧,坚持住,明天你会对你现在的表现非常满意。

每次想吃零食的时候,她都看一遍这张信号卡,结果她的自控力一次比一次增强。

如果知道某种压力临近,你应当事先做好准备。你可以使用信号卡提示自己所应采取的应付方式。假如你要宴请朋友,你的反应可能是:“噢,上帝,太困难了!我将无法应付。”你应当在事前想出主要的应付观念:(1)或许不会像我想像的那样糟,让我们找出证据。(2)我应把该做的事分成小步骤,每一小步都是“可以做的”。(3)尽管不想做,我还是要尽量避免满脑子“我做不了”的观念。(4)我应该制定一个行动计划,在实施的时候,我可以使用放松技术,监视自己身体,控制任何形式的紧张,将注意力集中在进行中的事情上,一旦产生自责观念,我便要告诫自己:“瞧,我做得很好,尽管不是棒极了,至少还不赖。”(5)客人来的时候,我给他们拿饮料,告诉他们随意。客人喜欢随意的环境,注意的焦点不是在我身上。(6)宴会当中,如果感到紧张,应马上放松。我要站起来走到厨房去,或出去透透气。我并没有被捆在那儿,我想去哪儿就去哪儿——这毕竟是我的家。(7)我应当想像宴会进行得如何顺利,而不是想像它会多么糟糕。我的目的是,证明自己能够应付,这是我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我应当避免全或无的思维方式(例如:要么捧极了,要么糟透了)。(8)每一步,都要想“进行得不错”,努力避免消极想法。我要尽全力帮助自己,为每一个小的成功而表扬自己。

上述做法旨在帮助你对待看似困难的事情,提前做好准备,你越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应付上,事情就会进展得越顺利。七、清除忧虑的“灵丹妙药”是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人的情绪发生一定的起伏波动,这确是一种无法避免的现象。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一旦自己情绪特别好的时候,不仅神清气爽,而且工作起劲,对人对事充满了光彩与希望,周围的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美好,而有些时候,人又情绪特别低落,不但心情沮丧,而且意志消沉,你身边的世界仿佛布满了灰暗与失望。

那么可以告诉你威利斯·卡瑞尔所发明的这个办法。卡瑞尔是一个很聪明的工程师,他开创了空气调节器的制造业,现在是位于纽约州塞瑞库斯市的世界闻名的卡瑞尔公司负责人。这是目前所知道的消除忧虑的最好办法,是拿破仑·希尔和卡瑞尔先生在纽约的工程师俱乐部吃午饭时亲自从他那里学到的,卡瑞尔先生向拿破仑·希尔讲述道:年轻的时候。我在纽约州巴法罗城的巴法罗铸造公司工作。我必须到密苏里州水晶城的匹兹堡玻璃公司——一度花费好几百万美元建造的工厂去安装一架瓦斯清洁机,以清除瓦斯燃烧的杂质,使瓦斯燃烧时不会伤到引擎。这种瓦斯清洁方法是一种新的尝试,以前只试过一次——而且当时的情况很不相同。我到密苏里州水晶城工作的时候,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困难都发生了。经过一番调整之后,机器可以使用了,可是效果并不像我们所保证的那样。我对自己的失败非常吃惊,觉得好像是有人在我头上重重地打了一拳。我的胃和整个肚子都开始扭痛起来。有好一阵子,我担忧得简直无法入睡。最后,出于一种常识,我想忧虑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于是便想出一个不需要忧虑就可以解决问题的办法,结果非常有效。我这个抵抗忧虑的办法已经使用三十多年了。这个办法非常简单,任何人都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共有三个步骤:第一步,首先毫不害怕而诚恳地分析整个情况,然后找出万一失败后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是什么。没有人会把我关起来,或者把我枪毙,这一点说得很准。不错,很可能我会丢掉工作,也可能我的老板会把整个机器拆掉,使投下去的二万美元泡汤。第二步,找出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之后,让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能够接受它。我对自己说,这次失败,在我的记录上会是一个很大的污点,我可能会因此而丢掉工作。但即使真是如此,我还是可以另外找到一份差事。事情可能比这更糟。至于我的那些老板——他们也知道我们现在是在试验一种清除瓦斯的新方法,如果这种实验要花他们二万美元,他们还付得起。他们可以把这个账算在研究费上,因为这只是一种实验。发现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并让自己能够接受之后,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发生了。我马上轻松下来,感受到几天以来所没有经验过的一份平静。第三步,从这以后,我就平静地把我的时间和精力,拿来试看改善我在心理上已经接受的那种最坏情况。我努力找出一些办法,让我减少我们目前面临的二万美元损失。我做了几次实验,最后发现,如果我们再多花五千美元,加装一些设备,我们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我们照这个办法去做,公司不但不会损失二万美元,反而可以赚一万五千美元。如果当时我一直担心下去的话,恐怕再也不可能做到这点。因为忧虑的最大坏处就是摧毁我集中精神的能力。一旦忧虑产生,我们的思想就会到处乱转,从而丧失作出决定的能力。然而,当我们强迫自己面对最坏的情况,并且在精神上先接受它之后,我们就能够衡量所有可能的情形,使我们处在一个可以集中精力解决问题的地位。我刚才所说的这件事,发生在很多很多年以前,因为这种做法非常好,我就一直使用。结果呢,我的生活里几乎不再有烦恼了。

