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音乐制作 从入门到精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4 05:58:57

点击下载

作者:游君屹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数字音乐制作 从入门到精通

数字音乐制作 从入门到精通试读:

前言

数字技术(Digital Technology)为现代音乐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手段和创作工具,听觉化的工作模式被更多地赋予了视觉化、可逆转、及时反馈的操作形式,这使得音乐创作变得更具可设计性。

感谢这项技术把音乐的发展推向了极致,那些曾经只能在专业录音棚完成的工作,已经借助数字技术走进了家庭,这些新的概念已经被更多人所接受。不可否认,数字化是一个剧烈膨胀、快速发展的趋势,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减轻使用这些制作设备所要承受的经济负担。如今,你可以拥有价格便宜的录音和音乐制作设备,并且通过数字传播,让你的音乐创意得到更多的展示,获得更多人的认可,我相信这些都会激发你的创作热情。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只要热爱音乐,都可以大胆尝试,这一点至关重要。

不可否认,数字技术完善的同时也改变了音乐的制作和传播方式,数字录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模拟录音。唱片工业的垄断地位被无情粉碎的同时,大量富有人气的热门音乐网站成为了数字音乐新的传播代言人。数以兆计的光纤互联网络不断刺激着每一位爱乐者的神经,设备生产商们迅速地生产出更多、功能更加令人兴奋的设备。大量专业级制作装备正逐渐从录音棚走向家庭工作室。与此同时,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们开始追求更专业的音响效果,他们需要更加系统专业的制作知识。这犹如一只大剂量的兴奋剂,众多音乐制作书籍、技术文章在它的强烈刺激下纷纷面世,这种状况使音乐爱好者们措手不及,面对如此繁杂的资源信息,如何正确筛选成为了一个难题。这些知识或不够全面、或不够准确、或是通篇充斥着枯燥的理论,甚至存在大量毫无实际意义的言论。可以想象,在没有专业人士的帮助下,爱好者们很难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盲目挑选教材,会使你的学习误入歧途,当你获得错误知识的同时,也必将会影响到你的作品,使它失去应有的光彩。

曾经有一位虔诚的业余爱好者让我听一段音乐,兴奋地说:“嗨,这是我做的混音”。或许他认为这混音很完美,他的行为也很酷,但是我认为他缺乏基本的常识,虽然他很认真,可事实上他的混音几乎让我精神崩溃。还有一位职业从事音乐制作的从业者,面对优秀的数字音乐作品,面对每件乐器良好的质感和真实度且深感惊讶。这是大多数制作者普遍存在的一个弊病,他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让数字音乐不再冰冷僵硬,变得温暖感人;不知道怎样恰当量化数据才能使音乐脱离机械而回归人性。或许你可以创造出伟大的旋律,而脱离了制作技术,只能让这种伟大变得非常羞愧。不要担心你不是一个音乐天才或计算机高手,这本制作手册将带领你一步一步探索数字音乐制作的奥秘,你可以了解到制作一首乐曲所需要的数字工具及制作技巧,或者是创建一个优秀混音声场所经历的步骤、母带处理过程等,并指导你怎样使你的作品达专业标准,直至最终作品导出所涉及的重点难点。你可以获得经过验证的、有关音乐制作方面的技术和概念。作为一名音乐制作人,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从这本书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准。不论是从业者还是业余爱好者,都能通过技术普及而共同推进数字音乐的发展。

本书内容包括:

· 音乐声学基础(室内声学、心理声学)、各种硬件/软件设备的独特技巧、系统的组合连接;

· MIDI音序、控制信息、合成/采样音源、创建MIDI工程等实用知识;

· 详细的录音技术、数字编辑规范化处理;

· 正确的监听布局以及合理改善听音环境;

· MIDI制作技巧、混音中获得理想效果参数的解决方案;

· 母带处理工具及信号处理步骤。阅读提示:数字音乐制作过程涉及了很多软件、效果器以及外围硬件设备。每年都会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工具问世,基于本书的篇幅,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应用工具,本着尊重主流配置的原则,本书所涉及的例子集中在以下方面:音乐工作站软件为Steinberg公司的Cubase音频卡及DAW控制台为ICON公司的Utrack Pro、ICON Qcon Pro效果插件为Waves公司的Waves系列套装(1)为了增强内容的通用性,本书原则上以宏观的角度讲解各种应用。(2)由于硬件设备及制作软件的差异,一些相同的功能在不同硬/软件平台上可能会存在操作方式的区别,对此在讲解过程中会给出提示。(3)为结合发展趋势,混音部分将结合硬件控制台讲解缩混过程及效果器使用。

下面就开始数字音乐制作探秘吧,祝你学习愉快!第1章音乐与声学1.1音乐数字化概述

音乐信号分为两种,即我们常说的模拟(Analog)和数字(Digital)。从理论上说,模拟信号是通过电声转换而得到的“声音完整形式”,它只是对声音物理形态最客观的转换、记录和保存,或者说它是一种完全存在的形式。而数字信号完全是将模拟信号经过人为量化甚至大幅度简化制造出来的,它并不是像“模拟”那样直接而简单的物理形态转换,因此数字信号的物理特征都是建立在模拟形态的基础上的。

数字音频技术理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学科,限于本书篇幅,并且本书主要目标在于应用,因此本章所讲述的内容都是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知识点,主要目的是让该部分内容凸显实用性而非强调理论。1.1.1 数字技术及特点

广义上说,音乐数字化就是采用计算机辅助数字合成乐器,经过编辑、处理等一系列过程制作出来的音乐,并以数字格式的方式存储,可以通过互联网或无线网络传输。数字音乐具有文件体积小、易于编辑的优势,经历长时间的拷贝、播放都不会造成声音质量下降等特点而被广泛使用。

现在的数字音乐泛指经过AD/DA设备转换后,使用数字设备和技术制作的音乐(采用数字化的方式,处理或编辑模拟信号),以及数字乐器设备通过MIDI数字接口实现数据交换而形成的编程音乐,这两者都属于数字音乐的范畴。

由于这两者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为了弥补相互间的不足,音乐制作领域经常把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并由此构成了当今音乐产品的主要制作方式,现在大多数商业音乐作品都是以这种方式制作的。因此,它也属于数字音乐的范畴。1.AD/DA转换

