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病的矫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3 20:48:51

点击下载

作者:何敦炳,何黎明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口吃病的矫正

口吃病的矫正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口吃病的矫正作者:何敦炳,何黎明排版:KingStar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01-01ISBN:9787535255051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口吃病的矫正是一门边缘的学科。说它边缘,是因为还没有全面系统论述口吃病矫正的专著面世。《口吃病的矫正》填补了口吃病矫正领域的这一空白。《口吃病的矫正》是作者三十多年研究和矫正口吃病经验的结晶。作者从哲学的角度,全面地分析了口吃病产生和形成的过程;全面地归纳了口吃病矫正的每一个阶段应采用的步骤和方法。《口吃病的矫正》具有观点鲜明、论理充分、逻辑严谨、通俗易懂等特点。因此,易于学习和把握,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

目前,我国有一千多万口吃患者,每年还在以数万人的速度增长。随着社会的压力加重和生活的节奏加快。口吃病增长的速度还会呈上升的趋势。口吃病的矫正领域急需要有指导作用的书籍,《口吃病的矫正》正适应了社会的这一需要。《口吃病的矫正》是一本矫正口吃病的工具书,是一本认识和预防口吃病的科普书。

矫正口吃病是一门科学。《口吃病的矫正》的出版,对口吃病矫正事业,是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作者2012.12第一章口吃病1.口吃病的概念

口吃病是由心理因素产生的,由不良的语言习惯形成的语言障碍症。

准确地把握住口吃病的概念,对矫正口吃病有着重大的意义,能使口吃病矫正不走弯路,能准确地把握住矫正口吃病的要领,提高矫正的概率。

概念中的两个方法都很重要:其一,口吃病是由心理因素产生的,提示矫正口吃病时,要注重心理矫正,上好心理课;其二,口吃病是由不良的语言习惯形成的,提示矫正口吃病时,要注重说话方法的教学,改变不良的语言习惯。

产生口吃病的心理因素和不良的语言习惯,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既对立又统一,相互影响转化。其相互的作用,使口吃病不断地变化。心理因素是错误的说话方法的根源,错误的说话方法又会加重口吃病的心理障碍。

如果简单地把口吃病说成是心因性疾病,其概念是不准确的,因为概念的外延过大。生活中,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多的是,如精神分裂症、癔症、失眠症、抑郁症等。心理因素只是口吃病概念中的一部分。不能把口吃病的概念和其他心因性疾病的概念相混淆。

心因性疾病只要进行心理矫正,而口吃病仅仅进行心理治疗是不够的。正如有的口吃患者提问一样:“口吃病是心因性疾病,我听了心理课,明白了口吃病人之所以口吃的道理,口吃病为什么还没有好”其实,不良的语言习惯也是口吃病概念中重要的内容。

不良的语言习惯是在长期口吃的恐惧中形成的。越恐惧口吃,语言的方法就越错误。不良的语言习惯是违反语言的规律的,有的口吃患者不紧张时也口吃,自言自语也口吃。之所以这样,除了心理因素外,还有一点,就是已经形成了结结巴巴的语言习惯。

口吃患者紧张时口吃,是心理障碍的反映,不紧张时也口吃,则是不良语言习惯的表现。

口吃病的心理因素,实际上就是口吃病人说话时对口吃的恐惧,这是一种语言上的心理障碍。即对很多人都有的口吃现象,不能容忍,时时压抑,千方百计地排斥。口吃病的心理障碍,简单地说,就是“在意口吃,不允许口吃!”

口吃患者说话前,总是会做好不口吃的思想准备,尤其在会引起心理紧张的场所,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口吃,不要口吃!其结果,越想不口吃就越口吃得利害。因为口吃患者在这些场所曾经口吃过,甚至还“卡过壳”,有口吃的条件反射!随着说话一次次地失败,心理障碍也会越来越重,口吃病也随着心理障碍的加重而加重。“在意口吃”的心态违反了语言规律,是一种不自然的现象。人们走路没去想先迈哪一只脚,吃饭时没去想是先吃菜还是先吃饭?睡觉也没去想右侧睡还是左侧睡?因为这些都可以顺从自然,无须提前考虑。唯独口吃患者,说话前总会考虑到口吃,不能顺其自然。这就是一种病态心理,就会导致口吃病的产生和形成。

口吃可以分为常态口吃和病态口吃。常态口吃是人人都有的没有心理障碍的口吃。常态口吃是语言中的自然规律,受情感陡然变化的影响。如惊恐、愤怒、兴奋、忧伤等。情感徒然变化会使人语无伦次,会产口吃现象。病态口吃是有心理障碍的口吃,口吃病=常态口吃+心理障碍。

由于口吃患者说话心态的错误,必然会导致说话方法的错误。口吃患者说话又急又快又重,使发音器官超出了能够承受的能力。有的口吃患者还憋着气说话,说话时关闭了气门。一个人跑步时,把双腿绑上,能跑得动吗?口吃患者说话时,之所以感到胸闷、气短、吃力。是错误说话方法的结果。这种错误的说话方法,会加重口吃病的心理障碍,越口吃心理障碍会越重,形成口吃病的恶性循环。长此以往,逐渐地形成了口吃病的不良的语言习惯。

口吃病的口吃,是由心理因素产生的语言障碍症。与其他的语言障碍症是有区别的。如语阻:“这个、这个”“是不是……”等,是因为语速过快,思维跟不上,而采用拖延时间的习惯;口头禅: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或一个音,如“嗯”“噢”等;重复:反复重复一个词或一个字来带出后面的话语。这些语言的障碍症,都没有心理障碍,只需要进行语言矫正。2.口吃病的症状

