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6 02:29:48

点击下载

作者:何运强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案

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案试读:

黄序

我是在从马来西亚讲学回国的飞机上读完此书电子稿的。我为有这样一位弟子而高兴!

何运强医师是河北的一位基层中医,出生于中医世家。他聪明好学,热情开朗,不仅医学功底好,而且爱好诗文。他是2005年来南京拜师的,其实在此之前,他已经对我的医学思想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见面以后,他又多次来宁跟诊和通讯联系,一起切磋经方。好几年前,他就在黄煌经方沙龙网上及《中国中医药报》上陆续发表了不少他应用经方的医案。那些病案虽然都是常见病、多发病,但方证识别正确,临床思路灵活,特别是他的按语简洁明快,分析有理有据,对于初学经方者是很有帮助的。于是,我建议他按此方法继续搜集整理临床案例,争取结集出版。经过几年的努力,书稿终于编辑成功了。这本书中的130案,是作者临床实践经方的记录,也是对我的学术思想和经验的重复检验和提升。作者不仅熟悉我的临床思路和方法,能娴熟地应用方—病—人的方证学说处理复杂病情,所用处方规范有序,而且他也有自己独到的经验,如他应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经验,应用附子剂的经验,大剂量使用温胆汤的经验,都是值得我借鉴的。这是何运强医师向我交出的一份可以得高分的作业!因为,作为老师,心中最大的满足感就是后学能踏着我的肩膀向上攀登!

经方,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使用天然药物治疗疾病的经验结晶。古往今来,凡是成为大医者,无不从经方入手,无不在经方的应用上下工夫。但是,让人遗憾的是,经方在当今的中医高等教育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作为一位经方推广者,不得不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和海外。这些年来,经方在我国基层中医中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基层医生通过经方的学习和应用,提高了临床疗效,树立了中医的自信和尊严,在我的视野里,已经看到一大批优秀的基层中医在涌现!本书的作者何运强医师就是其中的一位。“东风已染神州绿,喜看经方别样红。”当今我国的医疗卫生保健事业,也离不开中医的参与。为了中医的未来,为了经方惠民的理想,我希望还有更多的基层中医能写书,能立说,能为经方的推广事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黄煌2014年3月6日于MH388航班

自序

我出生于刘完素的故乡河间,祖上四代中医,受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自幼便对中医有了那份刻骨铭心的感情。屈指算来,从事中医临床已有20年了,曾有过博览群书的刻苦,曾有过漫长的求师之路,几多成功,几多失败,多少迷茫,多少辛酸。自己虽然愚钝,但对中医的热爱还算坚定和执着。医海中多年,一直痛苦地沉浮和坚强地挣扎着!

大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外求学的我一次偶然的机会购得一本《中医十大类方》,当时便被书中简约的方证归纳、透彻的方证阐述、新颖的体质分类、精彩有趣的漫画所深深地吸引。此书一改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一改约定俗成的脏腑辨证,令我耳目一新,为之一振。此书给正在学习中医的我以极大的帮助。也就是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南京有位黄煌老师,对黄煌老师产生了崇拜和敬仰之心,但一直无缘得见。

走入临床以后,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面对千变万化的疑难病例,常常感到自己所学的浅薄,常常感到无处请教的茫然。深夜独处,手捧一卷《伤寒论》,面对一盏孤灯,想想未知的前途,那种孤独和惆怅,无奈和困惑,便时常涌上心头,搅扰得让人夜不成寐。200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了黄煌老师创办的经方沙龙,当时倍感欣喜和激动,便贸然给黄师写了封信,没想到黄师说:“你来南京吧,你来加入经方团队吧!”之后,我带着梦想和希望去了南京,蒙老师不弃收我为徒。拜师的一刹那间,我的眼里堆满了泪水。记得当时曾写一首七律:别黄煌恩师离金陵过长江

忍抛别泪落襟寒,骊唱声中感万千。

几曲烟波萦旧梦,一城风月步新天。

回眸医海撑舟苦,盈脑方书解意难。

自此飞随千里雁,冲云破雾任翩翩。

从此我数次去南京跟黄师抄方学习。黄师把自己研究多年的未曾公布于世的临床心得一并交给了我,还经常让他的博士生把近段时间的门诊记录通过邮箱传给我。老师从如何做人、如何学习中医、如何学习经方、如何面对临床等各个方面,给了我全方位的、深入的指导和点化。通过对老师著作的学习及其临床经验的运用,通过反复的比较和冷静的思考,我的临床疗效得到了迅速提高,病源也大量地增加。几年来,我把临床上运用黄师经验治疗的一些病例,陆续发表到各中医论坛和《中国中医药报》上,没想到受到了众多同道的喜爱,同时也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于是我利用业余时间,把运用黄师经验的医案进行了及时记录和系统整理,名曰《经方实践得失录——跟师黄煌学用经方130案》。这本书里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生搬硬套的访学,也有一知半解的运用,而且对于博大精深的经方医学,因理解肤浅,体悟不深,以及受基层病种的局限,对黄师之学尚不能运用自如,但不论怎样,这130案却是我学习黄师经验的真实反映,记录了我个人的思与得,见证了我学习经方和运用经方的足迹。今不揣固陋,把130案整理出来以报答师恩,并求教于诸位同道。其中谬误和幼稚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师长和同道继续给我指导和帮助!

书中有少量的非经方医案,因为新用方药都有经方的骨架而且又为黄师临床所常用,故一并录入。另外,书中黄煌老师学术思想部分引用了黄汲师弟撰写的《黄煌经方医学思想整理研究》和李小荣师兄整理的《黄煌经方医案》两书的一些内容,在此一并感谢。

最后让我对黄师的无私传授和教导表示深深地、永远地感激!001小柴胡汤治长期低热案

李某,女,22岁,河间市城关镇野场村人。2009年7月16日初诊。

患者三个月前不明原因引起低热,体温波动在37.3℃~38.2℃之间,反复发作,无规律,伴胸闷,眠差,无恶寒、身痛、咳嗽、咽痛、口苦等症,二便可。血常规、血沉化验正常。胸片无异常。曾予菌必治、双黄连等药静脉点滴数日而无效。他医投银翘散治疗亦效果不佳。舌红苔白,脉弦。

处方:柴胡24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生姜3片,大枣5个,炙甘草6g。5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服前3剂药后,发热依旧,服四5剂后有一天未发热。精神较前好,原方不变,再进7剂。后患者电话告知,自前热退后未再反复。嘱停药观察。逾两月,其邻居来诊,言患者已痊愈。

临证心得:小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病之专方,治疗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症。黄师认为,柴胡证中往来寒热的“往来”有其特殊含义:其一是指有节律性,或无节律性,或周节律,或月节律;其二是指没有明显节律,时发时止。该患者发热日久,西医诊断不明,用清热解毒之时方也未见效。余则据黄师所说,抓住患者往来寒热之特点,并据胸闷、脉弦等症而应用小柴胡汤,最后竟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以前本人也用小柴胡汤治疗过发热,但那时的着眼点,却是把往来寒热的方证仅仅认为是一阵冷一阵热、寒热交替的表现,从而大大限制了小柴胡的临床应用。002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低热案

