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制造2025(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8 07:42:53

点击下载

作者:辛国斌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解中国制造2025

图解中国制造2025试读:

前言

国际金融危机后,制造业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各国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制定“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实施“高技术战略2020”,英国发布“英国制造2050”,法国出台“新工业法国计划”,全球范围内产业升级步伐明显加快。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制造2025》的发布实施,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各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积极落实《中国制造2025》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行动纲要或实施意见。

为了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地介绍当前各国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精神,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落实文件的主要思路、发展重点和政策举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撰了《图解中国制造2025》一书。全书共分为综合篇、国际篇、工程篇、东部篇、中部篇和西部篇六个部分。其中,综合篇着重介绍了《中国制造2025》的主要内容,国际篇介绍了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七个国家最新出台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工程篇介绍了“五大工程”实施指南的主要内容,东部篇介绍了北京、河北、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和上海十个省(市)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中部篇介绍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个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西部篇介绍了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七个省及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要》的主要内容。

本书难免有欠妥和疏忽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图解中国制造2025》编委会2016年12月综合篇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 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中国制造2025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辛国斌

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第一次从国家战略层面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宏伟蓝图,对顺应新常态以及当前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的发布实施,必将对我国未来10年乃至30年的制造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深刻理解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编制《中国制造2025》是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应对世界产业变革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三五”时期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五年,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时期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新变化、新趋势,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的任务和方向,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一)“十三五”是全球经济产业格局深度调整期

一是经济增长动力加快转换。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意义上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些动力因素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例如美国以金融服务为代表的快速膨胀的虚拟经济,发达国家高消费、高福利、高赤字带来的贸易增长,不是泡沫破灭,就是难以为继。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增长格局加速分化,亟需寻找持续而强劲的新动力。目前来看,全球范围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动能只能来自于科技创新,来自于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加大战略布局的力度,一系列新技术、新产业正在涌现,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全球范围内产业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结构调整的力度前所未有,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动力源泉正在加紧孕育。

二是制造业发展方式深刻变革。制造企业一方面通过传感器、无线射频等技术从机器和生产线中获得更详细的各类数据;另一方面根据原有客户资源和服务数据,挖掘用户潜在需求,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二者有效对接,实现供给侧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优化,进一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产品性能,引领新的消费需求,实现从“潜在需求挖掘”到“新供给”再到“新需求”的正反馈。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通常所说的智能制造。无论是德国工业4.0,还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其核心内涵都是以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深入应用,传统生产制造的空间局限被打破,网络制造、云制造、众包众创、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精准供应链等新的网络化协同制造方式正在加快重塑产业分工模式和价值链体系。

三是全球产业分工版图深度调整。发达经济体凭借长期以来积累的人才资源和研发成果,在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大数据、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明显的先发优势。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再工业化”,中心思想就是利用其在新兴领域的先发技术优势以及要素成本优势,快速形成一批高端制造业,掌控高价值环节,在扭转产业空心化势头的同时,牢牢掌控全球制造业分工体系的主导权。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在积极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力图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印度、越南、菲律宾、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凭借更低的人力成本、资源成本和制造业发展新战略,正在成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新的承接地。

四是国际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加快重构。当前,发达国家发起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协议(TTIP)。TPP和TTIP设置了更高标准的贸易和投资规则,覆盖了我国的主要贸易对象。美国通过这一举动,力图重塑全球贸易投资规则乃至经济治理体系。2016年2月4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就TPP举行了签署仪式。尽管短期来看,TPP对我国制造业影响有限,但中长期会带来一系列挑战。2016年是美国的大选年,不管新政府对TPP的态度如何,美国更加注重在战略层面与我国博弈的态势不会改变。未来五年,中美在经贸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利益更加融合的大趋势下,竞争博弈也将进一步深化,从个案摩擦向规则之争演变的态势将更加明显。这将是影响全球经济产业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二)“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决战期

一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等新变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 2014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589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迈向更高层次还是停滞不前的一个转折期。可以预见,未来五年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矛盾最多发、风险最集中的时期,长期以来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些有利因素将日益弱化甚至消失。未来五年是我国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来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在于制造业能否持续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深化改革步入新阶段。当前,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仍然面临相当多的体制机制制约,工业转型升级能否成功,制造强国能否早日建成,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进展。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关于财税改革。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税负水平在发展中国家中总体属于中等偏上。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竞争激烈,加上债务率普遍偏高,企业反映负担重、压力大。所以,改革的一个方向是结构性减税,总体来看还有较大的空间。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我国制造业领域有相当多的国有企业,长期以来这些国有企业在为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问题和弊端。国有企业改革,核心是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治理结构以及激励约束机制的改革和完善。另外,国有企业改革还要推动国有资本进行战略性调整,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转向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领域和新兴领域,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

