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之镜:人像摄影实战与后期(全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10 15:33:43

点击下载

作者:吴俊辰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唯美之镜:人像摄影实战与后期(全彩)

唯美之镜:人像摄影实战与后期(全彩)试读:

前言

这是我第5本人像摄影书,从拿起相机有意识地去拍唯美人像这个题材到现在已经12年。毫无疑问,没有其他题材能像唯美人像摄影一样能够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和场地举起相机去拍摄。朋友、爱人甚至是陌生人,都可以成为你镜头中的主角。唯美并非对象自身有多么美,而是用美的眼光去审视、欣赏她们,把她们独特的美记录、定格下来。残酷一点地说,青春实在短暂,走过去审视时,因未做的事而引发的遗憾远远多于做了而引发的悔恼。欣喜一点地说,我们买到这本书,开始埋下头学习、端起相机去拍摄时,我们就拥有了无数机会和可能把这份美永远地记录下来。

经历了之前4本书的写作,以及和读者们一直不间断的交流,本书试图更加具体地告知初学者在面对场景时,如何整体谋划拍摄整体流程、如何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以及如何在有限的现有条件下创造出更多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唯美人像摄影学习进程中初学者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可能造成困惑的一些认知变化也做了诚实的诠释。

对于大部分读者期待的人像后期,本书在讲解后期的主要调整手段时,把不同风格变化可能的路径展示给大家,这看起来更为重要。比起其他摄影书,本书还提供了后期所有的RAW文件,读者可以体验与笔者完全相同的后期旅程。

最后,诚挚感谢为本书付出辛苦的各位朋友,他们包括与笔者合作的各位美丽的姑娘、为说明构图而绘制国画作品的优秀画家丁树泉先生,以及孔庆涛、一凡两位优秀的摄影师为我记录拍摄现场画面,才让每一张成品图都得以展现拍摄过程。最后感谢张莹莹女士不可替代的帮助。

谢谢诚恳期待本书的读者,希望本书对亲爱的读者有所帮助。第1章 总论从什么开始

在本书第1章,准备和读者交流几个初学者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在各个网络平台、交流群中被频繁问到,但似乎又很少有人愿意认真回答。道理很明显,对于资深摄影师来说,它们初级而琐碎,既浪费时间,又很难凸显其“水准”,而不甚了了的回答者,给出的答案又千奇百怪,令人迷惑。

选项越多,越容易让人困惑。例如你手中的相机,每一个按钮、开关后面都罗列着若干选项和烦琐的技术说明。对于初学者而言,认真学习每一个技术细节诚然很重要,但摄影是一件最需要通过实践来畅通认知的事情,从最简单的模式开始,简化初期的操控,直接去拍摄,通过拍摄的反馈来校正、丰富自己,是最有效的方式。本章接下来的几个问题,都力图让读者能够避开一些容易陷入的“烦琐”,直接去面对拍摄实战,从而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慢慢构建自己的摄影知识体系。6×6中画幅胶片拍摄 哈苏500CM+Portra400关于器材

作为初学者,这似乎是要被关注的第一要务。选择一套怎样的设备才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继而专注于后续的拍摄呢?对于相关的介绍和推荐,网络上铺天盖地,各种声音都在强调着某种选择的正确性,作为对器材所知甚少,甚至一无所知的初学者最爱提的问题之一,就是请高手推荐一套器材。但从实践角度而言,似乎拍摄经营丰富的老手都不太愿意回答这个问题,究其原因在于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列清单过程,而是考虑诸多变量的系统工作,接下来作者尝试就设备的选择发表一些个人见解。

1.存在某种相机拍某种题材的“必然搭配”

在相当范围内存在这样的说法,例如尼康适合拍风光、佳能适合拍人像,理由是其各自成像有一些特色偏向。但是,在影像数码化的今天,所有这些偏向在后期环节中的影响都可以忽略不计。同时这样的说法也预先假设了风光是什么色彩倾向、人像是什么色彩倾向,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任何题材经由不同的拍摄者拍摄都要展现出其个人的特色和情感,千篇一律的某题材某色彩倾向是不存在的,所以不要被这一说法所束缚,在选择器材的时候,大可以忽略它,除了拍摄鸟类、野生动物、微距等极特殊的题材,“一切器材可以拍一切题材”。