为什么威利斯·卡瑞尔的奇妙公式有这么大的价值,并且如此实用呢?从心理学上来讲,它能够把我们从那个巨大的灰色云层里拉下来,让人们不再因为忧虑而盲目探索。它可以使人们的双脚稳稳地站在地平面上,而人们也都知道自己的确站在地平面上。如果脚下没有坚实的土地,又怎么能希望把事情想通呢?

应用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教授已经去世几十年了,可是如果他今天还活着,听到这个解决最坏情况的公式的话,一定也会大加赞同。他曾经告诉他的学生说:“会愿意承担这种情况,……能接受既成事实,就是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个步骤。”

这一说法一点也不错。在心理上就能让你发挥出新的能力。当人们接受了最坏的情况之后,就不会再损失什么,这也就是说,一切都可以寻找回来。“在面对最坏的情况之后,”威利斯·卡瑞尔告诉我们说,“我马上就轻松下来,感到一种好几天来没有经历过的平静。然后,我就能思想了。”

他的说法很有道理,对不对?可是现实中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愤怒而毁掉自己的生活。因为他们拒绝接受最坏的情况,不肯由此作出改进,不愿意在灾难之中尽可能救出点东西。他们不但不重新构筑自己的财富,还“与经验进行了一次冷酷而激烈的斗争”——终于变成我们称之为忧郁症的那种颓丧情绪的牺牲者。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绪是个体受到某种刺激所产生的一种身心激动状态,一旦情绪状态发生,虽然个体所控制,因此对个体生活极具影响作用。第三章 从读书中寻乐子

书籍是你获取知识的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进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古语说得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让我们在书中寻找到“颜如玉”吧!一、读书是一种人生旅程

当我们研究成功人士的事业时,常常发现:他们的成功一直可以追溯到他们拿起书籍的那一天。并且在他们事业成功之后,一直以读书为一种最佳的休闲活动。

在我们接触过的事业成功人士之中,大多数都酷爱读书——自小学开始,经由中学、大学,以至于成年之后。

区别成功人士和普通人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前者喜欢读书——他们对电视缺乏兴趣。

成功人士的阅读兴趣始于小学(不限于学校指定的功课),直至中学、大学,以至今后。

大约有3/4的成功人士在小学和中学时读过的书,是其他人无论如何也赶不上的。

有60%左右的成功人士在大学之时看的书超出同班的人很多。

时至今日,这些成功人士的年平均阅读量也在20本书上下,小说与文学传记各占一半,高出普通人很多。

也许你对教育工作者在过去的12个月平均阅读25本书不会感到任何惊讶,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如果是在同一时期,成功人士也阅读了15本或20本书,你又有何感想呢?

对于那些成功人士,一年要阅读的书平均起来每人大概要有20本左右,或每三周至少看一本书,他们阅读的内容包括了10本小说类的书,10本传记文学类的书,这就说明有半数以上的成功人士都有很大的阅读量。

事实上,有19%的成功人士说他们一年至少要阅读26本书,这些书中小说类与传记文学类各占一半。

虽然有很多成功人士都列出了不同的爱好及家庭的活动作为他们最喜爱的休闲娱乐,但是至今为止阅读仍是最流行的一种消遣方式,这并没有什么可让人惊讶的,因为成功与阅读之间具有互补的作用,但是成功人士到底是如何进行他们自己的读书计划呢?

J.C.PENNEY百货公司的前任董事长赛伯特在《道德的经理人》一书中曾说:“我无法告诉你,若想事业成功,须要阅读些什么书的准则,但我可提供一些指南,或许有助于你对成功的想像。首先,让我们考虑你每天需花多少时间阅读周边的事物,如非商业书信或工作所需的阅读,报纸、杂志、书等。”“我每天花上数小时在‘课外’读物上。假如我搭乘火车或飞机旅行的话,通常会阅读并细察时刻表及各个站名之类的资料;当我出门度假时,每天也会花二至三小时在一般性的阅读上……而看书的重点应该放在有意义的课外阅读上,千万不要吝于做这件事。”

书虽然是一种没有声音的东西,但是它对人类的影响却是非常深远的,如果你定期阅读了各种成功人士的传记或自传。经过和书中的成功人士对比之后,你就会从他们的成功之中预见出自己的成功。

