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拓创新思维及训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6 11:04:00

点击下载

作者:李兴森,张玲玲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可拓创新思维及训练

可拓创新思维及训练试读:

前言

在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智慧故事,如围魏救赵、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草船借箭、空城计等。当我们给别人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听众时常恍然大悟,为故事中主角的聪明、机智而赞叹,诸葛亮也因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我们也经常在思考,孙膑、曹冲、司马光、诸葛亮等人是怎么想出这些方法的?如何才能使普通人拥有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的智慧?

上述故事的本质均是创新性解决矛盾问题。围魏救赵是处理赵国距离远、时间紧,救兵无法及时赶到的矛盾;曹冲称象是处理大象质量超出秤的称量范围,而又不能杀死大象切块来称的矛盾;司马光砸缸是处理小孩个子矮和水缸过高的矛盾;草船借箭是处理时间紧,工匠少,制造产能不足的矛盾;空城计是处理守兵不足,无法与敌军强大力量抗衡的矛盾。解决矛盾问题有没有一定的规律?能不能根据一定的程序,借助网络信息技术,让计算机帮人们解决矛盾问题,将可能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一网打尽”,供人们选择?基于这一目标,我国蔡文研究员等学者30年来研究解决矛盾问题的规律,建立了一套理论方法,形成一门能使人变得更聪明的学科——可拓学。它“是一门由我国科学家自己建立的、具有深远价值的原创性学科”(见以吴文俊院士为主任的鉴定委员会对“可拓论及其应用研究”的成果鉴定)。

可拓创新方法来自可拓学的理论体系。它是从事物的拓展面入手,通过形式化、流程化的方法,以拓展、变换和评价来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创新思维过程。可拓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可拓性,可拓性是进行创新的依据。把可拓学中处理问题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人类思维领域,解决了“从哪里创新”“怎样创新”“对创新思维的结果如何评价”等问题。把可拓理论和可拓方法应用于新产品构思、营销与策划、信息与工程、数据挖掘等领域,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可拓创新方法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大学MBA、IBM、博士俱乐部、宁波大学MBA及多家跨国公司培训,效果显著。基于近十年的培训经验,我们整理、补充、总结,形成了这本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可以边学、边练、边运用的实用教材。基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形势,以及企业转型升级对创新方法的需求,本书既可供各类大学作为创新、创业类教材,也可作为企业管理层、技术人员培训的教材,还可作为个人创新能力提升和学习可拓学的辅助读物。学习不是苦差事,原来可以乐在其中!掌握本书的可拓创新方法,可以达到类似用方程解应用题一样处理矛盾问题的目标。

本书的编写借鉴了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学专业委员会众多学者的专著、论文等成果,广东工业大学可拓学与创新方法研究所蔡文研究员和杨春燕研究员对本书的编写多次给予指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院校的很多专家学者提供了很好的修改建议。本书初稿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等高校开设的选修课、专业课中试用,陈艳、何莲莲、陈雅琳、王佳敏、倪梦晶、杨力、王旭莹、杨珺、俞佳红、赵其欣等30余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同学协助收集了很多案例,在此一并致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存在错误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编者

第1章 创新思维方法回顾及创新思维可拓度测试

1.1 寻找智慧故事的本质规律

【故事1-1 草船借箭】

三国时期,周瑜在商议军事时故意提出让诸葛亮十天内赶制十万支箭。十万支箭一般需要几十天才能造好,而诸葛亮却淡定地表示只需三天就造好,并立下了军令状。众人均为他捏了一把汗。诸葛亮却不急于召集军匠打铁造箭,而是请鲁肃帮他借船、军士和草把子,鲁肃疑惑不解。到了第三天,诸葛亮请鲁肃一起去取箭。这天,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诸葛亮就下令开船直奔曹营,并让军士擂鼓呐喊。曹操以为东吴联军来进攻,令弓弩手朝江中来船一齐放箭,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下令回师。等曹操发现上当时,想追也来不及了。于是,十万支箭“借”到了手。周瑜得知借箭的经过后,长叹一声:“我真不如他!”

