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6 02:05:30

点击下载

作者:冯文远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下)

空空导弹科技知识(下)试读:

前言

导弹是一种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可以指定攻击目标,甚至追踪目标动向的无人驾驶武器,其任务是把战斗部装药在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毁伤目标,或在没有战斗部的情况下依靠自身动能直接撞击目标,以达到毁伤的效果。也就是说,导弹是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由制导系统导引、控制其飞行路线,并导向目标的武器。

导弹是一种威力大的杀伤破坏性武器,具有射程远、速度快、精度高、威力大等特点。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导弹,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核导弹以来,导弹在军事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世界各国都用各种类型的导弹装备军队,对军队武器装备、军事战略战术、科学技术进步和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论什么武器,都是用于攻击的工具,具有威慑和防御的作用,自古具有巨大的神秘性,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的最爱。特别是武器的科学技术十分具有超前性,往往引领着科学技术不断向前飞速发展。

因此,要普及广大读者的科学知识,首先应从武器科技知识着手,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最新科技知识和深入的军事爱好,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国防观念与和平意识,能储备一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导弹是高技术的武器种类,我们学习导弹的科学知识,就可以学得武器的有关高科技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我们的高超军事素质,也可以增强我们高度的军事科学知识。

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则围绕高科技战争进行,学习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使我们能够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武器发展的形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并培养我们的忧患意识与爱国意识,使我们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以建设我们强大的国家,用以作为我们强大的精神力量。

为此,我们特地编写了这套“青少年高度关注的导弹武器科技”丛书,包括《导弹武器科技知识》、《地地导弹科技知识》、《地空导弹科技知识》、《空地导弹科技知识》、《空空导弹科技知识》、《反舰导弹科技知识》、《舰空导弹科技知识》、《空舰导弹科技知识》、《反坦克导弹科技知识》、《特种导弹科技知识》共10册,每册全面介绍了相应导弹武器种类的研制、发展、型号、性能、用途等情况,因此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科普性和前沿性,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导弹武器科学知识的最佳读物,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版本。

美国流星中程先进空空导弹

“流星”是以吸气式发动机为动力的新一代空空导弹。该弹采用了主动寻的雷达导引头及双向数据链技术,发动机燃气流量调节比大于10,具有相当宽的飞行包线。通过对该弹的各项性能的分析,可以确定“流星”导弹的整体作战性能将超过世界各国现役的各型中程空空导弹。

导弹采用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和弹载脉;中多普勒雷达,具有全天候攻击能力,在相当广的空域内具有同日寸对付多个目标的能力,即使目标做8~9G的机动过载,“流星”依然能够跟踪到目标并将其摧毁。

该弹的主要载机为“阵风”、“台风”、“鹰狮”等战斗机,攻击目标包括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等在内的空中目标。

导弹全长为3.65米,弹径180毫米,发射重量为185千克,动力装置为可变流量的固体火箭冲压发动机,采用双下侧二元进气道,弹体中部有两片弹翼。弹体主要由导引头天线罩、电子系统舱、战斗部舱以及整体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舱4部分组成。

数据链接收机安装在两个进气道之间,数据链天线则安装在弹体的尾部。导弹采用正常的气动布局,静稳定尾翼控制,进气道间隔为90。径向角,呈面对称配置。4片全动式梯形尾舵、2片固定弹翼,与二元进气道一起呈轴对称配置。2003年设计小组更改了设计方案,将原先设置在弹体中部的2片弹翼取消,同时减小了弹体尾部的4片尾舵的面积,这样整枚导弹看上去更加简练,其飞行速度也将有所提高。与AIM一120等轴对称导弹不同,“流星”导弹的最大升力面的法向升力大于其他方向的法向升力,因此其气动布局构成升力弹体,只有采用倾斜转弯(BTT)机动控制模式才能避免大的侧滑角给进气道性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并获取较大的横向过载能力。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英国最早提出“未来中距空空导弹”(FMRAAM)概念的时候,美国雷声公司和由德国、法国组成的联盟分别提出了各自的竞标方案,双方均采用了正常式气动布局、双下侧二元进气道,差异表现在弹翼的设计上,雷声公司的方案没有弹翼,主要靠弹体产生升力,而德法联盟的方案则采用4片弹翼,呈对称分布,最后的设计则采用了2片弹翼。

大多数尾翼控制的导弹都同时装有弹翼以提高气动效率、滚动稳定性和机动能力,但对于中远程空空导弹来说,在主要作战高度具有最小的平飞阻力是至关重要的,较小的平飞阻力意味着较大的航程,在巡航段导弹所需的平飞攻角较小,所以无弹翼的导弹对增加导弹的射程较为有利,所以,雷声公司的方案较注重的是以较小的重量实现较大的射程。

