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3 16:43:52

点击下载

作者:学生素质教育指导小组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

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下)试读:

前言

素质教育主要着眼于广大学生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是以注重培养广大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与素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的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有什么样的素质,就应有与之相对应的素质教育。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与之相对应,则有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教育。若详细划分,人的素质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等,与此相对应,则有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和劳动技能素质教育等。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诸方面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素质教育必须遵循人的素质整体结构的规律,从人的整体素质结构出发,使素质教育与人的素质结构相适应,养成人的整体素质。现代素质教育不仅深入到素质的生理与心理层面,而且扩展到社会文化层面,成为个体性、群体性和民族性的统一。这就要求既重视个体的各种素质的教育,又重视群体素质的完善,还要致力于全民族整体的提高。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当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时代的主题和任务。

多年来,我国实行的“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严重偏离了人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学生素质的整体下降。为了提高学生素质,普及学校素质教育,我们特地编辑了这套“学生素质教育与全面升级”图书,分为《学生的身体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观念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形象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智力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科学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创造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学生的成功素质教育与升级方案》10册,本套书详述了培养学生内在素质即他们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形成和外在素质即学生的能力、行为和成就等方面的培养等内容,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实用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可供各级学校领导、教师以及有关人员长期阅读和参考,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陈列和收藏。

第一章 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与升级理论指导

1.学生在美育教育中的情商培养

实施素质教育被视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各种学科改革、课程改革也是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个中心所开展的。美术教育的改革同样也是围绕着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而进行的,因此,美术教育已从过去单纯的技能教学转变为全面重视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艺术教育。

什么是素质,素质本是生理学和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但其又涉及到学生在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使用的概念,从素质的内涵和外延的不同界定和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所指的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具体的人的先天的生理特点,广义概念指人在先天与后天作用下所形成的身心发展水平,但无论何种解释其内涵中都包括着对人未来发展具有影响的部分,其中与人的情感有关的情商是人的素质结构的中间层次,它对人的后天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过去的教育没有重视学生的情商,美术教育也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要求,而美术教育恰恰在学生的情商培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和自身的优势。

美育中学生的情商因素

人们在客观事物对其是否符合自己主观需要作出反映的时候,总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倾向,这些不同的反映受到人的情商因素的影响,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维持个体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需要所产生的不同态度的主观体验。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对作品不同的体验和主观反映,是学生获得心灵陶冶和学习动力的基础。“情商,被称作是人的一种心灵力量,人的一种为人的涵养,也被视做人的性格的因素。”情商包含了人自我情绪控制的能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心理品质,培养自我激励的心灵动力,它是以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能否满足其需要为中介。而美术教育的独到之处就在于美术教育是最能容易满足人的情感需要的艺术教育。

学生在美术教育的陶冶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实现其自我完善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行成与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精神需要与实现自我价值的体验过程。

在美术教育教学及美术活动中,影响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情商因素包括:学生对自然环境及艺术氛围的心理倾向,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辨析能力和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进行艺术的心理适应能力和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的处世能力,这些情商因素始终影响着学生个人素质的形成。

美育中注重学生的情商培养

人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有人的物质需要,还有人的精神需要,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人们在生活中需要艺术,也因为有了艺术生活才变得美丽,美术教育是帮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重要手段,是陶冶学生情操,实施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实际上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商培养,是美术教育适应教育“以人为本”的要求,满足学生获得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要求,服务于学生未来生存与发展的需要。(1)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

重视情商培养,是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内在性”特征“内化”的教育。人的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人的情感对人的认识过程有动力作用,美术教育的形象性、直观性最能适应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识需要,最能容易使学生获取情感体验,并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动力。因此,美术教育如果脱离儿童心理需要也就是缺泛情商的美术教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将先天的基础实现后天的成就的内因动力,能培养学生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关爱他人。如一幅环保内容的绘画,能让一些学生产生某种激情和冲动,产生对保护环境的某种欲望和责任感。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富有情商的美术教育也是一种德育手段,它还能帮助学生克服自身先天的不足,去谋求自身最大可能的发展,“神笔马良”、“达芬奇画蛋”等在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行成过程中起了积极的作用。(2)体现“发展性”特征的教育

