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概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5 09:14:28

点击下载

作者:于斌 陈晓华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金融科技概论

金融科技概论试读:

前言

科技的发展正深刻改变着这个世界。以IT技术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对互联网生态体系、创新体系、产业形态乃至社会治理结构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IT技术中的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支付技术、互联网安全技术等核心技术对社会各方面带来的影响,每个普通民众都有着切身的感受。在制造业,工业4.0的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都是IT科技影响的体现。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第三方支付的普及,共享经济的产生,均是建立在IT技术发展的基础之上。在金融领域,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尤其是与IT技术的结合,不仅产生了以P2P、众筹、第三方支付等为代表的基于互联网的新型金融模式,而且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与管理结构也产生了颠覆性影响,金融互联网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也正是在这种情形下,诞生了改变人们日常生活的诸多创新,淘宝网、支付宝、微信、移动支付等每天都在无形中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所有这些变化,都是依托于科技的力量。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所产生的金融科技(FinTech)正日益改变着金融业的生态,也日益为诸多科技人员提供了应用的方向与出口。2017年5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已成立金融科技委员会,加强金融科技工作的研究规划和统筹协调,这表明金融科技已经从国家战略和管理层面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认可,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将迎来一个新的时期。

长久以来,各行业的发展相对比较独立。从事金融行业的人对科技的关注较少,而科技人员对金融行业的关注也不多。但是互联网深刻改变了这种局面,把各行各业都连接起来,行业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微小。这种行业区分的缩小减弱,使得跨界发展和创新得以实现。而要想在金融科技领域有创新与发展,就必须了解金融背后的科技,了解科技的金融应用方向与趋势。深刻了解IT技术的发展已成为每个金融人士必做的功课。正是鉴于这种情形,我们邀请了国内一流科研院校的一流科技人员和资深的金融业从业人员,编写了这本《金融科技概论》,旨在给金融从业人员、各级管理者和投资者,系统介绍金融背后的科技;同时也为科技人员提供当前金融领域的各种科技发展与应用,以期为金融和科技创新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本书的特点在于系统、全面。本书系统阐述了各种新的IT技术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应用,其中既包括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历程,互联网金融的核心业务技术原理、平台架构,与金融业相关度较为密切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支付技术、安全技术等,还包括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的原理与运作、区块链技术的内涵与发展趋势。同时本书还给出了大量相关的案例,供读者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本书作者主要是通信工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技术人员,不少人并未想过有朝一日能与金融打交道,但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互联网和金融结合在了一起,也使他们与金融领域结下了不解之缘。

本书在策划与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北邮在线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互联网金融创新委、中国互联网金融企业家俱乐部、中国新金融发展联盟、资邦金服网络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点融网、青藤云安全等单位的大力支持,相关专家对本书内容进行了总体把关。在具体写作过程中,我们得到了邮系移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北邮在线金融科技研究院对于本书的写作与出版,给予了全方位的支持。北邮在线金融科技研究院致力于中国普惠金融教育与金融科技研究,目前已经开发出中国首个互联网金融线上教育平台及互联网金融教育实践平台。上述多家机构协同合作,打造了包括本书在内的一系列互联网金融培训教材。

在此,对于胡春雨、郝东林、孔令欣、孙斌、朱卫华、徐飞、向永清、颜辉、蒋建春、简金秋、白静、崔慧君等人在本书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深表感谢!

由于科技发展迅猛,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第一章互联网及IT的发展助推金融业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日新月异

通信一词,既古老又现代。说它古老,是因为通信手段历史悠久,自古就有;说它现代,是因为科技迅猛发展,通信手段日新月异,飞鸽传书、狼烟烽火、跑马驿站的时代一去不返。现代通信行业正在成为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龙头。

如果让人们选出近20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恐怕非通信技术莫属。通信与各种新技术结合的情形层出不穷,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泛,如电信、互联网、家电、金融、医疗、航空、工业等。近期随着互联网的火爆,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更加密不可分。

2016年6月,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玛丽·米克尔在美国Code大会上发布了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报告指出,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超30亿,比上年增长9%,互联网全球渗透率达到42%;印度互联网用户数达到2.77亿,比上年增长40%,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市场,仅次于中国;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数比上年增长2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长10%。

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人,其中上半年新增网民2 132万人,增长率为3.1%。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比达到24.5%。这说明目前移动设备越来越成为主要的上网工具。

