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幸福(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31 12:44:55

点击下载

作者:王薇华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她幸福

她幸福试读:

前言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莎士比亚笔下《哈姆雷特》的这句台词中,“脆弱”被赋予了女性。《红楼梦》中,贾宝玉评价“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更是给女人贴上了“柔情似水”的标签。

素来,提到“女人”二字,人们总会想到“三春之晖”“女人如水”“女人如花”等字眼儿,柔弱的内心和温柔的本性成为了女性的心性所在。

女人如三春之晖,“阳光般的温暖”是女人的魅力所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女子本弱,为母则刚。女人恰如春日的暖阳,奉献着自己的光芒和热情。

女人如水,“泪水”成为女人的专利。“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纵使人间有故,经历“眼泪河”的洗礼,女人柔弱的内心蜕变得更加坚强。

女人如花,“花儿”成为女人的写照。“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纵使岁月无情,花开花落,女人总是以满腔的热忱回报着阳光和雨露的恩泽。“一个女人不是生来就是女人,她是变成女人的。”这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波伏娃对于女人的深刻阐释。从纯真无邪的女孩,一路走过姑娘、新娘、母亲、丈母娘,几十载的春夏秋冬,无数个春暖花开、风霜雨雪,女人以纤弱之躯,撑起一家三代的幸福。

孩子的未来与母亲息息相关。婚前的选择决定女人未来的幸福,也决定她孩子一生的幸福;婚后女人的选择和态度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到身边三代人。无论是妻子、母亲还是婆婆,虽然女人在家里的角色不同,每个家庭分工也各有差异,但女人总是成为家庭幸福的润滑剂、夫妻情感的调和剂。

作者在近十年的心理咨询工作中发现,女性来访者的症结无非是恋爱、婚姻与亲子教育,背后透析的却是“爱”与“被爱”的关系。

桃李年华的女人,认为男人的深爱就是幸福,就是女人的全部。为此,女人们小心翼翼,患得患失,或悲伤,或思念,或阴郁,或欢喜,所有的情感变化都以男人为核心。天命之年的女人,发现幸福源于自己,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于是,女人学会了爱自己,经历了选择、执着、改变和舍弃,周遭的事情也顺着心性变得越来越好。

世界因为女人而变得多彩。女人用如阳光的“真”、如水的“善”、如花的“美”,将单薄的“脆弱”改写为“温柔”“坚强”“智慧”和“美好”。女人用“爱”的力量维护着家庭的温馨与欢乐。“爱”是女人毕生的事业。女人儿时渴望父母的疼爱,少女时代渴望被他人关爱,青年时代渴望被恋人宠爱。无论哪个年龄段,女人都期待着“爱”的滋养。女人的前半生,一直是向外在寻找爱,最后发现,爱就在身旁、源于内心,自己才是爱的创造者、经营者和传播者。

罗马哲学家爱比克·泰德说:“女人,你不一定有能力让自己富有,但是你一定有能力让自己幸福。”

一路走来,岁月如歌。女人看过洁净的昙花一现,踏过熙熙攘攘的过眼云烟,悟过物是人非的时过境迁,从懵懂、好奇、迷茫和烦闷的漩涡,走向坚定、从容、喜悦和感恩的另一番天地。

正如冰心所说,世界上若没有女人,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和十分之七的“美”。

女人的心情,是浸染家庭的爱;女人的心境,是陶染世界的美。女人有责任让自己过得好,让自己幸福。爱的能力、美的能力和善的能力构成了女性特有的幸福力——“她幸福”。“女子能顶半边天,巾帼何曾让须眉。”女人爱的力量影响着世界的幸福。“她幸福”的影响力深远持久,真、善、美的力量亘古永存。

爱是女人一生的课题。不要放过每一次擦肩的机会,善待每一个遇见的人,不留遗憾地走过每一个地方,做一个创造爱、经营爱、传播爱的幸福女人。

她幸福,家庭才能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因为女人的幸福,决定了上一代人的幸福,影响着这一代人的快乐,也造就了下一代人的未来。王薇华 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1月28号第一章美丽人生爱的能力一起看世界,顺便圆个梦

从小到大,记不清多少次,同样的场景,反反复复出现在我的梦里:一路春花、一路绿草、一路拂面的和风。我独自一人走在回家的路上,沐浴着懒懒的暖阳,享受着浓浓的春意,春风紧紧将我拥抱……似乎整个春天都是我的。我扭动着腰肢,摇摆着胳膊,迈着轻快的舞步,恣意地旋转、跳跃,一路前行。这是属于我的一方天地,没有拘束,没有旁人,只有我和我的影子,享受着从未有过的惬意和舒适。四周飘溢着淡淡的青草和怡人的花香。看那田野里、小路边、泥沟旁、土堆上,处处都是或红或粉、或蓝或紫、或白或黄的花儿,她们争相斗艳,姹紫嫣红。

抬头远望天空,偶有雪白的飞鸟掠过。我目不转睛地看着空中的一大朵白云,只觉得云朵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依稀中仿佛看见流动的云丝儿,我伸出双手,想要去触摸云朵的温柔……

然而,梦醒了,恍如隔世。

梦醒之后,我会闭目回味很久,想那一缕缕滑过指尖的云丝儿,想那片花海的芬芳,想那条小路上的欢愉……

如梦的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从出生的起点,走向回家的终点。

红尘之美是愿得一人心,相守一生;红尘之美是能得一本心,不负此生。听从心的召唤,顺应心的感觉。

1985年冬,专科毕业后的我被分配到一家机关单位的财会科做会计。年终,作为单位代表,我被领导安排去参加行业内的财务年会。那是我第一次入住本地区最高档的酒店。酒店大厅里铺着色彩斑斓的维吾尔族手工地毯,屋顶悬挂着璀璨夺目的水晶吊灯。来到房间,我脱去鞋袜,踩在柔软的地毯上,掂着脚尖舞动起来,感觉身体像云朵一样轻盈。

第一次享受席梦思大床。我一遍又一遍地将身体从站立倒向床铺,感受着被柔软的床铺拥抱的刹那惊喜。

第一次体验盆浴的舒适。正值数九寒天,窗外是大西北零下十几度的严寒,屋内是浴缸中氤氲而出的腾腾热气,弥漫在整个房间。当整个身子滑入水中时,竟然是漂浮的,当时并不会游泳的我,用手不停地撩拨着水珠洒向玻璃,看着窗上的水花轻盈地流动。

温暖的水,浸透了身体,在漂浮中,迷醉了心扉。我突然仰天大喊了三遍同一句话:“我今后一定要过这样的生活!”“我要过这样的生活”:住在如酒店般的华丽房子里、睡在有席梦思的床铺上、拥有热水洗浴的卫生间。

