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云南省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5 13:44:50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9年云南省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19年云南省社区工作者公开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考点精讲

第一篇 社区工作基础知识

第一章 社区概论

第一节 社 区

一、社区的概念与要素

1社区的概念

社区这个概念源于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的著作,他因此而被誉为社区理论的创建者。

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和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社区的特征主要包括:(1)社区是社会的缩影;(2)社区是聚落的承载体;(3)社区是多功能的集合体;(4)社区是可持续发展的。

2社区的要素

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社会共同体,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聚落的承载体,构成社区的要素是多方面的。根据我国的社会概念,社区的主要构成因素主要包括要素:地域、人口、组织结构、认同感和文化。(1)地域要素:社区的自然地理位置与人文地理的空间载体

作为地域性的社会共同体,社区总是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空间中,有着一定的边界。这里的地域要素包括了两个方面:

①自然地理条件,包括了所处方位、地貌特征、自然资源、空间形状等;

②人文地理条件,包括了人文景观、建筑设施等。(2)人口要素:社区运作与变迁的主体

社区构成的人口要素是指居住在本区域内的居民,非居民人口应排除在外,而其他社会群体构成要素的人口划分则可以是跨区域的。(3)组织结构要素:社区活动得以展开的社会组织形式

组织结构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4)认同感:增强社区凝聚力的心理基础

认同感是指居民的社区意识,也就是居民对自己所处社区在感情和心理上产生的一种认同感。认同感是衡量一个社区的重要标准。(5)文化要素:社区范围内具有特质的精神纽带

一般来讲,社区文化包括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村规民约、生活方式、交际语言、精神状态、社区归属与社区认同感等。社区文化也是区分不同社区的重要特征,社区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与特殊性。

二、社区的类型与功能

1社区的分类(1)按社区的功能划分,社区可以分为经济社区、政治社区、文化社区、军事社区及特殊社区。(2)按社区的空间划分,社区可以分为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能社区。(3)按社区内部组织形式划分,社区可以分为整体社区和局部社区。(4)按社区的规模划分,社区可以分为巨大型社区、大型社区、中型社区、小型社区、微型社区。(5)按生产力发展水平和时间要素划分,社区可以划分为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6)按社区的多元化标准划分,社区可以分为乡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7)按其他标准划分:

①按社区的地理环境划分,社区可以分为平原社区、山区社区、牧区社区。

②按社区的发展历史划分,社区可以分为流动性社区、半固定型社区、永久型社区。

2社区的类型(1)目前,新构建的社区分为四种类型:

①单位型社区——人群主体由本单位职工及家属构成,有独立的管辖界限,封闭式管理;

②小区型社区——成建制开发的封闭式小区,功能设施配套,独立的物业管理;

③板块型社区——主要是以三级以上马路砍块划定的社区,多在老城区,是目前城市社区的主要类型;

④功能型社区——除地域管辖因素外,具有特色功能的社区,如商贸、文化、公众等比较集中的区域,但一般没有常住居民。(2)现实的社区是多种多样的:

①按其结构功能,可划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社区。

a.乡村社区是指生活在某一特定地区的一群人,以农业生产为主,根据血缘和地缘关系结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b.集镇社区是指各种规模不及城大,但具有城市性质的、介于乡村和城市之间的过渡性居民点。

c.城市社区是一个以非农业人口为主,人口密度高、专业分工细致、社会流动性大、异质性高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②按其层次,可划分为微型社区、小型社区(或者称为初级社区)、中型社区(或者称为二级社区)、大型社区(或者称为三级社区)等。

a.微型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少、地域面积小的自然村或城市居委会辖区共同体。

b.初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较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辖区共同体。

c.二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较大的中小城市。

d.三级社区是指人口数量、地域面积更大的城市。

3社区的功能

社区具有五大功能:生产-分配-消费功能、社会化功能、社会控制功能、社会参与功能与相互支持功能。(1)生产-分配-消费功能

生产-分配-消费是组织个人和其他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分配与消费的系统,这是社区的经济功能,也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2)社会化功能

社会化是个人学习和获得其社会的知识、共享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学习适合于社会提供的多种社会角色的行为的过程。社区是在社会行为特定的结构和评判方面指导人们的最初地点,在社会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3)社会控制功能

社会控制是社区获得其成员对规定和禁止的社会角色、规范和行为的遵守的过程。社会控制内在于社会或者社区中,这些规范和行为模式进入到组织成员活动的每一个方面。(4)社会参与功能

社会参与是社区的根本功能。社会参与是社区实践的核心和社会工作实践的社会要素,也是参与式民主的根本所在。社会参与是改变社区社会控制机构的政策不利和专横影响所不可或缺的,可以纠正社会的边缘化。社区参与需要包括非正式的初级和次级群体活动的参与以及社区更正式的法规制度的建立与治理的公民参与。(5)相互支持功能