苏联AA-2空空导弹

AA-2空空导弹是苏联研制的第一种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该导弹是根据从中国获得的美制“响尾蛇“AIM-9B的样品仿制的。苏联代号为K-13,西方国家称之为AA-2“环礁”。该弹最早装于米格-19C;于l959年2月进行了飞行试验。1960年,AA-2投入批量生产,这种导弹的外形、尺寸和性能与AIM-9B相似。其弹长为2.83米,弹径0.127米,弹翼翼展0.53米,弹重75.3千克,射程7千米,最大速度M数2.5。基本特点

AA-2空空导弹在歼击机的整个速度范围内和昼夜间均可使用。六十和七十年代,苏联对这种导弹进行过多次改进,其中有一种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方式的改进型,弹长增至3.5米。发射重量增至93千克,射程8千米。后期的红外制导型采用硫化铅制冷探测器,灵敏度有较大提高。AA-2“环礁”主要装备六七十年代苏联的主力战斗机米格-21、米格-23等,曾在越南战争和中东战争中被广泛使用。概述:这是苏联最早批量生产的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代号K-13,是根据美国“响尾蛇”AIM-9B导弹研制而成,1961年开始服役,并曾出口30多个国家。这种导弹在越南战场上和中东战争中都曾广泛使用。主要性能

AA-2空空导弹全弹长2.84米弹径0.127米最大射程约7千米|低空最大射程2~3千米,只能对目标尾追攻击。

AA-2空空导弹是苏联在对1959年获得的美国“响尾蛇”AIM-9B空空导弹的残骸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研制并大量装备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一种红外型空空导弹。研制单位是由伊凡.托罗波夫领导的第134试验设计局,即现在的“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的前身,在1966~1968年苏联军工设计局体制再次调整时改为现名。

AA-2空空导弹第一个型号于1960年投入生产,1961年进入苏联前线战术空军服役。该导弹的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13和310,空军使用代号为Р-3。1961年7月9日,携带К-13空空导弹系统的米格-21战斗机首次在土希诺空军机场举行的航空节飞行表演中露面。随后,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2“环礁”。结构特点

AA-2空空导弹与美国的AIM-9B“响尾蛇”空空导弹相似,采用鸭式气动外形布局,由5个舱段组成。第1舱为被动式红外导引头舱,内装反射式光学系统、圆形玻璃片调制盘、硫化铅目标热辐射接收器、三自由度陀螺目标位标器等,只能在昼间、晴天和偏离太阳角度大小20°的条件下工作,位标器最大偏转角±28°,制导时间21秒。第2舱为舱机和能源系统舱,内装双控制通道舱机、驱动舱面偏转和涡轮发电机的燃气发生器、供给导弹单相交流电的电磁感应涡轮发电机。

第3舱为战斗部舱,内装黑索近、梯恩梯和铝粉混合炸药,壳体爆炸形成的破片数量超过1000块,破片飞散角10°~16°,有效杀伤半径9~10米。第4舱为红外近炸引信舱,内装敏感目标热辐射的光电组件、热敏化学电池和保险执行机构,重量为3千克,只能在距目标距离9米以内、相对速度150~800米/秒、交会角030°的条件下工作。

触发引信共有4个由钢制切刀和绕在切刀上的绝缘导线组成的信触发器,分别装在导弹的4片控制舵面后缘,导弹命中目标时该导线被切断,保险执行机构接通引爆电路,电雷管引爆战斗部。第5舱为火箭发动机舱,内装带八角星形内孔的单根圆柱形药柱,其端面和外表面有包覆层,重量36kg,燃烧时间超过1.7s,总冲量38kNs。4片稳定弹翼固定在第五舱后部外表面,与4片控制舵面串列配置。外形布局

AA-2空空导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后掠三角形弹翼位于弹体中、后部,十字形尾舵位于弹体尾部,舵面偏转角±35°,圆柱形弹体由4块1/4圆弧的弯板铆接而成,弹体内部采用舱段式结构,分为前段、中段和后段3个舱段,前舱段装制导与控制电子设备,中舱段为弹体结构部分,后舱段为飞行控制部分。各型号导弹的气动外形布局相同,使用同一种弹体结构、自动驾驶仪和控制系统,各型号的区别在于导引头:A/B型采用电视导引头,装在弹体的前部,内有电视摄象机和电子系统。为保护光电器件,在镜头和光电摄象机之间涂有保护层,在镜头上方装有光敏元件。C/E型采用半主动激光导引头,D/F/G型采用红外成像导引头,H型采用主动毫米波雷达导引头。

