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氏女科撮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4 14:15:43

点击下载

作者:(明)宋林皋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宋氏女科撮要

宋氏女科撮要试读:

校注说明

《宋氏女科撮要》又名《宋氏女科秘书》《四明宋氏女科秘书》,为明朝著名妇科医家宋林皋(1573—1620)所著。宋林皋,字养吾,明州(今浙江宁波)人。宋氏为妇科世家,他继承了先辈诊治妇科病的经验,长期从事妇科临床,积有丰厚的诊治经验。有鉴于妇人杂症与男子治法不同,于是“采集群书之英粹者”,遂“举其耳目之所睹,记于生平之所经验者,笔之于书”,完成了《宋氏女科撮要》的编写并广其传。后学王署香赞曰:“是编务去陈言,独存精义,意简词赅,使学者一览无余,更不必他求矣。”

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记载,本书现存最早的版本为明万历抄本,另有清光绪八年壬午抄本(《精理宋氏女科》,据调研该抄本与本书非同一本书)、1932年上海万有书局铅印本、1932年曹炳章抄本、1955年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本次出版以明万历抄本为底本,上海万有书局铅印本作为主校本(简称“万有书局本”),曹炳章抄本、上海中医书局铅印本(简称“上海中医书局本”)为参校本,进行校勘、注释、标点等整理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1.上海万有书局本、上海中医书局本均更名为《宋氏女科秘书》,本次整理为规范统一,书名全部按底本(明万历抄本)律齐为《宋氏女科撮要》。

2.本次校勘,采用“四校”综合运用的方法,一般以对校、他校为主,辅以本校,理校则慎用之。

3.底本与校本文字不一,若显系底本错讹而校本正确者,则据校本改正或增删底本原文,并出校记;若难以肯定何者为是,但以校本文义较胜而有一定参考价值,或两者文字均有可取需要并存者,则不改动底本原文,而出异文校记说明互异之处。

4.对难读难认的字,注明读音,一般采取拼音和直音相结合的方法标明之,即拼音加同音汉字。

5.对费解的字和词、成语、典故等,予以训释。一般只注首见者,凡重出的,则不重复出注。

6.由于年深代远,本书最早的版本又为抄本,原著中个别文句难以读通,限于条件无法予以校正,姑存其旧,有待考证。

7.凡繁体字、异体字、俗字直接改为规范简化字。底本中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别字,予以径改,不出校记。

8.采用现代标点符号对全书进行标点,以利阅读。值得说明的是,原书引用古代文献,因其往往不是古籍原文,故引文一般只用冒号而不用引号。

9.原书中有个别地方以“—”作标记置于句首,为避免产生歧义,一律予以删除。

10.书中个别方剂,药物剂量底本与校本有异者,出校记说明。

11.原书为竖排版,现改为横排,故凡指方位的“右”“左”,均相应地径改为“上”“下”。

12.为了便于读者查阅,本次整理新增了方名索引附于书末。

余先世居郢州之相,即今商丘是也。唐开元时,始祖广平公璟精于医,门吏有疾,见之堂下,察色而知之,审治之,若中鹄[1]也,世莫不称神焉。夫人余氏,窃其术以行于世,虽闾阎[2]小民之妇,靡不被其泽,而其传遂专于妇女一科。宋建炎初,有祖讳钦者,由进士任七子城使,扈驾[3]南迁,卜居[4]四明。嗣后有以科名显于朝者,有以医术鸣于时者,若学正[5],若院判,若院使[6],世世相承,代不乏人。至于菲才[7],碌碌小业,举子弗售[8],乃窃先世之余波,以觅绳头之利于世者,殆四十余载矣。虽不敢自谓能发前人之所未发,然举其耳目之所睹,记与生平之所经验者,笔于书,望有裨[9]于世,岂曰小补云哉!岁月蹉跎,有志未逮。兹因台郡乐清邑三州范君之请,遂不揣,乃摘其大旨,书为一帧,名曰《女科撮要》。盖加其志而录其所藏,以广厥[10]传也。若妇人杂病,与男子治法不[11]同,有志者,当于所传全书加之意焉可也。若曰兹录也,不过采集群书之英粹者耳,非传家秘谱也。噫!但车同轨,书同文[12],索隐行怪,非吾之所敢知也。试与诸书而并观,辟之乌鹭同棲,皂白攸分,泾渭并陈,清浊自别。余不赘,是为叙。万历四十岁次[13]壬子五月朔宋广平公二十七代孙六十老翁林皋养吾生谨叙[14]

又曰[15]:

术通代代源流远,唐宋元明世济良[16]。

勘破玄机如中鹄,勿劳歧路问亡羊[17]。

一为娱老[18]存[19]济世,半隲[20]延年生计长。

杏林橘井皆陈迹,尚赖余芳种德新。六十老翁林皋生题[21][1]中鹄:射中靶子。唐·张茔逸句:“一箭不中鹄,五湖归钓鱼。”[2]闾阎(lǘyán驴言):里巷的门。借指平民。《史记·苏秦列传论》:“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闾,泛指门户。阎,巷门。[3]扈(hù沪)驾:随侍帝王的车驾。[4]卜居:择地居住。《史记·秦本纪》:“以牺三百牢祠鄜畤,卜居雍。”[5]学正:古代文官官职名。掌执行学规,考校训导。[6]若院判若院使:万有书局本无“若院判”三字。院使、院判为医官名。明代,太医院院使取代了太医院令的最高医官地位。院判职在院使之下,职责是协助院使掌管医疗事务。[7]菲才:亦作“菲材”,浅薄的才能,多用作自谦之词。明·王鏊《震泽长语·梦兆》:“余以菲才谬登政府,虽不久,秩一品。”[8]售:指科举及第。元·刘祁《归潜志·卷二》:“李夷子迁……有志于功名。累举词赋,不中;复试经义,复不售。”[9]裨(bì毕):增添,补助。[10]厥:其。[11]不:原作“一”,据万有书局本改。[12]车同轨书同文:各种车辆的车轨大小和文字笔划相同。用于形容统一。《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13]四十岁次:万有书局本无此四字。[14]叙:万有书局本作“撰”。[15]又曰:万有书局本作“附诗一首”。[16]良:万有书局本作“深”。[17]歧路问亡羊:典出《列子·说符》。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丢失的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路。歧路,岔路;亡,丢失。[18]娱老:欢度晚年。《汉书·叙传下》:“疏克有终,散金娱老。”[19]存:此上原有“心”字,疑衍,据诗之格律删。[20]隲(zhì志):古同“骘”。安定。《书·洪范》:“惟天阴骘下民。”孔传:“骘,定也。天不言,而默定下民,是助合其居,使有常生之资。”[21]六十老翁林皋生题:万有书局本作“宋林皋养吾生题”。凡 例[1]

女科之书,自《产宝》《全书》而后,间有发明,亦多挂漏,是编务去陈言,独存精义,意简词赅,使学者一览无余,更不必他求矣。

病机论赋,璟公集群经创论于前,林公采名论补遗于后,参以己见,更加圈点,具眼者,自能鉴也。

医方,古人有险僻相类者,均为删去。兹特撮其灵验切要者二百二十六道,载在各症条下,任其选用,并按加减禁忌,以戒妄投。

药性炮制、分两轻重,皆斟酌尽善,一无遗憾。其中偶有未谙炮制,未计分量者,此在临证时,贵乎权变得法,以备妙用。

字句用夹圈者,是大主脑[2];用紧圈者,是认法;用单圈钩点者,是要诀。使阅者醒心快目,语语分明,庶免迷津之失矣。

症下无汤散名,只有药味者,俱璟、林二公生平自创,历验始载。一切奇异之方,概置不录。

是编原为妇人而设,虽言语反覆,不厌烦絮,以期于畅,然亦恪遵古训,非创为异说也。翼山后学王署香僣注拜读[1]凡例:此凡例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本凡例中提到夹圈、紧圈、单圈钩点是指万有局本文字中所加的符号。[2]主脑:主要的、起决定作用的部分。病机赋[1]

窃闻医虽小道,实寄死生,最当通变,不宜固执。欲明药石治病之理,必悉望闻问切之情。药推寒热温凉厚薄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脉究浮沉迟数滑涩之形,表里寒热虚实之应,呵缓嫩柳之和,弦钩毛石之顺。药用君臣佐使,脉分老幼瘦肥。药乃天地之精,药宜切病;脉为血气之表,脉贵有神。病有外感内伤,风寒暑冷燥火之机;治宜宣通补泻,滑涩燥湿重轻之剂。外感异[2]乎内伤,风寒不同温热。外感宜泻而内伤宜补,寒证可温而热证可清。补泻得宜,须臾即愈;温清失度,顷刻人亡。外感风寒,必分经而解散;内伤饮食,可调胃以消镕[3]。肺阳主气,司纳受,阳常有余;脾阴主血,司运化,阴常不足。胃乃六腑之本,脾为五脏之原,胃气弱则痰生,脾阴足则邪息。调理脾胃为医中之王道,节戒饮食乃却病之良方。病多寒冷郁气,气郁发热,或出七情动火,火动生痰。有因行藏动静以伤暑邪,或是出入雨水而中湿气,或有饮食失节而生湿热,倘或房劳过度以动相火。制伏相火要滋养其真阴,祛除湿热须燥补其脾胃。外湿须表散,内湿须淡渗。阳暑可清热,阴暑可散寒。寻火寻痰,分多分少而治;究表究里,或汗或下而施。痰因火动,治火为先;火因气生,理气为本。治火,轻者可降[4],重者从其性而升;消痰理气,微则宜调,甚则究原而发散。实火可泻,或泻表而或泻里;虚火宜补,或补阳而或补阴。暴病之为火,怪病之为痰,寒热温凉之为风。去痰有异,温、清、燥、润、散;为治不同,有因火而生痰,有因痰而生火。或郁久而生病,或病久而生郁。金、木、水、火、土,五郁当分;泄、折、达、发、夺,五治宜审。郁则生火生痰而生病,病则耗气耗血而致虚。病有微甚,治有逆从,微则逆治,甚则从攻;病有标本,治有缓急,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法分攻补,虚则补,实则攻。少壮新邪,专攻为要;老弱久病,兼补为规。久病兼补虚而解郁,陈癥或荡涤而消镕。积于肠胃,可下而愈;块在经络,宜消而痊。女人气滞于血,宜开血而行气;男子阳多乎阴,可补阴以配阳。苁蓉、山药,男子之佳珍;香附、壳砂,女人之至宝。气病血病,二证宜分;阳虚阴实,两般弗紊。阳虚气病,昼重而夜轻;阴虚血病,昼轻而夜重。阳虚生寒,寒生湿,湿生热;阴虚生火,火生燥,燥生风。阳盛阴虚亦生火,火逼血而错经妄行;阴盛阳虚亦生寒,寒滞血气而周身浮肿。阳虚畏外寒,阴虚生内热。补阳补气用辛温之品,滋阴滋血以苦寒之流。调气贵乎清凉,和血必须辛热。阳气为阴血之引导,阴血为阳气之依归。阳虚补阳,而阴虚滋阴;气病调气,而血病和血。阴阳两虚,惟补其阳,阳生而阴长;气血俱病,先调其气,气行而血随。藏水发水,以节阳气之燔;滋水养水,以制心火之源。火降水升,斯人无病;阴平阳秘,我体常春。小儿纯阳而无阴,老者多气[5]而少血。肥人气虚而有痰,宜豁痰以补气;瘦者气虚而有火,可泻火以滋阴。膏粱无厌发痈疽,热燥所使;淡薄不堪生肿胀,寒温而然。北地高耸,宜清热而润燥;南方洿下[6],可散湿以温寒。病机既明,用药勿忒[7]。以方加减存乎人,务审病[8]而合宜;用药补泻在乎味,须随时而换气[9]。奇偶复七方须知,初中末三治[10]要察。初则宜攻,中则调和,末则收补。寒因热用,热因寒用。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外者发之,内者夺之。寒则坚凝,热则行开。风能胜湿,湿能润燥。辛能散结,甘能缓中,淡能利窍,苦能泄逆,酸以收耗,咸以软坚。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逆之也。病有浅深,治有难易。初感风寒,乍伤饮食,一药可愈;旧存痰癖,久患虚劳,百[11]方难疗。履霜之病亟疗,无妄之药勿试。病若夹虚,宜半攻而半补;医称多术,或用灸而用针。针有劫病之功,灸有回生之力。针能去气病而作痛,灸则消血癥而成形。脏寒虚脱者,治以灸爇[12];脉病挛痹者,疗以针刺。血实蓄结肿热者,宜从破攻;气壅痿厥寒热者,当仿引导。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者,须觅醪醴[13];气血凝注,病生于筋脉者,可行熨药。病慓悍[14]者,按而收之;干霍乱者,刮而行之。医有十三科,宜精一派;病有千万般,仔细推详。姑撮要言,聊陈管见,后之学者,庶达迷津。[1]病机赋:此下原有“原阙”二字,即仅存此篇名,此下内容缺佚,现据万有书局本补。[2]异:原作“系”,据《古今医鉴》改。[3]消镕:消释,融化。[4]降:原作“阿”,据曹炳章抄本改。[5]气:原作“死”,据《古今医鉴》改。[6]洿(wū污)下:低洼。《北史·皇甫亮传》:“所居宅洿下,标榜卖之。”《药鉴》作“卑下”。[7]忒(tè特):差错。《广雅·释诂》:“忒,差也。”[8]病:原无,据《古今医鉴》补。[9]须随时而换气:原作“随时而须换气”,据《古今医鉴》乙转。[10]治:原作“次”,据《古今医鉴》改。[11]百:《古今医鉴》作“万”。[12]灸爇(ruò若):指用火烧针以刺激体表穴位。[13]醪醴(láolǐ劳理):中药剂型之一,即药酒。[14]慓(piào票)悍:矫捷勇猛。这里形容疾病迅猛。精血篇

