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第三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2-27 16:25:52

点击下载

作者:胡元斌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语故事·第三辑

成语故事·第三辑试读:

七画

投笔从戎

【释义】戎:指军队。从戎:参军。弃文从军。【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班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小儿子,《汉书》的编撰者班固的弟弟。他从小胸怀大志,虽然不注意修饰外表,不拘细节,但很孝顺长辈,常常在家干粗活、累活。他擅长辩论,并且阅读过各种图书和典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阳做官,30岁的班超与母亲随同前往。由于家境贫寒,他经常替官府抄写书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时间久了,班超对整天抄抄写写非常厌烦,觉得长期干这种事没有出息,生活枯燥无味。一天,他正在埋头抄书,突然心有所感,把笔一扔,感叹地说:“大丈夫应该有雄才大略,也应当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到西域去建功立业,取得高官厚禄,怎么能老是这样埋头在笔砚之间抄书呢!”

同他一起抄书的人听他说这话都不以为然,讥笑他是异想天开。班超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这些庸碌无为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壮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参加了军队。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不断得到升迁,终于成了东汉的名将。

后来,汉明帝又让班超出使西域。在多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他只带着数十个随从,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加强汉朝和西域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联系,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英名永传后人。

抛砖引玉

【释义】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不成熟的意见或文字,引出别人的高见。【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唐朝时,有一名高僧名叫从稔禅师,主持赵郡观音院多年,经常在寺里给和尚们讲经说法。相传他对僧徒参禅要求极严,必需人人静坐敛心,集中专注,绝不能理会外界的任何事物,而要达到凝思息妄、身心不动的入定境界。有一天,众僧晚参,从稔禅师故意说:“今夜答话,有闻法解悟者出来。”

此时众徒个个盘腿正坐,闭目凝心,不动不摇。恰恰有个小僧沉不住气,竟以解问者自居,走出礼拜。从稔禅师瞟了他一眼,缓声说道:“刚才抛砖引玉,却引来一块还不如砖的土坯!”

据《历代诗话》、《谈证》等书记述:唐代诗人赵暇,以佳句“长笛一声人倚楼”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人们因此称赵暇为“赵倚楼”。当时另有一位名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暇的诗才。他听说赵暇来到吴地,料他一定会去灵岩寺游览,便先赶到灵岩寺,在寺前山墙上题诗两句,希望赵暇看到后能添补两句,续成一首。果然赵暇游览灵岩寺看到墙上两句诗,不由诗兴勃发,顺手在后面续了两句,补成一首完整的绝诗。常建的诗没有赵暇写得好,他以较差的诗句引出赵暇的佳句,后人便把这种做法叫作“抛砖引玉”。其实,常建、赵暇并非同一朝代人,他们各自的活动年代相距百年之多,续诗之说不可信,只是由于这段故事很出名,人们便把它当作成语“抛砖引玉”的由来。

杞人忧天

【释义】杞国人担心天要塌下来。比喻没有根据的忧虑是不必要的。【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天瑞》。

从前,杞国有个人,一天到晚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提心吊胆害怕天要塌下来,地会陷下去。一天,他走在旷野上,心想这时候天要是塌下来,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肯定会被砸成肉饼的。他躲进房屋里,又想天要是这么一大块地砸下来,房屋不也被砸倒了吗?砸倒的房屋不也要压到自己头上来了吗?

他像一头丧家之犬东奔西逃,突然,他发现路边有个山洞,赶忙爬进洞里躲起来,这下他彻底放心了,悠悠然地观赏洞外的风光。有蓝天、白云、绿树,心情舒畅极了。但他马上又想如果天塌下来不把洞口堵死了吗?暗无天日,不憋死,也一定饿死。他赶忙窜出去,连滚带爬地来到大路上。天瓦蓝瓦蓝的,几朵白云悠悠飘过。看见天离地面还很远,一时半时还塌不下来。这样想着,他才放心走起路来。

走不多远,到了一块洼地,突然,他惊叫起来:“这块地不是陷下去了吗?”他拼命似地大声叫喊,就越觉得陷得深。他没命地往高处攀,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坐到一条路上,连连说:“真险,真险。”

前面一条石子路,大风过处,尘土飞扬,他赶忙闭上眼睛,不料,脚踩着的石子滑了一下,他以为地动起来,所站的地方马上就要陷下去了,陷成一个洞,下面水冒上来,上面石子落下去,自己就会在中间活活埋葬,于是赶快挪开!可是每移到一个地方,他都觉得只有这地方才会陷,别的地方不陷,又胡乱地乱跑一通,看到一棵大树,猛地一跃,抓住树枝,谁知抓着的树枝承受不了他的重量,断了,他重重地摔到地面上,爬起来,一瘸一拐地往家里走去。

当他看到自己那座破房子的时候,他眉头紧皱,如果呆在家里,地陷了,怎么办?最佳的办法是房屋要建得像一艘船,地陷了,还能飘在水面,再做几把桨,还能乘风破浪,哈哈,妙主意!可是,他转念又想,要是水面也塌了呢?和房屋一起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有始无终地坠落,怎么办?想着想着,他不敢睁眼,神情恍惚,到家就睡着了。

花言巧语

【释义】原指辞藻华丽的修饰而内容空洞的言语或文章。后多指虚假而动听的话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西厢记》中有一段红娘捎书的故事。

张生爱慕莺莺,写了一封情书,托莺莺的丫环红娘悄悄带给莺莺。莺莺也爱慕张生,但是老夫人(莺莺的母亲)不许他们相爱,只准他们以兄妹之礼相待。因此,莺莺看了书信,不敢表露喜色,却故意装作发怒,说道:“我是相国的小姐,谁敢将这简帖送来戏弄我。”还骂了红娘几句,当即写了回信,让红娘即刻送回去,并且说:“看他下次再敢这般!”其实回信中写的却是密约张生夜间在月下相会。莺莺的这般作为,早被聪明伶俐的红娘识破,心里暗觉好笑。当她替莺莺给张生送回信时,便调皮地问莺莺道:“小姐的信里写的是什么内容?莫不是用心拨雨撩云?我好意为你传书寄信,你却骗我与他毫无关系。如今,我已经看出你们的破绽来了。小姐为什么心跳、脸红?”

莺莺笑道:“我和张生是以兄妹相称,焉敢如此!”

