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5 07:25:13

点击下载

作者:Lydia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跨越

跨越试读:

前言

动笔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忐忑不已,知乎浸泡得久了,大多数人都会对所谓的鸡汤有天然的羞耻感,仿佛不画个脑图、贴点文献出处就是欺世盗名一般。可是我实在太爱写这些东西了。小时候暑假家里没有老人带我,父母上班前就把我丢到单位附近的邮政大楼,带点小零食席地而坐看一天的故事书。从小学开始我就坚持写日记、写情书,上课传的小纸条攒了满满四大罐。从QQ空间的非主流日志,到人人网、豆瓣、微博,我一直不停地用文字记录内心的点点滴滴,还试图和自己的灵魂对话(虽然现在看来简直惨不忍睹)。出一本杂谈,是我从小的愿望。这种愿望从骨子里不停地迸发,被压抑,又蹦出来,再压回去,终于在一个合适的契机,找到了出口,喷涌而出,不可回头。

你说鸡汤到底有用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数个黑夜,是一篇篇小故事带给我或明或暗的希望,在我失恋抑郁的绝望之际,是一篇篇豆瓣的矫情帖子代替闺密,陪伴我眼泪流干失眠的夜晚;在我和父母吵闹着要脱离糟糕的生活状态时,我哽咽地给他们念着王远成的那篇长帖《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愿意到北上广深打拼,即使过得异常艰苦,远离亲人,仍然义无反顾?》,让他们终于无言以对地服软;在我弱小、迷茫、愚蠢、自私、狭隘的时候,是这些短小精悍的美文充当我人生导师的角色,一点点构建了我的人格……

这个世界不是一部巨大的计算机,按照那些理科生脑海中的算式就可以走向前方。这些良莠不齐的信息,只要对当下的你是有益的,那么就依然值得获取,虽然随着我们的成长有些信息会不断地被否定,我们也会抛弃那些不再合时宜的词句。每次回家我看到书架角落里落灰的青春文学,又嫌弃又爱惜,嫌弃它们像一个土土的村妞滑稽而可笑,又爱惜它们曾满怀温柔地呵护过我的少女心。落落的一句话我记得很深,“那些我们爱过的人,做过的事,都是我们青春的纪念和祭奠,不可惊扰和拥抱。”但愿,我也曾在你孤独无助的时候,为你点亮过一盏灯。

书中有大约一万字是我知乎高票答案的存稿,放进书里并不是为了凑字数,而是那些支离破碎的回答,可能会在有限的篇幅替我阐述更多的前因后果,希望你顺着我的笔触,能再一次被触动;内容可能会为了保护隐私和渲染效果有所加工,但里面的情感都是真挚的,感悟都是发自肺腑的。

当你遇到些阻碍,摔了跟头,沮丧而又难过的时候,可以翻开这本书,看看一个曾经摔得比你还狼狈的女生,因为被命运的大手一直向前推着,无法再回头,于是咬碎了牙,跺烂了脚,向死而生。她遇到过残忍而恶毒的伤害,也获得过无数温暖而及时的帮助。她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拥有可以掌控的人生。也许你缺的,只是某个人对你说,你行的,我信你。

你看,也没人信过我,但是我还是狠狠打了命运一巴掌。|Chapter One|商业社会,没人在乎你的自尊商业社会,没人在乎你的自尊

有一天,我的合作伙伴突然跑来告诉我:“Lydia,我可能要离职了,不过你的项目会有很厉害的同事继续跟进的,你不要担心。另外有什么工作机会帮我推荐一下吧。”

我倒是不太担心我的项目黄了,就是觉得很好笑,我一个业余时间收费给别人做职业规划咨询的,这小家伙也不想着充分压榨一下再跑。工作机会有什么稀奇的,思路对了,路才会越走越顺。

于是我主动请缨,问问她的打算,她一开口就把我雷晕了:“我想去做活动策划。”

我的天,这是什么清奇的思路?活动策划并没有让我看出是什么特别诱人的美差,基本就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干体力活儿加急活儿,功劳小、责任重的一个岗位,这小家伙怎么就好好的想不开呢?当然也有人就是适合做这行,在此不展开,至少对于这个以毫不相干的专业出身,啥经验没有的妹子,这绝对不是一条明路。

我笑笑问:“你为什么要去做活动策划?你知道那是做什么的吗?”她笃定地说就是给企业服务,做年会、季会、团建活动。

我再次晕倒:“这么繁琐没有创造性的工种,会磨灭你的灵气,消磨你的棱角……”“可是赚得多啊,是我现在的一倍多呢……不瞒你说,我现在的薪水太低了,实在太憋屈,伤自尊,我好歹也是985高校毕业的……”她忙不迭地打断我,一股脑儿地向我倾诉着委屈和烦恼。多么熟悉而无奈的青春烦恼啊!四年前,我不也是这么傻愣愣地彷徨着忧伤着过来的吗?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不明白,没有人教,直到我们一次又一次撞得头破血流,独自舔伤,我们才明白这个世界的运转规律和我们所接受的“只要好好学习就会有光明的未来”的理论大相径庭,我们才终于一夜长大,如涅槃的凤凰。

我放下手中的事,找了个舒服的姿势躺下,准备给她讲个长长的故事。

首先,没人有空伤你的自尊。这是商业社会,大家都很忙。你能为公司创造价值,你有核心竞争力,你就多拿钱,你如果只能贡献普通劳动力,那只能是无例外地被压榨。从资本家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非常合理,非常公平。只要他们按照相关法律给你缴纳五险一金,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那么就无可厚非。毕竟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了你之所以接受这个offer,就是因为当初没有更好的offer。这和你是海归还是文盲没有关系,老板只关心你出售的劳动能不能让他赚到钱。

伤你自尊的是你自己,是你觉得自己努力学习获得了很好的学历,却没有得到自己预期的薪水和社会地位,你觉得这是不应该的。然而,这两者间,原本就没有必然逻辑关系,尤其是在你的工作和你所学并不完全对口的情况下。就好像你今天穿着一件阿玛尼喷着香水踩着Jimmy Choo来上班,老板也没义务因此给你多付一倍的薪水,当然你打扮得精致些,大家都会更乐意与你一起工作和合作。

其次,如果不看钱的话,你喜欢你现在所处的行业吗?你喜欢你想要去的行业吗?如果还不至于揭不开锅,毕业的头三年,钱真的没那么重要。说起来是翻倍,也就多个两三千的事儿,两三千,还不够你买个机票出国玩儿的,它并没有彻底改变你的财务状况。

当然,我是外人,我可以说这话,因为真的是站在你的利益角度为你着想而提出的建议。如果老板这么说,很大程度上是为自己的压榨找理由,那是听不得的。分清楚对方说话的出发点,也很重要。

