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绘画学习宝典(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8 02:00:45

点击下载

作者:任思源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西方绘画学习宝典

西方绘画学习宝典试读:

前言

人类最早的绘画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法国拉斯科洞窟和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壁画,是其杰出代表,这些被绘制在原始洞窟岩壁上的最古老的图画,气势恢弘,栩栩如生,堪称自然主义杰作。

公元前7世纪中叶,作为西方文明滥觞的伟大的古希腊文明发展起来,以人为本的古希腊艺术,热情坦率地表露人类丰富的感情、人类纯朴的天性和对美的渴求,因而能强烈地打动人心,引起人们的共鸣。希腊艺术的两种追求,真实再现与优雅和谐都极大地影响了后来西方绘画的发展。

希腊之后,古罗马艺术继承了它的传统。古罗马艺术写实风格更浓,强调逼真的空间感和写实特性。后世一般认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绘画是西方绘画艺术的真正源头。

欧洲进入中世纪以后,在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里,西方绘画艺术主要服务于宗教。以“光和色彩”为中心概念的基督教美学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以华丽、庄重、理性的形式表达宗教情感。

14—16世纪,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勃然兴起,西方艺术家以坚持写实主义表现方法,体现人文主义思想为宗旨,在追溯古希腊罗马艺术精神的旗帜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绘画成就,西方绘画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它的第一个高峰。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在这一时期已臻于完善。

文艺复兴之后,西方绘画又不断迎来各种流派和艺术高峰,艺术创作不断开放化和多元化,但基础绘画理论和技法已经奠定,所有西方绘画领域内的创新都是在这些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西方绘画在创作过程中需要依靠一系列的造型表现手段,如色彩、构图、线条、明暗、透视等来创造艺术形象,这些手段是西方绘画艺术所独具的,它们是塑造艺术形象、表达艺术感染力成败的关键。在创作一幅艺术作品时,艺术家以表现其思想内容和美学主张为出发点,先进行创作构图设计,使若干形象组成一个艺术整体,充分表现创作思想和情感,体现出自己的艺术特点和格调,而后运用特定的技法和手段进行艺术创作。本书的内容,不但涵盖了西方绘画体系中主要绘画门类如素描、水彩画、水粉画、油画、漫画等画种的材料与技法,而且针对每一画种的创作流程都展开了详尽的范例演示。从工具的准备到起稿构图以及上色、润饰等环节,每一个创作步骤都一丝不苟地展现给读者,并对每一步骤的重点、要点、技巧和窍门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和开示。让读者如同名师在侧,身临其境,耳闻其教,一步一步,扎实地对每一画种完成规范的训练,体验完整的创作过程。

此外,书中还以教学过程中的需要为根据提供了名家作品作为参照,以帮助学习者能从高点起步。

在本书中,作者立足于初学绘画者的角度,从学习西画所需知道的最为基础的概念和准备工作入手,提炼要点,层层深入,辅以众多明晰的示意图例,用简明生动的语言细致讲解,旨在使初学者能轻松无障碍地入门,掌握重点,由点及面,为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借助数学、透视学、人体解剖学、光学和色彩学等学科,创造出逼真的生活形象和艺术形象,以求真求美。但各种科学准则和原理在绘画中的运用,一直是学习西方绘画的难点和重点。在本书中,作者极尽耐心地对景物透视、人体及人体动态透视、景物及人体的几何解构、人体动态及其解剖根据等构型技法进行开解,每种技法都通过多个实例演练,充分展示西方绘画的科学性的特点和几何学作图方法。同时辅以大量不同类别、不同角度、不同动态的范例,使初学者能从学习—练习观摩范本实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不断坚实基础,进而熟练掌握各种技巧技法,真正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关于西方绘画所涉及材质工具、色彩学、光学等内容,书中不但有专门的部分进行讲解,而且在融入到范例教学过程中,寓学于用,使学习者能够真正掌握。

本书除了介绍讲解西方绘画技法外,还提炼介绍了西方绘画的发展脉络,伴以最为经典的名家名作欣赏解读,帮助读者了解西方绘画的渊源历史,提高读者的欣赏水平。

全书附有近千余幅图片,其中包括古代大师和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各种材料、工具及其使用方法照片和技法过程的演示照片,以及大量的手绘示范,一丝不苟。书中语言扼要生动,图文并茂,力求让读者轻松读懂并且记忆深刻,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任何想要学习西方绘画技法和任何想要了解西方绘画技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本精心制作、不可多得的集大成之作。