重视情商培养的美术教育,是体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不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不论是身体素质,还是精神素质,都是可变的。”后天因素在人的素质形成中,人的情感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注意学生的情商培养,能使学生增强对周围事物的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积极的观察和体验,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获取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动机;美术教育中学生的积极参与,能帮助学生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表现空间,能激发学生积极情感的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积极观察、积极想象、积极表现,从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动手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3)尊重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

美术教育中重视学生情商培养,是尊重学生素质“差异性”特征的教育。人的素质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个性差异上,还表现在后天的发展差异上,同一件美术作品在不同的学生心理上会产生不同的心理倾向;具有相同心理倾向的学生在表现相同主题和相同内容的作品时,在形象、风格和表现手法上也不尽相同。教育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情商培养,就能帮助学生正确认知事物、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的情商水平,尊重学生,因人施教是前提,承认差异,让学生在感受中体验快乐,便于学生的真情流露,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4)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

美术教育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整体效应性。美术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没有情商的美术教育是不完整的美术教育,没有美术教育的素质教育也是不健全的素质教育。美术教育所创造的良好的艺术氛围,能使学生产生情感冲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学生认知过程和智力的发展,增强学习动机,能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

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手段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实施美育的重要课程,它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培养情商,是为了发挥情商的介质作用,也是为了使美术教育更富有魅力,使之成为学生产生自我需要和内部动力的重要手段。

既然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主观体验,所以体验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途径,是学生主体与客体之间产生关系的中介。培养在艺术活动中的感受性和表现欲,提高学生在体验中正确认识和调控自己心理情绪情感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判断他人情感,获得和谐生活、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指导学生正确协调人际关系,帮助其提高处世能力和水平。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情商的基本途径由以下几方面:(1)在美术表现中获得心理感知

美术表现是学生使用各种形式、各种材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来表达自已的情感和体验,美术作品是个人情感与客观事物的介质反映。写生、临摹都是学生对客观事物直接或间接地感知和体验,所采用的夸张或写实都是与学生个人的心理倾向和表现欲有关,而学生的表现欲受学生对事物的感知程度、技能水平、心理需要和环境氛围的制约和影响。人在认识过程中产生了人的情感,人的情感对人的认知具有能动作用,它具有鲜明的心理指向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点燃审美激情,激发表现欲,培养表现能力,就要抓住学生兴奋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满足学生积极的心理需要,充分发挥情商的能动作用,帮助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2)在美术欣赏中陶冶情感

欣赏是学生对客体的能动性反映,并从中获取对客体的情感体验。欣赏的客体包括大自然及大自然中人类创造的文明成就、各种艺术作品、周围环境中人的气质和品质等。在欣赏过程中,感情丰富的人对欣赏客体的感受面比较宽,感情细腻的人对欣赏客体的理解也比较深刻,影响学生欣赏水平的因素有学生的知识水平、阅历经验、兴趣爱好、个人心理品质等。

让学生学会欣赏,帮助学生欣赏是美术教师的任务。让学生去亲近自然,并从中获得愉悦,在欣赏大自然中陶冶情操,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和背景材料,指导学生去欣赏人类的创造成就,帮助学生获取欣赏经验。如在指导学生欣赏民居、桥梁的时候,先让学生收信有关民居、桥梁的图片、照片、介绍、故事等,让学生查资料深入了解其中自己喜欢的一至二个民居和桥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进行相互介绍,并做成一个小册页,然后在教师的组织下分类布置专题展览,这样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长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培养了能力。(3)在生活交流中培养情感

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与生活体验相结合,不仅增加了美术教学的丰富性、实用性和趣味性,还使学生增加了生活经验,获得了情感体验。如在封面设计的教学中,让学生为自己的日记本起个书名,从里到外设计一套封面,鼓励学生为自己的童年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