2.定焦比变焦高级

很多时候,初学者会被推荐选择一支定焦头入门,理由是过去的大师都在使用定焦。不考虑摄影技术的时代局限,仅就拍摄时的灵活度、自由度而言,定焦都要比变焦受到更多的局限。虽然很多“过来人”告诉你,定焦也很方便,向前进一点或向后退一点就可以获得非常丰富的取景范围变化。但在实际拍摄中,有很多情况这种方式是行不通的。在有限的取景空间中,当你不能前进和后退,甚至飞起来的时候,你将会丧失很多拍摄视角,尤其是对初学者而言。最为重要的是,使用定焦拍摄人像,很容易让拍摄者忽略环境,过度关注局部。就像每一个人像拍摄入门者基本都会被推荐过佳能的85mm定焦一样,推荐者往往渲染这支镜头漂亮的焦外虚化效果,而忽略了它拍摄人像时狭小的取景范围。本人虽然也很喜欢定焦,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我仍然建议从变焦入手,在变焦提供的充足的焦段下熟练之后,慢慢精简到定焦。当然,如果你的预算有限,50mm的定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入门选项,它的取景范围适中,同时拥有价格相对低廉的大光圈,但变焦能提供的自由度,定焦永远无法给你。

3.单反、无反相机,一笔预算解决全部问题“一万元推荐一套器材”“两万元推荐一套器材”,这些问题很难回答,提出这样请求的朋友基本都是按照以往卡片机的观念来提问的。专业的单反相机及新推出的无反相机机身和镜头是分离的,机身型号和价格可以确定,但镜头则会存在太多变量。首先它会和你的预算相关联,你愿意在镜头和机身的性能平衡上倾向于哪一端?这需要对自己的拍摄有一个预期,很多兴冲冲花一大笔资金买器材的朋友,可能两个月过后就热度衰减,昂贵的器材闲置无用;也有的人在开始拍摄后,觉得需要深入发展,但发现第一次购买的镜头由于预算限定无法满足需求,面临卖掉器材再重新购入的尴尬。“买你经济承担得起的最好设备”,是一条好的建议,如果你确定要认真地学习摄影,就会发现,如果你开始买了折中的设备,很快就会被你本能承担的更好的设备所吸引,当你不得不卖掉手中的设备再去换更好的设备时,成本要高于直接买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设备。

4.某品牌强过某品牌

迄今能在市场上保持品牌号召力的品牌,其性能基本都能够分庭抗礼,不相上下。高与低往往体现在某品牌具体型号在该品牌系列中的定位,例如入门、中端、高端、旗舰。每个定位不同的型号在其他的品牌中都能找到基本对应的型号,更简单地说,同样价位不同品牌的产品,性能不会出现巨大的差距。所以在选择时,最后的本质可能是选择你更倾向于认同哪个品牌的文化,或者是仅仅哪个外观你更喜欢。

5.某镜头锐,某镜头油润,某镜头色彩好

在胶片时代,画面锐度、色彩很大程度由镜头决定,而各类镜头也被总结出各自突出的特点。数码时代,镜头的重要性让位于后期调整,或者说其优势和某种倾向在后期调整中不再天然,具有可视性的巨大差异。尝试不同镜头的特点虽然是一件很具有乐趣的事情,但不要过度沉迷和讨论这个,容易让人忘记摄影的根本目的,甚至成为镜头的测试员。

6.“胶片已经被淘汰”

非常建议有条件的朋友尝试一下胶片拍摄,会带给你截然不同的感受。即使数码占据绝对市场主流的今天,我们也仍然可以看到很多朋友在坚持拍摄胶片。胶片的色彩、质感及拍摄操控,依然具有数码无法取代的独特魅力,依然有在产的胶片生产线,包括国内的上海胶片厂也在逐步恢复生产,也依然有各种各样数码时代无法复刻的胶片机器在流通。你可以因为快捷方便而选择数码拍摄,但如果有机会尝试胶片拍摄,你会更加深刻地领会摄影的更多魅力。至少,当你看到有人在用胶片拍摄时,不要奇怪,更不要鄙视,他们有很多人可以熟练地使用数码相机和应用后期处理,而不是脱离时代,守旧不化。多一种拍摄媒介的存在,摄影就会更丰富,“须知千姿百态,方是幸福之源。”

