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3-31 17:11:04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

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历年真题及模拟试题详解试读:

第一部分 备考指南

一、大纲解读

1.大纲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项

历史学考研大纲(全称为《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是公示历史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规定的纲领性文件,是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会议进行修订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它是历史学考研命题的依据,也是备考的依据,所以考生一定要对历史学考研大纲有足够的重视。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加以把握:(1)全面复习,重视变化

在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按照历史学考研大纲来进行备考,据此详细了解历史学考试的题型、题量和各个考点的掌握程度,以便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对于历史学考研大纲中未列出的考点,可以不用复习,以免浪费时间。而那些大纲中明确标明要“理解”、“掌握”的知识点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般来说,修订的考点往往是该年命题的重点,也是该年的热点。但这也不是绝对,因为现在考研试题的制定越来越活,而且反押题的趋势也很明显。所以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还是要尽量全面的掌握大纲内容。(2)根据大纲妥善安排复习计划

2017年历史学考研大纲将在2016年8月底或9月初由教育部发布,现在很多准备参加2017年历史学考研的同学,在备考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没有2017年的考试大纲。实际上,在新大纲没有发布以前,考生可以将2016年的历史学考研大纲当作参考,指导自己的复习。因为考试大纲是不会完全发生变化的,即使有变化,也只会是一些知识点的增加、删减,或者是某些表述的变化,基础知识和重点知识一般不会发生变化。(3)根据大纲定期检测复习漏洞

大纲不但是考研复习的起点,而且在复习的过程中,考生也要经常根据考试大纲对自己定期进行知识检索,看哪些知识点理解了,哪些仍处于模糊状态,以便进行及时的弥补。历史学考研的复习是建立在对一个个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比较、分析和应用之上的,大纲给予我们的是一个个提纲契领的知识点,我们则要将这些点连成一张系统的知识网络。只有深入理解大纲规定的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的各个知识点,我们才能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2.大纲的主要内容(1)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2)考查目标

①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②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③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④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3)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①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②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③试卷内容结构

a.中国古代史,约30%;

b.中国近现代史,约20%;

c.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约20%;

d.世界近现代史,约30%。

e.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④试卷题型结构

a.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b.名词解释: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c.史料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d.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⑤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a.中国古代史

第一,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古史传说。

第二,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商朝及其考古发现,西周的盛衰,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第三,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第四,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东汉的政治,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秦汉的民族关系,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第五,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东晋南朝的政治,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北魏孝文帝改革,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第六,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第七,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宋、辽、西夏、金的关系,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宋元的社会经济,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八,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明清国家制度,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b.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第二,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清廷政局,义和团运动。

第三,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早期维新思潮,洋务运动,商办企业,戊戌维新运动。

第四,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会党与民变。

第五,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同盟会的建立,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六,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第七,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第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第九,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全面抗战的爆发,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沦陷区与伪政权,侵华日军暴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第十,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十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社会主义改造。

第十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经济建设的曲折,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第十三,“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批林批孔,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第十四,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第十五,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第十六,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第十七,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c.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第一,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史前文化。

第二,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波斯帝国,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第三,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古代埃及的文化。

第四,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第五,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希腊城邦制度,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雅典民主政治,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第六,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罗马帝国的危机,古代罗马文化。

第七,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中世纪的城市,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第八,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第九,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第十,中世纪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中日文化交流,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第十一,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印加文明。

d.世界近现代史

第一,近代初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科学革命。

第二,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明君主专制,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工业革命,19世纪的英国改革,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第三,近代的亚非拉

大西洋奴隶贸易,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瓜分非洲,埃及阿里改革,土耳其坦志麦特,日本明治维新,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第四,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两大军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共产国际。

第六,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国际联盟,华盛顿会议。

第七,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卡德纳斯改革。

第八,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第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战后的日本,西欧一体化进程,当代科技革命。

第十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赫鲁晓夫的改革,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戈尔巴乔改革,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二、复习方法

1.精选参考书目

历史学全国统考是教育部统一命题,但没有指定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我们综合了众多专家教授的建议和广大考生的经验,为2017年参加历史学统考的考生推荐以下参考书目:(1)第一套:北师大版9本教材:

表1-1 参考教材一

北京师范大学做为全国师范类的排头兵,他们编订这套历史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体系编排合理、严密,适合日常教学,学生易于学习,清晰明白。同时,也存在有些问题涉及不深,点到为止,学术性不够的缺点。但它们包含的知识量足以应付考研,因为历史学考研考的就是基础。(2)第二套:历史考研公认的11本教材:

表1-2 参考教材二

这套教材也就是网上通常所说的历史学考研11本书。其中,《中国古代史》是一部比较经典的教材,但缺点是内容庞杂,对于跨专业的同学是个不小的负担。李侃主编的《中国近代史》也是一部历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这部教材已经多年未版,许多观点比较陈旧。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获奖的教材,是名家领衔编写,其特点是学术性很强,各家观点都有,是国内学术界关于《世界史》研究的较为全面的观点。但是,在体例编排上面稍显凌乱。

总之,教育部考试中心不规定教材也是有道理的。因为,无论那部教材,都不会毫无缺点。但是,可以这样说,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教材,最重要的是下功夫精读细看。然后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些历史学的学术性的书籍,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身的学科视野和理论水平。

2.重视考试大纲与历年真题

自从2007年历史学考研由国家统一命题以后,教育部每年都会公布一本考试大纲,它对考试的形式与内容作了明确而权威的规定。可以说,这本大纲是广大历史学(统考类)研究生入学考试报考者的复习指南,对它的重要性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

历史学基础的统考真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10套(2007~2016),这10套真题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值得广大考生仔细研究,反复推敲,从中可以总结许多命题规律,这对我们的复习是大有裨益的。

3.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夯实基础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像这样全面地吃透每一个知识点,才会从根本上提升自己的历史素养。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历史是环环相扣的,是前后相继、横纵交织的,这一发展特点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也从横、纵两个维度来组织复习,有意识的建立知识框架。这一特点在以往的考试中屡有呈现,在以后的考试中也无可避免。(1)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

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要掌握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2007年的史料分析题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的简答题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2)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

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比较;或是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两者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但改革的成效各自不同,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后果或影响是什么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而把握住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就属于对知识点间横向联系的运用。

5.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考生不仅要夯实基础,掌握考纲规定的知识点,做到记忆无误;还要注意能力的提升。这里的能力主要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如对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价,对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的归纳,对某种历史发展趋势或规律的总结和把握,等等。就历史学基础考试而言,材料分析题,以及部分论述题,对这种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很是频繁。知识点的掌握是基础,灵活地运用才是终极目的。

6.适当扩大知识面

历史学考试大纲强调“基础”,所考的内容都是基本的史实,考生仍然要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板块作为基础内容给予扎实掌握。同时,还要全面撒网,处处留心。与2011、2012、2013年相比,2014年的考研历史学真题出题面更广,考查内容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到科技、文化、思想,到历史学者、历史学流派与书刊,几乎无所不包。例如,2012年的历史学真题考查了《三朝北盟会编》、年鉴学派,2014年第10题考到了当代中国历史学刊物。这提醒考生,在平时学习教材时,应该注意开阔视野,对历史学的学科概况要有一定了解。平时闲暇时随便翻看的历史科普读物、人物传记,甚至历史小说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资源源泉。

三、招考现状

1.历史学研究生专业方向

历史学硕士阶段有8个二级学科:(1)史学理论及史学史;(2)考古学及博物馆学;(3)历史地理学;(4)历史文献学;(5)专门史;(6)中国古代史;(7)中国近现代史;(8)世界史。

每个专业下边又包含若干个方向,比如中国古代史,下边有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按照朝代分为先秦史、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宋元史、明清史等。

2.统考与自主命题的区别

2017年历史学考研命题形式仍然是统考与自主命题并存。继2013年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等一些名校退出统考改为自主命题以后,2014年一些院校(共36所)继续退出统考,历史学专业课改由自主命题。

表1-3 历史统考与自主命题的区别

附件1

2016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历史学学科优秀本科生所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Ⅱ、考查目标

1.掌握基本史实,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主要过程、基本线索和阶段特征。

2.掌握基本理论,能正确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比较和评价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3.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能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读。能辨析史料的价值、偏颇或局限,获取有效信息。

