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用中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3 17:18:21

点击下载

作者:邓杨春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学中医用中医

学中医用中医试读:

前言

为什么要学中医

编这个“学中医”系列书籍并不是编者原本的意思,编者的初衷只是想以一个中医的身份来看待这个世界,《学中医 用中医》是其中一本,与其说是一本关于如何使用中医中药的科普书籍,不如说是一本展现中医人眼中之世界的图书。

1.认识世界,中医有某种优势

现代社会,凡事讲求科学,这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科学是讲求证据的,所以在“有一份材料,说一分话”的时候,科学是远远不能解释这个世界的,而中医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形成的世界观就具备某种优势。毕竟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世界的知识是无涯的,所以在几千年前庄生便发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的感叹。庄生发出如此感叹的主要原因是,人需要养生,所以要好好地爱护这个身体,而要想养好身体,首先要收敛外散的心性,控制自己的求知欲。

2.养生治未病,中医是行家

如果追求认识这个世界,不会为了功名利禄,也不会触犯刑法,自然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养生。然而,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也是一个以金钱作为衡量人类价值的社会,“熙熙攘攘,皆为利往”,医疗也不例外。中医历来的传统,就是治病是一种道术,而不是一门技艺,所以医学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而只是作为施展仁心的方法。

如果涉及商业,很多医疗就会失去其原来的本意,比如有的医疗集团可以为了利润而隐瞒药物的副作用,有的夸大某种药物的治疗作用,有的甚至造假,这些都是健康市场中的泡沫。如果大家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就可以很好地避免上当,可以很好地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这就是编著这套系列丛书的原始发心。

3.指导养生,原味中医也不错

当前,中医药的发展势头正猛,很多中医知识、养生观念开始进入民众的眼帘,在众多中医养生知识、观念之中,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优势。但是,自中医药理论形成以来,中医药的世界观都是“天地人”三观的统一,所以中医药是一门“大健康”学问,本丛书就是想从古代人的视角入眼,解释日常的生活现象。

一个好的医生,泥沙是良药,砒霜亦是良药,关键就看医生能否很好地利用了,这也是中国儒家传统中一直秉承的“中庸思想”,在中医看来则是“阴阳平衡”,把世间的物品都看成有阴阳属性,那么正确地使用这些物品就可以很好地将人体的阴阳偏颇纠正过来,这就是治病。《学中医 用中医》只是第一本,我们也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医,“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边学边写边编,在实践、创作、学习中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深化对中医药的认识也是我们的一个心愿。

由于时间仓促,难免会有纰漏,欢迎同道斧正,也欢迎各位读者反馈问题。邓杨春2017年9月18日第一章一阴一阳之谓道1.中国饮食,为何那么讲究火候

华人都知道,中华民族很伟大,文化很伟大,而饮食文化更加伟大,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文化基因、人的体质其实都是一脉相承的,很多时候我们习以为然,不会去挖掘很多东西。

比如,西方人很容易发胖,女人一生孩子就走形,而在中国这种情况就没那么严重,这是为何?再者,为什么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火的使用,而不是水的使用,或者其他什么的使用?

中国人的吃非常讲究,比如最常见的滋阴要药阿胶,其炼制就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要驴皮,要东阿之水,要桑树柴火,这样炼出来的才是最好的阿胶,有的时候甚至要求水需要在冬至日子时取,驴也要是黑毛驴。

为什么?因为这些都是阴性之物,阴性之物方能补阴,方能滋阴。中国饮食为什么要用水火《黄帝内经》讲“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也就是说在大自然之中,水火可以代表阴阳,是阴阳的一个非常好的例子。当然,也有一些不一样的代表法,比如古代的炼丹术,就以汞与铅作为代表。

只有水才能制火,水火之间通过不断地交融才可以使得阴阳之间达到一种相对的平衡。

一般情况下,我们喝一点山泉水,很快就会腹泻,因为山泉水是阴性的,是良性的药物。但是,如果以火加热之后,变成了开水,就具备止泻的作用了。当开水凉了之后,其实跟山泉水之间的温度并没有区别,但喝起来就不会腹泻了。这就是凉开水的属性,它不再是纯粹的寒凉之性,而是得到了很好的制化。

同样,在饮食的过程中,如果有的食物没有煮熟,也就是火候不够,人吃了之后很容易就拉肚子;相反,如果煮得太过,或者不用水煮,而是用油煎,火就过大了,人稍微吃一点就容易“上火”,原因是火与水之间没有达到均衡,导致火候太过。

中医认为,人是阴阳平衡的动物,是天地之灵。但是,天地间的其他动植物和矿物大多是阴阳不平衡的,所以中医可以通过其他药物的阴阳偏性来治疗疾病,药物的偏性越大则毒性越大,药物的偏性越小则毒性越小,越可以长久服用。

但是,在药物进入人体之前,必须经过水火之间的调剂,才能达到人体可以吸收的水准。

南方人,因为外界环境很热,火太甚,所以体内很容易过于寒冷,这时就应该多食用熟食。

北方人,因为外界很冷,水太甚,所以人体内就容易过热,这个时候就会自然想吃凉菜,以调节阴阳。

西方人,因为经常吃凉食,而且很多食物都是没有经过水火调平,所以吃进去的多数偏于阴性,《内经》上说“阳化气,阴成形”,所以很多人吃吃就长胖了。

但是,食物经过水火调剂之后,阴阳平衡,此时阴既可成形,又得阳气之助,能化作人体之用,所以中国的传统饮食习惯,搭配有序,国人体型匀称。而现代社会,因为“洋快餐”的兴起,反倒造成许多虚胖的人。2.寒气重,急扶阳,心放宽寒气重,有什么表现

寒邪在中医看来是主收引的,主痛,很多身体拘急或者身体疼痛都是因为寒气重。对于很多妇女同志而言,寒气重主要表现在经常痛经,经常头痛,经常冬天四肢冰冷,很多便秘也是寒气重引起的。寒气重,怎么办?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中医的艾灸

很多人都会用艾灸的方法除寒,但是很多人因为使用艾灸后,出现“上火”,为什么?