第一篇 西方绘画简述

◎西方绘画简史◎

西方最早的绘画

西方绘画虽然具有其独特的形态,但也一样经历了从原始壁画到现代艺术的漫长岁月。而在这个过程中,它在艺术上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折。

欧洲迄今发现的史前壁画,最早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作品。这些原始绘画中,动物形象多少都有点儿客观写实的意味。

说起西方史前社会的艺术我们就要提到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其中最著名的一个画面就是被人们称为《野牛》的原始人的作品,这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绘画。这幅壁画的制作者显然是在描绘自己实际看到的景象:野牛身躯庞大而健壮,是用红色、褐色和黑色画成的。看上去十分逼真而且极有气势,充满了野性的力量。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发现于1879年,是发现最早的一处史前壁画。洞窟在西班牙北部桑坦德附近。这一发现对考古学和艺术史具有重大的意义。阿尔塔米拉洞窟 野牛

古典时期的希腊绘画

在欧洲的爱琴时期,公元前15世纪,克里特岛的米诺斯王宫出现了装饰壁画,这些壁画已经有了比较明显的自然主义倾向。

古希腊文明自公元前7世纪中叶开始发展起来。它创造出了焕发着自由、民主精神的美术,其艺术魅力可谓无穷无尽。古希腊绘画对“人”这一主题非常关注,对人体的构造把握得很好,画面叙事性很强,这都对后来的西方绘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亚力山大镶嵌画

古罗马绘画

公元1世纪前后,盛极一时的古罗马美术在传统上承继了古希腊美术的作风,但有着比较强烈的实用主义倾向,没有希腊人那样的浪漫情怀。古罗马绘画与古希腊美术相比,有着更加浓重的写实色彩,画家都热衷于表现出逼真的三维空间。事实上,古罗马时代的西方绘画,已经显现出了许多基本的艺术元素,因此,古希腊和古罗马绘画常被当作西方绘画艺术的源头看待。

古罗马壁画受到古希腊绘画的影响。古罗马艺术家对表现空间有特殊的兴趣,这一点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有成功的范例。无论是风景画还是肖像画,古罗马的艺术水平都是令后人敬仰的。被后人称作《面包师夫妇》的庞培壁画,表现了罗马绘画的艺术特色。在古罗马文明消亡之后,其代表性的雕塑作品向后人显示了古罗马艺术的辉煌,比绘画更能长久保存的雕塑完全能够真实地表现出当时的绘画水平。古罗马 面包师夫妇

基督教和中世纪绘画

在基督教徒遭受了数百年的迫害之后,君士坦丁大帝承认基督教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欧洲的中世纪艺术与基督教密不可分。早期基督教绘画的内容以宗教礼仪活动为主,其表现形式也比较简单,构图都遵守对称的法则,在色彩上往往要加上金色的背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艺术之后,基督教艺术演化为拜占庭艺术。欧洲历史上的中世纪,是从公元476年开始的,一共经历了长达1000多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基督教、拜占庭艺术与传统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逐渐融合,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常常称这个时期为“黑暗时代”,这是指基督教在这期间施行了严酷的统治。与基督教义不相符合的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传统似乎不被重视了,画家们在创作过程中不再专注于对客观世界的真实描写,而开始注意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了。于是,中世纪绘画实际上成了基督教绘画。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

到了12—15世纪,由建筑艺术兴起的“哥特式”绘画创造了中世纪绘画的辉煌。

意大利人最早使用了“哥特式”一词,“哥特式”是时代的划分,而不是对特点的描述。哥特人是指古代北方日耳曼人的一支。这个词是指“野蛮的过去”,即是他们的军队曾经入侵意大利,并做了将罗马洗劫一空的野蛮行为。后来,“哥特式”这个词失去了它暗含的贬义,成为一个广泛使用的艺术术语,用来形容罗马式之后、文艺复兴之前这段时期建筑与艺术的新风格。“哥特式”艺术影响遍及整个欧洲,长达200多年,在此期间其艺术形式也变得多样化了。哥特式教堂内部