俄国著名的学者赫尔岑说过:“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起来的,一切震撼智慧的学说,一切打动心灵的热情都在书里结晶形成;书本中记述了人类生活的宏大规模的自由,记述了叫做世界史的宏伟自传。”

你的生命是一个过程,你的人生也是一个过程,你的读书生涯更是一个过程。既然是过程,若比喻为一段旅程,那么便会有起点、途中和终点;若说成一件事,那么便会有开始、发展和结束。无论你所处时代如何,背景如何,环境如何,这个过程都贯穿始终,无一例外。

书籍是一种工具,它能在黑暗的日子里鼓励你,使你大胆地走入一个别开生面的境界,使你适应这种境界的需要。

金圣叹说过,天下才子必读书。

读书,是你事业的必由之路,是你走向成功的钥匙,是你饭后茶余最佳的精神寄托。《曾国藩家书》的作者曾国藩是值得你学习的典范。曾国藩在兄弟5人中排行老大。曾国藩的祖父从他们幼年时就开始教育他们,“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器”。曾国藩小时候非常发愤读书,他在6岁时入塾,8岁时学五经,14岁时应童子试,22岁时考秀才,28岁时中进士,翰林院检讨,1846年时任文渊阁大学士,1847年任内阁学士兼任礼部侍郎。曾国藩10年内连升10级,官至二品,可谓少年得志,官运亨通。他刻苦修身,读书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曾国藩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所以对自己的品德修养从不放弃,直至其年老体衰,思想成熟之时,也从未放弃对自身的行为的反省和检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他一生的最佳写照。曾国藩对求学要求严格,志向抱负也很高。他曾对他的弟弟们说过,“不能不趁30以前立场猛进也”,读书讲究“志、识、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游,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观海,如井蛙窥天,皆无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曾国藩对于择师交友非常重视,并在立场上向圣贤看齐。他曾在一首诗中写道:“莫言书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蚊龙。”曾国藩在其远大志向的激励之下,勤俭谨慎,学修不断。清政府称他为“学本有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并称赞他是“中兴第一名臣”。在非常重视“立德、立功、立言”的湖湘学派之中,曾国藩既是一名佼佼者,又是一名推波助澜者,因而毛泽东青年时就曾在致黎锦熙的一封长信中这样写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在这封信里,可以看出,毛泽东非常佩服曾国藩。蒋介石也把曾国藩视为终生学习的楷模,并在其任黄埔军校校长时,把《曾胡兵书》列为黄埔军校的必修课目之一。蒋介石经常向其子蒋经国讲述在学习曾国藩时所获得的心得和体会,并再三叮嘱蒋经国要终生对《曾国藩家书》进行学习和研究。曾国藩成功的顶峰是击败太平军。他向洋人卑颜屈膝,其所处理的“天津教案”是他一生的转折点。章太炎曾对他作了一个比较客观而又逼真的评价,“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由于曾国藩在早年时曾致力于读书,其学术研究的内容包括了从历史、理学到书法、古文和各种典章制度。他渴望通过多做一些学问,而与当朝的大学问家梅曾亮、何绍基等媲美,但是,他最终也没能成为一名有所著述的大学者,因为他还没有开始著书立说,就已官至二品,并从此开始忙于官场内的事,再到后来,他又投身于戎马征战之中,使他更不可能有时间和精力著书立说,研究学问。南怀瑾曾在《论语别裁》中说过:“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今人研究曾国藩时,也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了。该书记载了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他在政治、治军、治学上的主要思想,其内容之丰富包括了用人、理财、修身、持家、教子、交友、处世等许多方面,曾国藩家书真实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生动的生活宝鉴。

许多成功人士,没有像曾国藩那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因为许多人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他们之所以能成功,除了有一个远大的志向、坚强的性格和家庭的影响外,往往得益于某种启迪。这种启迪除了书之外,还能是什么呢?比如说爱迪生。爱迪生仅在学校进行了三个月的学习便退学了,爱迪生没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母亲是他的真正启蒙老师。母亲教会他算术、历史、地理、英文、文学等多门课程,并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扩大爱迪生的知识面,开发爱迪生的智力,同时他的母亲还常常教导他要好好读书,长大之后要作出一番事业。母亲还经常为爱迪生购买一些科普读物,在这些读物中有一本题名为《派克科学读本》的书把爱迪生深深地吸引住了,并为爱迪生丰富的想像力插上了一对科学的翅膀。

如果你认为爱迪生的成功除了受到母亲的教育启蒙和坚韧不拔的品质外,还与偶得《派克科学读本》而获得了开启人生成功的这把钥匙有关,那么,富兰克林的成功就不仅仅受惠于某本书的启迪了。

恐怕没有人会在富兰克林这个名字的面前无动于衷,因为即使你不是一个美国人,没有享受过富兰克林对于美国民主所作出的一切贡献,但你总会感受到避雷针的好处吧,富兰克林就是它的发明人。

