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田随笔(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6 15:19:28

点击下载

作者:刘一飞

出版社: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蒙田随笔

蒙田随笔试读:

前言

蒙田是法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散文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以丰富的思想内涵闻名,素有“思想宝库”的美称。《蒙田随笔》是他的主要著作,先后写了近十年,是欧洲近代三大散文经典之一。在书中,蒙田以一个智者的眼光,观察和思考大千世界的芸芸众生,旁征博引,对人类许多共有的思想感情,提出了自己独到的、有时似乎是奇特的见解,给人以深思、反省的机会,能提高人们对人生的理解。本书即为《蒙田随笔》中精彩文章之选录。与其他篇章相比,这些精选的作品,更加散发着浓郁的人文主义色彩,映射出一种乐观、积极和充满智慧的人生态度,教给我们一种生活的艺术。

蒙田的行文风格如水银泻地,飘忽不定,变化多彩,仿佛作者漫不经心一挥而就似的。蒙田常说自己不是学者,写出的文章只不过是“漫无计划、不讲方法”地偶尔翻翻书的印象;他写的东西也不润色,不过是把脑袋里一时触发的想法记下来而已,纯属“闲话家常,抒写情怀”。因此我们读他的作品只觉得满纸烟云,神龙出没,不见首尾,犹如红日放光却不知躲在何处。蒙田自己还曾说:“我知道我在叙述时缺乏次序,但是今后在这部作品中叙述这些故事时也不见得会遵守。”他“向来重视话语的分量和用处,而不是它们的次序和连贯”。

蒙田的随笔不守入题、正反题、结论等等的写作框架,真正是“满心而发,肆口而成”,这种文法给阅读和理解带来逻辑上的困难,也为后世的选编造成一定影响。鉴于此,在选编过程中,我们给各篇重设了标题,言简意赅而又提纲挈领,进一步突出文章主旨。另外,针对文中引用的智者哲人的格言和警句,一律将言者(首次出现时注明身份)打上括号标于其后,并纳入句群叙述中,这对在具体语境中加深理解显然是有益的。这样来处理,会更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要和审美情趣,读来会别具一番风味。01 论挑战

当我们冒犯了某人又恰巧落在了他的手上,为了得到对方的宽仁,我们会用屈服来换取同情和怜悯;而如果我们用勇气、不屈和坚韧直面命运的挑战,有时候也会获得意想不到的结果。(1)(2)

威尔斯亲王爱德华曾长期摄政于吉耶纳,享有巨大的财富和声誉。他被列摩日人激怒后进行屠城报复。在无辜百姓跪地求饶时他没有放下屠刀,在妇孺苦苦哀求、满眼洒泪时他没动丝毫恻隐;而当目睹了三位法国绅士以无比英勇的战斗激情誓死抵抗来势汹汹的入侵英军时,他罢手了。是三个绅士的英雄气概化解了他的盛怒,赢得了他的赦免和敬重,是三个绅士的英雄气概使得其余市民幸免于难。(3)(4)

斯坎德培是伊庇鲁斯的君王,他追踪手下的一名士兵,想把这名士兵处死。那士兵先是忍气吞声,苦苦哀求,试图让君王平息怒火,但却无济于事,最后他决定孤注一掷,握起剑来等待决斗。这一毅然的决心顿时止住了主人的愤怒:君王见士兵做出如此令人尊敬的决定,便宽恕了他。那些不了解斯坎德培的神奇力量和勇敢的人,或许会对这一例子作出另一种解释。(5)(6)

康拉德三世包围巴伐利亚公爵后,无视任何形式的屈辱求和条件,仅仅答应让城中那些夫人和贵妇人们不受侵犯地离开,允许她们尽其所能带着东西徒步出城。而这些女人所带走的是什么呢?她们毫不迟疑地背起了她们的丈夫和孩子,还有公爵本人!这些贵妇人的慷慨行为震撼了康拉德三世的铁石心肠,使他心喜而泣,也使他立刻消除了先前对于公爵的仇恨。从此以后,他开始宽仁地对待公爵,也开始了对其人民的人道统治。

上述方法中无论是屈服还是抵抗,都很容易把人征服。就我而言,我向来富有同情心,为人宽容大度。不管怎样,我自以为我的本性更(7)倾向于同情,而不是钦佩。然而,对斯多葛派来说,怜悯是一种罪恶。他们主张救助受苦受难者,但不要给以同情和怜悯。

我觉得下述例子似乎更加合适,因为从中我们能看到那些经受软硬两种方式考验的心灵,如何承受其中之一而不动摇,却屈就于另一种方式。大概可以说,恻隐之心是温和、宽容、柔弱的表现,妇女、儿童、俗人等天性较弱者更具有这种倾向;相反,蔑视眼泪和乞求,只崇敬勇敢的神圣形象,则出自强健、不屈不挠的心灵,他们只崇拜男性的坚韧与顽强。然而对于不大高贵的人,惊奇和敬佩有时也能产生同样的结果。(8)

以底比斯人民为证。他们将那些到了规定任期而不卸任的将领(9)提交重罪法庭审判。派洛皮达在人民的控告压力下屈服,为保性命(10)苦苦求饶,可人民却很难宽恕他。相反,伊巴密浓达却把他自己做的事淋漓尽致地颂扬一遍,并自信而高傲地谴责人民忘恩负义,这使人民在表决时不敢投票,议会散会时,大家都称赞伊巴密浓达的大智大勇。(11)

老狄奥尼修斯经过长期的艰难困苦,终于攻下雷焦卡拉布里

(12)亚城,并抓获曾负隅顽抗的统帅菲通,一位十足的君子。狄氏想对菲通进行报复,以示儆戒。他首先告诉菲通他在前一天如何把菲通的儿子及其所有亲族都淹死了。对此,菲通只淡然回答,他们的这一天比他自己的更幸福。然后,狄氏叫人剥去菲通的衣服,并叫刽子手带他在全市游街示众,残忍地鞭打和羞辱他,并用恶言秽语谩骂他。然而,菲通临危不惧,神色坚毅,大声提醒刽子手,他的死是为了伟大而崇高的事业,为了不使自己的祖国落入独裁者手中,并威胁狄氏将受到诸神的惩罚。狄氏从他部队的目光中,看到了士兵们并没有为这位败将的顶撞所激怒,相反,整个部队开始蔑视他们的将领及其胜利,他们显然已被菲通非凡的勇敢所感动。狄氏还从士兵的目光中预感到反叛的可能性,他们甚至还会将菲通从卫士的手里抢救出来。于是,他下令停止对菲通的这种残酷折磨,暗中遣人将他淹死于大海。