AD/DA是什么?简单地说,AD就是模拟转换到数字,DA就是数字转换到模拟,那么AD/DA就是它们之间相互转变的一个过程,负责这个转换过程的设备称为“数模转换器”。通过AD/DA的转换,我们可以把模拟信号数字化,并交给数字设备编辑、处理;也可以把数字信号模拟化,交给模拟设备处理。严格地讲,AD/DA是实现模拟信号数字化编辑的前提和基础。如图1-1所示为Eclipse 384硬件AD/DA转换设备。2.什么是数字信号“数字”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的DIGIT,原意为“手指”,它表示最原始、以手指计数的方式。图1-1 Eclipse 384硬件AD/DA转换设备

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1和2之间没有数字的存在,也就是说,我们在使用手指计数的时候,1和2之间不存在0.5的表述,这个中间不存在数字量的现象就称为“数字”,而存在中间量的现象就称为“模拟”。现代的计算机都是采用二进制的0和1方式运算的,它们之间也不存在中间量。当音频信号被转换成0和1这样能被数字设备识别的信号,我们就称之为“数字信号”,数字信号的单位为BIT。如图1-2所示为数字信号脉冲和二进制编码。图1-2 数字信号脉冲和二进制编码3.MIDI数字接口

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定义了音乐演奏信息的传送规格,是各种音乐演奏要素,如音高、力度、时值以及音色、效果的数值化体现;是归纳演奏信息、超越厂家概念的乐器通信协议。符合MIDI规格定义的设备统称为MIDI设备,它们之间的通信接口被称为“MIDI数字接口”,通过和接口相连接的MIDI线缆实现数字设备间的数据传送。4.MIDI的工作方式

演奏对应MIDI规格的电子乐器,其演奏信号会通过MIDI数字接口被传送并记录在音序器或音序软件上。MIDI记录内容是数字形式,可以方便地进行编辑。目前,有GM、GS、XG三种标准MIDI音源。

使用MIDI制作的音乐可以被保存成标准GM规格,播放音乐的播放器必须配备GM音源,其播放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GM音源的质量,MIDI音乐是现代数字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1-3所示为三种音源规格标志。图1-3 音源规格标志5.数字音乐的革命性特点

数字技术把音乐创作推向了一个特殊的高度,它除了具备传统意义上音乐的普遍特征,还在艺术的表现手法和构成形式上更增加了一些特殊的技术特征。这使得创作者可以运用设备和技术延伸艺术思维,按照自己的意愿构建和修改音乐作品,进行多元化的艺术创造。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音响效果获得及时反馈。音响效果是音乐艺术的直接表现方式,它决定了创作的成败。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音乐制作具有了及时反馈的便捷性。第一,制作者通过键盘或MIDI键盘直接输入音符,该方式有助于快速捕捉到瞬间的灵感。通过音序的播放,音乐效果可立即获得及时的反馈,同时乐谱也能即时呈现出来,这些条件都利于制作者感受和修改。第二,创作意图通过输入乐谱的形式以视觉信息的状态呈现出来,继而听觉感官即可获得完整的音响效果体验。第三,对数字音乐作品进行编辑的时候,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对音乐的音量、声响、混响等进行设置,通过不同的参数设置可以即时得到不同的音响效果,便于制作者进行调试。(2)创作意图的准确定位。数字音乐可以将旋律、节拍、速度、力度、调式、和声等众多音乐元素通过声音表现出来。相比于传统音乐制作中,演奏人员个体的差异性和不确定性,音乐作品通常很难按照作者的意图进行准确演绎。而数字音乐通过数字化技术,按照一定的音乐风格模板数据重新组合声音元素,可以将音乐各要素进行准确再现,正确表达音乐创作者的意图。(3)艺术表现力得以延伸。传统演奏和演唱不可能实现的音乐,借助数字技术的运用而成为了可能。例如利用音色包络技术改变发音体的参数;通过对音频块进行拉伸、反向、循环等技术重塑波形;利用混响、延时、均衡等效果处理手段改变音质等众多技术手段,可以创作出原创性的音色,使音乐元素得到更广泛的拓展。(4)音乐调性风格的统一。数字技术的运用,使数字音乐制作具备很强的便捷性。例如音乐中很重要的调式调性,只需在创作初期设置好作品的调式调性,音乐创作过程中的各种素材和Loop即自动跟随作品的调式调性,使音乐风格得到统一。而这类专业性很强的音乐专业知识,运用数字技术后,计算机就可以快速帮助你完成。1.1.2 传统音乐VS数字音乐

在传统音乐产业中,音乐的主要载体是早期的黑胶唱片和近期的磁带、CD,音乐产业中的支柱和主宰者是唱片公司,同时它也是音乐产业链能够形成的核心环节,这时的音乐产品是以实物形态出现的,如图1-4所示。

传统音乐产品的制作成本较高,而且必须经过一系列繁复、冗长的步骤才得以实现:首先要作词作曲,之后聘请专人进行配器,然后聘请乐手和签约歌手在录音棚里录音、制作成母带,再通过经销商灌制成唱碟、磁带等,然后通过销售前期精心策划的广告运作,最终才能拿到市场上销售(有关音乐制作的流程,本书后面的章节有具体介绍)。由此,乐手费用、录制薪酬、艺人签约金以及广告营销、宣传等高额的包装费用不断累加在制作成本上。那么最终,这些制作成本会分摊到音乐产品的消费者身上。图1-4 传统音乐产业下的实物产品

然而,数字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简化了音乐的生产流程,音乐载体已经从实物唱片转变成无形的数字音频文件,众多流行的音频格式如WAV、WMA、RAM、AIFF、MP3等代替了原来的实物媒介,成为了音乐商品的虚拟形态。它们一般都被存储在数字媒介中,如硬盘、网络存储器、各种便携数字播放器等,这个变革有效地扩展了音乐的传播范围,提高了音乐的传播速度。由于网络存储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音乐内容,因此音乐也成为了现代人快速消费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

数字技术在制作方面的表现是令人兴奋的,它将音乐产品制作变得相对简单。一般歌曲的编辑,只要有计算机和一些相对齐全的配套设备,用传统唱片几百分之一甚至几千分之一的费用就能制作成功,通过互联网的传播,其受瞩目的程度和点击率完全有可能远远地凌驾于传统唱片之上。数字技术赋予了人们对于音乐产品消费的自主权,用户在互联网上用搜索引擎选择自己喜欢的歌曲,付费下载后即可获得音乐。可以说,数字技术改变了人们欣赏音乐以及传播音乐的方式,降低了制作成本,同时也让音乐创作不再是一种高不可及的奢望,这些因素都推动了音乐的发展和普及。1.1.3 两类制作流程对比

