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西方艺术史:梵高(半小时西方艺术启蒙,中英双语并赠名画赏析音频)(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8 05:29:11

点击下载

作者:安德鲁·休斯

出版社: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极简西方艺术史:梵高(半小时西方艺术启蒙,中英双语并赠名画赏析音频)

极简西方艺术史:梵高(半小时西方艺术启蒙,中英双语并赠名画赏析音频)试读:

引言

文森特·梵高的一生是贫穷的一生,还时常伴随着饥饿和疾病。1890年,当37岁的他去世时,其作品几乎无人问津。可世事多变,如今,梵高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画家之一。1990年,他的作品《嘉谢医生》在纽约卖出了8200万美元的高价,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画作之一。梵高的画作色彩鲜明、手法大胆、充满热情,即便创作于一百多年以前,他的画作也以非常现代的方式描绘了当时的世界,令人眼前一亮。这种技法必须经过长期的学习和锤炼才能练就,因此,本书将深度挖掘梵高的生平及其主要作品的创作经历,以此向您展现他是如何从一名名不见经传的画师

成长

为享誉世界的大画家的。本书还将介绍他的绘画技巧,您不妨尝试一二。成长

1853年3月30日,文森特·梵高出生于荷兰南部一个名为津德尔特的小村庄。他的父亲是一位牧师,梵高一家家境优渥,受人尊敬。小时候的梵高喜爱读书,也喜欢画画,但是那时的他从没想过要以绘画为生,这个想法直到很久以后才在他心中萌生。

童年

童年的梵高和大多数孩子一样无忧无虑。他是家中长子,还有三个妹妹和两个弟弟。13岁前,他一直都在津德尔特的乡村学校就读。1864年,他被送到一所寄宿学校。他性格孤僻,又活泼好动,所以从小就不是大人眼中的好学生。

由于梵高的三个叔叔都是画商,他早年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6岁时,森特叔叔帮他在当时的荷兰首都海牙找了份工作。自此,他成了

古皮尔公司

(一家权威的艺术品交易公司)的一名初级文员。古皮尔公司据说,梵高在9岁(1862年)时画过家附近的这座桥。这幅画是梵高11岁时送给父亲的礼物。

梵高在古皮尔公司工作了六年,在此期间一直与各种画作打交道。这家公司很器重梵高,在他20岁(1873年)时,派他去了他们在伦敦的画廊工作。梵高的弟弟提奥也在古皮尔工作,不过是在布鲁塞尔。从那时起,他们俩便开始了长达一生的通信往来。在梵高写给提奥的所有信件中,有近700封留存了下来。这些信中画满了画,而这些画记录了这位画家的希望与恐惧,以及他在工作中取得的进步。

从英国到巴黎

梵高在英国也学习了很多重要的人生课题。他爱上了房东的女儿约书拉·罗亚,并向她求婚,但约书拉拒绝了。这件事给了梵高沉重的打击。同时,梵高在伦敦见到了身边穷人的生活,感受到穷人和富人间的巨大差距。为此,他感到十分沮丧。他开始研读《圣经》,希望能帮助穷人。他在古皮尔的工作一开始还算顺利,但从那时起就变得越来越艰难。

1875年,梵高被调到古皮尔在巴黎的画廊。可一年后,他因无故缺勤被解雇。此后,梵高回到英国,在黑斯廷斯附近的一所学校里义务当起了助理教员,不久后又去了伦敦西区。在此期间,宗教信仰在他的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于是他开始在一间当地的教堂里用英语传教。

少年时期的绘画

梵高做事细心谨慎,这一点对一个男孩来说非常重要。对此,他的父母也感到很放心。他爱在乡间游荡,于是绘画便成了他记录乡野细节的一种方式。照片在那时非常少见,因此,美好的景色多数还是需要纸和笔来呈现。前文中的桥是梵高少年时期的作品,他小小年纪就能将桥画得如此精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牛奶罐》(1862)

艺术指南

素描素描是一种快速画出底稿的绘画方式。养成随身携带写生簿和铅笔的习惯,这样就能记录下那些让你感兴趣的风景。铅笔有很多种:H表示硬质铅笔,主要用于画细节;B表示软质的铅笔,适合画明暗;HB则表示软硬适中。看看你更喜欢哪种铅笔,然后练习一下素描,试着临摹这幅球鞋图。

失败的牧师

在梵高24岁时,他的宗教信仰变得异常坚定,他立志要成为一名神父。于是,他回到荷兰,相继在阿姆斯特丹和布鲁塞尔学习了三年。可他未能如愿通过教堂的选拔,只好去了一处荒凉的矿区。在那里,梵高睡在草垛上,向贫穷的矿工们布道,想要帮助他们。

宗教研究

想要通过学习成为一名神父在当时是非常困难的,当然,就算放在今天也绝非易事。除数学、地理、演讲外,梵高还得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当然还有神学。他的父亲提奥多卢根本无力负担学费,但是梵高成功地说服了他的叔叔们来资助他。在阿姆斯特丹时,他和约翰内斯叔叔住在一起。他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学习了15个月,累得筋疲力尽。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至少在这里,他看到了伦勃朗的画作,并收集了一些插图。