7.手机也可以拍大片,相机不是必需的

手机可以拍摄正式作品,也有很多评测在强调手机功能的强大。但仔细观察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会发现让手机有惊艳表现的往往是拍摄对象良好的光线、色彩和题材独特性。就器材性能而言,手机成像原件尺寸小是巨大的瓶颈,永远无法展现专业相机像场优势。同时,在弱光、逆光、高光比、抓拍、变化取景范围等方面都远远落后于相机。所以手机的便携性不足以取代相机去拍摄作品,笔者毫不怀疑随着技术的飞速进步,手机会越来越能取代相机的专业职能,但当下的技术水平,不要过度迷信它。

8.优秀作者的作品好是因为他有好的相机

大多数情况是,看到高手拍摄的优秀作品,会有很多朋友询问相机型号或者镜头规格,会经常听到“这个相机这么好,我都想买了”等。但实际上,成熟的拍摄者往往更专心于照片中情感、思想的表达。不同的相机对于他们来说,只是工匠完成工作的各种工具,不管工具的好与坏、高与低。得鱼忘筌,他们的目标指向的是最终的作品,而不是工具。他们在作品中呈现的动人之处往往不是器材在说话,而是拍摄者在说话。不要迷信他们是因为器材好才拍出这样的作品。初学者往往会沉迷于优秀作品中良好的焦外虚化和锐利的焦内成像,但不要忘记,任何一幅优秀作品之所以优秀动人,都不会仅借助于画质,或者说,没有一幅优秀作品会因为焦外虚化不好而降格为平庸作品。索尼A7RII 光圈:F1.8 快门:1/2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6400 曝光补偿:+0.3索尼A7RII 光圈:F1.8 快门:1/3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6400 曝光补偿:+0.7如何设置你的相机

第一次拿起相机时的兴奋和“恐惧”是每一个入门者都会体会的。每一个按钮和参数设置似乎都能把你引入到一个迷宫,甚至引发深海恐惧症。脑子里灌输的设置说明越多也就越困惑。关于这个问题我在其他的书籍中详细分析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简单扼要地给第一次接触人像拍摄的朋友一个“通用”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拍摄设置习惯,应该说,只要能拍出自己想要的作品,那么每个设置都是“正确的”。这里的通用只是一个个人建议,因为本书几乎所有的照片都是按照这个设置拍摄的。

拍摄模式选择光圈优先,也就是A挡。在这个模式下,把你的光圈设置到镜头允许的最大值。也许会有一部分“资深”摄影师诟病这样粗暴的设置方式,但不要犹豫,尽管坚定地这样拍。随着拍摄的深入,你会慢慢理解不同光圈设置对你作品的影响,也会自然而然地相应调整自己的光圈设置,但那是后话,在最初的阶段,为了更好地虚化,尽管用最大的光圈。当然你也可以像笔者一样,理解了光圈之后,依然使用最大光圈。

白平衡选择自动模式。不要过分纠结于色温游戏,随着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内自动白平衡越来越能精确地应对复杂的环境色温变化。除非需要精确地还原色彩的产品拍摄,你完全可以信任自动白平衡。

感光度(ISO)选择自动。同理,机身越来越强大的降噪功能,已经能让大部分相机较好地应对ISO1000以上的噪点,自动模式可以让你在光线变化较大的场景中,不用分心去调整这个参数,而是更加专心于拍摄。但与光圈同理,随着拍摄的逐步深入,你要有意识地加强对白平衡和感光度的理解,逐渐扩展自己对各个参数的把控力。

测光模式

这是最为全面的测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机会综合考虑所有测光区的读数,得到一个较为均衡的测光值。一般而言,人像拍摄的初学者倾向于选择光线柔和的漫射光环境,所以这个测光模式是笔者推荐的,事实上,笔者拍摄人像作品自始至终都使用这个测光模式。评价测光

文件存储设置

一定要养成用RAW格式拍摄的习惯,这对于存储最多信息、挽救曝光失误、后期完善作品都至关重要。RAW在英文中是“生肉”的意思,意味着它是未加工的“原始材料”。严格地说,它不是一种图片存储格式,而是一个数据包,记录了拍摄现场最多的影像信息,能够让你在后期时,依旧像在现场一样调整曝光、白平衡,而这样的调整大多数情况下是无损的。RAW还被称作数字底片,它是证明拍摄作品所有权的最充分证据。同时,由于RAW格式存储着最多的影像信息,它允许你在一段时间后,用新的后期方式和思路重新调整原始图像,这样当某种后期风格在一定时期后变得不那么喜欢时,你可以随时返回原始状态重新调整作品。

