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价值:量子时代的财富创造新范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5 18:38:05

点击下载

作者:滕泰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软价值:量子时代的财富创造新范式

软价值:量子时代的财富创造新范式试读:

序言

从财富和价值源泉角度定义,所谓农业,实际上是以地球表层土壤为财富源泉,利用动植物繁殖的规律来创造财富,总量受到地表环境和动植物生长周期的限制;所谓工业,是运用物理、化学规律加工地球资源来创造财富和价值,财富总量也日益受到资源供给和有限需求的限制。

在工业社会后期,地球资源在价值创造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性活动创造的价值占比越来越大。例如,软件业基本不消耗地球资源,主要价值来自人的创造性思维;芯片作为其硬件基础,消耗的地球资源只是少量的硅,在芯片的整个价值中也只占很小的比重;文化娱乐产业也是这样,需要消耗的地球资源并不多,主要是靠主创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性活动。

在后工业时代,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性活动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这种来源于演员的表演、作家的创作、画家的活动、程序和软件编写者的思维、金融产品的设计、运动员的长期训练和临场发挥等差异性和创意性活动等价值形态,我们称之为“软价值”。研究发现,人类的创造性思维本质上与量子力学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理解和掌握软价值的规律,就必须具备“量子思维”。

传统经济学教科书所传授的劳动价值论、三要素成本定价理论、内在价值或效用价值理论、供求关系曲线理论,都是20世纪以前的学者提出的,受到牛顿时代的世界观和哲学观的深刻影响,在软价值的世界里已经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首歌曲、一个软件、一幅名画、一件古董、一场演讲、一手股票,到底怎么测算其劳动成本与要素成本?

事实上,在牛顿以后,物理学早已走过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等阶段,而经济学价值理论却停滞在19世纪末期。虽然在硬财富的世界里,牛顿物理学的思维方式能够解释大部分物质财富的硬价值部分,但是在软价值的世界里,这样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就难免造成很多认知的误区:受牛顿思维影响,传统经济学价值论一直在寻找纯客观的、绝对的、内在的价值,而对于知识产品、文化产品、信息产品、金融产品和其他服务产品而言,绝对的、客观的、内在的价值根本就不存在——软价值是相对的,软价值既不是纯客观的,也不是纯主观的,而是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软价值是不确定的,有时候只是一个概率,只有当观测者实施观测行为时它才能瞬间确定;有时候投入很多成本并不意味着产生软价值,有时候没有投入成本也可能产生巨大的软价值,就如同宇称不完全守恒一样,软价值也是不守恒的。

硬价值有专享性,必须一件件出售;而软价值有共享性,其产品的销售和定价方式都不是机械的,通常的软产品定价要么是会员费或转会费;要么是像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按照不同的个案差别收费;要么是像金融产品一样拆成若干个标准份额交易;要么是像很多网络信息平台一样,有独特的平台收费方式。但是无论怎么改变收费方式,它的定价都主要取决于人们的认可、精神满足、关注度、流量、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而不是传统经济学里的劳动价值、成本价值、内在价值、效用价值。

只有认识到人的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量子运动,在量子思维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正确地认识知识产业、文化产业、信息产业、金融产业、其他服务业的价值创造和分配规律,才可以在恰当的认识论基础上讨论:什么是文化产品的时间价值,什么是金融产品的信用价值和风险价值,什么是知识产品的社会心理价值,什么是信息产品的流量价值,如何铸造、度量、打捞、认定、测量、贴现各种形态的软价值。

正如万博软价值方程V=C·Nm,软价值既不取决于要素成本,也不取决于需求,甚至不取决于供求关系,软价值是由产品本体有效投入因子(C)、传播群体广度(N),以及软价值乘数(m)共同创造的。二

软价值时代,不仅价值实现的路径更多地体现出弯曲和立体的特征,企业也在发生由“硬”到“软”的变化。以硬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主要功能的硬企业,在向以软价值创造为主的软企业转变;固定岗位、固定任务、缺乏弹性的硬就业,也开始向多种身份、多种技能、多种未来的软就业转变。

软价值时代,不仅全社会财富结构形成软硬价值的“二八定律”,而且社会开始呈现“去中心化”与“开放、平等、共享”的新特征: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到软价值的创造和销售中,每个人既是软产品的提供者,也是软价值的消费者;彻底打破了固化的空间与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概念,全球任何一个人都可能与另一个人交互在一起,共同完成软价值的创造,并瞬间完成软价值的交易和传输,共享软价值带来的精神愉悦,家庭如此、城市如此、国家也如此——软价值,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范式。

在软价值时代,如果人们还抱着“物质财富观”不放,用硬价值的“算术级增长”去追赶软价值的“指数级增长”,结果一定会受到无情的冲击,就如同近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曾经无情地冲击中小手工业者一样。

2015年,在李克强总理召集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在谈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型和新供给形成时,我举了奔驰和特斯拉的案例:“奔驰前总设计师说,他们卖的不是汽车,而是一件艺术品,只是碰巧它会跑。而特斯拉卖的也不仅是一辆交通工具,而是环保和时尚。”会后,李克强总理点评说:“很多人去日本买马桶盖,其实日本人卖的也不仅是马桶盖,而是健康和保健……以前我们创造财富主要靠自然资源,今后要更多依靠人的资源;以前我们创造财富主要靠劳动,今后更多靠智慧。”

总理的点评不仅简明地指出了经济转型的方向、方式和方法,而且引出了财富创造方式和价值源泉这一经济学原理问题。而我对于财富和价值源泉这个经济学原理问题的研究,源于26年前的大学时代发现经济学传统价值论不能解释很多现象的困惑:劳动价值论解释不了资本回报、风险报酬、品牌价值;要素价值论解释不了稀缺性报酬,更解释不了互联网领域和资本市场的各种弯曲的价值实现路径;效用价值论无法衡量飘忽不定的精神需求;供求决定论一旦遇到金融市场瞬间逆转的供求关系,或遇到文化艺术产品、知识产品、信息产品领域根本无法确定谁是生产者、谁是消费者的情况,也束手无策……带着这些理论与实践的困惑,我深入研究了经济学各个流派的价值理论、各个时代的经济思想,涉猎历史学、地理学、生物学、哲学、心理学……直到遇到物理学的量子理论,才终于找到了困惑我26年的问题的答案——软价值。

