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历炼(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3 04:46:24

点击下载

作者:邢春如主编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生活的历炼

生活的历炼试读:

前 言

小故事,大智慧,智慧是创造成功的源泉。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智慧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美国著名成功大师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想成功,你就一定能够成功”。

美国著名潜能学权威安东尼·罗宾斯说:“成功总是伴随那些有自我成功意识的人!”

其实也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连敢想、敢做和敢干的心理准备都没有,那还谈何成功呢?

成功是一种无限的高度,成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可是很多人不敢去追求成功,不是他们追求不到成功,而是因为他们心里面默认了一个“高度”,这个高度常常暗示自己的潜意识:成功是不可能的,这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心理高度”是人无法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之一。人生要不要获得跳跃?能不能跳过人生的高度?人生能有多大的成功?人生能否实现自我超越?这一切问题并不需要等到事实结果的出现,而只要看看一开始每个人对这些问题是如何思考的,就已经知道答案了。

在人生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障碍,但只要有成功的心智,我们就可以从人生的谷地走出,攀援到人生的峰顶。我们等待成功的到来,这种成功是伴随理想追求的人生记录,而每个人的成功故事汇成了成功追求过程中最精彩的篇章和最动人的驿站。

在这个追求成功的时代里,我们需要懂得成功的方法,更需要学习成功的事迹,用以开启成功智慧的行为。成功不在我们追求的终点,也不在寒不可及的高处,它就在你追求的过程之中。

为了掌握开启人生的金钥匙,实现成功的财智人生,我们根据收集了成功励志的智慧故事,编撰了这套《世界成功励志故事金典》丛书,包括《人生的超越》、《生活的历炼》、《生存的突破》、《财富的创造》、《创业的奠基》、《成功的追求》、《行动的实战》、《机遇的把握》、《奋斗的飞跃》、《创新的开拓》、《竞争的决胜》、《做事的抉择》、《职场的晋升》、《工作的成就》、《心态的构建》、《智慧的积累》、《素质的打造》、《才能的充实》、《理想的激励》、《自信的树立》,共计20册。

整套书系故事精彩,内容纵横,伴随整个人生成功发展历程,思想蕴含丰富,表达深入浅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智慧力量开发的功能,具有很强的理念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能够起到启迪思想、增强心智、鼓舞斗志、指导成功的作用。这套书系是当代成功励志故事的高度浓缩和精华荟萃,是成功的奥秘,智慧的源泉,生命的明灯,是当代青年树立现代观念、实现财智人生的精神奠基之作,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最佳精品。

本书由刑春如同志主编,参加编撰的还有宋涛、张林、李雪、胡元斌、窦俊平、廖海丽、聂丽、寻美琴、李娟、鹿清斌、王德雪、张立立等人,在此对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第一章 生活的心态

远离生活的孤岛

一枝独秀不是春,万紫千红方是春满园。在需要群策群力的事业中,只有众志成城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某日,老虎和猴子一块儿聊天。

老虎对猴子说:“听说人类是你们猴子变的,但我劝你千万别变成人。”“为什么?”猴子很诧异,“人的衣食住行,样样比我们强。”“真是笑话,”老虎大吼了一声,“他们哪一样比得上我?”“先说吃吧,他们吃生的怕拉肚子,只吃肉又嫌油腻,吃少了营养不良,吃多了又怕发胖。”“对!对!人类的‘食’真的不如你。”猴子服气地说,“那么衣呢?”“那是因为他们天生光溜溜的,没有衣服一定会冻死。”老虎笑着说。“太有道理了,”猴子忍不住鼓起掌来,“但是人类有自己的房子啊!”“他们的水泥洞,几十家用一个大门,有什么好的。”老虎接着说,“举个例子吧,只听说人类大楼失火,一死就是几十人,总没见过森林大火,老虎被烧死在洞里吧?”“还是你们老虎高明,”猴子说,“但是,没见过你们老虎开汽车呀?”“那是因为人类体质差,跑不快,又走不远,才不得不开车的。而且,机器出故障不能开,油用完了不能开,路况不好也不能开。”“对,对……”猴子一连说了几十个对。但就在这时候,远处突然传来砰砰的枪声。“糟了,人来了,我得跑了。”老虎一溜烟儿跑进了森林深处。“喂!”猴子大声喊道,“你不是说人类不如你吗?”“但是,他们懂得守望相助,团结合作啊。”老虎的声音隐约传来。

剑桥教授威廉·伯恩巴克常说:人生活在社会之中,没有完美,没有最佳,所以人需要合作。一棵树木再高大,也庇护不了整个土地。只有所有的树木都长成参天大树,才会带给森林雄壮。真正的成功人士是那些懂得最大限度发挥利用别人才华的人。

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一世界来说,人是最宝贵的。对于生存于世的每一个个体来讲,人也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生存在这一世界上,不管你愿意与否,你都必须同人打交道,如今再没有人能够到森林、山洞去隐居,去忍受鲁滨孙式的孤独生活。为了让自己的努力换来更大的成功,我们离不开社会环境,离不开周围的人。

世上最富足的商人,不一定就是工作最勤奋的商人;最受欢迎的教授,也不一定是最有学问的教授;最招人喜欢的姑娘,不一定就是最漂亮美丽的姑娘……但所有这些成功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他们都懂得如何有效地同别人打交道。我们中有些人在这方面有可贵的直觉,他们学到了这方面的技能。人们应当懂得如何去影响别人的思维方式,也许任何事情的失败,常常都可以归结为与他人打交道的失败。

在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的现象:

一位工作出色的机修工,却最先被老板解雇了。

一位在班上成绩并不算得上最好,表现也并不怎么样的学生,毕业后却比别人找的工作好,干得也更出色。

一位在部门工作最辛苦的职员,却没有签订延期的合同。

……

当然,我们无法用几个字或一句话来解释这些现象,但有一点,这些人的个性以及他们把握别人的能力肯定与别人有所差别。有效的人际关系,应该基于一种有效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应当失去平衡,以至于让一个软弱的人听任别人把他当作逆来顺受的羔羊加以利用,或者让一个专横的人以独裁者的性格把自己的方式强加给别人。

让我们看一项有趣研究吧。这项研究表明,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所要求的技能,85%是基于个性,只有15%是因为技术和训练。任何人际关系,无论是私人交往,还是业务关系,如果它是以成年人的那种互利的观念来支配的话,对双方来说只会有益。你为别人提供急需的东西,人家也会满足你的需求。

为了说明上述原则,让我们看看米歇尔的例子吧。

米歇尔是一位青年演员,刚刚在电视上崭露头角。他英俊潇洒,很有天赋,演技也很好,开始扮演小配角,现在已成为主要角色演员。从职业上看,他需要有人为他包装和宣传以扩大名声。因此他需要有一个公共关系公司为他在各种报纸杂志上刊登他的照片和有关他的文章,增加他的知名度。不过,要建立这样的公司,米歇尔拿不出那么多钱来,聘用高级雇员以及其他开销等。偶然的一次机会,他遇上了莉莎。莉莎曾经在纽约一家最大的公共关系公司工作了好多年,她不仅熟知业务,而且也有较好的人缘。几个月前,她自己开办了一家公关公司,并最终希望能够打入非常有利可图的公共娱乐领域。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出名的演员、歌手、夜总会的表演者都不愿同她合作,她的生意主要还只是靠一些小买卖和零售商店。俩人一拍即合,联合干了起来。米歇尔成为了她的代理人,而她则为他提供出头露面所需要的经费。他们的合作达到了最佳境界,米歇尔是一名英俊的演员,并正在时下的电视剧中出现,莉莎便让一些较有影响的报纸和杂志把眼睛盯在他身上。这样一来,她自己也变得出名了,并很快为一些有名望的人提供了社交娱乐服务,他们付给她很高的报酬。而米歇尔,不仅不必为自己的知名度花大笔的钱,而且随着名声的增长,也使自己在业务活动中处于一种更有利的地位。

通过莉莎和米歇尔的相互合作与需要,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格局:米歇尔需要求助于莉莎,获得为自己作宣传的开支;莉莎为了在她的业务中吸引名人,需要米歇尔作为自己的代理人。你看,他们互相满足了对方的需要。这一原则看来是如此的简单明了,双方的需要应得到同等满足。这个原则同样可运用于日常生活中。有效的人际关系,只有使相互间感情上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才是行得通的。这些基本的感情需要是:

对工作成就的理解;

认可与欣赏;

友爱和安全感。

不过,我们也应当理解人的本性。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人首先考虑到的是自己。尽管这听起来也许有些刺耳,但这种自我意识却是人类生存下来的理由。我们都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我们走得离这种生存的自我意识太远,总是把别人的需要看得高于自己的需要而做出“牺牲”,总是否定自己的需要,那也就是否认了我们自身,使自己失去了作为一个有价值的人的意识。一旦我们达到这种自我否定的地步,我们就会在人际关系中面临极大的困难,并在通往成功的路上设置下重重障碍。

三个和尚在破庙里相遇。“这庙为什么荒废了?”不知是谁提出了问题。“必是和尚不虔,所以菩萨不灵。”甲和尚说。“必是和尚不勤,所以庙产不修。”乙和尚说。“必是和尚不敬,所以香客不多。”丙和尚说。

