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这样吃就对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6 13:08:03

点击下载

作者:张国英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糖尿病这样吃就对了

糖尿病这样吃就对了试读:

前言

当今许多糖尿病患者致病的原因是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结构,因而有人称糖尿病为文明社会的“退化性疾病”,也有人称之为“富贵病”。科学饮食的治疗原则最适合的糖尿病,饮食治疗已被当今医药学界作为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糖尿病,病情轻重与否,有无并发症,应用口服药还是应用胰岛素,都应长期坚持饮食调养,以防止或延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获得健康和长寿。

本书第一章详细介绍了糖尿病的产生、症状、危害及治疗。第二、第三章选取一百多种有益于预防及治疗糖尿病的食材,对每种食材的降糖成分、降糖吃法和搭配宜忌作了详细的介绍,让您了解每种食物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而吃得放心,吃得合理。第四章针对有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阐述如何制定饮食原则、居家护理方案及食疗方,以便于稳定病情、预防疾病复发。第五章教给读者怎样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对不同能量需求推荐了全天带量食谱。第六章列举适宜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的中药药膳。第七章列举了糖尿病患者忌吃的食物。

虽然在目前的医疗条件下糖尿病还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过饮食调节,是可以将其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糖尿病并发症。而没有患上糖尿病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注意选择健康饮食,可以远离糖尿病。

本书以简单的语言+丰富的图解,让读者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吃得美味,吃得营养。非常适合糖尿病病患者以及患者家属阅读参考。

希望本书能对您有一定的帮助,祝您生活愉快!  第一章认识糖尿病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这种代谢性疾病基本的特点是人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三大产热营养素代谢紊乱。最主要的表现是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过高以及尿中有糖。认识血糖、胰岛素

血糖

血糖是指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值表示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高血糖诊断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两方面。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值应小于100毫克/分升,餐后2小时的血糖值不超过140毫克/分升。

胰岛素

胰岛素由人体胰腺中的胰岛分泌,胰岛素就像一把金钥匙,只有它才能使血中的葡萄糖顺利进入各器官组织的细胞中,为它们提供能量。正常时,进餐后人体胰岛分泌胰岛素增多,而在空腹时分泌胰岛素会明显减少,因此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虽然随进餐有所波动,但在胰岛素的调节下,能使这种波动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缺少胰岛素这把“金钥匙”或者“金钥匙”坏了不能正常工作时,就会使血液中的葡萄糖无法敲开组织细胞的大门,无法进入细胞为其提供能量。血糖会因此升高而引起糖尿病。血糖值与糖尿病的关系

D人的生命活动都是以血液中的葡萄糖为热量来源的。人们从食物中摄取养分后,体内就会产生葡萄糖。因此,用餐后血液中的糖量会增加,而被当作热量消耗后就会减少。下次用餐时再度上升,反反复复地上升与下降,也就是说,血糖值会在一定范围内反复地上升与下降。正常人的血糖值为:餐前降至最低点70毫克/分升,用餐后上升到最高点140毫克/分升。血糖值在这个范围内变动都属于正常。

而糖尿病患者则不同,症状轻微的糖尿病患者餐前血糖值介于120~130毫克/分升,用餐后可上升至200毫克/分升左右,重症糖尿病患者的最低血糖值(空腹时)约为200毫克/分升,用餐后可能高于300毫克/分升。

从以上数值可以了解到,当血糖值上升至160~180毫克/分升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就会进入尿液中,因此,从尿液中即可测出葡萄糖(尿糖)成分,这便有了糖尿病的可能性。糖尿病是这样产生的

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的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以高血糖、高尿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多尿是因为尿内葡萄糖造成尿晶体渗透压升高,产生渗透性利尿。

