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纳业务一本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2 00:47:20

点击下载

作者:杨东礼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出纳业务一本通

出纳业务一本通试读:

前言

出纳工作是整个会计工作的基础,出纳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与整个会计工作息息相关。因此,出色的出纳也是很多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如何成为出色的出纳,除了掌握基础的会计知识之外,出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也必不可少。

本书以国家颁布的《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经法规及相关制度为准则,结合出纳人员的实际工作经验,针对准备入门以及初入门出纳人员的需要,将出纳必备的各类知识内容浓缩为出纳角色认知、苦练出纳基本功、熟练处理出纳财务、严控企业现金流、坚守银行财务、结算方式样样通、了解外汇管理业务等7部分作了生动讲解,相信读者阅读本书后,能快速了解出纳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实战技巧。

本书具有如下特点:

◆内容完整,结构清晰。本书以出纳业务为纲目,从出纳工作的实物角度谋篇,结构清晰、内容完整充实,便于读者全面掌握和理解出纳知识和工作技巧。

◆突出重点,解析难点。本书选材精练、扼要,设置了强化导读功能的“必备知识讲解”“重要提示”等栏目,各项重点内容和要点一目了然,可以节省读者大量的宝贵时间,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

◆注重新知识。随着会计制度的变革,原有的财务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本书对旧有知识体系进行了“升级”,在保留原有实用出纳知识的基础上,对新规范涉及的相关实务也进行了更新换代,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

◆深入浅出,栏目丰富,强调实战。本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出纳工作的基本理论、方法、技巧,同时设置了“技能实战操演”栏目,编写了模拟案例,以“实训指导”等方式帮助读者阅读理解,也增强了本书的可操作性。

◆图文并茂,版式活泼。本书将繁冗的内容图表化,图文并茂,版式活泼,使读者能轻松阅读。

◆适用读者广泛。本书不但适合出纳业务初学者阅读,对于正在从事出纳工作的朋友巩固自身技能、提高业务水平、减少工作差错也有参考价值。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编写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编者2014年5月第1章出纳初入门第1阶段:出纳角色认知

出纳是按照有关规定和制度,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的总称。从广义上讲,只要是票据、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属于出纳。它既包括单位会计部门的各项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收付业务处理,也包括票据、货币资金、有价证券的整理和保管,货币资金和有价证券的核算等各项工作,还包括单位业务部门的货币资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必备知识讲解

1.出纳的职业定位

出纳人员,从广义上来说,既包括各单位会计部门设置的出纳人员,也包括各业务部门的各类收款员、工资发放员(专职或兼职)等。狭义的出纳则仅指各单位会计部门专设的出纳岗位或人员的各项工作。

出纳的主要工作是办理货币资金和各种票据的收入,保证自己经手的货币资金和票据的安全与完整,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他们需要直接与货币打交道,因此除了要有过硬的出纳业务知识以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财经法纪素养和职业道德修养。重要提示

出纳,顾名思义,出即支出,纳即收入。出纳工作是管理货币资金、票据、有价证券进进出出的一项工作。

2.出纳的职、权、责

有多大的职务,就有多大的职权,就要能承担多大的职责。职、权、责一致是出纳工作的基本原则。(1)出纳的职能

出纳工作,是财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总的方面来讲,其职能可概括为收付、反映、监督、管理四个方面,具体如图1-1所示。图1-1 出纳的职能(2)出纳的职权

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律法规,出纳员具有以下权限:

①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维护财经纪律,执行财会制度,抵制不合法的收支和弄虚作假行为。《会计法》是中国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人员必须遵循的重要法律。

②参与货币资金计划定额管理的权力。现金管理制度和银行结算制度是出纳员开展工作必须遵照执行的法规。这些法规,实际上是赋予了出纳员对货币资金管理的职权。

③管好用好货币资金的权力。出纳工作每天和货币资金打交道,单位的一切货币资金往来都与出纳工作紧密相联,货币资金的来龙去脉,周转速度的快慢,出纳员都清清楚楚。

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日记账,随时核对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未达账项需要及时查询。严格控制签发空白支票,支票的收回注销、作废及挂失等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做好现金和各种有价证劵的保管工作,如有短缺需要赔偿。

④提出合理安排利用资金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提供货币资金使用与周转信息,也是出纳员义不容辞的责任。(3)出纳的职责