和矿工们

不管是先前在阿姆斯特丹,还是后来在布鲁塞尔,梵高都没能在宗教学习上表现出多少天赋。1878年冬,梵高被派到比利时博里纳日的煤矿里当牧师。那里的生活本来就很艰苦,但他故意让自己活得更苦。下文中的素描《挖煤工》便是梵高画给弟弟提奥的,他在给提奥的信里写道:“这里的大多数矿工因为热病,个个都形容枯槁,看上去饱经风霜、疲惫不堪,比实际年龄大出不少。”梵高与矿工们同吃同住,穿得也和他们一样,还时常下井体验他们的工作。然而,他因为太过敬业而得罪了上级,于1879年7月因“行为怪异”被辞退。素描《挖煤工》画的是一位挖煤的工人,创作于1879年。《矿工归来》,创作于1881年,当时梵高已经离开博里纳日的煤矿。这幅画用钢笔、墨水和水彩描绘而成,比之前的作品更加精致,显示了梵高手法的精进。

振作

图中的矿工被肩上的重担压弯了腰,这幅画表现了梵高对他们的同情。可即使生活如此艰辛,梵高依然看到了信仰带来的希望,十字架上的耶稣就是证明。

梵高离家出走,继续他的传教工作。由于他居无定所,又没有稳定的工作,很快便面临了危机。还好有提奥帮助他,给他寄钱和画具。梵高写道:“我曾在消沉的时候放弃绘画,但现在我要拿起画笔,重新开始绘画。从这一刻起,一切都为我改变了!”

艺术指南

钢笔画与涂层钢笔画有着刚劲流畅、对比强烈的特点。我们先用铅笔画一幅素描;再用画刷蘸上稀释过的墨水或水彩,画上一块“涂层”;然后继续稀释涂层中的某些区域,制造出渐变的效果;接着,用粗细不同的蘸水笔在上面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和图案。当然,蘸水笔也可以换成毡尖笔。轮廓的阴影有多种处理方式,既可以处理成此处的线条,也可以处理成梵高在《矿工归来》中所用的十字线。

农民画家

在梵高27岁的时候,他终于做出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成为一名艺术家。在1880年至1885年期间,他不断磨炼自己的绘画技巧。穷困潦倒的他住遍了荷兰的廉价旅馆,包括德伦特省的农舍。在那里,他可以尽情描绘农民和他们的生活。即使常常贫病交加,他依然执着于这项新的事业。

第一课

《拿着扫帚的人》(1881)

鉴于在教会学校的失败经历,梵高没有去正规的学校学习美术。解剖学可以帮助画家了解人体特征,透视法可以帮助画家掌握在纸上或帆布上构图的层次感,可是这些梵高都不懂。提奥恰巧认识一位叫作安东·凡·拉帕德的年轻画家。这位画家十分富有,他教会了梵高透视法,还把自己的版画借给梵高临摹。梵高因此画了几百幅人物肖像,有用炭笔、蜡笔和钢笔画的,还有用水彩画的。

学艺

梵高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待了两年,并受到了画家安东·莫夫的指导,莫夫同时也是梵高的表哥。在弟弟提奥的资助下,梵高开始了油画创作。他时常旅居乡下或海边,劳动人民是他描绘的对象。渐渐地,他开始相信自己的艺术天赋,只是还没有能力以此赚钱。1882年,他得了重病,不得不住进医院。在海牙的时候,梵高和曾给他做过模特的当地女人西恩·胡尔尼克同居。梵高想要娶她,但是这段感情没能得到他家人的支持。后来,提奥把梵高带到乡下去,梵高和父母一起住到了纽南。在那里,他有了一间自己的小画室。《永恒之门》(1882),梵高在创作此画时写道:“我想画一些打动人心的画。”

乡村学习

米勒的《播种者》经常被人临摹。梵高有一幅Le Rat临摹的《播种者》 ,他自己也临摹过这幅画,突出了中心人物动作的流畅性。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的画中看出,梵高彼时正在克服早期自己在画人物四肢方面的困难。“有的人刨坑,有的人播种,有的人栽种;有农夫,也有农妇。这些就是我一直在画的。我要好好观察,把乡间的一切都画下来。”梵高把曾经作为一名牧师对穷苦百姓的怜悯,转化为如今进行艺术创作的灵感。当时,一位当地商人让梵高画几幅画来装饰他的餐厅,梵高画了六幅农民劳作的场景,均以深色调来强调农村生活艰难这一现实。他还临摹过由他所仰慕的知名画家创作的以劳动人民为主题的画作,其中一位便是以描绘乡村生活而闻名的法国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

艺术指南

如何画动态人物画人物很难,因为被画的人总想看你画得像不像。想要避免这一点,试试画动态人物吧!不要抠人物的面部细节,要注意整个身体的轮廓。先画一画火柴人,这样能帮你看清人物的重心在哪里。试着进行一系列的三分钟速写练习,画的时候要迅速一点,这样才能捕捉人物的动作。另外,适当的阴影能增加图的层次。发现好玩的瞬间,把它们画下来,这样就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局部细节速写哦!