多饮是因为多尿造成身体内水分大量损失,感到口渴的结果。

多食是由于葡萄糖的吸收出了问题,能量不足,感到饥饿的结果。

消瘦是因为当胰岛素缺乏或不能发挥正常作用时,脂肪的合成出现问题的结果。认识“血糖值不会下降”的疾病——糖尿病

重症糖尿病患者 餐后血糖值高于300毫克/分升,尿量增多,疲劳倦怠、口渴。

轻症糖尿病患者 几乎无自觉症状,血糖值经常超过200毫克/分升。

健康的人 餐后血糖值最高不超过140毫克/分升,下一餐前可降至70~110毫克/分升。什么人需要检查是否有糖尿病?糖尿病有哪几种类型

糖尿病可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由于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数量减少及功能低下,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致使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引起血糖水平持续升高,最终形成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特点:发病年龄多在35岁以下,所以又称青少年糖尿病;发病急、病情重,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显著;必须使用胰岛素治疗,如不及时治疗,则会导致死亡。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在40岁之后发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是一种相对缺乏。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2型糖尿病病情一般比较缓和、隐蔽、病程较长,“三多一少”症状较少出现。2型糖尿病患者多有家族史、个人肥胖史等。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是糖尿病中的少数,多半是由其他疾病所引起,如胰脏疾病、内分泌疾病、特殊遗传性疾病、胰岛细胞基因缺陷等,或因药物及化学品引起。9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指妊娠期间发现的糖尿病。多数发生在妊娠期24~28周,孕妇发病率为3%~4%。50%~70%的妊娠期糖尿病在分娩后会表现为2型糖尿病,部分患者糖耐量恢复正常。血糖偏高导致糖尿病

血糖为什么会偏高?偏高会怎么样呢?在探讨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之前,我们应该要先了解与血糖有着极大关系的“胰岛素”。胰岛素是什么

胰岛素是一种激素,由胰腺β细胞分泌出来,可降低血糖的浓度。β细胞分泌出的胰岛素随着血液循环流动到人体全身,执行它的功能。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主要的工作地点有3个:肌肉、脂肪和肝脏。

肌肉

胰岛素能帮助葡萄糖顺利进入细胞内,降低血糖并且让细胞获得足够的能源,同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脂肪

胰岛素可促进脂肪合成,辅助能量以脂肪形式储存,并降低血脂含量。

肝脏

胰岛素在肝脏中可使葡萄糖转变肝糖原的速率加快,并抑制肝糖原的分解。肝糖来源为葡萄糖,当人体合成肝糖原时,表示利用了血糖,血糖浓度便会降低。胰岛素的作用血糖值降低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食物是血糖最大的来源。

我们所吃的食物中含有极高的糖分,这些糖分的另一个名字是“碳水化合物”,它是人体的必要养分。米饭、面等食物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后,会被分解成葡萄糖,并且进入血液,成为我们说的血糖。什么是正常的血糖值

一般正常状态下,空腹时血糖浓度是稳定的,正常值在70~110毫克/分升之间,用餐完毕后会短暂上升,通常身体会将血糖值控制在140毫克/分升以下,并在餐后2小时内恢复到原本的血糖值。

血糖值偏高,有两种常见情况:一种情况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获得利用的葡萄糖数量过少,残留在血液中的数量过多;另一种情况时胰岛素作用不良,例如正常人1个单位的胰岛素能降10个单位的血糖,而胰岛素作用不良的人只能降5个单位的血糖,这就是所谓的胰岛素抵抗性。血糖的来源

血糖的主要来源,除了食物中的糖类外,另一个来源,就是肝脏里的肝糖原,肝糖原分解后形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成为血糖。另一种是食物中的非糖物质,例如氨基酸、乳酸等,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成葡萄糖。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用来泛指所有的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双糖与多糖。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有尿糖

糖尿病患者只有在肾糖阈正常时,尿糖的多少才能大致反映血糖水平的高低。如果肾糖阈发生了变化,尿糖多少就不能准确反映血糖的情况了。如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全身弥漫性的动脉粥样硬化会导致肾动脉硬化,管腔狭窄,肾血流不足,肾功能减退,或者肾脏微血管损害导致了糖尿病性肾病,都可能致使肾糖阈值升高。即使血糖超过了160~180毫克/分升,尿中也测不出尿糖,有的甚至达到了200~300毫克/分升,尿中仍没有明显的糖出现。这时如果单靠尿糖监测来反映血糖控制,或者以此为依据来调整降糖口服药物用量和胰岛素的剂量便不可靠了。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不当的生活作息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约有90%属于2型糖尿病,除了遗传因素之外,生活习惯与糖尿病之间也大有关系。不当的生活习惯,如过量饮食、运动不足,都会造成脂肪、热量摄取过剩的状况,日积月累的结果就是血糖值攀升,沦为糖尿病一族。家族遗传

