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新东方决胜考研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5 16:59:09

点击下载

作者:新东方考试研究中心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7)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新东方决胜考研系列)

(2017)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新东方决胜考研系列)试读:

前言

PREFACE

考研英语真题对考研英语复习有着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历来为考研辅导专家和考研学子所推崇。通过真题可以知题型,知难易,知考点,然而,不可或缺的还有对真题的解析,通过解析可以知策略,知误区,知动向。但“真题都一样,解析有不同”,高质量的真题解析可帮助考生深得试题精髓,一读便豁然开朗,而粗制滥造的真题解析使谬种流布,误人匪浅。为此,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研发中心和国内项目推广管理中心本着对考生负责的态度,经深度考察,砥志研思,特推出这本《考研英语历年真题详解及复习指南》,力求为考生提供一本真正实用的、知识确凿的、经得起推敲的真题解析。1 完善官方答案疏漏之处,修正他书解析失察之处

在本书的编著过程中,整个研发团队始终秉承尊重知识、探究事实、不迷信权威、不妄下断论的原则。针对有争议的问题,我们采取集体研讨的方式,让各位撰写人员引经据典,畅抒己见,求索查证,据理力争,最后达到消除分歧、达成共识的目的,以精品的形式呈现给广大考生。

经研究发现,自2005年至今,教育部考试中心公布的考研英语答案中,至少存在五处答案有待商榷(详见书内具体说明)。试以2006年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第8题为例:the number of the homeless is  8 . 所给四个选项分别为[A]inflating、[B]expanding、[C]increasing和[D]extending。原文主题为美国无家可归者日益增多,第8题空格所在部分即在说明这一问题。官方公布的答案为选项[C]increasing,但我们认为选项[B]expanding也是正确的。number一词既可与increase构成搭配,也可以与expand构成搭配,均表示数量的增长。这样的用法不乏其例,如Business Week杂志2010年4月号上一篇题目为Birth Control Foe Vows to Swing Three Million Philippine Votes (By Joel Guinto and Francisco Alcuaz Jr.)的文章中的一句话:The number of people is expanding by 2 percent a year.(人数一年增加了百分之二。)再如Sarah Cameron的著作Caribbean Islands (2007)中的一句:Most countries have now cybercafés and the number is expanding all the time.(目前大部分国家都有网吧,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在增加。)在China Daily中也可找到相应的例子:The country's 167 million elderly people above the age of 60 make up 20 percent of the world's total and the number is expanding every year. (Seniors First,2010/10/16)(目前,中国超过60岁的老年人达到1.67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并且这一数字还在逐年递增。)这说明语言的用法是非常灵活的,不能局限于某一特定的范围之内。由于命题者为了增加英语知识运用部分试题的难度,在选项的设置上追求强干扰性,难免出现疏漏之处。

考研英语图书市场花开几家,其中不乏名师执笔、一版再版之作,然而在这些颇具影响力的真题解析图书中,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2009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第二篇文章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but today a man can boost his paternal (fatherly) wisdom—or at least confirm that he's the kid's dad. 多家图书将其译为:父贤知其子,但现在的男人可以增强其为人父的智慧——或者至少确认自己是孩子的爸爸。但我们认为准确的译文应为:再聪明的父亲也不见得了解自己的孩子,而如今的男人则可以提高其为人父的智慧——或者至少能够确定自己是孩子的亲生父亲。纷争之处在于对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的理解,该句源于莎士比亚的剧本《威尼斯商人》,相关剧情此处不予赘述。It be...that...形式看似强调结构,却不能单单以强调结构来理解。当其出现在习语结构中时,通常包含有“无论怎样……也未必……”的含义,that后面部分如果为肯定意义,要理解成否定意义,而否定则要理解为肯定。如: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更重要的是,对这一结构的理解要基于其出现的语境,考察其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原文讲述了基因检测技术的兴起,这一技术可用于亲子鉴定等方面,至少可以确认那些为人父者是否是孩子的亲生父亲。原句是由but连接的转折句,意为此技术的诞生使此前存在的遗憾得以弥补,这一遗憾只能理解为父亲难知其子之恨事,才符合作者的真实意图。2 模拟实际解题流程,引领高效备考路径