口吃病的症状,有三种表现形式。分别是:语言症状、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1)语言上,说话语无伦次,结结巴巴,有时还有“卡壳”的现象,费很大力气也难说出一个字

但有的口吃患者,平常很少口吃,周围的人不知道他有口吃病,只是在紧张的场所才会口吃,有时也会口吃得“卡”住。这是口吃病初始阶段在语言上的表现。随着口吃不断地恶化,平时口吃的现象也会逐渐地多起来。(2)心理上,对口吃十分敏感,有口吃的恐惧

口吃患者整天忧心忡忡,提心吊胆、害怕说话会口吃。说话前,口吃患者有口吃的预感,总是想到怎样避开难说的字,怎样不口吃等。预感越明显,口吃就会越严重。口吃患者对口吃的恐惧心理,是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如:不敢正视老师,不敢接电话,怕问路,怕买车票等。这种恐惧的表现,随着口吃病的加重而更加突出。口吃患者心理恐惧的多样性,反映的是口吃病的严重性。

正常人在大会上说话也有恐惧感,但与口吃患者的恐惧是不一样的。正常人有时因紧张而口吃,口吃患者长期因口吃而紧张。(3)生理上,会产生连串的反映

如气短、胸闷、脸红、喉舌僵硬、血压升高、大脑缺氧等。这些症状的表现,使大脑失去了对发音器官的指挥能力。话在心中,嘴里难以表达。产生这种症状的根本原因,是心理障碍引起的说话方法的错误。口吃患者“急、重、快”说话是违反语言规律的。有的口吃患者不知是吸气说话,还是呼气说话。说话始终憋着气,有时会产生伴随动作,如:嘴颤抖、眨眼、跺脚、挥手等。有时费很大力气也很难把话说清楚。

口吃患者的语言症状、心理症状和生理症状,是一个矛盾的几个方面。它们的变化,随着心理障碍的变化而变化。心平气和时,语言症状和生理症状的表现不突出;紧张时,几种症状表现十分突出。口吃病的语言症状和生理症状是心理障碍的表现形式,心理障碍表现的多样性,反映的是口吃病的严重性。几种症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它们随着口吃病的加重而加重,随着口吃病的消失而消失。

口吃患者的发音器官是正常的。口吃患者自言自语时不口吃,唱歌时不口吃,心平气和时也很少口吃。这就证明了口吃患者的发音器官没有生理缺陷。很多口吃患者,儿时不口吃,口吃病矫正后能成为能说会道的人,这也证明了口吃患者的发音器是正常的。

个别口吃患者,同时有吐字不清的症状。如把“四”说成“是”,把“红”念成“黄”等。这种患者,发音器官也是正常的。少数几个音发不准确,是发音器官和语感神经配合失调的原因。吐字不清和口吃病是两个不同概念的语言障碍症。吐字不清没有心理障碍,紧张不紧张都会吐字不清。口吃病有心理障碍,越想不口吃时就越口吃得利害。一个口吃患者同时也会有吐字不清的语言障碍症,要先进行口吃病的矫正,再进行吐字不清的矫正。

口吃病没有遗传,因为语言是后天产生的。口吃病没有遗传的基因。正常人的小孩让口吃患者带领,很可能成为口吃病人。口吃病人的小孩让正常人带领,患口吃病的概率非常低。有的口吃患者,其长辈有口吃患者,就产生了口吃病会遗传的假象。其口吃病的产生。其实是不良语言习惯潜移默化的结果。3.口吃病的类型

口吃的类型,是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形成不同类型的原因,是口吃患者的患病史不一样、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不一样、口吃病的条件反射不一样等,加之心理因素的差别,文化素养的差别等。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其反映的是口吃病的心理障碍。

口吃病的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口吃病产生时,就固定了的。口吃病的类型随着口吃病程度的变化而变化。口吃病的类型,都有从单一类型到复杂类型的转变过程。透过现象看本质,口吃病类型的复杂性或多重性,反映的是口吃病的严重性。(1)首发型。每句话的首字难发,往往费很大力才能说出

说话前,有口吃的恐惧。没有说话就急起来,而越急越害怕越说不出来。有的患者第一个字说出来后,其他的话语结巴就少些。这是口吃病的前期症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口吃病心理障碍下的反映,首字长期发音过重而形成的。首发型的类型,还表现在整个句子上,开始几句话结结巴巴,后面的话,口吃就会少些。(2)难发型。对有的字特别敏感,有口吃的条件反射,遇到难发的就会卡住

如:“到”“大”等。难发型的字可能在句首,也可能在句中。口吃患者的难发音是不相同的,其差别在于口吃的暗示不一样,某一个字曾经口吃过,或多次口吃过,再说它时就会有一种口吃的暗示。这种暗示是口吃病心理障碍的表现,随着某一个字多次难发地口吃,就会逐渐地成为固定的难发音。随着难发音的增多,口吃病也会随之加重。(3)中阻型。一句话说到中间,就没有气了

往往感到心闷、气短。有的严重的中阻型的口吃患者,还有头晕的现象。中阻的次数越多,中阻的时间就越长,随之出现的是“卡壳”的现象。中阻型在语言上的表现形式,主要是呼吸紊乱,口吃患者吸不好气,也把握不住气。有的甚至不知道是吸气发音还是呼气发音。(4)伴动型。说话时有肢体的动作伴随

如:嘴唇颤抖、闭眼、跳脚、摇头、甩手等。个别严重的伴动型患者,说话时全身都要抖动。伴动型属于严重的口吃病类型,而由其他的类型转变形成的。始发时,用力才能将话说出来,相伴随的是肢体动作。随着力气不断的加重,伴随动作也越来越明显、多样。伴动型是长期用力气说话而逐渐演变而成的。(5)拖音型。话中有的字拉得很长