夫精血以分男女之本源者,何也?男子以精为本,女子以血为源。男子为阳,阳中必有阴,阴中之数八,故一八而阳精升,二八而阳精溢;女子为阴,阴中必有阳,阳中之[1]数七,故一七而阴血升,二七而阴血溢。阳精阴血,皆饮食五味之实秀,为男女之本源也。是以精未通,而御女以通其精,则五体有不满之处,异日有难状之疾;阴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其精不出内败,小便道涩而为淋。精已耗而后竭之,则大小便道牵疼,愈疼则愈欲大小便,愈便则欲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无男子合则不调;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调。不调则旧血不出,新血误行,或渍而入骨,或变而为肿,或虽合而无子。合男子多则沥枯虚人,产乳众则血枯杀人。观其精血,思过半矣。[1]中之:原作“之中”,据万有书局本乙正。妇人月经何名天癸先期后期变生诸病论

夫女子十四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故月候以时下。所谓天癸者,月水也。天者,谓天真之气;癸者,北方阴水也。其候常以三旬一见,则无病矣。一或气血不调,阴阳愆伏[1],过于阳则经脉先期而来,过于阴则经脉后期而至。盖血性得热则宣流,得寒则凝涩。阴气乘阳,内寒血凝[2],故其来常少;阳气乘阴,血热流散,故其来常多。其或经水不调,或紫或黑。丹溪云:经水者,阴血也。阴必从阳,故其色红,禀火色也。血为气之配,因气而行。成块者,血之凝也;将行而痛者,气之滞也;来后作痛者,气血皆虚也;色淡者,亦虚也,而有水混之也;错经妄行,气之乱也;紫者,气之热也;黑者,气热之甚也。今人但见黑者、紫者、成块者、作痛者,皆指为冷乘之,而用温热之剂,为祸不轻。不特此也,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3],其传为风消,为息奔者,死不治。夫经者,血脉津液之所化也,津液既竭,为热所燥,肌肉消瘦,时见燥渴,血海枯竭,病名血枯。大抵阴为阳所搏,温剂不可太过,过则无益而反害。治法:经绝宜泻胃之燥热,补益气血,一以凉血和血为主,其血自行矣。经云:阴虚阳搏谓之崩。此由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温热下迫,经漏不止,其色紫黑,腰脐下痛,寒热往来,两胁急缩,或四肢困热,心烦不得眠卧,则暴然而下也。治法宜大补脾胃,升举气血,其病自愈矣。所谓带下者,任脉之病也。任脉自胞上,过带脉,贯脐而上。然其所发,正在过带脉之分,而淋涩以下,故曰带下也。《内经》曰:小腹冤热,泄出白液。谓寒热屈带而不散,遗客于带脉之间,白物满溢,随溲而下,绵绵不绝,多不痛[4]也。其为症也,头痛昏眩,口苦舌干,咽喉不利,小便赤涩,大便秘滞,脉实而数者,皆热证也。俗医不知,而误用辛热之药,病之微者,偶中有之。盖辛热之性暂能开通郁结,散气流湿而取效也。或病之甚者,郁结不能开通,旧病转加,热证新起,以致于死者多矣。大抵以辛剂佐以苦寒治之,开郁除热,去湿散气,无不中其病而免于害矣。至于血虚潮热,盗汗筋挛,则为虚劳;血少水涸,燥气乘肺,则为干咳;宿寒留滞,血为气搏,则为腹痛;败血结块,时发寒热,则为癥瘕。或风寒滞经,血化水流溢四肢,谓之血分;或脾不制水,血与水并,浮胀肌肉,谓之虚肿。此诸病之所自生也,而孰非经水不调以致之哉!治法犹当随证之妙转移,存乎人之一心。[1]愆伏:多指气候寒暖失调。《左传·昭公四年》:“冬无愆阳,夏无伏阴。”杜预注:“愆,过也,谓冬温。伏阴,谓夏寒。”这里指阴阳失调。[2]阴气乘阳内寒血凝:此八字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3]隐曲:语出《素问·阴阳别论》。王冰注:“隐曲,谓隐蔽委曲之事也。”万有书局本此下有“女子不育”四字。[4]痛:此下原衍“通”字,据万有书局本删。论形质变胎之始

