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个角度也很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8 08:13:43

点击下载

作者:释颢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换个角度也很幸福

换个角度也很幸福试读:

一、看淡得失:欲望的负累会让你疲惫不堪

人有欲望不是坏事,坏就坏在欲望过多,得失之心太重。生活中的诱惑本来就很多,如果你这也强求,那也不想放下,必然身心疲惫,又哪来快乐可言?俗话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放下生命中的诸多负累,轻装前进,的确是获取快乐的良方。

轻松上路

一个青年背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大师,他说:“大师,我是那样的孤独、痛苦和寂寞,长期的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鞋子破了,荆棘割破双脚;手也受伤了,流血不止;嗓子因为长久地呼喊而喑哑……为什么我还不能找到心中的阳光?”

大师问:“你的大包裹里装的什么?”青年说:“它对我可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每一次跌倒时的痛苦,每一次受伤后的哭泣,每一次孤寂时的烦恼……靠着它,我才能走到您这儿来。”

于是,大师带青年来到河边,他们坐船过了河。上岸后,大师说:“你扛了船赶路吧!”“什么,扛了船赶路?”青年很惊讶,“它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是的,孩子,你扛不动它。”大师微微一笑,说,“过河时,船是有用的。但过了河,我们就要放下船赶路,否则,它会变成我们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须臾不忘,就成了人生的包袱。放下它吧!孩子,生命不能太负重。”

青年放下包袱,继续赶路,他发觉自己的步子很轻松,比以前快多了。原来,生命是可以不必如此沉重的。

以前的经历可以成为我们以后的借鉴,但我们不可因此背上包袱,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放弃那些失败、哭泣、烦恼,轻轻松松上路,你才会越走越快,越走越欢愉。

寻找快乐

有一个富翁背着许多金银财宝,到远处去寻找快乐。可是走过了千山万水,也未能寻找到快乐,于是他沮丧地坐在山道旁。一农夫背着一大捆柴草从山上走下来,富翁说:“我是个令人羡慕的富翁。请问,为何没有快乐呢?”

农夫放下沉甸甸的柴草,舒心地擦着汗水:“快乐也很简单,放下就是快乐呀!”富翁顿时开悟:自己背负那么重的珠宝,老怕别人抢,总怕别人暗害,整日忧心忡忡,快乐从何而来?于是富翁将珠宝、钱财接济穷人,专做善事,慈悲为怀。这样既滋润了他的心灵,他也尝到了快乐的味道。

时下,人们成天被名缰利锁缠身,何有快乐?成天陷入你争我夺的境地,快乐从何而言?成天心事重重,阴霾不开,快乐又在哪里?成天小肚鸡肠,心胸如豆,无法开朗,快乐又何处去寻?“放下就是快乐”是一个开心果,是一粒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你心无挂碍,什么都看得开、放得下,何愁没有快乐的黄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白云在飘荡,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打开心灵之门

有一个人,每到晚上都会做一个梦,他梦见自己走在很长的走廊,走到尽头时,出现了一道门,看见门他全身发抖,直冒冷汗不敢打开门。就这样,20年来他每晚都做同样的梦,也找心理医师治疗了20年。

后来他找到了一位老者,也把梦的情形跟老者说了一遍。

老者沉思片刻,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把门打开看看呢?!最多只是一死而已嘛!”这人想想很有道理,于是当晚在梦中他便鼓起勇气把门推开了……

第二天,他又来找老者。

老者问他:“门打开了吗?”

他点点头回答:“打开了!”

老者问:“结果,门后有什么呢?”

他说:“打开门后,呈现眼前的是一片绿油油的柔软草地,有灿烂的阳光、耀眼的舞蝶……”

人生之所以有很多烦恼,就是在于很多人都不敢打开生活的心灵之门。如果你果断地去尝试,把那些无端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你就能够感受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不同的选择

两个不如意的年轻人,一起去拜望师父:“师父,我们在办公室里被欺负,太痛苦了,求你开示,我们是不是该辞掉工作?”两个人一起问。

师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吐出5个字:“不过一碗饭。”就挥挥手,示意年轻人退下。

刚回到公司,一个人就递上辞呈,回家种田,另一个人却留了下来。

转眼10年过去了。回家种田的以现代方法经营,加上品种改良,居然成了农业专家,还拥有了自己的农庄;另一个留在公司的,也不差,他忍着气,努力学,渐渐受到器重,成了经理。

有一天,两个人相遇了。农业专家说:“奇怪,师父给我们同样‘不过一碗饭’这5个字,我一听就懂了,不过一碗饭嘛,日子有什么难过?何必硬留在公司?所以我辞职了。”

他问另一个人:“你当时为何没听师父的话呢?”“我听了啊,”那经理笑道,“师父说,‘不过一碗饭’,多受气,多受累,我只要想:不过为了混碗饭吃,老板说什么是什么,少赌气,少计较,就成了,师父不是这个意思吗?”

两个人又去拜望师父,师父已经很老了,仍然闭着眼睛。隔了半天,答了5个字:“不过一念间。”

当你决定放下,你不会失去任何东西,失去的只有烦恼。人生所有的烦恼都是放不下的执著。

三个旅行者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了一家旅店。

早上出门的时候,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晚上归来的时候,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前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么会没事呢?”

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没有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稳的地方走,所以没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是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跌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我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临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既没有被淋湿也没有摔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不懂得去选择去放弃。”

第三个旅行者才是真正的旅行者,他的旅行没有思想包袱,他懂得选择,也懂得放弃,所以他既不会被雨淋也不会跌伤自己。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能给我们以提醒,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忘了去选择和放弃。

苹果的诱惑

有两个人十分要好,彼此不分你我。一日他们走进了沙漠,干渴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上帝为了考验他们的友情,就对他们说:“前面的树上有两个苹果,一大一小,吃了大的就能平安走出沙漠。”两人听了,就都让对方吃那个大的,坚持自己要吃小的。争执到最后,谁也没说服谁,两人都迷迷糊糊睡着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其中一个突然醒来,却发现他的朋友早向前走了。于是他急忙走到那棵树下,发现两个苹果只剩下了一个。摘下来一看,很小很小。他顿时感到朋友欺骗了他,便怀着悲愤与失望的心情向前走去。

突然,他发现朋友在前面昏倒了,便毫不犹豫地跑了过去,小心地将朋友轻轻抱起。这时他惊异地发现:朋友手中紧紧地攥着一个苹果,而那个苹果比他手中的小了许多。

他们经受住了上帝的考验。

抵挡住苹果的诱惑,经受住沙漠的考验。什么是真正的友情,这个故事便给了我们真正的答案。

人生中的“红绿灯”