糖尿病具有遗传的特性,若家属或亲戚有人患有糖尿病,自己患糖尿病的概率便会增加。所谓预防胜于治疗,建议有家族性遗传者应定期接受检查。肥胖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患者有年轻化趋势,肥胖是关健原因。体重过重会导致胰岛素作用不良,胰岛素代谢差,血糖易升高,因此,肥胖者患糖尿病的概率较高。饮食西化

西式食物,如汉堡、汽水等,多半高脂肪、高热量,当肉类、淀粉、糖类摄取过量,容易造成体重上升,进而诱发糖尿病。不良生活习惯易导致糖尿病◎暴饮暴食◎压力过大无法排解◎饮酒过度、无酒不欢◎三餐不定时定量◎懒得运动糖尿病高危险人群年长者

年龄的增加会提升糖尿病的发生率。一方面是因为多吃少动的生活习惯易造成肥胖;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身体组织功能退化,胰腺制造胰岛素的功能跟着退化,增加患病率。有糖尿病家族史者

单亲患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为20%~30%。双亲患2型糖尿病,其子女患病概率为60%~70%。1型糖尿病则少得多,但是也有遗传易感性。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患者

这三种疾病就像连体婴一样,时常伴随糖尿病发生。他们往往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即胰岛素降糖作用下降,虽然胰岛素分泌多(是一种代偿),但作用差,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衰退,失去代偿,从而引发糖尿病。胰腺疾病患者

胰腺主管胰岛素分泌,胰腺曾受伤、慢性胰腺炎、肝硬化等都会影响胰腺的正常动作。你的生活作息正常吗(符合描述者请打勾)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糖尿病的预防

增加糖尿病知识,认识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患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倍;患脑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比非糖尿病患者高10倍;患心血管并发症的可能性要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患眼部并发症的可能性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倍。所以糖尿病不可不防,不可不治。

糖尿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点:

1.防止和纠正肥胖,避免高脂肪饮食。食物成分合理,碳水化合物以非精制、富含可溶性维生素为好,占食物总热量的50%~65%,脂肪占食物总热量的15%~20%,蛋白质占食物总热量的10%~15%。多吃蔬菜与水果。

2.避免或少用对糖代谢不利的药物。由于磺脲类和胰岛素治疗都会不同程度地引起体重的增加,所以对于超重和肥胖患者来说,原则上不应再选择这些药物,以免引起体重的进一步增加,不利于血糖的长期控制。

3.定期进行健康查体,除常规空腹血糖外,应重视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增加体力活动,参加体育锻炼。

4.妊娠时有糖代谢异常者,应积极采取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和胰岛素治疗等防治措施。因为妊娠时患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孩子出生后易患肥胖、糖尿病,所以应尽可能将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但也要防止严重低血糖。为了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所有妊娠的女性最好在妊娠24~32周做口服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糖尿病治疗的目标为血糖值正常化

糖尿病治疗至少应达到3个目标:

1.降低血糖,使其稳定在空腹136毫克/分升左右,餐后2小时170毫克/分升左右。

2.积极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治疗不再是单纯地追求降血糖,也应注重防治并发症。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通过良好的代谢控制达到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在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中,心血管并发症尤需警惕。治疗糖尿病的短期目标是控制血糖,实现降糖达标;长期目标是保护心血管,预防并发症。

3.消除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症状,改善患者主观感觉。糖尿病与遗传有遗传倾向

一般1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少一些,而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就多一些。

糖尿病是有遗传倾向的,糖尿病患者的子女肯定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更易得糖尿病。1型和2型糖尿病均有遗传倾向,它们遗传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糖尿病的易感性。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遗传倾向更加明显。但这并不是说,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就一定会得糖尿病。患病与否还与环境因素、肥胖、饮食、感染等有关。因此,减少糖尿病的诱发因素,就可以减少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应控制饮食,避免肥胖。没有糖尿病家族史者,年龄超过40岁,也应控制体重的增长,防止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并非绝对

糖尿病的遗传不是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突变。而且糖尿病的遗传不是疾病本身,而是对糖尿病的易感性,必须有某些环境因素的作用,才能发生糖尿病。糖尿病的诱发因素有: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妊娠和环境因素等。

作为父母,如果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在喂养孩子的时候应坚持用母乳喂养,可以预防婴儿长大后患糖尿病,因为乳汁中含有大量的胰岛素。同时,如果女性并未患糖尿病,哺乳的时间越长,患糖尿病的危险就越低,因为哺乳能改变母亲的新陈代谢,而新陈代谢的变化可能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使身体对调节血糖的胰岛素更敏感,从而降低孩子患糖尿病的危险。