出纳职责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涉及的是现金收付、银行结算等活动,而这些又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单位乃至国家的经济利益,工作出了差错,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明确出纳人员的职责,是做好出纳工作的起码条件。根据《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财会法律法规,出纳员的职责,如图1-2所示。图1-2 出纳的职责

3.出纳的工作特点

任何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和工作规律,出纳是会计工作的组成部分,具有一般会计工作的本质属性,但它又是一个专门的岗位,一项专门的技术,因此具有自己专门的工作特点,具体内容如图1-3所示。图1-3 出纳工作的特点

4.出纳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由于出纳工作涉及范围广泛,业务繁杂,对象具有特殊性要求,出纳人员职业素质与其他会计岗位要求不尽一致,一般如图1-4所示。图1-4 出纳应具备的职业素质重要提示

出纳员每天都和金钱打交道,稍有疏忽就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差错,因此必须养成与出纳职业相符合的工作作风,概括起来就是:精力集中、有条不紊、严谨细致、沉着冷静。只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才能保证工作起来得心应手,才能避免工作差错的发生。

5.出纳应具备的职业道德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本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任何一个从业人员都要遵守本行业的职业道德。出纳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见表1-1。表1-1 出纳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技能实战操演模拟实操1 出纳应该听谁的

在合伙企业上班的出纳,大多要面临公司领导比较多这一窘境,合伙公司大多管理不规范,往往又没有明文的公司制度和财务制度,这种情况下出纳应该怎么做为好呢?

工作情景

某建筑公司是合伙企业,公司共有三个股东。一会儿甲股东让提点钞,一会儿乙股东让给报销,一会儿丙股东让预支点儿现金,可怜小小的出纳,哪个都得罪不起,都得打起万分小心做事。

一天,其中乙股东找到出纳开出一张未写收款单位名称的16万元转账支票,要支付工程款。几天后,其他股东发现乙股东已经消失。虽然赶紧报警,但损失已成事实。结果,这位出纳被其他股东追究违章失职的责任。

根据上述工作情景,请你分析乙股东骗取公司财产的问题出在哪里?出纳是否违反了财务制度?如果你是此公司出纳,碰到多头管理的情形你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__

实训指导

根据案例反映情况来看,这家公司财务制度形同虚设,从未得以认真执行,而且更为严重的是三个股东均带头违反,使得出纳对三位股东谁都指挥的现象也习以为常,导致出纳产生错误认识。乙股东也正是利用公司财务管理混乱的现状骗取了公司财产。

本案例中的出纳同样违反了财务制度,对造成混乱的财务管理局面负有一定的专业责任。从专业的出纳管理角度看,面对这种局面,出纳不但应当带头执行财务制度,而且还有责任要求各位股东配合遵守。否则,到关键时刻,出纳还是推脱不掉自己的专业责任。

注意事项

无论是法律还是制度,都规定了出纳应当听企业法人的,即使是合伙企业,也是由法人代表企业,所以在钱物的处置上,法人具有绝对的权威。一般情况下,只有法人发话,出纳才能付钱。出纳应当严格地执行法人的付款要求,法人说明天付,就不应该今天付,法人说付5%,出纳就不应该擅自付10%。一旦出现出纳行为不符合法人意愿的事情,之后出现的问题,出纳将负全责。

当然,付钱是要讲究程序的,任何一个企业,就算是只有两三个人的微型企业,付钱都要有相应的手续。

一般情况下,付款的手续包括:(1)法人同意支付的书面证明;(2)出纳支付款项的书面证明。模拟实操2 合格的出纳什么样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出纳,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但需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

工作情景

某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从人才市场招聘了一名具有中专学历的廖某任出纳。开始,他还勤恳敬业,公司领导和同事对他的工作都很满意。但受到同事在股市赚钱的影响,廖某也开始涉足股市。然而事与愿违,廖某进入股市后很快被套牢,想急于翻本又苦于没有资金,他开始对自己每天经手的现金动了邪念,凭着财务主管对他的信任,他拿了财务主管的财务专用章在自己保管的空白现金支票上任意盖章取款。月底,银行对账单也是其到银行提取且自行核对,因此很长一段时间都未被发现。至案发,公司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上述工作情景,请你分析一名合格的出纳应该是什么样?