相互支持的功能和社会福利的功能是社区在其成员和家庭遇到困难,且不能提供自己的家庭和个人关系获得帮助时发挥作用的。

4我国城市社区的功能

就我国城市社区的情况而言,社区具有以下几个功能:(1)协管功能;(2)民主自治功能;(3)监督功能;(4)文化功能;(5)场域功能。

三、社区的结构

社区是一个由经济、政治、文化要素相互作用形成的有机系统。社区结构是指社区内各要素的内部及其相互间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和构成方式。社区的各要素本身具有一定的结构,互相之间也形成一定的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类型的社区结构。社区的结构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

1.经济结构;

2.政治结构;

3.文化结构。

第二节 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目标与特征

1社区工作的含义

总的来说,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开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因此,任何人或组织,包括政府、政党、各种社团以及企业等,只要在社区内从事的助人活动和服务,都可视为社区工作。(2)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

作为专业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法之一,社区工作主要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或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服务质量、福利水平的提高和整个社会的进步。

2社区工作的目标

社区工作的目标可以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1)就总体目标而言,基本上都遵循以下两位学者的两分法:

①罗斯曼从目标及其达成的角度,归纳了“任务目标”和“过程目标”两个类别。

a.任务目标是指解决一些特定的社会问题,包括完成一件具体的工作,满足社区需要,达到一些社会福利的目标等。如修桥补路、安置无家可归者等。这些活动所带来的改善是具体而落实的。

b.过程目标是指促进社区居民的一般能力,包括建立社区内不同群体的合作关系,发现及培育社区领袖参与社区事务,加强对公民权力和义务的了解,从而增强公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心和技巧等。

②20世纪80年代,英国学者托马斯提出了另一个更具影响力的目标二分法,即“分配资源目标”和“发展居民目标”。

a.分配资源目标是指社区工作是组织居民,就市民日常的切身事情,争取合理而平均的资源调配,从而令市民的权益得到保障。

b.发展居民目标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社区工作可以促进公民权的发展,包括培养基层市民的政治责任感,即增强他们的政治能力及政治重要性;

第二,社区工作可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居民的社区凝聚力,增强居民间的交往及对社区的归属感,使居民觉得可对整个社会做出贡献。(2)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①促进居民参与解决自己的问题,改善生活品质。

②改进社区关系,改变权利分配。

③提升居民的社会意识。

④发挥居民的潜能。

⑤培养互相关怀及社区照顾的美德。

⑥加强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

⑦善用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要。

3社区工作的特征(1)以社区为对象。(2)结构导向的分析视角。(3)广泛的介入。(4)强调居民参与。(5)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6)运用社会资源。(7)政治性的特点。

二、社区工作、社区发展与社区组织

1社区发展

美国社会学家F. 法林顿在研究社区问题时,最早提出了“社区发展”这个概念。

社区发展,是指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居民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与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确立新型和谐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

2社区组织(1)含义

社区组织,是指在社区内开展工作或活动,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社会组织。

①广义的社区组织,可以指在来自于社区外的,以从事社区公共事务或社区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参与社区活动为目标的各种社会组织及机构。

②狭义的社区组织,则是指由社区建立的以满足社区需要和促进社区发展为目标的,从事社区管理与服务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机构。(2)特点

①社区组织是一种地域性组织,或者是在社区平台上开展工作的组织。社区组织的特定地域就是社区的地理界限。

②社区组织以兴办或管理一定社区的社会服务、政治活动、文化事业及经济活动为主要内容。

③社区组织的功能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3社区工作、社区发展与社区组织的异同(1)相同点

就其广义而言,社区工作、社区发展和社区组织都可以被认为是相同的概念,在很多时候三者是可以互相换用的。有时,社区的一项服务计划,可以称为社区工作计划,也可称为社区发展计划或社区组织计划。(2)不同点

①三者实际上关注的重点,在工作方向和运用上都是不同的。

②不同的国家对三者的用法也是不同的。例如,“社区工作”在英国和中国的香港地区都被认为是社会工作的方法之一,而美国则较少使用该词,往往用“社区组织”来指称社区工作,“社区发展”则被视为社区工作过程中的具体模式。

③总的来看,社区工作、社区发展与社区组织三个名词当中,社区工作一词涵义最为广泛,同时包括社会工作的一些元素。严格区分的话,社区发展及社区组织都可以视为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

三、社区工作的工作模式

社区工作的模式包括六大模式,即社区照顾、社区组织、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教育和社区行动。