考虑到RAW格式在计算机文件管理器中一般不能直接打开观看,存储时可以考虑以JPG+RAW的方式存储,浏览JPG文件,发现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图片,再去调用RAW进行调整。本书后期章节所有范例使用的文件都是采用RAW格式进行调整的。索尼A7RII 光圈:F2.2 快门:1/6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200 曝光补偿:−0.3怎么选服装

尽管很多书籍包括本书都在强调拍摄唯美人像是一件很随意的事,身边常见的场景,平常穿的普通服装就可以拍摄。但如果你是一个对摄影有深入追求的朋友,前期准备就要认真一些。

某些东西建议不要出现在镜头里

墨镜、挎包、手绳、手镯、项链、戒指。墨镜挡住了人像传达情感信息最重要的窗口—眼睛,尽管你可能在时尚杂志中看到模特这么做。但记住你拍摄的是传递自己真实情绪的唯美照片,墨镜会让你变得“不近人情”,甚至“不伦不类”。

挎包,尤其是日常的随身挎包,非常容易让观看者感觉出戏,产生半路被拉来临时拍照的感觉。

手绳、手镯、戒指并非绝对禁止,如果能够和服装、场景很好地搭配,也能够强化画面效果。但从实际拍摄而言,除非有经验的模特,大部分女孩都不能很好地选择合适的搭配,或者说,日常的配饰往往都不能与所拍风格的服装很好搭配,从而让突兀的饰品干扰主题,影响肢体线条的流畅性,增加了不必要的冗余细节。对大部分初学者来说,拍摄时尽量让拍摄对象把这些饰品摘掉。

衣服的颜色

服装颜色是最终照片中你唯一能够主动控制的色彩,一定要认真挑选。一般情况下,避免灰色、黑色、褐色、紫色这类比较沉闷的色彩。红色、黄色、绿色等明度较高的色彩能够在环境色不够明快的情况下,给你提供足够的色彩支持。如果有事前确定好的拍摄环境,可以提前观察一下拍摄环境的主色彩,女孩的服装颜色如果能和其中的一个主色彩相近或类似,就能达到比较协调的配色效果。当实在无法确定时,记住“白色是万用色”。

不要被服装绑架“我有一身某某样式的服装,咱们拍一套这个风格的照片吧。”这是在策划拍摄时经常遇到的对话。除非极其有拍摄经验的摄影师和模特,这种根据服装选择预期风格的拍摄往往都差强人意。首先,个性强的服装需要和对应的场景配合才能达成预期效果,在实际的拍摄中,两者很难同步达成。同时,预设了模式的拍摄,会极大地束缚被拍摄者的自由表达,尤其是没有经验的被拍摄者,会陷入为了适应服装的生硬表演,也就是题目所说的“被服装绑架”。要记住,人像作品情绪永远是第一的,用自然的情绪、情境打动人,而不是用服装本身。如何找到合适的拍摄场景

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只要留心,这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

每个地区都会有摄影爱好者聚集的社区,通过微信、微博查找一些本区域有影响的摄影师,就可以看到他们经常在什么场景下拍照,按图索骥就可以了。索尼A7RII 光圈:F1.8 快门:1/6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800 曝光补偿:−0.76×6中画幅胶片拍摄 哈苏500CM+Portra400

平时外出多留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很多有意思的场景都是在这种不经意的探索中发现的。看到好的场景,在拍摄之前一定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很多看上去适合拍照,也很清静的场景,当你实际站到那里准备拍照时,可能就会遇到各种管理禁止或制约。特别是当你拿着专业相机甚至灯具、反光板或者有助手在的时候。对于物业管理区域或者一些营业场所,有必要提前进行一些咨询,看是否允许拍照,有的店家允许拍照,有的则不允许,有的可能要收取费用,有的可能时段性地允许拍照,这些都需要提前尽心沟通,避免全班人马到达现场,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拍照的窘境出现。另外,一些例如Airbnb、蚂蚁短租之类的APP,也可以让你很快找到当地适合拍照的民宿和室内场景。如何引导拍摄对象