数字技术带给音乐产业最大的变革之一是制作方式的转变,这个转变也不可避免地改写了音乐的制作流程。于是,音乐制作领域出现了“录制音乐”和“编曲音乐”两大分支,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录制音乐”和“编曲音乐”制作的流程分别是什么样的。1.“录制音乐”的制作流程

在模拟时代以及现在常见的乐队作品中,音乐制作都是在实时录音的基础上进行的,制作过程中的每一阶段都和下一阶段存在着必然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必将对下一阶段的工作产生影响,如图1-5所示为典型的“录制音乐”制作流程。图1-5 典型的“录制音乐”制作流程

很显然,这是一个连接紧密的操作过程,该过程中每一阶段都会有专人负责完成。而所有这些制作步骤的统一协调、监督都是由制作人所承担的,这意味着制作人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诠释将渗透到整个作品的再创作中。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制作人个体的差异将决定作品的质量,其对乐曲的驾驭能力和所具备的混音工作经验决定了作品的成败。通常情况下,一个优秀的制作人在制作前应该在脑子里形成音乐混音的最终结果,应该预见到混音中所出现的情况,经过制作人每一阶段的参与监督,一个符合其混音观念的作品才能问世。基于上述原因,也奠定了制作人在“录制音乐”制作中的核心地位。

在一系列制作环节当中,配器和录音两个阶段是与混音关系最为密切的,因为这两个阶段将直接影响到混音结果。我们通过以下要点分别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1)配器与混音的关系

我们知道,配器方案决定了乐器的数量,而众多乐器的摆放位置决定了混音声场的布局,例如一首乐曲里在打击乐声部增加了彩饰性的沙锤,如果把它的声像安排在中央位置,那么很可能会与该位置的其他乐器相互掩蔽;如果放在声场一侧,则有可能造成声场不平衡。如果在配器方案上加以修改,再增加一个相对应的彩饰性的手鼓,那么对于混音而言就简单多了,只需要将沙锤和手鼓的声像分别放置在两侧就可以,这样处理既解决了声像布局不平衡的缺点,又进一步丰富了配器,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配器和混音相互间的联系。可以想象,一个完全没有混音体验的人是不可能完成一个好的配器方案的,而一个不恰当的配器方案有可能会给混音造成困难,严重时甚至是无法弥补的。

2)录音与混音的关系

录音时传声器的摆放决定了声像定位、乐器的体积感以及空间深度等因素,而这些因素都是直接和混音相关的,因此,录音一旦出现问题,在下一环节里修正是很耗费时间的,严重时也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在商业作品中,实际的做法是在录音之前都会根据配器制定出相应的混音方案,根据所要达到的混音结果去制定录音方案,这样就可以提前发现和纠正问题。另外,录音阶段和混音阶段会存在某些矛盾,我们知道,在录音时最为关心的就是拾取乐器的最佳音色了,而到了混音阶段,所有这些出色的音色被混合在一起时,它们就不一定出色了,这是由于掩蔽效应所造成的,因此,很多混音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修整音色,例如,BASS和底鼓的结合,我们需要对BASS音轨进行滤波处理,使它听上去不再那么丰满,单独去听它,也许你会觉得不够精彩,但是它却对混音有好处,由此可以看出,混音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修整音色,不管这个音色录音质量有多么好,我们最终需要的是让它符合混音的需要。2.“编曲音乐”的制作流程

数字技术带动了合成器和数字音频工作站的出现,“编曲音乐”作为另一种制作方式进入到音乐制作领域,相比“录制音乐”,它具有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制作人员编制单一、制作灵活等特点,但同时也要求制作者具备更全面的专业技能。就“编曲音乐”的制作流程而言,很大程度上乐曲的编配和混音是一体的,大多数时候连同母带处理以及作曲也是编曲者完成的,如图1-6所示为典型的“编曲音乐”制作流程。图1-6 典型的“编曲音乐”制作流程

很显然,“编曲音乐”的制作方式相比于“录制音乐”有了较大的改观,制作步骤、制作人员编制也得到了精简。整个流程可以由作曲者(负责作曲)和编曲者(负责编曲、混音、母带)协同完成,或者由编曲者独立完成,这在无形之中对制作者提出了更为严格的专业素养需求。然而从积极的方面来看,“编曲音乐”的制作方式却有效降低了音乐的制作成本。以下我们来看看该制作方式在技术层面的优缺点。

1)编曲音乐”的制作更加便捷“编曲音乐”都是通过数字音频工作站进行制作的,之后再按照制作者的想法处理音响效果,从广义上来说,编曲阶段就相当于完成了配器和音轨编辑的工作,甚至包含了部分的混音工作,所不同的是,这种混音是整个数字工作站工程文件的一部分,而不像“录制音乐”在调音台上完成混音那样,调音台的状态与多轨素材是严格分离的。

2)制作的灵活度增加

在开始混音前,编曲者可根据混音效果随时替换采样音色,甚至还可以改变工程中的预置音色参数。相对于乐曲本身而言,有的旋律以及和声也可根据需要修改。相比于“录制音乐”而言,数字技术为音乐制作增加了许多灵活度。

3)“编曲音乐”的一些负面影响“编曲音乐”由于其工作方式的原因,会产生一些不足,例如在混音之前就已经携带部分混音效果了,它会带给混音带来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音色自带混响或延迟就是最常见的问题,对于音源开发商来说,这些效果可以让音色更丰满、更动人,但是对于制作者来说却是一件麻烦事。当这些音色进入工程文件之后,由于无法消除效果声,从而影响音色深度、声像定位、频率范围等,使其无法与混音相融合。另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动态,单个音色的动态都非常出色,但只作用在一个相对时间范围内,一旦进入混音之后,不一定适用于整体混音效果。但总体而言“编曲音乐”的优点大于缺点,而且是一种发展趋势,依然被业界广泛采用。3.“录制音乐”和“编曲音乐”的结合体

每种技术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绝对完美的东西是不存在的,于是音乐制作领域采用了“录制音乐”和“编曲音乐”的结合体制方式,以寻求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就像现在,大多数“录制音乐”也采用了数字设备进行录音、编辑,这解决了模拟方式不够直观、不够灵活的缺点。

