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4 08:06:34

点击下载

作者:郑秀编著

出版社:吉林文史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试读:

前言

第一篇 我不是教你耍花招——人性丛林生存心理策略

第一章 知晓方圆、掌握分寸的方圆心理学

心方人圆方能纵横于世

柔绵里面藏钢针,收效往往更显著

刚柔并济,方能贤亲佞畏

以“内韧”纵横人际场

好事做尽,人缘也到头

不争才是上争,共生才能安生

未到出头时能而有度

虚与委蛇,在形势不利时全身而退

等距离交往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第二章 略施小计、令其心服口服的心计心理学

恩威并施,才能贤佞皆服

分散小权才能独揽大权

气势夺人,从心理上震慑他人

适实施“苦肉计”,将狡猾的他制伏

顺势装糊涂,谬释其意解责难

处世还需“和稀泥”,既得人心又成事

静中韬光养晦,退中方求全身

倚弱卖弱,用“不争”来换取别人的信任

遇事模糊表态才能成就不败人生

第四章 洞悉人性、智取胜利的布局心理学

以诈降之策扰乱对方心智

适时低头,才能留得青山有柴烧

声东击西,让对手难辨真伪

瞒天过海,利用麻痹心理击败对手

制造无他选的困境,让对方别无选择地顺从

第五章 掩盖真实意图、以退为进的运作心理学

掩盖自己的锋芒,放低身架做人

以退为进,有屈才有伸

做不挨枪子的出头鸟

打探消息,首先隐藏你的真实动机

第二篇 弱点是带饵的钩——掌控主动的心理学策略

第一章 让他人心服口服的说服心理学

利用权威心理和角色互换说服对方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

一层一层剥笋,一步一步说服

利用从众心理,以众敌寡将其同化

归谬说服,让对方主动让步

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

运用心理定式让对方不断点头

第二章 掌控他人于无形之中的暗示心理学

有些话不能明说,暗示是最佳的选择

巧用心理暗示掌控他人

反复暗示,加深印象

用暗示做隐晦的拒绝

第三章 善用劣势反转局面的吃亏心理学

做隐性投资,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大舍才能换大得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

明处吃亏,暗处得利

吃亏是福

别做鼠目寸光的傻瓜

聪明人是不怕吃亏的“笨蛋”

故意吃亏不是亏

第四章 巧妙俘获人心的主动结交心理学

交往主动一点,结交就会多一点

把第一句话说得扣动人心

带着微笑与人结交

套上近乎才能扯上关系

告诉对方“你很重要”

准备多个剧本,努力让对方演主角

让对方知道你了解他、包容他

第五章 用人情抓住对方的人情心理学

开个人情户,日后储蓄多

分人一杯羹,日后落难有帮手

关键时拉人一把

感情常联络,日久自生情

第三篇 把攻心谋略发挥得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心理学

第一章 用言语攻破对方心防的赞美心理学

奉承也要讲规则

赞美也要讲究“度”

赞美也要讲创新

假借他人之口进行赞美

赞美女人要以能力为中心

第二章 善解人意、婉转拒绝的婉言心理学

委婉地拒绝,给被拒绝的人留面子

适当采用拖延、淡化策略

先承后转式拒绝,让对方在宽慰中接受拒绝

带着友善表情拒绝不伤和气

让对方欣然接受你的拒绝

逐客讲艺术,客人自退出

用对方的话来拒绝他

第三章 化解他人敌意的示好心理学

即便内心不满,也要积极去拥抱你的对手

巧用“背后鞠躬”策略,消除对方的敌意

站在对方立场说话,才能消除对方的戒心

尊重敌人,使其成为自身的动力

以德报怨,让对方的敌意如冰消逝

为对手鼓掌,化干戈为玉帛

第四章 诱使他人吐露心声的倾听心理学

与人交际注意“两只耳朵一张嘴”法则

尽量引导对方多说

从倾听中抓住最有用的信息

在改变他人想法前先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好的倾听就是一种说服

听完对方的基本主题再插话

恰到好处的沉默胜于雄辩

适时附和更容易讨人欢心

第五章 把握尺度、拿捏分寸的人性心理学

让一步海阔天空,争一步穷途末路

得理也要让三分

关键时刻也要当仁不让

做最坏的打算,才能确保最终的胜算

晓之以理,诱之以利

不在失意的人面前谈论你的得意

万事皆有度,过犹不及

第四篇 方圆运用之妙,在乎一心——方与圆的心理经营课

第一章 摆正心态、化解僵局的应急心理学

主动“开涮法”解决冷场

正话反说吐逆耳忠言

谈吐有趣,在笑声中摆脱窘境

实话要巧说,坏话要好说

善于周旋,总能化干戈为玉帛

因势利导,错中求胜缓解危局

打圆场要让双方都满意

冷场时主动打破沉默

“善意的谎言”能讨人喜欢

第二章 为自己留有余地的模糊表态心理学

用模糊语言说尖锐的话

越求全就越求不齐全

何种态度需要应需而变

第三章 看透他人内心的识谎心理学

利用他的虚荣心,不必碰灰办成事

别人的“危言”,可以听但不能“耸听”

利用心虚策略,悄无声息辨别谎言

虚设一条底线,让对方产生危机感

制造“机会”,让说谎者自露破绽

釜底抽薪,从根本上瓦解谎言

将计就计,顺势破谎解危

全面分析,识破离间计

推理有术,抽掉谎言的支柱

第四章 获得别人谅解的道歉心理学

道歉的方式可以直接也可以间接

无诚意道歉是无效的道歉

巧借第三者间接道歉

道歉时把握好说话的原则

第五篇 博弈论没有诡计——借力成事心理学

第一章 博取他人信赖的合作心理学

时不时摇晃一下“沉淀层”

建立合理的团队分享机制

鼓励员工之间相互“管闲事”

促进下属之间的“互补合作”

真诚合作,但要为应对变故做好准备

用有效承诺,赢得合作

第二章 赢家通吃的商场掌控心理学

正面难入手时,就从侧面出击

施计弄巧,无条件时创造条件

临危不乱,以机智赢得生机

让对手不攻自破

连横合纵,将天下资源为我所用

第三章 谋求共赢减少选择内耗的博弈心理学

罗思柴尔德的成功秘诀:跻身上流社会

苹果先从好的吃起

老虎怕毛驴,假信息迷惑真敌人

策略欺骗

螃蟹为什么爬不出篓子

分蛋糕博弈:不患贫而患不公

第六篇 认同才有力量——心灵互动心理学

第一章 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认同心理学

想让别人喜欢你,先要喜欢上对方

你对朋友知心,朋友也会对你知心

帮助对方要适当,接受对方的帮助也要适当

努力记住有关对方的小事,他会对你产生好感

换位思考在人际交往中出奇效

不揭对方伤疤

说话多给对方“同感”的理解

站在上司立场想问题,站在自己立场办事情

第二章 扭转反对意见的求同心理学

将心比心,启发对方点头

心领神会,替别人遮掩难言之隐

遭遇尴尬,要给他人台阶下

讲道理时最好打个比方

适当沉默能获得信赖感

第三章 以共鸣俘虏他人内心的交心心理学

细微动作拉近与陌生人的距离

运用认同术是达成共识的有效方法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传递温暖

掌声响起来,为对方喝彩

你的笑容价值百万

第七篇 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影响力心理学

第一章 博取他人信服的权威心理学

时刻让人知道你是“有身份”的人

要有鲜明的立场,不可迁就大多数

轻诺者寡信

利用情感树威

让自己保持“竞技状态”