1.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包含两层含义(1)社区内照顾,即不使被照顾者离开他(她)所熟悉的社区,而是在本社区内为其提供生活服务。(2)由社区来照顾,即动员本社区的人力资源,运用社区支持体系开展照顾服务。

2.社区组织

社区组织主要是指社区内的居民组织,但是居民组织本身包括的范围相当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点:(1)以社区居民为基础的居民组成;(2)社区居民的福利和服务。在实践中,社区组织模式常常是协调各种各样社会福利和社区服务机构的一种手段,通过这种手段,可以避免服务机构和扶贫资源的重复设置和浪费,从而提供更有效、更充分的服务。社区组织是以服务而不是以管理为导向的。

3.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就是帮助人们获得提高他们自身生活品质的技能和自信。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它的理解也就各不相同,大体上人们的观点有三种,即社区发展是一种工作过程,或一种工作方法,或一种工作方案。

4.社区计划

按照托马斯的界定,社区计划是指社会条件、社会政策和机构服务的分析,目标和优先工作重点的确定,服务项目的设计与合适资源的动员,以及服务和项目的贯彻和评估。

社区计划包括四个方面:(1)分析条件、政策和现有的服务;(2)确定社区工作的目标与工作重点;(3)为了完成目标制订和设计相应的服务项目以及寻找合适的资源,并且进行动员;(4)贯彻和执行这些服务项目,而且要对项目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

5.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力图以将教育和社区更紧密和更平等地结合起来的方式重新确定教育政策和实践;目的是培育和加强居民掌握自己命运的信心和能力,使他们积极参与社区事务,争取自己的权益。

6.社区行动

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组织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与生活品质。要达到这些目的,社区工作者很多时候需要与居民一起组织社会行动,向公众表达他们的问题及困境,并向有关当局施加压力,要求做出适当的解决措施。

四、社区工作的社会功能

社区工作主要体现在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社会行动以及社会稳定等四个方面:

1.社会福利功能

社区工作的社会福利功能,是指立足社区居民的福利需求,开发和利用社区的社会福利资源,以解决社区的问题,改善社区的生活,促进社区的进步。诸如社区计划、社区组织、社区募捐、社区基金会、社区照顾、再就业辅导等,都是实现社区社会福利功能的重要工作或载体。

社区工作的社会福利功能的实现,要求社区工作者努力去挖掘和充分运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解决社区居民面临的问题,提高社区的福利水平和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社区自身的发展也有助于社区工作社会福利功能的实现。社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是实现社区工作社会福利功能的必要条件和基础。

2.社会服务功能

社会服务功能,是指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需要,为社区居民提供各类公益性的社会服务,是社区工作最基本的社会功能。这里所讲的社会服务,是指国家无力满足或无法直接提供的、而企业又不愿意以非营利的途径去满足社区居民要求的那些非市场的、社会领域的服务。社会工作机构或社会工作者提供的社会服务,既可以是无偿性服务,也可以是微利的有偿性服务。

3.社会行动功能

社会行动是社区工作的一种介入方法或工作模式,也称为“社区行动”“抗议行动”或“冲突模式”。社区工作者推行的社会行动,主要的帮助对象是社区中的弱势群体。社区工作的社会行动功能,在于达到合力解决社区问题,维权与增权,争取所需资源,改善社区环境及生活素质等目标。

4.社会稳定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的稳定功能,是指社区工作在维护社会秩序、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控制各种非稳定因素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表现为社区管理与组织具有的社会控制作用及运作机制。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实现的好坏,有赖于社区是否拥有一套社区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服务的体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运作机制。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稳定功能,还蕴涵在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服务、环境卫生等各项社区事业计划和社区生活中。

第三节 社区发展

一、社区发展的概念

1任务取向(1)克瑞斯坦森和罗宾森定义社区发展的任务取向为“社区中的一群人,在启动一项社会行动计划方面达成一致,从而改变他们的经济、社会、文化或者环境的现状”。(2)沃伦指出,社区发展的过程取向是“加强社区水平模式的周密的、持续的努力”。

2过程取向(1)米尼克莱尔认为:“社区发展是一种社会行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区人民首先要自己组织起来,找出他们的共同需要与问题,拟订他们的共同计划以满足需要与解决问题,在运作这一计划时,尽量运用当地社区的资源,必要时,由政府或其他社团协助。”(2)沃伦指出,社区发展的过程取向是“加强社区水平模式的周密的、持续的努力”。(3)联合国在1955年发表的《通过社区发展促进社会进步》一书也将其定义为社区发展可认为是一种经由全社会居民积极参与,并充分发挥创造力量,以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同时进步的工作过程。

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来看,社区发展是指社区居民在政府机构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本社区的力量,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状况,解决社区共同问题,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二、社区发展的目标与功能