本书的试题解析摒弃了那种解析时常用的由结论到过程的倒推法,而是从考生面对试题时的基本解题思路出发,循循善诱,步步指导,旨在培养考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掌握高效的解题策略,快速准确地找到问题的答案。如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先让考生思考空格所填词在句中的位置及承担的成分,正确理解空格所在句的意思,然后兼顾上下文甚至前后段落,从而比较全面地把握文章的真实含义。此部分的解析不仅细述解题思路,而且提供了甄别真伪的方法,同时阐明考点分布,揭示命题规律。阅读理解部分的解析方法基本遵循了让试题回归原文的原则。除此之外,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这三个部分的解析都穿插有应试策略的讲解,如不同翻译疑难点的处理技巧,多种句式在写作中的应用方法等,这些都给考生提供了有效的解题指导。3 深入分析试题三昧,全新解读成说旧论

考研英语文章多取材于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Newsweek(《新闻周刊》)、Time(《时代周刊》)、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等英美主流报刊和一些学术专著,这些文章或深潜缜致,或恣肆任性,由是引发诸多见仁见智之辩,产生误读也不足为奇。在解析过程中,我们尤其着力于这些地方,不囿于成说,不唯名家是从,以还原事实真貌、探求作者蕴藉为己任,对一些问题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且言之有据,论之成理,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现略举新解数例如下:wear one's learning lightly(2010年阅读理解Part A Text 1)在文中应作“以轻松活泼的方式显示某人的学识”解,而非“不夸耀学问”或“卖弄学识”;tipping point“引爆点”(2010年阅读理解Part A Text 3)并非流行病学术语,也非指当一种传染疾病达到超出任何可控制其进一步传播的能力的点,而是社会学术语,源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东北部旧城区的白人突然纷纷迁往郊区的现象,指质变来临前的关键一点,由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Morton Grodzins命名;“the Rachel”(2011年阅读理解Part A Text 4)应作“瑞秋式发型”解,而非《老友记》中的人物瑞秋;The Degradation of Language and Music and Why We Should,Like,Care(2005年阅读理解Part A Text 4)应作“《语言与音乐的退化以及我们为什么要在意》”解,而非“《语言与音乐的退化以及我们为什么应该、喜欢或在意》”,like在此无实义,仅表示口语中的停顿,相当于“uh”或“um”,作者用于书名意在说明正式英语的退化。4 吸收最新学术成果,采用先进研究方法

我们在对真题解析的过程中力图渗透当代语言教学与研究的最新成果。在[解题思路]版块,运用篇章理论中的衔接手段来帮助考生把握解题线索,打开思维通道;在[句式分析]版块,我们融入了语法研究的一些成果,比方说连谓词(catenative verb),只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为方便考生的理解,并未引入这一概念,而将be about to,be going to,be likely to,begin to,help (to),happen to等连谓词连同其后的原形谓词一起视为谓语部分,continue v-ing,(not) help v-ing等也作同样的处理。这样既可以解决传统语法的条条框框无法说通的问题,又能让考生明确语法规则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情形。同时,本书的编撰利用了先进的语料库技术,对文章的篇章结构、句式特征和词汇应用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既高屋建瓴,又洞幽烛微,为考生系统了解近年来考研英语文章的特征提供了借鉴。5 体例安排科学合理,版式设计活泼悦目

本书的试题分析及复习指南部分,不仅结合历年真题统计数据阐释了各题型的命题规律和特点,而且提供了实用、中肯的解题技巧和备考指导。书内解析部分既有对文章大意及篇章结构的宏观分析,又有对词汇及句式的细致讲解,还有背景知识的相关说明,辨析精微,论说明晰,例证精当,既有规律总结,又有难点论述,还有技巧点拨,细致入微,凸显实用。本书的版式设计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各版块区分一目了然,阅读舒适度高,便于考生使用。另外,本次改版特将试题部分单独装订为一册,更方便考生做题、查阅答案和深度学习。6 音频视频资料答疑,多元超值给力服务

本书附赠超值复习资料,考生可免费下载,包括新东方考研名师辅导视频、2000~2016年考研英语真题全文MP3、166篇精选的同源阅读PDF版、2000~2006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2005~2016年考研英语小作文翻译、翻译技巧点拨和写作技巧点拨。同时,考生还可以登录新东方网考研频道(http://kaoyan.xdf.cn)下载更多新东方内部资料,并可以登录新东方网问吧(http://w.xdf.cn)与本书作者和新东方名师进行在线问答。

