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象之神秘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4 16:11:25

点击下载

作者:霍晨昕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异象之神秘文化

异象之神秘文化试读:

前言

20世纪80年代初,一本名为《东方神秘主义》的小开本书籍在中国秘密流行,引起了很多读者和研究者的好奇。那时谁都不会想到,十几年后,神秘文化会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击着人们的普通生活。一时间,类似周易、风水、相术等传统文化,择吉、辟邪等民间习俗以文化形式快速流行起来。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以外的世界神秘文化也悄然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占星、血型、塔罗、催眠等舶来品或是成为人们的谈资,或是成为研究对象,它们披着神秘的外衣,以沧桑古老的面容出现在人们眼前。

越来越多的人明白,自己的知识不能用来解释所有事情,所知之事不过凤毛麟角。为什么有人可以“驱使”死尸,为什么有人可以用星空来诠释生命,为什么有些仪式可以“唤出”亡灵……很多问题得不到科学的答复。于是,一部分人挣扎着成为迷信者,并且在其中越陷越深。正因为如此,很多人对神秘文化嗤之以鼻,认为它蛊惑人心,认为它宣扬迷信。然而,真正的神秘文化是世界文化体系中的一种,或许它另类,但却不乏魅力。对未知的了解越多,人们打开未知之门的可能性就越大。在某种程度上,神秘文化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促使更多人开阔眼界和丰富学识。

当然,到目前为止,神秘文化依旧摆脱不了一种窘境:笃信者将其奉为珍宝,质疑者将其当作草芥。但无论如何,神秘文化都开启了人类的另一扇窗户——有别于传统文化和正规历史的窗户。人类从这扇窗户看到了更多、更绚烂的色彩,看到了更有趣、更诱人的世界。如何成为这个世界的主人,则需要人类保持不断探寻的精神和永不言败的信念。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积累,神秘文化也渐渐厚重起来。它们仿若陈年老酿,散发着隽永的醇香;又仿若绝世佳人,一颦一笑扣人心弦。然而,当人们驻足,试图一窥其究竟的时候,又发现醇香不再,佳人缥缈,只留下点点蛛丝马迹,静静地等待着细心大胆而又勇敢无畏的人们,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让世人一睹其真实的风采。

第一章 神秘力量

卦辞里的万物生息——《周易》

书《周易》,一本被认为最难懂的书,一本堪称中华文化起源古的书,一本充斥着抽象图像的书,一本蕴含着独特哲理的书。它宛若一座神秘的思想宫殿,历经数千年的历史,仍在启发着人们的智慧。

旷古奇书《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即俗称的“经部”和“传部”。经部主讲卦象,传部则是儒家对《周易》的一些论述。几千年来,关于《周易》,最为巫人卜者熟悉的莫过于其间的六十四卦。这些卦每一个都有专门的卦辞,每一个都蕴含着深远的意义,如果把它们按顺序排列起来,亦能看到一个关于宇宙万物的庞大的思想体系。与此同时,每个卦都有六爻,爻又分成阴爻和阳爻。阳爻为“九”、阴爻为“六”,每三爻为一组,算一个“三画卦”。而三画卦恰恰是最原始的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即是这些八卦两两组合的结果。

每一卦中,位于上面的三画卦被称为“上卦”(外卦),下面被称为“下卦”(内卦)。在看卦时,卦中最下面的爻称为“初”,其他的自下至上依次为“二”、“三”、“四”、“五”、“上”,每一爻亦都有自己的含义。

以“乾”卦为例。乾是天的象征,是《易经》六十四卦中的第一卦,一个纯阳之卦,它暗示着阳刚的力量,是推动万物运转的主导力量。它的爻辞和龙有关。

初爻的爻辞:“潜龙勿用”意为“龙潜水下,应韬光养晦”。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则指“龙现于陆地,有利于拜见贵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在说明“君子白天应勤奋努力,到了夜晚仍不可掉以轻心,即使遇到危险,也能化险为夷”。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暗示“龙正处在进退自如之时,无论腾跃而起,还是沉于深渊,都不会有灾难发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征“龙终于跃入高空,将大有作为”。

上九:“亢龙有悔”意旨“龙升上极限,必有灾祸”。

从初爻到上九,仅“乾”这一卦就演绎了人如何从默默无闻的“潜龙”到功成名就的“飞龙”,再到高处不胜寒的“亢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既蕴含了韬光养晦的智慧——“潜龙勿用”,也包含了励志行健的修身之法——“终日乾乾,夕惕若厉”,还表达了对物极必反的警示——“亢龙有悔”。

而这一卦不仅仅适用于考察个人的命数,还可以被用在国家大事上。其实,《易经》中的每一卦都是如此,它那具有高度象征性的卦象是宇宙智慧的浓缩,它的作者用“刚柔并济,变在其中”暗示人们,万物运作的方式并非单一的直线条,无论是人的命运还是事物的发展,都有无限可能。卦象将提示人各种可能遇见的情况,也会帮助人做出正确的决定,但在民间,卜卦的方法有很多种,它们的共同点在于“得出卦象”。而在众多占卜方法中,属“蓍草占卜”流传最广。伏羲伏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他聪慧过人,带着族人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日子。伏羲还善于观察万物,把它们的规律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记录下来。这就是伏羲八卦图。结果还将取决于人自己的选择。

卜卦

蓍草在西方有“恶魔荨麻”之称,在古代中国,它也一度被认为拥有魔力。使用蓍草占卜的人首先要收集50根蓍草的茎,然后从中随意抽出一根,放置一旁,在之后的占卜过程中,这根被抽出的蓍草不会发挥任何作用,它更像是一个“占卜开始”的标志。

接下来,占卜者就要用剩下的49根蓍草来演绎卦象了,他们要依循一套烦琐的程序数出蓍草、根据数出蓍草的数目进行占卜。整个过程会花费很多时间,占用人不少精力,但由于它是《易经》的“经典卜法”,所以数千年来,人们都小心翼翼地遵循着它的程序。

宇宙生息皆于卦上

在《周易》的《易传》中,儒家学者大致解释了六十四卦间的关系。这些卦组合在一起,勾勒出了宇宙生息的运行方式。“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乾坤”具备而万物生,所以有了表示万物充盈的“屯”卦。“屯”卦喻示着万物的初生,万物在初生时又混沌蒙昧,所以有了象征蒙昧的“蒙”卦。“蒙”蕴意“萌发”、“弱小”。弱小的万物需要养育,所以有了象征饮食的“需”卦。而世间万物饮食之时又必生争端,所以又有了象征争讼的“讼”卦。争讼必牵扯众人,所以有了象征众多的“师”卦。

人多就需要互相协调,所以有了象征协作的“比”卦。人们相互帮助必产物丰盈,所以有了象征丰裕的“小畜”卦。人衣食足才知礼节,于是又有了表示礼节的“履”卦。民知礼节国家才安泰,所以有了象征通泰的“泰”卦。但世界不可能始终安泰,所以有了象征阻滞、分裂的“否”卦。好在世事又不可能一直阻滞不前,所以又有了象征和乐通顺的“同人”卦。万民归顺,天利人和,故而有了“大有”卦。

人不能因和乐通顺自高自傲,所以有了象征谦虚的“谦”卦。知谦虚又有功业的人可以享受安逸,所以有了象征安逸的“豫”卦。人一安逸就喜欢随波逐流,所以有了象征追随的“随”卦。追随他人就要效力于人,所以有了象征做事的“蛊”卦。勤奋耐劳是功成名就的前提,所以有了象征肩负重任的“临”卦。肩负大任者要通晓社会民生,所以有了象征体恤民情的“观”卦。而治国又讲“刚柔并济,奖惩同行”,所以有了象征法纪的“噬嗑”卦。

事事不可能全合法度,所以有了象征文不对实的“贲”卦。“贲”有过分文饰的意思,所以有了象征剥蚀的“剥”卦。事物又不可能一味剥蚀,所以又有了象征复原的“复”卦。事物复原后便回归本质,所以有了象征真实的“无妄”卦。

认识到真实的意义,便能守住积蓄,所以有象征积蓄的“大畜”卦。有了积蓄要加以调养,所以有了象征调理的“颐”卦。调理不好就无法发展,所以有了象征止步不前的“大过”卦。事物不发展就会生出麻烦,所以有了象征险境的“坎”卦。陷入险境后需要他人襄助,所以有了象征攀附的“离”卦。

世间人情皆于卦上

从“乾”卦到“离”卦的三十卦,自汉代之后,在《易经》里关于它们的解说被视为“上经”。相应的,剩下的从“咸”卦到“未济”卦的三十四卦,被称为“下经”。如果说“上经”勾勒了宇宙生息的道理,那么“下经”就展示了世间人情的奥妙。

宇宙有阴阳,人分男女,男女交合就有了象征夫妇关系的“咸”卦。有夫妇才有父子,有父子才有君臣,有君臣才有上下等级之别,有等级才有礼仪的实施基础。

这种维系纲常的关系应亘古不变,所以才有了象征永恒的“恒”卦。但现实中的事物又充满变数,不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原状,因此有了象征衰退、隐没的“遁”卦。事物又不可能始终衰退,所以又有象征强盛、壮大的“大壮”卦。

从衰退到强盛并非一蹴而就,所以有了象征渐进的“晋”卦。进退之间必有损耗,所以有了象征损伤的“明夷”卦。受到损伤的应居家调养,所以有了象征安于家的“家人”卦。但纵使是一家之人,彼此之间也必存差异,所以有了象征对立的“睽”卦。“睽”的存在预示了家的不和睦,不和睦的家又必生灾难,所以有了象征艰难的“蹇”卦。但事物不可能永远艰难,所以有了象征缓解的“解”卦。而事物处于缓和期时人最易疏忽,一疏忽就会有所损耗,所以有了象征亏虚的“损”卦。为避免减损必然要靠增益,所以有了象征增益的“益”卦。一直增益势必造成溃决,所以有了“夬”卦。对付溃决必靠阻遏,所以有了象征交遇的“姤”卦。

万物交遇如同聚集,所以有了象征积聚的“萃”卦。积聚起来的逐渐堆高,所以有了象征升高的“升”卦。升高到一定程度就会陷入困境,所以有了象征困境的“困”卦。升高遇困必然下降,所以有了象征下沉的“井”卦。久经淹损的井需要改变,所以有了象征变革的“革”卦。

最能体现变革的就是将生物煮沸的鼎,所以有了“鼎”卦。使用鼎主持祭祀的必是长子,对待祭祀必心存敬畏,所以有了象征震惧的“震”卦。

万物在震荡之后必然停息,所以有了象征停息的“艮”卦。事物又不可能永远停滞,所以有了象征渐变的“渐”卦。渐变最终要有所归依,所以有了象征归依的“归妹”卦。得到归依必会强大,所以有了象征丰厚的“丰”卦。事物丰富壮大突破极限,难免丧失归宿,所以有了象征离家周游的“旅”卦。

四处游荡需要找寻栖息之所,所以有了象征栖息的“巽”卦。有了栖息之地后心情愉悦,所以有了象征愉悦的“兑”卦。愉悦之余不免懈怠,所以有了象征散漫的“涣”卦。事物不可永久散漫,所以有了象征节制的“节”卦。有节制的人值得信赖,所以有了象征守信的“中孚”卦。守信义的人必然履行诺言,所以有了超越琐碎小事的“小过”卦。超乎平常的人必会取得成就,所以有了象征成就的“既济”卦。但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所以有了象征不完美的“未济”卦。

卦的蕴意《易经》的六十四卦至“未济”卦终结。古人在《周易》中阐述了制作这六十四卦的目的:“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尊崇“易”的言辞,用“易”来指导人的行动,认真看待“易”的卦象,用“易”来卜问吉凶。

