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财文化(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7 12:05:58

点击下载

作者:殷伟,程建强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图说财文化

图说财文化试读:

第一章 文武财神

文财神比干

中国民间年画中的文财神造型是白面长须,容貌富态,头戴宰相纱帽,身着红袍玉带,手捧如意,足蹬元宝。这副富态尊容就是来自道教三官之一的“赐福天官”。《尚书·洪范》谈到五福时把“富”排列在第二位,富了自然是有财。所以,民间年画中文财神画像常题有“增福财神”字样。有的文财神手持“天官赐福”的诰书,几乎就是天官模样。但天官与文财神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文财神面目严肃,脸庞清癯,较为平静,不像天官那样神态慈祥,满面笑容。财神殿中供奉的文财神之一比干的形象就是这副天官的打扮。增福财神(山东杨家埠年画)比干财神手执如意正襟端坐,两旁有童子掌扇,香案前摆着聚宝盆,右端侍立招财侍者利市仙官,左端有和合二仙,上端正中有大“福”字。

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为人忠耿,刚直不阿,见纣王荒淫失政,暴虐无道,十分着急,常常直言劝谏。纣王不但听不进去,反而愈来愈讨厌这位叔父。《史记·殷本纪》记载,有一次,比干强谏,在朝廷中连站三天不动,非要纣王纳谏不可。纣王早已厌恶这位叔父的劝谏,加上妲己的挑拨,更是恨上加恨,见比干强谏,禁不住大怒:“我听说圣人的心有七个窍,今天我倒要挖出来看看,你的心是不是七个窍。”说完就叫人当场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了比干的心,看看是真还是假。比干这个我国上古时期最早也最有名的忠臣就这样被残忍地杀害了。比干虽遭横祸身亡,却成了千古传诵的大忠臣。清刊本《东周列国志》之比干挖心

大概是由于他的心地纯正,坦荡无私,人们相信他掌管财富必定公平可靠,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把他奉为财神。民间将一些历史人物奉为具有某种功能的神灵,有时并不一定与其生平、身份有关系,多数出自民间对他们的怀念和崇敬,比干被民间奉为主管财富的财神就是如此。后人敬仰其人品,尊其为无心财神,民间大加敬奉,香火大盛。文财神比干(年画)家中悬挂文财神比干图,祈求财运、福运。

比干最终走出王宫来到民间作了财神,广散财宝,正因没了心,于是办事公道,深受人们的爱戴。人们在比干手下做买卖,都没有“心眼儿”,大家公平交易,童叟无欺。相比另一个

文财神范蠡

,比干被奉为文财神,很显然是因为人们把公平和正直当作理想中财神应有的特质,也表现出了一般大众对于财富公平分配的渴望。文财神比干比干神像为文官打扮,头戴宰相纱帽,五绺长须,身着蟒袍,腰围玉带,手捧如意,身旁有火龙珠,身后是回回进宝的队伍。唐宋元时期,把历代从波斯一带来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人称为回回,国学大师王国维《读史二十首》云:“南海商船来大食,西京祆寺建波斯。远人尽有如归乐,知是唐家全盛时。”明代郑和下西洋,带回波斯一带阿拉伯各国进贡给永乐皇帝的财宝,于是民间就有了阿拉伯回教人为财神的说法,故俗话至今仍有“回回进宝”之说。

比干为中国历史中以死谏君的大忠臣,称为“天下第一仁”。河南卫辉比干庙的比干墓为中国第一座有记载的坟丘式墓葬,是重要的庙墓合一的建筑群,为中国第一座含墓祭人之祠庙,墓葬以其历史悠久、布局完整、规模宏大、文化积淀丰富等特点,占有举足轻重的历史地位,称为“天下第一庙”,从周武王克殷受封,迄今已三千多年。整个庙宇的主体建筑由神道、照壁、山门、二门、碑廊、木坊、配殿、大殿等组成。比干庙有孔子真迹:殷比干墓,被誉为“天下第一碑”。又有北魏孝文帝《皇帝吊殷比干墓文》,相传为南北朝著名书法家崔浩书,为魏碑精品之上。这些都是举世名碑。河南卫辉比干庙北魏孝文帝吊殷比干墓文文财神范蠡

