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百年医案精选(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1 03:10:04

点击下载

作者:石恩骏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石家百年医案精选

石家百年医案精选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石家百年医案精选/石恩骏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ISBN 978-7-117-18052-8

Ⅰ.①石… Ⅱ.①石… Ⅲ.①医案 汇编 中国近现代 Ⅳ.①R249.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281293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石家百年医案精选

主  编:石恩骏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邮  编:100021E - mail:ipmph@pmph.com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制作时间:2018年1月版 本 号:V1.0格  式:epub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052-8策划编辑:梁兆一责任编辑:崔长存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题名书法家刘惠浦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照片石玉书先生-年轻照石恩权教授-彩色照石恩仪主任医师石恩骏教授李宽定序

石公玉书先生之大名与轶事,幼时已听得多多,皆从母亲与父辈之话语中来。岁月迁流,听了,过了,自己亦以为忘了。然不久前偶阅印光大师《净土决疑论》,读至“药无贵贱,愈病则良。法无优劣,契机则妙”处,心神顿驻,有似曾相识之意;掩卷稍默,随即恍悟,此与玉书公之所言,何其相似乃耳!“人之气血水道壅滞,病即生焉,犹如街头车多堵塞,去个警察疏导即可,若兴师动众,定要去个大官,派支军队,轻则自添其乱,重则徒增夭横。”询石公后人,真乃玉书公对医者、病家之所言也!后阅贵州名家医传,见玉书公几分钱轻浅方药施于濒死幼童,药到而厥回神清;寻常草药大锅煎汤分发,截断大片恶气瘟疫流行,知玉书公真玄冥幽微、阴阳府俞之会通者也!

路道通畅,大官未必强于警察;即有警察,何须再派军队?“大官”者,贵也;“军队”者,多也。“药无贵贱”,亦不在多,“愈病则良”。妙哉,仁者之言也,神医之技也!

国人断离病痛者无,然知医者孰几?余亦尝私心自忖,以为名医良药,自是钱多药贵;医家开方,见有人参鹿茸,未服药而心先服也。所费不过数文,反自心生疑窦:知病乎?愈病乎?大约世之庸医、昏医,摸清吾辈俗念,故以重症唬人,虚实寒热未辨,贵重药方已出,昧心以获小利,厚颜以博虚名。然真医者,父母心也!以愈患者之病为宗,不以人之贵贱、药之贵贱为旨,仁心也!亦医术也!故印光大师与石公玉书,虽一佛一医,然佛心与仁心,经余前一书,往事一忆,竟汇通圆融于此时此处!且不快哉?

快哉!亦叹吾生也晚,无缘拜见玉书公慈容。岁月回转,而立之年得见玉书公,许己拜在门下,追随其后,忝悬壶济世之列。如是,尘世或多一救死扶伤之医士,少一舞文弄墨之文人,且非别一个命数?然余亦有幸,在玉书公仙逝有年之后,竟与石公后人,四子恩权、七子恩雄、八子恩骏相识。不止于是,又与其孙辈之家齐伉俪、家立五弟,亦相遇、相交、相知;乃至石公曾孙辈之石平久子,余亦看着其从襁褓长成婷婷玉女!人生几何?无缘见石公,却有缘与石公家三代后人,在大千世界之茫茫人海中走到一起,又何其之幸也舆哉!

癸巳初夏,与石家诸叔侄偶聚。石公麟子恩骏教授,言已将石家百年来济世之大量医案,精选细析成册,准备付梓,嘱余为之作序。余见文稿,既传石公之医理医德,恩权、恩仪、恩骏皆黔省医界之凤毛麟角者,数十年临证体验亦在其间;发表攻里、固本御邪、内外证治,无乎不备,能因此存留世间,必成世之一大瑰宝。余知此莫大功德,然余身在医门之外,于医理木石不通,不敢贸言医事,故以余对石门医学世家之仰慕心仪成文,以为序。李宽定癸巳端午自序

先父玉书公生于1893年,15岁受业于医道精湛之清末进士贺敬轩,熟读中医经典及明清诸家著述,18岁家乡瘟疫盛行,玉书公拟方以大锅汤分发,轻重俱效,邻里瞩目,自此行医60余年。其脉理精微,用药精炼,深受病家赞誉,黔中老幼鲜有不知其盛名者。胞兄恩权教授生于1928年,195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本科, 1958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班,中西贯通,为国内首批名老中医,行医50年,亦有很高声誉。胞姐恩仪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本科,长期跟随北京刘奉五、关幼波、宛海洪、王大经、赵炳南、佟知箴等近代名医学习,不离左右,多得其传。胞兄、胞姐皆曾侍学于玉书公,自亦深受影响。余18岁时以“赤脚医生”身份用单方草药治疗小伤小病,读研究生时又曾拜恩权教授为师,至今仍不离临床,转瞬已经40余载。大略计算之,吾石氏一家行医济世整整百年有余,诊疗病者当逾百万之众,且多疑难重症者。

癸未年,恩权教授病重时曾叹曰“父亲学术未曾整理,实平生最大遗憾”,余闻之未敢应一语;丁亥年,慈母病危,榻前嘱余曰:“汝父兄术德兼备,活人无数,其医疗经验自当珍视,如能形成文稿留存后世,必有重要价值奉献社会。”余黯然曰:“儿自幼梗顽愚昧,每令父母伤心失望,稍长又心志不坚,浪迹山水不知所归,既不能博览各家,又无分析总结能力,恐曲解父兄学术本意,有误后来学者,其罪百身难赎。”母笑曰:“吾儿率真天然,心性何尝不灵。汝父兄皆仁智者,具强烈之社会责任感,生前未著一字刊行于世,当知后来有人可以建此功德。”

吾石家自余之后,晚辈虽有深刻研究西医者,当下已无中医之传承人。余也年近花甲,头目渐见昏沉,知时日已不我待,故诚惶诚恐,展读整理父兄大量脉案资料,反复体味,深思细辨,愈知父兄医理精妙,临证选方用药,严谨精当,又别出心裁,活活泼泼,绝非株守一家之言;又见其学术思想磅礴汇通,极善逻辑推理之变换思维。以余之愚钝,对此仅有轻浅体验,一时无法作出准确而深刻之表述,顾后而瞻前,数载未敢动笔。江口何钱君见余茫然无措,相劝曰:“宜从自身经验先行总结,渐行深入旁及。”余恍然有悟,辛卯夏,《石恩骏临证方药经验集》书成;壬辰秋,《贵州名医名方选析》出版。试笔之作,评价尚可,由是信心大增,思路逐渐清晰,朝夕思考,反复斟酌,通宵达旦,笔耕不辍,并不为之所苦。癸巳年初已整理父兄医案百余例,因知《石家百年医案精选》一书基础略备。

胞姐恩仪主任医师,既能追溯北京诸位名家之学术渊源,惟善是从,临证每有良效;余也能重视实践,对贵州近代诸多中医大家推崇备至,深受影响,40余年临床略有体验;余之学生何钱等青年医师具兼收之能,遣方用药皆有定见,亦各选医案若干编入是书。

石氏医学,近山近水,传承有序,然因学习之方法,实践之道路,各有所异,临证经验有所不同,余有意兼收并蓄,或有利后学者借鉴及深刻之思考,掌握规矩而不拘于方圆。

编著是书,不仅介绍吾石氏百年治病经验,亦希望以此较为丰富生动之各科医案,对常见疾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进行深入探讨,将可行之方法,实效之方药进行总结,相因为用,能对后学者有所裨益,则余愿已足,或略可慰藉父母兄长在天之灵矣。