有时重复拖长某一词或某一字。拖音型没有固定的拖音字或词。拖音时,往往感到胸闷、气短。音拖得越长,次数越多,气就越不够用。其反映的是口吃病开始在向严重转化。拖音型的口吃患者,是长期呼吸紊乱、呼吸不协调所致。(6)综合型。兼有上述两种以上类型的症状

这是口吃病严重的类型。4.口吃病的危害

口吃病严重地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这些都是事实。有的口吃患者因没有正确的矫正而终身地口吃,其人生是灰暗的。是可怕的。社会充满了竞争和挑战,口吃患者是无法应对这种竞争和挑战的。语言也是生产力。语言创造机遇,改变命运、成就未来。口吃患者因不能流畅地交流,事业将不会有成就。不管患者的文化程度有多高,口吃病将沉重地压抑着才华的展示。在这里,要讲的是口吃病的两种很容易被人疏忽的危害。

口吃病影响身心健康,这不是危言耸听。有点医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长期心跳加快、心压升高、大脑缺氧、心情紧张是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医学研究证明:呼吸气流的长短与人的寿命成正比例;所有动物的心跳只要达到八亿次就会死亡;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也会影响身体健康。

可以说口吃患者是“英雄气短”。长期把握不住气,用不好气,无气说话,憋气说话。更为严重的是会使身心受到伤害:长期在忧心忡忡中生活。早晨起床就开始担心会说结巴话,带着恐惧口吃的心态不断地折磨着自己。说结巴话时生理会引起一连串的反映,使心理压抑进一步加重。我们常说祝你有一个好心情,但口吃患者哪一天有好心情呢?每一天,都在加快心跳的说话;每一天,都有说话的自卑;每一天,都在受着他人的讥笑;每一天,人格尊严都受到了伤害。有的口吃患者,还会经常地做口吃的梦。可以说,口吃病日夜都在折磨着口吃病人。

因口吃病走向不归路的口吃患者绝不是个例。有位新疆的患者,大学毕业后因为口吃病找不到工作,因口吃病女朋友要和他分手。他说:“这次我矫正不好口吃病就去跳楼。”口吃病给口吃患者带来的痛苦,正常人是难以理解的。当电视或者电影上有演员演口吃,口吃患者心灵都在流泪!认为演员们在取笑自己,有难以言表的自卑感。

通过调查,在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口吃患者能够健康长寿的。长年的口吃病痛苦的折磨,使口吃患者们英年早逝了。

口吃病人同时也是口吃病的病原体、口吃病人直接危害着他们身边的人。如果家庭有口吃病人,家中小孩患上口吃病的概率是很大的。只要父母有一个是口吃患者,他们的小孩很有可能感染上口吃病。有一个家庭,三代都有口吃病人,如果口吃病没有矫正,很可能四代、五代都有口吃病人产生。

很多口吃病人的口吃病,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地形成的。潜移默化无意中被感染是口吃病形成的外因条件之一。同学、同事和邻里中有口吃病人的,他们身边的人有很大的患上口吃病的风险。任何口吃病人,都有可能将口吃病感染给他人。5.口吃病轻重的区分

口吃病轻重的区分,对于口吃病的矫正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能使我们在口吃病的矫正中,准确地把握住矫正的要点。在口吃病这个矛盾中,心理障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良的语言习惯是矛盾的次要方面。心理障碍不断地变化,导致了语言方法不断地变化。因此,口吃病轻重的划分,以导致产生口吃病的心理障碍的轻重为标准。心理障碍重的为重症口吃患者。口吃病的重症类型有伴动型、难发型和综合型三种;心理障碍轻的为轻口吃患者,这种口吃病的类型上有首发型和中阻型两种。

以口吃现象的多少来衡量口吃病的轻重是不准确的。有的口吃患者,一天之内只有几次要口吃,但他整天忧心忡忡,心里的压力很重,一紧张就会“卡壳”,说不出话来。这类口吃患者不能说他是轻症口吃患者,尽管他们周围的人不知道他们患有口吃病,但是,他们口吃病的心理障碍严重地存在着。

口吃病的矛盾和其他的事物一样,既有它的普遍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口吃现象的多少,是口吃病心理障碍形式的表现,口吃多少表现的都是口吃病的实质。心理障碍的轻重是判断口吃病轻重的唯一标准。心理障碍重口吃病就重,心理障碍轻口吃病就轻。因为心理障碍是口吃病产生和形成的根本原因。

重症的口吃患者,往往存在着口吃病的抑郁症。口吃病的抑郁症是口吃患者长期得不到矫正的必然结果。这类口吃病人,由于讲话长期的失败,对自己语言的康复已失去了信心。他们总是不相信自己能不口吃地说话,不相信自己口吃病能够矫正。有一位患者质疑自己:“矫正的效果是96%以上,我是96%以上中的一个怎么办?再矫正又矫正不了怎么办?矫正好了哪一次又说不出来怎么办?”很显然,这类口吃病人有抑郁症的症状,喜欢钻牛角尖。

口吃病的轻重是变化的。口吃病不是向好的方面变化就是向坏的方面变化。静止不变化的口吃病是没有的。口吃患者常常说自己的口吃病时好时坏。口吃病的变化也是旋锣式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口吃病不管怎么变化,有一点必须要把握住:口吃现象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反映心理障碍的轻重,但是,心理障碍轻重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口吃现象多少的变化。第二章口吃病的形成1.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

