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015(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8 11:28:34

点击下载

作者:指文烽火工作室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战争事典015

战争事典015试读:

前言

提及明帝国英宗朝的战争,大家自然会想起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但在土木堡惨败前,明帝国其实曾在帝国的西南方向取得过辉煌的军事胜利,明军也在这场战争中展现出了很强的战斗力。这就是《三征麓川—明帝国英宗朝的西南攻略》所要讲述的。

耶路撒冷,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凝结了无数血泪与史诗的伟大城市,因其承载了数千年的恩怨情仇,被众多的神话传说所围绕。《从约柜到哭墙—圣殿时代的“圣城”耶路撒冷史》将扫清历史迷雾,还原“大流散”时代之前的圣城历史。

前段时间,土耳其空军击落了俄罗斯战机。一时间,舆论哗然,很多人都惊讶土耳其竟然敢去挑战号称“战斗种族”的俄罗斯人。实际上,土耳其共和国的前身—奥斯曼帝国近代也曾雄踞亚非欧三大洲,称霸地中海。甚至可以说,在当时欧洲人的心目中,奥斯曼人才是真正的“战斗种族”,而当时奥斯曼帝国最为倚重的军事力量莫过于著名的加尼沙里军团。如果想了解这支军队及奥斯曼帝国的战斗历史,《苏丹之刃—土耳其新军简史》是您最好的选择。

罗德岛太阳神巨像,曾被古希腊人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建造的原因却源自古希腊时代围攻战术最高的罗德岛围城战。在这场属于继业者战争一部分的战役中,古希腊时代卓越的自然科学、军事技术都得到了集中展示。《太阳神的崛起—古希腊罗德岛攻防战》一文将为大家再现那场壮烈激荡的血战。2015年12月三征麓川:明帝国英宗朝的西南攻略作者:王珑润明《出警图卷》绢本(台北故宫藏)

提及明帝国英宗朝的军事行动,大家自然会想到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及随后爆发的北京保卫战。其实,在英宗朝早期,明帝国在西南方向曾取得过一次重大的军事胜利。这场战争从正统四年(143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正统十三年(1448年),历时九年。明军在这九年连续发动四次反击作战,最后击垮了曾“拥兵三十万”屡次袭扰、蚕食明帝国边境的“西南小霸”,从而保证了云南边境近两百年的和平。

这场意义极其重大但却被土木堡惨败阴影掩盖的胜利,因敌方是一个叫麓川的地方割据政权,所以在史书上被称作“三征麓川”。[1]麓川政权的崛起

麓川政权是思氏家族在元代建立的一个强大傣族地方割据政权,其范围在今云南西部、缅甸北部和印度东北部,鼎盛时地域广阔。其崛起与元帝国向西南方向的征伐有很大关系。

元宪宗三年(1253年),当时的蒙古汗元宪宗孛儿只斤·蒙哥派遣元世宗孛儿只斤·忽必烈征服大理。第二年,即元宪宗四年(1254年),忽必烈派遣将领兀良哈台征伐百夷地区,征服了由傣族建立的后果占璧王国,并设置金齿安抚司(后改金齿宣抚司):“分为路二十,府四,甸四十有四,部二十有六,各设土官,置金齿都元帅府统之。”虽然元政府也“委官入其地”,但“交春即还,避瘴气也”。由此可见,当时百夷地区虽纳入中国版图,但却是高度自治的羁縻地区。因此,元帝国将金齿分为柔远、茫施、镇康、镇西、平缅、麓川六路,并分别册封六位傣族首领担任各路的世袭土司,这就是麓川政权的缘起。麓川路位于茫施路之东,茫施路位于柔远路之南,柔远路又位于大理之西,可见麓川路相对其他几路最为偏远,也最桀骜不驯。元至大三年(1310年),麓川土司脱离元朝,自立为王,更名“思翰法”,意为“至高无上的虎天王”,自号“萨玛达”,意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中国史书称他为思可法。后来,思可法四处发兵,侵袭各路土司。元至正八年(1348年),元政府派遣元帅搭失把都讨伐,但被思可法击败。之后,思可法愈加猖獗,数年间吞并其他几路,大肆分封。“乘胜吞并诸路而有之,乃罢土官,以各甸赏有功者。”思可法经过历次征讨,占据元朝金齿宣抚司为己有,但名义上依然奉元朝为主,并于至正十五年(1355年)八月派其子入朝,“以输情款”。元朝也乐得省事,封其地为平缅宣抚司:“八月庚申……云南死可伐(思可法)等降,令其子莽三以方物来贡,乃立平缅宣抚司。”不过,虽然思可法奉元朝为正朔,称臣纳贡,但其“服用制度,拟于王者”。实际上,他依然我行我素,四处征伐。在当时的东南亚,麓川政权地广民众,历年来东征西讨后拥兵30余万人,俨然一个“地方小霸”。◎果占璧王国壁画

后来,元朝灭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朱元璋发兵攻打云南。明军在白石江之战中击溃云南元军主力,并于当年十二月进入中庆。洪武十五年(1382年)闰二月,朱元璋接到云南捷报。欣喜之余,他下谕给云南明军征南将军頴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

云南自汉朝以来一直为中国所有,只有宋朝没有降服而自立为大理。如今元朝已经灭亡,但云南(元梁王)却屡次侮辱朝廷命使(朱元璋曾数次遣使招降元梁王)。如今,中国各地已经平定,只有大理不服王化依然仇视新朝,当立即讨平。但考虑到当时云南省尚未开发完毕,仍地处蛮荒,因此各位将军不可鲁莽行事、轻易进军,且云南夷人“性顽犷,诡诈多端”,善于利用南方山地进行游击战来抵挡大军。

