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剑:1950—1951(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1 05:27:28

点击下载

作者:侯晓蒙 主编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出剑:1950—1951

出剑:1950—1951试读:

前言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上旬,为运动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发动了五次战役,共歼敌23万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至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判断中国不会出兵,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在第二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共歼灭“联合国军”3.6万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失地,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瓮津半岛和延安半岛,迫使“联合国军”转入防御,从而扭转了朝鲜战局,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重大的一次胜利。

第三次战役: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中朝人民军队联合发起的进攻战役。“联合国军”被击退到三八线以后,一面利用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一面抛出“停火建议”,企图争取时间调整部署,重整军队再行北犯。为粉碎敌人这种阴谋,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不予敌以喘息之机,集中31万余人兵力迅即发起第三次战役,迅速突破敌三八线既设阵地、解放汉城。这次战役,共灭“联合国军”1.9万余人,解放了汉城及三七线以北较大的地区,粉碎了敌人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阴谋及固守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战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加深了敌人的内部矛盾及失败情绪。

第四次战役: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中朝军队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美军为挽回失败的影响,缓和内部矛盾,稍经整顿补充,即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于1月25日对中朝军队发动全线进攻。这次进攻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李奇微统一指挥,集中兵力23万余人,企图乘中朝军队连续作战未得休整补充之机,将其压回到三八线以北。中朝军队为制止敌军进攻,争取时间掩护后方二线兵团的集结,在未经休整补充的困难情况下,对进攻之敌实施积极的防御作战。整个战役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25日开始,中朝军队以三个军在汉江南北地区依托野战工事进行防御作战,有力地钳制了敌人主要进攻集团。第二阶段,从2月17日开始,中朝人民军队在全线转入机动防御,大量歼灭进攻之敌。3月14日,中朝军队主动撤离汉城。至4月21日,将敌阻于三八线附近地区。此时,敌军发现志愿军二线兵团已到达集结地域,便停止进攻,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这次战役,历时87天,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7.8万余人,使敌人平均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中朝军队以空间换取时间,终于坚持到战略预备队到达,为下一次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五次战役: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朝军队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五次战役。双方共投入了100多万军队,进行了激烈的攻防作战。中朝军队共有志愿军11个军、人民军3个军团共42个师68万余人参战,“联合国军”有17个师共34万余人参战。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作战方向在西线,中朝军队集中主力在西线汶山至春川段实施主要突击。第二阶段,中朝军队转移兵力于东线歼敌,在县里地区进行了围歼战。第三阶段,北撤转移,稳定战线。至6月10日,基本阻止了敌军的反扑,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在第五次战役中,中朝军队损失8.5万人(其中志愿军战斗减员7.5万人),特别是在部队后撤阶段中遭到了重大损失,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作战遭到的仅有的一次严重损失。中朝军队共歼敌8.2万人(其中志愿军歼敌6.7万人),迫使“联合国军”转入战略防御,并接受停战谈判。引言

作为军事行动的一条主线,三八线见证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全过程。战争从三八线开始,又回到三八线附近,终点即是起点,历史在这里画了个圆。

抗美援朝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结束,历时2年9个月。此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又进行了维护朝鲜停战协定的斗争和帮助朝鲜人民恢复家园的工作,直至1958年10月全部回国。

抗美援朝战争晚于朝鲜战争开始整整四个月,但二者同时结束。从战场态势而论,朝鲜战争是从三八线开始,又回到三八线附近,打成了一个势均力敌的休战平局;而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从鸭绿江边开始,将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率领的百万“十六国联军”击退500公里,将战局稳定在三八线,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伟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迫参加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是中国人民以志愿军名义出境参加的一场大规模现代化局部战争;是新中国与美国互为主要对手进行的一场极不对称的较量。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演了一出威武雄壮的活剧,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最终打败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谱写了我军战争史上的又一个光辉篇章。1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其第25集团军同时攻入朝鲜北部。由于没有遭遇强大的抵抗,苏军在朝鲜境内长驱直入,并于8月19日解放平壤。此时,距离朝鲜最近的美国地面部队还远在600英里以外的冲绳岛。

1945年8月10日深夜,美国国务院-陆军部-海军部协调委员会在五角大楼举行紧急会议,商讨盟军在朝鲜的受降问题。出席会议的有助理国务卿邓恩、陆军部助理部长约翰·麦克洛伊和海军部高级官员巴德等五人。会上,邓恩提出美国军队应赶到尽可能北面的地区去受降,但马歇尔的一位年轻参谋人员迪安·腊斯克上校指出,军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美国军队在苏军进入朝鲜北部地区之前抵达北部纵深地区有困难。这时,麦克洛伊便请腊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尔斯·博尼斯蒂尔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们搞出“一条尽可能向北推进”,但又不致“被苏联拒绝”的界线。于是,两名上校在研究朝鲜地图30分钟后,按照南北面积基本相等的原则,沿着北纬38度线划出一条笔直的受降分界线。

8月15日,杜鲁门向斯大林发出密电,通报有关日本武装部队投降细节的“总命令第一号”,该命令的内容之一就是以三八线为界,划分美苏军队在朝鲜半岛的受降区域。8月16日,斯大林复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对命令的内容”,对于有关朝鲜分界线的问题也没有提出异议。

