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09 04:33:30

点击下载

作者:康成福

出版社:立信会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

左手趋势投资,右手价值投资试读:

前言

我在投资生涯的起初阶段,在同事和前辈的指点下,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每日在波浪图、江恩线、阴阳K线、均线分析的文字指点下比照实盘进行临摹研究,颇有心得。成为职业操盘手后,每每小有成就必会心生感慨,怀念当年用功的灯下时光。

最近两三年,随着职业历练的积累,蓦然回首,发现曾经得心应手的各种分析工具已经被我渐渐放在一旁,就如同荒废农事的农民,忽然发现耕田的锄头落满了灰尘,心中暗吃一惊。仔细再一一想来,那些入门必学的各种技术,其实早已成为我工作习惯的一部分,虽未必日日操练,但他们却无时无刻不在支持着我的投资事业。因此,应该不仅沾染不了尘埃,反而是在疾风劲雨中默默挺立呢!

如果把技术比喻成基石或者支柱,那么其上的华厦是什么呢?我的答案是心理的修炼和基本的投资思想。关于心理修炼,我写作了《炒股心态决定你的成败》一书。关于投资思想,我归纳为两种:趋势投资思想和价值投资思想。

做股票最基本的是要“顺势而为”,这里的“势”就是“趋势”。如果你看准了趋势,并主动和趋势保持一致,那么技术分析的作用就下降了至少一半;反之,如果拧着趋势执意而为,那么技术分析也毫无回天之力。在这方面,世界上公认做得最好的是华尔街的“魔术师”彼得·林奇。

假设你面前有一个煤堆,你打算花多少钱买下它?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你要到煤炭市场上了解一下煤炭的行情,然后计算你的出价。这时忽然来了一个人愿意以你的出价的三倍买下这堆煤,你觉得这个人疯掉了。但实际上正相反,这个人通过某种技术分析知道这堆煤下面藏着一堆金子,因此其真实价值远不止看上去的那么简单……这个比喻讲的就是价值投资。如果你发现一只股票被低估了很多,那么你买进后什么都不用做,只须等到股价补涨到真实价值附近抛出即可获利。依靠这一理念发家致富的全球偶像沃伦·巴菲特,其所取得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出其右。

因此,在我的著述计划中,我把我自己学习彼得·林奇和巴菲特的心得体会,与其他同行的研究一起进行了归纳整理,写成本书,作为其中的一个分册。相信读者诸君和我一样,会从他们的经历和所公开的投资经验中,深刻领悟“趋势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深刻思想。我之所以称之为思想,是因为你只可领悟其中的观念和道理,绝对照搬照抄不来。他们就如同武侠世界中的“九阳神功”,虽无一招半式,但却能让领悟其中境界者天下无敌。康成福2010年3月

彼得·林奇趋势投资50招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于篮球的贡献一样。他曾在麦哲伦公司担任总经理,在短短的13年间,他使该公司的资产高达140亿美元,并使该基金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之一。

这样骄人的业绩是许多基金经理都望尘莫及的,美国《时代》杂志称彼得·林奇是“第一理财家”,更有人赞誉林奇为“股票投资领域中的最成功者”、“一位超级投资巨星”。

彼得·林奇也由此成为美国纽约华尔街上家喻户晓的人物。彼得·林奇的成功在于他对股票独特的投资理念和技巧。本书作者仔细研读了彼得·林奇的著作,并结合自己在中国证券市场多年的实战和研究经验对林奇的投资理念进行了深入注解。在系统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作者详细阐述了彼得·林奇的股票投资方法和理论以及这些理论、技巧在中国证券市场的应用,尤其针对个人投资者的投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于广大从事证券投资的读者来说,本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对开拓投资者视野、提升投资者修养会有所帮助。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做出像专家一样出色的成绩。

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你和彼得·林奇一样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比如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会大获成功的公司。书中撇开复杂的理论陈述、枯燥的技术分析,用非常通俗、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彼得·林奇的股市实战经历和选股原则,并为国内散户投资者提炼了一些非常实用的启示。读者会在饶有趣味的阅读中,不知不觉获得教益。

第1招 关注身边小事

息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如水对于鱼一样重要。许多投资者成功的方法就是对有关信息的敏感和及时掌握。在收集到大量信息信以后,投资者经过整理和分析可以判断出这些信息可能对投资市场产生的影响。

我们经常抱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了解上市公司,从而失去投资的最好时机。其实,最可靠的投资机会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可以从生活小区开始找,从熟悉的购物中心找,或者从工作领域中找,从这些地方得到的消息都是我们熟悉而可靠的信息。

如果你是某公司的销售员,你很清楚如果公司上市后是否会受到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因为你很了解公司上市前的内部情况。相应的,会计、管理者、行政人员、法律顾问、供货商、合作伙伴、顾客甚至清洁工都会察觉到公司的潜力。

与此同时,你感觉购买保险时保险的价格在上升,这是一个保险行业转好的信号,也许应该考虑购买一些保险公司的股票,或者供应商感觉到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升,那么原材料的经营企业也是不错的考虑对象。

可见,投资机会无处不在,它经常出现在我们周围。林奇和他的家人以及一些朋友开的沃尔沃汽车让他发现了沃尔沃公司股票;他的孩子、公司系统管理员对苹果电脑的喜爱让他买入了苹果电脑股票;从事丧葬行业的SCI公司是他的一位同事在旅行途中发现的,这只毫不知名的公司股票后来的涨幅惊人;他的妻子对Leggs公司的超级赞赏让他找到了一只上涨3倍以上的股票。

发现美容小店(Body Shop)的过程也是一个范例。那是圣诞节前,林奇带着女儿去柏林顿购物中心采购礼品,一进门孩子们就直奔这家小店。这家小店卖的产品很独特,比如香蕉和草莓制成的浴液、蜂蜡染眉毛油、水果味唇膏、胡萝卜保湿膏、兰花油洗面奶、麦粥摩擦膏、海底泥香波等。虽然林奇并不欣赏这些产品,却被顾客盈门的景象所感染,他发现这家小店的销售额接近于大商场的1/3。于是他想到了公司分析师曾推荐过这家公司的股票,还想到了公司有位女同事斯蒂芬森放弃了高薪职位自己出钱开了一家美容小店,并发现她就是这家门店的老板。

林奇从经纪公司的分析报告以及与斯蒂芬森的交流中了解到,这家英国公司由一位家庭主妇发起,1984年发行股票并在伦敦挂牌,很快发展成专营水果护肤品的国际特许连锁企业。公司产品成功的秘诀在于采用天然原料,卖点是健康而不是美丽,产品价格比折扣店贵,却比专卖店便宜,因此其每平方英尺营业面积销售额在加拿大是零售店里最高的。斯蒂芬森的经验是经营这样的连锁店当年就可盈利,因此她打算再开一家新店,为此公司董事长特地从英国赶来考察,说明公司对业务扩张的审慎态度。林奇的结论是,这家公司的统一经营模式、扩展计划、资产负债等情况良好,年增长率25%~30%,是一家质地优良的好公司。

大多数人都不善于抓住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投资机会,例如,医生明明知道哪家药厂的药最好,但他不一定去买这家医药公司的股票;银行家深知哪家银行最具竞争力,却未必会去买它的股票。实际上,只要学会以投资者的眼光来看世界,就会发现到处都是潜在的投资机会。

林奇的投资经验就验证了眼光的重要性。林奇有个很经典的做法,从同行或上下游关系中由此及彼发现好股票。林奇曾接待过简贝尔营销公司(一家珠宝供应商)的高管,他们在描述公司业务时,谈到了他们的客户———许多折扣店旺盛的销售。林奇由此要求公司的分析师对这些折扣店作专题研究。研究表明,这些公司IPO(首次公开募股)后备受冷遇,可谓物美价廉,林奇果然在这些股票上赚了钱,有的翻了3倍。

但林奇最有特色的选股方法是他自创的投资策略———漫步购物中心。具体说,就是在距林奇所住的麻本海德镇25英里的柏林顿购物中心漫步。这个柏林顿购物中心在林奇看来像是一个美国老式城镇的中心,有池塘、公园、大树。池塘的对面是一字排开的4家商场,池塘边的两层商业大厦分布着160多家独立的商店。这样大而全的购物中心全美有450座,在林奇看来是发掘好股票的金矿。林奇在逛购物中心时一路看到的有家居超市、雷米特、盖普、沃尔玛等零售企业,这些企业的有些股票从1986~1991年涨了50倍;“电器小屋”1970~1982年涨了100倍;连锁店“我们是玩具”的股价则从25美分涨至36美元;莱维兹家具涨了100倍;林奇的女儿喜欢的“碧加”饮料,其股票1991年在加拿大挂牌,股价1年内从3美元涨到26.75美元。

在林奇看来,这些各有特色的零售企业适应了美国后工业时代的生活潮流而夺得市场先机,寻找这些企业最好的线索,就是它们聚集的购物中心。在这里,你可以就近观察它们的产品与顾客,可以感受它们的市场脉动。

林奇认为,对于投资者来说,利用自己的生活常识,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产品,选择那些生产自己相当了解的产品的公司股票,是成功投资的最好出发点。从日常生活受到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中,发现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公司,是成功投资的第一步。散户战胜专业投资者的捷径就是从最普通的生活常识出发,寻找那些投资专家们根本不会注意的无名却发展迅速的高成长公司股票。在每个行业、每个地区,观察力敏锐的投资者可能在投资专家之前很早就已经发现了高成长的企业。

第2招 找准安全边际

奇认为:长期而言,一家公司业绩表现肯定与其股价表现是完全相关的。弄清楚短期内股票的投资安全边际和长期业绩表现,林是投资赚钱的关键。耐心持有,终有回报。

对投资者而言,表现最好的公司来自拥有知名品牌的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西格尔通过对1957~2003年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的数据分析,找出了长期投资中成为赢家的三个部门,它们是卫生保健部门、日常消费品部门和能源部门。前两者占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20家最佳幸存公司90%的名额。

寻找伟大公司,首先要理解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西格尔得出的投资者收益的基本原理:股票的长期收益并不依赖于实际的利润增长情况,而是取决于实际的利润增长与投资者预期的利润增长之间存在的差异。投资者对于增长的不懈追求———寻找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购买热门股票、追逐扩张产业、投资于快速发展的国家,常常带给投资者糟糕的回报(西格尔教授称之为“增长率陷阱”)。显然,增长率陷阱是投资者通向投资成功之路上最难逾越的一道障碍。

大部分表现最好的公司特征:(1)略高于平均水平的市盈率。(2)与平均水平持平的股利率。(3)远高于平均水平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表现最好的股票名单中找不到科技或电信类公司的名字。

投资市盈率最低的、增长预期较温和的股票的投资组合,远远强过投资高价格、高预期股票的投资组合。

准备好为好股票掏钱,不过要记住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在任何价格下买入”。

所以,增长率并不能单独决定一只股票长期收益的高低,只有当增长率超过投资者对股价过于乐观的预期时,高收益率才能实现。根据这个原理,只要真实的利润增长率超过了市场预期的水平,投资者就能赢得高额收益。

投资者对增长率的期望都体现在股票价格之中,市盈率是衡量市场预期水平的最好指标。高市盈率意味着投资者预期该公司的利润增长率会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不管泡沫是否存在,定价永远是重要的。那些为了追求增长率舍得付出任何代价的人,最终将会被市场狠狠地惩罚。定价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影响到股利的再投资。股利的再投资是长期股票投资获利的关键因素。股利的再投资策略将会是你的“熊市保护伞”和牛市中的“收益加速器”。