从孩提时,命运之神就好像特别跟迈克过不去。

4岁那年,迈克父母在一次车祸中死去,他被寄养在一个远房舅舅家。舅舅对他很刻薄,吆喝打骂是家常便饭。迈克懂事很早,学习非常用功,成绩出类拔萃,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但毕业那年,全国的经济形势都不好,辛苦找了一年工作,却丝毫没有着落。

对迈克最好的,是那位60多岁的房东老太太,满头白发下,仍然能看出那份安详与高贵。每次迈克回来,她都会开门高兴地招呼他,尽管迈克自己有钥匙可以开门。看到迈克沮丧的样子,老太太总是安慰道:“迈克,事情没那么糟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迈克每次心里都很感动,但是他觉得,老太太根本就不会知道他的难处。他想,如果他能像她那样,每天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以及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也一定会这样快乐。

有一天,迈克看着老太太出神的样子,不由得纳闷:在她的思想里,到底装着一个怎样的世界呢?那马路上每天都如此单调,对迈克来说,实在没有什么可看的。他终于禁不住地问她:“您每天都在看什么呢?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吗?”

老太太笑眯眯地望着迈克:“孩子,那马路上的红绿灯,写下的是无数行人生命的征程,怎么会没有意思呢?”“那有什么好看的呢?不就是红绿灯吗?”迈克还是不解。“孩子,你还不明白。这人生呀,就像那红绿灯,一会儿红,一会儿绿。红的时候呀,就没法动了,动了就会出交通事故;绿的时候呢,就一路通畅无阻。”老太太顿了顿,“有时你远远看着那灯是绿的,等车子加速到了跟前,却可能突然就红了。有时远看是红的,到了跟前就变绿了。有的车到每个路口,都可能是绿灯变红灯,有的车到每个路口,都是红灯变绿灯。可是呀,它们最终都同样离开了这里,朝着遥远的地方去了。有了这红绿的变换,人生的步伐才有快慢调整,人生的景色才有五彩斑斓。为什么要为一次红灯而焦虑不安,或为一次绿灯而兴奋不已呢?”

迈克总算明白,原来自己一直在人生的路口撞着红灯,而绿灯总会闪起,远方依然在召唤。带着对老太太的感激,迈克开始了新的努力。

40岁那年,迈克成了美国最著名的电脑经销商,拥有亿万家产。在哈佛大学演讲那天,在如雷的掌声中,他没有忘记当年那位房东老太太的教诲。他平静地说道,自己只不过是遇上了人生的绿灯而已。成功的时候,不要忘记人生还有红灯;失败的时候,不要忘记前边可能就是绿灯。

成败体现不出一个人的价值,只是一种规律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无论成败,你都还有自己的价值,它比单纯的成败更值得重视。

平分财产

从前摩罗国有一位富翁,得了重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就把两个儿子唤到床前说:“我死了以后,你们兄弟二人要好好地平分财产……”

话未说完,富翁就去世了。

兄弟二人望着万贯家财,心生贪念,便开始你争我夺。无论怎么分配,二人始终都有意见。

这时,有一位老人对他俩说:“我教你们如何把东西平均分成两份,只要把你们所有的财物通通从中间切成两份就成了!”

听完后,二人异口同声高兴地说:“真是好方法!”

于是迫不及待地取出衣服、碗盘、花瓶、钱币等等家产,一一把它们从中间小心谨慎地分成两半,连房子都从中间拆开了。

转眼间,万贯家财,却成了一堆堆一文不值的破铜烂铁。

在生活上,有很多人为了贪求多一点点的利益和多一点点的公平而失去了该有的气度与雅量。对待财物淡泊一些,对待别人宽容一些,就能避免遭受那些无端的损失。

不可执迷太深

非洲人抓狒狒有一绝招:故意让躲在远处的狒狒看见,将其爱吃的食物放进一个口小里大的洞中。等人走远,狒狒就欢蹦乱跳地来了,它将爪子伸进洞里,紧紧抓住食物,但由于洞口很小,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无法从洞中抽出来了,这时人只管不慌不忙地来收获猎物,根本不用担心它会跑掉,因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越是惊慌和急躁,就越将食物握得紧紧的,爪子就越无法从洞中抽出。

听说过这个故事的朋友都大呼“妙”!此招妙就妙在人将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类人的动物。其实,狒狒们只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可它们偏偏不!在这一点上,说狒狒类人,亦可说人类狒狒。狒狒的举止大都是无意识的本能,而人如果像狒狒一般只见利而不见害地死不撒手,那只能怪他利令智昏或执迷不悟。

失恋者只要肯对抛弃自己的恋人撒手,何至于把自己弄得失魂落魄、心灰意冷?失业者只要肯对头脑中僵化的择业观撒手,何至于整天萎靡不振、怨天尤人?赌徒只要肯对侥幸心理撒手,何至于血本无归、倾家荡产?瘾君子只要肯对海洛因撒手,何至于如行尸走肉、浑噩一生?贪赃枉法者只要肯对一个“钱”字撒手,又何至于锒铛入狱甚至搭上卿卿性命……

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可执迷太深。事实上,放手可以减轻一些麻烦和折磨,可以开始去做更有意义的事情。

有句老话:退一步,海阔天空。那就退上一步又如何?等待时机成熟再“卷土重来”,何尝不是上策呢?

贪婪让生命受累

有个人善于游泳。一天,河水暴涨,水势很急。同村的五六个同伴一起要到河对岸去办事,尽管都识得水性,但还是乘了小船,横渡过去。哪知天有不测风云,小船到了河中央的时候,突然破了,水一个劲儿地漏进了船里。眼看船就要沉了,于是大家干脆就全跳下船去,准备游到对岸去,但那个善于游泳的人,虽然拼命地向前游,却游得很慢。

同伴问他:“你游泳比我们都强,今天怎么啦,竟然落在了我们后面?”这个人十分吃力地说道:“我腰上缠着500大钱,很沉,我游不动。”“赶快把它解下来,丢掉算了。”同伴们都劝他。可是他摇着头,舍不得扔掉这500大钱,渐渐地这个人越游越慢,几乎要精疲力尽了。

这时,同伴中的一些人已经游到了对岸,看见这人马上就要沉下去了,于是就冲他大喊着:“快把钱扔了!你为什么这样愚蠢,连性命都保不住了,还要这些钱有什么用。”可是这个人终究还是舍不得这些钱。不一会儿,他就沉下去淹死了。