承蒙国学大家李宽定先生为本书作序;大书法家刘惠浦先生为本书题写书名;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赵阳、鲁利香同学做了大量资料整理工作,谨此一并致谢。

又:本书隐去医案中患者真名,读者见谅。案中药物用量为便于理解,大多换算成公制单位。其余所系一切责任,余承担之。石恩骏癸巳夏至石氏医家简介

石玉书(1893-1973),贵州金沙县人,15岁受业于其父挚友清末进士贺敬轩。贺氏系四川名医,精于医道,洞悉至理,石氏拜请来家,亲聆口授心传。苦学勤问,历时三载,潜心研读中医经典及明清诸家著述,18岁诊治乡里,头角初露,深得邻里瞩目。时值疫疠流行,石氏拟方以大锅汤分发,轻重俱效,一时名噪遐迩。20世纪30年代医名即盛,以其精湛医术任国民革命军二十五路军军医处长。

石玉书移家贵阳后,病家盈门,几至应接不暇。

1956年任贵阳市中医医院首任院长,1965年任贵阳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首任院长。仍不离临床,每日应诊百余人。

自1954年起,石玉书任贵阳市人民代表,贵州省政协委员。

石玉书从医60余年,经验丰富,疗效卓著,竭力为人愈疾,其治精于内、妇、儿科,善察脉色,用药精练,深受病家赞誉,黔中老幼鲜有不知其盛名者,时为贵州四大名医之一。

石恩权(1928-2003),石玉书先生之子,幼承家学,耳濡目染,深得其传。1953年毕业于贵阳医学院医疗系,1956年在成都中医学院研究生班深造,并以优异成绩毕业。此后,在贵州省中医研究所、贵阳市中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等单位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及教学工作。曾任内科主任,温病教研室主任,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贵阳中医学院中医系主任,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国内首批中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批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及高等中医教育工作50余年,精通中医理论,并有系统而坚实的西医理论。

石恩权临床经验丰富,疗效显著,长于中医内科、精神病、儿科及妇科。对于外感热病,研究尤为精深,解决了许多疑难重症和急症,并创造性地将外感热病治疗方法应用到内科杂病的治疗中去,取得了很好的临床疗效,在民众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石恩仪(1946-),石玉书先生之女,幼秉庭训,继承父志,现为贵州省体育局医务处主任医师。1970年贵阳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83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研究生班,1972-1975年在北京中医医院进修期间,跟随北京名老中医高中英、宛海洪、刘奉五、关幼波、佟知箴、王大经、赵炳南等学习,并整理了大量北京名老中医的医疗经验,深受其益。又获其父石玉书先生亲炙,同时也得到了石恩权教授的直接教诲,在中医内科杂病及妇科炎症、血证、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方面有独到见解,收效显著。具有较为全面而特殊的学习经历,能将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圆机活法。

石恩骏(1953-),石玉书先生次子,曾系统学习西医,20岁开始中医临床工作。1979年以同等学历身份考取贵阳中医学院首批研究生,跟随许玉鸣、石恩权、袁家玑、李昌源等名家学习,1982年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同年进入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20世纪90年代初被国家卫生部指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石恩权教授学术继承人,随兄习业,不离左右,尽得其传,具有家传、自学、中西医系统学习及从名师学习和长期实践,从不脱离临床的难得经历。现为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誉其为有丰富实践经验之临床家,世医大家传承人之佼佼者。

曾先后在《中医杂志》等刊物上发表专业文章数十篇,参与《医林拔萃》、《贵州中医耆宿录》等书的编写,并主编《贵州名医名方选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填补了贵州省全面系统总结老中医经验的空白,得到国医大师朱良春、中医大家连建伟、王新陆、陆鸿宾等人的高度评价。此外,尚有验方数首被《中国中医药报》名医名方栏目及《中华医药特刊》登载,对内、妇、儿科有较为深刻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学生编著的《石恩骏临证方药经验集》一书已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较能全面反映其学术思想及临床实践经验。石玉书医案

1.青蒿菖蒲饮治疗黄疸疫毒

川南驻军与黔北民众万余人。1928年夏初记录。

民国十七年,黔省军阀混战,春夏之季,淫雨过后突然暴热,原川南驻屯军本部2000余人由毛光翔率领驻扎贵州金沙打鼓新场一带备战,恰遇天行瘟疫相互传染,所部官兵及周边民众少有幸免,数日之间,死伤已难计数,主管军医不知传染病理,用药无效而束手。疫疠迅速蔓延,传染愈烈,部队已完全丧失战斗能力,因闻玉书公医名,特请至军中诊疗。

因见众患或便秘数日,腹胀滞满;或下利溏便浊臭,四肢逆冷;或神志谵妄;或默然无语如见鬼物;或四肢麻木,身重而困,面无表情,然尽皆眼目遍身黄疸鲜明或稍晦,或颜色深黄发赤,恶寒发热,遍身筋骨肌肉疼痛,且懊烦躁不安,胸膈满闷,呕逆不止,多为涎水黏腻而少胃内容物,汗出多黏衣如油腻,小便多深黄如浓茶色而短少,口渴欲饮,而饮水又多呕出。舌质多黯红而苔黄腻或黄黏,脉多弦滑或濡数。知系传染黄疸瘟疫恶气,寒热湿毒内侵,暑湿交蒸,致中焦恶毒沉滞搏聚,胆汁为之阻滞,散于血中浸渍肌肤所致,大约热重于湿。当用清热解毒,化湿散郁方。

处方:青蒿3000g,石菖蒲、生栀子、生大黄各2000g,杏仁1500g,陈豆豉3500g。

以大铁锅熬煮以上诸药1小时,大黄后下,大约为100余人份。病者不论轻重,每人每次1碗,每日4~5次服之;未病者每人1碗,每日1~2次服之以为预防。并嘱无论井水河水绝不能生饮,所有餐具全部大锅煮沸消毒。

治疗经过 :药材迅速得以采办齐备,所费金额不多。场坝上支大铁锅10余口,全天熬药分发。无论军民均按所嘱服用后,便秘者大便次数增加,但绝少大量腹泻;下利便溏者均觉大便次数减少,腹部舒适;小便量明显增加,胸膈渐觉宣通,呕恶渐除,寒热头痛、全身疼痛等症迅速缓解,3日左右黄疸渐退,7日左右大部分病者黄疸退净。又分发大锅汤药5日后,再无新病例产生,半月后完全控制疫情。【评按】

天行发黄疸,谓之瘟黄,或类今日急性传染性黄疸性(甲型)肝炎以暴发形式出现。仲景茵陈蒿汤清热利湿,解毒退黄,本治瘟疫热病瘀结中下二焦,为推陈致新之逐秽法。而此次感染黄疸疫毒者,多有胸膈满闷,烦躁懊,干呕涎水者,知瘟毒时行戾气,必兼有痰,有形无形壅滞中焦,阻滞气机不能发越。本治方中青蒿入少阳厥阴血分,利水去湿热,善消痰饮,治湿热黄疸药效与茵陈不甚相远;所加杏仁原系寻常止咳化痰药,亦主瘟症痰结,心下烦热满闷;石菖蒲辛而微温,开窍豁痰、辟秽理气,故用之;尤其豆豉本系食物,苦咸微甘微温,流利开通,降逆除烦,宣郁解毒,原治伤寒头痛寒热,其实最能发越瘴气恶毒,本治方用之甚妙。