总之,价值投资如果只用一个词来描述其精髓,那就是“安全边际”这个词。而西格尔教授的忠告“定价永远是重要的”,正好说明了“投资者的未来”用历史数据验证了价值投资的精髓。

第3招 展开实地调研

奇试图从一家公司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早掌握信息,从而决定是否投资于这只股票。林

一般来说,从一家公司发生变化到这种变化反映到股价上来,往往有1个月到3年的间隔。林奇希望抢在人先,利用这个间隙做买卖。林奇除了经常找所投资的公司经理通话以外(这要比财务报告出来后再分析,在时间上更有利),另外一项为大多数优秀的投资者所欣赏的策略就是询问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的看法。如果某公司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进行严厉批评,那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参考价值;然而,如果管理人员对竞争对手赞誉有加,那就值得注意了,林奇说不定会投资该公司的竞争对手,因为没有人比竞争对手更了解一家公司,它得为创设新产品、占领市场份额与这家公司天天斗争。有一次林奇访问联合旅社,他被公司管理人员对他们的竞争对手拉克塔汽车旅馆所怀有的尊敬深深触动,第二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拉克塔汽车旅馆的高级管理层通了电话,过了不久他又亲自前去造访,然后在3周的时间里,他把麦哲伦基金总资本的3%投资于该公司。

向公司经理们打听他的公司以外的情况还有另外一个意想不到的收获:关于它的供应商或消费者的投资观念。例如,建筑工人们认为销售比通常认识的行情要好,这就会促使林奇开始考虑森林产品、水泥、石膏或其他建筑材料。不过,林奇同时也指出,跟你交谈的人对行情真正了解的程度深浅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果一家钢铁公司的老板说将迅速改善工厂的状况,这是个可靠的信息。但如果他说纤维光学业务将有重大进展,那你最好应当到相关业内人士那里寻求证实。然而很奇怪的是,投资者们很容易地就被并不掌握真正秘密的不同产业的头面人物所引诱。

林奇当然也要阅读大量的研究报告,但仅仅只是纸面上的东西是不足以让他信服的,通常只有亲自走访过的公司,才会有机会纳入他的投资视野。身为手握巨资的基金经理,林奇一直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各家上市公司之间,他每月至少要走访40~50家上市公司。他认为亲自造访一些自己认为值得花时间实地考察的公司,能为他的投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信息材料。

在《战胜华尔街》一书中,林奇提到,1982年在回答电视台主持人什么是他“成功的秘密”时曾说,“我每年要访问200家以上的公司和阅读700份年度报告”。不管怎样,数量够惊人的。林奇不仅调研美国的上市公司,而且还到海外去寻找好股票,他曾坦承,“除了约翰·坦普,我是第一个重仓持有国外股票的国内基金经理”。在1985年9月中旬的一次国际调研活动中,林奇花了3周时间调研了23家上市公司,收获颇大。他在瑞典去了该国最大的公司沃尔沃,而瑞典唯一的一个研究沃尔沃汽车的分析员竟然没有去过该公司。当时,沃尔沃的股价是4美元,而沃尔沃每股现金已高达4美元。林奇的妻子卡罗琳也到了欧洲,但他俩却不能同去威尼斯,因为那儿找不到一家值得拜访的上市公司。林奇的痴迷劲可想而知。

结婚20年,林奇只度过两个专门假期。他曾对约翰·雷恩回忆是如何度假的:“我去日本,花了五天的时间考察公司;在香港见到卡罗琳,于是我们在中国逗留了两三天;然后我考察曼谷的公司,又在曼谷观光;接着我飞往英格兰,在那里花了三四天考察公司。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卡罗琳肯定不会认为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

林奇通常一天要接到几十位经纪人的电话,每10个电话中他大约要回复2个,但一般只交谈90秒钟,而且还好几次提示一点关键性的问题。

他和他的研究助手每个月要对将近2 000个公司做一遍检查,假定每个电话5分钟,这就需要每周花上40个小时。

第4招 给目标公司打电话

给公司打电话之前,林奇建议投资者提前准备好自己要问的,没有必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你们公司的股票在下跌?”一在上来就问为什么股票会下跌,马上会让对方认为你不过是一个初入股市的菜鸟而已,根本不值得认真对待,随随便便敷衍一下就行了。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上市公司自己也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它们的股票会下跌。

谈论公司收益是一个很好的话题,但是由于某些原因,直接向公司询问“你们公司未来收益是多少”就像一个陌生人问你的年薪是多少一样很不礼貌,要想让对方容易接受,就得问得委婉巧妙:“华尔街对贵公司明年的收益预测是多少呢?”

众所周知,公司未来的收益很难预测,即使是分析师们的预测,差别也很大,就连公司自己也不能确定它们未来的收益到底会是多少。宝洁公司(P&G)的工作人员可能会对公司的未来收益十分清楚,因为这家公司生产82种不同的产品,使用100多种不同的商标,并在107个不同的国家进行销售,因此公司的收益比较稳定,容易预测。但是雷诺兹金属公司(Reynolds Metals)的工作人员却很难告诉你公司未来的收益可能是多少,因为公司的未来收益高低全部取决于铝价的高低。如果你向费尔普斯·道奇公司(Phelps Dodge)询问明年收益是多少,费尔普斯·道奇的工作人员马上会反过来问你未来铝的价格是多少。

你从投资者关系部门挖掘信息的正确方法,是谈谈你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估计,探询一下公司对你所做预测的反应如何,这些推理和预测是否合理,这些预测实现的把握有多大。如果你想知道泰胃美是否会对美国史克公司的盈利产生重大影响,那么公司可以告诉你这种影响有多大,而且他们还会为你提供泰胃美的最新销售数据。

固特异轮胎真的需求火暴,都要排队等上两个月吗?轮胎的价格真的像你根据当地销售情况所做的判断那样上涨了吗?今年有多少家Taco Bell连锁店正在建设之中?百威啤酒公司的市场份额又增加了多少?伯利恒钢铁公司是在以满负荷生产吗?公司自己对下属有线电视资产的市场价值估计是多少呢?如果你已经清晰地了解了公司未来发展的主线,你就会知道应该重点关注哪些关键问题。

如果你一开始询问一个你已经做了一番研究的问题,那么沟通效果就更好了,比如:“我从上年的年报中看到贵公司减少了5亿美元的债务,那么你们未来的债务削减计划是什么呢?”这肯定会比你问“你们对于债务未来有什么打算”让他们更加认真严肃地予以回答。

即使你对公司的发展并不清楚,你也可以通过询问两个一般性的问题来得到一些消息“今年公司发展有哪些有利因素”和“今年公司发展面临哪些不利因素”。他们可能会告诉你一家位于佐治亚州的上年亏损1 000万美元的工厂现在已经关闭,或者一家不再生产的分公司被廉价卖掉变现,他们也可能会告诉你一些最近投放的新产品使公司增长率提高。1987年,Sterling药品公司(Sterling Drug)的投资者关系部门可能会告诉你最近有关阿司匹林的大量报道是否刺激了公司的销售增长。

你也会从公司听到一些不利消息,比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公司主要产品市场需求下降,出现了一个新的竞争对手,或者美元贬值或升值使公司利润波动,等等。如果你正在交流的是一家服装制造公司,你可能发现今年推出的服装系列并不好卖,仓库里已经堆满了存货。

最后,你可以大致总结一下交谈中获得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你得知的一些信息只是进一步证明你的猜测是正确的,特别是当你对这家公司的业务十分了解时通常会如此。但是偶尔你也会得知一些事先意想不到的信息,公司的实际情况比原先更好或者更差。如果你正在买卖这家公司的股票,那么这些意外的消息对你的投资决策是非常有价值的。

在林奇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他发现大约每十个电话中会有一个电话让他得知一些非同一般的信息。如果林奇同一家很不景气的公司人员通电话,那么十次中有九次所得到的详细信息进一步证实了公司仍然很不景气,但是到了第十次,会得知一些新的迹象表明公司前景开始乐观,而这些信息并非普遍为人所知。对于那些经营良好的公司来说,这个比例同样适用,但与打电话给那些不景气的公司的结果正好相反,你得到的意外往往是坏消息。

第5招 听取专业人士意见

奇一年要听取大约上百个经纪人的意见,每天根据助手的信息提示就一定的主题与经纪人进行沟通。投资者也一样在各种媒林体上看到或听到很多专家或经纪人的意见,这些专家包括投资经理、投资顾问、经济学家以及政府官员。林奇对从这个渠道来的信息采取了一种客观的态度。

作为一般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听取基金经理或其他专家的意见,并不代表着一定要采纳。听取与相信并不等同,也不矛盾。有时,基金经理出于某些方面的考虑,可能依靠也可能不采用他个人所收集的信息,这取决于他个人的行为将如何反映其所获得的个人信息。还有,当投资者和基金经理交流的时候,他们给予的信息的质量与其他级别的内部人员给予的信息的质量是无法比较的。所以我们应该区别对待信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受过良好的财经专业训练的专业人士在很多方面要显得比个人投资者更加专业,但是个人投资者在某一方面也会显得更加专业,这是由他的职业、家庭所带来的优势。投资者为了挑选想要投资的股票,会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的内部信息,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样就不会轻易盲从或者误判别人的建议,掌握信息是为了更好地自我决策。

很多基金经理借助媒体来宣讲自己的业绩,也使得不少投资者以为跟着这些“大师”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投资梦了。可是往往结果是投资者交了一笔咨询费用后还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不要说这些“黑嘴”性质的股评,就是对一些正式的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也要仔细分析,找出有效信息。很多研究报告的作者并不是非常认真地撰写报告,即使他是实地去考察了,许多信息也并没有在报告中反映出来,其中的原因投资者不必追究,但是投资者要做到的是认真分析、客观评价。

第6招 阅读财务报表

奇经常看公司的年度财务报告,从中关注几个关键的数字:销售利润率、市盈率、现金状况、债务结构、债务状况、股息以林及股息的支付、账面价值、现金流量、存货、增长率、税后利润、每股净资产、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税后盈利,这些财会知识在一般的专业书上都有。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确信该公司有发展前途就足够了,不必钻进一大堆财务报表中。林奇提醒大家,不注意这些数字是不明智的,但是过分拘泥于数字分析,掉进数字陷阱里不能自拔也同样是愚蠢的,甚至是危险的。

林奇对如何阅读公司的财务报告有其独特的看法:“无数财务报告的命运是送进废纸篓,这并不足为怪。封面和彩色页张上的东西还可以看懂,但却无大价值。后面所附的数字犹如天书,但又相当重要。不过,有个办法可以只花几分钟就从财务报告上得到有用的信息,直接找到资产负债表。”林奇认为,通过公司的资产和负债可以了解该公司的发展或衰退情况,其财务地位的强弱等,有助于投资者分析该公司股票每股值多少现金之类的问题。

对于账面价值,林奇认为有一种理论是极为错误的,那就是如果账面价值为每股20美元,而实际售价只有每股10美元,那么投资者就以便宜一半的价钱买到了想要的股票。这种理论的错误之处在于标出的账面价值常常与股票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账面价值常常大大超过或低于股票的实际价值。例如,1976年年末,阿兰伍德钢铁公司标明的账面价值为3 200万美元,即40美元一股。尽管如此,该公司在6个月后还是破产了。其原因在于该公司更新了一套炼钢设备,该设备的账面价值为3 000万美元,但由于计划不周,操作上又出了差错,结果毫无用处。为了偿还部分债务,该公司以约500万美元的价格把轧钢板机卖给了卢肯斯公司,工厂的其他部分则几乎没有卖多少钱。