哥特式时期的教堂与罗马式建筑的主要区别在于穹顶结构的新式样——带肋拱顶。这种有强化功用的结构使得支撑墙不必再像过去那样厚重。很多人误以为那种直指苍穹的尖拱是哥特式建筑的独有特征,事实上,尖拱并不是“哥特式”独有的造型,只不过在哥特式设计中用得更普遍罢了。早期的“哥特式”绘画多为华美的玻璃画,主要用于装饰建筑。另外抄本绘画在哥特式时期也很发达。

在中世纪,人们的思想受到了严格的控制,希腊、罗马艺术中美丽的维纳斯成了“异教的女妖”而被焚毁。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回到古典文化的源头,让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长河冲破思想禁锢的堤坝,他们把这个从海里升起来的女神,当成新时代的信使看待,认为是她把美带到了人间。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

14—16世纪,欧洲掀起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艺术家们以在表现方法上尊崇写实主义,力求体现一种人文主义思想,以追溯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精神为名,忠实于现实人性,创造了一种崭新的艺术。这次文艺复兴以意大利为中心,出现了马萨乔、山德罗·波提切利、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美术巨匠,他们的画作是这一时期西方绘画的杰出代表。这一时期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第一个高峰。

乔托(约1267—1337)被人们称为西方绘画之父和西方美术史上的但丁。他是第一位脱离了中世纪艺术风格的人,同时开始了新的艺术风格的探索。艺术史家论述文艺复兴总由乔托开始,是有道理的,乔托是一位跨越两个时代的人物。以后的艺术家,包括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琪罗,也只是沿着乔托开辟的道路前进。

乔托的著名作品《犹大之吻》,把加略人犹大出卖耶稣的情景描绘得有声有色。

马萨乔(1401—1428)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的里程碑,他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1428年秋卒于罗马,仅仅享有寿命27年。他的性格放荡不羁,但在艺术上却极为严谨。乔托 犹大之吻“三位一体”,即圣父、圣子、圣灵既是三位独立的存在,又是一个实体的上帝,是基督教“奇迹”的核心。图中留着长胡须的长者是圣父,立于圣子后面,直视着我们的,立于圣子身旁的就是基督的母亲,圣母马利亚。穿着红衣服的是捐助人,从画面上看,他既在情景之中,又在情景之外,被赋予了重要的象征意义。马萨乔 圣三位一体波提切利 维纳斯的诞生

佛罗伦萨画家波提切利(1445—1510)于1478年所画的《维纳斯的诞生》,似乎就体现出了这样一种“时代感”:维纳斯从贝壳中站起,全身赤裸,升上了海面;风神们在天空中翱翔,把她从左方吹向右边的岸旁——据说维纳斯最初降世于东方的塞浦路斯岛;画的右方,山林女神(一说是春之女神)从林中走出迎接她,展开手中用来覆盖她的裸体的长衫。19世纪英国著名美学家拉斯金说,波提切利的老师腓力波·利彼是一位善画百合的人,“可是要画玫瑰那还是要找他的学生”。波堤切利这幅画中,确实有许多玫瑰,被轻风吹起,在维纳斯窈窕而柔和的身姿周围飘舞。画中的人物裸体洋溢着青春生命,鲜花美丽娇艳,在当时有着挑战宗教禁欲主义的意义;它们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现世幸福的追求,为不少画家所钟爱。更重要的是,波提切利笔下的维纳斯,并不像后来某些威尼斯画家所倾心的那种少妇一般华丽丰艳、生命力过剩,反而显得纤长而略显柔弱,已经成熟的身体配上脸上无邪的稚气,散发着一种极其特殊的风致,被认为是美术史上最优雅的裸体;引人入胜的是她的一双出神的大眼,看上去单纯无邪,却又带着某种迷惘和哀伤。她就像一个刚刚降生的婴儿,因为惊讶而发呆,又似乎对某些未知的苦难和不幸早有预感。在另一幅名作——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的人物眼睛里,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迷惘而略带忧伤的神色,但那显然不及波提切利的画中那么明显,那么突出地反映着画家的思想和信念。