动力装置均采用1台双推力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但型号不同:A/B/C型采用的是SR109-TC-1两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D型采用的是TX-481两级推力少烟固体火箭发动机,其长为1.02米,直径280毫米,重47千克,助推段推力4450dN,巡航段推力968dN,E/F型采用TX-633两级推力无烟固体火箭发动机,其性能比TX-481有所改进。该系列导弹采用两种战斗部与引信:A/B/D型采用前端点火聚能装药喷流与爆破型战斗部,总重58.7千克,装药重37.6千克,装触发引信。C/E/F型采用MK19钢制穿甲爆破杀伤战斗部,总重136千克,装触发或延时引信。

苏联AA-3空空导弹

苏联于60年代初研制成功的AA-3“阿纳布”是一种既可装半主动雷达导引头,也可以使用红外导引头的空对空导弹。

AA-3在苏联的编号为R-9和R-98,该弹于l963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主要配备雅克-28、苏-11、苏-15等战斗机。AA-3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型长3.6米,红外制导型约长3.3米,导弹直径0.22米,翼展1.3米。发射重量:半主动雷达型为270千克,红外型为260千克。

战斗部重40千克,射程l9千米。采用半主动雷达制导时,该弹的有效射程主要受导引头接收目标回波灵敏度的限制。该弹于1965年开始服役。

70年代60年代初,比斯诺瓦特总设计师研制出P-8(西方国家称之为AA-3“阿纳布”)第一代中程空-空导弹,后于1965年又研制出P-98(西方国家仍称之为AA-3“阿纳布”)中程空-空导弹。P-98导弹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98MP和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98MT。

在俄罗斯推出Р-98的同时,西方国家就已经装备了比Р-98先进得多的中程空-空导弹,如美国的“麻雀”-7和法国的“玛特拉”-530。

苏联AA-4空空导弹

概述

该弹是米高扬和古列维奇两个飞机设计局为参予50年代中期苏联国土防空空军决定研制中/远距新型空空导弹系统的竞争而推出的一个空空导弹研制项目,设计局代号为К-9或К-155,拟装备其正在研制的米格-Е-152新一代防空截击机。当时,参加竞争的还有另外三家飞机设计局和两家导弹设计局。

К-9是两级式远距空空导弹,曾在1961年土希诺机场举行的苏联航空节上由米格-Е-152截击机翼下各挂1枚模型弹参加飞行表演,西方和北约集团给予其编号和命名为AA-4“锥子”,1962年随着米格-Е-152截击机计划被取消而停止发展。结构和性能特点

该弹的气动外形布局与К-8不同,采用全动式弹翼和固定式尾翼,分别装在弹体中部和尾部,呈X-X配置。关于该弹的性能,过去一直将其视为已经正式装备使用的、近距空空导弹。

但是,从苏联解体后透露给外界的消息表明,该弹首先并不是为同战斗机近距空战、而是为拦截攻击轰炸机设计的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虽未能获准投产进入现役,但却是苏联早期研制成功的、最重的半主动雷达型远距空空导弹,其性能指标大大超出原先预测的数据,如弹重580kg、射程大于20km,其最初预测数值分别为360kg和9.2km。基本战术技术性能

最大射程>20km

最大速度M2.6

制导系统半主动雷达制导(К-9Р)被动红外制导(К-9Т)

引信

战斗部高爆炸药,重50kg

动力装置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580kg

弹长5.0m

弹径300mm

翼展1520mm

苏联AA-5空对空导弹

AA-5是苏联研制的一种较大型的空对空导弹。该弹的苏联编号为R-4,它是在AA-3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中远距拦射型导弹。其外形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弹翼为十字形三角翼。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

AA-5导弹分为雷达型和红外型两种。雷达型采用I/J波段半主动雷达制导,红外型则为全程被动红外制导。使用时,两种制导方式的AA-5可混装在机翼下。该弹弹长为5.3米(红外型)或5.18米(雷达型),弹径0.3米,弹翼翼展1.3米,发射重量450千克,战斗部重70千克,最大射程20千米,最大速度约为M数2.6。

AA-5“灰”于60年代初期服役,主要装备在较大型的全天候截击机图—138、米格—25等飞机上。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一种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属于第一代远距空空导弹,载机为苏联的第一种远程国土防空截击机——图-128。