《吃土豆的人》

1885年,梵高的父亲提奥多卢·梵高在纽南他工作的教堂去世。父亲的去世给了梵高很大的触动,但更加坚定了他想要成为艺术家的决心。他第一幅重要的油画作品《吃土豆的人》,集合了他当时学到的所有技能。同年年底,他又去了安特卫普和

巴黎

,准备尝试全新的艺术创作形式。

荷兰的绘画传统

“我打算画一幅油画,表现一群乡下人在晚上围坐在一盘土豆边上的场景。”荷兰绘画以描绘室内场景闻名,梵高渴望成名,所以他想创作一幅符合荷兰绘画传统的典型作品。图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他去农民家里拜访之后单独画的;关于颜料的选用,他也做了不下30次的研究。他花费数月时间,不辞辛苦地创作,才让这幅作品诞生。“我从未对一件事情这样上心,连做梦都会梦到它。”他写道。《吃土豆的人》,作于1885年4月,是梵高第一幅重要的油画作品。

一幅重要的作品

《吃土豆的人》是梵高到那时为止最有野心的作品。整幅画以柔和的灰色、绿色和褐色为主色调,黄色的灯光则为这阴郁的气氛增添了些许生气。图中这位农民的右侧面部轮廓和颧骨较亮,而左侧则比较暗。许多画家都曾利用这种光的强烈对比进行创作。这种技法在意大利语中叫作chiaroscuro,也就是“明暗对照法”。

人物的面部表情非常写实。当时,浪漫主义盛行,许多画家笔下的劳动人民都年轻漂亮、悠然自得。可梵高却故意提亮人物的面部,以此突显农民们脸上的皱纹和担忧的神情。更值得注意的是,在盛着亮闪闪的土豆的盘子边,农民们那生着厚茧、关节扭曲的手。他告诉提奥:“这些吃土豆的人,就是用他们伸向盘子的手在地里挖土豆,老老实实地收获自己的粮食。”《织布工的右侧》(1884),梵高在纽南完成了9幅以织布工为主题的作品。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接受梵高的第一幅重要作品。他们不喜欢这种阴沉的色调,觉得农民们沧桑的脸看起来十分丑陋,而且画中人物的位置给人一种不成整体的感觉。因此,梵高沮丧地离开了荷兰,相继去了安特卫普和巴黎。

艺术指南

明和暗作画时,如果将光线照在物体上的效果展现出来,画面就会更加立体、真实。选一个类似球或橙子的圆形物体,让光线照在物体的一侧。仔细观察光照下物体的颜色,试着用蜡笔或者颜料捕捉这种效果。假设光线从右侧照射,那么那一侧应该着淡色,相反的一侧则应加阴影。巴黎

梵高在巴黎蒙马特山附近和弟弟提奥一起住了两年,那时的提奥已经是一名艺术品商人。当时正值法国美术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之一,梵高通过提奥的关系认识了不少活跃于新兴起的“印象主义”运动前沿的画家,这给梵高阴沉的北方画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印象派画家

梵高在初到巴黎的几周里非常兴奋,他被印象派画家的画作深深吸引了。他结识了保罗·塞尚、克劳德·莫奈、卡米耶·毕沙罗等一批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艺术的未来,一谈就是好几个小时。在印象派画家的影响下,梵高放弃了他曾使用的北方派绘画阴郁的色调,转而采用干净、明亮的色彩。他开始描绘有咖啡馆的街道和鲜花盛开的公园。《阿斯涅尔的美人鱼餐厅》(1887),梵高的用色亮度有了明显提高。

画感

《餐厅内》(1887),从这幅画中可以看出,梵高的创作手法明显受到了点画法的影响。

印象派画家对于画作的要求有点类似彩色照片。他们认为作画一定要快,画作是对特定瞬间做出的反应。他们试图将对一个场景中的光和色的“印象”在画布上呈现出来。

梵高与青年画家保罗·高更和保罗·西涅克成了朋友。通过西涅克的介绍,梵高了解了“点画法”这种技巧。这是一种用纯色的点来作画的方法。梵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受到用点画法作画的艺术家们的影响。在他离开巴黎以后,这些关于色彩和光线的发现依然伴随着他。

和提奥的家庭生活

梵高其实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提奥曾写信给朋友说:“没有人想再来看我,因为每次总会以吵架收场。此外,他还不爱干净,房间里总是乱糟糟的。我真希望他能搬出去自己住。”但是,因为提奥十分敬重梵高的才华和热情,所以他们的友谊维持了下来。

艺术指南

点画法你可以画窗外的风景,或临摹你喜欢的照片。留意你用某几种颜色画的小点是怎么融合成另外几种颜色的,例如蓝色和黄色的小点在一起看起来会像绿色。想要了解有关颜色混合的详细说明,请见“精神崩溃”一章的艺术指南。点画法运动是对印象主义的发展。点画作品由一个一个的小点构成,再用一些鲜亮的纯色润色。从远处看,这些小点会融合成别的颜色。试着画一幅这种风格的画吧,用蜡笔、颜料或者毡尖笔都可以。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