___________

实训指导

出纳的工作对象是金钱,在金钱的诱惑下,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很难保持理智,顺利通过“金钱关”的。因此,清正廉洁是出纳人员的立业之本,是出纳人员职业道德的首要方面。出纳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手中经管的钱财都是企业的财产,坚决不能贪占一分;清正廉洁,公私分明,手过万金,分文不差,一尘不染,自觉培养廉洁无私的崇高品德。不然的话,势必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从小贪小占到大贪大占,直至坠入犯罪的深渊。

注意事项

出纳应该比一般会计人员更严格地遵守职业道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以保证出纳工作的质量。第2阶段:出纳的工作组织

合理地组织出纳工作,是发挥出纳作用、完成出纳任务、提高出纳工作质量的重要保证。由于各单位实际情况不同,出纳工作的组织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无论哪一种形式,一般都包括设置合理的出纳机构;配备必要的出纳人员;建立和健全各种内部工作程序与制度等。必备知识讲解

1.出纳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了解企业出纳机构的设置与人员配备,对于出纳工作者认清自己在企业中的位置,处理好各种关系是很重要的。(1)出纳机构设置

出纳机构,一般设置在会计机构内部,如各企事业单位财会科、财会处内部设置的专门处理出纳业务的出纳室。《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应当委托经批准设立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重要提示《会计法》对各单位会计、出纳机构与人员的设置没有做出硬性规定,只是要求各单位根据业务需要来设定。各单位可根据单位规模大小和货币资金管理的要求,结合出纳工作的繁简程度来设置出纳机构。(2)出纳人员配备

一般来讲,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单位,在银行开户的行政事业单位,有经常性现金收入和支出业务的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都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出纳,负责本单位的出纳工作。出纳人员配备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本单位出纳业务量的大小和工作的繁简程度,要以满足业务需要为原则,一般可采用以下如图1-5所示的三种形式。图1-5 企业出纳人员配备的形式

出纳人员的具体分工,要从管理的要求和工作便利等方面综合考虑。通常可按现金与银行存款、银行存款的不同户头、票据与有价证券的办理等工作性质上的差异进行分工。也可以将整个出纳工作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和步骤,按工作阶段和步骤进行分工。对于公司内部“结算中心”式的出纳机构中的人员分工,还可以按不同分公司的不同岗位的需要来确定。

2.出纳与会计的关系

出纳和会计都是企业搞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必不可少的重要岗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分工与协作的关系。(1)出纳与会计的区别

出纳与会计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分工不同。出纳在小型企业里一般都是又管现金,又管银行,负责企业的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以及有价证券等的收付、保管和核算工作,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各种金融信息。而会计人员需要负责除出纳工作外的整个会计核算,尤其在小单位又是会计又是会计负责人,从设立账薄到填制会计凭证,从平行登记总账、明细账到编制会计报表,还要完成纳税申报和成本核算,担子是非常重的。只有出纳和会计密切配合,才能把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搞好!

会计可分为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负责企业经济业务的总括核算,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总括的全面的核算资料;明细账会计分管企业的明细账,为企业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提供明细分类核算资料。重要提示

总体上讲,企业必须实行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和会计档案保管,不得负责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等账目的登记工作。总账会计和明细账会计则不得管钱管物。(2)出纳与会计的联系

出纳与会计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分工和协作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阐述。

①出纳与会计既相互依赖又相互牵制。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之间,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它们都是以会计原始凭证和会计记账凭证作为共同的核算依据,而这些会计凭证必须在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之间按照一定的顺序传递;它们相互利用对方的核算资料,共同完成会计任务,缺一不可。同时,它们之间又互相牵制与控制。出纳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与总账会计的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总分类账与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明细账中的有价证券账与出纳账中相应的有价证券账,有金额上的等量关系。这样,出纳、明细账会计、总账会计三者之间就构成了相互牵制与控制的关系,三者之间必须相互核对保持一致。

②出纳与明细账会计的区别是相对的,出纳核算也是一种特殊的明细核算。

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都必须按规定月末进行结账。月内还要多次出具报告单,报告核算结果,并与现金和银行存款总分类账进行核对,具体的明细核算如图1-6所示。图1-6 出纳的明细核算

③出纳工作是一种账实兼管的工作。出纳工作,主要是现金、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的收支与结存核算,以及现金、有价证券的保管和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工作。现金和有价证券放在出纳的保险柜中保管,银行存款由出纳办理收支结算手续,既要进行出纳账务处理,又要进行现金、有价证券等实物的管理和银行存款收付业务。这一点上和其他财会工作有着显著的区别。除了出纳,其他财会人员是管账不管钱、管账不管物的。重要提示

