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表达4.0:智造卓越少年——阿涌叔叔表达训练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7 14:08:26

点击下载

作者:阿涌叔叔(朱涌)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快乐表达4.0:智造卓越少年——阿涌叔叔表达训练宝典

快乐表达4.0:智造卓越少年——阿涌叔叔表达训练宝典试读:

自序 宝贝“说明书”

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体验式教育专家,是孩子们的大朋友,又是家长的良师益友,但有时候,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设计师”、一个艺术家,而我的“产品”就是我的孩子们。爸爸妈妈是这些“产品”的创造者,而我就是在帮助更多的爸爸妈妈去了解他们创造出来的一个个小天使,给这些小天使设计一个舒适的适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环境。

很多爸爸妈妈只是创造出了他们的小宝贝,却随着宝贝的成长,越来越不知道这些小宝贝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该如何成长。“孩子”这件“产品”,说简单又很复杂,说复杂却又很简单,他们本身是简单快乐的个体,却要在复杂的环境下成长,这个痛并快乐的成长过程因而变得异常复杂,复杂到爸爸妈妈们手足无措,无可奈何。谁说孩子的成长非要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独特的成长轨道,有他们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

亲爱的爸爸妈妈们,当你们困惑于如何和你们的宝贝相处,不知道宝贝在想些什么,需要什么,不知道这件“产品”应该具备哪些能力的时候,请你们来读一读这本“说明书”。我相信,这本书里有你需要的答案,那些在你们手心里呵护成长的小不点,原来可以长得如此优秀。在这里,我这个自封的“设计师”会给你们一些建议,告诉你他们心里的小秘密,告诉你他们内心的需要,他们心里无限的爱,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成长应该具备的优秀品质和能力等等。

让宝贝们快乐成长是爸爸妈妈最希望看到的,有的爸爸妈妈急功近利,有的爸爸妈妈失之怠慢,有的爸爸妈妈则找错了方法,如果你属于其中任何一种,就要更多关注你们创造出来的小宝贝啦,或许他们正在苦恼,或许他们不太快乐。希望在读完这本宝贝们的“说明书”后,你会更成功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去!PART 1 你真正了解孩子吗

作为父亲要多和孩子一起玩、多聊天。当然,不是各玩各的,也不是一味聊学习成绩,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朋友,去玩俩人都喜欢玩的活动或游戏,去倾诉和倾听彼此的烦恼、快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妈妈平时也不要对孩子的学习太唠叨,这会让孩子慢慢地把学习看作家长的事。另外,在一些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上,妈妈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商量之后再做决定。这么做,是在“绑架”孩子表达贴士

孩子并不是不愿意表达,而是拒绝被安排。

孩子有孩子的世界,有其自身的特质,拥有独立的人格。长久以来,很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因而不能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进而缺乏必要的理解与沟通,从而绊住孩子快速成长的脚步。

正如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认为的那样,“教育应该以儿童为中心”,她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和培养,试问,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能够做到呢?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待孩子的基本态度应是平等和尊重,尤其不能干涉孩子的自由。孩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才是真正健康地成长,才能真正发挥出自己的特长。相反,如果孩子的自由被限制,那就谈不上发挥创造力,更不可能成长为有特殊才能的人。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独立人格?独立人格是指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它要求人们既不依赖外在的精神权威,也不依附现实的强加力量。孩子和成人一样,作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也有其独立的思维和行为准则,并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和侵犯。

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成长得更优秀,花大价钱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找关系把孩子送到更好的班级里,一到寒暑假就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培训班。有些家长甚至把孩子每一分钟要做什么都安排好了。而这些“爱孩子”“为孩子好”的做法,却恰恰是遏制孩子成长的关键因素,使孩子渐渐厌倦学习。有些孩子对学习的厌恶,甚至到了深恶痛绝的地步。但家长们并不明白,只会疑惑:我已经为孩子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他的学习成绩还是不行?我认为,父母这些“替孩子做主”的做法确实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过度安排是错误的,这会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以爱为名义的“绑架”。

今年暑假,我就给一个被以爱的名义“绑架”的孩子进行了一次成长训练。

刚见到这个孩子时,他比较沉默,一直趴在桌上,显得不高兴。发现这个问题,我及时地和这个孩子进行了沟通。首先,我对他表示了热烈欢迎。接着,我请这个孩子进行了自我介绍。不过,当问他愿不愿意跟其他孩子一起快乐成长时,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不愿意。”我问他为什么,他答道:“这是妈妈安排的!我讨厌写作文。”这样的问答,让我初步了解了这个孩子。

要学会做孩子的朋友,这样才能知道孩子真正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接下来,在近于争吵的谈话中,我渐渐发现,其实这个孩子很有思想,他看过很多书,甚至懂得《未成年人保护法》。那么,他为什么会对妈妈的安排如此厌恶呢?

孩子告诉我,其实,他讨厌被妈妈安排、讨厌写作文是因为他的语文老师很不喜欢他,总是批评他,他早就想换班了。可是爸爸妈妈不同意,说他班上的老师是学校里最好的老师。而孩子也知道,父母是为他好。所以,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一点,他每天都忍受着不舒服去做不愿意做的事情。一个五年级的孩子,他究竟忍受了多少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被尊重和理解的“不舒服”?作为父母、老师,你们知道吗?沟通是了解彼此的有效桥梁

其实,这个孩子很懂事。他说,他知道妈妈非常爱他,而他也很爱自己的妈妈。但是,他对妈妈还是有些不舒服的地方,那就是:妈妈侵犯了他的自由;妈妈总是逼着他做一些违背自己意愿的事情;妈妈只相信老师,不相信自己;妈妈不了解自己。

谈到最后,我和他约定,帮他“教训”一下他的妈妈,不过,前提是他得在接下来的体验活动中好好表现。而他也真的开始主动改变和表达自己了,并且和一起参加训练的孩子相处十分融洽。这个孩子的脸上终于有了笑容。活动结束后,孩子也没有拒绝把体验活动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可见,孩子并不是不愿意表达,而是拒绝被安排。

家长在和孩子的交流中,要处处体现对孩子的尊重,让孩子觉得“你跟我是平等的,你是相信我的,尊重我意愿的”。这样的交流方式,才能让孩子更愿意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们对很多事情的认知确实还不成熟,家长适当地给孩子一些安排是好的,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如果爸爸妈妈们只是一味地给孩子套绳索,约束孩子,反而达不到想要的结果。

那么,爸爸妈妈在孩子的成长中要做些什么呢?