这就是有名的诸葛亮草船借箭(见图1-1)的故事。变“造箭”为“借箭”的创新,不仅周瑜,就是今天的人们看了也感到无比佩服。图1-1 草船借箭【故事1-2 曹冲称象】

一天,吴国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大象运到许昌那天,曹操带领文武百官和小儿子曹冲一同去看。这头大象又高又大,腿有大殿的柱子那么粗,可是到底有多重呢?

这可怎么称啊?大臣们想了许多办法,一个都行不通。

这时,还是个孩子的曹冲想了一个办法(见图1-2)。曹操一听,连连叫好,吩咐立刻准备称象,然后对大臣们说:“走,咱们到河边看称象去!”图1-2 曹冲称象

众臣跟随曹操来到河边。河里停着一艘船,曹冲叫人把大象牵到船上,等船身稳定了,在船舷上齐水面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他再叫人把大象牵到岸上来,把大大小小的石头一块一块地往船上装,船身就一点儿一点儿地往下沉。

等船身沉到刚才做的那个记号和水面一样齐的时候,曹冲就叫人停止装石头。

大臣们刚开始还摸不着头脑,但看到这里,均恍然大悟并连连称赞:“好办法!好办法!”现在谁都明白,只要把船里的每块石头都称一下,再把全部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故事1-3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指派大将庞涓进攻赵国,团团围住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国君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齐国国君齐威王立刻拜田忌为主将,拜孙膑为军师,一起带兵救援赵国。

田忌想马上赶到邯郸与魏军大战一场,救赵国脱离困境,可孙膑并没有表示赞同。

孙膑认为,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一定是倾国而出,只剩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如果利用这个机会,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魏国都城,那样,他们正在围攻赵国的大军必然会赶回相救(见图1-3)。这样一来,可以一举解决赵国的危急,同时还能叫魏国尝尝我们的厉害!

田忌认为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带兵直捣魏国的都城大梁。

齐兵攻打大梁的情报,魏王不久便知晓了,魏王命令庞涓马上从赵国退兵支援大梁,于是赵国之围不战自解。图1-3 围魏救赵示意注:①魏国攻打赵国,赵国被围。②赵国向齐国求救。③田、孙商议,直取大梁。④魏国从赵国退兵,支援大梁,赵国解围。图1-4 司马光砸缸【故事1-4 司马光砸缸】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朋友们一起在院子里玩耍。院里有一口大水缸,一个小伙伴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了缸里,眼看那个孩子快要没顶了。小伙伴们都急得边哭边喊并纷纷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拾起一块大石头,用力砸向水缸。“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见图1-4)。

试比较上述故事的主要策略,寻找其共同点和本质规律。

设定一个目标,而现有条件无法实现目标,则称之为矛盾问题。

很多智慧故事都是以创新的思路处理矛盾问题。

1.2 思维拓展度测试

1.看看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

1)你的好友小莉想到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奥马哈分校留学,英文需要雅思6分以上,但小莉英文雅思考试只得了5.5分。有什么办法能使小莉顺利留学?

2)高房价下的房策略。大学毕业生A在北京工作,月薪6000元,如何在三年内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3)一位初中生的数学考试考了56分,家长却很高兴地带他去吃麦当劳。对此,你能给出多少合理的解释?

请把想到的方法和理由写在表1-1里,限时10min(分钟),写出的理由越多越好。表1-1 思维拓展度测试表

2.试试你能否破解千年诉讼难题

古希腊历史上有一个典型的矛盾问题——半费之讼。

古希腊有一个叫欧提勒士(Euathlus)的人,向普罗塔哥拉(Protagoras)学法律。两人订下合同:学生欧提勒士先付一半学费,另一半学费待毕业以后,欧提勒士第一次出庭打赢官司时付清。欧提勒士毕业后迟迟不出庭打官司,老先生年迈需要钱,就向法庭提出了诉讼,并认为自己一定获胜:(1)如果学生欧提勒士这场官司打胜,那么按照合同,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2)如果学生欧提勒士这场官司打败,那么按照法庭判决,他也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这场官司学生欧提勒士或者打胜,或者打败,总之他应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良师出高徒,老先生没料到学生欧提勒士也提出了一个截然对立的判决方案:(1)如果我这场官司打胜,那么按照法庭判决,我不应付给老师普罗塔哥拉另一半学费。(2)如果我这场官司打败,那么按照合同,我也不应付给老师普罗塔哥拉另一半学费。

这场官司或者打胜,或者打败,总之我不应付给老师普罗塔哥拉另一半学费。

本场官司的法官左右为难,无法做出合理的判决,只好记录在案,待其他人解决。预料不到的是,“半费之讼”竟然会成为一个千古法学难题、千古逻辑难题、千古哲学难题流传至今。

如果你是法官,你准备如何判案?