红娘道:“小姐在人前莫要巧语花言了,没人的时候便想张生,背地里愁眉苦脸,流眼泪。放心吧,你的回信我一定送到,你们的事,我一定替你们瞒着不说。”

红娘的一番话,说得崔莺莺低着头,满脸涨红而又眉开眼笑。

弄巧成拙

【释义】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却干了蠢事。【出处】宋·佚名《宣和画谱》。

北宋时,有一著名的画家,名叫孙知微。有一次,成都寿宁寺请他为寺院画一幅《九曜图》,他画好草图以后,因为有事外出,就把弟子们找来,说:“这幅画的轮廓我已经画好了,剩下着色的工作,你们几人接着做吧,一定要认真做好。”

老师走了以后,弟子们争先恐后地准备上色,可是,忽然发现图中水星菩萨的侍从童子手中拿的水晶瓶是空的。一个学生说:“老师平时画瓶,总要在瓶上画一束鲜艳的插花,这一次可能匆忙当中忘了画上,我们给补上吧。”大家都一致赞同他的意见,于是,他就在水晶瓶上很用心地画上一枝粉红色的莲花。

第二天,孙知微归来。当他看到水星菩萨的侍从捧的瓶子中居然冒出一朵莲花时,气愤得吼叫起来:“《道经》中说,这水星菩萨的水晶瓶不是插花用的,而是用来镇妖伏水的宝贝。瓶中根本就没有什么花草,如果添上花,它就不是神物而是一只普通的花瓶了。你们这是弄巧成拙啊!”

弟子们一个个都吓得不敢吭声,纷纷低头认罪。

志在四方

【释义】比喻有远大的理想或抱负。四方,指天下。【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秦穆公是春秋时秦国一代贤明的君主,他知人善任,治国有方,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他也成为一代霸王。他任用的第一个大能人,名叫百里奚。

百里奚是虞国人,家境非常贫寒。一直到三十多岁,他才娶了一个妻子杜氏,第二年,杜氏为他生了一个儿子。百里奚和妻子的感情非常好,两口子恩恩爱爱,从来没有吵过嘴。但他们家生活实在是艰难,时常连下锅的米都没有。

百里奚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又很有才能,本打算出去干一番事业,可是又舍不得妻子和儿子,总是下不了决心。

杜氏也是一个很贤明的人,她知道丈夫的心思,自己也希望丈夫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有一天,她对百里奚说:“男子汉大丈夫应该志在四方,你怎么能一天到晚只围着老婆孩子转呢?你现在年富力强,不出去闯荡一下,难道要等到老了才出去吗?”

百里奚叹了口气,说:“我走了以后,你们娘儿俩怎么办?我是放心不下你们啊!”

杜氏说:”我能维持我们娘儿俩的生活,你就不用担心了!”

百里奚听了妻子的话,便决心已定。第二天,杜氏把家里仅剩的一只母鸡杀了,准备煮了来为百里奚饯行。可是厨房里连柴也没有,杜氏就把门闩取下来,砍了当柴烧。

百里奚临走的时候,杜氏抱着儿子把百里奚送到村口,牵着他的袖子,流着眼泪说:“如果有一天富贵了,你可别忘了我们娘儿俩啊!”

百里奚在外闯荡了十多年,因为没有人引荐,才能一直没有得到施展。后来,他回到虞国,当了个大夫,但仍然没有得到重用。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灭了虞国,百里奚和虞君一起成了俘虏。

晋献公没有发现百里奚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他在嫁女儿时,把百里奚作为陪嫁的奴仆送到了秦国。途中,百里奚瞅了个空,偷偷跑掉了,逃到楚国去放马。

秦穆公见陪嫁清单中有个奴仆叫百里奚,又听说他很有才能,就派人四处寻找。最后终于找到了,秦穆公就用五张羊皮向楚王提出交换百里奚,楚王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养马的穷老头有什么才能,就一口答应了。

秦穆公把百里奚带到秦国,同他交谈了三天,觉得他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能人,就任命他为左相,与蹇叔一起管理朝政。这时,百里奚已是七十岁的老人了。

后来,百里奚辅佐秦穆公,发展经济,操练兵马,使秦国在短期内迅速强大起来。百里奚的才能和名声也宣扬开了。百里奚功成名就后,就把妻子杜氏接到身边,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声东击西

【释义】表面上装着攻打东边,实际上却攻打西方。也比喻一个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出处】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

秦朝灭亡以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双方势不两立,兵刃相见。有一年夏天,刘邦在彭城被项羽的楚军杀得大败,许多将官也投降了项羽。本来已经归顺刘邦的魏王豹,这时看到楚军的势力强大,便借口回去看望生病的亲人,离开汉军,到达河关后,就与项羽和好,宣布反汉。

魏王豹投降楚军,在军事上对刘邦造成极大的威胁,有左右夹击的危险。刘邦派郦生去说服魏王豹,动员他重新回到汉军来,可是他哪里肯呢?没有办法,刘邦只好派韩信为左丞相,领兵去攻打魏王豹。

魏王豹得知汉军进攻的消息,就任命柏直为大将,统率兵马扼守在黄河东岸的蒲坂,封锁黄河渡口临晋津,阻止汉军渡河。柏直还命令部下,把老百姓的船只全部搬走,不许民船下河。他把蒲坂防守得十分严密,自以为汉军即使插上翅膀,也难以飞过黄河,魏王豹可以高枕无忧了。

韩信带领汉军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地势险要,柏直又有重兵坚守,知道从这里硬攻很难获胜。经过反复考虑,他想出一个“声东击西”的战术。他将军营扎在蒲坂对岸,军营四周插上旗帜,又弄来一些船只。白天让士兵操练、呐喊,夜里掌灯举火,调兵遣将,作出要从这里强渡黄河的架势。背地里他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向北调移,选择了夏阳作为偷渡黄河的据点。

魏军看到黄河对岸的汉军,训练繁忙,喊杀声冲天,以为韩信真要从蒲坂渡河。柏直乐得拍手大笑:“韩信之辈真是一伙笨蛋,我这里坚如磐石,固若金汤;再加上黄河水深流急,想渡过黄河,真是白日做梦!”于是他便放心睡觉去了。