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高层领导的大力支持,俞敏洪老师和北京新东方学校考研名师周雷拨冗为本书作序,北京新东方学校考研指导专家舒洋老师和王江涛老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同时,新东方大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新东方迅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东方网、新东方批改网、新东方全国各分校也给予了大力协助,谨在此一并致以谢忱。

愿本书成为各位考生考研途中的得力助手,并预祝大家梦想成真!新东方研发中心第一部分考研英语试题分析及复习指南一、考研英语概述

硕士研究生教育按照培养目标的不同,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高层次学术研究型专门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某一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从2010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英语试卷分为了英语(一)和英语(二)。英语(一)即原统考“英语”。英语(二)主要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统考科目。本书针对英语(一)进行说明和解析。(一)考试大纲规定的考查内容

考生应掌握下列语言知识和技能:1. 语言知识(1)语法知识

考生应能熟练地运用基本的语法知识。

考试大纲没有专门列出对语法知识的具体要求,其目的是鼓励考生用听、说、读、写的实践代替单纯的语法知识学习,以求考生在交际中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语法知识。(2)词汇

考生应能掌握5,500左右的词汇以及相关词组。除掌握词汇的基本含义外,考生还应掌握词汇之间的词义关系,如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掌握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如动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等;掌握词汇生成的基本知识,如词源、词根、词缀等。2. 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种能力,由于对听、说能力的考查在复试中进行,因此大纲中仅列出对读、写两种技能的要求。(1)阅读

考生应能读懂选自各类书籍和报刊的不同类型的文字材料(生词量不超过所读材料总词汇量的3%),还应能读懂与本人学习或工作有关的文献、技术说明和产品介绍等。对所读材料,考生应能:

①理解主旨要义;

②理解文中的具体信息;

③理解文中的概念性含义;

④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

⑤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的词义;

⑥理解文章的总体结构以及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⑦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或态度;

⑧区分论点和论据。(2)写作

考生应能写不同类型的应用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以及一般说明性或议论性的文章。写作时,考生应能:

①做到语法、拼写、标点正确,用词恰当;

②遵循文章的特定文体格式;

③合理组织文章结构,使其内容统一、连贯;

④根据写作目的和特定读者,恰当选用语体。

从以上考查内容可以看出,考研英语是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考查。考生不仅要储备一定的词汇量,记住一些知识点,同时还须地道地使用这些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另外,考生还应根据上面所列出的具体技能查漏补缺,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1. 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试卷分试题册和答题卡。答题卡分为答题卡1和答题卡2。考生需将英语知识运用和阅读理解A、B节的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1上,将阅读理解C节和写作部分的答案写在答题卡2上。2. 试卷结构

试题分为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三大部分,共52题。第一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该部分由A、B、C三节组成,考查考生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A节(20小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主旨要义、具体信息、概念性含义,进行有关的判断、推理和引申,根据上下文推测生词词义的能力。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四篇文章(总长度约为1600词)的内容,完成每篇文章后分设的五个小题。

B节(5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对诸如连贯性、一致性等语段特征以及文章结构的理解。本部分有三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三种备选题型中选择一种进行考查。备选题型有:(1)在一篇总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中留出5段空白,文章后给出6~7段文字,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段文字中选择5段文字分别放进文章中5个空白处。(2)在一篇长度为500~600词的文章中,各段落的原有顺序已经被打乱,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和结构将所列段落(7~8个)重新排序。其中有2~3个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已经给出。(3)在一篇长度为500词的文章的前或后有6~7段文字或6~7个概括句或小标题,这些文字或标题分别是对文章中某一部分的概括、阐述或举例。要求考生根据文章内容,从这6~7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5段文字或5个标题填入文章的空白处。

C节(5小题):主要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概念或结构较复杂的英语文字材料的能力。要求考生阅读一篇约400词的文章,并将其中5个画线部分(约150词)译成汉语,要求译文准确、完整、通顺。第三部分 写作

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总分30分。

A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写出一篇约100词(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的应用性短文,包括私人和公务信函、备忘录、报告等。满分10分。