通过美术教学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交流中获得情感交流和体验,在苏教版三年级的“设计汗衫”教学中,让学生回忆父母最喜欢的汗衫,讲自己对父母穿上他们喜欢的汗衫有什么感觉,再为自己父母设计一件汗衫,最后写上设计的介绍,并把自己设计的汗衫给自己的父母看,由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的设计打分评价。有位学生的介绍是这样写的:“妈妈,这是我为您设计的汗衫,它是红颜色的,您穿上一定会很漂亮,汗衫是用吸汗、透风的料子做的,您穿上一定很舒服,希望您能喜欢,并请你打分。”同时,母亲也写上了评价,并打出了98分。当然成绩并不重要,而这种情感的交流一定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4)在集体合作中培养团队精神

在相互合作中体验人际关系,培养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能让学生获得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便于学生在这种氛围中获得适当的角色地位,有利于学生在集体中共同探究、解决学习和操作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正确对待集中的问题,共同承担集体义务;培养学生学会理解,学会关心,尊重他人劳动,共同分享集体成果。

在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受材料和时间的限制,学生个人完成作业任务有一定困难。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材料,根据各人所长自愿分工,协作完成,教师给予总分由学生民主分配,并注明得分原因,各小组还有代表介绍作品构思、制作过程、发生的故事等。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能看到学生不同的态度、处事方法、为人作风等,如有的小组成员各不相让,争当主角;有的小组排挤大家不喜欢的人;有的小组平均分配成绩,互不得罪,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及时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5)在多种评价中认识自己。

以往的评价是学生作业教师打分,教师尤如判官,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者。改变评分方法,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教师评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全班展评、父母帮评相结合,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也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听到多方评价的声音,以便学生在交流中更加了解自己,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在美术教育中,注重情商培养是美术贯彻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具体行动,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和帮助学生不断实现自己的每一个目标的“成功教育”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有效手段。美术也是一种情感艺术,美术教育需要情商培养,在美术教育中培养情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美术教育适应社会文明进步的需要。

2.素质教育下的学生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具有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下的美术教育,不能靠说教和死记硬背,而是要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和兴趣,使其积极地投入到各种美术实践和美术体验中去,并以此来感受、认知、理解美的含义、内容和意义,然后转化为寻找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应从心理学的角度,将美术教学建立在受教育者的兴趣基础上,在方向上加以引导,使之不断学习,积累必要的美术知识。

美术教育对素质教育实施的作用(1)美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后天培养的一种能力,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教育教学的目的之一,这一特点在美术教育中尤为突出。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灵感,让学生认知别人创作的精髓,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实践自己的想法,是美术教育的主线。因此,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巨大作用。(2)美术教育能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中小学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和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

在美术教育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美术活动,尝试各种想象实践的过程,学习美的鉴赏方法,激发视听灵感,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形成美术素养,完善人格。(3)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相辅相成

美育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但是只靠教师引导学生由认知走向创造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美术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美术教育绝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中学生在美术课受到的教育少之又少,就很难达到与其它知识和技能结合的体验了。为了加强学生认知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美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等先进手段激发学生对于美的兴趣和对比认知。在技能课、设计课和欣赏课上,教师用较深入的课前体察和课上引导,并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观其他学科的教学也应如此,在教科书及各种教学挂图中,很多都是通过文字、符号和图像来阐明内容。美丽的图像能给学生带来美感,渗透着美的教育。

在美术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1)注重教育理念创新

注重教育理念创新,在肯定共性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培养。个性化教育是在承认学生共性的前提下强调学生个性的发挥,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美术课最突出的特征是它的表现性、多样性和个性化。教师应把学生自身的创造力尽可能地激发出来,支持他们的想法和对事物的理解及表现,适当地指导学生的绘画技巧,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当然创造力的激发不但需要好的主体,更需要一个好的环境。

例如,在一次美术课上,同学们出了一个“不是主题的主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具体表现手法不限,绘画、手工制作等都可以。制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任意提问,教师则从旁指导。课后,把教室某一处墙面作为作品展区,展览学生的作品,增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这次活动促进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使学生的个人情感与个性充分得到释放。(2)运用多媒体技术

