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校释(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7 07:50:29

点击下载

作者:唐·孙思邈 李景荣等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千金翼方校释

千金翼方校释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

千金翼方校释/(唐)孙思邈著;李景荣等校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

ISBN 978-7-117-18732-9

Ⅰ.①千… Ⅱ.①孙…②李… Ⅲ.①《千金方》-注释 Ⅳ.①R289.34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068433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千金翼方校释

著  者:唐•孙思邈

校  释:李景荣等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4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8732-9

策划编辑:李丽

责任编辑:崔长存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

内容提要

《千金翼方》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等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生、中风、针灸等方面尤为详悉。该书内容广博,收载了我国唐代以前大量的珍贵资料,涉及现代医学的药物学、传染病学、食疗养生学、老年医学、性医学、心身医学及社会医学等诸多领域,充分体现了我国隋唐以前医药学的发展水平和辉煌成就,对后世医药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次,由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李景荣等同志经过系统研究,对本书进行了全面校勘和注释,力求既可最大限度地反映《千金翼方》原貌,又能萃集古今有关《千金翼方》的研究成果,为教学、医疗、科研提供一部版本可靠、资料翔实、可供研究、切于实用的新通行本。

此书与《孙真人千金方》、《备急千金要方校释》并为“《千金方》古本整理研究”的系列书籍。可供中医药研究人员、临床医生使用。

重刊说明

《中医古籍整理丛书》是我社1982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组织全国知名中医专家和学者,历经近10年时间编撰完成。这是一次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规模最大、水平最高、质量最好的中医古籍整理,是中医理论研究和中医文献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本丛书出版后,《神农本草经辑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黄帝内经素问语译》、《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语译》等分别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

本次所选整理书目,涵盖面广,多为历代医家所推崇,向被尊为必读经典著作。特别是在《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中《黄帝内经素问校注》、《伤寒论校注》等重点中医古籍整理出版,集中反映了当代中医文献理论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在中医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将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30年过去了,这些著作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中医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的著作多成于他们的垂暮之年,是他们毕生孜孜以求、呕心沥血研究所得,不仅反映了他们较高的中医文献水平,也体现了他们毕生所学和临床经验之精华。诸位先贤治学严谨,厚积薄发,引用文献,丰富翔实,训诂解难,校勘严谨,探微索奥,注释精当,所述按语,彰显大家功底,是不可多得的传世之作。

中医古籍浩如烟海,内容广博,年代久远,版本在漫长的历史流传中,散佚、缺残、衍误等为古籍的研究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中医古籍整理丛书》作为国家项目,得到了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大力支持,不仅为组织工作的实施和科研经费的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而且为珍本、善本版本的调阅、复制、使用等创造了便利条件。因此,本丛书的版本价值和文献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凸显。

由于原版书出版时间已久,图书市场上今已很难见到,部分著作甚至已成为中医读者的收藏珍品。为便于读者研习,我社决定精选部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名家名著,编为《中医古籍整理丛书重刊》出版,以飨读者。2013年2月

出版者的话

在浩如烟海的古医籍中,保存了中国医药学精湛的理论和丰富的临证经验。为继承发扬祖国医药遗产,过去,我社影印、排印出版了一批古医籍,以应急需。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古籍整理的指示精神,以及卫生部1982年制定的《中医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要求,今后,我社将经过中医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在最佳版本基础上整理的古医籍,做到有计划、有系统地陆续出版,以满足广大读者和中医药人员的需要。

这次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力求保持原书原貌,并注意吸收中医文史研究的新发现、新考证;有些医籍经过整理后,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当代学术研究的水平。然而,历代中医古籍所涉及的内容是极其广博的,所跨越的年代也是极其久远的。由于历史条件所限,有些医籍夹杂一些不当之说,或迷信色彩,或现代科学尚不能解释的内容等,希望读者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分析,正确对待,认真研究,从中吸取精华,以推动中医学术的进一步发展。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12月

校释说明

《千金翼方》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撰,乃《备急千金要方》之续编。其撰述内容有本草、妇人、伤寒、小儿、养性、避谷、退居、补益、中风、杂病、万病、飞炼、疮痈、色脉、针灸、禁经,共30卷。除其扩展《备急千金要方》有关内容外,于本草、妇科、美容、伤寒、养生、中风、杂病、解毒杂疗、针灸等尤所详悉。千金两方载述广博,条理清晰,系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学典籍,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惜因年代久远,错讹较多,加之文词深奥,难以卒读。校释《千金翼方》的目的是使其成为一部既能最大限度地保持原貌,又能反映古今研究成果,校勘准确,注释简明,具有当代研究水平的新版本,以期对中医临床、科研、教学有所裨益。

兹将校释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一、本书校勘方式采用“以善为主”法。

二、本书的版式有两种:一是依据新校古籍通则,采用通行的繁体正字竖排。二是为满足各层次读者需要,采用简体横排。

三、依据原文文义、医理及意群划分段落。

四、依据古籍出版要求,采用现代标点符号标点。

五、底本与校本

底本:《千金翼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日本影元大德梅溪书院本影印本

主校本:《千金翼方》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乙巳王肯堂校刻本(简称王本)

参校本:《备急千金要方》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日本江户本影印本《新雕孙真人千金方》 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藏本之复印本《外台秘要》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年据明代经余居本影印本《重修政和经史证类备用本草》 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年据金代晦明轩本影印本

参与校勘的其他医籍主要有:《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黄帝内经太素》、《脉经》、《针灸甲乙经》、《肘后备急方》、《诸病源候论》、《新修本草》等,其版本详见书后参考书目。

六、校勘

1.校勘以对校为主,兼用本校,慎用理校。

2.凡底本不误,校本有误者,悉依底本为准。

3.凡底本中能确认的讹字且有校本可据者,据校本改,出具校记。

4.凡底本中能确认的讹字但无校本可据者,据文义改,出具校记。

5.凡底本中能确认的文字脱漏且有校本可据者,据校本补,出具校记。

6.凡底本中能确认的文字脱漏但无校本可据者,据文义补,出具校记。

7.凡底本中能确认的衍文且有校本可据者,据校本删,出具校记。

8.凡底本中能确认的衍文但无校本可据者,据文义删,出具校记。

9.凡底本中文字倒置,义不可通,有校本可据者,据校本乙正。

10.凡底本中文字倒置,义不可通,但无校本可据者,据文义乙正,出具校记。

11.凡底本中文字有疑义,但无校本可据或校本不足为据,难以遽定是非者,出校存疑。

12.凡底本与校本文字不同,义均可通而以校本义胜者,出校存异。

13.全书总目录与正文不一致处,据正文订正,不出校记。正文小标题之有误漏者,则据全书总目录订正,并出校说明。

七、注释

1.凡底本中文词生僻疑难者,予以训释,并出具书证。

2.凡底本中人名、国名、地名、书名、年号、解剖部位名、病证名、药名、穴名等,酌其要者或生僻者予以注释。

3.注释以先总释后分述为序,力求文简意赅,明白晓畅。

4.注释所引书证一般以训诂专籍及古籍传注为据,酌用文献书证。

八、文字

1.繁简体字转换一律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编发的《简化字总表》所列字目为准。但个别中医专用字,如癥瘕的“癥”字,妬乳的“妬”字等仍沿用。凡底本文字在《简化字总表》中无相应简化字者,一律用繁体正字。