作为子女,如果父母亲中有一人或双方都患有糖尿病,子女更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不要暴饮暴食,少喝糖分多的甜饮料,少吃高热量的快餐食物,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早春、秋冬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护,避免受到病毒或者细菌的侵袭而患病。

父母与子女一起努力,带有遗传倾向的糖尿病并不可怕。糖尿病有哪些症状初期无明显自觉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自觉症状有:异常口渴、排尿量多次数多、强烈疲劳、想吃甜食、食欲异常旺盛、吃得多反而越来越消瘦等。

糖尿病患者无法正常地以血糖为热量来源,血液中充满葡萄糖并随着尿液每天排出体外,患者身体以脂肪或蛋白质为热量来源,因此出现强烈的疲倦或身体越来越消瘦的现象。其次,往尿中排放葡萄糖时,也会排放掉水分,所以,患者很容易因体内水分不足而出现异常口渴。

糖尿病患者初期不太容易出现症状,大部分患者几乎都是在定期检查时才发现的,而且就算知道了,也有些人因为没有症状而置之不理,最终导致病情恶化。糖尿病严重时的症状

持续高血糖状态,血管相对地会产生病变。因为全身都布满着血管,所以影响也会扩及全身,结果引发糖尿病的种种并发症。

糖尿病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脏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并称为“糖尿病的三大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所导致的外在症状也很多,如看东西时出现两重三重的影像;视力退化;头晕;变得容易罹患蛀牙、牙周炎;变得容易罹患肿疮、皮肤病;皮肤痒;步行中会脚痛到无法行走(只要休息后就又好转);手指尖或脚趾尖感到麻木;手或脚冰冷;腿部容易抽筋;脚部水肿;脚部的伤口容易化脓;容易便秘、下痢;性欲不振;男性无法正常勃起。

这些症状并非同时出现,但都是糖尿病进行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出现的症状。

所以,当发现自己有以上的某些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检查。如得不到合理治疗,那么最后可能导致双目失明、尿毒症、脑血管及心脏病变、下肢或足坏疽,甚至危及生命。怎样确定是否患糖尿病血糖值的检查

1.空腹血糖试验

空腹血糖试验,又称为饭前血糖,主要是用来测量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了使检验准确,会被要求晚上10点后禁食,空腹8小时后于第二天早餐前接受抽血检查。正常的空腹血糖应为70~110毫克/分升,高于126毫克/分升则可诊断为糖尿病。

空腹血糖值是判断糖尿病最易获得的指标,然而它仅反映某个特定时刻的血糖值,没有办法说明患者平日的代谢状态。压力、健康状态都会造成血糖的变化。

2.饭后血糖试验

饭后血糖是指饭后2小时的血糖值,用来测验患者对于糖类消化的情况。正常数值为<140毫克/分升,当高于199.9毫克/分升时,则可诊断为糖尿病。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试验

葡萄糖不耐症是指血糖比正常人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阶段。葡萄糖不耐症分为空腹血糖不正常及葡萄糖耐受性不良,空腹的血糖值为110~126毫克,饭后2小时血糖值为140~199.9毫克/分升,即为葡萄糖不耐症。

葡萄糖耐受性不良是2型糖尿病发病前最主要的现象。据统计,约有1/10葡萄糖不耐症患者在1年内会沦为糖尿病一族,且有高达一半的不耐症病患,会在10年内患糖尿病。

接受口服葡萄糖耐受性试验的受检者,在检查的3天前,每天须至少摄取250克的碳水化合物,进行抽血检查的前一晚11点之后不再进食,但允许喝水。

空腹8小时后,早上至检验室抽血,抽血后服用75克的葡萄糖,2小时后测验血糖值。当空腹血糖值异常时

当空腹血糖值在110~126毫克/分升时,通常必须再进行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以便于糖尿病的诊断。进行方式为病患喝下一份75克的葡萄糖液后立即抽血,接着30、60、90、120分钟后各进行一次抽血。在2小时后,正常血糖值应小于140毫克/分升。空腹血糖值vs.饭后2小时血糖值尿液自我检测

试纸法测定尿糖

将尿糖试纸浸入尿液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1分钟后观察试纸的颜色,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可得出检查结果。试纸法测定尿糖