不懂不是错,不懂装懂才是错

积极挖掘下属的闪光点

第二章 获得他人赞同和支持的影响力心理学

抓住对方心理,把话说到点子上

利用人们的反叛心理来说话

必要时刻,向对方适当提出挑战

容忍对方的反感,让他不再反感

最有效的手段是以诚服人

用商量的口吻向对方提建议

第三章 重振受挫灵魂的抚慰心理学

探病时要善于“说谎”

朋友失意,安慰的话一定要得体

站在同一起点上,现身说法

意识唤醒法使其走出悲伤阴影

他人郁闷的时候多说理解的话

看清谈话对象的身份,然后再开口

第八篇 好口才需要练习——说话办事心理学

第一章 送礼送到心坎上的送礼心理学

先权衡利益,再去送礼

对症下药,对的礼物送给对的人

事有大小之分,礼有薄厚之别

急人所需,送小礼也能办成事

好礼配好话,送到对方心坎里

送礼最忌临时抱佛脚

要送好礼,千万莫碰对方禁忌

第二章 塑造和谐语境的说话办事心理学

将语言“软化”后再说出来,人际更加和谐

做得精彩从说得漂亮开始

把别人的奚落拒之门外

察言观色术:职场上说得好也要说得巧

第三章 运用言语“催眠”对方的场面应用心理学

把握对方的心理后再说话

场面上,要说场面话

察言观色,把话说得恰到好处

用谐音把话说圆

同一种意思换一种表达

人人厌烦“鬼话连篇”

前言

任何人都无法孤单地活在世上,在信息如潮奔涌,圈子越来越重要的现代社会更是如此。每一个人生活的幸福、工作的成功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但是为什么有些人在人际交往中会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有些人却举步维艰、进退维谷呢?其实很简单,人生中的各种问题,都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掌握了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工作和生活中的许多难题就能迎刃而解。

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关系网,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无法回避与人交往,如果不懂得人际交往心理学,工作、生活可能处处出错,甚至得不到别人的尊重。有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就会更容易成功。看看古今中外的那些成功者我们就会发现,各个领域中的卓越者并不是那些满腹经纶却不通世故的人,而是善于见微知著,揣摩人心,并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达成自己目的的人。

在与人的交往中,如果一味想着自己舒服,慢慢地你便会走向孤独;若是只想着让别人舒服,总有一天你会心力交瘁;若是双方都不舒服,将会波及更多的人受到伤害。唯有在你和对方都舒服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才是最好的人际关系。然而,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如何塑造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样才能克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有哪些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需要及时掌握?人际交往有哪些禁忌?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成效,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甚至影响事业的成功。

针对这些人际交往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我们编写了这部《人际交往心理学》。全书共分为“人性丛林生存心理策略”“掌握主动的心理学策略”“把握分寸心理学”“方与圆的心理经营课”“借力成事心理学”“心灵互动心理学”“影响力心理学”“说话办事心理学”8个篇章,分别从人际、商场、职场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讲述了人际交往的心理学知识和技巧,深入挖掘人性背后的心理秘密,巧妙揭示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行为动机,以期帮助读者迅速提高说话办事的能力,掌控人际交往主动权,避免挫折和损失,一步一步地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获得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在解读各种人际关系现象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的同时,书中还提供了一些能使你成为职场上、商场上、亲友圈中最有分量、最受欢迎、最能呼风唤雨的人的方法,进而使你成为人际关系的大赢家。

为什么你真心地为他人好,对方却不领情?为什么明明自己没有坏心眼,却总是不经意间就得罪人?为什么总有那么一些人不喜欢你?为什么看似朋友很多,但知心的没有几个?要怎样才能让人喜欢你,乐意跟你交朋友?要怎样才能让人信服你、支持你,在你有困难的时候帮助你?要怎样才能让人接受你的要求,按照你的意愿行动?要怎样才能让自己更具魅力?要怎样才能更有效地与别人沟通?这本《人际交往心理学》会告诉你怎样面对社会上的善良与正直、邪恶与丑陋,怎样让别人敬你、爱你、想你、用你;它将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增加吸引力,获得大家的好感,使你的工作一帆风顺,使你的生活多姿多彩,直至到达成功的顶峰。

千人千面,每一面孔后面都有一颗搏动的心。与人交往面对的是一张张面孔,应对的却是一颗颗奥妙的心灵。只有采取恰当的人际交往心理策略,走入他人的内心深处,把握心理脉搏,洞悉人心的奥妙变化,才能赢得人心!第一篇 我不是教你耍花招——人性丛林生存心理策略第一章 知晓方圆、掌握分寸的方圆心理学心方人圆方能纵横于世

实用精要

不管是处世为人,还是人际交往,都需要讲求方圆之道,这样不仅能使自己的内心坦荡豁达,也能让他人心中圆满从而达到人际顺畅。

深度透析

方中有圆,圆中有方,是为人的因果定律,又是大自然的法则。在这里,圆,象征着运转不息、周而复始的天体;方,象征着广大旷远、宽厚沉稳的地象。

晚清重臣张之洞就是一位善用方圆之道处世交际的人。

张之洞少年时很聪慧,身形似猿,传说为将军山灵猿转世;榜中探花,历任湖北、四川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湖广、两江总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军机大臣。

张之洞可算是一位性格刚烈、铁骨铮铮的人,然而他办事十分圆融。在他就任山西巡抚时,当时泰裕票号的孔老板表示要送一万两银子给他。张之洞婉言谢绝了孔老板的好意。当他考察了当地的情况之后,发现山西受罂粟的荼毒很是严重,于是决心铲除山西的罂粟,让百姓重新种植庄稼。而改种庄稼需要一笔费用,但山西连年干旱、歉收,加上贪官污吏的中饱私囊,拿不出救济款发放给老百姓。这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孔老板。

他想,如果说服孔老板把银子捐出来,为山西的百姓做善事,以银子换美名,他或许会同意。经过商谈,孔老板表示愿意捐出五万两银子,但必须满足他的两个条件:一是让张之洞为他的票号题写一块“天下第一诚信票号”的匾,二是要捐个候补道台的官衔。

刚开始张之洞觉得孔老板的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答应,因为自己对他的票号一无所知,又怎么能说它是天下第一诚信票号呢?第二,他认为捐官是一桩扰乱吏治的大坏事。可是不答应孔老板,又到哪里去弄五万两银子呢?