计算机、互联网、多媒体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通信技术的发展。4G技术的发展使通信手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就在几年前,手机功能还只停留在短信和通话功能上,如今上网、玩游戏、发微博、发微信、手机视频……众多通信手段已经把人们的手机变成了个人手持终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使得现代通信正经历着一场革命。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中国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方面的机遇非常明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移动互联网市场。目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在交通运输、电力、建筑、医疗等行业中多点开花,在智能交通、智能电网、医疗卫生共享平台等大型系统的构建上大展拳脚,而未来移动终端融合物联网应用将极大提高人们生活的便利性,这也将使得物联网应用借助移动互联网的支持,真正广泛地深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全新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凭借开源优势影响着移动终端的未来,也正因为Android操作系统的开放性,使得在移动终端融合物联网的应用成为可能,为未来创造了全新的智能通信方式。二、IT行业的发展史(一)信息技术的含义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管理和信息处理领域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设计、开发、安装和运行各种软件及信息系统,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人类信息交流和通信的演化进程可以清楚地体现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社会功能,是21世纪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信息技术改变产业结构,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

信息技术的定义,因其使用的目的、范围、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述。(1)信息技术是指有关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传递、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的技术。信息技术包含通信、计算机与计算机语言、计算机游戏、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和光电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处理技术为主题的技术系统的总称,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2)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获取、加工、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以及声音信息,包括提供设备和提供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总称。(3)信息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以及使信息标准化的经验、知识、技能和体现这些经验、知识、技能的劳动资料有目的的结合过程。(4)信息技术是管理、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有关方法、手段与操作程序的总称。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一类技术的总称。(5)信息技术是指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信息技术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即信息的产生、收集、交换、存储、传输、显示、识别、提取、控制、加工和利用等。

广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能充分利用与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各种方法、工具与技能的总和。该定义从哲学上阐述了信息技术与人的本质关系。

一般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表达的各种技术之和。该定义是人们对信息技术功能与过程的一般理解。

狭义而言,信息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等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之和。该定义强调的是信息技术的现代化与高科技含量。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基本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

人类通信历史很悠久。远古时期,人们通过简单的语言、壁画等方式交换信息。千百年来,人们用语言、图符、钟鼓、烟火、竹简、纸书、烽火狼烟、飞鸽、驿马等传递信息。现在还有一些国家的原始部落,保留着击鼓鸣号的古老通信方式。现代社会中交警的指挥手语、航海的旗语等是古老通信方式发展的结果。这些信息传递的基本方法都是依靠人的视觉与听觉。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大致如下。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使用,发生在距今约35 000年前至50 000年前。

第二次信息技术革命是文字的创造,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出现了文字。文字的创造使信息第一次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术的发明约在公元1040年,我国自此开始使用活字印刷技术(欧洲人1451年开始使用印刷技术)。汉朝以前使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材料,直到东汉(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制作出了纸张(这种纸叫蔡侯纸)。从后唐到后周,封建政府雕版刊印了儒家经书,这是我国官府大规模印书的开始。曾经的印刷中心有成都、开封、临安等地。

第四次信息技术革命是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与普及应用。

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明,电磁波的发现,通信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金属导线上电脉冲传递信息及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

1837年美国人摩尔斯研制了世界上第一台有线电报机。电报机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有电流通过,电磁体有磁性;无电流通过,电磁体无磁性),使电磁体上连着的笔发生转动,从而在纸带上画出点、线符号。这些符号的适当组合(称为摩尔斯电码),可以表示全部字母,这样一来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了,进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1864年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论文(“电与磁”),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1875年,亚历山大·贝尔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1878年在相距300千米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成功。

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并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1895年俄国人波波夫和意大利人马可尼分别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通信实验。

1894年电影问世。

1925年英国首次播映电视。

电磁波的发现产生了巨大影响,实现了信息的无线电传播。其他的无线电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1920年美国无线电专家康拉德在匹兹堡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无线电广播电台,从此广播事业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收音机成为人们了解时事新闻的方便途径。1933年,法国人克拉维尔建立了英法之间的第一条商用微波无线电线路,推动了无线电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静电复印机、磁性录音机、雷达、激光器都是信息技术史上的重要发明。

第五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标志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军事、科研迫切需要解决的计算工具也得到大大改进,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自此,计算机技术一直不断快速发展:

·1946—1958年研发了第一代电子计算机;

·1958—1964年研发了第二代晶体管电子计算机;

·1964—1970年研发了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1年至20世纪80年代研发了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至今正在研究第五代智能计算机。

为了解决资源共享问题,单一计算机很快发展成计算机联网,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信、数据共享。通信介质从普通导线、同轴电缆发展到双绞线、光纤导线、光缆;电子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也飞速发展起来,扫描仪、绘图仪、音频视频设备等可以处理更多的复杂问题。20世纪80年代末多媒体技术的兴起使计算机具备了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影视等各种信息的能力,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

