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念李煜,心系纳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0 01:15:39

点击下载

作者:周小蕾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情念李煜,心系纳兰

情念李煜,心系纳兰试读:

内容提要

葬送一脉江山,换得千古绝唱的李煜,其一生留给世人最真切的隐痛。他只求于乱世中舞文弄墨,看尽世间百态,却终究逃不过宿命的千千结。在风雨中飘摇,最终迎来一场断肠悲剧。另一位词作天才纳兰性德曾说:“我是人间惆怅客,不是人间富贵花。”他的一生以风雅为性命,以真心之字,诉衷情之心。他的名字被后人谨记,不是因为他的家族光环,亦非因为其宠臣近侍的身份,而因为他横绝一代的词。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

本书对李煜和纳兰的人生及作品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描绘与阐释,复原了两位词作天才的忧伤面影和久违的文学现场,展现了李煜和纳兰的深远影响,表达了词人对纯粹心灵的向往。

序言

“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清人郭磨寥寥数语,便勾勒出李煜的悲情人生。“南唐后主”是历史给他戴上的沉重皇冠,这顶皇冠将他囚禁在金碧辉煌的龙椅之上,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平庸的皇帝之一;所幸,历史还留给了他一种清雅的文学体裁——词,一根轻盈的湖州狼毫,一方细腻的老坑洮砚,他便成为历史上一代词宗。

南唐政权建立于公元937年,定都金陵,疆域辽阔。长久浸淫在江南文化之中的李煜,和父亲李璟一样,喜读诗书而不善权术,因为世袭而被推上皇位之后,他便彻底远离了春风暖雨、落絮飞雁的诗意生活——虽然在他的早期诗作中仍留给世人这样的幻觉,但事实上,穿过那些莺莺燕燕的歌舞,拨开那些余音袅袅的丝竹,李煜的内心惨淡而寂寞。

直至兵临城下,肉坦出降,他完成了身为皇帝最后的仪式,也由此开启了他词作的巅峰之途。至真至纯至悲,至精至情至雅,褪去了君主的外衣,他终于显现出温润君子的底色,只是这底色中夹带着无尽的唏嘘与悲怆,江南一梦,故国难别,命运激起的浪花终于浸湿了词人的眼角,惶然哀戚的低鸣也引来了牵机药。几十度春秋拼凑出李煜跌宕起伏的一生,数十首词作是他留给世人珍贵的印迹。这一份印迹,值得后人为之默然,为之慨叹。

同是皇室贵族,相比李煜的浓郁悲情,纳兰性德的哀伤则如暮春之雨,亦如雨中之荷,浑然天成,缠绵不绝。

世人常感叹他的温润,如水如玉,淡泊静远。虽为世家子弟,出身显赫,竟毫不沾染浮华之气,就像一颗洁白的莲花,从盛世旧梦里缓缓升起。他的一生不偏不倚,没有宦海沉浮的惊心,也没有征战杀伐的激荡,唯有一场生离死别的爱情,足以令他痛彻心扉。

世间再难见到这样的才子,流淌着贵族的血脉,却吟唱着凡人的悲哀;身着锦帽貂裘,却有着悲悯苍生的情怀;食尽玉盘珍馐,周身却散发着蔬笋之气。他名为武将,却厌倦羁旅行役,出征漠北,却被满天星空搅碎乡情。他天生情种,对结发之妻一往情深,悼亡之音由此响彻词史。

三十载短暂岁月,打捞出一本传世的《饮水词》,只是“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渌水亭下,珊瑚阁中,他时而痛饮高歌,时而挥毫泼墨,时而为友人的生死忧心忡忡,时而为亡妻的音容不胜悲痛。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纳兰性德溘然长逝,远去的背影终于化作一袭白衣,在历史的幽静之处,他还在听梅花落英,蓬草呜咽,深山夕照深秋雨。周小蕾2016年初春上篇落花流水春归去——一种销魂是李郎第一辑前身·晚凉天净月华开第一节 六朝遗梦金陵城

逶迤长江尾,盈盈秦淮畔,六朝古都金陵自古便是热闹繁华之所在。它倚仗着绝佳的山水形势,云蒸霞蔚,钟灵毓秀:以钟山为首的群山,如蜿蜒的巨龙盘旋在其东南,城西以石头山为终端的层叠山峦,又恰似猛虎雄踞在浩瀚江岸;南拥秦淮、北倚后湖,易守难攻,颇具霸王之气,自然成为安邦定国之首选,兵家必争之要塞。

金陵建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群雄逐鹿的春秋时期,史书所载的吴越之争便发生在此地。

吴王夫差曾经在金陵城西的一座土山上筑“冶城”,利用此处丰富的金属矿藏,冶炼兵器;越王勾践吞吴称霸之后,更是在金陵筑起“越城”,亦称越台。相传越大夫范蠡曾亲自率军驻守,故又称“范蠡城”。斗转星移,战乱不休,至公元前333年,楚国灭越,“范蠡城”便成了楚威王的天下。

相传当时就有民间方士向朝廷进言,说是这越城里紫气东来,隐隐有一股“王气”缭绕,日后必定是英雄辈出,如果施以法术治之,或许会威胁到楚国将来的统治。楚威王熊商听到这番言论,忧心忡忡,日夜难安,便重金向方士讨教一破解之法。为了确保自家的山河能够代代相传,他特地在狮子山以东的方向埋下了一个金子熔炼的小人,用来镇压越城地下不安分的“王气”,并将金人陵寝所在的越城一带改名为“金陵”,更是在石头山上修筑了一座金陵邑,誓将楚王的统治宣告天下。

而这“王气”之说,不过是误打误撞,却为后人留下了浪漫的秦淮之名。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后,曾经五次出巡,一个有趣的插曲就发生在秦始皇最后一次东巡的时候。当时,他和群臣在巡游途中路过金陵,与他随行的几个术士看到金陵城四周山势高峻、地形险要,也向他进言说金陵有王气。

嬴政自称“始皇帝”,独断专权,威名四方,本就希望后世继位者能够延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世世代代“传之无穷”。听闻此言,秦始皇龙颜大怒,当即调遣工匠,凿断了方山的地脉,并且下令让淮水改道,让它穿过金陵与长江汇合,用源源不断的活水带走这些所谓的“王气”。因此,流经金陵的这一段淮水就有了一个浪漫的名字——秦淮河。

然而金陵独特的地势环境并没有因此改变,这个山环水绕的地方,注定会生发出许多可哀可叹、可感可兴的故事。所谓的“王气”到底会不会孕育出英雄尚未可知,但是天之骄子往往都会选中这方宝地,修缮行宫,指点江山。

金陵成为一国之都的历史,始于三国时期的公元229年。据说,早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蜀相诸葛亮奉命出使江东,也曾经对金陵的天然地势赞不绝口。他曾对孙权说:“秣陵地形,钟山龙蟠,石头虎踞,此帝王之宅。”果不其然,东吴大帝孙权在此迈出了军事发展的第一步,在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后湖的天然屏障之内,借助山川形势,利用崖壁天堑,建造了雄伟坚固的石头城,并且改金陵为建业,表示了在此建立帝王功业的决心。从此之后,金陵城便总是以金粉辉煌、奢靡富饶的形象出现在诗书画卷之中。