我建议,作为父亲要多和孩子一起玩、多聊天。当然,不是各玩各的,也不是一味聊学习成绩,而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朋友,去玩俩人都喜欢玩的活动或游戏,去倾诉和倾听彼此的烦恼、快乐,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父亲心中的地位。妈妈平时也不要对孩子的学习太唠叨,这会让孩子慢慢地把学习看作家长的事。另外,在一些与孩子有关的事情上,妈妈要多征求孩子的意见,与孩子商量之后再做决定。

虽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爸爸妈妈的陪伴、呵护,但父母“凡事都替孩子做主”并不是“爱孩子”的最佳方式。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选择和决定,才是真正的“爱孩子”,这是一种理智、智慧的爱。尊重是相互的,当父母给了孩子足够的尊重时,孩子回报你的将是更加尊重。

活动结束后,我当着孩子父母的面,问他“你对爸爸有什么要求”时,他满怀期待地对爸爸说:“少出差。”接着,他就哭了。我说:“男子汉不可以轻易流眼泪,要哭也不要让别人看到。”孩子跑到角落里,擦干了泪。这样的场面感动了他的父母,也让他们知道了父亲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和孩子一起积蓄成长的力量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适时地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引导。我根据这个孩子的年龄,给他制订了一份暑假读书计划——推荐他去看《曾国藩家书》和《做中国最high的孩子》两本书,希望他能够积极乐观地成长。最后,我也鼓励这个孩子,要努力让自己变得优秀,不要给父母“绑架”自己的借口。听到这样的鼓励,孩子认真地点了点头。他的爸爸妈妈也点头表示赞同,愿意跟孩子一起积蓄成长的力量。

爸爸妈妈们,请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束缚孩子成长的翅膀。相信孩子,孩子就有办法让你相信;带大孩子,孩子就有能耐让你惊叹;放开孩子,孩子就有本领飞得更高。我用一堂课的时间让那个孩子快乐了起来,使那个孩子有了成长,有了改变,有了突破。希望爸爸妈妈们都能明白这个道理,让孩子从快乐到成功!“爱”不应当成为忽视孩子独立人格的借口,更不应当成为束缚孩子独立成长的枷锁。家长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孩子,自认为是为孩子好,然而这样的爱,不仅不会让孩子健康成长,最后还可能伤了孩子以及父母自身,甚至酿成不应有的教育惨祸。

孩子不是谁的附庸,而是一个有着独立人格的个体,父母必须正视这一点,与孩子站在同一高度,想孩子之所想,和孩子一起努力,收获表达和成长的喜悦。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从心底里认可孩子拥有独立人格,要把孩子当成家庭的一个成员平等对待。在施教中,父母要时刻提醒自己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正确的意见和想法应该给予鼓励和采纳,错误的想法或意见应当给予纠正,让孩子明明白白做人,清清楚楚做事。

其次,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从实际出发。每个孩子的特质不一样,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得因人而异,不能总是和别的孩子攀比。别人的孩子是这样的,就一定要自己的孩子也这样,这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换个角度想想,假如孩子也对你说“你和你们单位的某某比比”,你会是什么感觉?道理是一样的,父母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再想想,在别的方面,我们的孩子也许做得很好。

最后,父母要学会控制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就改,善莫大焉!”面对孩子的对与错、是与非,作为家长,应时刻保持理智清醒的头脑,采用正确而温和的教育方式,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要用粗暴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如果是自己错了,父母也要勇敢地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说声“对不起”,相信在这样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没有解决不了的教育烦恼。

风筝终有断线的一天,若总让孩子做风筝,孩子不免要面临因迷失方向而折翼的危险,岂不让人心伤?不如让孩子成为自由的小鸟,教会他们经历风雨、独立成长,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蓝天自由飞翔。孩子也有小九九表达贴士

请蹲下身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去看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分析孩子的表达,去理解孩子的表达,方能听懂孩子所说的话。

先来看看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质:

☆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

一年级:

1.离开父母的怀抱,迈向新的环境。

2.父母照顾得过于周到。

3.感觉“总有什么不对劲”。

二年级:

1.逐渐表现安定感。

2.逐渐产生好胜心。

3.逐渐与多人交流。

三年级:

1.产生明显外向型性格。

2.即使被骂也不会放在心上。

3.开始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

四年级:

1.难以指导。

2.开始喜欢看书。

3.“自我”观念开始成型。

4.开始把字写得工工整整。

五年级:

1.尊重功课好的人。

2.竞争心日渐增强。

3.开始组织小团体。

4.单纯的口头褒奖不起作用。

六年级:

1.开始会讲道理。

2.记忆力大有进步。

3.开始对报纸感兴趣。

4.开始了解自己的实力。

5.会在生活中动用策略。

再来看看小学生的主要发展任务和主要品质:

小学低年级(一至三年级)

1.自主。

2.安定。

3.爱心。

小学高年级(四至六年级)

1.创新。

2.竞争。

3.表达。

4.反思。

你看出来了吗?孩子们并不缺乏表达的土壤,学校和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质进行表达的定向培养,而且,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得抓起。

下面就用一个小故事来谈一谈孩子的表达。

有一次,美国著名节目主持人林克莱特采访一个三年级的孩子,问他:“长大后你想做什么啊?”孩子大声地回答:“我想当一名飞行员。”林克莱特又笑着问他:“如果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突然没油了,但飞机上只有一个降落伞,你会怎么办?”孩子思考了一会儿,说:“我会嘱咐飞机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

观众听到这样的回答都忍俊不禁,都在说:“这个小孩这么小就……”林克莱特也在继续注视着他,看他是不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这时他看到孩子的眼泪夺眶而出,其悲恸之情难以用笔墨来描述。林克莱特心有所动,问:“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啊?”孩子说:“我要去取燃料,我还要回来,我还要回来,我一定会再回来的!”

听完这个故事,你作何感想?

是不是听到一半的时候,你也想笑话这个孩子?是不是听完整个故事,你内心深处的某根神经也被触动了?