1社区发展的目标

徐震认为社区发展的目标可以分为直接目标和终极目标两种:(1)直接目标

①协助社区认识他们的共同需要。

②协助社区运用各种技术援助。

③协助社区动员他们的社区资源。

④协助社区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2)极终目标

①经济发展:发展居民职业的、技术的能力,以增加物质的建设,提高生活水准。

②社会发展:教育居民互助的、合作的精神,以协调社区的力量改进人群的关系。

③政治发展:发展社区居民的组织,以训练居民的自治能力与自助精神。

④文化发展:文化发展亦即伦理建设。推行生活教育,举办休闲活动,提倡敦亲睦邻,以建立祥和的社会秩序。

2社区发展的主要功能(1)民主制度的建设过程

实施民主制度,包括人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认识社区共同需要,通过集体思考、集体计划与集体行动的方式,以解决共同问题。(2)助人自助的方式

助人的方式常有三种:替人做事;与人同做;助人自助。第三种为最高级的方法。从社区发展的过程与目标而言,社区发展是一种最佳的助人方式。(3)社会安定的力量

人类的社会生活,最亲密的团体是家庭,其次就是社区。社会流动和变迁导致大家庭的解体,家庭功能日渐缩小,社区工作日显重要,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的安定力量。(4)社区革新的方法

①社会学家认为社会变迁可分为自然的与计划的两种:

a.自然的社会变迁是缓进的,未经过人们计划的,称之为社会演化。演化的结果可能有优有劣,故社会演化不一定是社会进步。

b.计划的社会变迁可分为急剧的和缓进的两种,缓进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称之为社会改革、社会革新或社会建设。急剧的计划变迁称之为社会革命。

②社区发展工作是一种有计划、有目标的引导社会变迁的行动过程,但属于一种微观社会层面的改革。

三、社区发展的组织及模式

1社区发展的组织模式

对于社区发展的组织,各国各有差别,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1)整体模式,由国家成立一个独立的单位负责推动全国的社区发展,以菲律宾为例;(2)委托模式,国家负责统一规划各种计划,但是将这些计划根据其性质委托给相关的职能部门办理,以缅甸为例;(3)分散模式,各种计划分别由不同的单位规划,并由其自己对所定规划实施,没有一个统一管理与协调的部门,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

2社区发展的实践模式(1)地方性计划模式

社区发展的地方性计划,是依据社区所在地域环境的特殊性与社区的主观需要而制订的。

①在工业都市中所推行的都市社区发展,一般以传统的社区组织方法为主。

②经济社会落后地区推行的农村社区发展,各国采用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a.利用和改造旧有的社区中心;

b.新建社区中心,在社区建造房屋设施,用作社区中心;

c.以学校为社区中心;

d.以农村社团为社区全面改革计划的工具;

e.以民间团体推行福利中心的工作;

f.由政府筹建的农村中心及农村福利会社。这种方式的关键在于社区人民能参与支持;

g.以合作社组织为社区发展的中心;

h.以紧急救济的设施,衍生社区发展计划。(2)全国性计划模式

它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配合工程计划推行社区发展;

②通过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土地改革及垦殖计划推行社区发展;

③全国普遍设置社区福利中心,推行社区发展;

④农村福利协会计划;

⑤配合全国教育计划的实施,推行社区发展——在推行全国性教育计划的同时,推动社区发展;

⑥结合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农村经济,推行社区发展。

四、社区发展的原则与推行方式

1社区发展的原则与推行方式

为了使社区发展更符合我国社区工作的原则,社区发展中应遵循以下工作原则:(1)民主过程原则;(2)自下而上原则;(3)协调发展原则;(4)全体参与原则;(5)问题解决原则;(6)广泛合作原则。

2社区发展的三种路径选择

社区发展存在着三种不同的路径,即自我帮助、冲突和技术支持。第一、第二种通常更贴近过程取向的视角。第三种则更贴近任务取向的视角。(1)自我帮助路径

自我帮助是建立在自我决定的民主原则的基础上,其假设是“人民能够参与发展过程和能够完全控制这个过程”。社区发展机构主要是一个“推动者”,地方居民对以下的事务承担主要责任:决定社区中需要的东西;决定发展的方法;进行发展工作。(2)技术支持路径

技术支持建立在专家假定的需要的基础上,专家包括计划者、项目管理者、成本-收益会计、律师、顾问等,通过这些专家的技能和知识,可以指导和评估社区发展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的社区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服务提供系统以及协调现有的服务等的任务。(3)冲突路径

在许多方面,冲突的路径与自我帮助和技术支持是对立的。后两种表面上是价值无涉的。自我帮助假定,价值必须源于社区的居民;而技术支持假定,被提供的技术设施与任何价值观都没有关系。冲突取向的地方机构相信,在现存社区的结构中存在着公正的现象,冲突是沿着更平等的方向重新建构社区所必需的。