三人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留下来各尽所能,看看谁能最成功。

于是甲和尚礼佛念经,乙和尚整理庙务,丙和尚化缘讲经。果然香火渐盛,原来的庙宇也恢复了旧观。“都因我礼佛虔心,所以菩萨显灵。”甲和尚说。“都因我勤加管理,所以庙务周全。”乙和尚说。“都因我劝世奔走,所以香客众多。”丙和尚说。

三人日夜争执不休,庙里的盛况又逐渐消失了。各奔东西那天,他们总算得出一致的结论。

这庙的荒废,既非和尚不虔,也不是和尚不勤,更非和尚不敬,而是和尚不睦。

人们成就事业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心。在需要群策群力的事业中,如果大家众志成城,那么最后的胜利,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即使是在困难之中,也会出现“人心齐,泰山移”的奇迹。

不要做荒地中的一枝独秀,要做就做百花园里最富贵的牡丹。

尊重是相互的

人生纯朴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种美的个性之中,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便是尊重。学会尊重别人,你便收获了人心。

林肯住在印第安纳州鸽湾谷的时候,年纪轻轻,喜欢评论是非,还常常写信和诗讽刺别人。他常把写好的信扔在乡间路上,使被讽刺的对象能拾到。林肯在伊利诺州春田镇当见习律师时,仍改不了这一毛病。

1842年秋,他又在报上写了一封匿名信讽刺当时的一位自视甚高的政客詹姆士·席尔斯,被全镇引为笑料。席尔斯愤怒不已,终于查出写信者是林肯。他即刻骑马找到林肯,下战书要求决斗。林肯并不喜欢决斗,但迫于情势,只好接受挑战。他选择骑兵的腰刀作为武器,并向一位西点军校毕业生学习剑术,准备到决斗那一天决一死战。幸亏在最后一分钟被人阻止了,否则很难想像“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最后局面会怎么样。

这是林肯人生中最深刻的一个教训,从此他学会了与人相处的艺术:他再也不写信骂人、任意嘲弄人或为某事指责人了。此刻的他深刻地明白了一个自尊心受到伤害的人会有怎样可怕的举动。

南北战争的时候,林肯新任命的将军在战争中一次又一次地惨败,使林肯很失望。全国有半数以上的人都在臭骂那些无用的将军们,但林肯却没吭一声。他喜欢引用一句话:“不要议论别人,别人才不会议论你。”

当林肯太太和其他人对南方人士有所非议的时候,林肯对他们说:“不要批评他们。如果我处在同样情况下,也会跟他们一样的。”

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缺点,任何时候都要顾及别人的自尊心,这就是林肯善于与人相处的秘诀,也是他成大事之道。如果一个人只是唯我独尊,眼中没有他人,那么他人的眼中也就不会有他。他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欣赏,只能孤芳自赏。

人生纯朴的美是多姿多彩的,在各种美的个性之中,有一种共同的品性,那便是尊重。学会尊重别人,你便收获了人心。

一个著名的女歌手曾经很生动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时事业失败,整个人很不得志,几乎就要放弃歌唱生涯。后来,凭借祷告和心灵的追求,她才逐渐恢复信心和勇气,准备继续为自己的事业奋斗下去。有一天,她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说道:“我要唱下去!我要每个人都喜欢我,我要继续追求完美!”

母亲回答道:“很好吗!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要知道,上帝以完美的形象来到这个世上来,却还是有人不喜欢他。人在成就伟大事业之前,须先学会尊重他人,这样别人才会尊重你。”

歌手听了,深受感动,从此,她对身旁每一个人都十分尊重。她努力向别人学习歌唱技巧,同时也学习怎样做人。因为她对别人的尊重使她博取了别人的好感,许多人都愿意帮助她,很快她的事业又步入了正轨。

要想获得别人的友谊或感情,先不去担心别人是否喜欢自己,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态度,能让别人喜欢自己。我想,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学会尊重别人。

豪华·哲斯顿被公认为魔术师中的魔术师。40年间,他游走在世界各地,一再地创造幻象,所有观众都被他神奇的表演深深吸引。共有6000万人买票去看过他的表演,而他赚了几乎200万美元的利润。

豪华·哲斯顿最后一次在百老汇上台的时候,卡耐基花了一个晚上待在他的化妆室里,想请哲斯顿先生告诉他成功的秘诀。哲斯顿告诉卡耐基,关于魔术手法的书已经有好几百本,而且有几十个人跟他懂得一样多,因此,他的成功并不是因为他的魔术手法与众不同。

但他有两样东西,其他人则没有。第一,他能在舞台上把他的个性显现出来。他是一个表演大师,了解人类天性。他的所作所为,每一个手势,每一个语气,每一个眉毛上扬的动作,都在事先很仔细地预习过,而他的动作也配合得分秒不差。第二,就是他十分尊重观众。许多魔术师会看着观众对自己说:“坐在底下的那些人是一群傻子,一群笨蛋。我可以把他们骗得团团转。”但哲斯顿的方式完全不同。他每次一走上台,就对自己说:“我很感激,因为这些人来看我表演。我要把我最高明的手法,表演给他们看。”

他说,他没有一次在走上台时,不是一再地对自己说:“我爱我的观众,我爱我的观众。”也正因为有了对观众的尊重,才使得他的表演更具吸引力。

剑桥教授们总是告诫学生:尊重别人,是在日常交际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做人原则。没有尊重的交往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尊重别人的人,同样会受到别人的尊重。正像站在镜子面前一样,你怒他也怒,你笑他也笑,一切取决于你的态度。只有相互尊重,才能相互认可。

这个世界我是惟一的

与人相处要让他人觉得他自己重要,这样他才会反过来给你快乐,觉得你更重要。

有一次,德鲁克在纽约的第33街和第8街交叉的那家邮局排队寄一封挂号信。德鲁克发现那位管挂号的职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称信件、卖邮票、找零钱、发收据,年复一年重复工作。因此德鲁克对自己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他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不是关于我自己,而是关于他。”所以德鲁克就问自己:“他真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有时候这是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尤其是当对方是陌生人的时候。但这一次碰巧是个容易回答的问题,德鲁克立即就看到了自己相当欣赏的一点。

因此,当他在称德鲁克的信件的时候,德鲁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他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他谦虚地说。德鲁克对他说,虽然他的头发失去了一点原有的光泽,但仍然很好看。他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谈了起来,而他对德鲁克谈的最后一句话是:“相当多的人称赞过我的头发。”德鲁克敢打赌,这位仁兄当天出去吃午饭的时候,走起路来一定是飘飘欲仙的。

德鲁克敢打赌,他会对着镜子说:“这的确是一头美丽的头发。”

德鲁克曾公开说过这段经过。事后有人问德鲁克:“你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呢?”

德鲁克想从他那儿得到什么?

如果我们是如此自私,一心想从别人那儿得到什么回报的话,我们就不会给予别人一点快乐、一点真诚的赞扬——如果我们的气度如此狭小,我们就会罪有应得地失败。

呵!是的,德鲁克是想从那位仁兄那儿得到什么,德鲁克想要一件无价的东西,而德鲁克得到了,德鲁克得到了这种感觉,就是自己为他做了一件事,而他又无需回报。这是一种当事情过去很久,还会在你的记忆中闪耀的感觉。

人类的举止,有一条最重要的法则。如果我们遵循这条法则,我们几乎永远不会出问题。事实上,如果遵循这条法则的话,就会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朋友,以致无限的幸福。但是一旦违反了这条法则,我们就会惹上无尽的麻烦。这条法则就是:永远使对方觉得重要。

几千年来,哲学家一直在推测人性关系的规则,而从推测中,只导出了一条重要的箴言。这条箴言并不是创新的。梭罗亚斯特(Zoroaster)早在3000年前就把它教给拜火教徒了。孔夫子也于2500年前就在中国宣扬它了。道教始祖老子,也把它教给了他的门生。释迦牟尼于耶稣诞生前500年,在圣迦河岸宣传过它。印度教的经文典籍,在这之前1000年,就传播过它了。耶稣在十九世纪之前,在崎岖的巨狄亚石山上,就这样教导过了。耶稣把它归纳成一句话——“己所欲,施于人。”

自以为是者戒

对于他人的一些小过失,不必过于苛求,要宽以待人。欲责人先要观己、责己。

有一位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

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她才发现不是对面太太的衣服洗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她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里的窗户脏了。

几乎每个人都曾经遇到过这样愤世嫉俗的人。或者,你也有过一些看什么都不顺眼,永远觉得命运不佳的朋友,但在倾听他们的怨言之后,总会发现有句老话说得很妙: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人就是这样,看到外面的问题,总比看到自己内在的问题容易些;而错怪别人也比检讨自己来得容易。

一个背向太阳的人,只会看见自己的阴影,连别人看他,也只会看见他脸上阴黑一片。人的眼睛仿佛像傻瓜相机,最怕背光照相了——你的脸庞再美,只要背着光,一定是失败的作品。

发泄一下没关系,但如果你一味认为这个世界上会出头的都是混蛋,只拿愤世嫉俗来替代反省自己的机会,则对自己的成长就是一种最大的耽误。

有这样一个说法,每个人出生以后,上帝都会在他的脖子上挂两只袋子。一个挂在胸前,里面装的是他人所犯下的过错与缺失;另一个大袋子背在背后,里面装的是自己犯下的过失。

所以,人们总是容易注意到他人所犯下的过失,并习惯性地将其他人的错误装进胸前的袋中,久久不能忘怀。但是,却压根忘了背在自己背上的袋子里,装满了自己的缺点。

人的确有这样的毛病,无论自己是好是坏,都能容忍自己。我们对自己过错的审视,往往不如看待别人所犯的过错那么严重。即便我们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也总觉得自己的过错是可以宽恕的。

可是到评判他人时,就完全不同了。我们会用另外一副眼光去品评他人,爱抓住别人的小辫子不放,总认为别人的错误是无法原谅的,总习惯用最苛刻的语言批评别人,就好像自己从没犯过类似错误似的,这就是人很少看到自我缺失的毛病。

有一只乌鸦打算飞往远方,途中遇到一只燕子,双方停在一棵树上休息。

燕子看见乌鸦飞得很辛苦,就问:“你要飞到哪里去?”