玉书公深知传染瘟疫系杂气为病,专入某经络脏腑,专发为某病,众人之病症大同小异,故不以年岁四时为拘,也不以五运六气所定,而以一专方大锅煎汤分发统治之,自得《温疫论》心法。实则民国元年,家乡疫疠流行,玉书公18岁时即拟方以大锅汤分发,轻重俱效,头角初露,邻里瞩目。

2.巴豆乌头蜜丸预防及治疗毒瘴

陈秉清、陈玉发、国世隆、孙绍奎等十数人均为中年人。1946年前后记录。

20世纪40年代初,有贵州商客经云南往返缅甸、越南等地区长途贩运,买卖贵州土特产如土漆、桐油及珠宝、玉器、药材、布匹等货品,因沿途多崇山峻岭,气候湿热,均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生活卫生条件恶劣不堪,最易感染多种热带传染疫病如疟疾、肝炎、急性胃肠炎、痢疾、流感、伤寒、脑炎、丹毒、癣疮及食物饮水中毒,轻者留滞当地,钱财耗尽,重者死于旅途,尸骨难收。求药于石氏,玉书公以下方制药赠众商客作预防及治疗用。

处方:巴豆霜、干姜、川椒、厚朴、吴茱萸、肉桂、赤茯苓、人参各25g,制川乌125g。巴豆一定要去净油,上药烘干,研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装竹筒内,油纸封之,随身携带为不时之需。

入瘴疠之地后,每日早起服2粒,温开水送下,作为预防用药;若感瘴气邪毒发病,或有头痛,或憎寒发热,冷汗黄疸,腹泻腹痛,下痢脓血,或便闭不通,呕吐腮肿,心神昏闷,皮肤痒疹,发脓疱毒疮等,则视病情轻重,体态强弱,每次分三、五、七、九丸,每天3次,生姜煎汤送下。

上述商客数年间往返10余次,均安然无恙,并言曾用此药救人甚多云云,均视玉书公为拯危救难之贤者,常以异域特产赠之。【评按】

天地之疠气瘟疫,在岁运有多寡,在方隅有厚薄,而在缅甸、越南等地,高山毒雾弥漫,终年难散,外来旅者,不慎感其秽浊阴毒,盘踞少阳、阳明经络,致内外格拒,表里不通,病势危重,多有死于外乡者。观本方辛烈气雄,所用疏利之药甚众,可以除岭南瘴气毒雾,破恶毒秽浊所结。尤其川乌辛甘,巴豆辛苦,皆大热,联用之以泻寒积,通关窍,逐痰水,破血排脓,攻积聚寒热,善治心腹冷痛胀满,手足逆寒,寒气下泄,赤白痢疾,霍乱转筋,痰涎积垢,阴毒伤寒,瘟疟摆子。二味虽有大毒而其斩关夺将之功,推陈致新之力无可代之,本方必然不可缺失且不能轻易减其分量,以求平和保险,实则往往贻误病情。

3.清热涤痰开窍法治疗脑炎

韩文昌,男,42岁。初诊日期:1946年中秋。

初起发热恶寒,咽痛,头晕头痛,一身尽痛,因误诊为外感风寒,曾用九味羌活汤治疗,病情迅速严重恶化。出现高热(体温39.6℃),头痛剧烈,颈部硬有抗力,初嗜睡,神识渐渐昏沉不识人,时有谵语,呼吸粗促,痰鸣,口中秽气甚重,四肢厥逆,大量冷汗。贵阳医学院初诊脑炎,因无特效药物转请玉书公治疗。以竹筷撬其牙齿视之,舌红紫黯少津,苔黄厚浊而干,脉细数而弦。证属痰热闭遏心肝经,当清热涤痰开窍。

处方:石菖蒲9g,川贝9g,连翘9g,羚羊角粉3g(兑药中),以新鲜竹叶卷心一大握(约120g)煎汤代水煎药。

另:新鲜生姜30g榨汁兑新鲜竹沥一大杯(约250ml)代茶,时时灌服。高丽人参6g,煎汤灌服安宫牛黄丸1粒。

二诊:凌晨得药服,至天明时1剂药服完,大便1次,量较多,体温随之降至37.8℃,神识已渐清醒,四肢渐温,头痛亦减轻,能进少量稀粥。觉咽痛口渴,舌较红已不甚紫,苔黄浊而干,脉弦数,痰火盛而阴气大伤,当降火涤痰,益养阴津。

处方:新鲜竹叶卷心60g,芦根45g,连翘12g,石菖蒲9g,石斛15g,竹沥150g(兑煎好药汁冲服)。安宫牛黄丸1粒,分2次服。

三诊:服药已2日,病情稳定,体温正常,神识清醒,头已不痛,呼吸平顺,无痰,能进普通饮食,舌淡,脉细弱,唯全身倦怠无力,精神差,益养气阴善后。

处方:人参6g,元参9g,石斛15g,石菖蒲9g,芦根15g,连翘12g。

此人病愈,无后遗症,寿至80余岁。【评按】

因当年条件所限未能最后确诊,然其高热、神昏、头痛诸症并现,又在夏秋之季发病,当属乙型脑炎类。

此类脑炎每因暑热郁蒸,清窍蒙蔽,治当清热涤痰,宣闭开窍,本案未离此法则。

新鲜竹叶卷心入心、肝经,泻火、解毒、除烦之力甚强,然其味淡,本案用至120g,煎汤熬药甚妙。

竹沥甘寒清凉,善解心中大热痰迷烦闷,然于脑炎重症,少量绝难为功,本例竟以之代茶,随时灌服,因加姜汁,既可通血分脑络,又可略制其寒滑之性,虽大热毒证,亦当时时警觉凉遏之害。

安宫牛黄丸泻热化秽利窍,因四肢厥冷汗出,为防由闭而转虚脱,故以人参煎汤送服之,或兼得人参补益之力而运化诸药以祛大毒热之邪结。

4.参附汤合用安宫牛黄丸治疗脑出血脱证

陈应福,男,61岁。初诊日期:1961年。

教书为业,家庭负担重,生活十分清苦,形体瘦弱虚羸,素有高血压史,平时胡乱吃一些降压西药勉强维持。近日熬夜劳累过度,中午突然昏厥不省人事,大小便自遗,全身冷汗淋漓,湿透衣衫,气促不匀,喉中痰鸣,面色苍白灰滞,瞳孔不等大,左半身偏瘫。贵阳市中医院诊断脑出血,西医行常规抢救措施。

石氏会诊其脉搏细弱至数不明,四肢逆冷,系痰热内闭阳气欲脱证,亟当益气温阳,清热豁痰。

处方:安宫牛黄丸半粒,并用熟附子9g、红参9g、炮姜炭12g煎汤送服(鼻饲)。

治疗经过:6小时后泻下浊便1次,量较多,瞳孔等大,冷汗大为减少,神志仍未清醒,脉搏仍细弱至数不明。再用上方1 次,未曾大便,至天明时已能回答简单问题,能饮水。再用安宫牛黄丸1/4粒,参附汤如前喂饲,每日2次,3天后神志完全清楚,扶持下可以坐起饮食,以补阳还五汤类方善后,3个月后可以持杖行路,几近常人。【评按】