2.凡底本中采用异体字,且与正体字音义全同或近乎全同者,改用正体字,不出校记。

3.凡底本中采用异体字,但与正体字音义尚有距离者,改用正字,出具校记。

4.凡底本中采用古体字,或古今杂用有碍理解者,改用今体字,出具校记。

5.凡底本中采用通借字,悉改用本字,出具校记。

6.凡底本中采用俗字,参照异体字的方法处理。

7.凡底本中采用避讳字,其缺笔者改为正字,出具校记。改字者区分为两种情况:其有碍文义者,改正后出具校记;其无碍文义者,则仍用原字。

8.凡底本中文字因刊刻而致笔画误漏,字书查无可据,予以径改。

九、凡底本中引用古籍之书名悉仍其原貌。

十、凡底本中小字注文,依正文校勘或注释原则处理,酌情出校记。校释者1996年12月〔1〕

校正千金翼方表〔1〕

表 古代奏章的一种。《释名•释书契》:“下言于上曰表。”〔2〕

臣闻医方之学,其来远矣。上古神农播谷尝药,以养其生。

〔3〕〔4〕〔5〕黄帝岐伯君臣问对,垂于不刊,为万世法。中古有长桑〔1〕〔2〕〔3〕〔4〕〔5〕〔1〕

、扁鹊,汉有阳庆、仓公、张机、华 佗,〔2〕〔3〕〔4〕〔5〕〔1〕晋宋如王叔和、葛稚川、皇甫谧、范汪、胡洽、

〔2〕〔3〕深师、陶景之流,凡数十家,皆师祖农黄,著为经方。迨及唐世,孙思邈出,诚一代之良医也,其行事见诸史传,撰《千金方》三十卷。辨论精博,囊括众家,高出于前辈。犹虑或有所遗,又撰《千金翼方》以辅之。一家之书,可谓大备矣。其书之传于今,讹舛〔4〕〔5〕〔6〕

尤甚,虽洪儒硕学不能辨之。〔2〕神农 传说古帝名。姜姓。原居姜水流域,后向东发展,与黄帝战于阪泉,败绩。以火德旺,古史又称炎帝、烈山氏。相传他始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尝百草以为医药。参见皇甫谧《帝王世纪》。〔3〕黄帝 少典之子,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又居姬水,因改姓姬。国于有熊,故亦称有熊氏。败炎帝于阪泉,又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斩杀蚩尤。诸侯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传说蚕桑、医药、舟车、宫室、文字等之制,皆始于黄帝。参见《史记•五帝本纪》。〔4〕岐伯 “岐”原作“歧”,今改。《通志•氏族略二》:“岐氏,周故都也,今凤翔岐山是也。太王居之,至文王始迁于丰,其支庶留岐,故为岐氏。又,古有岐伯,为黄帝师。”岐伯,古名医。相传为黄帝臣,曾与黄帝论医。今所传《黄帝内经》,为后人托名岐伯与黄帝论医之语。《汉书•艺文志•方技略》:“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5〕不刊 无可改易。按“刊”,削除。《广雅•释诂三》:“刊,削也。”《尚书•禹贡》:“随山刊木。”古时书文字于竹简上,有误则削去。扬雄《答刘歆书》:“是县(悬)诸日月,不刊之书也。”〔1〕长桑 战国时人,扁鹊之师。曾授予扁鹊神奇之药及秘方书。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2〕扁鹊 春秋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勃海鄚郡(今河北任丘)人。家于卢国,又名卢医。扁鹊创立切脉医术,精通临证各科,能随各地需要而行医。《汉书•艺文志》载有《扁鹊内经》九卷、《扁鹊外经》十二卷,已佚。现存《难经》是托名之作。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3〕阳庆 即公乘阳庆,西汉医家。临淄(今山东临淄)人。精研医术,曾传授医书、药方于淳于意。参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4〕仓公 西汉医学家(约公元前205—?年)。姓淳于,名意,齐临淄(今山东临淄)人。曾任齐太仓长,故又称仓公。辨证审脉,治病多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他的二十五例医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案记录。〔5〕张机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公元二世纪中叶至三世纪)。字仲景,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著有《伤寒杂病论》一十六卷。首倡对伤寒六经辨证和杂病的八纲辨证原则,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对中医学发展有很大影响。他的著作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1〕华佗 东汉末杰出的医学家(公元?—208年)。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精晓医术,尤擅外科。曾创用麻沸散进行全身麻醉,做腹腔肿物切除手术。主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五禽戏”。著述已佚,现存《中藏经》为后人托名之作。〔2〕王叔和 西晋著名医学家(生活于公元三世纪)。名熙,高平(今山西高平,一说山东兖州)人。曾任太医令。著有《脉经》十卷,总结二十四种脉象,使古代脉学系统化,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另将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加以整理,使其得以保存与流传。〔3〕葛稚川 东晋医药学家,道家(公元284—364年)。名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江苏句容)人。通经史,好老庄,尤喜炼丹之术。精研医方,撰有《金匮药方》一百卷,后节略为三卷,称《肘后备急方》,内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天花、恙虫病等最早的记载。所撰《玉函方》、《神仙服食方》均已佚,其部分内容为《外台秘要》、《医心方》所收录。尚撰有《抱朴子》等,杂有神仙长生等臆测之说。其炼丹术对化学和制药化学的发展有较大影响。〔4〕皇甫谧(mì 密) 魏晋间著名针灸学家(公元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平凉)人。因患风痹疾而钻研医学。据《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撰成《针灸甲乙经》,对经络理论、穴位位置的统一、名称、取穴法等阐述颇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另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烈女传》、《逸士传》、《玄晏春秋》等。〔5〕范汪 晋代医家(生卒年不详)。字玄平,又称范东阳,颍阳(今河南许昌)人。收集民间单验方,撰成《范东阳杂药方》(又称《范汪方》)一百七十卷,已佚,部分内容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1〕胡洽 南北朝时期北齐医家。原名胡道洽,广陵(今江苏江都)人。撰有《百病方》二卷,已佚,其部分内容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书。〔2〕深师 南北朝时期宋齐间医僧。善治脚气病,曾选录同代医家支法存等人的有关方药,撰成《深师方》三十卷,已佚,后世医著多有引录。〔3〕陶景 即陶弘景。因避唐高宗的太子弘讳,省称陶景。南朝齐梁时期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公元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南京)人。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七百三十种。首创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药总诀》等。〔4〕讹舛(chuǎn 喘) 错误。《旧唐书•高宗纪》:“以明堂制度,历代不同;汉魏以还,弥更讹舛。”〔5〕洪儒 同“鸿儒”。大儒。学问渊博的读书人。《公羊传序》徐彦疏引《春秋繁露》:“能通一经,曰儒生。博览群书,号曰洪儒。”〔6〕硕学 指品节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仁宗皇帝诏儒臣校正医书,臣等今校定《千金翼方》。谓乎物之繁,必先得其要,故首之以药录纂要;凡治病者宜别药之性味,故次之以本草;人之生育,由母无疾,故次之以妇人;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故次之以伤寒;然后养其少小,故次之以小儿;人身既立,必知所以自养,故次之以养性;养性者,莫善于养气,故次之以避谷;〔7〕气之盈乃可安闲,故次之以退居;退居者当事补养,故次之以补益;若补养失宜则风疾乃作,故次之以中风;风者百病之长,邪气缘而毕至,故次之以杂病;又次之以万病;愈诸疾者必资乎大药,故次之以飞炼;乳石性坚,久服生热,故次之以疮痈;众多之疾,源乎脉证,故次之以色脉;色脉既明,乃通腧穴,故次之以针灸;而禁经终焉。总三十卷,目录一卷。臣以为晋有人欲刊正《周易》及诸药方,〔1〕与祖讷论。祖云:辨释经典,纵有异同,不足以伤风教。至于汤药,小小不达,则后人受弊不少。是医方不可以轻议也。臣等不敢肆臆见,妄加涂窜,取自神农以来书行于世者而质之,有所未至以俟来者。书成缮写,将预圣览。〔7〕闲(xián 贤) 原作“间”,据文义改。按“闲”,此处谓安闲。《集韵•山韵》:“闲,安也。”《庄子•天地》:“天下无道,则修德就闲。”