15—16世纪的意大利,出现了一位艺术大师和科学巨匠——莱昂纳多·达·芬奇(1452—1519)。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位传记作家叫瓦萨里(151l—1574),曾这样赞美他:“上天有时将美丽、优雅、才能赋予一人之身,他之所为,无不超群绝寰,显出他的天才来自上苍,而非人间之力,达·芬奇正是如此。他的优雅与伟美无与伦比,他的才智之高超致使一切难题无不迎刃而解。”瓦萨里这段话,带有对达·芬奇这位长辈的崇拜,未免夸张,不过达·芬奇本人确实是位天才。他在1483年曾给米兰大公致书自荐,说自己战争时可以发明武器,筑垒攻城;和平时可以兴修水利,建筑宫殿;还集医学家、音乐家、戏剧家和画家于一身。这绝不是自夸,跟他同时代的人也都说他道德高尚,举止文雅,且体格强健,气力过人,据说他可以单手将马蹄铁折断。达·芬奇 岩间圣母

达·芬奇对自然的观察的深入,在《岩间圣母》的局部人物——小约翰的形象上,以及他身边那些细腻逼真的花草中都有所表现。

达·芬奇认为,感性认识是认识的第一来源。他认为绘画最能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反映世界,说“绘画是自然的女儿”。他一生探索不止,直到67岁逝世时,也没有多少真正完成了的作品,因为他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解决了一个问题,马上就又探索新的问题。迄今只有《岩间圣母》、《圣安娜与圣母子》、《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等几件作品是公认属于他的完整的画作。

达·芬奇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经常变换颜料进行试验,这使得这幅作品还没完工便已经开始变色、剥落了,但这幅作品仍然代表了文艺复兴的高峰。“最后的晚餐”的故事,说的是耶稣与十二门徒共进晚餐时,指出这十二人中有人出卖了他,翌日即被捕杀了。这段故事出自《圣经》,中世纪以来有不少人以其入画。达·芬奇之前的卡斯塔诺(1390—1437)画的《最后的晚餐》,早已在佛罗伦萨获得盛名,而达·芬奇的作品不仅取得了高于其前辈的成就,至今也还没有被任何人以这一题材所作的绘画或雕塑超越。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之前出现的《最后的晚餐》画作,人物多是围桌而坐,或是基督与使徒们对坐(如卡斯塔诺的画)。达·芬奇的这幅画,却让人物全都面向观众。基督坐在正中,在中间窗户亮光的衬托下显得十分突出。达·芬奇是在米兰圣马丽亚教堂餐厅的正面墙壁上创作这幅作品的,从一定的距离看,达·芬奇的这幅画,却让人物全都面向观众。

达·芬奇作为一位杰出的艺术巨匠,兼具哲人头脑和诗人情感,比其他人文主义画家更深刻地认识到:在社会实践(当然他还不能归结为阶级的关系)中形成的各种人性,是有美有丑的;艺术不仅要颂扬人性之美(如他的《圣安娜与圣母子》中的那种家族间的亲爱感情),还要揭露人性的丑(如在他未完成的《安加利之战》中的狂暴的兽性)。他说:“美和丑因互相对照而显著。”他在《最后的晚餐》中,不仅表现了集中在基督身上的美和善,也表现了集中在叛徒犹大身上的丑与恶,对其他不同年龄、身份、性格的人物在这场冲突中的不同情感和思想变化,也表现得很细腻。达·芬奇 蒙娜丽莎