3社区发展的程序

根据社区发展的原则,社区发展的程序应该是自下而上、全民合作的民主过程。(1)了解社区。了解社区是制定发展计划的首要步骤,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①社区的基本情况;

②社区的需要;

③社区的问题;

④社区的资源。(2)制定发展计划。制定有效的社区发展计划必须注意:

①必须让全体居民都能了解并广泛参与;

②必须考虑其合适性、可行性和可接受性;

③必须做到目标明确与整体规划;

④必须考虑效益最大化原则;

⑤必须考虑到社区机构,各组织之间的协调,计划各阶段的衔接等方面的内容。(3)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时必须注意:

①专职工作者提出专业合理化的建议;

②调控进度;

③居民委员会起组织协调作用;

④街道办指导与协调。(4)评估工作成效。评估工作成效时必须注意:

①发展目标是否实现;

②工作方法是否得当;

③经费使用是否合理。

4我国社区发展的历程

我国的社区制度是1949年以后逐步建立的,至今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1949~1979年,是基层政权和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阶段;(2)1979年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是现代社区工作的确立阶段;(3)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2000年,是现代社区发展的改革和调整阶段;(4)2000年至今,是现代社区发展和改革的逐步深入阶段。

第二章 社区建设

第一节 社区建设的含义和发展历程

一、社区建设的含义

1社区建设的含义

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这一含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1)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社区建设的主旨;(2)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主旨的必然要求;(3)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是社区建设的关键;(4)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主旨的方法和手段,也是社区建设的要义之所在;(5)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主旨的重要保证。

2城市社区建设的含义

城市社区建设,是指在政府倡导下,依靠城市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强化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1)当今西方国家的城市社区建设有两个层次:

①把各种社区看作一个整体,作为城市中社会生活组织的基本单元协调社区间的演替与互动;

②把城市社区看作一个有机的系统,优化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如社区整合、社区分化、社区成分变迁、社区发展等,宗旨在于充分利用社区人力、物力资源,培养社区成员的自治与互动精神,创造更为美好的生活条件。(2)最近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有转向系统性的趋势。传统的城市基层工作内容主要限于政府所部署的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和范围还很狭窄的居民自治性事务;近些年发展起来的社区服务,则初步拓展了社区工作的内容。它应该包括:社区经济建设、社区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建设、社区教育建设、社区服务建设、社区城市建设和社区安全管理建设等。

二、社区建设的发展历程

1社区建设的前奏

从城市基层社区来说,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开展了一些社区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为了加强城市居民工作和基层政权建设,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54年制定颁布了《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条例》。按照这两个条例的要求,各地城市基层政府设立了派出机关——街道办事处,并且按照居民的居住地区成立居民委员会,从而形成了区、街、居三级法定性社区和三级社区组织体系。20世纪50、60年代,城市居民委员会开展了公共福利、治安保卫、调解纠纷、居民动员以及向当地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等多项社区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社区工作的范围进一步拓宽。街道办事处承担着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发展经济、优抚救济、社会治安、文教卫生、计划生育、司法调解、群众生活等数十项任务。居民委员会依法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社区服务、办理本居住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和协助维护社会治安以及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青少年教育等工作。可以说建国后30多年的城市街道、居委会工作,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社区服务工作,为社区建设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构成了社区建设的前奏。

2社区建设的启动(1)城市社区建设由社区服务发展而来

社区建设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并不是凭空而降的“舶来品”,而是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

从1985年开始,民政部门从民政工作社会化、社会福利社会化和强化街道、居民委员会功能的角度大力倡导、积极推动社区服务工作。

1986年初,民政部从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提出了社区服务和建立、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任务,第一次把社区的概念引入实际生活。民政部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其目的是想动员社会上方方面面的力量,解决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和生活服务问题。

1987年社区服务开始在全国普及,同年社区服务写进了国家法律。此后,社区服务开始在我国城区展开,走进了千家万户。

1989年3月,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道在我国内地率先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首创志愿者协会。

1989年10月,全国首次城市街道工作理论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着重探讨了城市街道政权建设、经济工作和社区服务三个问题。

1993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14个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的意见》,提出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推动社区服务业全面、快速地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这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社区服务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社区服务已不仅仅是民政部门的事;同时也表明我国已经将社区服务看作是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