人有时候真是这样,别人说的话自己还没有弄明白,就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打断别人,还以为自己有多高明。其实不知道的是,自己正用思维暴力剥夺别人表达的自由和权利。

孩子们的表达,你真的听懂了吗?如果没有,那么请多些耐心,让孩子尽兴表达。

每年,我们江海少年通讯社的孩子们都会组织不同类型的训练营,由孩子当教官,为同龄孩子上课。别看孩子们小,他们备课、上课、训练,却是一丝不苟。在训练营期间,他们每个人都会提出并实践一些关键词。这里就有一个特别的关键词:开会。

所谓的开会,《新华字典》的解释是:召集若干人议事;多人聚集于一定处所议事;举行会议或集会;有会议或集会。其目的是讨论解决某个问题。

我们国人喜欢开会,很多事情口头上说说就能解决,而且不少事情平常解决不了,而一开会、一拍脑门就解决了。因为开会总是严肃的,有意义的,于是,开会就成了高频率的用词。

孩子们的开会可没有这么多门道,孩子们有自己的小九九,有属于他们自己的表达方式。

他们的开会地点定在餐厅,开会方式是吃饭,开会时间是晚上。

晚上,一支站得笔直、人小鬼大的属于孩子们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向餐厅“杀”去,领头的是团队中的“首长”,孩子们的老大——总编大人。

我们的辅导员们现在成了孩子,孩子们成了主角。安排座位了,你坐这儿,他坐那儿。哦,不对,还有阿涌叔叔呢!这时想起我了,赶紧让座。我也就不客气了,自然地坐在他们分配的位置上,悠然自得地看着他们去忙活。

开始点菜啦。“你喜欢吃什么?”“什么啊,鱼你都不吃,这么挑食,以后不敢带你出来了。”“啊,青菜,我不吃。”“我们团队的人必须吃青菜!”“哦!好吧!”

吵吵嚷嚷中,一桌菜上来了。吃饭不急,我们江海少年通讯社的总编发话了:“首先我们来举起手中的杯子,庆祝我们今天开会成功!”

好!大家一起把杯子举起,把饮料喝下。开吃啦。

这是孩子们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会议,刚才说不吃蔬菜的孩子,现在抢着吃蔬菜,刚才说不吃鱼的孩子也拿起筷子夹起一大块鱼肉。孩子们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正是表达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偷偷地和身边的总编耳语几句,总编会意,说:“来,大家把蔬菜吃掉,还有那条红烧鲫鱼。”大家一呼百应,你一筷子,我一勺子。两个平时挑食的孩子也赶忙把筷子拿起来,和大家争着抢着把菜全部吃光了。

有时候,表达方式不能太直接,命令式的语言往往会令孩子们产生抵触,不妨采用委婉的方式,这样往往能轻轻松松地解决孩子的很多问题,而且还能让孩子们意识到并改正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与学习习惯。

后来,我还和两个平时挑食的孩子的家长聊了他们的问题。孩子挑食其实跟家长也有很大关系,只要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家长一般都不会去阻挠。可有时候家长也不能太放纵孩子,虽说现在是快餐时代,但让孩子逐渐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不仅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利,更有利于孩子以后生活能力的提高,毕竟以后的路都是孩子自己走的。孩子们能自己管理好自己

我在江海少年通讯社中也放出消息:“某某已经宣布,再也不挑食啦。请大家监督他。”参加阿涌叔叔训练营和会议的“同志们”都会心地笑了。果然,以后再和家长沟通时,这俩孩子挑食的坏习惯已经荡然无存啦。

跟孩子做朋友,让孩子知道,你是真的关心他。想想和闺密、哥们的友情培养过程,把这个过程放在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当你想发无名火时,先深吸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冷静下来,想一想会对朋友这样做吗?不会!所以你就不应该找孩子的碴。当你想找人聊聊自己的烦心事时,何尝不能和自己最亲最爱的孩子说说呢?也许,在你眼里,他们还很稚嫩,不能真正听懂大人的事情,说了也等于白说;也许,他们的话语稍显幼稚,对事情的解决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你想要的难道不正是这份单纯而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吗?有了这些,你还怕什么!接下来的问题,你就应该坦然面对,设法去解决。

你知道为什么孩子有时的表达你听不懂吗?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你没和孩子站在同一高度。

一位妈妈带着四岁的孩子去逛商场,孩子总是吵着要妈妈抱。妈妈跟孩子说:“你看商场里面有好多好玩有趣的东西,边走边看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啊!”可是,孩子还是不停地吵着要妈妈抱,当妈妈抵挡不住孩子的吵闹蹲下去准备抱孩子的一刹那,她蒙了。原来,在孩子的高度,看到的只有无数不停走动的大人的腿,根本看不到柜台上摆放着的琳琅满目的商品,这对年幼的孩子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所以,请蹲下身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去看世界,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去分析孩子的表达,去理解孩子的表达,方能听懂孩子所说的话。

孩子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只要找到和孩子沟通交流的点,然后慢慢地去探究和激发孩子的表达欲望,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孩子将来就不会让你那么头疼了。等孩子把话说完表达贴士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能在我们看来天马行空,甚至匪夷所思,但那都是他们的心声和呼唤,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与呵护。

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可能在我们看来天马行空,甚至匪夷所思,但那都是他们的心声和呼唤,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与呵护,而不是一味地以成人思维去责怪,甚至要求改变。

如果少了相互理解与倾听,父母与孩子间自然就生出隔阂与摩擦,不仅使亲子关系紧张,更阻碍了孩子茁壮成长。

就拿每年的假期来说,寒暑假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已不再是天上人间,可谓喜忧参半。虽说总算逃离出每天放学做不完的作业的苦海,却掉进一个更深的无底洞。这种情形已然司空见惯,不仅仅是寒暑假作业的压力,更多的是家长竞相攀比似的给孩子报的各种辅导班。家长应该多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兴趣,从而支持孩子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我的暑假我做主

一说到暑假,那是我最盼望的事了,要是以前我肯定想的是尽情地玩耍,尽情地睡懒觉,尽情地看电视啦,但现在的我却不这么想了,我认为我们在暑假里要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情。

首先,不能只想着一味享受,或者盲目地行动,我们应该制订一个合理的暑假计划,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每天都有计划,暑假过得也就会很充实。

其次,要将计划付诸行动,严格遵照计划的内容去做,而不是“计划计划,墙上一挂”。不然,再好的计划也都没有任何的意义。

在我今年的暑假计划里,多了一份令人向往的活动安排,那就是到江海少年通讯社编我们孩子自己的报纸,参加“磨砺·我能行”成长训练。这样不仅能锻炼自己的能力,还将结识不同的朋友,暑假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给孩子一个集体

接下来是让我最最激动的活动安排——旅游。旅游是我们家暑假必定要实施的一个项目,今年也不例外。通过旅游去了解不同地区的民俗、地理、历史等,获取知识,增加见识,开阔视野。

我的暑假我做主!

杨希哲,11岁寻找暑假真正的快乐

马上就到我们孩子最期盼的暑假了。在暑假里,我们可以暂时抛开繁重的学业,去游山玩水,去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做自己喜欢的事。

那么,怎样才能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暑假呢?