在所有财神当中,陶朱公范蠡大概是最具有财神气质的一位,民间视为文财神。文财神多见于民间雕塑和木版年画,大多是锦衣玉带,冠冕朝靴,脸色白净,面带笑容,适合新春喜庆,堂室张挂。范蠡因为善于聚财致富而又乐于施财济众,所以被世人奉为财神。范蠡像(明人绘)明刊本《列仙全传》之范蠡

范蠡最初不过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一介平民,后来做了越王勾践手下的大臣。范蠡有建邦立业的宏才伟略,足智多谋,在越王最落魄的时候来到越王身边,苦身深谋二十余年,辅佐越王励精图治,雪会稽之耻,最后终成霸业。范蠡后来功成身退,舍弃高官厚禄,不辞而别,因为他知道越王可以共患难不可共享乐,只有退隐才能自保。越王直到大赏功臣的时候,才知道范蠡已经离去了。

范蠡逃离越国后,到齐国的海边更名换姓开荒种地,同时经营商业。由于善于经营,几年后便聚财数千万,发了大财,范蠡获得了经济活动中的第一次成功,成为当地最大的富豪,美名不胫而走,齐国上下一致夸赞鸱夷子皮(范蠡经商时取的名字)。齐王知道了范蠡其人,便封他为宰相,但范蠡交还了相印,他把金钱看得很淡薄,把财产全部散发给乡邻好友,再次隐名出走,带着一家人悄悄来到山东定陶县,自称陶朱公,从事商业贸易。在范蠡的带动下,数年间,定陶就商贾云集,货走天下,成为当时中原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而范蠡利用时间差、地区差和薄利多销,生意日益红火,不久富甲天下,成为历史上最为有名的巨富,“陶朱公”便成为了“富人”的代称。从此,便有“富比陶朱”一说。又有说他想到自己是逃出来的,故改姓陶(逃),自己曾任高官常穿红袍,故名朱,位在公爵而称陶朱公。

范蠡善于经营的秘诀之一就是《史记》中说到的“逐什一之利”。范蠡经商从不追求眼前的利益,他总是最大限度地给合作伙伴以利润空间,自己只求“什一之利”,也就是10%的利润,因此天下的商人都愿意与他合作,这也许正是他能迅速成为天下首富的重要原因之一。传说范蠡视钱财如无物,他不仅在交易时不苛求眼前利益,每年岁末,还拿出大笔资金返还给生意伙伴,因此生意越做越大,也越做越顺畅,很快名扬天下。范蠡称“岁末返利”给合作者的做法为“利市”,就是“利于交易”的意思。

随着年代的久远和生平故事的传奇性,范蠡作为淡泊名利的杰出政治家,本来就受到后人崇拜,加上他善于发财且乐于施财,在人们心目中是难得的活财神,更是为人们喜爱,所以被后世奉为财神。在所有财神中,在世时真正与财富有关的,只有文财神范蠡一人。明万历三十年刻本《范蠡陶朱公致富奇书》上下卷《陶朱公致富奇书》共四卷,卷一分谷、蔬、木、果四部;卷二分花、药、畜牧三部,另附农家历、每月栽种书;卷三包括占候和诗赋两大部分;卷四的内容很庞杂,其中“卫生至要”收按摩、气功诸法,“四时调摄”及“服食方”记养身保健、食品烹饪加工方法等。全书是以叙述农桑生产为中心,兼及果蔬、竹木、花卉、家畜、家禽、农产品加工和日常生活、医药卫生等内容的民间实用通书。这是一本明清商人专用的小型百科全书。该书内容从农业生产到日常调摄都切实可行,深受民间欢迎。