1.3 创新思维与方法纵览

创新是指人们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信息,在不断尝试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并且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固有思维,打破常规模式,从中探索一种全新的方法。

人们对创新的关注从未停止过。创新是很多书籍、文章、演讲和奖项的主题。即便如此,为什么创新确实能够发挥积极作用?为什么创新如此重要?

创新之所以重要,主要出于以下两个基本原因:

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创新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现今,不论是公司、机构,还是国家、社会甚至整个地球,人类都面临着无数艰巨的挑战,其中绝大多数都可以通过创新来解决。而目前的创新还不够,远远低于人类能够并且应该达到的水平。

其次,创新是商业、金融以及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所有长期保持繁荣和发展的公司或国家,无一不同时也是创新的领导者。

创新的这种根深蒂固的重要性,使得其成为组织领导的要素之一。不仅实验室或大学里需要杰出的创新领导者,在企业、政府层面,以及非营利机构中也同样需要。

1.3.1 创新思维方法溯源

创新方法是指人类在不断探索和发展创新的过程中,依靠不断积累创新经验,将创新过程进行实践、总结以及不断完善、发展之后,总结出一套便于今后再次创新的思想体系和理论方法。其根本作用在于根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启发人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人们的创新效率。

一方面,创新的成功不只是突破已有的传统形成新的创意,它更取决于如何充分利用既有的知识和技术,尽可能地减少形成和实现创意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从创新的特点分析,研究创新方法的目的不是寻找保证创新必然发生、必然成功的途径和方法。其研究的重点不在于找到指令性的方法,而在于研究可以提升创新效率的途径。

因此,人类的创新行为包含可组织性以及可设计性等方面的规律。显然,这种可组织性和可设计性并不是否定创新的不确定性,而是在承认其不确定性的前提下,通过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和创新方法,对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同时,创造特定的社会条件,以降低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性,最终增大创新成功的概率。

下面,首先回顾创新思维与方法的历史。

自人类出现可追溯到的创新方法大约为公元4世纪的启发法,自此之后,创新方法经过不断探索、发展,逐渐总结出不同的独特体系,各体系的创新理论也随之不断发展。

创新方法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远古研究阶段(公元4—19世纪)、近代研究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现代研究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

1.创新方法发展的远古阶段

创新方法发展的远古阶段是指公元4—19世纪的启发法,也称为探索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搜索,寻求解决问题的经验,从而快速解决目标问题的一种方法。人们最早对已有的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存在疑惑,慢慢地开始敢于对现有事物发起猜测质疑。启发法就起源于人们从事物的不断思考中发现问题,并且有选择性地运用大脑中的知识存储提出质疑、发起猜想的过程。启发法的内涵实质上是有根据的推测、直觉的判断或者只是常识。典型的启发法有试错法。

2.创新方法发展的近代阶段

创新方法发展的近代阶段是指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主要的创新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形态分析法、综摄法、“5W2H”法、检核表法、TRIZ方法等。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是美国BBDO广告公司创始人亚历克斯·奥斯本(Alex Osborn)于1938年提出的。它最早是精神病学上的术语,指精神病患者精神错乱的状态,现在则是无限制的自由联想和讨论的代名词。

形态分析法(Morphological Analysis,MA)是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威基(Fritz Zwicky)于1942年提出的。它是一种系统化构思和程式化解题的方法,通过将对象各要素所对应的技术形态进行组合,从中寻求创新性设想来进行创新。

综摄法(Synectics Method)是威廉·戈登(William Gordon)于1944年提出的,意思是将表面上互不相关的各种元素连接在一起。它是一种运用类比进行创新的方法,主要思想是“变陌生为熟悉,变熟悉为陌生”。“5W2H”法由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首创。“5W2H”的含义是:Why,What,Where,When,Who,How,How much。人们利用这七个问题进行设问,探寻创新思路,构思设计,实现新的发明创造。