我们每个人真正的价值,可以根据他轻视和重视的对象来衡量。生命是我们最大的财富,已经与我们同在了。许多人为了追求财富和权力,碰得头破血流,然而他们却看不到,爱情、平常心和幸福都是人间的瑰宝,没有任何土地或钱财能与这些无价之宝相比。

这个世界有太多的诱惑,因此有太多的欲望,并随之有太多欲望满足不了的痛苦。我们想要以清醒的心态,从容的步履走过人生的岁月,就不要表现得太贪婪。

我们终身劳苦而获得的财富和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世俗的欢乐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是不可能带着它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我们可以允许财富进入我们的屋内,但永远不要让它主宰我们的心灵。

我们现在和出生时已截然不同了。出生时,我们一无所有,但年复一年,我们已被生活的包袱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我们也被各种欲望所折磨着。如果我们的欲求总是不着边际,我们便永远得不到它,我们便会无止境地追求它,直到我们精疲力尽的那一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生活已不是一种乐趣,而是一种折磨了。

所以,从今天起,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用崭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让自己的灵魂挣脱无止境的需求,进入怡然之境。

有些人因为贪婪,不懂得放弃应该放弃的东西,结果便是失去了更多,甚至赔上了性命,实在是可悲!“有所得”时的贪念

黑夜里,一个旅行者骑着骆驼在沙漠中赶路。当骆驼跨过干涸的河床时,突然有个神秘的声音命令他停下来,旅者翻身下来时,那个声音说道:“蹲下去抓一把沙石!”他只有照做。“捧着它继续上路,日出时,你一定会又高兴又懊恼!”声音不再响起,旅者又惊吓又纳闷,骑着骆驼继续赶路,再不敢停下来,终于等到一线曙光。微弱的光线下,旅者赫然发现,手上捧着的竟是一把耀眼灿烂的宝石。一阵震惊,本能地迅速用双手捧住原来令他漫不经心的“沙石”,手与心都在颤抖。

然而在兴奋之后,却又无端地闪出一丝丝懊悔。“早知道当时应多抓一把!”“上骆驼时、一路上,唉!不知道掉了多少颗?”“是回去找那条河床,还是继续原来既定的行程?”

如果旅者第二天发现,手中的沙石仍是沙石,一定会撒向沙漠,拍拍手掌,狂笑三声,扬长而去,潇洒得坦坦荡荡。贪念总是在“有所得”的时候最容易发生。职场上,平时积极做事、敬业乐群的员工,当升迁调动、调薪或奖金发放时,不满、不平、不悦的情绪如影随形。而在庙堂之上,平时满怀忧国忧民、只求做事不求做官者,一旦有位可迁,有官可升,则无不削尖脑袋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去钻营,希望手上的宝石更多一点。

一路走来,每个人手上握着的是沙石或是珠宝,真那么重要?沙漠中沙石、珠宝有何差别?对于生命,沙石、珠宝可能给予滋润吗?这个时候该关心的是——哪里是绿洲?何处是彼岸?

不用放下任何财物,不用损失任何东西,只要放下那颗执著于物质的心,不被得失牵动你的喜怒,你就已经是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和最珍贵的“珠宝”。

告别总统之位

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陆军总司令,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作为当时美国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美国和世界历史上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华盛顿是一个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物。在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后,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美国总统这一职位,他曾几辞几任,皆大义所为,充分表现了他作为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和崇高品格。

华盛顿出生于一个种植园主家庭。长时期种植园的生活,使他对英国的殖民政策甚感不满,认识到北美殖民地除独立外,别无出路。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他毅然站到了反英的前列。在战火的洗礼中,他逐渐成长起来,担任了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陆军总司令,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独立战争胜利后,华盛顿以其卓越功勋而成为美国最高领导者,本应是顺理成章之事,一些阶层和集团也欲效英国君主制,希望他“登基”称“国王”,他统率的军队也表示支持,然而华盛顿却坚决反对。

他奋笔疾书:“让我恳求你们,如果你们对你们的国家还有一丝尊敬之情,如果你们还为你们自己和你们的子孙后代着想,或者你们尊重我的话,那么就从你们的头脑中彻底清除这种念头。我认为这个念头包藏着可能降临我国的巨大灾难。”

他主动辞去了陆军总司令职务,不当国王当农夫,返回蒙特维尔农庄与家人团聚,恢复了一个平民的身份。

隐退之后,他却发现当时的美国联邦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意识到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果实正“濒临混乱和毁灭的边缘”。于是,华盛顿决心改变这种状况而再度出山。

1787年,他主持召开了“宪法会议”;1789年,又因其特殊地位、荣誉和声望而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上任后,就以卓越的才能解决了许多棘手的问题,从而使美国政府得到了真正的健全。

华盛顿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之后,于1796年11月发表了著名的《告别书》,主动离开了政治舞台,又回到山庄,再次过上了宁静的生活。

在追求地位、财富及他人的尊敬时,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将这些当做自己的终极目标,要避免现在所做的任何事情都完全是为了个人,要消除对名与利的无限欲望,以淡泊之心感受生活!

五颗金牙

一虔诚的佛教信徒,有一次在与少林寺很近的地方,被两位歹徒截住。歹徒让信徒交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信徒什么都没有说,默默地把一条金项链交给了歹徒。

歹徒仍不甘心,把信徒的浑身上下搜了两遍,没有更多的收获,便恼羞成怒,将他打昏在地。

路过此地的一名僧人救起了信徒,问道:“你被抢的地方,就离少林寺那么近,寺里有许多武林高手,你当时为什么不大声喊救命呢?”

信徒答道:“因为我怕一张开嘴巴,连我嘴里的五颗金牙,也会一起被那个歹徒抢走!”