继东吴之后,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均在此建都,故金陵城有“六朝古都”之称。南朝齐国谢朓的这首《入朝曲》便高度概括了金陵城的旖旎风光: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献纳云台表,功名良可收。

自东吴开始,建康(即金陵)的人口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地域的不断扩张,数不清的亭台楼阁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孕育在江南的烟雨中。

皇城的宫苑高耸巍峨,威仪棣棣,透露出不可侵犯的庄严气息;画檐朱楼鳞次栉比,密密麻麻地夹住了宽广的街道。护城河两岸的垂杨柳,在漫长的岁月里成长为绵密的浓荫,婀娜婆娑,几乎遮住了蜿蜒曲折的水流。街道上车水马龙、人影憧憧,舒缓清扬的笳声、规律有节的鼓声护送着华美的车轿……

在魏晋南北朝这一段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金陵城倚仗长江天险,坐靠虎踞龙盘的重山,加上江淮平原土壤肥沃、资源充足,水路畅达,交通便利,虽然屡屡发生改朝换代之事,但政治上的纷纷扰扰似乎并未影响它在经济文化上膨胀性的发展,它一度成为同时代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被温润的南朝文化滋养的建康,更是与西方的古罗马齐名,被称为人类古典文明的两大中心。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达、文化兴盛,人民自然而然休养生息、繁衍子孙,金陵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

有多少高楼平地起,就会有多少宫城化为断壁残垣。六朝古都金陵,自然是见惯了兴亡盛衰之事。孙皓降晋、陈叔宝降隋城,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城中每一块石头、每一棵树都见证了众多的故事,厚重的历史气息,看淡风云变幻的苍凉,正是这个城市独有的魅力。第二节 乱世戎马定江山

唐朝末年,纷争不断,各地的起义军揭竿而起,中原长达数百年的统一局面最终被打破,各地藩镇割据,划界而治,纷纷扩张地盘,称王称霸。中国历史从此进入动荡分裂的“五代十国”时期。

李昪和他的父亲李荣,正是在唐末之乱中分离。李昪不知父亲所终,他的母亲也在连天烽火中去世,只留下了年幼的彭奴在世间流浪。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这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只能栖身寺庙之中,成了一个扫地敲钟的小和尚。不明白乱世纷争的他,只求每天都可以吃饱穿暖,过上安稳平静的生活,若不是机缘巧合遇到了杨行密,他或许永远都想象不到传闻中乱世枭雄的模样,或许永远都不会懂得铁血男儿指点江山的雄伟志向。

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杨行密攻打濠州得胜之后,为了抚慰民心,特意到当地的寺庙拜佛布施。在这与世无争的僻静地方,在禅房服侍的小和尚彭奴倒是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觉得这个小孩样貌俊秀、举止机敏,眼神之中更是隐隐透出一股聪慧和倔强来,如果能够把他带在身边细心教养几年,日后有所大成,必定能为他的雄图霸业锦上添花。

当即,杨行密就决定将这个黄毛小儿收为义子。

奈何杨家子嗣众多,而且各个心高气傲,根本不愿将出身低贱的彭奴作为兄弟,无奈之下,杨行密只得割爱,将他交给了自己最信赖的部将徐温抚养,并为他取名徐知诰。

徐温本来就是一个侠肝义胆的草莽英雄,在唐末动乱之中以贩卖私盐为生,而且身怀武艺、勇猛过人。杨行密起兵后,他就一直忠心追随,更是以江湖豪杰的义气与忠厚深受杨行密的赏识,在杨氏部族中脱颖而出,和杨行密结为莫逆之交。

徐知诰进入徐府时虽然年幼,却因为命运多舛而比同龄人更加成熟懂事。他恪守孝道,温顺恭谨,侍奉徐氏夫妇比其亲生子女更加勤勉用心,晨昏定省从来不敢懈怠。身在将门,他一直跟随杨行密、徐温等乱世英雄南征北战,自然也就知道了文治武功的重要性,所以在学业武艺上更是肯用心苦练,加上其天资聪颖,很快就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杨行密从徐温处得知徐知诰进步神速、为人恭谨,有大将之才,更是为自己有识人之智而欣喜若狂,他不只一次地在人前称赞:“知诰俊杰,诸将子皆不逮也!”

乾化二年(公元912年),徐知诰协助主将柴再用前往宣州攻打李遇,战功赫赫,从升州队遏兼楼船副使被提为升州刺史。升州,即素有“虎踞龙盘”之喻的金陵城。日后南唐与金陵的渊源,可以说此时便已经拉开了帷幕。

当年隋文帝灭陈之后,为了避免日后有人坐拥江淮与之分庭抗礼,曾下令将千古帝王州的金陵闲置,他将金陵城传承了数百年的宫殿、城池、军营尽数毁去,或辟为农田,或任其荒芜。整个隋唐时代的金陵,都弥漫在一种清冷苍凉的氛围之中。唐末的动乱纷争更是使得江淮地区长期笼罩在战火之中,饱受战火之苦的黎民百姓无不盼望着安定有序的生活。

当时江淮一代属于杨吴的统治区域,这些在刀剑烽火中浴血拼搏出来英雄们,只懂得征战杀伐,根本不知如何文治天下。他们习惯于用蛮横霸道的武力解决一切,使当地百姓怨声载道,所以当徐知诰到任升州刺史,着手治理升州时,他出色的政治才华便展现在世人面前。

徐知诰执政后,为了安定民心,遂宽缓刑法,推广恩信,他提倡轻徭薄赋,奖励农桑,大力鼓励百姓从事生产;他整顿官僚,任用贤才,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一时间,升州境内的寒门布衣,凡有所学者,皆投奔徐府。几年时间里,就使得升州府库充盈、人民安居乐业,为他赢得了广泛的民心。

此时,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升州传来的消息仍让他感到隐隐不安。

显然,徐知诰所表现出来的显赫政绩足以威胁到他的养父徐温。这个昔年的英雄好汉如今已经进入人生的暮年,纷乱的世间,他对父子相争、骨肉相残的事情早已了然于心,他深知,养子如此出众,自己的亲生骨肉根本不能与之相较。最重要的是,他看懂了徐知诰眼神背后的欲望,与自己的野心何其相似,猛虎一样的人,本能地会把对方当作生死拼搏的敌手。

徐知诰也明白养父的想法,心中的猛虎虽早已苏醒,却终究被自己的忠义观念所束缚,始终没有迈出篡位夺权的那一步,直到徐温去世之后,徐知诰才挥兵北上,最终夺取了杨吴政权。

天祚三年(公元937年),徐知诰受禅称帝,建立齐国,改元升元,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忠武皇。

那一年,金陵城格外热闹。

听闻徐知诰要回到金陵,并在此定都,沉寂许久的金陵城迎来了一阵阵骚动,百姓都翘首企盼着他们的刺史大人能够尽快归来。明媚的阳光下,就连运河边的古柳,也褪去了离别的酸辛,招展着迎接帝王归来。

犹记得当初,杨吴政权刚刚占领江淮,武将治国,人们心中真是忧惧交加、五味陈杂。可是他们何其幸运,遇上了年少时的徐知诰,他本就在乱离中成长,深知庶民之苦。他善于用兵,更擅长治兵,能够带领他们守护地方而不侵扰百姓;他轻徭薄赋、鼓励农桑,能够引导百姓自给自足。在他的治理下,布衣安居江淮之地,兴发文教百业。金陵城成为乱世中的一片乐土。