在50年代中期,苏联国土防空空军决定研制中/远距新型空空导弹系统,装备新型防空截击机如雅克-28、米格-Е-152、苏-11、图-128等。

当时,参加竞争研制的单位有四家飞机设计局和两家导弹设计局,最终获胜的是马图斯.比斯诺瓦特领导的第4试验设计局,即现在的“闪电”机械制造设计局,它推出的К-8半主动雷达型中距空空导弹和К-80半主动雷达型远距空空导弹均被选中。К-80的系统编号为Изд.36(Izd.36),是专门为装备图波列夫设计局的新型远程截击机——图-128而设计的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与西方称之为“大鼻子”的、“旋风”I波段、新型机载火控雷达配合,用来拦截攻击美国B-52战略轰炸机和“鲨蛇”洲际巡航导弹。

苏联AA-6空空导弹

苏联AA-6空空导弹是一种可互换红外和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中距空对空导弹。苏联编号为R-40。该弹的外形与AA-3“阿纳布”很相似,但它的尺寸与发射重量要比AA-3大得多,是80年代以前,苏联研制的最大的空对空导弹。该弹采用鸭式气动布局,但其主操纵面不是鸭翼而是后弹翼。大后掠角梯形弹翼的后缘设有4个操纵舵面,用以控制导弹的飞行AA-6空空导弹的红外制导型主要有R-40TD和TDI,其弹头较粗、较圆钝;R-40的半主动雷达制导型目前已停止使用,其弹头较细,较尖锐。R-40TD长5.98米,弹径0.36米,前翼翼展约0.71米,后翼翼展1.45米,发射重量460千克,战斗部重38千克,实际最大射程30千米,尾追最大射程仅12千米,该弹红外导引头的有效作用距离约为15-50千米。R-40TDI的发射重量更大一些,可达472千克,战斗部重量增至55千克。AA-6空空导弹的半主动雷达型比红外型更长,约达6.2米。这种60年代中期研制,70年代初期装备部队的导弹,主要用于图-128、苏-15、米格-25、米格-31等大型作战飞机。它的射程虽然较远。但最大速度不高,机动性也不太好,其发射允许过载不超过4-5克。

后来,Р-40II1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制导系统的Р-40PII1和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Р-40TII1。1970年开始服役,主要用于装备米格-25及米格-31飞机。其配用的导引头有半主动雷达和红外两种,可在地面互换。主要性能:全弹质量467千克可攻击飞行高度30000米飞行速度3500千米/时的目标。研制历史

苏联AA-6空空导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二种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属于第二代远距空空导弹,载机为苏联的新一代远程国土防空截击机-米格-25П,用来拦击美国的B-70新一代远程战略轰炸机和SR-71高空高速侦察机。由马图斯.比斯诺瓦特领导的第4试验设计局,即现在的“闪电”机械制造设计局,于1962年2月开始配套研制一种新型远程空空导弹,取代现役的P-4导弹,给出的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40和。该弹1969年投入批生产,1970年开始装备米格-25П,在空军服役的使用代号为:半主动雷达型Р-40Р和被动红外型Р-40Т。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6“毒辣”。该弹于1991年停产,至今仍在俄罗斯和各出口国家的空/海军服役。结构特点

苏联AA-6空空导弹采用与К-5和К-8相同的鸭式气动外形布局,4片小切梢三角形控制舵面装在弹头后部,4片大切梢三角形弹翼装在弹体后部,4片弹翼后缘各带有1个横滚稳定片。两对弹翼和舵面分别位于相互垂直的两个平面内,呈X-X配置。该弹在结构上亦采用舱段布局,从前到后为:导引头,舵机和能源,战斗部和引信,主发动机,助推发动机和指令接受装置。这种模块化舱段布局使该弹在舱段结构上具有互换性,通过雷达/红外导引头等不同部件的互换,形成一个能满足不同作战使用要求的空空导弹系列。

苏联AA-6空空导弹在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两级式固体火箭发动机,主发动机在前,两个排气喷口位于发动机舱后部的弹体两侧,与相邻弹翼的后缘平齐;助推发动机舱位于弹体后部,用于导弹发射时使之加速。受当时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这种结构特点使该导弹成为苏联/俄罗斯的空空导弹武库中导弹长度之最,比其后继型Р-33远距空空导弹和正在研制的Р-37和Р-72超远距空空导弹都长。这种有利于弹道稳定的细长弹体,加上有利于重心稳定的发动机喷口在弹体两侧配置,使该导弹特别适宜于高空高速拦截攻击。

苏联AA-6空空导弹在制导系统结构上的特点,是首次采用无线电指令修正加惯性制导作为中制导、半主动雷达或被动红外制导作为末制导的复合制导技术,两个大的边条形无线电接收天线装在弹翼正前方的弹体两侧,一个后视无线电接收天线装在导弹的流线型尾部的正下方。该弹在引信配置上的特点,是同时采用主动雷达引信和主动激光引信,前者的两对小的收发天线分别安装在两个大的边条形无线电接收天线的两侧,后者的4个引信窗口分别处于舵机舱段弹体两侧。

