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有无限可能(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5 08:14:41

点击下载

作者:孙云晓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孩子,你有无限可能

孩子,你有无限可能试读:

总序

承孙云晓先生之托,为他所著的丛书“孙云晓教育研究前沿书系”作序,心中不免惶恐。孙云晓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儿童青少年研究专家和教育专家,他在国内的影响力,我难以望其项背,让我为他的著作作序,似有不妥。然如他所言,我们相识多年,算得上是老朋友,尤其在心理、教育研究方面有过多次合作,且在价值观念、理论、观点上志同道合,又是同时代人,因而不揣冒昧,承接此命。

孙云晓先生这套丛书的主题是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很大。约2500年前,我们民族的先圣孔子就在《礼记》中提出了一个从个体发展到家庭群体,再到社会与国家和谐发展之次序关系的伟大思想:“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不难看出,在孔子眼里,个体、家庭群体和社会大群体三者,个体最重要,每个人必先做到物格、知至、意诚、心正、身修,才能做到齐家;每个家庭都管理好,国家才能治理好,天下才能得太平。

孔子的这一思想称得上是跨时代、跨文化的真理,直到现在,仍可适用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乃至每个国家。

孔子把家庭看作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正如现在我们常把家庭比作社会的细胞,在文化的世代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家庭的作用毋庸置疑。在全世界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家庭作为个体与大群体之间的中介、纽带和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说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大,此其一也。

家庭教育话题之大,第二个原因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和民族是当今世界上最具独特性的,在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发展、教育事业、科学技术、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找不出第二个和我们相同或相似的国家和民族。放眼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发达国家在其发展历程中,经济、教育、科技基本上是同步发展的,而我国在花了30多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两三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其他方而的发展并不同步。具体来说,在我国钢产量、制造业产值、高铁里程、在校大学生人数、居民奢侈品消费总量、每年出国旅游人次雄踞世界前列的同时,在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学中,鲜见中国大学的身影;在和家庭教育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遗传学、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病学等学科的研究方面,我国不仅缺乏自己的理论和立足于本国的高水平研究,而且从事这些学科研究的专业人员及临床医生人数与我国的目大人口数量远远不成比例。即使在上述各学科的科普方面,真正联系我国当前实际,又能保证科学性的科普读物数量也甚少,一些父母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去读外国作者基于他们国家的实际写的家庭教育读物。

举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后果。

其一,我相信如果我国的广大父母了解了最近几十年遗传学的研究成果,他们会调整自己对子女的期望;如果广大教师了解了这些知识,他们也会调整对具有不同遗传基因的学生的看法,不再生硬地对全班学生做横向比较。父母和教师们将会知道,每个人的基因表达都有自己的时间表,在时机不到的时候不可强求;他们还将会知道,每个人由基因决定的最大限度能力有巨大差异,通过“努力”、“刻苦”、“找个好老师”等主观行动对基因缺陷进行弥补的作用是有限的。

其二,在欧美国家的中小学,每个学区或几个学区,平均每两三千名学生,就能配备一名专门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他们负责对各学校学生中的心理疾病进行早期诊断、治疗和必要时的转诊。平时,他们还负责对教师们进行培训,教他们如何鉴别有心理疾病的学生以及如何进行早期干预。我们知道,中小学生中的自杀、暴力、致瘾物依赖(包括视频、网络游戏、毒品和烟洒等)等行为背后,大多以心理疾病为源头,而这些源于心理疾病的行为,是一般的父母、教师、邻居、社区工作者无法应对的,必须由专业的心理治疗人员出面,因人而异地加以处置。我国的现状是,即使在东部发达的地区,也不可能为两三千名中小学生配备一名心理治疗医生,更不要说中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了。其后果是,如这套书中提到的贵州毕节山区四兄妹集体自杀前,教师和村民想帮助他们而且已经尽力而为了,却不奏效,因为他们既不知道怎样帮助他们,也不知道谁才能真正地帮到他们。而事后的媒体报道和对相关人员的处理,也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

家庭教育话题之大,第三个理由是,当代中国的时代变迁,使每个家庭、每个做父母者、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着须臾变化的新情况、新课题和新困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和经济方而的变化之大、变化之快,在世界各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由于这种快速变化,我们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人均国民收入快速增长、居民生活与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精神文明却相对滞后;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平衡,导致6000万“留守儿童”的出现;全国统一高考制度的弊端日益凸显,出国留学的中学生和大学生人数快速增加;独生子女 政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如溺爱和隔代溺爱、儿童孤独感和独立性、社交能力缺失、失独家庭等);社会生存竞争向中小学甚至幼儿园的“下探”;等等。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做父母、做祖辈者茫然不知所措,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只得采用最低级的竞争方式——从众,即随大流,来应对子女教育中的问题。很多教育研究者惊呼,对中国出现的这些情况,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找不到参考文献!他们不得不旱地拔葱似的“创造”出新的研究课题。

面对快速变化的局面,我们是不是需要一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是这个“新理念”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

一些专家、学者不断地提出各种家庭教育的“新理念”,但是仔细思忖,这些“新理念”其实大多是“拿来主义”。不消说,欧美国家由于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马丁·路德的基督教改革、工业革命和后工业革命,它们在科技教育方面的发展也走在前面。特别是在这几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他们中很多人关于家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曾经推动并继续推动着西方家庭教育的发展,并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所借鉴。但是,如果把他们中的某个人,某个流派或已成为西方主流的一些家庭教育思想拿来,直接用在我国的当下,能行之有效吗?