一旦发现了软价值的源泉和运动规律,自然也就找到了后工业时代很多问题的答案:软价值时代,那些正在经受冲击的传统制造业,应当如何利用软价值战略完成新的涅槃重生?软价值时代的财富流向和分配有哪些新趋势?企业软价值创造、软价值经营分别有哪些必备的战略?家庭和国家应当怎样迎接量子时代的挑战,拥抱软价值,引领财富创造的新潮流?在软价值时代,主要的社会经济风险既不是农业时代的周期性粮食危机,也不是工业时代的周期性生产过剩造成的经济危机,那么是哪些新的风险呢?三

三年前在为我的《软财富》一书所写的序言中,十八届中央委员林左鸣先生这样写道:“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今天确实到了必须更多地上升到哲学层面去思辨和形成理论突破的时候了。实际上,任何反映人类社会活动的哲学或思想,无一不是自然客观规律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衍射。如果说传统的经济学原理受到了牛顿力学科学规律的深刻影响,那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量子力学带来了什么样与之相对应的新经济学呢?滕泰先生的《软财富》一书的突出贡献,正在于为解决这样的短板大胆地付出了自己的努力。”

除了林左鸣先生的高度评价,多年来我在不同场合介绍我的“软价值”理论,在投资界得到了令人吃惊的认同和呼应。一批又一批专注于金融、书画、文物、邮票、影视、奇石、信息产品经营和研究的朋友听了都如同发现了新大陆。原来,这些企业家和投资家由于缺少正确的理论给他们经营的商品定价,在实践中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迫切需要新的价值理论。更可贵的是,一些正在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和多元价值转型的企业家,如海尔集团的张瑞敏先生,在读了软价值理论之后也表示高度的认同,亲自为本书撰写了推荐。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先生甚至表示软价值理论与其在光大的管理实践有“异曲同工之妙”。长江商学院的滕斌圣副院长更是从公司战略和经济转型的角度对软价值理论予以高度评价。

在学界,软价值理论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学术认同和共鸣,而且得到很多前辈和同行的鼓励、关心、爱护和支持。老一辈学者茅于轼先生、中欧商学院前院长刘吉先生,如今都已八十高龄,他们都与我素昧平生却在读完我十年前出版的《新财富论》后,先后用毛笔写来亲笔信,让我在惊喜之余深受鼓舞。还有一位给我很大鼓励的是晏智杰教授,晏老师曾担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达十年之久,培养了从总理、部长到大学校长、院长等学生无数,他作为国内经济学界研究经济学价值理论的权威,在2009年第一次听到我的新价值理论时就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赞扬和支持,在《软价值》出版前又利用在广东考察途中的时间,认真阅读并写了几千字的点评文章。

还要感谢出版传媒界的同人对本书的厚爱。再次感谢三年前大力支持《软财富》出版的世纪华文书局的前总编辑周殿富先生、原副总编辑王水女士。周殿富先生曾经长期担任出版社社长、总编、省新闻出版局领导,作为一位出版界和理论界的前辈,他在2014年一口气读完《软财富》一书后,用钢笔写出长达九页的《〈软财富〉审稿意见及建议》,让我受益匪浅。

2016年8月,在《软价值》基本定稿时,我在美国之旅中的一个宾馆给中信出版社副总编乔卫兵先生发了个微信介绍本书,乔副总编立即在中国的某高速公路上停下车打电话给我,对本书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回国后我与乔卫兵先生及其编辑团队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决定把量子理论的基本原理引入本书,并把本书定名为《软价值》。为了把量子理论的相关原理引入经济学并能够通俗地表达出来,也为了把这个经济学的创新理论探索改写成更通俗易懂的非专业书籍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和我的研究团队又奋战了九个月,直到2017年5月底才最终定稿。在这个过程中,万博研究院软价值研究中心主任张海冰先生,万博研究院新供给研究中心主任刘哲女士,万博研究院研究员赵静女士、王娇女士都为本书的相关学术研究做了很多贡献,有些理论创新是集体的智慧。中信出版社的乔卫兵副总编、李亚婷女士、朱小兰女士、刘洁女士都多次参与讨论,使本书不仅在理论体系上更加完善,而且让我们学会了用更通俗的方法进行写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尽管经过了26年的探索,又得益于这么多高人的指点和贵人的相助,我深知软价值理论仍然有很多不足和错漏之处,希望读者多多批评!滕泰2017年7月第一章思维活动如何定价,量子理论给出答案第一节如何为思维活动定价成功之作有什么秘密“你不觉得当你靠近车门,门把手自动从车内伸出来的时候是在向你招手吗?你不觉得此时此刻车是在和你互动吗?你有没有感受到它在和你说话呢?”特斯拉的首席设计师弗朗茨·冯·霍兹豪森(Franz von Holzhausen)透露了他设计特斯拉时的关键所在——[1]“它需要和车主互动!”

为什么车主仿佛感觉到自己的新车在跟自己说话?

因为这种感觉和你看到牙牙学语的孩子向你伸出小手时的感觉相似:他在跟我说话,他需要我,他想跟我走……

那些广受欢迎的成功之作都具备这种能力,它能和你互动,能引发你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情感,让你回忆起以往的甜蜜,让你对未来产生憧憬,让你觉得自己因为拥有它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成功的设计师能够了解和把握用户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设计出能够和用户互动的成功产品。就像一个伟大的厨师能了解食客的口味,能够用各种食材和调料,加上高超的烹饪技术,制作出一款令人难忘的美食一样。《盗梦空间》的编剧兼导演诺兰在谈到他的创作经历时曾经透露,以往同类型的电影往往是让观众仅仅作为旁观者来体验,从故事发生一直到结束,观众保持着旁观者的新鲜感,并且被周密的设计所折服。而诺兰则巧妙地颠覆了这一套路,他没有把观众挡在外面,而是决定全程带着他们共同经历。这个微小的改动,使得观众跟片中角[2]色一起,不管发生任何意外都会心跳和冒汗。这部电影成功地在观众脑海里激发了同样的神经元同步放电,让观众根据导演的安排一起担忧,一起紧张,一起感动。