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逐步深入课堂,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多媒体教学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声像同步的情境、悦耳动听的音乐,在教学中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术教学应采用多元化教学形式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好地为这一宗旨服务。

美术是造型艺术,美术教学要直观、生动,美术教案的撰写也应体现这一学科特点。特别是美术课需要大量图片,用电脑制作教案即可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3)互联网教学手段

利于互联网丰富教学内容,交流教学经验。信息技术改变了们原有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多媒体撰写和管理教案为美术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例如:在七年级下《绿洲》一课的教学中,教材是以超现实主义绘画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为丰富教学内容从网上搜索了“超现实主义”的含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代表人物介绍及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丰富了教案内容,还建立了一个“学习资料库”便于以后查找和学生课后知识的拓展,另外,还能通过网络开阔教师的知识空间,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因美术学科属于小学科,在校的美术教师一般只有一二名,势单力薄,现在大多数学校将音、体、美“三小门”简单地划在一起教研,美术教师难以分享集体的智慧。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网上交流形式,可以登录相关网站看看同行的教案、论文,从他人的教学经验中得到启示,去探索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诸多相关信息的不断碰撞中,构架起开放的教学模式。还可以登陆相关网站共享互联网资源,参加网上论坛,同行之间也能用电子邮件相互交流,以此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从而使自己的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局部走向整体,使教案更趋丰富、充实。

3.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对于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来说,首要问题就是要消除贫困,改变落后,而要提高全民素质,教育具有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事业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然而,正如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国也面临这样一些问题:教育基础相对薄弱,文化相对落后,经济不够发达等形成了人均资源占有率较低的现实,人口素质亟待提高,社会发展对人才急需的状况与高素质人才匮乏的现实形成了较为严重的矛盾。

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素质教育被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这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美术教育以它独特的教学模式,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以及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美术教育及其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和特点

众所周知,今天的美术教育早已不是过去那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国新《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美术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运用美术手段,感染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工作和社会文化现象。它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艺术文化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而“学校美术教育是教育者遵照上述教育总体要求,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知识技能的教学和其他辅助性美术教育活动,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其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陶冶其情操,完善其人格,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的一项工作。”

国的教育体制经历了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究其根源在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应试教育本应是一种旨在为社会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学校教育活动。问题出在,当升学竞争日益激烈时,应试教育会偏离初衷,走向其反面,将考试绝对化,惟分数是从。自然,其负面效应会随之而来,从而背离教育的根本目的。而这个时候,一种旨在培养个体社会生存能力,塑造个体健康人格,为社会输送真正有用人才的素质教育就应运而生。

那么,什么是素质教育呢?

素质教育,是指国家强制的、平等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的学校教育活动。“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它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出发,以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素质教育要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片面教育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打下了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其目的集中在人格的培养上,注重智力为知的素质,气质为情的素质,性格为意的素质,能力为技的素质是们追求的目标。而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方面有着学科独特的优势。

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1)美术教育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

创造,是人类自由的产物和表现,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使客观规律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统一,从而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创造力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手段。

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有过这样的表述:“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而一个社会是否有利于其成员创造力的发挥,最重要的是通过其教育表现出来的。所以到了近代,许多教育科目都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纳入自己的目标体系中。这在美术教育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一些美术家,如罗恩菲德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推至独一无二的高度。国现行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都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创造力列为美术教学的目标之一。(2)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新《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美术课程不仅作为美育的一个重要门类促进这一理想的实现,而且,美术课程本身就包含情感与理性的因素、脑力与体力的因素,所以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其作用是独特的。”“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们知道,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而美术能影响人的文化、修养、品位、情绪,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们的学生一直感到校园生活枯燥乏味,严肃紧张有余,宽松和谐不足;这样沉闷的环境,对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心理健康无疑是一种伤害。(3)美术教育与各学科的教育相辅相成