昔日才俊归来,是开朝立都的大事,纵使国君节俭,该有的礼仪规模却不能省略,崭新的宗庙开始修建,倾颓的楼阁开始翻修,兴路清河,整顿城池,坊市日益喧闹起来,人潮逐渐热闹起来,秦淮河的灯火,晃了静夜星辰的眼。

升元三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定都金陵,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南唐。

李昪在位期间,对外坚持弭兵休战,以保境安民,对内则兴利除弊。他礼贤下士,虚心纳谏。由于连年征战,从中原一带流落江淮的难民源源不断,李昪积极妥善安置,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南唐社会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一跃成为“十国”中的强者。第三节 黄粱一梦终成空

历代的君主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希望并且相信他们的子嗣延绵,江山永固。李昪更是如此,他太了解建家立业的艰辛,也知道王室衰败的凄惨,随着南唐权势的扩张,李昪的野心也日益膨胀,他几乎把所有的心思和热情都花在了笼络人才、积蓄实力之上。不难想象,一个毫无家族势力、出身寒门的孤儿,动荡的时局中凭借一己之力巩固一个新生的国家,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然而,李昪在国事上耗费的心血越多,留给家庭的时间就越少,父子之间的交流更是寥寥无几。李昪自幼丧父,养父徐温对他虽是疼爱,终究含着几分忌惮,可以说,他既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父子亲情,也不知道如何面对幼子。因此,李璟出生后,他根本不知如何春风化雨,将治军的胆识、用人的智谋、治国的礼法等帝王之道传授于他。

李璟的母亲乃是元敬皇后宋氏,在尊崇宗法制的封建家族里,嫡长子的身份让他从出生起便自带荣光。李璟弱冠之时,正是他的父亲南北征伐的阶段,他亲眼目睹了父亲的辛苦奔逐,亲身经历了改朝换代的巨变;他眼看着杨吴子孙落败而去的狼狈模样,也见证了那金陵城里高楼渐起的繁华盛景,他自然懂得王位得之不易,也明白江山百姓之所需。

在李昪看来,纵然李璟不是开疆扩土的绝世英才,至少也应该是一位恪尽本分的守成之君。可这般期望对于成长中的李璟而言,却是一种日渐沉重的负担。

年幼之时,每次父亲戎装归来,他都会莫名地焦虑。他害怕那充满希冀又异常严苛的眼神,更怕答不出话时狼狈难堪的局面,即便稍大一些,学习骑射策略的时候,他依旧会手心出汗,紧张不已,可越是担忧越是出错,他甚至会不住地想,或许自己永远都不可能满足父亲的要求,帝王之家的宫宇转眼便成了埋葬自尊的坟茔。

终于,他可以写出合格的策论了,能够装模作样与贤士辩论了,表面上看来,他在一点点接近父亲的期望。然而他身心俱疲,仿佛有股无形的力量死死地拽着他,让他不得不投入那令人窒息的权力争夺中。

唯有在深夜,在明月与诗词的浸润下,他才能得到那么一丝丝喘息……

李昪年少大成,晚年却极其崇尚道术,因长期服用丹药,个性变得暴躁易怒。升元七年(公元943年)二月,李昪背上徒生脓疮,不久便病情恶化,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同年三月,李璟继位,为南唐元宗,改年号为保大。

根据史书的记载,李璟即位不久便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早年被压抑的虎豹之心终于有所喷泻,父亲多年以来奉行休养生息的国策,为他的兴兵征战积聚了足够的财力物力。几番征战连连得胜,大军先后消灭了楚、闽二国,攻城略地,收服百姓。至此,南唐进入全盛时期,治理三十五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达500万之多,成为江南一代最为繁华的所在,疆域辽阔、国力雄厚,坐拥江淮之鱼米,囊括天下之英才,所谓“比年丰稔,兵食有余”,为后来中国南方经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南唐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权之一。

然而,李璟就像是一只金丝雀,从破壳那日起,便被禁锢在美轮美奂的鸟笼中。虽然李昪长年精心教育,想尽方法教给他翱翔九天之方法,却从来没有打开鸟笼让他亲自体验过蓝天的广阔。随着父亲离去,或许是血脉相承的本能,或许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他迅速地张开翅膀努力飞翔,殊不知世事险恶,短暂的自由之后便是独自掌舵的迷茫。

胜利似乎来得太过容易,李璟的自信心迅速膨胀起来。他以为自己的才干、功绩早已远在父亲之上,唯我独尊的快感蒙蔽了宽仁爱民的心性,他开始愈加盲目自大、奢靡放纵。他以冯延巳为翰林学士,冯延鲁为中书舍人,陈觉为枢密使,魏岑、查文徽为副使,此五人都是贪赃枉法之徒,被南唐人称为“五鬼”,但在甜言蜜语之下,李璟全然不顾朝臣谏言,还一度自绝言路于百姓,南唐的根基至此开始腐烂动摇……第四节 少年不知愁滋味

公元937年七夕夜,满天星辰,王府中新添了一位小公子——李煜。

七月初七,是民间传说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此良辰美景下,小公子的诞生便可谓是喜上加喜。令人惊叹的是,这小儿睁开眼的时候,居然天生是一目重瞳,眼波清亮、眼神纯粹,那层叠的眸子一者像旭日,明亮而温暖,一者像新月,绰约而清亮,又仿佛是七夕夜璀璨的星辰落在了他的眸子里。

古时,人们常把超出自己理解范围的事情,加之以浪漫的解读,奉之以真诚的信仰。他们深信,冥冥之中自有天道在安排一切的人事祸福,而位于百姓万民之上的君主,自然是天降的统领,是上天挑选出来的圣人。既然是圣人,出身之时便伴随着天之异象,以彰显其血统之尊贵。

在迷信传说中,重瞳也是天赋异禀,是神赐的异象。

那多出来的一颗瞳孔,璀璨而神秘,似乎能够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因而中国古代的相术将重瞳这种异相视为吉利和富贵的象征,认为重瞳者往往有帝王将相的命格。在中国历史上,有据可考的重瞳者,如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春秋霸主晋文公重耳,西楚霸王项羽,雄霸西域的后凉国王吕光等,无一不是万人敬仰的天之骄子,神异之说让他们本身极具传奇色彩,他们的人生经历更是为这些传言谈资增添了神秘的魅力。

而这个一出生便眼含日月星辰的孩子,注定是天地的宠儿,是自然浩荡孕育的多情公子。小小的孩儿被取名为从嘉,李氏之姓足以给予他安稳富贵的一生,从嘉之名则饱含着父辈对他的祝愿,希冀他这一生能够顺遂安康。

富庶而又浪漫的金陵,孕育出六朝金粉的温柔缱绻,它的水土日月,它的历史文化滋养着生长于斯的芸芸众生,它的安逸闲适更是浇灌了童年李煜的灵与肉,在此地,从嘉就是最受宠、最娇惯的小公子,他在华美富庶的金陵城中悠游,在安定的社会环境中成长,既不知战乱的恐怖,也想象不到父辈会有着一段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童年时光。同样地,充满灵性的少年也不愿去考究那些枯燥的策论和无趣的帝王之法。