小家伙有些被打动了,懦懦地问我:“那我熬一熬两三年后能去大公司吗?”这又是一个典型的误区。我有些激动地大声说道:“熬的不是时间,时间你熬个五年八年都没有用,熬的是你的资历和你的项目经验,有的人只用一年,有的人十年也一事无成。我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没法为你负责。再说大公司也不是一味地就适合你。你现在脑子里一团糨糊,实在不适合做任何决定,搞不好从一个坑跳去另一个坑,最后回过头看,肠子都悔青了。”

首先,如果你现在的困扰仅仅是薪水,你要搞明白为什么薪水低,整个行业的标准是什么,你是不是达到平均线了,如果明显低于行业标准,那么就去直接向老板争取,争取不到再走也不迟。

另外你才毕业一年,你为老板创造了多少价值和收入呢?你们的项目周期较长,一年后才能出成果,可是你要知道,一年的周期,算是非常短的了。多少游戏公司研发两三年,一款游戏就是上不了线;多少人写了大几十万的免费文字,就是红不了;多少人创业七八年,也没一个成气候的。毕业的头三年,可以说有大把的试错成本,随便你浪费,只要你做的是自己喜欢并且觉得有希望的事业。

当你想要跳槽的时候,除了看公司大小以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能否拿到核心岗位和核心资源。你一个还不成气候的毕业生,是很难担当要职的,多半是在打杂、学习、培养,可能一年过去还在边缘部门毫无成长。除非你是校招的“阿里星”这种,以及作为管培生进去。否则,哪怕你在大公司混了三五年,出来也没有多少竞争力,别人一听你没有多少成功的项目经验,一样看不上你,到那个时候,你又怎么办呢?很快就会有更便宜、更听话的应届生来顶替你了哟。

你现在的工作虽然薪水不高,公司不大不正规,各方面还很坑爹,但是如果这个事业本身是蓬勃发展的,你手上有这么多有潜力成功的项目,你就这么拱手送人了,不可惜吗?任何公司都是从小到大、从无到有的呀,你不在这个低谷期埋伏进去卡位,想等人家功成名就了摘桃子,可能吗?当然,既然是创业公司,股份和期权去要一点是有必要的,不管是展露给老板你要和他一起奋斗的决心,还是试探老板对你的认可度,不管最后能兑现多少利益,起码这是一个态度。

在你还弱小的时候,换一家公司一样欺负你,不是在薪水上欺负你,就是在工作量上欺负你。活动策划为什么起薪高?因为苦啊,你个傻孩子。

你现在的行业是整个生态链条里的上游,所以你可以较早地介入,去谈很好的项目,握在手里。如果你选择切入中游和下游,你不见得就能接触到优质项目,谁都不傻,有好坑都自己或自己人占着了,凭啥让给你?这样到你手里的都是一些烂尾项目,你确定你会为了那多出来的千把块做这种没有希望只消耗青春的事情吗?

你现在还很年轻,我不知道你有没有找好男朋友,另外男朋友有没有可能分手。你需要一个敞口型的工作去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很多工种只有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只需要和自己的老板沟通,到了后期,这种纯技术性的工种就会出现资源短板的大缺陷,连对象都不好找。你要趁着年轻多积累资源,多认识人,带着资源跳槽才有可能拿得到好位置、好项目,这也才是能给你积累长尾效应的核心竞争力。

你还没有积攒出来自己的代表作和项目经验,想要更多的薪水,唯有赚辛苦钱。而辛苦钱除了跳槽以外,完全有别的路子可以解决,比如下班之后做写手给人写稿,学设计给人作图,学珠宝设计做首饰,开个微店或者淘宝店,找好货源卖东西等。只要你勤奋、肯学、肯吃苦,有的是辛苦钱可以赚,当然我不认为这是最优选择,但是为了避免让你觉得我何不食肉糜,我也不阻拦。

我不建议大部分应届生一毕业就去小公司,除非以下三种可能:

1. 实在找不到其他工作了,那么有聊胜于无,先工作着,步入社会,不要在家闲着。

2. 行业在飞速蓬勃发展期,公司有巨大潜力在短时间内飞起,这个一般学生看不出来,以我对你目前的行业和公司的了解,我的判断是有机会。

3. 如果创业公司的老板在业内还算出名,那么你的经历可以约等于在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我有个朋友是锤子手机出来的,找工作非常吃香,因为大家都觉得能在老罗手底下存活是非常考验人的,基本上别的困难都不是事儿了。

回到活动策划,你以为多给你几千块就是尊重你的学历了?我告诉你,屁嘞!他们只是看重你吃苦耐劳的年轻体力而已,和你的学历毫无关系。当你积攒几年工作经验以后,月薪大概到一两万的时候,你告诉我,老板为什么不去雇佣更年轻更有朝气的年轻人呢?这份薪水是不可持续的,一旦你怀孕生子,需要顾家但又要面对出差的时候,毫无商量,就是不能胜任,你除了走人别无他选,否则整个项目进度都会被你耽误,这个责任你担不起,你也不会想担的。

我知道在北京,你现在的薪水可能连生存都困难,没有年假,没有休息,很辛苦,但是我们都是这么过来的呀。我刚毕业那会儿做老师,只有春节休息了几天,平时都是全年无休,每天从早上七点上课到晚上九点,周末还要去补习班和带家教。

刚毕业的前三年,激进点说,我认为没有人权可谈。

那时候做家教,一个小时150块,已经很高了。中秋节、端午节我都没放过完整的假期。我父母特别不理解,问我你缺这150块钱吗?搞得我们家穷得揭不开锅似的,这么拼干吗?但当时我是一门心思要做老师的,在我眼里,这不是150块钱的事,我在赚口碑,我需要抓住这个生源,希望他在我手上能考上名校,辅导的竞赛能拿到好名次。而这个家长不是仅仅贡献150块钱给我,他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家长关系网,可以为我带来更多的生源和名气,当我积攒得足够多的时候,我就可以开辅导班啦。

这个动力支撑着我,大雪天也好,三十八度高温的南京暑假也好,都要坚持出门上课。所以我希望你也能抱着这样的眼光去选择工作,你现在不是在为了几千块而工作,你是在为了抢夺和争取这么多优质项目的机会而工作。而这个项目最好能诱人到哪怕没有工资付给你,你也愿意倒贴三千块给老板拿下的地步。如果你有这样的心态,就说明你是真正地认可你这个行业、你这个事业,那么当你在遭受一些委屈的时候,就会觉得不值一提了。

去大公司混个两三年,这对于所谓换工作时看的工作背景毫无作用,做人事的都是人精,你做没做过实事儿,一眼就能看出来,到那个时候你剩下些什么呢?除了一年一度的旅游年假、虚高的光环,你一无所有,只剩年龄。

这些年,我遇到好多个曾经错过我的人,有面试官,有相亲对象,有前领导。有的人对我说,Lydia,你这些年变化居然这么大,早知道当初就不放走你了。言语间满满的酸劲儿。