对这一问题,我经过十几年的观察和思考,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西方家庭教育的好思想、先进理念,必须和我们中华民族的好思想、好传统,特别是和当前我国快速变化的实际情况有机地结合起来,变成中国广大父母可接受、易接受、方向正确、讲求实效的理念,才是名副其实的“新理念”。

孙云晓先生的这套教育丛书,正是对这种名副其实的新理念的一种尝试。首先,从书中处处流露出作者如孔子所说的“意诚”和“心正”。已届耳顺之年的作者充满真情地向我们叙说了自己的祖辈、父辈、生母、继母,叙说着自己既有阳光又有个性的童年,叙说着自己曾经接受的平凡但充满爱与关怀的家庭教育,意在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和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其次,丛书引用了大量国外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引用了国内很多教育学者、思想学者、作家的研究成果或感悟,更引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作者努力把这些东西融合起来,变抽象理论概念为普通人所喜闻乐见的道理,使不同的家庭能够从不同的案例中得到启发。第三,作者尝试努力根据自己的长期研究与思考,提出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例如,“五元家庭教育法”,“成功是成功之母”理论,对现代儿童观的思考,儿童习惯培养的原则、方法和关键环节,关于父母教育素养的论述,等等。

丛书的另一特点是作者视野的全方位性,这套书分别涉及童年在毕生发展中的地位、儿童行为习惯的培养、父母对子女的爱与尊重、父母的自我教育,以及子女的成功与幸福的关系。把这套100多万字的书读完之后,我深感,如果全面地从中国现实出发,手把手地教给广大父母怎样教育孩子的著作,可能是近年来我国出版界中唯一的一套。它虽非完美无缺,但却极具价值。相信任何一位做父母者读了这套丛书,都会有所收获。

在此,我要感谢孙云晓先生,他在年届六十时,不辞辛劳写出这套浸透自己几十年研究心血的好书。这是他送给自己的生日礼物,也是献给中国广大为人父母者的礼物!陈会昌2015年9月于北京学知园

写在前面

请读者朋友品尝我的私房菜

孙云晓

本书的出版对于我来说不同寻常,就像我端出私房菜供读者朋友品尝。一是因为本书是我多年来读书与思考的结晶,二是因为我通过本书第一次较为系统地反思了自己的成长。

当我过了知天命之年后,忽然生出一种感慨:怎么回事?有些书明明过去读过,重读之时却感觉如读新书一样,这岂不是生命的浪费!仔细想来,发现读书如果不深入思考和写下笔记,用不了多久,书的内容就可能“往事如烟”。所以,我开始不动笔墨不看书。

当然,不仅仅是读书,也包括读人和读生活经历。从事教育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经历,使我接触了许多杰出的学者和作家,例如作家冰心、社会学家费孝通、作家莫言、教育心理学家加德纳,等等。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给予我深刻的印象与启示,这同样需要深入思考和写下笔记。这成为我读生活之书的笔记。

以上两种阅读就像蜜蜂采蜜一样,一点一滴地珍存起来,成为本书的主体部分,即我的教育感悟。说是教育感悟,是因为近20多年来,我的阅读与思考是以教育为轴心的。这或许是使命感所致,也是因为看见太多父母的眼泪与欢笑,那样一种信任的期待令我无法不予以诚挚的回应。

多年来承蒙广大父母与教育的信任,我这个童年时代严重口吃的人,在至今也没有完全克服此障碍的情况下,居然在全国各地做了无数次讲演,包括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多个节目上的讲演。

透露一个秘密,我把讲演理解为与好朋友推心置腹的谈心。也就是说,我所讲演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一定是自己坚信的内容,甚至是坚定不移的实践心得,其中,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教育体验给予我极大的激励与启示,比如,少年时代尽管生逢乱世,且家境贫寒,物质与精神上均营养不良,但偶然的机遇让我养成了读书、写作和讲演三个习惯,竟然成就了我的人生梦想,造就了我生命的奇迹。天地良心,请相信我的呐喊:我童年不幸困难重重都有成功与幸福的可能,您和您的孩子或学生更有可能实现梦想!所以,在本书里,我以微型传记的方式,第一次与读者朋友较为详细地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其实,每个人的成长经历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最值得用心阅读与反思的人生教材。

我喜欢《孩子,你有无限可能》这个书名,它是儿童发展的真理,它是我人生的感叹号,它是我最想送给天下孩子与父母的祝福!

引言

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2016年深秋,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在广东中山盛大开幕,论坛主题是“与孩子一起成长”。我感到特别欣慰,因为我提议的这个主题终于成为共识。其实,早在20年前,我就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持过“向孩子学习”的课题研究。可以说,21世纪最重要的家庭教育宣言,就是好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

曾经有数不清的父母朋友向我咨询,他们总是在数落孩子的毛病,并且认为自己该做的都做了,可孩子就是不懂事和不争气。有些父母请求我直接教育一下他们的孩子,有些还说要让孩子好好读一读我的教育作品。

为人父母不易,初为父母更是艰难,我非常理解父母们的辛苦。但是,我最想忠告天下父母两句话:家庭教育的实质是改变父母自己,只有改变父母,才能改变孩子。没有任何时代的父母与教师像今天这样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来吧,我的朋友,让我们坐下来,把心静下来,开始我们的童心与教育之旅。当您走过童年的青山绿水后,当您走过教育的诗意田园后,您或许会发现,您的孩子原来是一个天使,一颗希望之星,正在笑眯眯地望着您。第一篇爱心是幸福之源微型传记之一:我一生的幸福源于自由快乐的童年——我的童年

2015年4月我退休后,许多朋友都惊叹我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了,特别是如野鹤闲云似的经常游荡在山水之间,虽然没有受过摄影专业训练,却拍下大量优美的风景图片与网友分享。其实,我心里最明白,这一切都归功于童年。因为童年时代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让我不仅一生热爱大自然,而且在生活中总是充满激情与好奇心,这是我幸福人生的源泉。

2016年7月,我回到故乡青岛看望年迈的父母。有一天,清晨6点,我乘出租车去浮山。谁也不会想到,连我自己都难以置信,一个61岁的归来者会去登崂山余脉浮山。但一个强烈的愿望诱惑了我:不要总是远望童年登过的山,要旧地重游寻找童年的足迹。于是,在一个朋友的陪伴下,我居然沿着悬崖峭壁从北坡登上山顶,并且第一次看到了教育家蔡元培为某道观写的对联。于是,我豪情顿生,第一次翻越浮山,从南坡下山。这番壮举至今回想起来都如梦似幻。

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时代,这或许是每个人都可以评论教育的理由,因为教育与童年就像呼吸一样难以分离。正是由于教育对童年的影响如此之大,我们不能不仔细审视几个关键的问题,如人的健康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童年,童年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或者还有童年在一生中的价值等。

讨论童年的问题可以写出厚厚的学术专著,但在这里,我只希望与读者朋友分享自己的童年经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敢于面对自己真实的童年,并敢于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其发现不亚于学术研究的价值,因为真实离真理最近。