从供给者的内心(精神、感情、思维),到消费者的内心(精神、感情、思维),当两者通过作品产生一种微妙的连接时,消费者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满足,甘愿为这件作品付出高价,于是就创造出了巨大的价值,这就是成功之作的秘密。

这就是我们要讲的——价值创造和衡量的秘密。待解之谜

在我们周围,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都是这样的成功之作:由供给者的思维创造,与消费者的情感相遇,由此迸发出巨大的价值。而这些成功之作的价值究竟应当怎样衡量,成了一个待解之谜。

特斯拉这种环保、时尚、高端的电动汽车,目前在全球的年销量不过8万辆,而通用汽车的年销量接近1000万辆,然而特斯拉创造了[3]497亿美元的市值,通用汽车为513亿美元。那么,是什么赋予特斯拉如此神奇的价值创造能力呢?

比特币仅仅是以一种特殊的算法程序为基础,并没有任何物质产品的生产能力和国家信用支撑,为什么能够在波动中不断创出新的高价呢?

微信已经成为数亿人每天都离不开的社交工具软件,当我们打开这款软件,看见熟悉的蓝色星球和小男孩的背影,享受微信给我们带来的人际沟通、信息传播、购物支付、交通餐饮、投资理财等诸多生活便利时,我们为它付费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而腾讯公司还在不断地加大投入以提升微信的功能和用户体验,同时微信也为腾讯创造了超过800亿美元的市值,这样的价值创造能力是从何而来的呢?

伟大的荷兰画家凡·高,每当他拿起画笔时,他的心情都异常亢奋,这种内心的激动甚至到了自我摧残的程度。他生前创作了1700幅作品,其中可以称为精品的有数十幅,但他生前只以400法郎的价格卖出过一幅画,唯一能看懂他的画的只有他的弟弟。但是在他去世后,其作品被人重新认识,已经有9幅画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成为世界艺术品市场上的王冠级作品。这种变化的背后发生了什么呢?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现象无法用以往的传统经济学原理来解释。例如,同样的制度设计方案、同样一本书的版权,在美国和中国的相对价值可能有巨大的差异。又如,一种软件应用系统、一款网络游戏原本很有价值,可是当人们开始偏好另一种软件应用系统、另一款网络游戏时,它的价值就可能一落千丈。这些现象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一些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作品,提出了对人类思维活动如何定价的问题。一个品牌、一种制度设计方案、一本书的内容和版权、一幅画作、一个软件、一款网络游戏,乃至一个专利、一个配方,都是人类思维和精神活动的产品,它们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类的主观感受。那么,如何给这些产品定价呢?

[1] 汽车之家,http://www.autohome.com.cn/tech/201504/865613-all.html?pvareaid=101380#p2。

[2] 《盗梦空间》是怎样炼成的,诺兰披露编剧秘诀,http://news.mtime.com/2010/09/13/1440626.html。

[3]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第二节当思维定价遇到量子理论神经元同步放电:量子世界的价值创造

当供给者在创作时,需求者在欣赏时,他们内心发生的变化是难以观察的。但是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意识活动实际上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人类的大脑类似于一台量子计算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脑神经元兴奋所产生的电磁场,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放电活动,形成一种自我调节的环路,这就是意识的必要组成——电磁场使大脑中分布在不同部位的离子通道联系起来,协调了神经元的同步放电,[1]这可能就是决定意识的关键。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意识的形成是因为形成量子纠缠的原子能够在大脑内分散分布,相隔一定的距离调控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神经元细胞突触间动作电位的传递,以此参与[2]无形的大脑运作。

可以想象,当你靠近一辆特斯拉的车门,门把手自动从车内伸出来的时候,在你的大脑中,发生了与看到自己的孩子伸出手时类似的神经元放电,形成了相同的电磁场,或者发生了类似的量子纠缠活动,你仿佛感受到了同样的召唤——这辆车在跟我说话,它想跟我走——设计者的目的达到了。

有人曾经指出,成功的商品具有一种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而这[3]种魔力的来源就是“卓越功能”乘以“感情诉求”。而无论是卓越功能还是感情诉求,都是供给者发自内心地运用自己的思维活动创造出来的,如果一些人的思维活动创造的作品能够在另一些人的大脑中引起神经元同步放电的话,它就能创造价值,而这种价值应该如何计算和衡量,现在的经济学理论还没有给出解释。

这种现象同样可以延伸到金融领域。为什么人们会选择持有股票?是因为投资者的内心感觉到,持有股票未来上涨的概率要远远大于下跌的概率,这实际上是“信用”给人带来的主观心理感受——因为这时持有股票所激发的投资者脑内的神经元放电活动,类似于原始人猎获了野兽,农夫收获了庄稼时的感受,是安全的、满足的,甚至喜悦的。如果市场氛围转为熊市,人们认为下跌的概率更大,就会纷纷将手中的股票抛出换成现金,因为现金能够给人带来安全的、满足的,甚至喜悦的感受。

同样的道理,没有任何物质产品生产能力和国家信用支撑的比特币,之所以能够在波动中不断创出新高,就是因为比特币独特的区块[4]链技术,既保证了这种数字货币不能被仿造,也保证了它的供给是有限的,不会被滥发。这样一种安全、稀缺的电子记账单位,给人带来的信用感甚至超过了那些缺少良好货币发行机制的政府和中央银行。每次下跌之后,都会有投资者重新研究和发现区块链的上述优势,重新从比特币上感受到信用,进而重新买进比特币,一次次将它的价格推向新高。

推而广之,所有金融资产价值的核心就在于信用,而信用的本质,是人们内心的主观感受,实际上也是一种神经元的同步放电过程,或者说是一种量子纠缠活动,总而言之是一种量子现象。我们甚至不敢想象,每天发生在全球的价值万亿美元的金融交易,竟然是由无数投资者和基金经理头脑中的量子力学现象决定的!思维产品的价值创造是一种量子过程