从嘉的性情酷似自己的父亲李璟,两人不仅是血浓于水的父子,更是志趣相投的知己。他们喜爱奢华浪漫的宫殿楼阁,追求才子佳人的爱情,痴迷音律诗歌的美好,父子俩像花园里的匠人一般,沉醉在艺术的海洋里,想要将周遭的世界打造成一个完美的世外桃源。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应只有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如果不是命运捉弄,如果没有生在帝王之家,他应是金陵城中的风流才子,不慕名利,不求显达,在烟花巷陌、诗词曲赋中追逐着自己的欢欣……

但是,出生时的吉利之兆伴随的传言密语,不仅为他赢得了家族的关注与疼宠,也在不经意之间埋下了祸端。在群雄逐鹿的乱离之世,父子反目、手足相残已是常事,原本他只是无关紧要的七皇子,偏偏天赐如星如火的重瞳,这是传说中的帝王之相,这也是招惹嫉妒与迫害的源头。对于小李煜来说,重瞳就是一颗埋在他脚下的炸弹,不知何时便会爆炸,引火烧身。在兄弟们妒忌的眼神中,他过早地体会到了宫墙之中亲情的淡薄、权势的恶俗。

许是天生就偏爱诗词不爱兵书,许是为了躲避多疑的长兄而故作姿态,无论如何,小小少年李煜总是身着素衣,手握书卷,一支渔竿一壶清酒,不问世事,更不理朝政,以超脱凡俗的悠闲王爷之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或是寻个暖阳高照的日子,在后湖里悠然自得地泛舟垂钓。抛开那些繁文缛节,只着一身轻便雅致的白衫,用木桨荡漾开阵阵波澜,惊得水面上桃花的瓣蕊也随着小船四散摇摆。头顶上有飘荡的柳枝挡住了烈日的眩光,在湖面交叉映成斑驳的画影;耳边有柔风辗转流连,从树梢盘绕而过,奏出一首委婉的春曲;鼻尖嗅得的是新草出土的清香,远胜了胭脂粉气一筹;目光所到之处皆是诗情画意的江南风骨。也顾不得被湖水沾湿了片片衣角,就着盎然的美景摇头晃脑地长歌一曲……

抑或是在月朗星明的夜里,寻一处人迹罕至的寂寞亭台,给自己斟上一杯前月藏下的清酒。手持精致小巧的酒杯,斜着身子倚靠在栏杆上,看那天上的月啊,像一尊华贵的白玉盘,莹莹透着温润如玉的光彩,而这杯中的月倒是调皮许多,晃来晃去地变换着形态,真是教人捉摸不透。远处秦淮岸边灯火通明,莫不是那天上的星光点点误入了凡尘。伴着琴弦落得的袅袅曲调,隐约间还传来了歌姬清亮的嗓音,可这亦真亦幻的咿咿呀呀,哪唱得尽俗世的爱恨情仇、悲欢离合……第二辑爱恋·啼笑因缘成佳话第一节 秋心求月苦无门

李璟即位之初,便遵从李昪的遗诏,百年之后,将帝位传给自己的亲兄弟。正是因为这样的念头,他才迫不及待任命其弟李景遂为兵马大元帅,李景达为副元帅,由他们牢牢控制兵权,而将自己的长子李弘冀暂时外放留守东都扬州,以防生变。

但对于大多数皇室子孙而言,父位子承乃是天经地义,他们不知晓李璟和几位皇叔打下的算盘,既然同是皇室血脉,正殿内那熠熠生辉的皇位便是一生的追逐,进一步可登天,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在权倾朝野的诱惑下,谁又会心甘情愿地放弃呢?

在李璟膝下,嫡长子李弘冀无疑是皇位最痴心的角逐者,他继承了祖父李昪的霸气和才能,在军事方面大有一番作为,天生就是雄才伟略的政治家、驰骋于疆场的龙虎将帅。

于乱世之中立国的南唐,自然知道家国平安全依仗南唐将士的拼杀,所以他们对军功的重视远远超过文治。李弘冀深谙民心所向,他屡屡主动请缨,在一次又一次对外征伐中所向披靡,可谓是军功卓著,在将士中的威望日盛,逐渐超过了他的叔父李景遂,他部下的将帅更是多次在皇上面前夸耀他的能力。而李璟,对这个儿子的军功既感到欣慰,也含着几分忌惮。

在后周显德四年(公元957年),皇太弟李景遂屡次遭人弹劾,无奈之下只得全身而退,力请返回封地,远离朝政;而在南唐与吴越之战中,元帅李景达被敌军击败仓皇南逃。在几个皇位的候选人之中,只有李弘冀为国家社稷立下了大功,也是朝臣拥戴的皇子,这才使得李璟不得不顺应民心,将李弘冀立为太子,给予参政议事之权。

然而即便是贵为太子,李弘冀心中还是感到隐隐不安,父亲曾许下的兄弟相传的诺言就像是一把悬在他头顶的利刃,不知何时会斩断他掌权的步伐,这让他日夜不得安宁。次年,也就是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李景遂再次得到加封。叔父卓略的官爵让身为太子的李弘冀胆战心惊,满心疑虑的他终于忍无可忍,于是,在李景遂受封回城的途中,李弘冀令人在他的饮食中做了手脚,将之毒害致死。

为了争权夺势,李弘冀放弃了骨肉亲情,抛下了伦理纲常,不惜以皇叔之命为代价,清除迈向皇位的一切障碍。可惜一失足成千古恨,之前李弘冀的种种作为就引起了皇帝的疑忌,如今更是犯下了不可饶恕的滔天大罪,一方面皇帝李璟不断对其施压,一方面又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纵使是意志如钢铁般坚强的李弘冀,也在日复一日的内疚、悔恨和恐惧之中陷入了泥沼一般的心病之中。

据说,他屡屡看到自己叔父李景遂的鬼魂,或是衣袂飘飘将年幼的自己抱在膝上讲解兵书,或是阖家宫宴为不胜酒力的自己拦下兄弟们的敬酒,或是在父皇训诫自己时满面慈爱地在一旁开解……但最终都以口吐鲜血倒地而亡为噩梦的终结。他无数次从梦中惊醒,额头上覆满细细密密的汗珠,从此神魂颠倒,浑浑噩噩,似梦似醒,整个人的精神越来越颓唐,最终陷在沉绵的病势之中,再也没有醒来。

南唐史上最严重的一次内斗最终以李景遂、李弘冀叔侄的前后死亡而宣告终结。

李璟死了兄弟,又痛失爱子,精神也一蹶不振,而此时朝臣接连上奏,要求重立储君,防患于未然。可是目及之处,几个皇子大多才智平庸,难当重任,这时,天生重瞳的小皇子从嘉又引起他的注意,他对于天降异象深信不疑,因为李璟自身的即位本就是个神奇的故事。

此前,老皇帝李昪就传位一事更是犹豫不决。应理而言,李璟身为嫡长子,自当顺而继位,但李昪又忧其才智平平,不足以治国平天下,如此几多考量,这才在诸皇子间迟迟举棋不定。

这日,李昪正在升元殿酣然午睡,梦中看到有一条金色的巨龙腾云驾雾而来,盘旋着绕过升元殿西边的立柱,用龙头顶破大殿的窗户,正伸着脑袋朝殿内张望。

李昪惊得满头大汗,霎时清醒过来。

金龙降世绝不是小事,他心中恐有异变,连忙派了侍卫去察看殿外的情况。令人讶异的是,侍卫回来通报,升元殿外并无异象,只是大皇子李璟正在殿外靠着西边的立柱,对着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出神。李昪大惊,认为天意不可违也,遂顺从天意,立李璟为皇太子,李璟这才顺利踏上了属于他的帝王之路。