众所周知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其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她的永恒的微笑上,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完美绘画技法的产物。达·芬奇在画中运用了“薄雾法”和“晕涂法”:柔和的光线和自然的色彩过渡,使人物的逆光轮廓协调而自然地衬托在较为明亮的背景之中,形成了一种巧妙的联系。这幅如此逼真的肖像画背后的景色却如此不真实,山峰、道路、小桥、流水都在一种梦幻般、飘忽不定的氛围里出现,画家仿佛以此表现蒙娜丽莎的思绪正沉浸在一个梦的世界里。《蒙娜丽莎》是西方绘画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达·芬奇死后半个世纪,艺术史家瓦萨里对他作了这样的赞美:“有时候,上帝赋予人以最美妙的天资,而且是毫无限制地集美丽、优雅、才能于一身。这样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他的行为总是值得人家的赞赏,人家觉得这是上帝在他灵魂中活动,他的艺术已不是人间的艺术了。列昂纳多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达·芬奇不但是伟大的艺术家,而且是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与艺术在他的身上形成了完美的结合。他观察天体,也观察大气,发现了空气有可见的厚度。他绘画中的“空气远近法”就是据此创造出来的。在他的画作中,愈远的物体,愈隐没在淡蓝的雾气中。他对鸟的飞翔的思考深入到了空气浮力的层次,人类史上的第一个飞行机就是他设计出来的,只是因为缺少轻燃料(如汽油)作为动力,人们并未在那时早早飞上天空。他观察光与色,对阴影中有色彩的发现比印象派画家早了400年;并且指出了在相互反射的作用下,“没有一件物体能够完全显出原来的颜色”。他观察山石树林,并画出了图解,这些图解既像地质学家分析岩层和植物学家记录标本一样精密,又有很强的艺术性。他无视宗教禁律,对三十多具尸体进行过亲手解剖,达·芬奇曾在笔记中写下这样的话:“即使你对这学科有兴趣,你也可能会被那天然的臭气弄得退避三舍,或许也会害怕在晚上摆弄这被肢解的剥了皮的死尸……你还可能缺乏耐心而不够勤奋,在这些方面我不曾被贪欲或懒散所阻碍,阻碍我的只是时间不够。”

米开朗琪罗(1475—1564)是意大利伟大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13岁时在基尔兰达约门下学画,后来成了美第奇艺苑的一员。他创作了许多宏伟、壮观、有气势、思想内涵深刻的作品。米开朗琪罗极富创造力的创作,使16世纪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在艺术上达到了巅峰。

米开朗琪罗和达·芬奇一样,在很多方面都才华卓著,在雕刻、绘画、建筑、诗歌等方面的成就都可谓旷世不朽。他也精细解剖过人体,对人体的结构和运动作了深入研究,这使他得以对人体的表现力进行充分发挥。

米开朗琪罗活了89岁,堪称长寿。他的创作生涯长达近75年。他在雕塑、绘画、建筑方面的成就,无论是同代人,还是后人,都难以逾越。他的作品以人体和人体造型为主题,风景画和肖像画极少。他在人体上表现出了现实生活的多样性和自身思想感情的丰富性。米开朗琪罗 圣家族

在各种造型艺术中,米开朗琪罗最擅长的是雕塑。他一次又一次地说过自己是雕塑家米开朗琪罗,而不是画家米开朗琪罗。事实上,米开朗琪罗的雕塑确实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他手下的人物雕像魁伟健壮,气魄逼人,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他的绘画作品也显示出高度的造型表现力,但可以看得出,那种表现力显然得益于他在雕塑上的成就。

被誉为世界美术史奇迹的巨型壁画作品《创世纪》,是米开朗琪罗应教皇尤利二世之约,历时4年之久,苦心孤诣、完全独立完成的。他每天要仰面朝天地躺在架板上进行创作,日以继夜。这一极其宏伟的作品是由9幅取材自《圣经》的宗教壁画构成的,其中画有343个人物,每一个人物都是体貌健伟、精神饱满的,表现了米开朗琪罗对于人的身体之美和精神之美的由衷颂扬。米开朗琪罗不仅描绘了男性的壮美,而且还出色地描绘了女性的柔美。壁画中的女先知德尔菲,是西方古典绘画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美丽的双眼,深情地注视着前方,她身材高大而婀娜,看上去性格纯真而温婉,闪耀着永恒的人性光辉。米开朗琪罗 创世纪·先知德尔菲拉斐尔 雅典学派

人们一直认为,拉斐尔(1483—1520)的作品最完美地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精神。它们兼有众家之长,在风格上非常独特,显露出来的审美趣味是当时人们崇尚的典范,也是后世古典主义者所无法比拟的。拉斐尔为梵蒂冈宫绘制的著名的壁画《雅典学院》表达了他对希腊精神的崇拜,而这幅作品也成为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最有代表性的人文主义杰作。