安宫牛黄丸清热解毒,豁痰开窍,乃脑出血属痰热病机者之重要醒脑剂。然据脉症虚实,或以清热,或以除痰,或以补益汤药送服,而疗效则大相径庭,石氏于此细节处最为重视。本例二便自遗,冷汗遍体,四肢厥冷,显然为中风阳虚脱证,故以参附汤加温经止血之炮姜炭送服安宫牛黄丸。

5.参附汤合鸦片延胡索散缓解肺癌剧痛

曾凡明,男,49岁。初诊日期:1949年7月13日。

身体素来健康,银行职员,生活条件好,并无抽烟史,19个月前咳嗽、咳血,痰少微有低热,以为肺痨之类用养肺阴药完全无效,身体逐渐消瘦。近3个月来出现胸背疼痛,右侧为甚,且隆起变形,右手臂亦痛,日渐加重,如针刺,如刀割,如撕裂挤压闷滞,莫可形容,以致日夜呼唤,不欲生存。近1年来,体重减去一半,骨瘦如柴,人形已脱,面如枯骨无泽,又类草灰不清,气喘唇青,四肢冰凉,舌紫黯如猪肝颜色,脉浮大如片片羽毛无根,时或劲如砖石,均毫无生气,知系肺积一类,且病入膏肓,已属不治。因见病者痛苦叫呼,恐惧绝望,家属又告知家中有诸多重要事务,必须病者定夺,苦苦恳求,玉书公不忍,勉拟下方缓其痛苦。

(1)白人参9g,熟附子15g,炮干姜15g,炙甘草18g。水煎,频频喂服,每日1剂或2剂。

(2)鸦片0.5g,延胡索9g。

为细末,米汤送下,每日2~3次。

治疗经过:服下汤药及鸦片延胡索粉剂,未到半小时,虽然仍感到胸、臂疼痛,但已明显减轻,且情绪欣快,无有苦楚,神志完全清醒,意识完全明白,想吃东西,得安睡数小时后,疼痛又缓缓袭来,当日服汤药2付,鸦片延胡索粉2次,疼痛情况已勉强能够应付,如此用药近10天,觉止痛药力不够,参附汤剂量不变,鸦片延胡索散每日夜服用3次,10天后每日夜服用4次,又 10日后增为5次,痛苦大为减轻,恐惧绝望等情绪大有改善,家中事务已经安排妥帖,数日后安然去世。【评按】

肺部胸膜之恶性肿瘤,右胸隆起变形,且疼痛牵引手臂,显然已经转移压迫神经,其舌脉身形已现败象,绝无可以根治之任何办法。尽量缓解剧烈疼痛,亦当今肿瘤治疗重要内容,玉书公重视之。玉书公认为,凡寻常良性之疮肿结节,乃人体正气所滞肿块,用药可以消散之;癌肿之生成乃正气大虚,系五脏恶毒血痰所结,必然难以解散,若流散血脉则必不可治,唯对症用药而已。本例肺癌病变虽在上焦,原系脾肾阳衰,不能燥湿化毒,抵抗疼痛能力也大减,所谓阴盛阳微,血脉寒痰凝结而不利,积聚痛苦生焉。参附汤虽不能破此癥坚积聚,然可以温暖脾肾,运转欲绝之阳气,俾气血略略流动,疼痛诸症可得稍缓。

考鸦片苦温酸涩有微毒,入命门经,主百病中恶,客忤邪气,更为心腹全身剧痛,百药皆不能停止之重要麻醉止痛剂。因有严重成瘾性为毒品而被严格管制,新中国成立后绝不允许服食。当时迫不得已予服之,确有止剧痛良效,且患者恐惧绝望痛不欲生之情绪,服药后得以消失,意识不受影响,头脑完全清醒,故家中事务得以清理,亲人压力也得稍减。延胡索活血散瘀理气,亦能镇静安神。

6.回阳救逆法治疗戴阳欲脱

章月昭,男,79岁。初诊日期:1964年10月7日。

年事已高,素有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慢性心衰等病史,1个月前又因咯稠痰夹鲜血诊为支气管扩张住院治疗,经用抗生素控制肺部感染,临床治愈出院,在家休养。向来畏寒怕冷,夏日也需穿厚毛衣闭门窗以防风吹着凉。近几年来记忆力严重减退呈老年痴呆状。今日上午家人发现其精神突然爽利,情绪兴奋,说话颇多,因感异常,邀玉书公视之。见其面色口唇鲜红如桃花有光泽,两目有光亮透出又觉有难收之势,述口渴想吃青菜稀饭,煮好送上又不愿吃,觉全身热又不欲去相拥之衣被,心情兴奋似有喜悦事又述心中悸动不安,舌淡紫无生气,脉浮大躁动而少根。玉书公谓此乃五脏真气外脱,属不治危症。家属求告,拟方回阳救逆。

处方:熟附子15g,高丽人参18g,金石斛18g,炙甘草24g。

治疗经过:急煎频服,至下午6时,1剂药尽,面上口唇红色、两目异常光亮略有收敛,心中略略稳定,脉稍平和,阳气已稍回纳,因药有效,再服1剂。

翌日上午家属来告,凌晨至天明熟睡得3小时,今日光景全如过去,畏寒少语,拥厚被而卧,索热饮,谓昨日所服药后心中甚感平稳。往视之脉气已平,有微汗,阳气已经收纳,以小剂四逆加人参汤调理。【评按】

年衰久病之人,若见面色如枯骨无生气,耳廓干焦发黑而萎,口唇青紫而呼吸困难,大汗心痛泄泻不止等症,自是元气将脱危候。然面色鲜艳异常,情绪兴奋如本例亦是生死关键之处,所谓回光返照也。

玉书公谓识此症并不困难,无论何种光彩显现,在其有根无根处认真观察研究即明白无误。无根者,其光华浮于表面,似乎漂移即去,当予较大剂量甘温参附类回阳救逆,不容犹豫。

当时所用高丽人参为野山参,固脱之力远胜今日所用家种人参,欲用家种人参回阳固脱救逆,当用100g以上。

7.清利泻热方合安宫牛黄丸治疗幼儿急性肝性脑病

金幺幺,男,5岁。初诊日期:1958年6月12日。

数天前幼儿嬉笑娱乐,尚无任何异常症状表现,昨日晨,突然发现神情呆滞,嗜睡,反复呼之不愿起床,面色泛青,食少呃逆,中午全身眼目渐渐黄疸如染橙汁,烦躁口渴,全身冷汗,神志逐渐模糊,时有谵语,急查肝功能有损害,肝脏弥漫性肿大,体温38.5℃,双肺呼气音粗,细询知大便已4日未解,小便短少而黄赤,舌红绛苔黄腻而干燥,脉弦数。此乃湿热蕴毒,痰瘀内生,上扰神明之严重肝性脑病,轻浅之方药匪效也。

处方:生大黄7.5g,茵陈15g,炒栀子6g,黄芩6g,石菖蒲6g。

水煎,每日5~6次频频灌服。

另:安宫牛黄丸1粒分3份,1份每日3次凉开水化之,灌服。

治疗经过:服药时已近傍晚,夜12时解大便1次,量较多、黑酱色、臭秽难闻,冷汗略有收敛,精神稍安定,天亮时刻及中午又解大便各1次,神识稍清,睁眼视人,已不甚烦躁,小便量增加、尿色深黄,继续服药如前。次日神志完全清醒,体温37.3℃,略思饮食,予少量面条,食之并无呕逆,停安宫牛黄丸。第4日,体温正常,神志清楚,无烦躁嗜睡,小便量多不甚黄,大便每日均解,周身黄疸已渐渐消退,以茵陈、黄芩、苡仁、栀子、竹叶、藿香、谷芽等清利之。【评按】