4.论据确凿,论证严谨,逻辑合理,文字准确。

Ⅲ、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古代史  约30%

中国近现代史   约20%

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约20%

世界近现代史   约30%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专门史等方面的内容将有机地体现在以上各部分之中。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名词解释   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论述题  3小题,每小题40分,共120分

Ⅳ、考查内容

全部内容分为中国史(上古~1992年)和世界史(上古~1991年)两大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1.史前时代

旧石器时代的人类

新石器时代的主要文化遗存

古史传说

2.夏商西周

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西周的盛衰

西周的制度和社会结构

西周的经济与文化

3.春秋战国

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春秋战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动

春秋战国的改革与变法

春秋战国的思想与文化

4.秦汉

秦朝统一及其历史影响

西汉建立与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统治与西汉的强盛

西汉后期的社会危机与王莽改制

东汉的政治

两汉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社会结构与社会矛盾

秦汉的民族关系

秦汉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5.魏晋南北朝

三国鼎立与西晋统一

东晋南朝的政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十六国北朝的政治形势与民族关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的盛衰

魏晋南北朝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6.隋唐五代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

武则天和唐玄宗的统治

隋及唐前期的国家制度与社会经济

安史之乱与中晚唐政局

中晚唐的财政改革与社会经济

隋唐的民族关系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隋唐的思想、文化和科技

五代十国的政治与经济

7.宋、辽、西夏、金、元

宋朝建立与专制集权的加强

北宋中期的统治危机与王安石变法

辽、西夏、金的建立及其制度

宋、辽、西夏、金的关系

元朝的统一及其影响

宋元的社会经济

宋元的社会矛盾与农民起义

宋元的思想、文化与科技

宋元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8.明、清(鸦片战争前)

明初专制集权统治的加强

明中期的政治、社会危机与张居正改革

晚明政治与明末农民战争

明清鼎革与清初的社会矛盾

清代疆域的奠定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康乾盛世及其社会问题

明清国家制度

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

明清对外关系与贸易

明清思想、文化和科技

二、中国近现代史

1.列强的对华侵略

列强历次侵华战争

重要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边疆危机与朝贡体系崩解

列强划分势力范围

2.清统治的衰落

太平天国时期的农民战争

太平天国的政权和制度

湘淮军与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廷政局

义和团运动

3.近代化的启动“师夷长技以制夷”

早期维新思潮

洋务运动

商办企业

戊戌维新运动

4.清末改革与社会变迁

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

科举制度的废除和晚期教育改革

八旗绿营的衰落与新军的编练

会党与民变

5.辛亥革命

西学传播与革命思潮的兴起

同盟会的建立

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革命党人的反清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6.民初政局

民初政党与议会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

南北对峙与军阀混战

7.五四运动与国民革命

民初经济发展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国民党改组与第一次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与北伐战争

8.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与苏维埃革命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及其内政、外交

中共土地革命与苏维埃政权

南京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9.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与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全面抗战的爆发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中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

沦陷区与伪政权

侵华日军暴行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10.国共内战

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

内战时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

解放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

政权的巩固与经济建设

对外政策与抗美援朝

社会主义改造

12.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

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经济建设的曲折

国内政治与对外关系

13.“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从“五一六通知”到全面内乱

批林批孔

从“反击右倾翻案风”到粉碎“四人帮”

14.拨乱反正(1976~1978年)“两个凡是”与真理标准大讨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5.改革开放的进程(1978~1992年)

农村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特区建设与改革开放

邓小平南方谈话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16.共和国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区域发展

17.共和国时期的文化、教育与科技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1.史前人类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农业革命与文明的产生