乌鸦愤愤不平地说:“我本来不想离开,可是这个地方的居民都嫌我的声音不好听,所以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燕子好心地对乌鸦说:“如果你不改变你的声音,飞到哪里都不会受到欢迎的。”

每个地方都有这种人:做事牢骚满腹,喜欢批评别人,有时,也会露出一副郁郁寡欢、不得志的样子,而他从不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和这种人交往,你会怎么样?

是啊,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公平不阿,谁都有可能犯一些小错误。富兰克林曾说过:“平凡人的最大缺点,就是常常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其实,人性中掺杂着伟大与渺小、善与恶、崇高与卑微,我们彼此都差不多。只不过有些人性格较强,机会较多,有些人性格懦弱,机会较少罢了,但在骨子里,人性是相似的。不要总以为自己有多么好,如果细致地记下自己生活中的每个举动,每个意念,也许你会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也有许多原以为只有别人才有的错误呀!明白了这个道理,会使我们容忍他人,如同容忍自己一样。

既然责己不必太严,对于他人的一些小过失,即使是名闻天下的贤达,也是可以宽以待之的。欲责人先要观己责己,这样才不至于错怪他人。

嫉妒是腐蚀人际关系的毒瘤

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

有一位公司经理,收到了一封员工对他极尽辱骂讽刺的信,说他是个差劲的经理,希望副经理能马上接替他的职务。他读了这封信以后,就带着信跑到董事长的办公室里。他对董事长说:“我虽然是一个没有才能的经理,但我居然能用到这样一位副经理,连我的员工们都认为是胜过我了,我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他一点也没有嫉妒,也没有损伤自己的自尊心,只是为自己用了那样能干的副经理而感到自豪。

后来,董事长不但没有撤换他,反而更重用于他了。

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经理的心胸是多么宽广,这种精神非常可嘉。我们青年人更要学习他的那种慷慨无私的精神,如果人们除去嫉妒心理,就容易获得成功。

伏尔泰说:“凡缺乏才能和意志的人,最易产生嫉妒。”

对他人的成就和幸福心怀嫉妒的人,是永远高兴不起来的,因为他忽略了开发自己心中的快乐源泉。嫉妒是对别人的行为感到不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自信的缺乏,嫉妒会导致情绪上的低落。真正自信自爱的人,并不会嫉妒,更不会允许嫉妒让自己心烦意乱。

有许多人,因为自己技不如人,就只能用嫉妒的心理去排解心中的不平。一旦任嫉妒心理自由发展,他们就会疏远那些各方面比自己强的人,到头来不仅孤立了自己,而且也会阻碍自己的前进。

我们要看到,嫉妒心人人都有,它是一种很正常的情感,也是拥有健康心态的证明。看见自己很想做的事,别人可以轻易就完成,因而出现嫉妒的情绪,这纯属正常的心理行为。只是,如果你一味地嫉妒,让人生充斥着不满的情绪,就无法享有快乐的生活。如果将嫉妒的负面情绪转换成正面,那就成了快乐生活的出发点。

总之,嫉妒别人不如自己努力去实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我们不能靠嫉妒推动生命,也更不能因嫉妒而停止前进。

你知道什么是螃蟹心理吗?你知道渔民们怎样抓螃蟹吗?把盒子的一面打开,开口冲着螃蟹,让它们爬进来,当盒子装满螃蟹后,将开口关上。盒子有底,但是没有盖子。本来螃蟹可以很容易地从盒子里爬出来跑掉,但是由于螃蟹有嫉妒心理,结果一只都不能跑掉。原来当一只螃蟹开始往上爬的时候,另一只螃蟹就把它挤了下来,最终谁也没有爬出去。

大家不用想就知道它们的结局:它们都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嫉妒使我们的思想禁闭起来,没有一个开放的头脑,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吸收结果——除了怨恨,我们变得一无所有。

他不是比我强,老受表扬嘛,这次我就不帮他,看他能强到哪里去!

嫉妒的起因是我们发现别人比我们做得更好,别人比我们拥有的更多。嫉妒有推动力,但是它不能给我们正确的导航。它给我们指明一条道路,但是却让我们去妨碍和伤害别人。用拖别人后腿的方式来赢得胜利或者至少保持不输是非常愚蠢的做法。

嫉妒使我们放弃对自身利益的关注,别人的优势恰好映照出我们的不足,想要完成一个健康完善的自我塑造,必须要懂得为自己加油。去拖别人的后腿只会使我们比别人更差劲,而不会使我们获得进步。

嫉妒是发生在自己最熟悉的圈子里的,我们普通老百姓不会去嫉妒国家首脑所拥有的特权、亿万富翁取得的财富,但我们却不能容忍周围的人超越我们半步,故而这种心理会对我们造成切实的伤害。你只要发现别人进步比你快,运气比你好,你心中便酸溜溜地不舒服,说话也不自觉地尖刻起来,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小动作来,这样的行为方式谁还会同你在一起互帮互助?到头来只能伤害到自己。

每个人难免都会有些嫉妒心在作祟,因此,每当看到别人发生不幸的时候,有时候幸灾乐祸的感觉就会油然而生。这种情况,最常发生在那些与我们有利害关系的人身上,如此一来,我们就会觉得似乎又少了一个竞争的对手了。

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他人在成功之前所可能付出的汗水与努力,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自己是怎么规划人生的?目前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成就吗?自己在工作中,能否获得学习与成长的机会?与别人相比,自己是否有一些较他人突出的特质?然后,将自己未来真正想做的事情,或是欲追求的目标记录下来。例如,希望身旁拥有什么样品质的益友?希望从工作中还能多学习到什么知识或技能!未来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请将所有的梦想个体化,目标明确化吧。

当一个人成功的时候,其实往往代表了全人类的成功,爱迪生成功地发明了电灯,莱特兄弟试飞成功,爱因斯坦发现了相对论等,这些成功的事迹最后都带来了全人类的便利与福音,因此请为他人的成功感到骄傲吧!

人生是很奇妙的,以他人的成功自诩,因为也许有一天,我们可能就是个改变人类命运的人喔!

告诉自己这样一个信条:解决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我要努力进步,过得比你还要好。

别做不合群的“独狼”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

茫茫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群强大的狮子。狮群中有一只格外高大的狮子。它特别妄自尊大,不受大家的喜欢,也没有被推为狮王。大家捕猎时,怀才不遇的它常常跑得远远的,自己捕猎,自己享用。

茫茫大草原上,还生活着一群鬣狗。他们虽然很弱小,但是由于狮子不屑于捕捉它们,倒也变得十分安全。只是,永远以狮子的残羹剩饭来维持生计,它们真有些不甘心。

一次,狮群中那头最高大的狮子又独自去捕猎。“奇怪,周围怎么什么都没有了呢?”它正在诧异,早已注意它好久的鬣狗群悄悄地从后面包抄上来,吃掉了它。

故事中的这头狮子忽略了这样一个生存法则:老虎再高大也斗不过群狼。

剑桥教授弗雷德·施韦德常常教育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毕竟渺小,只有融入集体之中去,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力量。一加一等于二,这个等式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成立。

世上的植物中,最雄伟的当属美国加州的红杉。它的高度大约为90米,相当于30层楼以上。

一般来说,越是高大的植物,它的根应扎得越深。但科学家却发现,红杉的根只是浅浅地浮在地面而已。可是,根扎得不深的高大植物,是非常脆弱的,只要一阵大风,就能把它连根拔起,更何况红杉这么高大的家伙呢!