B节:考生根据提示信息写出一篇160~200词的短文(标点符号不计算在内)。提示信息的形式有主题句、写作提纲、规定情景、图、表等。满分20分。(以上部分内容来源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大纲解析》)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一)试卷结构表二、考研英语分述(一)英语知识运用1. 题型综述

英语知识运用是测试考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题型。它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对考生进行考查。宏观层面考查考生对文章语段特征的辨识能力,通过上下文的语意关系和逻辑关系来判断文章中设空的内容,而微观层面则考查考生对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运用能力。2. 命题规律(1)文章特征

英语知识运用这一题型是在语篇基础上设计而成的,所选取文章的题材主要涉及社会生活、科普知识和文化教育等方面,文章多取材于The Economist、The New York Times、Scientific American等英美主流报刊。其体裁以论说文为主,语言精练,风格朴素,逻辑严密。虽然考试大纲将文章篇幅规定为240~280词,但根据对历年真题统计的情况来看,实际文章长度多超过规定字数的平均数260词,篇幅范围为260~293词,平均长度为278词。近十年考研英语知识运用文章特征(2)考点分布

根据英语知识运用考查的两个层面,我们对近十年来该部分的考点进行了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四个选项在语法上符合原文的试题占90%以上。也就是说,纯粹考语法知识的试题微乎其微。由于英语知识运用是从语篇的角度综合测试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因此这一题型的考点主要集中在对上下文语意关系和上下文逻辑关系的考查上面。各位考生自下面的统计表中可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历年考研英语知识运用考点分布

①上下文语意关系

英语知识运用将词汇放在语篇中考查,在多数情况下,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文意判断词汇的正确搭配和合乎语意的用法,从而区分正误选项。对词汇应用能力的考查是英语知识运用测试的重点,在所有考题中的比例约为86%。下面从词义辨析、词语搭配和习语这三个层面对其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这三个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重合之处,并非截然分开的。

A. 词义辨析

大约有70%的词义辨析是对实词的考查,动词居于首位,其次为形容词和名词,虽然都是基础词汇,但如果只是局限于对其某一义项的背诵,知其一不知其二,在考试中仍难以正确作答。如2011年的第2题,正确选项produce在文章中并不是其常见义“生产;制造”,而是“引起;产生”,后跟某种结果或效果。

一般而言,词义辨析题的四个选项有以下几种情形:形异义近,形近义异,形近义近,形异义异。形异义近指试题选项中会出现意义较近但词形不同的选项,需要考生根据上下文对它们意义的细微差别进行区分。例如2006年第12题的四个选项都是与住所相关的名词:lodging,shelter,dwelling,house。形近义异指试题选项中的词汇词形比较接近,而意思却不同。例如2011年第5题的四个选项都是以表示某种性质或特点的形容词后缀-able结尾:measurable,manageable,affordable,renewable。形近义近指试题选项中的词汇词形比较接近,并且意思也相近。例如2002年第34题的四个选项:ability,capability,capacity,faculty,它们都是以表示“性质”或“状态”的名词后缀-ty结尾,并且都指某一方面的能力,对考生来说迷惑性非常大。形异义异指选项词汇的词形和意义都不相同,这种情形在考试中最为常见,考生需要清楚各个词的不同意思及它们的常见搭配,再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取舍。

B. 词语搭配

英国语言学家弗思(J. R. Firth)有一句名言:You shall know a word by the company it keeps!(了解一个词,得看它与什么词结伴!)在某种意义上,搭配的重要性不亚于语法。英语知识运用的试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对搭配的考查,这其中包括动词与名词、动词与副词、动词与介词、名词与介词、形容词与介词、形容词与名词的搭配等。以2010年试题为例,我们可以发现该年试题中对搭配的考查就有以下几种:动词与名affected (workers' productivity)(第1题); hitting (a plateau)(第20题)词动词与副(ended) up(第2题); duly (rose)(第16题)词(very) act(第3题); perplexing (behavior)(第4形容词与题); (systematic) evidence(第13题); misleading 名词(interpretations)(第14题)动词与介(were) subjected (to)(第11题)词动词与不failed (to rise)(第17题); tended (to be diligent)(第定式19题)

由此可知,掌握词汇的搭配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词汇的能力,是考生应对英语知识运用试题的重要途径。