在资产负债表中,在负债很多的情况下,超值资产就更加不可靠。假定说一家公司的资产为4亿美元,负债为3亿美元,结果账面价值是正1亿美元。谁能确保负债部分的数字是实实在在的呢?假如4亿美元的资产在破产拍卖中只能卖得2亿美元,那么实际上账面价值就是负1亿美元。公司不仅一钱不值,还倒欠不少。投资者在按账面价值购买一种期货时,必须对这些创值(扣除了股权资产成本的利润)到底值多少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账面价值常常超出实际价值,同样,它也常常低于实际价值。林奇认为这正是投资者挖掘隐蔽性资产,从而赚大钱的地方。

对于那些拥有诸如工地、木材、石油和稀有金属等自然资源的公司来说,这些资产只有一部分真实价值登记在账面上。例如,一家铁路公司HS公司在1988年把130公里长的铁路用地卖给了佛罗里达州,当时,这块土地的账面价值几乎为0,而铁轨的价值却达1 100万美元。在这笔交易中,HS公司除保留其在非高峰时期使用这条铁路的权利外,还获得了2.64亿美元的完税后收入。

又如,某家石油公司或炼油厂的存货已在地下保存了40年,但存货的价格还是按老罗斯福执政时计算的。若仅从资产负债表上看,它的资产价值可能并不高。但是若从石油的现值来看,其创值已远远超过所有期货的现价。它们完全可以废弃炼油厂,卖掉石油,从而给期货持有者带来一笔巨大的财富。而且卖石油是毫不费事的,它不像卖衣服,因为没有人会在乎这些石油是今年开采的还是上年开采的,也没有人在乎石油的颜色是紫红的还是洋红的。

20世纪60年代以后,许多公司都大大抬高自己的资产,商誉作为公司的一项资产,常常使公司产生隐蔽性资产。例如,波士顿的第五频道电视台在首次获得营业执照时,它很可能为获得必要的证件而支付25 000美元,建电视塔可能花了100万美元,播音室可能又花了100万~200万美元。该电视台创业时的全部家当在账面上可能只值250万美元,而且这250万美元还在不断贬值,到电视台出售时,售价却高达4.5亿美元,其出售前的隐蔽性资产高达4.475亿美元,甚至高于4.475亿美元。而作为买方,在其新的账簿上,就产生了4.475亿美元的商誉。按照当时的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定,商誉应在一定的期限内被摊销掉。这样,随着商誉的摊销,又会产生新的隐蔽性资产。又如,可口可乐装瓶厂是可口可乐公司创建的,它在账面上的商誉价值为1万亿美元,这个1万亿美元代表了除去工厂、存货和设备价值以外的装瓶特许权的费用,它实际上是经营特权的无形价值。按美国当时的会计准则,可口可乐装瓶厂必须在开始经营起的4年内全部摊销完,而事实上这个经营特权的价值每年都在上涨。由于要支付这笔商誉价值,可口可乐装瓶厂的盈利受到严重影响。以1987年为例,该公司上报的盈利为每股63美分,但实际上另有50美分被用来偿付商誉了。不仅可口可乐装瓶厂取得了比账面上好得多的成就,而且其隐蔽性资产每天都在增长。

当一家公司拥有另一家公司的股票时,其中也有隐蔽的资产。雷蒙德工业公司和油田电信服务公司的情况就是如此。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售价为12美元一股,而每一股都代表了电信公司价值18美元的股票。所以,投资者每买一股雷蒙德公司的股票就等于得到电信公司一股价值18美元的股票,增值了6美元。

另外,对于可能复苏型企业来说,减税是最好的隐蔽资产。由于实行损失账目结转,当佩思中央公司破产后,留有巨额的税收损失可供结转。一旦佩思中央公司从破产中摆脱出来,即使它开始盈利,其中数百万美元的利润也不用缴税。由于当时的公司所得税的税率为50%,这使佩思中央公司一开始复苏,就占有了50%的优势。佩思中央公司的复苏使它的股价从1979年每股5美元上涨到1985年的每股29美元。投资于佩思中央公司的投资者将因此而获得500%多的利润。

林奇认为,市场总是存在着盲点,投资者可以以最低的风险去实现预期的利润。投资者应保持足够的耐心和敏锐的分析能力不断地发掘市场所存在的盲点,市场盲点一旦被整个市场所认同先迈一步的投资者将会获得可喜的回报。

把握时机,及时、适时交易,一直都是投资的关键。对于交易者,尤其是保证金交易者来说,如果他在股市运行相反方向被套时间太长将会被淘汰出局。除了选择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进行投资以外,投资者还应把握最佳时机将股票卖出。至于什么时机卖股票,林奇认为有两种情况:一是公司的业务从根本上恶化,二是股价已上升过高,超过了其自身价值。这时应毫不犹豫地迅速将这类股票卖掉。

与传统的长期投资模式不同,林奇并不是在熟知了公司的内部管理信息后才去投资,他不太担忧公司管理方面的问题。在他看来,尽管管理在公司中相当重要,但在许多时候,公司的利润稳步上升并不是管理所致,而是由于公司所从事的行业本身的声誉所致。如福特哈佛公司,回收废纸并制造新纸,在纸业市场上占统治地位;国际服务公司,作为一家殡葬屋连锁公司,稳定地购买新居住区现存最好的殡葬屋;邓金·唐纳兹,在自己简单的业务里不断发展;等等。一家公司所拥有的某种独一无二的特征可以使其在市场占有较大的份额,保证其利润的稳步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减少人们对该公司管理方面的担忧。林奇之所以对高技术公司不感兴趣,是因为林奇认为那些高技术公司难以让人理解,即便它们中的一些公司可能不错,但如果你不真正了解它们,它们也不会让你受益。当然,林奇也并不否认有些分析家正在试图了解这些问题,但这些人通常都是专业人士。

第7招 跟着你的嘴投资

益于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两次婴儿潮,80年代美国曾迎来快餐业的蓬勃发展。在林奇研究的餐饮股中很多股票能和当时受的“漂亮50”一争高下,其中Shoney的股票上涨了168倍,BobEvans Farms上涨了83倍,而我们非常熟悉的麦当劳上涨了400倍。

林奇非常幽默地说过,只要你在上述的股票上投资1万美元,即把钱投到你的嘴巴所到之处,那么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你的身价就至少为200万美元以上了。这就是林奇餐饮业投资法则———跟着你的嘴投资。

为什么对餐饮业的投资最本质的是要看消费者的嘴呢?这是因为消费终端在你的嘴上,而消费者的口味和习惯一直在变化,如果一家餐饮企业能够树立消费者永久的口味和习惯,并且能够不断推陈出新,那么这家企业就能够长时间地增长,就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如果一家餐饮企业无法满足顾客的口味要求,而且无法配合消费者的饮食习惯,那么这家餐饮企业可能面临困境。这就是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是美国快餐业的黄金时期,因为在70年代婴儿潮时出生的人群在那个时候开始获得驾照,并逐步习惯开车驶向购买外卖的午餐店。这种习惯的改变使很多传统的餐厅陷入了困境。

Chili’s和Fuddrucker’s是两家专营汉堡包的公司,他们都是在得克萨斯开始营业的,都以美味的碎肉夹饼而闻名,然而这两家公司中一家获得了财富,一家却没有。问题就在于当汉堡已经不再流行的时候,Chili’s开始不断丰富自己的产品;而Fuddrucker’s却仍然坚持以汉堡为主,并且过快地扩张,最终陷入了困境。所以迎合口味的变化,关注消费者的嘴,可以算作是餐饮企业的制胜法宝。

根据美国餐饮业的发展路径,中国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生育高峰期后,餐饮业必将迎来很快的发展。原因在于那个时代出生的独生子女的饮食习惯开始跟之前的人群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个时期只要餐饮企业迎合了他们的消费口味和习惯,就比较容易获得市场成功,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资本市场也会有更多的餐饮上市公司。

第8招 不盲从理论和预测

奇对理论家和预言家历来异常反感。理论家总是喜欢高谈阔论股票市场如何如何,林奇却认为股市中总存在着各种各样意想林不到的风险,常常令人捉摸不透,如果一味听信股市理论家和预言家的意见,而缺乏自己的分析判断,多数结果是投资失误。这是他经过亲身体验而得到的一个教训。1977年,他刚开始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即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指出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一笑而过。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此后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180美元以上。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从而导致他丧失了对那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的信任,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美国有数以万计的专家天天在研究指数的变化,但林奇认定这些专家们不能预测到任何东西。

由于从某些方面看,股市与整个经济的情况是相互联系的,所以许多经济学家希望通过对通货膨胀和经济衰退、景气和破产、利率变动方向进行分析来预测股市的变动,甚至有些人提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林奇虽然相信利率和股市之间确实存在着微妙的相互联系,但却不相信谁能准确地提前说明利率的变化方向,他甚至认为“每五年出现一次衰退”的理论是无稽之谈。常常是只有到了事发后,大家才能看到一些事情的真相,许多人都是事后诸葛亮。因此,林奇提醒投资者:“不要轻信经纪人公司的推荐,甚至连你最信任的金融通讯杂志上最新推出的‘至少不会损失’的建议也别接受,请只相信你自己的研究。”

第9招 在选股上下工夫

早期,由于麦哲伦基金面临投资者大量的赎回压力,林奇不得不频繁买卖股票以应对投资者赎回的压力,但这只是林奇基金在生涯的准备阶段,这或许锻炼了林奇的选股感觉。林奇选股的灵活性只是表象,他的基础是勤奋地考察和研究公司。如果没有勤奋,他买卖股票的灵活性将成为他的灾难,而不是他的骄人业绩。他自己说:“我的选股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未变。”所谓科学,就是要看财务报表,要作数量分析。艺术则是需要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灵感。这两个方面在选股时都很重要,但过于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数学分析也好、艺术灵感也好,最终还是要到上市公司去实地调查,要跟其管理层交流、对话,才可以真正懂得这个公司,才可以决定是否对其投资。

选股是一件非常艰苦的工作,“寻找值得投资的好股票,就像在石头下面找小虫子一样。翻开10块石头,可能只会找到一只,翻开20块石头可能找到两只。”而林奇每年要翻开几千块石头,以找到足够的小虫子,满足麦哲伦基金庞大的胃口。林奇的勤奋是有数据可查的,一年要走访500~600家公司,每天6点就去办公室,晚上7点多才回家,路上的时间都是在阅读。每天午餐时都跟某家公司在洽谈。在平常陪妻儿购物时也在考察公司,在和妻子度假之时,也是随时在做公司调研。“1980年我总共拜访了214家上市公司,1982年增加到330家,1983年再增加到489家,1984年略减到411家,1985年又增加到463家,1986年更是增加到570家。”如此的辛勤劳动,岂能说林奇只是靠灵感、靠表面的频繁换股的灵活性获得投资成功呢!