范蠡和财富的关系最密切,在世时即为富人的财神代表,他进退得宜,不追求于名利的态度,以及出神入化的经营手法是其被奉为财神的重要因素。范蠡19年间三聚三散,每一次都是白手起家,迅速地做到家财万金,每一次却又尽散其财,福佑天下贫民。其实,他在有生之年,无论是聚财的本领还是散财的功德,都已无愧于财神之誉。由于武财神起源于明清,陶朱公始于东周,所以,从汉代到明代,世上只有一位财神。人们敬佩范蠡的为人,尊为财神,香火很旺,范蠡是民间最受人敬拜的文财神。“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作为一名成功者,范蠡不仅能够聚财,更能仗义疏财。范蠡助人,无一例外是将钱财交给最需要的人,得到钱财者又绝不藏私,在发财的同时,也散财以助他人。范蠡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这种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业的楷模,这也就是“文财神范蠡”文化的内涵。从现在的角度看,范蠡到了晚年,从商业的前台退居幕后,甚至担当起了商业顾问的角色,在他的大力扶持下,许多人都实现了致富的梦想,也许这正是范蠡日后被人们奉为财神的原因之一。《范蠡像》(局部)张大千 作

武财神赵公明

在道教宫观中的财神神像,多为黑面浓须,身跨黑虎,右手执铁鞭,左手托元宝,全副戎装,威风凛凛,完全是一副武将打扮,神像周围还绘有金银珠宝、聚宝盆等,颇有财源滚滚的气象。这种财神像就是武财神,武财神以赵公明最为流行。明代监坛赵公元帅像

武财神赵公明又称赵公元帅、赵玄坛,是中国古代信奉的司财之神之一。在唐宋及其以前诸书中,如晋人干宝《搜神记》就有赵公明的名字,当时赵公明只是一个专门统督鬼兵散布瘟疫,夺取世人性命的瘟神。到明人王世贞《列仙传》,赵公明仍为瘟神、鬼帅。他作为八部鬼帅之一,带领鬼兵,周巡人间,作恶多端,还专向人间播撒痢疾。后来,太上老君派张天师布龙虎神兵,与八部鬼帅斗法,终使其降服。明万历御制赵公元帅像

道教根据民间传说,编造了赵公明的完整事迹,并将其由恶神变为善神。据记载,元代成书、明代略有增纂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开始称赵公明为财神。《武财神》[清]钱书诚 作

该书卷三称赵公明秦时避世山中,修行功成,被玉帝封为神霄副帅,后随张天师入鹤鸣山,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黑面多须,身骑黑虎,守玄坛,护丹室,授正一玄坛元帅。神职是“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又能“讼冤伸抑,公能使之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公能使之获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

赵公明身兼数职,既是神霄副帅,要掌管驱雷役电,唤雨呼风;又是张天师炼丹守护神玄坛元帅,掌管玄坛传度,训导建功谢罪;又是瘟神,要掌管除瘟剪疟,保病禳灾;还是财神,要掌管公平买卖,使人宜利和合。虽然赵公明的神职庞杂含混,但已从鬼帅瘟神转化为驱疫行善的神帅了,而且,其掌管买卖公平的神职已具有财神的意义。从此,赵公明司财、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瘟君鬼帅的本来面目,反被逐渐淡化。