当然,人是极其虚荣和反复无常的。对人很难作出固定不变和千(13)篇一律的评价。庞培曾因一个叫芝诺的公民愿意独自为马墨提奥(14)人担罪受罚而宽恕了全城居民,尽管庞培曾被他们激怒过。而佩

(15)(16)鲁贾的城主对苏拉也用过同样的办法,却与己与全城居民没有好处。(17)

亚历山大则与前述例子截然相反。这位最勇敢、对战败者极其宽容的人,浴血奋战,攻下加沙城后,碰上该城指挥官贝蒂斯。对于此人的英勇顽强,他在围城时早有领教:在这一战役中,贝蒂斯经受了可怕的考验,最后在部队溃逃、武器折断、自己遍体鳞伤的情况下,依然孤身奋战于众多马其顿人之中。亚历山大为这次胜利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最惨重的是他身中两箭,他对此耿耿于怀,对贝蒂斯说:“贝蒂斯,你不会像你所愿意的那样死去,你会受到一个战俘可能受到的各种折磨。”而对方神色坚定,傲气凛然,面对威胁,一言不发。看到贝蒂斯傲慢而执著的沉默,亚历山大思忖:“他怎么不低头?他怎么不求饶?我一定要战胜你的沉默,即使不能让你说话,也要让你呻吟。”于是他由愤怒变成狂怒,命令士兵刺穿贝蒂斯的脚跟,将他活活地拖在一辆马车后面,把他撕得肢体不全。或许他对勇敢习以为常,根本不欣赏这种品质,所以就不太看重了?要不他太欣赏自己的勇敢,看到别人同样有胆量就会嫉妒、怨恨并难以忍受?也可能他一怒就容易暴躁,难容异己?

当然,如果他生性温和,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在屠戮底比斯城时,看到那么多手无寸铁毫无抵抗能力的人被成批杀戮一定会使他平息怒火。在这场灾难中,六千多人死于剑下,其中没有一人试图逃跑,也没有一人祈求饶命,他们个个都四处寻找敌人与之火拼直至光荣牺牲。哪怕是奄奄一息的伤者,也是把不怕牺牲的勇气作为最后的武器战斗到鲜血流尽。如果他不是天性残忍,如果他是一个真正有着宽容之心的人,如此悲壮的场面怎么可能不让他为之动容,怎么可能到了杀戮的最后一天也无法满足他那作为一个侵略者嗜血的贪婪?这场灾难就这样持续着,直到城中最后一个壮丁被杀掉,直到剩下三万老人、妇人、孩子以及那些没有劳动能力的人被带走沦为奴隶为止。

(1)爱德华(1330-1376):为“百年战争”中英国最杰出的将领。据说,1370年围困列摩日时,大肆屠杀市民,只饶了三位英勇抗战的将领。

(2)吉耶纳:法国西南部旧地区名。

(3)斯坎德培(1403-1468):阿尔巴尼亚君王。

(4)伊庇鲁斯:古希腊地区名,在今希腊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南部。

(5)康拉德三世(1093-1152):日耳曼皇帝。

(6)巴伐利亚公爵:这里指漂亮的亨利,1129年至1139年为巴伐利亚公爵。

(7)斯多葛派:斯多葛哲学学派(或称斯多亚学派)因在雅典集会广场的廊苑聚众讲学而得名。斯多葛学派是希腊化时代一个有极大影响的思想派别,被认为是自然法理论的真正奠基者。它的创始人是芝诺,由于他讲学的地方是在公共建筑下面的柱廊,希腊人称之为斯多葛。其代表人物有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克里斯普等。

(8)底比斯:古希腊城邦,先后击败雅典和斯巴达,称霸希腊。公元前335年为马其顿所灭。

(9)派洛皮达:古希腊底比斯统帅和政治家,公元前364年战死疆场。

(10)伊巴密浓达(约前420-前362):古希腊底比斯统帅和政治家。

(11)老狄奥尼修斯(前430-前367):锡拉库萨的君主。锡拉库萨为意大利西西里岛海港,建于公元前734年。

(12)雷焦卡拉布里亚:意大利南部城市,历史上曾是希腊殖民地,公元前357年到公元前351年,被锡拉库萨人占领。

(13)庞培(前106-前48):古罗马统帅。

(14)马墨提奥人:古代西西里岛北部居民,自称战神之子,以强盗为业。

(15)佩鲁贾:意大利城市。

(16)苏拉(前138-前78):古罗马统帅,独裁者。

(17)亚历山大(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大举侵略东方,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02 论悲伤

我是最不受忧伤情感控制的人。尽管人们对它另眼看待,可我一点都不喜欢也不欣赏。人们常给忧伤穿上明智、美德和良心的外衣:这纯粹是一种愚蠢而可怕的装饰。意大利人更是恰如其分地把邪恶称为伤感。因为伤感从来都是一种有害而荒唐、怯懦而卑鄙的情感,所以斯多葛派不容许他们的哲人有这种情感。

有传说称,埃及国王普萨梅尼图斯被波斯王康比泽击败并俘虏后,看到被俘的女儿穿着佣人的衣服,被波斯人派去汲水,她从他面前经过时,他所有的朋友都围着他伤心流泪,他自己却直立在那里,一言不发,眼睛看着地面。接着,他又看到儿子被敌人拉去处死,仍然无动于衷。但是,当他在战俘中看到自己的一个仆人时,却开始捶打脑袋,感受极其痛苦。(1)

无独有偶。我们的一位亲王最近也遭遇了类似的事。他在特朗特获悉他的长兄,整个家族的光荣和支柱被害的消息,不久又得知他家的第二希望——他的二哥也去世了,他以极其惊人的毅力承受了这两个打击。但是,几天后他的一个仆人死了,他却经受不住这一新的打击,陷入极度的悲痛与悔恨之中。有人以此作为论据,说他只被这最后的打击所震撼。事实上,两个哥哥相继去世,他已悲痛欲绝,稍微超载就会摧垮忍耐的堤坝。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评价我们的历史,即使历史向我们表明,当康比泽问普萨梅尼图斯为何对其子女的悲剧无动于衷,却为朋友的不幸而悲痛时,后者回答:“对朋友的悲伤可以用眼泪来表达,而对子女的悲伤则是任何方式都难以表达的。”