汉军开到夏阳以后,韩信命令士兵日以继夜地做木桶。把几个木桶连在一起,上面拴上木排,倒扣在水面上,就成了渡筏。汉军乘着这些渡筏,偷渡到对岸。因为魏军在那里没有派兵防守,所以汉军顺利地渡过黄河,攻陷了魏军后方要地安邑。魏王豹毫无准备,仓促领兵迎战,结果被汉军打得惨败,韩信还把魏王豹活捉了。

两败俱伤

【释义】俱:都。争斗的双方都受到损伤。【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曹操于公元208年,统率二十万大军南下,准备消灭东吴孙权、西蜀刘备的势力,为他统一大业画上句号。在此种情况下,诸葛亮应刘备之命出使东吴,商议共对曹操的办法。

东吴的大都督周瑜是位名将,但他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借机把他除掉。诸葛亮很了解周瑜的心思,可是为了顾全大局,只好与周瑜一起共事。

有一次,诸葛亮接受了三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到时交不出十万支箭,就要被斩首。

周瑜暗暗高兴,料定诸葛亮不能完成这个任务,到时就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他除掉。他还暗中吩咐造箭军匠故意拖延时间,不给诸葛亮准备所需要的材料。

诸葛亮知道这些情况后,没有作声,他另有妙计,他偷偷地从鲁肃那儿要了20只快船,船上要求有30名士兵,并且船上扎放一千多个草靶,须用青布遮盖。

一天、两天都没有动静,周瑜认为这次诸葛亮必死无疑。不料到了第三天凌晨,诸葛亮趁江面上笼罩着大雾,下令将草船驶近曹军水寨。他和鲁肃一面在船中饮酒,一面命令士兵在船上擂鼓呐喊,装作攻打曹军的样子。

曹军大惊,以为敌人趁早晨大雾来进攻,由于江面上看不清楚只好用弓箭来迎故。

等到太阳初开、雾散之后,诸葛亮下令各船迅速驶回。这时,二十只船的草人上已经挂满了箭,远远超过十万支。他又让各船士兵齐声高喊“谢丞相赠箭”。等曹操明白真相时,诸葛亮的草船已经驶了二十多里,无法追赶。曹操懊悔不已。

鲁肃把诸葛亮草船借箭的经过告诉周瑜以后,周瑜大吃一惊,感慨万分地叹道。“诸葛亮灵巧的心思已达到神奇的程度,我不如他。”

励精图治

【释义】励,振作。振奋精神,力求治理好国家。【出处】汉·班固《汉书·魏相传》。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他没有儿子,于是手握朝政大权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便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这就是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胡作非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尽责,很符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的有效措施,大展宏图,励精图治,知人善任,各司其职,国家很快强盛起来,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远交近攻

【释义】指交际远国,而攻伐近邻之策略。【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秦策》。

战国时代,秦昭襄王就当前形式和治国要领向当朝宰相张禄请教。

张禄说:“今日论起秦国的地位来,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天然屏障呢?论起秦国的兵力来,哪个国家有这么多的兵车,这么强大的士兵呢?论起秦国的老百姓来,任何国家的老百姓也没有这么遵守纪律,爱护国家的!除了秦国,哪个国家能够号令诸候,统一中国呢?大王虽说是一心想要统一天下,可是几十年来却没有大的成就,这就是因为秦国只知道一会儿跟这个诸侯订立盟约,一会儿跟那个诸侯打仗,根本没有一个一贯的政策。听说最近大王又上了武将们的一个大当,发兵去打齐国。”

秦王插嘴说:“这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张禄说:“齐国离秦国那么远,中间隔着韩国和魏国。要是出去兵马少了,或许会被齐国打败,让各国诸侯取笑;要是出去的兵马多了;国中也许会出乱子。就算一帆风顺地把齐国打败了,也不过叫韩国跟魏国现成捡利,大王又不能把齐国搬到秦国来。当初魏国越过赵国把中山打败了,没想到中山后来反给赵国并吞了去,为什么呢?还不是因为中山离赵国近,离魏国远吗?我替大王着想,最好是一面跟齐国、楚国交好,一面去打韩国和魏国。离着远的国家既然跟我们有了来往,就不会来管跟他们不相干的事情。把近的国家打下来,就能扩张秦国的地盘,打下了一寸土地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把韩国跟魏国兼并了之后,齐国和楚国还站得住吗?这种像蚕吃桑叶似的由近而远的法子叫‘远交近攻’,是个顶妥当的方法。”

秦王听了,也认为言之成理,并称赞是一个好办法,并按计行事,把攻打齐国的力量改为对付邻近的魏国、韩国。

运筹帷幄

【释义】帷幄:古代军队的帐幕。在军帐中谋划军机。比喻卓越的军事才能。【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刘邦当皇帝后,在都城洛阳南宫摆设酒宴,大宴文武百官。刘邦说:“诸位不要瞒我,都要说真心话。我为什么能取得天下?项羽又为什么会失去天下呢?”

有两位将领马上回答说:“项羽待人轻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爱护别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大家,跟天下人同享富贵。而项羽妒贤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怀疑,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刘邦摇摇头,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在军帐之中出谋划策,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隔,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虽然有重要的谋士范增和项梁,但最后他一个也没有留住,不善于用人,他注定要失败。”

吴牛喘月

【释义】吴地的牛怕热,见到月亮也误认为是太阳而热得发喘。比喻遇到类似的事物而内心害怕。【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满奋是西晋时一个读书人,此人性格温和,诚实守信,深得人们尊敬。他身材高大,看上去身强力壮,但实际上弱不禁风,非常怕冷,到了冬天,他见了风就打哆嗦。

原来,还是在三国末年的时候,满奋就和他的叔父满伟一起在魏国司马昭的手下当官,后来满伟的儿子因得罪了司马昭的弟弟,被司马昭的弟弟下令用乱棍打死了,满奋也被革了职。从此,满奋心里总是担惊受怕,一想起那件事就后怕,有时甚至会不由自主地发抖,从此就落下个怕怜的毛病。

晋武帝即位以后,他知道满奋是个有才干的人,想重新起用他,就派人去把他召进官,准备跟他聊聊。

满奋来到宫中,晋武帝让他在靠窗的地方坐下。窗子那儿立着几扇屏风,上面镶着玻璃,粗看像是空格子。满奋坐在那里跟晋武帝谈了一会儿,总觉得很不自在,好像有风透过屏风吹过来。

晋武帝见满奋那副模样,就问他怎么回事。满奋只得如实禀告,说:“我觉得好冷,那屏风不挡风。”晋武帝听了,笑了起来,说:“那屏风上镶了玻璃,怎么会透风呢?”