随着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发展,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从硬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卫星导航、电脑芯片、硬盘存储、核能都应用着相对论的原理;而芯片——信息技术的核心原件,它的设计和制造也离不开量子力学原理的应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量子理论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周围的世界。目前,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正在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人类正在进入量子时代。

从科学的发展来看,量子理论也在改变着人们对生理学、心理学甚至社会、历史和经济的认识,生命起源和意识起源等问题都有了进一步探索的工具。在生物学领域,那种把生命体当作机械来研究的思路早已被抛弃了,确定不移的进化路线也被不确定所代替。正如美国学者乔纳·莱勒所说:“物理学界发现了不确定的量子世界,这项发现瓦解了时间和空间是固定不变的客观事实这一古典概念。如同量子世界的发现一样,生物学也在未知与混乱的核心处揭开了它的面纱——生命是建立在随机性这一庞大的建筑根基之上的。”[5]

研究发现,量子相干性可能在生命起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电磁场使大脑中分布在不同部位的离子通道联系起来,协调了神经元[6]的同步放电,可能就是决定意识或者无意识的关键。

在心理学领域,美国心理史学家杜·舒尔茨指出:“在20世纪初期的物理学中,爱因斯坦、尼尔斯·玻尔(Neils Bohr)、韦纳·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的研究促进了一种新观点的产生。这种观点拒绝了自从伽利略、牛顿时代以来的机械宇宙模型。这种机械宇宙模型也是从冯特到斯金纳以来的心理学家一直支持的机械论、还原论和决定论观点的原型。物理学中这种新的世界观抛弃了纯粹客观性的苛求,认为外部世界同观察者不可能完全分离。”“物理学家承认,我们对自然界的任何观察都可能对它产生干扰……他们逐渐接受了这一信念,即客观的知识实际上是主观的,是依赖于观察者的。物理学中的这场革命有效地影响了心理学,使意识成为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科学心理学的传统抵制了新物理学达半个世纪之久……但是最终它对时代精神做出了反[7]应,反省自身,重新接纳了认知过程。”

所有这些发现和进展都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让我们意识到,思维产品的价值创造,实际上是一种量子过程:当供给者思维的产物,能够引发消费者特定模式的神经元同步放电时,就产生了价值。那么通过这种方式创造出来的价值,传统的经济学和价值理论能够科学地解释吗?

[1]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等.神秘的量子生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292-295.

[2] Jennifer Ouellett:A New Spin on the Quantum Brain,Quanta magazine,https://www.quantamagazine.org/20161102-quantum-neuroscience/(中文版:人脑产生意识,可能是因为量子纠缠,http://www.huanqiukexue.com/a/qianyan/shengwu__yixue/2017/0110/26918.html)。

[3] [美]亚德里安·斯莱沃斯基,等.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27.

[4] 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的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参见“区块链”百度百科词条)。

[5]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等.神秘的量子生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321.

[6] [英]吉姆·艾尔-哈利利,等.神秘的量子生命[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321.

[7] [美]杜·舒尔茨.现代心理学史(第八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02-403.第三节为非物质财富定价:传统价值论的困境

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在一次演讲中说道:“这些年我看到很多人去学MBA(工商管理学硕士)。他们去之前都非常聪明,但回来之后都变得愚蠢了。因为他们想,这是教授教的,这是经济学家讲的。他们去之前思维非常活跃,但回来时好像僵化了。”马云的观点未免过于偏激,MBA作为成功的工商企业管理教育方式,已经在欧美国家和中国培养出了为数不少的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投资大师巴菲特、IBM前总裁郭士纳,甚至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和现任总统特朗普,都是其受益者。但是在给非物质财富定价这个问题上,传统的经济学价值理论仿佛已经陷入困境。劳动价值论的华尔街之旅

小L毕业后留学美国,进入了华尔街,在一家投资银行从事计算机硬件维护的工作。在国内读大学期间,小L深入地研究了亚当·斯密、李嘉图等人的劳动价值论著作,对于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理论非常熟悉: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价值。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抽象劳动,抽象劳动(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然而,在华尔街的现实经历让他无法接受:自己每天辛苦地工作,收入却远远低于那些从事交易、承销和并购业务的同事。有一天下班后,他和同事在酒吧聊了起来。小L问他的同事:“我看你们的工作都很轻松,我每天辛辛苦苦地工作,为什么你们的收入是我的好几倍呢?难道不是劳动创造价值吗?”

从事承销的同事告诉他:“我这次之所以能拿到这家高科技公司的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是因为公司最大的投资人是我的同学,这是我掌握的社会资源在创造价值。”

从事并购的同事告诉他:“这次我负责的两家公司换股合并的项目,是我在参加制药行业的一次会议时,听到其中一家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在寻找合适的并购对象,我手里正好有符合他需要的目标公司,这是我得到的信息在创造价值!”

从事交易的同事告诉他:“我每天负责几十亿美元的交易,尽管我事先做了很周密的部署,但是每一笔投资都承担着相应的风险。我们创造的价值一是资本回报,二是风险报酬。”

这时候公司的老板走了过来,听到他们的谈话,老板想了想说:“L先生,我们这家公司之所以能在华尔街上经营百年并且持续盈利,除了有雄厚的资本,更重要的是值得信赖的品牌,客户愿意把他们的财富委托给我们管理,把他们的资产运作交由我们谋划,这是我们的资本和品牌在创造价值。”

小L陷入了沉思,自己研究多年且深信不疑的劳动价值理论,难道在华尔街不再适用了吗?当要素价值论遇到知识经济和互联网经济

品学兼优的小F在刚开始学习经济学时就非常相信古典经济学的鼻祖威廉·配第的名言:“土地为财富之母,劳动为财富之父和能动要素。”农民种地,工人生产产品,都是劳动和自然物质相结合产生物质产品,这才是创造财富。

毕业后,小F进入了一家管理咨询公司工作,专门为企业提供管理流程和公司架构方面的咨询服务。干了一年后,小F发现,公司尽管已经是业内前三位的领先者,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资产——办公室是租来的,大家都忙于出差,几乎没人坐在办公室里;服务器也是租来的,工作离不开的电脑和手机,尽管功能越来越强大,价格却越来越便宜。实际上最大的资产就是人的头脑,而公司创造价值的方式既不是耕种土地,也不是加工其他资源,就是不停地调研、思考、讨论。小F惊奇地发现,原来创造财富主要并不是依靠自然资源,而是人的资源。不仅如此,公司业绩最好的,并不是那些整天埋头苦干的人,而是那些干得轻松愉快的人,他们提出的方案最受客户欢迎——原来创造财富不仅要靠劳动,还要靠智慧。