富兰克林的成功可以说是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只要你读过《富兰克林自传》就能够从中找到答案。富兰克林在家里排行最小,他有着一个结实的身子,圆圆的脸,灵活而又机智的眼睛。他与别的孩子一样,调皮淘气。可是他喜爱读书。在圣诞节快要来临之时,父亲抚摸着他的头发,关爱地问:“贝恩,你圣诞节最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礼物?”富兰克林回答说:“书包,爸爸我要书包!我有了书包后,就能像吉美那样去上学了!”这个回答大大出乎了父亲的意料。富兰克林七岁那年,就已经能读书了,父亲书架上的书,几乎全被他读遍了。他还能写出一些短小的诗歌,而且曾经把他写的诗附在父亲写的信里,寄给了家住伦敦的伯父,并且受到了伯父的称赞。由于家境困难,富兰克林只好中途辍学到詹姆士的印刷所当了一名学徒,当时他年仅12岁。在此期间,富兰克林结识了一名书店的学徒,他利用与书店学徒的关系,将他所喜爱的书在晚上借出,第二天早上归还,从此以后,他就开始夜夜苦读。小富兰克林爱读书的习惯远近闻名。由于晚上读书时需要大量的蜡烛,他悄悄地告诉伙伴们,请他们为他收集一些点剩的蜡烛带到印刷所里来,好在晚上读书时用,后来伙伴们的家长知道了这件事,就主动为他积攒一些,有时还送给他一支。因为富兰克林刻苦读书的精神使大人和孩子们都非常地敬佩,所以,大家都想方设法地帮助他。他回家时,他的朋友与家长们就把平时积攒下来的一些蜡烛头作为礼物送给他。

俗话说的好,学然后知不足。对于富兰克林的求知欲来说,就像一块永远不会吸饱的海绵。

他读的书越多,越觉得自己知识上的贫乏,就越想到群书之中博览一番。富兰克林为了满足读到更多书的愿望,他召集了几个爱好读书的朋友共同组织了一个读书俱乐部,取名为“共同社”,其成员都把自己的书拿出来,建立了一个小型图书馆,使每个成员都能读到更多的书。在“共同社”的支持下,三年之后,富兰克林又创办了一个规模更大的费城公共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创办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资助,并且越办越火,后来竟成为北美公共图书馆之母。在此以后,富兰克林开始得到事业上的成功,他又计划建立了美国第一家图书馆。这时共有100人捐款,罗克登大律师还把捐赠的一些事宜表述为法律的形式,并使之成为北美洲募捐图书馆之母。康德曾经这样说过:“富兰克林是从天上偷窃火种的第二个普罗米修斯。”同样,列宁从小也爱读书,五岁的时候就开始识字,很快列宁就能诵读出许多诗歌和故事了。但是列宁因为在青年时期从事革命活动而被学校开除了。在萨马拉他苦苦自学了一年半之久,以校外生的身份参加了彼得堡大学法律系的毕业考试,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该大学的甲等毕业证。即使是在沙皇政府的监狱里,也没有让列宁忘记读书,列宁曾在彼得堡被关押了14个月之久,在这14个月之中,他利用监狱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他一边读书,一边收集各种资料进行研究。一天,列宁的姐姐在探望他时说:“听说你的案子快要结案了,你很可能快要出来了。”列宁却风趣地说:“还早咧,我的资料还没有收齐呢!”列宁在一生之中都极重视读书与学习,在其逝世的前几个月,他还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是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然后要检查,使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面去。”爱因斯坦也极其重视读书,他在中学时代就喜欢读那些自然科学的故事,对于陨星、地震、风暴等等方面的书,都要如饥似渴地阅读,在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时,他曾为自己制订了一份学年、学期、每月的读书计划,依次阅读哲学家柏拉图、休谟、笛卡儿、培根、亚里士多德、康德和物理学家牛顿、麦克斯韦、赫兹、拉普拉斯等人的著作。在渊博的知识基础之上,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大文学家鲁迅也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勤奋读书的好习惯。他平时除了写作外,就是读书,当他感到累了或困了就靠在藤椅上翻翻报纸看看杂志,把读书当作了一种休息与娱乐。即使在鲁迅逝世的那一天,在他呼吸十分微弱、血压反常的情况下,他还向许广平要了一份当天的报纸,对上面的消息和文章作了详细的阅读。二、书,让你的心灵永不衰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之中,人类不断地创造出巨大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知识随着文明的高度发展对于人类已越来越显得珍贵。

人们已深刻地感到,“愚昧和无知从未给人类带来过幸福美满的生活,只有知识,才能组建成幸福的源泉,使人们可以在土地上获得丰收,在文化上繁荣昌盛。”

而当你追究幸福的根源时会发现这都在于知识:“知识会使人类极其薄的土地变成沃土,它的产品每年都将以几十倍或几百倍地增长,为人类带来巨大的财富。”