9月2日,麦克阿瑟在东京湾密苏里号舰上举行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后,发布了“总命令第一号”,其内容根据斯大林提议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驻北纬38度线以北的韩国、满洲、库页岛、千岛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苏联远东军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国政府大本营和驻日本本土及其周围诸岛以及驻北纬38度线以南的韩国、琉球列岛等地的日本军高级指挥官以及陆、海、空军和辅助部队,应向美国太平洋地区陆军最高司令官投降。”

就这样,三八线作为美苏两国在朝鲜受降和实行军事占领的分界线便被明确地规定下来。受降命令传到战地时,分兵进击的苏联军队已经越过三八线,正沿着公路向汉城运动。但他们一接到关于分界线的命令,就迅速撤回到三八线以北。9月8日,首批抵达朝鲜的美国军队第7步兵师在仁川登陆,占领了整个南朝鲜并接受当地17万日军的投降。

这条约300公里长的三八线斜穿着将朝鲜半岛一分为二,截断了75条小溪和12条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过崇山峻岭,穿过181条小路、104条乡村土路、15条道际公路和8条高级公路,以及6条南北铁路线。对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发展来说,以及从地理的角度来看,三八线都是一条极不合理的分界线。

尽管美苏两国军队进驻朝鲜半岛时曾一致声明,三八线仅仅是两国军队在朝鲜驻扎时所划定的界线,并不具有政治意义。但是历史的发展表明,三八线对于所谓受降的军事意义只是表面的和暂时的,美苏两国对三八线的确认本身已经包含着深远的政治意义。

三八线的划分,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在远东和朝鲜半岛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基础,成为两大势力在朝鲜半岛对垒的既定疆界。

三八线的出现,埋下了朝鲜民族长期分裂的种子,而这颗祸种必定是要发芽的。2

1948年8月15日,长期流亡美国的朝侨李承晚在美国扶植下,联合其他派别在三八线以南建立了大韩民国,定都汉城。

李承晚(1875-1965),生于朝鲜黄海道平山郡一个自称为朝鲜末代王朝李氏王朝后裔的家庭。幼年就读于私塾,接受封建传统教育,青年时期进美国教会学校,接受洗礼后成为教员。后来先后就读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获博士学位。1919年朝鲜爆发“三一”反日运动,“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中国上海成立,李承晚出任临时政府“总统”。“三一”运动失败后,李承晚提出“把朝鲜交给美国委任统治”的主张,并以“朝鲜临时政府”代表的名义流亡美国。日本投降后,李承晚于1945年10月被美国送回汉城,成为美国在朝鲜的头号代理人。

1948年9月9日,在苏联帮助下,金日成领导的朝鲜劳动党在三八线以北成立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临时定都平壤。

金日成(1912-1994),生于朝鲜平壤市万景台。1925年随父亲到中国吉林,曾就读于吉林市毓文中学,其间组织了朝鲜共产主义青年同盟。1932年创建反日游击队,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坚持抗日武装斗争。1936年创建朝鲜祖国光复会。同年,率队参加中国东北抗日联军,东北抗联失败后,转入苏联,任苏军朝鲜支队支队长。1945年率队返回朝鲜,配合苏军解放朝鲜北部地区。1946年任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和朝鲜临时人民委员会委员长。

朝鲜的南北政权建立后,都自称是朝鲜的唯一合法政府,从一开始就处于敌对状态。北朝鲜称南方是“南伪集团”,提出要“解放南方”;南朝鲜称北方是“北傀政权”,高喊要“北进统一”。

1948年底到1949年6月,苏联和美国的军队先后撤出朝鲜半岛。也正是这个时候,中国的革命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朝鲜劳动党受到极大鼓舞。

1949年内,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加剧,三八线两侧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并且愈演愈烈,朝鲜半岛的形势更趋恶化。

南朝鲜军队于1946年1月开始组建,以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朝籍军人、伪满警察和一批在国民党军队中服过役的朝籍官兵组成,至1949年夏天时拥有8个师10万余人。

朝鲜人民军于1948年2月8日正式组建,最初的基干力量是1945年回国的东北抗联朝籍老战士,在1949年夏季以前扩编为三个师,在实力上不如南朝鲜军队。

中朝两国老一辈的革命者们,早已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建立了亲密的个人联系。在中国革命战争中,有许多朝鲜人先后参加了红军、八路军、东北抗日联军和人民解放军。即便是朝鲜劳动党的领袖金日成本人,也曾于1930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长期战斗在白山黑水间的抗日战场上。在中国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旅居着近百万朝鲜人,其中有数万人参加了人民解放军。在四野的部队中,还组建了三个基本上都是朝鲜人的独立师,他们作战勇猛、功勋卓著。毛泽东对此有过高度评价: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灿烂的五星红旗上,染有朝鲜革命烈士的鲜血。

1949年5月,朝鲜人民军总政治部主任金一访华,代表朝鲜劳动党中央请求中共中央允许朝鲜籍官兵回国效力。两个月后,驻守东北的朝鲜籍解放军第163师、第164师回国,编为人民军第5师和第6师。

1950年初,朝鲜政府又派金光侠来华,请求接回解放军中其他朝鲜籍官兵。之后,在华南地区执行剿匪任务的第165师也成建制返回朝鲜,并编为人民军第7师。此外,其他解放军各部队中的朝鲜籍官兵也陆续携带武器回国。

至1950年6月前,朝鲜人民军已拥有12个步兵师15万人,其中包括几万名在中国受过多年战争锻炼的老骨干,此外还建立了许多地方警备部队,加之装备了大批苏制坦克、火炮、飞机等重型武器,朝鲜北方在兵力、装备、士气和作战经验等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实力的天平开始向北倾斜。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时40分,三八线一带黎明前的黑暗被雷霆般的炮火划破。

3

朝鲜战争爆发了!