数字声音的冰冷是大多数人的共识,人们怀念模拟录音的本底噪音和温暖的音响,于是在数字录音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硬件采取“过一遍”的方式,让声音变得有模拟味道。

或许你有足够的财力支持,那么你可以选择“数字为主,模拟辅助”的设备配制,这也是大多数商业音乐制作机构最常用的配置,它可以有效解决模拟和数字方式上令人焦虑的问题,因此也是最受关注的。

在“编曲音乐”上,最为常见、使用率最高的是在重要或者独奏声部中采用真实乐器的录音,这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音源乐器演奏技巧不真实的缺陷。例如吉他Solo的制作,大量的演奏技巧是MIDI控制器信息所不能诠释的,虽然经过细致的调整,效果勉强可以接受,但严格来说还是缺乏真实感。采样音源的出现使这尴尬的局面有所缓解,包含各种演奏技巧的采样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基本真实,然而在制作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制作者还是愿意采用录音的方式得到此类乐器的音轨,最重要的是真实的演奏充满人性化,这一直是大多数制作者最为明智的选择。1.2感知音乐

从物理角度而言,音乐只是具有某种强烈特征的声音,但人们却能够从音乐中获得感染力和想象力,而且同一个音乐作品在不同条件下可以对人的情绪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音乐的创作者,我们有必要从听觉心理的角度感知音乐元素。1.2.1 音乐的听觉特征

声音的音乐性表现为节拍、音高、音色,而人类天生具有这种声音分辨能力是源于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凭借目前的技术水平,我们无法解释这种听觉反应的形成及产生机制,然而这方面的初级研究成果还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1.节拍

在所有的音乐特性中,人类对节拍的反应是最难解释的,这种意识的来源一直是音乐声学研究课题之一。目前所了解到的只是关于该听觉反应的一些基本规律:当两个声音同时发出时,在空气中通过重叠和干涉而混合起来,这种混合是纯粹的物理现象。该过程中,空气分子的振动幅度等于单个音色振动幅度的和,但是当两个声音的频率差小于10Hz左右时,混合后的整体振幅会产生一种清晰的规律性波动,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节拍。此时产生整体振幅的波动率被称为“节拍频率”。它等于两个单音色的频率差,从理论上来说,小于“临界频段频”也就是人类产生节拍反应的基本物理条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4点详细了解“节拍频率”对于“节拍”的意义。(1)当节拍频率小于10Hz时可以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节拍;(2)当节拍频率在10Hz~15Hz时,节拍变得粗糙,清晰度有所下降;(3)当节拍频率在15Hz~“临界频段频”时,音色的独立性增强,节拍的粗糙感、清晰度继续下降;(4)当节拍频率完全超过“临界频段频”时,声音的独立性变得更强,节拍感消失。

根据上述4点可以看出,小于10Hz是获得清晰节拍感最为有利的条件,一旦超过10Hz,节拍感就逐渐衰弱,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粗糙感”。在频率差继续增大的基础上,大脑皮层的感应区会根据不同音色和音高感知去反映、分析,由于频率分辨能力的限制,实际听觉上已经出现音色的独立性增强、节拍感模糊的情况了,当频率差超过“临界频段频”时,听觉系统本能的反应就是节拍感完全消失了。这一现象可以很好地解释大脑皮层对于“节拍频率”的主观感受,然而现实中还存在不完全是主观感受的节拍现象,例如听觉,有时候可以依靠听觉去分辨差异微小的音色来感知节拍的存在。但总体而言,对于节拍的感受是由于大脑和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2.音高

音高是一种主观印象,人类天生就有判断音高的本能。传统意义上认为音高和频率有密切关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频率可以绝对化地决定音高状态。一般情况下,音高上升的同时其频率也在上升,当音高上升一个八度时,其频率会随之上升一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倍频程”。然而当频率过高或过低时,听觉系统对音高的判断就会逐渐模糊,而且声音越是复杂,听觉辨别能力越弱,因此音色和音质也是音高感知的重要部分。

除此之外,一个音色中各个频段强度的比例也是决定音高的因素。通常,音高总是随低频或高频频率强度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任何音高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大幅度的强度变化,这一点在纯音上表现更为明显。3.音色

音色是音乐听觉特性里对声音最为主观的感知和评价,它是对不同声源类型的描述。音色决定了声音的振动类型、谐波状态,这也是不同声音之间有所区别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而言,我们对谐波状态的控制过程就是对音色的控制,而合成器的理论基础就是建立在音色理论之上的。

在很多人眼中,音色和音质是相同意义的不同描述。然而在专业领域,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常我们说的音色是对声音的色彩性描述、是声音的情绪化表现,例如说某个音色“明亮”、“黯淡”、“温暖”等。而音质泛指声音的内在特质,确切地说是一种物理表现的描述,例如说某个音色“缺乏融合感”、“动态十足”、“太硬或太软”等。总的来说,关于音质和音色的主观判断取决于听觉经验,大多数人做类似的判断时都会潜意识地做出比较,寻找最合适的表达词汇,只有经历过专业训练的人能够减少对主观意识的依赖而迅速对音色和音质做出准确判断。4.频率与十二平均律

或许你对该节内容存在疑问,因为很少有音乐制作书籍涉及十二平均律,然而我专门介绍它的理由有两点:第一,通过该内容,你可以彻底明白全音、半音的由来,而不是将思维停留在所谓的“标准化定义”上面。第二,在很多音高修正工具里面,“音高微调”功能使用的就是这些基础理论。因此请仔细阅读并理解以下内容,它会对你今后的音频编辑工作起到不小的帮助作用。

由于频率基本上可以决定音高,因此乐器的定律也是根据频率来定的,同时它也是现代十二平均律的理论基础。在十二平均律里,频率每增加一倍,则等于一个八度音程。将这八度音程划分为12等份,每一份称为“半音”。由于现代乐器制造采用A=440Hz作为基准音调,为了适应不同地区音乐调音的需要,又将半音划分为更小的单位“音分”,即半音=100音分。我们所使用的音阶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规律性的音高组合。表1-1列出了一个八度音阶中所有不同音高的音程组合。表1-1 八度音阶中所有不同的音高注:调律问题不是本书的重点,因此就不涉及过多的内容。以上这些基础对于音频编辑非常有用,另外,如果需要制作采样音色、实时录音,以上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1.2.2 音阶与乐器的频率

