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3 05:43:58

点击下载

作者:蔡强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

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的负效应作者:蔡强排版:Lucky Read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8-15ISBN:9787509546307本书由中财数据网络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绪论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我国施行投资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下,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中国奇迹”。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持续快速增长,对外贸易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贡献巨大。但伴随而来的是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常年居高不下,2000年至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平均值达到了0.532,过高的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赖显著。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日益复杂化的今天,特别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在全球泛滥。中国已经成为近些年世界上遭受贸易壁垒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外贸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仅只为保护本国的幼稚产业和新兴产业,更多的是为了削弱他国产品的竞争力和遏制他国的发展。其施行的保护手段也更加多样化,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传统保护手段仍被频繁应用。与此同时,发达国家依靠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还设置了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知识产权壁垒等大量新的贸易壁垒。而且为了遏制他国经济的发展,还对其进行高科技产品的出口限制。与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相比,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危害更大,影响更深远。本书主要研究美国对华新贸易保护主义给中美两国造成的伤害。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贸关系不可避免地成了两国乃至世界上的最为重要的双边经贸关系。自1979年中美两国经贸关系正常化之后,中美贸易额总量从1979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了2009年的3659.8亿美元,增长了近160倍。2009年,美国对中国出口695.8亿美元,从中国进口2964.0亿美元。美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样,中国也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首要进口市场,以及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这些都决定了中美经贸关系对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美经贸关系快速发展、利益交织不断,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中国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中国在国际政治事务中越来越重的话语权,这些都不得不使美国越来越重视中美的经贸关系,以寻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支持和在中美贸易合作中更多的利益。但是在美国影响力逐渐减弱、世界多元政治经济格局逐渐形成的情况下,美国持续的对外贸易逆差,特别是对中国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加之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遭到沉重打击、复苏缓慢,这些使得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想泛滥。在以遏制中国崛起和保护本国利益的前提条件下,美国政府一直对中国施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救济措施制造中美贸易摩擦,设置重重贸易壁垒限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同时也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而且一再逼迫人民币升值。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复杂化。(二)研究意义

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赖性强,与外国的经贸关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美国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和表率作用,同时美国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因此,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影响尤为显著,对我经济的健康发展危害很大。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以美国的国家利益为根本,一直在进行着不断地调整,但总体上来看,美国对中国一直以来主要施行的是贸易保护政策。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对中国经济进行全面封锁;冷战时期出于联中抗苏的目的而又转向了经济合作;随着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美中关系恶化,美国又对中国在经济上进行了遏制;随着中国的崛起,特别是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美国的新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泛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发生,而且愈演愈烈。

从历史上来看,无论是哪个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都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的日益复杂化,世界各国经济彼此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且中国经济对外高度依赖的情况短期还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政策对中美两国的影响,特别是有哪些负效应,显得尤其重要。以便于中国能对症下药,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对这些负效应加以避免和防范。同时,美国对中国施行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自身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限制对中国的出口,将使美国工业产业空心化,增加美国的失业率,延缓美国经济的复苏。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口,将牺牲美国消费者的利益,扭曲美国国内的产业结构,美国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希望本书的研究能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们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二、研究综述(一)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综述

美国作为当今全球最发达的经济体,其在贸易理论研究和贸易政策的运用上也是当今世界最领先的国家。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是根据美国对外贸易的实际需要和美国本身的利益需求而不断发展变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贸易政策中始终掺杂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色彩。美国贸易政策不论是以自由贸易为主,还是以贸易保护为主,始终都是从美国利益出发,制定最有利于美国发展的对外贸易政策。近些年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主要有:贸易政策基本方针的调整;贸易政策手段的变化;完善外贸立法,强化对外贸易政策的主动性、攻击性;贸易政策行动的调整;贸易政策的重心转向鼓励扩大出口。近年来,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制定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是采取进攻性的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注重发挥政府在贸易保护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利用多元谈判和贸易报复手段,开拓国外市场,并通过对相关国家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迫使其对美进行让步,以保护美国本土产业。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具有两面性,即在美国企业竞争力强的行业,美国采取的是自由贸易政策,而在美国的弱势行业,美国一直采取保护主义政策。可见,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始终是以美国的自我政治经济利益为中心的。美国所谓的“公平贸易”中始终包含着有利于美国的保护主义。相对于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有:保护措施种类更多,形式上更加隐蔽;保护的产品扩展到了货物贸易中的几乎所有商品类别;建立了关于反倾销、反补贴、救济措施等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使贸易保护主义合法化;以保护环境、保护人权、保障劳工权益等为借口,采取“合理”的贸易保护措施。随着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世界经济多元化格局的形成,美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受到了威胁,同时美国国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变弱,其在全球市场上所占份额逐步缩小,这些都使美国加大了贸易保护的力度。同时,由于美国对外贸易持续逆差,国际收支状况恶化,这也加大了美国经济调整的压力,成为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泛滥的一个内在原因。美国政府部门在裁决反倾销案件时,美国对外贸易失衡是其主要影响因素之一。随着国外进口商品的冲击加剧和出口份额的丧失,美国工商界和工会将美国经济的衰退归因于外国对美国的贸易保护和市场不完全开放,这也为美国实行贸易保护提供了理由。美国的贸易政策具有周期性,当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增高时,美国倾向于采取更多的保护贸易措施。美国国内的不同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很大影响,美国国内一直存在两派势力:一派是传统的自由贸易主义者,主张自由贸易;另一派是由劳工组织、人权组织、环境保护组织和新“左派”构成的贸易保护主义者,主要主张实行保护主义对外贸易政策,以保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国会具有制定贸易政策的主动权,国会容易受到利益集团的影响,这使国会更加倾向于贸易保护主义。美国的选举政治使政府和国会等不得不重视相关利益集团的贸易保护要求,利益集团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影响。(二)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研究综述