小时候,我对暑假的印象是快乐而漫长的。那时一到暑假,我就会回到乡下老家,在麦地里与小伙伴们尽情玩耍。玩累了,就回家去看电视。但暑假过后,却没有什么收获,仿佛做了一场梦。

当再大一点时,我便开始在城里过暑假了。城里的暑假比乡下无趣了很多,父母要上班,所以只能送我去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只有父母偶尔在家时,我才能与其他小朋友玩,但完全没了乡下那份快乐。这样的暑假是充实的,但丝毫没有快乐。

到了三、四年级时,我有了一定的独立能力,父母允许我独自一人在家。正好在这时,我加入了江海少年通讯社。通讯社经常会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如“磨砺·我能行”“亲子变身大行动”等等。这些活动有趣而充实,既能让我感受到快乐,也让我收获颇丰。

要想让暑假过得既快乐又充实,秘诀就是:去参加各种各样有益的体验活动,去做自己认为快乐的事!在暑假中,学习、提高、升华,从快乐到成功!

何翊东,12岁

看到这里,家长们有没有些许惭愧呢?听了孩子的心里话,家长们是不是也要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度过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暑假呢?从一个小小的假期就可以看出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之道。我们总是以爱之名给孩子安排得太多太多,却很少去关注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愿,忽略了孩子自身的特质。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孩子都是上天独一无二的厚赐,需要家长用心聆听、精心培育。同质化的教育不可取,家长切忌跟风粗放式地将孩子放到所谓的辅导班就一了百了,孩子的需求才是最重要的,要做到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孩子不是玩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独立个体,应该是每一个家长心中要塑造的“产品”。真心地对待孩子,不要觉得孩子只是孩子,什么都不懂,家里的一些事情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听听孩子的想法。

你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你聆听过孩子的心声吗?如果没有,还来得及,用心去倾听、去交流,不要让爱越走越遥远,亲子关系越来越疏离。孩子有自己的情绪表达贴士

平时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些小情绪的流露,并且多和孩子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你分享。

每个人都有不高兴的时候,也许因为考试没有考好,也许因为工作出现失误,又或者仅仅是因为吃了一顿不合口味的饭。但我们应该及时将这些负面情绪消除,而不是沉湎其中,让负能量影响到自己。

生活中总有不少人会纠结于不愉快,不知道如何化解。我曾遇到过一个总是抱怨生活糟糕,满脸不高兴的孩子。

M是小学生,常常是一副不高兴的样子,对身边的一切都感到十分不满意。这一次,恰逢组织“江海少年爱心小使者在行动”,我特别为这个不高兴的孩子做了一次成长训练。

我:“从你日常的言行举止来看,你似乎有很多不高兴啊,为什么?”

M:“没有为什么,我就是有很多不高兴,身边的一切都让我不高兴。”

我:“都为些什么事而不高兴呢?”

M:“让我做事,让我学习……都很烦。”

听到这儿,我感觉到孩子心里藏了很多事,而这些事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解决的,于是我换了一种问法:“那你有没有什么高兴的事?”

M:“也许有,但是不多,我都不记得了。”

我:“那你那么多不高兴里有没有让你高兴的部分?”

M:“有,但是不高兴大于高兴。”

我:“那你可不可以去欣赏这部分高兴呢?”

M有些为难的样子,憋了好一会儿才点了点头。我看他这副模样,又换了一种说法:“那我们能不能试着丢掉一些不高兴呢?”

M有些惊讶地抬起头,脸上有错愕,更多的是不相信。“这样,我们来问问其他人是怎么看待不高兴的。”我没有勉强孩子回答,而是转向参加爱心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们,“你们生活中有不高兴吗?”“有。”志愿者们异口同声道。“那你们是高兴多还是不高兴多?”“高兴多!”志愿者们仍是异口同声地答道。“为什么呢?”“生活中总是高兴多,即使有不高兴,也可以想办法把它消除啊。”“可以把不高兴藏起来,也可以向别人倾诉,去解决它。”“把不高兴放心里,越积越多,难受的还是自己。”……志愿者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他们的看法。“明白了吗?没有人生活里完全都是高兴,每个人都有遇到不如意的时候,但更多人愿意选择去化解一个个烦恼。因为每天烦恼都有可能产生,如果不及时解决,生活就太痛苦了,为什么要让自己痛苦呢?”M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接着,我让所有的志愿者和孩子握手,借此将正能量传递给孩子。可M握起手来却是懒洋洋的,仍不精神。

我灵机一动,指着志愿者中唯一的一个男生,对M说:“你把这个大哥哥当成不高兴,然后揍他一拳,把不高兴打倒好吗?”一开始孩子还有些犹豫,但是男生十分配合,很大度地邀请M去揍他这个“不高兴”,孩子这才软绵绵地碰了碰大哥哥。“不够,你这么轻,怎么可能打倒‘不高兴’呢?”可孩子接连打了好几次,都是轻飘飘的。这时,我鼓动其他的志愿者一起去攻击“不高兴”,在大姐姐们的带动下,M这才加入了他们的行列,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看得出,他释然了不少。

等孩子发泄完,我又将M带到了他的成长导师丁丁哥哥面前,让他把自己的感悟和收获与成长导师分享。我还告诉孩子,成长导师一直以来为他做了什么。孩子很感动,承诺以后有问题会及时和成长导师联系,并且不会把那么多负面情绪带到生活中,会试着不去在意,去解决。

看到笑容又重新回到这个孩子脸上,大家都十分欣慰。

像M这种情况,说明孩子的负面情绪已经积压很久了,需要了解他不愉快的真正原因,对症下药。而且以孩子的反应来看,疏导工作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一旦孩子流露出消极情绪,就要及时疏导。我也提醒所有的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平时留心观察孩子是否有些小情绪的流露,并且多和孩子沟通,和他们成为朋友,让他们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你分享。一旦孩子告诉你他不开心了,或是遇到了困难,千万不要不当一回事,而是要耐心询问孩子前因后果,并提供有效的建议,帮助孩子处理这些问题。有感而发最自然表达贴士

孩子们需要爱的表达,需要自由的表达,需要天性的表达,而只有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才能尽情释放天性,在生活的体验中才能够收获成长的快乐。“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接触社会;接触大自然,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能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话正是孩子们想说而未说出口的大实话。孩子的心渴望自由,孩子的心在呼唤自由。

可惜,现在的教育却远远偏离了这个方向,我们看到太多的孩子埋首于书山题海之中,为了考试分数的稍稍攀升,花上了成倍的时间和精力,失去了童年的快乐幸福,更有甚者,赔上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每当我吃完晚饭在路边散步的时候,总能看见一群群学生背着沉重的书包放学回家;我母亲每天一大早六点多去买菜的时候,中学生已经去上课了;深夜,大人们也有看球赛放松的时候,但那些还亮着台灯的窗户里,大多都是一个个仍在做作业的学生。孩子的辛苦,我明白,我家也有学童,在陪他成长的过程中,我见到了当代教育最令人痛心的无奈。