为了更好地阐述对宇宙万物的理解,突出各卦的内涵以及卦之间的联系,《周易》在《杂卦》篇里对卦进行阐释时,没有按照六十四卦的正常排序走。

具体说来,“乾”卦象征刚健,“坤”卦象征柔顺。“比”卦代表快乐,“师”卦表示忧虑。“临”卦是实施,“观”卦是观省。“屯”卦反映着万物初生、各居其位,“蒙”卦说明万物的纷杂错综。“震”卦寓意启动,“艮”卦则为停止。“损”卦代表衰,“益”卦象征盛。“大畜”卦蕴积蓄之理,“无妄”卦表灾祸之意。“萃”卦是积聚,“升”卦是升进。“谦”卦象征自轻,“豫”卦象征怠惰。“噬嗑”卦是“吃”,“贲”卦是文饰过度。“兑”卦意为“显示出来”,“巽”则是“潜伏起来”。“随”卦代表顺其自然,“蛊”卦蕴意整饰。“剥”卦象征腐烂,“复”卦表示复归。“晋”卦代表日出和光明,“明夷”卦则指日落和黑暗。“井”卦是流畅,“困”卦是困遏。“咸”卦表示敏捷,“恒”卦形容持久。“涣”卦意为涣散,“节”卦代表节制。“解”卦是缓解,“蹇”卦是艰难。“睽”卦是疏离,“家人”卦是相聚。“否”卦和“泰”卦刚好相反,一个代表阻塞,一个代表通泰。“大壮”卦是物盛则衰,“遁”卦则有隐退的寓意。“大有”卦是得众,“同人”卦是相亲。“革”卦是除去旧物,“鼎”卦是取新。“小过”卦象征过度,“中孚”卦表示诚信。“丰”卦意为富足却多忧虑,“旅”卦则指寡少却亲近。“离”卦代表向上的火焰,“坎”卦则是向下的流水。“小畜”卦是积蓄很少,“履”卦是不安居所。“需”卦表示怀疑,“讼”卦代表纷争。“大过”卦代表颠覆,“姤”卦意为阴柔遇到阳刚。“渐”卦象征新娘正等待迎娶,“颐”卦则有中和之意。“未济”卦表示男子之志没有达成,“夬”卦代表决断。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卦要么成对地象征着事物阴阳、正反的两个方面,要么彼此之间相通,正如世间万物总立足于矛盾之中,相互联系。这看似简单的卦,却会启发人诸多思考。

在古人看来,世间所有玄妙疑难都涵盖在“易”的世界之中,都能为小小卦象所阐释。人们可以通过学习“易”来了解这个世界,人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易”来提升自我的修养。因为《周易》上效仿天象,下取法地理,人效仿天象可立崇高之志,人取法地理可修炼谦卑的品质。

比如“乾”与“坤”。象征阳刚的“乾”卦既可安静地专注潜伏,又可如利刃般凌厉地奔向目的地。为人若如“乾”,便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象征阴柔的“坤”卦则有如大地一般宽广的包容力,既柔顺,又坚韧。为人若如“坤”,则是虚怀若谷的谦谦君子。乾与坤的交融际会生出万物,喻示了刚柔并济乃万物相生法则,为人若懂刚柔并济之道,于小,事业有成;于大,可塑经国纬政之能。《易经》中的六十四卦,阴爻阳爻错综组合,呈现出一个不断变化的世界。吉与凶相互转化,盈与亏相伴而来。审视这些卦象,人不免生出忧患之感。亲疏利害,都无绝对,必须时时警醒,这就是《易经》教导人的生存哲学。

流行西方的《易经》

1626年,一个名叫金尼阁的法国传教士将《易经》翻译成拉丁文,并将其带入西方世界。从此,西方便开始了对《易经》长达300多年的研究。在欧洲,这本来自神秘东方的旷世奇书吸引了大量学者的注意,譬如发现了微积分的数学家莱布尼兹。很多人起初只是抱着好奇的心态阅读这本书,却惊讶地发现,他们的困惑、迷思,都能在《易经》中找到答案。尽管不少学者认为,充斥着大量抽象符号和东方隐喻的《易经》并不适合作为大众读物,它的注释晦涩难懂,更像是授意于神的宗教读本,但是,这并不能阻止大众对《易经》的追捧,甚至有很多人把它放在床头,作为解决日常烦恼的“建议书”。

直到20世纪,《易经》在欧洲的热度都未消退,久居中国的德国汉学者卫礼贤将《易经》翻译成德文,并介绍给好友荣格。而后者很快被《易经》中那关于宇宙变化的论述所吸引。

荣格花了很长时间研究《易经》的内容,并尝试着用《易经》进行占卜。占卜的结果常令他感慨:“看似全无意义,但有意义的反应却由此生起。”他给了《易经》非常高的评价,认为“再也没有哪本书能够像《易经》这样体现中国生动的文化了”。也正是在《易经》的启发下,荣格提出了“同步性”理论。荣格曾证实,同步性理论除了可以靠心理分析的案例证实外,《易经》本身也为其提供了功不可没的理论基础。

荣格认为《易经》所述的占卜法就是在同步性现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比如它会把再平凡不过的自然现象当作人世吉凶的预兆,认为人世的起伏变幻和自然的运行存在对应性。《易经》教导人们把握事情之间存在的这种“隐性关联”,进而做到由此知彼,预测未来。在荣格看来,《易经》里反复提到的圣人,并非在寻求事物之间的关联性,而是试图把握事物之间的“同步性”。尽管荣格的同步性理论直到今天仍存有争议,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在《周易》是一部蕴含大智慧的书籍这一点上,却看法一致,因为它总是能为人们提供积极的指导。甘肃天水伏羲庙相传伏羲生于天水,伏羲庙便是为纪念伏羲皇而建的祭祠。伏羲庙中按伏羲六十四卦图排列种植了64株古柏,至今仍有37株存在。

与人同性的奥林匹斯山诸神——古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产生于希腊远古时代,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古说两大部分。在古希腊神话中,神与人同形同性,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会妒忌,会犯错,会为情所困,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人性的崇拜。英雄传说则反映了古希腊人对祖先的崇拜和自豪之感。在世界文化史上,古希腊神话以其特有的风采和非凡的成就享誉后世,对欧洲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神话的产生

与所有神话一样,古希腊神话产生时生产力低下,人们受限于知识不足,只能借助想象来解释自然世界和社会现象。在古希腊人的想象中,山川河流都有神灵守护,电闪雷击全为神的力量,人的生老病死皆取决于神的意志,由此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神话体系。

古希腊神话故事主要包括创世故事、神的产生、神的家族繁衍、神权更替、神的日常生活等。主要分为两大阶段:一是开天辟地。宇宙最初的大神卡俄斯(混沌)生出盖亚(大地)、厄洛斯(深渊)和塔耳塔洛斯(地狱)。接着,大地底层出现厄瑞玻斯(黑暗)与倪克斯(夜),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白昼”。后来,盖亚又生出乌拉诺斯(天空)和蓬托斯(海洋)。乌拉诺斯长大后娶了自己的母亲盖亚,生下了十二个泰坦巨神、三个独眼巨人和三个百臂巨人。泰坦巨神成为统治世界的神族,首领为克洛诺斯。二是奥林匹斯神权的建立。宙斯长大后推翻父亲克洛诺斯的统治,在奥林匹斯山建立起新的神界秩序。古希腊神话的主体部分讲述的就是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故事。

奥林匹斯山上的十二主神

在希腊东部,有一座终日云雾环绕的山峰高耸入云,凡人几乎难见其真身。这便是奥林匹斯山,古希腊神话传说中众神的居所。在这里,主神宙斯用雷电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至高神,掌握着雷电的力量,所以也常常被称为雷神。他刚刚出生时,母亲瑞亚为保护他不被父亲克洛诺斯吃掉,就把他寄养在克里特岛。宙斯非常聪明,他长大成人后,用计策救出了被父亲吞下的五个兄弟姐妹,然后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父亲克洛诺斯,成为第三代神王。宙斯有一个很大的性格缺陷,就是好色,他常背着妻子赫拉与其他女神或凡人私通,生下无数私生子。

赫拉是宙斯的姐姐兼妻子,她掌管婚姻和生育事宜,是女性的保护神。赫拉气质高贵,容貌也十分美丽,但无奈还是留不住丈夫的心,常常得收拾因为宙斯滥情留下的烂摊子。赫拉非常善妒,若看见哪个女神靠近宙斯,就会立即发火,所以诸女神都十分怕她。

阿瑞斯是宙斯和赫拉的儿子,生性好斗,喜欢战争,被称为战神。在奥林匹斯山诸神中,战神阿瑞斯是最招人憎恨的,被形容为嗜血成性的杀人魔王。阿瑞斯是天生的打架高手,很少打败仗,但在特洛伊战争中,他被姐姐雅典娜几次打得落荒而逃。

雅典娜无疑是奥林匹斯山上最抢眼的女神之一,是宙斯和聪慧女神墨提斯的私生女。因为有预言说宙斯会被墨提斯的孩子夺取神权,所以雅典娜一出生就被宙斯吞进了肚中,然后宙斯就患上了很严重的头疼病。在百般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宙斯只好请来火神赫菲斯托斯打开他的头颅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结果,宙斯的头颅刚被打开,一个体态婀娜、披坚执锐的美丽女神就跳了出来,这便是雅典娜。因为从宙斯的头颅中出来,所以她拥有智慧的力量,再加上与生俱来的神力,成为了奥林匹斯山上最能干的神之一,被称为女战神和智慧女神。雅典城尊其为守护神,猫头鹰是她的独特象征。

与雅典娜齐名的神是阿波罗。阿波罗是暗夜女神勒托和宙斯生下的孩子。母亲虽然掌管黑夜,但阿波罗全身上下没有一点黑暗的影子,被誉为光明之神。阿波罗的性格也一样光明磊落,从不说谎话骗人,所以又被尊称为真理之神。此外,他还掌管文艺、医药、畜牧、音乐等,是人类十分敬爱的保护神。阿波罗多才多艺,相貌也十分英俊。他被爱神丘比特用箭射中后,疯狂地爱上了一个叫达芙妮的美少女。但达芙妮对这位大众情人一点也不感兴趣,一直逃跑,最后变成了一棵月桂树。

阿芙洛狄忒是爱和美的女神。她有着世间最曼妙的身姿和最迷人的相貌,但天公不作美,偏偏让她嫁给了诸神中最丑的火神赫菲斯托斯。所以她很不甘心,做了战神阿瑞斯的情妇,并生下了几个孩子。阿芙洛狄忒为了得到象征最美女神的金苹果,把希腊大美女海伦送给了特洛伊王子帕里斯,从而导致了特洛伊战争的爆发。

奥林匹斯山上一共有十二位主神,除以上介绍的,还有海神波塞冬、冥王哈迪斯、月亮女神阿耳忒弥斯、火神赫菲斯托斯、神使赫耳墨斯和酒神狄俄尼索斯。这十二主神常常在奥林匹斯山上欢饮达旦,而他们之间的关系则不如酒桌上看起来那么好,常常明争暗斗,互不相让。

敢与神斗的英雄们

古希腊神话中最激荡人心的莫过于一个又一个英雄传说。这些传说艺术地反映了希腊先祖在生存初期遇到的种种挑战和面对恶劣环境表现出来的勇敢、坚毅、乐观等优秀品质。这些英雄多数是神与人类的后代,他们通常体力过人,英勇非凡,又十分聪慧,是古希腊人集体力量和智慧的化身。比较有名的故事有赫拉克勒斯完成十二件大功、伊阿宋取金羊毛、阿喀琉斯勇上战场、奥德修斯誓回家乡等。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与阿尔克墨涅的私生子,因为宙斯曾预言他成就非凡,他便遭到了赫拉的迫害。赫拉先是设计让赫拉克勒斯的弟弟欧律斯透斯先于他出生,做了迈肯尼国的国王,然后又派毒蛇去咬他,但未得逞。长大后的赫拉克勒斯非常英勇,立下赫赫战功,威名远播,但因为赫拉之前的诡计,只能屈尊做了国王的臣民。国王嫉贤妒能,为置赫拉克勒斯于死地,便委派了十二件十分困难的事要他完成,如让他剥下尼密阿巨狮的兽皮、制伏九头毒蛇怪物许德拉、生擒金角铜蹄的赤牡鹿、活捉埃里曼托斯山密林里的大野猪,等等。每一件事都十分危险,但赫拉克勒斯还是凭借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全部做到了,国王只好认输。后来,赫拉克勒斯成了奥林匹斯的神,赫拉与他和解,并将青春女神赫柏许于他为妻。

伊阿宋是爱俄尔卡斯王国的王子,他上了篡位的叔叔的当,决定带领众兄弟,漂洋过海去往科尔喀斯,夺取那里的镇国之宝金羊毛。雅典娜听说后,就派希腊最优秀的船匠阿耳戈斯为他们造了一艘永不会沉没的大船,由伊阿宋任船长。大船在大海中航行数月,历尽艰险,终于到达科尔喀斯。科尔喀斯国王听说他们的英雄事迹后,立即招待了他们,但拒绝交出金羊毛,伊阿宋便和兄弟们商量趁夜偷取。科尔喀斯的公主美狄亚对伊阿宋一见钟情,于是背叛父兄,帮助伊阿宋盗走了金羊毛。

阿喀琉斯是海洋女神忒提斯和凡人英雄帕琉斯所生。出生时,因为母亲抓着他的双踝将他倒浸在冥河水中,所以他全身上下除脚踝外,都刀枪不入。神谕曾说,阿喀琉斯有两种命运,一是默默无闻而长寿,一是成为一个英雄,在战场上光荣地死去。特洛伊战争爆发后,阿喀琉斯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和报自己最好朋友的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披上黄金战甲,走上战场,成为特洛伊城下最勇猛的英雄。后来,被太阳神阿波罗用弓箭射中身上唯一的软肋脚踝而死。