苏联AA-7空空导弹

1973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推出了P-23(西方国家称之为AA-7“尖顶”)中程空-空导弹。这种导弹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23T和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23P。P-23P导弹的雷达寻的制导系统是在用脉冲方法对信息进行累计-等差处理基础上,采用多普勒截获原理。

P-23P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俄罗斯在中程空-空导弹方面超过了西方。1978年以后,英国才迟迟推出装有单脉冲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中程空-空导弹。

随后,“三角旗”导弹设计局在进一步提高P-23导弹功重比和抗干扰能力的基础上又推出了P-24(西方国家仍称之为AA-7“尖顶”)导弹。P-24后来发展了两种改型:装有红外寻的制导系统的P-24T和装有半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的P-24P。

最大射程35km(Р-23Р)

25km(Р-23Т)

25km(Р-24Р)

35km(Р-24Т)

最小射程4000m

最大速度M2

制导系统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和半主动雷达末制导(Р-23Р/24Р)

无线电指令中制导和被动红外末制导(Р-23Т/24Т)

引信主动雷达引信和主动激光引信(Р-40Р/РД、Р-40Т/ТД)

战斗部高爆炸药,重25kg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223kg(Р-23Р)

217kg(Р-23Т)

250kg(Р-24Р)

248km(Р-24Т)

弹长4.46m(Р-23Р)

4.18m((Р-23Т)

4.8m(Р-24Р/Т)

弹径200mm(Р-23Р/Т)

230mm(Р-24Р/Т)

翼展1000mm(Р-23Р/Т)

972mm(Р-24Р)

1000mm(Р-24Т)

苏联AA-8空空导弹

概述

这是1967年,苏联“三角旗”导弹设计局推出了具有全方位攻击能力,装有红外自动寻的的AA-8蚜虫空中格斗导弹。这种导弹可以在各种复杂气象条件下,昼夜24小时进行近距离空中格斗。

在苏联国土防空军中的米格-21、米格-23、米格-25、苏-15、苏-24、苏-25各种战斗机和对地攻击机,以及米-24武装直升机都装备有此型导弹。

AA-8的气动布局特殊,寻标头後方装有4片长方形固定稳定翼,与梯形尾翼共同确保飞弹的飞行稳定性,弹体前段还装有4片三角形弹翼,用来控制飞弹的飞行方向。控制翼後方的弹体装有2组主动抚线电近棱引信天线,弹体中段还装有一具功能不明的条板。

AA-8装有一个重量6公斤的高爆破片弹头,据说内含约0.6公斤的铀材,它的弹头重量仅有K一13飞弹弹头的53%、美制响尾蛇飞弹弹头的67%以下,由于弹头过轻影响了此种飞弹的效能,AA-8在实战中甚至发现无法有效击落敌机的情形。

初期的AA-8仅具备尾追攻击能力,苏联於1970年代末期推出AA-8M改良型,配备有光电引信和改良型寻标头,具备准全向位攻击能力,其前半球的最大射程增至5公里。

该系列飞弹後来再改良出最新的AA-8MK,据说能与MiG一29或Su一27战斗机的头盔瞄准具运动追踪、锁定目标,其有效射程在0.4至5公里之间,仅0.4公里的最短有效射程使它在近距离空战中享有战术优势。AA-8在Su一27所配备的武器系统中算是较旧型的一种,Su一27最多仅挂载6枚AA-8执行任务。主要性能

全长2.08公尺

弹径0.13公尺

翼展0.13公尺

发射重量65公斤

弹头重量6公斤

有效射程3至5公进里(AA-8M)

苏联AA-9空对空导弹

概述

80年代初,为进一步提高远程空-空导弹的机动能力,由“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出P-33(西方国家称之为AA-9“阿摩斯”)远程空-空导弹。是苏联为米格-31截击机专门研制的远程空对空导弹,1982年开始服役。它是目前世界上已服役的质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

弹制导方式为,前几秒钟由程序控制,然后用无线电指令修正弹道,靠近目标后改用接收目标的雷达回波进行跟踪,在离目标20米之内可将任何作战飞机击落。装备P-33导弹的米格-31战斗截击机可借助相控阵雷达同时跟踪10个目标,并将导弹导向其中4个目标,也可以通过相控阵雷达对目标进行断断续续照射来制导导弹。