赵某,男,20岁,河间市新华路居民。2013年9月5日初诊。

患者低热40天,体温在37.2℃~37.8℃之间,发作无规律,时有恶寒,服用退热药后方有汗,伴咽干、乏力、纳呆,精神委靡。医院检查无异常。静脉点滴抗生素10天无效。服用清热解表之中药亦无效。患者既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5年,平素胃部喜暖,足底发凉。观患者体形瘦高,面色萎黄无光泽,舌白、苔微黄,脉象左弦、右弱。

处方:柴胡25g,黄芩10g,天花粉20g,桂枝10g,牡蛎30g,干姜10g,附子6g,甘草10g。7剂,水煎服。

4剂药后低热未作,7剂药后所有不适消失。观察一个月,无复发。

临证心得:该患者西医检查无异常,用抗生素十余天无效,用中药疏风散热也无效。在此情况下,笔者根据体质辨证,发现患者为上火下寒之体质,乃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故用桂枝开太阳,柴胡黄芩枢少阳,天花粉合阳明,干姜开太阴,牡蛎合厥阴,加附子枢少阴。清上火,祛下寒,六经转动,体质改变,遂发热自去,诸症自消。003退热汤治发热案

王某,男,17岁,河北省献县一中学生。2012年11月19日初诊。

患者发烧3天,体温持续在39℃左右,伴头痛、头晕、轻度恶寒。服用扑热息痛后体温随汗出而降,但不久体温又升,静脉点滴病毒唑、双黄连、菌必治等药未见明显疗效。血常规检查无异常,无咳嗽、咳痰、咽喉疼痛等症,舌红,苔微黄,脉弦数。

处方:柴胡40g,黄芩30g,连翘50g,甘草10g。2剂,水煎服,并嘱停所有西药。

服上方一剂药,体温即恢复正常。2剂服完,未见发热反复。

临证心得:病毒感染虽属小病,但治疗方法错误也会迁延病情,从而持续不愈或变生他证。经方治疗病毒性感冒有疗效好、见效快的特点。上方是黄师的经验方,名“退热汤”。黄师经验:本方有辛凉退热之功,对呼吸道感染、热不退者疗效很好。本方是从小柴胡加减而来,因是发热,所以去了人参、半夏和生姜、大枣。加连翘,是因为连翘擅长清风热,对发热、汗出而热不退者,对头昏、心烦、失眠者,对咽喉充血、淋巴结肿大者,对发热而呕吐者,都很有效。柴胡退热,必须大量。《伤寒论》原用八两,按一两3g换算,也需要24g!柴胡还必须配伍甘草,因为看《伤寒论》原文,小柴胡汤的加减很多,人参、生姜、大枣、黄芩均可去,唯独柴胡、甘草不能去。004柴朴汤治咳嗽案

马某,男,60岁,河间市六街人。2009年9月7日初诊。

患者咳嗽一月有余,咽喉痒而稍红,痰白不多,胸闷,眠差。市人民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抗生素静脉点滴一周无效。腹部有轻微抵抗,舌白,脉象弦滑。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厚朴15g,茯苓20g,苏梗10g,干姜5g,大枣20g。4剂,水煎服。

药后咳嗽大减。效不更方,再进4剂。痊愈。

临证心得:黄老师认为,小柴胡汤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主方,因咳喘、胸闷属于小柴胡汤胸胁苦满的方证,故每每用之。小柴胡合半夏厚朴汤名柴朴汤,为日本人所常用。对于那些咳嗽咽痒、胸闷、精神紧张、对外界环境过敏、感染不明显者有殊效。余以前治疗咳嗽多以《医学心悟》之止嗽散为主方,适当加减也可收效,但通过比较,治疗此种咳嗽还是柴朴汤效果迅速并确切。005大柴胡汤合桂枝茯苓丸治咳喘案

王某,男,70岁,河间市刘庄村人。患咳喘十余年,夏季加重。多家医院诊断为慢支合并肺气肿。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曾在山东某哮喘医院住院治疗,疗效也未满意。刻诊:体格壮实,面红,气喘憋闷,动则加剧,痰不多,无恶寒、心悸等症,上腹胀满有抵抗,下肢粗糙,舌暗苔白,脉弦而有力。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6g,赤芍20g,白芍20g,肉桂10g,茯苓20g,丹皮10g,桃仁10g,枳实20g,干姜5g,大枣20g。7剂,水煎服。

二诊:觉腹部稍软,余无变化。原方不动再进7剂。

三诊:气喘憋闷有减,食欲佳。

守方服用40天,咳喘憋闷大轻,自认为从治疗以来这是最舒适、最满意的一次。

临证心得:大柴胡汤治疗咳喘,余最早见于《皇汉医学》,后见于胡希恕老的《经方求真》,但自己运用不多。自从跟黄师学习经方以后,逐渐应用,效果颇佳,上案为最典型者。黄师经验:大柴胡合桂枝茯苓丸治疗咳喘,适用于那些体质强壮,体形偏胖,面红,舌暗,腹部充实,下肢有鳞屑表现的患者。这些为我们临床运用此法提供了充分而有力的依据,收效则是必然!006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治变异性咳嗽案

白某,女,28岁,河间市恒泰小区居民。于2012年4月13日初诊。

患者两年来干咳,断断续续,时好时坏。天津某医院诊断为变异性咳嗽,用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疗效不显。刻下:干咳咽痒,痒则咳剧,痰少,咽中如有物阻。因从事早点生意,发现遇到油烟咳便严重,且怕凉风,说话多时也咳,烦躁,胸闷,睡眠质量不高,无口干口苦,无气喘,咽喉望诊偏红,舌红苔黄,脉象稍数。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赤芍20g,防风10g,半夏20g,厚朴20g,茯苓20g,苏梗15g,甘草6g。7剂,水煎服。

患者药后干咳大轻,尤其咽喉痒感已减七八。效不更方,前方迭进21剂。

此后随访1年无复发。

临证心得: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程,变异性咳嗽的患者也剧增。此病病程缠绵,疗效不佳,病家深以为苦。黄师认为,小柴胡汤证之往来寒热,可以理解为对湿度、气压、光照、气候、居住环境、声响、气味等变化的过敏,乃至心理的过敏。而且对于此类患者,黄师每每观察其咽喉,如充血发红者,则多适用于小柴胡汤治疗。另外此类患者多有咽喉异物感、胸闷、烦躁等症,这正是半夏厚朴汤证的具体表现。所以黄师临床治疗变异性咳嗽,多应用小柴胡汤合半夏厚朴汤。为了加强患者抗过敏的能力,迅速提高原方的疗效,笔者借鉴了北京名老中医周平安先生的经验而加用了赤芍和防风两药。周老把祝谌予老大夫的经验方过敏煎演化为柴胡、黄芩、赤芍、防风、乌梅、五味子,临床运用疗效颇高。笔者在继承黄师经验的基础上,又学习了周老经验,临床验证了数十例此类方证的患者,皆疗效可靠,实乃圆机活法之妙!007荆防柴朴汤治咳嗽案