这是因为寒气重往往造成经脉气血不通,如果用艾灸的方法对局部加热,有些时候也会造成“上火”的情况。在这种时候就可以灸一灸足三里,因为足三里是一个非常好的强壮胃经的穴位,而胃则是多气多血的脏腑,经过艾灸,阳气得到恢复,阳明经的气血得到了很好的运化,就可以把“上火”的情况减轻,也是中医艾灸过程中实现“引火归元”的一种方式。可是为什么有的人一直灸,还是阳气不足

在寒气重的情况下,一般会有阳虚的情况,阳虚较常见的有心阳虚、脾阳虚、肾阳虚。心阳虚则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心痛等情况,脾阳虚则会出现便溏等。如果是肾阳虚,则会出现阳痿、早泄等情况,或者精神萎靡。

大多数情况下,寒气重伤阳气,人体缺乏阳气,男性会女性化,女性男性化,造成社会的中性化。

很多人长久艾灸却效果不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态消极,在中医来说是因为肾阳不足、脾阳不足、心阳不足。肾主志,肾阳不足则男女之间性取向出现问题,男人没有志气,女人没有操守;脾主思,脾阳不足则出现饮食习惯上挑三拣四,所以很多愤青出现,做事情马大哈;心主神,其志为喜,心阳不足就会出现整天郁郁不乐,缺乏乐观向上的状态。

所以,抗击寒邪,不仅仅需要依靠艾灸、中药等医疗手段,还需要从自身心理状态出发,培养积极向上的志向,养成健康的情操。3.滋阴与扶阳,你更适合哪一个

对于中医理论,很多人追求扶阳,有的人追求滋阴,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好处,但是到底哪个适合你,估计还是要经历一番审查才知道。

首先要明白阴阳是怎么回事,然后才好判断到底阴阳之间需要怎样对待。

先不说阴阳,我们先说一下动静,因为——

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静是阴阳的根本,欲明白阴阳需先明白动静。

以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运动多的人有一个大的特点,就是不容易生病,身体抵抗力很强。而不喜欢运动的就经常得病,容易多愁善感,比较依赖药物。但是,运动的人相对于静的人,往往活的时间会较短。

很明显的例子就是赤道地区的非洲人,他们的运动天赋是很强的,但是他们的寿命相对来说比较短,这就是一个动静之间的对比,也是一个阴阳之间的对比。

中国的古代思想里也有一些这样的鲜明对比,比如道家是主张阴的,所以道家说归根曰静,又说静为躁君,主张以静制动,主张要保住这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修道成仙,所以庄子宁愿当一个乌龟,也不愿做楚国的宰相。

另外一方面,则是我们的正统儒家,主张动,从《周易》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到后来孔子对子贡所说的“人生而不息”,人生下来就是不可以停息的,要想停息,那就只有等死了以后。儒家重视的是阳,看得见的身体无所谓,他们追求的是思想的不朽,是身体没有了还能活在人民的心中。

那么作为医家,怎么看呢?《黄帝内经》中对阴阳的定义也是很有意思的: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阳是用来干嘛的?用来维护人体的健康的。阴是用来干嘛的?“起亟”。什么是“起亟”?古人说“承天之时,因地之利,口谋之,手执之,时不可失,疾也”,就是把握住这个生存的机会,是为生命立极的一个时机。所以,阴阳的功用是不相同的,阳的作用是护卫,阴的作用是生命的一个时机。

所以,针对阴阳的作用,我们会在不同的时期做出不同的动作。平时,我们狠命补阴,大鱼大肉,牛奶厚味,大口大口吃,从来无所畏惧。但是,一到生病,就会非常注意,因为这个时候阳气卫外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生病了,也不能运化水谷了,就选择吃清淡一点,医生说什么不能吃就不吃。

严格来说,人的这种选择是对的,只是很难把握一个度。平时要多养阴,关键时刻则需要扶阳。养阴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生命的时机,所谓“静如处子”,扶阳呢,则是要护卫整个人的身体,就好比“动如脱兔”。在滋阴和扶阳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掌握一个度,不是一味扶阳,也不是一味滋阴。4.滋阴有妙方,不在熟地黄

了解中医历史的人都知道,中医有一个医学大家主张滋阴,这位大家是总结了金元时期影响最大的几位大家的学术思想之后提出来的滋阴学说。

他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朱丹溪在国内的影响可能不大,一般民众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在日本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一方面是因为日本引进朱程理学,很多中医大夫都是中华文化的忠实粉丝,准确来说是朱熹学术的忠实粉丝,所以有朱学背景的朱丹溪在日本就非常受欢迎;另一方面,也说明朱丹溪学术思想的过人之处和其诊疗思路的可师可法。为什么要滋阴

朱丹溪认为人体是“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为什么?以阴阳而言,天为阳,地为阴,天是包括地的,所以天比地大,以此而论,阳气比阴气充足,在人身亦然,人体阴气不足,阳气有余是生而如此的。

另外,人体之阳气是无形的,是容易生成的,但是阴却不一样,很难生成,比如古代人知道阴难成,所以规定男女必须分别到了三十岁、二十岁才能结婚交合,其实男子二八、女子二七就有生育能力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阴难成,而阳气容易生成,过早结婚,易伤身体。怎样滋阴

朱丹溪秉承宋儒“存天理灭人欲”的观念,认为养阴的关键在于“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专门写了一个饮食男女箴言:“男女之欲,所关甚大;饮食之欲,于身尤切。”

在饮食上,山野村妇没有什么大鱼大肉,所以很多人都能健康活到七八十岁,而有钱人因为大吃肥甘厚味,反而生出很多病来,因为病从口入,所以主张要节欲,不能大吃大喝。

在男女上,朱丹溪有点禁欲主义的特色,特别是在巳午未这三个月,火气旺,人一接触男女之事就会相火旺盛,所以夫妻必须分房睡,这样才能安心养神,不为欲望所困。如何用药物膳食以养阴

很多人一听到养阴,就会想到熟地黄,就会想到六味地黄丸,然而滋阴的鼻祖恰恰不是用的这种方法。

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养阴之方,特别适合老年人,因为老年人阴虚最厉害。他说“因成一方,用参、术为君,牛膝、芍药为臣,陈皮、茯苓为佐。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黄芩、麦门冬;冬加当归身,倍生姜。一日或一帖或二帖,听其小水才觉短少,便进此药”。只要肾虚一有苗头,就可以用此方进行补益。

毫无疑问,此方以人参、白术、茯苓、陈皮、芍药、牛膝为主,是在补脾胃的基础上稍加一两位疏肝、理气、引火下行的药,并没有明显的滋阴之药,滋阴的大要在于脾胃之阴,也许这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5.滋阴有六忌,小心莫中招

中医是很好的医疗方法和技术,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哲学,在众多中医职业人员之中,很多人其实只是把中医看成治病的工具,看成是经验的积累,而忽视了中医的内在特性。

比如,很多人治疗咳嗽,一个方子里面全部是止咳的药,紫菀、百部、百合、五味子等,只要是可以止咳的药都放在一起,病人吃了大多数时候能得到一定的缓解,但是并不能达到治本的效果,这种医生我们把他叫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盲人摸象。

另外一种医生则是“庸医”,在这种人之中,最多的是凡病都从阴虚论治,不管什么病上来就是六味地黄丸,就是滋阴,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代有一个医家,对内伤病专门推崇六味地黄丸,而且说得神乎其神。