其实,很多人不就是经常面临这种明明可以“喊救命”,却因为顾虑某种因素,而自愿放弃“救援”的机会吗?这些让自己乖乖“束手就擒”的因素,包括自尊、面子、名利……

很多人总是为了顾全眼前看得到的事物,而轻易放弃可以让问题获得解决的机会,但是这只会让自己所面对的问题陷入更难解决的情况。更何况你为了某种原因而假装看不见问题的存在,并不代表那个问题已经消失。充其量只是暂时将真正的问题掩盖起来,总有一天,你还是必须睁开眼睛来面对它。

房间里的老鼠

因为住屋有油漆味,戴维到附近一家很清静的小旅馆去避居几日。他带的行李只是一个装着两双袜子的雪茄烟盒,另有一份旧报纸包着一瓶酒,以备不时之需。

午夜左右,戴维忽然听到浴室中有一种奇怪的声音。过了一会儿,出来了一只小老鼠,它跳上镜台,嗅嗅他带来的那些东西。然后又跳下地,在地板上做了些怪异的老鼠体操,后来它又跑回浴室,窸窸窣窣,不知忙些什么,终夜不停。

第二天早晨,戴维对打扫房间的女服务员说:“这间房里有老鼠,胆子很大,吵了我一夜。”

女服务员说:“这旅馆里没有老鼠。这是头等旅馆,而且所有的房间都刚刚装修过。”

戴维下楼时对电梯司机说:“你们的女服务员倒真忠心。我告诉她说昨天晚上有只老鼠吵了我一夜。她说那是我的幻觉。”

电梯司机说:“她说的对!”

戴维的话一定被他们传开了。柜台服务员和门卫在戴维走过时都用怪异的眼光看他:此人只带两双袜子和一瓶酒来住旅馆,偏又在绝对不会有老鼠的旅馆里看见了老鼠!

无疑,戴维的行为替他博得了近乎荒诞的评语,那种娇惯任性的孩子或是孤傲固执的老人病夫所常得到的评语。

第二天晚上,那只小老鼠又出来了,照旧跳来跳去,活动一番。戴维决定采取行动。

第三天早晨,戴维到市场买了只老鼠笼和一小包咸肉。他把这两件东西包好,偷偷带进旅馆,不让当时值班的员工看见。第二天早上他起身时,看到老鼠在笼里,既是活的,又没有受伤。戴维不预备对任何人说什么。只打算把它连笼子提到楼下,放在柜台上,证明自己不是无中生有地瞎说。

但在准备走出房门时,他忽然想到:“慢着!我这样做,岂不是太无聊,而且很讨厌?是的!我所要做的是爽爽快快证明在这个所谓绝对没有老鼠的旅馆里确实有只老鼠,从而一举消灭它。我以雪茄烟盒装两双袜子,外带一瓶酒(现在只剩空瓶了)来住旅馆而博得怪人、畸行的“光彩”。我这样做,是自贬身价,使我成为一个不惜以任何手段证明我没有错的器量狭窄、迂腐无聊的人……”

想到这儿,戴维赶快轻轻走回房间,把老鼠放出,让它从窗外宽阔的窗台跑到邻屋的屋顶上去。

半小时后,他下楼退掉房间,离开旅馆。出门时把空老鼠笼递给侍者。厅中的人都向戴维微笑点头,看着他推门而去。

在生活中,一定要避免无关紧要的争论。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伤害别人的面子,牺牲你的人缘,是不值得的。

欲念与需氧量

有位叫蒙克夫·基德的登山家,在不带氧气的情况下,多次跨过6500米的登山死亡线,并且最终登上了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他的这一壮举在1993年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过去,不带氧气瓶登上乔戈里峰是许多登山家的愿望。但是一旦超过6500米,空气就稀薄到正常人无法生存的程度,想不靠氧气瓶登上近8000米的峰顶,确实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可是,蒙克夫做到了,在颁发吉尼斯证书的记者招待会上,他是这样描述的:我认为无氧登山运动的最大障碍是欲望,因为在山顶上,任何一个小小的杂念都会使你感觉到需要更多的氧。作为无氧登山运动员,要想登上峰顶你必须学会清除杂念,脑子里杂念愈少,你的需氧量就愈少;欲念愈多,你的需氧量就愈多。在空气极度稀薄的情况下,必须学会排除一切欲望和杂念。

我们都或多或少地在贫困中支撑过,在金钱始终不甚宽裕的日子里生活过。你是否发现,一旦我们的心中充满欲望,就会感到需要钱,并且欲望愈大,愈是感觉到需要更多的钱,尤其是沉溺于享乐时更是如此,这样的人在生活和事业上是登不上顶峰的。

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在巴勒斯坦有两个湖,这两个湖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其中一个湖名叫太巴列,水质清澈洁净,可供人们饮用,湖里面各种生物和平相处,鱼儿游来游去,清晰可见,四周是绿色的田野与园圃,人们都喜欢在湖边筑屋而居。

另一个湖叫死海,水质的碱度位于世界之最,湖里没有鱼儿游动,湖边也是寸草不生,了无生气,景象一片荒凉,没有人愿意住在附近,因为它周围的空气都让人感到窒息。

有趣的是,这两个湖的水源,是来自同一条河的河水。所不同的是:一个湖既接受也付出,而另一个湖在接受之后,只保留,不懂得舍却原来的水。

让河水流动,方得一池清水,这是流水不腐的道理。舍而后得,这是人生的道理。“舍得”一词,是佛家语,是禅境语。本意是讲万丈红尘扑朔迷离,人生在世总会有获得有舍却。舍与得互为因果,往与复本来是自如的,如果领略其中奥妙,自然可以打破分别之心。佛无分别心,无分别心,即无烦恼挂碍,心境圆融通达,人生有限之生命就会融入无限的大智慧中。

舍与得的问题,多少有点哲学的意味。舍得,舍得,先有舍才有得,不舍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舍即是得。舍是得的基础,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因而人生最大的问题不是获得,而是舍弃,无舍尽得谓之贪。领悟了舍得之道,对于做人做事都有莫大的益处。做人,应该抛弃贪婪、虚伪、浮华、自私,力求真诚、善良、平和、大气。做事,应该时时处处想到付出、奉献。

提着与放下

有一天,一位弟子去拜访赵州禅师,由于没有带礼物,心里觉得很过意不去,于是对赵州禅师说:“老师!我什么都没有带来。”

赵州禅师说:“那么你就放下吧!”

这个学生没有听懂老师的启发,却更在意起来,便说:“老师!我什么礼物都没有带,你怎么叫我放下来呢?”

赵州禅师听了又说:“那么你就提着吧!”

人不免有一点小错,就心理健康的法则来看,要懂得原谅自己。小错只要改正就行,用不着太在意。太在意就会失去宽阔的心胸,无法超然物外,放不下心里的包袱,人生便失去了豁达的境界。

一院的美丽与一村的菊香

一位老禅师在院子里种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园,香味一直传到山下的村子里面。凡是来寺院的人们都忍不住赞叹:“好美的花儿呀!”