口吃病的外在因素是口吃病形成的条件,条件的作用是潜移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就像适宜的温度使鸡蛋孵出小鸡一样。口吃病的外在因素,使口吃患者逐渐地产生口吃病的心理障碍,逐渐地成为口吃病人。归纳起来,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有以下5种。(1)有意模仿

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孩童时期,同学或邻里中有口吃患者,感觉到结巴话很有趣味,就有意地模仿口吃。时间长了,不好的语言习惯被模仿者感染上了。当模仿者意识到自己已在口吃时,已经感染上了口吃病。口吃病的心理障碍也逐渐地产生了。这时口吃患者在口吃病的泥潭中已经不能自拔了。也就是说,一个新的口吃病人已经产生了。有意模仿而患上口吃病的患者占口吃病患者的50%左右。(2)无意感染

家庭中有口吃患者的,特别是父母是口吃患者的,很容易患上口吃病。尽管没有有意识地模仿口吃,但是口吃患者不良的语言习惯,天天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加之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很强。时间长久了,口吃病就被感染上了。有的口吃患者,什么时候学说话,什么时候就开始口吃!其原因是身旁的口吃患者感染了他。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对口吃的在意程度,口吃病会逐渐地严重,到时想不口吃,就已经来不及了。有一个家庭,三代都有口吃病人。口吃病如果不彻底矫正,还有可能感染到四代,甚至更多代。(3)惊吓

受惊吓后,受惊吓的场面反复地刺激着大脑,说话时会心有余悸、语无伦次。这种现象多次的出现,会引起对口吃的在意,于是口吃病形成的心理障碍就产生了。并不是所有受到惊吓的人都会成为口吃病人,只是少数受惊吓刺激较大的成为口吃病人。有一个小孩,听了恐惧的故事后,夜里做噩梦被吓醒,第二天早晨说话就出现了语无伦次的现象。在一段时间里,反复受恐惧的刺激,于是逐渐地产生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4)教育不当

小孩长期生活在压抑、紧张和无所适应的环境中,很容易患上口吃病。如家长的严厉,使小孩有一种恐惧感;如对小孩的期望值过高、要求过高,使小孩压抑等。在独生子女家庭占多数的社会中,人们望子成龙的心情更为迫切,总想让小孩按照家长的要求成长,使小孩承受了过多的压力。有一个小孩,爷爷教他学中文,父亲教他学英文,母亲教他学数学、音乐。多管齐下,都想早有建树,沉重的压抑使小孩逐渐地成为了口吃病人。(5)大病初愈

大病一场后身体虚弱,说话会有气无力结结巴巴。这种口吃现象,只要引起患者的在意,就会开始产生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出现这种情况,往往会使口吃患者产生误解,认为患病时使发音器官产生了变化,甚至认为发烧把舌头烧短了、把大脑烧坏了等。身体虚弱说话会口吃,这是语言中的自然现象。只有在意语言中的口吃,有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才是产生口吃病的真正原因。

患上口吃病诱发的外因条件往往不是单一的。有的口吃患者有多种诱发的外因条件,这种人患上口吃病更快。也有个别口吃患者,有不明原因地患上口吃病。

说不明原因地患上口吃病,其实是对患口吃病的原因没有在意而已。不管是什么外因条件诱导了口吃病。口吃病真正的产生,是口吃患者从在意口吃开始的。2.口吃病的初始阶段

口吃病是一种潜意识的疾病,口吃病人都是在不自觉中患上口吃病的。口吃病不比非心理原因的疾病,非心理原因的疾病,患病的原因明显。如淋雨后发烧,知道淋雨是患感冒的原因。而口吃病不同,知道自己有口吃病了,实际上已患上口吃病多年了。

这种口吃病的潜意识,在口吃病的初始阶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时间少则一两年,多则上十年。口吃患者们都不知道自己是哪一年患上的口吃病,更不知道是哪一个月患上的口吃病,患者们只能说出患口吃病的大概时间。

口吃病的初始阶段,其口吃现象并不明显,只是偶尔有一些口吃。口吃患者身边的人还没有察觉,只是患者知道自己有时会口吃,有一点在意口吃。有时会有口吃的恐惧。口吃病初始阶段的形成是有一定的前提的。

其一,有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同伴或家人中有口吃患者,其不良的语言习惯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受到惊吓、不良的教育或大病后说话中的口吃现象,引起了患者的在意,会逐渐地形成不口吃的暗示。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在口吃病的形成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就开始有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口吃病随着心理障碍的产生而产生。

其二,患者的性格比较内向、急躁。这是患者产生口吃病的性格条件。急躁的性格,像催化剂,加快了口吃病的形成。行为急必然会导致说话急,说话急会使发音器官超出正常的承受能力,使语言语无伦次。不能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心里会更急。二者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口吃现象会逐渐地增多。加之患者的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封闭自己,长此以往,更加不善于言辞,有点口吃自然会在意。

这种口吃的在意,是在逐渐的口吃中不断地加深的。在意的次数越多,口吃病形成得就越快。口吃现象多少的变化,必然会表现在口吃病心理障碍的变化上。

其三,有口吃的心理暗示。所有的口吃患者,口吃的心理暗示都很强。口吃患者,并不是弱智者。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上讲,口吃患者都是思绪比较敏捷的人。

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产生口吃。如:紧张、恐惧、兴奋、虚弱等。这种情况下的口吃是正常的。正常情况下,大脑神经控制着发音器官的平衡,发出想到发出的语言信息。因为感情的剧烈变化,大脑神经就会失去对发音器官的平衡控制,在语言上就会产生口吃。口吃患者把这种口吃现象一次次地放在心里。这种口吃暗示的积累,无疑是在一步步地走向口吃病的深渊。