〔1〕祖讷 晋代范阳人,字士言,累官光禄大夫,事迹不详。

恭惟皇帝陛下天纵深仁,孝述前烈,刊行方论,拯治生类,俾天下家藏其书,人知其学,皆得为忠孝。亦皇风之高致焉。太子右赞善大夫 臣高保衡尚书都官员外郎 臣孙奇太常少卿充秘阁校理 臣林亿唐逸士孙思邈撰千斤冀方序 〔1〕〔2〕〔3〕〔4〕

原夫神医秘术,至赜参于道枢。宝饵凝灵,宏

〔5〕〔6〕〔7〕〔8〕功浃于真畛。知关籥玄牝,驻历之效已深。辔策天〔9〕〔10〕〔11〕〔1〕〔2〕机,全生之德为大。稽炎农于纪箓,资太一〔3〕〔4〕〔5〕〔6〕而返营魂。镜轩后于遗编,事岐伯而宣药力。故能〔7〕〔8〕〔9〕尝味之绩,郁腾天壤,诊体之教,播在神寰。医道由是〔10〕〔11〕滥觞,时义肇基于此。亦有志其大者,高密问紫文之术〔1〕〔2〕

;先其远者,伯阳流玉册之经;拟斯寿于乾坤,岂伊难老。〔3〕〔4〕俦厥龄于龟鹤,讵可蠲疴。兹乃大道之真以持身抑斯之谓也。〔5〕〔6〕若其业济含灵,命悬兹乎,则有越人彻视于腑脏,秦和洞达〔7〕〔8〕〔9〕于膏肓,仲景候色而验眉,元化刳肠而湔胃,斯皆方轨〔1〕〔2〕叠迹,思韫入神之妙,极变探幽,精超绝代之巧。晋宋方技〔3〕〔4〕〔5〕

既其无继,齐梁医术曾何足云。若夫医道之为言,实惟意也。固以神存心手之际,意析毫芒之里。当其情之所得,口不能言;〔6〕〔7〕〔8〕数之所在,言不能谕。然则三部九候,乃经络之枢机。〔9〕〔10〕气少神余,亦针刺之钧轴。况乎良医则贵察声色,神工〔1〕〔2〕〔3〕〔4〕

则深究萌芽。心考锱铢,安假悬衡之验。敏同机骇,〔5〕曾无挂发之淹。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是故先王镂之于

〔6〕玉板,往圣藏之以金匮,岂不以营叠至道括囊真赜者欤。余幼智

〔7〕〔8〕〔1〕蔑闻,老成无已。才非公干,夙婴沉疾。德异士安,早〔2〕〔3〕〔4〕缠尪瘵。所以志学之岁,驰百金而徇经方。耄及之年,〔5〕〔6〕竟三余而勤药饵。酌华公之录帙,异术同窥。采葛生之《玉

〔7〕〔8〕函》,奇方毕综。每以为生者两仪之大德,人者五行之秀气。

〔9〕气化则人育,伊人禀气而存。德合则生成,是生曰德而立。既知〔10〕生不再于我,人处物为灵,可幸蕴灵心阙颐我性源者。由检押

〔1〕神秘,幽求今古,撰方一部,号曰《千金》,可以济物摄生,可〔2〕〔3〕以穷微尽性。犹恐岱山临目,必昧秋毫之端;雷霆在耳,或遗玉石之响。所以更撰《方翼》三十卷,共成一家之学。譬〔4〕〔5〕

之相济,运转无涯;等羽翼之交飞,抟摇不测。矧夫易道深〔6〕〔7〕矣,孔宣系《十翼》之辞;玄文奥矣,陆绩增玄翼之说。或〔8〕沿斯义,述此方名矣。贻厥子孙,永为家训。虽未能譬言中庶〔9〕〔1〕〔2〕

,比润上池,亦足以慕远测深,稽门叩键者哉。倘经目〔3〕〔4〕

于君子,庶知余之所志焉。〔1〕原 推求本源。《汉书•薛宣传》:“《春秋》之义,原心定罪。”颜师古注:“原,谓寻其本也。”〔2〕至赜(zé 责) 谓幽深之极。《周易•系辞上》:“圣人有见天下之至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3〕道枢 道家的学术思想。〔4〕宝饵凝灵 喻药物的珍贵与灵验。〔5〕浃(jiā 佳) 遍;遍及。《楚辞•大招》:“冥凌浃行,魂逃只。”王逸注:“浃,遍也。”《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十二》:“山雨忽来,倾盆倒峡,浃地交流。”〔6〕关籥 横持门户之木。《国语•楚语下》:“为之关籥蕃篱,而远备闭之,犹恐其至也。”此引申指最紧要之处。〔7〕玄牝 “牝”原作“牡”,据文义改。按“玄”,微妙;“牝”,雌性。“玄牝”,老子用语,谓“道”就像微妙的母体一样生殖万物。《老子》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8〕驻历 谓经过漫长历史时间的检验。〔9〕辔(pèi 配)策天机 谓能驾驭自然界造化的奥秘。按“辔策”,缰绳与马鞭。《礼记•曲礼上》:“执策分辔。”引申为驾驭。“天机”,造化的奥秘。陆游《剑南诗稿十九•醉中草书因戏作此诗》:“稚子问翁新悟处,欲言直恐泄天机。”〔10〕全生 谓保全生命,以终天年。《庄子•养生主》:“可以保身,可以全生。”〔11〕稽 考核。《广雅•释言》:“稽,考也。”〔1〕炎农 指神农氏。见前《校正千金翼方表》“神农”条注释。〔2〕纪箓 犹记录。文字记载。此谓《神农本草经》。按“箓”,图箓,图书。《广韵•烛韵》:“箓,图箓。”《字汇•竹部》:“箓,图书。”〔3〕资太一而返营魂 谓凭借运用古代“道”的哲学思想于医疗卫生实践以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按“资”,凭借。《篇海类编•珍宝类•贝部》:“资,凭。”“太一”,中国哲学术语。“太”是至高至极,“一”是绝对唯一的意思。《庄子•天下》称老子之学“主之以太一”。《吕氏春秋•大乐》:“万物所出,造于太一。”注:“太一,道也。”亦作为虚无的“道”的别名。“返”原作“反”,今改。按“反”,同“返”,返回。《论语•子罕》:“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营魂”,指心灵、精神。《后汉书•寇恂传》附寇荣上书:“惧独含恨以葬江鱼之腹,无以自别于世,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4〕镜 借鉴。《汉书•谷永传》:“愿陛下追观夏、商、周、秦所以失之,以镜考己行。”颜师古注:“镜谓监照之。”〔5〕轩后 指黄帝。见前《校正千金翼方表》“黄帝”条注释。〔6〕遗编 指《黄帝内经》。〔7〕郁腾天壤 谓繁荣昌盛于天地之间。按“郁”,繁盛貌。《诗经•秦风•晨风》:“郁彼北林。”“天壤”,犹言天地。《晋书•张华传》:“普天壤而遐观,吾又安知大小之所如!”〔8〕诊体之教 指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知识。〔9〕神寰 犹言宇内、天下。〔10〕滥觞(shāng 伤) 本谓江河发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孔子家语•三恕》:“夫江始出于泯山,其源可以滥觞。”王肃注:“觞,可以盛酒,言其微。”后以之比喻事物的起源、开始。〔11〕肇(zhào 兆)基 开始建立基础。《尚书•武成》:“至于大王,肇基王迹。”