其实,在滋阴的时候,如果路子不对,会出现很多后遗症,害人不浅。咳嗽滋阴,则现痿证

很多人咳嗽,都有一部分燥气伤肺的原因,所以很多人治疗咳嗽就是滋阴,滋阴可以很好地克制咳嗽,使咳嗽不会那么严重,但是久而久之,人就得肺痿病了,所以对咳嗽必须辨清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遇寒则祛寒,遇热则除热,遇湿则祛湿,不能一概而论。痢疾滋阴,则成鼓胀

很多人得了痢疾,都会出现一些燥邪伤阴的现象,如果此时按照阴虚来治疗,就会被补成鼓胀。痢疾源于下焦湿热气滞,这个时候最应该做的就是理血、行气,即使有些微阴虚的情况也不能按照阴虚来治疗。疟疾滋阴,则成痞证

中医所讲的疟疾并不仅指疟原虫引起的疾病,而是包括所有“一会儿发热、一会儿正常”的寒热往来的疾病,这种疾病在中医看来是邪在半表半里,最应该以和解的方法治疗,如果滋阴,就会成为心下痞的疾病,按照现代医学来说,就会形成胃炎。痰饮作阴虚治,则成肿胀

痰饮病说白了就是身体寒湿之气太甚,这个时候再滋阴,就是封堵了湿气的出路,脾、胃、肾、膀胱都不能很好地转化湿邪排出体外,所以就会形成肿病。吐血遗精作阴虚治,可成虚劳

吐血、遗精可能是由于人体的气血不通畅,这个时候需要做的就是通畅经脉,比如疏肝顺气,此时若一味按照阴虚治疗,就可能会导致虚劳。湿阻食滞作阴虚治,则成关格

湿阻食滞,一方面是湿气重,蕴结中焦;另一方面则是脾胃虚弱。在脾胃系统内,脾主运化,胃主消磨,脾喜燥,胃喜润。脾胃虚弱则脾运化不足,而胃中积食,这个时候用滋阴的方法润之,就会使脾的运化功能更弱,形成关格,导致吃不下饭。

以上几种都是在滋阴的时候经常碰见的情形,如果不小心犯了忌讳,病人不但不能很快好起来,还有可能被治坏。6.如何面对死亡

世间也许有很多不公,但是有一件事是公平的,那就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死亡,这是无法逃脱的。正是因为我们都必须面对这个死亡,所以我们无法回避,才会有了各种临终关怀,才有了终极关怀。

佛教一直讲究一个往生,修行就是为了很好的往生,解脱。而中国本土的儒家却讲究一个天命,要知天命。关于这个知天命,很多人不能理解,特别是现代人,对生命缺乏敬畏,对大自然缺乏敬畏,已经到了狂妄的境地。

几年前,我祖父得了中风,他第一次中风时,我给祖父开了小续命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他一个礼拜就恢复了正常,但是祖父说自己只能活到那个时候,该禁口的东西也不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也不太吃药了。后来几个月,又中风了一次,这次中风之后就不吃药了,在床上待了三个月,走了。

其实,对于一个医生来说,生病吃药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是祖父并不喜欢折腾,觉得命该如此,都已经活了八十多岁了,生命就差不多了吧,没有什么太多可以留恋的了。

如果是其他的家庭,特别是现代城市家庭,老人生病了,肯定要在医院住院几个月,至少得进医院,不然子孙就是不孝了。而所谓的生死其实用中医的五行是很容易推断的,也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人如果不知天命,就容易做出很多出格的事情。

现代人因为观念不同,或者被舆论所限,很难理解孔夫子当年所说的深邃的话。孔夫子也注定不被理解,但是在古代有如此境界的人还是存在的,比如那个流氓起家的皇帝刘邦,他虽然有点流里流气,但是格局却非常高。

刘邦在平定陈稀、彭越造反之后,身体状况就急剧直下,自己也知道快死了。但是吕后非得给他找医生治病,刘邦就不乐意了,说乃公以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此非天命也?有天命在,扁鹊岂能为哉?

要明白了这个天命,患者就不会因为要面对死亡而恐惧,而乱折腾,家属则不会因为有一个绝症病人而备受社会舆论或者内心的谴责。

现在得癌症或者心脏病的人那么多,如果按照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放疗、化疗或者心脏安放支架,动不动就是十几万、几十万,对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来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辛辛苦苦几十年,为的就是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但是只要一场大病,很快就回去了。而且,对于癌症来说,绝大多数都是不能治愈的。现代医学的癌症治疗存活时间并不理想,病人也得受很多苦,有时候,选择中医慢性调理,放松心情,放下一切,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所以,对于大多数大病的治疗,不仅仅是一个医疗问题,更多的是经济和伦理问题,而我们面对死亡的态度将决定我们能否获得最好的结果。

中医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成长,其临终关怀是很人文的,一方面强调每个疾病都有治疗痊愈的可能,人不能放弃治疗,不能放弃生存的意念。另一方面,中医在面对死亡时,有一个天命观,有一个终极关怀在,很多高手断出病人的死期,就会吩咐家属好吃好喝对待病人,也不再开药。

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存在,但是每一个人都要有积极求生的意念,同时也要有一个面对死亡的心理准备,按照孔子的说法,我们必须“知天命”。7.治病不可忘扶阳,阴平阳秘体自康

前面写了几篇关于阴阳的文章,阴阳是中医学术上不可逾越的两座山,很多人都在阴阳里面打转,做文章。滋阴与扶阳之间的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就好比伤寒与温病之间的争论,但是阁主还是有自己的主张。养生偏滋阴,治病偏扶阳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2012年我有一个朋友生病了,咳嗽很厉害,吃了不少中药,也打了不少吊瓶,总是不能断根,于是问我如何是好。当时,我在北京,朋友在成都,我就勉强给她开了一个方,方中以桂枝、苍术等扶阳之药为主,总共开了3天的药,3天吃完了,她也没继续吃,只是觉得轻松很多了,咳嗽好了7成,就没有继续吃药,不过吃药后的一个礼拜,她的咳嗽慢慢就消除了。

我在平时治疗感冒时也有类似的经历,如果用偏寒凉的方法治疗感冒,则感冒好了还需要吃几幅药巩固疗效,大部分温病学派的人都会这样操作,这也是叶天士这个祖师爷的遗训,正所谓“怕炉中火未熄灭,死而复燃”。

如果用偏向于扶阳的办法治疗感冒,很多时候虽然有一点热象,但是用辛温的药配合得当也可以非常快就治愈,而且感冒还没有完全好就可以停药,因为阳气得到恢复,人体自然就会有抵御外邪的功能。