张某,男,6岁,河间市沙洼乡东方村人。2013年10月16日初诊。

患者近两年来感冒后即发咳嗽,每次迁延不愈,需住院治疗。一个月前感冒后又发咳嗽,在石家庄某医院经抗菌治疗半个月无效,遂来我处中医治疗。刻下:面色萎黄,无光泽,呛咳阵阵,有痰但不多,夜间哭闹,食欲减退,见凉风和油烟后咳嗽加重,无发热,无喘息,咽喉望诊充血,舌苔萎黄,脉象滑数。

处方:柴胡10g,黄芩5g,半夏5g,党参5g,厚朴7g,茯苓7g,苏梗5g,荆芥6g,防风6g,生姜3片,大枣5个。5剂,水煎服。

药后咳嗽大减。原方再进7剂,诸症消失而愈。

临证心得:上方为黄老师经验方荆防柴朴汤。老师经验:荆防柴朴汤是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加上荆芥、防风而成,常用来治疗感冒后咳嗽反复、甚至微喘的患者。病如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慢性鼻炎、花粉症等,有止咳、控制发作的效果。咳嗽为何用小柴胡汤?是因为这种咳嗽迁延反复,来来往往,就是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为何用半夏厚朴汤?这种咳嗽,鼻咽痒或痛,胸闷、黏痰,就是半夏厚朴汤证的“咽中如有炙脔”;为何加荆芥、防风?是此两药善于祛风止痒,不仅对皮肤瘙痒,而且对鼻子、眼睛、咽喉刺痒也有效。荆防柴朴汤比较安全,只要肝肾功能正常者,就可以服用。如果症状控制后,可以停服或减量。服药期间不宜进食鱼虾、辛辣等,以防过敏发作。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等,但往往泻后舒适,所以,只要一天不超过3次,应该无妨。近年来,我国部分大城市雾霾严重,呼吸道疾病易发,对那些过敏性的上呼吸道疾病,服用荆防柴朴汤,或许能解决部分患者的痛苦。008柴朴汤合玉屏风散治急性支气管炎案

辛某,女,68岁,河北省河间市米各庄镇何行石村人。2012年10月9日初诊。

患者两月前感冒后咳嗽,气喘。在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半个月稍有好转。回家后仍旧每日咳嗽,喘息,胸闷,白痰多,不能食咸,动则喘剧,畏风冷,食欲无,精神疲惫,终日躺在床上,难以户外活动,舌苔白腻,右寸脉象沉滑。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赤芍20g,防风10g,半夏20g,厚朴20g,茯苓20g,苏梗15g,甘草6g。7剂,水煎服。

药后咳嗽稍轻,余症不减。见患者面色萎黄,肌肉松软,眼睑有轻度浮肿,唇暗淡,一脸倦容,查右寸关脉沉弱。

调方:柴胡12g,黄芩10g,赤芍20g,防风10g,半夏20g,厚朴20g,茯苓20g,苏梗15g,黄芪30g,白术20g,甘草6g。7剂,水煎服。

三诊:咳喘大轻,痰少,食欲佳。前方共服21剂,痊愈。

临证心得:本案患者咳嗽长期不愈,对外界环境敏感,饮食极差,以致卧床不起。笔者初用柴朴汤加减,效果不明显,转求于体质辨证和脉象的审查,辨为黄芪体质和玉屏风散证,故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用玉屏风散,结果疗效迅速。玉屏风散出自《丹溪心法》,因药证明确,方证规范,黄师亦常用之。此方的体质为:面色黄,缺乏光泽,浮肿貌,肌肉松软,腹壁软弱无力,按之无抵抗以及疼痛和胀满,乏力,平时爱出汗,怕风怕冷,爱感冒。笔者体会,临床慢性咳嗽,必须要观察有无玉屏风散证的存在,从根本上调理,往往有很好的疗效。河北名中医何秀川先生把此方作为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主方,随症加减,屡屡收效。009柴胡桂枝汤治支气管扩张案

沈某,女,62岁,河北省河间市和平里居民。2013年11月3日初诊。

患者体形瘦弱。一周前受风后发热恶寒,自服感冒药未见好转,随后出现咳嗽,吐黄色黏痰,胸闷,胸疼,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支气管扩张。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50年。刻下:患者发热恶寒,咳嗽,吐黄痰,胸闷、胸疼,食欲不振,疲乏无力,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处方:麻黄6g,石膏30g,杏仁10g,柴胡30g,黄芩20g,连翘30g,栀子10g,鱼腥草30g,瓜蒌30g,黄连6g,半夏10g,甘草6g。6剂,水煎服。

二诊:已无发热,痰液见白,胸闷、胸疼好转,但无食欲,乏力较甚,且出现口干、自汗等症。

再方:柴胡25g,半夏10g,黄芩15g,党参20g,寸冬10g,五味子10g,连翘20g,鱼腥草30g,黄芪30g,当归10g,栀子10g,黄柏10g,百部20g,紫菀15g,桔梗10g,甘草6g。8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咳嗽依旧,痰多且黄痰为甚,其他症状无改变。恐为补药助热之故。

改方:柴胡25g,黄芩20g,连翘30g,鱼腥草30g,党参10g,麦冬15g,五味子10g,瓜蒌30g,半夏10g,黄连10g,栀子10g,百部20g,紫菀15g,桔梗10g,甘草6g。4剂,水煎服。

四诊:患者痰液仍旧黄白相兼,咳嗽剧烈,胸闷、胸疼,口干,自汗较多,食欲极差,不能出屋。方药几番出入,病情改善不大,让医者颇为踌躇。再次审查患者,患者主诉自汗颇为苦恼。问怕冷否?答曰:“怕风惧冷。”再摸脉象右手缓弱无力,左手微弦。余断然以下方应之:

柴胡25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g。3剂,水煎服。

五诊:患者诸症全消,已无任何不适,面有光泽,食欲好,力气大增。

临证心得:患者此病诊断为支气管扩张。笔者根据辨病和起初表现,予以麻杏石甘汤和小柴胡与小陷胸汤三方加味治疗,药后发热无,余症有小效。后据乏力、食欲减退、口干等表现,认为有气阴两虚之证,故予以小柴胡合生脉饮及当归补血汤加味治疗,孰料,患者药后热证又剧,无奈减下温补之药,加大清热解毒之药的剂量,结果患者症状不仅未见消退,而且食欲愈加减退,乏力更加明显。此时患者全身状况极差,面对病情纷杂,面对几次方药无效,令患者颇为苦恼和茫然。后患者主诉自汗一症,猛然唤醒笔者的方证思维。患者胸胁苦满,口干,默默不欲饮食,病情迁延不愈,小柴胡证无疑;自汗,怕冷,怕风;桂枝证无疑。《伤寒论》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忆条文,寻方证,此病不正是柴胡桂枝汤证吗?而且患者平素体形瘦弱,容易感冒怕风,爱出汗,显然是桂枝体质。结合体质与方证,笔者毅然用了柴胡桂枝汤原方。药仅三剂,病竟霍然。患者欣喜;笔者也感欣然,但却深夜无眠,为病程中自己的草率和大意而自责不已,如果当时即用体质辨证和方证辨证的思维,此病岂会迁延日久?也深深体会到经方神奇之处,真是妙不可言!010加味柴朴汤治支气管哮喘案