通常来说,童年是指人成熟之前的儿童时代。心理学家认为,童年期在广义上指个体心理发展从出生到成熟的时期,狭义上则指介于幼儿期和少年期之间的时期(六七岁至十一二岁)。童年期是个体一生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

我是1955年生人,11岁碰上“文化大革命”。在很多人看来,我和我的同龄人的童年是不幸的。的确,与今天的孩子相比,我们在物质上是贫穷的,在精神上是贫乏的,我们学到的知识少得可怜。正因为先天不足,我们大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在填写简历时,关于“学历”一栏我填“大专”,这虽然有根有据,但心里是虚的,因为读大专之前我是初中毕业,这个大专学历是工作10年后补的。如果计算得严格些,我在学校里真正有效的学习只到小学三年级,后来发生“文化大革命”,就在“停课闹革命”和“复课闹革命”之间闹来闹去,绝对是荒废学业。准确地说,我是小学肄业的学生。

毫无疑问,我恨透了“文化大革命”,因为它让我变成了半个野蛮人,半个落伍人,让我在一望无际的文化沙漠中艰难跋涉。但是,我之所以说半个,是因为生命的力量是顽强不屈的,任何外部的因素不可能改变一切,其中就包括童年。坦率地说,我的童年是快乐的,是自由自在的,是丰富多彩的。关于那段经历,我曾写了万字长文《渴望自然》,发表在1995年第9期的《中华儿女》海外版上,这里只是想做一些深度分析。

我生活在山海相依的青岛,美丽的大自然是我真正醉心的课堂。由于“停课闹革命”,我这个“孙悟空的后代”,就上了花果山。山上玩够了,又学着哪吒去闹海。后来“复课闹革命”了,也经常是上半日课,或者学工学农学军,整日里东奔西走。反正是学业极为轻松,玩耍的时间用之不尽。

我无法忘记,我钻进茂密的树林,在一片硕大的梧桐叶子下屏住呼吸,因为一只金色的小鸟正在枝叶间歌唱,我们相距不足一尺,我紧紧捂着自己的胸口,怕怦怦的心跳声把它惊飞。

我无法忘记,在皎洁的月光下,我一手提着嘎斯灯,一手握着钢叉,走进冰冷的大海。在波光粼粼中,鱼儿闪电般游动,螃蟹急速横行,而我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和精确的计算来击中目标。

我无法忘记,在清清的溪水边,采摘了一篮红艳艳的野草莓,又逮住几只翠绿的大肚子蝈蝈,与伙伴们历尽艰险爬上高耸入云的浮山,那种成功的体验和欲展翅飞翔的强烈梦想令我陶醉。

我无法忘记,炎热的夏天来临的时候,我们是多么急切地奔向大海。可是,我们趁着退潮走进大海深处,归来时却赶上涨潮,当发现一个伙伴不慎走进海沟渐渐沉没时,我们虽然吓得魂飞魄散,却紧紧拉住他的手,直到脱离危险。那是我第一次体验到生命与责任,我为此骄傲至今。

我无法忘记,11岁那年的冬天,因为开展“文化大革命”,要“扫除一切大毒草”,工厂图书馆里的文学名著被当作垃圾清除。结果,一个与文学世界完全隔绝的无知少年,只因为看了哥哥带回来的一书包名著,痴痴地做起了文学梦,后来居然真的成了一名作家。简而言之,是大自然与文学拯救了我。

当然,我无法忘记的童年故事包括多得说不清的傻事和丑事,因为人就是这样长大的。让我惊叹不已的是,我的童年虽然是巨石板下的一棵嫩芽,是野火烧不尽的一株小草,却依然生机勃勃,真可谓给点阳光就灿烂。不仅如此,快乐的童年让我受益终身。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始终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看见绿树红花,我会舒心地微笑;听见虫鸣鸟啼,我会凝神谛听。因此,我酷爱旅行,醉情于山水之间。即使烦恼缠身,我也会安然入睡,相信醒来会有好主意。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对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情有独钟。见到孩子,我会精神亢奋,耳聪目明;与孩子交流,我会情真意切,自然平等尊重。因此,我几十年写儿童或者写教育,非但不会感到厌倦,反而是一种享受。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至今像孩子一样好奇,什么都想问个为什么。虽然,我对许多领域都一无所知,但我总是那么求知若渴,每每获得一点新知就充满了幸福感。因此,学习对我来说永远是快乐的事。

因为有了快乐的童年,我的人际关系放松和谐,左右逢源。虽然,我智商不高,加上山东人的倔脾气,从不会巴结人,但我懂得感恩,懂得宽容,宁肯自己吃亏也不伤害别人。我牢记“故事爷爷”孙敬修送我的箴言——但做好事莫问前程,结果就是傻子得好牌前程不错。

有人看到这里或许不解,你写这么多炫耀自己快乐童年的话,有什么意思?难道是说“文化大革命”给了你阳光灿烂的日子吗?显然不是。我只是想,由于童年的快乐与否受制于社会和成年人,因而不是一个纯粹自然发生的过程。在“文化大革命”那么险恶的历史环境里,成为漏网之鱼的孩子尚且有快乐的童年,今天,当我们进行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并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之时,孩子理应享受更加快乐自由的童年。然而,大量的事实证明,这只是一个理想的推断。2016年10月,我们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持续15年的全国大型对比调研发现,半数以上的中小学生学习超时而睡眠不足的状况始终没有改变。今天的中国孩子是学习负担极为沉重的一代,因而快乐离童年非常遥远。在我看来,小学生如果半日上课半日活动,并且经常亲近大自然,其发展质量肯定比整日上课好得多。

在人的生命历程中,童年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长大成人。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任何一个民族来说,童年都是最珍贵的财富,所以确立儿童优先的原则,对儿童给予特殊保护和优先保护,成为文明社会的共识。发展经济是需要的,但如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人类就将遭到大自然的无情报复。同样,如果破坏了童年的生态环境,人类将付出更为高昂的代价,因为扭曲童年就是扭曲人类的生命。快乐童年的本质是在爱的阳光下自然生长,文明社会的神圣职责就是发现儿童、捍卫儿童和发展儿童,为此目标,我们甚至需要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这是刻不容缓的,因为儿童的成长是一刻也不能等待的。一 有爱心的孩子更幸福

