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IT面临的挑战和机遇(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3 18:05:44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1世纪IT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21世纪IT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试读:

内容提要

本书从以下内容阐述,分别为:

第一章 e网不捞鱼

、第二章 软海风云骤变。第一章 e网不捞鱼

■中国ISP:生存还是死亡

说到网络,就不能不提ISP(即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它可以说是网民与Internet的中介。中国的ISP从无到有已经有6年历史。它是现状如何,网民是否能够支付更加低廉的网费而得到更加完善的服务呢?Internet火爆 ISP功不可没

ISP是互联网服务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网格商家,网客用户通过他们的服务,使自己的电脑与Internet连接,即ISP为个人电脑分享Internet上的信息提供了通道。从1995年Internet进入中国,它便如影随形,在短短的一年里就涌现出大量的ISP。这些ISP主要是做接入服务的民营企业,它们对这块代表了高新技术和未来趋势的新兴市场充满了信心。至今,中国已经有上百家的ISP,较有实力的如瀛海威、中网、世纪互联、首都在线、和讯、网易、吉通等。根据中国互联网格信息中心的报告。1995年我国有1万网民,到1998年底,己有网民210万。3年间,网民增加了210倍。中国的Internet这所以这么火爆,ISP们功不可没。网民们面对高昂的风费,对这一行是不是存在暴利也曾生疑,因为按道理,市场的倍增应当使效益倍增,但是情况却不是这样。中国电信“门槛”太高 民营ISP“钱”途难量

从ISP们诞生以来,一直是投入多产出少。以“瀛海威”为例,在过去的6年里,上亿元的投资的“网络五国”1998年底已经拥有6万网络用户。但据其工作人员透露,即便拥有6万用户,在1998年里还是亏损了2000多万元。由于电信部门高额的通信资费,只做接入很难有利润可言。在残酷的市场中,许多小型的ISP由于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纷纷改弦易帜甚至关门大吉。电信资费下调 ISP腹背受敌

1999年3月以来,互联网资费下调,非但没有使ISP这一产业群体的善有所改善,反面使那些主要从事互联网接入服务的ISP面临更加紧迫的战略抉择。因为互联网资费(即网洛用户实际所交的网费),包括ISP提供接入服务的服务费和ISP本身专线资费,其中后一部分费用直接由ISP的成本费。网费大幅度下降,从每小时10元降为2元,有所80%的降价幅度,而其中交给电信部门的专线资费的降价幅度是微乎其微的。所以,网费下调的大部分费用是ISP应得的服务费。在资费下调后,网络用户每月支付的网费下降,因此,ISP的收入降一大截。而收入下降的幅度却远高于ISP本身专线资费下降的幅度,因此利润比资费下调之前还有所减少,获利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另辟蹊径 绝处逢生

面对资费调整后的阵痛,许多ISP开始试探着另辟蹊径。瀛海成威公司在1999年4月6日与北京电信签订了合作协议,正式启了中国电信总局与瀛海威等5家ISP的合作项目。合作的内容是由电信提供网洛平台和线路资源,ISP则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网胳和后台信息资源的建设上。于是就上演了瀛海威将自己的用户迁移到了163网上的一幕。

另有ISP在网络内容上作文章,即逐步将自己转变为ICP即互联网内容服务商。1998年开始,一些ICP发展势头迅猛,如搜狐、新浪网、网易等。一些ISP本身有良好的基础,又看到了这一点,于是转向内容建设,期望扩大网上广告的收入以弥补做接入服务的亏损,如北京“迈志科”把网络的部分空间租给他人,可以在此填充丰富的内容和广告。北京彩虹隆博广告公司就是租用了“迈志科”的部分空间,建置了北京房地产网。

■中国首例网页侵权案解秘

一个随随便便的主面设计(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主面设计人语),竟然引发一起号称中国首例的网页侵权案——

1998年12月底,瑞得在线的员工在网上浏鉴时发现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以下简称四川东方)的站点主页与瑞得在线当时的主面设计极其相似。当公司内部正在研究对策的时候,瑞得在线接连到网民就此事的投诉。经过耐心的搜集和相关的法律准备,1999年1月8日,瑞得在线正式向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厅起诉四川东方侵权,法庭宣布受理,开庭时候定于1999年3月4日,后由于种种原因,开庭时候改为1999年9月9日。至此,中国网络服务业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纠纷正式浮出水面,而瑞得在线状告四川东方无疑成为此类案件的第一击。网络知识产权保护,其法律依据何在

1999年1月24日,就在瑞得在线提交起诉状不久,瑞得在线召集部分新闻记者举行了网络知识产权研讨会。

国家新闻出版署版权司副司长许超表示,网格知识产权保护的提出,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尽管没有直接的法律,但大环境与相关的法律还是支持这个问题的。对于大环境,他提出两个依据,一是中国代表在不久前的互联网络公约上签字,虽然还需要我国立法机关的批准,但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一是不久前,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厅厅长在《新闻出版报》上发署名文章,认为根据现行的《著作权法》可以审判网络传输的著作权问题。本法律依据方面,许超认为现有的法律,基本上涵盖了网格版权问题的解决办法,虽然没有明确的互联网字句,但法官可以根据其精神涵义断案。

对法律依据,他还说此次网络版权官司对于法律界是一次促动,过去我们立法提出的口号是:“一部法至少能管10年。”这在过去封闭的环境中还可以应付,但在市场经济、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形势下则是不可能的,即使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法律也是经济依环境的变化而修订。在互联网这个问题上,这个要求是世界性的。抄袭主页设计算不算版权侵权

引起此次法律诉讼的是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不久前还在使用的主页,在瑞得在线提出质疑后,该站点作了部分调整。但是,在瑞得在线提交的经公证的证据上,这个经调整后的主页,与瑞得在线的主页依然十分相似。令人感到可笑的是,主页抄袭者显然持这样一种心态,能不改动就不改动,只要栏目标题与自己所需不冲突即可。对于这份材料,瑞得在线设计人员加以详细说明,列举了侵权情况,共有6点:1.结构内容的雷同;2.以彩运用的雷同;3.表格的背景、图案、图形的雷同;4.版式的雷同;5.栏目标题的雷同;6.文案的雷同。

瑞得在线聘请的律师对案件作了归纳,他认为从瑞得在线目前搜集的证据看,四川东方的侵权比较明显。根据《著作权法》定义,网页显然属于独创的作品,而四川东方的抄袭证据十分醒目,因此,法律将会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权利。他还解释了适用法律问题,从案件本身看确实有两种法律可以考虑:一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一是《著作权法》适用条文,更能体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瑞得在线如此表述证据,在即将到来的司法程序中,举证论证将变得十分复杂,这对官司的进行无疑是不利的,那么有没有更直接的证据呢?

这一点,瑞得在线表现了自己的无奈,因为主页设计的原程序是公开的,这样就盗版十分容易,而四川东方此次侵权,其过程显然是复制以后,仅改动几个汉字就加以使用,这一点瑞得在线曾复制对方主页加以验证。但是,这种举证显然缺乏法律支持,因此瑞得在线不得不舍近求远。侵权方大梦尽不醒,瑞得坚持法律解决

1999年1月19日,四川宜宾东方信息公司主页制作人打电话声称已经收到起诉书。

瑞得在线提供了此次通话的备忘。

1.东方信息公司的主页不过是主页制作人随随便便设计的,绝对没有其它商业用途。

2.不明白为什么该公司随便制作的主页会触及侵权、盗版等法律问题。

3.在得知瑞得公司知道东方信息公司抄袭主页时就把东方公司的LOGO(实际就是瑞得在线LOGO,只把英文字线READ更改为DXFF而己)卸掉。

4.在收到法院所寄的起诉书后,东方公司就把整个页面重新更改,决看不到任何与瑞得在线的主页内容相关的东西。

5.东方公司请瑞得在线澄清有关法律条文说明瑞得在线起诉的依据,说明东方公司解犯了什么法律?

6.东方公司商议可不可以庭下解决?

7.东方公司认为其行为即便对瑞得在线有侵权盗版,但并没有利用该网而进行任何商业行业以获取经济利益,所以瑞得在线没有必要采取此手段!

8.质问瑞得在线为什么要把四川的一个小小公司搞垮?

从备忘不难看出侵权方并未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虽然起诉书让他们感到不安,但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意义,这是不是我们网络的现状呢?

瑞得在线负责人称,此次法律行动,其目的半非是要靠一个官司就能解决目前网络中普遍存在的盗版问题,而是希望通过官司引起人们对网格版权有重视,避免重蹈软件业遍地盗版的覆辙。

瑞得在法律行动在网格上褒贬不一,有趣的是瑞得提交了一份网民的贴子,其内容极尽对瑞得谩骂之能事,在经历了“王洪事件”以后,网上谩骂似乎很难引起人们共呜,对于从事网服务业的瑞得而言,对谩骂自然也有心理准备。很难抹去妙作痕迹,功过只能后人评说

瑞得在线状告四川东方网络侵权,从标的看并不是一个大案子,但其影响肯定超乎索赔的经济含义,而上升到网络社会规范的这个高度。但身在商界,瑞得显然也避免不了商业运作的痕迹,除了对业界的影响之外,新闻妙作自是连带收益。在瑞得起诉书中,索赔金额定为199900元,难怪四川东方称,其要毁掉一个小公司,这个金额即是四川东方所不能承受,也未必会被法庭所接受,但换个角度,这个数字显然隐含着年份的意义,1999,瑞得即然策动了这场世纪末的网络版权官司,有必要让人们记住它。

IT业是一个营销观念极重的行业,网格业生存艰难但激烈,瑞得在线作为一个老牌互联网服务商,经营上比较稳健,但宣传上缺乏热点。这一次利用官司效应,倒也无可厚非。有必要让人们反思的是,瑞得主张的网络版权保护,对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是否一定是积极的促动呢?

反对的声音不是没有,一位记者曾尖锐地指出,说到底四川东方的侵权对瑞得在线而言并没有多大经济损失,同时我们知道网络发展过程中,自由是它的前提,那么瑞得官司如果赢,对网格的发展究竟是促动还是阻滞呢?

相关报道 □各界评述中国首例网页侵权案

业界现状及同行看法

瑞得在线表示:据他们目前所掌握到的资料,这起案件是国内首例“互联网主页侵权案”。不过,如果仅从抄袭网页的行为这一点来看的话,类似的事件在国内实际早已发生过多起。据了解,国内很多知名网站,如搜狐、Chinabyte、新浪、网易等,都曾遇到过网页甚至整个网站被他人抄袭、复制的事情。

那么,对于这样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业界同行又是怎么看的呢?