在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中,赵公明演变成真正意义上的财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封神演义》写道,武王克商后,姜子牙前往昆仑山玉虚宫请得元始天尊的玉符金册封神,敕封交战双方的亡魂,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统率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统管人世间一切金银财宝。赵公明的部下招宝神、纳珍神、招财神、利市神都是各路小财神,赵公明就成了统领天下各路财神的大财神,或可称财神元帅。至此,赵公明方有了财神的模样,不再像先前那样浑身充满着邪气、鬼气和瘟气。由于手下的四神都富有浓厚的财神意味,赵公明财神之尊的形象也就更加深入人心了。武财神赵公明(清代芜湖年画)招财进宝(清代桃花坞年画)图为清代桃花坞赫赫有名的王荣兴画铺的作品《招财进宝》,表现的是武财神赵公明身着红袍,满脸胡须,立于一个大元宝之上,手托天龙,正接受天龙口赐的大量宝物,元宝左右两侧各置如意一枚。此图技法极为粗率,人物处理极为稚拙,有红、豆绿、汁绿、黄、黑五版五色,色彩明艳,气氛热烈,是桃花坞年画后期趋于民俗化的典型之作。

明清及明清以后,各地建财神庙,祭祀赵公明的香火越烧越旺。清人顾禄《清嘉录》卷三说:农历三月十五日,是财神赵公明诞辰,祭祀他能致人富,所以家家供奉他的神像。至今,祭祀财神仍多以赵公明为对象。

民间财神年画《财神赐福》等,除绘赵公元帅外,还绘有他的四位部下。一般是赵公明位居中,招宝、纳珍、招财、利市分两边站立,或围绕其前后。赵公明依然是戎装骑虎,一手执鞭、一手持宝;招宝手捧元宝;纳珍则捧一盛满奇珍的钵子;招财则手托一条青龙,或手举成青龙状的一串铜钱;利市则举一小令旗,上书“宜利和合”,取买卖求财、公平合理之意,也有和气生财之意。

民间也有将赵公明及四位部下合称为“五路财神”的,并将其一并祭祀,取路路通财,即多种渠道进财之意。玄坛赵元帅(清末北京纸马)(注:纸马为民间祭祀用的木刻黑白版画)图为清代钱庄行业所供奉的行业祖师“玄坛赵元帅”纸马。

武财神关羽

有趣的是,一向轻视财富的关羽,在民间的观念和传说中竟也成了一位声名显赫的财神爷。

民间年画中把关羽作为招财纳吉的喜庆图像,在过年时悬挂在中堂之上,神像两旁贴上一副对联:“汉封侯清封大帝,昔为将今为财神。”俄国汉学家B.M.阿列克谢耶夫曾经在中国搜集了大量年画,在其关于财神的论文《财神的年画、信仰及财宝的象征》中说,在中国南方,把关羽作为财神信奉的观念比较普遍。他曾问过信仰财神爷的中国人:年画上画的是什么人?回答说:武财神关公(年画)武财神关公红面长髯,龙眉凤目,头戴金冠,身穿龙袍,一副帝王模样。

财神。再问:财神是谁?答:当然是关羽。在广大老百姓的心目中,关羽是一位有影响的武财神。

关羽几乎是无所不管的大神,司财只是其神职之一,关羽是威风凛凛一员武将,战死疆场,一生与财富并无关系。将他奉为财神,完全是因为国人对他极其崇拜和他为全能大神的缘故。历代皇家从封建道德的角度大肆宣扬关羽的忠孝节义,使关羽信仰在不太长的历史时间里蓬勃发展。关羽声名日彰,封号不断加多,顺治皇帝特封关羽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城绥靖佑赞宣德关圣大帝”,这一封号竟长达26个字,崇拜到了极点,关羽由一员武将升为“王”,再升为“帝”以至“大帝”,其原因就在于,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关羽勇武、忠义,这正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所需要的。从明至清,关羽均被列入国家祀典,又被民间奉为神。清代山东堂邑关公神像

与皇家的心理认可及实际需要不同,普通百姓则祈望他们的生活平安富足,重义气,讲信用,希望能有一位有成有灵的善神来主持公道保护他们。而关羽威武高大,手握青龙偃月刀、横刀立马的英雄形象以及被皇家一封再封的极大威灵,足以一正压百邪。民间则主要将关羽作为财神来供奉,将关羽定格为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历代神仙通鉴》说:关帝既是武神,又是财神,拥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辟恶、诛罚叛逆、巡察真司、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等无穷法力。香火之盛,将与天地同不朽。