第10招 寻找沙漠之花

找沙漠之花需要投资者独具慧眼,林奇投资的班达格公司就是经典案例。班达格公司从事旧轮胎翻新业务,而且公司地处穷寻乡僻壤,所以华尔街的股票分析师很少去调研,在他投资之前的15年里只有三个分析师追踪过这家公司。班达格公司管理风格非常朴实,专注于成本节约,它在其他人认为无利可图的行业中寻找到了与众不同的利基市场,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当时美国每年卡车和客车轮胎翻新的需求约为1 200万个,其中班达格的市场份额达到500万个。班达格公司自1975年以来,股息持续提高,盈利每年增长17%。尽管收益持续增长,班达格公司的股价在1987年股市大崩盘和海湾战争期间也曾两次暴跌。华尔街的这种过度反应,为林奇创造了逢低买入的好机会。两次暴跌之后,股价不但全部恢复到以前的水平,而且后来涨幅巨大。

用沙漠之花来形容上述这类公司非常贴切,由于低迷的行业环境使得幸存下来的公司具备顽强的生命力,而且由于市场份额的扩大而具备了一定的垄断性。所以从美国这么长时间的证券历史来看,不管多少次的崩盘和暴跌,只要按照价值理念来选股,从长期来看,其投资收益将远远大于其他投资方式。

第11招 挖掘公司的成长业绩

奇是善于挖掘“业绩”的投资者。即每只股票的选择都建立在对公司成长前景的良好期望上。这个期望来自于公司的“业林绩”———公司计划做什么或者准备做什么,来达到所期望的结果。

对公司越熟悉,就能更好地理解其经营情况和所处的竞争环境,找到一个能够实现好“业绩”公司的几率就越大。因此林奇强烈提倡投资于你所熟悉的,或者其产品和服务你能够理解的公司。应该在投资过程中,将你作为一个消费者、业余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的三方面知识很好地平衡结合起来。

林奇不提倡将投资者局限于某一类型的股票,相反,他的“业绩”方式是鼓励投资于那些有多种理由能达到良好预期的公司。通常他倾向于一些小型的、适度快速成长的、定价合理的公司。

投资之前应进行研究。林奇发现许多人买股票只凭借预感或是小道消息,而不做任何研究。例如,将大量时间耗费在寻找市场上最好的咖啡生产商,然后在纸上计算谁的股票价格最便宜。

林奇认为最好的选股工具是我们的眼睛、耳朵和常识。林奇很自豪地表示,他的很多关于股票的绝妙主意是在逛杂货铺,或者和家人朋友闲聊时产生的。由此可见,每个人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看电视,阅读报纸杂志,或者收听广播得出第一手分析资料,我们身边就存在各种上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如果这些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你,那么提供它们的上市公司也会进人你的视野。对于大多数没有行业背景的个人投资者而言,最容易熟悉的股票就是那些消费类或与之相关的上市公司股票。

事实上,在中国有接近一半的上市公司处在房地产、零售、食品饮料、医药、家电、轿车、服装等终端消费领域,个人投资者可以很容易地接触大量相关资讯,甚至是这些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或体验者,可以获得最直接的判断,找到绝好的投资机会。

第12招 观察目标公司员工行为

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有一种正大光明却比内幕消息更为准确可靠的方法,那就是观察公司员工买入自己的公司股票及公司回对购自身股票的行动。这种行动,代表公司员工、公司本身对未来充满信心,他们对公司有着最内部的消息,最直接、最全部的理解,其买入行动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林奇认为,公司回购自身股票是对公司未来充满信心的重要表现,而且回购股票长期而言会提高股票的价值。“一家公司回报投资者最简单、最好的方法就是回购自己流通在外的股票。如果一家公司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充满自信,它为什么不可以也像投资者那样向自己的公司股票进行投资呢?从长期来看,回购股票只会对投资者有利。”

林奇认为,如果公司的普通员工也在积极购买本公司的股票,那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买入信号。“没有什么样的内幕消息能比公司的职员正在购买本公司的股票更能证明一只股票的价值。”一个年薪2万美元的普通员工,却用1万美元买入本公司的股票,这肯定是一次对其本人来说有重大意义的投资行动。但林奇认为内部人员购买本公司股票的原因只有一个,即他们认为股票的价格被低估了,并且最终会上涨。

第13招 分析市盈率

盈率指标是估值的基础,但林奇的实践经验却告诫投资者,可能是因为这些指标太容易获得,账面价值经常会出现高估或者市低估公司真实价值的情况。

稳定缓慢增长型公司的市盈率大约为7~8倍;中速增长型公司约为10.14倍;快速增长型公司约为14~20倍,甚至更高一点;周期性公司在比较繁荣的顶峰时约有3~4倍,萧条时约有7~8倍。当然,这个参数需要根据利率的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果市场利率很低,这个参数可以调高一些,反之则调低。

许多投资者通过对不同行业之间、同一行业不同公司之间的市盈率比较,寻找市盈率偏低的股票,从中获取超额投资利润。但林奇提醒我们,低市盈率股票并非就一定值得投资。“一些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应该拿苹果与橘子相比。因此能够衡量道氏化学公司股票价值的市盈率并不一定适合沃尔玛。”

只考虑市盈率当然很片面,但市盈率毕竟是一个非常容易得到的数据,在正确运用时对分析股票也有相当大的用途,因此,你不能对其不理不睬,而是要合理分析。

对市盈率进行分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每股收益的质量难以保证。每股收益容易受到管理层的会计操纵。人为扩大或降低每股收益。(2)每股收益波动性很大。对于周期性公司,在经济衰退时其市盈率反而处于最高点,在经济繁荣的时候会处于最低点。(3)收益为负值时,市盈率没有意义。(4)市盈率的合理倍数很难确定。(5)不要过于相信专家对公司收益的预测。(6)低市盈率股票并不一定值得购买。(7)千万不要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8)市盈率与增长率进行比较可以分析股票是否高估。一般来说如果市盈率只有增长率的一半,那么这家公司就非常不错了。如果市盈率是增长率的两倍,那么这家公司就差些了。

林奇也会用每股账面资产与股价进行比较,但他很清楚这样做有潜在风险。“每股账面价值经常与公司的实际增长没有什么关系,它经常严重高估或者低估了公司的真实增长情况。”林奇提醒我们,当你为了账面价值而购买一只股票时,你必须仔细考虑一下那些资产都是些什么,到底真实的市场价值是多少。在分析公司资产时,林奇十分强调库存现金。如果库存现金数额巨大,就必须根据库存现金对其股价进行调整后,再计算市盈率。如果不考虑数额很大的库存现金的话,那么我们就会低估公司股票的价值。

林奇也会找到一些收益适中却非常值得投资的公司,这主要是因为它的自由现金流。通常这种公司都拥有一大笔旧设备的折旧,而这些旧设备短期内不会被淘汰。这种公司在改革的过程中还可以继续享受税收减免待遇(设备的折旧费用是免税的)。这些折旧使公司的自由现金流远远大于报表上的现金流,容易使一般投资者低估其股价。但林奇对现金流量的定义非常严格,“如果你根据现金流来购买股票的话,请确信这个现金流指的是自由现金流。自由现金流,是指在正常资本投资支出之后留下的现金。这是一笔只进不出的现金。”

第14招 努力避免重大损失

奇认为,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时应避免重大损失而不是所有损失。许多投资者对此常常存在着一定的误解。当他们看到股票林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时,他们认为从他们所获得的收益中支付出去一部分,作为信托公司的报酬是合理的,而一旦有一次所购入的股票价格下跌,他们就拒绝接受,不愿付给信托公司任何报酬。林奇指出,那是一种自毁前程的反应,那将导致信托公司不再冒任何风险。没有风险就不会有好的收益,他说:“如果你有5种股票,3种下跌75%,一种上涨了10倍,一种上涨了29%,那么这5种股票仍然会令你干得很出色。因为这么去做,你在上涨10倍的这种股票上已赚足了钱,远远抵销了你那些下跌50%、5%甚至90%的股票所带来的损失。”

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必须具有超人的胆识和气魄,林奇喜欢令投资大众焦虑不安的市场。在他看来,市场上所流传的各种各样的担心,如担心暴跌、担心臭氧层、担心新总裁、担心干旱等并不表明市场情况很糟糕;相反,当各种消息看起来很可怕之时,正是在市场上赚大钱的好时机。林奇曾经不顾他所观察到的不利的工业形势,买下一系列半导体公司的股票。他说:“如果我是正确的,那我可以赚400%,如果我错了,我可能损失60%。多好的差额! 只要这么去做,你有可能赚20倍,而你充其量损失100%。这一点大众并不理解。”

林奇不太相信接管与杠杆收购,他曾尝试接管过几家公司,但最后大多以失败而告终。这些经历使他认识到不可太相信所得到的内部消息,因为许多所谓的内部消息都是错的,这常常令人做出错误的决策,付出了许多,结果却一无所得。同时,这些经历也促使林奇放弃了对杠杆收购的分析,因为他认为杠杆收购会妨碍投资大众全力参加衰落后的复苏。

林奇指出,许多投资者对市盈率的分析存在着很大的误区,认为以较高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比以较低市盈率出售的公司更易下跌。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如果一家公司呈高速增长,即使它以较高的市盈率出售,投资者仍能比购买市盈率较低、增长速度较慢的公司股票赚取更多的钱。

林奇把股市作为他任意驰骋的竞技场,他所取得的非凡业绩使他成为世界上薪酬最高的有价证券投资雇员之一。伟大的成功通常总是需要执著的投入。不管某一项事业是否值得献身,如果你尚未达到非常热爱它的程度,你就难以取得伟大的成就。正如一句古老的法国格言所说,“精神的欢乐会释放能量”,由技巧带来的欢乐就是林奇的秘密。

第15招 进行投资组合

些赔钱的股票让我注意到很重要的一点,即你没有必要在所选择的每一只个股上都赚钱。依照我个人的经验,在我“那们所构造的资产组合中如果有60%的个股能够赚钱,这就是一个令人非常满意的资产组合了。”

将1 000美元投资于一只业绩很差的股票,最坏的情况也就是损失1 000美元。而将1 000美元投资于一只行情不错的股票,也许几年之后投资者可以赚到10 000美元、15 000美元,甚至20 000美元。投资者只要挑选到少数几只业绩非常好的股票,就可以获得一生的投资成功,他们从这几只业绩不错的股票上赚到的钱会远远超过在那些比较差的股票上遭受的损失。

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集中投资与分散投资两种完全对立的投资组合管理观点,林奇却并不偏执于某一种组合模式:“寻找一种固定的组合模式不是投资的关键,投资的关键在于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某只股票的优势在哪里。”

林奇认为,确定投资的前提是研究分析股票价格是否合理:“假设你做了正确的研究并且买了价格合理的股票,这样你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使你的风险最小化了。”相反如果购买了一只价格高估的股票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因为即使这个公司取得了很好的业绩,投资者仍然难以从中赚钱。

林奇认为,应该尽可能集中投资优秀企业的好股票,而不能单纯为了实现多元化投资的目标而选择自己不了解的股票。投资者应该尽可能多地持有下列公司的股票:一是你对该公司有一定的了解;二是你通过研究发现这家公司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判断来决定投资组合持有股票的种类和数量。