C. 习语及其他

英语知识运用试题对词汇应用能力的考查除了词义辨析和词语搭配方面,还有习语、短语动词和固定搭配。以下为近十年来对习语、短语动词和固定搭配的具体考查情况。

习语:

big picture 整体情况;全局(2013,3)

for example 例如(2010,15;2013,4)

in turn 转而;结果(2004,32)

in general 普遍地;通常(2004,31)

at first 起初;起先(2005,12)

even if 即使;尽管(2005,6)

on the mind of ……心里所想的(2009,12)

rare bird 不寻常的人或物(2008,2)

above all 首先;首要(2009,18)

for instance 例如(2009,14)

so long as 只要(2010,7)

so far 迄今(2009,20)

contrary to 与……相反的(2010,12)

by oneself 单独地(2010,10)

as a result 结果(2012,20)

according to 根据(2011,11)

短语动词:

center on 围绕(2004,21)

lead to 导致;造成(2004,30)

subject to 使经受(2008,19;2010,11;2012,6)

put down to 归因于(2008,15)

turn around 使好转;有起色(2006,16)

end up 以……告终(2010,2)

turn out 结果是……(2009,5)

turn out 原来是;证明是;结果是(2014,6)

keep track of 跟上…的进展;掌握…的最新信息(2014,16)

build on (在某事物的基础上)增加,发展(2014,19)

固定搭配:

be soft on 对……心软或仁慈(2013,6)

take sth into consideration 考虑某事 (2013,14)

be rooted in 扎根于……(2011,12)

in response to 对……作出反应或回应(2004,24)

这里对介词搭配作一点补充说明,英语知识运用试题中考查介词与其他词类构成的普通搭配的情形较少,而通常以习语、短语动词或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

②上下文逻辑关系

逻辑关系题是英语知识运用常见的也是必要的考点,旨在考查考生对短文连贯性的把握和对篇章结构的理解。逻辑关系词是表示各种逻辑意义的连句手段,标志着作者写作思路的发展或文章话题的变化。英语知识运用测试中考查的逻辑关系词通常是连词、副词或连词及副词短语,所表达的语意关系表现为转折、让步、因果、对比、列举、递进、增补、总结等。历年考研英语知识运用考查的逻辑关系词统计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近十年来英语知识运用试题考查较多的逻辑关系为转折、让步、因果等,而出现最多的逻辑关系词为however,although,because。各位考生应熟悉这些逻辑关系及它们相对应的关系词。3. 解题步骤及技巧(1)解题步骤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考查考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和英语知识的综合应用,考生应基于语境进行答题,所选择的答案必须切合上下文语意,符合语法,同时又是最恰当的。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解题过程可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通读全文。历年真题英语知识运用的文章首句都是完整的,且大多提示了文章的背景知识或主题思想。考生应先通读全文,并在首句的辅助下,把握文章的主题,迅速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及观点倾向。

第二步,边读边做。把握文章主旨之后,就可以边读文章边做题。在这一环节,可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来解题。答案明显、考生比较熟悉或者有把握的试题,可先行完成。随着空格的减少,整篇文章的意思就会越来越显豁,这样也利于解答其他试题。

第三步,突破难题。由于英语知识运用的测试点是在语篇基础上设置的,因此许多试题必须通过上下文来进行推断。对于较难选择的题目,要反复阅读其前后的句子,弄懂它们之间的联系,寻求有助于解题的线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第四步,核对答案。将选好的答案代回原文之中,通读全文,检查补全后的文章是否语意通顺,逻辑合理。如果出现文章不顺畅的情况,那么就要重新审视该空格处的答案,再作选择。(2)解题技巧

①利用文章第一句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为了引导考生更好地进入文章内容,英语知识运用文章的第一句话都是完整的,而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或含有主题词的句子,因此,考生应充分利用文章首段首句提供的信息,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弄清文章的写作背景。例如2009年真题的第一句:Research on animal intelligence always makes us wonder just how smart humans are.(对动物智力进行的研究总是使我们想知道人类到底有多聪明。)这一句告诉考生,本文的主题有可能是对人类智力的思考。