我笑了笑,自尊是什么,好像我和对方都想不起来了。丛林社会留给优等生的残酷陷阱

在开始谈论这个话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前提——什么叫优等生,什么是成功。相信大部分人眼中的优等生是那种在义务教育阶段大多是品学兼优,985、211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佼佼者。他们轻轻松松,人生如开挂,或者继续做学术研究,或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闯出一片天,获得世人眼中配得上他们学历的成功。但是,优等生必然人生开挂吗?优等生必然成功,耀眼夺目吗?事实是,更多的优等生毕业后没有继续做学术研究,没有选择体制,而是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并没有获得学历上的竞争优势,也没有再成为杰出的人才(优秀的创业者—500强外企中高层及其他特殊人才)。此篇文章讨论的就是这样一群人。

我不是说这样平静的生活不好,但是我觉得它本可以更好。

我的朋友是真学霸,在麻将桌旁写作业长大,从来不上任何补习班,高考那几天都在打游戏,在山东这样一个高考大省排名前0.1%,属于天才型选手。念书阶段没遭遇过什么挫折,人生是Easy模式。毕业后他如愿以偿地去了游戏公司,做游戏策划。开头三年的人生应该是所有年轻人都羡慕得要死的状态,打游戏是日常,市面上所有游戏都要试玩一遍,写写文档,做做方案,开开会,回家后继续打游戏,游戏上线之前也没有什么紧急任务需要加班。一年有个小几十万,福利优渥且齐全,住的地方离公司只有五分钟路程,真正的钱多事少离家近。

结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端游项目全部被砍,只留下他这一个最有前途的核心项目,他觉得自己很幸运,继续高枕无忧。我建议他要不要和几个朋友业余做个手游或者页游,攒个独立作品出来,他给我的回答是:“手游太Low了,看不上。”

终于,最后一轮裁员,连负责裁员的人事都被裁了的情况下,他终于拿着N+X的补偿金走了。但这时,市场上的风向已经彻底变了,大多游戏工作室都在缩招,而且全部做手游。他的端游经验毫无优势,但是名校学历的红利还在,所以猎头的橄榄枝和面试机会不断抛向他,他依然信心满满。

然而梦寐以求的知名游戏公司的面试,他止步在最后一轮。他和我复述面试对话的时候,很懊恼,说自己没提前准备好,有些问题没答上来,最后归结于自己运气不好,做过的项目市场不认了。我摇摇头。典型的学生思维,或者说所谓的优等生思维,到了今天依然有些单纯和天真。

或者说,这是Book smart 败在Street smart 的一种典型案例。

首先,面试只是业务方判断候选人的业务能力、性格和气质能否和岗位相匹配的一种沟通过程。他们有些问题并不是真的很想知道答案,比如“你爱看什么书”“你觉得某两款游戏之间的区别是什么”这样的开放性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哪怕你的回答并不是面试官预期想听到的,也不要紧,只要你的回答过程逻辑清晰,有理有据,能体现个人特色,展现你的一技之长,就很好了。

其次,面试官也不见得就有多厉害,他们的认知也有盲点,很多业务人员沉浸在本公司的事务上,对外界也知之甚少。你作为候选人,完全可以在回答问题之后,引导对方到自己熟悉而健谈的领域来,反客为主,态度上谦虚,谈吐上压制。面试官大多都会欢迎一些新鲜的血液注入到自己的业务团队,而不仅仅选在他们原有的认知领域里能做到九十分的螺丝钉。

学校里的一张试卷,题目是什么,你就要答什么,不然就是答非所问。老师知道什么,就会考你什么。社会上可不是这样,社会需要的是主动创新型人才,“超越”才是永恒的需求。

除此以外,过去看似顺风顺水的生活,无异于温水煮青蛙。所有的大型公司,无一例外都有些臃肿,人浮于事,跟国企并无二致,但以公务员的状态在私企里生活,就是在谋杀自己的青春。想想诺基亚倒台后,那些失去竞争力的塞班程序员,是不是一如当年粮站、邮局、供销社里的高薪白领?优等生们都在被动地等待老师/老板布置作业,他们能满分完成,却没有意识到,老板可能是错的,公司甚至于行业都可能会输。没有危机意识,不做两手准备,没有突出的核心业务和核心竞争力,被淘汰只是早晚的事。

在清闲的工作状态之下,不对市场保持敬畏、多学习一些硬技能,或者储备一些软资源、刷新一下知识库,难道等去了一个繁忙到每天凌晨下班的公司再做吗?

朋友终于意识到问题,准备着手改变的时候,我立刻汪峰老师上身,问他:“你的梦想到底是什么呢?”他想了一会儿说:“没有。我就想安安心心地工作、生活,也不想发财,除了打游戏以外没有其他特别的爱好了,赚的钱也够生活,这样的状态就挺好的。”

可是社会不像学校,你不想改变的生活轨迹,社会会逼着你改变。就像游戏每通过一关,难度都会加大,需要的能力会更强,如果你的学习速度没有跟上,必然会止步不前。而整个行业、整个人生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参考书目,我们所需要的知识如星辰大海般无穷无尽,没有毕业,没有突击过关的可能,每一天都在厮杀。

为什么三五年后,同一个班里毕业的人差距会越来越大?因为原来只有一百分的卷子,你们都在九十分,相差不过一点点,然而社会的考卷可能是一座金矿,你以为挖一袋就够了,他召集了四十大盗开着大货车来拉。不在一个赛道上,规则都不一样,你拿什么赢呢?

没有人会再像上学时那样,仅靠工作时间内的学习和经验就可以顺利通关了,你的行业经验、人脉,阅读的行业严肃报告,独立制作的项目,都在不停地扩大你的能力半径。当主业发生变化的时候,你要能够更加游刃有余地将工作以外的能力调动出来续命。

腾讯从QQ 到QQ秀、QQ空间,到网游,再到微信,全都是边缘部门做出来的,也都是高管们原本不看好的,没有人知道公司运转的正确方向在哪里,都是不停地试错,保持警惕,拥抱变化,及时掉头。个人亦是如此,没有可以高枕无忧的行业和工种,今日的懒惰,日后必然十倍补偿回来。

聊到这里,我朋友已经比较燃了,他丢给我一句让我更加崩溃的话:“你说得对,我这就去买点××证的书,考个证,充个电。”

我目瞪口呆,老娘费这么老半天劲,你就是准备去看书考证?这不是我大学时最爱干的事儿吗?那时候不了解社会,没有明确的目标,证多不压身。现在不一样了,又不是初级岗位的人,你有啥证都不管用啊,能带来业绩才是根本。

他很茫然地问我,那现在该做啥呢?我摆摆手,你们工科生的事情我哪里知道。但是我可以带你去找一些行业大佬吃吃饭,跟他们交流一下,看看他们在想什么,在干什么,需要什么,他们的事业状态是不是你想要的。你必须树立一个明确的标杆,细化到具体的岗位和具体的人身上,你才能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