朱元璋告诫诸位将军征讨时一定要认真制定作战计划,云南地处蛮荒、路途遥远,明军无地形优势,时间越长对明军越不利,因此,最好出奇制胜、速战速决。

之后不久,明军进攻大理生擒土酋叚世,随后分兵“进取鹤庆,略丽江,破石门关下金齿,由是车里、平缅等处相率来降,诸夷悉平”。虽说西南土司们表示称臣降服,但他们历来首鼠两端。以往中原大军来时,他们只行观望,瞧见中原军队势大便纷纷示弱归顺,一旦大军离开便我行我素,做自己的土皇帝。不过,这次明军并未全部离去。洪武十五年三月,明军指挥王贞在永昌筑城并建立金齿卫,镇戊地方。对明帝国来说,这表示对云南拥有统治权,但对那些在云南做惯了土皇帝的土司们来说,这无疑大大损害了他们的利益。于是,附近诸夷以“不恤众”为由推举前土官高公为首领勾引麓川王思瓦法率兵数万人来攻,“生擒王贞,尽夷其城而去”。这是明帝国和麓川的第一次接触。◎明太祖朱元璋坐像

此战后,洪武帝朱元璋惊讶于麓川的实力,开始调查这个蛮藩的底细。不久,他得到情报:“(麓川)地方三十六路,元朝时都设官,后被蛮人专其地,已四十年矣。近因云南、大理不和,其蛮又侵楚雄西南边远干、威远二府,梁王无力克复,至今蛮占。”

另据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出使麓川的钱古训所著《百夷传》描述:“百夷(麓川)在云南西南数千里,其地方万里。景东在其东,西天古刺在其西,八百媳妇在其南,吐番在其北;东南则车里,西南则缅国,东北则哀牢今之金齿卫也,西北则西番、回纥。俗有大百夷、小百夷、漂人、古剌、哈剌、缅人、结些、吟杜、弩人、蒲蛮、阿昌等名,故曰百夷。”可见当时麓川势力范围除了今陇川、猛卯、遮放三地外,在怒江以西有干崖、盏达、南甸、腾冲、潞江、芒市、户撒、腊撒,潞江以东澜沧江以西有孟定、耿马、孟琏、大候、湾甸、镇康,澜沧江以东有威远、镇沅、者乐,甚至木邦、孟养等地也一度纳入其中。可以这样说,麓川势力已经有了唐时南邵国的视感。

麓川当时的政治制度很有特色。“其下称思伦法曰昭,犹中国称君主也。所居麓川之地约者阑,尤中国称京师也。其属则制叨孟,以总统政事,兼领军民。昭录领万余人,昭纲领千余人,昭伯领百余人;领一伍者为昭哈斯,领一什者为昭准;皆属于叨孟。又有昭录令,遇有征调亦与叨孟统军以行。其近侍呼为立者,阍寺(宦官)呼为割断。大小各有分地,任其徭赋。”这段描述说明麓川等级分明、制度较有效率,其中“大小各有分地,任其徭赋”说明,麓川此时的政治制度与中国东周列国时代的分封诸侯制度相似。明帝国三征麓川前麓川历任首领表

当时,麓川的军事制度则较为原始,尚未完成兵农分离,实行的依然是“战时为兵,闲时为农”,三丁抽一或五丁抽一的制度。麓川军队行军作战时无行军列队之说,亦无列阵对敌之法,平常主要依靠战象冲击。普通士兵装备与周边土司相比更为精良,虽然头盔是皮质的,但盔甲却是金属制的,既有铜甲也有铁甲。麓川士兵使用长枪、梭镖、弩箭,但不用强弓,也没有火器。“无军民之分,聚则为军、虽然明、麓双方暂时和解,但实际上作为独立王国的麓川政权不被明帝国所接受。洪武十五年三月,原本属于麓川的威远、远干等地被朱元璋划到楚雄府境内。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帝国改镇康府为州,湾甸为县,并亲自设置土官管辖,而这些地方此前曾是麓川设官管辖。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散则为民;遇有战斗,每三人或五人出军一名,择其壮者为正军,呼为锡剌,锡剌持兵御敌,余人荷所供。故军行五六万,战者不满二万,兵行不整,先后不一。多以战象为雄势,战则缚身象上;裹革兜,被铜铁甲,用长标干弩,不习弓矢。征战及造作用事,遇日月食则罢之、毁之。”

了解到麓川政权根深蒂固、国力较为强劲后,朱元璋开始调整策略进行和谈。恰巧同年冬,攻打金齿卫的思瓦法被弑杀,思伦法新上任,为和谈成功奠定了基础。洪武十六年(1383年),明帝国派遣郭均美为使者前往麓川。不久后,思伦法同意归顺,送回被生擒的金齿卫指挥王贞,又进贡白象、犀马等物,并交还元朝授予的官印。明帝国以“远人不加约束,故官称制度皆从其俗”,设置平缅宣慰司,任命思伦法为宣慰使,不久后又更改为麓川平缅宣慰司,思伦法仍为宣慰使,统领麓川。景东、定边之战

虽然明、麓双方暂时和解,但实际上作为独立王国的麓川政权不被明帝国所接受。洪武十五年三月,原本属于麓川的威远、远干等地被朱元璋划到楚雄府境内。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帝国改镇康府为州,湾甸为县,并亲自设置土官管辖,而这些地方此前曾是麓川设官管辖。除此之外,朱元璋还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再次建立金齿卫,并大置屯田,自楚雄至景东,每百里设营,率兵屯种。明帝国的这些举动自然引起了麓川不满。终于,当年十二月,思伦法为争夺地盘,发兵十余万人攻打景东府之者吉寨。土官知府俄陶率土兵两万余人防守,但被击败,俄陶逃亡大理白崖川。之后,明军都督冯诚率明军增援,但因天降大雾道路不清,在半途遭到麓川军队伏击。明军战败,千户王升战死。至此,思伦法击败土、明兵,占领景东。