这是第一次的人生立誓。那年,我21岁,住在西域边陲的一个地级市,整个城市最高的楼房只有三层。当时,我只是一个月薪100元的小会计,完全不知道未来会是怎样。

不过,潜意识告诉我:要生活得舒舒服服,要开开心心地过日子。

随后的几个月,我被调到单位团委做专职团委书记。两年后,我竞选本市团委副书记落选了。情绪落入低谷,对未来的憧憬陷入了无望。

有那么一两个月,我认为自己没有了前途和目标,从政的路已经堵塞,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呢?我的心中满是焦躁与迷茫。

深秋的一天,我去喀什日报社看望朋友。办公桌上《中国青年报》的醒目的大标题深深地吸引了我——“海南将建大特区,十万人才到海南参加开发建设”让我无法将目光离开。我一口气看完这篇文章,并要朋友把报纸借给我。

那天夜里,我彻夜未眠,沉浸在无限的遐想和憧憬中。一整版、两千多字的文章被我反反复复看了数遍,每一句话都刺激着我的心,每一段文字都让我激动得面红耳赤。

中国将建设一个新的大特区,这应该是全国人民的机会。当晚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去海南,而且绝不会改变这个决定。

第二天,我试探性地问了母亲:“海南这个地方可以去工作吗?”“你脑子没问题吧,又在胡思乱想些什么?海南那个地方热死人,又穷又乱,蚊子又多又大,治安也不好,说话听不懂,根本不能去。你别瞎动心思了,安安心心的把工作做好。”

我嘴上没应承,心里却打定了主意,铁了心。

三个月后,1988年元旦过后,我向单位请假,踏上了南下的征程。我先到广州,随后去深圳和海南。春节后,身无分文的我留在了举目无亲的海口。我成为了第一批下海的创业者,也是喀什市第一位停薪留职的国家干部。在这里我要感谢生命中的贵人:当时喀什市委书记张飞叔叔、我所在单位的书记徐源智,感谢他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人生中的幸与不幸就在一念之间。”阿加莎·克里斯提娜曾说。

当年,我的内心产生了一念,她看见了机会,并示意我改变的时机到了。我听从了内心的召唤,坚定地迈出第一步。

记得1988年元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我乘坐的火车到达广州站。当地气温是18度,迎面来来往往的人们都穿着秋装,而我却是齐全的冬装,毛裤、毛衣和大棉袄,臃肿不堪。在接站口,我看见一位容貌漂亮又打扮时髦的女生,她穿着丝袜、黑色的紧身筒裙和漂亮的绿色羊毛衫,让我相形见绌。对比之下,我就活脱脱像个进城的乡下人,穿着和神情都与这座大城市格格不入。广州火车站的对面是巨幅霓虹灯广告牌,不停地闪烁着绚烂的光彩,刺激着茫然无措的我。

站在火车站广场,我许久未动。看着来去匆匆的行人、望着变化多彩的霓虹灯,心口如抽丝般隐隐作痛,滚烫的泪水一滴一滴从我的脸颊滑落……

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留在南方,一定要改变命运。

第二天,我随着旅行团去了深圳。站在国贸大厦48层旋转餐厅的窗前,我贪婪地眺望深圳的全景;站在沙头角街头,我痴痴地遥望对面繁华的中英街;在琳琅满目的大商场里,我遇见一款我前20多年看到过最美的裙子,颜色和款式都堪称完美,标价480元,这是我5个月的工资啊!

晚上,住在深圳大学宾馆。我在校园里漫步,满园的绿色,没有一棵树的叶子凋零,脚下翠绿的草坪散发着清香,所有的一切都如梦如幻,只有脸上流动的泪水告诉我,这是真的。“太阳是一视同仁的,既能照到他人的宫殿,也不会躲过我的茅屋。”在宁静的校园中行走,我一遍又一遍地默念着莎士比亚的话。

我在自言自语,心在静静聆听:之前的太阳忽视了我的茅屋,之后的太阳再也不会躲过我的茅屋。我一定要改变,一定要过上心满意足的日子。

离开深圳后,我踏上了海南这块热土,并留在海口工作。后来,我的兄嫂及部分家人,甚至发小、闺蜜等十几人,先后投奔于我,也到海口工作,与我一样离开了边陲小城。

2015年夏季,时隔28年,我再次回到故乡喀什市,见到了不同时期的同学。初中毕业就开始工作的同学基本都退休了。有些同学说:“再年轻十岁,我就随你再闯荡一番。”还有的同学说:“真后悔当年没有勇气跟你走,否则也不会30年守在一个小单位。”

每次我去广州,站在大街旁,看着来往的人流,都觉得很亲切,也很感慨。这是我独自出远门时第一次爱上的大城市,我曾站在这座城市的大街上,立誓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我做到了,也帮助身旁的人做到了。

现在22岁的儿子在中山大学读大三,他很喜欢这座城市,会留在这里工作。他不曾知道29年前,他年仅23岁的妈妈独自一人从大西北的边陲小城来到繁华的南方大城市闯荡。为了子孙后代生活得更好,历经千辛万苦,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后代创造了一片新天地。这是大多数离乡者最真实的生活写照。

小时候问过自己:为什么我会生在那么远的古镇边陲?

仕途遇挫时,也问过自己:为什么我没有生在家世显赫的豪门?

年轻迷茫时,幻想过英俊富有的白马王子带我离开这个小城市;

谈婚论嫁时,幻想过遇到高富帅,嫁入豪门,相夫教子。

凡是女人都爱做美梦,都喜欢幻想美好的未来。“命由己造,境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命是父母赐予的,若是四肢健全、大脑聪颖,那是先天生得好,感恩父母吧。通过努力改变命运,那才是活得好。心会告诉你想要的生活、想去的地方。你只需听从心的召唤,不辜负心的引导,不忘初心,一路前行,就有可能心想事成。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不曾去想,不曾去感受,不曾去体验,不曾去经历,生命将是苍白、单调而乏味的。生命的七彩斑斓将由你的经历和体验所描绘,将由你的故事和感受所书写,将由你不负此生、不负此心的修行所创造。“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顺便圆个梦。”人生是一场修行,一场与他人无关的一个人的修行,也是一场走向内心深处的修行。“醉看红尘笑看花,岁月如斯人不同。”不负今生。

红尘之美是不负己心,此生足矣。转身一刹那,机遇女神来了

初中时阅读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提娜(《尼罗河谋杀案》的作者)的著作时,看见一句话:“你生命中的幸与不幸就在一念之间。”

琢磨半年后,终于悟出这句话的关键词——“一念”。

我对“一念”的理解:脑海中出现想法(念头)之后,想法和行为是否能同步,会产生“幸或不幸”的不同结局。当你有一个好想法,去做了,还把事情给做好了,结局就是幸运。而不幸运的结局在于:一是好的想法没去实施;二是想法本身不好,做也白做。影响“幸与不幸”的关键是“一念”的好与坏。