在“5W2H”法的基础上,检核表法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检核表法是奥斯本检核表法,其引导性思维源自奥斯本,所以以奥斯本的名字命名。奥斯本在其著作《发挥创造力》中介绍了很多激励思维的方法,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研究室从中选择出75个,并将其归纳为9个大问题,编制出“新创意检核用表”,作为提示人们进行创新的工具。人们可根据检核表上所列的条目逐一分析问题的各个方面。

TRIZ是由苏联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ch S.Altshuller)提出的,是俄文“теории решения изоб ретате льских задач”的英文音译“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的缩写,其英文全称是Theory of the Solu-tion of Inventive Problems(TIPS)。TRIZ理论核心包括九个部分:八大技术系统进化路径、最终理想解(Ideal Final Result,IFR)、40个发明原理、39个通用过程参数和矛盾矩阵、物理矛盾和分离原理、物—场模型分析、标准解法、发明问题标准算法(ARIZ)以及物理效应库。

3.创新方法发展的现代阶段

创新方法发展的现代阶段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主要的创新方法有中山正和法、信息交合法、六顶思考帽法、公理化设计法等。

中山正和法简称NM法,是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Nakayama Masakazu)发明的,以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为基础,认为人的记忆力分为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只能反射类似记忆的事物,中山正和称之为“点的记忆”;第二信号系统可用语言表达有条理的记忆,中山正和称之为“线的记忆”。

信息交合法认为,主体对大脑中储存的信息和新接受的信息进行巧妙的系统综合,必然产生新的信息。

六顶思考帽法(Six Thinking Hats)的实质是利用白、绿、红、黑、黄、蓝六种颜色代表不同的思维角色,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变换思维角色进行创新。人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运用该方法,能有效地区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使思维变得清晰,并针对目标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剖析。

公理化设计(Axiomatic Design,AD)法就是在设计时,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从用户域到功能域,再到物理域,最后到过程域,进行曲折映射,得到四个域各自的层次结构树,从而得到清晰的设计框架和具体的参数、变量。

1.3.2 主要创新思维方法介绍

1.试错法(1)试错法的概念。试错法指是人们通过自身经历总结出经验,然后依据经验对面临的问题进行不断的尝试,直到尝试出想得到的结果便停止的方法。

试错法最常用的策略为优先试错策略,即在面对问题时,首先尝试成功概率最大的方法,然后再不断地依次尝试概率相对较低的方法,直到实验结果达到或接近理想结果为止,如图1-5所示。图1-5 试错法流程(2)试错法的特点。试错法的核心是猜测与反驳。这两个步骤既相互孤立,又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猜测即人类运用现有的知识存储,依照逻辑推理出结果;反驳则是从结果中寻求证实,寻找原因。倘若没有反驳精神而一味地去猜测,则结果很可能出现较大的偏差;一味地去反驳而不注重猜测,则会缩短人们探索的视野。二者是相互补充的。

试错法的第一步即为猜测。猜测行为是人类具有质疑事物发展变化的阶段性成果。但是,这种质疑并不是盲目地质疑,并不是对周围一切人和事物的质疑,而是为了发现人们所关注领域内的问题,从而由发现问题、优化问题,到解决问题。这个过程离不开人类的认识。一方面,认识需要通过人类平时的生产劳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映射出来,形成一种规律的、能被人类所认知的抽象思维;另一方面,随着人类的不断发展,把已有的实践经验总结成理论,使后人能直接学习变成知识存储,从而提高认识事物的效率。所以,质疑一定是人们在相关领域中将先前学习到的脑内知识存储结合具体的实践之后,才能够有方向地进行猜测。

反驳为试错法的第二步。在猜测的过程中,人类需要从结果中去验证效果,这样就需要从批判的角度去改正猜测思路,从而在反驳中继续猜测。反驳是试错法的目的,即要排除错误,避免在下次思维中踏入死循环。因此,反驳是一种“从错误中学习”的方法。没有错误,人类就无法前进,科学也无法发展。生活中的每项方针、政策都是在吸取以前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科学的重大发现也是在无数次错误、排除错误,再错误、再排除的无限交替中实现的。【案例1-1 桑代克饿猫迷笼实验】