孩子们需要爱的表达,需要自由的表达,需要天性的表达,而只有在玩的过程中他们才能尽情释放天性,在生活的体验中才能够收获成长的快乐。

孩子的教育孩子说了算,孩子们的新年盛典孩子自己办。在一年的学习之后,接受体验式教育的孩子们会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度过一个寓教于乐、别开生面的新年亲子盛典。“玩”出表达力

一年一度的新年盛典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届,每一届都有让人难以忘怀的经历、体验。例如今年,在孩子们的师姐,江海少年通讯社的第12任总编马小堤的新书《做中国最HIGH的孩子》被大家广泛阅读之后,孩子们在新年盛典上也真正地high了起来,他们的精彩演出,团队合作,和爸爸妈妈的互动,都透着一份纯真快乐……看到自己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让孩子们收获了快乐、感动、爱和成功,也让爸爸妈妈们受益匪浅,我很欣慰。

孩子们不能老待在屋里,得去外面走一走看一看。我们以为毫无意义的玩,其实也是一种珍贵的“学”。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中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他的美景中,在为人们做好事的意愿中展现吧。我要那样去引导孩子们进入周围世界,使他们每天都能从中发现一点什么新东西,使我们所走的每一步都成为走向思维和语言的源泉,即走向大自然绝妙美景的旅程。到大自然去的每次游览就是一堂思维课,一堂发展智力的课。”

他把孩子们带进大自然,让孩子们的心智在自然中和谐发展,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到分数提高之类的显效,然而日久天长,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可以让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如积蓄了力量的竹子一样,在春天里拔节生长!

这些经历都让孩子们认识了生活,知道了现在拥有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是多么不容易,也让孩子们知道了学以致用的道理,这比任何说教都管用。

表达,无外乎心之自然流露,让孩子在玩中感悟,让孩子在感性中表达,这才合乎孩子的身心健康,何乐而不为呢!远比成绩更重要的事表达贴士

比起关心孩子的成绩,其实父母更应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

父母都关心自己的孩子,而这种关心主要表现在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操心上。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出现浮动,特别是下滑,父母便忧心忡忡,个个如临大敌。比起关心孩子的成绩,其实父母更应关心孩子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健康。

临近毕业考试,很多学生全身心投入备考,但也有人状态不佳,频频失误,初三学生小邓就是如此。为此,他的爸爸妈妈特意带孩子拜访我,寻求帮助。

孩子刚走进来,我就感受到一阵低气压。少年瘦瘦高高的,却驼着背,耷拉着头,刘海长得遮住眼睛,让人看不清他的表情。可即便这样,我也发现这个孩子有心结,他身上的问题远不是成绩不佳这么简单。“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带你来这里吗?”我问道。

还没等小邓开口,一旁的妈妈已经打开了话匣子:“他啊,快中考了,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英语单词记不住,数学题总是做错,作文也写不好……”“停!我没有问您,我问的是孩子。”我不留情面地打断孩子的母亲,继而转向孩子,又问了一遍相同的问题。然而小邓仍是沉默,一脸抵触的神情。“我想你今天不是为了考试来找我的,你的成绩明显不需要我操心,那我们聊点你愿意谈的话题怎么样?”我一脸轻松地征求少年的意见。

小邓有些惊讶,似乎没有预料到我会对他说这些。“聊什么?”少年终于开口。“聊聊你对爸爸妈妈的看法,聊聊你的生活。你爸爸一看就是平时不怎么给你欣赏和鼓励的!换成我,我也不喜欢。妈妈肯定特别啰唆吧,我都能想象她叨叨叨数落你的样子……我要是你,绝对不藏着掖着,这些话都要让他们知道,凭什么我一个人难受啊!”说这些话时,小邓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眼睛里慢慢有了光。“其实我知道你还有一点很介意,就是从小到大,你对于别人的评价都很在意。你渴望得到表扬和称赞,但当别人真的夸你的时候,你又不相信,觉得这些都不是真的,对吗?”

小邓点点头,疑惑地问:“你怎么知道?”

我笑了笑,说:“因为你都写在脸上了啊!其实,你不需要那么介意别人的想法,其他人对你的评价不应该成为你对自己的评价标准,这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就是你自己了,为什么要为那些无关痛痒的人所说的而耿耿于怀呢?你要记住:所有人的成就都是自己造就的,每个人的未来也是自己造就的。”

小邓陷入了沉思,我又继续说道:“你妈妈说你英语单词记不住、数学题总是做错……其实这些问题不就是因为你不喜欢吗?跟你的智商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喜欢的、不愿意做的事情,即便我们大人也是如此,你爸爸在厂里上班,可是他也有很多不情愿干的事,可他为什么每天还要去工作呢?爸爸,你告诉他为什么?”“为了赚钱养家,为了生活。”父亲一脸平静地说。此时儿子却微微抬头,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父亲一眼,似乎若有所思。“你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他有担当,有责任。他知道自己作为一个父亲,一个丈夫需要承担些什么,所以他不会逃避,不会说‘我不干’。知道吗,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不喜欢很多事,但不能把不喜欢作为不去努力和奋斗的理由。你现在是学生,就应该顾好学业。“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家庭是一个单位,学校也是一个单位,你身处这些集体,就要学会融入。你可以偶尔耍小性子,可以偶尔不高兴,但是不要把这些负面的东西变成习惯。我知道爸爸妈妈对你有些教育方法是不当的,他们没有去了解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但是你有没有告诉过他们呢?”“没有。”小邓不住地摇头。“对啊,你都没有告诉你的爸爸妈妈,怎么能要求他们什么都知道呢?误会和矛盾的根源往往来自于缺乏良好的沟通。如果你们彼此都能把心里的想法说出来,把对对方的爱表达出来,就不会是现在这样了啊!”“其实你爸爸心中是有爱的,但他不知道怎样表达。爸爸陪你打过球吧,可是你知道吗,他其实没有那么喜欢打球,可是因为你喜欢,他就愿意陪你;因为想多和你有一些相处的时间,所以他陪你;因为希望你能快乐,所以他陪你。可这些,你知道吗?”