我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呢?当然是幸福的人,而幸福就是实现了个人潜能和内心梦想。我希望孩子成为卓越的人,但卓越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为高官或富豪,也不是说一定要成为名人或什么家,而是出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毫无疑问,我理想中的孩子是具有责任感的,并且是善解人意的。

今日父母之所以备受煎熬或许与竞争相关。你希望孩子自由快乐,可是看别人纷纷把孩子送进各种技能培训班,你还敢无为或不争吗?真正考验父母的时候到了。你是为孩子一生幸福负责呢,还是对他眼前某些所谓的竞争负责?在我看来,对于童年的摧残就是对一生幸福的摧残,幸福的人生需要幸福的教育。

父母大都会赞成给孩子自由和幸福,但这有可能变成一句空话甚至是一个陷阱。如果您的孩子只是贪图享乐,不爱学习,没有对理想的追求和奋斗的意志,他可能与自由和幸福无缘。因此,要从小给孩子丰富多彩的体验,激发其浓厚的兴趣,并经过严格训练,养成良好习惯,他才可能走向自由和幸福。

慈善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爱心与美德的源头和基础。如孟子所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意思是说,同情心人人都有,同情心是爱的萌芽。所以,要格外珍惜和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引导其发展成为慈善心,进而养成热爱公益事业的良好习惯,这是真正让人终身受益的教育。

儿童之所以是天使,是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同情心是极为重要的基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待孩子的同情心成为不同教育的分水岭,教之善则善,教之恶则恶。父母的示范作用至为关键,孩子是看着大人的背影长大的。

儿童认识世界和明白道理都是由近及远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从身边的事情开始,比如,爱他人从爱自己开始,爱人民从爱父母开始,爱祖国从爱家乡、爱学校开始。今天家庭教育的严重失误在于,什么家务都不用孩子做,什么人都不用孩子关心,什么责任都不用孩子负,其结果只能是培养出冷漠的人。

爱是幸福的真谛。生活在现实生活中,自然需要一定的金钱,为获得金钱所付出的劳动也是值得骄傲的。稍具常识的人都会发现,并非金钱越多越快乐,而是对社会有贡献和对他人有帮助才会快乐,因为有爱的付出才能得到爱的回报。如马斯洛所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其实,人的最高需要就是爱。付出方得回报

孩子为什么特别喜欢小丑呢?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小丑,他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有太多与小丑相类似的经历。柳州市多次在“六一”儿童节举办世界小丑节,深受孩子们的欢迎。把小丑节与儿童节放在一起,真是孩子的福分。小丑往往是善良的、高尚的,也是智慧的、勇敢的,他们是儿童的朋友。

幸福需要成功,但成功并不完全等于幸福。因此,如何将成功与幸福结合起来,就成为教育的重要课题。卢梭说,使我们不停地做我们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使我们常常向往我们永远达不到的地方,这样的远虑正是我们种种痛苦的真正根源。我赞成他的观点,成功与幸福在于能力和意志相平衡。

培养孩子爱他人自然是正确的,但是,爱他人的最佳途径是从爱自己开始,或者说,关心他人从关心自己开始。卢梭说,自爱是一切欲念的根本,自爱始终是很好的,小孩子从自爱这第一情感产生出来的第二个情感,就是爱那些同他亲近的人。我想,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别人需要什么样的爱。关心自己才会热爱生命,热爱生命才会热爱生活,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别人。自爱是爱心的原点

自爱心与自私心有本质的区别,自爱是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自私是为满足自己可以妨碍甚至伤害别人。培养自爱心就是引导孩子了解自己、喜欢自己、珍惜自己,并且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爱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爱他人,其逻辑是推己及人,即“你希望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怎么对待别人”。

人性与兽性之别在于人有理性。在张岂之教授看来,孟子的“四心说”即为人的理性。如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四心”为“四德”之端,”仁、义、礼、智为德之本。显然,仁、义、礼、智奠定了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至今依然生机勃勃。

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善良的心地才能保持美丽的人性,儿童教育尤其如此。如卢梭所言,按良心去做,就等于是服从自然,就用不着害怕迷失方向。为人善良才能达到身心两健的地步。讲良心显然是高于道德底线的,不仅不能伤害别人,而且要将心比心,尽可能地帮助有困难的人。

有人说,孩子有幸福的童年就会有不幸的青年和中年,我认为这是一个伪逻辑。科学的逻辑是:一切都是从童年开始的,童年的幸福是一生幸福的开端,童年的不幸是一生不幸的源头。说得具体一些,如果从小学会自信,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人合作,即使学习成绩一般,也完全可能获得幸福。美好童年奠基美好人生

孝心是一条河流,爱心是一片海洋,孝心是爱心的启蒙。否定孝心是一个误区,孝心对一个人形成爱心至关重要。当然,现代社会倡导的是孝敬而不是孝顺。青春期是惊涛骇浪的叛逆之旅,但如果有孝心就不会迷失方向。忧父母之忧,乐父母之乐,从身边的一件小事做起,这就是孝敬。

孩子一生的幸福不一定依赖高智商,却必定需要高情商。韦钰院士说得对,实际上是社会情绪能力决定了人一生的成功和快乐。如何培养社会情绪能力呢?一方面是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是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要有同理心。是否善于与人合作是检验情商高低的重要指标。

童真的魅力是强大而永恒的。自2003年以来,“萌文化”开始在日本流行,如今也风行中国。据蒋丰先生分析,“萌”最初指单纯漂亮的小女孩“犹如萌芽般”娇嫩、单纯和可爱,后来发展到形容一切能让人产生喜欢、倾倒、兴奋或执着等感情的东西。我想,“萌”是对真善美的呼唤。

没有孝心的孩子很难有爱心。但把“给父母洗脚”作为一种孝心教育的统一模式来推行却可能成为误导。孔子以“色难”来谈孝心,意思是说,让父母愉悦是尽孝的高境界。作为父母,当然希望孩子有孝心,希望孩子多体谅父母的难处与心情,却未必需要孩子为自己洗脚。因此,真正培养孝心要学会理解和尊重父母。