从声学的角度来看,标准音阶中的每一个音都有其特定的频率特征,而传统乐器由于其物理结构的差异,在声学方面具有相同意义的频率特征和范围。两者都属于“音乐声学”的研究范畴。(1)音阶:标准音A被定义为440Hz,根据高八度和倍频程原理,我们可以推算出A音的八度音频率为880Hz,也就是它们之间的频率相差一倍。根据12平均律原理,其中12个全音半音为对数关系,那么可以按照如下公式推算出任意音的频率:N个半音=1/12×2log(f/440)。

当然,作为应用者,你无须掌握该计算方式,只需了解其原理即可。通过该方法,我们可以得到音阶中所有音的频率值。(2)乐器频率:请注意,我们在此讨论的乐器指的是传统声学发声方式下的乐器,不包括合成乐器。由于传统乐器发音方式和频率范围受到其物理结构的限制,因此都有特定的音质和音色,这是它们之间最大的差别。另外,传统乐器的分类也是根据其发音方式来区别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做更多讲述。本节的内容只是常识性的讲解,当然,对于乐器了解更多,肯定会为我们的实际工作带来帮助。图1-7显示了常用乐器的频率范围,由此可以了解到乐器的实际工作状态,为混音时频谱平衡打下一个理论基础。本书附录C还提供了更为详细的“标准音阶及常用乐器频率范围对照表”,可以作为混音时的参考资料。图1-7 常用乐器的频率范围1.2.3 听觉定位与立体声

人类的听觉系统不仅仅担负着声音感知功能,同时还担负着整个身体的平衡功能,而对声音位置和传播方向的判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部分。听觉定位可以在没有视觉引导的条件下判断声源位置。

双耳位于头部两侧,且耳廓对声音起到了有效的遮掩作用,因此,人的听觉定位有两个基本方位,即前和后。在实际环境中,由于直达声和反射声进入人耳的时间和频谱强度的差异,加之头部对声音的掩蔽效应,同一个声音在双耳中会产生明显的时间和频谱差异。因此我们可以凭借听觉确定声音位置,同时也能感受到立体声空间的存在。然而,听觉系统对不同频率声音位置的判断并不是非常精确,一般而言,频率越高,方向感越强;频率越低,方向感也随之减弱。基于该原因,在混音时我们通常会将低音乐器放在声场中央,而频率较高的乐器则分布于声场不同方位。

当然,如果忽略了时间因素,听觉系统对同一强度声音位置的判断也会产生错误。例如两个完全相同的声源等距离向双耳传送,由于距离相等,声波传送的时间也是相等的,此时听觉系统能够感觉正前方有一个感觉像单声道的声音。如果将两个声源设置为不同的传播距离,那么就意味着声源之间具备了“时间差”因素,此时人耳可以根据不同的传播时间确定声音的位置。

关于时间因素定位方式的另一个应用就是延迟,这是人耳根据直达声和反射声传播时间差异而产生的定位感。例如,时间差在35ms内的两个声音先后到达听觉系统,听音者对声音位置的感知一定是先入耳那个声音所来自的方位。很明显,这是听觉系统根据先听到的声音推断出来的声源位置,然后通过后继的声音判断最终的声音定位。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听觉系统判断直达声还是反射声的依据是时间差异,而不是响度。1.3室内声学

声学是看似无关紧要的基本常识,但它却可能成为日夜困扰你的棘手难题。我们的工作环境与这个问题息息相关,常见的监听、混音平衡等问题部分往往是声学缺陷造成的。本章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与室内声学相关联的声学知识,使读者对发音原理、常见声学问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1.3.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在自然状态下,物体因振动而产生声音,该发声体被称为“声源”;声源传播的空间称为“声场”,声源所产生的振动能量以波纹状向声场四周扩散。想象一下,如果向平静的水中投入石头,就能看到水波一圈圈由中心向外扩散,如图1-8所示。由于声音的传播方式与其相似,因此我们将其形象地称为“声波”。图1-8 声波的运动方式与水波相似

与水波不同的是,声波不是平面传播的,而是以球状向四周扩散的,因此也可以称为“球面波”。声波扩散是全方位的,即声音发出后可以向前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扩散。

声波的两个可测量要素是频率和振幅,频率指的是每秒钟声波运动的速率,一个完整的运动周期(360°)称为“周期波长”,如图1-9所示。图1-9 周期波长

如图1-9所示,声波频率指的就是每秒钟发生的周期波长或运动周期的数量,例如每秒运动100周,即频率为100Hz。而振幅指的是声波周期运动幅度的变化量,如图1-10所示。

振幅是一种对数测量方式,其单位为dB,它决定了声波的音量和声压级(SPLs),我们平时所说的“响度”就是人耳所能感受到的声压级大小。一般而言,声压越大,声音越响。然而决定响度的因素并非只有声压级,频率也是其决定因素之一。图1-11所示的等响曲线可以揭示响度、频率与声压级之间的关系。图1-10 振幅

图1-11中的每条曲线代表该频率所对应的声压级,可以看到,人耳所能接受的声压级范围在0~120dB SPL。因此,0dB SPL被称为“听阀”;120dB SPL是听觉极限,会使人耳感觉疼痛,因此被称为“疼阀”。我们可以看到,1kHz上的曲线相隔是均等的,说明人耳对该频段上声压级的变化感受一致。而对于100Hz以下的低频部分,感受程度会急剧下降。这就是监听时改变重放音量致使频率平衡发生变化的原因。

此外,声波具有反射性,尤其在室内环境下,众多的障碍物,例如天花板、墙壁、家具等都会使声波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当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并不能终止其传播过程,而是将其弹射到其他方向,并且反弹后的声波还会继续被其他物体再次反射,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每发生一次反射,就会产生声音延迟,如图1-12所示。图1-11 等响曲线图1-12 声音的延迟

从图1-12中可以看到,扬声器正对着听音者发出的声波由于没有障碍物阻挡,此时可以得到完整的直达声信号,而延迟信号1和延迟信号2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墙壁反射,因此相比于直达声而言,这两类信号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延迟。

对于混响而言,可以理解为数量更多的延迟混合后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来自各个方向的延迟信号以不同时间、不同强度(音量)经过不断重复的混合,因此混响声就是室内从各种反射物多次反射后的最终结果,如图1-13所示。图1-13 室内混响