1979年中美经贸关系正常化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直处于不断调整过程中。1979—1989年,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政策措施,建立和加强了同中国政府在经贸领域的对话和磋商。但1989年北京政治风波后,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采取了经济制裁措施和遏制政策。克林顿政府执政后,认识到了与中国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对华贸易政策转变为了以包容、合作、发展为主题,并且积极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9·11”事件后,国际政治和经济格局发生了转变,又由于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以合作为主要基调。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一直对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的情况进行着监控,以确保中国遵守“入世”承诺。这段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促使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扩大内需、扩大美国对华出口,改变中美贸易失衡状况。

多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一直具有双重性质,政策的制定既受美国战略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中美政治、经济关系的制约。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其对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上既要考虑在对华贸易中获利,又要保护国内产业;在政治问题上既要考虑遏制中国的崛起,又要寻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支持与合作。这突出地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给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但又出台了新的替代法案以牵制、限制中国的发展;二是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却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三是提高了对华投资层次,加大了对华贸易的力度,但同时还对中国进行“技术锁定”和“出口管制”;四是有合作、共赢意识,却又搞贸易单边主义;五是“冷战思维”照旧,经常将贸易问题政治化。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主要产生于中美贸易的不平衡性,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在美国国内仍有相当的影响力,一些反华组织阻挠中美经贸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和政治关系的发展。中国已成为美国反倾销调查的头号目标国家。美国对华实施反倾销措施具有明显的歧视性,并且中国企业在涉案调查中被征收反倾销税的比例最高,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平均税率最高。美国对华实行保护性贸易政策主要是为了缓解美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保护传统产业成本优势,为美国宏观经济不平衡寻找“替罪羊”。同时也为了缓解美国国内失业压力,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霸主地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要判断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未来发展趋势,必须把它放入政治经济的分析框架中来考察。

美国有些人认为,人民币币值低估造成了中国产品过低的出口价格,而且中国不顾劳工的权益而保持着劳动力的低工资,没有完全履行“入世”承诺,这些误解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不断。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下,出口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具有较强的价格竞争力。美国同类产品相对于中国产品缺乏竞争力,大量进口中国廉价产品,会导致美国工人失业,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获得政治利益,美国政府对中国实施了贸易保护政策。而中国企业普遍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反倾销的措施,这使我国企业在贸易摩擦中常常陷于被动境地。中国经济对中美贸易的依存度要高于美国经济对中美贸易的依存度,所以当中美经贸关系发生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要大于对美国经济的冲击。中国应对贸易保护的机制不够健全,缺少相应的政策法规,既缺乏对本行业信息和竞争力的掌握,又缺乏对国外相关贸易壁垒措施的了解。在企业遭遇国外贸易壁垒时缺乏相应的应对能力。在美国对华反倾销案件中,有一半案件中国企业没有去应诉,致使美国易于做出肯定性裁决。在中美贸易中,中国处于弱势地位,而美国掌握着主动权,这也助长了美国对中国施行贸易保护措施的气焰。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实力日益增强,与美国的综合实力差距越来越小。加上意识形态领域的不同,使得一些美国人认为中国的发展对美国构成了潜在威胁,更有部分美国人担心中国一旦掌握了核心设备和技术,将会对美国国家安全造成威胁。面对中国成为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带来的威胁,美国政府更倾向于对华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中美经济具有较强的互补性,随着双边经贸交往的不断深入,贸易争端不可避免,并且中美贸易不平衡的问题十分突出,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逐年扩大。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对华施行贸易保护措施的主要原因。同时,WTO的某些规则不够清晰,这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而且美国等贸易大国无视国际贸易规则的存在或滥用国际贸易规则。中国加入WTO后美国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也为美国对华实施贸易保护提供了便利条件。中国加入WTO以来,美国经常指责中国未能完全履行“入世”承诺,贸易保护措施成了美国压迫中国履行“入世”承诺的一种手段。

美国一直担心中国挑战美国的国际霸权地位,因而不希望中国快速发展,对中国发展情况的夸大和错误判断,进一步推动着美国对华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的政治是选举政治,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制定是由白宫、国会、各个利益集团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博弈的结果。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是在政府和各个利益集团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均衡结果。美国政府部门在利益集团的压力下会采取对华贸易保护措施或者在贸易争端中做出有利于本国企业的裁决。来自行业的政治因素对美国政府在反倾销案件中的裁决具有显著影响。美国申诉者给国会议员提供的政治捐资十分显著地影响着反倾销案件税率的形成,申诉者的政治势力是美国对华反倾销呈现出歧视性的主要原因。在总统大选中,为了拉得政治选票,候选人经常把对华贸易问题与人权问题、知识产权保护、汇率制度等挂钩,把对华贸易逆差视为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每次大选前,美国政府都会在对华贸易政策上采取强硬立场。而且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美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发展模式,美国固有的意识形态使其对中国的崛起很不放心,并且经常将中美经济问题与意识形态挂钩。