桑代克著名的试错法实验即研究一只饥饿的猫如何通过试错从笼子里逃脱出来并取得食物。

桑代克首先把一只饥饿的猫放在一个封闭的笼子里,笼子外摆着一盘可望而不可即的食物。如果笼子里面的一个杠杆被碰到的话,那么笼子的门就能开启。重复此实验,当猫出来时再放回笼子,统计猫每次碰到杠杆所需要的时间,包括猫出现乱碰的现象。

实验阶段:起初,猫在笼子里乱窜,并用爪子在笼子里乱抓。如果猫碰到那个杠杆,门就会打开。但是,随着猫一次次地实验之后,有趣的现象发生了:当猫刚被重新放回笼子的时候,它还是像先前那样在笼子里动来动去,但是渐渐地,猫好像领会了门是通过杠杆开启的,于是,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猫开门所需时间不断缩短。最终,当它再被放回笼子里的时候,它就会直接去碰那根杠杆并逃离笼子。

2.头脑风暴法(1)头脑风暴法的概念。头脑风暴法就是通过会议的形式,让所有参加者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提出想法或点子,并以此相互启发、相互激励、引起联想、产生共振和连锁反应,从而诱发更多的创意及灵感。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是:注重数量,禁止批评,鼓励奇思妙想、组合和改进设想。

头脑风暴法又称智力激励法。奥斯本最初将此法用于创造广告的新花样上,总结成著作《思考的方法》和《创新性想象》后,经世界各国创造学研究者的实践和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发明技法群,如奥斯本智力激励法、默写式智力激励法、卡片式智力激励法等。(2)头脑风暴法的流程。头脑风暴法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头脑风暴阶段、评价选择阶段,如图1-6所示。图1-6 头脑风暴法流程

1)准备阶段。

①选定基本议题。

②选定参加者(一般不超过10名),并挑选记录员1名。

③确定会议时间和场所。

④准备好海报纸、记录笔等记录工具。

⑤布置场所。将海报纸(大白纸)贴于黑板上;座位的安排以“凹”字形为佳。

⑥会议主持人应掌握头脑风暴法的一切细节,应彻底了解该方法的基本原则、实施要点等。

2)头脑风暴阶段。

①召开头脑风暴会议。主持人首先必须向参加者简介该方法的大意、应注意的问题,如基本原则。

②让与会人员畅所欲言。

③记录员记录参加者激发出的灵感。

④结束会议。

3)评价选择阶段。

①将会议记录整理分类后展示给参加者。

②从效果和可行性两个方面评价各个点子。

③选择最合适的点子,尽可能采用会议中激发出来的点子。(3)头脑风暴的特点。头脑风暴法的特点是旨在为人们营造一种宽松的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创造力,使人们相互启发,提出大量的创新性设想,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方案。但是,由于其时间成本较高,并且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议召集者的引导,所以该方法不太适合解决一般性问题,而主要针对需要探索创新性解决方案,并且需要获得与此有关的大量设想的特殊问题。头脑风暴法的主要特点如下:

1)自由思考。要求与会者尽可能地解放思想,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并畅所欲言,不必顾虑自己的想法或说法是否“离经叛道”或“荒唐可笑”,但不准参加者私下交流,以免打断别人的思维活动。

2)延迟评判。禁止与会者在会上对他人的设想评头论足,排除评论性的判断。至于对设想的评判,留在会后进行。

3)以量求质。鼓励与会者尽可能多地提出设想,以大量的设想来保证质量较高的设想的存在,即设想多多益善。

4)组合改善。鼓励与会者积极进行智力互补,善于利用他人的思想开拓自己的思路,在增加自己提出设想的同时,注意思考如何把两个或更多的设想组合成另一个更完善的设想。【案例1-2 积雪影响通信的问题】

有一年,美国北方格外寒冷,大雪纷飞,电线上积满冰雪,大跨度的电线常被积雪压断,严重影响通信。过去,许多人试图解决这一问题,但都未能如愿以偿。后来,电信公司经理应用奥斯本发明的头脑风暴法,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他召开了一次能让头脑“卷起风暴”的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是不同专业的技术人员,要求必须遵守头脑风暴法的基本原则。