史前文化

2.古代西亚诸文明

苏美尔—阿卡德文明

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新巴比伦王国

赫梯、腓尼基和以色列历史

波斯帝国

古代西亚文字与宗教

3.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的主要王朝

宗教崇拜与墓葬习俗

古代埃及的文化

4.古代印度文明

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

吠陀文明、婆罗门教与种姓制度

列国时代的新兴宗教与思想

孔雀帝国与佛教的传播

5.古代希腊文明

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

希腊城邦制度

希波战争与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马其顿帝国与希腊化时代

古代希腊的宗教与文化

6.古代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罗马的扩张

元首政治与早期罗马帝国

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

罗马帝国的危机

古代罗马文化

7.中世纪的西欧

法兰克王国

封君封臣制度和农奴制

西欧主要国家的君主制度

中世纪的城市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8.伊斯兰文明的兴起与扩张

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

9.中世纪的东欧

查士丁尼时期的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的政治和文化

东欧诸国的起源和发展

蒙古人的统治与莫斯科公国

俄罗斯帝国的兴起

10.中世纪的东亚与南亚

从大化改新到幕藩体制

中日文化交流

从笈多王朝到莫卧儿帝国

11.古代美洲文明

古代中美洲文明

印加文明

四、世界近现代史

1.近代初期的欧洲

文艺复兴

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君主专制时期的英法

宗教改革和反宗教改革

重商主义和商业战争

科学革命

2.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转型

尼德兰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开明君主专制

启蒙运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

工业革命

19世纪的英国改革

19世纪法国政治演进

美国内战

俄国农奴制改革

德意志的统一、意大利的统一

19世纪晚期欧美主要国家的政治与经济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工业文明

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近代欧美文学艺术的主要流派

3.近代的亚非拉

大西洋奴隶贸易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独立后拉美的政治与经济变化

19世纪中后期亚洲反殖斗争

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

瓜分非洲

埃及阿里改革

土耳其坦志麦特

日本明治维新

20世纪初亚洲的觉醒

4.近代欧洲国际关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十年战争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维也纳会议与欧洲国际体系

两大军事同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

5.俄国革命与共产国际

1905年革命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苏维埃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德国十一月革命

匈牙利革命

共产国际

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

国际联盟

华盛顿会议

7.两战之间的世界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与“斯大林模式”

西方国家的恢复与调整

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日本军国主义和德意法西斯

甘地主义

凯末尔主义

卡德纳斯改革

8.第二次世界大战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与欧美大国的对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欧洲战场与太平洋战场

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雅尔塔体系

联合国的建立

冷战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殖民体系的解体与第三世界的兴起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国家

美国的内政与外交

西欧主要国家的内政与外交

战后的日本

西欧一体化进程

当代科技革命

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与东欧

苏南冲突

赫鲁晓夫的改革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

苏联超级大国地位的确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附件2

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生阅读书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2002

说 明

开列本书目的目的是为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大学生提供一个读书的门径,以便通过阅读巩固其基础知识,扩大其视野,培养其创新能力。因此,在开列时力求具有系统性、基础性、前沿性和可操作性。对入选书目,首先考虑历史本身的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著作。对教材和工具书,除极个别情况外,原则上不予推荐。对一些权威性的大部头著作,如范文澜、蔡美彪主编的《中国通史》,郭沫若、林甘泉主编的《中国史稿》,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李新等主编的《中华民国史》,以及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国史”“剑桥世界史”系列,因卷帙过大,暂不推荐。对于中外文史料,因卷帙浩繁,本书目除推荐翦伯赞、郑天挺主编的《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外,其他不再推荐,各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或在教师指导下有选择地阅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书目对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只具有指导意义,各校教师完全可根据

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予以增删。此外,本书目是在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开列的《普通高等学校历史学专业大学本科学生基本阅读书目》的基础上,由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部分教师共同完成的。

一、中国古代史

1.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八册),中华书局1960年代至1980年代出版。

2.钱穆:《国学概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

4.刘俊文主编:《日本学者研究中国史论著选译》(第1卷),中华书局1992年。

5.徐旭生:《中国古代的传说时代》,科学出版社1961年。

6.刘起钎:《古史续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

7.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辽宁大学出版社1994年。

8.谢维扬:《中国早期国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

9.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中华书局1993年。

10.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

11.陈寅恪:《金明馆丛稿初编》,三联书店2001年。

12.荣新江:《敦煌学十八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

13.邓广铭:《邓广铭治史丛稿》,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14.韩儒林:《元朝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15.孟森:《明清史讲义》(上下),中华书局1981年。

16.傅衣凌:《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戴逸主编:《简明清史》(上下),人民出版社1980、1984年。