满奋感到很不好意思,就解释说:“我就像那吴地的牛啊!”晋武帝不明白,问:“什么吴地的牛呀?”满奋说:“吴地的水牛特别怕热,夏天爱泡在水里,看到太阳就会喘气。有时,在晚上它见了天上的月亮,也以为那就是太阳,会不由自主地喘气。我一向怕冷,见不得风,所以看到玻璃屏风也以为它透风,就觉得身上发冷,真是失礼了,请陛下恕罪!”

满奋话中有话,在说自己怕冷的同时,也意味着当年弟弟被打死时,至今还心有余悸,变向推辞不想再出来做官。晋武帝深明其中意思,不好勉强,就此作罢。

吮痈舐痔

【释义】比喻谄媚之徒巴结权贵的卑鄙行为。痈:一种毒疮。痔:痔疮。【出处】战国·庄周《庄子·列御寇》。

曹商是春秋时宋国的使臣,有一次,他奉命出使秦国。曹商是个善于阿谀奉迎的人,他到了秦国以后,大拍秦惠王的马屁,取得了秦惠王的欢心。秦惠王一时高兴,送给他一百辆战车。

曹商回国后,洋洋得意。一次,他遇见当时著名的哲学家庄子,便向庄子夸耀说:“过去我家中很贫苦,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不得不靠打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现在,我一下子拥有一百辆战车,这是多么得意的事呀!”

庄子听了,冷冷一笑,问道:“你听说过秦惠王请医生吮痈舐痔的事吗?”曹商摇摇头回答说:“没有呀,我在秦国的时候,从未听到秦惠王生过痈和痔疮的事!”

庄子又冷冷一笑,说:“你太孤陋寡闻了!秦惠王既生过疖痈,又生过痔疮。他召见医生,说谁能把他烂疖子的脓用嘴吮出来的,就赏战车一辆;谁能用舌头去舔他的痔疮,就赏战车五辆。由此可见,你曹商在秦国所干的勾当,比吮痈舐痔更为下贱无耻,所以才得到一百辆战车的赏赐。你有什么值得得意的呢?”

曹商听了庄子这么一说,顿时羞得面红耳赤,气得说不出一句话来,只好乘人不备时出走了。

呕心沥血

【释义】形容苦思冥想,费尽心血。多用来表示文艺创作的艰辛不易。【出处】唐·李商隐《李长吉小传》。

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李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从小聪明过人才气十足,才刚刚七岁就能作诗,十岁就小有名气。就连韩愈、皇甫湜两人当场出题考他,也没有被他们难住,答题迅速,而且得到韩、皇两人的肯定、赞许。

相传李贺作诗不先立题,而是注重到生活中去发掘素材。他每次外出总是骑一匹瘦马、带一名小童,背一个锦囊,边走边思索,吟得佳句,就用随身所带笔砚,在马上写成纸卷,投入锦囊。有时他满载而归,囊中鼓鼓的;有时终日穷思苦索,竟无佳句可得,囊空如洗。他母亲等他回家,倾囊检视纸笔,发现写得很多,常常爱怜地埋怨他说:“你这孩儿,难道要把心血都呕出来,才肯罢休呀!”

李贺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鸡一声天下白”等等,由于,他作诗太过辛苦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仅仅活了27岁就去世了。

吠非其主

【释义】不是狗的主人,狗就要朝他乱叫。比喻人臣各为其主。【出处】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邹阳是汉景帝时一个非常有智谋的人,他原来同严忌、枚乘同在吴王刘濞手下为官,后因吴王刘濞叛乱,转而投到梁武帝刘武那儿,在那儿受到羊胜、公孙诡等人的排挤、诽谤,以致梁武帝刘武要杀他,邹阳无奈给刘武上书,即《狱中上梁王书》。《狱中上梁王书》中讲到:“当今的君王如果能去掉骄傲之心,对士人推心置腹,诚恳待人,不论贫穷达贵始终一个样,那么‘桀之犬可使吠尧,跖之客可使刺由’,即‘暴君’的狗可以听认主人的指使去咬尧那样的‘圣王’,‘大盗’跖一类的同党可以听从指使去杀许由那样的高士。”这段话引用了《战国策·齐策》中的话,后来简化成“桀犬吠尧”或“跖狗吠尧”的成语。“吠非其主”,意思是狗总是只知道帮它的主人去咬那些不是主人的人。“吠非其主”,一般总是同“跖狗吠尧”连用,说成“跖狗吠尧,吠非其主”,亦说作“狗吠非主”。

呆若木鸡

【释义】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后形容呆笨或因惊讶、恐惧而发愣的样子。【出处】春秋·庄周《庄子·达生》。

周宣王姬静是个非常好打仗的君主,他曾多次出兵对北方少数民族进行攻打,在公元789年,在同姜戎作战中被姜戎击败,他没有善罢干休,准备招兵买马,再与之决战。对于大臣仲山甫的劝谏,他置若罔闻。

宣王有一种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矫健的公鸡,退朝以后经常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一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而心里总感到不满足。

后来,宣王听说齐国有个叫纪渻子的人是位驯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镐京(西周都城),要他尽快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来。纪渻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在关进屋子训鸡以前,他请宣王不要随便让人去干扰他。

十天以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问纪渻子:“鸡可以斗了吗?”纪渻子说:“不行,它还非常骄傲恃气。”

又过了十天,宣王再叫人去问,纪渻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或看到什么影象,还会敏捷地作出反应。”

又过了十天,宣王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把纪渻子召来亲自问他,纪渻子仍然说:“不行,这鸡还会怒视而盛气。”

宣王感到有点疑惑不解,说:“怒视而盛气,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现吗?