美国对华贸易保护政策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例如,美国集中对我国钢材实施的反倾销税和对中国的轮胎实施特保措施以后,这两类商品的出口额呈稳步下降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以来非常明显。同时由于美国是全球第一大国家,他所采取的贸易政策对其他国家具有“示范效应”,从而使其他国家产生“跟随效应”,也对中国相应产品实施保护措施。由于美国常常以技术标准、环境标准等措施对我国实施贸易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产品对美国的出口。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这也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出口产品的质量和技术水平,促进企业更新技术、加强管理、增强自主研发能力等。尽管这是一种被动的调整,但也有助于提升企业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最终突破各种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与美国失业率密切正相关,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越来越常用的、相对较为隐蔽的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手段。

得益于中国贸易伙伴的多元化,中美局部贸易摩擦对中国相应产业的伤害不会太大。为权衡美国实施技术性贸易救济措施对中国出口的影响,2006年国家质检总局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570家出口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2007年9月11日,《中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年度报告[2007]》正式发布,报告显示,2006年,有31.4%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外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比2005年增长6.3%,企业因此而新增成本达191.55亿美元;企业全年出口直接损失359.2亿美元,同比增长71.1亿美元,损失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3.71%。对我国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中,美国排在欧盟之后列第二位,占我国因技术性贸易措施造成的直接损失总额的23.67%。美国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使中国的技术更新付出长期的代价,延缓中国的技术进步,从而起到从长期趋势上削弱中国经济增长势头的作用。中美贸易摩擦目前正围绕人民币升值的争论而展开,人民币汇率不仅会影响到中国所有出口产业的发展形势,更会影响到外汇市场的波动和国内市场上进口产品竞争力的变化,因此从理论上讲有可能引发全面的经济风险。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从中外学者对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问题的研究来看,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美国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影响因素、对中国企业造成了哪些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等方面。但贸易保护主义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限制两国间的正常贸易,必然对中美两国都造成伤害,但现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美国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造成的伤害的成果不多。基于此,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为理论基础,结合计量经济学的实证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地论证了美国以遏制中国发展、维护美国世界霸主地位为根本目的,对华实施的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但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危害,而且美国也深受其害,美国对华施行贸易保护主义的结果实际上是两败俱伤,而且从长期来看,美国遏制中国的目的不会实现,美国受到的危害将比中国更大。

本书首先简要回顾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历程,论证了中美贸易对中美两国是互惠互利的。继而对美国对华制定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影响因素、最终目的进行了分析,具体研究了美国对华施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具体措施,并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其进行了分析。美国对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造成了美国工业的空心化,失业率增加,广大消费者利益受损。但同时,中国经济也受到美国保护主义的伤害,危及我国经济的正常秩序,造成了我国出口企业海外贸易环境的恶化。美国持续压人民币升值,削弱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造成了我国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困境,加剧了我国的通货膨胀,增加了我国经济宏观调控的难度。本书最后给出了面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我国应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对外投资和加强区域合作等应对之策。

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暂时给中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但是有压力才有动力。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升级,经济整体实力的壮大,中国必然仍会快速发展壮大,中国的崛起是不可阻挡的。反之,贸易保护主义对美国的伤害将越来越大,美国实施损人不利己的保护主义的最终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美国必将自食恶果。第二章中美贸易互利互惠

贸易是互利互惠的。多年来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给中美两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促进了中美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但美国却一再以中美贸易失衡危害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损害了美国工人和消费者的利益为由,对中国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本章论述了中美贸易不但给中国带来了好处,也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是有利无害的,它只不过是美国对华施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其目的是遏制中国的发展,其结果是两败俱伤。第一节中美贸易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一、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从1978年的2211.9亿美元上升到了2009年的47577.4亿美元,30多年来上升了20多倍。其中,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巨大,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从1978年的206.4亿美元快速增长到2009年的22072.6亿美元,30多年来增长了110多倍。中国进出口总额在世界上的比重也不断上升,从1978年的0.78%增长到了2009的8%左右,贸易总量的世界排名也从1978年的第32位上升到了2009年的第2位。中国出口总值1950年为世界第27位,到2009年已经上升为世界第1位。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加工生产基地,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表2-1)。表2-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基本情况表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海关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到。

在我国施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模式下,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对GDP快速增长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表2-1可以看出,197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0.093,到了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则达到了0.592。这充分说明了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经济对对外贸易的依赖性过高。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日益复杂化的今天,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泛滥,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贸易摩擦越演越烈,中国的对外贸易安全问题就更值得我们研究了。二、中美贸易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30多年来,虽然中美贸易摩擦不断,但中美贸易也取得了快速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贡献很大。表2-2 1998-2009 年中美双边贸易收支状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资料1998—200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1998—200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库1998—2009年。