18.[美]余英时:《戴震与章学诚》,三联书店2000年。

二、中国近代史

19.翦伯赞、郑天挺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近代部分》(修订本、上下),中华书局1980年。

20.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人民出版社1978年。

21.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

22.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三联书店1995年。

23.罗尔纲:《太平天国史》(四卷),中华书局1991年。

24.李时岳、胡滨:《从闭关到开放》,人民出版社1988年。

25.戚其章:《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人民出版社2001年。

26.汤志钧:《戊戌变法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

27.章开沅、林增平主编:《辛亥革命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0~1981年。

28.来新夏:《北洋军阀史》(上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

29.彭  明:《五四运动史》(修订本),人民出版社1998年。

30.黄修荣:《国民革命史》,重庆出版社1992年。

31.军事科学院:《抗日战争史》(三卷),解放军出版社1981~1984年。

32.钱实甫:《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制度》(上下),中华书局1984年。

33.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三卷),人民出版社1985年、1933年。

34.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

35.乔志强主编:《中国近代社会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

36.[美]费正清著:《美国与中国》,张理京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

37.[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主编:《中国的现代化》,陶骅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38.[美]柯文著:《在中国发现历史》,林同奇译,中华书局1989年。

三、世界古代史

39.[古希腊]希罗多德著:《历史》,王以铸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40.[古希腊]修昔底德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谢德凤译,商务印书馆1960年。

41.[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上下),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42.[英]吉本著:《罗马帝国衰亡史》,黄宜思、黄雨石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43.[法]布罗代尔著:《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上下),唐家龙、曾培耿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44.[美]汤普逊著:《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徐家玲等译,商务印书馆1996年。

45.刘家和:《古代中国与世界》,武汉出版社1995年。

46.马克垚:《西欧封建社会经济形态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47.[比]皮雷纳著:《中世纪的城市》,陈国毪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

48.[美]萨义德著:《东方学》,王宇根译,三联书店1998年。

49.[美]萨拜因著:《政治学说史》,刘山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

50.[瑞士]布克哈特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何新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

51.[德]韦伯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于晓、陈维纲译,三联书店1987年。

四、世界近代史

52.[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三卷),孙福生等译,商务印书馆1988年。

53.[美]沃勒斯坦著:《现代世界体系》(三卷),尤来寅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2000年。

54.[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等:《世界文明史》(上下),赵丰等译,商务印书馆1999年。

55.[法]米歇尔·博德:《资本主义史1500~1980),吴艾美等译,东方出版社1986年。

56.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57.[美]塞缪尔·亨廷顿著:《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周琪等译,新华出版社1998年。

58.李植楞主编:《宏观世界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

59.[美]莫里森、康马杰、洛伊希滕堡等著:《美利坚共和国的成长》(上下),南开大学历史系美国史研究室译,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

60.[日]远山茂树等著:《日本近现代史》(第一卷),邹有恒译,商务印书馆1983年。

61.[东德]维纳·洛赫著:《德国史》(三卷),北京大学世界近现代史教研室译,三联书店1976年。

62.王觉非主编:《近代英国史》,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63.[英]温斯顿·丘吉尔著:《英语国家史略》,薛力敏、林林译,新华出版社1985年。

64.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65.孙成木等主编:《俄国通史简编》(上下),人民出版社1986年。

五、史学理论

66.黎澍、蒋大椿主编:《马克思恩格斯论历史科学》,人民出版社1988年。

67.[德]黑格尔著:《历史哲学》,王造时译,上海书店1999年版。

68.[德]克罗齐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傅任敢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69.[德]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上下),齐世荣等译,商务印书馆1962年。

70.[英]柯林武德著:《历史的观念》,何兆武、张文杰译,商务印书馆1997年。

71.[英]汤因比著:《历史研究》(四卷),曹未风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72.[法]勒高夫等著主编:《新史学》,姚蒙编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73.[美]罗宾逊著:《新史学》,齐思和等译,商务印书馆1989年。

74.[法]马克·布洛赫著:《历史学家的技艺》,张和声、程郁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75.[英]巴勒克拉夫著,《当代史学主要趋势》,杨豫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76.刘知畿著,张振珮笺注:《史通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