想到的每一件事都做好,遇见的每一件事都往好处想。“关注每一个好念头、让好念头涉及的事情也成为好事。”这成为我的思维习惯,一直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与待人接物。关注好念头,也帮我成就人生的好机会。海南的第一桶金

1988年1月,我第一次踏入海南这块热土,成为第一批“闯海人”。海口的大街小巷涌动着到海南创业的人才,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大多都是各地前来闯海的“大陆人”(海南本地人对外省人的简称)。无论认识与否,人与人之间常常一见如故,很快就相识相知。那种热情奔放、满腔热忱的画面感,至今想来,心头都涌起一股暖流。

我在海口的第一份工作只做了三个月,随后换到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一年多。

时光匆匆进入了1989年的夏天。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见一单生意,需要把公司报价信息的资料发给内地客户。当时的海口,除了酒店和邮局有电话和传真机外,绝大多数的家里都没有。有时,为了接打一个电话需要在邮局里排队等候。内地的许多机构也没有传真机,只能通过邮局寄挂号信。因而,发电报在当时成为一种快捷的联系方式。

为了尽快把资料邮寄到岛外,告诉对方生意资讯,我急忙赶到海口解放路邮电局发电报,这是海口最大的邮电局。但排队的人依然很多。当时烈日炎炎,办公人员不紧不慢,让等待的人群躁动不安。

我随着队伍缓缓挪动。这时,身后一位男士与我搭讪:“你是江苏人呀?”也许是看到我手中电报单上的地址有“江苏南京”的字样。“我不是江苏人,但我是江苏人的儿媳妇。”我略带幽默,用调侃的口吻回答这位先生。对陌生人搭讪不拒绝、与陌生人说话自然大方,一直是我的待人习惯。

这位先生继续说:“我是江苏人,我们认识一下吧。我的工作是……”说着,递上了他的名片。

我微笑转身礼貌地接过名片,也顺势递上了我的名片,并顺口说到:“我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有机会请多联系。”

这时正好轮到我发电报,发送电报之后,匆匆与这位先生挥手告别。至于这位先生的面容,我当时记得并不清晰。

海口这个地方很特别。土地是热土,天空是热气,海水是热浪,人也很热情,人和人相遇后极易相识相知,很快成为朋友,甚至能产生生意,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很高。

时隔几天,晚上回家时,发现门上别了一张小纸条,原来是邮局偶遇的那位先生来拜访时留下的。纸条上除了说明他的居住地点,还说到客户有进出口业务的需求,希望我和先生能与他联系见面。

第二天下班后,我与先生前去拜访,大家见面后交谈甚欢。他介绍的客户所需求的货物正好与我们进货的货物完全一致,那一刻真切的体会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随后,这位先生引荐我们与客户见面。谈判、签订合同、海关验货、提货、等待款项进账,一切都顺利完成。正所谓“心想事成”,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双神秘的大手在帮扶着我们。

在遇见这位先生之前,为了尽快找到这批货物的下家,谈个好价钱,尽早减少海关仓库的存仓费,尽早圆满完成交易,我近一个月的时间都处在寝食难安的焦虑状态,却又无可奈何,不知所措,似乎没有出路……

一个月前,我刚成立一家私营公司,我是法人代表。我已经把整个身家都投了进去,这是公司的第一笔生意,倘若做不成,未来可怎么办?真是生死存亡之际!“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如今看来,与“机会女神”相遇就在一刹那间。一句调侃“我是江苏人的儿媳妇”;一个微笑转身接下的名片;一句“我是做进出口贸易的,有机会请多联系”的介绍话语,帮我留住了“机会女神”。

当双方合作顺利成交、对方提走货物之后,经历的又是漫长的等待货款进账时间。每天至少两次去银行问询,每次都叮嘱先生一定要提出五万元现金给我看一看。第五天,银行终于通知货款入账。我不敢到银行,委托先生去取现金,留在家中等候。先生回家时只取回1.5万元人民币的现金,银行根本就没这么多现金,必须分次来取。

10元一捆的人民币,一大捆半,我人生中第一次看见这么多现金堆在面前。这笔钱是我们挣的,是我们的第一笔生意呀!

我的第一桶金,是在邮局发电报的时候,偶遇“机会女神”而获得的。那位先生事后告诉我,正是我的言语行为,给他留下热情真诚、平易近人、与众不同的印象,让他有了与我合作的信心。

海口闯海第一桶金的故事,一直在我的朋友中传为佳话。

近十年来,我在研究积极心理学的过程中发现,积极心理学的核心思想是“正面思考”,就是强调人应当关注自己的正面念头。原来,潜移默化中,我已践行很久了。美好的事物是相通的,总会相遇。

2010年,我在第二部著作《心理健康法则》中写下:“世上没有陌生人,只有你还没有认识的朋友,以及还没有见面的朋友。”“不要与陌生人讲话”从来不是我的信条。我的惯性思维是正面思考,善于捕捉每一个好的念头,传递每一段好的交流信号,把他人和事物都朝着好的方面推想。于是,我遇见很多好人、好事和好机会,还有好运。座右铭,我的护身之符

父亲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手好毛笔字。小学时,深受父亲的影响,我喜欢写作文,也像父亲那样留心和记录名人名言。当时阅读的书刊有限,收集到的名言警句也不多。

初一时,我看见一句特别喜欢的话:“坚定的目的性、坚持性、自制性。”顿时觉得醍醐灌顶,我马上用美术字认真地描画好,贴在书桌前的墙壁上,时刻警醒自己。这句话成为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座右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书桌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戒自己,以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历史上,许多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都有“座右铭”。

我的座右铭意在勉励、警醒和监督自己。贴在墙上,抬头看见,随时提醒。从那以后,我用几十年的岁月诠释着自己的座右铭。

坚定的目的性:做事要有目标、有意义、有步骤、有方向。

坚持性:做事应当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不能止步不前。

自制性:无论外界如何纷扰,做事的计划应不为所动,脚踏实地,稳扎稳打。

这句座右铭跟随我足足四十余年。它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最忠实的伴侣,一直督促我、陪伴我。第一个本命年,它来到我的身旁,陪我在迷茫中坚持读书求学;第二个本命年,它跟随我离开古镇喀什,独自一人,举目无亲地踏上闯荡海南商海的征程;第三个本命年之后,它随我来到北京,迈上求学读博的新台阶;第四个本命年,它又见证我实现儿时的理想,成为一名老师、一位作家。

早已记不清这句话从何处寻来。自从拥有这个座右铭,我的人生不再无趣、无味和无助,而是变得不惑、不忧和不惧。

有了坚定的目的性,我比同龄人更成熟,更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有了坚持性,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我很少放弃、很少改变,也很少畏惧;有了自制性,我更加有能力抵御外在的诱惑。

最简单的诱惑是生活中的娱乐,比如玩游戏、打麻将、打扑克牌、看韩剧。

至今为止,我没玩过任何一款手机游戏,电脑游戏更是绝缘。玩游戏耗费时间,“浪费时间就等于图财害命”的警句一直在提醒我。

在海口电视台工作期间,同事们在机房外等待剪辑传片的时间,基本是用来打牌、玩争上游和千分等,而我总是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书或杂志。

追韩剧,不敢,没时间看电视、刷视频,成摞的书都看不完,哪有时间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追剧呢?