书是获取知识的宝库,你若想读书和钻研学问,就永远离不开书。

你只有勤奋刻苦地读书,才能获得书本上的知识和经验。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常说:“我如鱼,书如水,鱼离开水,就不能生存。”陈垣有空就读书,有钱就买书,对于读书治学他历来锲而不舍。有一次他在北京某处偶然发现了一部从未被人利用过的宝贵史料《嘉兴藏》,便想把它借出来。但该处有明文规定,不许出借,只能在该处看。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他只好按照规定办事,到该处阅读。但藏书的地方不但阴暗潮湿,而且蚊子非常多,而当时又正好流行疟疾。他为了探寻这部史料的奥秘,每次都先服用预防疟疾的药,然后再全神贯注地查阅和摘录,并持继了一年多,从中搜集到了大量珍贵的资料。

这些珍贵的资料,对他日后的学术研究与著书立说,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雨果曾这样说过:“人类所需要的,是富有启发性的养料。而阅读,则正是这种养料。”

通过读书,你可以把前人的经验和知识都接受过来;通过读书,你才能走进广阔的知识天地。

读书,是你继承知识的一条主要途径。

因为,目前人类的所有知识主要以书的形式贮存。所以,你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自然也就是书。“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少年时曾患过猩红热,双耳不幸变聋,被学校赶出了校门。按大多数人的看法,他已经是成才无望的人了,难以“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但是,他却在莫斯科的图书馆里得到了书藉的不断滋养,而且,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这些滋养使他从书中茁壮地成长起来。他去一所中学当数学教师,年仅20岁的他在校方考试时露出了出色的数学才华。中学校长为之惊叹不已,问:“你的老师是哪位?”他的回答则是:“书。”不错,就是书启示他从事了星际航行理论的研究,也是书(他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凝结成了《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把它的一切经验进行了记载。他在《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中对火箭飞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火箭用于星际交通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同时,他又提出了使用液体燃料火箭的构思。他对火箭由地面起飞的条件和火箭在空间飞行的条件进行了说明,他还指出设置地球卫星式中间站是使火箭飞向其他行星所必须的设置。他后来又设想出了多级火箭,并建议人们,为了获得进入宇宙空间时所需要的高速度可利用多级火箭克服地球的引力。

赫尔岑在谈到书时也激动不已地写到:

书,是这一代人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人类的生活,在书本上留下了一个有条不紊的印记:种族、人群、国家可能消失了,可是书却留了下来。

在书中,你能够把人类在几千年的进化过程中所积累的知识和经验迅速地汲取,使知识一日千里;你能冲破局限看世界,使视野的广度倍增,所以读书实在是广智的第一法;读书还可以使你超越独自思维的单信道联系,从前人那里获得宝贵的信息。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和飞速膨胀,随着现代化科学的发展,读书已成为你获知的重要手段。

如果你不读书,那么在你成才的道路上就只能用一条腿蹒跚而行。

假如有一天人类没有了书,那时你所处的状态将会无法想像!

书,好比是知识的宝库。而读书,则好比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所以书和读书,在你生活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之所以会有人说:“一本好书,胜似任何宝贝。”是因为当人们翻开书本时,书本会在你面前展现一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红楼梦》在此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出身于贵族之家,后来家道中落,到了“举家食粥”的地步,他“贫病而瘁,年未及五十”。曹雪芹的家族不仅是一个“望族”,而且还是一个文学教养很高的“诗礼之家”。其祖父曹寅,是当时著名的藏书家,《全唐诗》就是由其祖父主持刻印的。曹雪芹在浓厚的书香世家长大,再加上自己所独有的个性和气质,能写,能画,能诗,能唱,能弹,能演,还能舞剑。曹雪芹如果没有读大量的书,如果没有“广涉书海”,是无法完成《红楼梦》这一巨著的。《红楼梦》被人们称为一部“百科全书”。该书包容了政治、地理、军事、服饰、音乐、园林、历史、风俗习惯、文学诗词、心理学、艺术、哲学、经济、宗教信仰、医学、烹调等方面内容。

医学、烹调等方面内容。

凡是读过《红楼梦》的人,都为曹雪芹“广涉书海”所获得的知识折服。

有些医学家说,从《红楼梦》对疾病与医药的描述来看,曹雪芹的医学水平已达到了相当深的程度。《红楼梦》中所谈的病、医、药,都显露了作者的医术功底。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你既可见到曹雪芹在书中的艰苦跋涉,又可学到广博的知识。

书是你的营养品,读书,是你在汲取那些极其丰富的营养。

当你翻开书本时,不但能豪情满怀,精神振奋,过着美好而又丰富的精神生活,而且还能成为一名精神生活之中的“百万富翁”,走向理想的佳境。

书,是你在生活之中的指南。读书,可以使你明确生活的目的,使你的理想变得更进步、更崇高,学会如何“见贤思齐”,“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会如何培养高尚的情操,学会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因此,书也是你进行修身怡情的法宝。