但林奇同时也认为,为了避免一些不可预见的风险发生,只投资于一只股票是不安全的,一个小的资产组合中应含有3~10只股票较为适宜,这样既可以分散风险,又有可能产生更多收益。(1)如果你希望寻求“10倍股”(ten bagger),那么你拥有的股票越多,在这些股票中出现“10倍股”的可能性就越大。(2)拥有的股票越多,资产组合调整的弹性就越大,这是林奇投资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人认为,林奇的投资成功在于其只投资于增长型股票,其实林奇投资于增长型股票的资金从未超过基金资产的30%~40%,余下部分被分别地投资于其他类型的股票以分散风险。“尽管我拥有1 400只股票,但我的一半资产投资于100只股票,2/3投资于200只股票,1%的资金分散投资于500只定期调整的次优股。我一直在找寻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股票,却并不执著于某一类型的股票。”(3)选择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是林奇的投资策略之一。增长理所当然是一家公司首要的优势,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占最大的比例,其中中小型的成长股更是林奇的偏爱。因为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二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不过,林奇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的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林奇不断追求的是实际单位销售量的增长数目。他曾向投资者建议:“赚钱的最好方法便是将钱投入一家近几年内一直都出现盈余,而且将不断成长的小公司。”(4)选择业务简简单单的公司的股票是林奇的又一投资策略。一般的投资者喜欢竞争激烈的行业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科技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等。经过数十年的成功奋斗,它们已经形成了有效率的队伍来利用机会、争夺市场,并通过创制新产品来推动增长。毫无疑问,你真希望自祖辈起就持有这些公司的股票。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以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5)最恐怖的“馅饼”之一就是购买了一家振奋人心的公司的股票却没有获利。以前,林奇曾看上这类公司,是因为他的消息来源(通常很可靠)低声告诉他:“我有一家很好的公司,但规模太小,不适合基金投资,不过你可以考虑自己投资。”当然,伴随着可靠资讯的,常常是一些动人的情报,但林奇无论是在阿尔汉市纳矿业公司上,还是在美国太阳王等公司上都无一例外地赔了钱。

林奇认为,在选择分散投资的对象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增长缓慢型股票是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大笨象型股票是低风险、中等收益的股票;如果你确信了资产的价值,资产富余型股票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周期型股票取决于投资者对周期的预期准确程度,可能是低风险、高收益,也可能是高风险、低收益。同时,10倍收益率股票易于从快速增长型或转型困境型股票中获得,这两种类型的股票都属于既是高风险又是高收益类型的股票,越是有潜力增长的股票越有可能下跌。

林奇认为,在投资组合管理中,要不断地复查自己的股票,同时仔细观察股市动态,根据公司及股市的变化对股票进行适当调整。

第16招 相信长期投资

奇曾说过:“不考虑那些偶然因素,股票的表现在10~20年的时间里是可以预见的,至于想知道它们是否在今后两三年内走林高或者走低,不如掷个硬币看看。”林奇从不去考虑所谓买入时点或试图预测经济走势,只要所投资的公司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他就不会卖出股票。

事实上,林奇曾对寻找买入时点是否是有效的投资策略做过研究。根据其研究结果,如果一名投资者在1965~1995年这30年中每年投资1 000美元,但很“不幸”,赶在每年的高点建仓,那么这30年的投资回报年复合增长率为10.6%。如果另一名投资者在同样时间段内“有幸”在每年的最低点建仓1 000美元,那么他将在30年中获得11.7%的投资回报年复合增长率。

可见,即便是在最糟糕的时点买入股票,在30年的时间里,第一位投资者每年的回报率只比第二位投资者少1.1个百分点。这个结果让林奇相信费心去捕捉买点是没必要的。如果一个公司很强,它就能挣越来越多的钱并让自己的股票价值不断提升。因此,林奇的投资工作就变得很单纯,去寻找伟大的公司,并且长期持有。

这些伟大的公司股票指的是那种股价可以翻10倍的股票,而实现这样的惊人回报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长期持有,即便它很快就涨了40%甚至100%也不考虑卖出。但大多数投资者包括许多基金经理在内却在卖出或减少持有可以继续盈利的股票,反而对亏损的股票不断增仓,期望能拉低成本,这种行为被林奇戏称为“拔走鲜花却给杂草施肥”,林奇不仅是一个股票投资者,更多的时候,他把投资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投资在他看来,是一门艺术,当你对它忠诚的时候,它才会对你忠诚。

第17招 耐心是决定因素

奇是长期投资的信奉者:“我对长期投资的兴趣无人能及。但是正如圣经中所说,鼓吹要比实践容易得多。”林

林奇非常反对短线交易:“指望依靠短线投资赚钱谋生就像依靠赛车、赌牌谋生一样机会非常渺茫。事实上,我把短线投资看作是在家里玩的卡西诺纸牌游戏。在家里玩卡西诺纸牌游戏的缺点是要做大量的记录工作。如果你在股市上每天交易20次,那么一年下来要交易5 000次,而且所有的交易情况都必须记录下来,然后做成报表向美国国税局进行纳税申报。因此,短线交易只不过是一个养活了一大批会计人员的游戏。”

林奇曾经说过,“买一些有盈余成长潜力的公司股票,而且除非有很好的理由,千万不要轻易卖出。其中股价下挫永远都不是一个好理由。”要像对待婚姻一样押上你对股票的忠诚度,“如果你精于选股,但却是个机会主义者,最后充其量你也只是一个平庸的投资者。”虽然崩盘或回档谁也无法避免,就像美国北方人无法避免大冰雪一样。“人们在预防空头所受到的损失,比空头真正莅临时受的损失来得更多。”林奇这个观点也许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原因是为了预防空头时段,投资者往往错失多头股市的机会。有数据为证:在1954年以来的40多年里,如果你能完全投资股市,年均回报率为11.5%,但是如果你在这40年里的40个涨幅最大的月份中没有投入股市,投资回报率就只剩下2.7%了,差距甚大。还有一个统计数字也会让波段高手们泄气:假设你的运气很差,自1970年以来每次都买在年度最高点,则你的年平均回报率只有8.5%;而如果你抓波段的功力很高,每年都买在股市的最低点,则回报率为10.1%。最能干及最差劲的投资者相差也不过1.6%。这个统计数字告诉使世人:抓波段操作并非真正的赢家,真正的赢家是从头到尾投资在股市,并且投资在具有成长性的企业里。请记住:“股票投资和减肥一样,决定最终结果的是耐心,而不是头脑。”

第18招 寻找蓝筹股

筹股的特点是:投资报酬率相当优厚稳定,股价波幅变动不大,当多方市场来临时,它不会首当其冲而使股价上涨。经常发生蓝的情况是其他股票已经连续上涨一截,蓝筹股才缓慢攀升;而当空方市场到来,投机股率先崩溃,其他股票大幅滑落时,蓝筹股往往仍能坚守阵地,不至于在原先的价位上过分滑降。蓝筹股通常具有良好的抗跌性,在行情好转后则有良好的复原能力和升涨能力。因而,蓝筹股常常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在市道低迷时购入此类股票,不失为稳定获利的一种选择。1. 选择真正的蓝筹股

蓝筹股的弱点在于其经过反复炒作后,其上涨幅度已大,必须经过适当的强势整理,才能重新聚集新的上攻动能,否则,勉强拉升必将过度消耗其上升能量。投资者要选择真正的蓝筹股进行操作,这样才能够获取利润。参与蓝筹股行情,必须把握好以下投资要领:(1)蓝筹股的业绩评判标准。最常见的评价标准是通过市盈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的多少这3个指标进行衡量。蓝筹股的市盈率要保持在20倍左右或少于20倍;其净资产收益率每年至少要保持在6%~10%。每股收益多少才算是蓝筹股,这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需要就个股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每只股票的股本结构大小不一,净资产高低也不同。(2)蓝筹股的业绩持久性。蓝筹股不仅要有良好的业绩,更要能长久保持,至于蓝筹股业绩是否能持久,关键在于该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品牌优势、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3)蓝筹股的利润构成。要观察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是真正来源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还是来自于偶然性收入,如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利得、因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差错更正而调整的利润、发行新股冻结资金的利息等。投资者需要注意,有的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甚至是直接变卖家产,更有极少部分上市公司通过财务上的技术处理,给业绩注入水分,因此,投资者在选择蓝筹股时要仔细分析,避免选择这样的公司。(4)蓝筹股的现金流量。要分析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表,选择现金流人大于现金流出的公司。(5)蓝筹股的成长性。只有成长性好的股票才能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投资者应该选择成长性好的蓝筹股。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成长性,可以通过对该公司所处行业是属于夕阳产业还是朝阳产业、公司募集资金的投资方向和效果、产品的科技含量如何、人才资源的配置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等多方面来进行综合分析。(6)蓝筹类上市公司的回报情况。真正的蓝筹股不仅要有良好的业绩和回报能力,还要愿意对持股的投资者付出这份回报。(7)蓝筹股的投资价值。蓝筹股具有业绩优良、市盈率较低、上市公司基本面情况向好等特点,这样才有一定的投资炒作价值;具有股价偏低、未来有较大上升潜力等特点,这样的蓝筹股才能够为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利润。(8)蓝筹股的市场风险。目前,价值投资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蓝筹股的投资风险也随之浮现出来,一些投资者开始盲目追涨蓝筹股。事实上,价值投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蓝筹股受到市场过度追捧、股价高涨时,就会出现价值高估的风险。(9)蓝筹股的股本。投资者在选择蓝筹股时一定要考虑股本,股本过大的蓝筹股可能不是最佳的选择。这是因为,权重股的起落对指数的升跌影响过大,在管理层不希望上涨过快的时候,主流资金不太可能在权重股上大做文章,最多也只是采用轮动性、进二退一式的运作模式。当然,如果两市重新出现“二八”现象的话,权重股的表现会相对出色一些。相反,比较股本相对小些的二线蓝筹,这类股既能继续做多,又能避开政策的压力。(10)蓝筹股的题材。产业升级、产业并购是我国未来几年经济转型与发展的最大特点。在这一过程中,管理层做大做强央企的大思路将保持不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掀起并购重组的大潮,这对于蓝筹股来说无疑是最有魅力的炒作催化剂。2. 蓝筹股的操作

蓝筹股是股票市场中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领头板块。作为市场中的一种炒作题材,蓝筹股无疑是得到投资者广泛认同和积极追捧的。蓝筹股的投资技巧,关键在于把握好蓝筹股的波动节奏,其波动节奏包括三个方面:(1)市场整体运行趋势的节奏。蓝筹股行情和大盘的走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当市场趋势向好时,蓝筹股往往会不失时机地表现一番。但由于蓝筹股通常流通盘较大,介入的主流资金规模较大,蓝筹股行情往往具有一定的惯性特征。因此,当大势刚刚出现调整时,蓝筹股往往仍能暂时表现出一定的强势,随着调整行情的进一步发展,蓝筹股也会逐渐转入调整。投资者需要根据蓝筹股的这种惯性特征,在行情转弱的过程中,及时果断地获利了结。(2)蓝筹股整体板块的节奏。目前中国股市中的蓝筹股大多只是绩优股和大盘股,炒作题材的成分相对较大,参与蓝筹股行情,采用长时间的捂股不动的操作方式是非常被动的,蓝筹股同市场中的其他热点一样有着涨跌起落,投资者需要根据蓝筹股整体板块的涨跌节奏进行波段操作。(3)蓝筹股内部板块轮动的节奏。由于蓝筹股的板块容量较大,目前归属于蓝筹股旗下的个股数量大约在百只左右,并已经细分为多个板块,包括钢铁、石化、医药、科技、汽车、金融、能源等,投资者需要借助蓝筹股中不同的细分板块的轮动特点,把握蓝筹股内部板块轮动的节奏,顺势而为地在不同板块之间实施套利操作。

蓝筹股是值得长期投资的优良品种,因为蓝筹企业发展的稳定性好,投资蓝筹企业也就能够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而从2006年6月份开始的蓝筹回归,为A股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蓝筹基金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基于对蓝筹股的长期看好,一些基金公司相继推出了专门投资蓝筹股票的基金。这些基金将通过投资业绩优良、发展稳定,在行业内拥有支配性地位、分红稳定的蓝筹上市公司的股票,追求稳定分红和基金资产的长期稳定增长。