一旁的父亲听到这里,脸上露出了一丝柔软。他忍不住开口:“儿子就是我的天,他喜欢什么我都愿意给他,愿意陪他。”

小邓终于忍不住,大声抽泣起来,看来他的心里确实压抑很久了。我继续说道:“如果爸爸可以多肯定你一点,对你的爱能够表达出来,你会不会更开心一点?”小邓点点头。“那么爸爸可以做到吗?”我又转向父亲,问道。孩子的父亲用力地点点头,说:“一定一定!”“如果妈妈可以少一点抱怨,少一点唠叨,你会不会更努力呢?”孩子哽咽着点头。一旁的妈妈再也忍不住了,起身抱住了儿子,边哭边说道:“是妈妈不对,我以后再也不说你了……”“告诉爸爸妈妈,你可以做到的!”我在一旁鼓励道。可是孩子只是哭泣着,久久没有说话。在我坚持的鼓励声中,孩子终于喊出了一声:“爸……妈……”三个人紧紧抱在一起,长久以来的隔阂终于消弭。

待三人情绪平复了一些之后,我开始和孩子谈起了学习问题。“离中考还剩两个月,我们不谈空的,就来看看你在这两个月能做什么。英语的话,一下子背单词不容易,那你能不能每天记50个单词呢?然后一周巩固一下,用两个月攻克所有单词?”小邓点点头。“那么数学,你可不可以保证记下所有公式,计算和会的绝对不失分呢?文科所有背诵的内容可以保证全对吗?还有化学和物理……”就这样,我对每一门功课都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小邓的脸上开始恢复了自信,他的声音一声比一声坚定。“怎么样,逐个攻克是不是就简单了许多?其实学习没有那么难,只不过你没有找对方法。不要心急,两个月,你只要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就可以做好。不要去想自己可以一下子变成第几名,不要去想别人怎么样,只要你可以有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这两个月,你愿意搏一搏吗?”“愿意。”小邓轻声说道。“我听不见,你愿意搏一搏吗?”“我愿意。”小邓的声音高了不少。“没有底气,你是不是不愿意?”“我……我愿意!”这个少年第一次如此大声、坚定地说出了自己的意愿。“你能告诉我这一次你为什么愿意搏了吗?”我柔声问道。“因为我想了。”小邓想了想,说道。

我摇头,“不仅仅是这样,更重要的是你感受到父母对你的关心和爱了,所以你愿意为自己,也为了爱你的家人而努力,对吗?”听了这话,小邓的眼眶又有些湿润了。

谈话临近结束的时候,我向小邓提出了一个要求:写今天的五点收获。小邓拿着纸和笔在隔壁的房间开始写起来。其间,我也不忘提醒孩子的父母,不要过多地苛责孩子,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暂时不理想而对他提这样或那样的要求,多鼓励孩子,和他一起分析考试失利的原因,并总结出能让下一次考试考得更好的方法。

不一会儿小邓回来了,我接过纸一看,五点中有两点小邓做了特殊记号,我立刻心领神会:“这两点是不想公开的,对吗?”小邓点点头。我转向小邓的父母,说道:“我完全尊重孩子的意见,那我就把剩下的三点告诉你们。他今天的收获是——平静、自信、宽容。恭喜他,又收获了成长!”说着,我便带头鼓起掌来。小邓的爸爸妈妈也站起来,鼓掌祝贺孩子的成长。

至于剩下的那两点收获,会一直留在我的橱柜里,就让它成为永远的秘密,成为这个少年对自己最坚定的承诺吧!PART 2 培养孩子表达的兴趣

临上台前,他有点紧张,跑过来对我说:“阿涌叔叔,我紧张,能不能不让我上了。”我望了望他,拧紧的双眉,噘起的嘴巴,看来真的紧张了。我把他拉到身边,微笑着小声说:“你是一个男人,在这个报告团中,是男人就得有男人的担当,是男人就不能轻易认输。就算失败,也得失败在战场上。去吧,我们相信你!”表达,一生的财富表达贴士

留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第一步;愿意表达,爱上表达是第二步;然后敢于表达,并能坚持练习。这样,又何愁不懂表达之道呢?“人为什么要学说话?”“举个例子:当你看到夕阳余晖,海天一色的场景时,你的脑海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我的天,这么多鸟,真好看啊真好看’。”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它以一种戏谑的方式说明了说话之道的重要性,说得再专业一点,就是表达。

作为一种必备技能,表达贯穿于我们生活始终。可越是这样基础的能力,越是容易被忽略。如今,社会上有很多补习班、兴趣班,唯独没有训练孩子表达能力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表达并不只是指说话技巧,它还涉及了形体表达、书面表达等多个方面。所以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其实是综合素质的提升。平时进行表达训练时,我会让孩子练站姿、坐姿,这是从形体仪态上纠正他们的误区,让他们有更好的精神面貌;而雷打不动的课堂作文,则是锻炼他们的文字功夫,有丰富精彩的体验式教育活动做素材,作文不再枯燥难写,反而是对体验式教育活动的回顾与总结。

每年五月,阿涌叔叔成长挑战训练营会举办中国儿童表达大会。大会采取导师制,不过这导师可不是我们几个辅导员,而是孩子自己!江海少年通讯社的几位中高层领导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坐在椅子上,背对观众,等待有人上台进行主题表达。台下的既是观众,也是参赛选手,有半数导师通过,这位选手即可成为学员,并在支持他的导师中选择一位成为自己的导师。

形式结合了当下的流行元素,十分新颖,孩子们热情高涨。其实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既是导师在选学员,同时学员也有权利选择自己心仪的导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个人都必须拿出百分百的实力,才能够脱颖而出。

2016年度中国儿童表达大会的主题是“我的健康”。题目一出,选手纷纷拥上台前,发表自己的观点:“我们要关爱自己的身体健康,三餐要规律,少吃甜食,尽量不吃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养好我们的胃,也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人有作息表,身体也有作息表。我们每天应该按时吃饭,早睡早起,而不是熬夜睡懒觉。身体不罢工,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我的健康不仅仅是自己的,更牵动着所有关心我们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老师、朋友。关爱自己的身体,也是对爱我们的人的一份承诺,让他们安心、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的视角有时候很独特,往往能生发出一些令人惊叹的新颖观点。但是一个好想法,若是缺少准确的表达,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而表达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在不断的练习中磨炼。我希望孩子善表达,并不只是希望能说会道,更是希望能让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能够更有自信,站在更大的舞台上。

其实孩子出色的表达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更多的是靠平时的积累与锻炼。留心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第一步;愿意表达,爱上表达是第二步;然后敢于表达,并能坚持练习。这样,又何愁不懂表达之道呢?