朝鲜战争爆发后,西方世界一片惊恐。美国政府认为:这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向“自由世界”的挑战,苏联显然是在冒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风险,至少是苏联对美国抵御共产党阵营“扩张决心”的一个试探,或是挑起一场全面战争的前奏。作为自由世界的领袖,美国对此不能视而不见,美国必须在朝鲜采取行动。

基于上述判断,美国政府在朝鲜战争爆发后立即作出了武装干涉的决定。6月27日晚间,第一批美国作战飞机飞临朝鲜上空,第二天上午,更多的美国飞机对三八线以南地区进行了狂轰滥炸。与此同时,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从菲律宾开赴台湾海峡,公然宣称将制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的作战行动。

1950年7月7日,美国还趁苏联代表缺席的机会,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组建“联合国军”的非法决议。7月10日,杜鲁门任命美国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

朝鲜战争期间,先后派兵参加“联合国军”的国家有:美国、英国、法国、土耳其、加拿大、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16个国家。

朝鲜战争爆发后,人民军迅速发起第一次战役(汉城战役),开战当天便击溃了三八线附近的南朝鲜军,两天内前进50公里。6月26日,李承晚带领政府主要官员仓皇逃往大田设立临时政府。6月28日朝鲜人民军攻占汉城,第一次战役结束。

汉城战役后,人民军继续挥师南进,又连续发动了第二次战役(汉江战役)、第三次战役(大田战役)、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至9月中旬,迅速解放了南朝鲜大片地区,将美军和南朝鲜军压缩在朝鲜半岛东南一隅的釜山地区,看上去只差一步就可以把敌人赶下大海,统一整个朝鲜半岛了。

然而,此时的朝鲜人民军,由于经过近两个月的连续作战,主力部队损失很大,人员装备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补充,加之战线拉长,后勤补给出现困难。朝鲜战局陷入了僵持。

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五天,麦克阿瑟亲自飞往南朝鲜战地视察,并在汉江大桥边目睹了南朝鲜军溃败的场面。在二战中太平洋战场上曾多次成功组织实施两栖登陆的麦克阿瑟坚信,改变南朝鲜军败局的唯一办法是投入美国的地面部队,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出路就是在人民军侧后实施登陆。虽然这一想法得到美国军方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具体登陆地点的选择上却出现了重大分歧:麦克阿瑟坚持要把登陆点选在仁川港;美国陆军和海军方面却坚决反对,理由是仁川港的地形、水文、潮汐条件决定其是朝鲜海岸最不适宜实施登陆作战的地方,而在群山港或在仁川以南20英里的海岸登陆,成功的机会可能要大一些。

然而,麦克阿瑟把仁川登陆比作一场“投下5美元,可以赢回5万美元”的豪赌。他坚持认为,所有关于仁川不适合登陆的观点,“恰恰有助于保证出奇制胜的效果”。他断定,人民军的所有主力已经投入到洛东江前线,在仁川肯定没有进行充分的防御准备。尽管在仁川登陆存在许多地理上困难,但依靠美国海军的经验和装备,均能够予以克服。而仁川登陆一旦成功,最大的收益是可以彻底切断人民军的后勤补给系统,从根本上扭转朝鲜战场上的不利局面。麦克阿瑟的观点得到杜鲁门总统的认可,他于8月28日批准了这一计划。

1950年9月13日,美军开始攻击仁川港外人民军的要塞月尾岛。美军舰艇在压制月尾岛火力的同时,清除了人民军在飞鱼峡布设的水雷,扫清了通往仁川的航道。

9月15日凌晨6点30分,在麦克阿瑟亲自指挥下,代号为“铬铁行动”的仁川登陆作战开始了。经过一天激战,到次日清晨,人民军守备部队损失殆尽,麦克阿瑟取得仁川登陆作战的成功。

仁川登陆后,美军和南朝鲜军转入全面反攻,人民军腹背受敌,功亏一篑,朝鲜战场的形势出现重大逆转。美军和南朝鲜军于9月28日攻占汉城,次日,美第8集团军推进到三八线,并准备越过三八线继续北进占领整个朝鲜。而此时的人民军主力基本上被隔绝在三八线以南,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一 不期而遇的初战——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

|交战时间| 1950年11月6日—12月24日

|交战地点| 鸭绿江至清川江及以南

|交战双方|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39、40、42、50、66军;“联合国军”所属美国第8集团军、第10军和南朝鲜第1、2军团

|指挥将领| 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解方、杜平;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沃尔顿·沃克、特纳·乔埃、乔治·斯特拉特迈耶、爱德华·阿尔蒙德、刘载兴

|交战装备| 我方:没有空军和海军,没有坦克和摩托化装备,仅有少量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主要装备的是缴获的日制38式步枪、美式步兵装备、各种火炮(60毫米炮、92毫米步兵炮、火箭炮、迫击炮)不足3000门(其中榴弹炮320门、高射炮36门)、火箭筒、反坦克地雷、燃烧瓶、运输车1300辆;“联合国军”:美式M2重机枪、M1伽兰德半自动步枪、M1卡宾枪、汤姆森冲锋枪等步兵装备,各型军舰(航空母舰、巡洋舰、战列舰、驱逐舰、登陆舰、扫雷舰)200余艘、各种作战飞机(舰载的F9F海盗和F4U豹式战斗机、AD天空强盗轰炸机,空军F-80C“流星”战斗机、F-82全天候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B-29空中堡垒远程轰炸机、B-26轰炸机、RF-80A照相侦察机、RB-29空中侦察机、T-6蚊式战术控制飞机、C-46、C-47、C-54、C-119运输机)1100余架,各种火炮6049门(其中70毫米以上口径火炮2300余门)、各种汽车26000余辆