也许有人觉得这样的生活太单调、少了很多乐趣。但是乐趣与收益只有成了正比,乐趣才有益处,欢乐才有质量。

世界分两种人,读书的人和不读书的人。前者活在时间里,可上下五千年,后者活在空间里,视野囿于周遭几里。

每当拉着行李箱,赶飞机、乘高铁,在全国各地讲课时,我心生感恩。若不是热爱读书、坚持读书,恐怕我的一生也就是毕业工作,在当地结婚生子,五十岁退休养老。所幸,我挣脱了庸俗生活的桎梏,一摞摞的书籍带给了我多彩和诗意的生活,一叠叠的书稿赋予了我激情和青春。

读书不会让人容颜不老,但是可以让我不怕容颜衰老和岁月流逝,使我心中的青春永驻。只要没老到看不到字,我就会继续读书,我会欣喜于每日仍能畅快读书,感动于自己的点滴进步。

2008年春,我在北师大辅仁心理中心学习心理咨询。一次,同学们分享彼此的爱好,大家的回答丰富多彩:美食、旅游、唱歌、锻炼、购物、烹饪等等,只有我的回答是看书。当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有的同学很惊讶地提醒我,“你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看书呀!”我坚定地回答。同学们默不作声。

同学们的爱好我都有,我也喜欢美食、旅游、唱歌、锻炼、购物和烹饪等,但阅读始终占据着我生命中最多的时间,排在最重要的位置。读书的时光把生活中的寂寞换成巨大的享受。唯有在读书中,我能获得最纯粹的快乐,让我逐渐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在没有品尝到读书的乐趣时,读书是枯燥、乏味、难懂和苦涩的。真正投入到读书中,用热恋的心去阅读,深入到书的骨髓中去探寻,方能透彻理解:“书卷多情是古人,晨昏忧乐每相亲。”(明·于谦《观书》)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读书能够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思考、逻辑、谈吐和待人接物。读书多了,心态和境界就会不同于常人,所谓“相由心生”,自然容貌看起来悦人悦己。杨绛曾说,读书会使你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实际上,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不仅会提升你的气质,还会改变你的思维和命运。

读书会让极其普通平凡的人,变得愈加成熟而丰盈。读书的益处是修身、养性、明理、豁达。唯有读书,才能打破思想的壁垒,突破阶层的围墙,缩短拼搏的距离。

一个人若能活到100岁,差不多能活36500天。对于人类漫长的历史而言,这不过是沧海一粟。一个人要认识世界,离不开读书和学习。人生旅途中诱惑太多,行走的路上难免会迷失方向、违背初衷,成长的过程中可能会放纵自己、丢失自我。因而,我们需要从书本中汲取养分,摘撷出砥砺自己的名言警句,勉励和提醒我们。

座右铭是颠扑不破的,会在人生的每个关口和重要节点,提醒你、暗示你、警示你、辅助你、保佑你,让你明白自己的唯一性、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我们过一种无憾的人生。

无憾的人生是不给社会添麻烦、不让父母失望、不给自己留遗憾、不给后代找借口。

我的座右铭,经常默默地示意我:“现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吗?”如果不是,马上去改变。为此,我从西北走到海南,又从海岛进入京城,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独前行,却有着源源不断的动力。这动力来自于心中满载的书籍、父母的言传身教、恩人的谆谆教诲,还有始终不离不弃的座右铭。

合适的座右铭,会让人生变得丰盈、通透和喜悦,会让你变得完整、强大、有力、热爱、和谐、富有而幸福。

守护你的座右铭,坚信你的座右铭,它会成为你的护身符。15岁梦想38岁事成

每个人都有梦想,少年时代的梦想最真实、最纯朴。我在少年时代就有一个北京梦。

长大想去哪工作?这个问题有人想得早,有人读大学时都没想清楚。初二时,我就有了答案。

一个月朗星晰的晚上,我和闺蜜站在西域古镇喀什市一家万人企业的家属大院,望着漫天星斗,两个女孩的思绪飘向了未来。“长大后去哪工作?”“去北京工作吧!”“哇,太好了,就去北京工作。”我和闺蜜意见一致。

为啥当时的我们会想到去北京工作呢?

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人们,上学的第一篇课文是“北京首都”,第一首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记忆中最爱的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认知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北京……

长大后去哪里工作?除了神圣的首都北京,还能去哪儿?

我和闺蜜继续规划北京的工作,但结果并不乐观:“我们去北京做什么工作?好工作咋会轮到我们呢?”“没关系呀,我们可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做清洁工啊!”“太好了,我们就做清洁工,专门负责打扫天安门广场,北京的清洁工好像都是开着清洁车在打扫马路的。”“长大后去北京工作,在天安门广场做清洁工。”这就是我人生中第一份关于工作的梦想。那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开着一辆小巧的清洁车,在天安门广场前清洁马路。清洁车在我脚下缓缓行驶,微风轻抚着我的面庞,晨光洒在我的双颊,天安门前的五星红旗映在我的眼眸……

长大后,我工作了,但没做清洁工,也没在北京工作。我还是惦记着梦里工作过的城市——北京。

2002年国庆节,我和当年谈论梦想的闺蜜一同站在北京长安大街的人行道上,一边行走一边重提当年稚嫩的谈话,我俩禁不住放声大笑。

放声大笑是欣慰梦想已成真,自己已在北京工作,还是一名博士研究生;是感激懵懂的梦想,感激少年时代的激情碰撞和深藏心底的种子。虽然,发芽得有点晚,成长得有点慢,根却扎得很深,从未忘过初心。

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对未来的期望,是坚持就能捕捉到的幸福,是一种深埋心底的信仰。

心理学认为梦想是内心深处的一个念头、一种情绪状态、一份渴望和热情。

怀揣梦想让人充盈,践行梦想让人澎湃,坚持梦想让人满怀希望。有梦想还不够,有规划也还不够,坚定的去实现梦想、勇于迈出行动的第一步至关重要。我有一个博士梦

1982年高中毕业,我所在学校的重点文科班几乎全军覆灭,只有三四位同学考上大学本科,其他同学都是专科。

当时在华东师范大学读本科的长兄正好毕业回家,拿回一本学士学位证书,我羡慕不已。捧着“物理学学士学位”证书,抚摸着封面亮闪闪的烫金大字,我好奇地问道:“大哥,四年大学读书拿到一个学士学位,继续读下去还能拿到什么呀?”“再读三年,可以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再读呢?”我继续问。“再读三到五年,可以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噢,啥时我能成为一名博士就好了。”我把长兄的学士学位证书紧紧贴在胸口,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偷偷幻想。

不知当时听我此言的长兄会作何感想,也许会想这个本科都没有考上的妹妹,竟然不自量力地幻想自己何时能成为一名女博士。

我“成为一名女博士”的梦想诞生于18岁。当时是不经意间的脱口而出,但向来喜欢做美梦的我,从未放弃过遐想。何时成为一名女博士呢?我离女博士的距离还有多远呢?