景东之战后,朱元璋并未立即进行反击。他只在洪武十九年(1386年)九月下诏车里,宽慰车里军民,指责麓川残暴;并要求车里联络附近与麓川有仇的邦族出兵,联合明军一起讨伐麓川。之后,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朱元璋派遣通政使司经历扬大用前往大理白崖川慰问逃亡的俄陶。

虽然朱元璋安抚了各个土司,但他其实并没有放松在军事方面的准备。他派遣李原名出使麓川打探军情,从而了解对方虚实。◎蒙元风格的罗圈甲重装骑兵◎蒙元风格的柳叶甲重装骑兵◎《平番得胜图卷》中的明军骑兵◎明代武士塑像

麓川军队兵力雄厚,装备也不错,战象冲击看上去也是不可挡。但麓川军队的兵力雄厚和装备精良,只是相对东南亚各国而言,跟明军相比就不是一个档次了。明朝初期,步兵与骑兵装备有4~5米的长枪、90~120斤拉力的硬弓,副武器有腰刀,此外还有盾牌来护身。明军步兵与骑兵的盔甲主要继承蒙元形制,大多是铁甲,种类繁多。头盔有水磨头盔、水磨锁子护项头盔;盔甲有红漆齐腰甲、水磨齐腰钢甲、水磨柳叶钢甲、水银摩挲长身甲。根据出土文物可知,明军铁头盔厚度一般在8~19毫米之间,铁甲在2~3毫米之间,不仅制造优良,而且厚度在当时也是一流的,防护性能相当强。作为主要突击力量的明军骑兵装备更为精良,除了骑兵穿甲外,战马也都披着金属制的镔铁赤马甲,这就是中国传统的“具装甲骑”。这种人马俱甲的重装骑兵对麓川那种不成阵列的步兵是最具杀伤力的。◎明代铁甲复原展开示意图◎明代残甲复原模型◎水磨锁子头盔

其次,麓川军队倚重的战象虽然身材高大、皮厚肉糙,但有致命弱点:不易控制,而且惧怕火光、爆炸声。一旦战象受到惊吓便往往不管不顾地掉头就跑,反倒容易把本阵冲得七零八落,象奴怎样控制都无济于事。这个时候,中原军队只需要跟着逃跑的战象一块深入突击,便可取胜。所以,自古以来拥有强悍投射力量的中原军队攻打以战象为主要突击力量的东南亚国家时屡屡获胜。明军在这方面的优势则更大,因为当时明军已经开始将火器作为投射力量的核心。洪武年间的单兵手持火铳口径大多在2厘米左右,铁弹丸重32克左右,杀伤力惊人;队火枪外,还有火炮,目前可知的洪武年最大的铁炮长1米,重将近900斤,火炮内径达21厘米,相当可怕。◎洪武十年大铁炮

基于这些强弱对比,朱元璋下谕西平侯沐英、吉安侯陆亨、平凉侯费聚、南安侯俞通源、都指挥宁正、楚雄指挥袁义、大理指挥郑祥、品甸指挥赖正孙、金齿指挥李观、储杰等人,要求各处明军制造火器军械,修筑城堡寨墙紧急备战。备战令下达后,明军迅速加固城堡、制造火铳,各地兵堡在短时间内便装备了一两千支火枪。除此之外,洪武二十年六月,朱元璋又派遣通政司经历杨大用前往云南沅江府等地练兵,并命当地土官征调5万名土兵以供杨大用调遣。除了征调土司兵外,明帝国内部也开始调遣明军进入云南。同年八月,“诏景川侯曹震及四川都指挥使司选精兵25000人,给军器农具即云南品甸之地屯种,以俟征讨”。九月,“调湖广官军56560人征云南,赏钞568000锭”。但实际上,湖广只派遣了45000人。十月,明帝国“调陕西、山西将士56000余人赴云南听征,赐钞有差”。“甲子,调楚府护卫兵6000人赴云南听征。”“丙寅,诏长兴侯耿炳文率陕西土军33000人往云南屯种听征。”为了增加云南汉人的比例,朱元璋除了调遣士兵,还下令湖广的常德、辰州二府百姓,凡家里有三个男丁的都要出一个男丁迁往云南。最后一次调兵是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六月。“癸丑,命中军都督府发河南祥符等十四卫步骑军一万五千人往征云南。”

总调兵范围覆盖四川、湖广、山西、陕西、河南、王府护卫,集结士兵共165000人,加上杨大用在浣江府训练的5万名土兵,一共是215000人。明军此次动员规模之大堪比历次北伐,而且与北伐相同的是,此次战役也是朱元璋亲自制定战略。洪武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二日,旗手卫指挥刘玉到传奉旨意:

若彼有三万,我将四万对住,另将好军或一万,或二万、三万,却去他来路上等着,或相去一程、二、三日程,截他归路。看紧慢就取者吉寨,并打景东与他相对着的军,日夜粘住,不许他退。设若那厮见后面军大攻,动城寨退的紧,却十分追得紧。

凡要打那一个寨,先教人看了贼周回地势,何处可安七稍炮。若可安时,预做下炮,或二十人坠一座,三十人坠一座,这等炮做一百座。临行一根木头,四人可扛行者,到根前围了,立起来便打。

此时马军不知实有多少数,若有三五千,止将三五千马出在那厮后面三四程,攻打后寨。那象也则是吓人,如今京城见有牙象八十只,使他打人并打草人一般打,则是行迟,没马一小行快,人赶得上,他若无马时及马少时,你每则步军对住阵后往来,着马折冲,或数千马或一万马来往,冲近根前射象,不多时便拿得他。