一天,村子里有个人开口向老禅师要几棵花种在自家的院子里,老禅师答应了。他亲自动手挑选开得最艳、枝叶最粗的几棵,挖出了根须送到了那个人的家里。消息很快传开了,前来要花的人接连不断。在老禅师的眼里,这些人一个比一个知心,一个比一个亲近,所以都要给。不多时日,院子里的菊花就被送得一干二净了。

没有了菊花,院子里就如同没有了阳光一样寂寞。

秋天的最后一个黄昏,有个弟子看到满院的凄凉,就忍不住地叹息道:“真可惜!这里本来应该是满院花朵与香味的。”

老禅师笑着对弟子说:“你想想,这岂不是更好吗?三年之后将一村菊香。”“一村菊香!”弟子不由得心头一热,看着师父,只见他脸上的笑容比开得最美的花还要灿烂。

老禅师告诉弟子说:“我们应该把美好的事与别人一起共享,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这种幸福,即使自己一无所有了,心里也是幸福的。这时候我们才真正拥有了幸福。”不舍一株菊花,哪得一村菊香?

没有小舍,怎么可以得到更多?生活是一种付出——收获——付出的往复循环过程,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付出是前提,收获是结果。假如你不舍小,那么就不可能有大得。

错过了美丽,收获的不一定是遗憾

美国的哈佛大学要在中国招一名学生,这名学生的所有费用由美国政府提供。初试结束了,有30名学生成为候选人。

考试结束后的第10天,是面试的日子。30名学生及其家长在锦江饭店等待面试。当主考官劳伦斯·金出现在饭店的大厅时,一下子被大家围了起来,他们用流利的英语向他问候,有的甚至还迫不及待地向他做自我介绍。这时,只有一名学生,由于起身晚了一步,没来得及围上去,等他想接近主考官时,主考官的周围已经是水泄不通了,根本没有插空而入的可能。

于是这名学生错过了接近主考官的大好机会,他觉得自己也许已经错过了机会,于是有些懊丧起来。正在这时,他看见一个外国女人有些落寞地站在大厅一角,目光茫然地望着窗外,他想:身在异国的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麻烦,不知自己能不能帮上忙。于是他走过去,彬彬有礼地和她打招呼,然后向她做了自我介绍,最后他问道:“夫人,您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吗?”

后来这名学生被劳伦斯·金选中了,在30名候选人中,他的成绩并不是最好的,而且面试之前他错过了加深自己在主考官心目中印象的最佳机会,但是他却无心插柳柳成阴。原来,那位异国女子正是劳伦斯·金的夫人。原来错过了,收获的并不一定是遗憾,有时甚至可能是意外的收获。

人生要留一份从容给自己,这样就可以对不顺心的事,处之泰然;对名利得失,顺其自然。要知道世上所有的机遇并不都是为你而设的,人生总是有得有失,有成有败,生命之舟本来就是在得失之间浮沉。只要怀着诚恳、善良的心,总会有所收获。

放下心中的屠刀

从前,印度奇特拉杜尔加有一位国王,他十分关心百姓的疾苦,很受臣民爱戴。这位国王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爱做稀奇古怪的梦。因此,人们都叫他“梦王”。

一天,国王梦见一只红狐狸悬挂在他床头的上空。他百思不得其解,便下令把全国的学者召到王宫,给他解梦,可是谁也解释不出这个梦的意思。于是,国王宣布,如果谁能解梦,就赏给他1000枚金币。

某个村子里有个穷农夫,他听说这一消息后,连夜去找知识渊博的婆罗门拉马·乔西。农夫对婆罗门说:“如果您能告诉我这个梦的意思,我一定把国王的赏钱分给您一半。”

博学的婆罗门既不贪名,也不图利,但他想考验一下农夫是否诚实。因此,他同意了农夫的要求。他说:“这个梦是向国王暗示,在我们这个王国里,存在着许多虚伪、欺骗和不诚实的现象,他应设法尽快杜绝。”

国王听了农夫的解释,连连点头称是。他赏给了农夫1000枚金币。可是,自私的农夫没有履行诺言,他一个人把钱独吞了。

不久,国王又做了一个怪梦,梦见在他头上悬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这次,他宣布,如谁能解梦,就奖赏5000枚金币。

农夫又来求婆罗门拉马·乔西,并发誓这次一定把赏金分给他一半。

婆罗门拉马·乔西对他说:“这个梦说明奇特拉杜尔加即将遭到敌人的进攻。快去禀告国王,从现在起,务必做好抗击敌人的准备。”

国王听完农夫的解释,立刻下令军队处于戒备状态。不久,果然有敌军来犯,国王的军队很快就把他们打退了。

国王奖给农夫5000金币,可他这次又分文没给婆罗门拉马·乔西。

过了一些日子,国王又做了一个离奇的梦,梦见王宫的花园里有一只羊在悠闲地吃草,有一只白鸽在他头顶上盘旋。这次,国王宣布,谁要是能解梦,就赏给他许多珠宝。

农夫又厚着脸皮来向婆罗门拉马·乔西讨教。品格高尚、博学多识的婆罗门不计前嫌,他对农夫说:“你去告诉国王,这个梦是个好兆头,预示我们国家今后将会出现太平盛世。”

国王听罢农夫的解释,非常高兴,赏给了他许多宝石和金币。

这次,农夫终于悔悟了,他对自己的不诚实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他以忏悔的心情,带着国王赏给他的所有金币和宝石来到婆罗门拉马·乔西的家里,要把这些东西全都送给他,想以实际行动痛改前非。

婆罗门却不肯接受,他说:“第一次是虚伪、欺骗和不诚实的思想控制了你的灵魂;第二次是私心杂念占据了你的头脑;第三次你终于战胜了邪念。现在,你的内心已经充满了仁爱、感激和友好的情感。你不必再为过去的错误行为苦恼了,神明会宽恕你的。”

虚伪、欺骗、自私、贪婪就像佛门所谓的“屠刀”,会把人引向歧途,但若能及早悔悟,也可以获得宽恕。“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勇于改正错误,任何时候都不算晚。怕就怕一错再错,永不回头。

难得“放下”

有一个人出门办事,跋山涉水,非常辛苦。有一次他经过险峻的悬崖,一不小心,跌入深谷。眼看生命危在旦夕,他在下跌过程中双手在空中攀抓,刚好抓住悬崖壁上枯树的老枝,总算保住了性命。但是人悬荡在半空中,上下不得,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他忽然看到有位农夫站在悬崖上,正慈祥地看着自己。

此人如见救星般赶快求农夫:“农夫!求您发发慈悲,救我吧!”“我救你可以,但是你要听我的话,我才有办法救你上来。”农夫慈祥地说。“农夫!到了这种地步,我怎敢不听您的话呢?随您说什么,我全都听您的。”“好吧!那么请你把攀住树枝的手放下!”