1995年12月,为加强对全国社区服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探索新时期社区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模式,推动社区服务向高标准、规范化方向发展,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该标准规定:“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是指在城市社区服务工作中成绩优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对全国社区服务发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城区。”随之在全国列出一系列示范城区,推动了全国社区服务的不断进展。(2)从社区服务向社区建设的过渡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社区工作的其他方面内容也迅速展开,社区服务的概念已经包容不了全方位的社区工作。但是因为没有合适的概念来概括这些社区工作,人们便把它们统统划入了社区服务的范畴之中,社区服务概念过分膨胀,“名不副实”。这样就需要一个更加宽泛、更为准确的名词来概括社区整体工作。另一方面,社区服务和其他社区工作的大发展表明,转型时期的党和政府、企业组织、居民群众,不仅需要社区服务,而且需要优美社区环境、优良社区秩序,加强基层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社区文化、教育事业等。20世纪90年代初期,学术界和政府有关部门借鉴国外“社区发展”的概念,结合中国实际,明确提出了“社区建设”的口号。1991年5月,民政部领导在听取城市基层组织工作情况后,提出基层组织要抓好“社区建设”的新思路。指出社区工作除了社区服务外,还有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社区康复、社区教育等内容,首次提出了社区建设的理念和任务。

社区建设的思路提出之后,民政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听取对“社区建设”思路的意见的通知》,征求各地对开展社区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随之确立天津市河北区、杭州市下城区为全国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开展社区建设工作实验。1991~1992年间,先后召开了三次全国性的社区建设理论研讨会。自此,“社区服务”的提法进一步延伸扩展为“社区建设”,基本上就相当于国际上所流行的社区发展概念。1998年机构改革中,国务院明确赋予民政部“指导社区服务管理工作,推进社区建设”的职能,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司也因此正式改名为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3)上海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意义

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逐渐展开过程中,上海市发挥了带动作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一直把加强基层基础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1991年,上海市委提出要十分重视以社区为载体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并要求同强化社区管理和完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1995年5月,上海市在10个区的10个街道开始进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试点工作,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开始大张旗鼓地抓城市社区建设。

1996年3月,上海城区工作会议召开,宣布上海在2000年要完成的社区建设的管理目标:初步形成安定安全的社会治安秩序,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网络、团结和谐的社区人际关系,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为建设现代化社区奠定基础。随后,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政策意见》和《关于加强街道、居委会建设和社区管理的若干政策意见》,提出了新时期上海社区建设、社区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提出了在上海建立“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管理体制,加强社区建设,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996年后的两三年间,上海市先后出台了10多个法规条例和政策文件,着力理顺市与区、区与街道的管理职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体制。

1998年,上海市又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了以物业管理改革为重点,以增加“条”的服务职能为目标的五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形成了条块结合共同做好社区工作的整体合力。

1999年,又以增强党的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社区党的建设,加强了党对社区工作的领导。(4)继上海之后,石家庄非常重视城市的社区建设,实行向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放权,提出“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新的街、居管理模式,全面增强社区的功能,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还提出了“社区经济、社区服务、社区管理、社区卫生环境、社区文化、社区治安”六个概念。石家庄的经验在全国产生了积极的反响。其他地区在社区建设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

3社区建设的实验推广(1)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推动了社区建设。1999年初,民政部决定在全国开展社区建设实验区试点工作。首先确定了北京市西城区、上海市卢湾区、重庆市江北区、南京市鼓楼区、杭州市下城区、青岛市市南区和四方区、石家庄市长安区、海口市振东区、沈阳市沈河区、天津市河西区等11个城区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2)同年10月至12月间,民政部又增加南京市玄武区、沈阳市和平区、合肥市西市区、天津市和平区、哈尔滨市南岗区和道里区、本溪市溪湖区、西安市新城区、滦河市源汇区、厦门市开元区、新疆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长春市朝阳区、济南市历下区、佛山市市区(即禅城区)、武汉市江汉区等15个城区为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至此,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已达26个。这些实验区分布在19个省(区、市)。同时,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近100个省(市)级社区建设实验区。(3)为保证各实验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民政部结合各地实践经验,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根据方案精神,实验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是: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以街道、居委会为依托,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社区共建、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提高人的素质和整个社区文明程度为宗旨,结合本地实际,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文明社区,推进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城区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验区社区建设有八项工作内容:

①建立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社区建设工作的运行机制。

②适当调整街道、居委会辖区规模,建立新型社区;实行“社区自治、议行分设”,以社区居委会或社区委员会作为社区内的主体组织,建立并完善社区的组织、管理体制;调整社区执行机构的人员结构,逐步建立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理顺社区内各种组织形式的关系。

③解决街道管理体制中的条块分割和责、权、利不配套的问题,逐步形成职责明确、政企分开、条专块统、责权一致、依法行政、民主参与的基层行政管理体制。

④制定社区建设发展规划。

⑤引入市场机制,向社会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业的改革;大力发展社区卫生、社区文化事业,搞好社区治安工作,加快以社区服务为龙头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⑥建立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积极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专职、兼职相结合的理论工作者队伍。