搜狐总裁张朝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搜狐以前也曾多次遇到过类似的情形。他说:“我们开始发现那些模仿搜狐的网站时,也是非常着急的,但后来我们逐渐发现,总是要不了多久,那些模仿搜狐的网站就全都无声无息了。”张朝阳把这归结于:在互联网上,“没有声音,就没有存在。”他因此认为,对互联网上的模仿行为不用太过意,毕竟在网上树立起的品牌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模仿而偷走的。

很明显,张朝阳是从搜狐所一贯坚持的“品牌战略”上着眼来谈这个问题的。而国内另一家著名ICP的老总及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则不约而同地从另外的角度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的世界里崇尚的是开放、自由、共享的精神,互联网能够发展至今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的精神。因此,对于网上版权的限定会是对网络发展的一种促进还是一种阻碍?东方信息公司法人代表

东方信息公司经理任建军表示,对于瑞得在线的举动,感到“很出乎意料之外”。而对于这一修改后的网页仍被瑞得方面认为是“侵权”,任建军感到很委屈。

谈到这一事件可能的最终解决方案,任建军表示,自己也是很尊重版权的。所以,如果自己真是无意之中侵犯到了瑞得的版权,那么,对瑞得方面“表示歉意”。不过,由于目前法律上对于互联网主页的侵权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任建军说,对于这一事件自己暂时还持保留态度。新闻出版署版权司的看法

国家新闻出版署版权司副司长许超认为,国内目前对于网上侵权的法律法规尚处于“不是很明确”的阶段。他说:“对于互联网上的侵权行为,不是说国内法律上没有规定,但也不是说规定得很明确了。”他指出,对于互联网上的版权问题,目前国际上已有定论——1996年12月20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了两款“Internet条约”,明确规定数据在互联网上的“传输权”是属于作者的,任何未经许可擅自使用网上数据的行为都是违法的。中国已经同意了这两款条约,但条约要真正赋予实施还有待时日。来自法律界专家的看法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李顺德在这次座谈会上谈到,对产权的保护是涉及到知识经济的重要问题。他认为,从宏观上来讲,将来版权产业会是知识经济的主要支柱,因此,这已经不仅仅是瑞得在线一家公司的事情了。

李顺德并指出,案情本身其实并不复杂,现在最困难的问题是如何从法律上来对此案件做出具体判定。与版权司副司长许超观点相似的是,李顺德也认为,现有法律并不是就对类似案件束手无策了,但的确“存在不明确之处”。从上面所谈到的方方面面对于瑞得在线头等状告东方信息公司“主页侵权”案件的态度来看各方面的意见并不统一,甚至可以说是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不过,无论如何,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被各方面所认同的,即由这事件所引发出来的思考,将会远远大于案件本身的任何判决结果所带来的实际意义。

■新闻网呼之欲出 互联网引发变局

2000年的春节刚过,一个多少有些神秘色彩的网站渐渐浮出水面,并在媒体上打出了招聘广告。与其它网站不同的是,这个号称为新闻专业网站的“千龙网”将会拥有自己的采编队伍。如果该网站能顺利诞生,那它便将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网站了。狼来了吗?

尽管这几年众多网站热炒不绝,并且“名厨”不少,但搜狐、新浪等有新闻内容做的都是“拼盘”,原创内容不多。“千龙”的横空出世,绝不仅仅是又多了一个新面孔,拥有新闻采访权与发布权的新闻网,更像是一家拥有了“第四媒体”的新闻单位。“独家新闻”的魅力显然超越了“复制新闻”,面对这一态势,以新闻频道见长的“搜狐”却表现得过于平静。

搜狐首席执行官张朝阳认为“千龙网”横空出世并不会对搜狐产生影响。他的基本观点是“网络不是一个简单的媒体,它是一个平台,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有各种各样活动的场所,从发布内容方面看,传统媒体是一种权威媒体,强势媒体。”对于网站有没有新闻采访权与发布权的问题,张朝阳认为这个问题首先得依赖于国家政策,并明确表示搜狐是没有原创内容的。

张朝阳如此轻松绝不仅仅来源于自信,虽然许多网民上网主要目的是浏览新闻,但是像搜狐、新浪这样的门户,目前似乎并不急于用“原创新闻”来哗众取宠。作搜索引擎的搜狐、新浪自然要奉引“拿来主义”。它们的如此“拿来”,现在还未曾陷入“侵权”的尴尬,因为有关部门对网上新闻的版权问题还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同时仅仅一家新闻网站,还无力撼动搜狐、新浪的霸主地位。但有消息称,今年有关部门将支持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大新闻网站,如此一来,综合网站真的要惊呼:“狼来了”!是只纸老虎?

作为中国互联网企业集中的城市之一,上海的网站发展相对于北京起步较晚,但与北京门户新闻类网站一枝独秀的局面不同的是,上海的互联网企业在发展初期正赶上包括电子商务、娱乐交友等专业类网站兴起的浪潮。因此,绝大多数的上海互联网企业并没有把新闻作为网站的主要业务。但对于“千龙”网站的这次举措,一些兼做新闻的网站纷纷表示,网站自己实行新闻采编的想法在业内由来已久,也早有先例,但就目前中国的网站规模而言,发展自己的采编队伍存在着成本过高的问题,因此,也就无法保证新闻的时效性。“城市新网”总裁施聪认为,目前网络新闻的主要提供源来自传统媒体,而另一方面,由于维持一支网络技术队伍需要大量的投入,在网络上涉足较晚的传统媒体也常常借助于商业网站的技术优势来发展自己的网站。虽然,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联姻使网络涉足传统媒体成为大势所趋,但一些上海网络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这种网站与媒体之间的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仍然是未来网络媒体的最佳生存形态。而一旦网站成为了真正的新闻单位,那么以往网站与传统媒体之间的关系就将面临“变局”。

如果说呼之欲出的新闻网站对传统网站的威胁还只是纸上谈兵,而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恐怕就不那么幸运了。直接的冲击就是网上传输远比传统媒体要快捷的多,网络没有出现的时候,新闻的时刻是以天、以小时计、网络则可以实现“随时随地传信息”。谁都无法预料生死

近几年网络的作用的确被新一代接受它的人夸大了许多,某些新新人类对其更是顶礼膜拜,着实有点走火入魔,并疯狂表白今后社会非其不能生存。“网络媒体”自然会取代传统媒体,但是“网络媒体”只是口头说说而已,并未经有关部门批准其有新闻采编与发布权。

伊氏女性网站CEO苏米杨就认为,网站至今为止都未曾得到官方关于具有新闻采编权及发布权的批准。何况许多网站在经营运作时都存在欺诈行为,如有些网站为了能达到有关指标,如点击率和注册用户数,为了发展所谓的“实力”,不惜雇人以提成的手段来提升数字。这样的网站做出来的新闻和发布的广告又有谁会相信呢?

事实上,记者在某次新闻发布会上就亲自见到有搜狐、新浪、Chinabyte等网站派出的“记者”出席。虽然也有相关人士认为在相当长时间里,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媒体”仍可和平相处,但毫无疑问,网络媒体的前途不可限量,2000年将是网站变化最大的一年;一个专业网站的出现,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但它确是互联网变局的一个苗头,没准这一苗头将引发互联网的一场地震。

令人稍稍心安的是,据权威人士透露:政府新闻管理机构将出台有关规定,明确表示将介入对网上新闻发布的管理。那么像“千龙网”这种以经营网络新闻为主业的综合网站的生死实在是难以预料!

■新华社学路透社 全线出击圈大钱

新华社怎么了?新华社变了!作为中国唯一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是中国最大、最权威的新闻信息采集和发布中心。一向低调谨慎的新华社,最近却把自己搞得有点忙,把大家搞得有些晕。因为在它的身上不知不觉又多了许多新鲜的称号。

而就在2001年7月16日,新华社与香港泛华合资的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第一次在北京与公众见面,并以全国最大的信息服务商的名义,宣布全面参与国内信息资讯市场的全面竞争,目光直盯“领军”的角色。

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浦晓江、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裁于干及副总裁毛钊、以及新华社一位不方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新华社想要做什么

2001年6月29日,电信网络的最大拥有者中国电信和国内最大的新闻内容提供者成立了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新华社占40%的股权。新华社终于通过宽带这种形式实现了电视新闻节目的落地。

此举一举撕破了广电总局多年设下的围局(传广电总局曾经下过一个不公开的内部文件,规定各家地方台要用中央电视台的国际新闻节目),新开通的新华电信宽频网内容共分四个部分:新闻频道提供国内外新闻专题片,每天由新华社通过卫星传送节目,实现滚动播出;人物频道以名人访谈为主要内容;财经频道以报道国内1000多家上市公司状况为主要内容;科技频道最为引人注目,它的播出内容为美国的ESPN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节目,通过购买节目,实现24小时滚动播出,前面三个频道的节目全班由新华社自己采访制作。

而就在今天2001年(7月16日),新华社又戴上最大的信息服务商的帽子,宣布参与国内信息资讯市场的全面竞争,目光直盯“领军”的角色。

由新华社辖下中国经济信息社与香港泛华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将于7月16日在北京正式召开信息服务推介会,该公司投资总额为5000万之巨,并且一步到位,投资预期3年内为一亿元。而且投资方承诺只要有需求就有支持。该公司的投资比例新华社占45%、香港泛华占55%,信息产业界资深经理人于干先生为公司总裁,全力将新华在线发展成国内最大的增值信息服务商。

除新闻通讯业务外,新华社一直是国内最权威、最全面的资讯中心,拥有大量政策、法规、经济、贸易信息和各行业数据库等。新华社在国内设有31家信息分社,拥有遍布全球的信息集散网络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化信息处理手段,使新华社信息产品具有权威、全面、准确、及时等特色。

新华在线公司将分阶段推出旗下五大系列信息产品,分别是基础数据系列、精要资讯系列、情报分析系列、权威报告系列及特色产品系列。将于7月16日推出的第一阶段服务包括基础数据系列、精要资讯系列、情报分析系列中的《媒体专供》、《PDA短讯》、《证券专供》、《WTO特供》等主打产品。届时海内外用户可通过新华在线的产品宣传网站,快速查阅并订购新华在线提供的各类信息产品。随后权威报告、特色产品系列增值信息服务也将在年内推出。新华社也要赚钱

众所周知,新华社的信息资源是无与伦比的。而要想新华社要想有一个很大的发展,光靠国家的财政拨款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而解决的办法只能是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盘活自身雄厚的信息资源。

新华社为了创收,每年都要组织学习路透社的经营模式,整整学习了15年。而路透社只占路透集团全球业务的7%。路透集团拥有许多著名上市公司股权,如Tibco Soft-ware公司42%的股权、Riskmetics公司24%的股权、GL Trade公司34.2%的股权,同时还对其他270余家相关行业公司进行战略或策略参股。

据报道,国际著名的路透集团的新闻报道和媒体产品只占总业务的5%,而95%的收入来自包括财经资讯、金融交易服务、企业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这个事实一方面说明在国外,企业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有明显的层次,除了基本的信息外,高端的信息产品和增值服务更具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说明,对于信息产品的处理和应用也是国内同行需要努力的方面。新华在线认为,提高信息的应用能力,挖掘信息内部的深层价值任重道远。新华在线将以更开阔的视野从社会各层面、行业搜集、整理资讯,使其转变为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信息的市场化,为客户提供系统、专业、权威、高水准和高价值的信息资讯和咨询服务。有理由相信,新华在线的推出将在极大程度上推进国内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进程。

新华社于是也在1998年成立了中国经济信息社,正式进入信息服务行业。通过12年的发展,已经在国内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有了2个多亿的收入。

新华社在进行作为国家通讯社的同时,并没有放松对信息服务的探寻。后来,新华社就主办了《经济参考报》、《半月谈》、《了望》、《体育快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和《参考消息》等40多种报刊,改变了新华社只作为载体,为国内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的模式,在广告收入和发行报刊所得成了新华社的重要创收.