可与李璟早年的励精图治不同,从嘉生性淡泊,醉心于琴棋书画诗酒花,这是满朝文武有目共睹的事,风声一起,自是引得一片哗然。

时任礼部侍郎的翰林学士钟谟曾经和元宗的第七个皇子从善一起使周,二人交好而亲厚,因此他毅然挺身而出,坦然谏言,保荐七皇子从善为太子。“从嘉德轻志懦,又酷信释氏,非人主才。从善果敢凝重,宜为嗣。”

钟谟认为,从嘉的性格怯懦,又痴迷佛法,没有为人君王该有的气度,反倒是纪国公李从善称得上果敢稳重,是合适的储君人选。

奈何元宗建储之意已决,早就想好了要封从嘉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为他日入主东宫做好了打算,钟谟却公然忤逆圣旨,贬斥从嘉,引得龙颜大怒。李璟假借钟谟交结张峦等罪名,将其贬为国子司业,又贬著作佐郎,直接发派遥远的饶州,并立即遣派中使令侍卫军十人,当天就督促他离开了都城。

由此可见元宗心意之坚决,朝堂上下再不敢有所非议。

北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李璟去世,终年四十六岁,谥为李景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陵于顺陵。

同年七月,太子李从嘉继位,金陵城一反夏日酷烈之象,清风徐来,流水荡漾,满城热闹非凡,万人空巷。将士们全副武装,严阵以待,老百姓们也纷纷换上了最得体的衣裳,摩肩接踵地在宫门外朝拜新君。

黄袍加身,万人敬仰,天之骄子,君临天下。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场面,秦二世胡亥杀兄夺嫡,指鹿为马;隋文帝杨坚废周夺权,一统天下;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成就贞观之治。无论宗室之内,或外戚之间,乃至一代勋臣,都抵不住那权倾天下的诱惑,但对于温润如玉的从嘉来说,这场声势浩大的登基仪式就像一场无可奈何的表演,群臣叩拜、山呼万岁的声音早被他抛到九霄云外,所谓帝王之名,反倒像是一副沉重的枷锁,将他牢牢困在朝堂琐事之间、琴棋书画之外。

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从嘉坦言,他作为众皇子之一,并无雄才大略去治国平天下,虽自幼被授以帝王之道,但他始终不能得其要领,也无兴趣在此,他渴望远离功名利禄、世事纷扰,只求在德行上不断完善自己。他本在父亲和兄长的庇护和抚育下,一直过着安闲的生活,只是因为兄长相继死去,按顺序推迟后延,无奈之下,才轮到他来掌管国事。

而为后世所津津乐道的“李煜”二字,是伴随这副枷锁一同扣在从嘉肩头的新名字。

日以煜乎昼,月以煜乎夜。

煜,即照耀,是日月的象征,人们将希望寄托在这位年轻的帝王身上,愿他一如日月,以一己之光辉,润泽天下。“惧弗克堪,常深自励”,既长为风月之人,又哪堪这朝堂之苦。第二节 惊鸿一瞥定终身

旧时,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一首《霓裳羽衣曲》更是世人皆知,但是关于《霓裳羽衣曲》的来历,世间却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唐玄宗登三乡驿,望见了传说中的仙山女儿山,为之秀丽美景叹为观止,触发灵感而作;有人认为是天宝十三年间所作,当时唐玄宗以太常刻石的方式,修改了一些由西域传入的乐曲,此曲就是根据著名的《婆罗门曲》改编而来。

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说法是,这首舞曲是由唐玄宗与道士叶法善相伴进入月宫游玩而得。

时值中秋,桂花浮玉,夜凉如洗。玄宗伴着笙歌华舞,凭着白玉栏杆,入口的美酒却颇显得索然无味,看向四周精美别致却又稀松平常的景致,他不禁望月兴叹:“这明月普照万方,如此光灿,想必其中定有非同寻常的美景。人们常说嫦娥窃药,奔在月宫,既月上也有宫殿,必定可供游观一番。只是,我该如何上去呢?”

他当即传来道教天师叶法善,咨询登月之法。这叶法善四代为道,也非等闲之辈,只将那手中的板笏一掷,天地间便现出一条雪链也似的银桥来,这头出自宫苑,那头直接向月内。玄宗心头大喜,随着法善一同踱上桥去,直入了“广寒清虚之府”。

只见桂树之下,有无数白衣仙女,乘着白鸾翩翩起舞,这边庭阶上,又有一众仙女奏乐,与之相应相合。法善解释道:“这些仙女,名为‘素娥’,身上所穿白衣,叫作‘霓裳羽衣’,所奏之曲,名曰《紫云曲》。”玄宗素来通晓音律,闻此仙乐,赶紧将两手按节,把乐声默记下来,待到回宫之后,将所见所闻传与杨玉环,并为记下的曲子命名为《霓裳羽衣曲》。“玲珑箜篌谢好筝,陈宠筚篥沈平笙。清弦脆管纤纤手,教得《霓裳》一曲成”(白居易《霓裳羽衣歌和微之》)。

此曲须得乐器十余件共奏而成,一出于世,便广流于乐府,在开元、天宝年间曾盛行一时,成为皇家歌会舞宴之时的定场之曲,其音韵之流丽婉转,百转千回,在唐人书中多有记载,直至安史之乱,局势动荡,《霓裳羽衣曲》惨遭失传,实叫人扼腕不已。

然而,时隔两百多年后,南唐后主李煜与他的皇后大周后凭着自己的音乐天赋,琴瑟相合,仅用几幅残谱就复原了失传已久的《霓裳羽衣曲》,铸就了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周后名为娥皇,她的父亲周宗是南唐的社稷元老,曾在南唐烈祖李昪篡权夺位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称帝之前,李昪曾梦见自己在顺天门摔了一跤,恐有不祥之兆,欲找人圆梦,正遇上了一向与他交好的周宗,便向其一一道来。不料,周宗闻之却是大喜,说梦中摔跤,反而正是现实中被扶而起之兆,话音刚落,便掀起官袍,将行君臣之礼。

李昪本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神秘主义者,恰逢此时他已经掌握了南吴的政治大权,心中早有了罢废南吴,改元建国的心思,如此一来,更是深感此乃天意如此,不由得暗自打定了主意。此后,周宗又联合诸多大臣,兵谏吴国皇帝退位,迎接李昪登基,可谓是为南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李昪登基后,便将周宗擢为内枢使、同平章事,后又迁侍中,颇得亲信,后因人诬陷,罢为镇南军节度使。李璟继位后,周宗复出,在东都为官,周家乃名门望族,枝繁叶茂,是南朝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周宗膝下育有两个女儿,其中,大女儿名叫周娥皇,她天生肌肤白皙润滑,而且眉毛高挑,眼睛炯炯有神,透露出一股高雅的气质,如此秀丽的容貌,称得上是一副天人之姿。

除此之外,周家书香门第的教养也在她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她平素喜好阅读,通晓古今史事,而且精谙音律,可以做到听曲辨音,至于吟诗填词、玩弄辞赋,更是没有一样能够难得住她。