如何与模特沟通,是很多人像初学者最关心的问题。对于所有拍摄者来说,首先要接受的一点就是“不论你使用什么技巧,或者拥有多少经验,总有一部分人是无法通过引导来获得轻松自然的情绪和摆姿的”,这是很多沟通法则没有告诉你的,但它恰恰是很多拍摄的真相,首先要接受它,不要因此产生挫败感。

首先,有效地引导拍摄对象,进入被拍摄的最佳状态的核心问题不是方式本身,而是你的目的。你需要拍摄什么样的情绪氛围、你的拍摄对象自身是什么性格,以及环境能够提供给你的发挥空间,都在左右你的引导方式。而另一方面,能否快速让一个陌生人在你面前放松下来,并进入到舒适信任的拍摄氛围,还取决于个人的情商和社会交往能力。这种叙事方式听起来似乎很宏大,但确实如此,如同如何跟人融洽相处不是靠几句秘诀就能达到的,很好地引导被拍摄对象也是这个道理,让拍摄对象放松,首先是你要放松。

忘记摆姿手册

摆姿手册似乎是每一个人像初学者认为最有必要随身携带的资料。这些朋友坚定地认为既定的“完美”摆姿设计如同之前说过的构图法则一样,可以立竿见影,让被拍摄者呈现“专业”的被拍摄状态。但当你稍微留意一下真正打动你的唯美人像作品时,会发现在其中很难看到标准化摆姿的影子。实际上,摆姿设计更多地用在时尚类、商业类摄影作品中,而很多的动作之所以看起来很美,更多的是依赖于专业模特自身良好的形体条件和表现力。配合好的造型、妆面、服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商业主题,但日常拍摄中我们遇到的拍摄对象往往缺乏专业形体训练,也不具备专门的造型团队支持,同样的动作安置在普通拍摄对象身上,最后往往得到的是一堆僵硬、重复的失败作品。同时,过度关注摆姿的规范化模仿,如同过度关注构图法则一样,会让我们忽略拍摄对象自然、本真情绪的流露,恰恰丢失了最重要的东西。

你永远无法全部控制

引导的最大意义是让被拍摄对象进入真实、轻松、自然的状态。一旦对方进入这种状态,就会产生自然的动作和真实的情绪状态。而这种状态是使拍摄作品具有魅力和感染力的关键。很多人会有一种观点,认为拍摄对象好看,拍摄出的人像照片就都是好看的,其实题材固有的美并不等于照片是动人的。美丽而没情绪的照片是无法深入打动人的,反而很快会让观看者陷入千篇一律的厌倦。初学者在拍摄人像作品的引导过程中,总想全部控制拍摄对象,想把头脑中的既定画面或者看到喜欢的优秀作品完全照搬到自己的拍摄对象上,其结果是生搬硬套的指挥让本来就紧张并缺乏经验的对方完全陷入无措。在尝试引导前,要告诉自己,你无法控制全部,引导是在对方自然状态下略作调整,而不是彻头彻尾的规划设计。关于后期

后期不是万能的,这是一定要切记的。一幅前期情绪、构图、色彩、有问题的照片是不可能仅通过后期解决的,原作无价值,后期无意义,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摄影作品的前期上。

一个人后期风格的建立基本遵循的是“简单”—“复杂”—“简单”的过程,在最初阶段由于对一切后期手段都不熟悉,也没有自己独立的想法和思路,基本只能从基本的调整入手,后期也不会有很多手段,这就是第一阶段的“简单”。当对各种工具、参数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就会慢慢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组合和风格,会研究各类“流行”的后期风格流程,工具越用越多,风格越来越多样,这是第二个阶段“复杂”。当对各种方法尝试足够多的时候,会慢慢形成自己独立的后期处理思路,丢掉自己不喜欢的,工具越用越精致,调整越来越少,这也是个人独特风格形成的阶段,也就是第三步的“简单”。

一个成熟的摄影师,其后期是稳定的、有连续性的,不会突兀、变来变去,也不会今天暗黑、明天前卫像万花筒一样“标新立异”。但是在第二个“复杂”阶段,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利用不同工具的轻微参数调整,就可以让你感觉眼前一亮,而整体看来又能保持和谐一致。如同书法家颜真卿、欧阳询的真草隶篆都可以写得很好,但最终你看到的就是稳定的颜体、欧体一样。6×6中画幅胶片拍摄 哈苏500CM+Portra400