原夫天垂六气,地布五行,五六相参,造化万一,天地之道于是乎立矣。人生两间,禀天之阳以为气,禀地之阴以为血,则人生一小天地耳。彼其五脏之相生也,果孰为之始而孰为之终乎!然形之初,命门先具,天一生水。壬为阳水,合丁之阴火而生丙,命门有[1]然后生心,心主血脉;丙为阳火,合辛之阴金而生庚,有心然后生肺,肺主皮毛;庚为阳金,合乙之阴木而生甲,有肺然后生肝,肝主筋爪;甲为阳木,合已之阴土而生戊,有肝然后生脾,脾主肌肉;戊为阳土,合癸之阴水而生壬,有脾然后生肾,肾主骨髓。夫胚胎之兆始也,受水精而生血脉,受火精而成气,受金精而成筋,受木精而成骨,受土精而成肤革皮毛。五形具而百骸皆备,此所以集万物之灵也。岂惟是哉!妊娠之在母腹也,食气于母,所以养其形;食味于母,所以养其精。此皆有经云可证者也。《圣济经》云:原四时所化,始于木也,究十二经之所养,始于肝也。故一月血凝,足厥阴肝经养之;胆乃肝之腑,二月胚兆,足少阳胆经养之;三月阳神为魂,手厥阴心胞络经养之;四月阴灵为魄,手少阳三焦经养之;五月五形分五脏,足太阴脾经养之;六月六律定六腑,足阳明胃经养之;七月七情开七窍,通光明也,手太阴肺经养之;八月八景神具,济真灵也,手阳明大肠经养之;九月宫室罗布,已定精也,十月气足,万象成也,足太阳膀胱经养之[2]。自肝为始,脏腑相资,各养三十日,此食味于母以养其精也。然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此二经独不在养精之数者,何哉?平居之时,在下为月水,有孕之时,在上为乳汁,此其所以不养胎也。虽然,斯特孕育之已成者而言也。至昔人有妻妾多而无子,择[3]良家未笄[4]之女相配亦无子者,曰求男有道乎?褚澄曰:合[5]男女必当其年,男虽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虽十四天癸至,必二十而嫁,此一定之理也。而阴阳之气完实,然后交合,则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子坚壮强寿。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已近男色,阴气早泄,未实而伤[6],是以交而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寿,此配合太早,有伤阴阳而无子也。然有妇人所产皆女者何?多欲之故也。所产皆男者何?此男子节欲惜精,以妇人经行后一日、三日、五日,夜半生气时泄精者,受妊必男;经行后二日、四日、六日泄精者,受妊必女也。遇此,虽交不孕矣。噫!术岂多乎哉!其要在节欲以全其真,然后配合得子而寿。《素问》云:阴精[7]所奉,其人寿也。谨论。[1]有:此下原衍“肾”字,据万有书局本删。[2]之:万有书局本此下有“一肝、二胆、三胞络、四三焦、五脾、六胃、七肺、八肠、九十膀胱。不养之经:心、小肠,切记!”句。[3]择:原作“息”,据万有书局本改。[4]笄(jī基):束发用的簪子。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5]合:原作“今”,据万有书局本改[6]伤:万有书局本此下有“未实而动”四字。[7]精:原作“阳”,据《素问·五常政大论》改。经候不调门附方二十六道[1]

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而经脉于是乎通矣。夫心主血,脾统之,而胃为任之[2],养其心则血生,实其脾则血足,气胜则血行矣。古方耗其气以调其经,则正气愈耗,血无所施,非调经之要也。经行之际,与产后一般,将理失宜,为病不浅。当戒暴怒,莫损于冲任;远色欲,莫伤于血海。一有郁抑,宿血必停矣。走于腰胁,注于腿膝,遇新血[3]搏击则疼痛不已,散于四肢则麻木[4],入于血室则寒热不止。或怔忡而烦闷,或入血室而狂言,或涌上出,或归大肠,皆七情六淫之所致也。治法例后。