〔1〕高密问紫文之术 高密,春秋时代杞人,字邃。道家,从事天文历算,人称紫文之术。

〔2〕伯阳流玉册之经 谓老子著有《道德经》传世。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相传春秋时思想家,道家的创始人。著有《老子》。该书为道家的主要经典。老子学说对中国哲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老子》又称《道德经》、《老子五千文》,称《玉册之经》以示珍重。“玉册”亦作“玉策”。珍藏的秘籍。左思《魏都赋》:“窥玉策于金縢,案图箓于石室。”

〔3〕蠲(juān 捐)疴 谓祛除疾病。按“蠲”,除去。《广雅•释诂三》:“蠲,除也。”“疴”,疾病。《广雅•释诂一》:“疴,病也。”

〔4〕乃 助词。无实义,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5〕含灵 佛教名词。人类。古时认为人为万物之灵,故称“含灵”。

〔6〕越人彻视于腑脏 谓秦越人为人治病,能透见其脏腑癥结。秦越人,号扁鹊。参见前《校正千金翼方表》“扁鹊”条注释。

〔7〕秦和洞达于膏肓 谓医和能透彻了解人体内部潜在的疾病。按“秦和”,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约公元前六世纪)。他指出疾病并非鬼神所致,而是由于自然界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提出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异常致病说,认为它是引致疾病的主要原因。“膏肓”,谓心膈之间。膏,心下微脂;肓,膈上薄膜。《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后因以喻难治之症,如病入膏肓。此喻潜藏人体深层的疾病。

〔8〕仲景候色而验眉 相传张仲景通过望诊而预见侍中王粲二十年后当眉毛脱落的事。参见《针灸甲乙经•序》。

〔9〕元化刳(kū 枯)肠而湔(jiān 肩)胃 谓华佗剖腹割治和冲洗患病的肠胃。按“刳”,剖开。《说文解字•刀部》:“刳,判也。”《后汉书•华佗传》:“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湔”,洗。《广韵•仙韵》:“湔,洗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湔浣肠胃,潄涤五脏。”元化为华佗的字。见前《校正千金翼方表》“华佗”条注释。〔1〕思韫(yùn 韵)入神 谓思维丰富而敏捷,达到了一种极其奥妙的境界。〔2〕晋宋 指西东两晋及南北朝的刘宋王朝。公元265—479年。〔3〕方技 古代泛指有关医药和养生的技术知识。《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今其技术晻昧,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按“方技四种”,指医经、经方、房中(主要论述性卫生问题)、神仙(主要论述延年益寿之道)。〔4〕齐梁 指南北朝的萧齐与萧梁两朝。公元479—557年。〔5〕实 原作“寔”,今改。按“寔”,通“实”。《说文通训定声•解部》:“寔,假借为实。”《礼记•坊记》:“寔受其福。”孔颖达疏:“寔,实也。”〔6〕言不能谕 谓用语言不能表达。按“谕”,通晓,明白。《玉篇•口部》:“谕,晓也。”〔7〕三部九候 脉诊方法。①遍身诊法:把人体头部、上肢、下肢分成三部,每部各有上、中、下动脉,在这九个部位的动脉波动处诊脉,称为三部九候。详参《素问•三部九候论》。②寸口诊法: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以轻、中、重指力按,分浮、中、沉。详参《难经•十八难》。〔8〕枢机 喻事物运动的关键。《周易•系辞上》:“言行,君子之枢机。”王弼注:“枢机,制动之主。”〔9〕气 此指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及其生理功能。〔10〕钧轴 钧以制陶,轴以转车。喻执掌国政,指宰相之职。吕温《凌烟阁勋臣颂•房玄龄》:“大邦钧轴,至则委汝。”在此以喻关键。〔1〕神工 古代指医术高超的医生。按“工”,医工,医生。《素问•汤液醪醴论》:“病为本,工为标。”《素问•宝命全形论》:“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2〕心考锱铢 喻心思极其细致、精确。按:“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孙子算经》卷上:“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累,十累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说文解字•金部》:“锱,六铢也。”〔3〕安假悬衡之验 谓如同用天平衡量东西。“悬衡”,天平。柳宗元《答吴秀才谢示新文书》:“夫观文章,宜若悬衡然,增之铢两则俯,反之则仰,无可私者。”“假”,凭借。《国语•晋语一》:“无必假手于武王。”韦昭注:“假,借也。”〔4〕敏同机骇 谓机智敏捷如同制服惊马一般。按“机”,智巧,机巧。《字汇•木部》:“机,又巧术;又变也。”《列子•仲尼》:“大夫不问齐鲁之多机乎?”张湛注:“机,巧也。多巧能之人。”“骇”,马受惊。《一切经音义》卷八十四引《古今正字》:“骇,马惊也。”〔5〕镂(lòu 漏) 雕刻。《左传•哀公元年》:“器不雕镂。”〔6〕玉板 刊刻文字的白石板。《韩非子•喻老》:“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7〕蔑闻 没有见识。按“蔑”,无,没有。《诗经•大雅•板》:“丧乱蔑资,曾莫惠我师。”毛传:“蔑,无。”“闻”,知识见闻,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求天下奇闻壮观,以知天地之广大。”〔8〕才非公干 “公干”,办理公事。《水浒》十四:“晁盖道:都头官身,不敢久留,若再到敝村公干,千万来走一遭。”“才非公干”,此谓自谦不具备办理公事的才能。〔1〕士安 即皇甫谧。参见前《校正千金翼方表》“皇甫谧”条注释。〔2〕早缠尪(wāng 汪)瘵(zhài 债) 谓早年为疾病缠身,身体瘦弱。《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公欲焚巫、尪。”杜预注:“瘠病之人,其面上向,俗谓天哀其病,恐雨入其鼻,故为之旱。”“瘵”,病。《尔雅•释诂上》:“瘵,病也。”郭璞注:“今江东呼病曰瘵。”又,指肺结核病。严用和《济生方•诸虚门•劳瘵论治》:“夫劳瘵一证,为人之大患。凡受此病者,传变不一,积年染疰,甚至灭门。”〔3〕徇(xùn 迅) 谋求。《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一引《苍颉篇》:“徇,求也。”孔仲平《续世说•直谏》:“愿知稼穑之艰难,无徇一朝之宴逸。”〔4〕耄(mào 帽) 泛指老年。《礼记•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5〕三余 三国时魏人董遇常教学生利用“三余”的时间读书,谓“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后以“三余”泛指空间时间。〔6〕华公之录帙 指华佗的医著。〔7〕葛生之《玉函》 指葛洪所撰《玉函方》,已佚。参见前《校正千金翼方表》“葛稚川”条注释。〔8〕生者两仪之大德 谓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在阴阳二气运动规律的推动下孳生着、发展着。按“生”,生长,长出。《礼记•月令》:“(季春之月)萍始生。”引申为一切事物的产生。“两仪”,指阴阳或天地。《周易•系辞上》:“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德”,中国哲学范畴。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管子•心术上》:“德者道之舍。”“大德”,盛大的功德。《周易•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9〕气化 泛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通常表示生理性的气机运行变化。如脏腑的功能,气血的输布,经络的流注等。又专用于概括某些器官的特殊功能。如三焦对体液的调节称“三焦气化”,膀胱的排尿功能称“膀胱气化”。〔10〕颐 保养。《尔雅•释诂下》:“颐,养也。”〔1〕检押神秘 谓探索奥秘。按“检押”,亦作“检柙”。犹法度。《申鉴•杂言上》:“故检柙之臣不虚于侧。”黄省曾注:“检柙,犹法度也。”此谓探索(奥秘或规律)。“神秘”,犹言奥秘。梁武帝《游仙》诗:“水华究灵奥,阳精测神秘。”〔2〕岱(dài 代)山 泰山的别名。《尚书•禹贡》:“海、岱惟青州。”〔3〕秋毫 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此以喻极纤小的事物。〔4〕(ní 倪)(yuè 月) 车杠与衡相固着的销子。用于大车谓之“”,用于小车谓之“”。《论语•为政》:“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此以喻事物的关键。〔5〕抟摇不测 喻鸟在天空盘旋、升腾,飞到很高很远的地方。按“抟”,盘旋。庄子《逍遥游》:“鹏之徒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不测”,不可探测。贾谊《过秦论上》:“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溪以为固。”〔6〕《十翼》 即《易传》。相传孔子作。据近人研究,大抵系战国末期或秦汉之际的作品。“翼”有辅助之意。是解释《周易》的十篇著作(《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的总称。〔7〕陆绩增玄翼之说 “陆绩”(公元187—219年),字公纪,三国吴郡吴县(今属江苏省)人。仕吴,官至郁林太守。通天文、历算,作《浑天图》,注《周易》,撰《太玄经注》,对《十翼》有所阐发。〔8〕贻 遗留。《尚书•五子之歌》:“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孔安国传:“贻,遗也。”〔9〕中庶 官名。即中庶子。负责诸侯卿大夫的庶子的教育管理。汉以后为太子属官。《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中庶子喜方者”,系指爱好方术的负责虢太子医疗事务的官员。〔1〕上池 即上池之水。未沾及地面的水,如草木上的露水等。此以喻高明的医术。〔2〕倘 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史记•伯夷列传》:“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张守节正义:“倘,未定之词也。为天道不敢的言是非,故云倘也。”〔3〕经目 过目阅读。〔4〕庶 副词。表示希望。《诗经•大雅•江汉》:“四平既平,王国庶定。”(李景荣)校正千金冀方后序