他有点抵触,他说我不想听人生大道理,我就想去一个靠谱的公司做靠谱的项目,我知道该怎么做。我哈哈大笑:“这不就和‘我去清华北大就会好好念书了’一样的逻辑吗?”这世上,哪来现成的靠谱项目等着你来落座,哪来的明星游戏只差你临门一脚,都是掠夺、厮杀,夹缝里求生存拼出来的,都是绝处逢生、破釜沉舟。一个靠谱的项目里的人傻吗?都那么靠谱了会有人放弃这个坑再招新人吗?你要做的就是去一个“合格”的公司,去一个“勉强看得上”的项目,化腐朽为神奇也好,吸取精华自己默默成长也罢,这多出项目以外的价值才属于你个人的溢价。否则你在一个天才团队里,外界也只会归咎于你运气好、平台好,你个人的能力并没有被凸显和认可。

我也曾经被公司坑过,招我进来的是行业内鼎鼎有名的大佬,空降之后要自己招兵买马组团队,做的是全公司最核心的业务。当我信心满满地进去之后,就因为各种高层换血,业务调整,融资并购,将我分配到一个业务非常寡淡的部门里,连招我的老大也跑路了。我定定神,很快就找到当前业务里我的知识盲区,如饥似渴地吸收和学习,也梳理了一下我过去积累的经验和资源,做了简单的适配,和团队共同开发了一个新的项目,在类似的业务部门人事变动后,顺利地顶替上去,捡起曾经的明星项目。在等待的调整期和动荡期,我写了两本书,将自己的职场经验做了更系统的整理和补充,提升个人的影响力。两条腿走路,未来怎样的趋势我都不怕。

而这种危机意识,优等生没有,他们太顺利了,不需要额外做什么,作业不写都没关系,反正永远第一,校长、老师都会为他们开道让路。他们不需要自己谋发展、求生存,这也正是二十年的求学生涯给他们带来的最大陷阱。

但事实上,拿个部门优秀员工的奖励和独立创业的小老板的收益,根本就不是一个段位。赛道多元化了,睁开你的眼睛,赶紧先看清楚游戏规则再说吧。势均力敌才有交易和爱情

以前有个室友,是白富美,各式各样的纨绔子弟都见过。最后被一个穷小子文艺青年追到手,穷小子人虽然穷,但是品位不错,长得帅也会打扮,甜言蜜语情书吉他一套套的,白富美很快就沦陷得无法自拔,她每天都满面春风地犯花痴:“Lydia,你知道什么是真爱吗?我觉得这就是真爱,不沾染一丁点物质,太美好了,像童话一样!”

于是白富美决定回去向父母摊牌,两人正式谈恋爱,讨论白富美的爹能不能培养一下穷小子,将来做个接班人什么的。临上门之前,白富美叮嘱穷小子:“你记得要向我爸好好表忠心,说你有多爱我会对我很好,你家房子会写我的名字,钱都交给我……”

话音未落,穷小子突然惊恐地打断她:“啊?那是我家唯一的房子,我妈肯定不能答应写你名字,万一咱们将来分手了,你把房子分走,我家怎么办啊?”

白富美一听就蒙了,强忍着不爽解释道:“你放心吧,我不会要你的房子和钱,我家有的是房子,但是你都不表示一下,我爸爸怎么能信你会对我好呢?”

穷小子还是皱着眉头一脸不开心的样子嘟囔:“做不到怎么能撒谎呢?万一你爸当真了呢?”

白富美即刻暴走,取消了这趟回家之旅,不久他们俩就彻底分手了。白富美失恋了,一整个学期每天以泪洗面,有时候骂骂人家奇葩,有时候又喃喃地倾诉想他,想听他弹吉他唱歌。我们看她难受,劝她要不复合算了,她死命摇摇头:“无法沟通,思维不在一个层面。他就捂着他们家那一亩三分田当个宝,根本不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人穷志就短,烂泥扶不上墙。”

我们讲究门当户对的爱情,不仅仅是经济层面上能强强联合,更多的是因为两个人只有背景相似、三观相合,才有酝酿情愫的土壤。泰坦尼克号的爱情之所以旷世唯美,是因为它在还没一地鸡毛前就夭折了。不然你能想象Jack在Rose的豪华闺房里一个惯性吐痰的时候,Rose还能若无其事地陪着啐一口的画面吗?

商场上也是这样,抱着占便宜和单方面索取的心态永远无法达成一致,在商务洽谈时,对方经常对我提出想要某网站负责人联系方式之类的需求,说想和那边洽谈业务,我说他们网站上有商务合作联系邮箱,你按那里写的方式递交需求就好了,对方往往一听就没了兴趣:“哎呀,我想着有熟人走个后门多方便啊。”听到这里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将他拉入黑名单,一个不懂得尊重商业规律、不尊重合作伙伴时间精力、以自我需求为中心、习惯消耗人情的行为模式的人,一定会让我和我的朋友不舒服,这种事,不能揽。

你的项目再有价值、再厉害,也得是对方认可的情况下。你本身不够有名,没有人来主动找你洽谈,这本身就说明你在社会资源中是处于弱势的那一方,弱势的一方是没有和强势的一方平等对话的权利的。你只能申请、争取,以期获得对方的慧眼识金。当然人和人之间有缘分和感情的话是会有破例情况出现的,但这是恩情,不是义务,你没有资格提出要求,没有人该天生对你抱有善意和热情。如果项目本身是完美匹配甲乙方需求的,作为中间人自然会有成人之美的动力,临门一脚落个美名。否则前路曲折,寻求他人过度的支持只能是异想天开。

就像一个追求姑娘的小伙子,满口都是:“我是真心爱你的,你为什么不考虑我一下呢?”却完全想不到姑娘喜欢什么,需要什么,自己能不能满足她,能不能给予她。爱情和交易,本质都是共赢的交换,有些是纯物质,有些是纯感情,有些物质和感情掺和在一起,有个均衡的配比,却从来都没有单边交易。

有的人觉得我富有,我强大,我愿意帮助弱小的人,但是,往往最后就会像我开头的白富美室友一样,落得一个哑巴吃黄连的后果。更有“请神容易送神难”“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等民间血泪做参考。

有个老掉牙的笑话,有个人经常给路边的乞丐十块钱,过一段时间只给他五块钱了,又过一段时间只给两块钱。乞丐实在忍不住了问他:“请问先生,为什么你给我的钱越来越少了?”这人回答道:“兄弟,我原来是个单身汉还挺富裕,后来我讨了个老婆,手头开始紧张,前不久我老婆生了孩子,我还得给孩子买奶粉呢,所以只能少给你点啦。”乞丐听到这里很愤怒,大声嚷道:“你怎么能用我的钱养你的老婆孩子呢?”