读书的真谛,就是通过读书使你在轻松的气氛中读出乐,读出趣,读出雅,读出妙,读出一个宽宽松松的天地……

林语堂曾经说过:“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他还说“……所以读书的意义,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

书是人类获得进步的阶梯,所以,读书可以让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可以使你开阔视野,可以使你明理,还可以激发或坚定你对科学文化奥秘作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同时,书也是你写作的源泉。读书,不仅能提高你的语言能力,而且能提高你的写作能力。读和写是相互关联的,读书可以把写作的材料进一步丰富。

读书不但可以帮助你了解不能亲自去了解的知识与生活,而且,还可以使你借鉴一些书本上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高尔基曾对读书这一问题深有体会地说道:“书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像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

也许就是由于这个缘故,古今中外才会有很多嗜学成癖的人。这些嗜学成病的人赢得了许多“雅号”:有人曾对晋人皇甫溢勤奋好学,或不觉日夕,或昼夜不寐,或废寝忘餐的学习方法以“好色”与之相比,称之为“书淫”。西汉的刘向曾对看书学习会给人们带来光明这个问题说过这样的一段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际;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陆游也曾自称“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在陆游自称为“书桌”的书房里,桌上桌下,箱里箱外,全是书。而五代时的孟景翌,读书时坐的地方,席只不过容膝,而周围却摞满了书,所以五代时的人称他为“书窟”。隋朝的公孙茂由于毕生酷爱读书,以其博学广闻而著称,所以人们称他为“书库”。唐朝的李善有个“书蓖”的美称,因为他不但饱览群书,而且博闻强记。唐朝的李泌人称“书城”,是由于他不但看了很多书,而且藏了很多书。窦威由于非常酷爱读书,所以,诸史也曾戏称他为“书痴”。在明代有“书迷”之称的学者宋濂,因家境贫寒而无法买书,于是他就四处借书阅读,并在读过以后把书抄录下来,即使是在砚台结冰的冬日,手指无力伸屈,他也仍抄收不误。对于孙子楚纯真而又炽烈地痴情于读书、求知,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曾在《聊斋志异》中的卷二《阿宝》之中大加称赞道:“情痴者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反之,“世之落拓而无成者,皆自谓不痴者也。且如粉花(嫖妓)荡产,卢雉(赌博)倾家,顾痴人事哉!以是智慧黠而过,乃是真痴,彼孙子何痴乎!”孙中山这样说道:“我一生的嗜好,除了革命之外,只有读书,我一天不读书,便不能生活。”“求知是人类的本性”,“知识可以让人产生对事物的爱好,知识愈丰富,爱好就会愈强烈。要达到这里所谓的丰富,就须对爱好的事物所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非常透彻的了解”。

譬如爱书是由书中的知识产生的,爱好愈强烈,这方面的知识就会愈多愈准确,以至于聚书或藏书,看书之时“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夹策。随开随掩,随损随修”。

例如爱因斯坦非常喜爱读书。但是,书海浩大无边,而其内容也千头万绪,究竟要怎样进行阅读呢?由于爱因斯坦的爱好是物理,所以他对那些和物理有关的书无所不读。而他之所以会成为举世瞩目的权威物理学家,主要是因为他读的书多,掌握的知识准确,抓住了“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往往忘掉”,并敏锐地注视着那些在物理学上最尖端的问题,对这些问题全力以赴地探索,在探索的基础之上加以解决。

有人说,读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只是一个查找资料的时代。“读书”二字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手里捧着一本例如《四书》《五经》之类的书,从头读到尾地阅读,一遍两遍,三遍四遍,不停地阅读,并且不停地对其吟诵。而在当今的时代,谁又会有那份整天“子曰诗云”的“闲工夫”?能挤出时间把《四书》《五经》匆匆一览就算不错了,因为还有很多其他的书在“排队等候检阅”。

就好像炸弹所炸出来的碎片,其中任何一片都可以让你读得死去活来,何况又有千千万万片在四周!

但是,书不光要读,还要抓紧读,还要认真读。如学子时代的教科书,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有关的专业书。围绕着“教科”,围绕着“专业”,还有不断爆发出来的“尖端”,书读得越多,知识才会越广博,头脑才会越聪明。

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人不读书,其犹夜行;二毛之叟,不如白面书生。”“‘自负’容易停滞,‘自卑’容易让人失去信心和勇气”。

最好是不气馁,不停地干;不自满,不停地用功。让我们记住鲁迅的“倘能生存,我仍要学习”这句箴言吧。

记住,成功人士之所以会成功,他们大多数都是在前人奋斗的基础上获取的。

牛顿曾经用“巨人的肩膀”来比喻书,并且说他自己有很多成功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的。“我没有现在的根据,没有可照抄的模型。我是一位开拓者,所以我是渺小的,我希望读者诸君承认我已成就的,原谅我未成就的。”