考幼儿稚嫩,外感传染肝炎瘟疫毒气,每易内入营血,损及肝肾,内陷心包,蒙蔽心神,酿成痰热闭塞危证。必趁正气未衰,并未进入完全昏迷状态之时,及早应用安宫牛黄丸芳香开窍,清解心包、肝胆深郁之热毒痰浊,并同时服用清热解毒、利胆泄浊之方,务使邪火热毒,一齐俱散,万不可耽误时日,或成不可救药后果。即使怀疑其神志状态仅与高热有关,安宫牛黄丸亦当及时运用,不应犹豫也。本例又始终以大黄解毒方宣通阳明腑实,须知肝脏毒热之病直宜疏通大肠,必使邪有去路,可以直折其暴逆之势,此亦重要法则。

贵州名医张致安先生有茵陈牛黄汤(茵陈6g,青蒿3g,艾叶3g,生甘草3g,西牛黄0.3g,前4味煎汤,西牛黄丸分2次和药冲服)治疗小儿急性黄疸型肝炎,发热昏沉,谵语惊厥,黄疸急起,迅速加深,小便短少,烦渴或有呕逆,实可以本治例参照。

8.清热育阴、解痉开窍法治疗急惊风(结核性脑膜炎)

郑玉清,男,2岁。初诊日期:1958年10月17日。

患儿于1957—1958年间曾3次因支气管肺门淋巴结结核等病住贵阳某医院治疗,此次复患结核性脑膜炎,在某医院门诊就诊,用西药治疗,当夜病情突然加重,高热,全身强直,手足抽搐,神志昏迷,因病情危急,急送玉书公处诊治。脉证合参,知为邪热炽盛,耗伤津液,肝风内动之急惊风证,速投清热育阴,平肝息风之方。

处方:钩藤3g,栀子5g,葛根3g,芦根6g,石斛6g,薏苡仁6g,酒芩3g,大枣1枚,生姜1片。水浓煎,少量频频灌服,以观动静。

二诊(10月18日):服药数小时,大便泻下1次,四肢抽搐,全身强直显减,仍神志昏迷,且无啼哭之声,原方小有出入,加服紫雪丹2小瓶。

三诊(10月19日):药后发热始退,神志转清,抽搐和全身强直已除,继以原方加入益气之品,停紫雪丹,配合针灸、西药抗痨治疗3个月,病儿康复良好,且无后遗症。【评按】

本病属中医“急惊风”、“慢惊风”等范畴,立足于辨证,酌情伍用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多获良效。考玉书公治急惊风经验,多本内外合邪,耗损津液,阴虚生热,热甚动风,窍闭神昏之说,故其用药多从风、火、痰、虚,清热育阴,解痉开窍着手,且注重善后调治,针药兼施,中西医结合及饮食营养,值得借鉴。

9.清泻肝胆湿热治疗黄疸

何琳,女,30岁。初诊日期:1961年8月5日。

患者神情倦怠,面目俱黄,黄色鲜明,右胁疼痛,脘腹满胀,饮食不佳,口苦,咽干,夜卧不宁,大便干燥,小便短少,色如浓茶,舌苔厚腻,乏津,脉弦数。确诊为急性病毒性肝炎。证属肝胆郁热,肝胃气滞,脾失健运,湿热蕴结,宜清泻肝胆湿热。

处方:茵陈12g,柴胡9g,栀子6g,炒川楝子9g,淡竹叶9g,茯苓皮9g,甘草3g。水煎,日分3服。

二诊:服上方4剂,小便增多,颜色稍淡,面目黄色递减,但仍有口苦、眠差、便秘,且日晡发热,头眩,脉弦细,苔黄。此湿热尚未尽泄,阴分复伤,稍伍养阴之品。

处方:茵陈12g,柴胡9g,栀子6g,生地9g,薏苡仁9g,夜交藤9g,前仁6g。

三诊:身黄渐退,已下燥屎五六枚,溲长,眠食增进,脘腹饱胀已除,苔白,脉沉细。投下方以善其后。

处方:当归9g,炒扁豆12g,石斛12g,炒白术9g,黑姜炭9g,炙甘草3g。【评按】

黄疸病者,《金匮要略》“黄疸病篇”列有谷疸、酒疸、女痨疸3型,后世医家别为阴黄、阳黄2类。名虽各异,其治则一:“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乃冀导其邪从下焦出,此为黄疸之正治法。大法之下,当以寒热虚实为辨,别其所属而治之。

黄疸一证,利小便虽为正治之法,但尚需辨识表里虚实,或汗解,或利湿热,或建中,或导滞,随证而取,以速救其“中清”之胆汁为要。柴胡得天地春升之气,主少阳之寒热邪气,推陈致新;淡竹叶一味,取“实则泻其子”之意;石斛甘平益阴,主伤中,滋胃清热,善运中土之气,而使肝木条达;黑姜炭可调理前二剂苦寒之品太过,扶其阳,以防脏寒偏虚。

10.化积消毒饮治疗细菌性痢疾

李兆年,男,26岁。初诊日期:1952年6月20日。

不慎误食变质食物,感染流行之细菌性痢疾,发热恶寒,体温增高,腹痛下痢脓血便,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住院治疗用抗生素口服,病情刚有缓解,因食桃子2个,当即觉得胃口痞胀满闷,仿佛觉得胃体运动极微弱,下腹亦觉胀气,欲呕不欲食,心中甚觉恶心烦躁,坐卧不宁,下痢脓血黏液里急后重又较前加重,入厕十余次,小便量少,身冷倦怠乏力,略略畏寒,舌质淡红微胖,苔黄腻微垢,脉濡数。此湿热痢疾,肝脾胃不和之证,治之以下方:

茯苓12g,法夏15g,紫苏梗9g,炒枳壳9g,槟榔9g,吴茱萸3g,炒黄连3g,炒黄柏9g,炙甘草3g,生姜3片。水煎,日分3服。

治疗经过:服用1剂后,嗳气数次,胃脘痞塞有所缓解,稍觉舒适,便泻次数仍频,脓性黏液较多,但时有矢气排出,里急后重略略减轻,未曾呕吐。2剂服完第2日晚上来诊,述今日排便3 次,除少量脓性黏液外,并有较多不甚消化之食物残渣一并排出,腹中胃口顿觉舒畅许多,胃中痞塞及下腹胀气已经消除,思饮食,食淡盐稀饭,又食宽汤素面条各1碗,觉胃体已经运动消化。舌淡胖,腻浊苔已退,上方加党参9g、焦术12g,服3剂,下痢、胃痞诸证若失。【评按】

急性痢疾肠炎感染,用苦寒药太过或误食生冷不易消化食物,易致中焦脾胃阳气伤损,寒热有形之物互结于胃口,或满腹饱胀疼痛,或满而不痛,仅为气痞,气机因此不畅,大肠结滞之湿热更难清理消导。若再用苦寒,病证必然加重,病程必然加长,甚至迁延难愈。

