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3 09:13:43

点击下载

作者:李赫男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手册试读:

前言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校广泛采用的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权威教材之一。为了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学习与复习,我们根据教材和近年来各大考试命题的规律精心编写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手册》。

本书的内容包括:(1)整理教材笔记,浓缩知识精华。本书每章的复习资料均对该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理,并参考了国内名校名师讲授该教材的课堂笔记。(2)详解课后习题,巩固重点难点。本书参考大量相关资料,针对《概论》里的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和归纳。(3)精选历年考研试题,培养解题思路。本书精选了近三年来关于《概论》知识点的考研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特别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显当前热点。(4)教学素材整理。对于每章教学所需的各种素材进行归纳整理,提供了丰富的海量资源,方便教师及学生使用。

与传统教材类图书相比,我们具有以下特色:(1)扫码下载上传,网络答疑。扫一扫本书封面的二维码,可以免费下载本书的电子版。可以在网上交流学习视频、语音,并提供各大考试前的网络答疑。(2)实践互动,多维度学习知识。本书与其相关的实践活动紧密联系,使用者不仅可以在书本上学习知识,还可以将学习延伸到现实生活的实践中,把知识活学活用。

全书共十二章,第一章、第八章由白虎编写,第二章、第三章由陈海燕编写,第四章、第五章由万腾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由张茜编写,第九章、第十章由张皓编写,第十一章由孙娇艳编写,第十二章由武建竹编写。全书由李赫男任主编并负责统稿和审稿。

为保证本书的顺利出版,学院成立了编委会,在编写过程中,得到编委会给予专业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的经验和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编委会2018年5月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PPT“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本课程最重要的一个关键词。本课程的主线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教学视频1-1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不仅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第一个“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而且为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时代特征与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分析和解决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提出的一系列新课题,创立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新时代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应用,丰富和发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中国革命的道路。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背景教学素材1-1

近代以来,中国的“有识之士”不仅学习西方理论,而且付诸实践,他们建立团体、组织政党、举行变法、发动革命。问题在于,“中国人向西方学得不少,各种西方的道路在中国都行不通。”都以失败而告结束,中国人只有去寻找救亡图存的新道路。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必须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能解决中国的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本身是一个历史过程,一个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一个由少数人认识到形成全党共识的发展过程。

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李达、恽代英、蔡和森、毛泽东等在1927年以前都曾经提出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第二,遵义会议后,党的中央领导开始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重要性。时任党的总负责人张闻天从1936年起逐步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和相关命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在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人的努力下,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逐渐成为党中央的共识。

第三,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并进一步作了科学的阐述。“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具有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国具体环境的具体斗争中去,而不是抽象地应用它。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

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党的七大指出,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并正式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且写入《党章》。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理解一:关于“基本原理”和“普遍真理”。

这里用“基本原理”,是重在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那些最基本的东西,那些称得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东西”:防止人们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所有的内容,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也都认为是“普遍真理”。

理解二:关于“实际”和“实践”。“‘实际’这一个概念,按照中文解释,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客观真实的情况,另一种是指人们的行动(也即一般人所说的实践)。”实践是指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广泛、更一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命题的含义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理解三: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预期目标。

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讲话中:毛泽东强调“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因而,“解决中国问题”“创造出新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目标。

理解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法。

第一,紧密联系中国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问题,即使之“具体化”。

第二,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即使之“本土化”。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即使之“民族化”。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的思想,被实践证明了的毛泽东错误的理论观点不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等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毛泽东是其中的主要代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供了基本原则。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突破性的创新,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教学素材1-2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都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有相同的理论特征和理论品质。它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取得的新成果。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教学视频1-2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实践基础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中国社会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物质基础和阶级条件。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都迫切需要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科学思想的指导。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及其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毛泽东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扬弃是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的一个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

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个人因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五四时期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毛泽东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具有优秀的品质、深厚的文化底蕴、实事求是的创新精神,如毛泽东个人具有的特殊性格:不怕邪、自信人生二百年、不好束缚、不食言、满怀信心、百折不挠。毛泽东的思想境界: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扭转乾坤的壮志:能纳五湖四海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眼界等。2.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第一,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从中国共产党建立至国民革命失败。