出纳工作并不违背财务“钱账分管”的原则,这是由于出纳账是一种特殊的明细账,总账会计还要设置“现金”“银行存款”“长期投资”“短期投资”等相应的总分类账对出纳保管和核算的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进行总金额的控制。其中,有价证券还应有出纳核算以外的其他形式的明细分类核算。

④出纳工作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过程。货物的购销,必须经过两个过程,货物移交和货款的结算。其中货款结算,即货物价款的收入与支付就必须通过出纳工作来完成;往来款项的收付、各种有价证券的经营以及其他金融业务的办理,更是离不开出纳人员的参与。这也是出纳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其他财务工作,一般不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过程,而只对其进行反映和监督。

3.出纳日常工作内容

出纳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货币资金核算、往来结算、工资核算三个方面的内容,如图1-7所示。图1-7 出纳工作的内容(1)货币资金核算

货币资金核算的日常工作内容见表1-2。表1-2 货币资金的核算(2)往来结算

往来结算的日常工作内容如图1-8所示。图1-8 往来结算的内容(3)工资核算

工资核算的日常工作内容见表1-3。表1-3 工资核算的内容

4.出纳账务处理程序

账务处理程序,也叫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指对会计数据的记录、归类、汇总、呈报的步骤和方法,也就是从原始凭证的整理、汇总,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编制的步骤和方法。就我国而言,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两种。(1)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要以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直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记账凭证账务处理流程如图1-9所示。(2)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指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要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记账凭证,再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并据以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流程如图1-10所示。图1-9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图1-10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各种会计处理程序的主要区别在于登记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法不同。在各种程序下,对于出纳人员来说,出纳业务处理的步骤基本上一致,其基本程序是:

①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对于转账投资有价证券业务的单位,还要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有价证券明细分类账。

②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有价证券投资的单位还要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详细地登记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明细账。

③每天核对现金日记账的余额与库存现金,定期与现金总分类账核对;定期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与银行存款总分类账,核对银行存款日记账的全部记录与开户银行出具的银行存款对账单;核对债券投资明细账、股票投资明细账与库存有价证券。

④根据日记账、明细账的记录、计算情况,按照管理者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地报告出纳核算信息。

5.出纳的工作原则

出纳工作的基本原则主要指的是钱账分管原则。钱账分管原则是指凡是涉及款项和财物收付、结算及登记的任何一项工作,必须由两人或两人以上分工办理,以起到相互制约作用。

例如,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支付,应由会计主管人员或其授权的代理人审核、批准,出纳人员付款,记账人员记账;发放工资,应由工资核算人员编制工资单,出纳人员向银行提取现金和分发工资,记账人员记账。

另外,我国的《会计法》专门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是由于出纳人员是各单位专门从事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会计人员,根据复式记账原则,每发生一笔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必然引起收入、费用或债权、债务等账簿记录的变化,或者说每发生一笔货币资金收付业务都要登记收入、费用或债权、债务等有关账簿,如果这些账簿登记工作都由出纳人员办理,会给贪污舞弊行为以可乘之机。

同样道理,如果稽核、内部档案保管工作也由出纳人员经管,也难以防止利用抽换单据、涂改记录等手段进行舞弊的行为。当然,出纳人员除了收入、费用、债权、债务方面的账目,还是可以承担一部分记账工作的。重要提示

钱账分管原则是出纳工作的一项重要原则,各单位都应建立健全这一制度,防止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维护国家和单位财产的安全。

6.出纳的工作交接

出纳工作交接是指出纳人员因调动工作或者离职等原因,由离任出纳人员将有关工作和资料移交给继任出纳人员的工作过程。(1)出纳工作交接要求《会计法》第24条规定:“会计人员调动工作或者离职,必须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一般会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监交。”出纳交接要按照会计人员交接的要求进行。

出纳工作交接要做到两点:一是移交人员与接管人员要办清手续;二是交接过程中要有专人负责监交。交接要求进行财产清理,做账账核对、账款核对,交接清理后要填写移交表,将所有移交的票、款、物编制详细的移交清册,按册由接交人点清,然后由交、接、监三方签字盖章。移交表应存入会计档案。(2)出纳工作交接程序