孝心教育需要现代观念,如对父母等长辈要孝敬而不是孝顺。教育的导向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成长为根本标准。孝敬的含义是尊重和尽责,这是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具备的品质,也是检验其道德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一切都顺着父母等长辈的孝顺是愚孝,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枷锁。是真孝,不可愚孝

中央电视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活动有一个好理念,即寻找一种精神,倡导爱亲孝亲。显然,真爱才能真孝,真孝才是真爱。同时,我也呼吁“寻找孝心少年”不可逾越保护未成年人的红线,不应该让未成年人承担他们力所不能及的生活重担,因为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受到法律保护。

助人为乐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幸福的秘诀。唯有慈爱充盈的人才会获得真正的幸福。为什么许多富豪会转向慈善事业?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揭示了奥秘:一旦达到一定的生活安全水准,财富对幸福的提升作用就会大幅减少。在我们测试过的所有方法中,帮助别人是提升幸福感最可靠的方法。

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相似,学会关心他人才可能被关心,学会关心是成人之道。当代教育家诺丁斯提出“学会关心”的教育,特别强调要培养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即培养关心自己,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地球,关心物质世界和学问,以及关心陌生人和远离自己的人。关心乃成人之道

培养孩子有爱心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培养其助人的行为习惯。如孔子所说,仁者爱人。《圣经》也说“当爱人如己”,即“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例如在学校开展爱心行动,在班级鼓励交友,在家庭确立服务岗位,这些方法对孩子养成助人习惯具有积极作用。当爱人如己二 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们低估了体育运动的价值。的确,体育可以强身健体。可我更赞同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院长毛振明教授的观点:运动是儿童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想想奥运会就会明白,运动能够培养遵守规则、勇于负责、紧密合作、崇尚荣誉、顽强拼搏等品质,而这些正是儿童社会化最重要的内容,而且是在激情体验中获得的。

现代社会越是发展,越是需要合作,单枪匹马闯天下的时代结束了。这样的巨变,值得父母们与教师们深思。在一场“世界杯”足球比赛中,阿根廷以4∶1大胜韩国队,最著名的球星梅西却一个球也没进。但是,梅西被公认为是阿根廷队的灵魂,是他组织起一场场进攻,为同伴创造了射门的机会。足球比赛胜在合作,许多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合作。合作方能双赢“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是一句好话,如今却变成蛊惑人心、压榨孩子的口号。我赞成吕型伟先生的分析,人生如果是短跑,起跑线很重要,但是,人生是长跑,起跑线就没有那么重要。那么,什么最重要呢?显然是幸福的童年和健康的人格,而这就需要充分的游戏和运动,获得快乐的体验。

带孩子看“世界杯”吧,火热的足球比赛可以给人生积极而丰富的启示。体育运动绝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世界杯”极为深刻地告诉我们,生命的张扬、团队的合作、规则的遵守、意志的培养、荣誉的珍惜,才是运动的灵魂。人们之所以热爱运动,是因为运动可以健身、可以健脑、可以健全人格。“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这是毛泽东早年对体育本质的感悟。刚刚看完一场争夺激烈的篮球比赛,发现野蛮有余,文明不足。我在参观日本的学校时,学生们正在练习格斗,一见客人来访齐声问好,并跑过来为客人拿拖鞋。格斗结束后,学生彼此弯腰九十度,鞠躬致礼。我相信,崇德才会有最有益于人成长的体育。

任何体育都是德育。我参观日本的学校时发现,越是竞争激烈的运动项目,越是要求队员彬彬有礼。如一位外国学者所说,学校教育就是文武之道。美国某学校橄榄球俱乐部规定,当比分悬殊、胜负明显时,比赛就停止了,以避免输的队过于难堪。因此,强心育德是青少年运动的根本目标。

把体育作为副科是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运动第一,学习第二,这是伊顿公学等许多英国学校的办学宗旨。所谓运动第一,实质是健全人格为先。被毛泽东尊为“新中国最健康的人”的马约翰教授认为,体育是健全人格最好的工具。因此,每天一节体育课是绝对不可缺少的。健全人格离不开体育

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两条腿平衡,即认知与个性的协调发展。如何遵循成长的规律?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的概括可能是最简洁的,即用一个“人”字来解释:“人”字的左撇代表认知发展,“人”字的右捺代表个性和社会性发展。显然,右捺提供了更多支持性的力量。

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学习能力,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如刘弘白博士所说,感觉运动能力决定着学习能力形成的品质与成败,甚至说运动是智慧的开端。所以,明智的父母会让孩子多运动、多游戏,并以此带动孩子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

运动对于儿童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如刘弘白博士说,根据动作发展理论,人类都是从大动作开始,逐渐过渡到小动作,大动作做不好,小动作就难以完成。所以,发展孩子的运动能力,会促进其各种精细动作技能的完善,也会促进其社会化水平的提高。可以说,儿童教育从运动开始。

儿童需要适当的运动,过早、过度的训练是一种伤害,比如拉丁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主任卢海霖指出,拉丁舞有很多过度的扭腰、扭臀等动作,对低龄孩子,尤其是3岁至6岁的幼儿会造成一定的伤害,不利于其骨骼的发育,长期或过度训练还会造成运动伤害。幼儿也不适合过早进行专项训练。运动应适当

幼儿需要养成运动的习惯,这是一生幸福的基础之一。比如,每天要有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不少于1小时;3岁至4岁能行走1000米,能快跑15米;4岁至5岁能行走1500米,能快跑20米;5岁至6岁能行走1500米以上,能快跑25米。我们要相信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和需要。

体育的作用绝非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而是健全人格、强悍体魄,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有一次,与姚明在一起座谈学校体育,这位篮球巨人说,体育的功能一是锻炼人不惧怕任何挫折;二是教人学会遵守规则,做事有界线,生活中有红绿灯;三是让人拥有真实的人生体验,有成功也有失败,并且无法预测。

体育是关乎个人和民族生死存亡的首要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曾痛心地说,中国青少年心肺功能等指标持续下降,小学生近视率近半,中学生更加严重,报名参军体检合格率不到10%!2014年是甲午年啊,青少年体质不强,甲午百年之耻是否会重现?