在亚里士多德的话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类永不休止的奋斗。

让我们也收拾起行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用我们的耐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心去打开生命之门吧!三、读书使你的人格更加完善

现代人还需要读书吗?我们现在有看不完的电视节目,有奇趣无穷的网络世界,有永远也玩不完的电子游戏,还有广播、电影、各种俱乐部、迪厅、沙龙、康乐宫……

我们的时间太不够用了,虽然是双休日,八小时工作制,还有那么多长假,但我们仍然觉得自己的时间太少。这点儿时间,哪能排得下我们满满的日程表:泡吧,跳舞,打牌,上网聊天,咖啡馆约会,“情人节”要买花,圣诞节要寄卡,还想到海南三亚的沙滩上去晒日光浴……

其实,我们也并非贪玩的人,我们有很多正事要做:炒股,换汇,做汽车和房地产生意。各种应酬,开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还有逢年过节到领导家和关系户那里联络感情……

车子、房子、票子,一个也不能少,车子要好了再好,房子要大了再大,票子要多了再多!

人变得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书。

但是,这并不说明读书在我们的生活中已不再重要。读书不但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还是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生活、以至有益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非常好的方式。

在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所谓读书,是广义上的“读书”,也许我们用学习这个词更为恰当。我们今天可以读纸质的书,也可以读“电子书”,“网络书”,“音像书”。总之,可供我们学习的一切“书”,我们都可以读。

读书,或者叫学习,是我们掌握知识的法宝之一。人非生而知之,都是通过后天的直接实践和读书学习获得知识的。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比,后者占的比重更大。利用书籍,我们能使自己在短暂的人生中,学习那些超出自己所能体验的数个世纪之前的智慧。17世纪的丹麦医学家巴兹林说过:“假如世界上没有书的话,就没有神、没有正义、没有自然科学、没有完美的哲学、没有文学……而且,世界上的一切,都仿佛在黑暗之中。”

一本好书通常是作者多年或一生智慧的结晶,我们以短短的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来换取这些智慧,真是一件幸运的事。爱迪生说:“书籍是天才留给人类的遗产,世代相传,更是给予那些尚未出世的人的礼物。”我们应该这样来提高读书的自觉性。

我们所处的时代,有人已指出,是知识经济的时代。1991年,美国企业界就有人认识到知识价值和知识资本的重要性,认为“现在资本意味着知识,而不仅仅是金钱”。世界财富将转移到知识资源掌握者手中。

人类正在脱离工业文明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文明时代。在这个时代,谁拥有更多的知识,谁就拥有更多的主宰权。年轻的比尔·盖茨没有雄厚的金钱资本,也没有庞大的厂房和机器,但他和他的员工却在十几年间创立了世界著名的电脑软件公司“微软”,目前,微软的市值已达1500亿美元,居世界各大公司之首。而盖兹的身价也跃升至400亿美元。他是凭借着知识登上世界首富的宝座的。

在今天,谁没有知识,谁就可能被淘汰。知识当然要通过实践来最终学到,但除了没条件读书的人外,完全靠在实践中摸索,那是愚蠢的人的做法。当然,书本知识要和实践结合,但不读书,又从哪里得来书本知识呢?

有远大志向、渴望为人类做出大贡献的人自然要有深厚的知识功底,就是我们一般常人,要求职,要胜任工作,要想挣钱,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没有足够的知识也是不行的。我们羡慕计算机软件人员的高薪,但要知道,他们是靠知识才挣来不菲的报酬的。为拥有专业知识,他们付出的学习时间和精力远比我们要多。你要去做财务总管吗?你怎能不懂财务的知识?你要在股市上赚钱,你就应该有起码的证券知识。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电子商务、资本运作、企业管理、国际金融……你要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你就得读书,就得学习。知识的更新非常快,你必须有终生学习的心理准备。

一切东西都可以满足,金钱,住房,汽车,享乐……只有读书和学习不可以满足。在这方面,要永远不知足。

徐特立说:“任何一种容器都装得满,惟有知识的容器大无边。”

有人说:“我已经有了够花几辈子的钱,我干吗还要读书学习?”当然,你可以不读书了,但你今后的人生必定是庸人的人生,愚人的人生。宋人王安石说:“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这个“贵”,是指气质的高贵,人品的高贵。你愿意当一个没有知识修养的土老财吗?