使用时,一次取出所需要的试纸,盖好瓶盖,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以防变质。

酮体试纸检测尿酮

将尿酮体试纸浸入尿液中,约1秒钟后取出,2分钟后观察试纸颜色变化,并与标准色版对照,即可得出检查结果。酮体试纸检测尿酮血糖的自我测定

血糖也可用血糖试纸进行自我检测。在耳垂或手指采血1滴,滴在试纸黄色部分的中央,将试纸平放1分钟,立即用水冲净血液,即可得出结果。

用血糖分析仪自测血糖。糖尿病患者经常要检测血糖,有条件的家庭可自备这种血糖仪,随时监测病情的变化。防止餐后高血糖学会利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高低的一项重要指标。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是指与50克糖类食物含糖量相当的葡萄糖,在2小时左右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它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数值,反映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医学界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大于70为高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其进入胃肠后消化快,且吸收率高,迅速被人体组织吸收进入血液,血糖峰值高,但下降速度快;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55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这类食物在胃肠中停留时间长,且吸收率低,进入血糖后峰值也低,下降速度慢,餐后血糖反应小,对稳定糖尿病患者血糖有利。因此,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是产生和加重并发症的主要因素,采取科学的进食方法是控制餐后高血糖的重要对策之一。

研究试验证实,食品“颗粒大小”,淀粉糊化程度高低,对血糖生成指数会产生直接影响。食品越精细,越容易被酶分解,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反之血糖生成指数就越低。另外,淀粉糊化程度越高,就越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炖煮的时间越长,血糖生成指数就越高,对餐后血糖影响就越大。由此可见,糖尿病患者摄入的食物宜粗不宜细。例如,蔬菜、薯类不要切得太细,淀粉类食物不宜煮得太久、太烂,宁肯在嘴里多嚼几下,让食物在胃肠内停留时间长一点儿,让肠道多运动,对控制血糖有利。规律饮食

糖尿病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做到定时定量定餐,不要随意打乱进食规律,以保持生物钟有规律地运转,从而稳定血糖。为了减轻进餐时对胰腺造成的负担,可将全天主食分3~4餐摄入,做到早餐1/5,午餐和晚餐各2/5,若主食超过300克(6两),宜采取少量多餐的办法,使每次正餐不超过100克(2两),多余部分另外加餐。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除3次正餐外,应加餐2~3次,即上午10点左右、下午4点左右、晚上睡前半小时左右各加餐一次。睡前除加主食外,还可喝牛奶或西红柿鸡蛋汤。这样,既可防止餐后高血糖,也可预防夜间出现低血糖。高纤维素食物给人饱腹感

食用膳食纤维,可以纠正营养过剩和不均衡,可以填充胃肠容积,使人产生饱腹感,避免过量进食。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吸收的速度和效率,降低血糖指数。同时食物“残渣”能维持肠道功能正餐,避免便秘和肠道憩室的发生。水溶性纤维可以与体内的胆酸结合,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和血糖浓度,促进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良性循环。糖尿病患者和肥胖者适当提高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改变“高热量、低纤维”饮食习惯,是预防“富贵病”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含蛋白质食物生糖指数低

科学实验证实,含蛋白质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会降低。普通小麦面条血糖生成指数为81.6%,加鸡蛋的小麦面条为55%,强化了蛋白质的意大利细面条仅为37%,比普通小麦面条低44.6%。加醋会降低生糖指数

食物经发酵后会产生酸性物质,可以使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降低,在食品制造中适当地加点醋或柠檬汁,也是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简便易行的办法。糖尿病患者进餐时加些醋,也有防止餐后高血糖的作用。常见食物的生糖指数并发症——糖尿病对健康的威胁

糖尿病的并发症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大类。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血糖值低于3.33毫摩尔/升时称为低血糖。低血糖发生的时机有二:一为摄取食物之后,一为空腹之时。摄取食物后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通常是因为进食后胰岛素分泌量暂时性过多所引起。空腹时发生低血糖的原因:一为肝脏释放出的葡萄糖不足,二为体内胰岛素仍旧分泌较多。

血糖降得太低,无法及时供给身体所需能量,便出现低血糖。患者多有饥饿、发慌、头晕、手脚发抖、冒汗、心跳加速等症状,严重者会痉挛、昏迷。轻度低血糖发生时,可让患者喝杯橙汁或吃糖果,重度患者则应及时送医。