这个讽刺幽默故事我记了十几年,小时候觉得不可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充满寓意。到了今天,除非是举手之劳,我越来越谨慎对待认真帮助别人直接解决一件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更愿意告诉他路径和方法。如果他没有能力和毅力自己执行,那么除非他花钱雇佣我,否则我不愿意耗费自己的精力在伸手党身上。也许一些被我拒绝的人心里会记恨我的现实和功利,可是我自己很清楚,我宁愿将这个时间精力投射给自己或者更值得帮助的人身上,我问心无愧。

有的朋友会有一段时间经济拮据,我如果想帮他渡过难关,我会转给他一点钱,告诉他我需要助理,让他帮我打理一些琐事,人工费从这个钱里慢慢划。出来聚餐该AA的时候我依然会让他交钱,因为我不希望因为彼此都模糊不清的需求和想法伤害了友情。让对方用劳动来换取报酬,人情往来与劳动报酬划分开来,对方才会明白善意有界限和距离。他也才能更珍惜,而不会背负过多心理压力。

人和人之间一直存在着感情利益守恒定律,多想想你们之间的交往是不是平等的。如果你在初始少费了点心思,那么你一定会在收拾烂摊子时精疲力竭。

有人也许会觉得很沮丧,寻求帮助的时候谁都是弱势方,那照这么说都没办法借力打力了吗?记住,再牛的人也有需求和弱点,多用点心,你自然会找到撬动杠杆的支点。比如一个在制造业功成名就的大佬,可能身价上亿,但是他想向互联网转型的时候,就会需要我去帮他做基本的概念科普,这个时候我们就暂时平等了。同样,律师、医生、老师等一切具有普世技能的人,只要在本专业上出类拔萃,都会因为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一些珍贵的社会资源。

如果你没有这类高门槛技能,那么你想一下你能贩卖的有哪些软技能呢?你是不是特别会说话、会来事儿,能帮别人出去谈合作,炒热饭局气氛;你是不是对某一领域,如电影、足球、美妆、动漫、汽配等,因为个人兴趣爱好有些钻研,能获得一些与别人不对称的信息,而这也是你有所求的那个人所需要的;你能不能先给自己一个社会标签,比如网红、作家、××项目负责人、脱口秀达人等,让别人对你能迅速有个直观认知和辨识度,对你的潜在价值有所期待,再去开口寻求帮助。如果你觉得“哎呀,这实在太功利了”。亲爱的,如果你不先功利地寻求他人的价值,你现在应该在游山玩水,采菊东篱下呢。

这世上成功的人这么多,没有一个是因为会占便宜。只有平衡和有趣才是永恒,我不愿意欠你的,我也不愿意你欠我的,没有互相亏欠,就不会有埋怨、失望、愤怒、忧愁、不平等诸多情绪,我们就能更专注于我们的内心,去做更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我们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也愿能心安理得地离开。而所有的传奇,都源自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别拿人情世故不当知识

我们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工科男生,我很喜欢和他们交往,他们单纯、直率、热心、聪明又上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两个人一言不合就分道扬镳的事件发生之后,我开始反复思考大家的误会和隔阂发生在哪里。

他们一致的指责口径都是:“这个人太功利了!她怎么能告诉我们,我们要多去结识贵人、多去社交和人家吃饭呢?我们有自己的双手,连老板的眼色都不用看,有人求着我们改bug(漏洞),你认识一堆人有什么用?这个世界还不是拿实力说话的!整天熬毒鸡汤、吹牛,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我们看不上!”

而他们往往是看到了只言片语就群情激昂,抓住一点漏洞就义愤填膺,真正的钻营之技,哪里是三言两语说得清的。大多数鸡汤所建议的,无非是讨喜一点,机灵一点,在自己吃饭的硬本事之外,能够产生一种所有人都想来帮你的暗能量,俗话说叫“有家教,会来事儿”。

技多不压身,光会写代码做个极客是很好,也没必要对人文科学充满不屑。如果科技可以让这个世界进步,变得更美好,一个人格魅力爆表的人,一样可以。即使周杰伦在音乐上已经是跨时代的巨匠,如果在人品上能让知乎、天涯的评论高度统一地交相称赞,不更令人敬佩吗?

崇尚科学、知识、“干货”没什么问题,但是也别把社会学、人情世故不当回事。傅里叶变换是知识,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很牛,孔孟之道更牛,你能让阿法狗创造人工智能的神话,他能在饭桌上让所有大佬如沐春风,没必要厚此薄彼。人的一生是由多种因素铸成的,两者都很重要,两者都值得学习,讽刺别人谄媚的,不过是自己懒惰,只愿意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何不学会让自己尊敬的人甘之如饴地倾囊相授,给予别人一个好为人师的契机,前提是你也得配得起。

移动互联网时代,催生了很多新鲜事物,人类文明的场景发生了变迁。于是我们小时候被父母教育的基本礼仪,到了新场景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你在知乎或者微博给人发私信请教问题的时候,尽管很多答主都很友好地尽力回答,那作为索取方,有没有想过最起码关注下对方,给他的答案点个赞?你是否在提问之前做了基本的功课,已经搜索出基本常识,对答主擅长的领域有所了解,提一个刚刚好在别人能力范围之内并且举手之劳就能回答的问题呢?

我反问和追问过不少提一个宏大命题的人,为什么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类似于你教教我怎么才能考上清华北大,刨根问底一番之后他们都有点惭愧地说,因为我偷懒了。

是,你提问都可以偷懒,对回答者基本的尊重都没有,别人为什么要花费时间精力认真对你呢?

还遇到过朋友在群里嚷嚷:“谁有×××(某著名投资人)电话?”正巧我有,但是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心里十分不舒服,我问他,你为什么不要个微信或者邮箱先发送一下请求试试?我给了你电话,如果别人并不想接怎么办,我岂不是得罪人了。

他一脸惊讶,微信和邮箱多慢啊,还不知道他什么时候能看到,效率太低了,电话一分钟就说完了。

我问他,这些著名投资人每天都有接不完的需求,为什么一定要接你的电话呢?你是一分钟把事儿说完了,对你来说一分钟很短,那么别人也跟你一样吗?说不定对他来说一分钟就是几十万上下,耽误人家多少精力呢?

我有个朋友想找个知名公司谈合作,请我介绍某公司的员工帮他牵一下线,征得人家同意后我将名片推给了他。结果他加了人家之后好几天啥也没说,连个基本的自我介绍也没有,突然在某个周日凌晨一点多,噼里啪啦发了好多段语音,意思是希望对方周二的时候带他参观一下公司,把我朋友从睡梦中惊醒,非常无语,冷冷拒绝了他。回头把我说了一顿:“这样的人我要是引荐给老板,这么不礼貌,不顾深夜打扰不说,也不谈任何好处,好歹你说出来吃个饭套个近乎,再给我提需求我也舒服点,不然我根本不认识你,凭啥帮你?这样不懂事的人,老板回头觉得我不靠谱,以后我还怎么再给别的朋友拉资源?”