第六次信息技术革命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标志是网络的大发展,网络技术给人类社会的信息交互带来了巨大的革命。这期间经历了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以及互联网+等几个阶段。(三)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综合各方来看,信息技术有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1)高速大容量。速度和容量是紧密联系的,随着要传递和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高速大容量是必然趋势,因此从器件到系统,从处理、存储到传递,从传输到交换无不向高速大容量的要求发展。(2)综合集成。社会对信息的多方面需求,要求信息业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因此采集、处理、存储与传递的结合,信息生产与信息使用的结合,各种媒体的结合,各种业务的综合都体现了综合集成的要求。(3)网络化。通信本身就是网络,其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发展,计算机也越来越网络化。各个使用终端或使用者都被组织到统一的网络中,国际电联的口号是“一个世界,一个网络”。这虽然绝对了一些,但其方向是明确的。(4)数字化。一是数字化便于大规模生产,过去生产一台模拟设备需要花很多时间,模拟电路每一个单独部分都需要进行单独设计、单独调测,而数字设备是单元式的,设计非常简单,便于大规模生产,可大大降低成本;二是数字化有利于综合,每一个模拟电路的物理特性区别都非常大,而数字电路由二进制电路组成,非常便于综合,要达到一个复杂的性能用模拟方式往往综合不起来。数字化最主要的优点就是便于大规模生产和便于综合这两方面。(5)个人化,即可移动性和全球性。一个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拥有同样的通信手段,可以利用同样的信息资源和信息加工处理手段。

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信息产业无疑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中最宏大、最具活力的产业。信息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中最重要的资源和竞争要素,信息技术也会成为各国研究和发展的重要对象。三、IT技术推动金融行业的发展(一)IT技术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支撑

互联网金融能够实现如此快速的发展,多样化的IT技术手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推动力。金融是一个信息密集型产业,信息、技术、制度构成金融业的三大基石。纵观历史,从19世纪30年代电报的兴起,到后来电话、计算机,乃至今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每一次通信信息技术的变革都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近些年,物联网、社交网络、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的不断涌现,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产生、传播和加工利用方式,信息不对称程度大幅下降,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成本大幅减少,资源的配置效率大幅提升,这些都对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金融科技

金融科技(FinTech)是“金融”和“科技”的高度融合,是指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由互联网金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支付技术、安全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智能投顾、征信、虚拟化、虚拟货币等新兴信息技术引发金融业基因突变,促使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融合,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技术创新,产生出新的金融生态、金融服务模式与金融产品。

金融机构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科技是产业创新的手段,巨额资本的涌入使得金融科技类投资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领域,金融科技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最热门的话题。

2015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的初创公司达到4 000多家,风投驱动的全球融资额为136.68亿美元,其中亚洲地区风投驱动的融资额达到45亿美元,同比增长300%以上,一举超过欧洲地区14.8亿美元的融资额,逼近北美地区77亿美元的融资额,亚洲地区在金融科技领域的崛起震惊了世界。作为亚洲地区的第一经济体,中国已成为亚洲金融科技飞速发展的助推剂。近几年来,尤其是最近一年以来金融科技在国内大热,这一领域涌现了大批的初创公司,其中包括了以总安保险、趣分期、陆金所等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三)金融与IT

传统金融在IT技术迅速发展的助推下,正涌现出日新月异的变化,图1-1描述了金融与IT的关系。图1-1 金融与IT的关系(四)互联网金融平台

平台技术是目前金融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面向客户提供的主要服务手段,金融业的发展正逐步向平台化演进,客户也越来越习惯于利用互联网平台来享受“自助服务”,图1-2就是一个典型的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平台架构。图1-2 基于互联网的金融平台架构

注:本书第三章将重点介绍互联网金融平台。(五)大数据技术

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

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纽约时报》2012年2月的一篇专栏文章称,“大数据”时代已经降临,在商业、经济及其他领域中,决策将日益基于数据和分析做出,而并非基于经验和直觉。

随着一系列标志性事件的发生和建立,人们越发感觉到大数据时代的力量。因此2013年被许多国外媒体和专家称为“大数据元年”。

到底什么是大数据?

大数据很抽象,表示数据规模很庞大。

大数据泛指巨量的数据集,因可从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而受到重视。

大数据是当前市场炙手可热的话题,联合国及很多国家都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美国奥巴马政府甚至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大数据具有规模大(Volume)、速度快(Velocity)、类型多(Variety)、价值大(Value)和Veracity(真实性)的“5V”特征,其不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技术产物,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即基于数据资产的商业经营模式。

在金融领域,大数据技术正促使融资评估模式从“线下核实”转向“线上信息”转变。

近年来,以小贷、P2P与众筹为代表的网络融资模式快速兴起。2014年,我国各类网络融资新增约2 500亿元,约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的1%。尽管互联网融资在规模、管理水平上不及商业银行,但在风险控制上,一些电商小贷对小微企业进货、销货、商品交易、资金周转和归集等商业行为进行动态掌握、全数据挖掘处理,运用一套无担保、无抵押、纯信用的评估模型,决定企业信用评级及是否发放贷款。这种依靠“线上实时信息”的风控模式比传统银行基于“线下核实填报信息”的模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也更加契合现代社会信息经济运行的规律。