若大军到了二十万时,止将对得住的几万与相持着,便着十四五万去后面五六程下营,攻取城寨。

而且,这次征讨麓川朱元璋下了很大决心,势要彻底荡平麓川思氏,所以为了避免麓川乞降有损出师名义,朱元璋特意给沐英下了旨,并亲自制定苛刻条件避免麓川投降。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五月十三日,沐都督传奉旨意各项事件:

如今凡拿住的蛮人战象,休将来留在云南教马,如今京师发狠教象来云南,近日真蜡国王贞个经由古城、安南赶到象进贡,又俺自家广西十万山内拿了230只,京师累年安南、占城、暹罗等国进到旧象80余头,已自教成了,备办明年发至云南。今遍不用象,得了此夷,京师象只还往云南来也,不来时明年春间发,不用分开各城子里养。回话来。

设若白夷有人出来说话求免时,问他索取后项物件,金齿损了的官军,将出15000匹马来,才赔偿这些人,景东节次损了的出哨官军,将出五百象来赔偿,更出屯牛30000头、青腿象奴300个,方才罢征。

白夷无人来时,并不许差一个人去。

设若白夷差人到时,正人送赴京师,小人放回一二。

今秋景东、蒙化、乐家等处粮在地者,令兵收拾。

白夷此败后,一边差人说话,一边差人做买卖,若如此,但系买卖人不问何等干事,人尽行送赴京。

最后,朱元璋为了保证万无一失,于洪武二十一年七月在云南布政司进行全民动员。他要求,当时云南布政司境内的59000余户居民中的80600余名男丁都要自备刀枪,跟随大军征讨麓川,如果有逃避不去的,被查处后由总兵官缉拿惩处。至此,明帝国为荡灭麓川思氏共发兵215000人,耗时13个月,动员了湖广、云南布政司的百姓或迁徙或从征,可谓泰山之势。

但是思伦法来袭的速度却比朱元璋想象的快。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正月,还没等明军完成动员,思伦法便因摩沙勒寨首领普赐归顺明帝国不依附麓川,发兵攻打马龙他郎甸下属的摩沙勒寨。对此,明帝国自不会置之不理,西平侯沐英派遣都督甯正率兵支援。《明实录·太祖实录》载:“百夷思伦法诱群蛮入寇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寨,西平侯沐英遣都督甯正击破之,斩首一千五百余级。”◎《王琼事迹图》所绘明代官兵◎明代水陆图中的明朝武士◎明代铠甲甲片◎沐英图洪武二十年六月至二十一年六月,明帝国发往麓川的兵力

虽然此次会战麓川战败,但思伦法并不屈服。他逃回领地后再次动员士兵准备报摩沙勒寨战败之仇。三月,思伦法全国动员,率领大军三十万、战象一百余头进攻定边。其声势浩大、兵容强盛,附近各土司蛮部不敢触其兵锋,纷纷持观望态度,不少蛮部更生二心。西平侯沐英深知思伦法反复无常,仅仅是为了报摩沙勒寨之仇就不惜全国动员,因此这次出兵必败。

于是,沐英挑选骁勇精锐三万人,昼夜兼行于15日抵达定边,在麓川军营对面设立营寨工事与其对峙。随后,明军三百名骑兵出营挑战,麓川军派出步兵1万余人、战象三十余头出战。麓川的领军将领乘坐战象直冲明军阵列,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率领前锋骑兵五十余人直冲对方战象。张因发骑弓射中敌将乘坐的战象左膝,战象受伤扑倒后,麓川将领被甩落,之后被明军骑兵射杀。将领身死,麓川军无不胆寒。明军三百名骑兵趁势全军突击敌阵,麓川军抵挡不住彻底崩溃逃回营寨。此战,明军告捷,斩首数百级,大大打击了麓川士气。之后,沐英召开军事会议,他认为这次麓川攻打定边是有备而来,兵马众多、声势浩大。而定边被围攻,已经快支撑不住。如果不能速战速决,拖下去此消彼长,定边很可能失守,那时候局势将不堪设想。另一方面,沐英认为,麓川军队依靠的只是战象,其步兵战不列阵、行无队列不足为虑。为了对付麓川象阵,沐英决定用火器破敌。他下令将军中火铳兵、神机箭列为前中后三行,待战象冲阵时第一行一齐开火,若敌不退,第二行继续开火,然后是第三行;循环更替,以便保持火力不绝。

第二日,明军三万名骑兵分为三队,都督冯诚领前队,都督同知寗正领左队,汤昭领右队。开战前,沐英告诫明军众将士:“今深入寇境,与之相持,胜则必生,败则必死,吾辈受主上深恩,报德成功正在今日,吾与若等约,有功者必赏,退衄者必斩。”麓川军也全部出营准备与明军决战。两军相遇后,麓川军便驱赶战象冲阵。其战象全部身披铠甲,背上立有战楼,象兵便立于战楼射箭。战象左右两旁又各有短槊一根,配合战象冲刺。明军见战象来冲,便按照计划摆成三列,用火器循环射击,火铳声响满震山谷,战象受到惊吓不敢再冲,全部调头回奔。指挥张因、千户张荣祖乘胜率领骑兵跟进,并攻破麓川营寨,随后放火焚烧,麓川军崩溃奔逃。此战,明军大获全胜,斩首三万余级,俘虏一万余人,还捉获了三十七头战象。麓川战象几乎损失殆尽,士兵除了被明军击杀、俘获外,在回逃的路上或伤病,或失散,或饥饿,死者不知凡几,死尸枕藉。此战后,麓川元气大伤,已无力与明帝国抗争。思伦法逃回后急忙进牛羊以供,与明帝国进行谈判,不敢再战。◎洪武十年手铳◎洪武五年碗口铳