②利用上下文寻找解题信息

尽管英语知识运用的文章通常是不足300词的短文,但它仍然是一个意义相对完整的语篇。为把意思表达清楚、完整,作者在行文中不可避免地要采用各种衔接手段,其中就有词语的替代、复现和同现情况。根据这一原则,某一试题的答案就很可能是在上下文中复现或同现的词,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词之间的联系来确定答案。例如:In fact, instead of straining muscles to build them, as exercise does, laughter apparently accomplishes the opposite. Studies dating back to the 1930s indicate that laughter relaxes muscles, decreasing muscle tone for up to 45 minutes after the laugh dies down.Such bodily reaction might conceivably help 9 the effect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2011年真题】1. [A]aggravate[B]generate[C]moderate[D]enhance[分析]第9题空格所在句的意思为“这样的身体反应可能会有助于_____精神压力”,意在说明这样的身体反应对精神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根据上文可知,Such bodily reaction指代上段尾句所说的laughter relaxes muscles,decreasing muscle tone...(笑使肌肉放松,降低肌张力水平),可判断所填词应与此意思相近。四个选项中只有moderate(缓和;减轻)符合这样的要求,因此,答案为选项[C]。

因此,考生在解题时应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也可以根据个人习惯在文章中标出相关线索,培养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的能力。

③利用惯用法和搭配知识解题

对词汇应用能力的考查是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重点,其中考查得最多的是一些习惯搭配,比如动词、名词、形容词等的习惯搭配。例如:Many others, while not addicted or mentally ill, simply lack the everyday survival skills needed to turn their lives 16 .【2006年真题】1. [A]around[B]over[C]on[D]up[分析]本题的四个选项均为副词,考查的是实义动词turn与这些副词搭配构成的动词短语的意义和用法。turn around意为“使(经济、企业、生活等)好转;有起色”,turn over既可以表示“使翻身,翻转”,也可以表示“仔细考虑;周密考虑”,turn on表示“接通(电流、煤气、水等);打开”,turn up表示“开大,调高(音量、热量等)”。如果知道了这些搭配的含义,很容易判断出符合文意的是turn around,因此答案为选项[A]。

④利用逻辑关系解题

英语知识运用文章中表示转折、让步、因果、对比关系的过渡词是文章脉络结构的标志,考生在解题时要充分利用这些标志词。而对于选择逻辑关系词的题目,考生则需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自己辨别两个分句间隐含的逻辑关系,从而选出恰当的逻辑关系词。例如: 12  most leaders sought to maintain Catholicism  13  the official religion of the new states, some sought to end the  14  of the other faiths.【2007年真题】1. [A]Since[B]If[C]Unless[D]While[分析]很明显,第12题空格处需要填入一个连词,来体现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这两个分句的主语分别是most leaders和some(leaders),表明在宗教信仰问题上领导层出现了两个派别的意见,显然,这两种态度形成了对照关系,而非条件和因果关系,因此since,if和unless均可排除,只有while符合文意。

⑤利用背景知识和常识解题

解答英语知识运用试题时,还可以利用我们已有的常识,再借助于上下文语境,来确定题目的答案。例如:Laughter does produce short-term changes in the function of the heart and its blood vessels,  3  heart rate and oxygen consumption.【2011年真题】1. [A]stabilizing[B]boosting[C]impairing[D]determining[分析]本题空格处需填入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后跟两个宾语heart rate和oxygen consumption,构成动宾搭配。由于空格所在段落一直在说明笑对身体的益处,而前一句中的does肯定了这种益处,故空格中填入的词与heart rate和oxygen consumption搭配应体现笑对心脏及血管的有益影响。根据常识可知,心脏运动越强健,则其摄氧量越多,有氧运动能力越强。故空格处应填入表增强心脏运动,提高摄氧量的词,只有选项[B]boosting符合文意。4. 备考指导

虽然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分值只有10分,但此部分具有很高的区分度,即该部分的答题状况更容易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因此,考生切不可因该部分分值低而掉以轻心,扎实的复习备考工作仍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词汇的广度和深度并重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试题基于语篇设置而成,要求考生必须通过阅读才能正确答题,而丰富的词汇量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另外,本部分考查学生根据语篇内容选取最佳词汇构成通顺文意的能力。因此,考生对词汇的掌握和运用显得尤为重要。考生不仅要记住所规定的词汇,还要能够在实践中准确地使用词汇。换句话说,考生对于词汇学习既要抓量,也要重质,既要知道其释义,也要掌握其用法。这里我们将十年来英语知识运用部分试题中出现的高频词汇进行了梳理。历年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部分高频词统计