一般说来,若血糖值落在正常标准范围内,是不会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但有些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值长期在250毫克/分升以上者,当其血糖值在110~120毫摩尔/升之间时,仍会出现低血糖症状。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习惯了高血糖状况,正常的血糖值对他们来说反而偏低。

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主要发生在1型糖尿病患者中。当患者胰岛素使用不当,患有急症如中风、心肌梗死,或者感染、外伤,压力过大或使用类固醇时,易使血糖过高,导致体内酮体过多,引发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会加重多饮、多尿等症状,同时让患者呼吸又深又快,还伴随腐烂水果味。另外,患者还会出现口干舌燥、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嗜睡等症状。

高渗性昏迷

高渗性昏迷主要发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发病原因与发病症状皆与酮症酸中毒相仿,但不会产生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症状。发病时若无适当治疗,严重时会导致重度昏迷。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的血液中除了高含量葡萄糖外,还易有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这些现象会造成血管硬化。血管硬化发生在脑部会引起脑中风、在心脏引起冠心病、在足部引起下肢坏疽。据统计,有75%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死因与大血管疾病相关。

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易导致全身血管病变,当血管病变发生在视网膜上则引发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富含微小血管,血管受伤时,视力会受损,情况严重时,会导致突发性失明。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4%~70%,患糖尿病30年后出现视网膜病变者高达90%。建议患者定期进行眼睛检查,预防各种眼部病变。

肾病变

当肾小球发生微血管病变时,损伤肾脏功能,则形成糖尿病肾病变。据统计,有5%~15%的2型糖尿病患者会进入末期肾脏病。肾病变最早出现的异常是微量尿蛋白,也就是解小便时出现大量泡泡且经久不消。若患者没接受治疗,80%的人会在10~15年之后进入明显期肾病变。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对预防肾病变有相当不错的效果。

神经病变

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晚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大致可分为感觉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及运动神经病变。

感觉神经病变会使患者手脚发麻、刺痛或失去痛觉与痛感;自主神经病变会造成夜间盗汗、膀胱功能异常、性功能障碍、恶心、腹泻或便秘等;运动神经病变会使得手指与脚趾的灵活度降低、肌肉无力、关节反射减弱。

心脑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变,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较高,主要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等,引起冠心病、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病等,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糖尿病所引发的慢性并发症破除糖尿病的16大迷惑血糖高一定得了糖尿病吗

血糖高并不代表一定患有糖尿病。

其他情况也会引发高血糖

虽然糖尿病最主要、明显的特征就是高血糖,但高血糖并不是糖尿病的代名词,疾病、用药也可能引发短暂的高血糖现象,只要经过治疗,血糖就会恢复正常。因此若发现血糖升高,千万不可贸然服用降血糖的相关药物,应该经过医生诊断,确定疾病之后,才能按照指示服药。

在某些紧急情况下,例如急性感染、烧烫伤等,人体多种激素因受到刺激而增强分泌,导致胰岛素相对分泌不足,血糖值也会因此短暂升高。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

因患糖尿病所表现出来的血糖异常升高,是指空腹8小时以上血糖值为126毫克/分升以上、任意时段抽检的血糖值为199.9毫克/分升以上或口服75克葡萄糖液后2小时血糖值为199.9毫克/分升以上。当经过不同日期、二次检测,结果符合任一项目时,才算是患糖尿病。可能引发高血糖的原因血糖越低越好吗

过低的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伤害是非常严重的。

当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下降时,首当其冲的是大脑皮质受抑制,出现意识朦胧、定向能力与识别能力丧失、精神失常及言语不清;当皮质下受抑制时,产生躁动不安、心动过速及瞳孔散大;当累及中脑时,出现阵发性惊厥,并很快陷入低血糖性昏迷。

低血糖性昏迷常见肌力弛缓,体温下降而呼吸平顺,皮肤潮湿,呼吸无特殊气味。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均衡摄取6大类食物,是糖尿病患者要遵循的饮食原则之一;水果能吃,但需慎选水果种类。

水果因为含有糖分,使糖尿病患者对它望之却步。实际上,水果富含维生素、膳食纤维与矿物质,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是有帮助的。糖尿病患者6大类食物都该均衡摄取,包括水果,只要少吃糖分含量过高的水果即可。胖子都有糖尿病吗