经过反复思考,张之洞决定采用折中迂回的手段,答应为孔老板的票号题“天下第一诚信”的匾,这六个字意味着:天下第一等重要的美德就是诚信二字,并不一定是说他们泰裕票号的诚信就是天下第一。

至于孔老板的第二个要求,张之洞最后给自己找了一个台阶:一来,捐官的风气由来已久,不足为怪;二来,即使孔老板做了道台也不过是得了个空名而已。再者按朝廷规定,捐四万两银子便可得候补道台。于是,张之洞以这种退让的方式为山西百姓募来了五万两银子。《易经》中反复强调“天圆地方”,众人为天,天圆就是处世要圆融,要有智慧;心田为地,地方就是心地方正,要有操守。柔绵里面藏钢针,收效往往更显著

实用精要

先说软的,可以在强敌面前取得进一步论辩的机会;再说硬的,就可以显示一些威胁的力量。软的为绵,硬的为针,是为绵里藏针。

深度透析

春秋时期的晋灵公奢侈腐化。某年下令兴建一座九层高的楼台,群臣劝说阻拦。他火了,干脆又下了一道命令:敢劝阻建九层台者斩首。这样一来,便没人敢说话了。

有一个叫荀息的大臣很讨灵公喜欢。他告诉灵公说他能把九个棋子摞起来,上面还能再摞九个鸡蛋。灵公听了,觉得这事儿挺新鲜,立即要荀息露一手让他开开眼界。荀息也不推辞,就把九个棋子摞在一起,接着又小心翼翼地把鸡蛋往棋子上摞,放第一个,第二个……

荀息自己紧张得满头大汗,战战兢兢,看的人也大气不敢出一口。如果荀息不能把鸡蛋摞好,就犯了欺君大罪,是会被杀头的。

这时,灵公也憋不住了,大叫:“危险!”荀息却从容不迫地说:“这算什么危险,还有比这更危险的事哩!”灵公也被勾起了好奇:“还有什么比这更危险?”

荀息便掂掂手中的鸡蛋,慢吞吞地说:“建九层台就比这危险百倍。如此之高台三年难成,三年中要征用全国民工,使男不能耕,女不能织,老百姓没有收成,国家也穷困了。而国家穷困了,别国便会趁机打进来,大王您也就完了。你说这不比往棋子上摞鸡蛋更危险吗?”

灵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立即下令停工。

荀息让晋灵公看了场不成功的杂技表演,更受了一次形象生动的批评。正在气头上的人,是难以与他正面争辩的,何况他还有无上的权威支持。然而,“绵里藏针法”每每在这样的关键时刻,能起到逆转乾坤的作用。

庄重显力量,风趣显风度。在论辩中做到既庄重又风趣,可以叫对方无力招架,自叹弗如。庄重为绵,风趣为针,是为绵里藏针。

一般来说,绵里藏针,话里藏话,总体上有一个基本功能:那就是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话要说得很艺术,让听话之人心领神会,明白你话中的锋芒所在。

所以,在日常的交际、辩论时,如果不方便直接使用刚的策略,不妨将刚置于柔中,采用绵里藏针的策略,往往收效更显著。刚柔并济,方能贤亲佞畏

实用精要

刚柔相济是一种顺畅处世的管理方法,也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拿捏人际心理的方圆之道。它可使激烈的争论停下来,也可以改善气氛,增进感情;可以使贤人亲近,使佞人畏惧。

深度透析

在我国古代,极具智谋的军师诸葛亮,就深谙刚柔并济的成功之道。

公元214年,刘备夺取四川后,诸葛亮在协助刘备治理四川时,立法“颇尚严峻,人多怨叹者”,当地官员法正提醒诸葛亮,对于初平定的地区,大乱之后应“缓刑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认为自己的做法并没有错,他对法正说:四川的情况,与一般不同。自从刘焉、刘璋父子守蜀以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奉承,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现在如果我用在他们心目中已失去价值的官位来拉拢他们,以他们已经熟视无睹的“恩义”来使他们心怀感激,是不会有实际效果的。所以,我只能用严法来使他们知道礼义之恩、加爵之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

这正如曾国藩所指出的:人不可无刚,无刚则不能自立,不能自立也就不能自强,不能自强也就不能成就一番功业。刚就是使一个人站立起来的东西。刚是一种威仪,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不可侵犯的气概。由于有了刚,那些先贤们才能独立不惧,坚韧不拔。刚就是一个人的骨头。人也不可无柔,无柔则不亲和,失和就会陷入孤立、四面楚歌。柔就是使人站立长久的东西。柔是一种魅力,一种收敛。总之,只有刚柔并济才可左右逢源。以“内韧”纵横人际场

实用精要

外柔内韧的人往往能在人际场上游刃有余,因为外表柔能够降低别人的防备系数,容易被人所接受,而内心强韧又是成事的主要心理因素,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深度透析

人要想成事,就要注意培养外柔内韧的性格。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这是社会的需要,性格刚强固然很好,但是如果你外表柔弱,内心却韧性十足,则既可以不得罪人而办成很多事,又能很好地把握和坚持自己的办事原则,降低别人的“防备系数”。

自古以来,高明的政治家都会选择用这种手法来从政,从不因为一时的气愤而自断生路。

宋朝开国时期的一位著名宰相赵普,曾在太祖、太宗时期为相数十年。这个人的性格非常坚韧,在举贤能一方面也颇有作为。

宋代初年,太祖遇某官出缺,他叫宰相赵普拟名,赵普拟定一人,但太祖不喜欢这个人,因此拒绝了。哪知道接连几天,赵普每日都举荐这个人。太祖一怒之下,把这名纸撕了,掷在地上,显然是无声地骂赵普多事。赵普脸不红、心不跳,也没有羞愤不已,而是无声地把地上的废纸捡起来。

过一两天,太祖又要赵普拟,赵普早把前日捡起的破纸用糨糊粘贴了携带身边,太祖一开口,赵普马上把这纸送上,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太祖惊讶地问道:“为何还是此人?”赵普遂解释这人的优点,太祖终于被说动了,起用了此人。

赵普劝太祖纳贤,虽然被太祖拒绝了,但他并没有气馁,也没有选择用“据理力争”的方式来顶撞太祖,因为毕竟生杀大权在太祖的手里。他采取的是软磨硬泡、无声抗议的方式,既显现了自己的坚决,又达到了让太祖纳贤的目的。他这种韧性十足、坚持不懈的心理素质,的确是我们应该培养的。不过运用这种“软磨硬泡法”也要注意分寸,以免伤害对方的情感,收到反效果。

好的心理素质,能让你成功地控制情绪,以适应各种生存环境,对于办事的成功与失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们应该学会锻炼心智,做到处变不惊,遇变不形于色,才能更好地纵横于生活的各种圈子当中。好事做尽,人缘也到头

实用精要

如果你总是在帮别人,使人感到无法回报或没有机会回报的时候,愧疚感就会让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因而,留有余地,好事不应一次做尽,这也是平衡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深度透析

小惠有位很好的朋友小莉。小莉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她在家经常与婆婆产生摩擦,从而导致了与丈夫的关系也不和谐,夫妻俩经常吵架。每次听小莉声泪俱下地控诉完婆婆与丈夫的不是之后,感觉到小莉那份难受时,小惠的心中也一样难受万分,却没有办法来解决。眼看自己帮不了好朋友的忙,小惠也闷闷不乐,心情差到极点。