此人一听,心想:“把手一放,势必掉进万丈深渊,跌得粉身碎骨,哪里还保得住性命?”

因此他更是抓紧树枝不放。农夫看到此人执迷不悟,只好离去。“放下”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有了权势,就对权势放不下;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钱,就对金钱放不下;有了爱情,就对爱情放不下;有了事业,就对事业放不下。但是,有时“放下”才能让生活更好地继续。

落日

从前有一个小和尚,站在山坡上看落日。当太阳渐渐落下山坡时,小和尚突然大哭了起来。这时,一个老师父从这里经过,就问小和尚,小和尚说:“夕阳是如此的美妙,可无论如何都不能把它留住,所以就哭了起来。”老师父听完哈哈大笑起来,他对小和尚说:“明知不能留,为何还要强求呢?”

其实美丽的东西,并不是一定要拥有,只要我们心中时常珍藏着一份美丽,生活就是最美丽的享受。明知不能留就不必强求,太勉强总会不尽人意。

不要抱怨已经得到的

秋天的黄昏,阿发信步走向郊外。他发现秋天的足迹在乡村所烙下的景象远比城市美好。

在城市里,生活即使舒适,但有时仍感贫乏;工作即使忙碌,但有时也觉空虚;有快乐也有彷徨,有希望也有失望,总是难得如意。因此,寻访乡野便成为解决烦恼的一种途径。

乡间,正是丰收的季节,田垄上堆着已收割的稻子,农人提着镰刀正将归去,他们松松斗笠,用颈上的毛巾擦着汗,然后嬉笑着走向冒着炊烟的家。

几个黑黝黝的乡童用竹竿打着枣树上的果实,在溪水里清洗一下,便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阿发在溪边的一棵树下坐下,鞋上沾满泥巴。一个禅师走过来和他说话。老禅师的态度纯朴而友善,使人不必存有丝毫顾忌。听了他的谈话,阿发更加羡慕乡村的生活了。

老禅师说:“农夫感觉快乐,是因为他们能够适应田间的工作,而且喜欢它。”

阿发不禁自问:如果我到乡下长久生活,也能适应吗?我能忍受风吹日晒?能放弃城市里一些现代化的享受?能吃得消使手磨出茧的工作吗?

老禅师又说:“我很乐观,我对生活从不曾抱怨过,我吃自己种的蔬菜和水果,觉得那是世上最好的食物。”

阿发似有所悟地点点头。

许多人看起来生活得很愉快,就是因为他们对生活从不曾抱怨过。乡下人进城感到好奇,城里人下乡觉得新鲜,这都是短暂的。如果你不能适应生活,不能调整心态,你永远都会有烦恼,不论在乡下或城里。

淡有淡的味

有一位富翁来到一个美丽寂静的小岛上,见到当地的一位农民,就问道:“你们在这里都做些什么呀?”“我们在这里种田过活呀!”农民回答道。

富翁说:“种田有什么意思呀?而且还那么辛苦!”“那你来这里做什么?”农民反问道。

富翁回答:“我来这里是为了欣赏风景,享受与大自然同在的感觉。我平时忙于赚钱,就是为了日后要过这样的生活。”

农民笑着说:“数十年来,我们虽然没有赚很多钱,但是我们却一直都过着这样的日子啊!”

听了农民的话,这位富翁陷入了沉思。

也许,生活简单一点,心理负荷就会减轻一些。外出到远方,眼前的繁华美景,不过是一时的安乐,与其辛苦地去更换一个环境,不如换一个心境,任人世物转星移,沧海桑田,做个安贫乐道的无事之人。

所以,人要真正获得自在、宁静,最要紧的就是安贫乐道。春秋战国时代的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而回亦不改其乐”是一种安贫乐道;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种安贫乐道;近代弘一法师“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味”也是一种安贫乐道。

一切随缘任他去

后唐保福禅师将要圆寂时,向大众说道:“我近来气力不济,大概世缘时限已快到了。”

门徒弟子们听后,纷纷说道:“师父法体仍很健康。”“弟子们仍需师父指导。”“要求师父常驻世间为众生说法。”

其中有一位弟子问道:“时限若已到时,禅师是去好呢?还是留住好?”

保福禅师用非常安详、亲切的口吻反问道:“你说是怎么样才好呢?”

这个弟子毫不考虑地答道:“生也好,死也好,一切随缘任他去好了。”

禅师哈哈一笑说道:“我心里要讲的话,不知什么时候都被你偷听去了。”

说完,禅师就圆寂了。

生死得失常常受外界因素的控制,并非人力所能改变。既然如此,我们所能做的,就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情,做到宠辱不惊,得失坦然。

得与失的辩证法

有一位很想成为富翁的年轻人,到处旅行流浪,辛苦地寻找着成为富翁的方法。几年过去了,他不但没有变成富翁,反而成为衣衫破烂的流浪汉。

观世音菩萨被年轻人的虔诚感动了,就教导他说:“要成为富翁很简单,从此以后,你要珍惜遇到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并且为你遇见的人着想,布施给他。这样,你很快就会成为富翁了。”

年轻人听后高兴得不得了,就手舞足蹈地走出庙门。一不小心竟踢到石头绊倒在地上。当他爬起来的时候,发现手里粘了一根稻草,便小心翼翼地拿着稻草向前走。突然,他听见小孩号啕大哭的声音,走上前去。当小孩看见青年手上拿着稻草,立即好奇地停止了哭泣。那人就把稻草送给小孩,孩子高兴得笑起来。小孩的母亲非常感激,送给他三个橘子。

年轻人拿着橘子继续上路,不久,看见一个布商蹲在地上喘气。他走上前去问道:“你为什么蹲在这里,有什么我可以帮忙吗?”布商说:“我口渴得连一步都走不动了。”“这些橘子就送给你解渴吧。”

年轻人慷慨地把三个橘子全部送给布商。布商吃了橘子,精神立刻振作起来。为了答谢他,布商送给他一匹上好的绸缎。

年轻人拿着绸缎往前走,看到一匹马病倒在地上,骑马的人正在那里一筹莫展。他就征求马主人的同意,用那匹上好绸缎换那匹病马,马主人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年轻人跑到小河边提了一桶水给那匹马喝,没想到才一会儿,马就好起来了。原来马是因为口渴才倒在路上的。

年轻人骑着马继续前进,在经过一家大宅院的门前时,突然跑出来一个老人拦住他,向他请求:“你这匹马,可不可以借给我呢?”