但是仅靠现有的这些纸媒体的一点点广告收入,但是对于新华社来说,它的价值远远没能得到体现,而是在不知不觉地不作为中静静地浪费着。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今天,如何保持持续增长的发展,是新华社的领导们经常考虑的问题。新华在线总裁于干指出,从商业化运做的角度来讲,客观的说,新华社市场化的程度还是比较低的,新华社的管理层也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单凭新华社自己改变,时间会比较长,所以新华社也需要外来的介入。新华社先后参与了中华网的建设,推出了新华网,虽然有些公司现在都半死不活(一位财经记者语——本报记者注),但是新华社还是与外力全力打造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

浦晓江告诉记者,据估计今年我国的广告总额将突破1000亿大关,在这道1000亿元广告大餐中,电视类媒体将占据近50%的市场份额.中央电视台一家就可以拿到50亿元,上海电视台和东方电视台的广告份额分别达到7亿元.许多电视台已经肥得流油,而作为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新华社,每年还需要国家财政补贴予以支持,拥有自己的电视台一直是新华社的一个梦想。但是由于国家政策的限制,一直未能直接介入广播电视领域.新华社总社曾经向国家提出申办电视台,但未能如愿.而网络电视的出现则为新华社进军广播电视提供了另外一个通道。

上海电视台朱咏雷台长就曾指出,对于一家电视台而言,手上最大的王牌就是自己所拥有的频道资源。增开一个频道,每天只要拿出播出时间的十分之一来做广告,就可以赢利了。

当然,也有人质疑:网络电视真的可以实现盈利并打破现有的广电体制吗?

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浦晓江表示,利用宽带提供视频节目,它的盈利模式从一开始就存在的。市场盈利点有3个方面,第一个是对用户的收费,收费将和中国电信的电话帐单捆绑在一起,每个频道每个月收取10-15元,中国电信将钱收上来以后在剥离给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第二个盈利点是广告,网络电视是视频广告,用户是付费的,受众目标很明确,其价格将比现有的电视广告低得多,如果可以吸引到很多广告;第三是开展电子商务方面的增值服务。

新华在线总裁于干告诉记者,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国内信息服务的供求存在明显的市场缺口,新华社希望借此机遇,把自己拥有的权威信息产品,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向企业和媒体机构提供深度服务。新华在线的阶段性战略定位就是要做特定行业增值信息供应商、跨渠道信息资源整合服务商和覆盖多领域的大媒体运营商。

新华在线总裁于干认为,信息服务业目前还没有见到过一个清晰的界定和描述,众说不一。但据IDC的统计,中国信息服务业专业化市场1998年要有9亿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但每年只有3%的增长率,市场总量很小。

总的来说,大家对这个市场发展认识非常不充分。这个行业整体还在市场的启蒙、初级阶段。此间权威人士认为:新华在线公司的定位既是其弥补信息市场空缺的又一动作,同时也可能是新华社努力向国际化信息服务机构迈进的重大举措。新华在线公司等信息服务商的不断崛起,可能会进一步优化新华社作为国际知名通讯社的业务结构,提高其综合竞争实力。而泛华科技集团主席何柱国先生认为,新华在线是泛华的一个非常重视的投资项目,投入资金之大就是表示对此事最大的重视。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统计信息中心对世界28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信息能力进行的测算,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的信息能力处于最低水平之列,信息服务业才刚刚起步,行业整体还处于小规模尝试阶段,所提供的信息服务附加值较低,市场潜力虽大,但仍有待启蒙。

据专家分析,中国加入WTO后,该市场将会有全新变化及跳跃式发展:三资企业越来越看好中国市场,并普遍具有市场敏感性及信息消费习惯;国有企业由于面临市场竞争压力,将很快释放其信息需求能力;作为一直处于强大市场压力下的民营企业也将是增值信息的积极消费者;政府机构由于其职能的转变,对信息处理能力和资讯有序化要求提高,它们的需求将对整体市场形成强烈的示范作用。

新华在线公司总裁于干日前向新闻界表示:中国加入世贸在即,海内外企业对中国经济和市场动向的信息需求更加殷切,许多大的外资公司在买国外的信息服务公司的咨询报告,很贵,上10万都有。新华在线公司将依托新华社的强大支持,抓住市场时机,以热点行业切入、从市场需求出发,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产品,并希望在未来3年里发展成为商业资讯及信息咨询领域的业内知名品牌。

因为于干深信,凭借新华社及多家国家级权威信息机构合作带来的资源优势“兑现”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记者问于干,入世后信息服务领域会不会遭到来自国外竞争对手的冲击,比如路透?于干自信地告诉记者,他们有信心。他说,新华学路透,也学了很长。路透作了150年,的确有一些成熟的经营模式和获利之道。但是它在中国并不非常成功。除了一些政策限制外,真正的信息服务是离不开本土化的。不能有效的本土化,信息服务是不落地的,比如全球的,没有问题,当涉及与国计民生相关连比较密切的就不能完全实现。新华社在这方面的积累,路透是不能望其项背的,本土化的东西只能由新华社来提供。

当记者问,新华在线的出现是否会导致与新华网“窝里斗”时,于总说:“不排除竞争,但信息服务也面对的战线太宽,太长,新华在线的业务定位上真的希望聚焦聚焦再聚焦我的操作方式真的是聚焦,这和我们做传统产业的出身有关,我高度聚焦在特定的信息服务领域,在这个大领域中,完全施展的开,我们所要面对的行业太多了。我想做细分,我不想做(内容),几个门户没有一个日子好。我不希望竞争局面的出现”。但是副总裁毛钊却明确表示,竞争是有益的,而且新华社的高层也是乐于看到竞争,并在竞争中成长的,也鼓励新华在线与新华社信息中心竞争,通过机制竞争使新华社在市场上运作能力加强。

于干认为新华在线有好多优势,在产品生产方面,“模块化、组件式”信息生产方式可形成“多快好省”的竞争优势;销售渠道方面,新华社有着信息产品销售网络、结合新技术的用户渠道联盟和泛华科技海外关系构筑的渠道优势;再加上优秀的经营团队,那将是无可比拟的。于干保证新华在线的经营活动将贯穿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他相信新华在线能够在3年内实现盈亏平衡,3年末年销售收入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好戏还在后头

一位新华社的高层负责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其实新华社在创收方面的操作开始的比较早,目前,新华社下辖已经有几十家公司,其中有中国最大的广告公司——中国广告联合公司,中国最早的公关公司——中国环球公关公司,还有企业中国图片社等。随着加入WTO在即,新华社的发展策略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地必须进行调整。他透露说,真正的好戏还在后头呢!

随着WTO的临近,互联网肯定是一种趋势。

1995年,新华社开始了它的资本运作.香港分社开始了实验,华社以60%的股份对中华网进行控股。但是新华社一直都是以自己的无形资产和有形信息作为合作的资本,从来没有现金投入,但是作为大股东要承担经济压力,新华社只能一方面争取让中华网上市,一方面自己淡出,现在新华社已成为中华网的第四股东。因为新华社知道资金优势并不是它的长项。

但是由于有过运作过中华网、新华财经的经验,知道进入互联网的资金投入太大,但新华社觉得信息服务很有前景,资金消耗又不会太大。而且许多想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企业都需要有人向其提供本土最权威的资讯。所以新华社与香港泛华科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一拍即合,成立了新华在线。

这一次合作的规模、背景在新华社的很是少见。投资方许诺:注册资金5000万一次到位,3年投入一个亿。而且若有业务需要,还可以再投,不设上限。

值得关注的是新华在线公司是新华社下辖中国经济信息社和海外资本的充分合作的结晶,作为新华在线公司另一投资方的泛华科技公司有雄厚的实力,在国内的投资主要以信息高科技为主。有关方面人士透露,新华在线公司引入外资不乏深入开拓海外信息服务市场,使公司实现国际化运做的长远考虑。

新华社一位高层对记者说,作为国家通讯社,新华社由单一的国家通讯社向国际通讯社延伸,作为国际通讯社光靠新闻供给是有局限性的。必须加上资讯,才会有国际影响。

最近,新华社内部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对地方媒体进行了大幅度的整合,组建一个极为大型的报业集团是新华社一个奋斗目标之一。但他同时指出,新华社的主业还是新闻,但是会凭借其几十年的地位和影响,把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

新华社未来的两个发展方向是已经达成共识的,一是发展信息产业,另一个是组建报业集团。手段是一方面在体制内完善资源结构,另一方面积极引进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但是,作为政府机构,新华社的任何行为当然包括商业行为,都不会是单纯的企业行为,它必须要有形象上的考虑,必须瞻前顾后。

在谈到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时,该负责人就承认,这是新华社策略调整的一个重要的组成。但是他也指出网络电视的出现,也绕了许多弯的。但他同时向记者透露,新华社正在与泛华科技推出另外一家有关电视方面的公司,审批立项已经完成,只等注册程序,近期将会公布。

但是,由于涉及到新华社、新闻领域在政策方面的限制,新华社在利用外资方面一直比较谨慎,但是该负责人指出新华社近期在信息领域还会有重大的动作。由于新华社并不是企业,所以现在的每一个合资项目都由其下面的机构来进行的。在WTO的时间不断临近,已经筹备好几年的传媒、新闻领域的竞争态势更趋激烈,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信息获取的成本不断下降、方法不断快捷。在小环境和大环境的作用下,已经没有任何时间和机会容许新华社再做别的选择了,对他来说只有积极进取,锐意改革。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

该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类似上海新华电信网络电视有限公司、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这样的“新华系”军团,将会频频亮相。

新华社的一位高层人员最后对记者说:“新华社应该像一条鲨鱼。必须继续向前,而且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否则就会死亡。”现在看来,新华社的确很欣赏自己现在这么酷,以至不能放慢脚步。

□新华在线叫卖传媒工场

尽管有专家称传媒服务业未来发方向不明,但新华在线副总裁夏鸿坚信,中国加入WTO后,传媒产业必然开放,商机当随之而来。

新华在线已经正式运营了。它的MDC(媒体数据中心)、T.F.A.(培训、会议及代理产品)、Media Adnisor(媒体顾问)等核心业务也行兵市场了。

值得时机,《经济观察报》记者采访了新华在线副总夏鸿先生。新华在线应时而生

从现在的客观结果来看,新华在线已经成为传媒产业链上一个重要的环节。

但夏鸿坦言当初并没有考虑这么远。他说:“看好中国加信WTO后的市场,才是华和泛华成立新华在线最原始的初衷。因为中国的大门打开了,中国企业界思考问题外理问题的方法需要革命性的转变,这时,它急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来辅助和参谋,我们看好了这一点,于是想做这种信息服务,新华在线的出现只是目前恰好选择了传媒业而己。”