分心气饮 妇人属阴,性多执滞,诸病成矣,治法依本方。有事不发,只内郁而已。所以十病之生,九因烦恼,血凝气滞,诸疾成矣。

桔梗 枳壳 木香 槟榔 乌药 香附 木通 赤芍 茯苓 半夏[5] 桑皮 腹皮 青皮 陈皮 紫苏 羌活 甘草 肉桂

上剉[6],姜三片,枣二枚,灯草三十条,水二盅煎[7],空心[8]服,渣更煎服。

调经汤 加减例后。

当归一钱[9] 淮生地酒蒸,姜炒,七分[10] 陈皮八分,去白 酒炒香附一钱 麸炒白术一钱 丹皮五分 砂仁三分 炙甘草三分

先期者血热也,加酒炒黄芩、姜炒黄连七分;后期者血虚也,加黄芪七分[11],当归七分[12],川芎七分[13];腹痛有块者,加延胡索一钱[14],丹皮去木一钱;有热者,加地骨皮、软柴胡各一钱;有赤白带者,加升麻[15]、柴胡[16]、姜炒半夏、酒炒黄柏、白茯苓[17]、泔水浸苍术、酒炒知母、炮干姜,升阳除湿也;若肥盛者,痰[18]满子宫,加半夏、南星、陈皮、茯苓[19]、苍术[20];若瘦怯者,血少不摄精,倍加当归、川芎;经血过行者,加炒干姜五分,炒荆芥八分;经血不通者,加桃仁、红花、苏木;气盛善怒者,加乌药、陈皮、香附、柴胡。

延胡索汤 治妇人室女七情所致,血与气并,心腹疼痛,或连腰胁,甚作搐搦,一切气血经候不调,并宜服之。临经时感寒触怒,多有此症,服之一剂而痊。

延胡索 蒲黄 赤芍 姜黄 酒炒当归各一钱[21] 乳香[22] 木香[23] 没药各一钱 甘草炙,八分[24]

以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空心服。

桃仁散 治妇人月水不调,或淋漓不断,断后复来[25],状若泻水,四肢虚倦,不思饮食,腹坚痛,不能行动,月水或前或后,或经月不来,多思酸食。

桃仁 半夏 当归 牛膝 桂心 人参 蒲黄 丹皮 川芎 泽兰各一钱 赤芍 生地各一钱五分[26] 甘草五分

上作一服,姜三片,水二盅煎,食前服。

经水过期不来作痛者,血虚有寒也,治当温经养血。

当归一钱五分 川芎五分 酒炒芍一钱 熟地一钱 桃仁去皮尖,二十五粒[27] 红花三分 香附一钱 肉桂五分 蓬术 苏木各一钱 木通一钱 甘草五分

上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

经水先期而来者,血虚有热也,治当补血清热。

当归一钱五分 艾叶三分 川芎五分 白芍酒炒,八分 生地一钱 姜炒 黄连一钱[28] 阿胶炒成珠,一钱 条芩一钱 酒炒黄柏五分 知母五分 炒香附一钱 甘草三分

上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

经水将来作痛者,血瘀[29]气滞也,腹中阵阵作痛,乍作乍止,此气血俱实,治当以行经顺气。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黄连 桃仁去皮尖[30] 红花延胡索 丹皮 莪术各五分

上剉一剂,水煎,空心[31]服。发热,加柴胡、黄芩。

经行有腥气,腹腰胁疼痛者,乃瘀血也,治当顺气消瘀。

当归 川芎 白芍 生地 红花 桃仁去皮尖 玄胡索 莪术 青皮 香附

以上剉一剂,水煎,空心温服。

经行过期而来,紫黑成块,气郁血滞也,治当调经顺气。

当归 川芎 炒白芍 生地 红花 桃仁去皮尖 丹皮 青皮 制香附 玄胡索 炙甘草

以上剉一剂,水煎服[32]。

经水过期而来,色淡者,痰多也,治当活血化痰[33]。

当归 川芎 炒白芍 生地 陈皮 漂半夏 茯苓甘草各五分

以上剉一剂,生姜三片,水二盅,煎八分,食后服。

经水过期而来作痛者,血虚有热也,治当清热生血。

当归 川芎 炒白芍 生地 丹皮 桃仁去皮尖 红花 香附 木香 甘草 延胡索

剉一剂,水煎服。

经水过多,久而不止者,成血崩也,治当以凉血补血。

当归 川芎[34] 土炒白术 条芩 炒阿胶 茯苓 炒地榆 炒山栀 甘草 炒荆芥 香附[35]