关羽有“庇护商贾,招财进宝”的神职,尤其受商人顶礼膜拜,其中原因大致有三:一是说关羽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被后世商人公认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二是说商人谈生意做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羽信义俱全,故尊奉之。三是传说关羽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一日生意受挫,能像关羽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的成功。这种信仰在清代,已经被各行各业所接受。义勇武安王关公

国人崇拜关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推崇他的忠义。关羽之为财神,实际上与明清以来商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商家讲究信义,以义取信于顾客,打出信义甲天下的关羽为旗号,自然可以提高商家的信誉,因为关羽“义薄云天”,所以极受商人的重视。古代中国人经营方式是讲信用,讲究仁、义、忠、信、智、勇,为了证明自己做生意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以忠义之人为财神,也是在警示世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以关羽为榜样而加以祀奉。只因关羽以义而生财,故又名“义财神”。

同时,武将关羽具有盖世神功,置身于商行商舍,扮演的是“镇宅财神”的角色,给商海搏斗的生意人一种安全感。关羽作为招财镇邪驱灾的武财神,在当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是在港澳和南方沿海地区,适应了人们的心理要求,既要信义经商,财源滚滚,又极需一个像关羽这样的神武威灵的神充当保护神。因此,关羽这位既能招财又能伏魔的万能之神,便身价倍涨。所以,长期以来,各行各业、妇孺长幼,对万能神关圣帝君无不顶礼膜拜。关帝像关公身披绿色英雄氅、内套箭衣绣团龙,面如重枣,卧蚕眉,丹凤眼,五绺长须飘拂胸前,垂脚端坐在虎皮上,右手按膝,左手理须,形象典型。雍和宫唐卡关公藏式彩绘唐卡关羽像,绿袍、红脸、长髯,端坐虎皮大椅上,神态威武,气宇轩昂,将关羽那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气概描绘得淋漓尽致。

第二章 司财众神

利市仙官

利市仙官是武财神赵玄坛麾下四大催财猛将之一,专为人们催旺财运。

他受民间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三将,主要源于他有个好名字。许多财神的画像如赵、关、比、范等人,都有利市仙官随侍在侧,甚至只有利市仙官单独出现。虽然利市仙官只是财神部将,但因名字取得十分吉利,深得许多梦想大发利市者的欢心。这并不是他本身的事迹所致,而是名称神职切中人心之功,有很多求财若渴的人,都会求取“利市催财符”催旺财运。利市仙官(年画)

所谓“利市”,在俗语中为“走运”、“吉利”的意思,如多见于古典白话小说中的“讨个利市”。利市又指做买卖所得的利润。“利市”最早见于《易经·说卦》:“〔巽〕为近利,市三倍。”按“利市”原非连文,以后习用为“利市三倍”,形容做买卖获得了厚利,这是“利市”一词的由来。《易经·说卦》中的“利市”带有本少利多之意,元代《俗谚考》亦有“为了吉兆,要向主家讨个利市”之说,由此可见利市亦有祈求好前景或求福之意。农历新年期间,小孩子遇见亲朋戚友都会讲一些吉利的祝福语,而长辈按例都会报以“利市”一封,表示对小孩子祝福的心意。利市封

财神崇拜是最普遍的世俗神信仰之一,中国财神信仰源流虽不可考,但通常认为自明代始有财神。实际上宋元期间,利市仙官已经十分流行,利市仙官是一位对人来说最富有实用价值的财神。“仙官”一词出自道教典籍,《道门经法相承次第》说:“上士得道,升为仙官。”后来,“仙官”一词被借用来特指超教派的利市财神。宋元时期专司财利之神的利市仙官就已经出现,不但有利市仙官的画像流传,还有利市婆官画像,可谓是后世财神奶奶的滥觞。利市仙官(清代北京纸马)