纪渻子笑了笑说:“陛下过去养的哪些勇猛善斗的鸡,有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纪渻子亲自跑来向齐宣王讲:“可以了,现在这只鸡对外界的反应已经没有了,精神处于高度凝滞状态,就像木鸡一样,现在可是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了。”

囫囵吞枣

【释义】囫囵:指完整的东西。吃枣时不加咀嚼,整个吞下去;比喻读书学习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出处】元·白砮《湛渊静语》。

一天,集市上有一个卖水果的,摊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梨、枣子、苹果等。摊主总是不厌其烦地向顾客们介绍各种水果的特点和功用。“诸位,请看我这梨,质嫩、色白、味甜;再请看我这枣子,饱满、色鲜、清香。诸位,本摊所卖的全都货真价实,包你合算。”停了会儿,他又指着水果说:“奉劝诸位,最好还是每种水果都买一些。梨子吃多了,对牙齿有好处,但会损伤心脾;枣子吃多了,对心脾有好处,但会损伤牙齿。诸位,最好各种水果都吃一些,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不少顾客围着摊子纷纷议论,一个说:“说得有理!吃了梨,伤了心脾,让枣子来补;吃了枣子,损了牙齿,让梨子来补。如果样样都吃,那就伤不着我的身体了。”

又有人说:“我看还是不吃为好,吃梨补了牙齿,又被枣子损伤;枣子补了心脾,又被梨子损伤。这样不就等于白吃了吗?”

又有一个顾客说:“可以这么吃:梨,只管咀嚼,不咽下去,那就伤不着我的心脾,还益了我的牙齿;枣子,只管硬吞下去,而不咀嚼,那就伤不着我的牙齿,还补了我的心脾。”

周围的人听了他们的议论,便大笑起来,对摊主说:“如果人们都囫囵吞枣,那么你的水果一定卖得快啊!”

困兽犹斗

【释义】被困住的野兽,还要作最后拼命挣扎。【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二年》。

春秋时,晋国与楚国因为郑国一事而发生了争战,晋国不幸落败,败军统帅荀林父因吃了败仗,受到晋国国君晋景公的处罚,被革职查办,并要杀荀林父,这时,晋国大夫士贞子对晋景公讲了一段旧事。

在城濮战役中,晋军大胜,光是缴获楚军的粮食,就足足吃了三天。可是晋文公还是脸有忧色,郁郁不乐。左右大臣问道:“这么大的喜事您还忧愁,难道要发生倒霉的事您才高兴吗?”晋文公说:“得臣还活着哩(得臣是楚国国相,名子玉,他在城濮战役中亲自指挥楚军作战,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物)。他活着,我的心怎能放得下。困兽犹斗,何况他是一国之相,岂肯甘心失败!”后来听说子玉在撤兵回国的途中,楚成王竟命令他自杀了。这时,晋文公才真的乐了。楚王杀子玉,等于让晋国又得了一次胜利,而让楚国自己再吃了一次败仗。从此以后,楚国的国势连年衰落不振。

士贞子讲完以后,又劝戒晋景公:“我们不应该再与当年的楚国一样,犯下同样令人心痛的错误,失败只是暂时的,况且荀林父也受到了处罚。晋公沉思了一会儿,认为士贞子言之有理,便赦免了荀林父。

围魏救赵

【释义】围攻魏国,解救赵国。比喻不与敌人直接交锋,通过截其后路达到目的。【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战国时期,魏惠王任庞涓为大将,大举进攻赵国,并围住了邯郸。赵成侯知道国力难以抵挡魏军,就把中山之地献给了齐国,求齐国派兵解围。齐王即派田忌为大将,并派孙膑为军师,兴兵救赵。孙膑献计说:“我们把兵埋伏在路上,扬言攻打襄陵,魏军一定会撤下邯郸外围的兵力,回头救襄陵,我们在中途袭击魏兵,一定可大获全胜!

田忌用了孙膑的计策,庞涓听到齐国进攻襄陵的消息后,马上撤下包围邯郸的兵去救援襄陵,谁知魏军在途中遭到齐军截击,又陷入了孙膑的阵法,结果冲到阵中的魏军被杀得片甲不留,庞涓没命似地向后逃去,狂奔数百里,当天夜里就撤回到大梁,再也不敢出头。

坚壁清野

【释义】让敌人攻下城堡后一无所获,最后困死、饿死敌人。坚壁:坚守壁垒;清野:居民、物资全部转移。【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荀祏传》。

东汉末年,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军后占据兖州地区,继又挥师东进,准备夺取徐州。但兖州豪强张邈,勾结割据势力吕布,袭破兖州大部分地方,并占领要地淄阳。曹操急忙从徐州撤兵回来,向屯驻淄阳的吕布发动反攻。吕布十分凶悍,双方相持日久,曹操一时无法取胜。不久,徐州守将陶谦病死,把徐州让给了刘备。曹操争夺徐州的心情更为迫切,想要取下徐州再来消灭吕布。

曹操的谋士荀祏,劝谏曹操切勿急于进兵徐州,以免吕布乘虚而入。他说:“眼下正值麦收季节,据报徐州方面已组织人力加紧抢割城外麦子,运进城去,这表明他们对可能发生的战争有所准备。收尽麦子,对方必然还要加固防御工事,撤退四野居民,转移粮草、物资。这样军队开到那里,势必无法立足。对方用‘坚壁清野’的办法对付我们,到那时,攻不能克,又一无所获,不出十天,全军就要不战自溃。”

曹操听了苟祏的分析,十分佩服,决定停止东征徐州,而与吕布对垒,吕布兵败逃跑,兖州得到平定。

别开生面

【释义】生面:新的面目。使原来已经暗淡模糊的画面重放光彩。比喻另创新局面、风格或形式。【出处】唐·杜甫《丹青引》。

唐代有个名气很大的画家,叫曹霸,他特别擅长人物、马匹画,并经常被召进宫去,为唐玄宗当场作画。

长安城里的太极宫中,有一座著名的凌烟阁。凌烟阁四壁画着几幅唐朝开国功臣的肖像。这些肖像是唐初大画家阎立本的作品,一幅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70多年过去了,凌烟阁中的功臣像大部分已经剥落,色泽暗淡模糊,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有一天玄宗想起了曹霸,就派人召他进宫,让他把全部功臣的肖像重新画过。

曹霸来到凌烟阁上,全神贯注地开始创作。几天后,24幅功臣肖像就全部画好了,其中画得最生动逼真的是褒国公段志宏、鄂国公尉迟敬德,这两位功臣都是著名的武将,曹霸把他们圆得神采飞扬,英姿飒爽,似乎头发须眉都在耸动,好像正要冲上阵去与敌人厮杀。唐玄宗非常满意,给了曹霸很多赏赐,并且封他当左武卫将军。