拉斐尔出生于翁布里亚。他对绘画以外的艺术领域也曾涉猎,这一点与前面两位文艺复兴大师是一样的。他于1514年成为了罗马圣彼得教堂的建筑师,但在这之后6年便与世长辞了。拉斐尔虽然没有留下多少建筑作品,但凡是他留下来的,都成了西方古典建筑的典范。

拉斐尔早年学画于画家佩鲁吉诺,深受其宁静柔和画风的影响。他早期的圣母像就很像是自己老师的作品。后来,拉斐尔精心研究前人的绘画,尤其是达·芬奇在构图方面的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其雄劲风格,认真领悟,吸收创新,最后形成了秀美、圆润、柔和的风格,显露出一种古典的精神。他与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 阿尔巴圣母

拉斐尔的绘画不像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一样,塑造刚强有力的人物形象,而是表现圣母的温柔美貌,他笔下的圣母形象显得十分的温文尔雅。他的作品在画面构图上有着均衡的比例,色彩柔和圆润。他并不表现冲突,而追求自然地表现人物和创造一种画面构成的形式美。他的绘画生动而优美,在深入加工方面比较理想化,成为了西方近代绘画的典范,他本人也被称为“画圣”。

文艺复兴时期所有圣母像的优点,似乎都可以在拉斐尔的圣母像中找到。他所画的圣母完全不同于中世纪的圣像画,充满母性的温情和青春的健美,是人文主义理想的完美表现,代表了世俗理想战胜宗教理想的时代精神。他那一系列的圣母像,和谐无间地融合了感性美与精神美,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也表露无遗了。拉斐尔 西斯廷圣母

平易近人、亲切自然是拉斐尔作品的最大特色。他将深刻的思想和精心的安排同轻松自如的流畅线条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了一起,流露出一种天性的自然。他的《草地上的圣母》(1505)、《花园中的圣母》(1506—1507)、《西斯廷圣母》、《阿尔巴圣母》(1511)等作品,集中体现了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清晰明快、和谐简洁等古典美的高贵品质。

拉斐尔创作绘画的黄金期在32岁左右。这一时期,他绘制出了自己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西斯廷圣母》(1515)。这是一幅大型油画,在同类作品中具有特殊地位。

这幅油画表现的是一个具有崇高牺牲精神的母性形象。抱着拯救人类的想法,圣母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了人间。画面构图方式为稳定的金字塔式,人物形象大小跟真人差不多,均衡庄重,画面背景中全是小天使的头像,构思新颖独特。圣母柔美圣洁的形象,代表着一种幸福而伟大的母爱。绿色帷幕向画面敞开,圣洁美丽的圣母双脚赤裸,怀抱基督,从云端缓缓走下来,目光晶莹,凝视着充满苦难的人间。基督被母亲搂得紧紧的,双眼宁静地睁开,似乎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从云中走下来的圣母头上并没有属于神的光环,也没有宝冠,只是披着的绿色斗篷,穿着红色上衣,裹着褐色头巾,毫无华贵之气,而充满了人世间的温馨。

有迷人的色彩大师之誉的提香(1478—1576)是威尼斯画派最有代表性的画家。他作画爱用金黄色,因而有“金色的提香”之称,他的创作代表了威尼斯画派的最高成就。

提香非常崇拜比他大一岁的乔尔乔内。乔尔乔内享乐主义的人生观、熟练的绘画技巧以及对色彩超乎常人的敏感和表现力都令他如痴如醉。乔尔乔内收到订单后,总是让提香去完成,自己则纵情玩乐。后来提香在绘画上超过了乔尔乔内,于是被乔尔乔内疏远了。提香作画最初模仿乔尔乔内,以至于两人的作品很难区分开来。不过,细看之后,还是能看出两人的差异的:乔尔乔内的作品典雅而考究,颜色在丰富之余有一定的节制感,而提香的画风则热烈奔放,毫不掩饰世俗的肉感和情欲。提香 乌尔宾诺的维纳斯