事实上,在中国,蓝筹企业已成为市场的中流砥柱。以中证100指数的权重股为例,该指数成分股的股票数量只占整个市场的7%,但总市值却超过60%,利润总额超过80%;而且整个蓝筹企业的分红更稳定,很多大型企业包括宝钢、上海机场、长江电力、贵州茅台等都有非常明确的分红计划和承诺。因此可以认为,只要把握住蓝筹股中的优质品种,也就把握住了整个A股市场的投资机会。

第19招 不预测短期行情

奇认为“股价”既是投资者最容易找到的信息,也是最没有价值的信息。林

他同时注意到,由于有了短线投资者和一些专业的对冲基金管理人员,使得现在股票的换手率变得异常迅速,短期交易已经充斥整个市场,并对市场行情产生了重大影响,造成了市场的更大波动。

但林奇并不赞同这种操作:“公司收益迟早会影响到证券投资的成败,而今天、明天或者未来一周的股价波动只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

从长期投资的角度来看,短期市场的震荡不过是长期行情的一个很小的变动而已。因此在股市长期格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对于投资者而言,关键是选择风格稳定、信誉良好的上市公司,以及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股票,并坚持长期投资。

第20招 忽视震荡,坚定持有

对大幅震荡或股市调整该怎么办,这似乎是投资者永恒的困惑。林奇的意见是:“如果你不能比较好地预计到股市调整的面到来,那么就坚定地持有。”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严重的股灾,哪怕投资者一次也没有避开这些股灾,长期投资的结果也远远强于撤出股票投资。在市场震荡的时期,大家需要克服的是恐惧,并以理性的态度面对。当然,也要切记一个前提,用不影响个人、家庭正常财务状况的资金来进行投资,或者说,控制好投资理财的比例。

林奇认为,“理论上讲,股票市场上的每个行业都会有轮到它表现的时候。”因此在适当的时机投资,尤其是关注那些已经处于衰退谷底,开始显示复苏迹象的行业,将有可能获得更加可观的收益。”

在股市看到很多投资者有种错误的投资理念,那就是手里拽着几只或十几只股票,他们却不知在这动荡的股市中要守好几只乃至十几只个股不亏是非常困难的,更不要说赚钱了,可以这样说,大盘在向好时你的个股也许有几只赚钱,但你的看盘经验和能力有限,如果发生突然变盘,你很难在短时间了结所有手中的股票。其实投资者完全可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那一两只个股上,对它进行细心观察,符合买点就买,不符合就再重新等待机会,总之只要大盘不是太恶劣,一天之中有很多个股会像春笋一样冒出来。

第21招 设定理性预期

奇曾经说过“投资股市绝不是为了赚一次钱,而是要持续赚钱。如果想靠一‘博’而发财,你大可离开股市,去赌场好林了”。具体操作长期投资时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个人投资者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误将风险当成预期收益,比如,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多数中国投资者被国内股市快速的波动频率和巨大的波幅所吸引。而且,这些缺乏基础金融知识的投资者只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股市向上的波动上,最后栽倒在股市向下的波动里也就不足为奇了。这里我们讨论的是规避了非系统风险的整体市场的收益风险特征,而那些每天沉溺于证券营业部或者网上交易终端屏幕前的股民还要因为投资组合不够多样化而面临额外的非系统风险。

梦想通过股票市场每隔一两年将自己的财富翻番的投资者们,绝对有必要对自己投资股票的收益和风险预期朝着理性和现实的方向修正。只有理性预期的人才能以平常心态坚持长期投资,从而成为股票市场的真正受益者。

一般地,相对于债券等其他资产来说长期预期收益率越高,投资者配置在股票中的资金就应该越多。但是,仅仅明确了股市的长期收益和风险特征并不足以让我们决定投资在股市中的具体资金额度。投资者还需结合目前财务状况和未来资金需求确定投资的期限、要求的最低回报率以及可承受的最高风险,进而确定用于股票的资金配置比例和投资方法。

尽管现代投资组合理论上要求我们以实现整体资产的总收益最大化为投资管理目标,但是,行为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将自己不同数额的资金存入具有不同用途的账户中,并对该部分资金有着不同的投资期限、收益要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例如,我们为子女设立的大学学费储蓄账户的投资期限和要求的回报基本固定,但是承受本金下跌风险的能力极低,因此也许根本就不能被投资在股票市场上。同样,用于退休目的的储蓄也必须视账户所有人的财富水平、当前收入、生活方式、退休生活规划等方面的要求来决定投资于股市的比例。

无论市场多么狂热,身边有多少人最近在股市中赚了多少钱,也不管有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多少专家呼喊“十年牛市正刚起步”,世界上没有只涨不跌的单边市场。一旦股票市场转向下跌,就必然有人因为流动性需求等原因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准备新参与股票市场或者加大参与度的投资者们尤其应该仔细审视自己的投资目标、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以免成为股市向下波动的下一个反面教材。

第22招 利用周期,顺时而动

耐心的投资者往往能成为最成功的投资者。长期投资则是这一类人偏爱的投资类型。在股市中进行长期投资,把握市场长期有走势是非常必要的。用经济周期的规律来寻找其中的契机无疑是个好方法。

比选股更重要的是耐心持股。在这方面,林奇在投资生涯的初期有切肤之痛。他很早就发现了家得宝建材公司,当时股价只有25美分,他买进持有一年后就卖掉了,15年后上涨了260倍。同样的股票还有阿尔伯逊、联邦快递,都因为没有耐心持股而错失几十倍几百倍的收益。由于有了早期的教训,林奇在后来的投资生涯中,一旦找到好公司都是长期耐心持有。

长期投资往往是成功投资者偏爱的投资类型。长期投资不能单纯地理解为“买入后静等”,长期投资需要将经济周期等因素考虑进来。经济周期分为4个阶段:复苏期或成长期,通胀期,减缓期,衰退期。1. 利用规律

在复苏期,政府一般会加息或维持不变;在通胀期,政府一般都会大幅度加息;在减缓期,政府则会减息或维持不变;在衰退期,政府则都会大幅度减息。

在复苏期中,由于整个社会刚刚走出衰退的阴霾,经济还很脆弱,政府不敢大幅度加息。此时,政府加息的幅度通常跟不上公司利润的增长,于是就会出现越加息股市越走强的情形。

在通胀期间,虽然政府扩大了加息的幅度,但因为经济对加息的反应有个滞后效应,即利息的变化不是马上起作用的,通常根据当时经济的强度,会有几个月到一年不等的反应期。此时就可能会出现利息上升,股市同时也走强的现象。

在减缓期中也有类似的效应,因为经济刚刚经历了通胀期,政府不敢大幅度减息。此时,减息的幅度跟不上公司利润的减缓,于是就会出现越减息股市越走低的情形。

在衰退期间,虽然政府加大了减息的幅度,但由于经济对于减息的滞后效应,导致了利息降低,股市同时也走低的现象。

不难看出,利率的滞后效应使得股市的走势与经济周期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一致的情形。政府总是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因为它给经济预测和政策实施效果带来许多不利影响。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在任职期间就一直致力于经济预测和消除这种利率的滞后效应,以求经济的平稳增长。2. 长期投资适时而动

一般来讲,买股的最好时间是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即所谓的长期投资要逆势而非追涨。许多市场经验也表明长期投资要逆势。

2000年中期,美国科技股泡沫破灭。当时美国的GDP为4.8%,隔夜拆借利率为6.5%。随后,GDP很快就一路下滑到2001年第四季度的0.2%。美联储开始紧追着骤然降温的经济大幅度减息。然而,美联储怎么做都阻挡不了经济的降温之势,它怎么减息,股市就怎么跌。标普500从2000年6月的1454点跌到了2003年2月的最低点841点,随后开始回升。事实上,美国经济在2002年期间已经开始有所回升了,但美联储为了保住革命果实,让经济能够回升到历史的平均水平4%,因而继续减息到2003年。可见,经济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是买股的最佳时机。

尽管很多人认为,我国股市是政策性市场,许多经济分析难以适用。但事实上,经济规律无处不在。无论政策合理与否,经济分析都可以发现投资机会,只是落脚点不同而已。而且,不合理的政策反而使市场里有更多的套利机会。比如人民币被低估就是由于我国政府长期不合理的汇率管制制度而造成的。贸易顺差的飙升,外商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投机资金的如潮涌入都说明人民币被低估了。美国华尔街的业内人士大都认为,赌人民币升值是个风险很小的投资,虽然它并不是无风险套利。

可见,用经济周期的规律来寻找股市长期投资的机会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注意的是:耐心的投资者是最好的投资者。当资金充裕时,不要马上跳进市场,而是必须保持头脑清醒,先看看目前市场正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然后再开始选股。通常,最好时机是衰退期的后期和复苏期的前期,其次是复苏期和通胀期的前期。由于股市走势比经济周期要超前一些,所以通胀期的后期应开始抛售股票,此时就不是买股的时机了。

第23招 从公开媒体找信息

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重视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的投资决策无异于赌博。作为普通的投资者,信息的收集和筛选是进行信交易的基础工作,正确全面的信息毫无疑问也是投资决策的基础。

如果希望及时深入了解基金的信息,投资者可以关注《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等专业财经媒体,这些媒体对基金净值公布、基金发售和分红、基金优惠活动、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市场的投资环境分析等都会有详细及时的报道。综合性的都市媒体一般每周有一天设专版报道证券类的新闻和知识,基金往往也是这一版面报道的重要内容。基金公司也经常会在上面做一个知识性的连载,经常留意会有不少收获。

另外,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基金、股票也是近年各大网站转载、讨论的热门话题。在众多网络报道中,有些网站对基金、股票的报道比较系统全面,信息更新也比较及时,基民和股民可以特别关注。例如,对投资感兴趣的投资者常去浏览专业的财经网站会收获不少。还有著名的门户网站,都开通了投资频道,汇集了众多的投资知识和最新资讯。

目前,各大基金公司都有自己的网站,对公司背景、旗下基金产品、基金业绩表现和最新的市场观点等都有详细系统的报道。许多基金公司还把公司网站作为基金知识普及和与投资者交流的平台,提供很多实用的基金投资知识。

第24招 长期投资组合多元化

奇素以选股灵活出名,有“股票多情种”的美称,他买卖过的股票有15 000多只,给巴伦周刊推荐股票时,动辄几百只甚至林上千只,似乎没有林奇看不上的股票。特别是在他基金经理生涯的起初阶段,换股频繁,买进卖出像走马灯似的,跟今日中国普通股民没有什么两样。奇怪的是,他成功了,而很多像他一样频繁买卖股票的人,多数是只赔不赚。

理论上,充分多样化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按市值构成比例分散在全球所有股市上的所有股票上。这对于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来说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不能接受的。投资顾问实践界的建议是个人投资者将股票投资资金分成大小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被称作核心组合(core portfolio),主要投资于那些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大市值股票以抗拒下跌风险;金额较小的那一部分被称作外围组合(satellite portfolio),主要被用来投资那些可能带来意外惊喜或者超额利润的中小型公司股票以满足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投资方式上,核心组合主要以指数或增强型指数类的被动投资策略为主,而外围组合则主要采用主动投资策略。

在银行、保险、能源、电信等产业领域里的大型国有上市企业逐步控制国内股票市场的总市值的大环境下,这种“核心———外围”投资组合方式是值得国内的个人投资者们借鉴的。我们不妨将主要的资金投资在那些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垄断着行业经营权或者占有大部分国家经济资源的企业上,将少部分资金用来交易,满足自己展示“炒股天才”的虚荣心。

