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以日本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为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1 06:06:29

点击下载

作者:顾小玲

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以日本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为例

新农村景观设计艺术——以日本三个不同类型的农村为例试读:

前言

人类拥有了地球,就依赖于地球的资源而生存。大自然的阳光、风、空气、水体、森林、土地、山石、生物等自然生态体系孕育了整个人类。不可否认: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包括世间万物以生命。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昌盛,特别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隐藏的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从未中断过。人口的增长、社会的发达所需的地球资源也在迅猛增加,导致目前地球的各种资源面临枯竭的危险,自然支撑系统严重失衡。善待地球、保护地球,关爱生命是实现人类理想的根本。农村景观设计是探求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生存艺术,是调节农村土地和人,人与人的生产生活关系的艺术。我国农村自然景观资源丰富,有山峦、河川、湖沼、湿地、原、丘陵、盆地、梯田、山地等。充分利用农村景观资源,加强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建立人与地球、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关系,是农村景观设计的宗旨,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道路。

当我们陶醉在辉煌的建设成就中,沉迷于丰富的物质文化的享受时,更需要重新审视我们的生存环境。我们忽略了什么?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建造的现代化城市却把自己禁锢在了远离自然的水泥森林中,满足于每天穿流在机械的环境里,我们依赖于机械、电器、电脑、电动化的力量,却忽视了人类来自本能的需求,把自己从自然中分离了出来。我们忘记了人类是来自于自然的健康动物的事实,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与日俱增的鸿沟给我们的健康、生命都带来了严重威胁。新时代的新问题尖锐地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城市与农村;人工与自然;城乡之差别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深思……。

1.城市问题

我国各大现代化城市繁荣昌盛充满了活力,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了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一些尖锐问题:城市的高楼大厦像森林般拔地而起,摩天大楼越建越高;城市人口的剧增使得城市建筑群越建越密;私家车数量的迅猛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塞,马路不得不越拓越宽,停车场的扩建也让城市绿地面积大大缩减;立体交通、高架桥腾空环绕和穿越在城市的心脏中;地铁隧道的开辟,使城市地下越挖越空;城市的高空、地下、周边都在不同程度地立体扩张……。城市像一个巨大的怪物在不断地向空中、地下和城市郊区放射性扩张,吞没着大片的土地,同时还每天不分昼夜疯狂地消耗水、电、气、油等各种能源和大量的地球资源……,我们开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危机。众所周知: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无止境地向地球索取,无限制地挥霍使用地球资源,势必造成地球的不堪重负,自然灾害必然会纷至沓来报复人类。近年来全球的气温在升高,海平面上升;干旱化与荒漠化面积的扩大蔓延;洪水、干旱、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酸雨、沙尘暴区域在不断扩展,自然灾害明显增多,生存环境严重恶化;地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到人类的生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人类的高度关注。

经济的发展,城市现代化建设必然带来资源能源的极大消耗。“迄今为止,城市已毫无疑问地成为威胁地球环境的罪魁祸首。城市消耗了世界70%的能源,创造了75%的垃圾。20世纪90年代,全球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共有35个,其中有22个在发展中国家。到2050年,仅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就将增加到20亿,其中约有一半城市不能满足市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如供水系统、供电系统或排水系统。大量具有绝望和孤立情绪以及反社会倾向的人群都将聚居在城市中,这意味着将大幅度增加已经不堪重负的自然环境的压力,必然激化各种矛盾。由于城市是破坏全球生态系统的主要原因,所以环境问题必须首先并且提前是在城市中得到实施并予与解决。”[(西)米格尔·鲁亚诺(Miguel Ruano)著;吕晓惠译.生态城市60个优秀案例研究.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现代化城市高楼越建越高,能源消耗在剧增私家车的迅猛增加造成城市交通拥赌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高架桥、地下隧道、地铁、高速道路、磁悬浮铁路等交通建设日新月异;火车的不断提速,汽车业、航空业的迅猛发展,都加快了时代的节奏,城市变得十分便利快捷。信息化、网络化、电信化行业的不断扩展,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同时也加强了城乡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密度。现代化大都市繁荣的文化、丰富的物质生活以及对劳动力的需求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农村人口。由此农村空巢现象开始增多,农村人口逐渐减少,农村资源也出现了严重浪费的现象。据中国科学院统计,2008年底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已达到了45.7%,城镇人口已上升为6.07亿人。(2009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蓝皮书》)这集中地反映了农村人口在不断涌向经济发达的大城市的同时给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特别是每年传统节假日前的农民返乡潮,回乡人员像潮水般的大流动,给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秩序带来了混乱。这让我们从中看到了城乡之间的差距之大所带来的现实问题。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环境的恶化令人担忧。几乎所有的老城市面积和小高层建筑都不能满足于日益增长的人口数量。住宅、办公、商业楼层的建设在向空中延伸和扩展。但高层建筑的使用并不能给高度密集的人群减压,上下班高峰时人们挤满在电梯内外,能源消耗在不断增加,电梯的使用率的增高,机器的老化势必给人们带来事故和维修不断的困扰;现代化城市生活使原来靠自行车上下班的千军万马悄然转向了汽车“大家族”,汽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带来了城市交通的大拥堵,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又带来了城市环境的大污染;城市用电、水、气、油等能源的消耗在剧增,给原本平和的城市带来了沉重的负载。无论是交通、车站、商场、饭店、银行还是医院等等,到哪里都是乱哄哄的人群,人满为患。不时会听到人们因烦躁而产生的指责和情绪上的发泄声……。