据统计,目前我国个人手中可投资的资产总值已近77万亿元,个人资产在1 000万元以上的人群持有可投资资产高达20万亿元。与此同时,国内目前有5 6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其中真正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的还不太多。以P2P、电商供应链融资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以其公开、透明的平台优势,实现了用户体验革命、成本下降和渠道扩展,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连接资金冗余一端的个人资产和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注:本书第四章将重点介绍大数据技术。(六)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

狭义云计算是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广义云计算是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的服务。

云计算是继20世纪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后的又一个巨变。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和热备份冗余(High Availabl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技术如同物理世界中的水、电、煤气一般实现了用户需求与物理、虚拟资源的动态配置,在计算机物理硬件短期内难以突破的情况下,借助分布式计算、网络存储等方式大大提高了海量数据的计算和储存能力,云计算特别适合于金融这种运算能力需求极强的行业。

注:本书第五章将重点介绍云计算技术。(七)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在物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金融服务的业务渠道经历了从“互联网金融”到“物联网金融”的转变。互联网金融还只是停留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阶段,仅仅是由线下到线上的整合,缺乏用户体验。物联网是人与物的结合,对于用户习惯的收集与量化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设计出适合用户特性的个性化金融产品。

借助于物联网在用户体验上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由现在以平台为主的模式向物联网金融转变,这或许是互联网金融的下一个发展阶段。物联网金融实质上是对现在互联网金融的“去线下化”,旨在建立一个纯线上模式的金融体系。比如通过可穿戴设备可以采集人类生命体征信息,以此判断出这个人的发病概率,并直接应用到人寿险上,从而免去了线下投保人与保险人见面的过程。再比如,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物联网技术可以使供应链实现透明化,对供应链上货物的生产流通等所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跟踪、定位和双向追溯。借助物联网技术和金融信息化技术开展供应链融资与信贷业务,可以开拓供应链融资业务新局面,全面提升金融业务监管水平,确保供应链融资安全。互联网金融是物联网金融的基础,物联网金融是互联网金融的延伸。物联网既把互联网延伸到物理世界,同时又可以把互联网金融的服务广泛延伸到专业智能的物联网,未来将有广泛的想象空间。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传感器。传感器(Transducer/Sensor)技术是一种检测技术,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例如,传感器技术帮助智能银行采集客户数据信息。

注:本书第六章将重点介绍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八)第三方支付技术

第三方支付技术正促使支付模式从“ABC”向“AC”转变,功能上也从“单一功能”向“多元服务”转变。

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兴起和用户对支付便捷性需求的提升,第三方支付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它简化了支付流程,即从App(应用)—Bank(银行)—Customer(客户),简化为“App(应用)—Customer(客户)”模式。比如,支付宝等已经能够为客户提供收付款、自动分账以及转账汇款、机票和火车票代购、水电费与保险代缴等结算和支付服务,对商业银行形成了明显的替代效应。

互联网新经济下,用户行为习惯在发生改变,用户希望成为服务的中心。第一,用户自主选择服务时间,50%以上的余额宝交易发生在金融机构的营业时间以外,绝大多数交易发生在碎片化时间内;第二,用户自主选择服务渠道,来自实体网点和ATM机的交易已基本饱和,用户更希望自主选择网银、手机App、微信公众账号、支付宝服务等多渠道完成交易。

未来,随着互联网金融平台上企业的不断壮大以及第三方支付公司资金、人才的积累,第三方支付公司必将参与到企业的现金管理、供应链管理和管理咨询等领域,在提供其支付和清算等基本服务的同时,在增值服务方面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比如,支付与金融相结合,第三方支付企业围绕核心企业的资金现结、赊销和预付等常见支付形式,以其信誉作为担保为一些企业提供融资授信业务,开发供应链金融服务;支付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支付公司通过与财务管理软件企业合作,把支付服务嵌入到财务管理服务中,在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付服务的同时,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支付与营销结合,第三方支付公司拥有庞大的客户信息,包括交易、支付、结算、现金流动等,依托企业集团资源和用户资源,在支付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营销增值服务。在服务行业方面,第三方支付未来将主要向基金、保险、教育等行业扩展,如今已有13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获得了基金第三方支付结算牌照,这为第三方支付进入基金行业提供了准入证。随着保险业和教育等行业向互联网方向的发展,第三方支付也将针对这些行业特点制定相应的支付解决方案,充实其多元化的服务。

注:本书第七章将重点介绍支付技术。(九)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技术

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是指通过一定安全技术措施和管理手段,确保互联网金融信息及服务的保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可控制性、抗抵赖性,不致因网络设备、网络通信协议、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受到人为和自然因素的危害而导致网络中断、信息泄露或破坏。