年轻人立刻从马上跳下来,说:“好,就借给你吧!”

那老人说:“我是这大屋子的主人,现在我有紧急的事要出远门。等我回来还马时再重重地答谢你;如果我没有回来,这宅院和土地就送给你好了。你暂时住在这里,等我回来再说吧!”说完,就匆匆忙忙骑马走了。

年轻人在那座大庄院住了下来,等老人回来。没想到老人一去不回,他就成了庄院的主人,过着富裕的生活。这时他领悟到:“呀!我找了许多年能够成为富翁的方法,原来是这样简单!”

求取财富的道路不是靠无尽地索取,而应该是善意的施予,施予人方可得到他人的帮助,你的财富也才会逐渐积聚。倘若你只是一味地索取,最终只会断了财源。这就是佛法中所讲的因果报应。所以积聚财富的过程还应该是一个增益人格的过程。

学会与人分享

在美国有一位农场主,由于他的勤奋与智慧,使得他所种的农作物每年都能获得当地农会竞赛的最高荣誉“蓝带奖”,而得奖后他也一定将他所获奖的最佳品种分送给他的邻居们。大家都觉得奇怪,难道他不怕别人获得了他得奖的品种,因而在下一次的比赛中胜过他?对此,他微笑着答道:“我无法避免因风吹而使邻居的花粉飘到我的田里。倘若我不将好的种子分给每个邻人,那么飘过来的花粉不好,也必然会使我的田地产出不好的品种,唯有在我周围的品种都是好的,才能保证我的田里产出最好的品种。而我在得奖之后,不会就此松懈偷懒,坐享其成,仍将继续努力研究改良,因此我能连续不断地获得最高荣誉。当别人赶上我去年的水准时,我早已又往前迈了一大步,所以我从来不担心别人超越我。相反,若有人超越我,将带给我精益求精的动力,让我追求更大的进步空间。”

听到他如此自信的解释,令人不得不赞叹他是真正有大智慧、大胸怀的人,是实至名归的冠军。反观我们周围有许多人常常敝帚自珍,吝于与人分享,深恐别人知道了自己的成功方法,将会超越自己。如此不但伤害了彼此的人际关系,也造成孤僻小气的形象,更重要的是丧失了自己再成长进步的环境与动力。

肯做糊涂事,方为明白人

寺庙中有两个小和尚为了一件小事吵得不可开交,谁也不肯让谁。第一个小和尚怒气冲冲地去找师父评理,师父在静心听完他的话之后,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得对!”于是第一个小和尚得意洋洋地跑回去宣扬。第二个小和尚不服气,也跑来找师父评理,师父在听完他的叙述之后,也郑重其事地对他说:“你说得对!”待第二个小和尚满心欢喜地离开后,一直跟在师父身旁的第三个小和尚终于忍不住了,他不解地问道:“师父,您平时不是教我们要诚实,不可说违背良心的谎话吗?可是您刚才却对两位师兄都说他们是对的,这岂不是违背了您平日的教导吗?”师父听完之后,不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地对他说:“你说得对!”第三位小和尚此时才恍然大悟,立刻拜谢师父的教诲。

其实许多事从他们个人的立场来看,他们都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或意见,无法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考虑别人的想法,所以没有办法站在别人的立场去为他人着想,冲突与争执也因此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能够有一颗善解人意的心,凡事都以“你说得对”来先为别人考虑,那么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与争执就可以避免了,做人也一定会很轻松。

吃亏的人情味

“吃亏”对我们而言往往是指物质上的损失,但是一个人是否觉得自己幸福,却不在于手里所得“便宜”有多少,而在于一种平稳自得的心境。如果我们损失外在的东西,换来了心灵上的平和和强烈的幸福感,那无疑是值得的,是公平的,没有“亏”让你吃。

1898年冬天,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

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并说明原因,但是农夫没这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

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

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十分消瘦憔悴,而且桌椅后还躲着5个瘦得像猴子一样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

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理论,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

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地邀请他们共进晚餐。

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

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似乎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

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第二天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

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地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我本来是抱着这个念头去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啊!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能得到的。”

生活中,大多数的人都在为得失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心是否真的踏实了,轻快了?

人与物之间是无从比较的,真正的无价必定表现于无形,在与人交往中,要讲求绝对公平是不大可能的,总会有人得点小利,也就有人吃些小亏。既然这些情况无从避免,那么与其斤斤计较去生闷气,倒不如努力创造更多更大的价值,如此一来,吃的小亏就不算什么了。或者,换个角度去考虑一下,待人接物不苛求,不尖利,那么你就会拥有一个和谐的生活环境,你的生活必定会顺心很多。

就像故事中的罗吉士,尽管失去了一头牛,却换得农夫一家人的笑容和幸福以及难得遇见的人情味,这段经历,更让他懂得生命中哪些才是无价的。

二、顺其自然:追求一种坦然与和谐的生存状态

我们在生活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状态:有紧张忙碌,有悠闲自得,有苦中求乐,很难说哪一种状态是好的或是坏的。但可以肯定的是,顺其自然物我相谐的状态,是最能使身心愉悦的一种状态。

漂亮的死鱼

一条漂亮的鱼,生活在大海里,总感到没有意思,一心想找个机会离开大海。一天,它被渔夫打捞上来,高兴得在网里摇头摆尾,它想:“这回可好啦!总算逃出了苦海,可以自由呼吸了。”

因为欢喜,它蹦得很高。当听到渔夫与他儿子议论着用什么方法将它烹饪的时候,它重重地摔了下来,昏了过去。

醒来时,发现自己竟然仍在水中,在一口破旧的水缸里,它那身漂亮的斑纹救了它。渔夫决定将它养下,少吃一条鱼实在无所谓,何况它是一条多么美丽的鱼啊!