四月,沐英捷报送到北京。洪武帝朱元璋得知思伦法败逃后下旨给沐英进行战后事宜。

虽然此战获胜,但朱元璋认为思伦法“夷性顽犷,苟未引咎乞降,必再入寇”,所以不能轻易放过。于是命令西平侯沐英步步紧逼,移兵景东震慑麓川,之后抓紧时间屯田筑堡,等到明帝国动员的二十余万大军到达,便两军合一大举攻伐,消灭麓川。不过,如前文所说,朱元璋早就提出了接受麓川投降的条件,要求麓川支付这次明军出兵的全部费用,进贡马一万五千匹、大象五百头、耕牛三万头、驯象的象奴三百人。

总之,双方的战事还在继续。六月,云南东川等部反明,于四个月后被平定;九月,云南越州彝族酋长阿资与罗雄州营长发束反明,于次年二月平定;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四月,云南都匀苗族部落反明,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何福率兵进剿,“斩首4700余级,擒获6390余人,收剿寨洞152处,粮谷31100石有奇”。数败之后,已经丧胆的思伦法遣使入明,辩解称这次叛乱并非自己本意,而是下属刀厮郎、刀厮养所为,并乞贷其罪,愿输贡赋云南。十一月,朱元璋派遣杨大用回使麓川,杨大用带着朱元璋的谕令责骂思伦法。接到谕令后,思伦法表示服从,赔偿了明军所有军费,并进贡马匹、耕牛、大象等明帝国所要求的东西,又“追获云南逃去叛贼自处等2人,把事刀厮郎等137人”。至此,云南渐渐稳定,明帝国也不再用兵,二十万大军剿灭麓川之事就此搁置。

朱元璋驾崩后,建文四年(1402年)十二月,明帝国设孟养、木邦、孟定三府和威远、镇沅二州,隶属云南府。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据西平侯沐晟建议,明帝国在麓川、平缅故地设者乐甸、大侯、干崖、湾甸、潞江五长官司,直隶云南都司。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麓川平缅宣慰使思行发遣使向明帝国控诉木邦、孟养数次侵占其领地。永乐帝认为,这些蛮夷小国自古以来就热衷于相互抢夺,于是实行淡化处理。两个月后,明帝国将木邦、孟养升为宣慰使司。永乐四年(1406年)四月,明帝国又划孟定府置孟琏长官司(孟琏原与孟定同属麓川),隶云南都司。永乐六年(1408年)四月,明帝国应前来朝贡的注甸八等人的要求,在麓川、平缅地设促瓦、散金二长官司,直隶云南都司。到了永乐十二年(1414年)正月,在麓川故地,明帝国又设南甸州,直隶云南布政司。种种事件表明,明帝国对麓川实行“析地”政策,将其土地分割另建,以削弱和拆分麓川势力,免得其再度为患。四征麓川◎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夏三月,麓川平缅宣慰使司思任法上奏明帝国,表示无力支纳贡银。思任法声称,自从被木邦侵占土地后,麓川百姓稀少,税收不足,无法支撑上缴的贡银。明英宗经过考虑后同意了思任法的请求,免去了麓川贡银以及之前欠下的贡银共2150两。实际上,这只是思任法意图脱离明帝国统治的第一步而已。同年冬十一月,缅甸内乱,思任法趁此时机发兵吞并缅甸,并萌发了收复所有麓川失地,重建麓川政权的想法。之后数年,麓川起兵犯边,并进一步吞并孟定府及湾甸等州。

正统二年(1437年)冬十月,孟养宣慰使刁宾玉为人愚弱,不能威慑管理周边各土司。思任法趁机发兵吞并南甸土官刀贡罕所辖的278个村寨。明英宗派遣黔国公沐晟带金牌前往麓川招抚,并命令思任法交还其侵占的所有土地,结果被拒绝。之后的正统三年(1438)六月,思任法又数次侵犯南甸、干崖、腾冲、潞江、金齿等处。明英宗再次派遣沐晟前往招抚,并下敕令:“近者南甸等处皆奏尔侵占地方、虐掳百姓、抢象马、害官吏、掠官船、守江口,仍筑山寨以绝往来,镇守总兵等官以尔不遵法度屡请官军问罪,欲一鼓而扑灭之。朕体上天好生之心,虑大军一出,不免伤及无辜,离人父母妻子,于心不忍,兹特遣人抚谕,尔能革心向化,遵守成规,人民掳掠者释之,地土侵占者归之,则悉宥尔罪,若怙终不悛,必兴师征剿,尔追悔无及矣。”

但这次招抚依然以失败告终。不久后,思任法自立为“法”,攻略南甸、孟养,屠腾冲,正式起兵叛明。附近知州刀珍罕、土官早亨等也与其联合,共同率领军队攻打金齿。金齿署都指挥佥事李友征调附近大理等卫所的明军前来支援,但敌众我寡,形势万分危急。消息传到北京后,明英宗终于失去了耐心,决定起兵征讨。当时,朝中推举右都督方政、署都督佥事张荣善战,明英宗便派遣二人前往云南与黔国公沐晟一起征讨麗川。

七月,思任法先是派遣陶孟刀派本携带金银财物以及大象马匹来上贡朝廷表示顺服,不久后又派遣士兵万余人攻占潞江,并杀死驻守的明军士兵。这下,明政府明白了思任法搞的不过是阳奉阴违的把戏。于是,明英宗下令尽快出兵。八月,思任法遣部下发兵攻打瓦甸、顺江、江东等地。明英宗接到战报后怒不可遏,认为麓川声势扩大是当地明军多年养寇自重的结果,再次催促沐晟等人尽快出兵剿灭。九月,思任法再次遣使来明帝国进贡,但明英宗认为其狡诈多端,仅凭借怀柔政策不能使其屈服,便于十一月再次催促沐晟出兵征讨。