①交接准备阶段。为了使出纳工作移交清楚,防止遗漏,保证出纳交接工作顺利进行,出纳人员在办理交接手续前,必须做好如图1-11所示的准备工作。图1-11 出纳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②交接阶段。出纳员离职,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工作向接交人员移交清楚。接交人员应认真按移交清册当面点收。交接阶段,接交人的注意事项见表1-4。表1-4 接交人交接时注意事项

③交接结束阶段。交接完毕,交接双方和监交人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移交清册必须具备: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及姓名,以及移交清册页数、份数和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移交清册一般一式三份,双方各执一份,存档一份。(3)出纳交接的相关责任

出纳交接工作结束后,在交接截止日前后各期的工作责任应由当时的经办人负责,主要体现在如图1-12所示的几个方面。图1-12 交接截止日前后各期的工作责任技能实战操演模拟实操1 出纳工作的回避要求

回避制度是我国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制度。回避制度是为了保证执法或执法者的公正性。在一般事情上,由于亲情关系,往往表现为比其他人员更容易密切合作与支持;在会计工作中,这种亲情关系容易滋生用人唯亲、相互利用,甚至徇私枉法的弊端,如利用同在一个单位的亲属进行串通作弊和违法违纪。因此,在会计人员工作中实行回避制度十分必要。

工作情景

某国有企业原出纳因工作调动,由该企业总经理的侄女李某接任,李某系会计专业本科毕业,且从事会计工作已5年,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根据上述工作情景,请你分析该企业的出纳由李某担任是否合法?

___________

实训指导

由于出纳工作的特殊性,特定人员需要回避。总经理的侄女李某担任出纳工作不符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16条的有关规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16条规定:“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任用会计人员应当实行回避制度。单位领导人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本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单位会计机构中担任出纳工作。”至于其他单位是否实行会计人员回避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没有明确规定。

注意事项

需要回避的直系亲属包括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以及近姻亲关系。模拟实操2 办理工作移交后发现问题怎么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35条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这是对会计工作交接后,交接双方责任的具体确定。移交人员所移交的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会计工作期间内所发生的,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即便接替人员在交接时因疏忽没有发现所接会计资料在合法性、真实性方面的问题,如事后发现,仍应由原移交人员负责,原移交人员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

工作情景

刚刚通过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小王,被公司从办公室调到财务科担任出纳工作,公司原出纳小李调到销售科。在公司财务科长的监交下,小王与小李在办理了出纳交接手续。

一个月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小王发现原来小李负责出纳工作期间丢失了一张空白支票,大吃一惊的小王经过仔细核查,发现单位款项并未出现流失。小王经过慎重考虑,觉得小李结束出纳工作虽然已经是一个多月前的事情了,而且单位的款项并没有因此流失,但是如果不向单位汇报,以后发现这个问题必然要由自己承担责任,因此向单位有关领导做了汇报。

原出纳小李认为出纳工作已经移交,即使发现款项遗失也不属于自己的责任,应由小王承担责任,更何况款项未遗失。但有关领导认为应由小李承担责任,并对小李降两级工资以示处罚。

根据上述工作情景,请你分析小李的看法正确吗?遗失支票的责任应当由谁承担?

___________

实训指导

小李的看法不正确。根据制度规定,移交人员对移交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在移交工作结束一个月后,小王发现原来小李负责出纳工作期间丢失了一张空白支票,由于小李所移交的会计资料是在其经办出纳工作期间内所发生的,因此小李应当对这些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不应以会计资料已移交而推脱责任。但如果支票的遗失是属于小王负责出纳工作期间新发生的事项,则应由小王承担责任。

注意事项

会计交接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仅涉及会计工作的连续性,而且关系到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因此要求交接双方和监交人员以及其他的相关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不得敷衍了事,马虎应付。第2章苦练出纳基本功第1阶段:一定要懂的会计知识

出纳人员作为单位财务部门的一员,必须了解一定的会计知识,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必备知识讲解

1.会计的六大要素

会计对象的内容繁多,涉及面广。为了便于会计核算,必须对其做进一步的分类,这样不但有利于对不同经济类别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而且还可以为设置会计科目和设计财务报表提供依据。这种分类的类别,在会计上称为会计要素。概括地说,所谓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按其经济特征所做的进一步分类。企业的会计要素包括如图2-1所示的六方面内容。图2-1 会计核算六大要素

图2-1中,左边三项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点上(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的资金运动静态表现;右边三项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的资金运动动态表现。(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在符合资产定义的前提下,同时还需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确认为资产:一是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两类。(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是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重要提示