奥德修斯是希腊西部伊塔卡岛的国王,他参加了特洛伊战争,并献出了著名的木马计。战争结束后,奥德修斯在返乡途中,因刺瞎独目巨人波吕斐摩斯,得罪了海神波塞冬,从而受到波塞冬的种种刁难,历尽艰辛。最终,他打败了魔女基尔克,克服了海妖壬赛歌声的诱惑,摆脱了神女卡吕普索的痴情挽留,于第十年回到故土,与家人团圆。

神与人同形同性

古希腊神话与其他民族的神话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神与人同形同性。所谓“同形”是指神和人有着一样的形体,而不是三头六臂。在希腊神话里,男神通常有着一身健美的肌肉,突出男性刚强、力量的一面。女神都有着婀娜的身姿,突出女性特有的曲线美。这与古希腊人崇拜自然,崇尚人体美相关。在很多文化里,人体作为个人隐私,是无比忌讳的,甚至是罪恶的。但在古希腊人眼里,这世界上没什么比健康的人体更美,所以古希腊的神可以没什么高尚的情操,也不见得智慧过人,但都有一副好形体,能坦然地裸露在阳光下。

所谓“同性”,是指神有着和人一样的七情六欲,有各种美德和恶习。他们和人类一样会吵架,会犯错,会为情所困,会有无奈的时候。因此,在古希腊神话中,人们将神从高高的神坛上拉了下来,勇敢地嘲笑神的错误,指责神的不公正。《荷马史诗》就曾大胆地提到:“神给可怜的人以恐惧和痛苦,神自己则幸福而无忧地生活着。”这在东方神话里是不敢想象的,后者将神奉为信仰,他们只拥有完美的神性。古希腊人敢如此嘲弄神,体现出古希腊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那就是敢直面困境,乐观地看待各种灾厄。古希腊人不需要幻想出完美的神话世界来麻痹痛苦的神经,他们相信人的力量可以对抗命运。所谓的“神”不过是比人力量强大,且长生不死而已。《荷马史诗》

古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的集体创作,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散见于《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普》以及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统称,相传由古希腊盲诗人荷马根据人们口头相传的各种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整理而成。普遍认为产生于公元前9世纪至前8世纪之间,再现了早期英雄时代的社会全景,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两部史诗都分为24卷。《伊利亚特》共有15693行,详细讲述了特洛伊战争爆发的原因、希腊联军大将阿喀琉斯与统帅阿伽门农之间的矛盾、战场的情形和希腊联军如何利用木马计最终攻破特洛伊。《奥德赛》共有12110行,主要讲述战争结束后,木马计的献计者奥德修斯如何一一冲破海神波塞冬的阻挠,最终回到家乡,与家人团圆的故事。《荷马史诗》具有极高的文学造诣。它采用六音步诗行,不用尾韵,但朗读起来节奏感很强。写作手法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擅长把人物放到矛盾斗争去揭示其性格方面的特点。而在叙事上,又能以小见大,通过几个典型片段的详写来描述整个故事的宏观发展。

古希腊神话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作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对欧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首先是为欧洲各种艺术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其次使欧洲文学很早就走上了以人为本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使欧洲文明染上了浓重的人本主义色彩。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

只要身体还在,灵魂就还在——木乃伊文化

求取永生的过程中,如果说唯有肉体与灵魂相结合,死者才在能复活并飞升天堂,那么如果肉体腐烂或被损坏,灵魂将会如烟般散去,死者再不能复活。所以,古埃及人想方设法保存尸体,而木乃伊,作为肉体的终极呈现,其制作技术越发成熟。古埃及上上下下,无论贫富,人人都渴望死后被制成木乃伊,借以为灵魂保留栖身之所。“美屋”内清理内脏

在古埃及,一旦有人去世,其尸体就会被家人送至尼罗河西岸的“美屋”。为什么是尼罗河西岸呢?这与古埃及神话有关,太阳神每天于西边天际落入冥界,亡者欲前往冥界,同样要自西边进入。到了“美屋”,这里的工匠们便将尸体浸入泡碱液池内,对尸体进行清洗消毒;同时,那些在“美屋”里工作的祭司也会不停地念诵符咒,高唱赞歌,直到尸体清洗仪式结束。接下来,木乃伊制作正式开始。

一名祭司充当整个制作过程的监工,他头上套起豺狗面具,代表阿努比斯来为死者服务。实际上,此举暗示了死者将成为奥西里斯。尸体被平放在一张大桌子上,诵经祭司开始念诵咒语,他会一直不停地祷告直到制作过程结束。祭司及其助手先将死者颅腔和鼻腔分界处的筛骨敲碎,顺着骨头裂缝,拿一只金属钩探进颅腔,把里面的脑子尽皆掏出。古埃及人认为心脏才是思想之所,而大脑则没什么用处。脑部清理干净后,一名祭司用黑曜石刀切开死者的左腹部,然后,他扔下石刀拼命逃出“美屋”。这一突然举动着实令不知情者为之愕然,不过看他身后人的行为,就会明白他为什么突然逃跑了。原来,在古埃及,对一个人开膛破肚是不被神允许的,甚至是对神的大不敬,但这一步骤又不得不完成,所以古埃及人想出这种办法:当祭司用石刀切开死者腹部时,在场的人除工匠外一律对其投掷石块,并高声谩骂,借此安慰众神。在众人又打又骂之时,其他工匠开始掏出死者内脏。除心脏仍保留在体内外,死者的胃、肠、肝、肺等内脏皆被取出,清洗干净后再放入泡碱中脱水。待到内脏完全风干,便给其裹一层树脂,再用布缠紧放入卡诺皮斯罐子里,这种罐子通常被装饰上荷鲁斯四个儿子的头像,有这四位内脏保护神在,死者的内脏就会万无一失。到了后来,人们不再用这种罐子,而将内脏与荷鲁斯四子神像一起放入亚麻布袋中,将其放回身体内,或者摆到死者两腿中间。

尸体已被掏空,工匠们用香料和椰酒清洗它,然后,在其内塞满亚麻布等临时填充物,使尸体不致早早地干瘪。最后,工匠们将尸体放入干燥的泡碱中使其彻底脱水。40天后,尸体脱水完毕,这时,工匠们要开始对尸体精雕细琢了。

为尸体化妆

工匠们取出尸体内的临时填充物,但不会丢掉,毕竟它们与尸体共处了40天。一般的做法是,将这些填充物与死者一同放入墓穴。这与古埃及人对脑浆的丢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之后,工匠们把尸体浸入香油或香酒中,然后,往其脑腔内放入树脂浸泡过的亚麻布或者木屑,而在其胸腔和腹腔内塞满树脂浸过的药物和内装木屑的亚麻布袋。说起这种填充物,倒有一件十足的趣事。19世纪末,当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暴露在阳光下时,其内的填充物遇热膨胀,法老的手竟然缓缓举了起来,将在场的人吓得魂飞魄散。

填充物塞好后,工匠们小心地缝合尸体腹部的切口,并贴上一块绘有荷鲁斯之眼的皮,以借助荷鲁斯之眼的强大恢复力使切口早日愈合。为使死者的皮肤与活着时一样光鲜润滑,工匠们会往尸体表面涂抹一层树脂、蜡、松脂和泡碱的混合物,再撒上香料。古埃及人仍嫌不够,他们还有一套保持脸形不变的绝技。工匠们用石刀在死者的脸部划出很多小口,一点一点细心地塞进填充物,这样,死者的脸看上去饱满匀称,再无皮肤下陷之患。塞提一世的木乃伊充分展示了这种化妆术的优良效果。当人们掀开这位勇武法老的人形棺盖时,发现其虽尘封了三千多年,但其面部皮肤仍然鲜活紧致。这令所有有幸目睹法老木乃伊的人为之惊叹。

皮肤处理好后,工匠们用石头堵住死者已被毁坏的鼻子,往其眼眶内放入人造眼球,然后,给死者戴好假发辫,再用热树脂涂抹尸体,一则防水,再则润泽皮肤。这时,就只差为尸体缠绕裹尸布的最后一道工序了。

数百米裹尸布

古埃及的木乃伊动辄用去数百米裹尸布。白色的亚麻布事先在香油中浸泡,然后从手指、手掌和脚缠起,然后包裹四肢,最后再用一块宽布裹住整个身体。在此过程中,要不断地裹进护身符,尤其是那些特别重要的身体部位。比如,为了保证在冥界的终极审判时心脏不致出卖死者,人们会将刻有咒语的圣甲虫护身符放在死者心脏处;代表奥西里斯脊柱的“杰德柱”则要放在死者的脖颈处,这样可以避免脖颈折断;“荷鲁斯之眼”是最为常见的护身符,或者放在死者身旁、腹部,或者放于棺外,它不仅可以保护木乃伊免受创伤,或者在其受伤后促使尽快痊愈,还可以使死者借以洞悉地面上的世俗生活。

尸体包裹好后,工匠们还要为其戴上面具。这种面具都是艺术家们根据死者的实际长相绘成的,目的在于使“卡”第一时间找到自己的肉身。对于法老来说,其面具刻画的是理想化了的肖像。至今最为人熟知的面具莫过于图坦卡蒙法老的黄金面具,其为纯金打造,价值连城。与法老面具之奢华相比,普通贵族和寻常百姓则只能戴纸面具,因为古埃及木材资源奇缺,人们常用纸莎草和亚麻涂以熟石膏来代替木材。

面具戴好,工匠们使死者双臂抱于胸前,此时,一具木乃伊制作完成,只等将其装入石棺下葬即可。不过,上述木乃伊制作方法仅适用于法老、贵族和富裕人家,因其价格不菲,穷人根本无力承担。对于穷人来说,制作木乃伊的过程极其简单,只须用泻剂清洗腹部,再把尸体用泡碱浸泡数十日,然后风干即可。

古埃及人相信来世生活与今生没有两样,所以,他们尽最大可能地将今世所用物品搬到来世,这在随葬品上可见一斑;而另一种形式就显得颇为与众不同了,那就是制作动物木乃伊。人们相信自家的动物会追随主人到来世,所以他们也要将动物的尸体保存下来,以使其与主人一同复活,更主要的,是保证来世无饥饿之忧。于是,在古埃及大地上,今人经常会挖掘出各种动物的木乃伊,诸如鳄鱼、狒狒、鹰、猫、牛、狗等木乃伊,品种繁多,保存良好。在萨卡拉的一处动物墓穴内,人们发现了400万只朱鹭木乃伊,每一只都装在罐子里,保存效果甚佳。这正是“一人复活,鸡犬升天”。

木乃伊前往河西岸

从制作木乃伊那天算起,70天后,死者的葬礼开始举行。那么,为什么要将死者尸体停放70天呢?原来,古埃及人观测到天狼星一年当中消失的时间正好是70天,过了这70天后的第一个清晨,天狼星再次出现在东方天际,与日偕升,尼罗河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泛滥,新的一年来临了。与这种含义类似,死者尸体停放70天,待到第71天时开始前往另一个世界——冥界,过一种全新的生活。

当天狼星偕日东升,人们将木乃伊放入棺材,同时放入一本《亡灵书》,以告诉死者怎样走过冥界漫漫长路最终获得永生。葬礼开始了,棺材被抬到一个置于木橇上的船形棺材架上,棺材架前,女神奈芙蒂斯伸出双手保护木乃伊。一切准备停当后,人们拖动木橇缓慢前行。

这时候,死者的亲朋痛哭着表达其哀思。一群女人颇为引人注目,她们身着淡蓝色衣服,披头散发,捶胸顿足地号哭着,有的以头撞地,有的撕扯头发,有的则手抓黄土撒在头上。她们是谁呢?为什么如此悲伤?事实上,她们并非死者的亲朋,而是专业的哭丧者,她们出现于每次葬礼上,借为人哭丧赚取酬劳。在船形棺材架后,仆人们捧着各种陪葬品紧紧跟随着木乃伊。这些陪葬品都是死者生前所用之物,美酒佳肴、家具物什,应有尽有。葬礼队伍沿着尼罗河东岸前行,然后渡河到达西岸,使木乃伊可以与日同落,搭上太阳神的夜间圣船共同前往冥界。“开口”仪式

到达墓地时,那里已经有一些祭司和舞者在等候了。接下来,神圣的“开口”仪式要开始了。“开口”仪式对于亡灵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开口”之后,亡灵才可以说话,呼吸,进食与思考,才看得见,听得到,才可以抵挡冥界中无处不在的攻击。

最初,“开口”仪式仅用在神灵身上。相传,创世神和工匠神普塔赫曾亲自铸造金属杵为神像“开口”,使神灵们活过来。到了凡世间,古埃及人都相信普塔赫神同样会为他们举行“开口”仪式,由此,那些主持“开口”仪式的祭司都自认为是普塔赫神的化身。