原来,红杉是一大片的红杉林,而且这大片红杉彼此的根紧密相连,一株连着一株。自然界中再大的飓风,也无法撼动几千株根部紧密相连、上千公顷的红杉林。

红杉的浅根,也正是它能长得如此高大的利器。它的根浮于地表,方便快速而大量地吸收赖以成长的水分,使自身能够快速茁壮成长起来,同时,它又不需要耗费太多的能量,像一般植物那样扎下深根。

从以上两个事例中,我们不难领悟以下的道理:

成功不能只靠自己的强大,成功需依靠别人,只有能帮助更多人成功,自己才能成功。我们应广泛地伸出自己的学习触角,和广大的资讯网络结合,去吸收供应自己迅速成长的养分,而不需耗费能量独自盲目地钻研。

如果你尚未壮大,不妨伸出你学习的根,和成功者紧密连接,加入成功、积极的团体,吸收他们的经验,了解成功者的态度,让自己更快速地成长。

只要你熟谙这项借力与合作的诀窍,很快地,你将成为成功之林中的雄伟巨木。

一只蚂蚁是微不足道的。而由千万只蚂蚁组成的蚁群,却可以战胜任何蚂蚁们想要战胜的强敌。一滴水放在阳光下,眨眼间就被蒸发,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由无数滴水汇聚成的一条大河,却能奔流不息,势不可挡。人也是如此,即使一个人的本领很大,能力很强,头脑很聪明,要想独自完成一项事业也是绝不可能的。只有在一个集体的团队中,大家的合力就像团结一心的蚁群,就像携手奔涌的江河,每个人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施展自己的抱负,就没有什么困难不能战胜,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这便是剑桥育人智慧告诉我们的人生哲理。

自足是快乐之源

人生终有尽头,活着的时候,少一点欲望,多一点快乐。要抓紧时间享受自己的快乐、幸福,不要为遥不可及的欲望徒耗精力。

这是一个贪婪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充满着诸多的欲望。“车子是不是该换了?这个月的工资多少?什么时候能拿到钱?”诸如此类的想法常会把人搞得精疲力尽。欲望的锁链将我们的心埋于牢笼,失去了知觉。

畅销书作家理察·卡尔森博士在《别为小事发狂》一书中曾提及他的一些亲身体验。“很多年前,我曾活得忙碌不堪。追求成功成为我人生的一切。我不断地做记录,今天完成了多少事,赚了多少钱……我的三餐总是乱买,在车上随便解决,我与自己比赛,看看自己可不可能赢得比任何人都多的成就。”

然而,就在14年前他结婚的那天,他最好的朋友在前往婚礼的途中被一辆汽车撞倒,当场死亡。“从此,我的步调慢了下来。”卡尔森说,“因为我了解到自己过去紧追不舍的东西,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人都不知道自己能活多久,又何必执着于外物的追求呢?”

叱咤一世的亚历山大大帝临终时,曾吩咐他的部下,不要按照一般的习俗把它的手包裹起来,而要把他的双手露于棺木外,这样可以让人民看到,他的双手是空空的。虽然他生于帝国,又征服了另一个帝国,但到死的时候,一样连自己一小部分的财富也不能掌握。

有一位禁欲苦行的修道者,准备离开他所住的村庄,到无人居住的山中去隐居修行,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中居住了。

后来他想到当他要洗衣服的时候,他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于是他就下山到村庄中,向村民们乞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虔诚的修道者,于是毫不考虑地就给了他一块布,当作换洗用的衣服。

当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之后,他发觉在他居住的茅屋里面有一只老鼠,常常会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早就发誓一生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是他又没有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回到村庄中,向村民要一只猫来饲养。

得到了一只猫之后,他又想到了——“猫要吃什么呢?我并不想让猫去吃老鼠,但总不能跟我一样只吃一些水果与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要了一只乳牛,这样子那只猫就可以靠牛奶维生。

但是,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发觉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母牛,于是他又回到村庄中,他找到了一个可怜流浪汉,于是就带着这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到山中居住,帮他照顾乳牛。

那个流浪汉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他跟修道者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太太,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想一想也有道理,他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他一样,过着禁欲苦行的生活……

这个故事就这样继续演变下去,你可能也猜到了,到了后来,也许是半年以后,整个村庄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像是一条锁链,一个牵着一个,永远都不能满足。《百喻经》里有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只猕猴,手里抓了一把豆子,高高兴兴地在路上一蹦一跳地走着。一不留神,手中的豆子滚落了一颗在地上,为了这颗掉落的豆子,猕猴马上将手中其余的豆子全部放置在路旁,趴在地上,转来转去,东寻西找,却始终不见那一颗豆子的踪影。

最后猕猴只好用手拍拍身上的灰土,回头准备拿取原先放置在一旁的豆子,怎知那颗掉落的豆子还没找到,原先的那一把豆子,却全都被路旁的鸡鸭吃得一颗也不剩了。

年轻时,对于某些事物的追求,如果缺乏智能判断,而只是一味地投入,不也像故事中的猕猴只是顾及掉落的一颗豆子,等到后来,终将发现所损失的,竟是所有的豆子!想想,我们现在的追求,是否也是放弃了手中的一切,仅追求掉落的一颗!

在印度的热带丛林里,人们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盒子上开一个小口,刚好够猴子的前爪伸进去,猴子一旦抓住坚果,爪子就抽不出来了。人们常常用这种方法捉到猴子,因为猴子有一种习性,不肯放下已经到手的东西,人们总会嘲笑猴子的愚蠢:为什么不松开爪子放下坚果逃命?但审视一下我们自己,也许就会发现,并不是只有猴子才会犯这样的错误。

因为放不下到手的职务、待遇,有些人整天东奔西跑,耽误了更远大的前途;因为放不下诱人的钱财,有人费尽心思,利用各种机会去大捞一把,结果常常作茧自缚;因为放不下对权力的占有欲,有些人热衷于溜须拍马、行贿受贿,不惜丢掉人格的尊严,一旦事情败露,后悔莫及……

生命如舟,生命之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和虚荣,要想使之在抵达彼岸时不在中途搁浅或沉没,就必须轻载,只取需要的东西,把那些应该放下的“坚果”果断地放下。

让我们从猴子悲剧中吸取一个教训,牢牢记住:该松手时就松手。

学会给自己注入快乐的激素

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取决于我们的心理状态。

如何让自己注入快乐的激素呢?这是个大问题,因为养成快乐习惯,可以减轻你工作的压力,更利于创造出好的成果。成大事者相信:少一份烦恼,就多一份快乐。正如拿破仑·希尔所说:“忘却烦恼,学会让自己快乐。”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呢?

生活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因为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几年以前,有一个广播节目要人们找出“你所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是什么?”其实,这很简单,最重要的一课是:思想的重要性。只要知道你在想些什么,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每个人的特性都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的命运完全决定于我们的心理状态。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他怎么可能是别种样子呢?

可是很确切地说,你所必须面对的最大问题——事实上几乎可以算是我们需要应付的惟一问题,就是如何选择正确的思想。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曾经统治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马尔卡斯·阿理流士,把这些概括成一句话——决定你命运的一句话:“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

不错,如果我们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如果我们想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我们就会害怕;如果我们想的是不好的念头,我们恐怕就不会安心了;如果我们想的尽是失败,我们就会失败;如果我们沉浸在自怜里,大家都会有意躲开我们。这样还有什么幸福感可言?诺曼·文生·皮尔说:“你并不是你想像中的那样,而你却是你所想的。”

这么说是不是暗示:对于所有的困难,我们都应该用习惯性的乐观态度去看呢?不是的。不幸得很,生命不会这么单纯,不过还是应该鼓励大家要趋向正面的态度,而不要采取反面的态度。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关切我们的问题,但是不能忧虑。关切和忧虑之间的分别是什么呢?还是再说明白一点。比如每一次一个人要通过交通拥挤的大街时,他就会很注意他正在做的这件事——可是并不会忧虑。关心的意思就是要了解问题在哪里,然后很镇定地采取各种步骤去加以解决,而忧虑却是发疯似的在打着小圈子。

一个人可能面临一些很严重的问题,但他仍然可以在衣襟上插着花昂首阔步。

有一次,美国影星罗维尔·汤马斯主演了一部著名影片,汤马斯那个穿插在电影中的演讲在伦敦和全世界都大为轰动。伦敦的歌剧也因此延后了六个礼拜,让他在卡文花园皇家歌剧院继续讲这些冒险故事,并放映他的影片。他在伦敦得到巨大成功之后,又很成功地旅游了好几个国家。然而一连串令人难以相信的倒霉事件接踵而至,不可能的事情发生了——他发现自己破产了。当时,本影片中演配角的乔治·凯正好和他在一起,他们不得不到街口的小饭店去吃很便宜的食物。要不是一位苏格兰人,也是一位知名的画家——詹姆士·麦克贝借给汤马斯钱的话,他们甚至连那点菲薄的食物也吃不到。

当罗维尔·汤马斯面临庞大的债务以及极度失望的时候,他并不忧虑。他知道,如果他被霉运弄得垂头丧气的话,他在人们眼里就会不值一文,尤其是在他的债权人眼里。所以他每天早上出去办事之前,都要买一朵花,插在衣襟上,然后昂首走上牛津街。对他来说,挫折是整个事情的一部分——是要爬到高峰所必须经过的有益训练。

让自己快乐的另一法宝是施恩勿忘回报。

演讲大师乔治·凯曾经讲过这样一段体会:他的父母很乐于帮助别人,但他们家里很穷,老是债台高筑。虽然穷,他的父母仍每年总是尽量想办法送点钱到孤儿院去。那是设在爱荷华州的一座基督教孤儿院。他父亲和母亲从来没有到那里去看过,或许也没有人为他们所捐的钱谢过他们——除了写信——可是他们所得到的报酬却非常丰富,因为他们得到帮助孤儿的乐趣,而并不希望或等着别人来感激。

乔治·凯离家之后,每年的圣诞节总会寄一张支票给父母,让他们买一点比较奢侈的东西。可是他们很少这样做。当他每个圣诞节前几天回到家里的时候,父亲就会告诉他又买了一些煤和杂货送给镇上一些“可怜的女人”——那些有一大堆孩子却没有钱去买食物和柴火的人。他们送这些礼物时也得到很多的快乐——就是只有付出,而不希望得到任何回报的快乐。