我把这个例子讲给要电话的那个朋友,他也连连点头说,大半夜,太不像话了。我反问他:“那你怎么知道你打电话给这个投资人的时候,就不是打扰人家呢?也许人家在开会,在休息,你一样可能是在骚扰,最后人家恼了,断了任何想和你合作的可能啊。”

有人会问,发语音怎么了?他睡觉时调成静音不就不会被打扰了吗?首先语音和文字不一样,文字可以扫一眼一目十行,收听语音的时候,别人做不了任何事只能听你说话,除非有一定的必要性,比如两人已经在进行认真交谈的时候或者关系特别熟,你拿捏好分寸的情况下,否则就是在省自己的事,浪费别人的时间。其次别人睡觉时调了静音,不是你打扰别人的理由。没有人应该怎样,当你任性自私地为人处世,自然会碰一鼻子灰,得到不好的反馈。

新的时代场景下,不要说没人告诉过你这些规矩所以你不知道。古往今来,所有的行为礼仪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不以己度人”,懂得克制、谦逊、换位思考,一定会在任何未经历过的场景下都随机应变,总是充满绅士风度。

同样的事情,在不同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会看到别人趋炎附势,谄媚阿谀;有的人却会看到别人识人有方,嘴甜心诚,长袖善舞地整合资源,而不是只会死板地埋头做事,选错了船,再努力地划桨也很难乘风破浪。看得透别人虚伪的人,化为了互联网上的“喷子”骂一骂;看得见别人精明的人,早就学到手变成了自己的暗能量。做个攒局人,三倍提高你的职场竞争力

因为机缘巧合,我作为受邀演讲嘉宾,第一次参加了TEDxZhuhai的活动,民间组织的力量带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和震撼。

TED作为全球知名的公益演讲,成立于1984年,奉行“Ideas worth spreading”(值得传播的创意)的理念,每年邀请社会各界杰出人士举办一次极高质量的大会,要求每位嘉宾在18分钟内陈述自己的观点、经验和见解。这些演讲嘉宾包括了比尔·盖茨、克林顿、杨澜等知名公众人物。

2009年开始,TED开始接受申请执照的方式,交由世界各地的TED粉丝独立组织和运营具有当地特色的TEDx大会,门票和经费以及内容都会受到总部的监控和审核。虽然质量无法和TED 年会相提并论,但是每隔一段时间,我们也总能从国内的TEDx的各个分支组织里,看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演讲内容和广为流传引领舆论的视频。

贺嘉是TEDxZhuhai牌照的拥有者,从我的角度看到的贺嘉,在待人接物、组织能力、演讲水平、逻辑思维等方面,都明显超出绝大多数工科背景的程序员一大截。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坚持做这样一场劳心劳力非营利性质的大会。当单凭自己的技能无法杀出重围的时候,跳出来做个攒局人,是一条可以学习和复制的捷径。

第一,获得牌照,举办大会,约等于有一项自己的事业,可操控和覆盖的范围远远大于日常工作的权力半径。邀请嘉宾、洽谈赞助、联系媒体、招募志愿者、选择供应商、和观众互动接触,每一个环节背后都蕴藏着无限的想象空间,给予机遇和缘分一片生长的土壤,这是考验执行力的重要前提。很多人苦恼的地方在于自己怀才不遇,没有施展拳脚的机会,那么何不考虑自己创造一个机会出来呢?

第二,运营这样一个顶着牌匾的活动,是有一定压力的。在压力和规则之下,无论是对于运营者本身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还是通过监测嘉宾的表现收获启发、切身学习,都要比日常琐碎的重复性劳动要有含金量得多。

他们交给我的记录表非常详细,有细节。我在参与策划和组织其他的线下活动中,尽管运营人员也会紧盯嘉宾的PPT质量,但是如此规范细节的还是头一次见到。这种流程不论是对于大会本身、嘉宾个人,还是运营者自己都是有极大意义的复盘材料。

任何一个演讲者技能点的全面性,都比不过一个久经沙场的面试官。

第三,技能的特殊性和个人品牌,是职场上最吃香的竞争力。

我在《没有门槛的事情,不如不做》一文里表达过这个观点,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选择较少人做的,并且有极高的市场认可度和长尾效应的事情来做,它会成为你简历中的里程碑。贺嘉自己也说,通过举办TEDxZhuhai 这样的活动,收获了各种职业机会,包括现在的腾讯云布道师的工作,这份工作在国内较少听到,但是在硅谷技术圈内较为盛行。它不仅仅在薪水上要超过一般程序员一大截,在行业地位上也远超后者。毕竟你影响的是你写的代码,他们影响的是无数像你一样写代码的人,谁的影响力更大,一目了然。

第四,对活动策划和执行本身的技能来说,它具备更残酷的市场筛选机制。普通的互联网公司办活动,要么是免费性质的,花着公司的钱,要么自己人搭台唱戏,要么找会展公司执行,来参加的人也不会太挑剔,也没有明显的对比,毕竟个体活动的目的性和组织形式差异较大。而TEDx这种同类大会在全球都有,类似分舵一样的存在,使得平级组织之间非常容易比对,而且门票的售卖也直接显著地反映了策展人的推广能力,加上视频后期会在互联网上传播和留存,质量和人气都是真刀真枪的近身肉搏,如果质量严重不合格还会有牌照被收回的可能性。哪个更考验人专业的活动策划能力,显而易见。

第五,通过活动连接的每一个嘉宾,都是绝佳的学习榜样。晚宴后安排了第一次彩排,坐我邻桌的是FT中文网的副总裁,看上去四十岁左右,她有些焦虑地说:“哎呀,怎么还不赶紧彩排呀,我还想一会儿出去跑个步呢。”那一刻我惊呆了,在这样一个舟车劳顿的时候还能有心思锻炼,旅行箱里还记得带双跑鞋,顿时脸红地看了看自己的肚腩,不好意思搭腔。彩排过后有的嘉宾改PPT改到半夜两点发到微信群里,早上醒来我仔细一看,整个排版和布局都在精益求精,这种近身的刺激让我一个上午憋出两个“新包袱”加到了演讲里,避免输人太多。这些平时的大忙人,即使认识也大多是泛泛之交,但能在活动合作的过程中近距离地体会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职业素养。作为活动组织者,必然是受益最深的一个。

其实类似的案例有很多,攒局算是一个高阶的技能了,初级阶段的是交际花和掮客。但是交际花只能保证利用自己的性别优势或者性格优势,获取到一些便利和社会资源,但是撑死了只能到达占点小便宜、找个工作的地步,而且很容易偷鸡不成蚀把米。掮客呢,也大多是辛苦的体力活,比如猎头和销售,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很难量产,形成长久的事业。而攒局者能够使场内的几十人、几百人彼此之间都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效应,影响力的量级是以次方形式递增的,且作为平台搭建者能够真正地沉淀出一份事业,再经过合理的分工协调,就能够将一个小的规模扩展到一个无限的想象空间里。众筹咖啡馆、自媒体联盟、××商学院都是当代攒局者的标杆案例。