仪式开始,主持祭司让那位头戴豺狗面具的祭司扶起木乃伊,令其站立起来,然后,主持祭司又命其他助手杀一头公牛。助手将公牛的心脏和前腿取下,放在祭奠用的供桌上,口中边念道:“奥西里斯,来享受您的盛宴吧!”与此同时,另两名助手斩下一只鸭子和一头羚羊的头,也将它们放在供桌上,献给冥界最伟大的神奥西里斯。在古埃及,牛象征着生机与力量,羚羊代表恶神塞特,而鸭子则代表了塞特的同伙。所以,当主持祭司念诵咒语时,他告诉木乃伊,他已为其带来牛心和牛腿,也为他砍下了羚羊和鸭子的头,他为其带来了力量,也为其除掉了危险人物。一段咒语念完,祭祀仪式结束。一名祭司向着木乃伊诵读经文,之后他手持礼器轻轻触碰木乃伊的嘴巴、耳朵、眼睛和鼻子,主持祭司在旁边不停地念诵着经文,以保证“开口”仪式顺利进行。

当祭司放下手中的礼器时,另外的祭司拿过来4个盒子。主持祭司见状又念诵咒语,其助手用盒子罩住木乃伊的双眼和嘴巴,拿开后再罩上来,反复4次方才罢手。然后,这名祭司在木乃伊的嘴唇上放了一件U形神器,代表为亡灵固定双颌。放下U形神器,他又拿起象征“荷鲁斯之眼”的葡萄放在木乃伊的双唇之上,再用一根鸵鸟羽毛轻轻划过木乃伊的脸。放下羽毛,这名祭司拿来一块有灵气的布,用它裹住木乃伊的身体,再往其面部涂抹油膏和香料。主持祭司仍在不停念诵咒语,他在请求神灵不要降罪于死者,使死者早日复活并飞升天堂。事实上,整个仪式下来,主持祭司要念4次经文,为何是4次呢?原来,这正好对应了自冥界升起的四根巨柱,它们隶属于奥西里斯,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支撑住天空女神的身体。主持祭司每念一次咒语,就是向大神奥西里斯祈求一次,祈求冥神早日赐予死者永生。

当75个步骤尽皆完成后,“开口”仪式结束,到此,亡灵的感官重新活跃起来,其四肢也如生前般健壮有力,宛如复活一般。

破译苍穹上的密码——占星术

烁的星空总是予人以无限遐想。在以肉眼观天、坚信神明存闪在的古代,人们试图透过暗蓝的夜空窥探命运的曲折及宇宙运行之道。多少年过去了,从观察星空、幻想星空到探索星空、畅游星空,随着人们对宇宙的了解不断深入,占星术逐渐从“正式的学问”变成“消遣的游戏”,但它的魅力仍未退去。古代人通过占星卜问命运,现代人则通过这古老的占卜术了解古代人眼中的世界。在科技不发达的时代,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地为天地万物蒙上“浪漫”的面纱。

起源,美索不达米亚

苍穹之上那忽暗忽明的星星一度被认为是神祇书写的人类命运密码。在远古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苏美尔人通过仰望苍穹,思索着时间运行的规律。他们仔细地捕捉着星星的变化,小心翼翼地将它们记录下来,然后摸索出四季的更迭,岁月的变化。他们为星空的神奇而惊叹,他们试图更多地破译出星空的密码。占星师应运而生。

公元前2750年,苏美尔人的领袖、阿卡德的国王、伟大的萨尔贡让占星师们将所有关于占星的知识刻在石板上。但星空并没有告诉萨尔贡他的王国要如何永远地绵延下去。在经历了无数惨烈战争后,巴比伦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新主人,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国覆灭。

自视甚高的巴比伦人完好地保留了阿卡德王国遗留下的智慧瑰宝。他们像当年的苏美尔人一样视占星术为神圣的秘术,并继续将其发扬光大。他们区别开恒星和行星,他们为一些星星起了名字,他们还运用从星空中学到的知识精确地推算出一年有365天。今天,为人们熟知的十二星座: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射手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也都得自巴比伦人。

在巴比伦人看来,星星会为人指明方向,排解困惑,揭开世界万物的隐秘之面。人们完全可以凭借和星星的对视,预知命数、透视未来。每颗星星都有它的寓意,都在向人们暗示一些事情。在巴比伦,占星是为全民所关注的大事。战争之前,人们要靠占星预言战争的结果;王权更替之际,人们要靠占星预测国家的祸福;农耕劳作之时,人们还要靠占星预估收成的好坏。就连平常人家修造房屋,也要在看过星象之后才开始动工。而占星对人们的影响越是广泛,蒙在占星术上那神秘的面纱也就越来越厚。关于占星的仪式逐渐完备,和占星相关的传说日益增多,占星术自然而然地和其他那些古老巫术结合在一起。巴比伦的巫师们在研制魔药时,也开始参考星空的变化。

当占星术成为巴比伦文化的一部分,它就拥有了比巴比伦王国本身还要强悍的生命力。它迅速地向美索不达米亚以外的地区扩展,即使后来偌大的巴比伦王国在历史的烟波中轰然倒塌,占星术也没有因此衰落。相反,在这广阔的世界上,它愈发强势地绽放开它的影响力。

生辰占星法

占星术在传入希腊后,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今天人们念念不忘的那些关于十二星座的传说故事,就来自希腊。不仅如此,很多今天仍然流行的占星方法,也得自希腊,比如“生辰占星法”。

生辰占星法认为,人出生的时刻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一生,人出生瞬间的黄道十二宫的位置,人所属星座与太阳、月亮的关系,都被认为包含着人一生重要时刻的各种信息,影响人的性格及生理特征。

初接触生辰占星法的人,只需要熟悉十二星座,就可以根据星座的特点大致判断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

白羊座的人性情直率,热情似火;金牛座的人稳重踏实,宽厚沉着;双子座的人性格多变,兴趣广泛;巨蟹座的人细腻顾家,多愁善感;狮子座的人为人豪爽,有领导风范;处女座的人敏感细腻,稍显自卑;天秤座的人娴雅高贵,热衷艺术;天蝎座的人专一深情,神秘敏锐;射手座的人活泼贪玩,八面玲珑;摩羯座的人脚踏实地,处世严谨;水瓶座的人热爱自由,善于创新;双鱼座的人热爱幻想,生性浪漫。

但一个专业的占星师除了要知道求卜者的星座是什么,还要清楚分析求卜者的星盘。就算是同一星座的人,由于出生时间、地点的不同,他们的星盘也会千差万别。

行星的运行会对黄道十二宫产生影响,尤其当它们落在求卜者的星座上时。而每颗行星又都有自己的性格,它们对十二星座的影响方式也和它们自己的性格相关。具体说来,火星性情暴烈,象征战争;金星多愁善感,象征爱情;水星理智机敏,象征知识和情报;木星心地善良,象征道德和同情心;土星顽固,象征灾难和阻碍。

占星术是一门相当复杂的学问,既需要丰富的学识,还需要对星星的运行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古希腊人坚信星星会影响人的命运,同时,他们也认为星星并不能完全决定人的一生。这也是人需要占星术的原因:通过星星了解自己,通过星星知晓命运,然后趋利避害。

沉迷星海的当权者“若一颗星光芒璀璨,凌驾众星,让恒星都见之失色,那么世间就将诞生一位横扫天下的伟大君主……”

在巴比伦的占星书《征兆结集》里,随处可见类似的话语。星空在人的心目中有无可比拟的神圣性,若星星都在暗示某人理应权倾天下,那么,不管这人看起来多么懦弱昏聩,人们不仅不能去挑战他的权威,甚至连类似的想法也不应该有。不过,在占星术已经成为一门系统的学问、一些星象已有了相当权威的注解后,当权者要想随心所欲地解释星空也并不容易。因此,他们便只好竭尽所能地去迎合那些“吉祥的星象”。

马其顿王国的领袖、历史上最伟大的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如此。

在亚历山大降生前,占星术就已经成为马其顿人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传说,他那精通占星术的父亲为了让他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特地在妻子即将分娩之际,跑到产床前大作法事。他不管妻子分娩时的痛苦哀号,而是专注地观察着占星金盘,确定吉时。直到吉时降临,才允许妻子诞下孩子,致使亚历山大得以一出生就受到“星星的祝福”。

事实证明,亚历山大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番心血。成年后的他带着马其顿大兵东征西战,控制了希腊,吞灭了波斯,建立起一个史无前例的庞大帝国。而在四处征伐的同时,他深深沉迷于占星术。他汲取了巴比伦、希腊等地的占星方法,经常在出征之前要占星师们预测结果,还不止一次地因为占星师的话而改变作战策略。他或许没有特地去传播占星术,但占星术却因他的开疆拓土得到发扬,且不说他的势力遍及欧、亚、非三个大洲,他自己早已在无形中成为宣扬占星术的极好例子:他的无数胜利都被认为得力于对星象的观察。医学占星用的人体─占星关系图

亚历山大去世后,罗马帝国昂然而起。而相比亚历山大,罗马的统治者们对占星术的态度却复杂得多。

一切还得从恺撒说起。恺撒曾是罗马人最引以为傲的领导者,但在公元前44年,恺撒被人刺杀了。就在恺撒死前不久,天空中曾出现一颗罕见的大彗星,很多人认为,这颗彗星就预示着恺撒即将升天的灵魂。

占星术因恺撒的死笼罩上几分不祥的色彩。当权者们既希望仰仗占星术巩固权力,又害怕占星术预见的灾难。

罗马臭名昭著的统治者卡里古拉一生都未摆脱对占星术的恐惧,他害怕占星师从他的星宫图里窥视到他的弱点,便下令将占星术强行禁止。当他得知埃及的占星师阿波罗尼奥斯能通过占星推测人的死亡日期后,不惜劳师动众将阿波罗尼奥斯逮捕,好在还未等他想出用什么酷刑对付这位占星师,他自己就死在了刺客的手下。

还有暴君尼禄。据说尼禄出生的当天晚上,占星师就观测到异常星象。尼禄的母亲阿格里皮娜从占星师那里得知尼禄会当上皇帝,她自己则会被尼禄杀死。在之后的日子里,阿格里皮娜一直有心避开预言的结果,但事情最终不可遏制地印证了占星师的预言。

尼禄越发确定他出生时的星宫图注定了他是“上天为罗马选定的皇帝”。他开始肆无忌惮地放纵性格中的阴暗面,把杀人当作无聊时的消遣,他无所顾忌地挑战命运之神的忍耐底线。终于有一天,罗马上空再次出现了异常星象,一颗不亚于恺撒死时的大彗星划过了夜空。

尼禄从占星师那里得知,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王权即将发生变化。出于恐惧,尼禄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在宫廷里大开杀戒,而他的所作所为终于将罗马人逼到极限。公元68年,罗马爆发了大起义,众叛亲离的尼禄只得自杀而亡。

这些沉迷于星海的当权者,他们的经历无不印证了一个道理:星空的变化会成为诱发人命运突变的契机,这种改变将命运或引向成功,或引向毁灭。

占星师:操纵历史或被历史操纵

占星师的故事无疑是占星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说这些沉迷于占星术的当权者们只是为占星术的历史提供了“占星术很灵验”的证据,那么,占星师们就好像是命运的操纵者。

但是,在诡秘的命运面前,占星师们也往往无能为力。生活在公元元年前后的罗马皇帝提比略为了考验占星师是否真的能读懂天象,就在面朝大海的悬崖上修建了密室。他将占星师软禁在密室中,然后冷不丁地向他们询问问题,只要哪个占星师的回答不那么令人高兴,提比略就会毫不犹豫地将他投入大海。传说,提比略很喜欢问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我会杀你么?”