|交战结果| 歼灭“联合国军”2个团又5个营,击溃3个团又10个营,毙伤俘敌1.5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518人,英军等其他国家部队147人,南朝鲜军12325人,缴获坦克12辆,装甲车3辆,汽车650辆,各种火炮529门,以及大批军用物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周恩来1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虽然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取得辉煌胜利,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但是,面对长年战争造成的满目疮痍和百废待兴,新中国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朝鲜战争爆发前,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正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医治战争创伤上。

随着国内大规模战争的结束,为适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中国人民解放军当时面临着五个方面的任务:一是准备进军台湾和西藏;二是消灭残余土匪,安定地方秩序;三是参加生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教育工作,提高部队的文化水平;五是整编和复员工作。然而,朝鲜战争爆发后,由于美国政府立即武装干涉朝鲜内部事务,并派遣军队入侵朝鲜和中国领土台湾,打乱了中国政府的计划,迫使中国人民必须做出新的战略抉择。

朝鲜战争初期,人民军虽然节节胜利,但中共中央却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在密切关注战局发展的同时,中央估计到,由于联合国军的干涉,朝鲜局势有恶化的可能,中国对此不能疏于防范。1950年7月13日,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抽调第13兵团所辖第38、39、40军和在齐齐哈尔从事农业生产的第42军,以及炮兵第1、2、8师等部队,共计25万余人,组建了东北边防军,保卫我国东北边防,并准备在必要时支援朝鲜人民军作战。

1950年9月,朝鲜战争形势发生重大逆转。10月1日深夜,刚刚参加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庆典的毛泽东,收到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首相、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委员长金日成和朝鲜外相朴宪永联名发出的紧急求援电,急切盼望中国人民解放军能够直接出动,援助朝鲜人民军作战。

邻人有难,唇亡齿寒。如果朝鲜全境失陷,中国大陆,特别是东北地区的安全也将面临严重威胁。但是面对各方面的种种困难,中共中央要作出出兵朝鲜同美国军队作战的决定,这个决心实在不好下。

1950年10月上半月,在毛泽东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多次举行会议,讨论是否出兵援助朝鲜的问题。在全面权衡利弊得失,并全面分析参战的困难和有利条件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于10月5日,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立即在东北边防军的基础上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同时并决定由彭德怀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在决策出兵朝鲜的问题上,中央高层领导和军队高级干部之间存在着不同意见。据当事人回忆,出兵朝鲜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做出的决策之一。经历了18个昼夜的苦苦思考,下达出兵命令后由于苏联方面的原因还出现过两次暂缓,最后还是决定出兵参战。

1950年10月19日,美军和南朝鲜军攻陷平壤,随后兵分多路继续向北快速推进。麦克阿瑟扬言,要在感恩节前让自己的士兵回家吃上美味的火鸡和苹果派。尽管美国政府此时已经收到来自中国的警告“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但是狂妄至极的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人“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很小。最多,他们可能派五六万人进入朝鲜”,但是他们没有空军,如果南下,“那一定会遭受惨重的伤亡”。即使有俄国的飞机来支援中国的地面部队,也不足为患,因为“俄国空军和中国共产党的地面部队根本就配合不来”。麦克阿瑟还骄横地断言:“假如中国人要向平壤进军,那里将会有一场血腥的屠杀。”

麦克阿瑟为他的预言付出了代价,他错把一只下山的猛虎看成了长角的绵羊。正是在平壤陷落的同一天,1950年10月19日,鸭绿江边细雨霏霏,阴云低垂。新中国的英雄儿女们高唱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了鸭绿江。朝鲜战争并没有结束,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拉开了帷幕。2

1950年10月19日黄昏,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毛泽东主席的命令,开始跨过鸭绿江,隐秘进入朝鲜。按照预定计划,志愿军第13兵团第40军从安东过江,向球场、德川、宁远地区开进;第39军从安东、长甸河口过江,军主力向龟城、泰川地区开进,另派一部分兵力进至枇岘、南市洞设防;第42军从辑安过江,向社仓里、五老里地区开进;第38军尾随第42军过江,向江界地区开进。

早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之前,毛泽东在10月13日和14日,就根据掌握的敌情,初步确定了志愿军入朝作战的方针。当时,美军越过三八线后,还没有迅速向北进犯,毛泽东估计人民军在三八线以北尚能防御一个时期。美军如果进攻平壤,还需要一段时间。美军占领平壤后,如果向德川进攻,时间就更为延后了;如果不向德川进攻,那么已经北进到元山的南朝鲜军(10月10日占领元山),一般情况下,也不敢轻易地孤军冒进。第一次战役要图(1950年10月25日-11月5日)

据此,毛泽东对志愿军的初期作战进行了构想。他认为,志愿军入朝后,应在平壤、元山铁路线以北,德川、宁远公路线以南地区,构筑两道到三道防御阵线,保持平壤、元山以北地区至少是山岳地区,不被敌人占领。在第一个时期,只打防御战,歼灭小股敌人。如果平壤的美军和元山的南朝鲜军两路来攻,则可以用必要的兵力钳制平壤的美军,而集中志愿军主力部队,歼灭由元山方向来攻的南朝鲜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打某些孤立的美军。