股票的长期收益率相对于短期政府债券而言存在着巨大的优越性,这就是股票的内在风险溢价特性。而且,如果投资期限足够长的话,股票投资只有溢价,几乎没有风险。根据先锋基金(Vanguard) 研究部门2006年发表的一份报告,投资者如果在1926~2005年间的任何一年投资以标准普尔500综合指数代表的美国股票并持有10年的话,他只在1926~1936年间遭遇负的回报。同样,堪萨斯城联邦储蓄银行对1926~2002年间债券和股票的研究(Shen2005)发现,如果投资者能够持有股票至少28年,他的投资回报肯定优于同等期限的债券。

由于股票最终必然反映出人类经济增长的成就,因此,期限极长的股票投资应该也是必然赚钱的。这就意味着投资者不仅要长期投资,而且要坚持在这一长时期里定期投入更多的资金。以中国的A股市场为例,如果一个投资者从1993年12月31日起坚持每个月底投资100元在道·琼斯中国指数上的话,到2006年11月底他15 500元的投资将变成21 703元。由于缺乏统计,我们无从知道同时期内在各证券营业部交易大厅盯着大屏幕的散户们和享受特殊包间服务的大户们的具体投资绩效。但是,如果股市真如目前市场所预期的那样还有“黄金十年”,定期投资能够让大多数的投资者以一个平静的心态参与股市并分享其长期回报。

第25招 运用逆向思维

票市场的一大特点就在于除了资金以外没有任何其他的门槛,而且确有一些既无投资知识又无操作经验的人成了幸运儿。这股就导致了股市的另一个鲜明特点,即宣称自己是股市专家连资金的门槛都不必要。因此,市场中充斥着带着不同面具的所谓专家们,尤其是当市场处在极端状态时,这些专家的数量还会急剧攀升。如何区分专家和忽悠者是全球投资者正面临着的一项巨大挑战。唯一的应对之策在于投资者加强对基础金融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成为不当操作建议的受害者。

林奇认为股票市场是一个“零和”游戏场,即在一定时间段里所有投资者的回报总和等于该期股市指数的回报。但投资实务界的警言是,对所有投资者而言,股票投资实际上是一场“负和”游戏,因为投资者还需要承担股票市场的监管维持成本、交易成本、投资管理及市场营销等费用。所以,投资者在决定听取专家建议时必须仔细审视可能带来的成本。

林奇建议股票投资者不仅可以对大多数的专家看法置之不理,甚至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来增加自己的收益。比如,多数的专家在股市下跌时建议投资者卖出头寸,而在股市上涨时建议投资者加码。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在股市下跌时买进更多,而在上升时拒绝加码,投资者的收益将要好得多。

第26招 寻找股价转折点

奇不在乎股票是上涨还是下降,他认为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转折点。不能仅仅因为某种股票下降就购买(即所谓的最低点购林买),也许某种股票3个月前是60美元,而现在只值20美元,甚至10美元。投资的唯一依据是根据公司的真正价值而不是最近的股市行情做出判断。在林奇看来,在一家公司财务状况好转前的一瞬间进行投资,等到转折真正开始,再增加投资,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林奇通常选择下列四种类型的股票进行投资:(1)成长股,林奇谋求能够获得200%~300%的收益。(2)股票价格明显低于实际价值的价值股,他希望从中迅速赚取1/3左右的收益,然后立即转移资金。(3)绩优股,带有防御性,经得起经济不景气的打击。(4)特殊情况及萧条的周期性股票。

在某种程度上林奇也认为,某种股票价格便宜要比关于市场明年如何运作的流行看法真实可靠得多。尤其当许多股票价格便宜,或者大多数股票便宜时,在一位没有经验的投资人看来,整个市场都将面临价格下跌。而机遇往往与他的想法相反。

在任何一张既有股票价格走势线又有收益线的股票走势图上,投资者都会看到这种股票价格走势与收益走势基本相符的情形。林奇这样总结股票价格波动的规律:“股票的价格线与收益线的变动趋势是相关的,如果股票价格线的波动偏离了收益线,它迟早还会恢复到与收益线的变动相关的趋势上。人们可能会关心日本人在做什么、韩国人在做什么,但是最终决定股票涨跌情况的还是收益。人们可能会判断出市场上股票短时间的波动情况,但从长期来看股票的波动情况还是取决于公司的收益。”

例如,道氏化学公司1971~1975年和1985~1988年间收益增加时股票价格随之上涨。在这两个时期之间,也就是从1975~1985年,道氏化学公司的收益波动很大,同时股票价格的波动也很大。

1958~1972年间,雅芳公司收益持续上涨,股价也相应从3美元上涨到惊人的140美元。尽管大家对这只股票普遍看好,但相对于收益来说股价明显太高了。1973年公司收益大跌,让投资者幻想破灭,股价也随之大跌。

林奇认为,选择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的前提是发现被市场低估的股票:“事实上,买入股票的最佳时机总是在当你自己确信发现了价位合适的股票的时候,正如在商场中发现了一件价位适宜的商品一样。”

林奇从多年投资经验中发现最佳交易时机可能出现在以下两种特定时期:

第一种时机是出现在年底。股价下跌最严重的时期总是出现在一年中的10~12月之间,这并非偶然,因为经纪人和投资者往往为了年底消费,愿意低价卖出股票。机构投资者同样喜欢在年底清除一些亏损的股票以便调整未来的证券组合。所有这些抛售行为将导致股价下跌,对于价位较低的股票影响更加严重。

第二种时机出现在每隔几年市场便会出现的崩盘、回落、狂跌时期。在这些令人惊慌的时期,如果投资者有足够的勇气在内心喊着“卖出”时仍镇静地买入,就会抓住那些曾认为不会再出现的良机。对于那些经营良好而且盈利可观的公司股票,在市场崩溃时期反而是良好的投资时机。

第27招 给自己一个买入的理由

到一个好的公司,我们的投资战略还只成功了一半,如何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进,是成功的另一半。林奇在评定股票价值时,找对公司盈利水平和资产评估两方面都很关注。盈利评估集中于考察企业未来获取收益的能力。期望收益越高,公司价值越大,盈利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股票价格的上扬。资产评估在决定一个公司资产重组过程中非常有指导意义。

与以巴菲特为代表的着眼于实值股和成长股的长期投资家不同,林奇属于典型的现代派投资家。现代派投资家是不管什么种类的证券,实值股也好、成长股也好、绩优股也好,只要是有利可图就买,一旦证券价格超过其价值就卖。

林奇做股票生意从来不靠市场预测,不迷信技术分析,不做期货期权交易,不做空头买卖。他总说:“多辛苦一点,你将会得到丰厚的报偿。”林奇的调查研究不仅仅限于枯燥的报表数字,对于他来讲,在逛街购物时也要随处留心新事物,以期发现新的投资对象。

某次,他从朋友那里听到关于某玩具公司的讨论,便决定到销售这个玩具的商店看看。他询问顾客是否喜欢这个玩具商店,几乎所有人都说他们是回头客。亲身经历而不是道听途说最终使林奇相信了这家公司,果敢地买进该公司股票。而另外一次,在买进拉昆塔公司的股票之前,他在这家公司办的汽车旅馆里足足住了3夜。

林奇看报纸时不但注意好消息,而且还特别关注坏消息。林奇说他选购的许多股票常常是先从12美元一股下跌到每股6元,然后再上升到30美元,而对此投资者应该有思想准备。投资者如果对于某个企业特别了解,特别喜欢,那么在市场下跌时反而应该多投一些。在没有发现能吸引你的公司之前,干脆把钱存人银行,或者买一些国债。

林奇认为投资成功的关键是思想开阔,不怀偏见,尽可能多研究些企业。他认为多数投资者的头脑都不够灵活,思想不够开通,偏见太多,偏重某些行业,而忽视另一些行业。殊不知行行出状元,每个行业都有杰出的公司。

林奇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是一个实践家,而不是一个理论家,因此,他不太在意对宏观因素的分析,也不关注所谓的技术分析,而是强调基础分析,强调对某一行业、某一公司做具体分析,从中寻找能涨10倍的聚财机会。这才是他成功的经验。

他总是在不停地寻找投资的机会。当一家面临破产的公司有新产品或者营业额比上年好,或者某项政策对企业有利,他也会去购买这家企业的股票。如果总的趋势对这一行业有利,他不会像巴菲特那样只买好的,而是买一批能从中受益的公司的股票,也许是几家,也许会多达十几家。他并不一定要对一个公司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以后才会买它的股票,他关键是先要看好这一行业。林奇也不限于某类股票或行业,成长股、实值股可以,金融业、制造业也行。他要的是一个好的投资组合,以分散那些非系统风险,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达到期限收益的最大化。因为,他认为如果投资集中于某种单一类型的股票,当这类股票价格大涨以后,投资者如果不卖掉,就会失去赚钱的机会。但如果去投资自己不太熟悉的行业,往往又容易出问题。因此,林奇十分注意他的资产灵活性和多元化,主张以投资组合来分散投资风险。

林奇经常改变他投资的方向,就像赛艇比赛一样见风使舵。他自称,如果购买的股票在3个月以后仍有1/4值得保留的话,那就很满意了。

林奇所投资的1 400多家公司中,全美最大的100家企业占其投入资金的一半,其次的100家企业占17%。他每天要卖掉5 000万美元的股票,又买进也许大赔钱也许大赚钱的5 000万美元股票。

当他发现手中持有的某些公司股票稍稍超过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立刻卖掉。而市场上的某些股票稍稍低于其应有的价值时,他就会马上购进。他总是在毫不犹豫地追求哪怕是很小的差价。

企业会发生变化,竞争局面会发生变化,工厂也可能出现问题,企业环境会变,国家政策也会改变。一旦情况改变,就要采取行动。即使企业本身没有什么变化,股价变了也会促使林奇采取行动。如果林奇买了一家公司的股票,希望升值却没有升,他会立即将它卖掉。

林奇注重的是企业的根本业务,而对宏观经济的预测,利率的变动等并不关心。他宁可投资一家不受人欢迎的业内经营有方的企业,也不投资一家热门企业。他认为:“越是热门的行业,竞争越激烈,结果人人都赚不到钱。”

正是林奇大胆而稳健的操作,使麦哲伦基金保持了极高的收益率。1990年,功成名就的林奇退休了。在他管理麦哲伦基金的13年里,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投资收益率高达29倍。

第28招 捕捉时机

值投资者指望着市场的估值能力出现偏差,在市场出错的时候买入,然后等着市场自己来承认错误,这就是所谓价值投资的价定义,不精确但是很实用。这里面存在一个有趣的悖论:只有市场神经错乱的时候,他们才有买入机会;可是他们却在盼着市场纠正自己的错误,以便卖出。从全局来看,如果市场一直都错误下去,或者是从来不出错,该怎么办呢?

能否提供一种有效的方式,让大家能够准确地指出,市场在什么时候是错误的?在股价暴跌、年末等几种时期,股价出错的可能性是不是最高?市盈率低的股票是否就是好的投资对象?如果30~50倍的PE(私募股权投资)属于泡沫,那么类似于中国股市这种常年运行在此水平上的市场,是不是压根就没有价值投资的容身之所呢?