我自己也在玩儿知乎的初期就开始搭建各种各样的微信群,很多人不明白我的意图,因为微信群的建立和管理非常消耗时间和精力,还很容易引发矛盾和纠纷。我很难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其实最初的想法就是我一个人没办法和陌生的网友们一一聊天认识,于是我把看起来跟我最气味相投的人聚到一起,我就可以一对多地认识他们,他们彼此之间也能互相密集地碰撞思维。等到这个池子积累大了,它就变成了一个小生态,有律师、医生、程序员、公务员、交易员、教师、互联网各个公司各个岗位的从业者,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一个跨界的脑暴小团体,互相可以更细致地了解对方的生活,从线上迁移到线下的各个群聚会面。他们的交流让我可以最快速地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路径,在瓶颈处能够获得至关重要的点拨和启发。

正因此我也才能够有更加宽广的视野,洞察这个行业的全貌、潮流和风向的变更,以及执行人员在工作中受到的掣肘和期待的愿景。而这些,都是我网感和辩证思维能力的重要来源。这并不难做到,只要你拥有一颗服务大家的热心,任何人都可以开始尝试将自己家的客厅变成朋友们交流的大本营。

做个攒局人,而不要做个旁观者。这个时代,只有掌握主动权的人,才有未来。面试如相亲,逮着机会就秀肌肉

我朋友桃子是个学霸,毕业后一直在知名企业做着基础职位。但是三四年过去了,一直没有突出的业绩,没有带过团队,就是安身立命的状态。不料企业高层人事变动大换血的时候,因为她不是任何一个领导的亲信,也没有核心竞争力,就被迫领着补偿金走人了。她来找我聊未来规划时,正巧有个外地公司的业务负责人给她打来面试电话,听筒声音很大,围观全过程的我,一边听,一边动笔记下了满满一页纸的槽点交给她。

面试官:你好,我这里是××××,收到你的简历,很感兴趣,想和你详细沟通了解一下,你能做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吗?

桃子:我叫桃子,毕业于××,之前的工作经历是××××,现在负责的是××××……(省略简历上的一些基础信息)。

面试官:请问你过去的工作中有没有什么突出的成就?说一件你觉得最引以为豪的工作成果。

桃子:(有些艰难……)我主要做的是一些日常的维护工作,完成老板交代的需求,支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的公司级年度项目一直都没有上线,所以我只能尽快地找出问题,并且努力推进它。我负责的几个模块,几乎没有被别的部门投诉过。

面试官:好吧,那你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没有投诉这样的结果呢?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又是如何化解,以至于不会被投诉呢?

桃子:(内心:因为老娘优秀啊,就很容易做到啊!)因为我性格比较好,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去主动地寻求对方的支持和谅解。在公司里人缘不错,团结同事。而且我是比较负责任的人,项目推进到我这里的时候我都是第一时间处理和响应,不会耽误别的部门的协作。

面试官:好的,那你对我们这里的业务有了解吗?你准备怎么做好它?

桃子:有一点了解,入职后我会迅速搜集各方面的需求,理解公司的战略和产品的特性,制定相应的计划。我相信以我专业负责的工作素养可以保证项目的顺利推进。我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前期也能避开很多雷区,减少你们的试错成本。

面试官:好的,你有什么要问我的吗?

桃子:你们这个业务的前景是什么?

面试官(有些艰难地)描述了一番。

然后双方在友好祥和的气氛中挂了电话。

挂了电话的桃子呆呆地望着我,忘记了回避,此时的气氛有点微妙,尴尬的我把僵硬的脸揉了揉。这是一场注定失败的面试,我让桃子做好心理准备,既然来找我就是聊工作,那我就给予一些更切实的建议。

批斗会就开始了。

首先,对方会打电话来,说明桃子的简历已经过了基本的门槛,不论是学历,还是工作经验和年限,以及一些基本技能,都满足对方的最低标准。所以打电话来,是想了解更多简历之外的信息,并且对桃子的个性和能力做一个初步的判断,再决定要不要惊动部门老大进行二面和三面。

所以,当进行自我介绍的时候,除了简单重复一下简历里的基本信息,更多的是要进行更丰满的解释,比如对目前这个工作和行业的看法,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倾向选择,结合自己的个性特点,陈述一个更鲜明立体的自己。

其次,桃子最为难和心虚的地方在于,她一个好学生,一直都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老板布置的任务,所以并不知道如何包装和突出自己的技能,讲出对方真正想听的信息。公司项目没有上线,没有关系,这真的不怪谁,对方也不是很关心这点。他关心的是你这几年时间里得到了哪些可复制的经验和可迁移的技能,能够为新公司所用。比如为这个没有上线的项目积累了大量的行业资源(可带走);制作了很多精美的素材和文案(可复制),得到了公司大老板的认可,并且年终绩效拿了S(或者其他什么结果和表彰);能够保证原型图和方案一次性过关,修改次数为两次以内(没有赚钱的技能点,有省钱或者省时间的技能点也可以)。

零投诉率,良好的同事关系也很重要,但是用性格好这样的理由解释会显得非常不专业。这是加分项而不是录取项,而有一套比较科学的工作模式和流程,确保多部门的需求点能够在前期就达成一致,避免后期的扯皮和纷争,就是上级看重的工作素养了。

打算如何做好所应聘的工作岗位这一点,对方更想听到的是具体的方案而不是信誓旦旦的保证。例如实习生最爱说的就是我勤奋好学,一定能完成任务。其实老板真的不是老师,他不是为了让你学东西而招你来的,他更关心你如何给他把活儿干了。至于你是拼命学,还是找资源解决,还是其他什么手段,他并不关心,他更关心这个思路和行为模式。不要担心老板偷你的点子,这个世界最不缺的就是点子,执行力才是关键,所以大胆地提供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比如从某某渠道搜集各方面信息,按月出具竞品分析报告,从哪几个维度给予方案供领导决策。

当面试官让你问他问题的时候,除了问业务前景外(因为这个东西其实面试官自己也说不好),可以更多地问问该业务在公司布局内的作用和地位,能够获得的资源和支持。这个一方面对求职者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避免跳进一个大坑;另一方面也是在向面试官传递很积极的信息,表示你对职位很感兴趣,很在乎如何能够做好它。想做成这件事儿,而不仅仅要一个饭碗而已(哪怕你真是这么想的,也请不要表现出来)。

桃子听完有些不服气:“可是对方问我的问题我都很好地回答了,还算顺畅和得体呀。你说的这些东西有的他都没问我,我怎么主动说呢?”

这是一个大大大的思维误区!!!