上剉一剂,水煎,空心服。如久不止者,捣茅根,磨墨同服。

经水行后作痛者,气血虚也,治当调养气血。

人参 熟地 当归 川芎 酒炒白芍 茯苓 炒干姜 炙甘草 土炒[36]白术

上剉一剂,姜三片,枣二[37]枚,水煎,空心服。

经水去多,久而不止,发肿满者,是脾经血虚也,治当补血健脾利水。

当归 川芎 酒炒白芍 熟地 炒白术 茯苓 砂仁大腹皮 玄胡索 木香 陈皮 姜炒厚朴 苏子 猪苓木通 制香附 炙甘草 牛膝

以上剉一剂,水煎,温服。

经水月久不行,发肿者,是瘀血渗入脾经也,治当活血健脾行气。

当归 川芎 炒白芍 桃仁去皮尖 红花 丹皮 炒干姜 肉桂 炒厚朴 麸炒枳壳 木香 香附 牛膝 玄胡索

上剉一剂,水煎服。

经水月久不行,腹胁有块作痛者,是血结癥瘕也,治当调经止痛而块渐消[38]。

当归 川芎 砂仁 木香 小茴 乳香去油 麸炒枳实 姜炒厚朴 桃仁 红花 丹皮 肉桂 香附 延胡索牛膝

上剉一剂,水煎温服。

错经妄行于口鼻者,是火载血上,气之乱也,治当滋阴降火,顺气调经。久而不治,乃成虚怯。

当归 川芎 酒炒白芍 生地 黄芩 炒山栀 丹皮[39] 犀角 炒阿胶 茯苓 去心麦冬 陈皮

以上剉一剂,水煎温服。

经行身痛[40]麻痹,寒热头痛者,乃触经感冒也。

加味五积散 治妇人遇经行时,沿身疼痛,手足麻痹,或生寒热,头痛目眩,此乃触经感冒也[41]。依本方去干姜,加羌活、独活、牛膝、姜、葱,煎服。

陈皮 干姜 肉桂 当归 茯苓 麸炒枳壳 麻黄 甘草 炒厚朴 漂半夏 桔梗 白芷 酒炒白芍 炒苍术 川芎

上剉一剂,姜三片,水煎温服。

经水不调,或腹痛白带,或淋涩不止,或肌瘦者,此气血俱虚也,宜大补经汤。

治妇人气血虚弱,血海寒冷,经水不调,或时心腹疼痛,或下白带如鱼脑髓,或似米泔,不分信期,每日淋涩不止,面色痿黄,四肢无力,头目眩晕,肌体羸瘦。

酒炒当归 酒炒白芍 香附[42]各六分 川芎 熟地 白术 茯苓[43] 陈皮 元胡索各四分 人参 炒阿胶 砂仁小茴[44] 肉桂 粉甘草炙。各三分

以上剉一剂,加枣二枚,姜三片,水煎[45]温服。

煮附丸 治妇人室女一切气血经候不调,脐腹疼痛,面色萎黄,心怯乏力,腹胀胁痛,头眩恶心,饮食减少,崩漏带下,大肠便血,结聚癥瘕,并皆治疗。若以其名,人人言之耗气,不喜此药也。世讹之已久,不肯服者甚多,殊不知获效非常。方书所载,香附子为妇人仙药,不可轻忽,修制相感[46],岂可同日而语哉?能久服之,自显其功耳!

香附子不拘多少,先捣去毛皮,好醋煮半日,取出焙干

上[47]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米汤送下,不拘时候。妇人数[48]堕胎,由气不下降,所以胎气不固,此丸尤妙。

加味艾附丸 治经水不调,小腹时痛,赤白带下,子宫虚寒。

艾叶醋浸焙,四两 酒洗当归 酒炒白芍 川芎 熟地姜汁炒。各一两[49] 延胡索炒,一两[50] 生甘草八钱

上为细末,醋[51]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米汤服[52],温酒亦可。

乌骨鸡丸 治血海虚寒,乃无子嗣,数经堕胎,皆因冲任之脉虚损,胞内宿夹疾病,经水不时暴下不止,月内再行,或前或后,或崩中漏下三十六疾,小便独浊并带,此药能治产后百病,百晬[53]内常服,除宿血生新血,令人有孕,生子充实,及治腰胯疼痛。

人参三两 白术四[54]两,麸炒 黄芪六两 淮生地五两 淮熟地五两 酒洗当归六两 官桂三两 茯苓三两 川芎三两 炒地骨皮三两 酒洗续断三两[55] 酒洗白芍二两 酒洗[56]石斛二两 姜炒杜仲二两 炒乌药二两

上为末,用乌骨白鸡或乌骨黄鸡一只,男用雌,女用雄,将鸡笼住,用黄芪二两为末,和炒面一两和匀,水泛为丸,如豆大,喂鸡服尽,将鸡吊死,肚肠洗净,挦[57]毛,捶骨碎,入前药于鸡腹内,用酒、醋各五斤,慢火煮烂,取骨捣烂,焙干为细末,将煮鸡药汁和面糊,加酒、醋打匀,同药末杵捣一二百下为丸,每服八十丸,用温酒吞下,或米汤,或艾汤亦可。每药末净一斤,用白面四两,打糊。

龟肉丸 瘦怯妇人虚寒者,用之极应。

川芎二两 当归二两,酒洗 火煨白芍二两 熟地二两,酒浸杵膏 紫苏去梗,八钱 花椒一两[58] 人参六钱 醋炙艾叶[59] 香附酒、童便浸 砂仁各二两 麸炒白术二两 陈皮去白,一[60]两 炒干姜五钱 五味子去梗,三钱

上用黄皮龟肉一斤八两,汤泡,去皮连爪,用好醋、酒各一碗,煮烂如泥,焙干,和前药为末,将枣煮烂,入姜同煮,去皮核,去姜,杵膏,和地黄膏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或米汤,或温酒送下。

南岳夫人济阴丹 治血海虚寒,久无孕育,及数经坠胎,一切经候不调、崩中漏下、积聚诸症,并皆治之。

桃仁去皮尖 人参 桔梗 藁本 炙甘草 木香 茯苓 酒蒸石斛各七钱 酒洗当归 川芎 炒干姜 细辛 丹皮去木 川椒去目,炒。各五钱 山药一两 续断酒浸,五[61]钱 京墨淬[62],五钱 蚕布炒[63],七钱 泽兰二两二钱[64] 炒苍术二两 炒黄糯米三合 熟地二两 香附一两一钱 乌黑豆三合[65],发芽,去皮壳,炒黄色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66],或米汤、醋汤送下,或醋打成丸亦可。

四顺理中汤 调理女子妇人风虚冷劳,一切气血之疾,以及胎前产后,血带血晕,恶露不快,败血为疾,并宜服之。凡生产之后,即便第二日,可以服此药,逐败血,安新血,自然百病不生。此方常用调经种子,百发百中,悉得效验。若将调理女人[67]诸疾,炼蜜为丸,或以酒煮面糊为丸,服时随症用汤。

黑大豆炒熟,去皮,一升 净炒干姜二两 童便浸[68]香附去毛,十两 酒浸淮生地二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前用温酒送下,或炼蜜为丸,或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69],非温酒则米汤任下。

随证汤使如下:

新产败血不散,儿枕块硬疼痛者,童便和酒送下;临产胎死腹中不下[70],以黑豆一合,醋煮豆熟为度,调药七分盏服,暖其胎即自下;临产之时,胎衣不下,以童便同煎,酒下;产后恶露不快,血晕冲心,眼黑昏闷,口噤,不省人事,并用温酒调下,若稍重,可用秤锤烧红,淬酒下,名雷轰酒[71];妇人初受胎时,胎气不安,多卧少起,饮食不进,名恶阻,以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用糯米煎汤送下,或秦艽、糯米煎汤下[72];胎漏下血不止或下黄赤汁,腰腹重痛,以温酒咽下,兼[73]以胶艾汤、安胎饮;妊娠数经堕胎,多至半产漏下,用温酒下,气顺摄血,自然胎息安固[74];妊娠日月未足,而一向似欲产者,以知母煎汤下;妊娠胎上逼心,胎不近下,以川芎汤下;妊娠至七八个月,常服养胎益血,安和子脏,易产,以枳壳、糯米煎汤下;女人血冷,面白脱色,青筋逆露,以酒服,良验;调养经候,滋养少女,名金钗煎;经候不调,月水甚浊,腹常刺痛,及产女血弱,阴虚,经脉不匀,并依前温酒米汤下;一等少女,经水[75]已行一二次,复至一二年又不行,或有四季一行,有三五个月复至,此本血脉素弱未充,故经水断续,宜以此药调理润血,血旺自通,不必攻之。

养心益肾百补丹 补益元气,培填虚损。真精内乏,以致胃气怯弱,下焦虚惫,及梦泄自汗,头晕目黑耳鸣,四肢无力,补养之胜药也,其功不能尽述。

生地八两,酒蒸,炒好捣膏[76] 枸杞子四两,酒[77]浸 淮山药四两 山萸肉四两,酒蒸 丹皮去木,三两 白茯苓去皮,人乳蒸,三两 炒柏子仁二两 覆盆二两 五味子二两 泽泻去毛,二两 菟丝子三两,水洗净,酒蒸捣饼,焙干,又研细末

共为细末,用蜜八两,鹿角胶一两,先溶入蜜内炼,入浮小麦粉四两,芡实粉四两,水调,亦入胶蜜同炼熟,和诸药捣千余下,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早晨淡盐汤送下一百丸。[1]附方二十六道:原无,据目录及万有书局本补。[2]之:万有书局本此下有“元也”二字。[3]血: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4]木:万有书局本此下有“不仁”二字。[5]半夏:万有书局本无此药。[6]剉:万有书局本此下有“二剂”二字。[7]煎:万有书局本此下有“八分”二字。[8]空心:万有书局本此下有“温”字。[9]一钱:万有书局本作“酒洗”。[10]七分:万有书局本无此二字,此下并有“白芍药酒炒、川芎酒洗”二药。[11]七分:万有书局本作“蜜炙”。[12]七分:万有书局本无此二字。[13]川芎七分:万有书局本无“七分”二字,此下有“川断”一药。[14]一钱:万有书局本作“炒”。[15]升麻:万有书局本此下有“酒炒”二字。[16]柴胡:万有书局本此下有“酒炒”二字。[17]白茯苓:万有书局本此下有“去皮”二字。[18]痰:万有书局本此下有“脂”字。[19]茯苓:万有书局本此下有“去皮”二字。[20]苍术:万有书局本此下有“生茅山者为佳”六字。[21]一钱:万有书局本此下有“五分”二字。[22]乳香:万有书局本此下注有“去油”二字。[23]木香:万有书局本此下注有“不见火”三字。[24]炙八分: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25]复来: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26]一钱五分:万有书局本作“二钱”。[27]二十五粒:万有书局本作“廿个”。[28]一钱:万有书局本作“八分”。[29]瘀:原作“实”,据万有书局本改。[30]桃仁去皮尖:万有书局本无“去皮尖”三字,此下有“香附”一药。[31]空心:万有书局本此下有“温”字。[32]以上剉一剂水煎服:万有书局本作“空心服”。[33]化痰:此下原衍“主治”二字,据万有书局本删。[34]川芎:万有书局本此下有“白芍、生地”二药。[35]香附:万有书局本此下注有“炒”字。[36]土炒:万有书局本作“焦”。[37]二:万有书局本作“三”。[38]而块渐消:万有书局本无此四字。[39]丹皮:万有书局本无此药。[40]痛:万有书局本作“体”。[41]加味五积散……触经感冒也: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42]香附:万有书局本此下注有“制”字。[43]茯苓:万有书局本此下有“黄芪”一药。[44]小茴:万有书局本此下注有“酒炒”二字。[45]剉一剂加枣二枚姜三片水煎:万有书局本作“加黑枣三枚”。[46]相感:相互感应。《汉书·蒯通传》:“然物有相感,事有适可。”[47]上:万有书局本作“研”。[48]数:万有书局本作“素”。[49]各一两:万有书局本作“二两”。[50]一两:万有书局本作“二两”。[51]醋:万有书局本作“水”。[52]米汤服:万有书局本作“米汤下”。[53]百晬:小儿诞生满百日举行的贺宴。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育子》:“生子百日,置会,谓之百晬。”[54]四:万有书局本作“一”。[55]三两:万有书局本作“二两”,此下并有“香附十二两”五字。[56]洗:万有书局本作“浸”。[57]挦(xián咸):扯,拔。孔尚任《桃花扇·哄丁》:“掌他的嘴,挦他的毛。”[58]一两:万友书局本作“二两”,此下并有“取半为末”四字。[59]艾叶:万有书局本此下注有“二两,焙干”。[60]一:万有书局本作“二”。[61]五:万有书局本作“七”。[62]淬:万有书局本作“烧酒淬”。[63]炒:万有书局本作“煨”。[64]二两二钱:万有书局本作“一两”。[65]三合: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66]空心:万有书局本此下有“温酒送下”四字。[67]调理女人:原作“女人调理”,据万有书局本乙转。[68]浸:万有书局本作“炒”。[69]十丸:万有书局本作“八十粒”。[70]下:原作“一”,据万有书局本改。[71]名雷轰酒:万有书局本无此四字。[72]或秦艽、糯米煎汤下:万有书局本无此句。[73]兼: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74]气顺摄血,自然胎息安固:万有书局本无此句。[75]经水:原作“经脉”,据万有书局本改。[76]炒好捣膏:万有书局本作“另杵为膏”。[77]酒:原无,据万有书局本补。经闭不行门附方一十一道[1]