作为一个长年隐于深闺的大家闺秀,能够真正让她为天下人所津津乐道的,却是她那一把名震天下的烧槽琵琶。

早年,元宗喜寿,大宴群臣。娥皇受父亲之命,要在这汇集了满朝文武的宴会上,为皇帝弹奏一首琵琶曲祝寿。令皇帝感到意外的是,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小姑娘,面对九五之尊的眼光,竟然没有透露出一丝怯懦。她优雅地行过礼,落落大方地抚裙坐下,坐定之后,低眉含笑,抱起古色古香的琵琶弹奏起来。她小小的身躯坐得笔直,娇嫩如玉的手指在琴弦之间来回游走,竟奏出了一曲气势磅礴的弘歌。一时间,满座众臣无不目瞪口呆,上座的元宗更是发出连连赞叹,眉目间尽显对她的赞赏和喜爱,当即下旨赐了她一把传世的烧槽琵琶作为嘉奖。

娥皇出身豪门,自幼见惯了莺歌燕舞的盛大场面,在圣上面前更是谨遵父亲的教诲,一直保持着优雅端庄的贵族仪态。但是当她摸到那把传说中的烧槽琵琶,脸上还是难掩喜悦之情,一时竟忘记了闺中礼节,跪下来连声向圣上谢恩,直到自觉失了态,这才露出些许女孩子家的俏皮与羞怯来,惹得元宗笑意盈盈,大手一挥,又追加许多赏赐。

那一日,一向素净的李从嘉也换上了锦绣的碧色华服,手里持着精美的酒樽,心里还惦记着府上后院里新开的那株红梅。然而,琵琶声一起,他的魂就被那跌宕起伏的壮阔曲调给拉了回来,实在想不出哪家的歌姬能有如此气魄。他转过头来定睛一看,重瞳的眸子里就映出一个娇小的人影,原来是周府上的千金,她眉角的云鬓、衣衫上的牡丹、绣鞋上的金线,就这么一笔一画地,刻进了那颗风轻云淡的心里。

娥皇受过赏赐,款款退下,四下笙歌又起,众人继续沉浸在欢庆的喜悦之中,谁都没有注意到,那人脚下洒落一地的美酒,更没有注意到,少女沉稳的步履也为之慌乱了许多。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这首《玉楼春》便是李煜后来与周后宴饮时所作,前六句描写了歌舞场面的花团锦簇、婆娑妖娆,“笙箫吹断水云间”,在乐工舞女的轻歌曼舞中,皇宫宛若天上人间,处处充盈环绕着美妙的音乐和曼妙的舞姿。而《霓裳曲》经过夫妻二人的整理复原之后,更成为宴会表演时的佳作,欢饮之时,尽兴之处,竟手拍栏杆,几度飘飘欲仙,宫廷内一派恣意欢乐的浓郁情兴。在这情满欢极之后,后主却笔锋一转,徜徉在偃烛熄火。骑马踏月的清凉世界之中,这种清新淡雅的境界在纵情之后更令人回味无穷……第三节 只羡鸳鸯不羡仙

娥皇凭借一曲琵琶惊艳四座,加之出身名门望族,元宗自是不愿意让她嫁到他方,在娥皇刚刚年满十九岁时,就有了赐婚之意。元宗看她也是风雅之人,想来正好和六子从嘉配成一双璧人,便派人去两头探了探各自的心意。

其实,自那日惊鸿一瞥,从嘉与娥皇心中就已经起了涟漪。这两厢旁敲侧击一番,自然也都是情投意合的模样,元宗一听,更是喜上心头,在皇城为他们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婚宴。

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二人的结合却是成就了一段佳话。新婚燕尔,从嘉更是作了不少描写闺房情趣的词,记录了他们天作之合的夫妻生活。一斛珠·晓妆初过晓妆初过,沈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清晨初醒,从嘉就眼带笑意地倚在床头,看着小娘子起来梳妆打扮,只见她梳起黝黑的秀发,抹上娇艳的胭脂,最后再轻巧地往唇上抹动人的绛红色口红。

这边娥皇梳妆完毕,一回头,就看到夫君眼角的温柔将她包裹,她不由得喜上心头,那可爱的粉色舌尖从樱桃小口中微微吐露,竟俏皮地对着他唱起歌来,一番吟唱后,她的脸色更加红润,也更加显得娇媚动人。

从嘉的兴致也被勾了起来,他命人取来美酒和酒杯,就着爱人的可爱神态一番畅饮,小娘子也不甘寂寞,调皮地跑过来,红着耳根,从他的怀里抢去不少酒喝。俄而醉意袭来,二人慵懒地斜靠在华美的绣床上,那洒落的殷红色的酒痕还残留在娥皇的衣袖之上,又惹得从嘉一阵调笑。夫妇间嬉笑打闹间,调皮的娥皇抓起些许红嫩的花草,笑着放在嘴里烂嚼,娇俏地向自己的情郎唾个不停。

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了一个热恋中的俏皮可爱的女子形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从嘉对妻子深深的怜爱之意。

那一夜,金陵突降飞雪。

这是温润的江南多么难得的一场雪景,鹅毛大的雪花纷纷落下,一如春日里的柳絮漫天飞舞,洋洋洒洒地落在长廊、飞檐、枝头上。偌大的皇城一改平日里华美艳丽的色彩,被一片晶莹剔透的纯白包裹,倒显得异乎寻常的静谧和雅致。如此悄然,如此明净,在那银装素裹的吴王府里,倒是时不时传来几声欢歌笑语。

穿越重重庭院,踱过幽僻曲径,踏着簌簌的雪花向府中探去,只见那后院精致的四角小亭子里,从嘉和娥皇正对饮成欢。二人都裹着厚厚的银狐裘,桌上摆着暖暖的小火炉,几杯温酒下怀,想来情意正浓,确也不怕那大雪带来的森森寒气。

娥皇面有醉意,双颊绯红,举起酒杯相邀:“相公,今日雪景正盛,你为娥皇舞上一曲如何?”

从嘉伸手一点她的额头,调笑道:“若要我起舞,除非你能为我新谱一首曲子。”

娥皇拨开他的手,倒也不恼,只是得意地一笑:“这有什么难的,我为你谱一曲就是了。”

话音刚落,她就一手抵住下颌,摇头晃脑地吟起曲子来,吟到精彩之处,自己竟跑到雪地里蹦蹦跳跳地旋转,飞扬的裙摆带起一阵绵柔的白雪,倒像个刚刚出闺的小丫头。

从嘉无奈地摇摇头,又命人寻来笔墨纸砚,把曲子详细地记载下来,而这首即兴之作便是广泛流传于南唐的《邀醉舞破》。

除此之外,娥皇还曾经创作过乐谱《恨来迟破》,也是盛行一时;而由她构想的“高髻纤裳”和“首翘鬓朵”等妆容,纤丽袅娜,娇艳夺人,更是引得女子争相效仿。

如此才貌兼备之人,若生在今日,实可谓是偶像兼实力派的创作型才女。

也正是因为二人才情相投,李煜在登基继位后,便毫不犹豫地将爱妻册封为一国之后,纵是三宫六院诸多佳丽流连在侧,也改变不了他对娥皇的一心专宠。第四节 有花堪折直须折

好景不长,帝后“宠嬖专房”的恩爱生活只持续了不过十年,后世之所以称娥皇为“大周后”,自是有“小周后”在后的缘故。

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娥皇不幸身染疾病,后主虽命太医全力救治,却久久不愈,娥皇卧病在床,她的妹妹就以探病之名常出入宫中。