毛泽东还考虑到,如果敌人在六个月内固守平壤、元山不出,志愿军就不去打平壤、元山,而应继续加强工事。在弄清楚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在苏联的武器装备运达、装备部队后,待空中和地面均能对敌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条件,再去攻击平壤、元山等处的敌人。如果志愿军在工事修好后,敌人固守平壤、元山,不敢出来进攻,则可将志愿军一半左右的兵力开回国内练兵待命,等到打大仗时再派往朝鲜战场。这样算来,大体估计志愿军应在六个月以后再谈反攻问题。

彭德怀根据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意图,迅速对志愿军做出了“积极防御”的指示。他命令部队入朝后,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结合起来,以反击、袭击、伏击等战法,来歼灭与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同时,彭德怀要求部队,先在龟城-泰川-球场-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利用有利地形组织防御。如此,可以控制一定的地区,制止敌人的进攻,以稳定朝鲜局势。

但是,出乎毛泽东、彭德怀意料的是,就在志愿军入朝的同时,朝鲜战局却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10月19日,美骑兵第1师、美第24师和南朝鲜第1师在麦克阿瑟的命令下,已经占领了平壤。10月20日,美第10军的陆战第1师、第7师分别由仁川、釜山,运至元山港海域准备登陆。南朝鲜第1军团的首都师则由咸兴、兴南北进,占领了北青、新兴。

同日,美空降第187团在肃川、顺川地区实施了空降。西线的南朝鲜第2军团,距离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只有90至130公里;东线的南朝鲜第1军团首都师,已经进到志愿军预定防御地区。而此时,志愿军仅有五个师渡过鸭绿江,进到义州以东和朔州、满浦以南地区,距离预定防御区域还有120至270公里的路程,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先敌到达了。

毛泽东依据朝鲜战局的发展变化,特别是“联合国军”分兵冒进的情况,当机立断,作出新的指示。他于21日,两次电示志愿军部队,要求其放弃原定的组织防御计划,改取“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

10月21日凌晨2时30分,毛泽东致电彭德怀、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及高岗、贺晋年,指出:(一)伪首都师由咸兴向长津前进。伪三师似将进至咸兴。伪六师改由破邑向北,目的地第一步在德川,第二步可能向熙川。伪七八两师第一步向顺川、军隅、安州,第二步可能向泰川、龟城。以上五个师的最后目的地是江界、新义州一线。截至此刻为止,美伪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进。(二)估计伪首伪三两师要七天左右才能进到长津,然后折向江界。我军第一仗如不准备打该两师,则以四十二军的一个师位于长津地区阻敌即够。四十二军的主力则宜放在孟山以南地区(即伪六师的来路),以便切断元山、平壤间的铁路线,钳制元、平两地之敌,使之不能北援,便于我集中三个主力军各个歼灭伪六七八等三个师。(三)如伪六师(较强)由破邑(在铁路线上)至德川的路上能有朝鲜人民军一部作有力的阻击,则该敌可能要到十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才能占领德川,如果我四十军(全部)能于二十三日赶至德川、宁边地区,则可以绕至伪六师的后方(由东面绕至南面铁路线附近),让出正面给他军使用(三十八军或三十九军),如果太迟,则敌将先占德川。(四)此次是歼灭伪军三几个师争取出国第一个胜仗,开始转变朝鲜战局的极好机会,如何部署,望彭邓精心计划实施之。……

一个小时后,毛泽东又发出一封电报,要求志愿军部队应争取战机,迅速完成战役部署。

电报指示:十三兵团部应即去彭德怀同志所在之地点和彭住在一起,并改组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以便部署作战。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谈攻击的问题。

与此同时,早期入朝、因电台缘故失去两天联系的彭德怀,在大洞与金日成会谈后,也根据敌情的最新变化,致电邓华并报毛泽东和高岗指出:

鉴于敌人疯狂向北进犯,决心改变原定进至朝鲜蜂腰部组织防御的计划,采取以运动战方式歼灭敌人的方针。志愿军某部在龟城占领阵地

时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处副处长的杨迪同志,在五十多年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彭总的电报与毛主席的电报是一致的,最高统帅与战区统帅的决心不谋而合!”3

10月21日黄昏,志愿军第13兵团部先后收到了毛泽东和彭德怀关于采取在运动中歼敌的电报。据此,邓华等志愿军首长于当日21时,在给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电报中,改变了原有部署:志愿军决定以一部兵力钳制东线在长津方向北进之敌,以及可能由元山、平壤增援之敌;集中三个军,在龟城、泰川、熙川、德川、宁远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第6、7、8师。

志愿军的第一步计划,拟以第42军1个师附1个炮兵团,坚守长津地区,阻击南朝鲜伪首都师、第3师。命令第42军主力,首先控制小白山地区,视情况再向孟山以南地区挺进;第40军全部进到德川、宁远地区;第38军全部进到熙川地区;第39军全部进到泰川、龟城地区,尔后视敌前进情况而各个歼灭之。考虑到第39军全部东进后,新义州、定州地段的空虚情况,为了保证交通运输,防止敌人登陆,建议中央军委调1个军在安东地区设防。