如果占星师不能根据星象做出准确的预言,那他就很有可能被视为骗子,遭到无情的唾弃。因此,为了确保预言准确,有时候占星师们会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活跃在16世纪的占星师卡尔达诺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学识丰富,德高望重,甚至连新教运动的领导人马丁·路德也求他观星算命。但无论在事业上还是财富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卡尔达诺,最后竟死于自杀,而他自杀的缘由又着实让人惋惜。卡尔达诺通过占星术预测了自己的死亡日期,并将它公之于众,结果到了预定的“死亡日期”他还活得好好的。最后,为了维护占星师的名誉,他只得自我了断。

当然,世界上既有在历史变革中无可奈何的占星师,也有运用占星术推进历史的占星师。

事实上,占星术对科学,尤其是天文学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很多大占星师就是了不起的天文学家,譬如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第谷和开普勒。

作为占星师,第谷曾出色地预言了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登基和土耳其苏丹苏莱曼一世的死亡。一心要在占星术上取得造诣的第谷似乎并没有注意到他对星体运行的敏锐观察对后世的天文学产生了多么深远的影响。1563年,第谷观测到木星、土星和太阳运行到同一条直线上的情况,并写下详细的观测报告。1572年,他又观测到仙后座的新星大爆发,并由此向世人证实天体是可变的。1576年,第谷在丹麦王室的资助下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大型天文台,还自创了很多天文仪器。他对1577年出现的彗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此观测到地球距彗星的距离要比距月亮远得多。

被誉为“星学之王”的开普勒是第谷的助手,他曾在第谷的天文台里帮助第谷整理观测资料、编制新星表。他也曾运用占星术准确地预言了罗马贵族阿尔贝特·华伦斯坦的一生。但开普勒让后人铭记的并不是他为华伦斯坦写下的预言,而是他发现的对天文学影响极为深远的“行星运动规律”。

在开普勒之前,人们通常认为各种天体在运行时都依循完美的圆形轨道,是开普勒让人们意识到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在开普勒之前,说起行星的运动,人们多是一头雾水,是开普勒告诉人们行星的世界是一个以太阳为中心的匀称系统。在开普勒之前,占星术和天文学浑然一体,正是从开普勒开始,二者逐渐分道扬镳。但是,开普勒自己却没有放松在占星术方面的工作,他依然坚信人的命运由星星操纵,他曾在著作里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说:“绝不能把占星术当成废物丢弃。”

其实,开普勒关于“占星术会被丢弃”的担心多少有些多余,因为即使在天文学和占星术界限分明的现代,人们仍无法放下对占星术的兴趣。这倒并非因为人们对占星的结果有多么依赖,而是因为,星空如此美丽,生活在星空下的人们无法停止对星空的遐想。

运“数”的迷思——数字命理

笃信命运天定、万物有灵的古老时代,一些寻常之物被认为在蕴含着参透命运的线索。人们注意到“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亦把数字当成了占卜的工具,无论是东方的八卦、风水、相术,还是西方的占星术、塔罗,都离不开数字,甚至数字本身也被当成一种占卜方法,被人为地赋予了命理意义。

数字崇拜

在神秘的古希腊,不少哲人把数字看成“万物的本源”,认为数字才是宇宙、生命的本质。譬如大名鼎鼎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就带着他的追随者尝试着用数字解释宇宙。他们组成了一个集政治、宗教、学术于一体的组织,史称“毕达哥拉斯学派”。该组织相信,人类可以通过研究数字让自己的灵魂趋于完美,让世间万物的运行之谜呈现出来,因为数字才是神灵构建宇宙的要素。

数字里存在奇数与偶数、有限与无限,经过对量度、秩序、比例、循环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数是万物关系维系的关键。自然界也像数一样是各种“对立关系”——如奇数与偶数、有限与无限——的结合。人们大可以用数字来表示少与多、男与女、静止和运动、光明和黑暗、正义与邪恶。当然,人们还可以从数字中预知命运。

形形色色的数字占卜法

人们通常把那些解读数字象征意义的占卜法统称为数字占卜法。实际上,数字占卜法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求卜者生日的年、月、日相加,得出一个个位数字,即这个人的“命运之数”,然后参照该数字所代表的含义进行占卜。比如一个人的生日是1985年3月3日,那么,她的命运之数就是1985+3+3=1991,1+9+9+1=20,2+0=2,这个人的命运之数就是“2”。之后,她只要参考“2”的命理含义就可以了。

还有一些占卜方法,则需要将人的名字“数字化”,在东方,是计算名字的笔画,在英语国家则稍显复杂,26个字母分别和数字1到9对应。占卜者要将名字中的字母转换成数字,然后再将它们相加,得出来在命理学中有意义的数字。其中,元音字母的数字相加得出的和代表人的情感特点,辅音字母的数字和代表个人的个性特征。

但是无论是姓名的数字化还是生日的数字化,得出来的“命运之数”至多概括一个人的大致性情,要通过数字占卜多变的运道,还要靠其他办法。最简单的一种就是掷骰子,由于骰子上最大的数是“6”,所以在占卜时求卜者要一面默念求卜问题,一面拿着3个骰子往事先画好的圆圈里扔,然后将点数相加,直到得出一个个位数字。这个数字就是问题的答案。至于扔到圈外的骰子,则不被计算在内。

数字占卜法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而它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每个数字象征的含义。

数字的意义

不同的文化对不同的数字解释不尽相同。就数字本身来说,有趣的不仅仅是人们赋予它们的种种含义,还有人们赋予它们这些含义的原因。

数字“1”。

常被用来象征“开始”、“起源”等意。由此延伸开来,在希腊,它被看作属于众神之王宙斯的数字。又因为它是奇数,所以也被看作相当男性化的数字,还有不少人将它和太阳神阿波罗画上等号。而在东方,“1”被当作世界的本原,一个派生出万物的数字,在中国道家典籍里即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说法。在命理学里,当人们用“1”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时,即表示该人有很强的自我意识,目标明确,同时又懂得如何用包容的心态待人接物。

数字“2”。

和“1”相反,“2”是一个偶数,被认为是极具女性特质的数字。在西方,人们常把温柔、善良、克制和该数字联系起来。在东方,“2”则是非常神奇的数字,它被作为宇宙阴阳的分界标志,代表成双成对。但另一方面,在中国,由于汉语常使用同义词叠用的方法增强词意,“2”又可以表示“叠加”。人们在形容某人“傻”、“痴呆”时,经常说“二傻子”、“二愣子”,久而久之,“2”也拥有了“傻”和“愣”相同的意思。不过,在命理学里,人们说一个人的象征数字为“2”时,却是指情绪消极,缺乏信心。

数字“3”。“3”在基督教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象征着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和人的肉体、精神、灵魂的“三位一体”,自古以来都被当作“神的记号”。毕达哥拉斯学派则用它传达“开始、过程、结尾”的意思。而在中国,“3”代表着“完成了的形态”,宇宙的形成被概括成“天、地、人”的形成,人的健康被认为和“精、气、神”即“三宝”息息相关。中国有很多和“3”有关的词语,诸如三思而行、三让之礼。命理学里“3”代表着才华和幽默感。

数字“4”。

西方文化里的“4”体现了均衡的形态,象征着水、火、土、风四元素。在中国的《周易》中有“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说法,四象则指“太阴、太阳、少阴、少阳”。汉语中的“4”也有“完备”、“均衡”的意思,这从成语四平八稳、五湖四海、四通八达中便可领略一二。但在中国,“4”同时也被视为不吉利的数字,因为它的读音和“死”非常相像。命理学里的“4”寓意专心、坚忍、压抑和突然性的爆发。

数字“5”。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5”是象征婚姻的数字,但在基督教文化中,“5”却不是吉祥的数字。这是因为在古代,西方人把五角星当作封印恶魔的图案,认为它是“恶魔的纹章”。传说,狼人的脚后跟就有五角星的印记。在东方,“5”则和生命关系密切,中国人将粮食统称为“五谷”,将一夜分为“五更”,并认为构成宇宙的是五个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即“五行”。命理学中,“5”代表着新奇事物、探索欲和极端的思想。

数字“6”。

毕达哥拉斯学派将“6”当成一个完全数。数字“1”、“2”、“3”相加是“6”,它们的乘积也是“6”。“6”被看成充满协调之感的数字。巧合的是,东方也这样认为。在中国,“6”象征着吉祥如意,人们常说的一个吉利词就是“六六大顺”。不过,在基督教里“666”却是代表着恶魔,因为《圣经·启示录》里有个头上刻着“666”数字的魔鬼在其追随者身上刻上“666”做记号。命理学中,“6”有乐观、友善、自满的含义。

数字“7”。“7”在西方是非常神秘的数字,基督教中上帝用7天创造了世界,数字“7”既表示着人的7种罪孽:傲慢、忌妒、愤怒、贪婪、暴食、淫荡、懒惰,也象征着人的7种美德:真诚、希望、善良、公正、勇敢、节制、宽容。命理学中,“7”象征超自然力量、内心生活、神秘学。

数字“8”。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8”象征着爱和友谊。在西方文化中,“8”寓意着重生、复活。在古埃及,“8”被认为蕴含着世俗世界的秘密。而在中国,“8”则是不亚于“6”的幸运数字,“8”的读音和发财的“发”字非常相像,人们经常用“8”来表示对好财运的向往。在命理学里,“8”是和物质财富密切相关的数字,它同时包含勤奋、辛劳、紧张的含义。

数字“9”。

无论在西方还是东方,数字“9”都和宗教关系匪浅。在基督教里,传说一人有9个灵魂,上帝的天使也分成9级。作为个位数中最大的数字,“9”被看作是美德的化身。在东方,“9”则是至尊之数,古时候人们经常用“九五之尊”形容高不可攀的帝王。在《周易》中,“9”又是极阳之数,人们认为“天地从一开始,至九而终”。因此,“9”又被赋予了“极限”的意思,中国人常用“9”表示极广,如表示极深的“九泉之下”和表示极高的“九霄云外”。此外,“9”还与永久的“久”谐音,人们喜欢用“9”表示对天长地久的美好期许。命理学里“9”代表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双重成功。

不祥之数

几乎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不祥之数”,中国人不喜欢数字“4”,因为它会让人联想起“死”。日本人讨厌数字“9”,因为“9”在日语里和“苦”谐音。至于西方人,则对数字“13”避之不及。而世界上似乎再没有哪个“不祥数字”有数字“13”这样多的忌讳,光是13个人坐在一起吃饭,就有以下令人毛骨悚然的说法:

13人同席,那么一年之内,他们之中必有一人会死去;13人同席,最后入座的人会第一个死掉;13人同席,第一个站起来的人会遭遇厄运;13人同席,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离开的人不久之后就会去世……

为了避免以上这些不幸,一旦发现宴会上刚好有13个人,那么大家就要手拉着手一同就座,一同离席。但即使如此,人们还是无法完全破除13带来的灾难。

为什么数字“13”会在人们的心里形成如此浓厚的阴影?关于“13”的传说有很多。单从数学的角度看,“13”是一个颇为麻烦的数字。1963年《纽约时报》上曾登载过一篇关于数字“13”的文章。文章认为在远古时代,“12”是古人们能够数清楚的最大的数——古人用数手指头的方法计数,数完10个手指后最多再加上两只手——13超出了12 的范畴,被古人下意识地当成“极限之外的数字”,人对自己控制能力之外的东西总会感到恐惧,因此,“13”被视作不祥之数。

大部分关于“13”的不祥来自于宗教。在基督教里,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在用过“最后的晚餐”的第二天,就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背叛耶稣的犹大虽然得到30银圆的奖赏,却也承受不住巨大的罪孽,自缢身亡了。“最后的晚餐”刚好是13人同桌,人们深深地记下了这个细节,从此“13”就被当作背叛和不幸的象征。至于为什么西方人认为“13日,星期五”是大凶日中的大凶日,有人说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的那天是“13日,星期五”,有人说耶稣“最后的晚餐”那天是“13日,星期五”,还有人说关于“13日,星期五”的不祥传说来自法国圣殿骑士大屠杀。

当然,也有人对“13”乃不祥之数的说法嗤之以鼻,美国老兵威廉·福勒就是其中之一。他在1881年成立了“13俱乐部”,试图打破对“13”的迷信。该俱乐部故意在每月的13号举行聚会,聚会人数也被严格控制在13人。

数字“13”的厄运并没有在福勒和他的会员身上应验,但要改变世人对“13”的畏惧却并不容易。“13俱乐部”成立的100多年后,美国学者对以叛逆著称的青少年们做了一次关于数字“13”的调查,发现竟还有30%的年轻人对数字“13”感到恐惧。而今,“13恐惧症”甚至成为一个专门的心理病症。就算数字“13”本身并无魔力可言,对它的这种畏惧情绪也足以影响人们的生活。其中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视“13”为厄运之数的地方,电梯会从12层直接跳到14层。

倒映心灵的秘境——塔罗牌

名的占卜师索索特里斯夫人患了重感冒,可她仍是欧洲最灵有通的女人,她握着一副邪气的纸牌。”诗人艾略特在诗歌《荒原》里提到的“邪气的纸牌”正是曾一度风靡的占卜工具——塔罗牌。这些画着绚丽的象征性图案的小小纸牌总会让人浮想联翩,至于它的“魔力”,不在于什么超自然力量,而在于它所引发的联想。与其说它是充满邪气的占卜用具,不如说它是“心理游戏”的道具。

塔罗牌的关键:象征

据说,塔罗是古埃及图书馆在一场大火后唯一幸存下来的典藏。作为世界上最灵验的占卜方式之一,它仅用了小小的几十张纸牌就洞悉了万物的隐秘命运。在漫长的历史中,塔罗牌尽管由于它那令人惊叹的预知力量而不止一次地被称为“邪恶”,并屡遭禁止,但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市井百姓,都无法割舍对它的痴迷。

塔罗牌共由22张主牌(大阿卡纳)和56张副牌(小阿卡纳)组成,每张牌都绘有极富象征意味的图案。譬如,小阿卡纳牌的四种花色就被认为象征着构成世界的四种最基本元素:圣杯寓意着“水”,星币象征“土”,权杖意味着“火”,宝剑代表着“风”。而在占卜中,水、土、火、风又标志着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些东西:时而温柔平静,时而掀起惊涛骇浪的“水”被认为是“爱情”的代表;坚实而孕育生命的“土”代表着“财富”;张扬狂暴的“火”象征“权力”;灵动又让人捉摸不定的“风”喻示着“智慧和冲突”。