观看“世界杯”的日子是激情澎湃的日子,是个性张扬的日子,是奋发图强的日子,更是快乐幸福的日子。一个足球赛何以让世界如此美好?这就是体育运动的魅力。青少年成长的每一天都需要运动,因为血脉偾张的青少年最需要运动,运动是他们身心俱健的重要途径,也是他们生命活力的源泉。运动激发生命活力

哈佛大学医学院副教授约翰·瑞迪提出“运动改造大脑”。我问他,把体育成绩作为升学考试标准之一是否有利于青少年养成运动习惯?他说,美国青少年热爱运动与升学考试没有关系,而是因为童年就养成了运动习惯。但是,哈佛的学生如果游泳游不到1600米,是不能毕业的。

运动不仅可以改造大脑,而且可以改变人生。钱伟长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时身高只有1.49米,不达标,因为有体育名师马约翰等人指导运动,他以敢于胜利的精神刻苦锻炼,在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中获得100米栏季军,毕业时身高已达1.66米。钱伟长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奠基人之一,曾担任上海大学校长。终身运动,终身受益。三 充足的睡眠是孩子的权利

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而发展首先是身体的生长。儿童的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充分的运动和游戏,等等。遗憾的是,今天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严重忽视孩子的身体发育。剥夺孩子的睡眠和运动,等于从根本上剥夺他们生长的权利,这是人生失败之源。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充足的睡眠是第一要务,因为睡眠不足直接影响生长发育,影响心理健康,也影响学习。一天晚上,我有特殊事情要处理,凌晨2点才睡,第二天就感到昏昏沉沉。据研究发现,缺觉4个小时,第二天的反应能力下降45%。可是,我们的调查发现,中国近八成中小学生都学习超时睡眠不足,危机大矣。“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这居然是一个12岁的北京男生的哀叹,他梦想的生日礼物是每天多睡半个小时。实际上,只有睡得足才能长得好,也才能学习好。因此,必须守住一条健康底线: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9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8小时,这才是真正对孩子的健康负责。

充足的睡眠既是生长发育的保障,也是学习好的必要条件。据《关键教养报告》介绍,美国的研究发现,今天的孩子普遍比30年前每天少睡1小时,这会极大影响孩子的成绩和情绪,其危害不亚于铅中毒。同时,青少年喜怒无常、抑郁、暴饮暴食、多动症、肥胖等问题,都是睡眠不足的慢性症状。睡眠不足危害巨大

每晚少睡1小时,智商测验结果就会下降7分。《关键教养报告》认为,孩子白天学得越多,晚上就需要越多的睡眠。充足睡眠的孩子为什么学习好?白天学习靠大脑加工整合记忆,但记忆的巩固和加强一定要在夜间进行。只有在夜间才能诞生新的推论和联想,进而产生第二天对知识的深层领悟。

不可忽视规律。青少年为什么喜欢晚睡晚起?睡眠专家玛丽·卡斯克敦的研究证明,促使人入睡的褪黑素,与儿童和成年人相比,青少年会晚90分钟才释放。因此,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个小城把上学时间推迟为八点半,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相反,睡眠不足8小时让抑郁症的发生率增加一倍。

剥夺孩子的睡眠既摧残其健康,也摧残其学习能力。据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总面试官蒋佩蓉介绍,美国作家波·布伦森和阿什利·梅里曼在《让人震撼的育儿术》中披露,学得越多,越需要充足睡眠。一组针对四年级和六年级学生的研究表明,睡眠时间相差一个小时,将导致孩子在发育和认知的成熟度上相差两年。

身心健康的关键条件之一是早睡早起吃早饭,对青少年来说尤其如此。我拜访日本国立青少年教育振兴机构,发现日本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早睡早起吃早饭”全国协议会。他们认为,养成早睡早起吃早饭等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是解决青少年学习热情、体力和精力减退问题的根本措施,需要下大功夫。

研究者往往通过临摹三角形来测试儿童的大脑发育。日本和洋女子大学铃木教授对5岁儿童的研究发现,生活有规律的儿童比生活无规律的儿童画得完整规范许多。她认为,生活是否有规律影响大脑认知和运动功能的统一。早睡早起吃早饭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生活规律,必须从小养成习惯。

德国队的克洛泽在“世界杯”决赛阶段出场24次,攻入16球,助功4次,超越罗纳尔多,成为“世界杯”历史第一射手!可是有谁能够相信,如此巅峰的一个人居然每天晚上9点半睡觉?充足的睡眠给予他巨大的能量,这就是好习惯的魅力。当然,不能说成为世界第一是因为睡眠,但充足的睡眠成就了他的世界第一,更成就了他的幸福人生。四 社会情绪能力影响孩子一生

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智者,就需要逐渐克服情绪化而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夸美纽斯认为,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因此,从小就要养成儿童正确判断是非的能力,使其习惯于追求正确的判断,并使之成为第二天性。具体做法就是遇事多分析并且坚持原则。

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发现者之一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说,约有1/3的人或狗从未表现出无助,有11%开始就很无助,这样的观察使他开始研究习得性乐观。否定性教育导致最具灾难性的后果就是让人产生习得性无助,儿童是最容易受伤害者。科学家发现,乐观是成长的主要因素。

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悲观,却有许多父母用毫无节制的训斥让孩子自卑,甚至发展到抑郁。因此,对问题的解释风格成为教育成败的分水岭,积极的解释培养乐观和自信,消极的解释导致悲观乃至绝望。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建议,解释风格的第一原则是准确,第二原则是尽可能以乐观的解释批评孩子。

孩子需要适当的批评,但绝对不可彻底否定,如“你是笨蛋!”“你真是坏透了!”马丁·塞利格曼教授建议,如果发现孩子有错,要着重于特定及暂时性的个人原因,避免责怪孩子的个性或能力。因为悲观的孩子解释风格往往就是永久性、普遍性和人格化,如:“我怎么努力都没有用。”

幸福人生需要坚实的基础和强大的支持。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说,积极心理学有三大基石:一是研究积极情绪;二是研究积极特质,主要是优势和美德;三是研究积极组织系统。显然,家庭和学校及社团等,是对孩子最具影响力的组织系统,发现孩子的优点和潜能是对孩子最大的精神支持。