有一则古代笑话:明代有一当官的这日闲坐,一说书人请见。问说何事,说书人答:“说韩信。”此官听了,便命人将说书人赶出去。手下人问原因,此官道:“今日对我说韩信,明日他又要对韩信说我去了。”此官不知韩信是汉代人,离他好几百年远呢。

为什么闹笑话?就是不读书,不学习。黄宗羲说得好,“学则智,不学则愚。”

古人讲:开卷有益。读专业书,有益于自己的工作。读杂书,则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读优秀的人文书,则可以培养自己高洁的情怀。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严谨,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严,逻辑学、修辞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段话精辟地说出了读书对人的修养的益处。

也有人说;“我也想读书,可实在是没有时间。”真没有时间吗?鲁迅说:我是把别人用来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写作上了。雷锋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你挤就会有的。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说他读书是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一位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法国的记者在一篇文章中讲了他在法国的见闻。在法国,人们把读书当做一种精神享受和生活乐趣。在巴黎地铁,许多乘客在埋头读书看报,没座位的站着看书。这样手不释卷的乘客大概占三分之一。记者有一位法国朋友,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天一本书。为了多读几页书,他不开自己的小车,宁愿每天乘地铁上班。外出度假时,他经常请妻子代劳开车,自己则抓紧时间读书。另一位法国朋友是个通信工程师,他每天下班后要读一至一个半小时的报纸(在法国,除新闻单位外,一般单位不订报纸,也不允许在工作时间看报)。法国人在圣诞节时常用书作馈赠礼物,甚至夫妻或朋友之间,也以书籍作为生日礼物。在法国前总理希拉克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唐诗宋词的法文译本。希拉克在日理万机中常抽空翻翻。密特朗总统也有读书嗜好,就寝前总要读两个小时的书。他还酷爱写作。他说:“千万别以为我的生活中充满了政治,政治在我重要事务的次序中不占第一位,文学永远是我的乐园。”汉高祖刘邦生平瞧不起读书人,他曾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羞辱读书人。他自己也不爱读书。但到了行将就木的时候,却终于悔悟,在写给太子的一篇文章中,他说:我遭逢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乱世,便觉得读书没什么用处。等到即位以后,才开始认真读点儿书,这才知道了写书者的用意。回想自己当年所为,错误太多了。刘邦临终才明白过来,读书将使他少走多少弯路呀。

当然,读书也自有学问,不是只要读书就能获益。

第一,读书要有选择。俄国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我们必须学会这样的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的读物。”俄国另一位作家屠格涅夫说:“不要读信手拈来的书,而要严格加以挑选。要培养自己的趣味和思维。”读书要有选择,不仅是因为书籍很多,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重要的是书籍中良莠不齐。不加选择地读书,很可能读了一堆“垃圾书”,不但白白浪费精力,还使自己思维混乱、趣味变得低下。在图书的选择上,可以听听父母、师长和名家的推荐意见。在美国,就有为中学生规定的20多部必读书,其中文学、哲学、自然科学都有,还包括《共产党宣言》。中国教育部门也为中学生规定了一批必读书,包括中国和外国的古典名著。其实这些书,对于那些没读过的成年人,也是值得一读的。

第二,读书的面不要过于狭窄。读书的目的有多种,有的人读书是为了消遣,有的人是为了学习实用知识,也有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的人生。从读书的最佳目的讲,我们应该在消遣和实用之外,更注重人生的充实。这就不是只读些武侠小说或会计知识就可以了,优秀的文学和社会科学读物、科普读物和哲学读物也应该读一读。这样读书,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和心胸,有助于人格的完善。读书也不要只读自己偏爱的作者一家的书。鲁迅说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第三,读书要消化。读书是为了获得知识,而不是图“眼饱”。这就如同吃了许多食物,胃部却没有消化吸收,只会对身体有害。徐特立说:“我读书的方法总是以‘定量’、‘有恒’为主,不切实际地贪多,既不能理解又不能记忆。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书籍不仅对那些不会读书的人是哑口无言的,就是对那些机械地读完了书而不会从死字母中吸取思想的人,也是哑口无言的。”

第四,精读和泛读。为了解决书多和时间精力有限的矛盾,聪明的读书人都采取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办法。就是对于必须读的书仔细阅读,而对于只需大致了解的书则稍粗略一些。陶渊明好读书,他的方法是对已知的内容或不重要的内容“不求甚解”,而对于重要的内容或有新意的内容则“每有会意,欣然忘食”。鲁迅一生读书很多,除了许多书他是精读外,对其余的书则采取“随便翻翻”的办法。但无论是“不求甚解”还是“随便翻翻”,泛读也决不是不动脑子的机械读书,而是时时注意其中的闪光点,一有发现,这闪光点的部分就会成为精读的内容。这种读书方法需要一个锻炼的过程,作为读书经验尚少的人,还是应以精读为主,宁可初期读得慢一些,也不可“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

读书还有许多好的经验,如作读书笔记、摘录,背诵好的文章等,如古人说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

书是书,输是输;有书不会输,输的不会是书;输了要认输,不要怪书;看书不会输,不看书就会输;怕输的人看见人家看书他也看书,看书的人喜欢别人看书,他一点也不怕输;怕输就不能无书;无书不怕输也会输;无书又怕输肯定输了又输。

读书吧!“读书使人成为完善的人”,而“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后人”(培根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