提香曾画有《乌尔宾诺的维纳斯》(1538),乔尔乔内也画过沉睡的维纳斯。两者有诸多相同之处。在他们的画作中,维纳斯一改希腊神话中女神的形象,变成了现实生活中的美丽女子。他们笔下的维纳斯都神态宁静,肌肤光洁,整个画面也都色彩明亮。不过,乔尔乔内总是把维纳斯放在美丽的自然中,而提香将她放在华丽的贵族卧室里,还画有伴随她的小犬,以及备衣侍候她的女仆。这使得提香的作品充满家庭情趣,很对上层阶级的艺术品味。维纳斯身上的人性,在周围的生活细节中显得更加突出了,她的眼神中甚至也有了挑逗的意味。在她身后,左边是一大面黑色布幕,右半边则画的是卧室。背景中的两个女人和那条小狗似乎并与主人公并没有多大关系,也与主人公的“挑逗”毫不相干。这幅作品在形式美上做得非常好,使画作有了装饰性。画面的构图也深具吸引力,对后世影响很大。提香 拉努乔·法尔内塞

在西方艺术史上,提香一直被认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油画的色彩变成了西方艺术的主要表现语言和媒介,油画技法的一切潜力似乎都被他挖掘和发挥出来了:他用粗糙的画布作画,笔触奔放有力,画面富有生机;他的作品色调深暗而透明,以上光油调画而出,细腻非常,又涂上厚厚的高光,如奶油般柔滑。前辈的绘画中有许多笔触都被隐去了,而提香则使它们变得更加自由奔放而富于表现力。委罗内塞 利未家的宴会

提香的学生委罗内塞(1528—1588),是威尼斯画派后期杰出的画家,他在色彩方面的主要贡献之一,是给画面一种具有魅力的银灰色调,因而被后人誉为“银色的委罗内塞”。

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诞生了16世纪第一位真正有思想的艺术大师丢勒(1473—1528)。丢勒的父亲是一个金属工匠。他早年学艺于父亲,此时就表现出了绘画方面的天赋。他13岁所画的自画像已十分逼真,23岁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以首饰匠兼画家的身份开始独立工作。丢勒对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巨大成就充满了憧憬和向往。他不远千里,三次翻越阿尔卑斯山去访学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们,钻研他们的构图、透视和技巧。在这期间,他曾一丝不苟地对许多风景和生物的形态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记录,在西方绘画史上最先把大自然当成了直接写生的对象。丢勒让欧洲北部的人们了解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势与理论,并成功地将这些理念融入到了哥特式的个人主义风格中。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祷告的手

他的作品非常善于表达深厚而细腻的情感,以《祷告的手》为代表。据说丢勒有一位学艺术的好友,两人都很穷,于是商定由一个人先工作,供另一个人读书和绘画,过几年再换过来。丢勒提出了先工作的意愿,但朋友认为丢勒的才华超过了自己,于是坚持自己先工作。丢勒学了四年画,有了一定成就,于是准备与朋友更换角色,却发现好友的双手在过度的劳累之下已经发炎变形,无法执笔了。一天晚上,朋友合手祷告时,丢勒有感于那双过度劳累的手,立刻把它画了下来,一幅不朽的名画诞生了。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四使徒

他晚年所作的油画《四使徒》,是他最重要的作品。四使徒形成一个整体,这四个人代表了四种性格:乐观、冷静、暴躁和忧郁。乐观的约翰充满希望,心平气和,身披大红斗篷,易冲动的彼得隐于这种位置肯定有点讽剌的意味,暴躁的马可怒目圆睁,向右望去,似乎要吓退危险,忧郁的保罗身材高大,深藏不露。四个人站在黑色的背景之前,各自的个性与协作的关系显示出一种静穆而高大的气象。

丢勒是欧洲自画像之父,也是首位被自己的容貌和身份吸引的欧洲艺术家。16世纪时,欧洲并不流行自画像,丢勒却创作了一系列自画像,从自画像上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性情高傲、颇有贵族气派的艺术家,显示了艺术家的尊严。

丢勒兼画家、雕刻家、数学家、机械师、建筑学家于一身。他曾创立了筑城学理论,著有《绘画概论》、《筑城原理》、《人体解剖学原理》等。他的创作涉及版画、油画、水彩风景画和素描,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版画。他的木版组画《启示录》完成于1498年,共有15幅,使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他的肖像画和铜版画,严谨、缜密、深刻,无不个性独特,画技精美绝伦。丢勒在水彩风景画方面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自画像