夏鸿毫不掩饰自己的商人意图:“当初我们做这件事,不可否认是因为它有利可图,这的确我们的一个朴素想法,因为市场空白太多,只要我们进入,就一定地获得收益。但我们一旦作了,填补了市场的一项空白后,很多人也会跟着进入市场,于是,客观上的结果是这个产业链渐渐表成了。”

夏鸿说,不好定义新华在线的传媒产业链上所扮演的角色,新华在线做的是情报分析,数据分析,“我们不会做旗手,但我们会做第一批高质量服务的人。”

他初充说,成立新华在线也是新华社的重要战略调整之一。路透社的新闻报道和媒体产品只占其业务的5%,其它95%的收入来自包括财经资讯,金融交易服务,企业解决方案等增值服务。仅仅依靠传媒体带来的广告收入,并未真正体现新华社资讯的价值所在,于是,新华社将自己的未来之路选定在增值信息服务。首推“传媒工场”概念

新华在线的咨询机权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传媒工场”。夏鸿说,传媒工场要做的事情是帮助传媒做市场分析,提供把报纸变成商品推销出去,并在这个过程中把自身当作企业运行的方案。

目前,与传媒工场合作的机构多是著名高这府,如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舆论研究所、北京广播学院及清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等;也有国际上的著名公司,如美国道琼斯;还有著名传媒界机构,如路透集团。贝塔斯曼出版集团等。

据夏鸿介绍,传媒工场的基本任务是进行传媒行业市场化、产业化操作的事实研究,可以提供传媒分析、媒集经营、传媒资运作和传媒行业市场研究等服务。其核心业务主要有MDC(媒体数据中心)、T.F.A.(培训、会议及代理产品)、Media Adnisor(媒体顾问),收益包括数据、专刊、报、课展、会议和代理产品带来的收入,以及资咨费用,代理费用等。市场前景良好

目前,虽然传媒界人气甚旺,媒体也己成为资本投资的另一个新热点,但中国传媒仍显示出实践的苍白,产业化过程非常不成熟。可以说,传媒服务业正处在摸索阶段,未来的发展方向更难下定论。那么,新华在线的出现是否超前于市场?它的前景如何?又该怎样评价?

对此,夏鸿认为,传媒服保在国外有先例可循,只要中国加入WTO,传媒产业开放是必然的,当传媒产业开放后,许多商机就随之而来,市场商机就随之而业,市场前景是相当乐观的。“为什么像道琼斯这样的国外机构看好新华在线?不坚固耐用为我们这几个人的因素,而是看好它的背景,也就是它的股东,新华在泛华提供的强有力的资源支持和资金支持。比如新华社的品牌效应和我年积极累的信息资源,都是现有的机构无法比拟的。”夏鸿说,“这是新华在线的最大的竞争优势。”

据悉,新华在线的投资额为5000万人民币,新华社通过其下属在中国经济信息社控制45%股份,另外55%归泛华科技,预计3年内反资额将扩大至1亿万人民币。泛华还承诺如果有需要,可以在未来“不限额度”地追加投资。销售,任重道远

自产品推广一个月以来,中央电视台、路透社,赛格数据以及辽宁、河南、河北等省的大报业集团都相继购买了新华在线的产品。“其实在传媒转型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这种信息的重要意义,况且我们的收费并不高。”他笑着说,“如果拓普集团(TOP)看了我们的研究分析报告,就不会轻易损失3000多万了。”

在新华在线的定单上,记者发现,购买一项产品(如报刊版)一年需4000元,而购买三套产品(报刊版、广电版和投资版)需7800元,的确不算天价。

夏鸿说:“我们的销售任重道远,不仅是公司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传媒产业华的需要。目前,中国有潜在客户15000多个,我们预斯在3年内抢占20%-30%的市场。新华和泛华近利的驱动,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规划的。”

最后,他表示,国内媒体里目前还没有出现同类竞争对手,新华在线自信能促进中国传媒产业化进程。《经济观察报》记者 王晶

■结派做游戏 联众分帐忙

虽然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赢利时间表,但简晶对联众及对在线游戏充满了信心,“1998年创办的时候,游戏只能算是‘下里巴人’而不是‘阳春白雪’,今天回过头来看,不是那么回事。”理论上的“大生意”

2001年“五一”长假,喜爱下围棋的记者登陆联众网站,结果发现上面爆满。据联众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7日,他们创下了同时在线人数14.7万的新纪录,而平日这一数字也在13万左右,且注册用户已达1400万。

十多万人同时在线,如果按照现行电信资费标准进行测算,通话费加上信息流量费,得出的是相当可观的数字,从理论上讲,这该是多么赚钱的一项大生意!

联众真的要发财了?总裁鲍岳桥对此颇具信心:“如果将我们的盈利时间表排出来,相信会令许多同行羡慕。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年底达到30万人同时在线。而联众的技术能力完全能做到支持几十万乃至上百万人同时在线。”

联众副总裁简晶介绍,目前广告费是联众最大的收入来源,而且多是以比赛冠名赞助的形式获得的,比如“宽利杯”、“海虹杯”、“别克杯”等。

联众的另一项主要收入是在与电信合作中获得的,这种合作始于1999年9月。由于各地的用户状况和电信部门的要求不同,采用了不同的合作方式,主要是软件托管和计费分成。软件托管类似于“包月制”,目前联众与30多个中小城市的电信部门达成协议,由联众提供全套软件系统,当地电信部门负责运营,联众每月收取固定数额的费用。计费分成则是由双方签署包干协议,在实现一定的时长任务后,联众可以从信息费收入中得到一定的分成。

根据联众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它已经为电信方面带来巨额的利润。以每天平均同时在线人数10万、每天共在线时长200万小时、每小时信息费0.6元计算,每天的信费收入不会少于120万元,每月约3600万元,一年下来总收入约为4.3亿元。即使由于种种原因打些折扣,也是一笔相当可观的钱。至于这些钱中究竟能有多少落到联众的口袋里,联众却拒绝透露,只说今年利润目标为4000万。

但根据一位知情者介绍,联众实际收到的钱非常有限。主要问题一是分成的份额不高,二是各地电信部门的回款非常困难,往往一拖就是好几个月。“现在法律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关键是需要‘攻关’真正使双方的协议能够得到落实,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联众肯定能赚钱。”会员收费:一把双刃剑

既然与电信间的利益格局一时难以理顺,而企业自身又有赢利的压力,联众只好变换招数——向网民收钱。

前不久,联众与北京晶合时代软件技术公司签定了会员卡包销合同。在记者的再三追问下,简晶透露:双方初步计划年内销售50万-60万张联众会员卡(年卡为120元一张,季卡36元一张),预计总销售额可达2000多万元。晶合为此已预计200万的货款。对此简晶辩解说,联众其实很早就想收费,只是“时机不成熟”,才尽力发展其它创收方式。“我们要大力推进会员收费这一块,力争让它超过广告和电信资费分成。”

想收钱和能不能收到钱是两码事,网民们对本已颇为昂贵的上网费和通话费怨声载道,能否买联众的账还在未知之数,就连联众内部的人员都担心一旦实行收费制会把用户吓跑。对此简晶许诺,联众一方面会保留目前的免费服务区,同时会让联众会员享有一个环境更好、速度更快、奖项更多、服务更全、公平性更有保障的会员专区。会员可享受到专业指导,同时还有包括优先登陆、独享游戏精品、专业等级认证、参与游戏大赛、名师高手指导、网下优惠消费、超值品牌产品等多项增值服务。

简晶勾画了一幅理想中的蓝图:“当联众成为一个著名游戏品牌后,我们可以像NI-KE那样,开发相关的实物产品,比如联众扑克、联众围棋、纪念品、书籍、主题游乐园等等,形成一个文化产业体系。其市场潜力非常大,有可能1年挣10亿。”何日梦想成真?

中国内地的网民人数目前已接近3000万。据最新的调查显示,60%的上网需求是在线游戏和娱乐,也就是说,有高达1800万用户群的市场规模等待着像联众这样的在线游戏商去开掘。

但同时联众又不得不承认“中国的在线游戏业还处在初级阶段”,下一步战略是寻求更多的合作,“大家联合起来把在线游戏这块蛋糕做大”,为此,联众收购了星云游戏网,又与文化部共同建立中华文化社区网,以期形成一个以联众打头的在线游戏航母编队。此外,联众还与日本富士通、韩国IOCEAN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共同开拓海外市场,向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发展,力图以会员俱乐部的形式取得国际化的收入。

虽然还没有十分具体的赢利时间表,但简晶对联众及对在线游戏充满了信心,“1998年创办的时候,游戏只能算是‘下里巴人’而不是‘阳春白雪’,今天回过头来看,不是那么回事。”

■海虹摘出联众 网络游戏再次圈钱

海虹控股已经把网络游戏视为新的“圈钱”手段。在当前大量ICP“求钱若渴”的局面中,海虹控股最新的资金注入计划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联众究竟能为海虹控股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海虹控股于2001年6月1日发布公告,从它的一家子公司中公网中购得其孙子公司联众网络游戏公司66.7%的股权。这一行动已经正式宣告海虹控股公司从A股市场融资的最新计划有了下文。

不久,控股联众的国内上市公司海虹停牌并发布公告,宣布了晶合公司包销联众会员卡的消息,据了解,联众最近已经与这家全国最大的网上娱乐软件经销商晶合公司签下巨额的包销合同,内容涉及联众价值2000多万的全部游戏会员卡。

随后,海虹再度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第33次会议审议通过拟增发4000万股新股,而募集资金的重要用途之一就是增加对联众的投资。海虹决定对北京联众电脑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增加注册资本6600万元,在其他股东同比例增资后继续持有该公司79%股权。

一连串的动作让分析人士确认,海虹控股已经把网络游戏视为新的“圈钱”手段。在当前大量ICP“求钱若渴”的局面中,海虹控股最新的资金注入计划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对于证券投资者来说,联众究竟能为海虹控股公司带来什么样的收益,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跳出资本困境

海虹控股四年前进入网络就令这家公司一举从传统制造业公司转型为高科技网络公司,其标志性动作就是发起成立了中公网。这家由中海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海虹控股和信息产业部数据网络集成中心联合组建的网络公司以收购见长,其让业内人士羡慕程度以一句“中公网太黑了”便可明了。中公网成立两年后的第一笔大的收购就是收下联众网络游戏公司,三年后,中公网已经成为一个以生活、休闲、娱乐为中心的综合集群网站。目前中公网旗下包括联众网络游戏世界(在线棋牌类游戏)、投资赢家(证券投资)、迈博资讯(健康)、绿色通道(旅游)、启迪(教育)、笑傲江湖(MUD游戏)、逸飞岭社区(情感社区)、85818网上购物(电子商务)、心理在线(心理咨询)等众多子网站。

这一次收购,让联众迅速从一个个人化经营的小游戏网站摆脱了资金的束缚,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奠定了中国游戏网站老大的地位。