到了正统四年(1439年)春正月,黔国公沐晟、左都督方政、右都督沐昂率兵抵达金齿并驻扎,大军与麓川军隔江相望。之后,沐晟派指挥车琳前往招降思任法,思任法趁机谎称降服取信于沐晟,暗地里争取时间派遣将领缅简截断潞江(即怒江)江面,并设立营寨据守。当时,刑部主事杨宁劝谏沐晟:“兵未加,称降,此诈也。”但此时的沐晟已经相信思伦法所言,根本没有渡江强攻之意,因此没有理会杨宁的劝谏。之后,麓川营寨建成,江面被截断,明军亦无法强行渡江。麓川将领缅简数次挑战,左都督方政大怒,要求渡江攻打,但沐晟已无发兵之意,因此拒绝了方政的要求。方政回营后便召集本部兵马暗中修造船只六十余艘,于正月三日夜里乘船突袭缅简。麓川军毫无防备,受到夜袭后全军崩溃。明军乘胜分兵追击,指挥唐清追到景罕寨击败此地麓川军,指挥高远追到高黎共山下,左都督方政率军直逼思任法驻守的上江。此战,明军出其不意,渡江强袭,前后斩首三千余级,一战摧毁了麓川军沿江防御工事,使得潞江两岸清空,全部落入明军掌控之中。此时,方政深感孤军深入不利于自己,于是派遣士兵回明军本部向沐晟求援,若当时明军全部渡江强攻上江,思任法很可能会被击败。可惜的是,沐晟记恨方政不听命令擅自渡江,便没有立即发兵救援,过段时间后才派遣少量士兵前往,但这些士兵走到夹象石后不再前进。方政被麓川军重兵包围,知道沐晟不会前来救援,就命令儿子方瑛逃回,自己与士兵一起战死于空泥,一军尽墨。

方政战败后,恰逢春季山林瘴气复发,沐晟便率军返回永昌。沐晟上奏明英宗战役失败,并认为麓川军势大,请求援兵。经过廷议后,朝中同意了沐晟的请求,英国公张辅选调湖广官军三万一千五百人、贵州一万人、四川八千五百人共五万人,由都督吴亮、马翔率领前往支援沐晟。但由于此战失败沐晟占很大原因,因此其受到明英宗指责后惊惧交加。《鸿猷录》记载沐晟受到指责后对使者说:“吾主将,失律丧师,罪当死。”随后喝下毒药自杀,待大军走到楚雄时,沐晟毒发身亡。五月,五万明军抵达,但因沐晟身亡,便由沐昂为主将。◎明代滚珠刀和鱼头刀

至此,明帝国第一次征讨麓川以失败告终。虽然此战前期获得大胜,斩杀麓川三千余人,追奔千里。但因为明军内部不和,主将沐晟征战之心不够坚决,依然幻想于招降,不听属下劝谏一意孤行,且置战机于不顾,目视下属被围而不救,殆误战机,累死方政一军,使得前功尽弃、方政身死,麓川气势更强,局面进一步糜烂。

正统五年(1440年)春二月,沐昂率军进攻麓川,大军抵达拢把,这就是第二次征伐麓川。右参将都督佥事张荣先派遣都指挥卢钺不待后援、孤军深入,结果被麓川军击败。张荣败逃,沐昂救援不及,无奈之下只好班师回朝。

七月,思任法率领数万军士占据孟罗,并四处杀戮人民、劫掠财物,还建立营寨工事与明军对抗。沐昂闻报后率领都指挥佥事方瑾及指挥柳英、土官知府陶瓒等带兵攻打进犯的麓川军。明军奋勇作战,一举攻破麓川军所建营寨,击败麓川军,斩首五百余级。思任法带兵逃到威江时又被刀盖罕击败。上报朝廷后,明英宗却认为麓川虽然有小败,但麓川根基尚存,并告诫沐昂等人不要轻敌,要小心对待。

这次战役虽然明军获胜,但麓川军的进犯无疑又一次触动了明帝国政府的底线。之后,明英宗召开廷议商讨征伐麓川事宜,虽然刑部侍郎何文渊认为麓川国小民弱,只要明军且耕且守,时间一长麓川自然消耗不住前来归降,并上书:“麓川之在南陲,弹丸耳!疆里不过数百,人民不满万余,宜宽其天讨。官军于金齿,且耕且守。舜德格苗,不劳征伐,而稽首来王矣。”但何文渊这种想法未免自欺欺人,麓川自思可法开始,年年出兵征讨、吞并四周,乃至洪武时期思瓦法荡覆朝廷兵城金齿卫,后来思伦法又屡次出兵犯境。朱元璋在云南屯种也是为了积蓄力量荡覆麓川。后来,朱元璋凭借定边之役极大打击了麓川有生力量,才使麓川顺服。虽然如此,如今思任法经过多年积累力量,再次叛明,并妄想收复所有麓川地,重新恢复麓川政权的“明顺实独”局面。自洪武至正统,云南明军年年屯种、年年防守,但并没有让麓川政权像何文渊说的那样“稽首来王”,有的只是“降而复叛,反复无常”。思任法再次反叛也证明何文渊的怀柔策略是行不通的。之后,英国公张辅认为:“思任法世职六十余年,屡抗王师,释此不诛,恐木邦、车里、八百、缅甸等觇视窥觊,示弱小夷,非策。”明英宗多次招抚不成,对此深以为然,决定大发兵征讨麓川。◎永乐时期真武灵应图中的明军