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应承担的义务,即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已经发生的义务,如购货的应付账款、借入的款项等。只有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已经产生的负债,才能予以确认偿还的义务,而正在筹划的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负债必须按期偿还,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在符合上述负债定义的前提下,还需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才能确认为负债:一是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一般来说,企业履行偿还义务时会有经济利益的流出,如支付现金、提供劳务、转让其他财产等;二是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两类。(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它是资产金额与负债金额之间的差额。所有者权益主要有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4)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的确认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主要有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企业应当合理确认收入的实现,并将实现的收入按时入账。(5)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确认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费用主要有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等。为了确定会计期间的净收益,还必须合理确认本期的费用,使费用与收入相配比。(6)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因此,利润的确认依赖于收入和费用、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反映利润的指标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它是评价企业经济效益最主要的依据。

以上各要素,凡符合资产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以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列入资产负债表;凡符合收入、费用的定义和确认条件的项目,以及利润项目应列入利润表。

会计要素项目的分类如图2-2所示。图2-2 会计要素项目分类

2.会计的恒等式

会计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会计等式来表现。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也称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式。(1)静态会计等式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要具备一定的经济资源即资产。企业的资产必定有其来源。提供资产的人对资产具有索偿权或所有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资产表明企业拥有哪些资源和拥有多少资源。权益表明资产的资金来源,即谁提供了这些资源,谁对这些资源享有要求权。有多少资产就有多少权益。企业拥有的资产不能脱离权益而存在,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必然有对应数额的资产。资源与资源所有者的要求权总是对应的,在任何时点上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资源所有者的要求权都是相等的。即存在如下的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2-1)

企业资产有两个来源,一是来源于所有者对企业的投资,二是来源于债权人。前者称为所有者权益,后者称为债权人权益或称为负债,则式(2-1)可变为:

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2-2)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3)

会计等式(2-3)是会计的基本等式,它反映了某一特定时期企业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的平衡关系,所以,我们称之为静态会计等式,它是设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财务报表的基本理论依据。重要提示

在理解上述公式时应该注意,负债加所有者权益与资产的具体项目并无一一对应的直接关系,而是在整体上与企业资产保持数量上的关系,即是一种总量上的相等,不能机械地认为等式双方包括的每一个具体项目都存在着等量关系。(2)动态的会计等式

任何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要取得利润就应运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提供的资产,经过生产经营而获得收入。企业为了取得收入必然要发生各种耗费,发生耗费的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因而收入和费用是相关联的两个概念,将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费用进行对比就可确定企业的盈亏。如果收入大于费用,则企业为盈利:如果收入小于费用,则企业为亏损,将收入与费用对比的结果关系用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收入一费用=利润(2-4)

式(2-4)反映了收入、费用和利润3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是从某个会计期间考察企业的最终财务成果而形成的关系。它表明,企业某一期间的利润,是已实现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差额。因此,我们称之为动态的会计等式,它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3)扩展的会计等式

式(2-3)和式(2-4)两个会计等式分别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它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内在联系,因为企业的资金运动是连续的,是静态运动与动态运动相互交替的统一体。从企业经济活动的整体来看,企业经济交易的产生不仅会导致静态会计要素发生变动,而且也会使得静态会计要素和动态会计要素同时发生变动。如企业销售产品取得收入使得收入要素与资产要素同时发生增加变动,企业支付办公费用使得费用要素发生增加的同时资产要素发生了减少。

企业在一个会计期间经营所得利润归属于投资者,即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在会计期末时,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会比期初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增加一个数量,这个增量恰恰等于本会计期间实现的利润。因此,在会计期末时,反映六大会计要素之间内在数量平衡关系的综合会计等式表现为:

资产=负债+期初所有者权益+(收入一费用)(2-5)

式(2-5)不仅在会计期末时成立,在每一笔收入和费用发生时也成立。由式(2-5)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成果最终会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企业实现了利润,将会使企业的资产增加或负债减少;企业发生了亏损,将会使企业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在会计期末,若企业实现的是利润,按规定程序进行分配后,留归企业的利润会表现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之,若发生了亏损,则表现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在会计期末,利润或亏损归入所有者权益后,又回到式(2-3)。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通过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两个渠道取得资产,资产用于生产经营过程而逐渐转化为费用,收入扣除费用后为利润,利润通过利润分配转化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无论如何转化,最终都要回到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上来。因此,会计等式最基本的表达式是指“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它既是企业资金运动的起点,又是企业资金运动在一定期间后的终点。