随后的二十年,有太多太多失眠的夜晚。有时候我在胡思乱想,有时候我在暗自规划,但更多的时候我在不知疲倦地阅读和学习,或是为了备考,或者只是为了提升自己……

20年岁月匆匆飞逝,38岁那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中国地质大学的一位女博士生。依稀记得这届22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仅有20位女博士。

那年秋天,我在央视四套《让世界了解你》栏目策划了一期关于中西方女性的访谈节目,偶遇栏目组一位姓马的副导演姐姐,这位姐姐随口问我最近在忙什么,我脱口说道:“最近挺忙的,一边工作一边上课读书。”“你在读什么?研究生?还是MBA?”马姐姐来了兴致,追问道。“我在读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我说。“啊,你在读博士,你是一个女博士呀?”她惊喜极了。

马姐姐惊讶地看着我:“天哪,你是我至今见过的最美的女博士。”

这句“你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女博士”,令我感到特别释怀。从十岁起,我就知道自己属于既不漂亮也不可爱的类型。小时候大人们见到我总会说“这个女孩气质好”,长大后又说我“气质超群”。如今竟然有人说我是她“见过的最美的女博士”,真是太长我的自信呀!

女博士在今天未必稀罕,但在2002年,女博士还是稀缺物种。当时曾盛行一种说法:世界上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女博士。

在人们的印象中,女博士要么是灭绝师太,要么就不食人间烟火。长得好看、又会穿戴打扮的女博士在当时并不普遍。

三年前我看见过这样一段话:

对于一个女人来讲,博士真的是很值得一读。如果你能顺利毕业,你会获得文凭;如果你未能顺利毕业,你会练就一个无坚不摧的灵魂;如果你能在这条路上和某人走向婚姻殿堂,恭喜你找到了一个能容忍你终极癫狂状态的人;如果你在这条路上终于走成一个人的旅行,恭喜你剩下的路有没有男人已经无所谓了……

我曾在微信圈发过这样一段话:

上天总是公平的,昨天给你多大的磨难,后天就给你多大的幸运。今天在看不见光明的时候,就学习做个蒙眼的驴子吧,专注脚下的土地,坚守苦难的磨盘,一圈一圈地走着,一步一步地寻着,绝不放弃。幸运是磨出来的,磨碎了苦难,才能酿出幸福的琼浆玉液。

无论在初中关于到北京工作的梦想,还是18岁时关于女博士的梦想,我都过关斩将,一一实现。

喜欢梦想,喜欢惬意地遐想,喜欢充满激情地追梦,维系和成就了幸运的能量世界,也成就了心想事成的自己。

马云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不小心实现了呢?”

很多人都有过梦想。有的梦想早已被遗忘,有的梦想还在路上。继续前进吧,不改初心,不忘梦想,一切都会更有意义。运气好是你遇对了贵人“运气”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是“命运”。直白地说,运气就是时机、幸运或机遇。遇事用心,待人真诚,好运气就会随之而至。

2001年春天,我在中央社院学习期间参加了北京女企业家协会的年会。当时,主席台上坐了好几位德高望重的大姐。但我的眼睛却紧盯着那位带着书卷气、气质超群的大姐,桌签上写着“史清琪”。我赶紧问身旁的朋友,原来这位史清琪大姐是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法人代表、常务副会长、博士生导师、原国家计委产业所所长、经济学家。

得知眼前这位女神级人物背后带着这么多闪亮的标签,我崇拜偶像的心理澎拜汹涌,恰如“屌丝”遇见了“明星”。

我已经无心会议的内容,始终目不转睛地望着史会长,将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铭记在心。大会主持人宣布会议结束的话音一落,我就起身冲向主席台,快速将手上早已备好的名片递给史清琪会长:“史大姐,您的发言太棒了,认识您很荣幸,这是我的名片,您能给我一张名片吗?”“认识你我也很高兴,哦,海南来的朋友呀。”史会长一边看我名片,一边也递来了名片。“这是您的手机号?我记住了,我随后会向您讨教的,请您记住我的名字呀,今天认识您太幸运了。”我紧紧握着史会长的手。

这时身旁已有其他人围过来,我赶紧又补一句:“史会长,我特别崇拜您,喜欢您!不打扰您了,今晚我给您打电话。”

不曾想,这一刹那的相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晚,在期待中我拨通了史会长的电话,相谈甚欢,足足聊了40多分钟。随后的第五个月,我来到北京,在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担任宣传部部长。再随后的半年,我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史清琪教授的博士研究生;五个月后,我顺利入学,就读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07年夏我完成了工学博士学位,读书五载,跟随史会长工作两年。

这段经历有点传奇色彩。有人会说,你遇见贵人了,遇见了好机会,你运气很好,真幸运!

我常说:一个人能成为他人的贵人是因为有能力;一个人能被贵人看上是因为有本事。有能力的人,能成为他人的贵人;有本事的人,能得到贵人的帮助。让自己足够优秀,伴随的是机会,迎来的是幸运和贵人。

任何一件事情的成功,背后都少不了推手和贵人。

史清琪会长不仅是我的贵人,还是导师、妈妈和恩人,让我的人生蜕变、升华。

借此机会,我再次感恩当年鼎力推荐我来京工作的两位贵人姐姐,卫凯征和章希怡。

拥有贵人是人生幸事,每个人都有机会遇见贵人。当贵人出现时,不少人只是远望或迟疑,而我却奋不顾身地“追星”,锲而不舍地跟进,死心塌地地跟随,让一瞬间的相遇成为一生的相伴。

回顾当年遇见史会长的时候,我除了目不转睛地注视、不顾一切地冲向主席台,当场表白崇拜之情,重复提示自己的名字,当晚还趁着史会长对我记忆热乎的时候赶快拨去长长的电话,随后就是执着地联络,把小粉丝对大偶像的所有爱戴和依恋表露无遗。

遇见自己崇拜、敬爱的人不腼腆和迟疑,也不羞于表达,而是大方地表白,这种性格的培养要感恩生命中的贵人——我的父亲。

父亲是做事谦虚、为人随和的人。

小学时有个让我记忆颇深的故事。

夏天,杏子熟了,爸爸带我去菜市场买了一篮子杏子,高高兴兴往家走。途中,遇见一位熟悉的叔叔与爸爸打招呼,爸爸笑眯眯的说:“老张,来尝几个杏子吧,刚上市的,很新鲜。”