利市仙官是民间流传的一位小财神,他的来历已不清楚,老百姓供奉的文、武财神,身旁都要配备小财神利市仙官。据《封神演义》讲,利市仙官名叫姚少司,为赵公明的徒弟,姜子牙封其为迎祥纳福的利市仙官。《封神演义》写姜子牙封神,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作者把赵公明作为财神,还给他安排了四位部下,统管人世间的所有金银财宝。这班神灵都是专司钱财珍宝的财神,以赵公明为主财大神。“太平通宝”、“招财利市”花钱“利市三倍”,三倍即为厚利,做买卖的哪个不想获利三倍,乃至三十倍、三百倍?利市仙官的内涵迎合了商家图吉利、发大财的喜好,所以,利市仙官受到了民间,尤其是北方商家的欢迎,利市仙官一直是民间年画中的重要角色。每到农历新年之际,必将利市仙官贴在门庭上,以图吉利。新年门上贴利市仙官像,这是生意获利之神,大约是专管开市大吉、不司驱邪逐鬼的,能引财聚宝,因此小财神身价倍增。

善财童子

在中国民间故事的描述中,善财是观音菩萨座下的童子,其与龙女是观音菩萨的两个侍者。观音和善财、龙女(清代河北武强年画)

在正宗的佛法传承中,善财童子是一位追求佛法的年轻佛子。《华严经·入法界品》说:福城长者有一个儿子叫善财,在福城中遇上了文殊菩萨,受了文殊菩萨的教导指引,开始四处参访高人,花了40多年的时间,遍历110座城,参访了53位能教众生远离恶法修行善法的人,一直到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这一参访才结束。观音菩萨是善财参访的第27位,参访时,观音菩萨让善财在身边休息,对善财十分关心,善财得到佛法后,便又回到观音菩萨身边,协助观音菩萨教化众生,现童子身,与龙女成为观世音菩萨的左右近侍。善财参访

一般的善男信女,认为“善财”两字之中,有一个“财”字,所以顾“名”思“义”,就认为善财童子是财神,被视作送财的财神,也叫作“招财童子”,作参拜求财的对象,顶礼膜拜。民间最为流行的春联说“招财童子三更至,利市仙官半夜来”,表达的就是对这两位财神的祈盼。

最著名的善财童子雕像是南宋木雕《善财童子》,木雕高69.8厘米,现为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所藏。童子上身左倾,头扭向右上方,合掌作参拜状,头脸浑圆,笑容可掬,姿态活泼生动。此雕像原妆有彩绘,现已剥落殆尽,反映的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故事。

杭州灵隐寺大殿后壁有一组大型雕塑,是以“童子拜观音”为主体的“五十三参”海岛立体彩色群塑,塑造了神态各异的大小佛像150尊。据佛经讲善财童子参访了53个名师,最后遇到普贤菩萨“即身成佛”。所以,佛教建筑中的阶梯常铺为五十三级,比喻“五十三参,参参见佛”。那个双手合十、身穿红肚兜的就是善财,他在第“二十七参”遇到观音,得道后成为观音的侍从。杭州灵隐寺大殿后壁大型雕塑《善财童子》(南宋木雕)

四川省安岳市东南云居山有圆觉洞,南北两面山崖为摩崖造像区,善财功德像位于安岳圆觉洞十一号窟,此造像取半跪姿式,善财功德双手合十,抬头仰视上方的观音菩萨,眉稍长至颊部,梳单髻,髻前有护冠簪,眉尖微蹙,双目企盼之意甚明。创作者取善财初见观音菩萨宣讲弘法,心有感动,跪下求愿的刹那间的动态,所以,帔帛随风向后上方飘拂,其虔敬仰慕之情刻画入微。四川安岳圆觉洞十一号窟善财像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原为民间象征家人团聚和合、平安幸福的欢喜神万回哥哥,后来演变为象征婚姻和合、夫妻相谐的吉祥神寒山、拾得。