但是,好景不长,曹霸因一件小事被削职为民,再加上“安史之乱”,他颠沛流离,生活困苦,最后落得了给路人画像谋生的地步。

这时,著名的大诗人杜甫也避乱来到成都,住在城郊浣花溪畔的草堂里。有一天,杜甫在朋友家中看到曹霸的《九马图》,就进城去四处寻访他,终于在街头见到了曹霸。杜甫十分同情他的不幸遭遇,就写了一首《丹青引》送给他。杜甫在诗中高度评价了曹霸的艺术成就,称颂他: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后来,“笔开生面”演化为成语“别开生面”。

伯乐一顾

【释义】比喻受到重要人物或专家的赏识与肯定。【出处】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

春秋时期,伯乐以善长相马而闻名。有一天,有个人拉了一匹骏马到市场上去卖,心想卖上个好价钱。没想到那些买马的人不但没买,甚至连过来看的人都很少。

卖马的人心里纳闷,不知是什么原因,但他想,第二天总会有人来买吧!可是后来又连着两天都还是那样,人们都不认为那是匹好马,要么是问个价钱,摇摇头走开,要么就是看了看马,连价钱都不问就走了。

卖马人万般无奈之下来找伯乐。伯乐说:“我能帮你什么忙呢?”卖马人说:“我也不敢劳您出大力气,只要您明天早上到市场上去看看我的马,离开时再回头看一眼,就行了。”伯乐也想看看那匹马,就答应了。卖马人一听伯乐肯帮忙,心花怒放地走了。

翌日,伯乐按卖马人的要求来到了马市。想买马的人都认识伯乐,就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伯乐身上。他们都知道,伯乐一见到好马,就会眼睛发亮,就会多看几眼,于是他们都盯着伯乐的眼神,看伯乐对哪匹马感兴趣。

伯乐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对其他马都是不屑一顾的样子,而到了那位卖马人牵着的马面前时,伯乐停了下来,围着那匹马前后左右看了一遍,还不时地点头,看完以后,伯乐就走开了。走了几步,他又回过头来看了那匹马一眼。其实,那匹马还真的是匹好马。

众人一见伯乐都这么关注这匹马,就都认定这匹马一定是匹难得的骏马,于是呼拉一下全围了上来,争着要买这匹乌。卖马人赶紧大声说:“我只有这一匹马,谁出的价钱高我就卖给谁!”

就这样,卖马之人在伯乐一顾之下,顺利地把马卖掉,而且价格不菲。

伯乐相马

【释义】伯乐:神话中掌管天马的神人。比喻能识别人才,使用人才。【出处】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

孙阳是古时候一个研究马的人,根据马的毛色、体型、眼睛等,一眼就可以看出马的优劣品级。因此,有人称他为“伯乐”。

有一次,伯乐去虞坂,看见一匹拉着盐车的马。因为车重坡陡,那匹马累得浑身是汗卧在路上直喘粗气。

伯乐走近盐车,那马见了伯乐,扬蹄高声嘶叫起来。伯乐一眼看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千里马。

伯乐看到这样一匹宝马良驹,精疲力尽地拉着盐车,而不能在战场上驰骋,十分心疼,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他赶忙脱下自己的衣服,披在马身上。这匹马好像懂得伯乐对它的爱护,感激地用鼻孔朝地面喷了几下,然后,昂起头颅长啸起来,停下后又朝孙阳看了又看,好像是遇到了知己。

作法自毙

【释义】自己制定法律约束自己,比喻自作自受。【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是战国时有名的政治家。秦孝公为了使秦国很快地富强起来,任用商鞅进行一系列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改革。

商鞅知道,要想让新的法令顺利贯彻执行下去,朝廷必须在百姓中建立威信。于是,他在新法颁布前的一天,派人在都城门外的空地上竖了一根长三丈的直木,并贴出告示:“谁能把直木移动一丈远,赏十两金子。”

百姓们看了告示,谁也不相信有这等好事,开始没有一个人敢去搬动这根直木。商鞅看没人来搬动,逐渐加重酬金,十两、二十两、三十两、四十两,一直加到了五十两。

终于,有个人壮起胆子,扛起直木搬动了一丈距离。他马上得到了五十两黄金,大家这才相信朝廷说话是真的。

经过这件事,秦国百姓人人遵守新法,谁也不敢违反。这样,经过十来年时间,秦国逐渐变得富强起来了。

秦孝公死后,太子驷继位,成了秦惠文王。由于商鞅变法,触动了朝中一些权贵大臣的利益,他们早已对商鞅恨之入骨,秦惠文王即位后,他们趁机攻击商鞅。在公子虔的策划下,硬给商鞅加了个谋反的罪名,下令逮捕他。

商鞅得到消息,急忙改扮成百姓模样,打算逃到别国去。当他逃到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时,已是夜晚了。

商鞅找了个旅店,准备住下歇息,店老板向他要身份证明文件,他拿不出。店老板说:“按照商君制定的新法规定,没有证明不能住店。如果收留你住下,我就会同你一起被判罪受罚。”

商鞅听了,暗暗连声叫苦道:“想不到我制定的法律,如今竟害了自己。”

最后,商鞅被秦惠文王捉住,活活处死了。

后人非常惋惜这位变法富国的良相。

作茧自缚

【释义】蚕吐丝做茧子,把自己包在里面。比喻做事原希望对自己有利,结果反倒损害了自己。【出处】唐·白居易《汪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古时候有一副拆字对联,上联是“鸿为江边鸟”,下联是“蚕为天下虫”。“江”字与“鸟”字凑在一起,不正是“鸿”字吗?“天”字与“虫”字凑在一起,不正是“蚕”吗?而且“虫”在“天”的下面。

蚕是一条小小的青虫,胖胖的身体,嫩绿的腰肢,整天埋头吃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然而过了一个月,蚕都销声匿迹了。蚕肚里的丝在吐完之前,它们化成了一个个蛹,并且吐出丝,一层一层地把自己包绕起来,筑成了一个圆形房屋——茧,蛹则藏匿其中。于是古人说它们“作茧自缚”,并且用这句成语比喻那些做事情原想对自己有益,结果却事与愿违,反使自己受害的人。