正统六年(1441年)春正月,明英宗任命定西伯蒋贵为征蛮将军,以太监曹吉祥监督军务、兵部尚书王骥提督军务,筹办军饷、征调士兵准备征讨。

十月初六,明军汇集京军、湖广军、广西军、四川军、贵州军共十二万人抵达金齿。当时,防守镇康的麓川军将领陶孟、刀门捧看到明军势大,不敢抵抗,于是投降。之后,王骥兵分三路,命右参将冉保、勋卫陈仪率兵五千人入镇康并由缅甸攻孟通,会合车里、木邦夷兵为东路;中路由王骥、蒋贵于十一月初一率领士兵两万余人长驱直入攻打麓川重地上江。初五,中路军抵达上江外围。明军渡河登陆后遭到麓川军伏击,明军奋战不退,一举斩首千余级击溃麓川伏兵。麓川军退入上江城堡据守,不敢再出城野战。王骥、蒋贵趁机率领中路军包围上江城堡。初六,西路军一部由太监曹吉祥、副总兵刘聚率领抵达上江与中路军会合;初九,西路军余部由太监萧保、左参将宫聚自下江夹象石行军抵达上江与明军会合。王骥见大军合围已成,便下令攻打上江城堡,但麓川军死守城池使得明军连攻初七、初八、初九三天依然无法破城。初十,上江忽然刮起南风,王骥感觉战机已到,便乘着风势放火烧城,并亲临前线督战,指挥明军趁火势做最后总攻。当时的上江麓川守军死守三天后已山穷水尽,便从水门突围逃遁,却被事先埋伏在那的明军截杀,无一逃脱。至此,上江城堡被明军攻下,守城麓川军士大多战死。此战,明军先后斩首五万余级,麓川守将刀放戛父子战死,刀招汉父子全家自焚,刀门项被生擒,整个上江战场尸横遍野,惨不忍睹。通过攻取上江,明军取得了战场主动权,于是此后便开始了对麓川军的大规模歼灭。◎明代铁枪

明军攻取上江后,麓川军退走。王骥、蒋贵率兵继续深入,明军由夹象石、下江过高黎贡山抵达腾冲,并留副总兵李安率本部兵马驻守。之后,王骥率军由南甸抵达罗卜思庄,命令指挥江洪等人率明军八千人为前锋攻打木笼山麓川守军。木笼山守军支撑不住,向思任法求援,思任法便派士兵两万人救援,并立营寨七座据险而守、抗拒明军。副总兵刘聚、参将宫聚(亦作官聚)率兵攻打但没有成功。之后,王骥、蒋贵领中路明军抵达木笼山,左右夹击进攻麓川营寨,麓川军头尾不得相顾,最终被明军击溃。明军攻占木笼山,斩首数百级。随后,麓川军败退至马鞍山,王骥率明军乘胜追击,与麓川军在马鞍山展开会战。麓川军驱赶战象冲阵,被明军用硬弩火铳击败,麓川军总崩溃。《鸿猷录》记载,此战麓川军被明军斩首十万余人,威震西南!

十二月初,王骥决定率兵直捣麓川,派三千人前去打探军情。麓川城依山而建,遍立栅栏壕沟,且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麓川军得知后驱赶战象伏击明军探兵,却被明军击败退走。之后,麓川军又从永毛、摩尼寨绕道马鞍山明军后方,想要截断明军后路以便日后夹击。王骥探查得知后,派都指挥方瑛率兵六千人攻占马鞍山,斩首数百级,确保后路无忧。当时,东路军右参将冉保已经成功会合车里、木邦、大候等地土司兵,一路攻打,先后斩首二千三百九十余级,并与王骥、蒋贵中路军会合。两军会合后,王骥总攻麓川,蒋贵攻打西中门、王骥攻打西北门、都指挥李信、内官曹吉祥攻打西南门、宫聚攻打南江上二门、萧保、刘聚攻打东北门、冉保攻打东北出象门,并派遣少卿李蕡、郎中侯进等人来回巡视战局督战。此外,因为麓川城墙是木质结构建筑,因此明军派士兵砍伐木材堆积于麓川城下,放火烧城。随后,明军趁着火势攻城,麓川军死者数万。思任法见大势已去,便带妻子与儿子思机法逃亡缅甸。

至此,明英宗第二次征讨麓川结束。此次征讨从正月初廷议决定出兵,十月份明军抵达金齿,至十二月十五日攻占麓川,历时一年。明帝国征调京营、湖广、广西、四川、贵州等处官兵十二万人,转饷半天下。此战,明军奋勇直前,极大打击了麓川的军事力量,前后斩首数万余级,使麓川国力受到致命破坏。美中不足的是,此战并没有抓获思任法及其子思机法。父子俩逃亡缅甸,使日后麓川得以死灰复燃再次反抗。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沐昂上奏思任法逃亡缅甸暗中积蓄力量。明英宗便再次派遣王骥前往云南,与沐昂一起总理云南军务,准备第三次出征麓川。

王骥到达后,得知思任法已被缅甸扣押,于是派遣使者前去缅甸要求送交思任法。缅甸却以思任法为筹码要求明帝国给予一部分麓川土地,以换取思任法。此后,缅甸更私自放走思机法,使其回到麓川并纠集力量。王骥担心自己腹背受敌且孤军难支,便上奏请求朝廷派遣援军前来支援,壮大声势。

正统八年(1443年)五月,明英宗派遣蒋贵为总兵官,冉保、毛福寿为参将,王骥为总督军务率领大军出征。此次出兵征调云南、湖广、四川、贵州等地官兵共五万人,目的是一举擒获思任法父子,彻底消除麓川威胁。