小惠也曾在心里一遍遍劝诫自己:小莉有困难她自己会解决的,自己没必要也跟着痛苦不堪。然而,一遇到小莉有什么事,小惠却又烦躁不安。

这种过度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卷入程度过高”。心理卷入程度过高是指个人在心理上与环境信息的关联程度过高。例如,在人际交往中,有人会过分地关心朋友的事情,朋友遇到困难了,他比朋友还忧心忡忡;朋友办事出现失误,他比朋友还内疚和自责。

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总是把自己和周围的环境联系在一起,导致情绪波动大,行为控制不当,进而出现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障碍。

心理卷入程度过高,主要是因为当事人不自信,比如特别在乎别人的议论、担心遭到别人的否定和排斥等。此外,由于个体心理独立性发展不完善,个人的状况和心理状态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再者,是因为缺乏必需的社会知觉和人际交往技巧,不会恰当地判断事件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影响。

解决心理卷入程度过高的问题,一是要信任别人,相信别人能为自己的事负责、能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不要越俎代庖,负自己不该负的责任。二是加强自信和独立性,有自我价值观与生活支撑点。只有消除在心理上对他人的依赖,才能驾驭自己的生活和情感。

许多初涉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以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融洽、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因为人不能一味接受别人的付出,否则心理会感到不平衡。“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也是为了使关系平衡的一种做法。“过度投资”,不给对方喘息的机会,会让对方的心灵窒息。留有余地,彼此才能自由畅快地呼吸。如果你想帮助别人,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让别人有所回报,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了你。不争才是上争,共生才能安生

实用精要

要想在人际场中做到灵活应对、游刃有余而无忧无患,就必须与世无争,与世共生。因为不与人争才能无忧,与人共生才能得到安生。

深度透析

在风景如画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年轻的海洋生物学家布兰姆做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察实验。一天,他潜入深水后,看到了一个奇异的场面:一条银灰色大鱼离开鱼群,向一条金黄色的小鱼快速游去。布兰姆以为,这条小鱼在劫难逃了。然而,大鱼并未恶狠狠地向小鱼扑去,而是停在小鱼面前,平静地张开了鱼鳍,一动也不动。那小鱼见了,便毫不犹豫地迎上前去,紧贴着大鱼的身体,用尖嘴东啄啄西啄啄,好像在吮吸什么似的。最后,它竟将半截身子钻入大鱼的鳃盖中。几分钟以后,它们分手了,小鱼潜入海草丛中,那大鱼轻松地追赶自己的同伴了。

此后数月,布兰姆进行了一系列的跟踪观察研究,他多次见到这种情景。看来,现象并非偶然。经过一番仔细观察,布兰姆认为,小鱼是“水晶宫”里的“大夫”,它是在为大鱼治病。

布兰姆把这条鱼“大夫”捉住,剖开它的胃,发现里面装满了各种寄生虫、小鱼以及腐蚀的鱼虫。为大鱼清除伤口的坏死组织,啄掉鱼鳞、鱼鳍和鱼鳃上的寄生虫,这些脏东西又成了鱼“大夫”的美味佳肴。这种合作对双方都很有好处,生物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为“共生”。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到了生物之间彼此依靠、共栖共生的生存事实,特别是鱼“大夫”与其他鱼类之间那种温情脉脉的共存关系,不由得让人感到一丝温馨。与人相比,人类的种种行径却显得非常丑恶,为了一时的名利争得你死我活。合作是维持秩序、克服混乱的重要法则,一旦要各自居功、互不相让,这个法则必然遭到破坏,世间的秩序将无从谈起。

老子说:“只有无争,才能无忧。”利人就会得人,利物就会得物,利天下就能得天下。从来没有听说过独恃私利的人能得大利的。所以善利万民的人,如同水滋润万物而与万物无争,不求所得。所以不争之争,才是上争的策略。庸人不知,所以乐与相安;明白人知道,却也不怎么样。“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事事强出头,只会让自己活得更累。当你同别人争名夺利时,你也成了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未到出头时能而有度

实用精要

人的心理是很难把握的,在人际场中,如果一个人能力太弱就不会被重视,但是如果表现得太强又会遭人妒忌而受到打击。因此要讲求方圆之道,未到出头之时,即使再有能力也要把握表现的尺度。

深度透析

众所周知,帝王在选择太子时心理是很矛盾的。太子仁弱一点吧,怕将来继位后缺乏驾驭众人的能力;太子贤明一点吧,又怕众望所归会危及自己。宋太宗见到自己的太子颇得人心,就曾酸溜溜地说:“人心都归向太子,欲置我于何地?”皇帝既有这种心态,太子委实难处:不能不得人心,也不能太得人心;不能太不及父皇,也不能太胜过父皇,这中间的尺寸确实是很难把握的。

隋炀帝的儿子杨暕就因为把握不好这个度,而与父皇产生隔阂。总体来说,造成他们父子失和的主要有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为了一个美女。

有一次,乐平公主告诉炀帝,有个女子十分漂亮,但不知为什么炀帝听后无所表示。过了一段时间,乐平公主以为炀帝对此人不感兴趣,就把她推荐给了太子杨暕。杨暕马上把她纳入后宫。后来炀帝忽然记起这事,就问乐平公主:“你上次说过的那个美人现在哪里?”乐平公主回答说:“已经被太子收用。”

这件事本身是不能全怪杨暕,他不可能每得到一个美女都先请示一下父皇是否感兴趣。乐平公主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按理炀帝问起,她满可以将始末和盘托出。但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引起炀帝对她的不满。所以,当炀帝再度问起这件事,她意识到自己捅了篓子,只好含糊地说一句“在太子那里”,似乎与自己无关。

第二件事是因为打猎。

炀帝去狩猎,命令杨柬率领一伙侍从参加。狩猎的结果是杨暕猎获颇丰而炀帝一无所得。炀帝龙颜大怒,认为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一问左右,左右侍从害怕炀帝迁怒,推说是猎物被杨暕手下一伙人阻挡,所以打不到了。炀帝因此猜忌起杨柬来,认为他是为了想出风头,于是处处寻杨暕的不是。

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结果太子的名号也就无法保留了。炀帝父子间从此结怨,直到后来宇文化及起来谋反,派人分别去囚禁、杀害炀帝父子时,炀帝还认为是杨暕派人来抓自己的,而杨暕也认为是炀帝派人来杀自己的,父子至死不能消除误会。

其实,不只是太子继承王位,在职场、商场等现实环境中,“未出头时能而有度”处处都需要。因为能力太强,容易招人妒忌;处处出头,更容易受到打击。但做人做事又不能太过于羸弱,显得太无能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存。所以,我们必须把握能而有度的方圆之道,特别是在个人力量没有达到强大之时。虚与委蛇,在形势不利时全身而退

实用精要

智者曾告诉人们:跟君子相处平平淡淡,跟小人相处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跟坏人相处应该见机行事,想得越周到越好。其实,这句话的精髓即是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虚与委蛇的圆熟之道。