词类例词for, with, on, in, by, against, at介词since, unless, because, as, but, although, while, until, 连词whereas, if, even iftherefore, however, indeed, hence副词subject, determine, create, observe, influence, tend, 动词sustain, suggest, raisethought, awareness, capability, concept名词particular, unique, fundamental形容词

在深度方面,考生应尤其注意对词汇用法的学习。例如,对于as这个词,考生要分别了解它作介词、连词、关系词的用法,并掌握as所构成的短语的不同意义及用法。

考生在复习词汇时,要学会科学的记忆方法,其中利用词根、词缀来记忆词汇或推测生词词意显得尤为重要。历年试题中的众多选项都是由同一词根或词干而生发出来的,例如,expect一词,2007年考查了其动词形式,2010年是其名词形式expectation,2011年则考查其形容词形式expected与定冠词连用作名词的用法。诸如此类的还有:availability(名词,2004)和available(形容词,2005)、expose(动词,2005)和exposure(名词,2004)、stimulate(动词,2003)和stimuli(名词,2005)等。(2)夯实语法知识基础

尽管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单纯考查语法知识的试题微乎其微,但扎实全面的语法知识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因此,考生不能放松对语法知识的学习。而本部分考查的语法主要集中在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等,具体内容考生可参看本书英语知识运用部分中的句式分析版块。(3)熟悉语篇衔接手段

在解答英语知识运用试题的过程中,考生还须具备语篇一致性和连贯性的知识。这些衔接手段包括指称、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

我们以2010年英语知识运用试题的前两段为例,简单对这些衔接手段予以说明。In 1924 America's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sent two engineers to supervise a series of industrial experiments at a telephone-parts factory called the Hawthorne Plant near Chicago. It hoped they would learn how shop-floor lighting affected workers' productivity. Instead, the studies ended up giving their name to the “Hawthorne effect”, the extremely influential idea that the very act of being experimented upon changes subjects' behavior.The idea arose because of the perplexing behavior of the women in the plant. According to accounts of the experiments, their hourly output rose when lighting was increased, but also when it was dimmed. It did not matter what was done in the experiment; so long as something was changed, productivity rose. An awareness that they were being experimented upon seemed to be enough to alter workers' behavior by itself.

在这篇短文中,具有指称作用的有they, their, it等代词,分别与其上文所指称的事物形成照应。文章第二段第二句是一个省略的并列句,由转折连词but将前后两个分句隔开,but之后的成分补充完整应为their hourly output (also) rose。连接是相对于指称、替代和省略较为复杂的衔接手段。它表示相邻句子(群)之间的连接关系。在本部分中,这样的连接词有instead, but等,表示转折的逻辑关系。词汇衔接通常采用重述、同现、搭配等方式,实现语篇的连续性。例如,本文中出现了一系列意义相互关联的词语:industrial experiments, the studies, influential idea等。这些词语同属于一个语义场,通过这些交互衔接的词汇,我们可以判断出本文主题与霍桑效应有关。(4)提升阅读能力

阅读理解是考生做好英语知识运用部分试题的前提,在该部分试题的解答过程中,无处不体现阅读理解的重要性。考生接触试题时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选择答案时不仅要读懂空格所在句的意思,还要理解上下文,甚至前后段落,还需要具有辨识各种语篇连接手段的能力,这一切都需要通过长期广泛的阅读加以提高。(二)阅读理解A节

阅读理解能力是考研英语的重点考查内容,从试卷中可以看到,除写作部分之外的试题都是基于语篇层次的考查,广而言之,都可称为阅读试题。因此,阅读理解是考生考研英语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考研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是分值比重最大的部分,A、B、C三节共占60分,而A节独占了40分,可谓重中之重。下面从各个方面对这部分试题予以解读,同时提出相应的备考建议。1. 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及备考对策

阅读是读者与阅读材料或作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读者一方面利用自己所掌握的词汇、句法、语义等语言知识对阅读材料的字、词、句、段进行解码,另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知的信息、情感、经历、文化等背景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推理。这两种信息处理方式在阅读过程中同时进行,从而达到对阅读材料所包含信息的有效获取。我们可将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及相应的备考对策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量与词汇处理能力