P-33导弹可用于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有自然和电子干扰和以地面为背景的情况下,全方位攻击各种机动目标和非机动目标,如飞机、直升机,以及巡航式导弹。目前,在俄罗斯国土防空兵中只有米格-31战斗截击机装备有这种导弹。主要性能

全弹质量:490千克

全弹长:4.15米

弹径:0.38米。

1990年的改进型对轰炸机迎头攻击是最大射程达120千米以上。

苏联AA-10空空导弹

北约国家称之为AA-10“杨树”的R-27空对空导弹,是由苏联的三角旗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的米格-39、苏-37等新型战斗机都使用这种导弹,作为其超视距空战的主战武器。这种导弹后来发展了多种种改型,以配备在MiG-29、Su-27等战斗机上。AA-10导弹的性能明显优于美国的“麻雀”导弹和法国的玛特拉530D。该弹的导引头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红外型,前者称为R-27R,后者称为R-27T。红外型R-27的实际有效射程比雷达型的要近一些,尽管红外导引头的有效截获距离比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截获距离远,且跟踪角速度大50%,但它的最大离轴发射角相对小一些。

该弹是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新型中远距空空导弹,属于第三/四代空空导弹。该弹是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和“三角旗”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两家推出的中距空空导弹都是用于苏-27战斗机,代号相同,均为Р-27,但“三角旗”设计局的Р-27方案因结构新颖、性能突出而被选中。

该弹于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1983年开始服役,取代该设计局研制的第三代早期中/远距空空导弹Р-40和Р-23。Р-27是导弹本身的编号,导弹系统的编号为Изд.470。西方和北约集团按照自行确定的对苏联武器装备的命名规则,给予该系列空空导弹的编号和命名为AA-10“杨树”。

该弹设计思想新颖,其独到之处在于:突破了苏联在空空导弹设计上仅限于采用可互换使用的雷达和红外导引头的传统方案,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系列化,包含Р-27Р(AA-10A)、-27Т(AA-10B)、-27РЭ(AA-10C)、-27ТЭ(AA-10D)、-27AЭ(AA-10E)、-27ЭM(AA-10F)等多种型号,构成完整的中/远距空空导弹系列,能满足多种载机作战任务的需要。结构特点

AA-l0导弹采用三翼面布局,在弹头前部有4个小边条,其后是操纵舵面,弹尾装有4个双梯形弹翼。该弹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它在世界上率先采用了新颖的倒梯形的操纵舵,其机动性也因此而明显得到改善。

R-27的外形极具特色,弹体中段的4片大型倒梯形弹翼构成主要的控制面,褡配寻标头段的4片梯形稳定翼和弹体未段的4片固定式双三角尾翼。虽然基本气动布局相同,但R-27的增程型为延伸射程,後段弹体换装了直径和长度略增的固态火箭发动机,使导弹全长至少增加了0.7公尺。各型R-27均装有一个重量39公斤的延伸杆状弹头和主动无线电近发引信,其中R-27EM为了提高对低空目标的猎杀能力,引信位置改在控制翼的後方。

该弹采用模块化舱段设计,由制导、控制、战斗部、引信和发动机5个舱段组成。各型号的气动外形布局相同,头部有4片固定式正梯形小鸭翼,其后为4片差动式蝶形控制舵面,尾部有4片固定式切梢三角形尾翼。该差动式蝶形舵面展向尺寸为970毫米,比弹翼翼展大得多,利用差动偏转获得足够的横滚稳定作用,无需在弹翼后缘加装陀螺舱。除舵机、能源组件、自动驾驶仪和主动雷达引信相同外,各型号的主要区别在于导引头、战斗部和动力装置。各种型号

与先前的苏制导弹相同,R-27有雷达导引型和红外线导引型两大系统,自1982年量产以来至少已推出7种型号,分别是:R-27T:中程惯性指挥修正暨红外线导引型,最大射程约40公里。R-27PS:供MiG-27D/K攻击机使用的特种短程红外线导引型,最大射程不详。*R-27R:中程惯性指挥修正暨半主动雷达导引型,最大射程约50公里。

R-27ET:R-27T的增程型,最大射程增为70公里。R-27ER:R-27R的增程型,最大射程增为75公里。R-27AE:长程惯性指挥修正暨主动雷达导引型,最大射程约80公里,具有较佳的低空目标攻击能力和电子反反制能力。

R-27EM:长程惯性指挥修正暨半主动雷达导引型,最大射程约110公里,提高对低空目标的攻击能力。R-27T导弹长约3.7米,弹重234千克,射程40千米;R-37R长约4.1米,弹径0.23米,弹重253千克,射程约50千米。R-27导弹有多种改型,如R-27ET/ER/EM/EA。其中ET型和ER型是在T型和R型的基础上加长的,ET型增至4.5米,而ER型的弹长增至约4.7米,后部弹径增加至0.35米,导弹的重量提高到350千克,射程可达70~75千米。上述导弹于8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EM、EA是ER型的进一步增程型、EM的弹长增至5米左右。最大动力射程可达lT0千米,该弹于90年代初装备部队。