月水闭绝不行者,何也?夫月水久闭不行,因风冷溶入胞络,或醉以入房,或为血枯及血癥血瘕,或堕坠惊恐,皆令月水不来也。《病源》云:血性得热则宣流,寒则闭塞。既为风冷所搏,即血结于内,故月事不通也。或醉[2]已入房,则内气耗损,致伤肝经,使月事衰少。肝藏血,劳伤过度,血气枯竭于内也。或吐血,或下血,谓之脱血,使血枯于中,月事不来,津液耗减故也,但益其津液,经自下矣。月水不行,久则为积块,为血癥,为血瘕,名曰血聚,使荣绝于内,水血相并,壅塞不通,脾胃虚弱,更为水肿者有之。心主行血,堕坠惊恐,神无所依而血散,亦令月水不行也。盖人之生,以气血为本,人之病,未有不先伤其气血者也。有室女童男,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男子即神色失散,女子则月水先闭。何以致然?忧愁思虑则伤心,心伤则血遂竭,血遂竭则神色失散,而月水先闭也。水既受病,不能荣养其子,故不嗜食;脾气虚则金气亏,故发咳嗽;既作,水气绝,故四肢干;木气不充,故多怒;鬓发焦,筋骨痿痹,俟五脏传遍,卒不能死者,然终死矣。盖病起于五脏,无有已期,药力不可及也。若或自能致易心志,用药扶持,如此则可得九死于一生。经候不通,不可一例而用药。有血壅而不行者,用破血之药而自通;有血枯而不通者,乃气血虚败,如索千金于乞丐之手,其可得乎?若用破血之药,非惟不能行,反愈损于人矣。

治血枯而不能行者,滋而通之。

人参 肉苁蓉 五味子 黄芪 当归 川芎 白芍 熟地

上水煎,空心服。

治血壅而不行者,决而行之。

当归 生地 川芎 赤芍 三棱 莪术 鬼箭 苏木 玄胡索 红花 姜黄 白术 丹皮 桃仁

同酒一盅半,煎半,空心服。

养胃胜金汤 治妇人女子经脉不行,多有脾胃损伤而致者,不可轻用通经[3]之药,只宜补养脾胃,脾旺则能生血而经自行矣。

白术一钱 茯苓八分 白芍八分 黄芪六分 甘草四分 陈皮四分 麦芽四分 川芎七分 柴胡一钱 当归七分

上水煎,空心服。

滋血汤 治妇人血热气虚,经候涩滞不通,至使血聚,肢体麻木,浑身疼痛,烦倦,或室女年及笄,经脉不通,日渐黄瘦,将成劳疾,切不可便投红花破瘀等药,贻他日为患。若似前症,憎寒发热,五心烦躁,饮食减少,宜服此药,滋养而通利之。

马鞭草 荆芥穗各三分 桂心 枳壳 川芎 当归 赤芍各三钱 丹皮

上水二盅,乌梅一个,煎服。

红花当归散 治妇人血海枯竭,或积瘀血,经候不调,断续不定,时作腹痛,腰胯重疼,攻刺小腹紧硬,及室女月水不通,并宜服之。

红花 紫葳 牛膝 白芷 苏子各一钱 桂三钱五分 归尾[4] 刘寄奴各一钱 赤芍二钱

上作一服,用水一[5]盅,酒一盅,煎一盅,空心服。

柏子仁丸 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日渐瘦羸而生潮热,慎毋以毒药通之,惟此丸主之。

柏子仁一两,另研,炒 酒拌牛膝一两 生卷柏一两,生于石岩上,遇雨则舒如掌,逢日则卷如拳 泽兰叶二[6]两 续断二两 熟地四两[7]

上为末,入地黄膏,加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米汤送下八九[8]十丸。

泽兰叶汤 治症同前。

泽兰叶三两 酒拌当归一两 酒炒白芍一两 甘草五钱

每服五钱,水煎,空心[9]服。

加味地黄丸 治妇人经闭,发热或咳嗽等症。

熟地四两 山药二两 山茱萸肉四两[10] 茯苓一两五钱[11] 泽泻去毛,一两 酒拌当归一两 童便制香附一两 桃仁去皮尖,一两 土红花一两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温酒下百丸,或盐汤下。愚常以地黄丸并柏子仁丸合作一剂,炼蜜为丸,其功不可尽述[12]。

通经丸 治室女、妇人经脉不通,脐腹疼痛,潮热,或成瘕等症。

川椒去目,炒 煨莪术 干漆炒尽烟 炮干姜 酒蒸大黄 桂心 桃仁炒[13] 川乌泡。各七钱 当归酒洗炒,三[14]两 炒青皮一两 红花七钱 紫葳七钱 刘寄奴七钱 牛膝七钱

上为细末,将一半药用米醋熬成膏,和前余药末一半,同在石器内捣二三百下,丸如梧桐子大,阴干,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醋汤任下。

红花当归丸 治妇人血脏虚竭,经候不调,或断不来,积瘀成块,腰腹刺痛,肢体羸瘦者。

马鞭草八两 刘寄奴八两。二味共熬膏为丸 酒洗当归三两 赤芍 牛膝[15] 川芎 醋制香附 丹皮去木 甘草各一两五钱 红花 白芷各七钱五分 官桂二[16]钱 紫葳 苏木各三两 炒枳壳一两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