大F毕业后进入一家电子商务企业,公司成立十几年,已经位居业界前列,在美国上市以后更是如虎添翼。让大F奇怪的是,公司一直在扩大规模,不断发展新的业务,完善物流系统,但与此同时,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这并不影响公司的市值达到几百亿人民币,公司的老板也早已是中国富豪榜上的名人。

当他和做家电制造的老爸谈起自己的公司时,正在为生意发愁的老爸却对他的公司极其不满。老爸说:“你们这些搞互联网的,就是在网上倒来倒去赚钱,你们知道我们做实体经济的有多不容易吗?承担着各种成本费用,辛辛苦苦把产品做出来,只有极小的利润,你们一句话,就要打五折!你们这是在创造价值?你们是在冲击制造业!”

大F觉得很委屈,跟老爸争论了起来:“有了我们的网站,大家足不出户,用手机就能买到从服装家电到百货生鲜的几乎所有商品,即使是边远地区也能在下单几天后就收到货物,怎么能说没有创造价值呢?”

老爸却说:“你们那个公司我知道,就是在‘烧钱’!我做企业这么多年,都是营业收入能超过成本费用才算赢利,有亏损的苗头就尽量压缩开支,才能撑这么多年。你们要是没有投资‘烧钱’,早就撑不住了!”

老爸接着说:“做生意要想成功,各方面的资源缺一不可。第一,需要资金,我的生意最初是靠自己积攒起来的一点儿辛苦钱,后来就开始和朋友合股,在困难的时候也通过民间借贷解决短期需要。第二,需要人工,开始的时候劳动力很便宜,现在越来越贵了,订单来的时候,开出几千元的工资都很难招满人……”随后,老爸又说:“第三,还需要技术,每年花在研发和购买专利上的钱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第四,要学会管理,现在公司里中层干部就有十几个人。第五,幸亏老爸早年在工业区买了一块地,现在这块地已经升值了,不然每年的厂房租金就得吃掉一大块利润。”

听老爸讲完,大F觉得似乎耳熟,这不就是大学教科书里的要素价值论吗?土地、劳动、资金、技术、管理,都没少投,而且要素生产效率也在提高,可是老爸的生意为什么不赚钱?自己所在的公司亏损这么多年,却价值几百亿元,这样的反差该怎么理解?当边际效用价值论遇到飘忽不定的精神需求

小U是几个小伙伴中唯一的女孩,她认为效用价值论才是最有用的理论——产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人必须在不同的欲望之间进行资源的分配,最终的结果就是在每一种欲望上分配到的资源,给自己带来的满足(效用)是相等的,这就是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定律。

毕业以后,小U进入了一家美容连锁公司,负责客户开发和管理。她想通过对顾客的观察和分析来确定自己的效用大小,使顾客做出理智的消费决策。可是当小U跟一位来店消费的大姐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大姐也糊涂了:“在养生、美甲、面部护理等众多的消费项目中间打分排序,我可排不出来啊!”

小U又给大姐讲了一通“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道理,大姐更糊涂了:“小妹妹,我知道你是大学生,可书本上的理论也不能全当真啊!你说的效用我听懂了,就是高兴,就是花了钱有多满足!可这也是随时改变的呀!今天我觉得有点累就做养生,明天我看见别人的指甲漂亮就做美甲。我可能会在心情好的时候来做一次很贵的美容开心开心,也可能在心情差的时候来做个美容缓解一下情绪,这都是说不定的呀!都像你那样算来算去,还有什么开心的啊!”

听了大姐的话,这种飘忽不定的需求让小U非常迷惑,自己从小到大给效用打分排序的做法,在工作中还有效吗?当供求价值论遇到股票

优秀毕业生小D对于交叉的供求曲线决定的市场价格很有感觉。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基金公司,成为基金经理。凭着对供求原理的信赖,小D也相信供求关系决定股价涨跌的规律,每天都从不同的渠道收集信息,分析市场供求,包括社保资金入市、公募私募规模变动、新股发行、大小非减持……小D做了个Excel(电子表格)模型,每天把这些收集来的数据算来算去,总觉得自己能把握住市场的供求变化,“只要股票供大于求就意味着下跌,供不应求就意味着上涨”!

可是半年来,小D凭自己的计算结果做出的判断总是和行情相反。有时候算出来的大行情,刚走了两天就转入熊市;有时候算出来要跌的股票,却在他卖出之后大幅上涨……

看到小D的做法,公司的一位前辈笑了起来,问小D:“你告诉我,如果今天我不看好这家公司的年报业绩,计划卖出,那么我算是这只股票的供给方还是需求方?”

小D毫不犹豫地回答:“不看好业绩并卖出,当然是供给方了!”

前辈又说道:“可是今天开盘前我看到一条新闻,这家公司的所在地被批准为国家级特区,这又改变了我对这家公司的看法,我决定买进,那么我算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

小D说:“如果你改为看好并买进,那就成了需求方。”

前辈说道:“现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超过3000家,持股市值超过一亿元的户数就超过1万家,而且信息如此发达,任何一条信息都可能在瞬间改变某个投资者对某只股票的看法,股票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根本不是固定的,而是时时刻刻在互相转化,你怎么能算得清股市中的供求关系呢?”