相关技术有密码技术、认证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防护技术、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等。

注:本书第九章将重点介绍互联网金融信息安全技术。(十)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在过去,两个互不认识和信任的人要达成协作是很难的,必须要依靠第三方。基于区块链技术,比特币第一次实现了人类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技术的重大突破。

区块链概念可以应用到房地产产权保险、共享经济、电力、银行、支付、股票股权交易、反洗钱、物联网、音乐、版权、股权证明、隐私数据、审计系统、法律数据、政府信用及认证系统等诸多领域。

注:本书第十章将重点介绍区块链技术。(十一)桌面互联网

桌面互联网是指通过桌面利用各种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其主要特点是固定连接上网,而未通过任何运营商经营的移动网络上网。

桌面互联网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到3G、4G等移动网络出现,这个时期也是个人电脑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十二)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Mobile Internet,简称MI),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是互联网技术、平台、商业模式和应用与移动通信技术结合并付诸实践的活动的总称。4G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设备的凸显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能量,未来移动互联网产业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飞跃。

目前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桌面互联网已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却呈现井喷式发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手机上网速度越来越快,已经能满足用户不断增长的各种多媒体需求。

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1—2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17年1到2月,我国移动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实现866亿元,同比增长32.1%,占电信业务收入的41.7%,拉动电信业务收入增长10.7个百分点。其中4G用户占比超六成,移动宽带用户数达9.78亿户。2017年2月末,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3.3亿户。移动宽带用户(即3G和4G用户)总数达到9.78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73.3%,其中1—2月累计净增3709万户。2G和3G用户稳步向4G用户转换,4G用户持续爆发式增长,总数达到8.14亿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达到61.1%,其中1—2月累计净增4427万户。

2017年2月末,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11.2亿户,其中1—2月净增2213万户,同比增长11.6%。使用手机上网的用户数接近10.6亿户,对移动电话用户的渗透率为79.3%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终端层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MID等;软件层包括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安全软件等;应用层包括休闲娱乐类、工具媒体类、商务财经类等不同应用与服务。随着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未来LTE(长期演进,4G通信技术标准之一)和NFC(近场通信,移动支付的支撑技术)等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也将被纳入移动互联网的范畴之内。

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和移动终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迫切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乃至在移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从互联网获取信息和服务,移动互联网由此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然而,移动互联网在移动终端、接入网络、应用服务、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对于国家信息产业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移动互联网在原有桌面互联网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于用户的禁锢,不仅增强了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而且让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易、支付结算等,大大提高了金融交易的可获得性,释放了部分被束缚的需求。(十三)互联网+

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两者的简单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优良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促进国民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十四)社交媒体

信息化时代的世界千变万化,对金融业而言,任何小概率事件都存在隐患,甚至客户在社交媒体上的一句抱怨,都有可能带来成百上千万收入流失的蝴蝶效应。

互联网能带来低成本的交互,信息的快速传播互动、大规模聚合成为可能,这种聚合能够涌现出更多的商业机会。聚合效应最典型的例子是微信,依靠社交应用聚集大量人气,就是明显的聚合效应。

每个人都可通过社交软件随时随地分享照片、位置和当下的心情,超越现实空间的实时连接得以实现。

网络经济出现了信息的边际成本趋零现象,基于社交的销售成本可能趋零,基于协同共享的交换成本有可能趋零。

聚合涌现、成本趋零、时空坍缩的三大规则重塑金融的结果就是个人力量的崛起,呈现出“去介质化、去中介化、去中心化”的互联网效应,个人用户变得越来越强大,金融服务领域的用户主权时代正逐步到来。互联网金融的业务主导权逐步由商业机构向用户转移,以用户为中心开展协同共创,并且朝着轻金融、自金融、金融自由化的方向发展。(十五)虚拟货币技术

虚拟货币技术促使价值载体从“有形货币”到“虚拟货币”转变。

货币虚拟化是指货币不再以纸币的形式存在,人们的交易将脱离纸币,虚拟货币逐渐取代现实生活中的纸币。如果虚拟货币形成了统一市场,各个公司之间可以互通互兑,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虚拟货币就是通货。近几年来,比特币的发展迅速,掀起了投资虚拟货币的热潮。比特币的发展可以看做未来虚拟货币的一个发展趋势,即虚拟货币逐渐向双向流通阶段过渡,并逐渐在现实和虚拟网络环境中替代纸币的作用。互联网金融不断演化发展是必然趋势,虚拟货币也将会成为在网络环境中的货币。比如,Q币在腾讯公司体系内流通,百度币也可以在本公司使用。当前,中国虚拟货币在流通上存在着局限性,不方便用户在整个互联网环境内使用。在未来,现实社会中的金融体系有可能会出现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内。不同种类的虚拟货币之间可以进行兑换,虚拟货币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内实现通兑。当通兑出现后,虚拟货币的流通性会大大加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同样会增强。无论是过去互联网的发展,还是如今互联网金融的热潮,都是源于人们对效率以及便捷的追求,虚拟货币在互联网金融体系内的工具作用会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而不断进化升级,成为互联网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十六)移动终端实时定位技术(LBS)