⑦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切实改善和保证党对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共青团、妇联、少先队、社区志愿者组织也要探索专业化管理与属地化管理相结合、单位制运作与社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形式,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⑧增加适当的资金投入。(4)1999年8月,民政部在杭州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座谈会。会议认为,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大致包括三个层次:

①第一个层次,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新型社区,逐步完善街道、居委会的服务管理功能,推进街居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

②第二个层次,在加强社区功能的基础上,建设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文明社区;

③第三个层次,扩大基层民主,实行居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通过“四个民主”,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这三个层次的目标表明了社区建设工作的基本层次和总的发展方向。会议提出,社区建设的运行机制可以概括为: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街道居委会主办、社会各方面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社区建设的工作队伍包括专职人员、志愿者、社会中介组织和理论工作者四个方面。(5)各实验区大胆探索、创新,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科学合理划分社区,建立新的社区自治组织,明确规定社区建设的内容,改革社区居委会干部制度,建立推进社区建设的领导机制。在社区建设实践中,涌现出多个模式:上海模式、石家庄模式、沈阳模式、青岛模式、江汉模式、海口振东模式、天津和平模式等。(6)沈阳模式在全国社区建设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1998年沈阳市以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为突破口,开始在社区建设工作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1999年初,沈阳市根据社区要素,从有利于社区管理和自治、有利于社区资源的充分利用出发,调整了原有的居委会规模和重新组建了社区,逐步建立起以居住地为特征,以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纽带,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为目的,以社区成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手段,由党和政府领导、社会各方参与、群众自治管理的区域性文明小社会,并形成共居一地、共同管理、共促繁荣、共保平安、共建文明、共求发展的社会化自治管理的运行机制。这种做法得到了民政部等部门和有关专家学者的肯定,被称为“沈阳模式”。沈阳市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可行性,在全省、全国一些地区起到了先行示范作用,具有推广价值。1999年,民政部及时在沈阳市召开了沈阳社区建设模式专家论证会,对“沈阳模式”给予高度评价,由此“沈阳模式”开始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4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新阶段(1)2000年12月,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下一阶段城市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任务。以此为标志,全国城市社区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社区建设势如潮涌。(2)2001年4月,社区建设实验区济南历下会议标志着全国城市社区建设活动将由试点转入全面铺开。同年7月,民政部在青岛召开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工作会议,进一步统一认识,吹响了城市社区建设向全国进军的号角。(3)2001年7月,民政部发布《全国城市社区建设示范活动指导纲要》及《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城基本标准》。(4)2002年9月,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四平现场会召开,被称作是“为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指明方向、提供经验的会议,是提高全国社区建设整体水平的会议”。目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社区建设作为城市和城区工作的重要内容,认真总结推广实验区的经验,不断探索,使社区建设开始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我国社区建设由点到面,进展迅速,形成了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大力支持、大中城市你追我赶的大好局面,并开始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延伸,由东部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发展。(5)2004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社区党支部(总支、党委)的主要职责,对新形势下的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2005年5月,中央文明办、中央综治办、文化部、卫生部、司法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协、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努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环境的通知》(文明办〔2005〕310号),要求进一步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七年来,“四进社区”活动在各大中城市广泛开展,推出了“科普专家(院士)进社区”“相约健康社区行”、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社区群众优秀体育健身项目展演”、体育“三边”工程(建群众身边场地、抓群众身边组织、搞群众身边活动)、“三官两员进社区”(警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活动。(6)2005年6月,民政部、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社区组织的工作用房、居民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民发〔2005〕85号),要求进一步做好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要因地制宜,整合资源,逐步建设布局合理、规模适当、功能配套的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力争在3至5年内,使全国社区工作用房和公益性服务设施有较大的改观,使管理服务水平有新的提高,逐步把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7)200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发改委、教育部、民政部、劳动保障部、财政部、建设部、卫生部、人口计生委、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国办发〔2006〕6号),提出发展养老服务业要按照政策引导、政府扶持、社会兴办、市场推动的原则,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服务体系。