本例治方寒热并用,苦降辛开,除湿和中,俾气机升降复于常态,则中脘胃痞可除,下焦大肠湿热得以清理,或类仲景之半夏泻心汤理法。

11.黄芪罂粟汤加味治疗慢性痢疾

郭贵荣,男,45岁。初诊日期:1972年5月13日。

3年前因饮用不洁井水感染细菌性痢疾,工作繁忙,四处跑动,无法按时服药治疗,不定时服用黄连素、土霉素等,病症始终未曾痊愈,下痢时作时止,每每脓血相杂,缠绵已近3年,常因饮食不当,误食生冷瓜果,或隔夜食物,或感冒受寒,以及精神紧张复发。近日又因冒雨走动自家亲戚,疲劳不堪,大便稀溏杂有脓血黏冻,每日10余次,且数次遗便裤中不自知,全身困倦,两腿无力,动则清冷汗出,面色青黄,形体消瘦,腹胀满,里急后重,舌淡苔腻微黄,脉细涩。证属脾胃气虚,湿毒积滞;宜健脾益气,清利湿热;予黄芪罂粟汤加味。

处方:黄芪15g,山药15g,炒黄连4.5g,益母草15g,党参12g,葛根12g,熟大黄4.5g,罂粟壳6g,焦术9g,炒白芍24g,车前子15g(炒黄至香)。水煎,日分3服。

二诊:服药3剂,腹痛下利病情有所缓解,大便次数已减为每日5~6次,大便中仍有较多白色黏冻,里急后重减轻,下腹肛门会阴部有明显下坠感,仍然时时遗便裤中,感觉十分疲劳,脉虚弱,舌胖淡,上方加白人参9g,继服3剂。

三诊:大便次数减为每日2~3次,仍有少量白色黏冻,肛门会阴部坠胀感也有减轻,去罂粟壳,加炮姜9g,服20余剂,久痢基本痊愈,体力逐渐恢复,体重略有增加。【评按】

痢疾治疗失当,耽误时日,又常年劳累,饮食不调,脾胃不足,清阳之气伤损,湿热遏伏蕴结大肠,血气内停,清浊难分,因故而频发,此系慢性痢疾之常态。会阴肛门坠胀不适之症,固然常因湿热蕴结阻痹气血,脾胃气虚,清气不能上行也系重要病机。故本例治方以参、芪、术健脾益气,缓中补虚,升提清气;白芍入厥阴血分,今用之解肠中热毒;黄连主肠澼下利;大黄荡涤湿火;车前子去湿解毒。又益母草本疮疡科疗疔肿痈疽,实可用于大肠之湿热毒,系玉书公经验。枳壳助参、芪以升清气,合大黄、黄连等可以降浊气,升降之间,本案治方扶正祛邪态势已然明朗。

罂粟壳止久泻虚痢有专效,痢疾稍止则可去之。凡久痢者必待临床症情消失后再服药10~20余剂方妥,否则常易死灰复燃。

12.薏苡前仁汤治疗急性肠炎

肖国生,男,56岁。初诊日期:1957年8月12日。

天气暑热甚重,因劳作辛苦,口渴烦热,恣食大量生黄瓜,又饮苦凉茶水甚多,午后脐周胀满疼痛,肠鸣漉漉有声,频频如厕,泄泻稀便数次,始则杂有残渣,继则全为清水,并无里急后重,口渴欲饮,饮之并不能解渴,自谓仿佛所饮水全部穿肠而过,并无体内存留片刻,小便量极少,有畏寒发热症状,全身肌肉骨节发紧疼痛而无汗。下午4时得某医予葛根芩连汤,服下未见效果,仍频频如厕,水泻,精神十分困乏,昏昏欲睡去,明显脱水体征。舌淡苔薄腻而干,脉濡数。证属内停水湿,外感寒邪,当淡渗利湿,祛风散寒。

处方:苡仁50g,茯苓24g,车前子30g(炒黄至香),麻黄7.5g,麦冬、五味子、石菖蒲、桔梗各6g。水煎,日分3服。

治疗经过:当晚10时左右得药服下,药后得微汗,全身觉气血微微流动,略感温暖,肌肉骨节紧痛症状即有缓解,小便量明显增多,腹泻次数开始减少,每次量也减少,至天明时1剂药已经服完,腹泻停止,寒热退去。原方再服1剂,嘱多饮淡盐米汤以恢复体力。【评按】

夏秋之季所发急性肠炎泄泻无度,或脾阳自亦不足,恣意大量饮食苦凉冷茶及生瓜果,必然损伤肠胃阳气,致水谷不化精微,湿气又复内生,所谓“湿胜则濡泄”是也;又见恶寒发热,全身疼痛,复感风寒是也。至于小便不利,恐因风寒湿邪滞于下焦,膀胱因此气化不利。至若渴欲饮水,水直行大肠排出,亦气不化津所致。

本治方中苡仁健脾祛风利湿,以之为君重用,若轻用则气味平淡而无益于此类病症,其利水之力也不致耗损真阴,故尚可倍用。佐以车前子、茯苓可使肠内盘踞湿邪水分由小便而去;麻黄轻扬辛温,宣通升发阳气,蒸化三焦以使水气升腾,则口不渴而水泻可止。麻黄不唯善达肌表走经络,亦擅直接去肠间风寒水气,必要时尚可更加羌活、白芷等风药以助麻黄之力;麦冬润肺,肺气得保则小便通利,可助肠中水湿之分消;五味子敛肺生津,泄泻无度,元气阴津耗伤者以此收束之;暑月泄泻,多兼秽浊,故用石菖蒲;桔梗辛散升发,苦泄甘和,肺气开而腑气通,可去腹满肠鸣水泻小便不利,古人早有所论,今则少有人知。

13.桂皮干姜正气散治疗急性胃肠炎

林生,男,56岁。初诊日期:1957年9月17日。

前日外出吃酒食甚欢,离席归家后仅2小时腹痛难忍,腹泻稀水样便,颜色黄赤,急迫暴下,难计其次数,未见脓血黏液,上腹胃口处也痞闷不适,呕吐2次,均为未消化食物残渣及黏液。颇觉恶心,全身酸痛,头痛,畏寒而困倦少力,四肢欠温冷湿汗出,小便短赤,面色黯淡。舌尖部红绛,苔根部黄腻,脉沉紧细数。当时当地卫生防疫条件甚差,急性腹泻者甚多,病状多相同。乃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气机不利之证,当祛风散寒,理气利湿,予桂皮干姜正气散。

处方:紫苏梗、法夏、厚朴、益智仁、炙甘草各9g,藿香、干姜、葛根各15g,肉桂4.5g。水煎温服。

治疗经过:上午10时开始服药,至下午4时已经服完1剂共3次,腹泻次数及量已减轻较多。腹痛也渐缓解,体温37.6℃,全身仍然困倦酸痛,但冷汗已经收敛许多,面色也略略明亮,胸脘仍痞塞,未见呕吐。嘱服第2剂药,分3次至第2日凌晨服完,晨起时体温正常,腹痛全然缓解,如厕还有稀烂黄便,但仅有2次,精神好转,四肢已觉温暖,胃痞渐开,已食少许稀饭。【评按】

玉书公制桂皮干姜正气散,所治病症与藿香正气散大抵相同,用于腹泻、腹痛更为显著,多见于急性胃肠炎之重者,可见泄泻无度,水样便或大便呈青色,并有心腹冷痛,头痛憎寒,胸膈满闷,甚至手足厥冷,遍体湿冷汗者。