LBS是一种基于位置的服务,它是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如GSM网、CDMA网)或外部定位方式(如GPS)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地理坐标或大地坐标),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

LBS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意指与定位相关的各类服务系统,简称“定位服务”,另一种叫法为MPS-Mobile Position Services,也称为“移动定位服务”系统。这种服务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寻找手机用户当前位置处几公里范围内的宾馆、影院、图书馆、加油站等的名称和地址。所以说LBS就是要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在固定用户或移动用户之间完成定位和服务两大功能。

LBS的服务始于用户的“check in”(签到),国内取其谐音,将使用这一服务的用户称为“切客”。切客的生活可以如是描述:如果你想租某个小区的房子,那么你只需要拿出手机,“check in”这个小区,然后就可以看到那些已经“check in”的房东和他们房屋的信息,也可以轻松找到合租伙伴。

传统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个额外的维度——地点。未来,LBS将是一个基础性的应用,将会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的标配,搜索、社区、门户、游戏……中国所有大的互联网公司都会提供该项服务。(十七)智能机器人

我们通常从广泛意义上理解所谓的智能机器人,它给人最深的印象是一个独特的进行自我控制的“活物”。其实,这个自控“活物”的主要器官并没有像真正的人那样微妙而复杂。

智能机器人具备形形色色的内部信息传感器和外部信息传感器,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除具有感受器外,它还有效应器,作为作用于周围环境的手段。这就是筋肉或称自整步电动机,它们使手、脚、长鼻子、触角等动起来。由此也可知,智能机器人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感觉要素、反应要素和思考要素。

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包括:(1)自动控制技术;(2)传感器检测技术;(3)程控技术;(4)遥控技术。

例如在理财领域,智能机器人能在几秒内告诉你,根据你的职业收入和消费模式,选择哪种理财产品风险最小、回报最高。预警系统会及时提醒银行职员一笔交易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和潜在巨额损失,并向相关法律机构进行报备。

例如,在某银行大堂,智能机器人出色担任起大堂助理的角色,为来访客户解答常见的业务咨询问题。银行大堂助理机器人可凭借“灵敏”的反应,自然流畅的童声和较高的准确率,得到广大用户的一致好评。(十八)增强现实AR技术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技术是一种将真实世界信息和虚拟世界信息“无缝”集成的新技术,是把原本在现实世界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很难体验到的实体信息(视觉信息、声音、味道、触觉等),通过模拟仿真后再叠加,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被人类感官所感知,从而达到超越现实的感官体验。

增强现实技术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增强现实技术包含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视频显示及控制、多传感器融合、实时跟踪及注册、场景融合等新技术与新手段。例如,在智能银行解决方案中,AR技术被用于通过人脸识别和动态捕捉系统,客户可以进行互动,提高趣味性和客户体验。(十九)虚拟现实VR技术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中文的意思就是虚拟现实,这一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其具体是指借助计算机及最新传感器技术创造的一种崭新的人机交互手段。传统的信息处理环境一直是人“适应”计算机,而我们的目标或理念是要逐步使计算机“适应”人,使我们能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嗅觉,以及形体、手势或口令,参与到信息处理的环境中去,从而取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信息处理系统已不再是建立在单维的数字化空间上,而是建立在一个多维的信息空间中。虚拟现实技术就是支撑这个多维信息空间的关键技术。

VR已不仅仅被关注于计算机图像领域,它已涉及更广的领域,如电视会议、网络技术和分布计算技术,并向分布式虚拟现实发展。虚拟现实技术已成为新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手段。其中,协同工作虚拟现实是VR技术新的研究和应用热点,它引入了新的技术问题,包括人的因素和网络、数据库技术等。例如人的因素,已需要考虑多个参与者在一个共享的空间中如何相互交互,虚拟空间中的虚拟对象在多名参与者的共同作用下的行为等。在VR环境下进行协同设计,团队成员可同步或异步在虚拟环境中从事构造和操作虚拟对象的活动,并可对虚拟对象进行评估、讨论以及重新设计等活动。分布式虚拟环境可使地理位置上分布不同的设计人员面对相同的虚拟设计对象,通过在共享的虚拟环境中协同地使用声音和视频工具,可在设计初期就消除设计缺陷,减少产品上市时间,提高产品质量。此外,VR已成为构造虚拟样机、支持虚拟样机技术的重要工具。VE虚拟环境技术可使工程师在三维空间中实时地与他们的设计样机(虚拟样机)进行交互。