由表2-2可见,1998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379.8亿美元,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为20.7%;中国自美国进口额为169.6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比例为12.1%,中美贸易差额为210.1亿美元。到2009年,中国对美国出口额为2208.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比例为22.0%;中国自美国进口额为774.4亿美元,占总进口额比例为6.4%,中美贸易差额为1433.8亿美元。近10年来,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比重平均在20%左右,进口额平均占8%左右。美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中美贸易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也对中国危害很大。三、中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中国货物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外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取消了服务领域对外资在地域、股权和业务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服务贸易各领域实际利用外资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表2-3)。表2-3 1995-2008 年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情况 单位:亿美元

数据来源: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资料1998—2009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库1998—2009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数据库1998—2009年。

从表2-3中可见,1995年至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30.65亿美元增长到了3044.5亿美元,增长了约7倍多。在贸易规模迅速增长的同时,服务贸易结构也渐趋优化,旅游、运输等传统行业在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逐年下降,保险、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等新兴行业的占比逐步上升。目前,新兴行业已经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商务部的统计显示,2005年至2009年,中国电信、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5.4%、28.9%和37.1%。虽然我国的服务贸易近些年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第二节中美贸易加速中国经济结构的更新一、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出口商品结构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按照附加值的高低,出口商品一般分为两大类——初级品和工业品。初级品一般附加值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工业品附加值一般较高,增长方式以集约型为主。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出口商品主要以原材料和初级品为主;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80年以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逐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表2-4)。表2-4 1980-2009 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整理得到。

从表2-4中可以看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低附加值的初级品从1980的50.3%持续下降到2009年的5.25%,而同期工业品占比持续大幅上涨,从1980年的49.7%上升到了2009年的94.75%,工业品在中国出口商品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随着中国对外贸易量的不断扩大,出口主导商品也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快速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进行了转化。二、进口商品结构的优化

1978年以来,中国的进口商品一直是以工业品为主,初级品为辅的格局。

工业品与初级品的比重基本维持在28左右(表2-5)。表2-5 中国1997-2009年进口商品结构 单位:%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整理得到。

从表2-5可以看出,近年来,在初级品中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等商品的进口额逐步上升,反映了我国的产业结构正从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重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转移。同时,由于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化工类商品、高技术商品和机械类、运输类产品的进口也逐年攀升。三、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结构的优化(一)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变化(表2-6)表2-6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变化(1990-2007年)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整理得到。

从贸易总额上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位次经常变化。1978年以前,中国香港一直是中国内地最大的贸易伙伴,1993年日本成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04年欧盟替代日本成了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俄罗斯、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资源和原材料大国与中国的贸易额迅速扩大,这些国家已经成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从表2-6中可见,中国的前4位贸易伙伴的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呈现连续下滑态势,从1990年的66.69%下降到了2007年的50.5%。这说明,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正在逐步分散,中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结构正在多元化。(二)中国主要出口市场的变化

20世纪90年代以前,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出口市场,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和欧盟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出口国家和地区。2000年以来,中国的前4大出口国家(地区)一直是美国、欧盟、香港和日本,但是对他们的总出口额正在逐步下降,2000年为70.8%,2009年下降到了60%,这表明中国的出口市场的集中度正在分散,我国出口市场结构正在逐步优化。表2-7 2001-2009 年中国主要出口国家(地区) 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及商务部网站上数据整理得到。(三)中国主要进口市场的变化

从进口市场来看,近些年日本、欧盟、中国台湾、东盟和韩国一直是中国的主要进口国家和地区。其中,东盟和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快速。中国进口市场前4位国家所占的比重从2001年的63.1%下降到了2009年的46.5%。这说明我国进口市场的集中度也在下降,进口市场结构逐步取得了优化(表2-8)。表2-8 中国主要进口市场(2001-2009年)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上数据整理得到。(四)中国近年出口经营主体的变化

近些年来,由于中国吸引外资的速度急剧增加,我国对外贸易中外资企业所占比重一直很高,1995年为31.52%,到2009年达到了55.9%。国有企业所占比例持续下滑,由1995年的66.71%下降到了2009年的15.9%。另一个显著变化是,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在我国出口中的比重快速上升,由1995年的0.24%快速上升到2009年的24.8%。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力量(表2-9)。表2-9 2001-2009 年中国出口贸易经营主体变化 单位:%

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上数据整理得到。第三节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有利无害

贸易是互惠互利的,中美贸易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优化中国产业结构、出口结构的同时,必然也给美国带来了很大的利益。但美国一再以中美贸易失衡危害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为由,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本节将对中美贸易对美国的影响进行研究,揭露美国声称的中美贸易失衡对美国有害的谎言。一、美国的外贸逆差

自从形成世界经济体系以来,除了美国之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使本国贸易收支长期逆差,而又能维持其超级大国的位置不动摇。就是当年的英国也做不到这一点。

表2-10指出,从2001年到2008年期间,美国贸易逆差由-4298.98亿美元增加到了-8402.52亿美元,增加了几乎2倍。其中同欧元区的逆差分别是-554.83亿美元和-791.90亿美元,增长了1.4倍;同加拿大的逆差分别是-560.99亿美元和-810.49亿美元,增长了1.4倍;同中国的逆差分别是-832.96亿美元和-2684.11亿美元,增长了3.254倍;同日本的逆差分别是-708.06亿美元和-751.30亿美元,增长了1.06倍;美国同韩国、印度的贸易收支都是逆差,美国就是和巴西多数年份也是逆差。二、经济理论说明美国贸易逆差对美国有利