美术教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却绝不是孤立的。它与许多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国现行的中小学各科教材中,有许多要运用图像来阐明科学内容,剖析理论问题,甚至有些问题,只用语言文字符号难以表达,运用图像符号则一目了然,而且美丽的图像又能使学生产生美感,渗透了美的教育。譬如,在中小学的语文课教学中,为课文绘制插图,教师通过图文的密切配合,增强了讲课的艺术效果,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如,配合化学实验课,用试剂绘制山水画,通过喷染不同试剂进行化学反应,显现出使人变幻莫测的绚丽景色,给人以美的享受。此外,还可以密切结合学校的开展的各项活动,绘制大量的图画、海报等,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作用。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一个人的智力因素,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以及非智力因素,即思想、感情、道德、兴趣、意志、性格、毅力、信心等。这些,都是教育的基本内容。美育有助于智力的发展。艺术美感作为自由感受具有自由直观的因素,有助于创造心理的形成。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由认识走向创造的过程,仅仅靠科学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艺术教育及其他方面的教育共同完成。

被誉为现代物理学之父的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目标本质相同

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使他们学会生存,具有拼搏、竞争的生活能力;学会学习,具有自学的能力;学会做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学会创造,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造能力。在学校各学科的教育中,强化美术教育,有利于对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文化艺术素质的提高;有利于丰富想象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视觉形象的阅读能力;更有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落实。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它自身的实现,也有赖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要进步,就得依靠先进的教育体制和教学模式。美术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正好给其他学科带了个好头。

随着中国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过去那种严格按照社会短期需求进行“订制”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已经愈发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变化的需求,由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的转变,是教育面临的新课题。而在实现这种转变的过程中,比系科设置改革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培养的转变,而日趋僵化的应试教育模式难以适应这种转变,受到普遍的质疑,也就在情理之中。虽然在如何实现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方面,还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和长期的探索,但是,素质教育概念的提出,至少使人们看到实现上述转变的可能。同时,人们的自主意识、自实现、自认同的意识和愿望也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普遍增强。过去那种对人才进行工具化理解的观念受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质疑。

以进行单纯的知识学习,甚至以应试训练为手段,以实现逐级“攀登”的功利性“成材”教育,已经很难继续满足受教育者自实现的要求和人格养成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办学的方式还是教学的体制,就亟需转变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实施为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素质教育离不开学校的艺术教育。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对人的素质的影响,特别是对人的思想品德、人格境界、智力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此,重视艺术教育同重视素质教育、重视全面教育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美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促使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正像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育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

随着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不断地被社会认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将不再是一个难题。21世纪的科学教育一定是与艺术教育相结合的教育。

4.美术教育在中职教育中所起的作用

时代的发展呼唤新型人才,美术教学作为素质教育中美育的核心内容,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同时也对学生的人格健全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越来越取决于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新的水平。教育始终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实际上体现为人力资源的差距。著名的未来学者奈斯比特也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们最重要的是创造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希望,也是新型人才立足时代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中专职业学生在竞争日渐激烈中救生的前提。因此,如何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成为整个教育界共同关注的课题。

然而由于近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中专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质量差已成为中职教育的最大难题。如何把素质低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劳动者正是各学校探讨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除了大力加强德育工作和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努力抓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外,美术教育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不要误以为美术课就等于画画,这就把美术课的范围大大缩小,更不能局部地看问题,把美术课从美育的大目的大方向上引入歧途。们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并不是单纯为培养画家和兴趣,而是对学生进行高尚的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同时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全面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力、概括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最终目的是学生人格健全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达到全面素质提高的目标。具体表现为:人格的健全及创造力。

人格的健全

心理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部分,是个体重要的生存能力,是发掘情感潜能,运用情感力量影响生活各个方面和人生未来的关键品质要素。现在学生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温室中长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加上受外来不良文化的影响,不服管、易冲动、玩“个性”是他们比较突出心理特点。美术创作活动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感、建立自信心及养成健康的成就感,帮助学生控制好情绪及冲动行为,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化解不良情绪。