小D不禁愣住了,曾经是经济学基础的供求决定产品价值论,难道在股市中失灵了吗?第四节价值的源泉变了,对价值的认知能不变吗

价值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哲学和认识论问题,而哲学和认识论往往建立在物理学等自然科学所揭示的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之上。“物理学——哲学——价值论(经济哲学)——经济学”是推动价值理论发展的基本路线。牛顿带给世界的副产品: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论

在牛顿物理学出现之前的几千年里,人们就观察到潮汐定时涨落与月亮有密切的关系,而且精确性堪比钟表:如果精确测量的话,月亮绕地球一周是24小时48分钟,潮汐的周期也是24小时48分钟。当时的人们不明白其中的缘故,只好用“月亮女神同时也掌管着潮汐”来解释。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这部著作提出的万有引力学说,可以精确地解释潮汐现象——当月亮与海水的距离最近时,月球对海水的引力达到最大,即潮水达到最高点。

牛顿物理学强大的解释力对当时的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等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那时的人们看来,经过牛顿物理学解释的世界,就像一只被设计好的钟表一样在精确地运行。

牛顿物理学不仅定义了绝对空间、绝对时间和绝对运动,同时也奠定了那个时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个认识论基础——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论。

机械论,就是认为这个世界是按照机械规律来运行的,上帝是个钟表匠,他所创造的世界就像一个永远不出差错的钟表一样准确地运行;决定论,则是认为所有的事件发生都有其确定的原因,同时也都将导致确定的结果,就像月亮面对海水时一定会引起涨潮一样;还原论则认为,一切复杂的现象都可以分解还原为简单的现象和元素,而每一层分解得到的结果都会更简单、更原始,例如物质可以分解为分子,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分解为质子、中子和电子,一定存在一种无法再分的基本粒子,即物质的基础。

随着牛顿物理学大行其道,绝对时间与绝对空间、绝对运动与机械论、决定论和还原论的大厦也建造得无比巍峨——不仅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中占据了支配地位,在历史学和经济学领域中,人们也都秉持这样的思维方式。

牛顿思维消除了偶然性和自由意志的作用,描绘了一个确定、安全、乏味的世界。简而言之,如果给出宇宙诞生时的初始条件,再给定事物发展的过程函数,那么从过去到未来的一切都已经被决定了,所有的历史、现状和未来,都可以通过计算得出来。试想一下,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间,就决定了你的一生将如何度过,以及你今晚将在哪个餐厅、和什么人一起共进晚餐……物理学高飞,价值理论停滞

在牛顿以后的几百年里,物理学经过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非线性物理学等阶段。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空间从牛顿理论的低速、宏观世界,进一步拓展到高速、微观世界。

在我们熟悉的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等人工作的基础上,物理学在相对论、量子理论、宇宙成因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弦理论”和“超弦理论”,更提出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点状粒子,而是很小的线状的“弦”,更是完全超出了人们对世界的经验认识。

与物理学对人们认识论的拓展同步的是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能、热能、动能、光能、微观粒子裂变等运动形式的能量转换成为人类财富的来源,光波、声波、电磁波等成就了现代通信和空间探测技术;互联网世界超越了传统的语言、文字,全面改造了社会的沟通与联系方式;量子计算、量子传输、量子通信等技术已经开始进入实际应用阶段。

如同牛顿物理学曾经奠定那个时代的哲学认识论基础一样,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量子理论、测不准原理等现代物理学对世界的改造,不仅带来人类财富形态的飞跃性变化,同时也带来哲学和认识论的变化。

然而,由于近现代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精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隔行如隔山,很少有人能够再像科学启蒙时代那样融会贯通。因而自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突破,并没有迅速传播到哲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领域,更没有实现哲学、经济学和价值理论上应有的突破。

与物理学突飞猛进的发展相比,价值理论却停滞不前。这不仅因为物理学、哲学和认识论本身枯燥乏味,更因为哲学和价值论本身在人们心中有根深蒂固的思维惯性,几百年过去了,人们还在沿用亚当·斯密、李嘉图、萨伊、马歇尔等牛顿时代的哲学、认识论和价值理论,结果非但不能指导实践,还会带来严重的困扰。图1.1 物理学的进展和价值理论的停滞不前

如图1.1所示,为近代经济学奠定基础的价值理论经典著作,主要出现并完成于1890年之前的牛顿经典物理学时代,因此也受到绝对时空、绝对运动以及决定论、机械论和还原论思维模式的深刻影响。

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概念,掀开了物理学发展的新篇章,随后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狭义相对论,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1923年德布罗意提出物质波的思想,1925年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1927年海森堡提出不确定性原理,波恩提出波函数的概率解释,1935年薛定谔创立波动力学,1956年“宇称不守恒”被发现,1957年平行世界理论被提出,直到两次“超弦革命”和量子传输理论,物理学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但是作为所有经济理论基础的价值理论,却一直被“冰冻”于遥远的牛顿时代。价值的源泉变了,对价值的认知能不变吗

在牛顿物理学时代,人们主要通过对地球资源的加工来创造价值,传统价值论是符合当时的价值创造现象和规律的。无论是劳动价值论、要素价值论,还是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其争论的焦点无非是财富的价值是由劳动决定,还是由各种生产费用决定;是由效用决定,还是由生产成本决定;是由商品的稀缺性决定,还是由确定的供求关系决定。

上述流派虽然在观点上分歧很大,但本质上都是工业硬财富时代的理论——都以牛顿的低速、宏观的物理世界为哲学和认识论基础,以硬价值为研究对象,企图寻找绝对、精确的价值,认为价值决定可以由一个像牛顿物理学那样的模型来决定,无论价格如何波动,最终都将还原为固有的均衡点。

在量子时代,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地球资源在其中所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小,而人类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性活动创造的价值所占据的比重则越来越大。

例如,在今天越来越重要的软件业,基本不消耗地球资源,主要价值来自人的创造性思维。而软件业所依靠的硬件基础——芯片,消耗的地球资源只是少量的硅,在芯片的整个价值中也只占很小的比重。

文化娱乐产业也是如此,需要消耗的地球资源并不多,主要依靠主创人员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性活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票房总额超过70亿美元,真正为拍这部电影所需要的服装、道具、布景,仅仅消耗少量的地球资源,真正创造价值的是作者、编剧和导演的创造性思维、演员的高超演技,以及全球数以亿计的哈利·波特粉丝的热情参与和传播。

像科研、教育、咨询、会议行业,也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头脑与智慧创造财富,那些全球顶级制药公司最大的财富,并不是生产药品的车间,而是顶级科学家的头脑和研发团队的开发能力;对于麦肯锡、罗兰贝格这样的咨询公司来说,固定资产无足轻重,重要的是能网罗到多少行业内的专家来加入自己的咨询机构;同样,也没有人会用有多少幢大楼、占多少亩土地来评价一所大学的实力,重要的是有多少知名专家、学者和科学院院士。