鱼欢畅地游来游去,在那只破水缸里。缸很小,太小了,可它仍不停下。一口水缸和一条漂亮的鱼、快乐的鱼。

每天,渔夫总会往水缸里放些鱼虫,鱼很高兴,不停地晃动身子,展示漂亮的服饰,讨渔夫欢喜。渔夫真的乐了,又撇下一大把鱼虫,鱼大口地吃着,累了则可以停下,打个盹儿。鱼儿开始庆幸自己的美妙命运,庆幸现在的生活,庆幸自己一身花衣。想到当初在海中,每天不得不自己出去寻找食物,还得时时提防大敌的突然袭击。它那些朋友可能已有几天没吃过东西,也可能已成了他人腹中之物。想到这儿,它大口咽下一群鱼虫,自言自语道:这才是生活。

在它眼中,这分明是一条漂亮鱼应得的待遇。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鱼儿一天一天地游。似乎有些厌倦,但再也不愿回到海里去了。“我是一条漂亮鱼。”它总这么对自己说。

渔夫要出海了,这次可是出远海,十天半月才能回家。留下儿子一人。第一天,鱼没按时吃到鱼虫。第二天,依然没有吃的,他开始抱怨渔夫儿子这样怠慢一条漂亮鱼。第三天,它渐渐支持不住,饿得发慌。想到在海中,10天找不到食物,它依然行动敏捷,现在身子发了福,只是游水的本领大不如前了。第四天,终于有吃的了,不是鱼虫,而是渔夫儿子吃剩的残羹。顾不上嫌弃,鱼大嚼起来。它饿得实在不行了。渔夫儿子总是隔三差五地喂些残羹给它吃,鱼儿抱怨不停。

终于,消息传来,渔夫出海遇难了。渔夫的儿子收拾了东西搬走了。什么都带上,只忘了那条漂亮鱼。鱼在缸里大喊:“嗨!带上我,别丢下我!”没人理它。

四周静悄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鱼。

鱼很悲伤。想到昔日渔夫待它实在不薄,现在却遇难身亡,它十分悲伤。想到自己今后无人照料,困于水缸,它觉得绝望。

鱼抱怨,抱怨水缸太小,抱怨伙食太差,抱怨渔夫儿子对它无礼,抱怨渔夫轻易出海,甚至抱怨它决意离开大海时伙伴们为何不加劝阻,抱怨它所认识的一切,只忘了抱怨它自己。

它又开始幻想。一个富商路过此处,发现一条漂亮鱼,于是把它小心地收好,养在家中的大水塘里,每天都有可口的鱼虫……

太阳升起来了,四周静悄悄,只剩下一口破水缸,一条漂亮的死鱼。

生活就是这样,你可以选择在属于你自己的空间里自由翱翔。任何爱慕虚荣,幻想在别人的世界里获得幸福的人,永远找不回自己真正的生活,也终将被生活的浪涛淘汰。

人生就是这样,你在选择一种幸福的同时,便放弃了另一种幸福。

生活是公平的

意大利古城庞贝城里有位卖花女叫做倪娣雅。她虽双目失明,但并不自怨自艾,也没有垂头丧气把自己关在家里,而是像常人一样靠劳动自食其力。

不久,维苏威大火山爆发,庞贝城面临一次大地震,整座城市被笼罩在浓烟和尘埃中,昏暗的午夜,漆黑一片。惊慌失措的居民跌来碰去寻找出路却无法找到。但倪娣雅本就来看不见,这些年又走街串巷在城里卖花,她的不幸这时反而成了她的大幸,她靠着自己的触觉和听觉找到了生路,而且她还救了许多人。因为她可以不用眼睛安全如常行走,她的残疾已成为她的财富。

上苍真的很公平,命运在向倪娣雅关闭一扇窗的同时,又为她开启另一扇窗。世上的任何事都是多面的,我们看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这个侧面让人痛苦,但痛苦却往往可以转化。有一个成语叫做“蚌病成珠”,这是对生活最贴切的比喻。蚌因身体上嵌入砂粒,伤口的刺激使它不断分泌物质来疗伤,到了伤口复合时,旧伤处就出现一颗晶莹的珍珠。哪粒珍珠不正是由痛苦孕育而成的吗?任何不幸、失败与损失,都有可能成为对我们有利的因素。

生活也真的很公平,它可以将一个人的志气磨尽,也能让一个人出类拔萃,就看你是怎样一个人。

有与无

有位在家居士问智藏禅师:“请问师父,有没有天堂和地狱?”“有啊!”“请问有没有佛和菩萨?”“有啊!”“请问有没有因果报应?”“有啊!”

不管你问什么,智藏禅师都答:“有啊!有啊!”

这位居士听后,怀疑起来,就说:“师父,您说错了。”“我怎么说错了呢?”“我问径山禅师,他都说‘无’。”“怎么说的‘无’?”“我问他有没有因果报应,他说无;再问他有没有佛和菩萨,他说无;我问他有没有天堂和地狱,他说无。可是你为什么却说有呢?”

智藏禅师想了想说:“哦!原来如此,我问你,你有老婆吗?”“有。”“你有儿女吗?”“有。”“你有金银财宝吗?”“有。”“径山禅师有老婆吗?”“没有。”“径山禅师有儿女吗?”“没有。”“径山禅师有金银财宝吗?”“没有。”“所以径山禅师对你说‘无’,我跟你说‘有’,因为你有老婆儿女啊!”

所谓的“幸福”和“命运”到底如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想法和心态,你怎么看,都可能成为事实。

怎么爬出来比如何跌进去更重要

格里·克洛纳里斯在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当货物经纪人。在他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他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你所开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冥思苦想时,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公司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爆,而格里也从超支账户存款一事汲取了教训。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他意识到这样一点:当你一旦发现自己陷入了事业上的某种误区,怎样爬出来肯定比如何跌进去更加重要。

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大的错误,最好的办法是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你甚至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卢梭在50多岁时写了自传《忏悔录》。在这部自传中,他没有美化自己,他以极其坦诚的态度,讲述了自己的种种恶行与隐私。他是这样说的:“请您把那无数众生叫到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个人好。’”

是的,我们并非圣人,由于社会污浊的浸染,我们的心灵难免产生渣滓。问题在于我们要正视它,不要让它在心中安然存在。而对于阴暗东西的根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它暴露在太阳底下。这需要勇气,需要自己对自己的高要求。要知道,这样做最终并不会损坏你的形象,只会提升你的自信,升华你的人格。“渣滓净化,明月自来照人”。卢梭没有因对自己心灵的解剖和赤裸裸的袒露而觉得无地自容,他忏悔了,他的心灵净化了,他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纯洁的人。

一些人之所以犯了错误还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是因为他们在犯错误之后没有选择掩饰和逃避,而是选择了坦然地承认错误,真正做到了诚实无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