俄罗斯曾宣称还有型号R-27EE的最新型导弹在发展中,它是一种专门对付空中预警管制机的反辐射空对空导弹,据说有效射程高达100公里以上。由于R一77系列也在发展相同用途的系统,缺乏经费的俄罗斯极可能会停止R-27EE的发展,有待进一步观察。制导方式

AA-10导弹的性能明显优于美国的“麻雀”导弹和法国的玛特拉530D。该弹的导引头分为半主动雷达型和红外型,前者称为R-27R,后者称为R-27T。红外型R-27的实际有效射程比雷达型的要近一些,尽管红外导引头的有效截获距离比半主动雷达导引头的截获距离远,且跟踪角速度大50%,但它的最大离轴发射角相对小一些。

R-27的寻标头有半主动雷达型、主动雷达导引型和红外线型两种,其中R-27R/RE使用9B-1101K型半主动雷达寻标头,它是一种J频段的单脉波系统,能在30公里范围内锁定雷达反射截面约5平方公尺的目标;R-27AE使用98-1103M型主动雷达寻标头,它整合有一个重量约1公斤具备32kbyte随机存取记忆体和32kbyte只读记忆体的可程式化内建计算机,该寻标头能在16至20公里范围内锁定RCS约5平方公尺的目标;R-27T使用36T型红外线寻标头,它能对头侦瞄目标,由于装有高性能追踪系统,使导弹能紧跟著高机动目标,并具备不错的抗杂波和抗干扰能力。R-27ET是R-27T的增程改良型,配备有大幅改良的T36型寻标头。

现有三种导引头:被动红外、半主动雷达和主动雷达导引头。中距型采用单台小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230毫米,长度1.5米。远距型采用单台双级推力大固体火箭发动机,直径260毫米,长度2.2米,。导弹采用复合制导,即中段惯导加指令修正,末段为被动红外、半主动雷达或主动雷达制导。现有两种战斗部:连续杆战斗部和高爆战斗部,重量均为39千克。

无论配备那种寻标头,R-27发射後初期以惯性飞向目标,中段导引则以资料链对弹道进行修正,未段导引由导弹寻标头进行控制,能有效攻击飞行高度在20公尺至27公里高度的目标。R-27的基本型可从7,000尺至海平面高度发射,增程型的最大发射高度增至9刀00尺,其最大射程因发射空域而有所不同,对低空目标的最大有效射程约20公里,对付中、高空目标则增为40公里以上,R-27EM的最大射程更高达110公里。

R-27是Su-27系列战斗机的标准空对空武器,Su-27通常挂载6枚R-27执行任务,包括主翼最内侧挂架的2枚红外线导引型、进气道下挂架的2枚雷达导引型、机身中线纵列挂架的2枚雷达导引型。

该导弹系列技术先进,其战术技术性能指标全面超过美国战斗机普遍装备使用的“麻雀”AIM-7F/M半主动雷达制导的中距空空导弹。在射程、速度和战斗部威力等方面,超过美国战斗机最新装备使用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阿姆拉姆”的第1个型号--AIM-120A导弹。主要性能

R-27T的主要性能如下:全长3.07公尺;弹径0.23公尺;翼展0.77公尺;发射重量254公斤;弹头重量39公斤;有效射程约40公里。

R-27R的主要性能如下:全长4.00公尺;弹径0,23公尺;翼展0.77公尺;发射重量253公斤;弹头重量39公斤;有效射程约50公里。

R-27ET的主要性能如下:全长4.50公尺;弹径0.26公尺;翼展0.80公尺;发射重量343公斤」单头重量39公斤;有效射程约70公里。

R-27ER的主要性能如下:全长4.70公尺:弹径0.26公尺;翼展0.80公尺;发射重量350公斤;弹头重量39公斤;有效射程约75公里。

R-27AE的主要性能如下:全长4.78公尺;弹径0.26公尺;翼展0.80公尺;发射重量350公斤;弹头重量39公斤;有效射程约75公里。

R-27EM的主要性能如下:全长4.73公尺;弹径0.26公尺;翼展0.80公尺;发射重量350公斤;弹头重量39公斤;有效射程约l10公里。

苏联AA-11“射手”空空导弹

概述

198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成功R-73K(西方国家称之为AA-11“射手”)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这种导弹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是90年代世界上性能最好格斗型红外制导空对空导弹之一。