夫疾病之至急者有三:一曰伤寒;二曰中风;三曰疮痈。是三种〔1〕者,疗之不早,或治不对病,皆死不旋踵。孙氏撰《千金方》,其中风疮痈可谓精至,而伤寒一门,皆以汤散膏丸类聚成篇,疑未得其详矣。又著《千金翼》三十卷,辨论方法,见于《千金》者十五六。惟伤寒谓大医汤药虽行百无一效,乃专取仲景之论,以太阳方证比类相附,三阴三阳宜忌霍乱发汗吐下后阴易劳复病为十六篇,分上下两卷,亦一时之新意。此于《千金》为辅翼之深者也。从而著之论曰: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贤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寻思旨趣,莫测其致。有以见孙氏尊而神之之心也。是二书者,表里相明,至纤至悉,无不赅备。世又传《千金髓》者,观其文意,殊非孙氏所〔2〕作,乃好事者为之耳。王焘集《外台秘要方》,各载所出,亦未〔3〕之见。似出于唐之末代,博雅者勿谓其一家书也。至于合药生熟〔1〕之宜,炮炙之制,分两升斗之剂,并载《千金》凡例中,此不著云尔。〔1〕是三种者 “三”原作“二”,据文义改。〔2〕王焘 唐代医学家。郿(今陕西郿县)人。曾在弘文馆(国家图书馆)任职二十年,采集诸家医方,整理医学文献,编成《外台秘要》四十卷,内容丰富,几乎囊括各科,其中汇集了许多已佚的前代医药文献,并有许多民间验方,可称是集唐代以前方书大成之作。〔3〕唐之末代 “代”原作“伐”,据文义改。〔1〕剂 原作“齐”,今改。按“齐”,古“剂”字。《周礼•天官•亨人》:“亨人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郑玄注:“齐,多少之量。”《吕氏春秋•本味》:“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高诱注:“齐,和分也。”陈奇猷校释:“齐,今剂字。”(李景荣)千金翼方卷第一 药录纂要采药时节第一〔1〕

论曰:夫药采取不知时节,不以阴干曝干,虽有药名,终无〔2〕〔3〕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功,卒无裨益,〔4〕〔5〕其法虽具大经,学者寻览,造次难得,是以甄别,即日可知耳。立春后采阴干

萎蕤,〔1〕不以 谓不能依时而用。按“以”,用。《玉篇•人部》:“以,用也。”〔2〕不殊 谓无有差别。按“殊”,异,不同。《玉篇•歹部》:“殊,《苍颉》云:殊,异也。”〔3〕卒 终于,终究。《后汉书•酷吏传•周》:“爝火虽微,卒能燎野。”〔4〕大经 指《新修本草》之图经部分。唐高宗显庆间由英国公李领衔编修本草,本文二十卷,目录一卷;图二十五卷,目录一卷;图经七卷,凡五十四卷。其图经部分虽佚,但内容仍间见于《证类本草》及《千金翼方》中。又,《外台秘要》卷三十一•采药时节作“本经”。〔5〕造次 仓卒,急遽。《论语•里仁》:“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正月采根三月采叶五月采茎九月采花十一月采实皆阴干