身轻言微

【释义】形容地位低下的人,说话不被重视。【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孟尝列传》。

东汉时,浙江会稽上虞县有一个寡妇,她非常孝顺,特别是对她的婆母更是照顾得非常周到,可是她的婆母不久就去世了。

这位寡妇有一个小姑,心肠歹毒,为人刁钻,对自己母亲不但不敬、不孝,反而说她受嫂嫂虐待。老人死后,她竟然到县衙告状,说嫂嫂毒死了老婆婆。县令是一个昏官,不加调查就判了寡妇死罪。当时在县衙内担任户曹小官的孟尝,知道这是一起冤案,急忙报告太守,可太守根本不当回事儿,孟尝又气又恨,辞职不干了,寡妇终于冤枉而死。

两年后,换了新太守,孟尝向他告发寡妇蒙冤受难之事。新太守惩办了诬告贤妇的那个女人,百姓无不拍手称快。不久,孟尝到合浦当太守。孟尝有个同乡名叫杨乔,在朝廷做尚书。他很了解孟尝,曾七次向皇帝推荐孟尝,但汉桓帝都没有理睬。杨乔第八次给桓帝上书,说:“臣下前后七次向陛下举荐合浦太守孟尝,但因为我身轻言微,始终得不到采纳。孟尝确实是一个品行高尚的人,为百姓做了许多善事。他是难得的清廉之士呀,如果选到陛下左右,一定能帮助陛下成就大业!”

汉桓帝仍然置若罔闻,对杨乔的建议他之所以没有采纳,有很多原因就是杨乔位低言轻。孟尝一气之下,辞官而去,不再为其效力。

身先士卒

【释义】作战时,将帅冲在士兵前面,奋勇杀敌。【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辅传》。

孙策是东汉时的勇士,他勇猛过人,力大无比。他在短时期内削平了江东的割据。孙策善于用人,也能虚心听取不同意见,所以他的将士愿效命,谋士肯尽力。孙策在创立东吴政权的过程中,特别倚重士族中的杰出人物,如周瑜、鲁肃等人。孙策据有江东五郡之后,下一个目标就是庐江郡。

那时,庐江太守刘勋屯兵皖城,他收留了前来投靠的袁术的部下数千人马,可是又没有粮食来养活他们,只好率兵偷袭海昏县,企图夺取粮食,这个消息被孙策知道了,孙策就派孙贲、孙辅兄弟率8000人马在刘勋归途必经之地彭泽等候,自己与周瑜带2万步兵袭击刘勋的老窝皖城,俘虏了3万余人,包括刘勋、袁术的家眷。

再说刘勋偷袭海昏县,毫无所获,在返回皖城的路上,与孙辅一场恶战。孙辅年轻气盛,等刘勋的军队一到,就带领一支人马冲出拦住刘勋的残兵败将,他身先士卒,奋不顾身,短兵相接,士兵们受到激励,个个争先。这一场伏击战,直杀得刘勋丢盔弃甲,逃的逃,跑的跑,几乎全军覆没。最后,他仅只身带领十几名亲随,从楚江逃到寻阳。听说皖城已被孙策攻下,家眷也被虏去,回去不得,只好投奔曹操。

孙策又顺利得到了庐江郡,共占据了江东六郡,势力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

每况愈下

【释义】况:因对比而明显。说明情况愈来愈糟糕。【出处】战国·庄周《庄子·知北游》。

庄子是战国时道家著名的代表人物。有一次,一个名叫东郭子的人听说庄子对道研究很透彻,特地去向他请教。见面后,他问庄子:“你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

庄子回答说:“道是无时不存、无处不在的,什么地方都有。”

东郭子又问:“请您具体指明它在什么地方,这样我才能了解。”“道在蚂蚁洞里。”“道是很崇高的东西,怎么会在这么低下的地方呢?”

庄子见他这样一时不理解,又说:“道在稻草里面。”“怎么在还要低下的地方呢?”“道在瓦和砖里面。”“啊,它在愈来愈低下的地方了!”“在尿屎里面。”

东郭子见庄子愈说愈不像样子,便不再问下去,脸上露出不高兴的神色。

庄子这才严肃地解释道:“你所提的问题,没有提到根本上。我把道说得低下,才能证明它无所不在,什么地方都存在。请让我用检验猪肥瘦的方法来加以说明吧。一个名叫获的人问市场的管理员:为什么愈是用脚踏在猪的下部即脚胫上,就愈能检验出它的肥瘦来?回答说,因为脚胫是最难长肥的部位,这就叫做每下愈况。越是难长肥的地方,肥瘦就更明显了。”

东郭子这才完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来人们把“每下愈况”演化成为“每况愈下”。

含沙射影

【释义】原指动物“蜮”的特性,比喻隐射或暗中攻击别人。【出处】春秋·佚名《诗经·小雅·何人斯》。

传说在古时候,有一种动物,样子长得像鳖,只有三条腿,人们称它为“蜮”。蜮平时藏在水中,见有人来,就含上一口沙子朝人身上喷去,人因此便会生疮、得病。即使是喷到人的影子上,人也会害病。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听了这个传说后写了一首诗,诗中说:含沙射人影,虽病人不知。

这种动物的神奇本领当然是没有的。但“含沙射影”却成了一句被后人引用的成语。

坐观成败

【释义】坐在一旁冷眼观看别人的成功或失败,含袖手旁观的意思。【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田叔列传》。

汉武帝晚年,迷信成仙成神一类的事情,经常乱吃药,以求长生不老,结果身体不如以前,人也开始昏庸起来。他宠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汉武帝怀疑有人要谋害他的心理,说武帝得的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头人暗加诅咒的结果。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调查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机诬陷平时和自己作对的人,把他们一个个全杀了,前后竟杀了几万人。

当时,太子刘据和江充也是对头。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宫养病的汉武帝诬告太子宫中也埋有大量的木头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无可忍,便立即发兵把江充杀了。

江充的同党急忙去向汉武帝禀告,并欺骗武帝说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为真,便派丞相刘屈麾带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军抵抗,双方激战了好几天,刘据兵败逃走,后来在湖县被杀。

刘据在发兵抵抗丞相的部队时,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乱”,特来肃清奸臣的名义,他曾亲自到当时负责守卫京城的北军使者护军任安的宫寨中,授给他兵符,要他发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却不发兵,闭寨不出。因为他搞不清楚谁是谁非。