幸福感高低不仅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影响人的寿命长短。《真实的幸福》一书介绍,对180位修女的自传研究发现,幸福感强的修女90%年过85岁依然健在,而幸福感低的长寿修女只有34%。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说,没有幸福感的人不会感到长久的幸福,而有幸福感的人也不会感到长久的不幸。

如果你想获得幸福人生,就需要把握自己的生活,而首先就要掌控自己的时间。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来北京那天拒绝了邀请方的某些安排,带着家人逛颐和园,我非常理解。第一次来中国,怎能不去影响中国命运的颐和园?据说,70岁的他每天只工作4小时。也许,他对幸福人生的体验孕育了积极心理学。

幸福人生为什么以积极情绪为首要条件?因为只有理性才能通向幸福之路。制怒是健康者的座右铭。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研究发现,沉溺在过去及发泄愤怒会造成更多的心脏病及更多的愤怒。敌意、愤怒是A型人格的人易患心脏病的元凶。最易愤怒的人患心脏病的概率是最不易愤怒者的5倍。

幸福人生的关键指标是心理健康。2012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发布中国心理健康标准:一是认识自我,感受安全;二是自我学习,生活自立;三是情绪稳定,反应适度;四是人际和谐,接纳他人;五是适应环境,应对挫折。简言之,心理健康的人需要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

从发现习得性无助即反复失败导致完全失去自信,到倡导实现蓬勃人生的积极心理学,马丁·塞利格曼教授的研究成果勾画出幸福蓝图。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和目的、成就,这五个幸福人生的元素都是教育要素。如果父母和教师具备这五个元素,就会给予孩子积极的影响。

教育就是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因为孩子都有惊人的潜能,只有体验自己的能量才会充满自信。如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所说,刻意缓和抑郁、沮丧的情绪,会让孩子更难体会满意的感受。帮助孩子逃避失败的感受,会使孩子更难得到掌控感。鼓励廉价的成功,会造就出以失败为昂贵代价的下一代。

悲观的孩子往往认不清自己。当孩子悲观失望的时候,父母和教师应当引导孩子学会反驳,即以令人信服的事实反驳悲观的理由。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认为,反驳必须根据事实,必须是可以被证实的。如果孩子的反驳是不清楚的或仅是空洞的积极思维,反驳就不会打消他的悲观想法。引导孩子走出悲观

一个成熟的人一定是善解人意的,而这正是教育的使命之一。何为善解人意?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家张梅玲教授有四句话的忠告:学习别人的长处,记住别人的好处,理解别人的难处,体谅别人的短处。这是她对老年人的忠告,我想,这也很适合青少年,甚至可以说,这是青少年社会化乃至生存的大智慧。

抗逆力即抗挫折能力。出席首都师范大学的青少年研究与抗逆力视角国际研讨会,我提出两个问题:一是挫折或不幸可能是灾难,也可能是财富,二是青少年的叛逆中有珍贵的品质在生长。因此,父母或青少年工作者的态度及引导方式成为关键,积极的解释与帮助导致乐观,消极的解释与态度导致悲观。

2013年12月6日,95岁的政治家曼德拉与世长辞。全世界为什么对这位坐过27年牢的英雄表示出异乎寻常的怀念和敬意?或许因为曼德拉精神是宽容和解的精神,而这是人类获得安宁幸福最需要的精神。据悉,曼德拉的这种追求源自童年的游戏,可见游戏可以教给孩子快乐与规则。

能否控制情绪几乎等于能否获得成功。美国心理学博士戈尔曼在其名作《情绪智力》一书中明确提出:“真正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情商而非智商。”据《培养自理好习惯》一书介绍,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促进成功、成就、升迁的诸多因素当中,85%是正确的情绪,而只有15%是专门技术。“只要你开心就好”可能成为误导孩子的观念,因为只关心自己的人很难真正开心。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建议,培养善良的孩子才是幸福之本,因此要把关心别人作为优先重点,创造机会让孩子学会关心和感谢别人,扩大孩子的关心范围,父母要成为孩子坚定的道德榜样和导师,控制破坏性情绪。

理想的教育是能够培养内心强大而个性完善的人,而这种理想的教育往往是自我教育。提及女作家张洁,我就自然想起她的小说《爱是不能忘记的》。2014年10月,张洁在北京举办其个人画展时,她居然说与大家“就此道别”。她甘于和乐于寂寞,说她忘记了过去的恨,只记得爱,这或许就是幸福之源。

提高社会情绪能力可能为培养自制力提供强大能源。韦钰院士认为,社会情绪能力包括正确地评价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能了解别人的情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等五个方面。智商的高低最多影响你的生活质量,而不至于毁灭你的生活,社会情绪能力则是决定人一生幸福的关键。

判断一个人的情商或社会情绪能力高低,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与亲人、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如何。当女儿恋爱的时候,作为母亲,台湾教育专家谢慧燕建议女儿了解男朋友与父母的关系,她认为与父母关系好的人才是情感健康的。家庭是孩子学习的最佳场所,而父母是孩子如何看待生命的第一关键影响人。

您的孩子会讲道理吗?是否善于表达是孩子健康和谐与否的标准之一,善于表达自己以理服人者更容易倾向于和平,不善于表达者更容易倾向于暴力。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儿童表达的重要性。上海华阴路小学曾经开展“十分钟队会”,即让每个少先队员都有主持队会的机会,是个卓有成效的好办法。

据上海建平中学原校长冯恩洪介绍,哈佛大学教育学院的调查显示,21世纪的人生幸福指数跟智商的关联度下降到20%,跟情商的关联度上升到80%。因此,情商比学历更重要。何为高情商?简而言之就是始终以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情绪面对世界,相信你好我好大家好,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五 诚信和道德是立身之本

人无信则不立,诚信乃儿童成长的基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对真善美的追求,这就是诚信的根苗,慢慢会长大的。孩子说谎话的第一原因就是说真话受到惩罚,这可能与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应该信任孩子,没有信任就没有教育。要让孩子体验到撒谎的苦头,更要品尝到诚信的甜头。

人都有无奈的时候,但应当守住良心和底线,心灵的家园不能荒芜。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忠诚精神,儿童忠诚于友谊,成人忠诚于信仰。成功的第一秘诀是诚信,因为诚信才有信誉,才有合作,才会成功。没有诚信的人必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人需要有所畏惧,无法无天的人是危险的。