体重过重不一定会患糖尿病。

肥胖者身上肥大的脂肪细胞比一般人多,这些传达“身体不需要能量”的脂肪细胞会妨碍胰岛素的动作,让胰岛素无法顺利使葡萄糖进入细胞内,因而滞留于血液里,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增加,血糖值升高。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吃得好、动得少”的人急速增强,若您也是其中一员,请特别注意自己的身体体重指数(BMI)与腰臀比例,这两个数值可是防治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的头号指标。

一般来说,无论男性或女性,理想的BMI值应该为18.5~24,大于24为过重,超过27就是肥胖,数字越大患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而在腰臀比例方面,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者,属于内脏四周囤积大量脂肪的内脏脂肪型肥胖,亦即所谓的苹果型肥胖,容易导致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疾病。除了看腰臀比例之外,如果男性腰围超过90厘米,女性超过80厘米,也已经达到肥胖标准。糖尿病患者为何会有三多现象

三多之一:吃多

吃多,是因为体内胰岛素作用不足,葡萄糖无法顺利进入细胞转换成身体所需要的能量,影响正常运转。当身体感到热量不足时,进食欲望被激发,所以会出现吃得多的现象。

三多之一:喝多

喝多,是因为人体的血糖上升导致血液渗透性提高,造成体内大量的水分排出。水分流失导致口干舌燥,身体自然想要补充更多水分,所以会出现喝得多的现象。

三多之一:尿多

尿多,是由于糖类无法被身体利用,导致血液中的血糖浓度增高,而肾脏在将不能被利用的糖分排到尿中的同时,也一并把身体中的水分排出,所以尿量会增加。

典型症状:体重减轻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除了三多外,体重减轻也是其一。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或衰退,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大量的葡萄糖不能被机体利用,能量不足。机体为了维护生命所需要的能量,只有分解体内的脂肪和蛋白质产生能量,以满足各组织器官的需要,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糖尿病患者的肌肉、脂肪日渐消耗,再加上血糖升高引起的多尿,排出大量的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致使体重逐渐下降。

没症状不代表没事

虽然吃多、喝多、尿多及体重减轻是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但为数不少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并没有出现明显征状,所以建议40以上的中年人定期到医院进行血糖检测。此外,若出现“三多一少”的糖尿病典型症状,更应立即前往医院进行检查。如何有效控制血糖

控制饮食、适度运动、按时服药、定期复查、维持健康生活作息。

均衡饮食,控制总热量

饮食平衡,是指各种营养素的供给必须足够并且平衡才能满足人体的正常生理需要、维持人体健康。既要保障每天的能量摄入,同时又要控制总的热量,即通过平衡饮食达到控制体重的目的。

总热量的控制是糖尿病患者饮食方面最重要的一环。有些患者为了使血糖下降,刻意吃少,或吃某些特定食物,不吃某些特定食物,这些都是不对的,会造成营养不均,对健康反而不利。只要依照营养师指示,平均摄取6大类食物,就能稳定控制血糖。

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改善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敏感度,促使葡萄糖被充分利用,进而降低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搭配运动是最理想的治疗方式。运动还能降低血中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升高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降低血压,改善心肺功能。

按时服药与定期复查

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遵照医生指示服药,不能自行停药或换药,以免影响血糖控制状况。该复查时应在适当时间到医院掌控病情,并针对病情发展做治疗上的调整。

改变不健康生活习惯

过度劳累、习惯压抑情绪压力、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皆会使病情恶化。糖尿病会遗传吗

糖尿病不会遗传,会遗传的是诱发糖尿病的体质。

据统计,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有20%~40%患有糖尿病。有些人比较容易患糖尿病,诱发糖尿病的体质是有可能遗传的。

实际上,促使糖尿病发病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光一个诱因无法促使糖尿病发生,除了遗传因素,还得加上环境因素。因此,即使您有易患糖尿病的体质,在还没有达到相当年纪,或没有环境诱因出现时,糖尿病症状是不会出现的。家属近亲中有糖尿病患者的朋友,可以不用过度担忧,只要维持良好作息、定时运动、均衡和健康饮食,将血糖控制好,即可避免患病。女性比较容易得糖尿病吗

女性得糖尿病的概率比男性稍高,这一倾向在中年后逐渐明显。

性别对患糖尿病的概率有一定影响,尤其是2型糖尿病。女性患糖尿病的概率稍高,这与女性中年后体重增加有关。体重过重是典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型特征,对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肥胖是导致胰岛素作用不良的主因。高血压和糖尿病是共生的吗