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有一位和丢勒齐名的伟大画家荷尔拜因(1494—1543),他的肖像画是非常杰出的。《艺术家之妻与凯瑟琳和菲利普》是荷尔拜因肖像画的代表作。由于政治的、宗教的、经济上的各种原因,他很少和妻儿一起待在巴塞尔,他的妻子是一位好母亲、好妻子,而且身体很弱,经常分居使得养育子女的重担主要落在了妻子身上。从这幅悲情的三人像中不难看出妻儿那种无人关爱的所有令人难堪的特征。画家妻子的脸上有贤妻良母的温驯,艰苦而又寂寞的生活留下的痕迹,下垂的眼角、黯淡的眼神还流露出忧伤,两个孩子不仅缺乏儿童应有的欢乐,而且还有点病容,可怜巴巴的好像在乞望着什么。他为妻子儿女画的这幅肖像,也许是出于艺术家本人的负疚感——他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和父亲。荷尔拜因 艺术家之妻与凯瑟琳和菲利普

文艺复兴影响到法国的时间比较晚,而且皇权的影响一直存在。代表16世纪法国绘画艺术最高成就的是画家让·克鲁埃(1485—1540)和弗朗索瓦·克鲁埃(约1516—1572)父子二人。

让·克鲁埃所作的肖像画严谨而优雅,作为一个宫廷画师,他所画的帝王形象威严而完美。弗朗索瓦·克鲁埃承袭了父亲的封号和职位,先后为四朝君主和众多的宫廷贵妇创作肖像画,留下了很多精美的作品。让·克鲁埃 弗朗西斯一世像弗朗索瓦·克鲁埃 奥地利的伊丽莎白

17世纪的西方绘画

文艺复兴把西方绘画从描写上帝的天堂拉回到了描写丰富多彩的人间。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成长,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整个欧洲的绘画出现了繁荣的局面。17世纪的欧洲巴洛克风格风行一时,古典主义也大放异彩,现实主义的潮流也开始涌动。

在17世纪的法国,古典主义是绘画的主流。这里的君王拥有超越教会的权力,文艺被贵族们用作夸耀自己的荣誉和权力的工具,其存在似乎就是为了满足个人的享乐、爱好和兴趣。因此,法国的美术学院受到了君王和贵族的支持和庇护,成了法国官方的美术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为皇家服务。法国美术学院以古典主义为规范,奉行院长勒布伦所提倡的“伟大的风格”。当时的法国画坛盛行对路易十四时代王权的歌颂和美化,风格上也以古典主义为主流。尼古拉·普桑、克洛德·洛兰和勒布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

普桑(1594—1665)是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鼻祖,有法国绘画之父之誉。他将文艺复兴大师们的精华与法国民族艺术的传统融合起来,在绘画创作中提倡“崇高的风格”,认为画家应以“高贵庄严的行为”为描写对象。他并不崇拜君王,而崇拜人类与大自然,对世界怀有和平幸福的希望,反对压制、暴力和狡诈。在他看来,艺术是理智的产物,绘画以普遍和典型的东西为表现对象,要注重影响人的心智,而不是感官。尼古拉·普桑 自画像尼古拉·普桑 台阶上的圣家族

普桑的作品题材以神话、历史和宗教故事为主,配以自然景物,构图严谨,气氛宁静,像田园诗般充满抒情味道。普桑的绘画有一种类似文学的效果,气度宏大,显出一种端庄之美。他的风景画为法国民族风景画奠定了基础,并深刻影响了欧洲的浪漫主义风景画。《阿尔卡迪的牧人》、《诗人的灵感》、《台阶上的圣家族》和《四季》等是其代表作。《台阶上的圣家族》画面中心的五个人物,形成了一个等边三角形,马利亚自己则是神圣“基座”,抱在圣母马利亚怀里的是耶稣,圣母同时又是他在尘世的卫士。台阶下面放着三样东西:一篮水果,象征这个家族将给整个世界带来富有——精神上的富足;约瑟身边放着两样似乎属他照看的物品——一个精美的花瓶(象征着西方的财富)和一个盒子(象征着东方的财富)。

意大利是巴洛克美术兴起的地方。在这里诞生了巴洛克艺术大师鲁本斯(1577—1640)。他既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也是17世纪整个西欧绘画的代表。鲁本斯 自画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