美德比金钱更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幸福。因此,有智慧的富人给孩子传美德,而不是传金钱。美国哈里森集团调查发现,美国每年可支配收入为15万美元以上的家庭48%的孩子捐过款,45%的孩子做过志愿者,而这两项数据在可支配收入为5万美元以下的家庭中仅为28%和26%。这或许可以解释如何打破所谓“富不过三代”的怪圈。

如何理解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呢?如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委员周南照研究员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做人是建立在对“非人化”的批评之上,如消费主义、享乐至上、个人主义等“人的异化”。学会做人超越了单纯的道德、伦理意义上的“做人”,而是认知、情感、伦理、审美、身体等全面发展的人。

学会做人的本质含义是成为完整的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如周南照研究员所说,学会做人包括了适合个人和社会需要的情感、精神、交际、亲和、合作、审美、体能、想象、创造、独立判断、批评精神等方面相对全面而充分的发展。因此,学会做人是教育的核心目标。

音乐大师贝多芬患上耳聋,绝望时几次想自杀,却靠道德和艺术的力量战胜了自己。他给弟弟写信忠告:你们要用道德教育女儿,因为能给人幸福的是道德,而非金钱。由此看来,人之为人源自精神,而精神的力量源自道德。从小培养孩子具有正义、尊重和责任等品质,方有做人之根基。

对于个人的道德境界来说,首先是尽到责任。所以,文天祥把“仁至义尽”倒过来讲:“唯其义尽,所以仁至。”也就是“义尽仁至”。学者许倬云解释道,我该做的工作做完了,该尽的一切责任都完了,这就是义尽仁至。因此,责任是第一位的,义就是仁,责任是道德的首要标准。

孩子10岁前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学习成绩好,也不是特长多,而是牢固掌握道德智能,这是一生成功和幸福的根本。2015年秋,我与韩国首尔大学的文龙鳞教授在家庭教育国际论坛对话,他认为,道德智能就是判断是非的能力,是在自己的伦理信念支配下,拒绝不正当或不良行为的能力。童年缺知识技能可以补,如果缺道德习惯则难以弥补。道德智能不可缺少

德之所以比智重要,因为德可以为智导航,也是其动力。夸美纽斯提出德育的五种方法,如尽早开始正面教育、从行动中养成道德习惯、父母和同伴的榜样、教诲与规则、学会择友。目标是什么呢?是让孩子在10岁之前掌握基本的道德智能,学会判断是非,坚持正确的原则,这是幸福的保证。

培养孩子诚信需要把握正确的导向,即不是以惩罚来威胁,而是以诚信者受欢迎来引导,让孩子体验到诚信的快乐最重要。《关键教养报告》介绍,美国的研究发现,对儿童讲《狼来了》的故事不如讲《华盛顿和樱桃树》效果好,因为告诉孩子撒谎会受惩罚,不如告诉他诚实的孩子会受到父母的喜爱。

智者说,有才而无德足以助其奸。苏格拉底认为,越是禀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否则,好的禀赋就会使人变得难以驾驭。显然,人所需要的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教育,而特别重要的是道德的养成。想一想即可明白,毁灭性的武器如果掌握在没有道德的人手里,这世界该有多么可怕。

为什么说小胜靠智,大胜靠德?因为道德是大智慧,是价值观,是人心所向,是一种博大而深厚的生存能力。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人“怎么做人”,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而自制是“一切德行的基础”。

有网友介绍说,加拿大研究人员认为,孩子越小学会撒谎,表示执行力越强,长大了当上执行长的机会就越高。这绝非是一个科学的研究结果,恰恰相反,我认为,孩子撒谎越多危险越大,撒谎水平越高危险性越强。理由在于,10岁之前的孩子最重要的道德智能就是明辨是非,而撒谎无是非可言。

所谓道德智能,核心就是辨别是非的能力,也是儿童10岁之前最需要具备的能力。我赞同韩国首尔大学的文龙鳞教授的建议,在儿童2岁至4岁,父母要善于对孩子说“不”,在5岁至10岁用故事分析法培养道德观念,使其10岁之前掌握明辨是非的基本能力,这就是让人终身受益的道德智能培养。

许多青少年犯罪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道德智能低下,即缺乏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因此,在儿童教育中,需要打牢道德底线。何怀宏教授认为,底线伦理分三个层次:首先是不伤害和侮辱生命、不欺诈他人,其次是履行公民义务,再次是遵守职业道德。显然,层次越是靠前,越是根本。

如何在儿童时代打牢道德底线呢?一是明辨是非,二是养成习惯。首先是遇到问题先要明辨是非,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其次是要坚持做善事不做恶事,坚持的目标就是养成好习惯。英国伦敦大学的研究发现,一种行为平均坚持66天可以养成习惯。显然,坚持的时间越久越可能养成稳定的习惯。

如果发现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千万不可轻易放过,因为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团队调查发现,约半数的未成年人犯罪正是从这一行为开始的。当然,不可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但应当严肃处理,告诉孩子是非对错,鼓励孩子战胜自己的贪欲,从小做一个干干净净的人。

道德发展是有规律的。科尔伯格把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三个水平,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而习俗是指社会的法律和规则。孩子10岁前处于前习俗水平,判别善恶往往看是否受惩罚,如果没有学会分辨是非,什么行为都做得出来。所以,父母和教师要敢于对孩子说“不”。

道德智能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每个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原则。文龙鳞教授认为,0岁至1岁培养道德只需要无条件的爱,父母的爱让孩子感到安全,会让孩子积极地感受世界。频繁打架的孩子往往是与妈妈分离的孩子。因此,婴儿最需要母亲的精心呵护,不宜与孩子分离,也不可对孩子发火。

培养道德智能重在明辨是非,要筑起人生的第一道防线。2岁至4岁的孩子可能会说300个至1500个单词,说明孩子能理解一些语言规则,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文龙鳞教授主张,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要坚决地说“不”,并告诉孩子不行的理由。因为孩子最善于模仿,父母要避免在孩子面前吵架。

5岁左右的孩子自我意识迅速增长,什么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父母需要因势利导,逐步培养5岁至7岁的孩子的道德价值观。例如,通过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情节让孩子间接拥有经验,进一步理解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