77.章学诚著,叶瑛校注:《文史通义校注》(上下),中华书局1985年。

78.赵翼:《廿二史札记》,中国书店1987年。

79.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80.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北京出版社1999年。

81.何兆武、陈启能主编:《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82.罗志田主编:《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下),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

六、历史文献学

83.张舜徽:《中国文献学》,中州古籍出版社1982年。

8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85.蒋元卿:《校雠学史》,黄山书社1985年重印本。

86.陈垣:《史讳举例》,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七、历史地理

87.中国科学院:《中国历史自然地理》,科学出版社1984年。

88.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科学出版社2000年。

八、中国古代文明

89.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三联书店1999年。

90.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99年。

第二部分 历年真题及详解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历史学基础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文化是(  )。

A.仰韶文化

B.龙山文化

C.马家窑文化

D.河姆渡文化【答案】C【解析】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距今约为5000~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新石器文化是在考古学上的一个文化分期;它指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开始于约七八千年前,其文化特点是广泛使用经磨制加工的石器,并能制陶和纺织;人类已经定居生活;中国重要的新石器文化有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等;而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的是马家窑文化。

2.西汉与匈奴的“和亲”始于(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元帝【答案】A【解析】和亲是指西汉为缓和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秦汉之际,居住在北方的匈奴族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势力空前强大。匈奴贵族为了掠夺财务和奴隶,不断向外扩地,骚扰汉朝边境,给刚刚建立的西汉王朝带来严重的威胁。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被困,西汉政府感到自身实力不足,采用娄敬建议,与匈奴结“和亲之约”。

3.魏晋时期玄学盛行,玄学家研究的三个重要文本被称为“三玄”,它们是(  )。

A.《周礼》《诗经》《论语》

B.《大学》《中庸》《论语》

C.《论语》《孟子》《孝经》

D.《老子》《庄子》《周易》【答案】D【解析】魏晋玄学的根本依据是三玄,《庄子》、《老子》和《周易》。魏晋南北朝时,为了反对当时已经僵化的象数之学和制造出无数假孝廉、假道学,思想家们从《庄子》、《周易》、《老子》中汲取营养,开创了玄学一派。

4.东林书院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作者是(  )。

A.李贽

B.王守仁

C.顾炎武

D.顾宪成【答案】D【解析】顾宪成曾撰有“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心怀远大抱负的著名对联。其最早挂在东林书院的讲堂里,现悬于依庸堂内。东林书院建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经顾宪成和吴地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终于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学院。顾宪成亲自为书院讲会审定了宗旨及具体会约仪式,并担任首位东林书院的主讲。

5.明清之际兴起了一批手工业发达、商业繁盛的市镇,其中号称“天下四大镇”的是(  )。

A.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

B.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盛泽镇

C.佛山镇、景德镇、盛泽镇、朱仙镇

D.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盛泽镇【答案】A【解析】明末清初之际,广东的佛山镇,以冶铁业发迹;江西的景德镇,以陶瓷业扬名;湖北的汉口镇,以“船码头”著称;河南的朱仙镇,以集商贾繁兴。这种建立在工商业基础上的专业城镇,展示了中国封建城市发展的新途径,在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6.普遍装备洋枪洋炮的清朝军队开始出现在(  )

A.第一鸦片战争期间

B.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C.中法战争期间

D.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答案】B【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腾出手来镇压天平天国,勉强维持了其统治。《北京条约》刚一签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认真“履行条约”,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物衙门。1862年1月,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引用外国军队来帮助其镇压内乱,自此清军开始普遍配备洋枪洋炮。

7.下列文献中,首次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是(  )。

A.《兴中会宣言》

B.《警世钟》

C.《革命军》

D.《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答案】C【解析】邹容的《革命军》以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为主要武器,从正面阐述革命的正义性和必要性,宣传革命排满和民主共和是其主旋律,被誉为中国近代《人权宣言》的公开问世。这篇文章的政治色彩极为鲜明,富有战争精神;作者在文中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共和国”,言辞激烈。在宣传革命、教育群众方面极富鼓动性。