深度透析

东晋明帝时,中书令温峤备受大将军王敦的妒忌。王敦请明帝任温峤为左司马,归王敦所管理,准备等待时机除掉。

温峤为人机智,洞悉王敦所为,便假装殷勤恭敬,综理王敦府事,并时常在王敦面前献计,借此迎合王敦,使他对自己产生好感。

除此之外,温峤还有意识地结交王敦唯一的亲信钱凤,并经常对钱凤说:“钱凤先生才华能力过人,经纶满腹,当世无双。”钱凤听了这赞扬心里十分受用,和温峤的交情日渐加深。透过这一层关系,王敦对温峤戒心渐渐解除,甚至引为心腹。

不久,丹阳尹辞官出缺,温峤便对王敦进言:“丹阳之地,对京都犹如人之咽喉,必须有才识相当的人去担任才行,如果所用非人,恐怕难以胜任,请你三思而行。”

王敦深以为然,就请他谈自己的意见。温峤诚恳答道:“我认为没有人能比钱凤先生更合适的了。”王敦又以同样的问题问钱凤,因为温峤推荐了钱凤,碍于面子,钱凤便说:“我看还是派温峤去最适宜。”

这正是温峤暗中打的小算盘,果然如愿。王敦便推荐温峤任丹阳尹,并派他就近暗察朝廷中的动静,随时报告。

温峤接到派令后,马上就做了一个小动作。原来,他担心自己一旦离开,钱凤会立刻在王敦面前进谗言而让王敦召回自己。于是,他在王敦为他饯别的宴会上假装喝醉了酒,歪歪倒倒地向在座同僚敬酒。敬到钱凤时,钱凤未及起身,温峤便以笏(朝板)击钱凤束发的巾坠,不高兴地说:“你钱凤算什么东西,我好意敬酒你却不敢饮。”

王敦以为温峤真的喝醉了,还为此劝两人不要误会。温峤去时,突然跪地向王敦叩别,眼泪汪汪。出了王敦府门又回去三次,好像十分不舍离去的样子,弄得王敦十分感动。

温峤刚上任,钱凤真的晋见王敦说:“温峤为皇上所宠,与朝廷关系密切,何况又是皇上的舅舅庚亮的至交,实在是不能信任的。”

王敦以为钱凤是因宴会上受了温峤的羞辱而恶意中伤,便生气斥责道:“温峤那天是喝醉了,对你是有点过分,但你不能因这点小事就来报复嘛!”

钱凤深自羞惭,怏怏退出。

温峤终于摆脱王敦的控制,回到建康,将王敦图谋叛逆的事报告了明帝,又和大臣庚亮共同计划征讨王敦。消息传到武昌王敦将军府,王敦勃然大怒:“我居然被这小子骗了。”然而,毕竟无可奈何,鞭长莫及,更无法挽救失败的命运了。

温峤在处理与王敦、钱凤等人的关系中,运用一整套娴熟的处世技巧,不但保护了自己,而且在时机成熟时,对敌人又主动出击,绝不手软。

做人固然需要正直,但是如果不知变通,就有可能碰钉子,甚至会遭不测。人的工作环境,有时候是无法选择的,在危险或尴尬的环境中工作,头脑一定要灵活,遇事该方则方,不该方时就要圆熟一些,尤其在遇到将要对己不利的形势时,应将刚直不阿和委曲求全结合起来,可随机应变,先保护自己以屈求伸。等距离交往才能在夹缝中生存

实用精要

所谓“等距离外交”,就是指无论在工作上或生活上,你与所有的人都大致保持相同的距离,大都处于关系均衡的状态。因为你处在夹缝中得罪不起人,不采取这种方圆策略,你就将面临危险。

深度透析

清代掌故遗闻的汇编《清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清朝末年,陈树屏做江夏知县的时候,张之洞在湖北做督抚。张之洞与湖北巡抚谭继洵(“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的父亲)关系不太融洽,多有矛盾。

有一天,张之洞和谭继洵等人在长江边上的黄鹤楼举行公宴,当地大小官员都在座。后来,有人谈到了江面宽窄问题,谭继洵说是五里三分,曾经在某本书中亲眼见过。张之洞沉思了一会,故意说是七里三分,自己也曾经在另外一本书中见过这种记载。

督抚二人相持不下,于是张之洞派人把当地江夏县衙县令招来断定裁决。知县陈树屏听来人说明情况,急忙整理衣冠飞骑前往黄鹤楼。他刚刚进门,还没来得及开口,张、谭二人同声问道:“你管理江夏县事,汉水在你的管辖境内,知道江面是七里三分,还是五里三分吗?”

陈树屏对两人的过节已有所耳闻,听到他们这样问,当然知道他们这是借题发挥。但是,张、谭二人他谁都得罪不起,所以肯定任何一人都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他灵机一动,从容不迫地拱拱手,言语平和地说:“江面水涨就宽到七里三分,而水落时便是五里三分。张制军是指涨水而言,而中丞大人是指水落而言。两位大人都没有说错,这有何可怀疑的呢?”张、谭二人本来就是信口胡说,听了陈树屏这个有趣的圆场,抚掌大笑,一场僵局就此化解。

与之类似,我们有时也会无端地被卷入对立的两派之间,而两边又都得罪不起。于是,这时候就得用点博弈的智慧:在博弈中能否获胜,不单纯取决于彼此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博弈方实力对比所形成的关系。也就是说,等距离外交,谁也不得罪。这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招。

也许你会认为,这种等距离、谁也不得罪的策略是一种墙头草的行径,直起腰杆儿做人应敢于挺身入局,表明自己的立场。其实,等距离策略不过是一种博弈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在冲突的最初阶段更好地保护自己,并且在将来挺身入局的时候能够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所以,它不是墙头草的行径,而是一种智慧的选择。第二章 略施小计、令其心服口服的心计心理学恩威并施,才能贤佞皆服

实用精要

对待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交际策略,因为每个人的处世心理都不相同。对待明理之人就该施以恩惠,对待无理之人则施之以威,这样才能在交际场中无往不利。

深度透析

人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因此,一般情况之下,只要我们能以诚相待、将心比心,多为对方考虑,就很容易说服他按照我们的意思办事。但当我们需要说服的对象无理取闹、顽固不化时,我们不妨施之以威,采取恩威并施之策略。唯有如此,我们的说服效率才会更高。

明太祖朱元璋在明朝初定之时,西南少数民族并不完全归服,一则天高皇帝远,中央势力鞭长莫及;二则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素有隔阂,因此,对此边远之地维持有效统治并非易事。

当时,朝廷驻贵州镇守的都督马烨趁水东、水西两邦改换首领之机,想“改土归流”,废掉水西、水东土司,改制郡县。因此,他将水西的女土司奢香抓来,鞭挞凌辱,欲以此挑起云南水东、水西诸邦怒气,来制造出兵借口。

此事一出,水部四十八部彝民都纷纷欲反,这使明太祖认识到武力并不能解决问题,对待云南各部还要采取抚慰政策。

这样一来,可借机让土司交出部分权力,去除各部与内地交通之屏障;二来可成就仁君之美名,收买人心,得到百姓拥戴。

尽管马烨也一片忠心,但这回不得不成为明太祖政治手腕的牺牲品。

明太祖接待了水东土司刘淑贞,听其诉说马烨的劣迹和世代守土之功。马皇后也召见了刘淑贞,并传唤设宴进京入朝,予以抚慰。这使刘淑贞和奢香很是感动。明太祖进一步问:“汝诚苦马都督,吾为汝除之,然何以报我?”明太祖已打算用马烨的性命换取二位土司的归顺。奢香说:“愿世世代代皆诸罗,令不敢为乱。”