口吃病的初始阶段,有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不在意常态口吃,不会成为口吃病人;另一种是在意常态口吃,不断地折腾自己,逐渐地有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也就是说,逐渐地形成了口吃病。3.口吃病的形成阶段(1)口吃病随着心理障碍的形成而形成

口吃病的形成有他的必然性、偶然性和隐蔽性等原因。口吃病形成的每一步,都是以心理障碍的加重为前提的。心理障碍的加重在语言的表现形式上,就是越来越口吃。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和语言表现形式是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作用,恶性循环,使口吃病的形成成为一种必然。(2)口吃病形成的必然性是有外因条件的

其外因条件有着多样性。如在口吃的环境中生活,不良的语言一次次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尤其是患者身边人员的提醒:“你怎么结巴了,说慢一点。”口吃的提醒只会使口吃患者更加在意口吃,只会使口吃病的心理障碍更加严重。很多口吃患者,不就是在家人的“关心”不口吃而一步步走向口吃病的深渊的吗?(3)口吃现象的多少是变化的

但是,口吃现象的多少并不能完全反映口吃病心理障碍的轻重,心理障碍轻重的变化会引起口吃现象多少的变化。有的口吃患者很少有口吃现象,但是他有口吃病的心理障碍,有说话的恐惧,说话偶尔会“卡壳”。“卡壳”是口吃病病态心理在语言上的表现。

口吃病形成的偶然性是指突发事件导致了口吃病心理障碍的产生。如强烈的恐惧和惊吓会使人语无伦次,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只要通过心灵的抚慰和情感的温暖,就会恢复正常人的语言功能。但是,有的却始终走不出恐惧的阴影,常常心有余悸。于是,就逐渐有了口吃病的心理障碍,逐渐地成为了口吃病人。很多事例证明,强烈的恐惧和惊吓的刺激,不仅使人成为结巴,还会使人成为哑巴。

口吃病的隐蔽性是指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已经产生,其语言上口吃病的特征还不明显的口吃病的现象。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活压力的加重,口吃病其就逐渐地暴露出来。常常听到有的患者说:“我的口吃病初高中时没有,上大学时开始,记得是从有一次上讲台说不出来开始的。”

其实不然,这类口吃患者老早就有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只是不十分明显。只要有口吃病的心理障碍,不口吃或少口吃只是暂时的。心理障碍是口吃病产生和形成的根本原因。心理障碍是在生活的压力中显现出来的。所以,口吃患者在生活的压力中使口吃现象暴露无遗!

口吃病的形成有内在的因素。诱发口吃病的外因条件只有通过内因的变化才会导致口吃病的形成。如果外因条件不管怎样的诱发,或者不管他人怎样提醒不要口吃,只要不往心里去,就不会有口吃病的形成。而事实上,口吃患者都是口吃的在意者。因为,口吃患者对口吃都比较敏感。如家长是口吃患者。其家庭中,为什么有的孩子患上了口吃病,有的孩子没有患上口吃病呢?其差别就在于:有的对口吃在意,有的对口吃不在意。由此可以断定:口吃病随着心理障碍的形成而形成。4.口吃病的条件反射

口吃病的条件反射是口吃病显著的特征之一。条件反射反映的是口吃病的心理障碍,条件反射的多样性,反映的是口吃病的严重性。口吃患者都存在程度不同的条件反射!口吃病的条件反射是从少到多、从轻到重的转变过程。条件反射越强烈,反映的口吃病就越严重。

口吃患者为什么有口吃病的条件反射呢?随着讲话一次次地失败,伴随而来的口吃的恐惧也越来越强。口吃的条件反射是口吃患者在某个场景害怕口吃而产生的病态心理。口吃病的条件反射是潜意识的,是不以人的意愿为转移的。口吃病的条件反射随着口吃病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口吃病的加重而加重。

口吃患者们口吃的条件反射是不一样的。因为口吃病的症状、心态、诱发的外因条件的差异,必然会导致条件反射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口吃病的条件反射。

其一,人物的条件反射。和一般的人讲话不会产生口吃的恐惧感,能够顺利地把话说出来。当遇到上级、异性或者地位比较高的人,马上会产生口吃的条件反射,有一种口吃的恐惧。其结果会口吃得更利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因为口吃患者在暗示自己,原来和他们说话口吃过,今天一定要注意。这种在意口吃的条件反射,对口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以预言,口吃患者下一次遇到这些人,口吃的条件反射会更为强烈。

有一位口吃患者,跟他的上司讲话总是结结巴巴的。当他的上司离任后,和他讲话再也没有口吃的恐惧了。人物的条件反射,仅仅进行语言矫正、心理矫正是不够的,还要对患者的世界观进行矫正。

其二,场物的条件反射。在某个场所或事物前口吃过,于是再次接触这些事物时,就会有口吃的条件反射。买车票时口吃过,下次买车票就有口吃的条件反射;打电话口吃过,下次打电话就有口吃的条件反射。口吃患者们口吃的条件反射不同,主要是曾经口吃过的场物不同而形成的口吃的条件反射不同。有一位患者说,他吃牛肉就会口吃!吃牛肉和口吃是没有因果关系的,而这位口吃患者吃牛肉和口吃有因果关系。他有次吃牛肉口吃过,他认为吃牛肉就会口吃,下一次吃牛肉时他就在注意口吃了没有,因为注意口吃肯定会口吃。于是每次注意每次都会口吃。他就认为吃牛肉会口吃。由此看来,口吃的条件反射是心理暗示口吃的结果。