这一阶段的突出标志是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一表述完整科学地阐述了关于社区建设的方针政策,在历次中央全会文献中还是第一次,充分说明了中央对推进社区建设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表明了这项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把社区建设引入了新的发展阶段。(8)到2010年以中办发23号文件为标志的全国城市社区建设已历经10年,经过10年全面社区建设的探索、实验、示范。社区建设面临着理论与时间上的新的需求:理论上,对10年城市社区建设实践进行理论上的归纳、总结与提升;实践上,2011年开始进入以公平正义为价值目标,以社区建设为重点的“十二五”规划发展新阶段,社区建设面临新的要求。于是,201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0〕27号),该《意见》对前期社会建设实践探索过程中若干问题进行了明确,提出加强社区居委会工作的意见,是下一步社区建设的政策推剂。此后民政部又先后在长春、呼和浩特、武汉、焦作召开了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工作推进会,如此密集的召开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是史无前例的,显示了党和国家开展社区建设的决心和力度。(9)2011年8月,民政部副部长姜力在哈尔滨召开的全国社区建设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表示,我国社区建设史上首次以省为单位召开现场推进会,集中展示一个省整体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果,这表明我国社区建设已经开始进入到区域性发展、整体性跨越的新阶段。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社会管理能力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社会建设领域发展的重要目标。城乡社区在社会建设领域和社会管理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作用。近一段时期以来,各地充分认识到搞好社区建设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经费编制、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谋创新,和谐社区建设体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精神实质,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功能,以社区的党组织和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为重点,以发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宗旨,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区稳定,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

搞好社区建设,要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要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心甘情愿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把服务社区居民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服务,加强管理,增强社区组织和居民的凝聚力。

2.资源共享,共驻共建

要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为主体,充分调动社区内的党政部门、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中介组织等一切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充分挖掘、合理配置社区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自然、社会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

3.责权统一,管理有序

要改变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健全和完善社区组级别,明确职责和权力,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逐步形成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新型社区管理模式。

4.扩大民主,居民自治

要按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科学合理地划分社区;在社区内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5.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从各类城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地方特色,从居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先易后难,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开。

三、社区建设的目标

1总体目标

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从推进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入手,健全社区组织,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要求相适应的管理科学、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文明社区。

2基本目标(1)管理有序。管理有序就是社区内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及社区社会组织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和活动;民主协商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共建机制、民情民意反映机制等健全完善,运转协调。(2)服务完善。服务完善就是社区服务的主要功能完善,各项服务的制度、机制健全,服务质量较好,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3)文明祥和。文明祥和就是社区学习氛围浓郁,文化生活丰富;邻里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家庭和睦幸福、互敬互爱;居民知荣辱、爱家园,崇尚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3主要目标(1)适应城市现代化的要求,加强社区的党组织和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建设,建立起以地域性为特征、以认同感为纽带的新型社区,构建新的社区组织体系。(2)以拓展社区服务为龙头,不断丰富社区建设的内容,增加服务的发展项目,促进社区服务网络化和产业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3)加强社区管理,理顺社区关系,完善社区功能,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4)坚持政府指导和社会共同参与相结合,充分发挥社区力量,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大力发展社区事业,不断提高居民的素质和整个社区的文明程度,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

4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现实条件(1)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和健康发展,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前提和条件。(2)坚持党和政府的领导,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有力保证。(3)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关键。(4)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是实现社区建设基本目标的方法和手段。

5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方向(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社区治理水平。(2)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居民群众生活需求。(3)繁荣社区文化,提高社区居民文明素质。(4)切实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5)推进社区党建全覆盖,增强城乡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四、社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1以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强化社区基础工作

要科学划分社区,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社区自治的原则,以及地域性、认同感等社区构成要素,对原有的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所辖的区域作适当调整,以调整后的居民委员会辖区作为社区地域,并按照国家规定和居民意愿冠名,社区居民委员会规模调整要与城市建设同步,一般不低于1500户,宜大则大,宜小则小。

2以理顺关系为突破口,完善社区服务功能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到基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与社区群众关系密切的事权交给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增强街道办事处在行政管理、社区服务、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领导和统筹协调能力。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要通过优化环境、加强服务等,引导和促进社区内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3以社区广泛参与为动力,落实社区建设内容

要积极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要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街规民约,明确辖区单位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建设的权利和义务,调动大家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合理配置社区资源,努力达到社区资源共享。

4以党政重视为保证,加强社区工作领导

成立市社区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亲自挂帅,计生、政法、公安、城建、民政、工商等有关部门配合,以协调解决社区建设中的有关问题。社区建设工作,党政领导不仅要积极倡导,而且更要作为“一把手”工程亲自挂帅,亲自过问。要确立工作重点和社区建设试点区,从社区管理体制、规模、内容、人员、资金、设施、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试点。在总结试点区经验的基础上,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

第三节 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社区建设的主要内容

社区建设的内容,要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工作基础,从群众最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做起,应着重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1.社区服务

要重点抓好城区、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服务站的建设与管理。主要开展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

2.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主要是发展社区卫生和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社区卫生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点,主要包括社区的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社区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主要包括社区的人口计划管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管理,育龄妇女生育、节育管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生殖保健服务和节育避孕、优生优育服务以及阵地建设。

3.社区文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