对于初学者而言,最重要的是不要在各种光怪陆离的后期风格中迷失自己,盲目去追问具体某一张照片和某一个人的后期风格如何实现是没有意义的。任何后期都要和拍摄的具体作品相结合才有意义,不同的光线、环境色、服装风格、天气都要求后期随之变化,甲图的后期流程和参数照搬到乙图上可能就会变得面目全非,也正因如此,我从来都不是各种现成“预设”的支持者。所以,最有效的后期学习方式不是学固定的参数、流程,而是学习思路,学习如何针对不同的照片确定自己的后期思路,以及如何在各种可能性中确定你想要的结果。“大道至简至易”,越是高级的后期越是简单的,在最初学习Photoshop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从“入窄门”开始,从简单的一个工具开始,熟悉后期。太多的工具反而会让初学者更加迷惑,从而产生畏难情绪,降低成就感的顺利获得。在可选颜色的范例中,笔者不会直接告诉你某个参数设定为多少,而是告诉读者每个参数存在的各种常用性和可能性,灵活调度这些参数,你会发现你在一个四通八达的风格立交桥上,可以顺畅地到达多种多样的色彩风格终点。一些深入一点儿的建议和交流

始终不要忘记是你在摄影,而不是别人。你的照片中想要表现什么、传递什么,以及怎样才是美的、怎样才是合理的,这一切问题的答案最终都是你自己给自己的,而不是他人。时刻要保持着对被拍摄事物和对象最初的兴趣和新奇,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陈丹青在《局部》中谈及雕塑《巨人的战争》时,曾经提到过,创作最重要的往往是最初本能的反应,没有束缚,没有成见,可以彻底地表达(大意),“所谓的元气就是孩子气”,所以不论拍摄到什么阶段,都不要丢掉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创造力是最宝贵的,这往往是决定你的作品最后是否优秀独特的关键,“艺术表达思想情感,是感性的、直觉的、直接击中本心的,甚至可以不必符合逻辑。每个拍摄者应该立足于个人直觉判断,而不应依赖别人的感受,每位艺术家都要按照他认为正确的方式行事。”永远不要被故弄玄虚的理论所左右,被既定的规则僵化。索尼A7RII 光圈:F2.2 快门:1/6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400 曝光补偿:+0.3索尼A7RII 光圈:F1.8 快门:1/6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160 曝光补偿:0

关于摄影技能层次的知识,虽然看上去很繁复,但总量是固定且有限的,只要学习认真得法,大部分朋友都能在一两个月内掌握足够指导摄影的技术知识。但对于掌握同等技术知识的摄影爱好者,继续深入下去,进而拍出优秀的作品,则技术元素往往变得越来越不重要。

这个时候,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独特观察、独立思考,以及他的文学、美术、音乐的艺术修养乃至人生体验,都会开始超越技术对他拍摄的作品起决定性作用。我经常建议摄影爱好者多读一些书,多看一些绘画理论,多欣赏美好的音乐,多体验有关美好的一切,这些最终都会被带入你的摄影作品。拍摄者在照片中不断丰富的情感体现和对艺术认识的不断提升才是真正的进步,仅仅器材和技术上的改良并非艺术上的进展。索尼A7RII 光圈:F1.8 快门:1/100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100 曝光补偿:0索尼A7RII 光圈:F1.8 快门:1/2500 焦距:55 毫米 感光度:100 曝光补偿:−0.3

认真很重要。多数初学者对唯美人像摄影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往往认为拍摄人像作品和欣赏人像作品一样,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但越是资深的摄影师越是知道每一次看似普通的拍摄背后都有大量辛苦的付出。场景协调、光线等待、交通安排、服装道具准备,很多“麻烦”都是不经历实际拍摄所不能预想到的,特别是当你想要拍出独特的作品时。所以,在开始你的人像拍摄之前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拍摄人像远远不是约朋友喝一次咖啡那么简单的事情,尽量把前期的准备工作做充分。在拍摄时,认真筹划和对待每一次按下的快门,及时总结、修正不足,提醒自己及时离开舒适区,离开自己熟悉、顺手的既定拍摄模式,例如我曾经建议过,一个动作如果在自己的照片里出现了3次,那么下次就不要再用了。6×6中画幅胶片拍摄 哈苏500CM+Portra400