和合二仙起源较早,原本是一人,并非仙人,是唐代人万回。宋代,万回被视为团圆之神,称为“和合”,正所谓“惟有和合,始得万回,惟其万回,方称和合”,被奉为可保家庭和合、平安幸福的吉祥神。元人刘一清《钱塘遗事》卷一“万回哥哥”条说:宋代,万回被奉为可保家庭和合、平安幸福的吉祥神,官方和民间甚至妓女无不奉祀万回哥哥,每到吃饭时必祭祀。据说祭祀万回能使在万里之外的亲人回家团圆。其像蓬头笑面,身着彩衣,左手擎鼓,右手执棒,称和合之神。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三所记大略相同,但说明代“其祀绝矣”。

大概在明末清初,和合二仙逐渐由一神变为二神,民间根据和合的含义,认为和是和谐,合也是合好,那么和合神由一人承当不适宜,遂将和合神一分为二,原为家人和合之神的万回哥哥变成了婚姻和合之神寒山、拾得。最终官方也认可了这一点,清雍正十一年,皇帝封天台僧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于是,两人就成为“和合二圣”,也就是“和合二仙” ,从此名扬天下。“和合”一词,有和睦同心,调和、顺利等意,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在“媒氏”疏中说:“使媒求妇,和合二姓。”这应是“和合”之正解,和合为男女两性结合成为夫妇,和睦同心,合好相谐。所以和合神由原主家人和合,逐渐衍变为婚姻和合之神,并由原来蓬头笑面、擎鼓执棒的一位神,衍变为一持荷、一捧盒的二神,持荷由于“荷”、“和”谐音,捧盒也出于此故。和合二仙作为团圆之神、婚姻之神、欢喜之神之外,民间也祀奉和合为财富之神。民间有“和气生财”之说,认为财富的积累有赖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所谓天时地利人和,据此和合作为财神倒是名副其实的了。民间年画常绘寒山、拾得二圣,一持荷花,一捧圆盒,盒内盛满珠宝,并飞出一串蝙蝠,寓意财富无穷尽。和合二仙的形象也有的绘成两个像刘海一样的小孩子,手里各拿着一个圆的扣盒,里面微露着一只绿色的金蟾,或者从中冒出两股气来,气上托着两个金钱。《和合二仙》(清代安徽芜湖年画)

民间还有传说,和合是八仙中韩湘子的儿子,当韩湘子三度林英(韩湘子的妻子)后,林英也变成了神仙,但她始终没有和韩湘子同过床。有一天,林英正变成一个磨盘在休息,韩湘子走来,不知不觉地在磨上睡了一觉,之后,林英就生了两个小孩,便是和合二仙。云南保山、南涧新婚之家常贴的门画“和合喜神”就与内地和合二仙不一样,内地和合二仙是一对笑脸童子,保山和合二仙如一对男女,身体相合如一体,旁边立有二童子;南涧和合二仙也是一对男女,男披袍戴帽,足蹬朝靴,女头戴花冠,绣服宫装,身体合一,左右立有童子,形式别致,喜神的形象更加世俗化了。这里的寓意是,夫妻和睦,则福禄无穷,所谓“家和万事兴”也。“和合”也是一种生财之道,常言道:夫妻和合即生财。民间《和合生财》纸马就是人们供奉和合二仙,祈求保佑生财发福的祭祀品。和合二仙(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云南《和合生财》纸马

刘海戏金蟾

刘海,历史上实有其人,原为五代时人,本名刘操,后出家修道,号海蟾子,称为刘海蟾。后来,由这名字又附会上了刘海戏蟾的传说,刘海遂成为能给人间带来钱财、子嗣的吉祥神。