当然,这是一个简单的示意图,实际混响的反射量可以高达上千次,并持续反射直至能量耗尽。1.3.2 常见声学问题

室内环境下,声波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中传播,其实际声学特性比室外场合要复杂。通常,声波将受到封闭空间各个界面的反射、吸收与透射。因此,室内声场存在着许多不同的声学问题。而常见的工作室都是建立在小型房间内的,以下将有针对性地介绍该空间下容易出现的声学问题。1.声颤动

当声波处于两个平行硬质界面之间时会产生不断的反射现象,即所谓的“声颤动”,声颤动常出现于中高频或高频区域,听上去类似于快速震荡的延迟效果,如图1-14所示。图1-14 发生在平行介质中的声颤动

声颤动是典型的声场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此时能听到有节奏的脉冲一样的干扰声。当房屋空间较大时,声颤动出现的相隔时间较长,且让人听起来非常不舒服。其原理如图1-14所示:重放声波在室内相对的平行墙壁间来回反射,而由于墙面比较坚硬,因此反射性很强,声能很难被吸收衰减而导致声学问题。2.梳妆滤波

由于波形频率或相位差异而产生包络叠加后所形成的声音波形。例如,用同一只传声器拾取多个声源,或者用两只及以上的传声器拾取同一声源都会存在由于频率或相位问题所带来的梳妆滤波效应,如图1-15所示。图1-15 梳妆滤波产生的原理

从图1-15中可以看到,梳妆滤波实际上是相移波形和原始波形相互叠加的结果,由于某些频率被加强而另一些频率被抵消所形成的梳齿状的特殊波形。通常在室内环境下,直达声与墙面的反射声相互干涉作用也可以导致梳妆滤波效应,该效应让声音听起来非常空洞,严重影响音质。3.驻波

驻波又叫“房间共振”,指的是声波频率随房间尺寸而被提升、衰减或抵消的现象。如果一个声波的波长与房间长度相等,声波就会被反射回来并叠加在原始声波上;如果房间长度是波长的1.5倍,则反射声的叠加效应将使原始声波的振幅和音量增加一倍;如果房间长度是波长的一半、1倍、2倍或几分之一,频率可能会发生抵消或提升,具体情况取决于声波反射时所处的振动周期点。上述现象会在房间中产生特殊的频率提升点或抵消点,使房间中的声音听上去不平衡或不正常,如图1-16所示。

驻波由于和房间尺寸有关,因此也是最难解决的声学缺陷之一,它将时刻影响着监听和录音的清晰度。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驻波的作用也可以变得更为积极。例如一个9米见方的房间内,声波会在30Hz处产生共振,由于该频率点非常低,几乎超出了正常的频率范围,因此对实际工作毫无影响,反而有利,它可以让低频乐器变得更深沉、厚重。4.降噪

降噪指的是有效控制室外或其他房间传来的不需要的声音,严格地说,这不属于室内声学的范畴。房间的隔音程度取决于建筑物本身的质量和材质,或者说它属于建筑学领域的问题。然而,任何一个音乐制作场合都无法回避室内噪声控制问题,而且噪声带给音乐制作的危害程度绝不低于其他声学缺陷。因此,我们必须重新赋予建筑物某种结构,从而有效控制噪音。图1-16 驻波

隔绝外部噪音并不是降噪的唯一目的,因为从理论上说,室内的环境噪音也是始终存在的,它会覆盖在录音信号上面并成为一个整体。因此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在有效控制外部噪音的同时对室内的环境噪音加以控制,使工作场合具备更高的声音隔断能力和相对安静的室内环境。1.4声学处理及监听布局

1.3节分析了室内环境下容易出现的声学缺陷问题,在本章中我们着力于声学问题的处理和建立有效的监听机制。很明显这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环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输出信号,这是所有问题的最终目标。1.4.1 声学处理方式

所有关于音乐的声学处理,根据目标、意图和功能可以归结为两类,即控制和隔离。控制指的是以消除声颤动、梳妆滤波、驻波为出发点,进而使室内频响均衡的处理方式;而隔离指的是有效隔绝外部噪音、降低环境噪音、消除由于声波引起的振动传导为目标的处理方式。1.控制

控制处理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即吸音、声扩散、低频陷阱,下面分别进行具体介绍。(1)吸音:吸音对很多人而言并不陌生,该方式通过使用松软的材料,例如海绵、泡沫、丝织物、棉质或其他专用吸音物质达到消减声波能量的目的。当声波接触到吸音物质时,声能在材料内部被转换成热能,致使声能损失而使声音得到控制。如果声能没有被完全吸收,则会继续穿过吸音材料并维持反射,直至能量全部耗尽,如图1-17所示为常见的吸音材料。图1-17 常见的吸音材料

通常,吸音材料对中高频或高频信号的吸收能力较强,但是对于中低频或低频信号的吸收能力却不尽如人意。由于该类声波的能量充足,且波长足够长,声波一般可以穿透吸音材料,而声能并不能被完全吸收。因此,采用吸音和低频陷阱的组合形式才能够有效抑制中低频或低频声波。(2)低频陷阱:低频陷阱是一种使用吸音材料制作的空腔物体,当声波穿透吸音材料之后即被腔体所捕获,由于声波无法通过吸音层返回,并持续在空腔内反射直至能量耗尽。

低频陷阱之所以能够有效控制声波,是由于空腔的尺寸及间距是根据波长与频率严格换算而确定的,频率波长的分数或倍数尺寸空间都能够有效降低特定的频率能量,如图1-18所示为低频陷阱。图1-18 低频陷阱(3)声扩散:首先要明白,声扩散不能减弱或消除声能,使用它的目的是将声能分散或改变方向,使其不能对声学环境造成影响,如图1-19所示为典型的声扩散材料。图1-19 典型声扩散材料

声扩散材料经常被用于监听位置上顶面或后墙面,也常被用于录音间传声器拾音位置附近。如图1-20所示为录音间天花板及侧墙面声扩散布局,以及墙角的凸面圆柱体声扩散材料。图1-20 录音间声扩散布局

声扩散能够极好地解决过度吸音情况,另外,还能在保持室内高频信号的同时解决声颤动问题。2.隔离

所有的房间或空间都存在一定量的背景噪声和环境声,并且这些声音会持续保持。类似的噪声来源是多样的,室外因素尤其复杂,例如交通噪声或其他建筑物的振动等。隔离的目的之一是为了阻止外界传入不需要的声音,换句话说,就是使工作室环境相对隔绝各种外来影响,如图1-21所示。图1-21 隔离