其三,难发音的条件反射。很多口吃患者都有难发的字。当遇到这些字时,会高度的敏感和紧张,千方百计想不口吃,或用力冲,或用其他的字代替,其结果形成口吃的条件反射也就越大。有的难发音成了口吃患者不可逾越的横沟。口吃患者们,说家乡话口吃多一些,说普通话口吃少一些,但是,有的口吃患者恰恰相反。难发音的条件反射实际上是曾经多次失败的积累。

其四,无条件的条件反射。多数口吃患者,只有在曾经口吃过的人、场地才会有口吃的条件反射。但是,有的口吃患者,只要讲话就会产生口吃的恐惧,就会有口吃的条件反射。这是口吃条件反射的特殊性。这类口吃病人,在不紧张的情况下也会口吃,有一种口吃的恐惧。只要说话,口吃的条件反射就开始了,随着口吃病一步步的恶化,无选择性的条件反射也会更加明显突出。这类口吃患者,只要说话,就会有口吃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严重性,反映的是口吃病的严重性。5.口吃的预感

口吃的预感实际上是口吃患者说话前对口吃的恐惧感。因为,口吃患者说话曾多次失败,对说话已失去了不口吃的信心,知道自己说话一定会口吃。于是,口吃的预感就会油然而生。多数口吃患者都有口吃的预感,说话前总是会折腾自己:“口吃怎么办?”“怎样才不口吃?”。

口吃的预感是口吃病心理障碍的反映,它是心理障碍在语言前的表现,口吃预感的严重性反映的是口吃病的严重性,口吃预感的严重性和口吃病的严重性成正比。简单的说,越预感口吃就越口吃。

口吃的预感和口吃的条件反射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差之处。二者都是口吃病心理障碍的反映,但二者口吃病心理障碍的程度是有差别的。口吃预感是说话前就开始恐惧,有的提前几天,甚至几个月。有一位患者,两个月后要上台演讲,他就咨询两个月后怎样才不口吃。口吃的条件反射,融景才产生口吃的恐惧。口吃的预感是未来时,口吃的条件反射是进行时。可以说,口吃预感反应口吃病的心理障碍比口吃的条件反射更为严重。

说话前预感口吃会使口吃病逐渐的恶化。口吃病的恶化,实际上是口吃患者自我折腾的结果。有口吃的预感,整天会忧心忡忡,个别患者还会患上口吃的抑郁症。可以说,口吃的抑郁症是从口吃的预感开始的。3天后要发言,想到3天后要口吃。10天后要发言,两个月后要发言,口吃患者都在折腾自己。其结果呢?准备不口吃的程度和口吃的程度成正比。口吃的预感使口吃患者的心态、发音器官受到了压抑,一直处于病态的症状。因此,口吃患者的口吃,是口吃病病态心理的必然结果。

预感口吃导致口吃更为严重,口吃严重会导致口吃的预感更为严重。这种恶性循环使口吃患者一步步地走向深渊。口吃患者口吃后,往往习惯于自我折腾,感到自卑,感到沮丧。口吃时,每一次口吃的场景都深深地铭刻在口吃患者的心里,这种现象在新的口吃预感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说话前预感口吃使口吃不断加重。口吃后的折腾和沮丧使口吃的预感更为严重突出。

融景生情地预感口吃是口吃患者预感口吃的又一个特征。看见他人上电视上讲台,有的口吃患者总是触景生情,总是联想到自己:“是我该怎么办?”。于是提心吊胆地听着发言,数着发言者口吃的字数。担心口吃现象又会出现,担心会“卡壳”。他人讲话也去预感口吃,使口吃患者多个角度地折腾自己,会使口吃患者的心理障碍日益加重。第三章遵循口吃病矫正的规律1.口吃病产生的规律(1)口吃病随着心理障碍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心理障碍的加重而加重

口吃病产生的规律,是一种自然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尽管口吃患者间,患病史不一样,口吃病的类型和诱发的外因条件不一样,但产生口吃病的规律是一样的。口吃病产生的规律可以概括为下述的过程:常态口吃→在意口吃→紧张怕口吃→日趋严重→恶性循环。(2)口吃病是从常态口吃开始的

常态口吃是语言中的自然现象,是人人都有的没有心理障碍的口吃。当人的情感发生剧烈变化时,如愤怒、激动、忧伤等,都会产生口吃。因为剧烈的情感变化,使发音系统的诸多因素失去协调,很容易产生口吃。常态口吃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正常人都有。有的播音员情绪波动时也会产生口吃。如某播音员播报四川地震灾情时,由于心情沉重就产生了口吃。(3)口吃病的产生是患者对常态口吃的敏感而开始的

对常态口吃敏感的程度,就是患口吃病的速度,越敏感患口吃病越快。口吃患者们对常态口吃都很敏感,因此都成为了口吃患者。(4)在意口吃使常态口吃发生了质的变化

有常态口吃,并不是口吃患者。只有在意常态口吃,产生了不允许有常态口吃心态的人才是口吃患者。在意口吃,是产生口吃病最关键的一步,因为在意口吃是口吃病心理障碍产生的标志。只有在意常态口吃现象的人,才会成为口吃病人。在不在意口吃是正常人和口吃病人的唯一分界线。在不在意口吃在语言的表现上是有差别的,正常人不在意口吃,常态口吃在语言上不会有变化,正常人有时口吃两下就过去了。口吃患者在意口吃,口吃现象会越来越多,有时还会出现“卡壳”的现象。(5)日趋严重是在意口吃心态的必然结果

一次次地在意口吃,只会使口吃病的心理障碍越来越严重,只会导致说话越来越口吃。口吃病都有一个从轻到重的转化过程,不经过矫正,很少有从重到轻的转化。因为在意口吃使口吃患者说话的心态和方法都违反了语言的规律,在意口吃只会使口吃患者在口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在意口吃的程度和口吃的程度成正比。(6)恶性循环是口吃病发展的必然趋势