明太祖斩马烨的同时,册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刘淑贞为明德夫人。可谓极尽恩赐之能事。但明太祖心中有数,过于亲近厚待必定会使其得意忘形,不服管教,并以为朝廷懦弱。因此,朱元璋仍留了一手。

当奢香、刘淑贞历经回归时,明太祖命令沿途官府在两路中央陈设兵力,紧张武备设施,以震慑二女,让其明白朝廷并非软弱可欺,而是具备相当实力,若举兵反叛,下场将不会很好。

明太祖的这种恩威并施的做法可谓明智至极,效果也极佳,对其册封厚待,使二位邦主领略了中央爱民之仁德;对其耀武陈兵,又使他们明白朝廷的威德。奢香等回去后,将朝廷兵力告知各部,于是众部心中顿生敬畏之情,归顺之心日强。

需要注意的是,当我们使用恩威并施的方法之时,一定要注意考察对手的相关情况。如果对方具有丰富的经验,并且整个说服的形势对自己不利而对对手有利,那么,恩威并施的方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反之,在整个形势对己有利而对对方不利的时候,特别是对方缺乏足够的经验,或者对方对达成某项协议心情较为迫切的情况下,效果会更佳。分散小权才能独揽大权

实用精要

对于大事,领导要抓准抓好,一抓到底。一般说来,大事只占百分之二十,处理好这一部分大事,管人就会事半功倍了。

深度透析

领导并不意味着什么都得管,应该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做到权限与权能相适应,权力与责任密切结合。什么都干的领导是什么都干不好的。《韩非子》里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国有个人叫阳虎,他经常说:“君主如果圣明,当臣子的就会尽心效忠,不敢有二心;君主若是昏庸,臣子就敷衍应酬,甚至心怀鬼胎,但表现上虚与委蛇,然而暗中欺君而谋私利。”

阳虎这番话触怒了鲁王,阳虎因此被驱逐出境。他跑到齐国,齐王对他不感兴趣,他又逃到赵国,赵王十分赏识他的才能,拜他为相。近臣向赵王劝谏说:“听说阳虎私心颇重,怎能用这样的人料理朝政?”赵王答道:“阳虎或许会寻机谋私,但我会小心监视,防止他这样做,只要我拥有不致被臣子篡权的力量,他岂能得遂所愿?”赵王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阳虎,使他不敢有所逾越。阳虎则在相位上施展自己的抱负和才能,终使赵国威震四方,称霸于诸侯。

赵王重用阳虎的例子给我们现代管理者的一个启示就是,领导者在授权的同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指导和控制。这样既可以充分地利用人才,又可以避免因下属异心而导致管理上的危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领导者要做好授权,就应放手让下属去干,不随意干预下属的工作,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激发出下属的潜能。

领导者在用人时,要做到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其职务相称的权力,放手让下属去干,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工作中也不能只“讲人情”。当我们在工作中出错时,我们的同事、上司、朋友没有指出我们的错误,没有告诉我们它的危害,反而拍着我们的肩头说没事,为我们隐瞒了事实,这就是“讲人情”。“讲人情”在管理工作中是不允许的,它会让员工受到蒙蔽,不知道自己工作的真正成效,不了解自己的缺陷和不足,长此以往,只会使员工自满自大、不思进取。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制度不是最好的,但制度却是最不坏的。”远大空调董事长张跃说:“有没有完善的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不是好和坏之分,而是成与败之别。没有制度是一定要败的。”在今日竞争日益激烈的商业社会,制度才是克敌制胜的根本之道。对于任何企业管理者而言,要创一番大业,成一代企业家,一定要多琢磨一下那句老话:“无规矩,不成方圆”,一定要“完善制度和标准”,锻造企业制胜的“秘密武器”。气势夺人,从心理上震慑他人

实用精要

真正的强者,震慑的是人的心理,而不是肉体。注重内心的修行,锻造自己的气势,也能不战而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大的胜利。

深度透析

古代,有一位专门训练斗鸡的名手叫纪渻子。一天,君王让他代为训练一只斗鸡,10天过后,君王询问训练情况:“进展如何?近日是否能用?”纪渻子回答道:“时机尚未成熟,它杀气腾腾,一上场即横冲直撞。”

又过了10天,君王再度询问,但纪渻子还是回答说:“不成!它只要一听到斗鸡的叫声,便马上斗志昂扬,无法控制自如。”

又过了10天,君王又来询问此事,说:“怎么样了?现在该可以了吧!”纪渻子仍然摇头,说:“还不行,它只要看见斗鸡的身影,便立刻来势汹汹,火暴蛮斗。”

又有10天很快过去了。君王走到纪渻子面前时,终于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大功告成!如今它置身竞技场,不论其他的斗鸡如何挑其怒气,煽其斗志,它都如木鸡一样,无动于衷。这就是内心充满‘德行’的证据。现在,无论什么样的斗鸡遇见它,莫不落荒而逃。”

军事上讲究“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说的就是心理博弈在竞争中的重要性。一个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将威严流于表面的,他震慑的是人的心理,给人一种高不可测的“距离感”,使人无法真正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认为听从他也许是最好的选择,让人不得不屈服、跟随。强者不声张,不傲气,给人一种捉摸不透、神秘兮兮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彰显了他们的人格魅力,让人心甘情愿地敬畏、崇拜。内心沉稳、不怒自威才是真正的内心气势。

纪渻子不愧为一个斗鸡高手,他将斗鸡培养成大智若愚的木鸡,锻造了斗鸡的内心气势,让别的斗鸡充满恐惧,不战自败。人也应该同斗鸡一样,不要稍微有点能力就四处卖弄、不可一世,这样只会流露出无知的本质。自我魅力的修养要靠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形成。

面对激烈的竞争,我们不要急于与对手搏斗,而要注重气势的培养。急于求成不但不利于竞争,而且会让我们一败涂地。韬光养晦、隐而不发,培养自己内心深沉、淡泊名利的品质,当我们的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时候,内心的威慑力就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不需要激烈的竞争,我们的对手便会甘拜下风,失去了反抗的心理。

如今,很多企业的领导者都属于“木鸡”型,他们在团队中能产生强大的影响力。这是因为这类人平时虽然话语不多,可一旦出口则句句都很在理。所以他们说话总是“惜墨如金”,要么不说,要说一定说到点子上,并产生效果。

做一个强者、智者,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不怒自威的气势。适实施“苦肉计”,将狡猾的他制伏

实用精要“苦肉计”是中国历史潜规则中不可忽视的一条。在面对狡猾的对手时,唯有多付出一些代价,才能将之制伏。

深度透析

阖闾是派人暗杀了吴王僚后才登上王位的,僚的三个儿子逃亡在外,吴王阖闾以为大患,日夜难安。

一日,阖闾对大臣伍子胥说:“僚的三个儿子,以庆忌最为刚烈勇猛,听说他在外网罗部属,发誓要为父报仇,打回吴国,此人不可不除啊。”