室内噪音来源主要以房间串音,空调系统、风扇或是电视音响等产生的噪音振动为主。由于声能会使墙壁产生颤动,和墙壁相连接的地面此时会作为媒介将颤动噪声传送到墙壁的另一端。因此隔离的另一目标就是为了隔振。隔离技术的关键是针对墙壁结构的改变,而不是简单的墙面处理。(1)墙体空腔:从根本上讲,声能使墙壁产生的颤动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墙壁或与其相连接的地板进行传导,并且其传导状态和在空气中一样。如果使用弹性材料在墙壁上构建一个空腔,利用空气捕获声能,加之弹性材料对颤动的缓冲作用,可以在隔离噪声的同时有效降低颤动的传送能力,如图1-22所示。图1-22 墙体空腔结构

图1-22是一个典型的空腔结构,是大多数录音室所采用的隔离方案,除了内部填充材料有所变化之外,其整体构造没有多少不同。(2)房间套嵌隔离:该方式的原理和“墙体空腔”类似,即在工作间外部另行构建一层墙壁、天花板、地板,使工作间和其他房间形成一层隔离空腔,如果在空腔内填充吸音材料可以达到更好的隔离效果。显然,这个方案工程浩大、造价高昂,不是一般工作室能够实施的,然而它却是一种主流隔离方案。1.4.2 改善声学环境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许多小型工作室或个人工作室基本上是设立在自家的卧室或客厅里的。当然,在Home Studio(家庭工作室)大行其道的势态下,这样的工作室还会越来越多。然而,这一类工作场合都有一个共同的缺陷:同一个混音,如果换了播放环境,其重放结果完全会变样,严重时甚至与当时在工作室里听到的根本不一样。其实我们也能发现,很多商业混音作品就不存在类似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工作室的声学环境存在缺陷,从而导致监听结果存在了误差所致。1.理想工作环境应该具备的特征

房间的声学环境会影响到监听质量和录音的准确性。从某种程度而言,你的房间就相当于最大的一件乐器,其良好的性能将为你的工作节省大量的时间,并使你专注于声音本身。那么理想的监听环境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1)没有声颤动及梳妆滤波效应:该类型的声学缺陷究其本质都属于不良反射,是影响监听及录音的不利因素之一。(2)没有全反射:一般来说,表面光滑的物体是导致全反射的不利因素,例如镜子或其他附带玻璃材质装饰物。非常光滑的墙壁通常也会带来全反射,尤其是正对着监听音箱以及音箱两侧的墙壁。(3)没有驻波:驻波现象会使声源中某些频率被增强,进而使监听效果出现误差。通常,房间纬度尺寸就是造成驻波缺陷的主要原因。(4)良好的隔离度:隔离度指的是房间隔绝干扰的程度,房间与外界干扰的隔离以及录音室与控制室之间的隔离都是应该考虑的。(5)有效控制房间低频:组成房间的各个角落是最容易产生低频染色的不利因素。例如地板与墙面构成的墙底角、墙边脚、天花板与墙面构成的墙顶角等,这类区域会对低频进行“放大”,而且房间里组成“角”的墙面越多,那么对低频的放大能力就会成倍数增加。(6)拥有合理的监听布局:监听布局问题同样是构成室内声学环境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布局能够直接影响到混录环境的声音效果。

从上述6条标准我们可以对影响监听或录音的声学问题有个大致的了解。事实上,大部分工作室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的声学缺陷,这里面不乏号称专业机构的场所。从本质上说,声学处理非常复杂,其专业性也非常强,鉴于各方面条件制约,或许我们不能聘请专业公司为工作室处理声学缺陷,然而自己动手,利用一些常见的材料,也可以使你花费较少的投入取得不错的效果,下面我们就针对上述问题讲解房间声学缺陷的处理办法。2.房间声学缺陷处理办法(1)消除声颤动及梳妆滤波效应:这是一类比较容易消除的声学缺陷,可以在墙壁铺设吸音材料达到消除的目的。如果希望加强吸音能力,可以在吸声材料与墙面留出2~3cm的空间,在空间中填充例如海绵、毛毡等辅助材料,进一步加强吸声能力。(2)消除全反射:监听位置的上顶面或后墙面、录音间传声器附近都是需要消除全反射的区域,使用声扩散的方式可以使声能分散或改变方向从而有效达到消除全反射的目的。如图1-23所示为监听音箱后墙面声扩散示例。图1-23 监听音箱后墙面声扩散

可以在上述区域按照实际测量尺寸铺设声扩散材料,选择一些不规则的泡沫板或其他能够有效漫反射的材料进行施工。要注意,声扩散材料的规格应不小于0.6m×1.2m,如果需要,还可以将规格增加到1.2m×1.2m,请根据实际情况判断使用。如果你觉得上述办法太繁琐,那么也在这些区域固定一些表面不平整、具有一定吸音能力的装饰物替代吸音材料,只要让反射声不直接进入耳朵,而是向其他方向扩散就可以。(3)消除驻波:驻波是最要,也是最难解决的因素,因为它和房间面积有关。越大的房间,产生驻波的频率越低,影响也越小。因此在动手消除驻波之前,需要知道房间的尺寸将会影响到哪些频率。可以在互联网上下载一个名为“共振频率点模拟”的小工具,输入房间的长宽高尺寸,它会计算出受影响的频率,如图1-24所示为该工具软件的截图。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采用各种方法主动抑制驻波现象,这里提供两种解决方案,通常在大型工作室都是将这两种方案综合实施的,你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种或综合运用。

方案一,通常,监听音箱正面的墙体是比较重要的部位。可以去买一些专门用于吸音的材料或者是能产生“漫反射”的装饰物布置在墙面上,如图1-25所示。

如果那个部位是窗户,那么可以采用挂厚重窗帘的办法解决。记住,一定要带褶子窗帘,不要拉平。接下来请关注与音箱呈直角的那一部分墙体,这里通常是产生“第一反射声”的位置,也是需要重点处理的部位,因为从这堵墙反射回来的声波将直接进入工作时的听音区,对于听音的影响最大。解决办法是沿这堵墙放个大一点的书架,里面再放一些书,或者放一些表面反射不是很强的家具,这些物品都有助于吸收或分散驻波,但是这些家具的具体位置需要反复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可以随时检验效果。方法很简单,在房间里拍手,如果出来的声音都是非常短促而清晰的,那么说明调整位置是正确的,驻波已经被有效抑制了;如果可以听见回声或者嗡嗡颤抖的余音,或者声音消失的不均匀,那么证明调整位置无效,还需要继续慢慢调整,直至找出产生驻波的根源位置。一般来说,这类声音都是由于从墙面上反射回来的声音集中交叉在某一区域多次反射造成的,因此解决办法就是找出这一区域。图1-24 共振频率点模拟软件