虽然在本书随后的章节中一再强调要拍摄环境人像,但并不是简单地扩大取景范围,默认环境中每一个部分都是有价值的,通通拍下来,这种包罗万象的拍摄往往会造成知觉混乱,是很多照片画面平庸的根本原因。有些东西必须割爱,一张照片至少要有一个主体,其他所有景物都是从属的,这些从属要尽量配合主体、烘托主体,以达到突出主体的目的。一张照片如果没有明显的压倒性的趣味中心,观看者会下意识问:“你要我看什么?”“这有什么好看的?”而避免包罗万象这种错误的另一个极端是误认为有趣的构图只能来自特写,很多人像初学者都会乐于拍摄各种特写,但它会限制你作品的独特性,这些在随后的章节中会讲到。6×6中画幅胶片拍摄 哈苏500CM+Portra400

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传统的媒介能够像今天的网络平台一样更容易获得关注和评价。初学者可以通过各类优秀的摄影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更直接地获得“成就感”或者“挫败感”。应该说,大部分的网络平台都是“善意的”,有更多的得到正反馈的机会。特别是当你有了一个熟识的朋友圈之后。但获得好评除了给你更多信心之外,也会给你带来困惑和限制,你可能会慢慢把自己作品的判定权交给他人。我见过很多摄影新人,当一些片子得到好评后,往往就会止步不前,重复之前的模式,原地踏步。正确认知拍摄进步的过程,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调整心态和节奏,这对提升摄影认知非常重要。6×6中画幅胶片拍摄 哈苏500CM+Portra400

拍摄进步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大致体验是这样的:拍得不好→继续拍→拍得过得去→继续拍→拍出了别人称赞的片子→继续拍→又感觉自己拍得不好→继续拍→别人也说你拍的片子不如以前了→继续拍→觉得怎么也拍不好了→继续拍→拍出了更好的片子。当你知道除了某些天才之外,大多数人都是沿着这样的道路进步的,就会更加坦然、平和地接受每个阶段,而不会灰心丧气,更不会自暴自弃。但要记住,让这个历程进行下去的关键环节是“继续拍”,这个没有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对摄影要有恭敬谦卑之心,照片是有气场的,这个气场往往就是拍摄者的气场。摄影表达的是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如果你对待拍摄的态度散漫、轻浮,照片就会把这些体现出来。好的作品能够触动观看者的内心,瞬间宁静、喜悦、感叹、崇敬,都是优秀的摄影师首先自身体会到这些之后,再向人们传达的。先打动自己,再打动他人,一幅作品如果拍摄者没有全情投入,自己先被打动,那么对于他人来说也是苍白无力的。

拍摄充满乐趣,但不等同于浅薄的娱乐,优秀作品很难产生于一哄而上的群拍、七嘴八舌的讨论群及混杂的驴友出行、聚餐酒席上。认真地把拍照当作创作,尝试一个人面对它,避开热闹、耐住寂寞、独立解决、克服遇到的每一项困难,它是不平坦的旅程、艰苦的探寻、纠结甚至有时痛苦的自我否定和肯定,从他人到达不了地方攫取到的珍珠和花朵,多年之后,能超越单纯的美丽脸庞、身材,穿过时间打动观者,这才是你的作品,这才是你的摄影,以此与读者共勉。第2章 培养环境人像的拍摄意识为什么要拍摄环境人像

对于初学者而言,拍摄唯美人像很容易陷入肖像照的拍摄模式,拍摄头部、半身、全身照。然后通过适当的摆姿变化来形成系列。在入门阶段,这样的拍摄无疑是很容易见效的,可以比较快地拍出让人容易接受的“好看”的照片。在这个阶段大光圈的虚化背景会被津津乐道。很多坚持认为85mm定焦、50mm定焦是人像镜头的拍摄者,也是基于这些镜头拍摄大头照、半身照可以获得良好的焦外虚化来选择的。但这样的照片到一定阶段时,拍摄者会发现自己的作品除了好看的虚化背景,以及所拍摄的对象不同之外,都陷入到一种不断的重复中。那么如何突破这个原地踏步的怪圈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扩大你的取景范围,开始拍摄环境人像。错误示范