显然,海虹控股认为时机已到,“孵化”了两年的联众已经可以成为海虹手里的摇钱树。而新的6600万元的资金的进入,联众将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再为挣不到钱而发愁。

联众现任CEO钱中华对被收购有着比任何人都积极的看法:“当初联众做游戏时,业内很多人都不看好。联众谈融资时,谈过很多投资者,但出价都比中公网低。”此次收购完成后,中公网控股79%,其余21%由鲍玉桥、简晶、王建华三人平均分配,中公网承诺在3年内向联众注资几千万元用于“联众网络游戏世界”的建设。由此联众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由于增加了投入,联众的工作重点放在了完善软、硬件的建设与开发上,先后在全国设立了几十台服务器,并且不断进行网站的升级,增加带宽至600M,为客户提供高速连接,吸引了广泛的网友加盟,现今联众的注册用户已然突破1400万,并以每天5万-10万人的速度不断增加。

联众的发展是健康和顺利的,但要想获得进一步的健康发展,必须步入现代企业的运作轨道,包括良好的投资环境、健全的管理体制、现代化的经营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完善的企业运作机制,才可以在今后的创业板中令投资者信服。大家都知道网站经常烧钱成风,联众是为数不多的不烧钱网站之一,其每月运营费用大大低于国内一些著名的网站,在2000年收支基本持平,每当谈起这一点,钱中华总是引以为荣。

截至2001年5月底,联众网络游戏世界以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3.5万,每天在线时长突破200万小时,一举成为世界最大的在线游戏网站之一。这一统计数字为联众申请创业板上市增添了一枚重要的砝码。

记者日前就海虹收购联众66.7%股权一事向联众核实,联众宣传负责人李先生对此事并不感到奇怪:“海虹本来就是中公的控股公司,联众现在只是从中公网独立出来,直接成为海虹下属而已”,其实记者在4月初就对此消息早有耳闻,此次决定联众除了直接成为海虹下属、独立性增大之外,正式进入网络游戏市场,才是联众以后的生存之路,才能真正找到钱。网络游戏大有可为

网络游戏的确越来越迷人了。游戏大战不断升级,资本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网络游戏的牛耳朵。

有报道称,“游戏业在今后几年内将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带头羊。游戏业在美国高新技术部门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持续提高”。按营业额计算,2000年游戏软件市场的增长率为14.9%。“这一数字超过美国经济增长率的两倍,而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增长率”。

而这种令人兴奋地是,在联众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这样一些迹象。

不久前,传出了海虹控股将发行不超过4000万A股的消息。本来作为一个上市公司,海虹的这个举动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但是海虹又发布消息说,这4000万A股募集到的资金中的6600万元人民币将被投给其旗下的联众网络游戏世界www.ourgame.com。在这个互联网产业尤其是ICP们相对狼狈,大洋彼岸的NASDAQ跌得头破血流,国内外的风险投资商对网络经济信任度纷纷下降的时候,海虹这6600万元的投入无疑是业界的一声春雷。

得到这笔资金的联众将如何运用这笔钱?这笔钱对于目前拥有超过1300万注册用户的联众网络游戏世界又意味着什么?有什么样的意义?这笔投入又会给目前业界内众多彷徨中的中国ICP们和相对萎靡的新经济带来什么样的震动和启示,是否会在某种程度上刺激其他的风险投资商?带着这样的问题,记者采访了联众总经理兼CEO钱中华先生。

由于涉及到联众的上市公司的背景,以及与之相应的法定披露程序等比较敏感的问题,钱总将话题主要引向了联众的经营状况上:“目前,联众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300万,每天同时在线人数超过了13万人,每天在线时长超过200万小时。这个成绩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来说都是值得自豪的。国外著名的游戏站点,比如微软的游戏中心也不过这样的水平,而且在线人数还没有我们多。在基础设施方面,我们的游戏大厅等软件无论功能还是稳定性都已经非常完善,这点是无庸质疑的。如果要说到竞争对手的话,我想我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是我们自己。”

诚然,在国外的市场上尽管有很多有资金有实力的同类产业,但是要想在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棋牌游戏方面入主中国市场并跟联众竞争,无疑不太现实。而在国内,尽管也有263、新浪围棋这样的同类游戏站点在联合后面“拉后腿”,但是根据经济学里“大熊定律”的原理,他们要想撼动联众的地位,需要付出的代价将是当初联众投入的10倍甚至更多,这无疑是很不划算的。出于这样的考虑,联众新到手的这6600万元里不会有多少钱花在跟竞争对手“抢饭碗”上面。另外,在经历了将近三年的开发完善之后,联众最主要的游戏程序“游戏大厅”目前已经非常完善,短期内也不可能会有太大改动,这方面也没有什么花钱的可能。至于开发新游戏,联众公司主营的棋牌游戏跟其他互联网游戏(比如MUD)每款上千万美金的投入比较起来,联众开发一款游戏需要的资金简直是少得可怜。

钱中华说,联众目前完全有能力开发新游戏,推出新游戏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从这些资料里应该可以看得出来,目前技术平台相对成熟的联众也不会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花费在技术开发和研究方面。

那么联众这6600万元究竟会怎么个用法儿?总不能存进银行吃利息吧?尽管钱中华一再表示这个问题“不方便说”,并表示如果愿意可以帮忙介绍海虹有关市场宣传的人员来回答这类问题。但是从他对联众未来一段时间发展方向的描绘上,我们依稀可以分辨出一些方向:“任何一个企业都要依靠自身的特点向用户提供增值服务来换取生存的空间。”钱中华表示:“网络虽然有传媒的特性,但是也有以娱乐见长的。每个企业都得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去进行市场的整合,不能跟风。其实与传统企业一样,网络公司生存的关键就是如何提供有效的服务让用户给你直接交钱。”

目前,联众的收入方式基本分为跟电信分成、会员收入和网络广告收入3种。其中,跟电信分成无疑是没有多少价钱好讲的。而广告收入这部分则明显不是联众的强项,因为对比起新浪这样媒体性更强的网站来说,联众的传播效果明显不如受众流动性和多元性更强的网站。那么剩下的就只有一条道路了——推广收费会员制。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了联众今年发展的纲领性的“三句话”:第一,提高整体服务水平;第二,保持人气的持续增长(也就是保证不因为推广收费会员制度影响联众的人气,保证免费会员的一席之地);第三,大力拓展会员。钱中华还表示,联众目前已经有很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是现在不方便说。联众上市意义不在本身

对于联众准备上市的问题,钱中华认为:“申请创业板是联众发展到相应阶段的表现,企业成熟了就可以上市是一种发展趋势。其原因从本质上讲有三点,一是获取更大融资渠道;二是分散投资风险;三是使股权具有流动性,成为公众公司。”

在谈到企业盈利问题时,他认为:“在一个高速成长的创业型企业里,急着谈盈利没有太大的意义。对于关注创业板高科技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只看税后利润不如多注重成长性,联众今年的营收比去年有数以倍计的增长,且如此发展下去,盈利前景也很乐观。在企业处于发展阶段,必须要投入大力量在研发等方面,此时的支出反映在未来的收益。放着大好的市场不去开发,而只注重眼前的报表数字也就不是创业板了。”

联众上市到底能给中国互联网产业带来怎样的启示呢?钱中华说:“至少有三点,第一是信心,联众目前的良性发展说明了中国互联网并不是没有前途的;第二是低成本的运做方式,联众发展到今天没有烧过一分钱,花的都是该花的钱;第三是联众自己的模式,联众走的路是一条依靠中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结合网络特点自己走出来的道路,其实所有的互联网络产业都可以利用自己的特点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虽然6600万元人民币对于任何一家网络公司来说也许都不能算是个大数目,对于庞大的互联网市场来说就更加算不上什么。但是在这个依旧寒冷的网络冬季里,这笔投入的意义绝不会仅仅限于资金注入本身。3年前,联众已经演绎了一段奇迹,目前也还未全部完成股份制改造,但它究竟还能带给网络什么样的惊讶,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三星e化“游戏”中国

□斥资数千万人民币闯入中国网络游戏

□中国战略瞄准低价网络公司

已经由“线下(OFFLINE)”转为“线上(ONLINE)”的韩国三星(SAM-SUNG)公司希望借新推出的注资达数千万美元的“e三星”在中国实现它的第二个春天。

在经过了4个月的准备后,三星旗下的“碰碰i世代”网上游戏即将于2001年4月底与网民见面。不论网上“玩家”是否一下子“碰撞”起来,三星借游戏与整个“e-Entertain-ment”世界的碰撞却是不可避免了。这是整个三星公司e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三星几乎成了整个韩国企业界幸存者中的最佳代表。网络化并向中国进军是三星转型的标志,而网络中也许可以称得上唯一赚钱的行当——游戏以及中国网络界中价值不高的网络公司已成为它猎取的对象。要赚游戏的钱

虽然三星公司在网络化进程中已经建立了贸易平台、实现了在线交易,甚至搞起了“网络迪斯尼”,但是,在进入中国时,它最终还是选择了“在线游戏”。4个月来,三星投资800万美元的“碰碰i世代(中国)有限公司”已经具备了运营的条件,“碰碰i世代会像在韩国本土一样在中国取得成功”,公司CEO文哲雄心勃勃。

这个即将于2001年4月底开通的在线游戏没有打斗和暴力,它更像是个三维化的虚拟社区,靓丽而又温情,在韩国女性玩家占一半以上。反观中国的在线游戏,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可借用户选择的产品非常少。据三星公司调查,目前中国国内的游戏产品还停留五子棋、拱猪、麻将,或者四国大战。这些网络游戏难以吸引空余时间更多的女性玩家,现在市场上卖得好的那些游戏产品,多半是打斗和攻略的,杀人暴力,血腥味很浓,更适合成年男性“文哲说。三星电子旗下5支游戏创作队伍中就有一支女队。”他们的工作首先是玩游戏,然后才是制作游戏,“文哲介绍说,”因为只有玩游戏的人才可能生产出好的游戏产品来。

在调研中国市场投资状况时,时任三星公司风险投资业务技术总监的文哲就建议“与其投资市场上的各家公司不如先组建自己的团队”。当“碰碰i世代”成立时,文哲顺利地成为新公司的CEO。

在文哲看来,虽然目前国内的游戏还不能称其为产业,但以现有家庭电脑拥有量3000多万台计算,假如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家庭玩游戏,每个家庭平均每年消费100元游戏产品,就会产生10亿元人民币的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国内游戏产业正受到盗版严重这一问题的困扰,从技术角度来说,在线游戏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各大网络游戏企业纷纷抢滩国内也可看出这样的趋势。在线游戏可能成为国内游戏业发展的一大转机。