这是在治疗外感疾病的时候,如果治疗内伤疾病,用扶阳的路子治疗阳虚,或者治疗阳虚不是非常明显的疾病,也可以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好比《黄帝内经》所说的“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风寒感冒,只要是从外而来的就需要扶阳。如果是自内而生的,比如伏气温病就得另外考虑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最怕的就是失其所,待在不该待的地方,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谓的上火、局部上火或者局部发热等现象。内伤病往往就会出现这种失其所的情况。

所以在治疗内伤病的时候,首要的不是扶阳,而是通畅经脉,经脉舒畅了,阳气能够归位,不管是引火归元还是通调经脉,都可以很好实现阳气“彰”的效用,发挥其应有功效。

不过在温通的时候,其实做的就是扶阳的事,所以扶阳与温通有时候很难分得清楚。8.扁鹊为何推崇扶阳

在中医话语圈内,黄帝、岐伯是上古医道传承人的代名词,而扁鹊则是神医的代名词,有人说扁鹊是黄帝时人,也有人说扁鹊是秦越人,宋代有一个人医术高明,叫作窦材,他说自己就是“扁鹊第三”。

窦材把自己行医40余年的经验写成了一本书,叫作《扁鹊心书》,书中向我们透露了长生之道。其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就是要扶阳,他在书中说: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不管是仙丹,还是艾灸,还是附子,其实都是扶阳的要药,很多人越来越老,就会出现阳虚的状况,怎么养生最好,窦材给出了很好的建议,他说:“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五十,可二年一灸脐下三百壮;六十,可一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令人长生不老。余五十时,常灸关元五百壮,即服保命丹、延寿丹,渐至身体轻健,羡进饮食。六十三时,因忧怒,忽见死脉于左手寸部,十九动而一止,乃灸关元、命门各五百壮。五十日后,死脉不复见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为什么要扶阳

前面说到,朱丹溪一直强调要滋阴,滋阴可以长寿。朱丹溪的观点是,相火妄动就会导致人体欲望炽盛,妄加发泄,这样就会形成阴虚,导致人体衰弱。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滋阴,因为这样可以节减支出,这是穷人家的活法。

如果是富人家,就完全不一样了,没有钱不是因为你花的多,而是你挣的不够。所以扶阳的理路就是,人容易阴虚,也容易阳虚,但是如何把阴虚这个状况改善呢?增加阴的摄入,这样就可以使得人体不再阴虚了。

但是对于阴虚,滋阴效果太慢,只有通过无形的阳气才能使阴很快恢复!滋阴与扶阳之间,其实不是说谁重要的问题,而是先后的问题,阴与阳都重要,但是先滋阴还是先扶阳,哪个好呢?

比如,对于同样是虚的人,没有明显的阴阳偏差,我们选择扶阳还是滋阴?如果选择滋阴,那就是内向的发展,减少了支出就是发家致富;如果选择扶阳,那就是在外贸易,挣钱多自然就发家致富了。

所以,对于人体来说,扶阳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征服疾病的过程,而不是忍受疾病。

人如果要享受高质量的生活,就必须扶阳,而不是朱丹溪的滋阴禁欲主义。9.六味地黄丸滋阴降火,为何有人服用后反而“上火”

六味地黄丸是中药里面最为人所知的药,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很多中国人或多或少都有肾虚,不管男女。

另外,六味地黄丸的确功效非常多,以至于有中医大家认为,凡是内伤病都可以通过六味地黄丸加减来治疗,这也说明了六味地黄丸的药性是比较平和的。

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一有问题,只要跟肾虚有关就会想到服用六味地黄丸,其中有一种现象就是上火了就服用六味地黄丸。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上火是因为火气重,肾水亏虚,所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者知柏地黄丸会有很好的效果,但是也有的情况下服用六味地黄丸之后,上火情形变得更加严重了。

为什么吃六味地黄丸会加重“上火”

其实,上火是一种局部病变,中医讲“气有余便是火”,所以嘴唇上火其实就是头面局部出现了“气有余”的现象,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则是因为气血不能正常升降。

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是体内有血瘀导致气滞,遇这种情况就必须先去瘀血,然后再降火,方能治愈;其二是气滞导致了血瘀,最后形成了上火,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脾胃作为运化枢纽的功能失调,导致气的升降出了问题。

所以,上火在很多情况下都是脾胃问题,而脾胃是最怕湿邪的,如果人体内湿邪很重,脾胃的运化功能不行,吃了滋腻的六味地黄丸,一时间不能正常运化,湿气加重,就会出现上火加重的现象。什么样的“上火”才能用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的药,特别是滋肾阴,所以必定是阴虚的情况,才能用六味地黄丸,其中阴虚的主要表现则是五心烦热,手足掌心烦热,胃口大开,这种情况下既有阴虚,又没有湿邪阻滞中焦,服用六味地黄丸就可以很好地将火气降下去,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湿气重就不能用六味地黄丸么10.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往往是中晚期

现代致命的疾病很多,但是让人谈起便色变的头号杀手要算癌症了,只要跟癌症相关,病人知道之后的第一反应就是没多久可以活了,很多人便开始惶惶不可终日,好像世界末日要来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很简单,癌症本来就是很严重的疾病,而且只要西医能检测出来,往往已经到了很严重的时期,一般是中晚期。

然而,癌症早发现收效未必就好,很多人早发现并不能治好。为什么?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发现之后,对人的心理打击太大,导致很多人失去了活着的勇气,有一种精神自杀的倾向,这是人们至今为止,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无法改变的。其二,癌症发现时其实就已经是绝症,不发现也是死,发现了不开心郁闷一些日子,死的更快。为什么癌症一发现往往就是中晚期

首先,按照中医的观念,人生病有三个层次,最轻的是神的层次,比如突然惊吓一下,其实已经生病了,有人激怒,马上脸色就变了,这种变化就是一种神变,古人叫作“阴阳之患”,也是生病,只是很多人不会放在心上,不觉得是疾病。

其次的层次就是气,比如工作久了,精神就集中不了,这个时候是神病了,但是还没有结束工作,继续发展就变成气了,人会出现心慌气短,出现疲惫的症状,这种就是气病,比神病深一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就是形病,所谓的形病,就是现代仪器科学可以检测的器质性病变了。到了可以用仪器检测出来,就是疾病已经深入,已经是非常严重的疾病了。

对于中医来说,气病、形病是常见的,而对于神病,其实也很不好掌握,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认为神情之变是病,然而道家则认为有喜怒便是疾病,所以道家一直主张清净无为,不要有任何的情绪波动。形病分几种

中医发展几千年,脏腑生理的最高著作是《黄帝内经》,辨证论治的最高经典是《伤寒论》,伤寒论将人的疾病分成六种类型,这六种类型是按照病情的深浅,变化发展的顺序排列的,分别是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越往后越严重。