伍子胥于是把要离举荐给吴王阖闾,说他能帮助吴王建成大业。阖闾见要离身材短小,形象丑陋,与他想象的志士相去甚远,不禁大为失望。要离不卑不亢地对阖闾说:“善于杀人者靠的是智慧而不是体力,善于谋叛者依仗的是骗取信任而不是明斗,我若能亲近庆忌,让他引为心腹,杀他岂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

阖闾被要离的话打动,马上以礼相待。三人计议多时,终于商定了谋刺庆忌的方案。

次日,在朝堂上,伍子胥上奏吴王请求派兵伐楚,并且推荐要离担任伐楚将领。吴王阖闾故意不屑地说:“要离手无缚鸡之力,岂可为将?他这个人无德无能,寡人只是可怜他才将他留在朝中。何况吴国刚刚安定,如果出兵打仗,寡人还有安稳的日子可享吗?此议决不可用。”

群臣哑言,这时要离却仗义直出,他指着吴王阖闾的鼻子大骂吴王连一个承守信诺的百姓都不如。吴王阖闾大怒色变,当即命令力士砍断了要离的右臂,将其打入死牢。要离的妻小也被吴王拘拿。几日后,伍子胥密令狱中看守放松对要离的看管,让要离乘机逃出。阖闾把要离的妻小杀死,焚尸于吴国的闹市,使这件事人人皆知。

要离逃出吴国,他一路赶奔卫国投靠庆忌。庆忌见了要离,听他哭诉之后,庆忌还是不肯相信他,他对心腹说:“阖闾恨我不死,谁知这是不是他主使的苦肉计呢?”

但后来他得知要离的妻小被杀之事,庆忌疑虑顿消,认为要离舍弃妻小性命,只为骗他信任于理不通。于是视要离为心腹,让他为自己谋划归国大事。要离见自己和阖闾、伍子胥谋定的计策成功,于是趁热打铁,力劝庆忌及早发兵,夺回王位。庆忌对他言听计从,出动全部兵卒,顺江而下,向吴进军。

庆忌在指挥船上,要离手持长矛侍立其旁。庆忌指指点点,得意非凡,要离趁其不备,一矛刺透了庆忌的心窝。阖闾的心腹大患解除,吴国的局面最终安定下来。

虽然把自己的真实用心掩藏起来,有时要付出一些的代价,但不做必要的牺牲,狡猾的对手就难以消除疑虑。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在对手意想不到之处打动他,用最忠心的人也难以做到的事触动他,任何人都会失去理智,也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第三章 外拙内精、大智若愚的糊涂心理学顺势装糊涂,谬释其意解责难

实用精要

有些时候,我们面对谬论,面对强辩,假装愚蠢,故作糊涂,恰好可以暴露对方缺点,然后攻其不备,出奇制胜。

深度透析

美国第九届总统威廉·哈里逊,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沉默寡言,人们甚至认为他是个傻孩子,他家乡的人常常拿他开玩笑。比如拿一枚五分的硬币和一枚一角的银币放在他面前,然后告诉他只准拿其中的一枚。每次,哈里逊都是拿那枚五分的,而不拿一角的。

一次,一位妇女问他:“孩子,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哪个更值钱吗?”

哈里逊回答说:“当然知道,夫人。可要是我拿了一枚一角的银币,他们就再不会把硬币摆在我面前,那么我就连五分也拿不到。”

看得出来,哈里逊表面“傻”,装作不知道一角比五分多,可他的“傻”里面蕴涵着智慧,从而使自己总能拿到钱。

大智若愚运用在语言诘难中,是指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故作曲解,谬释其意。

在某机场售票厅里,旅客们正在排队买票,突然,一位绅士粗暴地挤到售票窗口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慢,当人们要他排队时,他又嚷道:“你们叫什么?不知道我是谁?”

对此,售票员平静地向旅客说;“各位,这位绅士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然,我想他不会做出有失身份的举动的。谁能帮助他回忆一下,他是谁呢?”

售票员的话引来了阵阵笑声,绅士羞得满脸通红,悻悻地走了。

售票员面对绅士的粗野,假装不知,顺势糊涂,实则机智幽默,大智若愚。

大智若愚是曲线型思维的结果,即采用拐弯抹角的进攻方式,因此,运用此法可以产生强大的嘲讽和幽默效果,是论辩家常用的雄辩技巧。

有一次,一个银行家揶揄地问大仲马说:“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吗?”“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那令尊呢?”“半黑。”“令祖呢?”“全黑。”“请问,令尊祖呢?”“人猿。”大仲马一本正经地说。“阁下可是开玩笑?这怎么可能?”“真的,是人猿,”大仲马怡然地说,“我的家族从人猿开始,而你的家族到人猿为止。”

这里,大仲马开始用“假痴”佯装自己的真实目的,麻痹银行家,然后反守为攻,突然出击,使对方猝然不防,陷于窘境。

现实交际中,懂得顺势装糊涂,可以轻松麻痹对方,从而让对方陷入被动境地。然后再采取反攻举措,便可以轻松制胜了。处世还需“和稀泥”,既得人心又成事

实用精要

所谓“和稀泥”,就是遇到难题,包括进谏、争执及纠纷等,不在是非对错上纠结,而是不断调和、折中,“抹平”才算和谐,“搞定”才算稳定。

深度透析

人们都会觉得“和稀泥”多少有些贬义,但综观当今那些为人处世的高手,几乎都懂得“和稀泥”的艺术。他们尽量不去招惹强势者,或者在强势者之间周旋,察言观色,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这种看似是有些狡猾的生存方式,其实是聪明人办事成功的基本功。

汉元帝刘奭登基之后,采用了贤者王吉和贡禹。当时朝廷内的最大问题是外戚和宦官专政,但是当汉元帝问起贡禹对国家大事有什么意见时,贡禹却对皇帝说,请他注意节俭,因为勤俭才能治国。汉元帝天性就吝啬得很,一听贡禹这么说,正合他意,而又能显现他的功德,立刻将很多节俭措施付诸行动。

不料,贡禹这一提议非但没有得到后世政治家司马光的赞扬,反而遭到了他的严肃批评。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忠臣侍候君主,要拣皇帝最严重的错误、最难改正的毛病,第一时间提出来,督促他改正,其他小毛病就顺便改正了。汉元帝刚登基,有心向上,恰如一张白纸,他虚心向贡禹请教,贡禹就应该抓住机遇,先指出最急的问题,后说那些不着边的事。汉元帝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优游不断,谗佞用权’。可贡禹只字不提,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勤俭。汉元帝的天性爱节约,贡禹却说个没完没了,是何居心?如果贡禹不知道国家的问题,怎么能被称为贤良?如果他看出来又不肯说,反而顾左右言他,罪可就大了!”