美国人尊亚当·斯密为经济学之父。用斯密的贸易理论说明美国的保护主义政策的荒谬是最有力的。斯密认为,只有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才是财富,货币、包括金银货币也不是财富,仅仅是流通手段。正是因为这一点,斯密说:“所谓利益或利得,我的解释,不是金银量的增加,而是一国土地和劳动年产物交换价值的增加,或一国年收入的增加。”因为斯密认为,金银货币不是财富,不构成收入,所以它的流出流入对一国来说,没有什么关心和注意的必要。而且斯密还认为,金银货币流出不仅没有害处,反而有好处。金银货币之所以会流出,就是因为在本国对其有效需求不足,自身价值低,购买的货物少;而流到国外去,外国对其有效需求提高,金银货币的自身价格提高,购买到比在本国还要多的货物,运回国内,供人们消费,这怎么能说不利国家和公众呢?这不恰恰是有利于国家和公众吗?像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两个国家,政府观念守旧,政策错误,死守金银货币不放,堆积在国内成了供品,造成本国物价下跌,经济前景暗淡,投资减少,生产萎缩,人们失业。守着金山而过着贫苦生活,这才是不利于人民和国家呢,这才是值得担忧的事情呢。表2-10 美国对外贸易逆差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的数据整理得到。

今天,美国贸易逆差流出的并不是金银而是美元纸币,甚至连美元纸币都没有流出,仅仅是银行账面上的数字货币。美国流出了纸币或数字货币,得到是中国生产的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奢侈品。这对美国有什么损害呢?对于这一点,美国的政要、议员和美国的老百姓是清清楚楚的,只不过是在装糊涂罢了。

斯密不止一次向英国的政要和公众指出,即使英国对法国的贸易逆差,也要和法国做生意,这对英国也有利。既然法国的葡萄酒比德意志的和葡萄牙的好,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避好而就差,不买法国而买德意志和葡萄牙的。英国人真要这样做,这才是做了不利的事。有人说英国对法国贸易已经出现了逆差,再购买法国葡萄酒,逆差不是更大了吗?斯密则说,金银不就是购买的手段,不购买留着它有什么用呢?再说英国并不是把金银白送给法国人,而是换来了它们的葡萄酒,供英国人享用,而且还可以再出口换回更多的金银货币。英国人用对别国的顺差抵消对法国的逆差,这样的买卖要是不做,天下就没有傻瓜了。今天的美国政要和议员们正在做当年英国人所做的蠢事。由于不愿意中国经济发展,就限制从中国的进口。这种做法和当年的英国何其相似啊?

斯密认为,英国银行扩张信用,造成纸币过多,纸币把金银货币从本国驱逐到外国,造成收支逆差,这也不是什么坏事。本国纸币发行过多,增加了对本国的需求,特别是增加了对外国的需求,比如说增加对法国的需求,这有什么不好呢?货币买到生活必需品、便利品和娱乐品供本国人消费,购买了资本品用于扩大再生产,让英国生产出更多的必需品、便利品、娱乐品,不但能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还能出口,哪里还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现在的美国正在施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大量增加美元的供给,美元流到中国和其他国家购买美国所需要的物品,提高美国的福利。美国的政要对这一点是心知肚明的,美国对中国贸易逆差对美国的好处是巨大的。三、实证美国贸易逆差对美国无害

为了进一步说明美国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的有利无害性,本书在美国ST银行网站上获取了美国GDP、失业率、总消费水平和贸易逆差1980年第1季度到2009年第4季度的季度数据。运用eviews5.0软件,对所选取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用数字来说话,实证美国以中美贸易逆差危害美国经济发展为由,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不合理性。

VAR模型常用于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的影响,并且克服了传统结构性方法直接根据经济理论进行回归而忽略变量间的动态联系的缺点。而本书要探究美国对外贸易逆差总额(NC)对美国的GDP、失业率(UE)和总消费水平(TTC)的影响。因此,正适合建立VAR模型进行研究。(一)单位根检验

由于VAR模型要求变量本身是平稳的,或者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从而避免伪回归的发生。所以本书首先检验相关数据的平稳性。这里采用ADF单位根检,得到了如表2-11所示的结果。表2-11 单位根检验结果

从表2-11中可以发现,4个变量都存在着非平稳现象,但经过一阶差分之后,4个变量均为平稳的。因此,美国的GDP、失业率(UE)、总消费水平(TTC)和贸易逆差(NC)都是一阶单整的,可以对其做VAR模型。(二)建立VAR模型

对4个一阶单整的变量做VAR模型如下:

NC=0.800804016045×NC(-1)+0.111397005571×NC(-2)+0.0706616910644×GDP(-1)-0.0693688071294×GDP(-2)+0.00151332624525×TTC(-1)-0.0282819280766×TTC(-2)-0.30563429543×UE(-1)-0.883014365696×UE(-2)-4.49557039274