然而,绝大多数的癌症都是厥阴病,也就是说癌症是形气病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很多都发展到了扁鹊所谓的“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就是说病入膏肓,人力很难挽回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告诫后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当我们发怒,悲伤的时候,人的神就开始不稳定了,这个时候很多邪气就进入人体,人就开始神病了;如果生病后不好好调理,随着邪气不断深入,人的气血就会紊乱,之后就会发生脏腑器官的病变,最后就会出现器质性病变,就是现在用仪器可以检测到的疾病,到了这个时候,就很难治愈了。

这个时候再来谈治疗,谈养生,就是“渴而穿井,斗而铸锥”,有点太晚了。所以,一定要注意,癌症患者首先是从神病开始的,郁郁寡欢、悲伤痛苦等消极情绪积累久了,很有可能导致癌症。在生活中,持续的长时间失眠,就是身体健康出问题的征兆,一定要引起注意。11.阳郁阳虚区别大,治疗之时要分清

其实,古代很少说阳郁,而是说气郁,阳郁这个词是经方家专业用语,主要指的是伤寒病中的少阳病。然而,现实生活中,表现为阳虚的人有一半以上其实不是阳虚而是阳郁。阳虚和阳郁有什么共同点

阳郁和阳虚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四肢冰冷,怕冷,穿多少衣服都觉得冷。阳虚与阳郁的区别点是什么

阳虚和阳郁之间的区别就是,阳虚是阳气的确很少,不能从体内出来;而阳郁则刚好相反,是因为内有邪气阻碍,导致阳气不能正常输布,四肢阳气不足,这个时候就出现四肢冰冷,但是内部却又比较热。

他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舌质上,阳郁的人舌质是暗红或者鲜红,阳虚的舌质则是淡白的。阳虚和阳郁如何预防

阳虚是的的确确的阳气虚,需要用一些温热的中药补阳气,比如桂附姜、黄芪人参之类,导致阳虚的原因主要是熬夜,吃冷食品,性生活过多,输液太多,吃抗生素太多等。

阳郁则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导致的,这个时候就要用疏肝解郁的柴胡才能治疗,同时在生活中最好保持一颗开朗的心,积极向上,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避免阳郁的形成。一般的阳郁,可以用小柴胡颗粒治疗,或者用四逆散。12.阳虚、阳郁致吸毒,千年神方见奇效

毒品一直都是我们所恐惧的,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人前赴后继地以身试法,以身试毒,说白了,就是毒品能够让人得到一些满足,以至于饮鸩止渴,现在我就从中医的角度解析一下人为什么会吸毒。

在中医的理论中,将人体分成阴阳,疾病无非就是阴虚与阳虚,当然在阴虚之中又有很多类型,阳虚之中也分很多证型。对于吸毒的人来说,几乎都是阳虚,而且通过吸毒越来越阳虚,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人为什么吸毒

绝大多数的人吸毒都是在心情烦闷、提不起精神的时候,这在中医看来其实就是阳虚或者阳郁,需要一些药物打通关节,或者用解郁的药,或者用扶阳的药加以治疗。其实,一开始毒品就有这种功能,比如可卡因一开始就是用于缓解疲劳和减轻饥饿口渴感;士兵摄入后健步如飞,效果非同凡响。其后可卡因变成了非常流行的药品,用来治疗各种疾病。

其实,鸦片也一样,一般心情抑郁的人都胃口不佳,甚至无精打采,这个时候就需要吃一些扶阳的药,或吃一些开胃的药,其实鸦片就有非常好的开胃效果,可以治疗各种肠胃疾病,中国古代本草早有记载,现代的火锅店也时有报道。

心情抑郁,食欲不振,无精打采,其实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消极的,都是中医所说的阳虚,或者阳郁,通过吸食一定量的毒品就会刺激人体产生一时的兴奋,然而这种兴奋并不是持久的,而是短暂的,时间过了之后,便更加严重。中医如何戒毒

在了解了吸毒的情况之后,其实中医就可以很好地对症下药,因为人吸毒之后会畏光,喜欢阴暗地独处,不喜欢见人,郁郁寡欢,完全是中医的一种气郁证型和阳虚症状。因此,中医一般会使用一个非常常见的方治疗,那就是鼎鼎大名的四逆散(出《长沙方歌括白话解》)。四逆散是治疗什么病的

四逆散出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文章记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少阴病是中医将疾病分成六类之中的一种,主要表现就是神情消极,闷闷不乐,精神萎靡,四肢冰凉,这种情况其实是阳虚兼阳郁。

此方组成是:柴胡、白芍、甘草、枳实各15克,打粉,白开水冲服,每次5~10克,一日两次。持续服用后,疗效显著。如何预防吸毒

由于吸毒的人都有阳郁或者阳虚的情形,所以大家一定要保护身体,不能让体内阳气太虚或者郁结阳气不得疏布。13.为什么名医治不好自己

很多人问过我,医生会不会生病,每次遇见这种问题我都会哑然一笑,医生为什么不能生病?生老病死是每一个人不可或缺的人生历程,虽然大家都希望能够长生不老,其实至今为止没有人不会死。

其实问为什么名医治不好自己,就好比问“农民为什么会饿死”一样,农民生产的都是自己吃的东西,但是最后为什么还会饿死?医生所掌握的技术都是治病的,为什么还是会病死?

其实,农民生产的农作物根本不可能全部由农民支配,绝大多数都被别人支配着,医生的身体也不可能由医生支配,而是被社会各种因素支配着,正是因为如此,人的主观意愿再强烈,最后还是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身体,难免会生病。什么支配着医生的身体

对于医生或者人类来说,支配身体的东西无非那几样,中医说:致病的外因有风寒暑湿燥火,内因有喜怒哀乐恐,还有一些不内外因,比如车祸,这些都是人所面临的大问题,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中医或者说名医虽然知道这些,但是并不代表就不被这些东西所影响。就好比西医学明确知道有很多细菌是剧毒的,但是并不代表西医大夫就不会感染病毒。

所以在治疗的过程中,医生都非常注重病人的社会环境,非常注意气候条件,考虑完这些之后才是中药的问题。但是,外感避之有时,七情无处可逃

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对于天气条件可以很好地预测,也能很好地规避,但是科技唯一无法影响的就是人的情绪,因为人的情绪是无法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加以改善的,甚至由于科学技术的提升,人类越来越暴戾,情绪越来越难得到很好的疏泄。

其实,医生也分两种。中国汉代把中医分成四类,一是房中术,一是经方,一是医经,还有一个就是神仙,所谓的神仙就是养生术,长寿的人未必懂医,懂医的未必能长寿,懂中医跟长寿不能画等号。

当然,中医非常注重养生,也就是所谓的治未病,特别是对医生本人的情绪控制。有的人,在医学上未必有非常高的造诣,但非常注重养生,所以能够非常高寿。

也有的医生,自恃“武功”高强,风寒感冒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这些小疾病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甚至有时在情志方面也比较容易走极端。这种人一旦患重病,其实更加难治。