说话间,爸爸把篮子放在地上,打开盖在杏子上的新鲜杏树叶,示意叔叔来拿杏子。张叔叔蹲下身子,从篮子里拿出杏子,放进嘴里:“嗯,太新鲜了,真水灵,很甜呀,好吃呀。”

只见张叔叔一个又一个地把杏子往嘴里塞,一边吃一边夸,完全忘记爸爸只是客气的“来尝几个杏子吧”,也忘记这篮杏子是我家买来自己吃的。我站在爸爸身旁,看着狼吞虎咽、一直低头狂吃的张叔叔,再看看一脸微笑的爸爸,心里那个急呀。我忍不住拉扯一下爸爸的手,爸爸似乎明白我的用意,他握紧我的手,轻轻地揉搓着,安抚我焦急无奈的情绪。

张叔叔吃杏子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十几个杏子一会儿就到了张叔叔嘴里,装着满肚子的杏子水,看着一地的杏子核,张叔叔这才回过神,满足地抹着嘴说:“哎呀,不好意思,这杏子实在太好吃了,我竟然吃了一半,这、这、这真是不好意思呀。”“哈哈哈,喜欢吃就好,喜欢吃就好。”爸爸憨憨地应声到。

回家之后,爸爸被妈妈训了一顿。七十年代,一篮子新鲜杏子要花不少钱呀。我心里也觉得爸爸做事太随和,为人太谦让,甚至有些“窝囊”。为什么不“阻止”他人的过分行为呢?为什么让爱占便宜的人得逞呢?为什么总是那么好说话呢?

几年后,我上了初中,与爸爸再提此事时,爸爸说了很多做人处事的观点,我铭记在心:

他人对你不装客气,说明没把你当外人,这是对你最好的信任;

你遇见的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贵人和恩人,与他们见面时,就要把他们当贵人和恩人一样对待;

你对人好一点、多付出一点,不会吃亏的,你付出的好处,他人都会帮你攒着;

遇见你尊敬和崇拜的人,要直截了当地告诉他,真心实意地跟着他,做个小跟班不丢人;

你不是喜欢随和、亲切的人吗?那你就做个这样的人吧……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望子成龙之心父母皆有,教子成才之法,却非人人都会。父母做事做人的品德,在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之中,如春风润物细无声般,造就子女的教养,铸就子女的生命基石。

在家里有父母的教诲:为人随和谦虚,做事乐施好助,积攒好人缘;在职场和学界有导师的教导:谦虚低调做人,严谨务实求学,积累好学问。接受了这些教导,冥冥之中,好运、好人和好事就会如影随形。为啥我们会迷信“算命”

2001年秋,我刚来北京工作,特别喜欢结交通晓易经的朋友,身旁也拥有几位大师级的人物。

半年之后,我报考了中国地质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当时工作忙碌,复习时间紧迫,对于能否通过考试,心里忐忑不安。一位朋友给我介绍了“通灵”的易经大师。“找大师算一算吧,这样能解压。”于是,我与大师见面了。

印象很深刻。一见面,这位易经大师把我夸奖一通,断言我今后发展很好。当时我的警觉性很高,自信不会轻易被他人说动,表现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

但我还是急切地想知道下个月的博士考试是否能通过。

大师慢悠悠地说:“会有点坎坷,但是最终你会心想事成。”

我心中还是不安,继续追问:“我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名女博士?”“会的,如果今年不会,明年也一定会,你这一生中成为博士是肯定的。”大师坚定地说。

最后,我当年顺利考上博士,只是入学有些小波折。

事后我经常回想与大师接触的过程,希望分析出他为什么算的这么准。

这十年里我在潜心研究积极心理学,做过四五百起心理咨询。每次面对来访者,第一眼我就能大概分析出对方属于那一类人;来访者讲述一会儿心路历程,我就能判断对方的问题和症结所在,并给出最优解决方案。有时我私下里琢磨:自己怎么有点算命先生的感觉呢?

近几年研究微表情,观察来访者的言谈举止、表情变化,心里也能八九不离十的判断出对方的心思。难怪人们常常觉得研究心理学的人能看清别人的心思,甚至会给人算命。其实,会看人、感觉准,这是心理学工作者长期的职业习惯和业务素养,类似于传统医生的“望、闻、问、切”,只需观望一下,心中便能大致明白症结所在。

如今再回头分析当年那位大师的预言,我大概已经明白了他的判断思路。所谓“你这一生中成为博士是肯定的”,一位38岁的女人抛家舍业来到北京,信誓旦旦要考博士,言谈举止中无不显露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在这样的情况下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

所谓“过程会有点坎坷”,也是自然,因为以我当时的情况参加考试,势必要克服很多困难。

所谓“今年考不上,明年肯定考上。”我高中毕业时就已经下定决心,所以绝不会轻易放弃,今年考不上,明年肯定还会再考,两年的机率更大。

其实,大师也好、算命先生也罢,本身就是心理咨询师。他们知晓来访者的诉求、懂得社会发展的规则,会用最模棱两可而又贴切吻合的话语,给来访者舒服而得体的答复,说出来访者心中盼望的答案。

心理学家雷伊·海曼曾经是位魔术师,改行后做了主观验证的研究专家。最初,他发现每天玩扑克耍花样赚不到什么钱,于是他尝试着给人看看手相,做做“心理辅导”。海曼使用的是占卜师、通灵者等人常用的“冷读法”,即不需过多言语,仅通过对细节的观察,来对客户进行分析,比如看到穿白褂,满身葱油味儿的,这人八成是个厨师。然后根据交谈中客户眼神、表情与动作的反应,揣摩出对方的真实想法。几个回合下来,海曼便对来访者有所了解,这时就可以做出一些靠谱的分析。有时分析中难免会有纰漏,但咨询者往往只愿意记住他们觉得说得对的观点,而忽视漏洞。

很快,海曼的心理辅导获得了客户们的绝口称赞,甚至他自己都开始相信超能力。

这时,另一名心理学家斯坦利建议:“你下次给人看手相时,可以试着与你原本想法完全相反的方向说。”结果让人大感意外,前来心理诊所的人依旧很满意。海曼总结出,冷读术是很管用,但不用这些伎俩,一样可以把客户忽悠地团团转。

这时海曼如梦方醒,原来自己并不是通灵专家。不管自己说什么,对方总会对号入座,信以为真。这些客户赞同海曼的咨询,只是他们脑海中的主观验证罢了。

人类会本能地欺骗自己。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苇草。沧海桑田,宇宙浩瀚,苍茫天地间,脆弱的人类正是凭借着独一无二的思考力才延绵不绝。我们在思考时总是趋利避害,捕捉有利于己的片段,自圆其说,坚定信念,面对挫折而继续前进。为了寻找希望,我们关注符合内心召唤和期待的声音,自动忽略和屏蔽不利的信息。