3.会计科目

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与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各项损益的增减变动,就有必要按照各项会计对象分别设置会计科目。(1)会计科目的概念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核算对象—经济业务类别的再分类,即将资产、负债等六大会计要素,分别根据各自的具体内容,科学地进行第二次类别的划分,以便反映各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增、减的具体变化情况,从而反映企业具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如资产是经济业务的类别,可划分为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负债类别,可划分为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借款等会计科目;所有者权益类别,可划分为实收资本、盈余公积、利润分配等会计科目,等等。

通过在大类会计要素下设置会计科目,可以将大量纷繁复杂、性质不同的经济业务进行科学的分类,将复杂的经济信息变成有规律、易识别的信息,为转换为会计信息做准备。会计科目是设置会计账户的依据,也是编制会计凭证、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依据,它是编制财务报表的基础。(2)会计科目的分类

①按所归属的会计要素分,会计科目可分为以下五大类。具体见表2-1。表2-1 五大类会计科目

②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会计科目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分类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的作用,而明细分类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具体如图2-3所示。图2-3 会计科目的类型重要提示

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可以由企业根据需要自行决定设置。但是企业自行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名称要简明、确切;二是每一科目原则上只反映一类经济内容,各科目之间应界限分明,以保证会计核算指标口径的一致。(3)常用的会计科目

2006年,财政部公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包含《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企业执行,不再执行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因而也就不再执行《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科目按经济内容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六大类,每类下设有若干一级会计科目(总账科目)。企业常用的一级会计科目及其编号见表2-2。表2-2 新会计准则使用的会计科目

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不违反会计准则中确认、计量和报告规定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分拆、合并会计科目。企业不存在的交易或者事项,可不设置相关会计科目。表2-2中所示会计科目编号供企业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查阅会计账目、采用会计软件系统参考,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会计科目编号。

4.会计账户

会计科目仅仅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的项目名称,但它不能起到具休记载会计内容的作用,不能反映经济业务发生后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为了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和监督各项经济业务事项所引起的企业资金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还必须根据会计科目开设一系列账户,连续地对它们进行记录,以便于为信息使用者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会计信息。(1)什么是账户

账户是按照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对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分类及系统、连续记录的形式,或者说是分类核算的工具。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方法,账户所记录的会计数据是编制会计报表的资料来源。

在会计实务中,账户通常也叫会计科目,但在会计学上,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联系主要表现为如图2-4所示的两点。图2-4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

没有会计科目就不能设置账户;没有账户,也就无法记录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会计科目变了,账户也要随之重新设置。

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虽然存在着种种联系,但是更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否则,也就没有分开设置和讲述的必要了。其不同如表2-3所示。表2-3 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区别(2)账户的结构

企业的经济业务虽然复杂,但从数量变化来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为了记录经济业务、反映会计要素变化情况,账户在结构上就应该有反映各会计要素的增加数和减少数两个部分。

同时,作为会计核算的一种办法,账户除了记录会计要素的增加和减少之外,还要反映出会计要素的变化结果,也就是期末余额。期末余额结转到下期,则转化为期初余额。

因此,每个账户至少应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和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是静态指标,它说明会计要素在某一时期增减变化的结果。本期增加额和本期减少额统称为本期发生额,它是一个动态指标,说明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上述四项金额之间的关系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额-本期减少额

此外,为了便于随时考查每项经济业务的内容、记账时间及记账的依据,在账户中除“增加”“减少”“余额”三个金额栏目外,还应包括如图2-5所示的基本内容:图2-5 账户的基本内容

至于账户的具体格式,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根据规定,我国在会计核算时应采用借贷记账法,其基本结构如表2-4所示。表2-4 账户的基本格式

5.复式记账原理

我国相关会计制度规定,会计核算必须采用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会计恒等式为依据建立的一种记账方法。在复式记账法下,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例如,用银行存款购买材料,一方面要反映银行存款的减少,另一方面还要反映材料的增加,如图2-6所示。对于销售产品,一方面要反映现金或银行存款的增加,另一方面还要反映库存商品的减少并确认收入的实现。

复式记账法是世界各国公认的科学记账方法,被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按记账符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收付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借贷记账法。其具体内容如图2-7所示。图2-6 复式记账原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