所以,中国古典《尚书》有一句话,教导我们“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就是说掌握了一种知识或者技巧,跟实践中脚踏实地地运用,是两回事。

名医治不好自己的病,不是在不能治,而是本身这个“病人”不听话,往往身不由己。试想,一个不听医嘱的病人,遇到再高明的医生疗效也是要打折扣的。14.只要手足心热就该滋阴吗

大家都知道中医看病讲究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阴阳寒热表里虚实组成了中医辨证论治的一个大范畴,是最简便的辨证方式,很多医家都以此来指导实践。

在八纲辨证中,首重辨阴阳,因为阴阳其实是可以统领其余六个要素的,在辨别阴阳的过程中,就会出现阴阳虚实分别配对,于是就有阴虚、阴实、阳虚、阳实,大家讲得最多的是阴虚、阳虚,而不知道什么是阴实、阳实。何谓阴虚

大家判断阴虚的方式很简单,比如四肢掌心烦热,这就是阴虚的表现,一般阴虚是在血虚的基础上,外加一点热象,显然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是正确的,但是有一些时候是不正确的,很多阴虚表现的人其实是阴实。

所以在给阴虚病人滋阴时必须先考虑到底是否是真正的阴虚,有没有其他情况,比如阴实。何谓阴实

阴实,说白了就是在五脏中有了一些有形的东西,其实按照中医的分类就是两类,一类是痰湿之邪客于脏腑经络,这种主要是阴虚伴有痰湿;另一类便是血瘀。

所以手足心热很多时候其实是肾阴虚加上痰湿瘀阻,如果这时滋阴,无疑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有时反而可能会加重,因此必须活血化瘀、温化痰饮相互结合,先将痰瘀湿阻解决完之后,再治疗阴虚。阴实主要包括什么病

其实阴虚主要是肾阴虚,而阴实也主要是肾阴实,肾阴实其实就是肾中长了东西,或者肾炎,或者肾囊肿,所以建议有肾阴虚现象的患者慎重吃药,看看是否有痰湿瘀阻之后再吃药。15.对人伤害最大的明明是风气,为什么我们只关 心寒气和湿气

了解中医的人都知道,有一句话“风为百病之长”,很多疾病都是因为风气才有的,但是现代的科普文章,很少人提到风邪。风邪是什么

在中医的致病因素之中,主要有内伤七情,外感六淫,所谓的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也有所谓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那么六淫与六气有什么区别呢?

顾名思义,六气说的是六种正常的气候,比如说自然界的温度可以从零下几十摄氏度到零上几十摄氏度,但是对于人来说,温度超过37℃就很难受了,超过37℃的时候,就是一种异常气候,对人体会产生伤害。六气也是,只要在正常的范围内,对人就是健康的,比如说风,春风和畅,人吹了很舒服,这个时候的风气对人体,对万物来说都是健康的,但是如果风夹杂着寒气或湿气,或者十级大风等,就变成了六淫之邪,也就是风邪。风邪可致命

中医经典中,几乎所有的内科书开门见山都是将中风放在第一位,因为中风是可以要人命的,比如《伤寒论》第一个方子就是治疗“中风”的,当然这个中风与现代所说的中风有所差别,但是病因还是因为风。风邪的特点“风为百病之长”,是什么意思呢?这句话可以结合《易经》“元者,善之长也”来理解,这句话在《左传》的表述则是“元者,体之长也”,“长”其实就是脑袋的意思,用来比喻最重要的部分,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风邪为百病中最重要的病因。

有了风邪,夹杂寒气,则变成了风寒;夹杂湿气,则变成了风湿;夹杂热气,则是风热等,如果没有风邪带路,外在的邪气是很难进入人体内的。

如果风邪在皮表,则表现为出汗,自汗出,这是初期的,如果不愈,则变成各种皮肤病,也就是中医所谓的各种“风”,如白癜风、面风等。

如果风邪在肌肉,则表现为与湿邪、寒邪相结合,变成风湿、风寒,出现肌肉酸痛,出现各种肌肉不适;如果风邪在筋骨,则会出现各种关节炎,各种类风湿关节炎。

如果风邪在络脉,就会出现四肢麻木不仁;如果风邪在经脉,就会出现偏瘫、偏枯,如果风邪在腑,可能出现胃风,一吹风则腹痛,如果是肠风,则会大便下血等。风邪如果入脏,那就严重了,现代的脑中风之类的就是此种。

所以风邪是“善行而数变”的,变化无穷,又是各种恶势力的带路党,最为可恶,为什么大家反而不关心了呢?这就是因为大家对中医不了解。如何保护自己免受风邪

风邪要进入人体,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突破人体的表层,所以最好的办法则是保护好自己的卫气,因为卫气可以护卫整个身体免于风邪的伤害。

保护卫气最好的措施就是营卫协调,经常锻炼身体,动静结合,避免汗出当风等情形,如此方能避免风邪伤人。16.如何判断一个正规的好中医

我作为一名医生,虽然从医不到五十年,但是从小懂事跟祖父、父亲诊病以来也将近三十年,见识过不少中医,既有声名远播的大医,也有默默无闻的一般医生,总算有些见闻,所以想给大家提一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如何判断自己所找的中医是否合格,是否打着中医之名的“庸医”,但此方法对只有一招灵的医生除外,这种医生是特殊情况,不是正规套路。从诊病看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但对一般人这四个技术都用上是比较少的,对很多病人只需要其中的两项,或者三项就可以确诊,但是有两项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望和切。

有的老医生切脉技术高超,很多时候就不问患者了,或者患者本来就是哑巴,但是只要通过切脉,诊病一般也能八九不离十。

闻主要是针对气味和声音,针对一些特定的疾病,有的病人用不上,所以不是一律都有。

望闻问切中以切脉最为重要,因为切脉关系着医生对病人全身气息的把握,不明白患者身上气机的升降出入就开方,十有八九是蒙的,而不是真正地辨证论治。

第一类可以直接淘汰的中医生是:先让你检查胸片,验血等,这种中医生压根就不是真的中医。但是如果在进行了中医诊断之后,还有一些疑问,建议患者做一个西医的检测,这种是负责、谨慎的态度,另当别论。

现代很多医生切脉都是做做样子,比如有一个老奶奶腰椎出了问题,去著名的三甲医院会诊,在会诊单上脉象只有三个字“脉弦滑”,对于这样的会诊单,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没有什么参考意义。

所以,查看一个中医生的诊脉记录,就知道他懂不懂中医了。诊脉主要取手腕部的“寸口脉”,左手寸关尺,浮中沉;右手寸关尺,浮中沉。如果连这些都不懂,那就不算真正会把脉。退一步讲,很多人怕麻烦,就直接写寸、关、尺分别是什么脉,没有详细到浮中沉,这种勉强算合格。