关于资源要素价格改革。现在我国资源要素价格改革还不到位,特别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完善,存在要素价格扭曲和市场信号失真,要素价格不能真正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影响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产业结构失衡、产业升级受阻的一个重要原因。下一步,需要通过推进资源要素价格改革,促进市场竞争,破除垄断,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其准确反映市场需求的变化,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关于金融改革。我国长期以来在金融领域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资金在金融系统和房地产等虚拟经济范畴内集聚,脱离实体经济进行自我循环,呈现资本脱实入虚的倾向。由于工业企业和房地产、金融业等行业之间天然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大量资金抽离实体部门,导致实体经济领域长期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关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近年来,国务院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仅去年一年就取消和下放311项行政审批事项,取消123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彻底终结了非行政许可审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精简85%,全面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今后,要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把监管的重点从前端的审批放到事中事后,解决政府监管越位和缺位的问题。(三)“十三五”是制造强国建设开局起步关键期

一是我国制造业发展迈上新台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总体规模跃居世界首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升。从工业规模总量看,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总量一直保持全球第一,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蝉联全球首位。2015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228974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33.8%。从工业体系完整度看,我国共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重点产业竞争力看,我国在高铁、核电、通信设备等部分重点领域竞争力明显提升。高速轨道交通、百万千瓦核电装备、百万千瓦水电机组、特高压输变电设备、万米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移动通信系统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已经初步具备了全球竞争力。

二是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亟待解决。我国虽是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强国,大而不强是当前制造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创新能力不强。我国技术创新投入不足,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导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较少,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较高,产业发展必需的高端装备、关键设备和关键元器件严重依赖进口。②工业基础能力薄弱。西方形容我们是泥足巨人,主要就是指工业基础能力不强。例如,我国液压产品多以仿制为主;有关滚动轴承的40多项国际标准,没有一项是我国轴承行业主持执行或参与制定的。③产品质量问题突出。我国由于产品质量和技术标准整体水平不高,很多产品在质量安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难以跟上居民消费需求升级的步伐,导致高端消费品领域出现外购的情况。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出国购买的商品已经从皮具、腕表、珠宝等奢侈品,扩展到奶粉、化妆品,甚至马桶盖、药品、牙膏等日常生活用品。④发展效益不高。长期以来,我国形成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粗放式发展方式,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偏低,污染和排放水平较高,环境污染不断加剧。

三是《中国制造2025》开启制造强国战略新征程。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描绘了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愿景,明确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提出了九大战略任务、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五项重点工程和若干重大政策举措。为了更好地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工程院等有关部门发布了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工信部联合相关部门积极制定“1+X”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地方和企业纷纷出台系列推进方案和配套措施。“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制造2025》的开局起步阶段,如能实现良好的开局,有利于提振信心,进一步汇集各种有利因素,推动经济稳定增长和创新发展,也将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有力支撑。二、准确把握《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20字指导方针,这是未来十年推进制造业发展的行动纲领。概括起来就是四个方面:增强动力、提升能力、调整结构、优化环境。(一)增强动力:就是要增强创新和改革两大动力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也是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压舱石;基本实现工业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离不开制造业的强有力支持。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迫切需要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着力打造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动力。

一是以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我们必须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把创新摆在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增强制造业创新能力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战略支点。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制造业重大共性需求,加快创建形成以创新中心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为重要支撑的制造业创新网络。同时,还要努力拓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空间。2015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促进“双创”和“众创空间”发展的文件,充分表明了中央推动“双创”的决心和信心。过去,我们为中小企业搭建了许多创新创业平台,并调动社会力量支持了一批创客空间、开源社区、社会实验室、创新工场等众创空间的发展。但创新创业不仅是中小企业的事情,还要发挥大企业创新要素和资源条件比较集中的优势,支持大型企业搞“双创”,进一步释放发展活力。

二是以改革提升制造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我国经济能否重新焕发活力的关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对于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而言,我们的任务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