10月22日,毛泽东在研究敌情后认为,南朝鲜第6师正集结于顺川、新仓里之间,准备进抵新义州;南朝鲜第8师正集结于江东、成川之间,准备进抵满浦镇。据此判断,敌人还没有发现我军开进的情况。几天之内,南朝鲜第6师将经新安州进至博川及其以西地区,南朝鲜第8师将进至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这正是歼敌的大好时机。

22日7时,毛泽东电示彭德怀、邓华,要求志愿军抓住南朝鲜第6、8两师,全部歼灭之。电报指出:我军行进路线必须避开定州、博川、军隅里一线及其以北约二十公里地区不走,而走以北路线,否则,就会过早被敌人发觉,敌将停止前进,或竟缩回去。而此次作战,则以在博川、军隅里及其以北地区周围歼该敌为最有利。

考虑到东西战局,毛泽东指示彭邓:派一个师占领长津及派必要兵力控制妙香山、杏川洞,仍甚必要,请速实行。还有小白山,也应派兵控制,确实隔断东西两敌。

毛泽东同时指出:如果我军能同时包围伪六、八两师,则于战局最为有利。我四十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三十九军应担任包围一个师。当战斗紧急时,除伪七师必然增援,我可继歼该敌外,现在平壤之伪一师,亦应估计可能增援,你们也要准备对付该师。

22日9时,毛泽东就邓华21日21时电报,指示邓华并告彭德怀、高岗:

敌进甚速,请照彭电立即用汽车运一部兵力去占领妙香山、杏川洞。无论用汽车运兵运物及步行的人马武器都不要再走选川、定州、博川、军隅线及龟城、太川、球场线,上述地区,几天以后都可能被敌占,而应取该线北面的道路前进。新义州、铁山、宣州地区应由你们派一部兵力固守。

彭德怀接到毛泽东的电报后,当日即致电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并报毛泽东、高岗:

我军先占德川已不可能,应迅速从39军或40军中车运一个师占据熙川南之妙香山-杏川洞线构筑工事。待伪6、7、8师攻击时,我集39军、40军主力由温井-云山线向东攻击敌侧背,38军由杏川洞向宁边、德川攻击,42军仍应迅速集结长津。

第13兵团根据毛泽东和彭德怀的指示精神,立即重新研究和确定作战部署,并向毛泽东和彭德怀报告了如下决定:

第39军以一个师扼守铁山、宣川地区,军主力进至龟城及泰川西北,准备捕歼南朝鲜第6师;第40军主力进至温井、云山地区,准备捕歼南朝鲜第8师;第38军车运1个团控制妙香山、杏川洞,军主力迅速进至熙川地区,一方面阻击敌北进,同时准备配合第39军、40军作战;第42军以1个师控制小白山地区要点,军主力迅速进至长津-旧津里一线,阻击东线之敌。

毛泽东在志愿军调整作战部署的同时,对战局的发展做出了更为全面的判断,并给彭德怀发出一封内容更为详实的电报:

朝鲜战局,就军事方面来说决定于下列几点。第一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两个三个甚至四个伪军师(伪三师将随伪六师后跟进,伪一师亦可能增援)。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作重新部署,新义州、宣川、定州等处至少在一个时期内不会来占,伪首伪三两师将从咸兴一带退回元山地区,而长津可保,新安州、顺川两点是否保守也可能成问题,成川至阳德一段铁路无兵保守向我敞开一个大缺口,在现有兵力的条件下,敌人将立即处于被动地位。如果这次突然性的作战胜利不大,伪六、七、八师主力未被迅速歼灭,或被逃脱,或竟固守待援,伪一、伪首及美军一部增援到达,使我不得不于阵前撤退,则形势将改到于敌有利,熙川、长津两处的保守也将发生困难。第二是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我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即是说,除平壤、元山、汉城、大邱、釜山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我无飞机无法进攻外,其余地方的敌人都可能被我各个歼灭,即使美国再增几个师来,我也可各个歼灭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或者待我飞机大炮的条件具备之后把这些大城市逐一打开。如果敌人飞机对我的伤亡和妨碍大得使我无法进行有利的作战,则在我飞机条件尚未具备的半年至一年内,我军将处于很困难的地位。第三如果美国再调五个至十个师来朝鲜,而在这以前我军又未能在运动战中及打孤立据点的作战中歼灭几个美国师及几个伪军师,则形势也将于我不利,如果相反,则于我有利。以上这几点,均可于此次战役及尔后几个月内获得经验和证明。我认为我们应当力争此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他处增调兵力到朝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23日7时,毛泽东在综合考虑朝鲜战局的情况后,又致电彭德怀、邓华,并告高岗,进一步明确了第一次战役的作战部署。毛泽东在电报中指出:

以四十军位于熙川正面及温井、云山地区,三十九军位于云山、泰川地区,三十八军位于熙川东南地区,待敌向熙川攻击之时,然后分数路出发包围攻击之。我车运控制杏川洞、妙香山一带之部队,务须争取于二十四日拂晓,至迟于二十五日拂晓以前,到达上述地点,否则将失去先机。四十二军去长津者似以一个师附一个炮兵团即够,而以该军主力位于小白山作战役预备队似较适宜。

同时,毛泽东就战役发展作出了科学预见,并对作战实施提出具体要求:

我对伪六、八两师的战斗发起后,第一步伪七师会增援,第二步伪一师及英二十七旅亦可能增援(美军已令英二十七旅向新安州)。如果把这一切敌人的主力各个歼灭,而举行追击时,在顺川地区可能遇到美伞兵团。此次作战,如能将上述一切敌人逐一歼灭,并控制新安州、顺川、成川、新邑、阳德线铁路及其以南一带地区,并以一部伸出至谷山、遂安、伊川、新溪地区,使平壤、元山两敌互相孤立,不能联系,则我将处于主动,敌将处于被动。因此,此次战役必须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准备连续打几个仗。

23日中午,毛泽东又得到新的敌情通报:敌军北进的速度很快,南朝鲜第6师主力已于22日到价川,另有一小部已到宁边;南朝鲜第1师有1个团已到军隅里。并且,估计南朝鲜第6、第1师当日都很可能到达宁边。

23日14时,毛泽东紧急致电彭德怀、邓华并告高岗:

请速令四十军主力即在温井地区荫蔽集结,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云山、宁边与敌过早接触。三十九军即在龟城地区集结,亦不要去泰川。该两军侦察部队不要到定州、博川、宁边、球场去了,要注意避免和敌打响,要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给敌人,诱敌深入,利于歼敌。三十八军应迅速前进。

电报发出后,毛泽东对于一触即发的大战,仍放心不下,遂于17时再次发出一封电报,指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并告彭德怀:

敌进甚急,捕捉战机最关紧要。两三天内敌即可能发觉是我军而有所处置,此时如我尚无统一全军动作的处置,即将丧失战机。因此,你们应迅速乘车至彭处,与彭会合,在彭领导下决定战役计划,并指挥作战。

24日中午,遵照毛泽东主席的指示,邓华、洪学智、韩先楚到达大榆洞和彭德怀会合。

24日下午,在大榆洞金矿的工棚里,彭德怀主持召开了志愿军入朝后的第一次作战会议。彭德怀首先介绍了与金日成会谈的情况,并在分析敌情后,指出:“我们原定的在防御中消灭敌人的计划不行了,在国内战争中采用的那种大踏步前进和后退的战法也不适用了。我们是战略反击,作战方针应以运动战为主,以阵地战和游击战为辅。具体部署是以部分兵力钳制东线之敌,集中主力于西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打西线战斗力较弱的伪军三个师。第一口怎么吃?我看把敌人引到对我有利的地形上来打!”

24日20时,彭德怀、邓华等致电各军、炮司首长,决定首先在熙川地区聚歼南朝鲜第6师。具体部署是:以第40军于26日移至温井、北镇地区集结待机,准备向熙川、馆上洞出击;以第38军主力迅速进至前川及以南地区,准备由熙川东南出击,包围歼灭敌人,另以一部伸至熙川通往德川道路之杏川洞,准备截击逃敌和打敌增援;以第39军于27日拂晓前推进到鹰峰洞、草上洞、龙兴洞、上松门洞地区集结完毕,准备由球场、妙香山方向出击,切断敌退路,并准备对付可能增援的南朝鲜第7师;以第42军主力进至小白山、厚地洞、南兴洞地区,准备配合志愿军主力围歼进入熙川之敌。

但10月25日,战场情况再次发生变化。由于麦克阿瑟在10月24日解除了在距朝中边境40英里范围内禁止使用非朝鲜部队的命令,西线美第8集团军重新调整部署,不仅令南朝鲜第2军团加速北进,而且令美第1军团部队也渡过清川江,向朝中边境快速推进。南朝鲜第6师进占熙川后,转向西北,继续向温井、桧木洞、楚山方向推进,其一个团已经进至距离鸭绿江仅十余公里的古场,直接威胁到志愿军在辑安、长甸河口两处的渡江点和后方交通线;南朝鲜第8师则进至德川以东地区,并继续向熙川、江界方向前进,威胁到了志愿军的后方交通枢纽;南朝鲜第1师进至龙山洞地区,继续向云山、泰川方向推进;南朝鲜第7师主力位于江东、顺川间;英军第27旅由新安州渡过清川江,沿西海岸公路,向新义州方向推进;美第24师在英第27旅后跟进。这样,美第8集团军部队即在清川江以北地区完成战役展开,开始向鸭绿江全速多路推进。

而此时的志愿军部队,为了避免美军飞机白天的侦察和轰炸,只能在夜间徒步开进,朝鲜北部山多路少,路面狭窄,加之从南面撤退的朝鲜人民军部队常常阻塞道路,因此前进速度较慢。截至10月25日凌晨,除了第40军先头两个师进入北镇以东(第118师)、云山以北(第120师)的指定位置,另一个师进至泰川以北外,其余各军先头师均距离预定作战地区,尚有20至50公里的路程。其中,第39军先头第117师进至泰川地区,主力在龟城及西北新音洞之间地区;第38军先头第113师进至前川地区,主力尚在别河里、江界、满浦一线;第42军先头第124师进至古土里以北地区,第125师进至小白山以西、柔院镇以北地区。

25日6时,毛泽东鉴于敌我战场态势,再次电示志愿军调整作战部署,并明确第一次战役的作战目标:志愿军第一仗必须准备与南朝鲜第1、6、7、8师和英第27旅作战,“并至少歼灭其中三个师,才能初步解决问题”。

据此,志愿军最后确定了歼敌部署,决定:以第42军主力位于东线阻击向江界方向推进的“联合国军”,保护西线主力的侧后安全;集中第38、39、40军和第42军第125师于西线,在云山、温井、熙川地区,各个歼灭南朝鲜第1、6、8师。