像上面那种只知道写“脉弦滑”三个字的中医生,多数是不精通脉法的,不明白脉法,就不知道人体的气机出入升降,开出的方十有八九也是蒙的,所以这是判断医生的第一条。从处方看

从处方看,很重要,因为很多处方病人自己也看得懂,医生更不好骗人了。

第一类是看组方,如果医生只会集合所有跟疾病有关的药组合成方,比如治肾虚则整个方全是肉苁蓉、巴戟天、菟丝子、熟地黄、鹿角胶等补肾的药,如果治咳嗽就全是贝母、紫菀、桔梗、五味子等止咳的药,如果治瘀血就全是牡丹皮、桃仁、红花、当归等药。这种人压根没明白中医的精髓,不会辨证论治。

第二类就是看药的味数,很多好的中医开出来的方基本就是十来味药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味,所以如果看见一个医生给你开的每一个方剂都是三四十味药,那么奉劝你,最好另请高明。从医嘱看

从医嘱看是最准的,最易判断一个医生水平如何的。这个环节是判断医生水平的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一个医生让你吃药后会出现什么反应都不知道,你会不会觉得后怕?

但如果一个医生,告诉你喝了小柴胡汤或者某A汤、某C汤之后出现什么反应是正常,出现什么反应是不正常,而你喝了之后“果如其言”,那么恭喜你,你终于遇见了一个明医,好好珍惜吧。第二章五行与五脏1.“上火”不要只泻火,脾胃好才是关键

在中医最深奥的五运六气中,戊癸年化火,戊癸化火的戊年是火太过,火太过在天象上是荧惑星太亮,或者出现在分野停留的时间太长。在人体则会出现火刑金的情况,火刑金有一个特点就是容易出现高热,出现肺部毛病。

比如感冒了,肺炎发高烧,这是火刑金,是火太过引起的疾病;还有,如肺部不舒服,引起的肩椎疾病,肩背痛,肩周炎等;还有就是我们经常面对的上火。“上火”了怎么办

如果是南方人,一般就是喝凉茶,可以泻火,所以广东人动不动就是喝早茶,喝凉茶。这个的确可以降火,可以使身体的火气没那么旺盛。

我们一般的思路也是通过喝凉茶的方式降火,比如泡点绿茶,因为绿茶是凉性的,大多数人现在都习惯了喝凉茶,用点金银花,或者其他凉性的中药作为茶饮,比如黄芩之类的。

这些食疗的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可以取效的,但是治标不治本。

如果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的生化关系,这种思路都不太对。

火太过,按照太少相生的原理,必定会出现木不及,土不及,金太过,水不及,这样的话,用泻法其实就是等于加点水,把火浇灭。但是这样人体本身也会受伤,所以一般喝凉性的中药都会伤身体,而且最伤阳气。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五行生克的原理,火太过造成金也太过,但是火太过是引起原因的根本,金太过则是因为火太过被逼的。这个时候需要加强金的力量,就行了。怎样加强金的力量?

中医里面有两种办法,一种则是直接补肺,这种方法也是非常好的缓解火克金情况的方法,比如感冒了,身体发烧出现了火刑金的情况,我们一般会用发汗的方法来治疗,这个时候其实就是补肺的方法。辛散的药,比如生姜、葱白之类的发汗的药就是补肺,还有就是肺气虚的人一般也会食用大量的辛辣食品。

一种方法则是补脾胃,因为火太过造成了土不及,这个时候如果稍微补一补脾胃,让脾胃的功能恢复正常,就会促使火生土,土生金,这种情况下,就没有浪费本来就很宝贵的火气。

因为火说白了就是气,气有余便是火嘛,人体局部上火根本原因就是气在局部聚集过多,出现了过剩的情况。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上火了就使劲喝凉性的药,往往能很快取得效果,但是并不能根治上火的疾病,经常反复发作。

在临床中,一般碰见上火的病人,我一般就会用补脾胃的方法,稍作处理,就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在脾胃好的情况下,可以随便吃各种烧烤,火气重的食物,都很难上火。这就是五运六气中透露的生克制化之道。2.如何运用食物的味道治病

中医用药贵在辨别气味形色,不同的气味具有不同的效果,不同的形色也有不同的效果。比如从药物归经来说,陈皮是入脾胃经的,但是青皮却是入肝胆经,同样是橘子皮,因为成长时期不一样,颜色不一样,他们的功效就完全不一样,这是中医的特色,也是中国哲学简单明了的地方。什么是气“凡药寒、热、温、凉,气也”,在诸多中药中,每味中药必有一个属性,或者是寒性,或者是热性,或者是温性,或者是凉性,或者是平性,这些都是中药的气,或者说是所有事物的气。

气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木头也有气,只不过不同的木头有不同的气,泥土也有气,不同的泥土有不同的气,中医治病就是利用不同的气来调节人体阴阳之间的不平衡。

所以,调节阴阳首重气,如果是阳虚就应服用温热的药,如果是阴虚就应服用寒凉的药,这些都有一定的规律。什么是味“酸、苦、甘、辛、咸,味也”,每一味药必然有这些味道,还有的是淡味,比如很多石头就是没有味道的,这些决定着吃到人体的东西会走到哪个经络,发挥不同的作用。

比如,酸味的药是入肝经,胆经的,所以对很多肝胆疾病者可以考虑使用一些酸性的食物或者药作为引导其他药进入经脉的先导部队。比如在治疗肝脏疾病的时候,会用到芍药,也会用到酸梅,这些都是典型的酸入肝的案例。

所以说“凡药酸属木入肝,苦属火入心,甘属土入脾,辛属金入肺,咸属水入肾,此五味之义也”,明白了这些在做菜的时候就可以适当调和,对人身体有好处。味有什么功能

不同的味有不同的功效,这是古人在观察人体食用不同的东西后的一些反应总结出来的。譬如:凡药酸者能涩能收。酸性的药一般都可以收涩,如出汗多,可以用山茱萸,可以用芍药收敛,这些都是酸味的药。比如,有的时候腹泻太厉害,就必须用一些酸涩的药收敛,才能治好!