菊花,,,,,春采叶夏采茎秋采花冬采根

白英,,,正月采

络石〔6〕正月采根七八月采花阴

飞廉,,〔6〕阴 谓阴干。正月二月采曝三十日成

藁本,正月采阴

通草,正月二月采阴

女菀,正月二月采春采为乌头冬采为附子八月上旬采根阴

乌头乌喙,,,,春夏采叶秋冬采茎根

蒴藋,四时各依方面采阴

柏叶,春夏采叶秋采茎实冬采根阴

枸杞,,,春采

茗正月采

桃枭〔1〕二月三月七月八月采曝

天门冬,〔1〕曝 谓曝干。二月三月八月十月采阴

麦门冬,二月三月八月九月采曝

术,二月采阴

黄精,二月八月采阴

干地黄,二月八月采曝

署预,二月八月采曝干十日成

甘草,,二月四月八月上旬采曝干无令见风

人参,,二月八月十月采阴

牛膝,二月八月采阴

细辛,二月八月采曝

独活,二月八月采日干

升麻,二月八月采曝

柴胡,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采阴

龙胆,二月八月采阴

巴戟天,二月采

白蒿二月十月采曝

防风,二月八月采

黄连二月八月采曝

沙参,二月八月采

王不留行二月十月采阴

黄芪,二月八月采曝

杜若,二月三月采曝

茜根,二月八月采阴

当归,二月八月采曝

秦艽,二月八月采曝

芍药,二月八月采曝

前胡,二月八月采曝

知母,二月八月采根曝三十日成

栝楼,五月五日采子二月八月采皮阴

石龙芮,,二月采阴

石韦,二月八月采曝

狗脊,二月八月采曝

萆薢,二月八月采曝

菝葜,二月八月采曝

白芷,二月三月采阴

紫菀,二月八月采曝

百合,二月八月采阴

牡丹,二月八月采阴

防己,二月八月采曝

地榆,二月八月采

莎草根二月八月采火干

大黄,二月八月采曝

桔梗,二月采阴

甘遂,二月采

赭魁二月采阴

天雄,二月八月采阴

贯众,二月八月采阴

虎掌,二月八月采曝

白敛,二月采阴

羊桃,二月八月采阴

狼毒,二月八月采

鬼臼二月八月采阴

茯苓茯神,二月八月十月采阴

桂,二月五月六月九月采

杜仲二月八月采日干

商陆,二月八月采

丁香二月采皮曝干八月采实

榆皮,,二月八月采阴

猪苓,二月八月采阴

秦皮,二月四月采叶八月采实阴

石南,,二月三月采曝本草无

蓝叶,,三月四月八月采曝

赤箭,三月三日采曝

防葵,三月四月采曝

芎,三月采

徐长卿三月三日采阴

黄芩,三月四月采阴

大青,三月四月采曝

玄参,三月八月十月采曝

苦参,三月三日采曝

杜蘅,三月采阴

紫草,三月三日采阴

白薇,三月采火干

紫参,三月三日采阴

泽兰,三月采阴

王瓜,三月三日采阴

垣衣,三月三日采曝

艾叶,三月采曝

水萍,三月三日采阴

芫花,三月三日七月七日采阴

泽漆,三月采阴

藜芦,三月采阴

羊踯躅,三月三日采阴

茵芋,三月三日采阴

射干,三月采茎叶阴五月六月采子

青葙子,,三月八月采日干

紫葛,三月采

白附子三月三日采阴

桑上寄生,二月九月十月采阴

厚朴,三月采阴

芜荑,三月采阴

黄环,三月三日采曝

乌芋,三月三日采阴

桃花,三月三日采阴

苦菜,四月采阴

远志,四月五月采曝

菥蓂子,四月四日七月七日采阴

景天,四月采

蒲黄四月五月采

兰草四月五月采曝

蘼芜,四月采

白头翁四月采

夏枯草四月采

溲疏四月采叶七月采花阴

鼠尾草,,〔1〕五月十二月采阴

昌蒲,〔1〕昌蒲 即石菖蒲,又名昌本、昌阳、昌羊,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又,《外台秘要》卷三十一•采药时节作“菖蒲”。五月七月采阴

卷柏,五月六月八月采阴叶五月采实九月采

泽泻,,,五月五日采阴

车前子,五月采

茺蔚子〔1〕五月七月采曝

石龙芮,〔1〕七月 原作“七日”,据《外台秘要》卷三十一•采药时节改。五月采曝

丹参,五月采

天名精五月五日采阴

肉苁蓉,五月采阴

蛇床子,〔2〕五月及立秋采阴

茵陈蒿,〔2〕茵陈蒿 又名茵陈,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幼嫩茎叶。又谓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详参《证类本草》卷六•草部上品之上•白蒿。五月采阴

旋花,五月采曝

葛根,五月采阴

酸浆,五月采阴

蠡实,五月采

大小蓟五月采实

荭草五月采日干

旋复花,五月采

鸢尾五月八月采曝

半夏,五月采

莨菪子五月采阴

蜀漆,五月采阴茹,五月采阴

萹蓄,夏至后采

生漆五月六月采日干

蕤核,五月采阴

松萝,五月七月采茎十月采根阴

五加皮,,五月采阴

莽草,五月六月采

郁李根五月采

栾华五月采

覆盆子五月采火干

梅实,五月采

杏核仁五月五日采

蘩蒌五月五日采

葫五月五日采

蒜五月采本草无

青蘘,六月八月采

紫芝六月采

茅根六月采阴

荛花,夏采日干

昨叶何草,六月采

松脂〔1〕六月采曝干

五木耳,〔1〕五木耳 生于五种不同树木上的木耳。按《证类本草》卷十三•木部中品引《唐本草》:“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此为五耳。”七月八月采阴

石斛,七月八月采曝

蒺藜子,七月八月采阴

续断,七月采

薇衔立秋采阴

麻黄,立秋采阴

瞿麦,七月七日采曝

海藻,立秋采

陆英立秋采

菌桂七月七日十月巳日采

槐实七月采阴

桃核仁,七月七日采阴

瓜蒂,七月采

水苏七月七日采

麻七月采阴

腐婢,八月九月采日干

蓍实,八月采实根无时

薏苡仁,八月十月采阴

地肤子,八月采阴

漏芦,八月九月采阴

营实,八月采阴

五味子,八月采

败酱八月采阴

恒山,八月采曝

牙子,八月采阴

蛇含,〔1〕八月采阴

雚菌,〔1〕雚菌 原作“雚囷”,据《外台秘要》卷三十一•采药时节改。八月采阴

连翘,八月九月采

屋游八月采阴

女青,八月九月采阴

牡荆实,八月采阴

酸枣,八月九月采日干

楮实,八月九月采

秦椒八月采阴

卫矛,八月采阴

巴豆,八月采阴

蜀椒,八月采曝

雷丸,八月采曝

大枣,八月采

藕实八月采

鸡头实八月采

白瓜子九月采曝

菟丝子,九月十月采

荩草九月采

干姜九月采阴

松实,九月采曝

辛夷,九月十月采阴

枳实,九月十月采阴

山茱萸,九月九日采阴

吴茱萸,九月采曝

栀子,九月十月采阴

皂荚,九月采

栗九月采阴

荏,九月采

麻子九月采

大豆子十月采

菴十月十日采阴百日

决明子,十月采曝

云实,十月采曝

贝母,立冬采

女贞十月采

橘柚十一月采阴

款冬花,冬至后一百二十日采

棘刺十一月采

苋实十二月采阴

忍冬,十二月采阴

大戟,十二月采阴

木兰,十二月采

冬葵子四月五月采阴

白鲜,立夏后采阴

葶苈,凡药皆须采之有时日阴干曝干则有气力若不依时

论曰:,,。采之,则与凡〔1〕草不别,徒弃功用,终无益也。学者当要及时采掇,以供所用耳。〔1〕采掇 采集。按“掇”,拾取。《说文解字•手部》:“掇,拾取也。”药名第二〔2〕〔3〕〔4〕

论曰:有天竺大医耆婆云:天下物类皆是灵药,万物之中,无一物而非药者,斯乃大医也。故《神农本草》举其大纲,〔5〕〔6〕〔7〕未尽其理。亦犹咎繇创律,但述五刑,岂卒其事。且令〔8〕〔9〕后学者因事典法,触类长之无穷竭,则神农之意从可知矣。〔1〕欲令学徒所以述录药名品,知无物之非药耳。〔2〕天竺 国名,印度的古称。玄奘《大唐西域记》二•滥波国:“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3〕耆婆 古印度名医。姓阿提梨,名宾迦罗。著有《耆婆脉经》、《耆婆六十四问》等。〔4〕物类 万物,众物。按“类”,众,众多。《淮南子•要略》:“乃始揽物引类,览取挢掇,浸想宵类。”高诱注:“类,众也。”〔5〕咎繇创律 谓咎繇创制法律。按“咎繇”,人名,即皋陶,偃姓。传说为舜之臣,掌刑狱之事。《楚辞•九章•惜诵》:“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6〕五刑 五种刑法。古代或以墨、劓、剕、宫、大辟为五刑;或以甲兵、斧钺、刀锯、钻笮、鞭扑为五刑。唐律于名例之首,列笞、杖、徒、流、死五刑,明清律因袭为制。〔7〕卒 终,完毕。《诗经•豳风•七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郑玄笺:“卒,终也。”〔8〕因事典法 谓凭依奉行用药的准则。按“事”,奉行。《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典”,常道,法则。《尔雅•释诂上》:“典,常也。”“典法”,谓用药的准则。〔9〕触类长之 谓触逢事类而增长所知。按“触”,触动,引发。《周易•系辞上》:“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虞翻注:“触,动也。”孔颖达疏:“触类而长之者,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1〕学徒 从师受业的人,学生。蔡邕《蔡中郎集》三•司空杨秉碑:“于是门人学徒,相与刊石碑,表勒鸿勋。”