周家次女在史书上并未记录姓名,她比娥皇小十四岁,也就是说,娥皇成婚时她才只有五岁。因为是皇后的亲妹妹,她时常出入内宫,而且自幼就是聪明机灵,一直深受李煜母亲钟太后的喜爱。

如今,那个天真懵懂的小女孩早已出落成了一个国色天香、神采娴静的少女,她弹奏琵琶的样子和她姐姐极为相似,如同一个模子里刻画出来一般。

一个是才华横溢的风流帝王,一个是情窦初开的花样年华。在娥皇卧病的日子里,李煜对着这副熟悉的面容,竟然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意,私下里和她的妹妹暗生出几分情愫来。菩萨蛮·铜簧韵脆锵寒竹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雨云深绣户,未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这首词作描写的是男子在宴会上对一位女子的迷恋。而这对男女究竟是何人?后人自然以为就是李煜和小周后。娥皇卧床,妹妹便代替姐姐在宴会上弹奏琵琶曲,李煜在场聆听,此情此景,何其相似,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她的纤纤玉手,几枚手指在乐器上轻巧地来回拨弄,美妙的乐曲便撩拨着他的心弦。

乐美,但奏乐的人更美。

她如秋水般荡漾的目光向李煜投来,大胆地表露出心中深藏已久的爱慕之情,勾得李煜心中的一潭清水也起了阵阵波澜。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他又幻想着来到蓬莱仙岛,悄悄观望着华美如仙境的少女的居所,看见她正在画堂里酣睡。她睡得正熟,枕头被抛在了一边,睫毛扑闪,粉黛犹存,乌黑发亮的头发在卧榻上顺势铺开,像一条漂亮的瀑布,睡态可爱迷人,还可以闻到她精美绣衣上传来的淡淡的幽香。

但他因为相思心切,不小心碰响了悬吊着的珠帘,玉珠凌乱摇摆间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不小心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本是令人着恼的事,但是少女一睁眼,看到来的人是他,就把娇嗔的起床气一扫而空,反而笑面盈盈相接。两人相看无语却又柔情无限。

二人眉目传情,心意相通,但深宫之中又不便耳鬓厮磨、海誓山盟,只得在暗中相约到了少女居住的画堂的南边幽会。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夜色静谧,月色朦胧,这一次,是少女主动偷会她的情郎,只见她沿着花香浮动、轻雾笼罩的小径,匆匆忙忙地赶去约定的地点。一路上,她生怕脚步声惊扰了别人,就将那双金线绣成的鞋小心翼翼地提在手上,只穿着袜子一步步地迈上落满花瓣的台阶。一得相见,她便颤抖着依偎在情郎的怀里,娇声嗔道:“你可知道我出来见你一次是多么不容易,今天晚上我要让你尽情地把我爱怜。”

如此这般爱恋,李煜情丝难收,只得瞒着娥皇,暗中将小周后纳为姬妾。

这日,沉浸在热恋中的妹妹突然想起已经好几日没有见到姐姐了,于是前往皇后帐前探望。娥皇久病之中难得清醒,见到亲人一时里又惊又喜,便随口问道:“妹妹你是何时进宫来的?”

妹妹尚且年幼,没有细想,就如实以告说:“我已经来了好几天了。”

娥皇这般冰雪聪明、七窍玲珑的人物,闻及此言,顿时起了疑心,再往深了细细忖度,就已经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猜得了七八分。真是万万想不到,这厢自己饱受病痛的折磨,家中最为亲近的姊妹却与夫君在一旁寻欢作乐。

娥皇紧紧地握住被褥的一角,眼中满是恨意。联想到他们卿卿我我、眉目传情的模样,就不由得心生厌恶,气急之下,更惹得病症复发,胸闷不已。但她转念一想,无论怎样,她始终还是自己的亲妹妹,他也还是她最爱的情郎,即便要成全他们两个,她也无话可说。

虽然愤懑悲痛,却也只能转过身去面壁而卧,再不愿多看妹妹一眼。第三辑亡国·一江春水向东流第一节 多情自古伤离别

此时的娥皇已为李煜诞下三子,其中,以次子李仲宣最为机敏可爱。

仲宣年仅三岁,却聪颖过人,可通背才子们在科考所用的《孝经》;在宫廷宴会上,只要听到有乐师奏乐,就能准确无误地分辨曲调,说出曲名来;平时跟着大人遇到朝廷官员的时候,接人待物也是有条不紊、彬彬有礼,不仅继承了母亲在音律上的才华,更是颇有李煜清雅又谦和的风姿。

娥皇和李煜一直都对他宠爱有加,娥皇甚至不放心宫里的婢女奶娘,亲手带着他长到四岁,后因自己身染疾病,身子不便,也怕传染孩儿,这才把他置于别院抚养。

十月的某日,仲宣在宫中佛堂里的佛像前玩耍。没想到,有一只大猫蹿上了高悬在梁上的一盏大琉璃灯,几经摇晃,大琉璃灯骤然坠落,发出巨大的声响,并且应声碎裂一地。年仅四岁的幼子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瞬时受到了不小的惊吓,先是哭闹不止,而后,心病竟然演变成疾病,使他一直高烧不断,梦魇缠身。

夫妻二人最疼爱的孩子,就此夭折。

仲宣的离去敲醒了一直沉浸在热恋中的李煜,他这才明白平日里只顾自己寻欢作乐,对幼子的照料实在粗疏。如今周后卧病在床,又失去幼子,这样的打击实在太过沉重。果然,丧子之痛带走了身心俱疲的大周后最后一丝希望,当即使她的病情演变进展到一发不可收拾。

李煜悲从中来,却又无计可施,只能遥想他与大周后之间的点滴情缘,将这种哀戚的情绪转化成笔下温柔呢喃的小词。后庭花破子玉树后庭前,瑶华妆镜边。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莫教偏。和花和月,天教长少年。

我心爱的妻子就像那琼立的玉树和仙灵的瑶草一般,纯洁又美丽。既然上苍可以使去年凋谢的鲜花,今年又这般盛开;前日残缺的明月,今夜又归得圆满,那么盼他不要偏心,只教花、月美满和睦,还要保佑我的爱人青春常驻、长命百岁才是。

奈何周后在人间已无留恋之处,早已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纵是皇帝在病床边衣不解带、朝夕相伴,也已经于事无补。

同年十一月,娥皇病危,她料知自己已经时日无多,就取出了此前元宗所赐的烧槽琵琶和平日佩戴的约臂玉环,和李煜做最后的道别。

娥皇温柔地一笑,说道:“娥皇真是福泽殷厚啊,不但能够有幸将终身托付给你这样的人,还能够一直得到你的宠爱和呵护,到现在,我们成婚也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吧。这是身为一名女子,能够得到的莫大幸福了吧。只可惜,我们的孩子幼年夭折了,如今,我也要命赴黄泉而离开你了,再也没办法回报你的恩德了。”

李煜在床一侧,竟不顾君容,痛哭不止。

三天之后,娥皇支撑着沐浴更衣,自己将含玉放进口中,于瑶光殿与世长辞,时年二十九岁。她留下了一封要求从简办理丧事的遗书。乾德三年(公元965年)正月,葬于懿陵,谥号昭惠。

李煜遵从了她的遗愿,将她最爱的烧槽琵琶作为陪葬,又作了《昭惠周后诔》《挽词》等文章加以悼念。《昭惠周后诔》是李煜传世作品中最长的一篇,此文缠绵悱恻,闻之无不令人垂泪。“昔我新婚,燕尔情好。媒无劳辞,筮无违报。归妹邀终,咸爻协兆。俯仰同心,绸缪是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今也如何,不终往告?”