有关这一话题,古代一位画家的创造颇与之类似。这位画家画伊(2)菲革涅亚献祭仪式,按照目击者对这位美丽少女无辜殉难的关心程度来描绘他们各自不同的悲痛,画家作了最大的努力,当画少女的父亲时,已山穷水尽,便用手将他的脸遮住,仿佛没有任何方式可以表(3)达他的悲痛程度。这也能说明为何诗人们要虚构出尼俄柏这位不幸的母亲,来表达过度悲伤时的委靡不振和沉默不语的麻木状态:她先痛失七个儿子,继而七个女儿,丧失太多的亲人,因过分悲痛而最终变成了一块岩石。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对此描写说:“痛苦得变成了石像。”

当然,极端的悲痛会震惊整个心灵,使其不能自由行动,正如刚听到一则很不幸的消息时,我们会惊得魂飞魄散,呆若木鸡,但在放声大哭和悲哀诉说之后,心灵就会找到出路,得到放松和宽慰。恰如“痛苦到最后,终于哭出了声。”(古罗马诗人维吉尔)(4)

费迪南国王与匈牙利国王的遗孀在布达附近打仗,德军统帅雷萨利亚克看到一匹战马运来一具尸体。统帅和大家一样,因死者在战斗中表现出色,而对他的死深表同情。出于跟别人同样的好奇心,他想看看死者是谁。当死者被卸去盔甲时,他才认出原来是自己的儿子。众人皆泣,唯独他没说一句话,也没掉一滴泪,站在那里,双目凝视儿子,直到极度悲痛使他停止呼吸,直挺挺地倒在地上。

正如情人们说的那样:“可以表达出来的爱火是温火。”(早期意大利学者彼特拉克)他们还用下面的诗句表达难熬的情爱:“可怜的我!感官全已陶醉。当我见到你,累斯比,心灵和语言便不听使唤;微妙的火遍烧我全身;耳畔响起嗡嗡的声音;双眼蒙上沉沉的黑夜。”(古罗马诗人卡图卢斯)

因此,当我们的感情处于最剧烈最炽热的时刻,是很难表达痛苦和相思的。因为,此时我们的心灵被沉重的思绪压得喘不过气,躯体则因爱情而变得虚弱和忧郁。于是,那些爱得失去分寸的情人有时会突然找不到感觉,由于爱到了极点,即使在温馨之中,也会突然冷下来。大凡可以品尝和忍受的情爱都是微不足道的。“小悲则言,大悲则静。”(古罗马学者塞涅卡)同样,突如其来的快乐也会使我们大吃一惊,“她一见我和特洛伊军队,就失去神志,迷离恍惚,目光呆滞,脸色苍白,昏倒在地,过了许久才能重新说话。”(古罗马诗人维吉尔)

历史上因高兴而猝死者不乏其人:有位罗马妇人看到儿子从坎尼(5)溃败归来,过于兴奋而一命呜呼;索福克勒斯和暴君狄奥尼修斯也死于兴奋过度;塔尔瓦则是在获悉自己被罗马元老院授予荣誉称号消息时,客死在科西嘉。至于本世纪,这样的例子也不胜枚举:莱昂十世教皇得知米兰被攻克的消息,这是他期待已久的,因而惊喜若狂,便呜呼哀哉。还有一例更能证明人类的这一愚蠢行为:古人记载,辩证法大师狄奥多罗斯因为当着他的学生和听众的面不能解答人们提出的问题,羞愧不已而当场命归西天。

我很少感觉到这种强烈的情感。我天生感觉迟钝,并每天通过理性将感情约束。

(1)亲王:这里指洛林红衣主教夏尔·德·吉斯。他在几天内相继失去两个兄弟,大哥弗朗索瓦·德·吉斯于1563年2月24日围攻奥尔良时被杀,另一个死于同年3月6日。

(2)伊菲革涅亚: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其父阿伽农门因冒犯女神阿尔忒弥斯而遭女神惩罚;远征特洛伊的船队因无风不能起航,必须把伊菲革涅亚献祭给女神,才能平息其怒火。

(3)尼俄柏:希腊神话中的人物。

(4)费迪南(1503-1564):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1526),后为德国皇帝(1556)。摘自拉丁诗人卡图卢斯(前87-前54)的诗体剧,诗文中的“累斯比”是诗人对他的情妇克洛迪亚的称呼。

(5)狄奥尼修斯(前367-前344):锡拉库萨国王,老狄奥尼修斯之子。03 论闲逸

当我们看到很多肥沃富饶的土地长着千百种无用的野草,要将它们利用起来为我们服务,就得播上种子。有些妇女独自生出一大堆丑陋的生命,而要有正直、真实的一代,就必须对她们另外播种。人的思想也如此。如果不让大脑有事可做,有所制约,它就会在想象的旷野中驰骋,有时就会迷失方向。

骚动的心灵产生的不是疯狂,就是梦幻。维吉尔说:“当水在青铜盆里颤动,反射出阳光或月光,灿烂的光芒会在空中飞舞,一直升到天花板上。”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犹如病人做梦,幻觉丛生。”人的思想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会迷失方向。正如有人说的,无处不在就等于无处所在。正如塞涅卡所言:“马克西姆,无处不在,就是无处所在。”(1)

最近我退隐在家,决定尽量好好休息,不管他事以度余生,仿佛让我的思想无所事事,自由地运转和休息,这是对它的最大的爱护。我指望这样做脑子会更加运转自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越来越坚强,越来越成熟,但我觉得事与愿违。正如古罗马诗人卢卡努所说:“大脑无所事事,就会胡思乱想。”它就像脱缰的野马,成天有想不完的事,要比给它一件事思考时还要多想一百倍;我脑海里幻觉丛生,重重叠叠,杂乱无章。为了能够随时细察这种愚蠢和奇怪的行为,我开始将之一一笔录下来,指望日后会自感羞愧。

(1)最近我退隐在家:这句话是指1571年。04 论撒谎

没有人比我更不适合谈记性的了。因为我身上毫无迹象表明我有好的记忆力,恐怕世界上找不出第二个像我这样记性差的人。我有种种卑劣而平庸的品质,但记性差却是与众不同,实属罕见,值得名扬天下。