乔治·凯相信他父母有资格做亚里士多德理想中的人——也就是最值得快乐的人。“理想的人,”亚里士多德说,“以施惠于人为乐,但却会因别人施惠于他而感到羞愧。因为能表现仁慈就是高人一等,而接受别人的恩惠却代表低人一等。”

乔治·凯说:如果我们想得到快乐,我们就不要去想感恩或忘恩,而只享受施予的快乐。“现在,让我们为我们的快乐来制定——一个建设性的计划,为我们的快乐而奋斗吧。它的名字叫‘只为今天’。这种计划非常有效,可以复印几千份送给别人。”这是已故的西贝儿·派屈吉所写的。如果我们能够照着做,就能消除大部分的忧虑,而大量地增加“生活上的快乐”。

只为今天,我要很快乐。假如林肯所说的“大部分的人只要下定决心都能很快乐”这句话是对的,那么快乐来自内心,而不是存于外在。

只为今天,我要让自己适应一切,去试着调整一切来适应我的欲望。我要以这种态度接受我的家庭、我的事业和我的运气。

只为今天,我要爱护我的身体。我要多参加运动,善自照顾,善自珍惜;不损伤它、不忽视它;使它能成为我争取成大事的好基础。

只为今天,我要加强我的思想。我要学一些有用的东西,我不要做一个胡思乱想的人。我要看些需要思考、更需要集中精神才能看的书。

只为今天,我要用三件事来锻炼我的灵魂:要为别人做一件好事,但不要让人家知道;我还要做两件我并不想做的事。而这就像威廉·詹姆斯所建议的,只是为了锻炼。

只为今天,我要做个讨人欢喜的人,外表要尽量修饰,衣着要尽量得体,说话低声,行动优雅,丝毫不在乎别人的毁誉。对任何事都不挑毛病,也不干涉或教训别人。

只为今天,我要试着只考虑怎么度过今天,而不把我一生的问题都在一次解决。我虽能连续12个钟点做一件事,但若要我一辈子都这样做下去的话,就会吓坏了我。

只为今天,我要订下一个计划。我要写下每个钟点该做些什么。也许我不会完全照着做,但还是要订下这个计划;这样至少可以免除两种缺点——过分仓促和犹豫不决。

只为今天,要为自己留下安静的半个钟点,轻松一番。在这半个钟点里,我要想到神,使我的生命中更充满希望。

只为今天,我要心中毫无惧怕。尤其是,我不要怕快乐,我要去欣赏美的一切,去爱,去相信我爱的那些人会爱我。

别活在他人的阴影里

羡慕别人常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痛苦,但若去想想我们自己所拥有的,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感恩和幸福。因为你自己才是独一无二的。

环顾四周,我们的世界光怪陆离、色彩纷呈。现代传媒更为我们营造了一个个成功的典型,豪宅名车、极尽物质享受,意气风发、随意指点江山。一时间各种各样的成功人士纷纷登场,一时间仿佛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过上了花天酒地的生活,而且人们以为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是生活,并且,自己也应该过上那样的生活。

男人都想像比尔·盖茨、李嘉诚那样富有,像周润发、梁朝伟那样有魅力;女人都想像杨澜一样成功,像奥黛丽·赫尔、苏菲·玛索一样美丽动人。好像没有像他们那样就证明自己是失败的,在别人面前就抬不起头来,只有集财富与魅力于一身的人才是真正的人。

在比较和羡慕的压抑中,我们的精神能量不得释放。有一项调查表明,95%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自卑感,在一生中几乎所有人都有怀疑自己的时候,感到自己的境况比别人糟糕的时候。

俗话说:“知足常乐。”然而嫉妒的心理就像一根盛夏的小草,常常在不经意间疯狂地生长,遮掩了生活中的阳光雨露,使我们陷入无边的痛苦之中。

有这样二则寓言故事:有一只蜗牛总是对一只青蛙很有成见。有一天,忍耐许久的青蛙问蜗牛:“蜗牛先生,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得罪了你,所以你这么讨厌我。”

蜗牛说:“你有四条脚可以跳来跳去,我却必须背着我沉重的壳,贴在地上爬行,所以心里很不是滋味。”

青蛙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你只是看见我的快乐,没有看见我的痛苦而已。”

这时,有一只巨大的老鹰突然来袭,蜗牛迅速地躲进壳里,青蛙却被一口吃掉了。

一只羚羊看到大象把树上的树枝卷下来,并吃掉枝上的叶子。然后又走到河边,用它的长鼻汲水,轻松愉快地向空中喷去。

羚羊很羡慕大象所做的一切。

于是它请求上帝给它一根长鼻子。它果真如愿以偿。羚羊高高兴兴地带着长鼻子回到羊群当中,并且向大家展示长鼻的功用,群羊惊讶地看着它的表演。

此时,一只饥饿的狮子来到。群羊看到狮子立即拔腿就跑,但是那只带着长鼻的羚羊却无法快速脱逃,所以狮子一下子跳上去,把它吃了。

这是一个令人伤心的事,然而这类故事的导演真的就是你自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实生活中,向善向美的羡慕是一件好事,然而对别人或者外物的羡慕超出了正常程度,事情就坏了。下面还有一则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来验证艳羡别人可以给自己带来痛苦这一论断。

沉湎于对别人的羡慕中的人们,有着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总是在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而且也忘却了“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这句话的意义。下面请看看一个成功人士是怎样走出羡慕别人的误区的。

一场暴雨过后,金拉克家后面的巷子变得寸步难行。但是他一定要开车穿过巷子才能到达车库,他困在巷子里,整整挣扎了几十分钟,想把车子从泥浆里开出去。他想尽了一切办法,都徒劳无功,最后只好打电话找拖车公司。公司派来的女职员看了现场之后,问他能不能让她开他的车试试看。他一再强调绝对没用,女职员却很有信心,平静地要求他让她“试试看”。金克拉答应了,不过还是不相信她会成功,并且提醒她别把车轮子磨坏了。她坐上驾驶座,轻轻转动方向盘,启动引擎,操纵了几次,不到半分钟,就把车开了出来,金克拉既惊讶又敬佩,职员说她在德克萨斯州东部长大,驾车经过泥浆早就习以为常。金克拉相信这人绝对不比他“聪明”,只是拥有他所缺乏的经验而已。

事实上,我们羡慕许多人的技巧与成就,他们也羡慕我们的技巧与成就。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技巧、才能与经验。经验不同,并不表示你不如别人,或别人比不上你。

其实,你应该有一颗平常心,处事不惊,安然度日,根本就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都面临自己的生活难题。那些风云一时的人物也许正羡慕平常人悠闲安静的生活。

没有名声的拖累,我们可以自由地去任何一个地方观光游览,而不必担心安全问题;没有俗务挤压我们的时间,我们可以安然享受和家人在一起的欢乐;没有百万千万,我们依然可以用我们的智慧把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我们的问题和烦恼是因为我们经常不切实际的去羡慕他人,拿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长处比,将平静的内心颠覆,从而使自己掉入失败、自卑的泥淖难以自拔。

学会遗忘过去的痛苦

痛苦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有人能够化解,而有人却永远背上了重负。学会遗忘过去的痛苦吧,因为有时遗忘也是一种最大的幸福。

人是一种善于怀旧的动物,我们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去缅怀过去,沉浸于往日的种种。经常沉迷于过去的事物使我们的心智变得迟钝。我们无法改变过去,却又无法甩脱这个死沉的包袱,并且不肯搁置到一旁。

人的个性是一种过程,同样,我们的生活和经验也是一种过程。如果我们不能与这些过程一同向前,我们不久就会发现自己的行为毫无建设性,每天的生活都是上一天的重复,枯燥而单调的重复。然而,生活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你不能让自己的思想永远停留在一个过去的地方。

我们不愿摆脱的过去包括以下三种类型:过去的失败,过去的美好以及那些虽然被我们珍爱但已经不合时宜的传统。

过去的失败往往是刻骨铭心的。我们总是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体验犯过的错误,希望事情不是这样或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预演那些可能永远不会出现的对话,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场景设计反应方式;投入不会有结果的追寻,拼命地问“为什么”。忘记过去实在太困难了。

以下这则故事就体现出了遗忘的困难:

一个姑娘来到河边,准备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时候,一位老者拉住了她,并且问她:“姑娘,你今年多大了?”

姑娘说:“我16岁了。”

老人说:“你看我都86岁了,仍然活得有滋有味。你又有什么想不开的呢?”

姑娘流着泪说:“我失恋了,我不再觉得生活有任何意义。你不会懂的。”

老人劝道:“谁说我不懂?在我16岁那年,也差一点为了爱情而自杀。那时候我和你一样以为感情上的创伤永远都不会平复。可是你看现在,我不是活得很好吗?并且几乎想不起那个人来了。”

姑娘平静了许多,一边擦眼泪一边问:“那么老爷爷,你是什么时候忘了她并且不再感到受伤的呢?”