美术有直接提供事物视觉形象的特点,是视觉空间里展现美好事物的形象过程。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艺术作品欣赏分析,通过由浅入深的安排各种创作练习,让学生去感受、体会、分析、思考。如何将造型等诸多因素进行合理地巧妙地组合、编织,达到最有效的美感体会,取得较理想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些创作活动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美好向上的种子。

学生的作品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通过作品,们可了解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加以解决。故此美术是学生表现内心的方法,也是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懂得美。同时也可造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使之与社会、科学、自然等方面紧密联系。从而具有一种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的能力。反映到自身的行为中体现出一种较高尚的审美观,从而达到人生艺术化及美化人生。

创造力的培养

在这方面美术教育表现得更为突出。在21世纪,国际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们正处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爆炸、知识淘汰和更新的速度不再百年十年而是日计,电脑技术数月依次更新淘汰。因此只有那些富于想象力的,能够在掌握基本工具知识和专业知识发展规律外,还能够不断提出新创意、新方案的创造型人才,才能在竞争中救得生存。

美术活动是一种高度复杂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它即是情感和意志的表现又是智慧和才能的体现,同时也是运动操作技能活动,要求脑、眼、手等多种感官协调并用,这也显示出美术对开发学生智力、创造力等方面具有的特殊优势。“生活是创造的源泉。”在一次美术课上,教师要求学生画他们最熟悉的昆虫,结果令人大开眼界,什么四条腿的蜘蛛,两只翅膀的蜻蜓等等。在生活中,学生虽然是每天都可见到各种物体,但真正要反映表现生活时,就会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无意识状态中。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也是从生活中苹果从树下掉了下来这一普遍现象中得到的启示。色彩斑斓的幻想,稀奇古怪的念头常常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在美术活动中通过诱发他们去体验,认识生活,指导捕捉生活中最有表现力的一瞬间,让学生关心身边的人和事,培养敏锐的直觉。

美的欣赏也是想象力培养的关键。给你一颗露珠让你想象黎明的清新,给你一颗星让你想象祖国、黄河。在欣赏诱导下,学生展开思想,创造想象和再创造想象。然后学生用自己特有的形象语言表达对事物的感受,通过动手将抽象思维的形象变成可视形象,创造出一个新的可视世界,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操作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实践基础,没有实际操作经验,设计能力便落空。例如在烹饪拼盘中,你已想好了内容但没有实践操作基础,即使你有最好的方案也会落空。操作能力是指按一定的工艺程序选择处理配置各种材料,创造新的艺术与物质成果的能力。操作是对手和脑的协调训练,特别是对形象思维的训练,这与在从猿到人的过程中的进化促成大脑的进化过程是一致的。操作能力在绘画、排版、手工等项目的学习中被训练得最为充分系统。

以上叙述美术教育通过对具象、意象的、抽象的各类艺术作品的赏析和对艺术作品的形体、空间、色彩的布局分析和领悟,再经过独自观察、练习和思考。培养学生现代审美观和鉴赏方法,提高学生艺术和形式美的敏锐感觉。同时也获得了对创作元素的结构方式的综合把握能力,而这种能力将对学生今后生活中其它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最终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5.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现代化教育日新月异改革中的今天,现代科学的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人类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进一步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讲究实际效果,克服形式主义倾向。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中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教育在古希腊时期是美育的重要学科,而国美育教育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就是在注重“数理化”的时期,美术课也是增进学生能力的不可缺少的课程。美术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之一。(1)美术教育是小学阶段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有效途径

在小学阶段的学生早期的智力开发,就是要使学生通过对美术的学习,更好地去认知和理解美好的东西,充分地激发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上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美术教育,对小学阶段的少年儿童进行早期智力开发,使他们能够自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充分发展他们的爱心、好奇心和幽默感,让他们更富于情感的表现,为完整的人格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小学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美术教育是发展儿童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的重要手段