表达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让孩子爱表达、懂表达、善表达是我们的愿望,也是我们的责任。不要让孩子的话在心口难开。我们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多一些引导,让出色的表达能力伴随孩子一生,为他的成长保驾护航。形体表达很重要表达贴士

一个大拇指,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走路姿势,都是形体的表达。表达得到位,教育的效果就能凸显。

孩子,你会走路吗?这话一出,估计不少读者都要说我有点“二”。怎么可能不会走路,又不是现代版的邯郸学步?可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不知道怎么走路。

正常的走路动作要领是:上身正直、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并自然弯曲、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心前后自然摆动、上下肢协调动作、两腿脚尖向前左右交替前进或后退。但不少孩子现在走路姿势呈内八字、外八字、踮脚等,真不知道这路是怎么走的。

其实,通过走路也可以看出一个人表达能力的强弱。社会是有规范的组织,每个人都离不开它的制约。既然离不开,我们就要先学会模仿服从,然后再超越突出。这是自然界的规律,永恒且不可改变。

我们新小小剧社就有专门的走路课。不信,去瞧瞧。

刚开始,小演员们也是满不在乎,结果真上了舞台,还真不会走路了,要么双腿僵直几乎打不了弯,要么浑身机械仿佛一个木头人,要么快了慢了自己都控制不住……其实关键还是在于节奏,在舞台上,怎样把路走美了,走得让观众一看就明白大概发生了一个什么情况,这就要求找准走路的节奏。节奏是心境定的,比如,去老师办公室,上课迟到,考试得了满分回家报喜……心境不同,节奏的快慢、步伐的幅度都是不一样的。演员是塑造人物的,要通过节奏的变化,把不同的心境表现出来,一上台就能把信息传递给观众。练了数遍后,我们的导演亚男姐姐再提高要求:在特定情境下走路,比如考了好分数后、挨了批评后、在春游路上、去老师办公室的路上……小演员们更慌了。这些情境,看起来简单,要用简单的“走路”表现出来,何其之难。真是舞台上的生活,生活中的舞台。不练不知道,一练吓一跳。

当然导演也不为难小演员们,就算是正规的大学艺术系学生也得好好练习走路,更别说这帮孩子了。于是,她让孩子们分组单独练习。这时,小插曲来了。

剧社原本有二十名小演员,两人一组正好够分,但有一组要“男女搭配”。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正是最敏感的时候,宁可不练,也绝不和异性同组,纷纷要求加入别的组。可别的组人员已满,也不愿意多插进个人。女生还好说话,男生就争起来了。我上前厉声道:“这有什么好争的?!三个人都给我出去想想,今天争执得有没有道理!想清楚自己错在哪里,再进来!”形体表达很重要

三个孩子委屈极了,垂头丧气地离开了教室,我听见他们在外面还互相埋怨着,都觉得自己没有错,问题在别人那里。我们的一个辅导员出去劝说,他们倒越发来劲,一声比一声高。

教室里的小演员们看着我,我看看导演。“这里继续练习吧。”导演大概看出了我的想法,微微一笑,说道。等其他十七个孩子都练完了,我才把外面的三个叫进来。导演说:“请你们三个把刚才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表演重现出来。”

这三位此时还是气鼓鼓的呢,表演得格外逼真,吵架那段就是真吵,出门那段就是一肚子气,一个孩子走着走着,委屈得哭了起来,真掉了眼泪。我却笑了,演一个受委屈、受冤枉的角色,不就是这个样子吗?如果仅仅用“委屈”一词让孩子们表现,干巴巴的如何演?而今,情景再现,水到渠成,这不就是最高境界的表演吗?

我带头给了三个孩子掌声,导演、辅导员、其他小演员们也笑着鼓起掌来。三个孩子方才明白是我设了一个圈套,让他们获得了成功,挂着泪水的脸不好意思地笑了。

其实,演戏就是还原生活,生活怎样,戏才怎样。

我也希望孩子们明白,不管做什么事情,首要的是遵从自己的内心,演戏也好,学习文化知识也好,掌握特长技能也好,都是如此。

当然,对于老师和家长而言,教育有时也是“演戏”,演得好不好要看我们怎么去用心。孩子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跟他们讲过多抽象的道理和知识他们并不一定能够明白,而实践的体验往往能帮助他们获得真实的感受。有时候,我们应该多给他们创造一些体验的机会,少给他们一些“指点”,让孩子用他们的方式去感受生活、感受世界、感受情绪,映射到心中的,才会是最有力量的前进动力。让孩子自己感受世界

这不,一年一度的新闻中心小记者进入总部的考核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按照惯例,总部的小记者有资格面试新闻中心的孩子,今年也不例外。于是两两分组,按照二比一的比例进行考核。看那认真的架势,丝毫不亚于大型招聘会的火爆场面。

你进入总部后想要做什么?你在通讯社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失败了,没有成功进入总部,怎么办?请说说你对江海少年通讯社总部的认识。我们报社的历史你了解吗?

这些都是孩子们自己出的考题。有人说,阿涌,你这也太狠了点吧!这么小的孩子,就要有这么多的挑战。其实,孩子的韧性和耐挫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得多,千万不能小看孩子。

这不,“出事了”!一个考官和一个考生僵在那儿了。原因很简单,总部考官要求新闻中心的一个考生在现场做二十个俯卧撑,考生就问为什么。考官说,不为什么,就是让你做二十个,你做还是不做。如果是我们成人遇到这事,估计都能打起来。新闻中心的这个考生很优秀,就是有点太敏感,这个考验是对他的极大挑战。

僵持了五分钟,四目相对,考生眼含泪花大声地对考官说:“我做。”这时,考官说:“我要的就是你这个态度,你不用做俯卧撑了,恭喜你,通过了考核。”一场风波就这样停止了。

但其实还未停止,因为不同孩子的心灵承受度不一样,得让孩子学会减压。于是,我跑进考核现场,脱掉冬天的风衣,在地上做起俯卧撑。大家都目瞪口呆地看着我。等做完,我全身发热,掌声也随之响起来。我让大家安静下来,又行了个标准的队礼,和大家什么也没说,私下看刚才掉“金豆子”的那个男生,我看到了他眼神中的坚定,再看其他孩子,也都纷纷把手举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懂了,我的形体表达也就完成了,就不用多说什么了。我悄悄地退了出去,考试又正常开始了。

到了宣读进入总部名单的时候了,我看到那个考官给考生的评语是:最后的二十个俯卧撑让我自己也惊讶不已,那含着眼泪的誓言更是成长的飞跃。就让这只经受过挫折的雄鹰腾飞,那一声坚定的“我做”已经代表了太多。那一刻,他虽然不比我们高大,但仍让我仰望。

大家纷纷鼓掌,祝贺所有通过的同学。看着这群孩子,我感动了,就是这些孩子,让我一直在坚持,坚守,坚定。

就像一位家长所说:“孩子在阿涌叔叔这里,真正得到了锻炼和释放。好好享受有你们陪伴的每一分每一秒,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我想,这经历都会带给孩子难以磨灭的成长印记!孩子加油!阿涌叔叔加油!”有这样配合我们教育的家长,并且越来越多的家长支持并理解我们的教育,我有什么理由不去奋斗,不去努力呢?