按照会议规则,大家七嘴八舌地开始议论。有人提出设计一种专用的电线清雪机;有人想到用电热来化解冰雪;也有人建议用振荡技术来清除积雪;还有人提出能否带上几把大扫帚,乘坐直升机去扫电线上的积雪。对于这种“坐飞机扫雪”的设想,大家尽管心里觉得滑稽可笑,但在会上并无人提出批评。相反,有一工程师在百思不得其解时,听到“坐飞机扫雪”的想法后,大脑突然受到冲击,一种简单可行且高效率的清雪方法冒了出来。他想,每当大雪过后,出动直升机沿积雪严重的电线飞行,依靠高速旋转的螺旋桨即可将电线上的积雪迅速扇落。他马上提出“用直升机扇雪”的新设想,顿时又引起其他与会者的联想,有关用飞机除雪的主意一下子又多了七八条。不到一小时,与会的10名技术人员共提出90多条新设想。

会后,公司组织专家对设想进行分类论证。专家们认为设计专用清雪机,采用电热或电磁振荡等方法清除电线上的积雪,在技术上虽然可行,但研制费用大、周期长,一时难以见效。那种因“坐飞机扫雪”激发出来的几种设想倒是一种大胆的新方案,如果可行,将是一种既简单又高效的好办法。经过现场试验,人们发现用直升机扇雪真的能奏效,一个久悬不决的难题终于用头脑风暴法得到了巧妙的解决。

3.“5W2H”法(1)“5W2H”法的概念。“5W2H”法为美国陆军部队所创立的,分别从Why、What、Where、When、Who、How、How much七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它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和技术创造,对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也很有帮助,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5W2H”法的七个角度分别为:

1)When(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需要多长时间等。

2)Where(地点)。在哪儿做,在什么地方开始,在什么地方结束等。

3)Who(人物)。谁来做,谁是主管,谁是监督,谁是员工等。

4)What(是什么)。工作的内容是什么,要做什么,要准备什么等。

5)Why(为什么)。为什么要做,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方法做,为什么结果是这样等。

6)How(如何做)。怎么做,怎么实施,怎么分配等。

7)How much(成本多少)。成本是多少,开销是否接受等。(2)“5W2H”法的特点。这种方法主要是从一个问题的七个角度去分析考量,发现其不足,再经过不断完善,直至最后全部解决为止。如果现有的创新方法思路已经经过七个角度的评估并且合格再无漏洞,便认为这一方法可取。如果七个角度中存在任何一个令人不是特别满意的地方,则表示这方面尚有改进余地。假如某一角度的方法思路具有独创特点,则可以扩大这方面的效用。“5W2H”法使用简单,易于理解,具有启发意义,应用于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广告营销策划等领域,对决策和执行性的活动措施也非常有帮助,还有助于弥补考虑问题的疏漏。【案例1-3 笔记本电脑用户的购买行为分析】

笔记本电脑公司为了扩大营销,赚取销售额,雇用市场调研公司开展调研工作,已经拿到了一部分数据(见图1-7和图1-8)。根据这些数据情况,再采用“5W2H”法来研究用户行为,做出决策。图1-7 购买笔记本电脑的原因调查结果图1-8 购买笔记本电脑的目的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研究,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最大人群为在读高校大学生,因此,根据高校大学生常选择的笔记本电脑品牌进行分析,发现高校大学生更加倾向于购买一线品牌的产品,如苹果、索尼、联想、华硕、戴尔、宏碁等。从购买笔记本电脑的原因来看,主要是追求笔记本卓越的可移动性以及无线上网功能;从笔记本电脑的用途来看,一半以上的大学生是用于一般娱乐、游戏,少部分是用于学习和编程制图。

从背景分析来看,人们对电影、游戏的需求越来越高,对笔记本电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具有社会因素;人们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具有经济因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出现,带来产品不断革新的技术因素。

用“5W2H”法分析如下:(1)Why:笔记本电脑一直受到消费者青睐,尤其是以大学生为主,所以市场定位为大学生并进行策划。(2)What:大学生需求的笔记本电脑主要以大型游戏、高清电影、高配置的用户体验为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