标志萌芽的主要论著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主要思想包括: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农民同盟军等问题: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前途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第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期至中期。

标志:“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标志形成的主要论著是:《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主要思想包括: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初步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特点: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不断紧密结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与党内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错误思想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历史经验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至抗日战争时期。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标志成熟的主要论著是:《‹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主要思想包括: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创造性地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毛泽东思想在党的七大上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第四,毛泽东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时间:解放战争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主要著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等。

发展的主要表现:关于同美蒋反动派进行斗争的策略方针问题:十大军事原则:新中国的建国理论和原则:由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的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原则: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理论、方针和政策(主要有:明确提出了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伟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和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思想:中国工业化道路思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民主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执政党建设的思想: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等。其中,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矛盾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围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主题,形成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理论观点,构成了完整的大的科学理论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一)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五)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六)党的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必须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教学素材1-3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一面光辉旗帜。只有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我们才能坚定不移地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旗帜问题至关紧要,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毛泽东思想指引的是社会主义方向:他所彰显的,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新形象。丢掉毛泽东思想这面旗帜,不仅是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而且会使中国人民迷失前进的方向。

科学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维护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地位,目的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只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才能更好地、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对待毛泽东思想,存在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两个凡是”的“左”的错误:认为毛泽东的一切决策、指示都是正确的,都要维护和遵循。

二是否定毛泽东思想的右的错误:认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甚至主张不再提倡毛泽东思想。

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点,都是把作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混淆起来。

因此,只有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才能更好地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第三,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全局性的、紧迫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前途。(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全面考察、分析中国社会、历史和民族的特点,深入研究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阐明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客观规律,把马列主义由欧洲形式和语言变成中国民族形式和语言,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和语言说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方针政策,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列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基本方法具有一致性:二者在内容方面有继承性。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教学素材1-4

1981年6月27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出了科学的评价,指出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成果,“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决议纠正了当时党内外存在的“左”的和“右”的两种错误倾向,统一了全党的思想,维护了人民的团结,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的思想保证。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学视频1-3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和平与发展的主题,通过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反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逐步形成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探索。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我们党把上述思想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教学素材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形成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依据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理论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理论

实现祖国统一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家战略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理论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八大以来,国内外形势变化和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重大时代课题,这就是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要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以利于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围绕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基本方略中: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历史地位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新时期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能够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最大限度地凝聚亿万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在这种形势下,必须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把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教学素材1-6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指引当代共产党人和人民实现“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指导下的实践,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也将对世界社会主义产生深远的影响。第四节 思想路线与理论精髓教学视频1-4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思想路线的含义。

一个政党的思想路线,是指这个政党确立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支配自己行动的认识路线。哲学上的认识路线,是指人们的认识所遵循的方向、途径、原则和方法。即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

第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

1929年6月14日,毛泽东在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

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

1937年7月、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标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

第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1945年,党的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同时也在全党确立了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党的七大以后,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继续发展与丰富。

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第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教学视频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在1979年7月29日的讲话中将毛泽东倡导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1980年2月29日,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78页)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在总纲中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并不是可以随心所欲地胡思乱想,而必须与实事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把两者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解放思想,也是既要反“左”,也要反右。要有“左”反“左”,有右反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章程》指明:“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前提

毛泽东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必须成为全党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的首要准则。“实际”包括:客观真实的情况:人们的实践或行动。对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局而言,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因此,毛泽东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理论联系实际——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

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有目的的去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使理论切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它包括:

首先,必须把握和运用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有方法论指导意义和直接指导意义的科学理论:

其次,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实际问题的调查和研究:

最后,理论联系实际的结果,必须是获得关于中国实际问题的规律性的认识,并使之上升为理论。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目的和验证条件

首先,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这是确定的、绝对的。但它又有不确定性、相对性。就总的指导思想来说,一方面,认识正确与否,终究是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的:另一方面,实践对认识的检验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常常需要反复检验。就具体的行动方针、政策、办法来说,实践若不成功,则必须从主观认识上查找原因,修改行动方针、政策和办法。

其次,要在新的实践中发展真理。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教学素材1-71.什么是理论精髓

所谓理论精髓,是指理论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贯穿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始终、并体现于其理论体系中各个基本观点中的最本质的东西。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起点,是构筑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基石。

第二,实事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中,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第三,实事求是是新时期伟大实践的基本特点。

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才有“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科学发展观的诞生,也才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成就。正是把握和运用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把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同步训练历年考研真题章节资源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PPT

导入新课:近代中国为什么会发生革命?