玉泉 玉屑 丹砂 空青 绿青 曾青 白青 扁青 石胆 云马齿矾绛矾黄矾青母 朴消 消石 芒消 滑石 石钟乳 紫石英 矾石矾 白石英 五石脂 太一余粮 紫禹余粮 石中黄子 禹余粮 黄汞粉附禹余粮 金屑 银屑 水银 雄黄 雌黄 殷孽 孔公孽 石〔2〕脑 石硫黄 熏黄 阳起石 疑水石 石膏 磁石 玄石 理石〔3〕 长石 肤青 石黛 铁落 铁 生铁 钢铁 铁精 铁浆 食盐 光明盐 绿盐 蜜陀僧 桃花石 珊瑚 石花 乳床 青琅玕 礜石 特生礜石 握雪礜石 方解石 苍石 土阴孽 代赭 卤咸 大盐 戎盐 青盐 赤盐 白垩 铅丹 锡粉 锡铜镜鼻 铜弩牙 金牙 石灰 冬灰 炭 锻灶灰 伏龙肝 东壁土 半天河 地浆 硇砂 姜石 赤铜屑 铜矿石 铜青 白瓷瓦屑 乌古瓦 石燕 梁〔4〕上尘 不灰木 青芝 赤芝 黄芝 白芝 黑芝 紫芝 赤箭 天门冬 麦门冬 术 女萎萎蕤 黄精 干地黄 昌蒲 远志小草 叶实附泽 泻 署预 菊花 甘草 人参 石斛 牛膝 卷柏 车细前辛子 叶独附活 菥升蓂麻子 柴茺胡蔚 子防 葵木 香蓍 实龙 胆菴菟丝 子薏 苡巴仁戟天 白英 白蒿 肉苁蓉 地肤叶附子 忍冬 蒺藜子 防风 石龙刍 络石 千岁虆 黄连 沙参 丹参 蓝实 景天 天名精 王不留行 蒲黄 兰草 决明子蒲根附 芎 香蒲 蘼芜 续断 云实 黄芪 徐长卿 杜若 蛇床子 茵陈蒿 漏芦 茜根 飞廉 营实 蔷薇根 薇衔 五味子 旋花 白菟藿 鬼督邮 白花藤 当归 秦艽 黄芩 芍药 藁本实附生姜附根子附汁叶花附实茎叶附 干姜 麻黄 葛根 栝楼 大青 贝母 前胡 知母 玄参 苦参 石龙芮 石韦 狗脊 萆薢 菝葜 通草〔1〕 瞿麦 败酱 白芷 杜蘅 紫草 紫菀 白鲜皮 白薇 葈耳花叶附 茅根 百合 酸浆 王参 女萎 淫羊藿 蠡实 款冬花 〔2〕牡丹 防己 女菀 泽兰 地榆 王孙 爵床 白前 百部根 〔3〕王瓜 荠苨 高良姜 马先蒿 蜀羊泉 积雪草 恶实 莎草 大小蓟 垣衣 艾叶 水萍 海藻 昆布 荭草 陟厘 蔛草 凫葵〔4〕〔5〕蓝附 井中苔萍 鳢肠 蒟酱 百脉根 萝摩子 白药 蘹香子 郁金 姜黄 百两金 阿魏 大黄 桔梗 甘遂 葶苈 芫花 泽漆 大戟 荛花 旋复花 钩吻 藜芦 赭魁 及己 天雄 乌头射罔乌喙附 附子 侧子 羊踯躅 茵芋 射干 鸢尾 贯众花附 半夏 由跋 虎掌 莨宕子 蜀漆 恒山 青葙子 牙子 白敛 白及 蛇含 草蒿 雚菌 连翘 白头翁茹苦芙 羊桃 羊蹄 〔1〕鹿藿 牛扁 陆英 蒴藋 荩草 夏枯草 乌韭 蚤休 虎杖 实叶根节花等附石长生 鼠尾草 马鞭草 马勃 松脂 蛇莓 苧根 〔2〕菰根 狼跋子 弓弩弦 败天公 败蒲席 败船茹 屋游 赤地利 赤车使者 三白草 牵牛子 猪膏母 刘寄奴草 紫葛 萆麻子〔3〕 葎草 格注草 独行根 狗舌草 乌蔹莓 豨莶 狼毒 鬼臼 芦根 甘蕉根 萹蓄 酢浆草实 蒲公草 商陆 女青 水蓼 角蒿 白附子 鹤虱 鱼网 马绊绳 昨叶何草 破扇 破故纸 神附玉附叶皮等附甑带灰 鬼盖 屐屧鼻绳 雀麦 茯苓茯 琥珀 柏实〔4〕皮附 麻布叩幅头 菌桂 牡桂 桂 杜仲 故麻鞋底 枫香脂〔5〕生漆附薰陆 干漆 蔓荆实 牡荆 女贞实 蕤核 五加皮 沉香香鸡舌香藿香詹糖香枫香等附根附 丁香 蘗木 辛夷 木兰 桑上寄生 

花附枝皮等附叶皮茎白汁附榆皮 酸枣 槐实 枸杞 楮实 苏合香 龙眼〔6〕根汁实沥刺茹附 厚朴 猪苓 竹叶皮茹笋附 枳实 山茱萸 吴

根附茱萸 秦皮 栀子 槟榔 合欢 秦椒 卫矛 紫葳 芜荑 食茱萸 椋子木 折伤木 每始王木 茗苦蜀桑根 松萝 桑根 〔7〕

叶耳五木耳桑灰等附实白皮 白棘 安息香 龙脑 菴摩勒 棘刺花枣针附 毗梨勒 紫铆 骐竭 胡桐泪 黄环 石南实附巴豆 蜀根附椒 莽草 郁李仁 鼠李 栾华 杉材 楠材 钓樟根皮 榧实 蔓椒 雷丸 溲疏 榉树皮 白杨皮 水杨叶 栾荆 小蘗 荚蒾根附叶实汁附花附 钓藤 药实根 皂荚 楝实 柳华 桐叶 梓白皮 〔1〕苏枋木 接骨木 枳椇 木天蓼 乌臼木 赤瓜木 诃梨勒 枫樗木附柳皮 卖子木 大空 紫真檀 胡椒 椿木叶 橡实 无食子〔2〕 杨栌木 槲若 盐麸子 紫荆 发髲 乱发 人乳汁 头垢 白龙骨齿角等附齿睛等附屎溺 龙骨 牛黄 麝香 象牙 马乳 牛乳 胆附羊乳 酥 熊脂 白胶 阿胶 醍醐 底野迦酪 犀角 羚羊角髓肺骨肉齿骨头血肚暗靥蹄屎附髓胆肾心肝齿眼尾脂肉喉 鹿茸 羖羊角 牛角咙脂中毛耳中垢屎溺屎中豆等附肉髓等附肉阴茎等附 獐骨 豹肉 狼牙 狸骨 〔3〕

膏爪肉等附脑肝肉等附虎骨 兔头骨 笔头灰 六畜毛蹄甲 鼠 

角附蹄心肾胆肚胰毛筋齿膏肉耳中垢等附肉屎附麋脂 豚卵 鼹鼠 獭肝 狐阴〔4〕〔5〕五脏肠屎等附肉胞等附屎乳轴垢等附茎 貒膏 野猪黄 驴屎 豺皮头蹄齿心肝肺肉骨鬐膏鬐毛溺通汁屎中粟等附 野驼脂 败鼓皮 白马茎 狗阴腹心脑齿血肉粪中骨等附白雄鸡黄雄鸡脂乌雄鸡肉胆心血冠血肪肝屎白肠肶茎 丹雄鸡胵里黄皮左右翘毛黑雌鸡黄雌鸡鸡子卵中白皮鸡喙东门上鸡头等附毛肉子等附 白鹅膏喉下白毛附脂雕屎附 鹜肪 雁肪 鹧鸪 雉肉 鹰屎白 鹳骨 雄鹊 〔6〕脑头血屎附头附鸲鹆 燕屎 雀卵 伏翼 天鼠屎 孔雀 鸬鹚屎白蜡附黄蜂土蜂附 鸱头 石蜜 蜜蜡 牡蛎 桑螵蛸 蜂子 海蛤 文肉骨附蛤 魁蛤 石决明 真珠 秦龟 龟甲 蠡鱼 鲍鱼 鲤鱼胆血附鱼 鳝鱼 鲫鱼 黄鱼胆 猬皮 石龙子 露蜂房 樗鸡 蚱虫蝉 白僵蚕 木虻 蜚虻 蜚蠊 䗪 蛴螬 蛞蝓 蜗牛 水蛭 〔1〕肉附肉附爪附屎附水马 鳖甲鱼甲 蟹 螈蚕蛾 蚕子纸 乌贼鱼肉粪附膏附骨 鳗鲡鱼 鲛鱼皮 紫贝 虾蟆 蛙 牡鼠 蚺蛇胆 蝮〔2〕〔3〕