皇帝刚刚登基,表现虚心纳谏,大部分都是装装样子,表面功夫,贡禹懂得察言观色,使他深得皇帝之心,如此才能保证他的将来。但司马光对此不以为然,认为为人臣子,就要努力帮助皇帝整顿朝廷。他本人也是这么做的,面对宋朝内部的新旧党问题、治国问题,他不断地在皇帝面前表现自己的强势,丝毫不理会君王的心情。

结局怎样呢?“伴君如伴虎”,天威难测,当时的皇帝可能无法动摇司马光的权臣地位,但司马光最后不也是急流勇退,郁郁而终了吗?他的话皇帝又听进去几句呢?

虽说贡禹这种只求自保,顺着上司说话的做法不值得提倡,不过在当时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元帝不是一个能纳谏的人。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尤其是面临职场生存的问题,上司是一个能够纳谏的人,可以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建议,并不时地察言观色,适时递上一些恭维话,把内心硬邦邦的建议用“和稀泥”的方式进行表达,这才是现代人的进谏方法。

其实,不仅仅是在职场,在任何存在人际交流的社交环境中,“和稀泥”都是一门有必要掌握的艺术。静中韬光养晦,退中方求全身

实用精要

人世间的许多危险,都不露痕迹地潜藏在看似波澜不惊的环境中。具有大智慧的人深谙避祸之道,即于静中韬光养晦。

深度透析

唐朝大将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可谓是功高盖主。他的王府建在首都长安的亲仁里。汾阳王府自落成后,每天都是府门大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郭子仪却不允许其府中的人对此加以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的一名将官要调到外地任职,来王府辞行。他知道郭子仪府中百无禁忌,就一直走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他的爱女正在梳妆打扮,而王爷郭子仪正在一旁侍奉她们,她们一会儿要王爷递毛巾,一会儿要他去端水,使唤王爷就好像奴仆一样。这位将官当时不敢讥笑郭子仪,回家后,他禁不住讲给他的家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的人都把这件事当成笑话来谈论。郭子仪听了倒没有什么,他的几个儿子听了却觉得太丢父亲的面子,于是决定劝说父亲。

他们相约一齐来找父亲,要他下令,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但郭子仪对他的儿子们语重心长地说:“我敞开府门,任人进出,不是为了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自保,为了保全我们全家人的性命。”

几个儿子感到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

郭子仪叹了一口气,说道:“你们光看到郭家显赫的声势,而没有看到这声势有丧失的危险。我爵封汾阳王,往前走,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所以人们常说要急流勇退。可是眼下朝廷尚要用我,怎肯让我归隐?再说,即使归隐,也找不到一块能够容纳我郭府一千余口人的隐居地呀。可以说,我现在是进不得也退不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一个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们对朝廷怀有二心,就必然会有喜欢落井下石、嫉贤妒能的小人从中添油加醋,制造冤案,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小都会死无葬身之地的。”几个儿子听了之后方才明白老父亲的一番苦心。

郭子仪以不世之功,“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于建元二年(公元781年)六月十日,以85岁的高龄辞世。

郭子仪能够一生常荣而不衰,是因为他懂得于最盛日掩藏自己锋芒的道理。正所谓:“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能够在危险的环境中伏藏,以谦卑的姿态做一名朝中的隐者,既得上级欢心,又能建自己的功业,还能保全自己及家人。如此才是最高明的隐者之道。

在我们的一生中,也许不会如郭子仪那样成就惊天伟业,但是也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境遇,如何于变幻繁复的环境中保全自己,真的需要高人一筹的智慧。郭子仪的立身之道给我们展现了韬晦智慧的精妙,值得我们去领悟、去思考。倚弱卖弱,用“不争”来换取别人的信任

实用精要

正如“倚老卖老”一样,“倚弱卖弱”也是一种让对手无处下手的策略。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深度透析

道光皇帝老迈之后,欲立皇子,奕年龄最长,但各方面都不如奕,于是一直拿不定主意。这天风和日丽,道光要带领六个皇子去南苑打猎,意在考验皇子们的文才武略和应变能力,以便确立皇储。奕和奕都摩拳擦掌欲一较高下。

四皇子奕的老师杜受田足智多谋,他在四皇子身上下的工夫很大,希望他能登上皇位,自己也跟着沾光。可他也掂量过,奕与其他皇子比较起来,除了排行第四占了个有利的条件之外,其他方面都平常,甚至略逊一筹,如若稍一让步,这皇位定然被六皇子夺去,为此急得他直打转。

安德海看出了门道,上前问道:“你老人家满脸愁容,定有为难之事,莫不是为明日南苑采猎之事?”杜受田心想,这孩子能看出我的心事,看来是个有心计的人,随口道:“说下去!”安德海道:“我曾听人讲过,三国时曹操的长子曹丕和三儿子曹植也有相似之处,不过奴才记不太清了。”

杜受田顿时眼前一亮,知道该怎么做了。杜受田吩咐奕:你到时候就如此这般……

次日,道光带领六个皇子来到南苑,传旨开始围猎。诸位皇子各显身手,六皇子奕,几乎箭无虚发,满载而归,而四皇子奕却是两手空空,一无所获。道光帝不由得龙颜大怒,大声呵斥。奕不慌不忙地奏道:“儿臣以为,目前春回大地,万物萌生,禽兽正是繁衍之期,儿臣不忍杀生害命,恐违上天好生之德,是以空手而回,望父皇恕罪。”

道光听罢,心想这倒是我没有想到的,倘若让他继位,必能以仁慈治天下,不禁转怒为喜,当下夸奖了四皇子的仁慈之心。又过了几年,道光帝忧虑成疾,自知不久于人世,急唤诸皇子到御榻前答辩。消息传开,四皇子和他的老师杜受田都知道这是最关键的一次较量了,能否登基就在此一举。

安德海又献上一计说:“万岁爷病重,到御榻前之后什么也不用说,只说愿父皇早日康复就行,剩下的就是流泪,却不要哭出声来。”二人一听大喜。次日,六位皇子被召至龙床前。果然,道光提出一些安邦治国的题目让诸皇子回答,六皇子答得头头是道,道光甚为满意,却发现四皇子一言不发。道光一问,他头一扭,泪如雨下说:“父皇病重,龙体欠安,儿臣日夜祈祷,唯愿父皇早日康复。此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此时儿臣方寸已乱,无法思及这些。倘父皇遇有不测,儿臣情愿伴驾而行,以永侍身旁。”说完泪水涟涟,越擦越多。

道光听了心中深受感动,心想此真孝子仁君,于是决定立四子奕为太子,这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可见,“不争”也是一种资本,用“不争”来换取别人的信任和感动,这怕是自以为是的“聪明人”难以做到的。所以,在人际场中切忌为了竞争而太过表现自己,有时候示弱也是一种能力。遇事模糊表态才能成就不败人生

实用精要

做人最怕人戳脊梁骨,说话表态最好不要遗人话柄。把糊涂当做一种境界,不败的人生从慎言慎行做起。

深度透析

某校某班在一次高考中,数学和外语成绩突出,名列前茅。校长在评功总结会上这样说:“数学考得好,是老师教得好;外语考得好,是学生基础好。”

在座的老师听罢议论纷纷,都认为校长的说法有失公正。有位姓刘的老师起身反驳:“同一个班,师生条件基本相同。相同的条件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