考本方所用肉桂、干姜、益智仁皆辛温性热之品,功专燥脾温胃,开发郁结,宣畅气机,为冷气腹痛,中寒水泻,下利肠澼所常用。寒湿水泻之甚者,虽未至命门火衰,其实肾阳不足,亦令人泄泻难止,故以此三味益火之源,暖脾胃、除冷积,亦能补元阳而生土,较之藿香正气散,立意又略深一层。若山岚瘴气,水土不服者之表现霍乱吐泻,胸脘痞闷,舌白滑腻浊者亦甚宜之。

14.养阴和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吕生,男,39岁。初诊日期:1969年11月6日。

2年前腹痛、腹泻赤白黏液样便,偶有纯血紫红,行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7~19cm处充血糜烂水肿,有细微出血点,西医治疗3个多月未见效果,中医清肠解毒、化滞除湿方药亦无效验,其病情时好时坏,3个月前服用附子理中汤类方,稀便逐渐减少,大便开始秘结难解,但仍排出较多红色黏液,里急后重及腹痛更为明显,反复入厕欲便而难行,数日或有硬结便排出,较之过去腹泻稀便黏液更为痛苦。其面色青而泛红,烦躁难安,常有低热冷汗,下午2时以后身热较为明显,有时可达38℃,舌红黯而干,燥黄苔,脉细弦微数。此热盛伤阴之候,当滋阴清热和营。

处方:白芍15g,天冬12g,当归9g,白茅根15g,佛手12g,干姜6g,阿胶15g(烊化),麦冬12g,生地15g,海螵蛸15g,甘草12g。水煎,日分3服。

二诊:服药3剂后,大便较易解出,虽有较多干结如羊粪样物,亦多黏液脓血,因里急后重有所减轻,病者略感轻松,心情已不甚烦躁。舌仍红,苔仍黄干,脉仍细数,养阴法有效而无弊端,上方加乌梅12g,继服10余剂。

三诊:半月后来诊,诉大便不干,成形,脓血黏液大为减少,腹痛基本消失,体温已经正常,午后亦不觉热,舌不甚红,苔薄黄,脉细滑。二诊方加干姜为12g,连服20余剂。

四诊:黏液脓血、腹痛里急等症消失,大便基本正常,乙状结肠镜检查已无糜烂充血,仍有极少量出血点。【评按】

溃疡性结肠炎机制至今未明。多因脾虚不运,湿热蕴结大肠,气血凝滞成脓,故见腹痛腹泻黏液脓血、里急后重等症。本例阴虚瘀热类型较为少见。因知急性小肠炎症有阴虚津伤一类,而结肠炎痢证抑或有此一类证型,唯其病机更为复杂,阴虚之处,必有湿毒、血热之胶结,以致肠壁之溃疡、糜烂、出血。本例治方以二冬、生地养阴外,阿胶益养气血,又可治败疮痈疽;乌贼骨能治肠风血痢之厥阴本病,又能除湿敛疮;白芍敛阴缓中,可治大肠之痈毒;干姜散邪理结,能引诸药入阴血之分,又能去恶养新,有阳长阴生之意,本例用之大妙。

15.马齿苋治疗严重便秘

刘培俭,男,45岁。初诊日期:1965年1月13日。

生活不甚规律,系基层机关干部,因材料写作等事宜,常需凌晨始得睡眠,白天勉强抽时间得睡数小时,且因环境吵闹,很难得到真正熟睡。又嗜烟酒,每日所抽均劣质香烟约2包,常喝劣质酒致醉,近1年来严重便秘,常10天左右始解大便1次,干结过于羊屎,痔疮因之发作疼痛,曾数次泡服生大黄,或可泻1 次,或根本无效。诊见其面色如有烟垢,头面部多疖子带脓点,述口渴,身燥热,心烦沮丧,舌红苔黄燥而厚,脉弦数,辨之热积证。时值夏季,本地周边野地生有大量马齿苋,农人采集用饲家畜。嘱以鲜马齿苋500g(水洗净),开水焯熟,以醋、盐、少许辣椒粉、麻油数滴拌之佐餐。病者食之甚觉甘美,如此1周时间,大便即正常成形,每天均有较多软便排出,身心顿觉舒适。再服1周,大便正常,头面部疖子已经完全消散,情绪不烦,口不渴,睡眠也明显改善。【评按】

本例便秘,显系邪火积于阳明,大肠燥热,津液不生所致。马齿苋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酸寒无毒,又具滑利之性,虽常用于热痢脓血、丹毒等证,实能清大肠热,生津液,善治积热火盛之便秘。唯需量大始能有效,本例每日500余克鲜品水焯之也仅一平碗,稍多亦妙。或谓辣椒上火,因本地人嗜辣,若无少量与之调味,则难坚持服用。

16.鹿茸益胃散治疗胃溃疡

陈元彬,男,48岁。初诊日期:1965年10月12日。

有20余年胃脘痛病史,发作有规律,多于夜间空腹疼痛更甚,少量泛酸。3年前曾有黑便史,有确诊之胃溃疡病史。当时服用多种抗溃疡西药未有肯定效果,用黄芪建中汤、乌贝散等也仅取一时之效,胃脘痛反复发作,夜间从不能完全入睡,消瘦怕冷,时泛清水,大便干结,心烦多汗,面色苍白而泛黄,情绪抑郁不乐。舌淡紫,脉沉涩。

钡餐示:胃小弯处有5mm×4.1mm溃疡3个。

诊断:胃溃疡。

辨证:肾虚血瘀,肝郁湿滞。

治法:温肾活血,疏肝利湿。

处方:鹿茸12g,熟地15g,炙芪18g,当归18g,云苓30g,石斛18g,草果9g,太子参18g,藿梗15g,焦术15g,黄连9g,黄柏15g,槟榔12g,砂仁9g,甘草15g。

烘干碾为末,每服6g,日3次,温开水送服。

治疗经过:2周后胃脘痛完全消失。再制1料,共治疗3个月余,精神气血均好,体重增加,能食用10余年未敢食用之肉类,体质明显增强。经钡餐复查,溃疡痊愈。【评按】

七情刺激,肝胃不和,土虚木横,血气瘀滞,湿热壅阻,为溃疡病常见病机。此例病史20余年,辨证为虚寒,予黄芪建中汤无效;肝气郁滞也甚,用疏肝法无效;寒湿中阻,温中法无效。玉书公认为,肾气温运,则开化肝木,肝木自可疏泄而不滞,气血自然流畅;肾气渐暖,虚寒之中州可以温化,湿热则能除。欲温化脾胃之虚寒,疏泄郁滞之肝气,温补肾阳之法实为重要。

玉书公于经年累月难愈之消化性溃疡,常加鹿茸数克于当用方中,有卓效。考鹿茸甘咸而温,补肾阳、益精血,内托升陷,利于久溃不敛之痈疽疮肿,消化性溃疡久不愈者,也属类似病理,故用之有效。

17.紫苏姜苓汤治疗支气管炎咳逆喘息

陈可珍,女,58岁。初诊日期:1956年4月13日。

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年气候变化明显时多有发作。其身形虚弱,乏力声低,胃肠消化功能历来不强。前天因天气略略变凉,换衣不慎,微微受寒,咳嗽又作,兼带喘息,虽多为白色泡沫痰,但也不易咯出,鼻塞多有清涕,昨日又食糯米粑1小块,医者又予桑菊饮服,遂致胃口痞塞,中脘胀满,憋闷呃逆,根本不想吃东西,咳嗽喘息则更加剧烈,痰变黏稠色白,更不容易咯出,小便量少,面部微微发肿,恶风怕冷,拥被而坐,难以平卧,舌淡紫,苔白略腻,脉浮紧微涩。此中焦寒湿郁满之证,当理脾肺气机,予紫苏姜苓汤。