尽管我的记性不好是与生俱来——柏拉图出于需要,不无道理地把记忆称作有权有势的女神——然而,因为在我家乡,说某某人不聪明,就是说他没有记性,所以,每当我抱怨自己记性不好时,人们就会责怪我,怀疑我,仿佛我在指责自己是个傻瓜。他们把智力和记忆力混为一谈,这使我的情况变得更糟。他们指责我,是在伤害我,因为,恰恰相反,经验告诉我们,良好的记忆力和低弱的判断力是相辅相成的。此外,他们异口同声指责我的毛病,说明他们无情无义,而我向来友善待人,因此,他们这样也是在伤害我。他们说我记性不好得归罪于缺少感觉,把一个天生的缺点当成是意识问题。他们说我忘了这样那样的请求或承诺,忘了朋友们,说我从来不记得为了朋友应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或者应该隐瞒些什么。诚然,我常常忘事,但是,对于朋友要我做的事,我是不会忽略的。人们可以认为我这是无能,但不要把这种无能当做恶意,因为我生性不会戏弄人。

我为我的记性差感到自慰。首先,这一缺点有助于我克服在我身上可能产生的另一个更为严重的缺点,那就是名利欲望,因为对于热衷社交的人来说,记性差是一个不可忍受的缺点。随着记忆力的衰退,我身上的其他功能可能得到了加强,这一现象,在自然界的发展中不乏其例;假如别人独特的看法得助于记忆而留在我脑海里,那么和大家一样,我的思想和判断力会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而不能发挥自己的才干;我记性不好,说话就更简短,因为记忆库一般比想象库的备货充足,假如我的记性好,我就会对我的朋友们喋喋不休而震聋他们的耳朵,就可以借题发挥这一才能,让我的言辞变得热烈而又具吸引力。我在我的几个知心朋友那里验证过:他们越是回想出事情的全部细节,他们的叙述就越是冗长拉杂,即使故事精彩,也会因此而变得不精彩;如果故事不精彩,你就要诅咒他们的记性太好或是他们的见解太糟。一旦讲起来是很难把话头收住或中间打断的。一匹马若能干净利落地停住脚步,这就非同寻常了。甚至我看到有些说话不爱拉扯的人,一旦说起来,也是想停也停不下来。他们想找一个适当的时候结束谈话,却又继续拉扯下去,就像快要晕倒的人拖沓着脚步。老年人则更可怕,他们还记着遥远的事,但忘了他们不知重复多少遍了。我曾看见,本来很有意思的故事,被一个绅士叙述起来,就变得索然寡味,因为听众无一不听过上百次了。我为我的记性不好感到安慰的第二个原因是,拿一位古人的话来说,我很少记得曾经受到的凌辱,否则,我就得雇一个专门提醒台词的人了,就像波斯国王大流士一样,为了不忘雅典人对他的侮辱,每次吃饭时,都让一个年轻侍从在他耳边唱上三遍:“老爷,勿忘雅典人”;当我重读我读过的书卷,或重去我去过的地方,我总会像第一次那样感到新鲜。有人说,感到自己记性不好的人,休想撒谎,这样说不无道理。

我知道,语法学家对说假话和撒谎是有区别的。他们说,说假话是指说不真实的,但却信以为真的事;而撒谎一词源于拉丁语(我们的法语就源于拉丁语),这个词的定义包含违背良智的意思,因此只涉及那些言与心违的人。我谈的就是这种人。然而,这些人要么捏造主要的或者全部,要么将真实的内容掩饰和歪曲。当他们经常在同一件事上掩饰和歪曲,就难保不露马脚,因为事实的真相通过认识的途径已最先印入记忆,根深蒂固,它就会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想象中,驱逐基石不稳的虚构,而那些最初习得的情节,每次都会潜入我们的脑海,使我们忘记那些曾被我们歪曲过的细节。至于那些纯粹捏造的东西,因为没有相反的印象来戳穿他们的虚假,他们就认为对自己的胡编乱造可以高枕无忧。然而,由于内容空洞乏味,不着边际,很容易连自己也记不清楚。我经常碰到这样的人。可笑的是,那些人说话精于随机应变,善于讨上司喜欢。他们想把信义和良知伺服于千变万化的情况,所以他们说话也得随机应变,对于同一件事,他们一会儿说是灰色,一会儿又说成黄色;时而在这个人面前这样说,时而又在另一个人面前那样说。如果他们偶然将他们几次自相矛盾的话当做战利品拿出来作比较,这一杰出的本领会有怎样的命运呢?他们不只是会因一时不慎而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因为要记住对同一事物编造出来的各种形式,该有多好的记性!我看见现时许多人渴望获得谨慎的美名,殊不知即使美名远扬,也会徒有虚名。

事实上,撒谎是一种应该诅咒的恶习。我们全靠语言来维持相互间的关系。如果我们对撒谎的危害和丑恶有足够的认识,对它就会比对其他罪恶更不留情。我发现,人们通常会因为孩子们无辜而不合时宜的过错而惩罚他们,会因为他们冒失的,但不会造成任何印象和后果的行为而折磨他们。我认为,唯有撒谎和稍为次要的固执,才是我们时刻要防止萌芽和滋长的缺点。这两种缺点随孩子们的成长而发展。令人吃惊的是,一旦撒了谎,要想摆脱就不可能了。因此,我们常常看见,一些其实是很诚实的人,一旦撒了谎,就会一撒到底,再也摆脱不了。我有一位很称职的裁缝伙计,我从没听到过他说实话,即使说实话对他有利的时候也不说。

假如谎言和真理一样,只有一副面孔,我们还可以同它相处得好一些;因为那样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从反面理解撒谎者的话。可是,谎言却有千百副面孔,无法确定其范围。(1)

毕达哥拉斯派的善恶观认为,善是有限的和可定的,恶是无限的和不定的。千条路都背离目标,只有一条通往那里。当然,如果用无耻的一本正经的谎言来避开一个明显的极其严重的危险,我无法保证自己能坚持到底。

有一位神父说过,宁愿同熟悉的狗相伴,也不要与操不同语言的(2)人为伍。“因此,陌生人经常不被人当人相待。”在社交中,谎言比沉默更难令人接受。(3)

弗朗索瓦一世可以夸耀自己曾把米兰公爵的使者,能言善辩的弗朗西斯克·塔韦纳驳得张口结舌,走投无路。塔韦纳是受其主子米兰公爵的派遣,因一件后果严重的事来向法国国王道歉的。