后来,汉武帝带病回京,他知道了这个情况后,起先认为任安只是假装接受了兵符,并没有依附太子,就没追究他。

任安军队里有一个管理钱粮的小官,他以前曾受过任安的鞭打,怀恨在心,向武帝告发任安,说任安曾答应太子出兵,听从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

武帝看了这封告发信,说:“任安是个资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见战事发生,却脚踏两只船,坐观成败,想投靠赢的一方,背弃输的一方,如此怀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

汉武帝命人把任安斩了。

坐山观虎斗

【释义】坐在山上观两虎相斗。形容旁观别人的争斗,从而坐收渔利。【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

战国时代,韩、魏交战,交战结果是各有胜负,持相峙阶段。这时,秦惠文王想坐收渔人之利,准备派兵征讨,出发之前,征求大臣的意见,可没达成共识。秦惠文王想听听大夫陈轸的意见,陈轸讲了这个故事:“从前有个叫卞庄子的人,看见两只老虎,就想举剑刺杀它们。旁边的人劝他说:‘你不必着忙,你看两只老虎正在吃牛,一会儿把牛吃光了,它们必然会争夺,由争夺而引起搏斗,结果大虎受伤,小虎死亡。到了那时候,你再将那只受伤的大虎刺杀,岂不是一举而得到两只老虎吗?”

秦惠文王恍然大悟,说:“你的意思是说,先让韩国和魏国打一阵子,等一个失败,另一个受损时,我再出兵讨伐,就可以一次打败他们两个国家,就与那卞庄子刺虎一样,坐山观虎斗,一举两得,是吧!”

陈轸点头,说:“正是这样!”

秦惠文王认真听取了陈轸的意见,并按计行事,真的没有费大气力就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余音绕梁

【释义】余音:乐曲结束后留在耳边的声音,仍绕着屋梁回荡。形容动人的音乐或话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人回味无穷。【出处】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

韩娥是战国时韩国一个有名的歌女。她不仅人长得美丽,而且歌声也悠扬悦耳。

有一次,韩娥来到齐国的临淄都城,在西城门卖唱维持生活。她优美的歌声使围观的人们听得出了神,虽然韩娥唱完了歌已经离开,可是她那悦耳的歌声好久也不消失,仿佛仍在屋梁周围荡漾回响,大家以为她并没有走呢!几天后,仍有人不时来到韩娥唱歌的地方,希望她再次出现。

余勇可贾

【释义】把余下的勇气也全部使出来。【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

春秋时期,晋景公派大夫瓵克到齐国去访问。瓵克在路上遇见了鲁国、卫国和曹国的使者,他们也都是到齐国去访问的,于是,他们四个人就一同到了齐国。

说来也巧,这四位使者都有点残疾,齐顷公见了,觉得很好笑,就想了个办法捉弄了他们一下。四位大使受了侮辱,都非常气愤,回国以后,就都鼓动本国的国君与齐国结仇,联合起来讨伐齐国。

公元前589年,晋景公派瓵克带领大军,联合鲁国、卫园、曹国的军队,浩浩荡荡地前来讨伐齐国。

齐国军队中有位将军名叫高固,武艺高强,臂力过人,他驾着战车冲向晋国营寨,到了营门口的时候,晋国土兵正要上前迎战,高固手举大石块,用力掷向敌人,一连打倒了好几个人。高固冲进晋营,抓住一个晋军士兵,像捉小鸡一样提到车上,又驾着战车跑回自己的营寨。

到了自己的营寨门口,高固折了几根桑树根系在自己的战车上,又驾着战车在自己的军营周围跑了一圈,边跑边得意地大声叫喊:“有谁缺乏勇气?缺乏勇气的人可以到我这儿来买,我有多余的勇气可以卖给你们!”

后来,齐国军队与晋国军队在鞍地(今山东济南附近)展开战斗。齐顷公轻视敌人,让士兵饿着肚子上阵,说要消灭了敌人再吃早饭,结果惨败而归,自己也差点当了俘虏。

兵贵神速

【释义】神速:极其快速之意。形容打仗要神奇快速,使敌人难以预料。【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书·郭嘉传》。

东汉末年,汉献帝软弱无能,天下大乱,各地军阀混战不止。出身名门的袁绍成为北方势力最强的军阀。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令河南中牟东北)大战。袁绍战败,不久病死,他的儿子袁熙、袁尚投奔北方的蹋顿单于。蹋顿支持袁氏兄弟,他经常派兵入侵,曹操深感忧虑。

公元207年,曹操决定亲自领兵征讨北方三郡,消除北方边境隐患。曹军人马、辎重太多,走了一个多月才到达河间的易城(今河北雄县西北),谋士郭嘉对曹操说:“用兵贵在神速,使敌人难以预料。我们应当把大量辎重留下,派出轻兵昼夜兼程,深入敌境,出其不意发动进攻,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曹操采纳了郭嘉的建议,亲率数千精兵轻装北进。他们翻山越岭,直奔蹋顿所在地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在距离柳城还有100多里的白狼山,曹军与蹋顿的几万名骑兵相遇了。双方兵力相差悬殊,但曹操并不慌乱,他登上高处,见敌军队形不整,就立即下令先锋张辽率领部队猛冲过去。曹军将士以一当十,奋勇杀敌,勇往直前。蹋顿军队大败,一时,蹋顿手足无措,士兵大乱,有的自相残杀,蹋顿和许多将领都死在乱军之中。

兵不血刃

【释义】兵:兵器。刃:刀锋。兵器上没占血迹。形容军事进展顺利,不战而胜。【出处】战国·荀况《荀子·议兵》。《荀子·议兵》篇中赞扬上古时代的几次正义战争:尧伐驩兜,舜伐有苗,禹伐共工,汤伐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荀子说:他们“皆仁义之兵行于天下也,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途来服(远近都来归顺)。”

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为后主刘禅起草的关于讨伐魏国的一篇诏书中,也说到这句话,并且也以汤伐夏、武王伐纣为例,说:“王者之兵,有征无战,尊而且义,莫敢抗也。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商汤在鸣条地方最后战胜夏桀),牧野之师,商人倒戈(周武王在牧野一战取得了彻底打败商纣的决定性胜利)。”文中所谓“军不血刃”,跟“兵不血刃”的意思完全是一样的。

兵不厌诈

【释义】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厌:满足;诈:欺骗手段。【出处】战国·韩非《韩非子·难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