这是社会,不是学校,不是老师问什么你就答什么,社会的课题没有及格分,只有成王败寇,只有最优秀的人能够获得最好的机会和资源。所以你要做的是尽可能地展现你一切的机会和优势,掌握主动权,对方给你个杆子你就可以往上爬。对方如果是你的上级,会觉得你很主动,比较省心,不会踢一脚才挪一步。

更何况,其实打电话来的如果不是HR(人事专员),很可能对方自己也就是个平时干活儿的,根本不知道如何面试人,如何能问出他想要知道的。

那么这个时候你完全可以主动进攻,总之面试的目的就像相亲一样,希望双方看对眼,那么你就换位思考一下,对方最看重和想得到的信息究竟是什么。表面上他问的是:你遇到过什么样的困难?实际上潜台词是想问:你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能不能也为我们解决问题,解决多大的问题。他问你做出过什么样的突出业绩,可能就是想给你贴个标签,知道你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所有事情做得井井有条绝不是核心竞争力,尽管这很重要。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东西,平时就想一想挖掘积累,否则你永远就是一个模糊的面孔散落在茫茫人海里。

应届的高材生很好用,因为他们总是能完美地完成各项指令,但是他们如果一直这样循规蹈矩下去,也会碰到很低的天花板。在接收到指令的时候除了思考对方要的是什么,我怎么满足他以外,需要更进一步想对方为什么要这个,我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长期训练下去,你就会变得越来越机灵。你逛淘宝的时候也会惊叹于他们的广告算法,把“猜你喜欢”做得无比精准,那么在日常的工作协助中,你能不能做一个人肉版的“猜你喜欢”呢?

另外说一点题外话,基本上目前的招聘市场,通过网站投递找来的工作机会都不会太好。要么是边缘部门,要么是鸡肋业务,因为最好的岗位在缺人时,一定是从内部得力助手里挑选和提拔,或者内部人员第一时间就内推给自己的亲朋好友了。流到外面的,大多是被挑剩的,所以不必有太高的期待。如果遇到心仪的公司,先进去,再慢慢转岗。

最合适和合理的跳槽方式是在平时的工作中,找到心仪的合作方,通过一次次的公务合作,对方对你的能力有着充分的了解,在恰当的时机一拍即合,双方知根知底,无缝衔接地跳槽过去。如果是设计、程序员之类的技术岗位,也可以通过外包的方式接触外面的工作机会。原公司做到骨干地位的时候,联系一些优质的猎头,能够帮你谈判,要到更好的待遇也是不错的。

如果你只是个螺丝钉,说实话,去哪里都差不多。频繁跳槽的下场,就跟习惯性流产似的,再也无法沉淀出一份真正的事业了。知识分子净瞎矫情

大半夜被《为北京难过》刷屏了,很多人有感而发,纷纷表达恨北京不成钢的思绪。然而可能人家大北京只会心里无语:“你们戏太多了吧。”

我是一个只漂了一年半的北漂。比较抱歉,我没住过地下室,也没盖过毛巾被,没睡过客厅三截的沙发。我还年轻,不需要买学区房,当然北京也还是赶我走了,因为我办不了居住证,房东不愿意借我房产证,我的小伙伴们那时候也还都没有房子。一帮穷鬼,交友不慎。

更气人的是我前脚刚走不到半年,老张就一声不吭地买了房。现在一帮北漂上演起红苹果乐园,一到周末,圈子里的朋友们就从北京的各个角落出发,进军回龙观,浩浩荡荡,去老张家吃饺子。当然,上海对外来务工人员(我),也只比北京友善了不足挂齿的一点点而已。

Blued的老板曾经得意地跟我说,他们好多程序员都是从BAT降半薪来工作的,不为啥,就为在这里活得自在,可以大中午在休息区跳草裙舞。

北京都快把我们这些怪咖惯坏了。我们可以一年换七次工作,只要我们乐意。说走就走,想留就留,戴着耳机刷着微信,一样可以把活儿开开心心干了。我们可以在望京扫码一条街,靠关注公众号活一个月饿不死。我们可以扑闪着星星眼在宇宙中心五道口喝着啤酒喃喃自语,什么时候能赚到一百万啊。对面一般都会回一句“那你辞职单干吧”,而不是“做你的春秋大梦呢”。

在北京,从月薪三千到月薪一万,我只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我也没做什么特别的,只是到了北京而已。周围还有很多朋友在各大厂写着代码,月薪三万以上,而他们之前的职业稀奇古怪,做饭的、下矿井的、消防的、卖药的……英雄不问出处,这里是所有人的江湖。

当清华北大的大神感慨自己买不了学区房时,我只能感慨他们读书读傻了。在教育体系里称王称霸,在社会上没有特殊优待就不开心要踢脚了,凭啥呀?买不起就不买,上不了公立学校就不上。你一个清华北大的学历还怕教不了小孩吗?当代学校教育只要不是睁眼瞎,都不得不承认拼的就是父母,拼的就是家庭教育,拼谁去上课外补习班。两三岁开始右脑开发、图片记忆,幼儿园大班学完汉语拼音和数独,会唱几首英文歌,会拼机器人。谁指望学校老师教啊,闹呢?

我为什么会知道,咳咳,要是不提这一茬儿我都忘记我也是当过老师的人。现在的学校老师不敢罚,不敢骂,啥重话也说不得,家长随身一个录音笔,去教育局投诉,一投一个准。你家孩子如果不学好你让人老师怎么管教,只好睁只眼闭只眼,挑好的重点培养。现在老师学乖了,准心瞄准家长,逼得家长回去给孩子检查作业,用铅笔打对错,自己亲自下海辅导,要是有错误家长没查出来,老师不说孩子说父母,看你难为情不难为情。我说你还迷恋学区房好学校,是对自己的基因遗传多不自信呢?

你说租房影响生活幸福指数,我还说家乡社交圈里的谣言和代购影响我精神健康呢,都是生活的某一维度而已,北京没对不起你多少,她给了你更多。她没有给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你就难过,你也太容易难过了吧。

我始终相信生态是有自平衡能力的,不喜欢居无定所的走了,自然会来天生放荡不羁喜欢浪迹天涯的;喜欢安居乐业男耕女织的走了,自然会空出位子给自带鸡血小宇宙的。我们为他们双方都找到自我感到高兴,瞎矫情什么呀?

人生最重要的时刻是什么,一定是有起有伏,有上刀山有下火海的曲线图里的拐点,即使最后回归田园,也是回望一生中波澜壮阔的里程碑,而不会是怀念平静得如一潭死水的两点一线,以及每一天并没有什么不同的那座名为“家乡”的围城。

我敬你们,年轻的热血北漂党。

当然,不是每个人的家庭都能理解和承受这份热血,他们总是在教导你们,要安定,要踏实,不要浮躁。然而他们忽略的是,作为我们的上一代,他们的世界很单纯,学习、高考、当状元、进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老老实实论资排辈,大多数人止步于科级但也平安喜乐了。他们没什么丰富的想象力,就算想发财,大多数人也只能炒炒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