事情是这样的。弗朗索瓦一世不久前被逐出意大利,但他想同意大利,甚至同米兰公爵领地继续保持和睦关系,因此,决定派一绅士,实质上的使节到公爵身边,但表面上装作不是因公,而是有私事要处(4)理。米兰公爵弗朗索瓦·斯福扎和查理五世皇帝的侄女,丹麦国王的女儿,享有亡夫遗产的洛林寡妇签了婚约,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查理五世;为了不使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他不能让皇帝觉察到他跟法国人有任何接触和来往。法国国王把这一使命交给了王家马厩总管,米兰人梅维伊。此人带着秘密国书以及作掩护用的给公爵的引荐信来到了米兰。可是,他在公爵身边待的时间太久,查理五世有所察觉,结果自然可想而知:公爵制造谋杀的假象,深夜派人砍了使者的头,并在两天内了结此案。法国国王向所有基督徒国王和米兰公爵本人发函询问缘由,为此,弗朗西斯克·塔韦纳阁下早已准备好了一份与事实相反的长篇推理。他在国王早朝时叙述了很多似乎令人信服的理由,来作为使者被杀的根据。他说,他的主人从来只把我们这位使者当做来米兰办理私事的绅士,那人也从未以其他身份出现过;米兰公爵甚至不承认知道那人是否为国王效劳,是否认识国王,因此,谈不上把他当做使节看待。弗朗索瓦一世向他提出很多疑问和异议,步步紧逼,最后逼他回答是不是在晚上偷偷将法国使节处死的。这时,弗朗西斯克狼狈不堪,只好如实回答说,出于对国王陛下的尊敬,公爵不敢让这样的极刑在白天进行。大家可以想象,他在法国国王鼻子底下不能自圆其说,是如何被驳得体无完肤的。尤里乌斯二世(5)教皇为了煽动英国国王反对弗朗索瓦一世,给他派去了一名特使。当使者陈述完使命后,英王在答辞中提到,要同如此强大的国王作战,准备工作是很难做的,他还提出了几条理由。使者回答英王说,他自己也考虑过这些困难,并对教皇说过。这一失当的回答,与他促使英王立即对法作战的使命是背道而驰的。这一来,倒让英王找到了一条重要的理由,那就是使者本人倾向法国。他将此事通告教皇,于是使者的财产全部充公,差一点丧失性命。

(1)毕达哥拉斯派: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所创立的学派。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其影响直到文艺复兴时代仍未消失。

(2)原文为拉丁语。普林尼语。

(3)弗朗索瓦一世(1494-1547):法国瓦罗亚王朝国王(1515-1547),曾与查理一世争夺神圣罗马帝国皇位,惨遭失败。后又为争夺意大利领土,与查理一世进行四次战争,均以失败告终。

(4)查理五世皇帝(1500-1558):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20年至1556年在位。

(5)应为路易十二。作者搞错了。05 论语速

法国作家拉博埃西说:“不是人人皆备各种才能的。”口才也如此。有人伶牙俐齿,说话快捷,随时能够临场发挥,应付自如;而另一些人则慢条斯理,不经深思熟虑,决不说一句话。正如人们提出女人应根据自身的优点进行形体健美训练一样,对于口才,也要因人而定:鉴于当今最需要口才的职业是布道者和律师,我建议,说话缓慢者最好去布道,而说话快捷者最好当律师。因为布道者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准备,布道时顺序渐进,没有间断;而律师的职业需要你随时加入辩论,对方的反驳无法预料,会把你原先的思绪打乱,因此必须随机应变。(1)

但是,在克雷蒙教皇与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于马赛会面时,原来安排普瓦耶,一位享有盛誉的职业律师,向教皇致欢迎辞。律师花了很长时间精心准备,据说在应该致辞的那天还从巴黎带来了讲稿。可是,教皇担心致辞内容可能会冒犯他身旁其他君王的使者,因此,就把他认为此刻该讲的话题通告给法国国王,但与普瓦耶先生准备的恰恰相反。因此,普瓦耶准备好的讲稿就派不了用场,需要即席准备另一个致辞。可是,普瓦耶感到力不从心,只得把这个任务交给杜贝莱主教大人。

辩论比讲道理难,可我觉得至少在法国,称职的律师要多于称职的布道者。

我以为,做事迅速、敏捷是性格所致;而沉着、缓慢则是理性所为。有些人没有时间准备,就会哑口无言,还有些人有时间准备不会比没有准备时讲得更好,这两者都让人不可思议。有人说,塞维吕斯·卡西尤斯不加思考时,讲话更加精彩;他并不勤奋,而擅长临场发挥;他讲话时如果受到干扰,只会对他有利,他的对手不敢刺激他,怕他被激怒后更加能言善辩。经验告诉我,这种天性与事先勤奋而执著的考虑是不相容的,如果不能自由发挥,就会毫无价值。当然,有些事情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挑灯夜战,苦心琢磨。但是,除此之外,越是想把事情做好,或者过于专心和努力,即兴发挥的天性就越会遇到阻碍,不能发挥自如,就好像狭窄的通道无法通过汹涌的激流一样。

我所谈的这种即兴发挥的天性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它不能受到强烈情绪的震动和刺激,例如不能像卡西尤斯那样被激怒,因为情绪太强烈会讲不出话来;它需要的不是震撼,而是激励;它需要意外、现实和陌生场合的刺激和振奋。没有任何外界的影响,它只会懈怠拖沓,无精打采。刺激便是它的生命和魅力。

我自己不能很好地支配和掌握自己。偶然的因素对我有更大的权力。场合、伙伴以及我自己嗓音的颤动,比我诚心琢磨更能加快我的思路。因此,如果硬要加以区分,我认为说话要比写文章更有价值。

有时,我越想寻找自己,却越找不到,信手写来反比深思熟虑效果更好。我写作时,可能不大苦心琢磨(我是说,在别人看来,我欠琢磨,在我看来却够琢磨的了。算了,不必如此彬彬有礼,各人有各人的看法)。这种精雕细琢,我已丧失殆尽,以致我不知道自己当时想说什么,有时候,别人比我先发现我文章中的讲究之处。假如我把信手写来的东西全部去掉,那我也就把自己毁了。信手写来的东西,更加光辉灿烂,其光芒胜过正午的太阳,我惊讶自己为何还要犹豫。