游览名川大寺,很多游客热衷于烧香拜佛、给信物开光。被开光的信物佩带在身,或放于屋内,似乎菩萨常伴左右,保佑自己。其实,这在无意间种下了积极的心理暗示。我们持续接受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感知内心的希望和期盼,不知不觉感到安慰和愉悦。

2006年,我随几位朋友到九华山拜访一位比丘尼。这位比丘尼六十多岁高龄却有着四十多岁的容颜,我们都崇拜不及,艳羡不已。比丘尼师傅询问有什么需要和帮助,我提及经常腰疼。

比丘尼师傅说:“你随我来,我送你一个信物,将这个金刚圈佩戴在手上,能保佑你消除腰疼,身体健康。”

金刚圈?当时我的脑海中出现了各种各样款式的金刚圈,会是哪一种呢?带着崇拜的心情,我跟随比丘尼师傅来到大殿菩萨像下的供桌前。师傅缓缓拉开沉重的抽屉,拿出一根普通的红色线绳,打了个结,郑重其事地拉起我的左手,把红线绳绑在我的手腕。“这个金刚圈会保佑你腰部康复,要一直戴着它。”师傅说。

我慎重地点点头,谨慎的问道:“需要表示多少心意?”“不多不多。”主持伸出一只食指向我示意。

我当即问了身旁懂规矩的朋友,他提示我需要尽一千元的心意。

离开比丘尼师傅的九华山寺庙回家后,腰部的疼痛还真是有所减轻。于是,好事的我便常常向周围的人推荐九华山的比丘尼师傅:这个金刚圈太灵验,我的腰好了许多,你们有空都去九华山吧。

第二天晚上又开始腰痛得难以入眠。

躺在床上的那几天,我不停地看着手腕上的“金刚圈”,心生不爽。家人都说剪了吧。“剪了吗?不剪!”这根红线绳在我的手腕上戴了八年,红色褪去,依然不摘。每当看着这根红线绳,我就告诫自己:赶紧去锻炼吧,这是一个正面的理由。从此,我坚持锻炼的习惯延续至今。

红线绳也好,金刚圈也好,只是物件而已,但却是带着积极心理暗示的信物。信物的背后有故事、有教训、有警示,关键取决于你怎么想、如何做。倘若你把事情或物件归为坏东西,心生抱怨,它就带来消极影响;反之,若你把事情或物件视为好东西,它就能带来正能量。

俗话讲,求人不如求己。你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当你有一技在身,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对自己的未来必定是胸有成竹、无所畏惧,何须算命呢?从今天起,做自己命运的主人,撸起袖子加油干吧!压力大,你没活在当下

40岁那年,博士课程已读到二年级,我还没做开题报告,整天忙于工作,根本没时间写博士论文。身后有一双正在读小学的儿女,还有被确诊为帕金森症的妈妈。四面楚歌、压力山大,似乎一踮脚尖,沉重的天就会压在自己头上。

周末时闺蜜带我参加活动,引荐一位活佛。我面对身披袈裟、面露慈祥的活佛,似乎看见了希望。于是,我谨慎地向活佛讨教,讲述自己读书、育子、尽孝和工作诸多方面带给我的重重压力。

我问活佛:“我该怎么办?”

活佛看着我,云淡风轻地说了句:“你没活在当下。”“什么是活在当下?”我不得其解,颤颤巍巍地问。

对于我的追问,活佛现身说法、讲经布道,嘴不停歇地讲了一长段。依稀记得活佛说话时嘴唇按照节奏一张一合,但我一句都没有听懂,根本就记不住,只记得“米米哒、米米哒”的声音在耳畔萦绕。

43岁,我博士毕业,顺利戴上博士帽。那年无意间邂逅积极心理学,便一股脑儿钻研其中,深耕不止。45岁时,我出版第一本著作《幸福法则》。直至彼时,我才真正晓得何为“活在当下”。

一天,有位同事的女儿来拜访我:“王老师,我觉得自己有心理问题。”“你怎么了?”我关切地问。“我上课经常走神,甚至有次考试,因为我总想其他事,差点耽误了。睡觉前我的脑袋里总是出现很多人和事,让我难以入眠。”女孩儿委屈地诉说着。“你没活在当下。”我回答道。“王老师,什么是活在当下呢?”女孩儿很是不解。

望着这位16岁的花季少女,我想到自己40岁时也不明白,却让阅历尚浅的女孩来参悟,的确是太为难她了。

看着女孩的腕表,我问她:“你手上带的表,是看什么呀?”“看时间的呀!”女孩忽闪着一双大眼睛。“你看的是什么时间?你用四个字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下。”我继续引导她。

女孩低头思索一下,回答道:“此时此刻!”“对了,秒针指的就是此时此刻,活在当下就是活在此时此刻。就像你手表上的秒针,前面一秒是过去,后面一秒是未来,秒针目前的位置就是现在,就是当下。”我耐心地解释。

活在当下,就是专注于此时此刻的事情,在哪里做好哪里的事情,吃饭就是吃饭、上课就是上课、睡觉就是睡觉。活在当下,就是要你只专注于正在做的一件事情,而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如果你入睡时在思虑其他、考试时游离在题目之外,便是没有活在此时此刻,也就是没有活在当下,自然不能把此时此刻的事情认真做好。

女孩眨巴着一双大眼睛,笑着说:“明白了。”

我的一部分学生是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督导需要经常解答她们遇见的困惑。有位学生向我哭诉:“王老师,我最近有点抑郁。”“怎么回事?你遇见什么事情了?”

学生苦笑着说:“最近一直在跟踪和辅导一位抑郁症患者。也许太投入,夜里做梦全是来访者的故事,白天精神状态也不好,郁郁寡欢,索然无味,觉得好像被来访者‘附体’了。”“你没有活在当下。”我回答。“王老师,怎样才能做到活在当下呢?”学生满脸疑惑。

我反问学生:“酒店卫生间的清洁工,他们的工作是做什么的?”“打扫和清洁酒店卫生间呀,让卫生间始终保持洁净。”“她们下班之前都会做什么?”我问。“换工作服、洗手,把自己收拾得干净点。”“然后呢?”我继续问。“然后就下班回家了。”学生说。“就这样走了?她们好像有东西没带上呀。”“还有东西没带上?没忘记什么东西呀。”学生皱着眉头再问。“她们还要处理做清洁整理好的一包又一包的垃圾袋呀。”“那些垃圾袋是留给环卫工人拉走的。”学生说。“不对,清洁工的工作就是清洁卫生,清洁后的垃圾袋必须在下班之后带回家,因为他们是清洁工,任务就是打扫卫生清洁垃圾。”我坚持说。“王老师,您太会说笑话了。”“这不是笑话。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你的任务就是帮助和引导来访者找到问题和症结,帮助他们变得更好。完成咨询工作之后,来访者离开了,你却把来访者的问题和垃圾都背到自己的肩上,左思右想,夜不能寐,这就是没有活在当下,没有做到在哪里做好哪里的事情。工作是工作,下班是下班,离开来访者之后,你依然怀揣着她的故事和问题,你的问题也就因此出现了。”我耐心地解释。