1948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给予了这样的回答,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的人口太多,没有饭吃:第二,西方新思想的传入激起了“骚动和不安”。请问这样的分析是否正确?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经济和文化侵略,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十月革命使中国人民看见了一线曙光。

最初的中国人对十月革命的看法——反对这种赤色革命。后来发生了转折,转而支持拥护十月革命,并且开始传播指导十月革命成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和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及国民革命时期,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并建立了国民革命战线,中共四大上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思想和工农联盟思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中国革命应当先占领乡村、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教学素材2-1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在不同历史时期,党会提出不同时期的总路线,思考党曾经提出过的总路线。

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什么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以数据材料展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后果。

如何认识反帝反封建的关系?

因为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反之,因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如何认识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具有买办性、封建性和垄断性。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根本的动力是工人。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中国无产阶级具有哪些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一是它从诞生之日起,就身受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这就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强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二是它分布集中,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三是它大部分出身于破产的农民,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使无产阶级便于和农民结成亲密的联盟,共同团结战斗。

怎样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

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

新时代:中国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新的领导阶级: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新的前途: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生产的私有制。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者认为,民主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就应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并掌握政权,资产阶级力量雄厚,也有能力领导,因而应当一切权力归国民党:中国无产阶级没有成为独立的革命力量,只能充当资产阶级的助手,“获得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只有在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后,资本主义有了相当的发展,无产阶级比较成熟的时候,才可能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二次革命。这种错误理论,否定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革命作用,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其实质是引导无产阶级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需要,投降资产阶级和国民党右派,对中国革命造成严重危害。

王明的“一次革命论”: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并作一步走,超越民主革命阶段,一步跨进社会主义,直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其错误的实质是企图在民主革命阶段实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策略和政策,从而混淆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因此,这是完全错误的“左”倾冒险主义或盲动主义的观点。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教学素材2-2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没收官僚资本,包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教学视频2-1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领导了上百场次起义。其中中央派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队伍带上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到农村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为什么我党最初坚持“城市中心论”?

首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不曾有过先夺取农村的先例。

其次,中国共产党只有过参加北伐战争那种以占领城市为目标的正规军作战的经验,农村也仅被作为配合的力量。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及其内容

中国革命为什么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首先,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在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其次,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最后,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而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大革命的影响,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教学素材2-3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策略思想的重要内容。

为什么要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中国各个阶级的处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包含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同时,第二个联盟也非常重要。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在统一战线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总方针。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2.武装斗争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为什么要坚持武装斗争?

首先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所决定。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没有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革命人民只有武装起来,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所决定。

坚持武装斗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只能是而且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3.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

第一,党的良好的思想基础,排除了第二国际右倾机会主义、修正主义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建立在列宁的建党原则之上。

第二,党的建设有良好的阶级基础。

中国没有欧洲那样的资本主义“和平”发展时期,也不允许工人阶级进行和平的议会斗争:由于中国工人阶级身受三重压迫,除极少数工贼外,整个阶级都有坚决革命性,没有欧洲那样的工人贵族,党也没有产生改良主义的基础。

第三,毛泽东同志完整的建党学说,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党进行自身建设的特殊困难:

第一,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比较严重。

第二,党的理论准备不足。

第三,封建主义的影响比较严重。

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特点有哪些?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重要指导原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的发展。延安整风在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党的建设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并进一步成熟起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教学视频2-2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关于中国人民革命的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具有伟大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解决了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论问题,科学地回答了近代中国革命向何处去的问题,正确地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阶段问题,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战乱不断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的基本统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从而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是20世纪继俄国十月社会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