而对于商家来说,网络游戏的吸引力则在于它蕴藏的无限商业价值。网络游戏的生命周期长和对盗版的“免疫”功能,无形中降低了网络游戏的开发成本。厂商每卖出一个游戏拷贝,就意味着获得了一份稳定而长期的“注意力”,以后只要维护好服务器,适当地进行游戏升级,就可以从玩家定期交纳的游戏月费中获得利润。这都是传统单机游戏所无法比拟的。关于这一点,新浪网游戏频道主管王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网络游戏为网站和游戏公司提供了一个突破点”。“圈定”中国

e三星将第一片拓展疆土锁定在中国大陆。“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e三星中国地区总裁姜孝振先生说。“在我个人看来,未来3到5年,中国将成长为世界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不过现在这个市场还很小,就电子商务而言,这个市场要小韩国,甚至小于台湾地区,这是一个需要培育的市场。”

没有后来者为王的“目地”之说,因为还没有一个市场可供瓜分。迄今为止,还没有谁在这个领域获得利润,没有利润的市场不能叫做市场,所以,现在业者所要做的是共同培育一个真正的市场。

以网络知识供应商(IKP)这一角色登场,e三星在中国所做的第一笔生意是投资并帮助成立了一家电子商务咨询公司,随后要做的也是一系列类似的项目。而“碰碰i世代”可以说是三星公司在中国风险投资的第一个成果。“应该说,我们是一家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投资公司”。e三星中国地区总裁姜孝振曾经对记者说:“如果我们不做投资我们就应该是一家网络运营商,这会我们的业务局限在某一领域。我们不打算只经营一到两家公司,而是希望控制5家、10家甚至20家网络公司,在我们的计划中每年将增加10个新项目,我们提供资金、技术、网络和知识以及其它资源。这样做的原因在于:互联网经济中有许多不同的领域,不同的经营方式。在中国互联网经济刚刚起步,各种经营模式都还在试验阶段,市场远未面熟,我们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种经模式、哪一领域会成为我们的利润增长点。所以在一到两年内,我们的主要业务是对新项目、新企业投入资金,提供技术及人员管理,三星这个品牌会给我们带来很好的信誉,保证我们的服务和管理,三星在传统行业所建立的强大的资源背景可以为我们的网上交易提供便利。两、三年后,如果找到适于自己的经营模式,我们会锁定自己的业务范围,成为一个有重点突破的网络集团。”

■晶合玩顺网络游戏 风头欲逼老大连邦

第一次接触北京晶合时代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是在一次联众和晶合的新品发布会上。一位同行告诉记者:“现在晶合可牛了,每个月都有一次大型的发布会。听说连业内的同行老大连邦都自亏不如”。记者很诧异。

据记者了解,晶合时代是一家专业从事计算机软件信息传播、软件连锁销售和代理、软件研发于一体的综合高科技公司,下设晶合顺达计算机公司(晶合软件销售连锁组织)、晶合互动多媒体软件公司、晶合洪涛软件开发公司、虹彩多媒体软件制作等数家公司。经过了5年多的不懈努力,晶合时代公司已经在全国范围内组建了较为庞大的软件连锁销售服务体系,并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游戏软件(含网络游戏软件)专业连锁行销公司,也是全国最大的家用软件销售公司之一。是网络游戏造就了晶合?

近年来,网络游戏似乎越来越迷人了。游戏大战不断升级,资本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网络游戏的牛耳朵。

有报道称,“游戏业在今后几年内将成为拉动美国经济增长的带头羊。游戏业在美国高新技术部门中所占的比重正在持续提高”。按营业额计算,2000年游戏软件市场的增长率为14.9%。“这一数字超过美国经济增长率的两倍,而且远远高于其他产业增长率”。

国外多家研究机构调查表明,在未来三年之内,世界在线游戏市场的规模将超过50亿美元的水平。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在线游戏市场,预计到2004年其市场总值可达28亿美元。

而这种令人兴奋地是,在晶合身上似乎也看到了这样一些迹象。

晶合时代副总经理冯立群在接受专访时告诉记者,晶合时代于1995年8月创立,注册资金为50万,作为国内著名的软件销售连锁组织的先行者之一,晶合公司与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精诚合作,非常成功的创办了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IT类杂志——《大众软件》,并在此基础上,晶合公司迅速组建了《大众软件》读者服务部以及国内知名的正版软件销售连锁体系——晶合连锁(即晶合软件销售连锁组织)。

冯立群告诉记者,晶合时代软件公司已经在近百个城市拥有近百家晶合软件专卖店,几年来为几十万《大众软件》的读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晶合软件专卖店作为“国内读者和用户了解正版软件信息、购买正版软件的理想场所”的观念也被用户逐渐认可并得到业界同行的推崇和赞誉。

晶合时代公司作为国内游戏软件领域的领头羊,不但在国内非常成功的按照总代理的市场营销模式推出了诸如《大富翁》系列、《轩辕剑》系列、《明星志愿》系列、《心跳回忆》、《仙剑奇侠传》、《新天使帝国》、《霹雳奇侠传》等众多风靡一时的游戏精品,还顺利组织了“晶合时代风”大型促销活动、《新神雕侠侣》在北京地区的首发式、《石器时代》测试版软件的免费发放、以及众多游戏精品在软件渠道通路上的宣传推广。在网络游戏的市场行销方面,晶合时代公司也走在前列,近期《石器时代》游戏卡通过晶合时代公司总经销的良好表现也是其中一个例子。毫无疑问,晶合时代公司已经成为国内外众多游戏软件推广阵地的代名词。在国内玩家心目中,晶合时代公司以及遍布国内的近百家晶合软件销售连锁组织已经成为国内软件用户了解软件市场、了解游戏产品的一个便捷桥梁。

目前,晶合时代公司凭借较为雄厚的整合营销优势,一举签下了一系列让业界侧目的优势产品:《大富翁5》中国区总代理(6月15日上市)、《大法师》中国区总经销(6月15日上市)、《红月》中国区总经销(6月底上市)、《万智牌》中国区独家总代理(4月)、以及正在全面展开的“联众会员卡”(中国区总经销商)的市场推广。

据晶合时代公司透露,晶合的发展速度可以从两组数字来看,一是公司的年营业额的实际流水,1998年为1000万,1999年为1600-1700万,2000年为4000-5000万,到了2001年则可以突破1个亿;而处于每年递增的还有企业的员工规模,1998年还是27人,1999年40多人,到了2001年则已是107人了。

在互联网经济低靡的今天,晶合时代凭借网络游戏得以迅速扩张,的确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也许是网络游戏造就了晶合,也许是晶合加快了网络游戏的发展。晶合能否赶超连邦?

晶合的迅速扩张,的确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面对行业的龙头老大,晶合有信心吗?晶合时代副总经理冯立群告诉记者,现在晶合与连邦已经排在了第一梯队,而且晶合完全有信心赶超连邦,乐观地估计需要1-2年,即2003年有望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分销组织。冯立群给记者总结了晶合的几大优势。他说晶合现在是用两条腿走路,一是推广发行,二是渠道。

首先是媒体运作优势。以《大众软件》为核心的媒体通力配合与支持。目前,《大众软件》以每期超过30万的发行量,雄居全国IT类媒体杂志类之首。此外,晶合时代公司与业界媒体建立了长期的深入持久的友好关系。以晶合时代公司总经销的大型武侠RPG网络游戏《千年》为例,我们在短短一个月时间之内,迅速通过高效率的媒体运作,达到了一个比较全面、立体、高效率的市场炒作,为《千年》在大陆地区的成功推广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其次是强大的项目推广优势。为顺利推广联众会员卡等产品,晶合时代公司已经顺利筹建了功能强大的项目推广小组以及总经理直接领导下的市场营销指挥小组。同时,晶合时代公司相关部门也为此进行了精心的安排。目前,晶合时代公司人员规模也已经发展壮大到了近100人。可以认为,晶合时代公司在项目推广上的强大配置及综合实力,是晶合时代公司悄然崛起于业界群雄的核心武器。此外,晶合时代公司所具备的从业经验,也将有充分信心和理由顺利完成“联众会员卡”及“联众世界”品牌的成功推广。

快速增长的传统软件渠道也是晶合引以自豪的优势之一。作为晶合时代公司的立身之本,在2001年,晶合在软件渠道建设上再创佳绩,并赢得了崇高的商誉及经销商的信赖。通过重新整合渠道,不断顺利巩固了晶合连锁原有之渠道,还引来了无数地方软件经销商巨头,甚至一些其他渠道的地方经销商也纷纷转至晶合旗下。目前,晶合时代公司已经拥有遍布全国的400多家经销体系,并与北京地区的中盘商保持友好合作关系。这为成功组织包括联众会员卡、《大富翁5》、《大法师》、《红月》、《万智牌》等产品在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起晶合的渠道,张总满脸的喜色。他也给记者总结了“三大渠道”。

一是巩固的图书二渠道。近年来,晶合时代公司依靠《大众软件》的号召力、影响力,建立了目前国内唯一称得上较为健全的图书分销体系。

还有《大众软件》邮购中心作为渠道补充。依靠《大众软件》之影响,长期以来,晶合时代公司邮购中心(即《大众软件》邮购中心)作为晶合连锁的有益补充,面向全国软件用户提供多种增值服务(如直邮DM宣传资料、测试盘、办理晶合金卡会员)和邮购销售服务。针对于大陆地区幅员辽阔的地理环境,本邮购中心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的用户而言,是他们首选的了解软件市场、采购软件产品的方式。目前,该邮购中心已经拥有了3万余名会员。此外,《大众软件》邮购中心还在北京地区开展了邮购快递等服务。

最有特色的是正在开拓中却极有潜力的网吧渠道。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吧在国内已经形成一个较为庞大的消费群,晶合时代公司迅速抓住该商机,在今年年初即组建了特别小组开拓国内蓬勃发展的网吧系统。目前,晶合时代公司已经与全国知名的2400余家网吧建立深入联系。并与其中的500余家网吧开展了“端对端”业务合作关系。网吧渠道的拓展为公司产品推广、宣传、销售起到了一个补充作用,并有望成为晶合时代公司成功开辟渠道的又一个增长点。

晶合还正在抓紧兴建全国中心城市的新华书店销售系统。目前,晶合时代公司已经和包括北京、上海、重庆、湖南等在内的几大国营新华书店开展合作,逐步组建新华书店销售体系。

当然,晶合还有其他的综合优势。凭借上述营销优势,晶合时代公司全面承接包括《大富翁5》、《联众会员卡》、《大法师》、《万智牌》等在内的众多项目,通过优秀的整合行销策略及多年来建造的务实的渠道基础,晶合时代公司将更加完美的彰显上述各产品之品牌与上述各企业之实力。通过上述众多项目的优势整合、资源互补,晶合时代公司犹如猛虎添翼,通过上述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将十分完美的达到上述各品牌相互借势、相互造势、相得益彰的“多赢”目标。上市不是救命稻草

同为第一梯队的老大连邦公司,自1997年开始,就一直在关注资本市场。至今,已先后三次分别接受中保信实业投资公司、太平洋新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和江苏综艺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资,由于在资本市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自2000年初,即开展向香港二板市场冲刺的全面工作,目前进展十分顺利。