在小学一年级的美术课中,发展创造性应该在儿童的绘画中占重要的地位。孩子用简单的儿童画来表达他们对客观事物所看、所想、所思和感兴趣的东西,图画成了孩子们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与它人沟通没有国界的“第二语言”了,同时图画是施展学生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简单途径。教学实践说明,想象活动与儿童语言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图画能“打开画匣子”,它能让平时沉默寡言的、非常腼腆的儿童都开口说话,尽情地流淌内心世界的艺术语言。

在小学的低年级阶段,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必不可少,有如植物对阳光、空气水分不可少一样,都是十分重要的。儿童需在理解和认知的事物越多,理解周围自然界中看到的各种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越多,从中形成了他们想要了解客观世界的强烈要求。

努力启发学生们从平常的事物中看出不平常的东西,要他们将自己看到的事物,对自己感受最深刻事物以图画的形式毫无修饰地表达出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孩子们的图画技能也得到有效训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善于观察的习惯和能力。(3)美术教育是儿童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之一

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是启发学生提高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儿童通过观察大自然,表现自己的生活,设计制作各种美的作品,可以提高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培养求异创新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

美术课的德育功能是十分明显的,作为一种美术活动所具有的德育价值,贯穿于美术课的整个过程中。美术的特点是形象,它不是通过理论的说教与灌输,而通过具体的、有情趣的、生动的形式反映出来的在德育方面的展示是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有意识地去引导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因此,生动、形象、有趣味、潜移默化,是在美术课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特点。

美术教育如何为素质教育服务

素质教育中的素质,一般说来有: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一个人社会能力和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小学阶段的基础教育,也就是打好素质基础的基础,提高学生素质是们教育的目的,当然,也是美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教学目的。(1)美术教学立足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美术课必须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课。这不仅仅是素质教育本身的要求,也是作为美术课是否能成为素质教育途径的标准。中小学美术课是艺术教育课程,是一门文化课程,是提高全体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的课程,这一基本的课程性质是由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所规定的。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美术教育的目的任务,就应该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培养创造意识与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现今仍有许多人,把美术教育的成功标准定在学生获多少比赛奖,定在考上美术专业学校的人数的多少上,有些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辅导少数苗子身上,不厌其烦地训练,而忽略了大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的美术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教育,是为了通过美术教学,发展儿童的形象思维,启迪儿童的心智,锻炼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儿童爱心的教育,是提高全体学生文化修养的一门课程,美术教效果的优劣,决不仅仅局限于获奖多少,而是每个美术教育工作者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在美术课堂上,使学生们都能得到文化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德育素质的提高和锻炼的课,才能称得上是好的美术课,才能达到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目的。

评价一个学校和一个美术教师的工作,也应该把重点放在这上面。当然,这不是说教师不应重视课外小组的活动,不重视比赛。(2)树立全面的美术教育观念

体现素质教育的美术教学,必须更新教学内容,开拓新的领域,必须坚持破除“绘画为中心”的旧教育模式,如果为全体学生的素质提高为目的,加强工艺美术和美术欣赏的力度,以开阔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提高文化休养为教学目的。历来国的美术教学模式都是以绘画为中心,把美术与绘画等同,只注重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把美术的众多门类排斥在外,这是十分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也十分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培养。

譬如工艺美术教学,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美化环境的意识与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比如封面设计,标志,桌案小摆设的制做设计、布贴画等,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教学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另外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判断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重视欣赏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如果仅仅将美术教育看成技艺教育,学生欣赏与评价作品的能力,就不利于学生开拓文化视野,增长各方面知识,提高评价判断力。所以,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调整教学内容,更新知识。(3)改进完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也要不断改进。要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美术课程是进行艺术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应有为教育事业做奉献的精神才能感染学生的心灵。美术教师进教室之前应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排除与本课无关的情感干扰,满怀激情地和自信的进入教室。特别是常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更要有敬业精神,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只有教师满怀热情,全身心投入时,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情绪,感染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运用良好的教学语言。语言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信号,教学语言是授业解惑的主渠道,美术教学语言更具有其显著的特点,具有形象性和艺术性。理想的美术语言是清晰、流畅、准确、生动、形象、声情并茂的语言,它是美术教师的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艺术修养的具体体现。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美术课既是审美教育过程,也是美术智能训练过程。学生必须眼、脑、手协调动作,才能真正掌握美术的技能。因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是美术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但是美术技能的学习不同于劳动工具使用的训练,他不仅需要更多的时间,更需要美术知识的引导,从而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个性的描绘与制作,才会有成效。别一方面美术知识的学习,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又有赖于美术技能的提高,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开来的。所以在美术课堂的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用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美术实践上。