越在意口吃,越紧张怕口吃,其口吃就越加利害。周而复始,最后使有的口吃患者一个字也说不出来,成为严重的口吃患者。口吃病的产生,是口吃病产生环节中恶性循环的结果。恶性循环的每个层次都是口吃病矛盾中的一个方面,他们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并且反复循环。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看到有的口吃患者一个字要口吃很多次,有的甚至一个字也说不出来。这种口吃患者,都是口吃病恶性循环的结果。(7)口吃病并不全部是儿童时期产生的

很多外因条件也会使成年人患上口吃病。如一个武警战士,迟到后报告的“报”说不出来,引起了全场人的大笑。于是这位武警战士再也不敢喊“报”了。“报”成了他的难发音。接着口吃病的难发音越来越多。只要符合口吃病产生的规律,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口吃病。只不过,儿童对口吃更有敏感性,更容易患上口吃病。2.人人都有口吃的自然规律

人人都有口吃是一种自然现象,是不可否认的客观事实。明白这一点,对口吃病的矫正有着重大的意义。口吃患者们,认为世界只有自己有口吃,他人没有口吃。口吃病的心理障碍就是从认为只有自己有口吃开始的。

人人都有的口吃,是没有口吃病心理障碍的口吃。嘴巴是口吃之器,只要说话,就有可能产生口吃。可以说,世界上产生语言,同时也产生了口吃。口吃是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留意一下,世界上没有不口吃的人,如主持人、播音员、辩论手等。就是矫正口吃的老师,偶尔也会产生口吃。

人人都有的口吃,与口吃病人的口吃有着质的差别。口吃病人的口吃是在意口吃心态的必然结果,人人都有的口吃是语言中的偶然现象。这种偶然现象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之间的不平衡,语言中会有口吃现象。在一般的情况下,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之间是保持着平衡状态的。如果这种平衡在语言的功能中失调,就可能造成发音器官的运动障碍,就会产生口吃。如语速过快气息跟不上,思维跟不上出现语阻,表达能力差重复等。兴奋与抑制不平衡的严重性,会导致口吃的频繁出现。随着神经系统在语言中的平衡和稳定,口吃的现象就会减少或者消失。

感情的剧烈变化,引起思维和气息的混乱,会产生口吃。语言是受感情控制的,而感情的变化直接影响了发音器官的协调,这种影响必然会产生口吃。如:兴奋、激动、愤怒、恐惧、忧伤等。情感的变化是人的属性,世界上不存在没有情感不变化的人。因此,世界上没有因感情变化而不口吃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或者在电视和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因情感剧烈变化而口吃的人。

体质虚弱,说话有气无力也会产生口吃。声音靠呼出的气流振动声带才能发出。当身体虚弱时气息不够,声带难以振动,这时语言中有口吃,就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加之身体虚弱时,各发音功能难以协调,语言中的口吃就成了一种必然。如重症病人说话、在寒冷中说话等。

人人都有口吃并不等于人人都有口吃病,口吃并不等于口吃病。口吃是语言中的自然现象,口吃病是有口吃的心理障碍的疾病。但是,二者在一定的条件下是相互转化的。有口吃的人可能会患上口吃病,口吃病矫正后还会有口吃。但是,口吃有一个度,其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其变化体现在心理障碍的变化上。3.口吃患者违反了语言的规律

语言是一种自然现象。在大脑的指令下,气流振动声带发出想要发出的信息。语言的过程,是大脑神经、呼吸系统、发音器官相互配合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语言的规律。

语言的规律同其他的规律是一样,我们只能理解它,把握它,遵循它,不能违背它。否则会导致语无伦次,结结巴巴。违反了语言的规律,会使语言中的各个要素不能协调配合。不能协调配合,其结果是说话必然会产生口吃。

在意口吃使发音器官丧失了应有的功能。发音器官在大脑的指令下才能发挥作用。而口吃患者说话时由于在意口吃,使大脑的指令和发音器官分离。很多口吃患者言不达意,说到哪算到哪,就是大脑指挥不了发音器官的结果。

口吃患者说话前大脑的第一反应就是要不口吃,在这种错误的指令的作用下,气息开始急促起来,发音器官的肌肉绷紧,咽喉、舌头开始僵硬,有的甚至关闭了气门,使发音器无法发挥作用。口吃患者们讲话往往感到气短、吃力、胸闷,有时越想不口吃反而口吃得越厉害,其中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发音器官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口吃患者急、重、快地说话使发音器官超出了正常的承受力。口吃患者们共同的说话特点就是急、重、快。急、重、快的说话是口吃患者想不口吃而采用的方法。口吃病的初始阶段,说话急、重、快能把话说出来,是想少口吃的一种方法。急、重、快地说话是违反语言规律的一种方法,能说出话来只是暂时。随着口吃病心理障碍的加重,随着口吃病的加重,急、重、快说话就会出现“卡壳”的现象。有了“卡壳”现象,说话更想急、重、快地冲过去。这种恶性循环,只会使口吃病越来越重,发音器官的承受力越来越大。有的口吃患者说话时舌头僵硬,嘴皮麻木,就是发音器官承受压力过重的结果。

用力气说话逐渐地形成了错误的说话方式。说话应该随着气流发音,而口吃患者们是在用力说话,所以很多口吃患者说话声音大,脸红脖子粗。口吃患者虽然也在呼气,呼的气是用力挤压出来的,使发音器官的肌肉紧绷。随着口吃病的加重,患者用力说话的症状就越来越严重、明显。其结果,也会形成恶性循环。在语言的表现上,就会音量大,口沫多。口吃病的症状有很多差别,但用力说话是口吃患者们的共同点。