一个大拇指,一个大大的拥抱,一个走路姿势,都是形体的表达。表达得到位,教育的效果就能凸显。你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孩子莫大的影响。想要孩子表达好,你得先做好。你做好准备了吗?给孩子一点“经历”表达贴士

很多时候,孩子怕写作文是因为孩子无物可写,而不是不会写。

就当代而言,我们不否认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但我国目前学校素质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素质教育实践效果不尽如人意。“满堂灌”“填鸭式”“重知识、轻能力”等教育顽疾被诟病已久,却苦于无良方医治,或者有了药方却不能谨遵医嘱使用。

我们的小记者曾经以“老师们在烦恼什么”为主题在校园里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绝大部分老师都是在为学生的成绩烦恼。我们也曾经就家长的烦恼做过调查,结果竟然与教师群体出奇地一致。没错,老师、家长都把孩子当作了烦恼体,把自己的不愉快、不舒服都归咎于孩子的不懂事、成绩不好、没有特长等。

我最看不起这些老师和家长,把自己能力的不足,把自己的不顺利,把自己脸面的筹码都放在孩子身上,难怪孩子身上那么大压力呢,难怪孩子有话不和家长、老师说呢,难怪有那么多的小秘密在学生当中流传呢。

我们的小记者还曾经做过一个有关小学生秘密的校园寻访调查,其中一位调查员在调查报告中写道:

如今的小学教育孕育出许多“书呆子”“作业机器”,他们往往有许多憋在肚子里的秘密,但面对山一般的学习压力,却敢怒不敢言。日子长了,憋不住了,只好将无形的压力倾诉给纸本,一本日记就诞生了。平日的“乖孩子”在日记里立刻变了模样,“愤世嫉俗”之语绝不少见。长此以往,孩子有可能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也可能变成“伤人机器”。

是啊,孩子的话振聋发聩。警钟已经敲响,我们不能掩耳不闻,更不能坐视不理。2013年蛇年央视春晚用武术形式展现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真是好好给我们上了一课!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那么如何让希望长存呢?文字的合理表达是第一步。

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在为孩子的作文烦恼,孩子不会写,家长不会教,老师不会评,长此以往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很多家长、孩子、老师就在这个怪圈中慢慢沉沦与迷失。感受写作的乐趣

很多时候,孩子怕写作文是因为孩子无物可写,而不是不会写。如果家长硬逼着孩子去写,孩子只能编作文,只能挤牙膏,而不是心中情感的自然流露,这与文字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目的就背道而驰了。我们需要让孩子有物可写,需要让孩子找到写作的乐趣。

我现在有一个项目叫作表达训练,它有几大核心优势:

1.以游戏为切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其他人不应该也不可以剥夺孩子的纯真快乐。现在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正在逐渐看淡孩子的正常游戏,取而代之的是数不尽的课外培训班,作文培训也随之应运而生。普通的作文培训一般只注重孩子的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却忽视了口头表达以及形体表达,殊不知,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孩子需要的应该是符合孩子年龄的教育,而不是死板的“本本”教育。

我的表达训练以我精心设计的符合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特点的游戏为切口,游戏或简单或复杂,让孩子在轻松的游戏氛围中亲身体验高兴愉悦,或悲伤痛苦……在这之后,大家要就游戏谈感悟,这时,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一挥而就。这种表达训练不像普通的作文培训把文章结构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去“编”文章,去“挤”牙膏。

2.以思考为路径。孩子毕竟是孩子,其身心发育还不是很健全,需要一些历练。表达训练就是一种历练。

表达训练不像普通的作文培训把孩子的思维限定在一个个“框”内,开头、过程、结尾都有套路,像是古代“八股文”的现代版,而是注重给孩子一个舞台,一点经历,让孩子在游戏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探索,认真地体验。体验完游戏过后,孩子要在给定时间内自己思考,获得相关体验信息后,再把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编码、重整、处理,以加强思维的灵敏性、快速性和多样性。

3.以讨论为载体。现代社会是合作的社会,没有合作,单凭一个人的力量,几乎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培养这些良好习惯与素质的黄金时期。可独生子女的现状,使得孩子们大都比较自我,很少有团队和集体意识。普通的作文培训也还是像学校大班上课一样,把孩子分割在一个个狭小空间内,孩子根本得不到交流,更谈不上获得集体与友谊了。表达训练就不一样了。

在表达训练活动中,我们充分考虑社会现状和孩子的心理需求,为孩子提供宽敞的训练空间,既有室内活动,也有室外运动;为孩子提供独特的个人空间,根据表达训练的人数分为几个小的团队,每队的综合实力接近,为每个孩子特别定制独有的席位卡等;为孩子提供本团队交流和跨团队合作的机会,以团队讨论和跨团队议论为载体,让孩子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学会负责,获得集体,获得友谊,获得成长。

4.以表达为手段。“能说会道”是现代人评价一个人是否优秀的重要标准之一,普通的作文培训却只给了孩子套路化书面表达的灌输,根本达不到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孩子们通过表达训练的“游戏—思考—讨论”后,自然而然就有了表达的欲望,不论是行云流水般的书面表达,还是滔滔不绝的口头表达,抑或是亦庄亦谐的形体表达,都是孩子本性的展露。在这一系列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渗入孩子的骨髓、心底,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总之,一句话,表达训练让孩子在愉悦的气氛中动脑思考,动口讨论,动手写作,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让孩子喜欢表达,愿意表达,有的表达,表达得好。

这就是我的表达训练。其实,文字的表达无外乎四个字:形神合一。也就是说,既让孩子不讨厌写文章,又能让孩子写出真性情。我认为这样的文字表达才合乎人类的发展、教育的进步。

对我的孩子们来说,写作文从来就不是令人头疼的事情,因为他们有的写,愿意写。前不久,我就让孩子们写了江苏高考作文题目“什么是不朽”。孩子们仅用三十分钟写就的文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后来,孩子们在校对《江海少年通讯》时,我又临时布置他们写南通市中考作文题目“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

人生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个画面,因此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生。有这样一个画面,它让我陶醉、喜悦、幸福,而画面的主角,则是我亲爱的小伙伴们——南通特殊教育中心的盲童。

盲童小伙伴们虽然失去了光明,但是他们心里充满了阳光。记得我第一次参加“江海少年通讯社”的爱心活动时,看到这些积极乐观、活泼爱动的小伙伴还很是惊讶,因为他们跟我想象的截然不同。多次活动后,我渐渐意识到我想法的错误。这不是我们在帮助、开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