肉附蛇胆 鲮鲤甲 蜘蛛 蜻蛉 石蚕 蛇蜕 蛇黄 乌蛇 蜈蚣 马陆 蠮螉 雀瓮 鼠妇 萤火 衣鱼 蝼蛄 蜣螂 白项蚯蚓 斑猫 芫青 地胆 马刀 葛上亭长 贝子 甲香 珂 甲中生枣及叶附螺汁 豆蔻 葡萄 蓬蘽 覆盆子 大枣 藕实茎 鸡头实 芰实 栗 樱桃 橘柚 橙叶 梅实 枇杷叶 柿 木瓜 甘蔗 花实附花枭毛蠹皮叶胶实附石蜜 沙糖 芋 乌芋 杏核仁 桃核仁 李核根实附叶附壳根附子附仁 梨 柰 安石榴 白瓜子 白冬瓜 瓜蒂 苋〔4〕根叶附实 冬葵子 苦菜 荠 芜菁 莱服 龙葵 菘芥 苜蓿 荏子 蓼 葱实 薤 白蘘荷 菾菜 苏 水苏 假苏 香薷 薄〔1〕荷 秦荻梨 苦瓠 水芹 马芹子 莼 落葵 蘩蒌 鸡肠草 〔2〕叶附子附蕺 葫 蒜 堇 芸臺 胡麻 青蘘 麻 饴糖 大生寸豆附豆黄卷 赤小豆 豉 大麦麦 小麦 麦奴 青粱米 黄粱米 白粱米 粟米 丹黍米 糵米 秫米 陈廪米 舂杵头糖酒 叶附稻穰附腐婢 藊豆 黍米 粳米 稻米 稷米 醋 酱 荜豆〔2〕疑(níng 宁)水石 即凝水石,亦即寒水石。详见本书卷二•玉石部中品“凝水石”注。按“疑”,凝。《荀子•解蔽》:“以可知人之性,求可以知物之理,而无所疑止之,则没世穷年不能遍也。”杨倞注:“疑,或为凝。”〔3〕钢铁 原作“刚铁”,据本书卷二•玉石部中品改。〔4〕不灰木 又名无灰木,为硅酸盐类矿物角闪石石棉。性味甘寒,无毒,能清热,除烦,利尿,主治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烦热,小便不利等。〔1〕紫菀 原作“紫苑”,今改。又名青菀、紫蒨,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按“苑”,通“菀”。《正字通•部》:“苑,通作菀。”〔2〕女菀 原作“女苑”,今改。又名白菀,女宛,为菊科植物女菀的全草或根。性味辛温,无毒,能温中化痰,和中,利尿,主治咳嗽气喘,肠鸣腹泄,小便短涩等。按“苑”,通“菀”。《正字通•部》:“苑,通作菀。”〔3〕荠苨 原作“荠莡”,据本书卷二•草部中品之下改。〔4〕鳢肠 即墨旱莲,又名莲子草,为菊科植物鳢肠的全草。性味甘酸凉,入肝肾二经,能凉血止血,补肾益阴,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尿血,血痢,须发早白及白喉等。〔5〕萝摩子 即萝藦子,又名斫合子,为萝藦科植物萝藦的果实。性味甘辛温,无毒,能补益精气,生肌止血,解毒,主治虚劳,阳痿,金疮出血等。〔1〕蒴藋 原作“蒴藿”,据本书卷三•草部下品之下改。〔2〕狼跋子 原作“狼踆子”,据本书卷三•草部下品之下改。〔3〕豨莶 原作“狶莶”,今改。又名火莶、猪膏莓。为菊物植物腺梗豨莶、豨莶或毛梗豨莶的全草。按“狶”,同“豨”。《集韵•微韵》:“豨,猪也。《方言》:南楚谓之豨。或从犬。”〔4〕附 原作“付”。据《证类本草•目录》改。〔5〕附 原作“付”,据《证类本草•目录》改。〔6〕沥 原作“历”,据《证类本草•目录》改。〔7〕棘刺花 又名刺原、棘花,为鼠李科植物酸枣的花。其果实即酸枣,其棘刺名棘针,又名枣针。〔1〕苏枋木 即苏木,又名苏方木。详见本书卷三•木部下品“苏方木”注。〔2〕盐麸子 又名盐肤子,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的果实。性味酸凉,无毒,能生津润肺,降火化痰,敛汗,止痢,主治痰嗽,喉痹,黄疸,盗汗,痢疾等。〔3〕膏爪肉 “肉”下原衍“威”字,据《证类本草•目录》删。〔4〕貒膏 又名貒脂,为科动物猪獾的脂肪油。性味甘平,无毒,主治咳逆上气,秃疮,顽癣,痔疮等。〔5〕驴屎 原作“胪屎”,据《证类本草•目录》改。〔6〕鸲(qú 渠)鹆(yù 遇) 又名寒皋、八哥,为栖鸟科动物八哥的肉。性味甘平,无毒,能下气,止血,主治久嗽,呃逆,痔疮出血等。〔1〕螈蚕蛾 即原蚕蛾,又名晚蚕蛾。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雄性全虫。按“螈”,同”。晚蚕,即一年中孵化两次的蚕。《集韵•桓韵》:“,晚蚕也。通作螈。”〔2〕鲮鲤甲 原作“陵鲤甲”,据本书卷四•虫鱼部改。按“鲮鲤甲”,即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鲮鲤的鳞甲。性味咸凉,入肝胃二经,能消肿溃痈,搜风活络,通经下乳,主治痈疽疮肿,风寒湿痹,月经停闭,乳汁不通等。〔3〕石蚕 又名沙虱、石蠹虫,为石蚕科昆虫石蛾或其近缘昆虫的幼虫。性味咸寒,能治五癃,破石淋,利水道,除热,堕胎。〔4〕莱服 即莱菔,又名罗服、荠根,为十字花科植物莱菔的新鲜根。性味辛甘凉,入肺胃二经,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主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吐血衄血,消渴痢疾等。〔1〕蘩蒌 原作“蘩娄”,据本书卷四•菜部改。按“蘩蒌”,即蘩缕。详见本书卷四•菜部“蘩蒌”注。〔2〕青蘘 原作“青襄”,据本书卷四•米谷部改。按“青蘘”,即胡麻叶。详见本书卷四•米谷部“青蘘”注。

上六百八十种皆今时见用药,并可收采,以备急要用也。药出州土第三

论曰:按本草所出郡县皆是古名,今之学者卒寻而难晓。自圣唐〔3〕开,四海无外,州县名目,事事惟新,所以须甄明即因土地名号,后之学者容易即知。其出药土地,凡一百三十三州,合五百一十九种。其余州土皆有,不堪进御,故不繁录耳。〔3〕开开创。《文选•张衡•西京赋》:“大厦耽耽,九户开。”关内道柏子仁茯苓

雍州 覆盆子杜衡茵芋木防己黄精白术柏白皮茯苓茯神天门

华州         冬署预王不留行款冬花牛膝细辛鳖甲丹参鬼臼白芷白敛狼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