(1)于马赛会面:指1538年克雷蒙教皇和弗朗索瓦一世的和解。06 论预言

谈起神谕,早在基督出世之前就已经开始失去声望了,因为我们看到,西塞罗曾着力探寻神谕威信扫地的原因。他说:“为什么这种(1)神谕不仅现在,而且已经很久不再降临德尔斐,没有什么比它们更受蔑视?”至于其他预卜,有的建立于祭神牲畜的骨骼分析上(柏拉图认为,多亏祭神活动,人们对动物肢体的内部结构有所了解);有的则依赖鸡的顿足,鸟的飞翔(西塞罗说:“我们想,有些鸟只是为(2)了占卜而存在”);还有的根据雷电、河流的旋转占卜,“肠卜祭师(3)和占卜官预见很多事,许多重大事件是由神预言的,很多则通过占卜、解梦及奇观”;还有一些预卜,是古人在处理公私大事时经常依据的,已被我们的宗教所清除。至今,靠星宿、神鬼、身体征兆、梦等占卜的方法依然存在,这实在是人类本性喜欢瞎操心的杰出例子。

人类总以忧虑未来为乐,似乎现实的事不够他们操心。“奥林匹斯山的主啊,你为何用残酷的预言宣布凡人的不幸,使他们瓦上添霜,忧惧不安?你要惩罚他们,倒不如突然袭击!让他们对未来的命运一无所知!在担忧中能够有所期望!”(卢卡努)“知道未来甚至毫无用处,因为徒劳地为将来犯愁是可悲的”。(西塞罗)尽管如此,人们对预卜未来仍然兴致勃勃。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弗朗索瓦·萨吕斯侯爵的例子很有说服力。

弗朗索瓦·萨吕斯侯爵是弗朗索瓦一世在阿尔卑斯山的驻军司令,宫廷宠臣,并且受恩于国王,因为他的侯爵领地是他兄弟的领地充公后御赐的。那时没有背叛的机会,侯爵感情上也反对背叛。但尽管如此,正如事实所表明的那样,他还是被当时流行的预言吓破了胆。预言说,即使在意大利,查理五世皇帝也将取胜,法国将战败。当时在意大利,法国将失败的预言传得满城风雨,作为交换,罗马得到了一大笔钱。起初,萨吕斯侯爵看到法国王室就要罹难,他在王室司职的朋友就要倒霉,便常在亲信面前唉声叹气,不久就背弃王室,改变阵营了。不管出现怎样的星象,他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不过,他的表现像一个受到各种痛苦折磨的人。因为他控制着城市和部队,安托尼·德·莱夫率领的敌军近在咫尺,而我们又毫不怀疑他的行动,他本可以做得更坏一些。然而,我们并没有因他的变节而丧失一兵一卒,除福斯诺外再没丢失其他城池,何况还是争夺许久才失掉的。

贺拉斯说:“神用预言将未来掩盖,嗤笑人类慌乱失态。过完一天敢说自己‘活了一天’,才算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不管上帝让明日的天空乌云密布,还是阳光灿烂,这有什么要紧?”他又说:“现在快乐的人,决不会为将来操心。”相反,有人错误地相信西塞罗的话:“他们的观点是,有占卜,就有神;有神,就有占卜。”还是帕库维

(4)尤斯说得更有道理:对于善解鸟语的学者,那些从动物肝脏比从自己心灵汲取更多智慧的人,我比可能的更相信他们。

意大利托斯卡纳人的举世闻名的占卜艺术是这样产生的:一位耕农犁地犁得很深,看见地里冒出一个具有孩童脸蛋、老人智慧的半神塔霍,大家都奔了过来。塔霍说的话包含着这一占卜艺术的原则和方法,被收集和保存了好几个世纪。它的产生同它的发展一样荒唐。

相对于梦来说,我倒更相信用骰子抽签来处理难题。

确实,每个国家都给抽签占卜以相当的权威。柏拉图在他虚构的国家中,也赋予抽签以决定很多大事的权力。他构想婚姻要在好人之间用抽签来决定,他十分重视这种偶然的选择,规定由这种结合生出来的孩子才能在本国生活,而恶人生下的孩子将被逐出国门。然而,被驱逐者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显出良好的品质,也可以召回国,而留在本土的人,少年时就看出没有出息的,也要驱逐出国。我发现,那些研究和注解预言的人,企图用预言到的发生的事,证实预言的权威。其实,他们的预言不可避免地会有真有假。

西塞罗说:“成天抽签,谁会一次都抽不中?”即使他们言中了几次,丝毫也没让我对他们增加敬意。如果确实有本事总是撒谎,也该把事情做得更圆满。再说,没有人计较他们的失算,因为这种事层出不穷,屡见不鲜。预言只有稀少、神奇和令人难以置信才具有价值。(5)在萨莫色雷斯岛的万神殿,有人指着幸免于难的人还愿捐赠的许多物品和图画,对绰号为无神论者的迪亚戈拉斯说:“喂,您觉得众神对人间的事很不关心,可是这么多人都被他们仁慈地救了下来,您对此作何解释?”迪亚戈拉斯答道:“那些淹死的没有被画下来,人数远远超过画上的。”西塞罗认为在所有承认神的存在的哲学家中,唯(6)有色诺芬尼试图杜绝各种形式的预卜。可惜,就连我们的君主也无一不迷恋这种虚无之事,这也就更不足为奇了。

我本人也亲眼领略过两本奇书,一本是加拉布里拉亚的教士若阿香写的,对未来的教皇及他们的姓名和习惯,都一一作了预言;另一本是利奥皇帝写的,对希腊的皇帝和主教作了预言。我亲眼看到,在民众的困惑中,对自己的命运感到惊愕的人,如何像求助于任何迷信那样,在天上寻找他们灾难的缘由和征兆。他们这样做感到非常幸福,这倒使我确信,这实在是思路敏锐但又无所事事的人可以从事的消遣;那些训练有素、精于此道的人,总能找到他们需要的答案。然而,他们漂亮的游戏,归功于预言行话的晦涩、含糊和虚无,作者没有提供清楚的意义,使得后代可以随意用来预卜。(7)

苏格拉底的守护神恰恰是一种意愿的冲动,是未经理性思考的突发奇想。对于像他那样纯洁、审慎和品德高尚的人来说,这种随心所欲尽管轻率、唐突,但似乎颇有用处,值得研究。我们每个人都会感到自己身上有这种突发、激烈和意外的冲动。尽管我对先见之明不以为然,但对人的这种冲动比较看重。我缺少理性,但在说服或劝阻上却有强烈的冲动。苏格拉底更是这样。我这种倾向非常有用,非常成功,可以被认为是神明的启示。