与此同时,也有考古学家认为,小阿卡纳牌的四种花色还展示了古代王权社会的四个重要阶级。宝剑代表国王、军队和贵族;圣杯象征着神职人员;权杖代表着农民;星币意味着商人。

每种花色下的小阿卡纳牌都包括10张从1到10的数字牌和4张分别绘有国王、王后、骑士、随从的宫廷牌。对那些初接触塔罗牌的人来说,宫廷牌尚且容易辨认,麻烦的是那些数字牌,就算在同一花色下,不同的数字代表的意义也大相径庭。更何况在占卜中,小阿卡纳牌通常扮演“辅助者”的角色,被用来喻示一些具体、琐碎的“表面现象”。因此,绝大部分占卜者会把学习小阿卡纳牌作为能力的“提升”,而把对大阿卡纳牌的学习当作塔罗占卜的“入门”。

相比小阿卡纳牌,大阿卡纳牌尽管只有22张,但它却是塔罗牌里真正洞悉万物隐秘命运、窥探人心深处欲念的灵魂之牌。它会告诉人们,究竟是什么造就了他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大阿卡纳牌有22张,它们分别是“0愚者”、“I魔术师”、“Ⅱ女祭司”、“Ⅲ皇后”、“Ⅳ皇帝”、“Ⅴ教皇”、“Ⅵ恋人”、“Ⅶ战车”、“Ⅷ力量”、“Ⅸ隐者”、“Ⅹ命运之轮”、“Ⅺ正义”、“Ⅻ倒吊人”、“ⅩⅢ死神”、“ⅩⅣ节制”、“ⅩⅤ恶魔”、“ⅩⅥ高塔”、“ⅩⅦ星星”、“ⅩⅧ月亮”、“ⅩⅨ太阳”、“ⅩⅩ审判”、“XXI世界”。

每张大阿卡纳牌的图案都传递着丰富的象征意义。尽管几个世纪以来,塔罗牌拥有数不清的版本,且各个版本都绘制着自己的图案,但大阿卡纳牌面上那些重要的象征性要素,却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比如第一张大阿卡纳牌“0愚者”,它意味着万物之始、万物之归所。多少年来,它的绘制者约定俗成地用穿着五彩斑斓的小丑作为它牌面的主角,用小丑滑稽的肢体动作和懵懂的神情,来喻示万物初始时那混沌的状态。“0愚者”的牌面很容易让人联想起一个正要开启人生之旅,却一无所知且无所畏惧的孩童。

而象征智慧与艺术的“I魔术师”则通常绘有横的“8”字的符号,在古代,这个符号意味着“学习时的坚韧意志”。代表强大精神力量的“Ⅱ女祭司”,往往会用“书”的图案象征学识。而在“Ⅴ教皇”的牌面上又总少不了“两根柱子”的图案,它意味着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出入口……

每张大阿卡纳牌都像一面镜子,人想到什么,就会“看”到什么。一个出色的塔罗占卜师从来不会刻意去记每张牌的象征意义,而是通过娴熟地解读牌上的图案,展示人最真实的一面。

充满“邪气”的纸牌

今天,人们已经无法得知塔罗牌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塔罗牌使用图案而非文字作为一些象征意义的载体,并不仅仅因为图案是更为灵活的表达方式,更重要的是在遥远的古代,极少有人能使用文字,塔罗牌要博得大众的认可便只能通过图画传递信息。考古学家认为,塔罗牌起初很可能承载着“宗教教化”的任务,人们认为它“富有神力”并非因为它的图案浪漫绚丽。将所有的纸牌收集在一起,就会发现它们可以构成一个相当完整的“世界系统”,这种“世界系统”又折射出一个不同于基督教的“信仰系统”。

从第一张牌“0愚者”开始到最后一张牌“XXI世界”即显示出一个循环。“0愚者”象征着“初始”、“混沌”,“XXI世界”则象征着“完成”、“梦想成真”。同时“0愚者”还有“万物回归”的意思,这就意味着继“XXI世界”的“完成”之后,一切又归于原点。于是,“轮回往复,生生不息”的信仰就被巧妙地暗含在牌中。

而“0愚者”和“XXI世界”之间的其他20张牌,也存在着微妙的联系。比如,“Ⅻ倒吊人”象征“牺牲”、“质变过程”。紧挨着它的“ⅩⅢ死神”就象征了“生命的再生”、“崭新的开始”。之后的“ⅩⅣ节制”又意味着“通过自我克制达到更高的层次”。再比如“Ⅱ女祭司”和“Ⅴ教皇”象征着人的精神世界,“Ⅲ皇后”和“Ⅳ皇帝”则象征了现实中的财富、权力,两者相互对应,相互补充。

正如在现实世界里很多事情都会呈现出两面性一样,塔罗牌用“正位”和“逆位”来阐述同一牌面的“两面性”。譬如“Ⅷ力量”正位象征着获得力量:“勇敢”、“决心”;逆位则象征着丧失力量:“沮丧”、“颓废”。

在14世纪末的意大利,贵族们对塔罗牌十分热衷,在他们的影响下,塔罗牌很快就进入了民间。尽管当时塔罗牌还只是一种智力游戏,玩法类似于今天的扑克,但塔罗牌那含义丰富的图案注定了它不是简单的游戏牌,它那不同于基督教的“信仰系统”注定了它的命运多舛。各地教会都明显注意到塔罗牌图案上那些“危险的异教因素”,于是,毫不犹豫地将塔罗牌定义为“魔鬼的工具”,明令禁止。大量塔罗牌被焚烧、摧毁,只有一些地下教派悄悄地保存了一些。

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拥有华丽图案的塔罗牌才重见天日,印刷术的普及让塔罗牌得到了广泛传播。在黑暗的中世纪结束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大胆地关注塔罗牌所呈现的“信仰系统”,塔罗牌的作用也在悄然变化。到18世纪晚期,塔罗牌成了神秘学的爱好者们重要的占卜工具。

占卜者

塔罗牌无疑是一种“浅入深出”的占卜手段。任何一个初次接触塔罗牌的人,只要对照着“牌面意义象征词”,按照说明书里的牌阵摆牌、揭牌、解牌,都能还算顺利地占卜出一些事情。但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占卜者就不容易了。

一个优秀的占卜者必须学会体会塔罗的“神秘力量”。一些复杂的牌阵往往要同时用到大阿卡纳牌和小阿卡纳牌。而大、小阿卡纳牌会出现看似“重合”的情况,比如小阿卡纳牌中有象征权力的宝剑,大阿卡纳牌里也有用来象征权力的“Ⅳ皇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机械地对照“牌面意义象征词”来解牌,就会解得含混不清。优秀的占卜者除了要结合大阿卡纳牌和小阿卡纳牌的区别——前者反映根深蒂固的事物、灵魂深处的东西;后者反映易变的情况和表面现象——还要通过对同一牌阵中其他牌的解读,通过对求卜者本人的了解,进行解牌。否则,很容易出现“无法解牌”的尴尬。诸如明明询问爱情,却连一张和爱情有关的牌都未出现的情况,在实际的占卜中绝不罕见。

一个优秀的占卜者不能忽视纸牌本身的含义,也不能被纸牌本身的意义所局限。他应该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心理治疗师那样,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并学会把握问题的核心,他要在塔罗牌的启发下,帮助自己或他人找到问题的本质和问题的解决办法。

很多占卜者相信,通过一些仪式可以提升自己和塔罗牌的契合度,帮助自己更好地体会塔罗牌的力量。他们会用暗色的布小心地将一整副牌包起,以避免牌暴露在光线下出现“能量流失”。在不占卜的时候,他们也会定期和塔罗牌进行“交流”,一面注视着纸牌,一面审视内心。

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就算是那些对占卜嗤之以鼻的人也无法否认塔罗牌在人心灵深处所起的积极作用。塔罗牌不会明确地告诉人未来的面貌,也不会把问题的答案直接呈现在人的面前,而是通过暗示,告诉人可能发生的状况,启发人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在心理学里有一项非常著名的测试——罗莎尔测试,心理学家要测试者专注地看几张画着古怪图案的纸,然后再询问测试者到底看到了什么,并根据测试者的答案探究他们的内心深处。换句话说,在这个测试中,关键不在于那古怪的图案究竟是什么,而在于测试者究竟想看到什么。

塔罗牌的秘密也在于此。联想是人天生的能力,同样是一幅由混乱线条组成的图案,心有鲜花的人会看到鲜花,心有野兽的人则会看到野兽。同是形容一片蓝色,悲伤的人会说它是“忧郁的蓝”,快乐的人会说它是“予人宁静的蓝”。而任何一本教授人解读塔罗牌的书,都不会像流水账那样明确而详细地告诉人每一张牌具体说明什么。因为塔罗牌只会巧妙地唤醒占卜者隐秘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与迷惘,诱导人自己去联想这欲望与迷惘到底为何。塔罗牌是帮助人呈现内心世界的媒介,是一面间接倒映出人心灵秘境的特殊镜子。

比如大阿卡纳牌的“0 愚者”。看到它的第一眼,对未来感到迷惘、悲观的人会联想起它所象征的“混沌”。对未来抱持乐观的人则会为它图案上那绚丽的色彩吸引。于是,前者会意识到自己需要“理清现状,确定目标”,后者则会鼓励自己“像初生牛犊一般勇敢地追逐梦想”。再比如“Ⅳ皇帝”一牌,为彰显皇帝的身份,绝大多数绘制者会在牌上绘上象征权力的权杖、象征地位的王座和象征财富的华服。于是,人们便能通过“皇帝”,意识到深藏在内心深处的欲望。侧重权力的人会想起自己的勃勃野心,侧重荣誉的人会想起自己出人头地的梦想,侧重财富的人会发现自己对金钱的渴慕。

塔罗牌通过暗示反映着占卜者的现状,它也可以通过暗示预测人的未来。而塔罗牌的图案有很强的抽象性,解读者的潜意识将决定牌的解读内容,因为要将牌面上抽象的图案转换成未来的具体样貌、趋势,必要通过解读者自己的思考、理解。

另外,在用塔罗牌进行占卜后,再遇到一些事情,很多人都会不由自主地拿这些事情和占卜的结果对照,塔罗牌的图案具有高度的象征性,这意味着它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用来阐释具体的事情。因此,与其说塔罗牌是最灵验的占卜方法,不如说它最擅长刺激人的潜意识。

爱与忧愁的化身——美人鱼

半身为容颜绝美的女子,下半身是长长的鱼尾。美人鱼,她上究竟是人们想象出来的神话,还是真实存在的生物种类?她在大海里歌唱,是在等待久别的心上人,还是只为把来往的水手带往地狱?寻找美人鱼,发现美人鱼,不管真实的谜底是什么,她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爱与忧愁的化身。

发现美人鱼

说到美人鱼,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安徒生笔下那个忍着脚痛,在心爱的王子面前翩翩起舞的人鱼公主。这个美丽善良的小女孩不仅让全世界的人为之扼腕叹息,也激起了很多人寻找真实的“海的女儿”的热情。于是,源源不断的消息从世界各地传来:

1938年,有人在爱沙尼亚的朱明达海滩上,发现一个鸡胸、扁嘴、圆脑袋的“蛤蟆人”,它在发现有人偷窥时,飞快地跳进了波罗的海。

1958年,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学会的罗坦博士,在大西洋5千米深的海底,发现了一些类似人类脚印的痕迹。

1963年,一艘美国海军潜艇在波多黎各东南海底演习时,发现一条时速高达280千米的怪船,“嗖”的一下就从潜艇旁边掠过去了,那速度是现代科技望尘莫及的。

1968年,美国摄影师穆尼潜入海底进行拍摄时,发现一个怪物,它的脸像猴子,眼睛很大,脖子也比普通人类长四倍,腿部有类似“推进器”的东西,让它快速游走了……

这些线索听起来有些荒唐、不可信,但历史上还是有不少历史学家、探险家都深信美人鱼的存在。

早在公元前3世纪,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古巴比伦人巴索罗斯就提到“美人鱼的身体像一条鱼,不过在头的上面还有一个头,身体的后面还有一双脚,连接在鱼尾上”。而最早对美人鱼做出详细记录的自然科学家是普利尼,他在公元1世纪所写的《自然史》中提出:“人们称作‘海中仙女’的美人鱼,绝非寓言故事,她们同画家笔下的美人鱼完全相符,只是皮肤格外粗糙,全身上下长满了鳞片,连那极像妇人的上半身也不例外。”1492年,哥伦布环球航海归来后,也向人们描述了美人鱼,说他的手下曾亲眼看见三个美人鱼高高地挺立在微波荡漾的海面上。不过,她们不像传说中那么漂亮,只是脸的某些地方和人相似。而另一个航海家哈得孙则亲眼见识了这种神秘的生灵。他在自己1608年6月15日的航行日志里写道:“今天看到了一种迄今未曾见过的生物……它的前胸和后背如同女人,肤色白皙,头发乌黑油亮,下端是一条海豚般的尾巴,有像鲭鱼一样的斑点。”