VR技术可以有效运用在金融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感官影响效用,金融客户的参与度和忠诚度将因此得以提高。此外,VR技术还将为金融机构开拓新兴市场提供转变性技术,各银行仅需向其目标市场客户提供VR产品便能向其客户群体提供高效便捷的预约及金融服务。VR技术还能够打通金融服务的市场间隔阂,全球任何地区的金融客户都可以通过VR产品轻松获得发达市场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服务。(二十)全息影像技术

全息影像技术(Holographic display),是指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

例如,在智能银行解决方案中,全息影像技术被用于产品的立体展示(如贵金融产品的展示),以提高展示效果和客户关注度。全息投影技术将掀起一波潮流,在不久的将来,全息技术将成为产品展示的主流方式,给客户提供非凡的金融服务体验。(二十一)触摸屏

触摸屏(Touch screen)技术是一种可接收触头等输入信号的感应式液晶显示技术,当接触了屏幕上的图形按钮时,屏幕上的触觉反馈系统可根据预先编程的程式驱动各种连结装置,用以取代机械式的按钮面板,并借由液晶显示画面制造出生动的影音效果。触摸屏作为一种最新的电脑输入设备,是目前最简单、方便、自然的一种人机交互方式。

触摸屏在银行的POS机、各个服务终端上已经被广泛采用。(二十二)搜索引擎技术

搜索引擎技术通过信息搜索、组织和处理后,为用户提供检索服务,该技术满足了用户在信息大爆炸时代快速、低成本获取所需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个性化搜索、情景搜索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该功能价值将更加凸显。

现在,各行各业的信息检索都离不开搜索引擎技术,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在倒逼传统金融业改变服务模式,而互联网企业在这场变革中不仅获得了真金白银,同时也对传统金融业起到了警示教育的作用。互联网企业能够这样迅猛发展离不开IT技术的支撑,就像马云说的一样,“阿里巴巴集团未来发展有三个阶段——做平台、做金融、做数据”。这三个阶段都需要新型IT技术的支撑:做平台是建立在阿里云平台技术之上;做金融是建立在互联网精神和互联网技术之上;做数据则是建立在大数据技术之上。阿里巴巴金融仅仅需要300多人的团队就可服务超过13万的客户,其日常的资质审核、贷后管理、现金流分析以及风险控制全部使用线上IT系统,其团队中超过半数人员的主要工作是负责IT系统维护,相比于传统小微贷款的人海战术,更显现出IT技术支撑的重要性。从IT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云计算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产生和发展,随之产生的海量数据形成了大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反过来促进了云计算的进一步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关系,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云计算两种接入终端类型的衍生体系。以上这些IT技术正不断冲击和改变着所有的行业,其中影响最突出的就是稳健、保守的金融业,传统金融业要想全面拥抱互联网金融,也必然要依托IT技术的有效支撑。

互联网推动金融创新提速,原有市场、用户、产品和价值链被重构,打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金融业态发生颠覆性变化。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彼此互补,推动着普惠金融的实现和整体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并拓展出新的商机。

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概念相结合的新生产物,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正渗透至传统金融业态。从广义上讲,具备互联网精神的金融业态都可称为互联网金融,理论上任何涉及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可以看作互联网金融,其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金融电子商务等模式。而从狭义的角度,互联网金融则应定义在货币的信用化流通层面上,即资金融通借助互联网载体,进而实现资金的“网络化”,此类模式的资金转换统称为互联网金融。本书采纳的是狭义互联网金融概念。

当前互联网金融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信息技术优势,从商品流到企业的资金流、信息流,再延伸至银行支付、融资等核心业务领域,强调数据驱动运营,实现了对市场、用户、产品、价值链的逐步重构,打破了传统的金融行业界限和竞争格局。这绝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或替代,更多的是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甚至是中介功能的全面冲击。四、互联网金融IT现状与趋势(一)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狭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Internet Finance,ITFIN)是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互联网金融不是互联网和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水平上,被用户熟悉接受后(尤其是对电子商务的接受),自然而然为适应新的需求而产生的新模式及新业务,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新兴领域。

广义上来说,互联网金融是指金融活动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所构架的新的金融形式和金融服务,它涵盖了以前所有与货币、银行、证券、保险、信贷等各种金融形式在互联网技术助推下产生的新的业务、服务创新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如图1-3所示。图1-3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二)金融IT的发展历程

在国际金融业中,12世纪出现了银行业的雏形;16世纪中期出现了股票,标志着证券业的开始;18世纪保险业开始出现。20世纪60年代以来,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纷纷开始用计算机来代替手工作业,标志着其信息化历程的开始。虽然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信息化起点不同,但发展历程相似,大体经历以下四个阶段:(1)脱机业务的处理;(2)联机业务的处理;(3)经营决策的信息化;(4)业务集成化和决策智能化。