两者不是绝对共生,但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概率确实较高。

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

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经常如影随形,它们之间的关联不是必然,但的确时常相伴发生。

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概率是一般人的2倍。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30%~70%的人并发高血压,且概率与体重、年龄成正比。肥胖、年纪大的人同时患糖尿病与高血压的概率较高。

饮食调整最优先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饮食调整是最重要一环;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控制也是预防并发高血压的关健。

限制钠的摄入量是控制及预防高血压的重点。糖尿病患者应避免高钠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适量的水果,有助于血压的控制。此外,高钾食物具有抗高血压的作用,但若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肾脏功能不健全,则不能摄取高钾食物。

除了饮食控制,戒烟也是对抗血管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建议有吸烟习惯的糖尿病患者戒烟。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感染

血糖值偏高的患者,在血糖值不稳定、控制状况欠理想时,抵抗感染的能力就会变差,因此较容易发生感染。

预防皮肤感染6原则

保持各部位皮肤的清洁干燥。

选择通风、易散热材质的衣服。

给予各部位皮肤适当的按摩,促进血液循环。

避免用尖指甲抓皮肤。

选择中性肥皂;若皮肤过干,用清水冲洗即可。

各部位皮肤受伤时,禁止随便用药,应请教医师或专业人士后再做适当处理。

预防口腔感染4原则

选择软毛牙刷。

每天至少早、晚各刷牙1次。

使用牙膏与牙线清洁牙齿,饭后要漱口。

若出现牙痛、牙龈红肿等口腔问题,应请牙医处理。

预防泌尿道感染5原则

1.稳定血糖。

2.禁止憋尿。

3.增加水分的摄入量,建议每日至少2000毫升。

4.保持身体的清洁。

5.尿频、小便疼痛等现象出现时,应立即求医。

除了各部位皮肤、口腔、泌尿道部位要注意外,糖尿病患者也该避免感冒。感冒会影响血糖值的变化,这对于患者血糖的控制无疑是雪上加霜。

女性糖尿病患者特有症状:阴部瘙痒“吃多、喝多、尿多”外加“体重减轻”是典型的糖尿病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不受性别限制。此外,女性患者还会出现阴部瘙痒的特有症状。

血糖的升高,导致女性会阴部易遭受感染并产生瘙痒感。建议女性患者每次如厕后,用温水冲洗,洗干后擦净,方向由前往后,即从会阴部至肛门。

这种特有的症状总让女性患者感到不适并造成困扰,一旦血糖值获得稳定的控制后,瘙痒症状便会消失。糖尿病患者不能吃糖吗

只要能控制好每天的糖类摄取量,糖尿病患者是可以吃糖的。

控制糖类摄取量

患糖尿病的原因不完全是因为吃太多甜食,摒除遗传因素、肥胖与运动不足,饮食中摄取过多热量、高脂肪食物,也是导致糖尿病的原因。因此,对糖尿病患者来说,糖类的摄取量也应该限制,葡萄糖、果糖等单糖不要超过糖类总量的10%。

代糖满足吃甜食的欲望

糖尿病患者糖类的摄取需要严格控制,这点对于喜欢吃甜食的患者来说的确不算好消息。目前市面上有不少针对糖尿病患者制造的代糖食品,这些食品的特色就是不添加糖,如白糖、砂糖、葡萄糖等,而改以代糖取代。代糖食品最大的优点就是食物具有甜味,但热量不增或少量增加。

代糖种类众多,可根据热量分为两大类:一是营养性甜味剂,一是非营养性甜味剂。营养性甜味剂常见有木糖醇及山梨糖醇等,这类甜味剂含有热量,每克产生2~3千卡热量,糖尿病患者可适量食用。非营养性甜味剂常见的有阿斯巴甜、醋磺内酯钾等,热量很低但为人工合成,使用量不宜过多。阿斯巴甜每天不超过500毫克。各种甜味剂的相对适度糖吃得太多会得糖尿病吗

破解迷思:糖吃得太多与糖尿病无直接关系。

糖吃得过多与患糖尿病没有直接的关系,遗传、肥胖、运动不足、摄取过多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才是糖尿病发生的主因。不过,砂糖、果糖、白糖等糖类是白糖的主要来源之一,患有糖尿病的人应该有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