学生恍然大悟。

很多人不快乐的原因在于,没有做到在哪里就做好哪里的事情。上班想家里的事,在家里又顾虑上班的事,结果两边的事儿都没有做好。

电影剧组或电视台在录制节目的时候,副导演手上会拿着场记牌,上面写着即将开拍的电视脚本的内容提示,导演一声令下“开始”,手持场记牌的副导演“咔嚓”把场记牌一亮,摄像机和演员们各就各位,开始工作。“咔嚓”一下,当下开始了。我们每天也是如此,在不同的“咔嚓”声中开始不同的人生场景。

人生要经历许多事,遇见许多人。“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记住该记的,忘记该忘的,学会翻篇。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中发现,幸福的人,活在当下。他们拥有三种境界:感恩过去,专注当下,希望未来。说说爱情那些事儿“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以爱情开篇。爱情是流传久远、亘古不变的话题。

但我们很少琢磨:为什么会喜欢另一个人?

为什么会有一见钟情?

为什么你看不顺眼的那个人却对你一片痴情?

为什么我们会对某个人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为什么难以忘怀的美好只在热恋阶段?

为什么大多数人的爱情都走向亲情?

为什么婚后的现实与热恋的缠绵如此不同?

带着这些困惑,让我们一起来探究爱情的背后推手。爱神丘比特的金箭和铅箭

说到爱情,一定要说一说古希腊神话中的人物:爱神丘比特。

小爱神丘比特是战神阿瑞斯和爱神阿芙罗狄忒的儿子。小爱神丘比特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

我们印象中的小爱神丘比特,整天拿着箭飞来飞去。丘比特特别顽皮,身上长着一双闪闪发光的金色翅膀,经常手拿弓箭,四处漫游,乱射一通。一旦他的箭射向男女的心里,他们之间便会深深相爱。其实,丘比特的箭有两种,一种是金箭,一种是铅箭。当金箭射入人心时,会产生爱情,并促使相爱的人走向婚姻;但是当铅箭射入人心时,相爱的人会产生厌恶,甚至分手和告终。

有一次,太阳神阿波罗在奥林匹斯山下散步,正好遇到拿着弓箭的丘比特。于是,阿波罗很得意地说:“孩子呀,我这把箭能射死狮子、老虎和其他非常凶猛的野兽,比你的可威风多了。”

其实阿波罗并不知道,丘比特的弓箭特别神奇、锋利,更不知道丘比特的金箭射入心里,这个人就会爱上他面前的异性,进入一发不可收拾的狂热状态。当然反之,如果铅箭射到人的心里,这个人就会坚定不移地拒绝。

面对阿波罗的出言不逊,丘比特决定惩罚他。当阿波罗走到河神女儿达芙妮旁边时,小爱神悄悄地瞄准他们,先用金箭射中阿波罗,然后用铅箭射中达芙妮。于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开始了。

阿波罗爱上了达芙妮,达芙妮却一点也不喜欢阿波罗。一方热烈如火,一方冷漠似冰。无论阿波罗怎么表达深沉的爱慕之情,达芙妮始终是不为所动,不理不睬。而且为了断然拒绝阿波罗的纠缠,达芙妮让她的父亲河神把她变成桂树。可怜的阿波罗眼见心爱的姑娘变成冷漠的树,搂着那棵桂树号啕大哭。为了表达对达芙妮的怀念,阿波罗从此扔掉了原来的橡冠,戴上了用桂树的叶子编织的帽子,从此头戴桂冠成了阿波罗的标志形象。这也是桂冠的来历。

我们感受到这样的道理:爱情何时飞来?不知道!射中你的箭是金的还是铅的?不知道!出现在你面前的异性是谁?还是不知道!你的爱情之树究竟何时会结满果子,是欢乐的蜜果还是苦涩的青果?答案还是不知道。爱情是如此难以捉摸,却又让人牵肠挂肚。

据说,小爱神丘比特在射箭时,经常蒙着眼睛。难怪人们会认为爱情是盲目的。

为什么男人和女人会产生爱情?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相处久了就产生感情,感情久了就产生爱情。也有人说:男女之间的爱情是性、喜欢和爱的混合物。还有人说:爱情就是一见面就喜欢,就是一见钟情……爱情背后的推手

科学怎么解释男女之间爱情的原因呢?

医学研究发现,当男女双方第一次相互产生好感时,身体会分泌性荷尔蒙,男性是睾丸素,女性是雌激素。当欲望持续发展进入热恋程度,大脑会分泌多巴胺和羟色胺,这些化学物质是男女之间产生爱情的重要因素。

科学认为,爱情就是大脑中的化学反应。爱情=荷尔蒙+多巴胺+睾丸酮+肾上腺素。

爱情背后的推手是爱情兴奋剂。“爱情兴奋剂”

当男女一见钟情并相爱时,大脑源源不断地分泌多巴胺,便有了“恋爱”的感觉。荷尔蒙代表欲望,多巴胺代表感情。羟色胺的分泌会暂时让人失去理智,看不清对方的缺点,所以热恋中的爱情变得盲目。女性很痴迷,男性很疯狂,双方智商降低,这是羟色胺在起作用。

当多巴胺发生作用时,我们彼此会觉得“幸福”,在“多巴胺”短暂“激情”的错觉下,会认为“爱情”是一辈子,会渴望“幸福”一直延续……

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类似“毒品”的成分的刺激。一个人的心跳、激情不可能永远处于高强度、巅峰状态。随着时间的流逝,身体的新陈代谢让“爱情”感觉持续一年半到三年,之后,荷尔蒙和多巴胺的分泌逐渐减少并消失,我们痴迷的“爱情”也随之消失。

专家说,爱情其实是大脑中的“化学鸡尾酒”,是由化学物质多巴胺、苯乙胺和催产素促成的,时间长了,人体便会对这三种物质产生抗体,经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鸡尾酒”便会消失。

当相爱的人在一起享受爱情,把共同体验的爱情当成习惯时,双方开始涉及婚姻,随后大多数人的爱情都变成亲情。还有另外一种结果,就是分手。分手的某些原因就是那些化学物质的消失。在一起的时候,“爱情兴奋剂”的消失让人感觉不到兴奋、心跳和激动,最后的结局就是分手。

这几项化学物质到底都有什么特色?先看看荷尔蒙

荷尔蒙是一种激素,是动物或植物体内的化学信息物质。激素是人类生命中的重要物质,希腊文原意为“奋起活动”,它对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繁殖、性别、性欲和性活动等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