老人想了半天,才若有所思地说:“那是在去年的春天。”

他刚说完,只听“扑通”一声,河边只剩下了老人。

遗忘竟是一个如此漫长的过程!难怪姑娘无法忍受。

你可能不光是挂念已经无法扭转的过去事件,并且还一直想着以前的错误。其实你要做的不是责备自己,而是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仅仅停留在过去的错误中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如果你不能对折磨你思想、不断破坏你生活的事物做点建设性的事,至少要把那些事情甩到一边去。你应当决定一下,是让这些错误和创痛的经历伤害你一次,还是伤害许多次。如果我们不断在记忆中重现旧日疼痛,我们就给了最初导致伤痛的人和事一再伤害我们的机会。

你可以把这样的记忆封存起来,或者做一些其他的工作,让新的经验来“刷新”它们。遗忘的关键就在于你要信赖自己的今天,并且努力地把握它。

痛苦不是快乐的借口

人有时会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宁愿藏身在自铸的牢笼中而忍受各种痛苦。殊不知在面对痛苦时去追求快乐,这也是一种幸福啊。

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及精神领袖都说过,痛苦是人生必经的过程,虽然痛苦的程度不尽相同,痛苦的事实似乎是恒久不变的。每个人都受到自然及社会力量的摆布,而这些力量完全不是他们自己所能掌握的。这种先天的不利,意味着有些痛苦是无法避免的。根据弗洛依德的分析,人们的内心与外在世界,都存在许多令人不快乐的原因;他的结论是,不论是自然或文化,似乎都不能增加人类的快乐。

卡夫卡的寓言中有这样一段:

有一只兀鹰,猛烈地啄着村夫的双脚,将他的靴子和袜子撕成碎片后,便狠狠地啃起村夫双脚来了。正好这时有一位绅士经过,看见村夫如此鲜血淋漓地忍受痛苦,不禁驻足问他,为什么要受兀鹰啄食呢?村夫答道:“我没有办法啊。这只兀鹰刚开始袭击我的时候,我曾经试图赶走它,但是它太顽强了,几乎抓伤我脸颊,因此我宁愿牺牲双脚。呵,我的脚差不多被撕成碎屑了,真可怕!”

绅士说:“你只要一枪就可以结束它的牲命呀。”村夫听了,尖声叫嚷着:“真的吗?那么你助我一臂之力好吗?”

绅士回答:“我很乐意,可是我得去拿枪,你还能支撑一会儿吗?”

在剧痛中呻吟的村夫,强忍着撕扯的痛苦说:“无论如何,我会忍下去的。”

于是绅士飞快地跑去拿枪。但就在绅士转身的瞬间,兀鹰蓦然拔身冲起,在空中把身子向后拉得远远的,以便获得更大的冲力,随后如同一根标枪般,把它的利喙刺向村夫的喉头,深深插入。村夫终于等不及地扑死在地了。他死前稍感安慰的是,兀鹰也因太过费力,淹溺在村夫的血泊里。

卡夫卡的寓言,大部分并不好懂,这是一个稍可加以诠释的小故事。你会问:村夫为什么不自己去拿枪结束掉兀鹰的性命,而宁愿像傻瓜一样忍受兀鹰的袭击?兀鹰只是一个比喻,它可以象征着萦绕人生的内在与外在的痛苦。

其实,任何一个凡人,都会不知不觉地像村夫一样,沉溺于自己臆造的幻想中,痛苦得不能自拔,甚且,“爱”上自己的痛苦,不愿亲手挥掉它,尽管只是举手之劳而已。卡夫卡另有一段格言,正是深明人身种种苦痛的洞彻哲理:“人们惧怕自由和责任,所以人们宁愿藏身在自铸牢笼中。”所以,村夫与他臆想的痛苦(兀鹰)同归于尽。然而这个寓言也悄悄地告诉我们:

虽然人生难免有某种程度的痛苦,但是我们没有理由放弃追求快乐的权利,相反地,我们更应该努力减少痛苦。即使我们无法阻止犯罪、老化、疾病及不人道的行为,至少可以努力避免使之成为自己的头号敌人。同时更不要等待别人来解决你的苦,只要愿意,你可以超越它,以枪毙你的痛苦。

我们也必须认清,自恋狂及自我本位能造成许多不当的自我攻击行为;惟一的治疗方式,是和别人建立健康的互动关系——投入社会,激发人性的善意,自我提升。

幸福快乐的日子,可能只是童话故事中天真的幻想。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许多具有毁灭性的力量,使人们不敢奢望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但是,成事在天,更在人。

第二章 生活的强者

把消极情绪甩掉

斯宾塞·约翰逊在事业生涯的初期,发现自己缺乏自制,这对生活造成了极为可怕的后果。这是从一个十分普通的事件中发现的。这项发现使斯宾塞·约翰逊获得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教训。

有一天,斯宾塞·约翰逊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发生了一场误会。这场误会导致了两人彼此憎恨,甚至演变成激烈的敌对状态。这位管理员为了显示他对斯宾塞·约翰逊的不悦,当他知道整栋大楼里只有斯宾塞·约翰逊一个人在办公室中工作时,他立刻把大楼的电灯全部关掉。这种情形一连发生了好几次,最后,斯宾塞·约翰逊决定进行“反击”。

某个星期天,机会来了。这一天,斯宾塞·约翰逊到书房里准备一篇在第二天晚上要发表的演讲稿,当他刚刚在书桌前坐好时,电灯熄灭了。斯宾塞·约翰逊立刻跳起来,奔向大楼地下室,他知道可以在那儿找到这位管理员。当斯宾塞·约翰逊到那儿时,发现管理员正忙着把煤炭一铲一铲地送进锅炉内,同时一面吹着口哨,仿佛什么事情都未发生似的。

斯宾塞·约翰逊立刻对他破口大骂,持续5分钟之久,他以比管理员正在照顾的那个锅炉内的火更热辣辣的词句对他痛骂。最后,斯宾塞·约翰逊实在想不出什么骂人的词句,只好放慢了速度。

这时候,管理员站直身体,转过头来,脸上露出开朗的微笑。并以一种充满镇静与自制的柔和声调说道:“呀,你今天早上有点儿激动吧,不是吗?”

他的这段话就像一把锐利的短剑,一下子刺进斯宾塞·约翰逊的身体。

想想看,斯宾塞·约翰逊那时候是什么感觉。站在斯宾塞·约翰逊面前的是一位文盲,他既不会写也不会读,虽然有这些缺点,但他却在这场战斗中打败了自己,更何况这场战斗的场合,以及武器,都是自己所挑选的。

斯宾塞·约翰逊知道,他不仅被打败了,而且更糟糕的是,他是主动的,而且成了错误的一方,这一切只会更增加他的羞辱。

斯宾塞·约翰逊转过身子,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办公室。他再也没有其他事情可做了。当斯宾塞·约翰逊把这件事反省了一遍之后,他立即看出了自己的错误。

斯宾塞·约翰逊知道,必须向那个人道歉,内心才能平静。最后他费了很久的时间才下定决心,决定到地下室去,忍受这个必须忍受的羞辱。

斯宾塞·约翰逊来到地下室后,管理员以平静、温和的声调问道:“你这一次想要干什么?”

斯宾塞·约翰逊告诉他:“我是回来道歉的——如果你愿意接受的话。”管理员脸上又露出那种微笑,他说:“凭着上帝的爱心,你用不着向我道歉。除了这四堵墙壁,以及你和我之外,并没有人听见你刚才所说的话。我不会把它说出去的,我知道你也不会说出去的,因此,我们不如就把此事忘了吧。”

这段话对斯宾塞·约翰逊的震撼更甚于他第一次所说的话,因为他不仅表示愿意原谅斯宾塞·约翰逊,实际上更表示愿意协助斯宾塞·约翰逊隐瞒此事,不把它宣扬出去,以免对斯宾塞·约翰逊造成伤害。

斯宾塞·约翰逊向他走过去,抓住他的手,使劲地握了握;斯宾塞·约翰逊不仅是用手和他握手,更是用心和他握手。在走回办公室途中,斯宾塞·约翰逊感到心情十分愉快,因为他终于鼓起勇气,纠正了自己做错的事。

这件事发生之后,斯宾塞·约翰逊下定了决心,以后绝不再失去自制。因为一旦失去自制,另一个人——不管是一名目不识丁的管理员还是有教养的绅士——都能轻易地将他打败。

下定这个决心之后,斯宾塞·约翰逊立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的笔开始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所说的话也更具分量。在斯宾塞·约翰逊认识的人当中,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敌人也相对减少了很多。这个事件成为斯宾塞·约翰逊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转折点。斯宾塞·约翰逊说:“这件事教导我,一个人除非先控制了自己,否则他将无法控制别人。请记住这句警句:‘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必先使他疯狂。’”

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斯宾塞·约翰逊竭力向全球渴望成功的读者推荐一本一出版就取得了空前轰动的美国畅销书,这本书就是风靡西方世界的商业“圣经”,奥格·曼狄诺写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书中虚拟了一个巧妙的故事,少年海菲获得了十卷神秘的《羊皮卷》,他根据羊皮卷的原则行事为人,最终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商人,建立了庞大的海菲商业帝国。十卷羊皮卷,其实就是十条做人行事的准则。这10条准则是:

①今天,我开始新生活。

②爱心。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最主要的,我要爱自己。

③恒心。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④信心。我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我能做的比已经完成的更好。

⑤重视今天。忘记昨天,也不要痴想明天。假设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⑥控制情绪。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有了这项新本领,我也更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