现代化城市几乎被钢筋水泥、花岗岩石等硬地铺装封盖得严严实实,封杀了散发泥土芳香的大片土地,隔断了人与大地的亲密接触,隔绝了地气,大地也随之失去了原始的活力。城市的自然环境逐步被人工化物体代替,城市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小,城市人的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除了开发商见缝插针地建造高楼大厦塞满城市以外,汽车业的发展以及私家车的快速普及,也令人震惊!一个原本环保的自行车王国在迅猛发展的经济推动下,现已逐步形成了名符其实的汽车王国,对此我们是悲,还是喜?我们的马路在不断地拓宽,可仍然满足不了像洪水般的车流量,交通大拥堵现象依然严重;我们的停车场用地在扩展,原有的花园绿地迫不得已改成了停车场,仍然满足不了日益剧增的需求。我们看到,晚上慢车道停满了私家车,已开始向快车道蔓延,城市有限的空间已拥挤不堪。我们不知道汽车的普及到何时可以适可而止,但我们知道一旦汽车量发展到像自行车那样家家拥有时,那城市有限的道路空间将被汽车塞满,谁也动弹不得,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何去何从?到那时我们再醒悟将为时过晚,我们的损失太多太多,这种损失甚至是不可弥补的。

现代化城市的高速发展虽然给市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无奈。城市的居民失去更多的是:自然、空间、宁静、悠闲,失去了原有的自然平静的生活心态,失去了宜人的健康环境。长时间的紧张、繁忙、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导致人们的浮躁情绪随处可见。城市生活失去了人类最基本的生态环境,城市人的生活离自然越来越远,这已成为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城市生活的质量在不断下降,不仅满足不了现代人的高品位生活要求,还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城市各种能源消耗在剧增,环境污染、光污染问题严重春运期间浩浩荡荡返乡的农民工摩托车潮流城市人口密集,办事效率低下

2.农村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依赖于土地的耕种维持生命,农村辽阔的大地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中国的农村建设问题一直以来被有识之士们高度关注。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爱国人士的不断实践,还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大小运动,农村这块土地经历了分分合合各种年代,但无论是分是合,农村拥有的耕地面积从来没有减少过。可是发展到2010年的今天,我们注意到,中国的人口在增多,耕地面积却在大量减少。我们看到,改革开放以来,全国所有的大小城市包括县市几乎都在原有的老城市面积上延续和扩建了可观的新城区,包括招商引资的经济开发区、科技园、大学城、购物商城等等,占用了大量的农村耕地。城市用地在不断地向郊区、农村放射性地扩展,导致全国农田大量流失,农村面临着不断被城市吞噬的状况。农村环境中原先自然秀美的山峦、湿地上盖满了别墅洋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农村原有的纯朴自然的环境也开始被人工物堆砌。有的农村把种粮食的田地改种了树木花草;有的地方借经济开发等各种名义搞房地产开发,圈地囤地,让土地几年都处在闲置荒废中。据国土资源部最新统计,2009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574亿亩,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9万亩,已接近我国粮食安全的红线——18亿亩耕地,情况十分严峻。这已经是从1996年开始连续12年耕地面积持续下降。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耕地面积净减少了1.2526亿亩(新华网北京2009年2月26日电)。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曾表示,中国目前耕地面积超过1亿亩的省有5个,减少的耕地面积相当于一个大省的土地面积,这是一个令人十分震惊的数字。我国耕地面积在锐减这一史无前例的严峻问题放在了我们13亿人口的面前,我们的生命靠什么来维持?农村是养育全国人民的生命之地,没有足够的粮食基地的保证,哪有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呢,粮食是维持生命的根本,断了粮食一切都难以实现。“粮食的安全问题不仅是藏粮于民,更重要的是藏粮于地”(中国农业部长尹成杰在2005年农业研讨会上的讲话)。保护农村耕地就是保护全国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是每一个国民应该关心的重大问题。遗憾的是,在我国耕地面积已接近安全红线的情况下,有的县市依然有不顾国家人民的利益违法占用耕地的现象。2009年国土资源部通过卫星遥感影像技术对全国土地占用情况执法检查,发现占用耕地面积比例超过15%的(月平均违法占用耕地面积靠前的)有12个县市(2010年12月16日《现代快报》)。我们由此可知目前中国农村土地流失现象依然十分严峻,土地与人的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粮食自给自足才是富国强民的根本,每个公民都有监督的义务,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乱占用土地的违法行为予以坚决的抵制。迷宫式的农村别墅新村占地面积可观别墅群夺走了山峦水岸的自然风光