考生词汇量的大小和处理生词的方式决定着阅读速度与准确率,因此考生除了精通大纲之内的词汇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词汇处理策略,比方说通过上下文提供的信息、衔接关系、语意联系等来判断生词的意义或多义词的某一特定义项。(2)阅读技能

考生所具备的阅读技能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如果能够掌握猜测词义、快速定位主题句、推理判断等相关的阅读技能,对正确答题也大有帮助。(3)情感因素

考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态度也会影响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在考场这一特定的情境下,不同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考生要学会调整机体,以最佳状态来完成考试。(4)背景知识

考生的整体知识水平、生活阅历、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程度等也直接影响着考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考生平时可加强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知识的涉猎,同时关注各领域的最新发展变化。(5)阅读材料

从阅读材料的角度看,文章内容、文体风格等也是影响阅读理解的因素。考生应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英语阅读范围,熟悉考研英语文章的主题及文体类型。2. 阅读理解A节文章特点(1)篇幅特征

虽然大纲将阅读理解A节四篇文章的总长度规定为1,600词,平均每篇文章400词,但根据近十年的实考情况来看,其四篇文章的总长度一般都超过了1,600词,每篇文章的长度多在400~450词之间,多由5~6段文字组成,每个段落的词数一般在70~110词。(2)题材及来源

从历年真题来看,阅读理解A节的文章多选取西方国家尤其是美、英等国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主题可分为商业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科普知识四大类。考生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考研英语一般都不会选取涉及中国的文章,也不会选取政治、宗教、种族冲突等敏感题材的文章,考生在备考时对阅读文章应有所取舍。

阅读理解A节的文章多源于近五年以来的英、美主流报刊,如:The Economist(《经济学人》)、Newsweek(《新闻周刊》)、Scientific American(《科学美国人》)、Time(《时代周刊》)等。历年考研英语阅读A节文章特征(3)体裁与结构模式

通过对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A节文章的研究发现,该部分文章的体裁(genre)以议论、评述、分析、论证型居多,大致可分为论述文和说明文两种体裁。从宏观上来看,这些文章的篇章结构模式可分为主张—反主张模式(claim-counterclaim pattern)、现象—分析模式(phenomenon-analysis pattern)、观点/结论—论证模式(claim/conclusion-argument pattern)、概括—具体模式(general-specific pattern)等几种。在实际篇章中,可能是一种模式独立出现,也可能是几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出现。

①主张—反主张模式

主张—反主张模式是论辩类、说明类篇章的典型模式,又称为假设—真实模式(hypothetical-real pattern)或主张—反应模式(claim-response pattern)。在这一篇章模式中,作者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或一部分人认可的观点或主张,也可以是假设的观点,然后否定该观点或对其进行反驳,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提出反主张或真实情况。

例如2010年Text 3就是这种模式:作者在第一段第一句中首先引出Malcolm Gladwell在《引爆潮流》一书中的观点:社会潮流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部分特殊个体(influentials)推动的。第二段承接首段,阐述了Malcolm观点的理论依据——二级传播理论,以及该理论被广泛接受的原因。从第三段开始,作者否定了Malcolm的观点,并对二级传播理论进行驳斥。在第四段的第三、四句中作者表明自己的观点:社会潮流顺利传播的必要条件是受到最初有影响力人士影响的人(each people so affected)去影响其身边的人,这些受到影响的人又继续影响他们身边的人,即多级传播。如果在一个社会传播过程中,与有影响力人士隔一个层级的人拒绝继续传播,传播过程就中断了,社会潮流就无法形成。在最后一段,作者通过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自己的观点:社会潮流的真正形成取决于易受影响的人的参与。

主张—反主张模式的文章在历年考研英语阅读理解A节占据较大比重,除2010年Text 3之外,属于此篇章模式的还有2015年Text 2、2014年Text 1、2013年Text 3、2012年Text 1、2009年Text 1、2009年Text 3、2007年Text 1、2005年Text 3等。

②现象—分析模式

现象—分析模式中还包括了问题—解决模式(problem-solution pattern),这一模式通常在文章开始描述某一现象或情景,然后围绕这一现象进一步分析、解释或说明,或揭示其问题所在,最后总结这一现象产生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解决方案。或者在现象之后,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观点(得出结论),再对这一观点进行分析。一般来讲,这类文章由现象或问题引出,分析和结论部分的顺序则可能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