谢某,女,57岁,河北省河间市某集团经理。于2011年10月23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二十余年支气管哮喘病史,每年夏季加重。此次发作于两月前,经抗菌消炎、解痉平喘和激素治疗,见效甚微。无奈转投笔者治疗。刻下:患者面红,喘息耸肩,咳嗽连声,痰多而黏,每天早晨流鼻涕、打嚏喷,咽喉痒,胸闷腹胀,见冷空气、油烟及灰尘而病情加重,以致夜间不能平卧,饮食少,烦躁,睡眠不好,咽喉望诊有充血,腹诊无压痛,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处方:柴胡15g,黄芩20g,赤芍30g,防风10g,半夏20g,厚朴30g,茯苓20g,苏梗10g,连翘30g,栀子10g,桔梗10g,甘草6g。

15剂药后,哮喘大为缓解,但感乏力。前方加党参10g,7剂,水煎服。

三诊:咳嗽已无,痰少,唯有活动时喘息,胸闷好转,咽喉痒无,早晨流鼻涕、打嚏喷缓解,食欲有增,已能平卧。前方继续调理。

临证心得:俗语云:“内不治喘,外不治癣。”可见喘病之难治。此患者为多年之典型的过敏性哮喘,西医治疗不甚理想。经方辨证既无外感风寒之小青龙汤证,也无表寒内热之麻杏石甘汤证,腹诊也不支持大柴胡汤证。苓桂五味甘草汤证、黄芪桂枝五物汤证和真武汤证也不存在。根据方证的鉴别和排比,认为此患者还是适用于加味柴朴汤。用小柴胡提高免疫能力,加用赤芍和防风增强其抗敏作用。连翘、栀子是黄老师治疗热证的常用药物。药证明确,效力明显。加用桔梗治疗咽痒并利于排痰。笔者经验:遇到过敏性哮喘的患者,一定要考虑有无柴朴汤证的存在,此方治疗此病大有用武之地。守方重要,加减亦当随症,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此之谓也!011柴苓汤治肺癌脑转移案

张某,女,55岁,河间市崇德里居民。2009年12月20日初诊。

患者肺癌病史5年,化疗后一般情况尚可。一个月前突然头疼,呕吐,视物不清。医院检查CT,发现肿瘤已经脑部转移,点滴甘露醇注射液后缓解,但恶心、头痛依然存在。身体瘦弱,饮食差,失眠。医院辞治,家属希望中药调理。

处方:柴胡12g,黄芩6g,半夏20g,党参15g,茯苓40g,猪苓10g,泽泻20g,肉桂10g,白术15g,生姜3片。7剂,水煎服。

药后头痛、恶心减轻,食欲稍好。嘱要心情舒畅,乐观面对生活,并食猪蹄。

处方调整剂量:柴胡12g,黄芩6g,半夏20g,党参15g,茯苓60g,猪苓20g,泽泻20g,肉桂10g,白术30g,生姜3片。7剂,水煎服。

药后头痛消失,恶心无,饮食大增,睡眠好。守方到2010年2月25日,一般情况好,已经下地活动,面色红润,体重增加明显。现仍在治疗中。

临证心得:癌症不论中医和西医,治疗都十分困难。黄师应用经方治疗癌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患者所用方为柴苓汤,黄师把此方作为肿瘤患者化疗和放疗期间,或伴有胸水、腹水及浮肿者的常规体质调理方,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中使用较多。此患者肺癌脑转移,颅压增高,运用此方既能从根本上调理体质,又能缓解当前症状,确为的对之方,从而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延长了生命,可见经方治疗肿瘤很有优势和潜力。012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治肺间质纤维化案

李某,男,61岁,河间市九吉乡候俊铺村人。2012年4月19日初诊。

患者体形中等,面色黧黑,呼吸困难五年有余。北京某医院CT检查确诊为:慢性原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曾住院经激素治疗,因效果不佳而中断治疗。近半年来呼吸困难加重,干咳,紫绀,胸闷气短,疲倦汗出,不能活动,动则憋闷欲死,不能出屋,每日不离氧气袋,而且反复感冒。有杵状指,舌质暗,舌苔白腻,脉象沉细。

处方: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2g,升麻6g,柴胡6g,甘草6g。10剂,水煎服。

上方服后无任何缓解,症状依旧。

改方:黄芪30g,银花30g,当归30g,旋覆花12g,百部20g,紫菀15g,白前15g,桔梗10g,甘草6g。10剂,水煎服。

患者10剂药用后,病情如故。再查患者,面色黧黑无光泽,舌下静脉粗紫,下肢有皮屑,时有抽筋。

处方:黄芪30g,桂枝10g,赤芍30g,茯苓20g,丹皮10g,桃仁15g,生姜3片,大枣5个。10剂。

三诊:患者感觉呼吸困难稍好。药已中的,前方守方一个月。

30剂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减轻,干咳也少,气力渐增,已能到院外活动。依方继续调理观察。

临证心得:现代医学认为肺间质纤维化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污染、慢性肺部疾病发展有关。病理改变为进行性限制性通气障碍,血饱和度降低。患者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最终死于呼吸衰竭。笔者对本病经验不足,最初辨为肺气不足,投以补中益气汤治疗,未见疗效;继而又用北京名中医周平安教授的经验方三两三加味治疗,结果也无起色。后来认真辨别患者体质,发现患者气短、自汗、乏力,为黄芪体质无疑;面色黧黑,紫绀,舌下静脉粗紫,下肢经常抽筋,显示有瘀血证。结合以上体质和方证,处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桂枝茯苓丸,坚持治疗一个月,病情有所改善,后期治疗尚待观察。013柴归汤治胸腔积液案

马某,女,63岁,河间市郭屯人。2012年12月21日初诊。

患者一个月来咳嗽,胸闷,喘息。沧州中心医院怀疑结核性胸膜炎,但未能确诊,因胸穿困难只抽出部分积液,胸片显示胸腔右侧仍有少量积液存在。因身体虚弱故要求中医治疗,同时停服一切西药。刻下:患者体形中等,面色萎黄无光泽,眼睑轻度浮肿,咳嗽有痰,痰液白色而黏,胸闷,动则喘剧,乏力,自汗,心悸,纳呆,失眠,口微苦,舌苔白腻,脉象细弱。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20g,茯苓30g,泽泻20g,白术20g,荆芥15g,防风15g,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咳嗽、胸闷稍缓,食欲好转,气力增加。

再方:柴胡12g,黄芩10g,半夏20g,党参10g,当归15g,川芎10g,赤芍20g,茯苓40g,泽泻30g,白术20g,荆芥15g,防风15g,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g。