8.袁世凯之后,依次继任中华民国大总统的是(  )。

A.黎元洪、冯国璋、段祺瑞、徐世昌、曹锟

B.段祺瑞、黎元洪、冯国璋、曹锟、徐世昌

C.黎元洪、冯国璋、黎元洪、曹锟、徐世昌

D.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段祺瑞、曹锟【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大总统是1911年13月~1928年北洋政府时期中国国家元首的称呼。首任临时大总统为孙文,袁世凯在1913年10月10日当选为正式第一任大总统,其后依次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曹锟、蒋中正、李宗仁。

9.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正式确立国共合作的方针是在(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答案】C【解析】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位于广州东山恤孤院路后街31号,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陈独秀主持会议并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党的三大所确定的建立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促进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使共产党活动的政治舞台迅速扩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步伐,为波澜壮阔的第一次大革命作了准备。

10.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进行以战备为中心的“三线建设”,下列属于“大三线”的省区是(   )。

A.四川、贵州、云南

B.湖北、吉林、云南

C.山东、贵州、福建

D.四川、江西、贵州【答案】A【解析】大三线最初是指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和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和冀西地区,都属于大三线的范围。其是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工业布局主要集中在沿海一带的畸形片面发展的不合理布局,积极开发内地和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经济生活水平,同时也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为巩固国防需要而提出的伟大战略决策。

11.古埃及新王国时期,曾率军在麦吉多和卡迭什与赫梯为首的联军会战的是(  )。

A.图特摩斯一世

B.图特摩斯三世

C.雅赫摩斯

D.拉美西斯二世【答案】D【解析】拉美西斯二世是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时代。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前1286年于卡迭什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双方损失都很惨重,结果于公元1283年签订和约,使赫梯元气大伤。

12.世界历史上已知最早的法典是(  )。

A.《乌尔纳木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亚述法典》

D.《赫梯法典》【答案】A【解析】《乌尔纳木法典》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第三王朝创始人乌尔纳木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总揽全国大权。统一两河流域的法律,适应奴隶制的发展和奴隶主镇压奴隶反抗的需要,缓和自由民内部的矛盾,他下令用苏美尔文写成了一部适用于乌尔全境的法典,即《乌尔纳木法典》。

13.著有《沉思录》,被后人称为哲学家的罗马皇帝是(  )。

A.图拉真

B.哈德良

C.安敦尼•庇乌斯

D.马可•奥勒留【答案】D【解析】马可•奥勒留,是拥有凯撒称号的罗马帝国五贤帝时代的最后一位皇帝,于161年至180年在位。他不但是一个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时也是一个很有造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腊文写成的著作《沉思录》传世,这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主要思考人生伦理问题,兼及自然哲学;是作者写给自己的一部思想散文集,共12卷对话,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所写,是斯多葛派哲学的一个里程碑。

14.中国古代史书中称为“绿衣大食”的什叶派王朝是(  )。

A.阿拔斯王朝

B.法蒂玛王朝

C.倭马亚王朝

D.阿尤布王朝【答案】B【解析】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北非伊斯兰王朝,又译作法提马王朝,中国史籍称之为“绿衣大食”,西方文献又称其为南萨拉森帝国,以伊斯兰先知穆罕默德之女法蒂玛得名。

15.今墨西哥合众国国徽中鹰吃蛇图案源自古代印第安人的传说,这支印第安人是(  )。

A.玛雅人

B.阿兹特克人

C.印加人

D.托尔托克人【答案】B【解析】阿兹特克人是北美洲南部墨西哥人数最多的一支印第安人,其中心在墨西哥的特诺奇,故又称特诺奇人。属蒙古人种美洲支,使用纳瓦特尔语。根据传说,他们得到神的启示,如果一只鹰站在仙人掌上啄食一条蛇,那就是定居的地方,因此,1325年,他们在首领的带领下迁移到特斯科科湖的两个岛上建立了特诺奇提特兰城,今墨西哥城。

16.19世纪英国文学家狄更斯的《双城记》的“双城”是(   )。

A.伦敦和爱丁堡

B.伦敦和巴黎

C.巴黎和马赛

D.伦敦和都柏林【答案】B【解析】《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之一,故事中将巴黎、伦敦两个大城市连结起来,围绕着曼马内特医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妇为首的圣安东尼区展开故事。书名中的“双城”指的是巴黎和伦敦。