从发展历程可以归纳出,金融业经历了IT主导变革、IT与业务融合的阶段和正在进入的IT支持创新的阶段。

1.传统金融业电子化

传统金融业电子化建设进程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后台电子化阶段:模拟手工的纸张和支票结算,数据处理以改善会计系统为主,在后台更新账目和打印报表。(2)前台电子化阶段:ATM出现,计算机系统辅助柜员处理银行业务,以主机处理为中心的终端连接方式开展。(3)网络化阶段:信息科技从辅助工具变为开拓市场的手段,网络连接到银行的分支行、后台处理中心,并且逐渐扩大到客户的财务部门、超级市场等银行外部。(4)创意化阶段:IT技术不仅处理交易,还表现为信息技术对传统银行的改造,重视银行内部活动和业务流程,IT部门被视为业务流程革新和监控以及客户信息的挖掘和分析部门,电子银行成为银行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网络银行诞生。

2.我国金融业电子化

我国金融业电子化大致分四个阶段。(1)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基本实现柜台业务的电算化,营业人员从手工记账中解放出来。(2)20世纪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逐步完成银行业务的联网处理。综合柜面业务网络系统的全面推广,以城市为中心实现了计算机系统的区域互联,开发出了一些储蓄卡金融新品种。(3)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实现全国范围内的银行计算联网处理。数据集中、互联互通、支付清算、业务管理及办公逐步实现计算机处理。(4)从现在开始,完成业务的集中处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加快金融创新,逐步开拓网上金融服务,包括网上银行、网上支付等。

概括地讲,我国金融业已初步搭建起了金融业电子化、信息化的基础框架,逐步形成了安全、高效、规范的金融电子化服务体系,主要的金融机构基本实现了业务操作计算机化、支付结算电子化、信息处理网络化、管理及办公自动化。(三)互联网金融发展趋势

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时间轴上,2015年底是一个重要的节点:监管框架逐渐成型;平台数量新增乏力,甚至出现负增长情况;龙头平台纷纷谋求转型突围……当跨过这一节点,互联网金融将如何继续发展?

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企业跨界涉足金融业日趋常态,初创企业大量涌现,对传统金融业的多个领域形成冲击——从支付结算到投融资服务再到流通货币,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无一幸免,其影响渗入范围不断扩大,并向金融业的核心领域拓展。

金融业的潜在进入者通常是借助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从金融业的薄弱环节切入,通过破坏性产品或破坏性商业模式打破原有的市场结构,并通过不断升级自身的产品与服务,他们很可能会攀升到金融业产业链的顶端。

P2P网络借贷发展迅猛,冲击了传统银行中介模式。P2P网络借贷与eBay的运作模式比较类似,即为贷款人和借款人搭建了一个展示、交易的网上平台,拟借款人需要填写贷款金额、用途、期限、信用记录以及个人信息等资料,网站会对拟借款人的资料进行初步审核并给出量化的信用评分和风险等级,拟贷款人可以据此设计投资方案。在国外P2P模式发展态势良好,以美国LendingClub为例,截至2013年1月初,贷款总额已经超过12亿美元,创造的利息收入突破1亿美元。P2P引入中国虽然相对较晚,但发展却极其迅猛,宜信、拍拍贷、红岭创投等一批新兴P2P网络借贷公司应运而生,同时,中国平安集团(陆金所)、招商银行等传统巨头也纷纷参与角逐P2P市场。

众筹模式崭露头角,冲击传统证券中介模式。众筹模式是通过网络平台面向公众筹资,该模式的兴起源于美国的Kickstarter。这是一个创意方案的众筹网站平台,人们可以通过该平台向公众募集小额资金,用以实现自己的梦想。目前可以初步将众筹模式分成四类:一是生活众筹模式,如Crowdtilt,筹资主要是用于满足生活小梦想,如举办一个集体活动;二是股权众筹模式,如FundersClub,筹资主要是用于帮助人们创办一家企业;三是产品预售模式;四是公益模式。2012年4月,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促进初创企业融资法案》,对众筹模式进行了定义和规范,为众筹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法律支撑。然而,我国虽然也出现了各类众筹模式网站,但总体上还尚处于萌芽状态,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虽然互联网金融如此火热,留给传统金融业追赶的时间如此紧迫,但是我们还是要正视这种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安全隐患。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金融业对于互联网交易模式的有效安全管控水准和认识都亟待提高。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支付宝的数据库被入侵可以随意篡改,那么支付宝的资金是否面临巨大的威胁呢?尤其是很多账户还绑定了快捷支付业务,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入研究业务流程,结合业务的IT安全技术支撑在整个线上交易IT技术支撑体系里显得尤为重要,线上交易应尽早使用类似“黑盒子技术”对核心数据进行有效保护。所以,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交易模型和安全标准应该尽早被提到研究日程上。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