处方:紫苏梗9g,泡参(南沙参)15g,炒枳壳9g,茯苓15g,炒苏子12g,法夏12g,干姜9g,砂仁6g(后下),生姜2片,大枣3枚。水煎,日分3服。

治疗经过:服药1剂后,胃脘已觉舒缓,痞塞憋闷之感觉减轻,咳嗽喘息则随之大为减轻,可以平卧,仍有泡沫痰及黏痰,但易于咯出,小便量明显增多,脸上浮肿消退,欲食,嘱予宽汤软面条1小碗,放姜、葱、少量糊辣椒,食后头身得微汗,全身顿感轻松温暖,恶风畏寒全然消失,予下方3剂,病即向愈。

处方:茯苓15g,法夏12g,炒苏子9g,陈皮9g,杏仁9g,炙甘草6g,泡参15g,生姜3片。【评按】

肺家之病症,其治未必尽在于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喘息而便闭者可以通便闭而平喘。而中脘痞塞,脾胃转输不利,也系治疗关键。本例风寒侵乎于上焦,肺气因此阻逆,痰壅而咳喘,又因食不易消化食物,误用清凉之药,以致中焦寒湿郁满,脾胃气机旋转不利,胃气愈逆,肺气愈发壅塞,表里上下皆不得通达,故咳喘、痰壅憋闷、恶风、畏寒、尿少面浮诸症皆现。

玉书公以黄元御紫苏姜苓汤略略加味,温中燥土,疏理脾胃寒湿气机,三焦清阳之气流动,则肺气通降,膀胱水行,诸症皆迅速得以缓解,病即向愈。

18.当归润肺汤治疗妊娠顽固咳嗽

陈代芬,女,22岁。初诊日期:1962年3月26日。

持续咳嗽3个多月,其时妊娠已6个月,每日频频咳嗽难宁,夜间尤其难安,无法平卧,亦有喘息,咽痒微干,白色泡沫痰量不甚多,但较难咯出,确诊急性支气管炎,服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止嗽散并注射青霉素等皆无效果。面色泛白而发青,畏寒肢冷,遇冷风咳更甚,疲惫而胸胁背痛,食欲不振,下肢微有浮肿,胎儿发育情况也不甚理想。舌淡胖,苔薄白,脉细滑少力。证属脏腑亏虚,外感寒邪,宜扶正祛邪,予当归润肺汤。

处方:当归12g,炒白芍9g,泡参18g,山药12g,砂仁6g,天花粉9g,炙紫菀9g,炒牛蒡子9g,炙甘草9g。2剂,水煎服。

治疗经过:药后咳嗽明显减轻,痰易咯出,已无喘息,胸胁背部均感放松舒适,食欲有改善,口略渴,舌稍干,上方加天冬9g、玉竹9g,继服3剂,咳嗽咯痰完全消失,精神体力大有改善,下肢水肿已消,以饮食调理之。【评按】

急性支气管炎迁延数月难愈者常年多见。古贤强调咳嗽有外感、内伤区别,实则久咳难愈者,无不始于外邪袭肺,时日稍久,虽未至于喘息难平,脾肺肾正气已伤,一般肃肺止咳方药或大剂量抗生素皆少效验。

当归润肺汤(当归、炒白芍、泡参、山药、砂仁、天花粉、炙紫菀、炒牛蒡子、炙甘草)为玉书公所拟。考本方所用当归,《本经》直指其“主咳逆上气”。观金水六君煎、加味逍遥散、苏子降气汤、当归饮等历来止咳良方皆有当归,若去之,则疗效大减。今人或谓当归辛温,于炎症有所顾虑,实则当归与白芍、制黄精、泡参、紫菀、甘草等配伍,最能养血敛阴而收肺气,和血脉而固表,或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而利于炎症之吸收也。

砂仁和胃醒脾而安胎,亦主寒水郁肺之咳逆,本例用之最妙。

19.桂枝姜砂汤治疗急性泌尿系感染血尿

牛向丽,女,25岁。初诊日期:1968年12月15日。

小便滞涩不畅已经2个月有余,近日偶然外感风热,寒热往来,尿时灼热刺痛,小腹急胀,淋沥不净,尿红赤。查尿红细胞满视野,白细胞(++++),诊断为急性泌尿系感染,西医予抗生素治疗,未痊愈。诊时患者表情痛苦,烦恼,寒热往来(体温38.6℃),面色发黄,头昏眼花,时时恶心干呕,头痛,舌红苔黄腻,脉浮滑数。此湿热血淋之证,予桂枝姜砂汤。

处方:桂枝9g,车前子15g,茯苓12g,砂仁3g,萹蓄12g,干姜9g,白芍9g,炒栀子9g,生地15g。水煎滤出,加白萝卜汁1杯炖温,日分3服。

治疗经过:服药2剂,寒热已除,体温正常,小便灼热胀满疼痛均已消失,尿已无红色,仍然偏黄,再服1剂。一般症状完全消失,并无任何痛苦,小便清亮顺畅,化验正常,未见红白细胞。【评按】

桂枝姜砂汤为清季黄元御所拟,本治淋证所用,玉书公去原方中泽泻加车前子、栀子、生地以增强清热凉血止血功用。原方中又加西瓜汁一大勺温服,因冬月天寒无西瓜,白萝卜汁清凉甘寒,用以代之。

考急性泌尿系感染尿急、尿频、尿痛、血尿、尿意难净等症每因秽浊下犯膀胱,或小肠心火传入其腑,移入膀胱所致,均湿热、热毒为患。

桂枝姜砂汤以五脏生克制化关系为制,谓脾气不升,胃气上逆,亦致肝木下郁,胆火上冲,膀胱郁热,均因肝火不升,胆火不降之故,病机乃脾胃寒湿,而表现则为膀胱湿热。本例治方中苓、桂、芍、姜、砂仁补脾阳而去湿,解肝胆郁滞;车前子、萹蓄、栀子、生地清膀胱湿热、热毒;西瓜汁或萝卜汁甘寒无毒利小便,能使心包热邪从小肠膀胱下泄,总属扶正祛邪之法。

20.猪脂白果饮治疗老人遗尿

王述贤,女,82岁。初诊日期:1963年9月20日。

身体素瘦,体力尚好,家务外出均能自理。5月以来,略感疲惫,小便频数,每日达30余次,且常常不能控制,时时遗尿,整日不能出门,夜间床褥内衣尽湿。病者向来讲究卫生,因之苦不堪言。查无泌尿系感染,亦无结石肿瘤,经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无效果,舌淡红,脉细浮。

嘱以开水煮沸,放猪油一小匙,白果十数粒(去壳及心),入锅内煮3分钟初熟即捞出,乘热嚼食之,每日1次,晚间服。

治疗经过:用此方1周后尿频缓解,夜间小便不过2次,白天不过六七次,完全可以控制。继续服1周巩固疗效。【评按】

老人遗尿,多肾气虚弱不能收摄,白果微涩有小毒,得猪脂同煮则微甘性温,气薄味厚,益肾滋阴,入于肺肾,润其枯涩,收摄小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