凡苦者能泻能燥能坚。苦味的药可以泻,比如大黄、黄连、黄芩这种苦味的药可以使人腹泻,可以使人变虚;也可以燥,如中焦有寒湿的话就用苦温的药燥寒湿,如果有湿热的话就用苦寒的药燥湿热。苦味的药还可以坚,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阳痿早泄的很多人举而不坚,就可以用一些苦药,吃点苦药之后,就能比较持久了。

凡甘者能补能和能缓。甘味,顾名思义其实就与甜类似,但又不完全是甜味,甘偏淡,而甜是浓郁的甘。甘甜的食物就可以补身体,可以和解很多东西,比如中毒了吃点甜的食物就能缓解一些,有的人得了抽筋的病,也可以吃点甜味的东西,很快就能缓解。

凡辛者能散能润能横行。辛辣的食物都具备发散的作用,比如葱姜汤可以发散风寒,所以用来治疗风寒感冒,也可以润肺,比如皮肤干燥的人喜欢吃点辣味的,皮肤就变好了。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可以横行,所以只要有经络不通的风寒湿痹就必须放一些辛散的药,正是因为如此,四川人虽深处盆地,湿气很重,但是他们不容易得风湿关节炎。

凡咸者能下能软坚。只要是咸味的药或者食物就可下,能够软坚,比如现在的高血压患者服用一些咸味的药之后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缓解,很多肿瘤患者或者有结节者就可以用咸味的药来治疗。

凡淡者能利窍能渗泄。凡是味道淡的,比如米饭是甘淡之味,就可以使七窍都变得更加通灵,也可以把人体的湿气渗出来。

相对于气,味偏向于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所以气偏向于调阴阳,而五味就偏向于调节身体五行之气的平衡。3.你脱发吗?很有可能是甜品吃多了

气味气味,很多味都是厚重的,一般的,五味需要均衡地吃,哪一个口味吃多了就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质,稍微有一点口味的偏差是健康的,但是偏差太大超过了人体补偏救弊的需要,就会产生疾病。

所以中医还是那句话,过犹不及,只要把握住了度,砒霜也可以治疗疾病,而且效果非常好。如果没把握度,即使是平常吃的韩国泡菜也会伤身体,那么中医如何总结不同的重口味对人体的伤害呢?《黄帝内经》上说:“酸走筋,筋病毋多食酸,筋得酸,则拘挛收引益甚也”,如果人有筋方面的疾病,比如拘挛病,吃多了反而会更加严重,又说“多食酸,则肉胝而唇揭”。为什么呢?在中医理论中,脾合肉,其华在唇,水克土,吃多了酸味的就会伤到脾胃,这样就会使人嘴唇撅起来。头发油,可以吃点苦菜

如果有骨病,就必须少吃苦药,因为“苦走骨,骨病毋多食苦;骨得苦,则阴益甚重而难举也”,同样,苦味的药还会伤人的皮毛,所以古人说“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如果头发不顺,最好少吃点苦味的东西,反过来,如果头发油多,就可以多吃点苦味的食物了。脱头发,很可能是甜品吃多了

如果肉有病,比如得了疮疡,就不能吃甜味的。因为“甘走肉,肉病毋多食甘,肉得甘,则壅气胪肿益甚也”,很多肌肉发炎的人吃多了甜味的药病就会加重,我们在平时生活中需要多多注意。另外,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现在的很多人脱发,造成地中海发型,或者是地方包围中央的发型,其实都是吃多了甜味的食物。因为肾合骨,其华在发,甜味的属土,土克水,自然就会造成人体头发毛病重重。指甲不好,就少吃点辛辣的食物

如果得了气喘或者气虚之类的疾病,就要少吃辛辣的东西,因为“辛走气,气病毋多食辛,气得辛,则散而益虚也”,同样很多筋病的人也不能吃辛辣的食物,因为“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南方人喜欢吃辣的,其实筋骨就柔弱,没有北方人力气那么大。因为肝合筋,爪者筋之余,肝喜散,故辛能补肝,但辛在五行属金,肝属木,金可克木,故辛味过多则伤肝,人体的筋骨就会变弱,所以南方人普遍没有北方人力气大。口味别太重,小心得高血压

如果得了血液疾病,就要少吃咸味的,特别是出血之后。因为“咸走血,血病毋多食咸,血得咸,则凝涩而口渴也(咸能渗泄津液)”,正是因为如此,以前很多人去献血就会作假,吃大量的食盐,然后喝大量的水,再献血,这样对人体伤害就小一点。因为“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抽血抽出来的东西就不是百分之百的人体精气了,在中医来讲脉即血也,心合脉,水克火,所以血液病患者要注意少吃咸味的东西。

适当的口味是人体的需求,如果太过了,就代表某个脏腑出现了问题,同样吃太多也会造成相关脏腑出现问题。4.牙龈萎缩怎么办?中医有绝招

牙龈萎缩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西医认为因牙周疾病所引起,在牙龈底部有牙结石,牙结石可以造成牙龈萎缩、牙齿松动脱落等。牙龈萎缩分为病理性萎缩和生理性萎缩两类,病理性萎缩主要是龈缘部分存在异物(牙石)又长期得不到清理,细菌滋生刺激所致,总共可以分成五种情况:

第一种是炎症性牙龈萎缩,这种萎缩最常见,主要是因为牙周炎导致牙周组织遭到破坏,牙槽骨吸收以后,附着在牙槽骨上的牙龈也就随着向牙根方向萎缩,只发生于有牙周炎的患者。

第二种是机械性牙龈萎缩,主要是由于牙刷不符合标准,刷牙方法不正确(如横刷法),不良修复体等机械摩擦或压迫牙龈,造成牙龈和牙槽骨退缩。多发生于一组牙或个别牙。

第三种是废用性牙龈萎缩,主要由于牙齿没有了咀嚼功能,牙周组织缺乏必要的功能刺激,长期处于废用状态,可使牙龈、牙槽骨发生萎缩。

第四种是老年性牙龈萎缩,只发生于老人,是由于年龄增长发生的。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人类随着年龄增长,各个器官功能减退在牙龈系统的表现。此种萎缩是大部分或全口牙齿的牙龈和牙槽骨发生萎缩。

第五种是早老性牙龈萎缩,和老年性牙龈萎缩一样,但多在年轻人中出现老年人牙龈萎缩的表现,所以称为早老性牙龈萎缩。年轻人过早出现牙龈萎缩,大多是由于饮食或生活环境污染因素(食物中含的激素、添加剂等)和药物导致。

中医治病不管病人年老还是年少,疾病是生理的或是病理的,只抓根本之证,老年人为什么会牙龈萎缩?其实还是肾虚导致的,所以中医将牙龈萎缩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有胃热,燥热耗精血,导致牙龈萎缩,一般还有牙龈出血,恶热口臭,宜用清胃汤。【清胃汤】

石膏20克 黄芩 生地黄各5克

牡丹皮8克 黄连 升麻各5克

加水900毫升,煎成600毫升,食后日三服。

第二种则是有胃风,本来胃中有热,客热受风,牙龈怕凉,喝凉开水就痛,遇风更痛,宜服独活散。【独活散】

独活 羌活 防风 川芎各16克

薄荷 生地黄 荆芥各10克 细辛3克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