17.在拉丁美洲最先反抗殖民统治并建立第一个黑人共和国的是(  )。

A.秘鲁

B.墨西哥

C.智利

D.海地【答案】D【解析】海地位于加勒比海的海地岛西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海地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到16世纪30年代,岛上原有的20万印第安人几乎被虐杀殆尽,占人口总数90%的黑人沦为奴隶。美国独立战争对海地人民产生了巨大影响,1791年8月22日夜,海地的黑人奴隶发动武装起义,战争持续十余年,于1804年元旦,拉丁美洲第一个黑人共和国海地正式宣布成立。

18.1882年日本迫使朝鲜签订不平等条约,摄取在朝鲜驻兵权。该条约是(  )。

A.《江华条约》

B.《济物浦条约》

C.《乙巳保护条约》

D.《日韩合并条约》【答案】B【解析】《济物浦条约》是1882年8月30日朝鲜与日本在朝鲜济物浦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该条约不仅使日本获得了朝鲜的巨额赔款,更规定了日本在朝鲜的驻军权,进一步扩大了日本的侵略势力,加剧了朝鲜半岛的危机。

19.斯宾格勒是“文化形态史学”的创立者,其代表作是(  )。

A.《封建社会》

B.《历史研究》

C.《历史哲学》

D.《西方的没落》【答案】D【解析】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哲学家、历史形态学的开创人。1911年,斯宾格勒移居慕尼黑,开始构思和撰写《两方的没落》一书。该书第一卷《形式与实际》于1918年问世,第二卷《世界历史透视》出版于四年之后。这本书的出版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荣誉。此后他一直过着一种近乎隐居的生活,以历史研究和政论写作自适。

20.首先取得“克隆羊”实验成功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答案】A【解析】1996年7月5日,英国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的伊恩·维尔穆特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一只小母羊。这是世界上第一只用已经分化的成熟的体细胞克隆出的羊。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热烈争论。是科学界克隆成就的一大飞跃。

二、名词解释:21~2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21.土断

答:土断是东晋和南朝为解决侨置问题而推行的整理户籍及调整地方行政区划的政策。土断政策的实施历史过程:①晋成帝时,已开始推行。②364年,大规模地实行庚戌土断。土断严厉清查户口,对隐匿户口的豪族地主也给予惩处,由桓温主持取得很大成果。但土断后,国家控制的户口大量增加,赋税收入也增多了。③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都在晋陵界内,不在土断之列外,其余都依界土断。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

22.广学会

答:广学会是西方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一个出版机构。1887年由英美传教士成立于上海。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赫德担任第一任董事长。在不到40年时间内,先后翻译出版了包括宗教、哲理、法律、政治、教育、实业、天文、地理、博物、理化等方面的书籍,多达2000多种。同时出版了《万国公报》、《中西教会报》等十几种中文报刊。在这些出版物中,西方科技知识是它们宣传的主要内容之一。

23.济南惨案

答:“济南惨案”,又称“五三惨案”,是北伐军占领济南后,日本公然出兵占领济南阻止国民政府的北伐,屠杀中国军民,杀害南京政府驻山东外交特派交涉员蔡公时,抢劫财物,焚毁建筑,强奸妇女,屠戮百姓,罪恶令人发指。

24.“七千人大会”

答:“七千人大会”是指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因与会者共7118人,故称“七千人大会”。会议正确估计了国内经济困难形势,分析了党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初步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经济建设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把动员全党切实抓好国民经济的调整工作,作为当前的主要任务;发扬了党内民主,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党内团结;强调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具体部署了1962年的生产任务和全面工作。

25.路卡(卢卡)会议

答:路卡(卢卡)会议是指公元前56年,罗马共和国在路卡召开的一次政治会议。公元前60年,庞培、恺撒和克拉苏三人结成秘密军事同盟,史称“前三头同盟”。按三头协议,恺撤任公元前59年执政官,任内设法通过有利于庞培、克拉苏的法令,任满后出任山南高卢总督5年。公元前56年,三头在路卡会晤,决定恺撒续任高卢总督5年,庞培、克拉苏任公元前55年的执政官,任满后分任西班牙、叙利亚总督各5年。公元前53年克拉苏在侵略帕提亚的战争中败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