GDP=-1.27955381552×NC(-1)+0.828044750088×NC(-2)+1.7347985546×GDP(-1)-0.727720263434×GDP(-2)-1.19801305869×TTC(-1)+1.7784946463×TTC(-2)+23.208139922×UE(-1)-25.6991151427×UE(-2)+5.03049126325

TTC=0.0055480088188×NC(-1)-0.0116414212683×NC(-2)-0.000376590404118×GDP(-1)+0.00111428104125×GDP(-2)+0.273761593774×TTC(-1)+0.131616992245×TTC(-2)+1.42547383913×UE(-1)-1.22961958366×UE(-2)+0.957845240181

UE=0.00295180180809×NC(-1)-0.00280436648417×NC(-2)-0.000127857499645×GDP(-1)+0.000133190618739×GDP(-2)+0.00625605132288×TTC(-1)+0.000741454407569×TTC(-2)+1.32175546723×UE(-1)-0.358731164014×UE(-2)+0.08844642994862

R=0.988(三)确定滞后阶数

要建立VAR模型与协整检验,就要确定模型合理的滞后阶数,以保证统计上的可信度。在无约束VAR模型条件下,本书依据LR、FPE、AIC、SC、HQ等5种检验准则,通过测试不同VAR模型对应的值,得出了最优自回归阶数(表2-12)。表2-12 滞后阶数检验结果

注:*代表检验结果显著。

由表2-12可以看出,滞后2阶和滞后6阶处,均有两个准则有显著性表现。考虑到自由度的需要,本书选用滞后6阶的VAR模型。(四)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是通过误差变化大小对变量值的大小的影响来研究模型中各个变量对冲击的响应。本书要研究给贸易逆差(NC)一个正向的冲击,看其余3个变量对该冲击的反应程度,以便从中看出美国贸易逆差对美国GDP、失业率和总消费的影响。图2-1、图2-2、图2-3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冲击的反应程度。图2-1 GDP 的响应图2-2 失业率的响应图2-3 总消费的响应

从图2-1中可以看出,在期初给NC一个正向的冲击,随着期数的增加最终会导致GDP的较大幅提升,10期之后,GDP并没有出现大幅回落的迹象,这表示美国对外贸易逆差的扩大使美国的GDP显著增加;从图2-2中可以看出,在期初给NC一个正向的冲击,最终会导致UE上升近4‰个单位。也就是说,贸易逆差的扩大,将导致失业率的增加。但长期而言,对失业率影响很小;从图2-3可以看出,在期初给NC一个正向的冲击,最终会导致TTC上升0.1个单位。贸易逆差反应在总需求上表现为对外部需求增加,最终将拉动消费水平的上涨。(五)格兰杰检验

为了研究贸易逆差(NC)是否是GDP、总消费(TCC)和失业率(UE)变化的原因,本书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对他们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表2-13)。表2-13 格兰杰检验结果

从表2-13可以看出,NC是GDP的格兰杰原因,不是TTC和UE的格兰杰原因。但NC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TTC和UE。(六)协整检验

既然4个变量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关系,下面就通过Johansen检验来验证这4个变量之间到底存在几个长期协整关系。在有截距项无趋势项的协整检验下,我们得到如表2-14所示的结果。表2-14 Johansen 协整检验结果

从迹统计量和最大特征根检验结果可以看出,4个变量间都至少存在1个长期协整关系。(七)VEC模型

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4个变量间存在的协整关系可以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而得到。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可以反映出变量的短期波动对于长期均衡关系的偏离向长期均衡关系调整的动态过程。在VEC模型的滞后阶数的选择上,我们遵循VAR模型最优滞后阶数6阶,通过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估计,可以得到如下的正规化协整方程(误差修正项):

ecmt=gdp-4.67nc+930.2ttc-972.9ue-1421

从线性关系上来看,若外贸逆差增加1单位,GDP将增加4.67个单位,这表明,贸易逆差的扩大,并没有减少美国的GDP,反而提高了GDP的总量。而从NC(贸易逆差)与TTC(总消费水平)之间的负向关系,我们可知,贸易逆差的增加,将会增加美国的总消费水平,这就说明美国外贸逆差的扩大对提高美国总消费水平、增加美国的GDP都有着促进作用,并且贸易逆差NC对失业率UE的影响很小。

所以,从实证分析的结果也可以看出,美国对外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是有利无害的。同样,中美贸易逆差对美国经济也是有利无害的。美国以贸易失衡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只是其企图遏制中国发展的借口而已。第四节美国巨额外债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

在美元本位制下,美国另一独有的优势就是美国所欠的外债和内债没有丝毫的区别。除了美国以外,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所欠的外债,都不是用本国货币偿还的,而是用在世界上可自由兑换的外国硬通货偿还的。这些国家要偿还外债,只能靠出卖本国商品换到美元或欧元、日元之类的硬通货。因此,这些国家是不敢肆意举借外债的。只有美国可以肆意举借外债,因为美国举借的外债是使用美元计价的。美元是美国自己的货币,美国又有无限地发行美元的权力,美国所欠的外债不需要出口商品换取外国货币,仅靠发行美元就可以偿还了。