城市现代化的突飞猛进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同时我们看到,城市现代化对农村农民的观念和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由于农民文化程度比较低,审美教育十分缺乏,一些先致富的农民,丢弃了原有的对家乡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审美观,他们盲目模仿城市,对老村落进行城市化改造,取而代之的是各种不同建筑风格杂陈拼凑的新村。有的还将欧式雕花罗马柱与中式龙凤戏珠等中国传统元素混杂堆砌在一起;现代材料的胡乱堆积、建筑色彩的任意涂刷,建筑形态的丑陋,大大破坏了农村原有的乡土景观特色。殊不知这种愚昧的行为断送了几百年祖传的原本属于地方传统特色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实在令人悲哀。

中国农村目前正处于一个由传统农业景观向现代化农村景观的过渡时期,一些农田将整合成大田以适应现代化机械耕种,一些小村庄也将合并成中心村,农村面临一场新的变革时期。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村落将面临被强拆的厄运;一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老建筑、老村落在不断地消失,千奇百怪的新建筑在不断出现,农村原本秀丽的乡土景观遭到践踏,这种无知的行为将导致农村地域文化的彻底丧失,农村改造建设面临着混乱无序的现状。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加大了对农村建设的力度。一些大城市的设计单位和开发商们也纷纷把目光转向了农村。建设新农村,帮助农村发展经济是正确的,但我们也要注意提防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以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经济为理由,与当地乡政府规划立项,圈地盖房,把城市规划的一套直接搬进农村,其目的是占地建房、卖房,从中获利。特别是靠近城市的农村耕地更是开发商的猎物,他们借用搞农村观光旅游之名,不择手段地占用大量耕地,建造旅馆、饭店、公园、广场、停车场、阔马路等,甚至建别墅洋房。这种现象如果不及时加以纠正,将严重误导农村景观建设的发展。乡村景观生态资源、生产安全格局、地域传统文化亟待我们去保护,新农村建设亟须我们“多快好省地”发挥农村景观优势,回归原本自然美丽的田园风光,刻不容缓。农村乱扔垃圾现象严重农民新建筑中的罗马柱欧式花纹窗与中式龙凤屋脊公园广场摆放密集的石桌石凳需要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却不美观

为了改变农村面貌,缩小城乡差别,近年来提出了农村城市化的问题,这其中带来了许多误区,认为把城市搬进农村就是实现了农村的城市化。这是原则上的错误,其实农村的人居环境比城市环境要好,如果把城市搬进农村,则是毁坏农村的开始,农村的城市化,不能单纯地理解为照搬城市的做法,应该是在保护农村耕种土地和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更科学合理的、更人性化的设计。虽然我国农村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有很大改善,一些农村家家户户实现了电器化,过上了现代化生活,但在文明卫生习惯上还远远做得不够。我们在农村常看到生产生活垃圾随处乱扔,小河边、大路旁、田野间、村庄中都有垃圾污染,脏乱差严重破坏了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它直接威胁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本色不能丢,讲清洁卫生、讲文明、勤俭节约是美德,我们在建设自己的家园时更应该发扬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

有些农村较早地走上了以工养农致富的路,富裕之后却丢弃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挥霍金钱、挥霍资源,无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建造了无数不伦不类的怪建筑。我们认为,资源是全人类的,社会财富是大家共享的,任何人都不能任意挥霍和浪费,因为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资源枯竭就意味着人类将走向灭亡。钱财再多也不能挥金如土,尊重劳动财富是劳动人民的本色。浪费资源,浪费钱财都意味着犯罪。保护地球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才能保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衡量建设新农村的基本标准应该是:保护原有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完好,耕种的面积不减,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化,农工相结合,农畜产品的深加工企业的增加,对农业生产的不断促进;农业年年丰产丰收,农民收入丰厚,生活富裕;田园家园的自然环境美丽。符合这样的基本标准那才是无愧于新农村建设的榜样,才值得学习和推广。