据连邦公关人员对记者透露,连邦最早在2001年9月,最迟11月,一定会在香港二板市场挂牌交易。

记者就有关上市问题采访晶合时,冯总告诉记者,晶合目前也一直在争取融资,而且告诉记者融资仍为国内资金,融到的资金主要用于连锁渠道、发行引进和研发等三个方面的建设。

对于上市计划,冯总明确表示已经有合作意向。但同时指出,上市不是救命稻草,过于为上市伤筋动骨不值,最主要的是,要将资金优势进行整合,提高企业自身经营能力,晶合肯定不会急于上市,而是根据自身需要,慢慢来,将产业链整合好,不能被因为被钱拖着走,而降低了自身经营能力。冯总说,晶合更愿意把“长跑看成短跑”,要结合市场发展方向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的确,作为一家企业,上市只是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手段。但是,晶合也有一些让消费者伤心的做法。

晶合虽然坚持“信誉第一,顾客至上”的原则,恪守“售前无假货,无盗版,售中有凭证,售后有服务”的诺言,但是就在不久前,却传闻由晶合代理的网络游戏却出现了盗版,而且作案人很有可能出在晶合的内部。如果这些传闻属实,那么晶合的品牌会受到怎样的损害,可想而知。冯总对记者解释,盗版的制作商已经被找到,但究竟谁是委托制作商还未查清。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盗版的程度已被控制,总共只有4000套。

看来,晶合要想做中国最大的信息产品流通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

■新浪:为了生存,名分不再重要

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在有着自由象征意义的互联网上,这似乎同样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对于汪延,对于新浪,为了赢利,为了生存,名分已经不再重要。

2001年6月18日,经历了高层振荡的新浪网在北京长城饭店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继王志东辞职以后,新浪新高层首次在媒介面前集体亮相。引人关注的是,“回归传统”成为“新新浪”此次着意突出的一个概念。

此前,新浪网总裁汪延、中国区执行副总裁周锚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新浪网即将进入传统媒体市场,与传统媒体共同组建媒介集团,而对于采用何种进入方式,合资、并购还是组成战略联盟,新浪方面对此未做详细披露。

面对来自新浪股东对赢利预期的压力,刚刚经历高层换血的新浪何去何从,无疑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从新浪高层与记者对话的言谈之间可以清晰看出,新浪正在努力突显“第四媒体”的特性。种种迹象表明,与传统媒体的亲密接触可能是新浪步入“后王志东时代”的发展方向。

新浪回归传统媒体的举动不能不让人想起美国在线(AOL)入主时代华纳的发展模式。像AOL一样,组建集网络、电视、电影、广播、报纸、杂志等各种业务于一身的跨媒体集团,新浪网将朝着这一方向发展。新浪中国区副总裁周锚对此并不讳言。

新浪网从何时开始意识到传统的价值?

新浪的说法是,新浪与传统从来没有隔绝过。从1999年新浪开始挤泡沫,到后来在电子商务中寻找与传统经济的接合点,新浪早已意识到传统的价值与力量。直到今天,新浪互联网广告的收入占了全公司收入的85%,广告收入本身就是一个标志——向传统媒体靠近。新浪网所拥有的特色,也就是它具有的传统媒体的特色。无疑,新浪的“回归传统”,不是为了回归而回归,而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运营模式,更现实的说,是为了建立一种切实可行的“赢利模式”。“我们会回归到传统,学会在商业社会中的生存方式。”汪延说,一方面,新浪会学习传统商业的运营经验,另一方面,今天,谁也不会否定互联网这种新生力量与传统行业交融之后能产生能量更强的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可以给社会带来大的价值,也可以产生更大的收益。新浪所扮演的角色,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应该是一个“转换器”。新浪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资源,“雪球”也已经滚得很大,但关键是如何把这些资源、“雪球”转换成现实的利润、回报。

汪延运用传统经济领域里的供需关系来解释网络赢利的预期:互联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相当的应用需求,这无疑是创造价值的前提。“新浪今天正在做得一件事情,就是把我们已经积攒很久的需求,把这种‘注意力’真正转换成摔倒地上有响的钱。”

从来都没有免费的午餐。即使在有着自由象征意义的互联网上,这似乎同样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从定向广告、巨型广告到刚刚发布的分类广告,生存的压力正在迫使新浪寻找一种全新的经营模式。“新浪不再是纯粹的高新技术企业,而是一间在商业领域服务于消费者的商业公司。”对于汪延,对于新浪,为了赢利,为了生存,名分已经不再重要。

■阳光新浪 跨媒体演出开始

在资本市场的凄风冷雨中,2001年中国IT业最激动人心的消息终于传来:新浪阳光这两家同病相怜的企业走到了一起,一出跨媒体演出就此粉墨登场。据透露,吴征将出任新浪网主席,杨澜将继续担任阳光卫视主席。原新浪网姜丰年担任共同主席,茅道林继续担任新浪CEO。而新浪总裁汪延却尚未见新的安排。新浪与阳光的拥抱,被有的媒体形容为互联网寒冬中的激情相遇,而有的媒体已经把这次拥抱称为双赢的创举,而真正的问题是一次充满激情的拥抱究竟意味着冬夜里最寒冷的时刻已经来临,还是为了准备下一次春天的演出?

相关报道一 □阳光新浪要做冬日里两只取暖的刺猬?

2001年9月11日,记者就一早得到chinabyte的新闻线索:新浪网要和阳光卫视合并。问我这个新闻你们做不做?我说做。

记者开始联系新浪,没想到给其公关部打了十几个公司电话都没人接,手机关机。后被告知她们全在上海出差,无法接电话。听说汪延上午还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出席“2001年北京经济论坛”。

下午记者开始往汪延手机打电话,从对方手机里传来的是一个低沉而遥远的声音,说现在正在开会,没有时间接受记者的采访,我补充说明只是想采访有关互联网赢利方面的话题时,他松了一口气,说哪你与市场部的刘小姐打个电话,然后再让刘小姐打个电话给他,统一安排,他是汪延的助理。记者一直在等消息到发稿时为止。但是至少可以看出,新浪现在还没有理出头绪来作出一个合适的说法。

倒是,阳光卫视这边有更多的动作。听说杨澜和吴征今天迅速赶到了北京,原来在今天下午会给媒体一个书面的说法,后又不知何种原因给终止了。但是,阳光卫视的副总王戈宏先生将准备接受《经济观察报》的独家专访。但是至少从阳光卫视目前的种种反应来看,此事的含金量极高,因为阳光卫视在国内的落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而且杨澜在2001年4月22日参加新浪网嘉宾聊天时,对网络表现了极度的热情,看得出这件事情是有备而来的。这里摘取当时聊天的内容:主持人:您当初收购良记集团的股份改名“阳光文化”后,股价涨得非常快,当时“阳光文化网络电视”的概念里包括网络这个词,现在看,阳光卫视跟网络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请解释一下。

杨澜:我们阳光文化是定位在一个内容提供商的角度,我们说内容为王,网络时代现在有一句话说“网络是皇后,内容是王”。我们的一个定位就是首先拥有一个片库,现在我们已经拥有近万个节目的标题,差不多有几千个小时的节目库,而且每年以几千个小时的量增加,这在未来的宽频的市场当中将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目前不少的宽频商在接入小区以后,就发现没有合适的节目让用户掏钱。一般的新闻节目和一般的娱乐节目是很难让用户掏出钱的,因为他们可以免费地在其他频道看到。而我们阳光文化所经营的节目通常是有教育性的,时间性不是太强的,有可重复利用的价值,有不断被重新包装的价值。我们今年已经出了十几本阳光文化的丛书,我们的内容也可以做成远程教育的素材。网络也好,卫星电视也好,都只是我们接触到受众的一个平台而已,我们是以内容的整个的规划、包装为主的。主持人:很多人看好网络电视这个概念,认为代表电视发展的大方向,但是在美国,网络电视如AOL TV和WEB TV的发展并不很顺利,用户都相当有限。您对于网络电视将来在中国的发展怎么看?

杨澜:中国和美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中国,人口密度是非常高的,最后一公里的接入如果平摊下去,实际比美国要便宜,所以我觉得中国的宽频用户,不发则矣,一发惊人,我相信有这样的可能性达到互补的。从我们的角度来说,我相信做内容是一个非常安全的定位,也就是说,我们不用花很多的投资在硬件的设备上,而且现在也需要有国家一些特别的政策,才能够做这方面的运营。我们只做自己熟悉的,也擅长做的内容。网络就好像是高速公路一样,不管公路是谁建的,上面总是要跑车,要运货的。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一点问题,在上个世纪末的时候,美国做过一次统计,铁路这个行业,铺设铁路这个行业,全行业的平均利润是零,因为技术改变太快了,每一次从窄轨变成宽轨,投入的资金也很大。

但是,做运输的,做铁路运输的公司,他们却有相当丰厚的行业利润率。还有一个例子,比如在美国西岸淘金热的时候,有些人可能淘到金子,有些人可能淘不到金子,但是卖铁锹的人是赚钱的。不管网络怎么发展,总是需要内容的,不管技术怎么发展,人类对信息的基本需求永远是一样的。象我们这样从传统媒体走过来的人有一点优势,了解观众的口味和制作的要素,这方面在网络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更有意思的是杨澜有一个她最喜欢的邮箱就是新浪的,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新浪,杨澜是情有独钟的。

□阳光新浪 跨媒体演出开始

并购之后阳光的发展空间应属更明朗开阔,但是新浪这个传统新闻在网上的最大集散地,其目前业务会不会受到影响,而吴征夫妇能否和“中关村龙头”之一的段永基达成同盟,是这出跨媒体演出成败的关键。谁合并谁?

2001年9月10日,阳光宣布停牌一天,原因是可能会宣布一项重要交易。公司计划发行5亿新股,但没有获得具体的合并条款。

2001年9月11日一早,记者就得到独家新闻线索:新浪网要和阳光卫视合并。记者一阵兴奋:新浪网和阳光卫视这两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终于碰到一起了!

记者随后开始联系新浪,没想到给其公关部打了十几个公司电话均没人接,手机也关机。后被告知他们全在上海出差,无法接听电话,看得出来他们对此事并不知情。汪延上午则在北京新大都饭店出席“2001年北京经济论坛”,也是一副毫不知情和无辜的样子。

当天下午记者开始给汪延打手机,从对方手机里传来的是一个低沉而遥远的声音,说现在正在开会,没有时间接受记者采访,当记者补充说明只是想采访有关互联网赢利方面的话题时,对方松了一口气,说那你与市场部的刘小姐打个电话,然后再让刘小姐打个电话给他,统一安排。就这一两天,新浪就会给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

倒是阳光卫视这边有更多的动作。据可靠消息称,杨澜和吴征于9月11日迅速赶到了北京下榻于昆仑饭店,原定当天下午会给媒体一个书面的说法,后又不知何种原因给终止了。

阳光文化当天宣布与Easivision Enterprises Limited达成一项有条件协议,以6000万港币收购Capital Channel Limited的全部已发行股份。阳光新浪合并一度被人当做传闻。

但根据新浪网CEO茅道林的“捆绑”理论,新浪网购并或兼并的确也只是时间问题或者方式问题。

据有关人士称,如果不考虑美国遭恐怖袭击事件引起股市恐慌因素的话,很可能是上周四,阳光文化网络电视和新浪将发布关于双方合并的联合公告,结果9月13日新浪网率先发布了正式收购阳光卫视29%股份的通告,而这次被称为“合作”的动作将以新浪收购阳光的方式出台。

但是到底谁收购谁,新浪阳光的说辞开始好像并不一致,都觉得是自己收购了对方。

事实是,新浪和阳光卫视彼此都成了对方的最大股东,但由于彼此在不同的交易所上市,以及业务融合上的周期性,新浪和阳光卫视最终谁来将电视和网络媒体进行到底、并彼此提升业务寻求到新的赢利模式还是一个需要时间来证明的课题。一见钟情?