李煜虽坐拥三宫六院,但向往的还是得一人同白首的忠贞之爱,妻子虽已归西,但她兰心蕙质、婉转清扬的容姿仍在自己的心房久驻,睹物思人,情意绵绵。“我思姝子,永念犹初。爱而不见,我心毁如。寒暑斯疚,吾宁御诸?”

失去了爱子和爱妻的李煜,满心的悲怆无从消解,以至于形销骨立,扶杖方能站立,他甚至悲愤地质问上苍:“神之不仁兮,敛怨为德;既取我子兮,又毁我室。镜重轮兮何年,兰袭香兮何日?呜呼哀哉!”杳杳香魂,茫茫天步,相见无期,他虽贵为天子,却无法阻止心爱的人离他而去,如此孤单凄苦,又岂是“呜呼哀哉”可以表达?

世人都为他的痴情赞叹不已,但他自己明白,他这一生,都还不尽娥皇的情。

后来,李煜还是会时常想起,宴会上铮铮的琵琶曲,金线绣成的华美牡丹,还有那天在雪地上翩翩起舞的人儿。她曾经是那样调皮可爱,才华横溢,纵然算不得是绝世美人,也是沉鱼落雁之容。这么美好的她,静静地陪了他这样久,追悼良时,心存目忆,却只能天人两隔,空寻所踪。

江南的金陵,再没有下过那么大的雪。第二节 偶缘犹未忘多情

李煜的继位与他天生的帝王之相脱不了干系,而历史上重瞳第一人,就是上古时代的明君——舜,巧的是,舜的正妻也叫娥皇。

关于中国古代华夏族神话传说中,帝尧有两个女儿,长女名娥皇,次女名女英,姊妹合称为“皇英”。尧见舜德才兼备,为人正直,刻苦耐劳,深得人心,想要将其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并且把两个女儿一同嫁给舜为妻。

二女嫁舜,亲上加亲,可是以谁为妻,以谁为妾,一度争论不休。

最后还是尧想出了一个办法。当时舜正要迁往蒲坂,尧让两个女儿同时从平阳向蒲扳出发,哪个先到,哪个就是正宫;哪个后到,哪个就做偏妃。

娥皇、女英听了父王的话,各自准备向蒲坂进发。长女娥皇是个朴实的姑娘,跨上一匹高头大马就飞奔远去;而女英讲究排场,选择了乘车前往,并用骡子驾车,甚是气派。

起先二人齐头并进,不分上下。然而,在行进过程中,为女英驾车的母骡突然要临盆生驹,女英的队伍不得不因此停了下来。这时,娥皇已乘马奔驰遥遥领先,而女英受了骡子生驹的影响,只落了个望尘莫及。

最终,正宫娘娘的位置为娥皇所夺,女英气愤不已。有趣的是,传说中,骡子不能受孕,不会生驹,就是因为女英大怒而下的禁令。

虽然婚前为妻妾之争吵吵闹闹,但成婚后,姊妹二人齐心协力,成了舜的贤内助。舜的生母早逝,父亲顽固糊涂,后母嚣张歹毒,弟弟贪婪恶劣,这几人为了谋夺舜的家产,几次想要置舜于死地,最终,都是娥皇和女英暗中协助,帮助舜死里逃生。

后世在《列女传》里将两位列入“母仪传”第一,称“二妃德纯而行笃”,甚至搬出《诗经》里“不显惟德,百辟其刑之”这样的话,予以她们极大的赞赏。

正因这“重瞳”“娥皇”“姊妹”等一系列的巧合,后世之人,尤其是诸多小说家在故史演绎中也多次将小周后称为“女英”。

李煜饱受丧妻之痛,终日沉迷委顿,神伤不已,而此时“女英”的温柔劝解像一泓泓清泉流入他干涸的心间,“女英”的相貌和娥皇如此相似,两人的性情也相差无几,只有和女英相处之时,他才感到往日褪色的记忆又在不断修复,久而久之,李煜对“女英”的垂怜爱慕愈加深厚,加之太后钟氏圣的大力支持,“女英”很快被接入宫中,先纳为妾,待时机成熟,便册封为皇后。

然而,老天似乎还想给李煜一些惩罚,让这段爱情又平添一番波折。

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也就是娥皇去世的第二年,钟氏圣尊后病逝,这一天,大雨倾盆,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一片悲痛之中。

当时南唐标榜以孝治天下,凡父母西归,其子要谢绝所有应酬宴乐,辞去官职,回家守孝三年,而且期间必须遵守儒家的礼制,这个规矩叫作“守制”,也称作“读礼”。守孝期间,有诸多事宜不得不耽误下来:一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二不得缔结婚姻,已婚夫妻也要分居,不得同房;三不得举行庆典宴席,如遇新年,不能给亲友、同僚贺年,并要在门口贴上“恕不回拜”的字条。

如此这般,二人的婚事自然是又被耽搁下来。

到了开宝元年(公元968年),李煜服母丧期满。

因皇后之位空缺已有四年之久,李煜便觉得时机成熟,可立“女英”为国后。

虚掷了三年光阴,只盼着重拾春花秋月的风情,自小皇子夭折之后几年,皇宫内都弥漫着颓靡哀伤的气氛,李煜打算风风光光地大办一场举国同欢的盛大婚礼,一扫过去沉迷委顿的心绪。

古时,等级分明,礼制考究,男婚女嫁作为一件终身大事,更是不得怠慢。自建国后,李昪和李璟两代先皇都是以已婚之身登上皇位,中宫娘娘入嫁的时候遵循的尚且都是皇子等级的礼制,后来后宫再有纳妃也只是照姬妾之礼举办。因此,在南唐还从没有发生过当朝皇帝大婚娶妻的先例,从礼仪制度上更是无从可考。李煜只得委派了几位亲信文臣,根据古今的礼制,仔细斟酌婚礼的种种细节。

负责差办皇家婚宴的主要官员是中书令徐铉和知制诰潘佑,二人年纪相差几十岁,观念自然有所不同,因而产生了许多分歧。

徐铉是个古板守礼的老学究,他引经据典,谨遵于周公和孔子的传承,认为皇帝大婚应当庄严肃穆,本就不宜用音乐、歌舞此类的风月产物,钟、鼓等声势磅礴的乐器就更不合适了。

潘佑倒是灵活变通,他拿出孟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来反驳,说不能一味刻板按照古书执行,我们的礼制也要与时俱进,更何况《诗经》开篇就有“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说,因此使用琴瑟钟鼓不仅不违背礼仪,还可体现皇帝与民同乐的仁厚胸怀。

二人你来我往,不分上下,论到夫妻对拜的礼节,更是争执不休。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