林奇认为现代投资理论的那一套关于市场有效率、股价反映一切信息的观点是荒唐的。林奇所取得的非凡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格兰姆投资方法的运用。

林奇注重对公司隐蔽性资产的挖掘。他认为在金属和石油业、报业、电视台、药业等行业,甚至有时在亏损的公司中,都有隐蔽的资产。这些隐蔽性资产存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能是一笔现金,也可能是房地产或者是税收优惠等等。1976年年末,沙石滩公司股本规模为170万股,每股为14.5美元,整个公司的价值仅为2 500万美元。过了不到3年的时间(1979年5月),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以7 200万美元买下了沙石滩公司,沙石滩公司的股价随之涨到了每股425美元。而20世纪福克斯影片公司在买下沙石滩公司后的第二天,就把该公司的砾石场以3 0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砾石场只是沙石滩公司诸项资产中的一项,换句话说,仅砾石场这一项资产的价格就超出了1976年投资者买下整个公司所需的资金。所以,公司属下的砾石场周围的地产、德尔蒙特森林和蒙特雷半岛的2 700公顷的土地上1 300年的树木、一家旅馆、两个高尔夫球场等就成了白送上门的财富。

资产与机会处处皆是,投资者尽可以从买卖拥有隐蔽性资产的公司股票上获得巨大收益。可是为什么许多投资者未能将资金投资于这类股票呢?林奇解释说,这些投资者不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在他们与这些能涨10倍的股票之间存在着极多的障碍。

按现行的体制,只有当某种股票在股市上为多数大金融公司所认可,并且已被华尔街知名的分析家(即对各行各业、各公司进行追踪研究的人员)列入到购买推荐单里以后,这种股票才对买卖股票的大多数人具有吸引力。众人都等待着别人先迈第一步,这常常会耽误投资良机。当这些投资者都准备购买时,该股票已涨了很多,5倍或者10倍。

林奇把上述这种状况称为“华尔街滞后现象”。林奇最得意的投资———国际服务公司,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国际服务公司是1969年上市的。在其后10年间,虽然该公司曾尽力想引起华尔街的注意,但是却没有一位股市分析人员对这家公司给予稍微的注意。直到1980年,史密斯———巴奈投资公司才发现了它,并对它进行了研究预测。

在史密斯———巴奈股票公司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丧葬服务业的服务需求决定于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人人会死。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收集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不断上升,丧葬业很明显属于增长型行业。作为该行业最大的公司———国际服务公司,当时经营着189家殡仪馆,每家殡仪馆的年均收入达55万美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此外,该公司还首创了预约丧葬服务,顾客可在丧葬服务提供之前预先付款,这些“超前需要”销售有两大好处:(1)他们能保证业务量的持续稳定以及未来收益的增长。(2)预付款会有利息,成为公司收益的主要来源。

在前10年中,国际服务公司的营业额及其股票的每股收益均按15%以上的比率增长。史密斯———巴奈公司的报告还预测国际服务公司未来增长至少保持同等水平,特别是由于国际服务公司的管理层已决定增加市场的占有额。

的确,如果投资者在1983年以每股12美元买进国际服务公司的股票,而在1987年以每股30美元卖出,投资者可以使自己的钱翻一倍多,但假如投资者早在1978年就买进该公司的股票,那么他的钱会涨40倍。但是华尔街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忽视了国际服务公司。这主要是因为,按照华尔街的标准,殡仪服务业既不是耐用消费,也不是一般服务业,所以无法归类到任何一个部门。完全依赖于华尔街知名分析家推荐股票,坐等现成的投资者毫无疑问失去了赚大钱的好机会。

第29招 关注股价的合理性

们买迪斯尼、锐步,或任何其他公开发行公司的股票,和投资摇滚乐团的目的相同,都是期望这些公司的盈余能增长,而且人这个盈余能反映在股价上,可以赚取股价上扬的资本利得。

股价与企业的盈余能力息息相关,这个简单的问题常被忽视,甚至连老练的投资者也无法幸免。由于股价本身有涨跌的循环,专看股价报价系统的投资者,他们看股价的涨跌,就像赏鸟的人观看同类鸟聚集的习性一样,他们研究交易模式,画出股价上下曲线走势图,试着去洞悉什么时候应该买卖某些公司的股票。事实上,投资者不需要这么大费周折,注意力应该是放在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及获利展望上。如果盈余持续增长,则股价注定将继续上扬,它可能不会立刻上扬,但终究是上涨的趋势;而假如盈余下降,则股价下跌将是必然,盈余衰退使该公司的投资价值下降,就像摇滚乐团失去其群众魅力、唱片滞销,其投资价值将下降一样。

在未来几年内盈余是否继续增长,是选股时的重要参考指标。在过去,股票的长期投资年平均获利率是8%。这是因为,公司平均每年增加8%的盈余,但在一般状况下,会再加上3%的股利配发。根据这个假设前提,当投资于绩效好的公司时,投资胜算将很高,当然,这些公司有些会让投资者获利,有些却不尽然,但平均来说,它们的盈余每年将成长8%,加上发放3%的股利,所以,你将得到年报酬11%的获利。

股价本身并不能明白地指出你的投资是否正确。你可能听某些人说:“我不投资IBM股票,因为100美元一股股价太贵了。”其实他们可能付不起100美元去投资一股IBM股票,但事实上,一股100美元的成本,跟IBM股价是否太贵根本无关,就像一辆15万美元的蓝博基尼跑车,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太贵,但是对这辆名车本身来说并不贵。相同的,100美元一股IBM股票可能太贵,也可能不贵,这完全取决于IBM公司的盈余。

如果IBM今年每股盈余是10美元,也就是你用10倍的盈余———每股100美元去购买IBM股票,其市盈率即是10倍,这样的市盈率在今天的市场上是相对便宜的。而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每股盈余只有1美元,则你就付出比盈余高出100倍的价格去买IBM股票,此时,其市盈率是100倍,100美元一股的股价就太贵了。

如果你将一大堆公司的股价加总,再除他们的盈余,你会得到一个平均的市盈率。在华尔街,道·琼斯工业指数(Dow JonesIndustrials)、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及其他类似指数,都有其平均市盈率,而这就是市盈率或者是现在市场的价值。

市盈率是一个值得了解的有用的选股工具,因为这个数据显示出,在一段时间内,投资者所认为值得投资的企业盈余。当市场上下震荡起伏,其震荡幅度应该在10~20倍之间,而美国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在1995年是16倍,这表示一般的股票并不算便宜,但也没有贵得离谱。

任何公司,不论是私人企业还是公营事业,可能属于一个股东或者是上百万股东共同拥有,其经营目的都是为了一个单纯的原因———赚取利润。利润也就是收入减掉开销后所剩余的盈利金额,是属于全体股东所有,不论是通用电器(General Electric)、百事可乐(Pepsi)、玛维尔喜剧(Marvel Comics),或只是你利用周末在路边帮人洗车,你并不会不求报酬地拎着水桶、捏着满是肥皂泡沫的海绵站在路边,只是为了喜欢洗车,或在盛夏用水管冲车子图个清凉,就算如此,也不代表你不希望有报酬。

同样,投资者也不会只是希望参加股东会,或收到公司所寄的年报而拥有股票,他们去买股票,都是希望所投资的公司能赚钱,并能因此分配到公司的盈利。

林奇有些直觉很深刻。有一次,林奇到一家名为Tandon的热门软件公司去,见到一位投资者关系办公室的人员,他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却持有公司股票和期权的市值达2 000万美元。一位普通工作人员因公司变得如此富有,让林奇顿生警觉。Tandon股价已上涨了8倍,市盈率极高,若再涨一倍,他的资产不是变成了4 000万美元?林奇果断地拒绝了购买Tandon的建议,后来,Tandon公司股价从35美元跌到1美元多。

所以说,要认清一点,公司的盈利不一定能让股东受惠。一般来说,一个公司的盈余增长越快,就有越多的投资者愿意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去投资它。那就是为什么看起来发展前景十足的新公司,市盈率常常高达20倍甚至更高的原因,投资者对这类公司常常抱着高获利的预期,因此愿意付较高的成本持有该公司股票;相反的,成熟公司一般市盈率在10~15倍左右,因为这些公司的盈余成长较缓慢,且他们一般不会做风险高、获利高的投资。

有些公司的盈余增长稳定,属于增长型公司;有些公司的盈余随着景气程度而起伏,属景气循环类,如汽车、钢铁、重工业。景气循环类型公司的市盈率比增长型公司要低,因为其营业状况并不稳定,第二年可以赚多少完全视景气而定,但这却是很难估计的。

不过,即使公司赚钱,也不代表股东一定能得实惠,公司通常会采用下列三种方式来处置这些钱:(1)将这些钱用来再投资,比如开更多的店、兴建新的工厂,使盈余成长比以前更快。长期而言,这对所有的股东绝对有利。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可让股东投资的每一元钱有20%的获利,这个投资将比把钱存在银行里的利润要高出很多。(2)公司也可把钱浪费在购买公司用私家飞机、为高级主管办公室内的浴室铺设大理石、增加高级主管的薪水或以高价购并另一家公司等足以使公司经营费用增加一倍的若干事情上,这些不必要的花费都会对原来正确的投资造成伤害。(3)公司也可用这笔钱在市场上买回自己的股票。公司从市场买回股票后,市场上流动的筹码将减少,股价遂借此推升上扬,尤其是,如果该公司是在股价较低时买进自家股票,对投资者来说更是好事。

第30招 运用鸡尾酒会理论

为一代投资大师,林奇经常应邀去发表演讲,每次都听者如潮。每次演讲完毕,在自由提问的时间里,总有人问林奇股票的行作情,或者目前的股票旺市能否继续保持并进一步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林奇所总结出来的关于股市预测的“鸡尾酒会理论”可谓深得人情事理之精妙。“鸡尾酒会理论”是林奇在家里举办鸡尾酒会,天长日久,通过与来宾的交往闲谈而悟出来的,这种理论实际上更应该称作“经验”,源自生活、通俗浅显,却很有效用。林奇这样形容他的“鸡尾酒会理论”:“当某一股票市场一度看跌,而同时又无预期其会看涨时,纵使股市略有上升,人们也不愿谈论股票问题,我们称这一时期为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如果有人慢慢地走过来,问我从事何种职业,而我回答说‘我从事共同基金的管理工作’,来人会客气地点一下头,然后扭头离去。假如他没有走。他会迅速地转移话题,讲凯尔特人玩的游戏,即将到来的大选,或者干脆说天气。过一会儿,他会转到牙科医生那儿,说说牙床充血什么的。当有10个人都情愿与牙医聊聊牙齿保健,而不愿与管理共同基金的人谈股票时,股市就可能涨。在第二阶段,在我向搭讪者说明我的职业后,他可能会和我交谈长一点,聊一点股票风险等话题。人们仍不大愿谈股票,此间股市已从第一阶段上涨了15%,但无人给予重视。到了第三阶段,股市已上涨了30%,这时多数的鸡尾酒会参加者都不再理睬牙医,整个晚会都围着我转。不断有喜形于色的人拉我到一边,向我询问该买什么股票,就连牙医也会向我提出同类问题,参加酒会的人都在某种股票上投入了钱,他们都兴致勃勃地议论股市上已经出现令人期待的情况。在第四阶段,人们又围在我身边,这次是他们建议我应当买什么股票,向我推荐三四种股票。随后几天,我在报纸上按图搜索,发现他们推荐的股票都已经涨过了。当邻居也建议我买什么股票,而我也有意听从时,正是股市已达到峰顶、下跌就要来临的准确信号。”“鸡尾酒会理论”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林奇也提醒人们对这种理论的态度应当是各取所需,切忌迷信盲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