3.发挥城乡优势,缓解城乡矛盾

如何化解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首先是建设好新农村问题。改造农村,建设农村,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别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缓和城乡矛盾,缓解城市压力,促进城乡经济均衡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何保护和充分利用乡土文化和农村自然景观资源,正确引导农村建设的发展,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关键问题,关系到我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也是景观设计师面临的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建设新农村景观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以最实惠、最经济、最便捷、最科学、最美观以及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而不是搞形式,占用耕地,盲目扩建和照搬城市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特色农村,在统筹城乡发展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农村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农民、农业、农村即“三农”问题十分重视,为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政策指导。并制定了多项利于农村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和具体措施。我们如果加强对农村的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加大农村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本土文化和特有的自然魅力,让农村很快富裕起来,那么农村的人们就会热爱自己的家乡,投入到家乡的建设上来,大大减少每年农民工外出打工热潮带来的交通秩序的混乱以及交通资源的极大消耗。只有立足于农村建设才能缓和城乡矛盾、缩小城乡差别。加强农村的经济建设,开辟农村发展的崭新道路,让农业兴旺起来,让农村美丽起来,让农民迅速富裕起来,让农民过上与城市人一样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这是国家的希望、景观设计师的美好理想,也是广大农民多年的期待和愿望。

农村的天然优势是拥有大片的自然生态的土地资源。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健康环境是宜人生活的最佳空间,这正是城市所欠缺的。新农村应该有富饶美丽的田园风光,健康的农村生活环境。这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城乡建设所带来的问题,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把农村建设成丰衣足食、有文化、有品位、工作生活皆方便的最佳人居环境,这不是提倡城市占领农村,把农村改变为城市,而是在不占用农业生产基地的前提下,尊重和发挥农村的固有特色,创办第二、三产业,以工促农、以商带农、建设美丽新农村。让农村有着比城市更舒适的生活,有更人性化的居住环境,为城市减轻负荷,让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都能过上丰衣足食、医疗养老皆无忧的美好日子,这是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和矛盾的必然道路。

农村的广阔天地应该是提供城市新鲜食粮、蔬菜、瓜果、鱼虾、畜禽肉类的基地,同时农村也将是城市里人常来旅游观光之地、健康疗养之地、劳动教育之地、休闲娱乐之地。将来的城乡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是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骨肉关系。富有广阔肥沃田野的农村永远是提供人们生存食粮的唯一宝地,农村是人们提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农村的经济发达是保证我们国家繁荣昌盛、永远富强的根本。因此景观设计师的责任重大,正确引导和规划新农村建设,探讨和研究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国家、人民命运的大事,具有深刻久远的重要意义。美丽的生态小村庄美丽的田野美丽的牧场美丽的农村新鲜的蔬菜肥壮的鹅鸭散养的土鸡

一、农村景观概述

1.有关概念

1)“农村”与“乡村”

“农村”的英文countryside,指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们生活和聚居的地方,包括农田、自然环境、生产环境和生活聚居地。但从当今的中国农村生产现状来看,这个定义并不准确。农村的生产内容很早就从农业扩展到林、牧、副、渔业了,以副养农的农村比比皆是。农民由从事单纯的农业发展到植树林、造果园、养家禽、畜牧、养鱼等副业,甚至还发展到农副产品的加工业及工业,农村的生产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农民依旧居住在农村这块土地上,每人都拥有一定的田地面积。按中国人习惯说的“农村”,其实已涵盖了“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之地的统称,包括了从事这些生产的人们生活、生产、居住的整体空间。“农村”词义内涵已发生了改变。“农村”一词的解释应是从事以农业为主,林、牧、副、渔业为辅的人们生产、生活、居住的整体空间。“乡村”的英文是“rural area”。《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主要从事农业、人口分布较城镇分散的地方。词义与农村定义差不多。但从字面上来看,“乡村”的字义更多的带有行政划分之意。即是“乡”和“村”的范围指定,乡是县级以下的基层行政管辖单位,村是农民居住的村庄聚居地。从环境范围来看乡村与农村几乎是同义词,只是划分角度不一:“乡村”是行政划分;“农村”则是行业划分,以农业生产为主,林牧副渔为辅的生产生活之地,涵盖了乡村的生产生活范围。虽然农村的生产有部分转入农业深加工,农民也进入了工厂工作,这并不妨碍称呼农村是以农业生产加工为主的产业基地之意。“农村”的字义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扩展,这种变化已无形中被大众接受和普遍认同。因此,我们常听到的是“建设新农村”,而不是“建设新乡村”。农村景观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