民间还流传着刘海捉三足金蟾的故事。传说康熙年间,苏州有一个大商人叫贝宏文,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有个叫阿保的小伙子找上门来做用人,贝宏文便收留了他。这阿保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干活特别卖力,还常常不吃饭,有时一连几天不吃饭也不喊饿。最让贝家及邻人神异的是阿保戏大蟾蜍的事,阿保到井里打水,打上来一只大蟾蜍。奇怪的是,这只癞蛤蟆不仅形体巨大,而且只有三条腿。三条腿的蛤蟆是传说中的灵物。阿保对贝家说:“这个蟾蜍逃走已经好几年了,今天总算将它捉住了!”左邻右舍的人都跑来看热闹,并竞相传说这阿保就是戏蟾的刘海。阿保见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便谢过主人,冉冉升空而去。

民间有关刘海捉金蟾的目的有不同的说法。一说刘海以金蟾为食,金蟾是民间信仰中的灵物,刘海以之为食,说明他神奇非凡。一说刘海捉金蟾是令金蟾吐金,施济天下穷人,民间流传着“刘海戏金蟾,步步钓金钱”的俗语,故又有“刘海戏金钱”的说法。民间传说刘海用计收服了修行多年的金蟾,金蟾吐出金钱,刘海走到哪里,就把钱撒到哪里,救济了无数穷人,于是刘海又被视为钓钱撒财的神仙,这位财神爷以其特殊的本领给人间带来金钱。金蟾是民间传说中能吞吐金钱的灵物,性喜咬钱,民间尊称“旺财神兽”,人们喜欢把金蟾口衔铜钱当作招财进宝的象征,这种能让人发财致富的神仙,谁都愿意一拜再拜。戏金蟾(年画)娃娃是民间年画最常见的表现题材,年画中的娃娃均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样式予以表现,体态圆润饱满、健康壮硕,神情活泼生动、憨态可掬。此图充满财气:聚宝盆、珊瑚、火龙珠、金蟾、金钱串、宝鼎,寓意财源茂盛、汲取不断。刘海撒金钱(清代民间年画)刘海变成蓬头胖娃娃形象,金钱、蟾军吉庆富有,一般置于房门及商铺上,亦有富贵相传之意。

全国各地年画产地都有不少关于“刘海戏蟾”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如清代上海《刘海戏蟾》、河南开封朱仙镇《刘海戏金蟾》、四川绵竹《刘海戏金蟾》、苏州桃花坞《刘海戏金蟾》等,在这些作品中,刘海皆作一手舞足蹈、喜笑颜开的顽童形象,头发蓬松﹑额前垂发﹑手舞钱串﹑一只三足金蟾叼着钱串的另一端,作跳跃状,整个画面充满了喜庆和财气。刘海戏金蟾(清代朱仙镇年画)

有的民间年画中还有蝙蝠(取“福”意)、葫芦(取“福禄”意)、牡丹(取“富贵”意),将刘海戏金蟾视为招财进宝、富贵绵长的象征。民间贴这类年画,有祈财求吉之意,过年时人们常张贴此类画,以取吉利。历代画家也有不少关于“刘海戏蟾”这一题材的佳作传世,人们说:“刘海本是一大仙,四季发财万万年。”为了纪念刘海,人们修建刘海庙,把他当成了财神爷,加以祭祀,还把他的故事编成戏剧,到处演唱。刘海刘海被视为钓钱撒财之神,充满吉庆气氛。

俗语说:“马不吃野草不肥,人不得偏财不富。”民间盛传刘海是偏财祖师,不但能助人招正财亦能助所祈求之人得意外之财,即偏财。世人原来找财路、补财库,除了拜五路财神等外,还要专拜这位偏财祖师爷。俗信刘海就是能赐人发财走财运的财神爷,刘海常化作童子形象,在民间行善济世,开运赐财。这位偏财祖师爷格外受到人们的祈求敬拜,因为信奉者都知道,平时若多加膜拜,自然能招财进宝并能得意外之财。因此他是最红、最“神”气的财神爷。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