上方服用28剂,咳嗽、胸闷、心悸消失,睡眠好,食欲佳,面色红润如常人。保定某医院做胸部CT,报告胸腔积液已无。

临证心得:中药治疗胸腔积液,笔者经验不多。该患者胸腔积液原因不明,在体质极其衰弱的情况下要求服用中药,而且停服一切西药。当此时,笔者不去求证而来辨体。患者面黄、心悸、乏力、汗出、浮肿、口苦,为柴归汤体质。此时如果一味攻逐水饮,恐患者体质更虚,但一味温补又怕增热助燃,加重水饮。柴归汤由小柴胡汤合当归芍药散两方组成。小柴胡治疗胸胁苦满,提高患者免疫力;当归芍药散养血活血,健脾利水。两方合用,亦补亦消,不寒不热,气、血、水、湿通调,故最后收到良效。014半夏泻心汤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李某,男,38岁,河间市渔场村人。

患者形体肥胖。胃脘胀满半年,酒后加重,偶有泛酸,食欲差,腹部喜暖。服奥美拉唑效果不明显。唇红,苔白,脉滑。

处方:黄连3g,黄芩10g,清半夏10g,党参10g,干姜10g,厚朴20g,大枣20g,甘草6g。

5剂药后,胃脘胀满大轻;15剂药后,已无任何不适。

临证心得:上方为《伤寒论》半夏泻心汤,为古代治疗热痞的专方。黄老师认为,此方可以作为治疗慢性胃炎的专方,尤适合于体质较好的中青年男子,其唇舌红、有嗜酒史者,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效果更佳。笔者体会,临床运用此方并非要完全出现上呕、中痞、下利等症,只要患者胃部表现为寒热夹杂,其舌苔黄白而腻,即可投之。体质辨证尤为关键。015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枳术汤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案

刘某,男,56岁,河间市油店村人。2010年6月9日初诊。

患者体形偏胖,胃脘胀满五年余。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曾服用奥美拉唑、吗丁啉、猴头菌片等药,无效。亦曾服用理气除满、温胃散寒、清热化湿等中药,服热药后头晕耳鸣,服凉药后胃部凉感加剧,由此对中医治疗亦失望日久。刻下:上腹部胀满,胸胁闷胀,喜叹息,烦躁易怒,口干不苦,胃部喜暖,阴雨天或食生冷食物后病情加重,睡眠差。腹诊:右胸胁满硬不适感,胃脘无压疼。舌苔黄腻,脉象弦数。余辨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处方: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20g,桂枝10g,牡蛎20g,附子6g,干姜10g,枳壳20g,白术10g,甘草8g。7剂,水煎服。

七日后复诊,胃部胀满明显减轻,口干无,胃部觉温暖,其他症状亦有缓解。前方再服14剂,遂愈。

临证心得:本患者为笔者所提出的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即上火下寒、胆热胃寒之证。此种病例临床极为多见,寒热夹杂,虚实并见,治疗一旦有偏,即加重病情,为医者棘手,病家更是苦恼之至。经方中有半夏泻心汤是治疗脾胃不和、寒热夹杂的好方,但笔者体会半夏泻心汤用于热多寒少之胃病效果较好,而对于寒多热少之证则效差。然柴胡桂枝干姜汤不仅有清上热、除下寒之功,还有疏肝解郁之效,即病在半表半里的少阳寒证,因此更适用于寒多热少的胃病。本案笔者即根据其体质和方证而运用了柴胡桂枝干姜汤。枳术汤为本人治疗痞满之主方和效方,故加用之。016八味解郁汤治浅表性胃炎案

张某,男49岁,河间市沙洼乡南中原村人。形体中等。2008年12月10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满半年,时有恶心,胸闷叹息,食欲不佳,睡眠差,无胃脘疼痛、烧心泛酸等症。沧州中心医院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服西药无效。苔白,脉弦。

处方:柴胡12g,枳实20g,白芍30g,半夏10g,厚朴15g,茯苓20g,苏梗10g,干姜5g,大枣20g,甘草6g。5剂,水煎服。

5剂药后,胃脘胀满大轻。再进10剂后无其他不适。

临证心得:上方为黄师经验方八味解郁汤,由四逆散合半夏厚朴汤组成。其体质要求多为柴胡体质和半夏体质的结合体,患者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多思善虑、咽喉异物感、失眠多梦、腹胀、恶心、胸闷等症。余体会此方因系经方组成,方证明确,配伍严谨,故治疗郁证时效果要优于柴胡疏肝散和越鞠丸等时方。根据陈世铎经验,疏肝用白芍剂量要在一两以上为好,实践证明,其言不谬。017八味除烦汤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案

田某,男,40岁,河间市时村乡北中原村人。2009年2月16日初诊。

患者每日烧心、泛酸2年,胃部胀满,食凉热食物后加重。华北石油总医院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每日靠服雷尼替丁坚持。面红,舌白,脉弦,处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半个月有小效,但终不能控制。仔细问诊、查喉后,发现患者烦躁易怒,有烘汗,咽喉充血。遂毅然改方:

栀子10g,黄芩10g,连翘20g,厚朴15g,茯苓15g,苏梗10g,半夏10g,枳壳15g。7剂,水煎服。

服上方后自觉症状大减,可以不服雷尼替丁。效不更方,迭进30剂。随访至今,诸症未作。

临证心得:该病例初辨为上热下寒之证,遂施以柴胡桂枝干姜汤,结果疗效不佳。后经仔细诊察,发现此患者为半夏体质,便改投黄师八味除烦汤。老师应用此方的方证为半夏体质,唇舌多红,急躁焦虑,易烘热汗出,易咽喉肿痛,腹胀等。018大柴胡汤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案

张某,河间市米各庄镇何行石村人。2009年2月5日初诊。

患胆汁反流性胃炎1年,在昆明经商期间,曾服用许多西药,因效果不显而回家乡治疗。刻下:烧心泛酸,恶心,大便干燥,胃部胀满有压痛,舌红、苔白而厚,脉滑实有力。投大柴胡汤治之:

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0g,大黄10g,枳实20g,白芍30g,生姜3片,大枣20g。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烧心泛酸大轻,大便爽,服药期间因食韭菜而泛酸1次。前方加黄连3g,栀子10g,再进15剂。

药后随访,前证至今未发。

临证心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他医多以左金丸、乌贝散等方药治疗,黄师则常用经方大柴胡汤治之。大柴胡汤为《伤寒论》少阳阳明合病之方,黄师常用此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症见烧心泛酸、心下按之压痛者即可以使用该方。临床要与八味除烦汤和半夏泻心汤做鉴别,无体质要求。019柴胡龙骨牡蛎合栀子厚朴汤治慢性胃炎案

陈某,男,46岁,河间市沙洼乡禅阁村人。2012年3月11日初诊。

患者体形中等,既往患慢性浅表性胃炎10年。曾服奥美拉唑、三九胃泰、葵花胃康灵等药,效果不佳,又服理气健脾之中药亦不觉舒服。近半年来,症状加重,遂转来我处门诊治疗。刻下:每到餐前即感头晕脑胀,烦躁不安,胡思乱想,食后即缓;爱思虑,常激动,每日郁郁寡欢,但非常注意自己的身体;睡眠质量不高,无精打采,胃部喜暖畏寒,时有胀满和疼痛。腹诊:右肋下压疼,上腹部痞满。舌苔微红,脉弦细。处方:

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龙骨20g,牡蛎20g,大黄3g,茯苓2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枣5个。

5剂药后,胃部感觉稍有舒适,但仍感烦躁气冲。前方合方:

柴胡15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龙骨20g,牡蛎20g,大黄3g,茯苓20g,桂枝10g,生姜3片,大枣5个,栀子10g,枳壳15g,厚朴15g。

5剂药后,饭前烦躁、气冲感明显减少,精神安定。守方再服15剂。

药后随访,已无任何不适,半年无复发。

临证心得:中医治疗胃病的方法甚多,或补气健脾,或消食导滞,或理气散寒,或疏肝和胃,或活血化瘀,或滋阴养胃,但方证明确、疗效突出的余以为还是当属经方。柴胡龙骨牡蛎汤是经方中调理精神心理的常用方,并未有治疗胃病的记载。本患者饥饿时病情发作,容易使人想到小建中汤证,但是经仔细辨认发现,患者体型中等,爱生气烦躁,爱胡思乱想,特别关心自己的身体,右肋下不适,此应是柴胡体质。又根据患者胸闷、心悸、失眠等症,遂辨为柴胡龙骨牡蛎汤证。初用柴胡龙骨牡蛎汤有小效,后又发现患者腹满、烦躁出现了栀子厚朴汤证,故及时合方。最后疗效令患者满意,医生也倍感欣慰。020黄芪建中汤为主治慢性胃炎案

张某,男,60岁,河间市黑佛头村人。2013年12月6日初诊。

两年来胃脘时有隐痛,夜间加重,喜暖,食粗粮烧心,纳呆。曾服斯达舒、温胃舒等西药无效。无奈住院治疗,医院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住院治疗一周后,食欲更差,全身乏力,几乎不能行走,面黄,腹肌紧张,舌淡,脉沉弱。处方:

柴胡20g,黄芩6g,半夏10g,大黄18g,芒硝(冲服)15g,白芍20g,枳壳20g。1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泻下2次,觉有食欲,想喝小米粥。再服下方:

黄芪30g,肉桂10g,桂枝10g,白芍20g,干姜5g,大枣20g,炙甘草6g。5剂,水煎服。

药后胃痛明显减轻。再服15剂,诸恙尽失。

临证心得:根据此患者体质和方证辨证,当为黄芪建中汤证,但是患者虚弱日久,中气不运,肠胃必积有湿热痰水,格拒正气,如果率然应用补法,与体内邪气相值,不仅不能辟易邪气,反会助邪为患,故在服黄芪建中汤之前,先重服大柴胡汤,以攘辟其邪,开补药资养之路。《生气通天论》曰:“病久传化,上下不并,阳气当隔,隔者当泻。”孙思邈曰:“凡欲服五石诸大汤丸补益者,先服利汤,以荡涤肠胃痰涎蓄水。”清·周学海曰:“欲补先泻,乃尽补之能事!”善哉,斯言!此法乃余秉承家传,运用颇多,临证较正治之法疗效为优!黄师经验:运用黄芪建中汤首先要找准黄芪体质,如面黄、肌肉松软、浮肿等。临床上多用于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腹痛等病。症多见疼痛隐隐,饥饿遇冷则加重。因药房没有饴糖,故方中未加。021大柴胡汤加味治胃痛案

王某,男,70岁,河间市野场村人。2012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既往有慢性胃炎病史十余年。半月前因食韭菜馅饺子,后又食江米粽子而突感胃疼,疼痛呈阵发性,恶心,嗳气,泛酸,曾服颠茄片、元胡止疼片,以及静脉点滴氧氟沙星皆无效,针灸治疗,稍有小效,但过后诸症依旧。无奈求余治疗。刻下:胃疼胀满,呃逆,时有恶心,胸闷,无食欲,食后疼痛加重,大便少且不爽快。腹诊:胃脘压疼。舌苔腻而微黄,脉象滑实有力。处方:

柴胡20g,黄芩15g,半夏20g,大黄22g,芒硝(冲服)25g,白芍30g,枳壳30g。1剂,水煎服。

药后患者大泻3次,胃痛顿减,恶心嗳气皆无。再方:

枳壳20g,白术10g,厚朴20g,半夏20g,茯苓20g,苏梗15g,甘草6g。5剂,水煎服。

患者电话告知,5剂药后,诸症今消。

临证心得:本案患者之胃疼乃积滞所致,临床此类患者尤多,而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一些中成药如健胃消食片、保和丸、鸡内金等药,虽然有消食化滞之功,但却力量不大,往往难以中的。一些时方家多处以焦三仙、槟榔、莱菔子等药,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其实此类患者从经方方证来辨,多属于大柴胡汤证。黄师经验:只要上腹部压疼、拒按者,不管其他症状,可以径用大柴胡汤。此为大柴胡汤应用之秘也!《金匮要略》言:“心下满而痛者,大柴胡汤主之。”良有以也!积滞胃疼发病突然,痛苦难当,如瞻前顾后,举棋不定,药少量轻,焉能有效?故只要辨证准确就当毅然施以霸道之治,切莫畏惧方中剂量雄猛。方中大黄当为主药,剂量要大,本应先下,但考虑到病家麻烦,所以与他药同煎,这样力量会弱一些,因此用量就要偏大点。方中加用芒硝乃家传经验,祖辈以为大黄所谓将军,因其有推墙倒壁之功,患者如果大便干燥时,单用大黄多有腹痛而便难下之症,而加用芒硝增加了肠内渗透压,不仅使大黄增效,且运用安全。本患者用大柴胡汤泻下浊物后,马上改方,以枳术汤合半夏厚朴汤消食健脾,理气除胀,终收佳效。枳术汤为笔者家传之治疗胃病的主方,亦攻亦补,安全效宏。黄师善用半夏厚朴汤,他认为此方有促进胃液分泌和肠管蠕动的作用,故此处两方合用之。022小建中汤治胃痛案

何某,男,63岁,河间市米各庄镇何行石村人。2012年7月13日初诊。

患者体形瘦弱,皮肤白皙。主诉胃脘及脐腹隐痛五年余,喜暖畏寒,每于饭前疼痛加重,同时伴有心悸、乏力,食后可暂时缓解。饭量较小,爱出汗,怕凉风,无嗳气和腹胀等症。自己怀疑胃溃疡而去做胃镜检查,结果报告:慢性浅表性胃炎。服用奥美拉唑、170胃疼片及三九胃泰等药无效。也曾服用理气止疼之中药,感觉药后病情加重。腹诊:腹壁扁平菲薄,呈绷紧状态,但按之软而无抵抗感,内无硬物和包块。舌淡苔白,脉象细弱。处方:

肉桂10g,白芍30g,饴糖30g,生姜3片,大枣5个,甘草6g。

上方服用7剂后,疼痛次数减少。效不更方,守方服用21剂,患者胃痛和腹痛消失,饭量大增,气力充足。

临证心得:患者胃痛为隐痛,饥饿时加重,腹诊腹部扁平绷紧,无抵抗,脏腑辨证为虚痛,但前医未辨虚实,率用理气止疼药治疗,病本为虚,却用理气破气之药,病情岂不加重?经方治疗我们首辨体质,该患者体形消瘦,皮肤白皙,容易出汗,易疲劳,体力低下,容易心悸、腹痛,对寒冷过敏,腹直肌紧张,舌淡,脉虚缓,此谓之桂枝体质。辨明体质后我们再辨方证,根据《伤寒论》“腹中急痛”和“心中悸而烦者”,以及《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等方证而选用了小建中汤。此方强壮理虚,温阳解痉,方小而效宏,药少而力大,通过此例患者验证,确有神奇之效!023温经汤治胃肠功能紊乱案

王某,女,56岁。2009年7月25日初诊。

主诉:大便时腹部疼痛,肛门坠胀。既往史:慢性浅表性胃炎5年。现病史:一年前患痢疾半个月,此后每排大便即腹部隐痛,肛门坠胀。西医检查:胃肠功能紊乱。目前服用西药无效。现症状:便后腹部隐痛,肛门坠胀,伴乏力心悸,眠差,喜暖,无腹泻、便秘等症,舌淡苔白,脉象沉弱。体质描述:身高:160cm,体重50kg,形体偏瘦。初辨为补中益气汤证。处方:

黄芪25g,党参20g,白术15g,陈皮10g,当归10g,升麻6g,柴胡6g,甘草6g。5剂,水煎服。

药后无效。再据睡眠不好,情绪烦躁,投以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0g,茯苓20g,桂枝10g,大黄3g,龙骨30g,牡蛎30g,甘草6g。7剂,水煎服。

药后复诊依旧无效。思忖再三,转从体质辨证。认为此患者当为温经汤体质,遂以温经汤治疗:

吴茱萸10g,肉桂10g,半夏10g,麦冬10g,丹皮10g,党参20g,阿胶10g,当归10g,白芍15g,川芎10g,生姜3片,甘草6g。7剂,水煎服。

药后腹痛无,坠胀大轻。效不更方,守方再进7剂。结果再无任何不适。

临证心得:本案患者西医诊断明确,但治疗乏术,无奈转求中医治疗。余初辨为中气不足,予以补中益气汤,结果无效。又依据失眠烦躁等精神症状,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孰料又是无功。无奈撇开方证转从体质辨证。根据黄师的经验,该患者应属温经汤体质。其体质表现多为:羸瘦,肌肉松弛,腹壁薄而无力,唇干,肤色黄暗,毛发干枯易落。故毅然以温经汤投之,结果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疗效。通过本案失败和成功两方面的经历,给人启示是深刻的,那就是临床诊断时切忌总是着眼于患者的表面症状,而忽视了患者的整体状态和基本矛盾,也再次体现了体质辨证在临床中的简捷和实用。治病必求于本,庶免失误。024八味解郁汤治胃肠功能紊乱案

李某,男,43岁,河间市黎民居人。2013年4月21日初诊。

患者体形瘦长,腹泻五年有余,北京医院诊断为胃肠功能紊乱。服用苯乙哌啶等西药效果不佳;服用健脾之参苓白术汤和补肾之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等中药,也不理想。每次大便前、大便后都腹痛难忍,恍若虚脱,身体消瘦异常。刻下:腹泻日两三次,大便不成形,重时似有脓液,便前便后皆腹痛,痛苦莫名,不可忍受,所以对大便有恐惧感。腹胀,喜暖畏寒,右上腹微疼,头晕,胸闷,眠差,爱思虑,饮食少,疲乏无力,因为不能参加农事活动而生活艰难,思想压力很大,面色暗淡无光,一脸忧郁,右上腹有压痛,舌苔薄白,脉象弦细。处方:

柴胡12g,枳壳15g,白芍20g,半夏20g,厚朴15g,茯苓20g,苏梗10g,甘草6g。

服用7剂药后来诊,觉腹痛减轻,腹泻好转,精神轻松。宗前方再进10剂。

二诊:腹痛大轻,大便日一次,但大便仍不成形。睡眠好,食欲佳。前方再开10剂。

三诊:腹痛不明显,他症皆有好转,患者体重增加,面色见红润。守方再进10剂。

后患者电话告知,腹痛不再出现,大便日一次,偶有腹泻,他症尽消。

临证心得:此例患者除腹泻外,腹痛较为突出,每天发作,绵延日久,患者体重日减,不能参加正常工作,思想压力极大。他医根据患者面色萎黄、体重减轻、食欲减退、乏力等症诊为脾虚,但患者服用补气健脾之药后,没有效果。又有中医认为乃肾虚所致,投用四神丸合附子理中汤,结果也无寸效。何故?定当有其原因!患者体形瘦长,单眼皮,右上腹疼痛,多思善虑,柴胡体质也;再根据胸闷、失眠、腹胀、多疑等,笔者诊为解郁汤证,从而果断地应用了黄师八味解郁汤,渐渐收到了效果,最后顽症得愈。025八味除烦汤治反流性食道炎案

王某,男,30岁,河间市戈楼人。2013年5月3日初诊。

近两个月来,胸疼,后背疼,烧心泛酸,恶心,睡眠差,爱激动,爱生气,胃脘胀满。胃镜检查:反流性食道炎。服用奥美拉唑、雷尼替丁等药,无效。遂来求中医治疗。患者体形中等,面色红润有光泽,唇红,咽喉充血,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处方:

半夏20g,厚朴20g,茯苓15g,苏梗10g,枳壳20g,黄芩20g,连翘20g,栀子10g。7剂,水煎服。

药后,胸疼大轻,烧心泛酸无,胃脘胀满好转。前方再服7剂。

后领妻子来诊他病,言前症已愈。

临证心得:反流性食道炎,西药长期治疗往往乏效;中药治疗有见效快、无复发的优点。黄师治疗此病常用的经方有:大柴胡汤、半夏厚朴汤、除烦汤、小陷胸汤、半夏泻心汤等,疗效安全可靠。本案患者面色红润,唇舌鲜红,失眠,烦躁,恶心,为半夏体质,其方证为八味除烦汤证。因体质明,方证确,虽未用海螵蛸、瓦楞子等制酸药,竟也有出人意料的效果。026大柴胡汤治食欲亢进案

李某,女,40岁,河间市教育局工作。2012年10月21日初诊。

主诉半年多来不明原因食欲亢盛,每天总是感觉饥饿,吃完总想还吃,体重持续上升,烦热,便秘,腹肌紧张,嗳气。医院检查血脂偏高,血糖正常,其余无异常。患者身材中等,强健,面色红润有光泽。腹诊:腹部饱满有抵抗。舌红苔厚,脉象弦滑有力。处方:

柴胡24g,黄芩15g,半夏20g,枳壳30g,大黄10g,白芍30g,生姜3g,大枣5个。5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5剂药后,食欲减退,大便日一次,感觉爽快无比。前方再进5剂。患者一共服用上方10剂,食欲正常,自我感觉良好,体重稍减。