⑦快乐。我要笑遍世界。

⑧自重。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

⑨行动。我现在就付诸行动。

⑩信仰。万能的主啊,帮助我吧。

10条准则,其实就是迈向成功的10把金钥匙。这10把金钥匙里面,有两把金钥匙同情绪有关:第⑥条“控制情绪”和第⑦条“快乐”。可见,控制情绪在人生的成功之路上是多么重要。

我们看一看神秘的羊皮卷告诉人们怎样来控制情绪。他认为如果你每天反复读下面引用的这段话,使里面阐述的观点成为你思想观念的一部分,那么,将对你的一生大有好处。《羊皮卷之六》: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潮起潮落,冬去春来,夏末秋至,日出日落,月圆月缺,雁来雁往,花飞花谢,草长瓜熟,自然界万物都在循环往复的变化中,我也不例外,情绪时好时坏。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这是大自然的玩笑,很少有人窥破天机。每天我醒来时,不再有旧日的心情。昨日的快乐变成今日的哀愁,今日的悲伤又转为明日的喜悦。我心中像有一只轮子不停地转着,由乐而悲,由悲而喜,由喜而忧。这就好比花儿的变化,今天绽开的喜悦也会变成调谢时的绝望。但是我要记住,正如今天枯败的花儿蕴藏着明天新生的种子,今天的悲伤也预示着明天的欢乐。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以使每天卓有成效呢?除非我心平气和,否则迎来的又将是失败的一天。花草树木,随着气候的变化而生长,但是我为自己创造天气。我要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弥补气候的不足。如果我为顾客带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那么他们也会报之以风雨、忧郁、黑暗和悲观,而他们什么也不会买。相反地,如果我为顾客献上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他们也会报之以欢乐、喜悦、光明和笑声,我就能获得销售上的丰收。赚取成仓的金币。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我怎样才能控制情绪,让每天充满幸福和欢乐?我要学会这个千古秘诀:弱者任思绪控制行为,强者让行为控制思绪。每天醒来当我被悲伤、自怜、失败的情绪包围时,我就这样与之对抗:

沮丧时,我引吭高歌。

悲伤时,我开怀大笑。

病痛时,我加倍工作。

恐惧时,我勇往直前。

自卑时,我换上新装。

不安时,我提高嗓音。

穷困潦倒时,我想像未来的财富。

力不从心时,我回想过去的成功。

自轻自贱时,我想想自己的目标。

从今往后,我明白了,只有低能者才会江郎才尽,我并非低能者,我必须不断对抗那些企图摧垮我的力量。失望和悲伤一眼就会被识破,而其他许多敌人是不易察觉的。他们往往面带微笑,招手而来,却随时可能将我摧毁。对它们,我永远不能放松警惕。

自高自大时,我要追寻失败的记忆。

纵情享受时,我要记得挨饿的日子。

洋洋得意时,不要忘了那忍辱的时刻。

自以为是时,看看自己是否能让风止步。

腰缠万贯时,想想那些食不果腹的人。

骄傲自满时,要想到自己怯懦的时候。

不可一世时,让我抬头,仰望群星。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

有了这项新本领,我也更能体察别人的情绪变化。我宽容怒气冲冲的人,因为他尚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就可以忍受他的指责与辱骂,因为我知道明天他会改变,重新变得随和。我不再只凭一面之交来判断一个人,也不再因一时的怨恨与人绝交,今天不肯花一分钱购买金篷马车的人,明天也许会用全部家当换取树苗。知道了这个秘密,我可以获得极大的财富。

——今天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从此领悟了人类情绪变化的奥秘。对于自己千变万化的个性,我不再听之任之,我知道,只有积极主动地控制情绪,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我控制自己的命运,而我的命运就是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我成为自己的主人。

我由此而变得伟大。《羊皮卷之六》里面所阐述的控制情绪的箴言可以说是句句珠玑。斯宾塞·约翰逊建议每一位读者不妨花上一个月的时间来读上面的内容;其实,只要你真正能够按照上面的原则来思考和行事,那么你就一定能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取得意外的收获。读上一个月,而且每天都做记录,并写下心得体会;甚至加上每天的自省和反思,那么,上面的原则就可以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每一句话都可以烙在你的心灵上,并通过你的行为表现出来。无论你是想取得商业上的成功,还是事业上的成功,你都需要每天都这么对自己说:“今天我要学会控制情绪。”只要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一定能够理智地处理好每一个问题。

用积极心态压制抑郁情绪

斯宾塞·约翰逊指出:抑郁情绪是所有消极情绪里面危害最大的一种。

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往往萎靡不振,对工作和生活失去兴趣;对很多事情麻木不仁;他甚至不能去爱别人和体会别人对他的爱。

对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来说,情形就不同了,所有这些怜悯无一能穿透那堵把你和世人隔开的墙壁,在这封闭的墙内,你不仅拒绝别人哪怕是极微小的帮助,而且还可能用各种方式来惩罚自己。在抑郁这座牢狱里,沉浸在抑郁情绪里的人同时充当了双重的角色:受难的囚犯和残酷的罪人。世界上也许有焦虑的成功者,有暴躁的成功者,也可能有悲观的成功者——虽然这些情绪都是他们成功的障碍或敌人,但有时候机遇来临时,他们也能足够幸运地获得成功。但是,世界上决没有抑郁的成功者,即使机遇就摆在他们脚下,哪怕成功就在举手之间,陷入抑郁情绪的人的心灵太疲惫了,无力去摘取成功的果实。

一个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是怎样的感受呢?对许多人来说,即使搜肠刮肚地寻找词汇,也难以表达他们的沮丧心情。一般地,对抑郁的描述有以下几种。

①他孤独地呆在迷雾里,雾或者很灰,或者很暗,或者是一团分不清的颜色纠结在一起。有时雾像极厚的棉絮缠绕着他。他感觉找不到出路,或者在恐惧或绝望中全身冰冷;

②他处在空旷的原野、干燥的沙漠、冰结的荒地或无垠的海洋中。他看到自己正向遥远的地平线艰难地跋涉,并遇到风暴的强烈袭击;或者他看到自己正孤立无援地呆呆坐在灼热的岩石或即将融化的浮冰上,内心充满恐惧;

③他看到自己独处一隅,正被什么东西紧紧地裹起来,或者有个重物正沉沉地压在身上。那裹着他的可能是寿衣,或压在心头的一块石头,或落在肩上的巨大的黑色猫头鹰;

④他仿佛分裂成两个人,一个关在玻璃屋子的“健康”的他,和一个茫然的“消沉”的他。关在屋子里的“他”徒然地看着自己面临危险,却又不能去挽救。

所有这些描述都很令人恐怖。那么,怎样才能摆脱抑郁情绪。下面是斯宾塞·约翰逊提出的一些原则,供每一位不幸陷入抑郁情绪的读者参考。

(1)不要为自己寻找借口

当你陷入抑郁情绪时,通常都习惯于给自己寻找借口。

比如:你对你朋友说:“我不知道哪儿出了毛病,总是累得不行,甚至早上起床也是如此。我简直是拖着身体捱过这一天的,感到精疲力竭。”当你朋友回答说:“是不是你该休假了?如果放下手中的工作去休息休息,你的感觉会好很多。到海滨去休假,享受大自然的阳光雨露吧。”

但你对朋友解释道:“你的话有道理。我确实需要休息一下,但我脱不开身呀!公司里刚换了一名新经理,对这里情况还不熟悉;秘书小姐正在休病假,天知道她哪天才能上班。我的孩子马上要参加毕业考试,他不在家呆着,但他每个星期都给我打电话。他希望我们都呆在家里,以免有事找不到人。”

为什么陷入抑郁的人会为自己寻找借口呢?一个原因是:这种寻找借口的把戏阻止我们去辨别、去思考新思想。

如果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观念,不再为自己寻找借口,那么,他们的抑郁情绪就能够得到控制。

(2)要加倍爱护自己

对陷入抑郁的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很难,但如果一旦做到了,那么其余的一切都好办了,许多抑郁者,从来就没放松过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们往往认为,哪怕做一点小事,也要尽可能把困难想多些。每当给自己买了件可爱的东西,他们就会加倍工作,或者同时也买件东西给别人送去;如果患了重感冒,他们不是躺在床上休息而是挣扎着去上班。有许多性情抑郁的妇女月月都忍受痛经的折磨,毫无意义地消耗着体力和精力,却不愿去治疗。抑郁者之所以这样忽视自己的健康,而处处竭力替别人着想,其原因就是他们对自己要求过于苛刻,总想尽善尽美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从不敢怠慢半分。

我们常说,对自己要严格要求,但不是苛刻;当陷入抑郁情绪时,一定要宽厚待己,要尽可能地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加倍地爱护自己。

(3)正确使用药物

对那些抑郁情绪比较严重的病人,有时候可能需要服用药物来帮助消除抑郁情绪。使用药物需要注意的是,应该由医生来开处方。跟所有精神药物一样,抗抑郁药也有不小的副作用。

(4)在自己心灵深处寻找一块绿洲

陷入抑郁情绪就像被抛入一潭深水,越是挣扎,身体越沉,但如果能够保持镇静,水就会自然将你托起。同时,如果想走出抑郁的牢狱,你就应该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自己解放出来。那么,怎样才能不作无谓的挣扎,在自己的心灵深处找到一块宁静的绿洲呢?你需要掌握一套放松身体的技巧并持之以恒。其要点是:任意选择好身体某个部位的肌肉,用手捏紧它,然后再放松。你可以用这个方法让身体达到完全的放松。当你注意身体的某个部位处于紧张状态时,如脸部肌肉紧绷,或呼吸短促,胸口闷得慌,你就应该有意识地收缩肌肉、然后放松,接着再慢慢地、深深地吸几口气。