半身像和脸部特写的“大头照”,很难体现差异性,成为套路后,会让你所有的照片跟自己之前拍的,或者别人拍的片子都很“像”。

当你尝试把更多的环境带入画面后,你会发现你需要处理更多的元素,色彩、线条、光线、结构都需要你在按下快门时做更多的考量。而正是这样的客观需要,使你的拍摄思路越来越丰富、把控能力会越来越强。同时,不同的环境元素、视角变化会让你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出不可替代性,彰显出自己的特色,进而形成风格。胶片 哈苏XPAN+Portra400

一、环境人像并非简单地扩大取景范围

简单地扩大取景范围并不能形成一张理想的环境人像。拍摄大场景的一个通病是觉得每个部分都是有价值的,并通通拍下来,这种包罗万象的拍摄,是造成知觉混乱、画面平庸的根本原因,有些东西必须割舍,这也是环境人像对拍摄者提出更多考验的原因所在。当然,关于避免包罗万象的错误,又常常被误解为有趣的构图只能来自特写,这恰恰是我们需要突破的,前面已经提到,不再赘述。

环境人像应该是合理构图的扩大和延伸。好的环境人像构图是好的局部构图的整合及延伸,只是盲目地扩大取景范围,让混乱、没有主结构、色彩错乱的环境元素进入画面,反而会破坏人像作品,违背了环境人像拍摄的初衷。

右图是一张构图合理的全身人像,人物与环境结构线形成横竖互破的关系。

扩大取景范围,老屋的凸窗和花墙上的吊兰进入画面。这基本上算是一个左右均衡的构图,吊兰花盆和女孩可以看作是天平的两端,以凸窗的左侧立柱为支点,维持画面的左右平衡。扩大构图,观看者获得了更多的视觉信息,有了更强的带入感。

继续扩大取景,环境交代更加充分。此时更多的花盆进入画面,如果按照之前左右均衡的构图,女孩的站位显得右边过重,但同时左侧的窗户进入了画面,成为左右均衡构图中左侧的砝码,构图依然平衡。用手遮住左侧的窗户,就会明显感觉到画面右侧偏重。

继续扩大,画面右侧的门檐进入画面,这时左右平衡的构图以老房子的凸窗为中心支撑点,左右处于阴影中的门窗成为平衡构图的左右两个秤盘。

最终的全图,女孩成为画面中心的平衡支点,两侧阴影中的门窗结构大小、视觉重量基本相同,画面视觉感受平稳。尽管构图在扩大,但始终是合理构图的延伸。夏日午后安静老院落的环境在画面中得到了充分的交代,而处于支点位置的女孩依然是画面的视觉中心,没有被淹没在大环境中。整体构图分解

二、同场景逐次扩大取景范围,环境递进拍摄,获得不同的视觉感受

越丰富的视觉信息越能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同时,也能够尽可能多地交代场景的细节与特征。在这里,有一条非常有效的拍摄途径,就是逐次扩大取景范围,尤其是在拍摄相对狭小或有丰富细节的场景时,能够展现更多的视觉元素。读者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么高的快门还要将感光度设为400,你的观察很敏锐,原因是我忘调了。半身特写扩大取景范围全景拍摄

(上左)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6400 焦距:42 毫米 感光度:400 曝光补偿:0

(上右)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6400 焦距:30 毫米 感光度:400 曝光补偿:0

(左)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6400 焦距:28 毫米 感光度:400 曝光补偿:0特写:突出女孩神态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60 焦距:52 毫米 感光度:200 曝光补偿:−0.3中景:带入环境元素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80 焦距:42 毫米 感光度:200 曝光补偿:−0.3全景:交代拍摄现场整体环境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60 焦距:24 毫米 感光度:200 曝光补偿:−0.3特写:重点突出女孩垂下发丝的侧脸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00 焦距:70 毫米 感光度:100 曝光补偿:−0.3中景:带入环境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00 焦距:42 毫米 感光度:100 曝光补偿:−0.3全景:观众看到环境整体,窗外的绿树能让观看者了解季节,感受到夏天的气息,女孩身下花窗映射出的花瓣状阴影为画面增加了强烈的装饰感

佳能 5D Mark II 光圈:F2.8 快门:1/100 焦距:25 毫米 感光度:100 曝光补偿:−0.3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