临证心得:患者食欲旺盛,首先排除了糖尿病,中医脏腑辨证为胃火炽热所致。患者体质强健,上腹部充实饱满,进食后更甚,上腹部紧张,便秘,烦热,腹诊有抵触。据此,笔者判断为大柴胡汤体质。用大柴胡汤通畅三焦,清热泻火,患者之气滞、食积、血瘀、痰凝、郁热,统统清扫之,从而清升浊降,脏腑协调,诸症顿消。027黄芪建中汤治痞满案

姚某,男,40岁,河间市九街人。

患胃脘胀满一年余。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经用吗叮林等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转来我处治疗。刻下:胃部痞满,纳少,稍进寒凉食物,则肠鸣腹泻,舌苔黄腻,脉缓带弦意。余投以半夏泻心汤治疗,迭进数剂竟无寸效,后又转他医以理气消食之方治之也无效果。几经辗转又来我处求治。余观其黄腻舌苔而一筹莫展,不知该从何处着手,进退维谷中请教黄师。师曰:“此乃黄芪建中汤证。”余不解,请教老师为何使用此方。师答:“请看该患者体质是否瘦弱?再看舌质淡否?”余详查患者后,恍然大悟,老师所言极是。遂毅然投以黄芪建中汤:

黄芪25g,肉桂10g,白芍20g,饴糖30g,生姜3片,红枣20g,甘草6g。

7剂药后,患者复诊,面带笑容,言前证已失七八。守方再进7剂,患者痊愈。

临证心得:从此例患者治疗经过中,余深深体会到,先辨体质再辨方证的实用性和科学性,领悟到体质辨证乃临床中一有效便捷的法门!黄师运用黄芪建中汤的患者体质多为:面色黄,肌肉松弛或有浮肿。另外黄师经验:体质比方证重要,舌质比舌苔重要。028枳术汤合四逆汤治痞满案

王某,男,32岁,河间市采油三厂人。2009年12月19日初诊。

患者胃脘胀满半年,食后加重,夜间为甚,食欲差,睡眠质量不好,畏寒喜暖,不敢食水果,时有恶心感,大便不爽。曾服吗丁啉、奥美拉唑等西药无效,又服香砂养胃丸、保和丸等药也未见明显效果。刻下:患者体形中等,面色晦暗。腹诊:胃脘膨胀有气体。苔白,脉沉紧。处方:

柴胡20g,黄芩10g,半夏10g,大黄25g,芒硝(冲服)20g,枳实25g,白芍20g。1剂,水煎先服。

待患者泻后再服用下方:

枳实10g,白术20g,干姜10g,附子10g,甘草10g。6剂,水煎服。

患者服第1剂药后大泻4次,觉胃脘舒服异常,有食欲。再服完后6剂药,胃脘胀满消失,全身温暖,精神大振,食欲颇好,遂愈。

临证心得:丹溪云:“痞与否同,不通泰也,由阴伏阳蓄,气与血不运而成。”此证为脾胃阳虚之痞满。先投大柴胡汤扫清因虚之滞,辟阳气之路径,待气机畅,升降复,再进温阳健脾之法,从而顺利收功。若不用先泻之法恐虚不受补也。莫虑苦寒伤胃,当知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必有瘀滞,如冒用补法则与邪气相争,以至病情加重。临证不可不知!当前患者主要矛盾是因寒致瘀,祛除瘀滞应首当其冲,故先用大柴胡汤尽扫脾胃之积,待脾胃清洁后,营养之路畅通,再进枳术丸煎剂合四逆汤,健脾和胃,温阳散寒,从而收效迅捷。笔者曾祖生前以擅长治疗胃病而闻名乡里,祖父兄弟三人也是治疗胃病的高手,而在笔者的门诊中胃病患者也最为多见。当地一些老辈人和在世的一些老中医,现在仍然还记得曾祖当年治疗胃病用药寥寥,却效果奇好,那么他们治疗胃病究竟有什么好的方法呢?方法不少,但其中有一首最为多用,最不可忽视的小方,那就是枳术汤。

枳术汤出自《金匮要略》,文曰:“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枳术汤是张仲景的一张小方,药仅两味,是治疗水饮结于心下的方子,然历代医家用此方治疗胃脘痛、痞满却效果很好。读张璐的《张氏医通》、龚廷贤的《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等书,发现治疗胃病多用此方加减。临床实践发现,此方可用于水饮或食积结于心下而影响脾失健运的胃脘痛和痞满证,对于很多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下垂、便秘等病有良效。

方中枳实量为白术的一倍,行气散结除饮;白术健脾利水,用于因实而致的脾虚。两药一消一补,攻补兼施,互相为用,而消大于补为其特点。从传统气机上讲亦是一升一降,符合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笔者家传用药的方证是:患者形体壮实,多胸闷,腹胀,嗳气,疼痛;腹诊心下胀满或疼痛,有压痛或有抵触,有明显的腹肌紧张;舌苔多厚而腻,脉右关滑实有力,或左关呈弦象。寒则合四逆汤;郁则合四逆散;食积和热证者先用大柴胡一剂消导,大便泻下后再用此方;寒热交杂而偏热者合半夏泻心汤;寒热交杂而偏寒者,合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而病程绵长,体形弱者,白术量为枳实的一倍,法张洁古枳术丸之意。029柴胡桂枝干姜汤加附子治泄泻案

李某,女,67岁,河间市秦庄人。2013年5月5日初诊。

患者泄泻五年余,日行三四次,便前腹痛,痛则泄泻,大便不成形但无脓血,腹胀,喜暖怕寒,头痛,嗳气,失眠,易怒,口干苦。服用西药抗生素无效,服用参苓白术散、四神丸、附子理中丸、痛泻要方等方药疗效亦不佳。患者体形瘦长,面色萎黄,右肋下有不适感,舌苔黄厚,舌质淡,脉弦细。处方: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5g,肉桂10g,附子6g,干姜10g,牡蛎20g,甘草10g。7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泄泻减为日一次,但仍不成形,腹痛减轻,腹胀依旧,嗳气依然,口干苦减轻,腹部怕冷感消失。前方加用枳壳15g。

上方服21剂,诸症消失。

临证心得:本案患者健脾无效,补肾助阳无效,疏肝醒脾也无效,问题何在?其方证在哪里?她究竟属于什么体质?患者体形瘦长,烦躁易怒,右肋下不适,失眠,此为肝胆郁热证;腹胀、腹泻、喜暖、畏寒是脾阳不足之证。本患者上火下寒,胆热脾寒,属于柴胡桂枝干姜汤体质,其方证也属于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体质笔者在后面医案中会有详细介绍)。此方是小柴胡汤的一个变方,由小柴胡汤减去半夏、人参、大枣,加干姜、桂枝、牡蛎、天花粉而成,用于治疗少阳胆热兼太阴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凝所致的腹胀、大便泄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舌红苔白、脉弦而缓等症。体质既明,方证相符,疗效自是必然。本方加用附子,为加强振奋阳气的力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