刚开始时,你可以参加一些专门的训练班,如气功、瑜珈以及心理训练课程。

(5)向朋友诉说自己的烦恼

当你遇到挫折需要帮助时,必须去寻找能和自己推心置腹的人,必须克服沉默寡言、不善交际的毛病。

你应该多交些朋友,在人生道路上,特别是在你摆脱抑郁情绪的过程中,你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朋友会给你以各方面的安慰和帮助。当然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关心,或许他只是敷衍你几句,不愿真诚地帮助你,但你要相信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心诚则灵”。当我们跨上这条没有路标的艰难旅途后,一定会碰到许多富有同情心的朋友,他们将帮助我们渡过一道道难关。

(6)要敢于尝试

首先,陷入抑郁情绪的人应该安排日常的活动,除了工作和必须做的事情以外,排出时间进行身体锻炼,提高活动性。通常,可以把锻炼安排在每天固定的时间内,比如:每天早晨起床后的半小时,或临睡前的一段时间。活动量也应该有所计划,你可以临睡前做俯卧撑,每天做50个,或早晨跑3000米。

其次,可以做一些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学一样新东西,吉他或跳舞什么的。坚持学下去,很快,你就会发现,你的情绪就会好多了。做新的尝试时,注意别给自己找借口。你可以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比把自己从抑郁的牢狱里拯救出来更重要呢?

发泄忌伤身

斯宾塞·约翰逊说,成功的创业者,不但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还为自己准备一个安全的情绪活塞,以便无法自控时,把它打开。因为它是一种无害的发泄方式。

心平气和的人并不是都不发怒的,他们把愤怒发泄于有益之处。

两百余年之前,诗人德来登便把一句拉丁成语改编成这样:“你们要当心一个耐心者的愤怒。长久受压迫的情绪,一旦放松,便会酿成最激烈的爆发。”

斯宾塞·约翰逊曾经这样说:“如果我在发怒的时候,我绝不让别人知道。我会赶快走开,跑到楼顶上我办公室旁的健身房去,套上打拳的手套,和我的教师对打,把怒气打出来,如果教师不在,便拼命捶打沙袋。”

他的想法确实是对的。当他被刺激的时候,他并不竭力压制他的愤怒,而是跑到一个能发泄的地方,与拳师或袋子打起来。如果他打的时候,想像着他所打的袋子便是激起他怒气的那个人的头,那就更合他的口味了。

美国钞票公司的总经理伍德赫尔也想出了一种很好的办法,以发泄他的怒气。

年轻的时候,他在某公司做一个小小的职员。他很不悦,因为别人不大重视他,而且他觉得提升迟缓。有许多青年都有这种感觉,但是如果他们表现得太明显,就会引起上面的人不高兴。伍德赫尔是使用什么办法来发泄不满的呢?

他说:“有一段时期,我这种感觉非常之厉害,渐渐扩大,以至觉得不得不离此而去。但是在我写辞职信之前,我去拿了一枝笔和一瓶红墨水——因为黑墨水不足以发泄我火热的愤怒——坐下来把我对于公司中每个上级职员和经理的评判,都写出来。我写得很不错,用了不少的形容词。然后我把单子收起来,把我的忧愤说给一个老友听。”“以后凡是我忍不住的时候,”伍德赫尔说,“我便坐下来把我所要说而不敢直说的话都写下来。这实在是一种很好的安全活塞。我写了之后,便觉得一身轻松。我把写的这些东西收藏起来,不给人看。以后,别人都晓得我有一种自制的能力。我劝告所有人,无论年轻年老的,都学着写这种红墨水纸条,以约束自己。

纽约的电气大王爱德利兹认为,把愤怒写在信上有时是很好的,它可以使你的情绪放松一下,不过这种信要留一天再发出,尤其是你要有相当的时间想一想这个重要的问题,“我这种愤怒的言辞如果公开会有什么结果呢?”

曾经在美国民众煤气公司做过30年总经理的比历兹有一种怪脾气,便是对小事容易发脾气,而对于严重的事却能若无其事。有一天他把一盒雪茄烟遗忘在四轮马车里,过一会他记起来了,便回头去找,但是却已不见雪茄的踪影。

他非常愤怒,大声吼叫起来,旁边站着的人以为他掉了很贵重的烟。但事实上却是5分钱一支的雪茄烟,一共不过2元5毛钱吧。

他这次的情况,与某次他损失一笔大款项时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那正是经济恐慌时期。比历兹先生因卧病在床,有几天没出去。可就在这几天里,公司损失了大约3万元。后来,当别人把这一损失告诉他的时候,他却只用手摸着头发,想了一想,然后说:“算了吧,如果不打破几个蛋,是做不成软煎蛋的。”

斯宾塞·约翰逊告诉我们,如果因小事而急躁,就找一种发泄的办法;然后平和起来,保持你的精力,以准备应付大事,因为应付大事是要极大的自制力。一些小小的烦恼如果不发泄出来,便会堆聚成一种长期的积愤,到大事来时便完全不能自制了。

豁达面对人生

只要豁达乐观,万事都能看得开,且懂得苦中寻乐。不是视苦难为不幸,而是从好的一面来看待它,积极地生活。这样的人就很容易成就大事。

世界上许多问题都有正、反两重意义,关键是看你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比如,看见半瓶子酒,乐观者会高兴地说:“真好,还有半瓶子酒可以喝。”而悲观者却会充满沮丧:“可惜,只剩下半瓶了。”

所以,无论我们处于什么样的险恶环境,都应有一种积极开朗的心态,尽量去理解事物中消极的一面,把苦难当作一种磨炼,把不幸当作一种炼狱。苦中寻乐,定会使你得到许多十分宝贵的经验,为你今后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有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30多岁就已经称誉乐坛,名满全球,而且郎君如意,家庭美满。

一次她到邻国开独唱音乐会,入场券早在一年以前就被抢购一空,当晚的演出也受到极为热烈的欢迎。演出结束之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从剧场里走出来的时候,一下子被早已等在那里的观众团团围住。人们七嘴八舌说着,其中不乏赞美和羡慕之词。

在人们议论的时候,歌唱家只是在听,并没有表示什么。等人们把话说完以后,才缓缓地说:“我首先要谢谢大家对我和我的家人的赞美,我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和你们共享快乐。但是,你们看到的只是一个方面,还有另外的一个方面没有看到。比如,你们夸奖的活泼可爱、脸上总带着微笑的这个小男孩,不幸是一个哑巴。而且,在我的家里他还有一个姐姐,是需要长年关在装有铁窗的房间里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歌唱家的一席话使人们震惊得说不出话来,这时那歌唱家又说:“这一切我都不抱怨,我经常对自己说:上帝是公正的!”

斯宾塞·约翰逊说得好:上帝在用同样的天平称量着每一个人,他给你一份艰辛,相应地会在另一端放上相同分量的荣誉。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在优势上发挥自己

决定成败的不是你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做好你应做的每一件事。

回顾过去人类艰难求索的历程,最值得我们骄傲的不是“登月”,也不是什么网络,而是人类发现自身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认识你自己,认识你的强项和弱项,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强项,最大可能的转化自己的弱项。

我们每个人都有140亿个脑细胞,一个人只利用了肉体和心智能源的极小部分,若与人的潜力相比,我们只是半醒状态。正如美国诗人惠特曼诗中所说:

我,我要比我想像的更大、更美

在我的,在我的体内

我竟不知道包含这么多美丽

这么多动人之处……

人是万物的灵长,是宇宙的精华,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光扬生命的本能。为“生命本能”效力的就是人体内的创造机能,它能创造人间的奇迹,也能创造一个最好的你。

一个人相信自己是什么,就会是什么。一个人心里怎样想,就会成为怎样的人。相信你是个强者,你就可能是个强者,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幅“心理蓝图”或一幅自画像,有人称它为“自我心像”。自我心像有如电脑程序,直接影响它的运作结果。如果你的心想像的是做最好的你,那么你就会在你内心的“荧光屏”上看到一个踌躇满志、不断进取的自我。同时,还会经常收听到“我做得很好,我以后还会做得更好”之类的信息,这样你注定会成为一个最好的你。

美国哲学家爱默生说:“人的一生正如他一天中所设想的那样,你怎样想像,怎样期待,就有怎样的人生。”美国赫赫有名的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就是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创造机能的楷模。他12岁时由苏格兰移居美国,先在一家纺织厂当工人,当时,他的目标是决心“做全工厂最出色的工人”。因为他经常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终于成为全工厂最优秀的工人。后来命运又安排他当邮递员,他想的是怎样“做全美最杰出的邮递员”。结果他的这一目标也实现了。他的一生总是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塑造最佳的自己,他的座右铭就是“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剑桥大学塞西尔·帕金森教授认为: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不一定非要当什么“家”,也不一定非要出什么“名”,更不要与别人比高低,比大小。就像人的手指,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