志愿军还作出了具体部署:以第40军配属炮兵第8师第42团,集结于温井以北、北镇以东地域,待机歼灭南朝鲜第6师于温井西北地区;以第39军配属炮兵第1师第26团及第25团1个营、炮兵第2师第29团、高射炮兵第1团,迅速集结于云山西北地域,准备在第40军围歼南朝鲜第6师而南朝鲜第1师来支援时,将其歼灭于云山附近地区;以第38军配属第42军第125师和炮兵第8师第46团,迅速集结于熙川以北明岱里、仓里地域,准备歼灭南朝鲜第8师于熙川及其以北地区;第42军主力配属炮兵第8师(欠第46团),仍于长津以南黄草岭、赴战岭地区阻敌北进,钳制东线之敌,保障西线志愿军主力的侧翼安全。同时,令第66军自安东过江,向铁山方向前进,准备阻击英军第27旅。

至此,从10月21日至25日,志愿军在中央军委,特别是毛泽东和彭德怀同志的精心谋划下,根据战场情况和敌情的变化,不断调整作战部署,为迎头痛击“联合国军”做好了必要准备。

此前,志愿军第13兵团于10月25日,按照中共中央的电令指示,将兵团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改组为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及其他机构。按照命令,彭德怀为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邓华、朴一禹、洪学智、韩先楚为副司令员,邓华、朴一禹均兼任副政治委员,解方为参谋长;志愿军党委以彭德怀为书记,邓华、朴一禹为副书记。志愿军组建起统一的领导机构,使组织指挥更为坚强有力,从而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领导和组织基础。4

根据志愿军总部的歼敌部署,志愿军第40军的任务是进至温井、北镇地区集结待机,“准备单独包围消灭伪六师于温井及以北、以西地区”。第40军接到志愿军总部的这一电令后,决定以第118师占领温井至北镇公路以北高地,以伏击手段截歼北犯的敌人;以第120师以一部迅速在云山以北262.8高地、三巨里、玉女峰一线组织防御,坚决阻击云山北犯之敌,师主力则向温井方向机动;另以第119师向云山方向机动,相机投入战斗。于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爆发了。

云山东北利洞附近的262.8高地、间洞北山、朝阳洞东山、玉女峰一线高地是云山通往温井的天然屏障,占领了这些高地,就等于封闭了北进温井的通道。

10月24日晚,志愿军第120师第360团在徐锐团长的率领下,进至云山城北的262.8高地、间洞北山、朝阳洞东山、玉女峰一线,并紧急构筑阵地,准备阻击北犯之敌。

此时的“联合国军”,仍没有发现志愿军入朝参战的迹象,鉴于朝鲜人民军也已基本丧失有效抵抗的能力,其向北推进的速度大大加快,并且行动更为肆无忌惮,完全不顾可能遭到的打击,竟以师或团的建制向北分头冒进,妄想早日到达鸭绿江边。

10月25日,南朝鲜第1师部队进至云山,并根据美第1军团的命令,准备继续向鸭绿江畔的水丰发电站推进。上午7时,南朝鲜第1师第15团以美军的14辆坦克为先导,开始沿着云山至温井的公路向北推进。

敌人经过多日的“平静”推进后,已经完全没有了战斗警戒的概念。他们以坦克做先导,汽车搭载着步兵一辆紧跟着一辆,沿着公路向前疾进,气焰十分嚣张。

此时,志愿军第120师第360团已经做好了迎敌的准备。360团团长徐锐面对敌人,表现得非常沉着和冷静。为了予敌突然打击,他要求部队必须把敌人放近后再打。

志愿军指战员们此时的心情,十分激动又有点儿紧张,因为毕竟是入朝后的第一战,战士们握枪的手都有点汗了。当敌人的大队人马进入到我步兵火器射程之内时,第3连1排长刘汉业实在按捺不住心头之火,指挥全排向着敌人一齐射击。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志愿军与敌交战后,团炮兵和第3连的火箭筒以猛烈火力打击敌人。敌人一下子就被志愿军狂风暴雨般的枪弹打懵了,敌坦克调头便跑,一直撤过了云山南边的九龙江桥,剩下的步兵则完全暴露在我阵地前沿。我第1连和第3连指战员,乘着敌人混乱之际,勇猛出击。在志愿军面前,敌人被杀得横尸遍野,抱头鼠窜。

缩回云山的是南朝鲜第1师的先头部队,师长白善烨面对遭到的突然打击,还误以为是遇到了朝鲜人民军的零散部队。他立即命令第15团由云山东北方向越过三滩川,妄图抢占间洞南北一线高地,继续北进。但守卫在间洞南山的志愿军第3连,在连长阎吉林的带领下,予敌英勇抗击。全连官兵凭着手中的步枪、手榴弹,以顽强的战斗精神,连续打退了敌人的数次进攻。

10时许,恼羞成怒的敌人派来了十几架战斗轰炸机进行支援。它们对志愿军的阵地进行了轮番的轰炸和扫射,一时间,航空炸弹、火箭弹和凝固汽油弹纷纷落下,志愿军的阵地上树断石飞,一片火海。

狂妄的敌人在轰炸过后,又发起了集团进攻。这时3连伤亡已经过半,弹药也所剩无几。看到爬上山冈的敌人,3班长石宝山拿起爆破筒,一跃而上,高喊着:“同志们!为国争光!为朝鲜人民报仇!”勇猛地扑向了敌群。敌人顿时心惊肉跳,叫喊着抱成一团。

随着一声巨响,石宝山与2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为石宝山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