呼吸紊乱是口吃患者违反语言规律的又一特征。正常的语言程序是:吸气→呼气发音;一口气一句话;无气再吸气。可是,口吃患者呼吸完全紊乱了。气吸不进去:无气说话;气吸进去了一点:把握不住,用不好。由于说话的方法错误:说几个字就没有气了。气流是语言的根本,没有气用什么振动声带?声带不振动怎样能发音。有的口吃患者提问:是吸气说话还是呼气说话?吸气怎么能说话呢?可见,这类口吃患者呼吸是相当紊乱的。

下面列一个表比较一下,比较一下正常人和口吃病人说话的区别。4.矫正口吃病要遵循的规律(1)口吃病是复杂的,而且是顽固的

只有遵循口吃病矫正的规律,才能使复杂的口吃病矫正有序可循,才能使矫正不走弯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把握住了口吃病矫正的规律,才能矫正口吃病。口吃病矫正的每一条规律,都要遵循,缺一不可。(2)遵循外因是变化条件的规律

外因的变化是内因变化的前提。正确的矫正方法,是口吃病矫正的关键。专业的有经验的矫正老师,才能使患者豁然开朗,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才能使口吃病的矫正成为可能。口吃病的差异不仅表现在难发音的不同,诱发的外因条件不同、类型不同、条件反射不同等,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心理障碍的轻重和心理素质的高低诸多方面。这些需要矫正老师才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口吃患者症状的差异,准确无误地“对症下药”。可以说,只有有丰富矫正经验的老师,才能起到口吃病矫正的外因条件的作用。(3)遵循内因是变化根据的规律

口吃病的矫正,要靠口吃患者认真地配合老师、刻苦地练习、准确地把握住矫正的要领。可以想象,上十年甚至几十年的口吃病史,不认真刻苦是达不到理想矫正效果的。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说明的是改变不良习惯的难度。口吃病的矫正,不仅要改变病态的心理,而且还要改变不良的语言习惯,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口吃患者说话,只有口吃患者把握住了矫正的要领,才能矫正多年的口吃的顽疾。口吃病的矫正,没有近路可走,一滴汗水一粒收获,投入的时间越充分,越刻苦,矫正的时间越短。而且,矫正功底的扎实性,等于矫正的牢固性。(4)遵循一物降一物的规律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总是相生相克的。口吃病的矫正也不例外。口吃患者在病态心理的作用下,说话又急又重又快。“急、重、快”地说话,使发音器官超出了正常的承受能力,其结果越急越重越快说话,越说不出来,越说不出来会更急更重更快。其恶性循环的结果,使口吃病会进一步地加重。进一步研究还会发现,说话中最容易口吃的地方都在词首。如果一句话由四个词组成,四个词的词首都有可能产生口吃。根据口吃的这一特征,采用相应的方法是:说话要“缓、轻、慢”。矫枉必须过正,这样才会收到“对症下药”的效果。应该说清楚的是,口吃患者间的症状是不相同的,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对不同的口吃病症状,要进行另类指导。(5)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口吃病的矫正,有一个时间的过程,有一个方法掌握的过程;有一个心理素质提高的过程;有一个实践的过程;有一个巩固提高的过程。每一个过程有多长,要根据患者努力的程度和接受的能力而定,少则几天,上十天,多则月余。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有差异,无法列出时间表。(6)口吃病的矫正,不可能速成,拔苗助长的方法只会收到相反的效果

首先说好两个字、三个字。依次是短句、长句;先说一分钟、两分钟、再就可以长篇大论;先“纸上谈兵”,再到社会实践中打真仗。心理学家们认为改变一个习惯需要21天。如果投入的时间是比21天多一些,口吃病的矫正时间是完全够的。(7)遵循对立统一的规律

口吃病的产生,是口吃病心理障碍和说话的方法不断恶化的结果。口吃病的矫正,就是要使口吃病形成的恶性循环,变为口吃病矫正的良性循环。口吃病矫正使口吃患者心理障碍少一点,说话的方法多一点。如果口吃患者说话不口吃了,自然就不会有口吃病的心理障碍了。(8)没有不变化的口吃病,口吃病不是消失就是恶化,因为事物是运动的

把握住口吃病矫正的对立统一规律,口吃病的矫正就会水到渠成。口吃病的心理障碍是在讲话的逐渐成功中消除的,成功一点,消除一点,完全成功,完全消除。其恶性循环,使口吃病加重;其良性循环,使口吃病逐渐的康复。(9)在战略上藐视口吃,在战术上重视口吃

多数口吃患者,谈口吃色变,有口吃的恐惧感,他们就是怕说话,认为他人都在藐视自己说话。有的患者主要是不相信口吃病能够矫正,尤其是经过其他方法矫正失败的患者,更是如此。(10)矫正口吃病是一门科学,只要遵循了矫正的规律,没有矫正不了的口吃病

应该相信自己,很多患者矫正成功了,笔者也是口吃患者康复的。应该相信自己一定能矫正成功。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口吃患者能够康复,应该相信,这个患者就是自己。事实上,口吃患者们都在康复。矫正口吃病不是卫星上天那么复杂。和正常人相对比,口吃患者说话错在哪里改到哪里,口吃病就一定能矫正。

但是,口吃病毕竟是困扰了口吃患者多年的疾病。一定要重视它,一定要刻苦努力,积极地配合老师。每一个矫正的要点,都要认真地把握。忽视了哪一个矫正的要点,都会影响矫正的效果。矫正口吃没有捷径可走,付出多少收获多少,矫正方法把握的扎实性与矫正的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