在美元本位下,美元不仅是支付手段,也是购买力的表现形式,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购买其他各国的资源和商品,因此,美元还是资本,美国通过发行美元债券,在国内外筹集资金,特别是,美国可以通过发行美元债券在国外筹集资金,用于扩大美国国内需求,进而扩大就业,增减产量,促进经济增长(表2-16)。表2-15 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U.S.Department of the Treasury:Treasury International Capital System,1994-2010.表2-16 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在美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 单位:10亿美元

注:1.数据包括长期和短期美国国债;2.年度数据时间为6月末。

资料来源:1.2010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

2.1994—2010年美国财政部国际资本系统。

表2-16中的数据说明,2000年美国的GDP为99515亿美元,消费为68304亿美元,投资为17177亿美元,政府支出为17310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的国债额为711亿美元,占美国GDP的0.71%,投资的4.14%,消费的1.04%,政府支出的4.10%。2009年美国的GDP为142587亿美元,消费为100926亿美元,投资为17479亿美元,政府支出为29333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的国债额为9157亿美元。这9157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6.42%,投资的52.39%,消费的9.07%,政府支出的31.22%。2009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量是2000年的12.88倍。2000年美国国债总量是8843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量为711亿美元,中国占比为8.0%。2009年美国国债总量是34660亿美元,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量为9157亿美元,中国占比为26.4%。

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呢?马克思早就给予了回答。他说:“国债,即国家的异化,不论是在专制国家,立宪国家,还是共和国家,总是给资本主义时代打下自己的烙印。在所谓国民财富中,真正为现代人民所共有的唯一部分,就是他们的国债。因此,一个国家的人民负债越多就越富这一现代理论是完全合乎逻辑的。公共信用成了资本的信条。随着国债的产生,不可饶恕的罪恶,已不再是亵渎圣灵,而是破坏国债的信用了。公债成了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它像挥动魔杖一样,使不生产的货币具有了生殖力,这样就使它转化为资本,而又用不着承担投资于工业,甚至投资于高利贷时所不可避免的劳苦和风险。……国债还使股份公司、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证券投机,总之,使交易所投机和现代的银行统治兴盛起来。”

从美国现在的发展情况看,马克思在1867年(143年前)说的话在今天仍然是有效的。精通经济学的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都懂得,生产规模扩大,经济增长和债务增长是同步进行的,无论国家或是企业,举债越大,生产的全部发条也就越是开动得有力。要想增加未来财富,现在就得预付货币财富,就得举债。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其大作《经济学》中说:“在本世纪中,美国电话和电报公司一直在成长。在这一世纪中,它也一直在发行债券,没有止境。如果我们的经济保持良好的状态,那么,该公司在本世纪的剩余年份中必然会有日益增长的债券债务。这是谨慎的理财方法,而不是不健全的理财方法。购买该公司的债券是稳妥可靠的。之所以稳妥可靠,并不是由于该公司利用出售债券的款项来购买厂房和设备,也不是由于厂房和设备能够很快地变卖成偿债的现款。没有人收购该公司的那种专业化的资产,因为它们仅仅适用于电话企业,而该公司在地区上享有完全的垄断地位。为什么该公司的永远增长的债券是稳妥可靠的呢?因为该公司从它的电话业务中所能赚到的钱肯定会随着人口和GNP的增长而增长。债券的利息以及偶然有的偿还本金的款项可以取自顾客所缴纳的电话费。如果顾客们由于,譬如说,原子战争而变为贫困,那么,该公司会破产,从而不能偿付它的债券。但是,在一个增长的经济中,没有一家正常经营的企业会把全部人民变为贫困这件事当作为一个应该考虑的情况。只要货币GNP在极乐世界到来以前能以百分之五或六的速度增长,联邦政府的公债也能以这个速度增长,最后将超过一万亿、二万亿或任何数字。像生命一样,公债增长的过程是没有止境的”。

这就足以证明,中国大量购买美国发行的债券,就像美国居民购买的美国债券一样促进了美国经济增长,财富增长。

马克思说:“公债成了原始积累的最强有力的手段之一。它像挥动魔杖一样,使不生产的货币具有了生殖力,这样就使它转化为资本”。“君在美国长,应知美国事”,美国的政府官员、国会议员肯定知道,美国的潜在的生产能力是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但美国生产量是有限的,美国的潜在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发挥,美国的失业率不断攀高,是因为美国的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增加有效需求的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增加政府的购买。政府增加购买的资金来源之一就是举债。2000年中国持有美国国债为711亿美元,到2009年已达到9157亿美元,在这10年中,增长了12.87倍。中国所持有的这9157亿美元国债,相当于美国GDP的6.42%,投资的52.39%,消费的9.07%,政府支出的31.22%。可以这样说,中国持有的美国的国债真像挥动魔杖一样,使美国政府的购买以乘数推动总收入和总消费的增长,而收入和消费的增产又以加速的方式推动投资的增长。美国经济在这乘数和加速增长过程中,中国购买美国的巨额国债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美国政府官员和国会议员不应该熟视无睹,闭目塞听。