(1)德尔斐:希腊的小岛,岛上有太阳神阿波罗的神殿。

(2)肠卜祭师:古罗马根据动物内脏占卜的祭师。

(3)占卜官:古罗马利用鸟的飞行和鸣叫声或利用雷电等占卜吉凶的人。

(4)帕库维尤斯(前220-前132):拉丁语诗剧作家。

(5)萨莫色雷斯岛:希腊岛屿。公元前700年,希腊人在此建有万神殿和众神圣殿。

(6)色诺芬尼(约前565-约前473):古希腊哲学家,反对把神说成和人一样,反对多神之说,但认为有一个全视、全知、全听的神。

(7)苏格拉底的守护神:指一个神秘的声音,他的一切决定都是源自这个神秘的声音。07 论坚毅

勇敢和坚毅并不意味着不要尽我们所能地避开威胁我们的麻烦和不测,不要担心它们的突然降临。相反,任何预防不测的诚实做法不仅允许,而且值得赞扬。所谓坚毅,主要指耐心忍受无法补救的不测。因此,如果能够利用身体的灵活或手中的武器避开别人的突然袭击,都是好的办法。

古时候,许多好战的民族将逃跑作为他们的主要武器,这种背对敌人的做法比面向敌人更危险。土耳其人比较习惯这样做。(1)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嘲讽拉凯斯把勇敢定义为:在对敌作战中坚守阵地。苏格拉底说:“怎么?难道把阵地让给敌人再反击他们(2)就是怯懦吗?”他还引证荷马如何称颂埃涅阿斯的逃跑战术。后来,拉凯斯改变了看法,承认斯基泰人和骑兵也采用逃跑的战术,这时,苏格拉底又举斯巴达的步兵为例:这个民族比任何民族都英勇善战,(3)攻克布拉的城那天,由于冲不破波斯部队的方阵,斯巴达军队敢于后退,企图制造后退的舆论,引诱波斯人追击,以便打破和瓦解他们的方阵。这样,斯巴达人取得了胜利。

说起斯基泰人,有人说,当大流士皇帝率兵去征服他们时,强烈谴责他们的国王见到他时总是后退,避免争论。对此,安达蒂斯——那位国王的名字——回答说,他后退既非怕大流士,也非怕其他什么人,而是他的民族行走的方式;因为他们既无耕地,也无城池和家园要保卫,不必担心敌人从中捞到好处;但是,如果说他非常乐意这样做,那是因为他想靠近他们祖宗的墓地,在那里他会找到对话者。然而,炮战时,正如打仗时常有的那样,一旦被炮瞄准,是不能怕被击中而躲开的,因为炮弹的威力之大,速度之快,让人躲不胜躲。但还是有人试图举手或低头来躲避炮弹,这至少会让同伴们嗤笑。

查理五世入侵普罗旺斯时,居阿斯特侯爵靠一风车作掩护去侦察阿尔城。当他离开掩护时,被正在竞技场上视察的德·博纳瓦尔和塞内夏尔·德·阿热诺阿两位老爷发现。他们将侯爵指给炮兵指挥德·维利埃大人,后者用轻型长炮瞄准侯爵,侯爵看见开火,便扑向一旁,可是未躲及便中了弹。几年前,洛朗一世——卡特琳·德·梅第奇王后的父亲,弗朗索瓦二世的外祖父——围困意大利要塞蒙多尔夫,就在维卡利亚一带。他看见瞄准他的一门大炮正在点火,便赶紧趴下,否则,炮弹可能会击中他的腹部,可现在仅仅从他的头顶擦过。说实话,我不认为他们的举动是经过思考的,因为在瞬间,你怎么能判断得出对方是朝上还是朝下瞄准呢?人们更容易相信,能躲过炮弹那是侥幸,下次恐怕就难躲及,反而是飞蛾投灯,自取灭亡。

如果枪声在我不期待的地方,突如其来传入我的耳朵,我保不住也会发颤。这种情况,我在比我勇敢的人身上也见到过。

斯多葛派不认为他们哲人的心灵能够抵挡突如其来的幻觉和想象,但是,他们一致认为,智者比方说听到晴天霹雳,或是看到突降灾祸,会大惊失色,浑身颤抖,这似乎是本能所致。对于其他的痛苦,只要哲人的理智是健全的,他们的判断能力尚未受到损害,他们都会镇定自若。而对于非哲人来说,前一种反应是与智者一样的,而第二种就截然不同了。因为痛苦的感受对于后者来说,不是表面的,而会渗透并腐蚀、毒害他的理智。这种人只根据痛苦进行判断,并与其妥协。不妨好好瞧一瞧这位斯多葛哲人维吉尔的心境:“他的心坚定不(4)移,他的泪枉然流淌。”逍遥学派哲人并不排斥烦恼,但他们善于抑制。

(1)拉凯斯(约前457-前418):雅典的富有贵族,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起过重要作用。苏格拉底的密友。

(2)埃涅阿斯:特洛伊王子。特洛伊城被攻陷时,他背着父亲冒着大火逃了出去。

(3)布拉的城:古希腊彼俄提亚境内城邦。公元前479年,希腊和波斯战争中,斯巴达统帅波桑尼曾率希腊联军大败波斯侵略军于此。

(4)逍遥学派:亚里士多德创造的哲学学派。08 论怯懦

我曾听到一位君王,也是一位杰出的统帅说,士兵贪生怕死,不能处以死刑。他在餐桌上听说了德·韦尔万领主老爷的案子,该老爷因将布洛涅城拱手让给英王亨利八世而被判处死刑。

的确,应该将软弱导致的错误和恶意造成的错误严格区分开来。因为犯后一种错误时,我们昧着良心,违背了天理,而前一种错误似乎可以归咎于我们天生的缺点和瑕疵。因此,很多人认为昧着良心干的事才能受到惩罚。部分基于这一行为准则,有些人便认为,异教徒和异端分子应该判处极刑,而律师和法官如因无知而失职则不必负责任。至于怯懦行为,最常见的惩罚便是当众羞辱。可以认为这一准则(1)是法学家夏隆达首先提出来的。在此之前,按照希腊法律,逃兵要被处死;而夏隆达规定,逃兵只需穿女人衣袍,在广场中央罚坐三天:他指望羞愧能使他们恢复勇气,重上战场。基督教著名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德尔图良说:“与其让人流血,不如让人脸红。”从前,罗马法律似乎也将逃兵处死。因为据阿米亚努·马塞利努叙述,罗马人在进(2)攻帕提亚时,有十名士兵临阵脱逃,尤利安皇帝先将他们开除,然后依照古代法律再将他们处死。马塞利努说,这是有古代法律作依据的。然而,在别的地方,犯同样过错的士兵仅仅被罚带着行李同囚犯(3)呆在一起。罗马人对从坎尼逃跑的士兵,和对在这场战争中,同菲尔维乌斯一起吃了败仗的人,惩处是很严厉的,但也没把他们处死。然而,值得担心的是,当众羞辱会使他们绝望,不仅会使他们变得冷漠,还会成为敌人。