R-73K导弹装带有深致冷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寻的的灵敏度和截获目标的距离,并保证了导弹的全方位攻击能力。

目前,俄罗斯国土防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导弹。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飞机机头偏离目标达55度的条件下仍可发射导弹;另一特点是能与头盔瞄准具连接,飞行员“看准“哪一个目标,导弹即同步跟踪,提高了作战效能。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透露了R-73近距空空导弹的两种型别:一种是R-73EL,采用改进的激光近炸引信,可提供出口;另一种是仍在研制的K-74ME,将装具有60°离轴能力的新导引头,而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角为40°。新导引头更加灵敏,可使其最大攻击距离从30千米增加到40千米。

R-73向后发射型已由苏-27作了试射。它是一种修改的R-73,在支架和发射轨上向后挂载,而且装有一个助推器。其面向前方的助推器喷管由一个气动整流罩覆盖,整流罩在助推器点火时被吹掉。助推器使导弹离开发射架,而且克服导弹的大部分负速度。

接着主发动机点火,脱开连接的助推器,而且推力的增加使导弹在发射飞机后部30米时克服导弹的负速度。然后,在发射前锁定目标的导弹导引头继续跟踪目标,而加速的导弹弹体在助推期间燃气舵偏转器的帮助下,可作±180°的转弯,使导弹飞向目标。

发射飞机的飞行员不能目视确定这种导弹已锁定于所选的目标。然而,与从发射架向前发射,并转向后半球飞行的导弹比较,维姆佩尔这种向后发射的方法可在发射前锁定,并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

向后发射R-73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12千米,最小攻击距离为1千米,而且可攻击50米至13000米高度的目标。它在离发射轨达60度角可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可在亚音速和超音速情况下发射。向后发射R-73可能首先在苏-32FN上使用。主要性能

全弹长2.9米

弹径0.17米

全弹质量105千克。

苏联AA-12空空导弹

概述

90年代初,为进一步提高导弹机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三角旗”导弹设计局推出了类似美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的R-77导弹(西方国家称之为AA-12)。该导弹采用舵面位于弹翼后的传统气动力布局,弹翼和舵面呈X形,并对称。

弹体由8个舱组成。舵面为不可拆卸式超小型展弦比弹翼和可折叠式格栅舵面。每一舵面由单独的传动电动机带动自主传动,与其它舵面并不构成运动副。这种舵面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控制效率,并降低了导弹的有效反射面。R-77导弹装有自主式雷达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可于导弹飞行轨迹上捕获目标。导弹的制导分两个阶段:初始制导阶段,其制导距离可达导弹飞行轨迹的80%,由弹载计算机按导弹载机于发射导弹前发给导弹的目标飞行参数,按无线电修正路线于飞行的过程中进行运算,从而使导弹惯性制导到“数学”目标;自主制导阶段,自主雷达寻的制导系统捕获住雷达照射的目标,主动自主制导。

R-77导弹在简单和复杂气象条件下,在敌人进行电子干扰的情况下,无论是在以地面还是在以海面为背景的条件下,都可以全方位攻击任何空中目标,其中包括高机动性战斗机,对地攻击机和直升机。俄罗斯国土防空兵中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均装备有这种导弹。

三角旗导弹设计局实施R-77(AA-12)主动雷达制导中距空空导弹的中期寿命改进计划,全面提高了该导弹的性能。

这种新改型弹称为R-77M,重185千克,比基本型R-77导弹重10千克,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多加了固体推进剂;R-77M采用2级推力火箭发动机,而基本型R-77采用一级推力火箭发动机。

采用2级推力火箭发动机的目的是增加导弹的攻击距离,并且提高导弹在攻击的最后阶段的运动学性能。此外,R-77M也比R-77长一些。R-77导弹于80年代初开始研制,其目的是与美国的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抗衡。但苏联解体后由于经费的限制及生产线从乌克兰基辅转到莫斯科,使该项目一拖再拖,直到最近R-77才开始小批量生产。俄罗斯改进R-77导弹的催化剂是西方已开始改进它们的中距空空导弹,而欧洲、以色列、美国更先进武器装备的使用更进一步促使俄下决心改进R-77。与R-77相比,R-77M除了改进火箭发动机外,还改进了导弹弹头,并改善了导弹的某些空气动力学性能。

R-77导弹的导引头是新一代结构更加紧凑的主动雷达导引头,这种导引头拥有重新设计的天线及数字式处理机。尽管AGAT公司未直接将这种导引头与R-77导弹联系起来,但它说,这种导引头直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