金融行业更是如此,信用和信用创造能力比金融机构有多少资本金更重要。没有任何实物担保和国家支持的比特币,就因为率先掌握了区块链技术,能够用技术保证这种电子货币的信用不被滥用,所以能在全球掀起自主货币发行的新浪潮。

在量子时代,人的创造性思维和技能性活动,已经成为价值创造的主要来源,如果我们还抱着只能解释地球资源创造价值的传统理论不放,就像古代那个刻舟求剑的人一样,最终只能在滔滔逝水前徒增迷惑。

量子世界的价值主要以人类的精神性需求为满足对象,因此带有更多主观性,更具有电子波动的抽象性、跳跃性、模糊性等特点——传统价值论中的生产函数、效用函数、供求关系函数,在这些领域里大部分是失效的。古老的价值理论已经成为新时代的枷锁,量子时代的经济哲学亟待进行一场新的革命,整个经济学需要新的价值理论作为支撑——而这种新的价值理论,必须在把握量子世界运动规律的前提下,尤其是量子时代新思维的基础上,才能建立起来。第二章“量子时代”的思想革命和软价值论第一节认知是相对的,判断也是相对的“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感觉只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个小时。”爱因斯坦曾用这个通俗的例子来解释相对的意义。警官有没有追上光线

有一个经典的相对论案例:警官驾车追逐光线。在常见的警官驾车追逐超速车辆的场景中,如果把超速车辆换成光线,而且假设警官的速度能够追上光线并与之并驾齐驱,作为旁观者的我们会发现,警官一直在跟着光线运动,几乎和它一样快;但是如果我们询问警官的话,他会告诉我们,他根本就没有追上光线,而是光线从他身边以光速逃离。

这就是相对论所描述的相对性和参照系的道理,在宇宙的不同地方,时间的速率不同,它取决于我们运动的速率,我们运动的速度越快,时间就越慢。这意味着在某一个参照系中同步的事件,在另一个参照系中未必同步。

实际上,当我们看到警官与光线同步时,如果警官戴了一块手表,他的手表也接近停止了,不仅如此,他的大脑也会随之变慢。他和他驾驶的车辆,都会在光线运动的方向上被压缩到非常短的长度。如果我们看到这个场景,就会大声呼喊,觉得他们的骨头都被压碎了,但实际上无论是警官还是车辆,都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构成他们的原子同样被压缩了。

随着车子慢慢停下来,车辆和警官的长度又慢慢地恢复到我们正常观察到的长度。同样地,如果警官能看到我们的话,他会发现这些旁观者的时间在变慢,长度被压缩,那么到底是谁被压缩了呢?根据相对论,这是无法说清楚的,因为长度和时间的概念都不是绝对的。[1]

面对速度合成定律与光速恒定的难以调和的矛盾,爱因斯坦突破了“以太”的旧思维框架,大胆否定了绝对时间、绝对参照系、绝对运动,揭示了物理世界一系列的相对性,打通了时间的隧道。夏虫不知道冬天,我们的感受是绝对的吗

物理学跨越了从绝对到相对的理论鸿沟,找到了属于未来的一片蓝海。同样地,哲学如果能够建立从绝对到相对的思维天梯,摆脱绝对化的条框,那么会不会提供另外一种认识世界的视角和方式?

如果有人在Twitter(推特)上问现在是白天还是黑夜,北京人会说是白天,纽约人会说是黑夜,回答截然相反,但是我们并不会感到惊讶。因为白天和黑夜是相对的概念,会因不同地理位置而不同。

同样地,在以上警官驾车追逐光线的例子中,你是否还在纠结是警官的感知出了差错,还是旁观者的眼睛欺骗了自己?如果变换一种思维,在不同的参照系下,这两种描述其实都是对的。《庄子》的《外篇·秋水》中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的确,夏虫只活三季,不知道冬天和冰的样子,人也只是生活在三维世界的生物,对世界的感受真的比夏虫要高明得多吗?

现实中,不同国家对于同一事物的认定也不尽相同。大麻在中国和其他毒品一样被明令禁止,但是在荷兰,大麻就如同日常消费品一样,人们可以在国家控制的咖啡店里购买5克以内的量,并在私人环境下消费;枪支在中国是严禁居民私自持有的,但是在美国,公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被宪法保护;中国公民享有一夫一妻的配偶权,但是在很多阿拉伯国家仍然保留着一夫多妻的传统,并被法律保护;博彩业在中国和许多伊斯兰教国家是非法的产业,但是在拉斯韦加斯,赌博就像商业和农业一样合法。

不仅人们观察到的事物与国家的法律等是相对的,人的感受本身也是相对的。唐朝贵妃杨玉环对唐玄宗来说是人生第一知己,唐玄宗的得意之作《霓裳羽衣曲》,也只有杨玉环能领会曲中意境。但在唐朝历史上,她与安史之乱爆发、唐朝走向衰落不无关系。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中国古代思想家庄子在《外篇·至乐》中,开篇即问“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天下有最大的快乐吗?富有、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操劳,得到了财富和功名,却失去了健康的身体。但一个人如果长久处于贫困和忧患中,即使长寿可能也无法快乐地生活。

人的感受往往会随着所处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在《太一生水》中说:“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与更优秀的人比较,人可能会悲观地认为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从而产生消极怠慢的心理;也可能会乐观地认为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从而激发出前进的动力。相反,与较为落后的人比较,人也有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同一事件在人的心理上激起的浪花让我们不能做出绝对的判断。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当我们喝一口白开水时,可能觉得索然无味,但如果吃了黄连之后,再喝同样一杯白开水时,就会觉得甘甜可口。一个人没钱的时候不喝茅台、不穿名牌衣服、不开豪车、不看电影、不玩电子游戏、不旅游、不炒股、不请人按摩,都是不至于影响生命的;而一旦这个人变成了亿万富翁的时候,他对这些东西的需求就不一样了。