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辅导。美术教师除课堂讲授之外的功底,大部分体现在教学辅导上面。在图案设计、工艺制作、命题画创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地给学生以肯定、鼓励他们的成绩,不断启示他们的创造思维,严格要求学生把握形态特点,一定要创新,一定要与别人不同,这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考验其意志力的好机会。创造力越强、越肯动脑,心灵也就越巧。总之,美术教学不同于数理学科的教学,美术课不仅有知识问题,还得训练技能,特别是还有个性与创造性问题,这是艺术学科教育的重要特征。

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培养儿童观察能力,使其养成爱观察的习惯。兴趣是观察的动力,罗丹早就说过:“对于们来说,自然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儿童碰到的不是怎样画,而是怎样看的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用给画日记的方法所在生活中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这不但是儿童创作搜集素材的一条途径,也是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习惯,使儿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认识世界,发现世界,培养儿童能洞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具有审美能力的眼睛。

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美术教学。以提高民族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现代化、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进入课堂已成为必然。教师可以运用投影仪、录像机、录音机等进行美术教学,这样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美术课是形象性的教学,美术造型多依赖具体的形与物,因此,用投影仪、示范,省时省力,又可显示出色彩。不过现代化的教具,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在美术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参与美术活动。在美术课中适当地引入音乐,在欣赏与创作活动中提供音乐旋律,对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在教学把握中,要掌握住节奏和程度,不能每节课都放音乐,这是十分不恰当的;其次,音乐的选择也有一这的要求,听觉效果过强的音乐,往往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协调的音乐,会干扰孩子们的情绪,所以教师应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采用适当的方法,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美术课的教法改革是一件长期性的工作,也不是模式化的。美术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创新,不断地提高。

21世纪发展的人应该是更为主动的人,可持续发展的人,具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培养具有这种素质和能力是各个学科教育必须承担的共同责任。现代美术学科教育的目标要脱离狭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实现,而应与全而培养人的各方面素质为目标结合,在考虑到本学科的知识学习和学习技能训练为目的,要充分考虑其综合素质的发展,所以美术教育应为素质教育服务做出应有的贡献。

6.美术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

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新世纪,只有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素质,们的国家才有希望,们的民族才能立足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们迫切需要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审美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美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美术教师怎样上好一堂课,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素质教育要求,显得非常重要。

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乐学”,即以学习为乐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人们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的学习轻松的多、有效的多。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致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们应以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要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这说明“乐学”是学习的关键,只有学生“乐学”,才能使学生变负担为一种兴趣,才能真正意义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艺术对人具有很大的感染力,本身似乎与“乐学”先天地结合在一起,们应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学生因遗传、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形成各自不同的个性差异,在知识的接受和具体的表现中会参差不齐,们应从学生个性出发,因材施教,挖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的“尖子生”。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的主要不是培养艺术家,而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为前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美术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要照顾全体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以点带面,因势利导地面向全体学生,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将德育渗透到美术教育中

道德作为调整人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对于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学会学习的同时要学会做人。道德品质低下的人,其他各项再好也没有用。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们应将德育渗透到美育中去。

美育可以辅助德育,美的教育在更深层次上,对于人格的完善和发展将发生持久和牢固的作用。有时,潜移默化的教育,比一般的说教具有更深更强的说服力。们应利用美术课堂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文化传统,美术课应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使一些课题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注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想,在传授美术知识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