人鱼传说

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有关于人鱼的传说。

在欧洲,人鱼最早被认为是厄运的象征。这源自德国一个关于美丽人鱼罗蕾莱的神话传说。传说中,罗蕾莱是一个半人半鱼的妖怪,她的上半身和人类女子一样,且有着如晚霞般美丽的容貌,下半身则是长长的鱼尾状。罗蕾莱喜欢在天色昏暗的时候,坐在莱茵河的礁石上,一边用金色的木梳梳理头发,一边轻轻地哼唱歌曲。她的歌喉十分动人,过往的船员听到后会不自觉地向她靠近,从而迷失方向,沉入河底。德国著名诗人海涅非常喜欢这个传说,根据其内容,写下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诗《罗蕾莱之歌》。海涅在诗中将罗蕾莱塑造成一个因思念远方情郎,终日放声高唱的痴情女神,整首诗歌笼罩着一层浓浓的伤怀之感。诗歌一经发表,就立即得到人们的追捧。后来作曲家弗里德里希·西尔歇尔为之谱曲,使之成为一首世代相传的德国民歌。而美人鱼则随着这首歌的吟唱逐渐成为爱与忧愁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故事里,也有类似罗蕾莱的传说,即海妖塞壬。相传她半人半鱼,喜欢站在海岸的乱石堆上唱凄美的歌,引诱船员把船只向她的方向开来,从而撞个粉碎。《荷马史诗》中在《奥德赛》部分就提到,奥德修斯为避免塞壬的诱惑,在经过这片海域时,让船员们都堵上耳朵。希腊神话里还有一种男性人鱼,叫特里登,是海神波塞冬和海之女神安菲特律特的儿子。特里登喜欢随身带着一个海螺,通过吹出不同的海螺声,控制海上风暴。

俄罗斯文化里的美人鱼形象与欧洲绝大多数国家不同。在俄罗斯人眼里,美人鱼不是海洋里的生物,而是被男子伤透了心的女子跳水身亡后化成的水中女妖。这些女妖因为心中怀着仇恨,常常幻化成穿着白衣的美少女,引诱年轻的男子溺水身亡。俄罗斯还有专门祭祀美人鱼的节日,前后持续一周。在这一周内,所有人都要远离河流,尤其是周四这天,村中的年轻男子要身着白衣,年轻女孩将头发披散下来,然后手拉手一起围绕着,大跳传统的俄罗斯环舞,并一起哼唱人鱼之歌,以期赶走美人鱼。

在中国,关于人鱼的记载始见于《山海经》。《山海经》记述了很多关于人鱼的故事,对人鱼的称呼也不一致,有时称“陵鱼”,有时称“赤孺”,但更多的还是“人鱼”。“人鱼”的长相和西方美人鱼不同,为人形鱼,即浑身长满鱼鳞,五官似人,又如人一样直立行走。后来的文献资料又多称之为“鲛人”或“鲛”,传言她们的眼泪可以化为美丽的珍珠。等到了宋代,《太平广记》将“鲛人”的形象进行了扩展,出现了类似西方美人鱼的描述,说她们面目身段都和人一样,就是没有脚,海边人常常抓来养在家中的鱼池中。此后,中国人鱼的形象塑造再无突破。

日本也有关于人鱼的传说。日本古籍记载人鱼的长相十分丑陋,脑袋像猿猴,身子似鱼,还长着一双指间有蹼的大手,以食鱼为生,偶尔攻击人类,主要分布在北海道、秋田县、福井县等地的河川中。日本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传说:人如果吃了人鱼的肉便会长生不老。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体质不合适的人吃了不但不会青春永驻,还会发狂致死,甚至是变成半人半鱼的怪物。江户时期,一些关于西方美人鱼的书籍画作流入日本,使部分日本人对人鱼的感觉发生了变化,但并未普及到民间。明治维新后,西方美人鱼形象开始深入人心,并逐渐取代了日本民族原有的人鱼概念。

黑鳞鲛人

说到人鱼,不得不提黑鳞鲛人。近两年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人鱼的照片,在这些照片里,人鱼毫无传说中的美感可言,甚至还有些恐怖。他们牙齿尖锐,突出唇外,眼睛像鱼一样睁着,没有眼睑,耳朵很大,像鱼鳍一样。上半身总体看来和人类相似,腰部以下则和大鱼一样。这便是黑鳞鲛人。

传说,他们生活在深海中用石块和珊瑚搭建的房屋里。平常以鱼类为食物,偶尔种植一些可吃的海洋植物。鲛人的寿命和人类相仿,大约70岁,可一胞多胎,孕期6个月。小鲛人一出生就会游泳,但因为海中凶猛的动物太多,存活率较低。鲛人的语言交流方式类似唱歌,由喉间骨快速振动发出的一种高亢的声音,外族极难理解。另外相传黑鳞鲛人的皮肉可制成油膏,燃点非常低,但只需一滴就可以燃烧很久,所以古代贵族常用来做墓室内的万年灯,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里就提到过秦皇陵用人鱼膏为烛。

在文学作品里,人们将黑鳞鲛人传得更为神奇,说他们有着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有君王、军队、奴仆,部族之间常常因为争夺海域而进行斗争。鲛人甚至还敢上岸,与人类做些小买卖,还可以和人类通婚,但极难孕育后代。

至今美人鱼依然停留在传说阶段,但愿不久的将来,人类能真实见到这个神秘的精灵。

血液的秘密——血型文化

是生命之源。古人认为,人体本身就如同一个小宇宙,而血血液正是这个宇宙的运行能量。人类已知的血型大致可以分为O、A、AB、B四大类型,一些热衷命理的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血型会决定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并试图用这四大血型去解读复杂的人性。

血型的渊源

生命蕴藏在血里,当世界还处在蒙昧时代时,人类就知道血即意味着生。在古代,血一度被作为祭祀用的牺牲。在很多宗教中,摄人灵魂的恶魔也以“嗜血者”的面貌出现。但人类对血型的研究却远远晚于对血的崇拜,直到20世纪初,人类才拥有了“血型”意识。

19世纪末,人们已经发现不同的人其血清中的血球凝聚情况并不相同,但人们一度以为这种差异性是由疾病导致的。1900年,这一看法才被改变。来自奥地利的卡尔·兰德施泰博士在对20多名健康人的血球凝聚状况进行观察后发现,人们在血球凝聚上的差异实际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引起的。他将研究成果加以整理,根据血液中凝集原和凝集素的不同类型,分出A、B、C三种血型,C型血即后来的O型血。1902年,又有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和A、B、O型血截然不同的血型——AB型血,至此,ABO的血型系统宣告完整。

起初,人们并没有将血型和人的性情联系到一起。但扎根在人骨子里的那种血的崇敬情结,却让血型文化逐渐从单纯的医学领域向人文领域扩展。人类在潜意识里一直觉得人体蕴含着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并认为这种神秘力量总会通过人生理上的特征流露出蛛丝马迹。在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坚信人的体液——血液、黏液、黄胆、黑胆——的不同搭配会决定人的体质、性情,在20世纪,血型则被人们当作“性格的基础”。

日本是最注重血型文化的国家之一。血型方面的书籍格外好卖,人们乐此不疲地讨论着名人们的血型特点。明星谈恋爱了,就依据血型判断双方的契合度;政要下台了,又依据血型分析他失势的原因;找工作时,用人单位会询问应聘者的血型;相亲见朋友,也要考察对方的血型。不仅如此,在日本,血型文化的研究对象已经从单个的人扩展到企业、民族、国家,甚至国际关系。

人们已经习惯了将血型作为解决大小事务时必要的考虑因素,且不说这种做法是否科学,对血型文化的熟悉至少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可以站在多种角度考虑问题。人们通过钻研自己的血型了解自己的本质,亦通过研究他人的血型体会他人的感受。从这种角度看,血型文化无疑为人际交往构建了纽带。

A、B、AB、O

探知血型的秘密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的情商,人可以凭借对血型知识的举一反三,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这在看重人情纽带的东方社会,格外有用。

血型文化的推崇者认为,血型A、B、AB、O有各自的特点。这些特点反映在人的身上,就是思维方式、处世态度、个性气质。但是,“以血观人”并不意味着把世界上数十亿人都简单地分成A、B、AB、O四种,而是通过研究血型挖掘同一种血型的人通常具备的一些特点。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十二星座里不分好坏、十二生肖中没有高下一样,血型之间也不存在谁比谁好、谁比谁差的问题。

A型。

A型人是一个严谨的完美主义者。他们注重理性,强调逻辑,思维缜密,做事谨慎。如果对一件事没有十足的把握,A型人便不会轻易对其发表看法。A型人很看重事物的细节,也有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如果将事情交给A型人完成,不管他们是否对这件事情有兴趣,他们都会督促自己认真完成。A型人往往意志坚强,他们在做决定时会思索再三,甚至优柔寡断,但一旦决定下来,便会全力以赴向目标前进。同时,A型人还很有团队意识和牺牲精神,为了集体的利益,他们有时甘愿吃亏、隐忍。

事事小心谨慎的A型人总是不由自主地“隐藏”自己,和大家一起讨论问题时,A型人更喜欢做一个冷静的聆听者,而不是滔滔不绝的发言者。这难免会给人造成城府深、不易亲近的印象。而对A型人自己来说,由于凡事力求完美,所以相较其他血型,A型人更喜欢给自己施加压力,如果要为A型人提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学会放松,尝试用更洒脱的心态看待世界。

B型。

和A型人的谨慎小心相反,B型人更崇尚轻松自在、不受约束的生活方式。B型人通常很聪明,兴趣多,爱好广,才华横溢,他们的思维是发散的,跳跃性的,和B型人讨论问题,他们频繁冒出的新点子常常会给人带来很大的惊喜。但同时,喜欢凭兴趣做事的B型人总是专注地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在同一件事上,人们也别指望他们会在不感兴趣的东西上耗费什么精力。B型人追求自由,崇尚简单,他们特立独行,散发着率真的魅力,但他们的所作所为难免让人匪夷所思,捉摸不透。

B型人豁达、善良、开朗,很容易就和大家打成一片,但他们直来直往的处世风格也不免会伤害他人的感情。在待人接物上,B型人通常亲切有余,圆滑不足,和B型人打交道的人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满,B型人需要学习如何处理好自我世界和外在世界的关系,把握好“随心所欲”的程度。

O型。

O型血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天生的领导者,极富竞争性,他们自信、好冒险、为人果敢,做起事来雷厉风行,干脆利落。他们注重实力,崇尚公平,无论事业还是感情,都习惯用开诚布公的态度对待,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他们都会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他们总是斗志昂扬,不惧失败,他们做事光明磊落,通常不会掩饰自己的目的,一旦他们发现目标很难达成,他们就会识相地放弃,绝不拖泥带水。和B型人的直来直往不同,O型人的直率总带着几分咄咄逼人的气势,O型人很擅长对他人施以影响,并享受发号施令的感觉。

O型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会不自觉地抱着“非友即敌”的态度,O型人喜欢帮助、庇护比自己弱势的人,又习惯与和自己实力相当或比自己强势的人展开竞争,不管对方是否把自己视为竞争者。

AB型。

AB型血的人给人的感觉是“捉摸不透”,事实上,就算AB型自己也常常会对自己的个性感到困惑。他们的言谈举止充满变数,在做决定时也往往会左摇右摆。他们既像A型人那样着重事物的细节,又像B型人那样专注自我,他们很有主见,只是这主见总在变化中。

AB型人的疑心很重,他们往往能敏锐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他人的个性特点,但他们多思的天性又让他们无法迅速地对他们意识到的事情做出反应。他们喜欢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使发现有人欺骗了自己,也不会当场将人揭穿,人们很难通过他们的神情揣测他们的内心活动。要博取AB型人的信赖相当不易,和AB型人相处,既需要很大耐心,又需要坚强的性格来承受他们的善变。AB型人往往喜欢用“突然消失”的办法解决生活中的难题,一旦某种人际关系让他产生不安感,他就会大玩失踪,这在他人看来难免有些莫名其妙。

相生与相克

血型天生存在相生相克。为保险起见,输血时最好输同型的血。而血型文化中也存在“相生相克”,不同血型的人在一起生活,有的相处融洽,有的却会格格不入。

比如,严谨而重逻辑的A型人尽管会被B型人那自由奔放的性情所吸引,却会对B型人那跳跃性的思维感到困惑。而热爱自由的B型人遇到天生拘谨的A型人,也会感到不自在。相反,和喜欢由大处着手、行动果敢的O型人在一起,A型人对细节的考究和强大的意志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