在一个时间相对、空间相对的世界里,对于某一事物的认知是相对的,对于某一事件的判定也是相对的。如果不能摆脱绝对思维的束缚,无异于“缘木求鱼”,只能生活在几百年前的牛顿世界里。

[1] [美]加来道雄.爱因斯坦的宇宙[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16.第二节观测者的作用与不确定性世界

一匹马从人群中奔驰而过,一人问:“这匹马是什么颜色?”众人回答:“白色。”身边一个色盲却争辩:“不对,是红色!”谁对谁错呢?你当然要说,是颜色感知力有缺陷的色盲错了,马“本来”就是白色。可是我们如何知道马“本来”的颜色呢?假如世界上一半人都是色盲,那谁来分辨哪一半是“真相”呢?观测者的影响

有这样一个实验,事先告诉一群小孩他们培养了两个实验老鼠品种:一种聪明,一种呆笨,然后安排小孩观察老鼠逃离迷宫。小孩报告称,聪明的老鼠比呆笨的老鼠更快逃离迷宫,而事实上所有实验老鼠只是随机挑选出来的而已。

在牛顿的物理学宏观、低速的世界中,这样的实验结果是无法被解释的。因为物理特征都是客观、固定、可测量的,一个铁块,是多重就是多重,是多长就是多长,加热之后它的温度也是可以测量的,不论人是否去测量它都是如此,观察者在牛顿物理学中是不重要的。

而在量子世界中,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是难以测量的,因为每次测量的结果,都会因为测量者所带能量的不同而异——所谓观察对象的位置和动量无时无刻不受到主观影响。一开始,爱因斯坦并不认可这样的理论。比如在爱因斯坦和玻尔之间的论战中,爱因斯坦就问道:“难道月亮是因为那只老鼠看见它,它才存在的吗?”那么,观察者的主观影响是怎么影响甚至决定事物的状态呢?

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在1935年提出了有关观测者对于猫的生死“瞬间决定”的思想实验。一般情况下,如果把一只猫关进一个箱子里,那么它要么是活的,要么是死的,这种状态和我们是否观察它并没有关系。可是在“薛定谔的猫”这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中,却出现了猫“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的怪事。图2.1 “薛定谔的猫”实验原理图

设想有一个箱子,里面有一只活猫,还有一个容器装着会衰变的镭元素,以及一个装有剧毒氰化物的小瓶子。如果镭发生衰变,会引发一个机械装置打碎瓶子,猫会因为氰化物中毒而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小瓶就不会破裂,猫也会活下去。

按照量子力学的理论,镭原子在没有被观测到之前,处于一种“既衰变又不衰变”的叠加状态,因此,在没有被观察时,猫也处于一种“既是死的,也是活的”的叠加状态;只有当镭元素被观测到时,它才以某种概率发生衰变或者不衰变,学术上被称为发生了“波函数坍缩”,当观测者打开箱子的一瞬间,猫的生死才最终被决定。皮格马利翁效应

其实在现实中,只要是涉及人的思维活动和主观判断,往往都会受到观察者的影响。比如当父母在困惑为什么孩子本来的样子和父母自己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时,是不是因为父母的监督改变了孩子的某种行为方式?同样地,听众的反应往往会影响演讲者的情绪和行为;过多的负面评价,也许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适时的鼓励,可能是走向成功的最后一个台阶。

心理学把这种在赋予更高期望(或更低期望)以后而表现得更好(或更糟糕)的现象,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命名源于一个古希腊神话故事,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雕刻家,爱上了自己雕刻出来的一个女神雕像,每天都与雕像交流对话,后来雕像就变成了一位真正的女神。

生物学研究表明,表扬会使人感到快乐,进而分泌出更多的神经传导物质,激发大脑皮层合成物一种叫作内啡肽的激素,使得人体的免疫细胞变得活跃起来,进而提高工作或学习效率。教育学中的“赏识教育”、现代医疗中针对抑郁病人的“心理治疗”都是试图通过主观期望对孩子或者病人的神经元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其行为状态和方式。

这种从主观到客观的决定性作用,也体现在军事战略的应用中,历史上此类例子不胜枚举。

在微观、高速运动的世界里,物理特征既不是客观、固定的,也不是可以准确测量的,而是与观察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观察密切相关的。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电子究竟是波还是粒子,竟然取决于是否被观测,这就让主观因素介入了观测对象的状态。观测者不仅影响被测量的物体,还制造了测量的结果。牛顿物理世界中通行的“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被打破了,在量子世界中,主观性成为量子时代思维的一个新角度。不确定性原理

在传统的牛顿物理学中,物体的运动是有明确轨迹的,在每一个具体的时间点上,物体的位置都是一个明确的点,无论是实验室的一个小球、路上跑的一辆车、天上飞的一架飞机,乃至宇宙中的星球天体,只要给出了初始条件,就都能够按照牛顿的力学定律计算出在某个特定时间的位置。

一个小球在时刻T,它的位置坐标是10m,速度是5m/s,我们先测量它的位置还是先测量它的速度,对于最终的结果都没有影响。但如果解剖测量过程的话,一个光子从眼睛出发,撞到小球,反弹到眼睛,于是完成了小球位置的测量过程,海森堡把光子撞击小球比作蚂蚁撞到大象,这种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如果把同样的场景应用到测量电子时,这种撞击影响则不能忽略不计,由此得出了海森堡不等式方程:当p是电子动量,q是电子位置时,测量p、q的误差乘积必定会大于某个常数——不确定性原理!

美国物理学家费曼曾说:“在双缝干涉现象中包括量子力学唯一的奥秘。”让我们来看一下双缝干涉最经典的场景:当电子束(很多的电子)通过两条狭长的缝隙时,在后面的屏幕上形成了条状的干涉图案,这说明电子束具有波的性质。当我们调整电子束的强度直到一个个电子飞向双缝为止,这时发射的电子似乎是粒子无疑;当这一个个电子通过左缝或者右缝,落在后面的屏幕上时,开始显示的是一个个点,经过足够长的时间,我们就会看到在屏幕上再次出现了条状的干涉图案!我们知道,波的干涉需要波峰和波谷的叠加,一个个电子通过狭缝时,怎么会有波峰和波谷呢?这种波动性是从哪里来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