在我们祖辈那个时候,有一位德·弗朗热老爷,曾是德·夏蒂永元(4)帅的副官,被丰塔拉比的总督德·夏巴纳元帅派去取代迪吕德先生,因投降西班牙人,被废黜贵族称号,他和他的后代都被贬为庶民,要缴人头税,并且不能上战场。这一严厉的判决是在里昂执行的。后来,当南索伯爵进入吉斯时,那里的所有贵族也遭到了同样的惩罚。还可举出其他例子。

然而,如果无知或怯懦太过分,太明显,超出了一般,那就有理由将之当做在耍诡计,可以做出同样的惩处。

(1)夏隆达(1536-1617):法国诗人和法学家,著有多部法律作品。

(2)尤利安(332-363):古罗马皇帝,361年至363年在位。

(3)坎尼:古城名,古罗马著名战场。公元216年罗马和迦太基进行第二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率军和罗马决战于此,击溃罗马。

(4)丰塔拉比:西班牙城市,位于法西边境。09 论恐惧

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在描述恐惧时说:“我心惊肉跳,毛骨悚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我不像有人认为的那样是研究人类本性的学者,对于人为什么恐惧所知甚微。然而这确是一种奇怪的情感。照医生的说法,没有任何情感会比恐惧更使我们手足无措。确实,我见过许多人因恐惧而丧魂落魄,连最沉得住气的人,恐惧起来也会心慌意乱。我这里不谈凡夫俗子,他们时而害怕老祖宗裹着白尸布从坟茔中走出来,时而担心撞见魑魅魍魉。按说士兵胆子是最大的,但是,他们不也常常由于恐惧而把羊群当做骑兵,把芦苇和竹子当成执矛骑士,把朋友当成敌人,把白十字架当成红十字架吗?(1)

德·波旁先生攻打罗马时,守卫圣皮埃尔镇的一位旗兵,一听到警报就吓得丢了魂,赶紧握着旌旗,从一倒塌的墙洞里扑向城外,奔向敌人,还以为是朝城里跑去呢;波旁先生以为是城里的人出来挑战了,就让他的队伍排好阵势,准备反击;那旗兵一见德·波旁先生的队伍,恍然大悟,立即转过身,从原洞钻进城里;然而刚才他从那墙洞里出来后,已朝田野跑出三百多步了。当我们的圣波尔镇被比尔伯爵和迪勒先生攻克时,朱伊尔司令官的步兵连也遭致同样的厄运,因为他们吓得丧胆销魂,纷纷从一个炮眼里跳出城外,被攻城者彻底消灭。就在这一次围城中,有一位贵族吓得魄散魂飞,从缺口逃跑时,竟然在无一处受伤的情况下倒地斃命,这种被吓死的事例值得回忆。(2)

有时,恐惧会攫住一群人。在日耳曼库斯和德国人的一次交战中,两支大部队惊惶失措,背向而逃,一个逃离的地方正是另一个的出发地。

有时候,恐惧会给我们脚跟插上翅膀,就如前两例那样;有时候(3)又会给我们双脚钉上钉子,使我们动弹不得。举泰奥菲尔皇帝为例。(4)泰奥菲尔同亚加雷纳人打仗,在一次战役中吃了败仗,他惊得目瞪口呆,浑身麻木,恐惧得都不知道要逃跑了。直到他的一位主将马尼埃尔来拽他摇他,仿佛要把他从沉睡中唤醒,对他说:“如果您不跟我走,我就杀死您;我宁肯让您丧命,也不愿见您被捕而丧失帝国。”他这才惊醒。

恐惧在使我们丧失捍卫责任与荣誉的勇气之后,为了它自己的利益,又会让我们变得无所畏惧,从而显示它的最后威力。桑普罗尼奥(5)(6)斯执政罗马时,在输于汉尼拔的第一场正规战役中,万名步兵惊惶失措,不知从哪里逃命,慌乱中冲入敌人的主力部队,奋力拼杀,(7)突围而出,杀死迦太基人不计其数,以一次光荣的胜利,洗刷了逃跑的耻辱。这是我最怕见到的恐惧。因此,恐惧的威力超过其他任何情感。

还有什么比庞培的朋友们在他船上目睹一场大屠杀时的痛苦更强烈更真实的情感呢?然而,当埃及帆船靠近时,他们吓得忘掉了痛苦,(8)赶紧催促水手划桨逃跑,一直逃到推罗,才恢复镇静,回想起刚才的损失,不禁哀伤不已,号啕大哭。刚才,那威力更大的情感——恐惧把他们的眼泪和哀伤挡住了。就像西塞罗所说的那样:“那时恐惧从我心中掳走了全部勇气。”

那些在战斗中受伤的人,即便满身是血,第二天就又被送往战场。但是对那些把敌人想象得十分可怕的人,可别让他们去面对敌人。那些老是担心丧失财产、被放逐或被征服的人,总是生活在忧虑之中,食不甘味,夜不成寐;但那些穷汉、流亡者、农奴却往往活得跟别人一样开心。多少人由于忍受不了恐惧而上吊自尽,抑或投河、跳崖自杀,这告诉我们,恐惧比死亡还要难忍难熬。

希腊人认为还有一种恐惧,非理性失误所致,无明显的理由,来自上天的冲动。往往整个民族,整支部队被这种恐惧俘虏。迦太基就曾被这种恐惧笼罩,全国一片恐慌,到处是恐怖的叫喊声。居民们仿佛听到了警报,都从屋里跑出来,互相搏斗,互相伤害,互相残杀,就好像敌人来攻占他们的城市了。一片混乱和嘈杂。直到用祷告和献(9)祭平息了上帝的愤怒。希腊人把这叫作潘引起的惊惧。

(1)德·波旁先生(1490-1527):第八位波旁公爵,1514年成为法国陆军元帅,后投靠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27年围攻罗马时身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