B型人遇到O型人。尽管B型人会对O型人那富于压迫性的强势气质感到难受,却也无可奈何,B型人追求简单的天性让他们在崇尚竞争的O型人面前手足无措。O型人可以和A型人密切合作,又会有意无意地控制B型人。

至于AB型人,则是B型人的理想伙伴,他们那深藏的自我会刺激B型人的好奇心,他们多变的特质又不会让B型人觉得沉闷。同时,AB型人也能和A型人相处融洽,但面对目的性极强的O型人,天性敏感的AB型人多选择敬而远之。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血型分布,每隔几年都会统计数据,以达到用血型来分析国民性格。图为世界血型分布图。

什么决定血型

基因决定血型,但血型出现的时间却并不相同。O型血是最原始的血型,其次是A型,然后是B型,最后是AB型,从O型到AB型的出现,其间经历了上百万年的时间。科学家指出,血型的产生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变迁关系密切。O型血出现的时候,人们还以狩猎为生,A型血出现时,人类就已经从非洲大陆转移到亚、欧大陆,并开始学习农耕和驯养技术。B型血的诞生为气候骤变所致,在游牧民族中,譬如蒙古人间B型血的数量占明显优势。直到A型血的亚欧民族和B型血的蒙古人相互融合,才产生了AB型血。

AB型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A型和B型的数量分布情况,所以在总人口中总是占少数。不同地区的血型分布各不相同,从而形成非常有趣的文化现象。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就发现了血型的分布存在地域差异。战后,日本科学家又对全世界的血型分布做了研究,发现日本和德国国民多为A型血;美洲和非洲的O型血在数量上占明显优势;欧洲则以A型和O型为主;至于中国,A、B、O型血的比例大致相当,都在30%左右,AB型血则约占总人口的10%。

如今,人们已说不好究竟是血型决定了民族的个性,还是民族的个性影响了人们对血型的认识。O型为主的欧美人洋溢着浓厚的竞争意识。A型居多的日、德素以严谨著称,而A型血特有的好钻牛角尖的特性,也在其国民身上表现明显。B型为主的草原民族,则多生性豪放,热爱自由。血型分布较为平均的国家则往往呈现出平和、多样的性格,十分有包容性。

考虑到这些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血型文化风靡的日本,人们就算研究国际关系,也会认真参考血型。比对着某个国家的通史研究他们的文化,用研究其民族血型特点的办法来熟悉他们,更有趣也更直接。血型文化促使人们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这个世界。

挣扎在血与死之间——吸血鬼

光让它们灰飞烟灭,大蒜令它们心生畏惧。它们以鲜血为阳食,藏身于如墨的黑夜,人类在它们眼里只是食物。它们不留情面地吞噬生命,将灵魂带入罪恶的深渊,它们就是——吸血鬼,传说里最具魅力的鬼怪之一。在这个由人臆想出来的鬼怪身上,隐藏着人类对“血”的复杂情愫。

恐惧

在今天,对很多人来说,吸血鬼只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吸血鬼却给人们的实际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

因为确信吸血鬼随时有可能出现在自己的生活里,人们高度紧张地搜寻着吸血鬼的“线索”。在欧洲的很多地方,老百姓发现自家的牲畜被咬死,其第一个反应往往不是“小心野兽”,而是“吸血鬼作祟”。在瘟疫流行的17世纪,东普鲁士政府曾强行将一座公墓的所有坟墓都刨开,检查其中是否藏着吸血鬼。而在当时,像这种刨棺验尸的事屡见不鲜。人们动不动就会把埋好的尸体挖出来,一看到他们没有如预期那样腐烂,或是尸体上有可疑的血迹,就断定尸体变成了吸血鬼。

直到18世纪启蒙主义的来临,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大胆抨击这种做法,指出吸血鬼是一种迷信。事实上,从医学的角度看,那些被怀疑“变成吸血鬼的尸体”很有可能是没有死而被草草下葬的人。吸血鬼传说盛行的时代,恰好也是瘟疫等动辄杀死数十万人的疾病流行的时代,出于对疾病扩散的恐惧,死亡的确认工作往往进行得相当仓促。很多人并不是真的死去,而只是陷入昏迷,就被当成死人装进了棺材。这些人清醒过来,发现自己已被埋葬,当然要拼死挣扎,直到被活活憋死。人们再打开棺材,自然会在他们身上发现血迹,他们尸体的腐烂程度也不像人们预期的那样厉害。

但无论是开棺还是毁尸,都反映出人类对吸血鬼的恐惧,连对很多所谓恶魔的恐惧都不曾像对吸血鬼这样强烈。

何为吸血鬼

吸血鬼,一种古老而邪恶的妖魔,早在14世纪,关于它们的迷信就已在欧洲各地蔓延开来。但是,直到17世纪,除了“靠吸血为生”这一点,针对吸血鬼的特点、弱点等关键问题,人们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以至于考察不同地区的吸血鬼传说会令很多人感到困惑。

在法国和东欧,人们认为吸血鬼是那些不肯安眠的尸体变成的。这些尸体下葬后未能“入土为安”,不仅不会腐烂,还会长出大量毛发,若开启棺材观察它们的嘴角,还会发现上面沾有血渍。但究竟是什么人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各地说法不一。盛行狼人传说的法国认为,狼人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罗马尼亚人认为吸血鬼是横死或没有举行基督教葬礼的人所变;在俄罗斯,人们则认为是自杀的和没有教籍的人所变。

在另一些地方,人们却觉得吸血鬼是“天生的”。那些生下来就有牙齿的婴儿、眼珠颜色格外浅的人以及身上长有奇怪斑印的人,都被认为携带着魔鬼的标记,有成为吸血鬼的“潜力”,人们担心说不定哪天,他们身上的邪恶就会爆发。

既然各地的吸血鬼各不相同,因此对付吸血鬼的办法也各不相同,其中,属对付“有可能成为吸血鬼”的人最为容易。在中世纪,即使这些人未必做过什么害人的事,他们也很可能因被认定是“魔鬼在人间的使者”而遭到理所当然的杀害。

对付由尸体变成的吸血鬼就要麻烦一些,人们毕竟不能把尸体再杀死一遍,只能尽可能地避免尸体被邪恶力量控制的情况发生。在罗马尼亚,人们在死人的嘴里塞上吸血鬼讨厌的大蒜;在德国,人们干脆将尸体死死地钉在棺材上,以防止它们变成吸血鬼后离开坟墓;在捷克,方法则相对温和一些,人们将尸体装进一个类似长筒袜的大袋子里,然后封好口。这样就算尸体变成吸血鬼要从坟墓里爬出来,那它也必须先将这个袋子拆开,而吸血鬼每年只能拆开一个网眼。

不过,如果吸血鬼已经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么诸如封口袋子、塞大蒜就都不足以对付它们,必须用更为激烈的方法将它们彻底消灭。为此,俄罗斯人主张用山杨木做的十字架插入吸血鬼的心脏;阿尔巴尼亚人则习惯用被牧师祝福过的匕首;罗马尼亚人则认为,插入心脏的木桩只能让吸血鬼丧失行动能力,为了一了百了,人们还需要用铲子铲掉吸血鬼的脑袋,再将吸血鬼剩下的残肢烧成灰。

18世纪,随着一些和吸血鬼有关的著作的增多,吸血鬼的形象开始清晰起来。人们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也达成共识,比如吸血鬼拥有实体,却没有灵魂,要靠吸食鲜血来维持肢体的活动。一般的尸体不会变成吸血鬼,被吸血鬼伤害的人才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而真正让吸血鬼“生动”起来的,却是那些关于吸血鬼的恐怖小说。小说作者们虚构出来的吸血鬼形象会随着小说的广泛流行深入人心,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人们对吸血鬼的理解。因此,今天的吸血鬼已经和中世纪时有很大区别。

血,欲望之罪

几个世纪以来,吸血鬼都是最为人关注的妖魔之一。人们一直在思考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吸血鬼,而让吸血鬼变得如此复杂的关键,无疑在于“血”。如果不是食血,吸血鬼就是一个普通的“活尸”。

人类对血的感情一向非常复杂,血既象征着生命,也象征着罪恶,因为流血之处必有杀伐。在吸血鬼出现之前,不少民族的文化中都曾出现过以吸食人血液为生的恶魔。在古波斯,女妖利利图会在深夜潜至婴儿的床边吸食他们的血液;在古希腊,幽灵之神的仆从阿菩萨喜欢吸食年轻男子的血;在埃及,公主拉弥亚为了给家人报仇,化身为靠吸血为生的可怕妖怪;而在和基督教有关的传说里,莉莉斯被认为是亚当的第一个女人,她在背叛上帝后变成一个人面蛇身专嗜人血的怪物。

这些吸血的恶魔都被当成了灾难和死亡的使者,但同时它们那超乎常人、近乎神的魔力又令人羡慕。这些恶魔都通过吸取人血获得了超乎想象的生命力,它们要么很难被杀死,要么根本不会死亡,这对一直渴望永生的人来说有着难以抵挡的诱惑力。于是,在鬼神文化的渲染下,一些人不惜变成“人间的吸血鬼”,他们试图通过喝同类的血延长寿命、永葆青春。

在15世纪中期的法国,德·莱斯伯爵就是一个生活在人间的“吸血鬼”。他疯狂地迷恋着炼金术,并坚信鲜血将赋予炼金者强大的魔力。为此,他不惜囚禁、折磨了300多名儿童。据说,被他抓走的孩子最多活不过一个晚上,他有时会将孩子们斩首,有时则割断他们的喉咙,看着汩汩流出的鲜血发笑。还有人看到德·莱斯伯爵在孩子们死后,亲吻他们的额头,切开他们的内脏。

1440年,德·莱斯伯爵因涉嫌绑架牧师遭到了教会的调查,他的罪行由此败露,在法国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的贵族头衔也未能让他免于审判。他先后被送上了世俗法庭和教会法庭。他属地上的农民们纷纷做证,自己的孩子在到德·莱斯伯爵的城堡前乞食后,就再也没回来。最后,虽然教会法庭同意免除德·莱斯的死罪,世俗法庭却没有放过他。德·莱斯和他的贴心仆从们被送上了绞刑架。

无独有偶,17世纪初匈牙利的巴托里伯爵夫人也是一个臭名昭著的“人间吸血鬼”。她不知从哪里得知用处女的血洗澡可以永葆青春,便指使仆人挟持了居住在她的城堡附近的少女。和德·莱斯伯爵一样,她把这些少女关起来,靠折磨这些可怜的孩子取乐。每当她要洗澡时,就会抓几个少女过来放血。她还很喜欢用针刺女孩子们的身体,把她们剥光再推进雪里。

据说,被巴托里伯爵夫人伤害的有300多人。她的城堡里充满了浓浓的血腥味,而这位“吸血女伯爵”的下场多少比德·莱斯伯爵要好些。她侥幸保住了性命,被囚禁在一个没有窗户的密室里打发余生。在她死后,她那臭名昭著的古堡成了被匈牙利人诅咒的不祥之地,萧条荒凉。

在德·莱斯伯爵和巴托里伯爵夫人生活的年代,吸血鬼迷信正在欧洲大行其道。这两个嗜血狂人的真实故事深深地刺激了人们关于吸血鬼的幻想,并启发幻想小说的作者们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吸血鬼形象——贵族吸血鬼。

勃拉姆·斯托克与安妮·莱斯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吸血鬼文化,各路学者纷纷从科学的角度破除关于吸血鬼的迷信。但另一方面,浪漫主义小说的流行让很多作家不约而同地将既神秘又充满恐怖气息的吸血鬼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

英国作家勃拉姆·斯托克就是从德·莱斯伯爵和巴托里伯爵夫人身上得到了灵感,创作了对吸血鬼文化影响极为深远的小说《德库拉》。

在斯托克的小说里,吸血鬼不再是传说中那种从墓地里爬起来的丑陋尸体,而是一个穿着斗篷的翩翩绅士,拥有贵族般的冷峻气质和数目不菲的财产,远远看去,“犹如一尊雕像”。这个吸血鬼拥有“闪着白光的、尖利的”牙齿和“顶部很尖,却没有血色的”耳朵,它的呼吸“气味出奇的难闻”,它的形象“无法被映到镜子里”。在夜晚,它的手指和脚趾“死死抓住石头边缘”,在墙上“迅速地爬来爬去,就好像一只灵巧的壁虎”。

小说《德库拉》深入人心,斯托克笔下的吸血鬼形象成了不可突破的典范。而其为吸血鬼起的名字“德库拉”不仅无数次地出现在关于吸血鬼的小说、电影中,作为吸血鬼首领的象征,“德库拉”还被干脆拿来作为吸血鬼的代名词。

但如果说斯托克赋予了吸血鬼贵族的样貌与气质,那么安妮·莱斯就构建了一个庞大的吸血鬼王国。在这个王国里,吸血鬼从以往简单的“恐怖怪物符号”跃升为一个个有血有肉、有复杂情感的新形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