马克思说:“国债还使股份公司、各种有价证券的交易、证券投机,总之,使交易所投机和现代的银行统治兴盛起来”。由于美国的种种限制措施,我国无法利用外汇储备购买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和军工产品,也无法到其他国家大量投资,只有购买美国政府或企业发行的债券。到2008年,我国持有美国长期国债5000多亿美元,短期国债3000多亿美元,次级债券2000亿美元,美国企业和“两房”债券3700亿美元,总共持有美国债权13700多亿美元。正是由于中国购买美国的国库券、公司债券及衍生金融工具,在一定程度上使“房利美”、“房地美”这两个准政府机构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公司、曼兄弟公司、贝尔斯登这五大投资银行,再加上美国国际集团,这个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的金融业务兴盛起来。

国际贸易本来是互惠互利的。毋庸讳言,由国际贸易中产生的惠和利,并不是在贸易双方平均分配的。有的一方得到的惠和利要大,另一方得的就要小,这也是客观的。就中美贸易而言,美国从中得到的利和惠明显大于中国得到的利与惠。对这种状况中国是认可的。因为在国际贸易中,双方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等的,美国的实力远远大于中国。或者说,美国对中国的依赖没有中国对美国的依赖强。在讨价还价中,美国占主动地位、支配地位,中国则处于被动和服从地位。所以中国对美中贸易中美国得利益的大部分,中国自己得小部分,从来是认可的。

但是,美国似乎要独吞中美贸易的全部好处,一点好处也不想分给中国。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从2005年以来,美国公开实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一而再、再而三地对中国施压,设置重重贸易壁垒,频繁制造贸易摩擦,并一再让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按照他的意愿升值。精通经济学的美国政府官员和美国国会的议员们难道还不懂得:要想自己获利,首先就得让别人获利的道理吗?美国想要独吞中美贸易的好处,不让中国获得一点好处,那么,他自己也将一无所获。近几年来美国已经品尝到了他们实行新保护主义的恶果。笔者将在下文对此进行论述。第三章左右美国对华新贸易 保护主义的因素

对外贸易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对外贸易活动中的行为规则、政府的经济法规、贸易的组织制度和监督制度的总和,其主要包括对外贸易总政策、对不同国家或不同类别国家的对外贸易国别政策、对不同商品或不同类别商品的进出口商品政策等。对外贸易政策是对外贸易行为中经济、政治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中美贸易始于1784年,但在1949年至1972年由于中美政治上的敌对,导致中美贸易曾经一度中断。1972年以后,随着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边贸易获得恢复并取得了快速发展,中美双边贸易额不断扩大,两国已经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多年来,中美贸易对两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伴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转变,美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为维护其霸主地位,对外采取的贸易政策一直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即在竞争力强的行业,美国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而在竞争力弱势的行业,美国从未停止过贸易保护的行为。无论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始终是以美国的自我经济政治利益为中心,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同样,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也是如此,中美两国在经济和政治上一直既存在着竞争也存在着合作。多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也是跌宕起伏,围绕着美国的利益,受中美政治关系和国际形势的影响,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第一节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发展历程

虽然自18世纪起中美就开始了贸易,但只在近30多年中美贸易才取得了快速发展。中美贸易受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影响显著,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从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出发,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一直不断发展变换。本书首先对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简单回顾。一、中断时期(1949—1972年)

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中美在政治上处于敌对状态,美国拒不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主权,还继续支持中国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并破坏和阻挠中国收复台湾。为遏制新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政策,并推行美、日、东南亚相结合的三角经济构架政策,将中国排斥出亚太经济圈。美国对中国的这种“遏制”贸易政策使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完全断绝,这是造成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处于半封闭、60年代以后处于封闭状态的主要外部因素,严重阻碍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二、恢复时期(1972—1980年)

20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美国出于拉拢中国以制约苏联发展的需要,主动和中国恢复了外交关系,中美政治关系得到了缓和。1970年中美恢复大使级会谈,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并联合发表《上海公报》,这标志着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中美第二个联合公报),宣布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政治关系的缓解使得中美经贸关系也逐渐得到了恢复,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从封锁和遏制走向了合作与开放。中美两国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中对中美双边贸易问题达成了共识:双方把双边贸易看做是另一个可以带来互利的领域,并一致认为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是符合两国人民利益的。双方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的贸易提供便利。1979年7月,中美政府签订了《中美贸易关系协定》,相互给予了最惠国待遇。1980年,美国国会修改了《1961年外援法》,允许美国海外私人公司到中国开展业务。在这段时期,中美经贸关系取得了恢复并较快地发展了起来。三、动荡时期(1980—2000年)

在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随着苏联政治局势的动荡、美国全球政治经济地位的巩固。美国对外的发展战略发生了变化,对中国的战略目标也从联合遏制苏联转变成了和平演变中国,相应的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也围绕这一目标发生了变化。美国希望通过经济交往和技术转让,能促使中国向资本主义世界靠拢。这段时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相对宽松。美国先后放松了对华的贸易管制级别,并在多个领域,如工业技术、税收、渔业、核能、电信技术等领域签署了合作协议。但在80年代末期,随着中国的“六四”风波、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美两国建立在遏制苏联基础上的共同利益不复存在,中国对美国的战略价值大为下降。此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关系走向了低谷。由于中美两国在政治体制、意识形态上存在差异,在美国冷战思维的模式下,美国又将中国假设为未来的主要敌人。因此,美国采取了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全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