方案二,图示均衡器通常用于房间频谱缺陷的补偿,因此也被称为“房间补偿器”。它可以弥补由于房间共振特性、吸声材料对声音频率的吸声系数不同以及监听系统频响特性不均匀等原因导致的频率不均衡问题。方案二的实施非常简单,首先使用“共振频率点模拟”工具计算出受影响的频点,然后在均衡器上提升或衰减这些频点就可以了。调整好之后请仔细对比处理结果,并进行适量的微调,使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很多时候,即使对工作环境进行过声学处理,也不能完全保证声学效应的完美,如果再采用均衡器辅助处理,效果会更好。这也是大型工作室采取综合处理的原因。图1-25 监听音箱正面墙体通过漫反射消除驻波(4)创建良好的隔离度:外界环境会干扰到正常的录音或监听工作,这是第一个需要采取隔离的方面;在工作室内部,房间与房间之间,例如录音室和控制室之间要避免相互干扰,这是第二个需要采取隔离的方面。而隔音的根本就是吸音,用各种手段有效吸收来自室内和室外的反射声干扰,从而提高声音纯度,1.4.1节所介绍的“墙体空腔”以及“房间套嵌隔离”都是有效的隔离手段。不可否认,这些方案是有效的,但是造价也非常高,不是普通工作室可以负担的,其实我们可以用更为简便的办法实现隔音。使用10cm以上的厚泡沫铺设在墙体,在泡沫上面再覆盖一层厚一些的棉质布料或者棉被。这样就可以构成一个简单的隔音设施。当然,对于面积较大的房间,这样的隔音方案是无效或效率极低的。但是对于小型工作室或个人工作室而言还是可以收到比较满意的效果的。(5)控制房间低频:低频控制通常使用低频陷阱的方法解决,制作一个低频陷阱并不复杂,只需使用吸音材料制作成一个空腔即可形成一个低频陷阱。当低频穿透吸音材料时就被空腔捕获,从而达到控制低频的目的。然而遗憾的是,空腔尺寸和吸音填充物的间距非常重要,这个数据是根据波长与频率换算得到的,这个尺寸能够决定低频声能的衰减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进行量的把握。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同样可以采取一些简便的设置解决低频控制问题。首先,仔细检查左右监听音箱与墙角的距离是否对称,这一点非常重要。其次,处理房间的所有角落,因为这些地方都是增强低频的部位。解决办法通常是在这些角落安装一些专门吸收低频的板材,尽可能地把墙角掩盖起来。对于地面上的角落,可以尝试一种更简单的办法来处理,例如在两个边墙角处各放一棵大小差不多的绿色植物,这样既能美化工作环境,又能抑制低频。(6)优化监听布局:现在我们知道室内声学环境是导致音响效果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然而,监听音箱之间的距离以及音箱与墙面距离的相对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我们知道,音箱之间的距离不是随意设定的。我们常见的方法就是坐在监听音箱前,经过简单地移动音箱位置、测试其音响效果就草草定位的状况。要知道,音箱的最佳间距不是使用简单测试就能定位的。为了便于实践,我们给出一些具体数据,你可以按照这些数据来调整你的音箱位置:

① 音箱与左、右墙的距离不小于45~46cm;

② 左右音箱间距不小于1.83m;

③ 监听者与音箱之间水平线的距离不小于1.83m,确保音箱与人耳呈等边三角形分布,这个位置就是监听时的最佳位置。

从以上声学缺陷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案可以看出,声学环境和处理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如果将监听系统因素也考虑进去的话,事情会变得更复杂。这里尽可能地给你提供一些参考,希望你能在发现问题时找到一些头绪。遇到这类情况,通过仔细分析、聆听声音变化、比较不同解决方案等方式还是可以得到结果的。事实上很多人还是凭一定经验来完善工作室音响环境的。1.4.3 合理化的监听布局

监听布局涉及到工作台和监听音箱的摆放位置,正是因为这些容易被忽略的问题从而直接影响到混录环境的声音效果。在音箱摆放上,很多人会做出一个错误的举动,那就是使音箱靠近工作台前面的墙壁,然而这样做却无意中违背了声学原理。在声波传播方式中我们阐述过,声波是向四周辐射的。因此,音箱并非只向前面发出声波,其后部一样有声波辐射。当那些从音箱背部发出的,并被前面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与音箱前方发出的声音相互混合后,就会产生梳状滤波效应,其结果将会导致部分频率或相位被抵消,因此声音的清晰度将会受到影响。当音箱位置适当离开墙壁,梳状滤波效应就会减轻或者消失,这是由于反射声具有了一定的延迟时间,就不会再造成梳状滤波效应或相位问题了。如果工作室只是单纯用于录音,工作台的摆放位置并不需要严格遵循上述规则;如果你想要在一个声学平衡的条件下获得准确的听感,那么监听布局的合理性就成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下就这个问题给出几点建议,你可以试着去改善自己的工作环境。(1)工作台应该设立在房间两面侧墙的中心位置,并且使左右监听音箱与各自对应面墙壁的距离相等,这样有助于获得平衡的立体声效果。反之,如果听音条件下立体声存在偏差,那么势必会造成混音结果的偏差。当你在其他环境下重放混音,其立体声一定是不平衡的。(2)监听音箱与前面墙壁的距离同样是应该考虑的,因为声波从音箱出来后并非只会向前面发出声音,在其他任何方向都会有声音的存在。如果前面墙壁与音箱距离位置不合理,将会造成声波同时反射,导致房间低频累积。那么解决办法就是确保音箱距离与前面墙壁的距离大于或小于与两侧墙壁的距离。图1-26 监听布局(3)左右扬声器与听音点共同组成一个夹角为60°的等边三角形,两只扬声器不要平行面朝前方,那样会造成声像定位模糊、声像中心不清晰的现象,正确的放置方法应该使两个扬声器正面处于60°夹角处。

如图1-26就是针对上述三点建议出示的图解,你可以根据图示以及1.4.2节“优化监听布局”中所给出的数值范围合理安排监听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