据业内人士分析,因为阳光卫视在国内的落地问题一直未能得到解决,杨澜在4月22日的新浪嘉宾聊天室里对网络和电视的结合曾表现了巨大的热情,而且她最喜欢的邮箱就是新浪的,看来,阳光对新浪也是仰慕已久了。而最近饱受种种压力的新浪此番对阳光价钱如此优惠的购而不并,有人甚至说是新浪占了阳光的便宜。

新浪虽然在资金方面尚有1亿美元现金,但是长期亏损特别是近来发生的王志东事件、邮件失灵、收费风波等,都暴露出其管理上的缺陷。而阳光文化虽然在电视节目制作、发行等方面独树一帜,但是借壳上市后遭遇股市滑坡,现金不足。此次阳光新浪联姻,杨澜吴征夫妇的媒体管理、资本操作经验,段永基的民营企业龙头地位,茅道林的国际投资谋略,对经历逆流的“线上”新浪是一股暖流,也可以使“线下”媒体阳光文化的互动电视内容供应等业务得到自我提升的机会。

业内人士还分析得出,新浪与阳光的合作具有三个潜在要点。首先是阳光文化本身所具备,也是新浪梦寐以求的媒体概念。新浪的门户模式一直试图向传媒界转型,可是前一阶段的反馈来看,纸质媒体的门槛很高,一时半会它还很难进入。与其在那里耗着,不如试试别的路。如果能够联手阳光文化,进入有线电视为中心的电视传媒,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好事。

其次,参与合并的双方都看好日后的宽带网络,但是却都碍于政策、技术和资金实力上的限制,不能进入利润丰厚的宽带网络基础建设投资,只能转向宽带网内容服务提供领域。这无意之间也促成了新浪与阳光的联姻。

既然有了共同的目标,将两家的优势融合在一起,阳光文化的跨媒体战略成功的可能就会大大增加——确切来说,在宽带统治的“后网络时代”,融合国内第一门户概念的跨媒体战略比Tom.com的跨媒体更地道,更商业化,也更有资本运作的价值。

两家企业或许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但是对广告营收的依赖性的认识却是非常默契,新浪的窘境更加明显。有人说,新浪选择在阳光卫视开始赢利之初收购它的股权,表明了新浪对赢利的极大关注。从股份收购方式安排来看(新浪支付250万股新发行股票取决于阳光卫视未来18个月的业绩表现),新浪对阳光未来业绩不是非常有信心,市场有关阳光“在未来的一年半内纯收入很可能会有所下降”的传言可能起了负面影响。

但事实上,新浪购入阳光卫视股份后很可能不需要编制新浪与阳光的合并报表,只须计入投资损益。如果按照国内相关规定,新浪需拥有阳光50%以上股份才能合并报表。如果按照美国规定(据几名注册会计师及外资投资银行人士的介绍),一般也得是50%股权以上,或者拥有实质性控制权等。如果此言属实,则新浪业绩受阳光经营业绩的影响很小。

而且即使是要转型,在短期之内新浪的盈收估计不会有很大起色,企业财务还是要依靠广告。如果能够通过与阳光文化的合并,整合双方的广告资源,打成一个业务大包,以增加对广告客户的吸引力,不出意外的话,“中国最大网络广告媒体”配对“中国第一有线宽带内容商”将在广告领域首先获得成功。能否双赢?

在新浪阳光的这场资本游戏中,有一个问题让人经常提起:到底谁占了谁的便宜?他们能够双赢吗?

事实上,最后叫阳光新浪还是新浪阳光,现在看来意义已经不大。但不管以怎样的形式表现,这个新的联合体,很自然地使人联想到“美国在线-时代华纳”联合体。它的形成,不仅表明中国首次出现“跨媒体航空母舰”,也可能表明“跨媒体时代”的来临。最重要的是,这还使得目前低迷的网络传媒界为之一振。

由于传媒行业收效很慢,若要形成一定的规模的话,先期的投入要不惜工本,慢慢地才能熬到出头之日。到今年4月份,阳光文化已投入了近8000万,给人一种“骑虎难下,咬牙坚持”的感觉,随之而来的是股市的走低:阳光卫视的股价上周五收为每股仅9分钱(0.09港元),这是一个很能反映投资者心态的数字。新浪则依然徘徊在1元出头的价位之上。如果没有一点“猛料”,两家企业都难以实现公司当初成立时的美妙远景。

8月中旬,新浪公布了财季报告,情况差强人意,但是企业赢利能力不足,开发潜在赢利点效果不明显。长此以往,中国第一门户网站在海外资本市场的地位堪虞。

新浪公布最新一季度财季报告前后,市场上有关新浪的并购传闻达到了高潮。观察家一致认为,新浪在未来的6~8个月中有“大动作”,或是吞并其它企业,或是把自己出售给别人。总之,新浪的举动将影响整个中国网络市场的格局。新浪原来的CEO王志东并不希望新浪被别人并购,后来在人事风波中,他出局了。

新浪不能再等了,因为如果再不行动,它连并购别人的机会都快要被剥夺了——企业风险投资的资本习性日益显露,长期的亏损和行业局势的低迷已经使得投资人对中国概念的.com渐渐失去信心。

在财务压力前徘徊良久,苦无对策的中国门户网站新浪,在企业久陷泥潭之后,终于迈开了大型并购的步伐。

新浪牵手阳光文化,总体而言可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的确,如果收购能给新浪带来一些阳光,同时也能为阳光掀起一些新浪的话,这次合并也算不错。

新浪和阳光双方目前都坚信这次并购是一次双赢的结合。新浪网姜丰年则指出:“中国市场宽带建设的快速增长需要宽带节目供应的不断增加。新浪网和阳光卫视将共同成为领先的宽带内容供应商。”同时也肯定了吴征“相当优秀,我非常欣赏他。新浪能有这样的人才加入,肯定是件好事”。

杨澜称,“新浪是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阳光文化是中国富有特色的电视节目内容提供商,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扩大经营规模,使得多媒体的运作与市场推广更加有效,中国宽频网络正在建设当中,电视和网络的结合仍然是未来媒体发展的重要方向。阳光新浪联手将使双方的优势更加突显。”

她同时指出:“中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众多跨国企业为在中国市场塑造品牌形象,将大幅提升这方面的开支。随着广告及媒体变革的到来,阳光卫视和新浪网将成为率先抓住这一契机的的主导媒体。”

阳光卫视执行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吴征称,“这一新成立的多媒体集团将致力于提升运营效率和拓展品牌知名度,以及缩短企业的盈利进程。我们相信,联合管理团队必能将双方的品牌优势转化成为股东带来的丰厚商业回报。”

但是,新浪前首席执行官王志东却认为此次合作前景忧多喜少:“这次合作与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作有本质上的区别,新浪不是美国在线,阳光卫视也不是时代华纳。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在合并之前已经是美国的两大主流媒体了,而新浪与阳光卫视所处的地位无法与他们相比,而他们的合作只是一种创新而已,具体如何还要等合作内容公布之后才能知道。”

MY8848前首席执行官王峻涛也指出,这次换股是不是合并还不得而知,因为首先得看换股后谁是最大股东,而最重要的是具体的合作条款,在合作或合并条款没有公布之前,这算不算合并还不得而知。

业界资深人士也指出,阳光新浪联姻肯定不是一劳永逸。对于王志东离开后上任的新浪新的领导层来说,他们太需要一个振奋人心的变化了,否则,此新浪如何区别于彼新浪?据说,这一桩交易在数月前便开始进行,并一度于接近成功时遭到搁置,在最后的成功中,新浪方面曾做出比较大的让步。

有消息说,因为吴征夫妇在新公司中所占股份将占15%以上,并且吴征在新的领导层中担任主席之位,而新浪的原领导层亦将因此做出较大调整,甚至很可能会有人因此落马。还有消息称,10月份新浪可能再度裁员15%。有人猜测,新浪入股阳光卫视,最高权力可能拱手让出。

对此姜丰年虽然说“新浪与阳光卫视两家公司还会各自独自运营。新浪之后会派高层进驻阳光卫视董事会,汪延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裁员也跟这次并购没有关系”,但是在此次合并声明中的确未见新浪网总裁汪延的名字。也许此次购并后的新浪网新领导层的安排和再次裁员也将被看做是划时代的手笔,彻底与王志东时代的新浪划清界限的标志吧。

然而,对于此次出任新浪主席的吴征来说,面临的最大课题将依旧是新浪严重的亏损局面,和面对由于新浪股权分散造成的董事会意见分歧、管理层相对独立的局面。这一切,都将给吴征善用的“强势扭亏”政策的顺利推行带来变数。并购之后阳光的发展空间应属更明朗开阔,但是新浪这个传统新闻在网上的最大集散地,其目前业务会不会受到影响,而吴征夫妇能否和“中关村龙头”之一的段永基达成同盟,是这出跨媒体演出成败的关键。

□是光水力量 还是水火不容

“就在我们两个公司达成股权互换的协议之后,才突然发现新浪和阳光正好是光和水。”口才极佳的阳光文化董事会主席杨澜给了此次发布会的命名——“光水力量”一个看起来极好的解释。

尽管美国911事件从最开始便强去了抢走了太多受众关注的目光,但当2001年9月25日上午,新浪和阳光第一次联合出现在媒体面前时,依然吸引了几乎所有媒体的目光。“就在我们两个公司达成股权互换的协议之后,才突然发现新浪和阳光正好是光和水。光和水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大家的生活当中都离不开它们,而且它们是非常健康的象征,每天都是新的。不约而同地我们设计公司理念的时候,都把这样一个健康的理念融汇进去,好像有一种缘分,大家会走在一起。”口才极佳的阳光文化董事会主席杨澜给了此次发布会的命名——“光水力量”一个看起来极好的解释。

更多的媒介喜欢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此次新浪与阳光的结盟称为“联姻”。但此次的“过门”总显得有些仓促和准备不足,即使在现场签到处,来自新浪及阳光另加一家公关公司的接待人员忙做一团。而送给记者的资料袋也分为阳光和新浪两种。究其原因,解释是,部分记者是新浪请的,部分记者是阳光请的。

吴征在发言中说,发布会当天,原来计划姜丰年、汪延和茅道林穿阳光的牛仔衬衫,而他本人和杨澜穿新浪的牛仔衬衫,以此来显示大家的水光一体的精神,但是由于他身体肥胖的原因,这个如意算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