正统九年(1444年)二月,明军集合木邦土兵前往缅甸索要思任法。缅甸阳奉阴违,与明军抗衡。随后,王骥与蒋贵数次击败缅军。于是,缅甸假意用金楼船押送思任法至江上,名义上要交还思任法,实际上是来探查明军虚实,之后又用其他船只运回思任法,并没有交给明军。王骥认为,缅甸一开始答应木邦要把思任法交给明军是因为两者关系好,且两国之间互惠互利、各有所需,以前也同为麓川所侵略。现在,缅甸得到了麓川首领思任法,自然不会轻易交出,其真实意图应该是想假借明军之手彻底剿灭麓川思氏势力,这样一来,缅甸和木邦也可从中获取一些土地。王骥又考虑到,虽然思任法已被缅甸擒获,但其儿子依然占据麓川与明军抗衡,这次要不能彻底剿灭,日后必然祸端频出。于是,他率领明军直捣思机法老巢,将其军队杀散一空,城寨焚毁殆尽,并俘虏思机法家人等90多人。但此次明军没能抓获思机法。王骥认为思机法妻离子散、土地皆失,已是丧家之犬,这样出逃要么死亡,要么像思任法一样被人抓获,于是便班师回朝。

正统十年(1445年)十二月,明帝国再次派遣云南千户王政前往缅甸。王政携带明英宗敕令抵达缅甸后,便态度强硬地命令缅甸宣慰使卜剌浪马哈省立即交出思任法。卜剌浪马哈省依然想凭借思任法捞取一些好处,因此虚与委蛇。当时,缅甸“昼晦二日”,即白天光线昏暗,卜剌浪马哈省深感惊奇,便询问术士。术士告诉他缅甸天象大变,是“天兵至矣”的征兆。卜剌浪马哈省大为惊惧,深怕自己也像麓川一样被明军征讨,于是不敢再挑战明帝国底线,交出思任法及其妻子、部属三十二人。思任法知道自己抵达明帝国后会有什么下场,于是在路上绝食而死,王政便斩下思任法首级,封存后送往京师。至此,第三次征讨麓川结束。

因为麓川军主力在上一次征讨中已被歼灭,余部也已分崩离析,因此这一次征讨规模要比第二次小得多,也没有经过什么大战役。此次明帝国虽然胁迫缅甸交还了思任法,但思机法依然逃走,而且并没有像王骥想的那样中途死亡或者被人擒获,反被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刀变蛮接到孟养。虽然明军连败缅甸,使其惊惧于明帝国军力,一定程度上震慑了周边土司的不臣之心,但是思机法的逃脱,让这次征讨从战略目的上来讲依然是失败的,也为日后的第四次征讨埋下了伏笔。◎明《入跸图卷》绢本(台北故宫藏)

正统十三年(1448年)三月,明帝国政府得知思机法藏匿孟养后大为震怒,明英宗亲自下诏责骂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大头目刀变蛮不尊王令,并列举孟养种种过错,直指刀变蛮有四种过错可引来明军大加征伐,称为“四可伐”。一可伐“孟养乃朝廷开设衙门,尔刀变蛮等敢拒违朝命”;二可伐“思机发系贼子,尔等故纵不捕”;三可伐“尔孟养昔被思任法侵夺其地,逐尔宣慰刀孟宾,见在云南优养,尔等与讐为党”;四可伐“云南总兵等官世世管属尔地,兹奉朕命接取贼子,尔等不从调度”。由此可见,刀变蛮身为明帝国管辖土司,数次不听从明帝国的命令,挑战明帝国的统治权。思任法、思机法父子身为麓川政权的掌握者,数次率兵与明军征战。兵败后,思任法死亡并被明帝国获取首级,麓川便只剩下思机法这个不安定因素。可以说,思机法是明帝国点名要擒拿的人,而刀变蛮不但没有抓捕思机法,反而将他安全接到孟养藏匿,再一次挑战了明帝国的威严。之前,麓川势力大涨,思任法率兵攻打孟养,击败孟养宣慰使刀孟宾,并侵占孟养地,刀孟宾则只身出逃,后来被明帝国置放在云南安养。可如今孟养刀变蛮却认贼作父,不但不报仇,反而与思机法同流合污,并数次拂逆明帝国,实在是忘恩负义。最为严重的是,孟养为云南下属地方,不但不听从云南上官的命令,甚至连明英宗亲自下的交还思机法的命令也不听从。这不仅挑战了明帝国官员的威严,也挑战了皇帝的威严。因此,明英宗大为震怒,斥责孟养不服王化,并说孟养自持山高道阻以为官军不会轻易征伐,凭借气候炎热、瘴气蔓延而以为官军不会持久征伐,却不知当年马援远征桐柱时无视山高道远,诸葛亮五月渡沪亦无瘴气影响,而且两人都剿灭了作乱的蛮夷。况且之前官军数次征伐麓川,何惧山高、瘴气?最后,明英宗招抚孟养说:“尔等宜悔过自图,转祸为福,令思机发亲自来朝,朕依前敕授一职与一地令归管食,如彼不肯出,尔等擒捕来献为上策,若尔等拘思机发报官军接取为中策,若尔等代彼支吾延缓或报彼逃遁别所,朝廷必命大将统率大兵直抵尔处合围奋剿,此时悔无及矣,尔宜其深省之。”但孟养方面将这次明帝国皇帝亲自下达的诏书依然当作耳旁风。后来,总兵官沐斌前去孟养要求送出思机法,思机法托称自己患病而不能出城,孟养头目刀变蛮不听命令也没有将思机法交出。于是,明帝国决定发兵第四次征伐麓川,并迫使孟养沉浮。

这次出兵依然是王骥主管兵务,但蒋贵没有参与,而是由都督同知宫聚佩平蛮将军印充总兵官、张軏充左副总兵、田礼充右副总兵、方瑛充左参将、贵州都指挥同知张锐充右参将,调集南京、直隶及云南、湖广、四川、贵州各地官兵共十三万人出战。明军还由孟养军民宣慰使司前宣慰使刀孟宾为向导,命令木邦、缅甸、南甸、干崖、陇川等宣慰司各自出兵置办粮饷用以支援明军。临行前,明英宗告诫王骥:这次出兵主要以震慑为主,要是孟养看到官军大举征伐、声势浩大而心有惧意并交出思机法的话,那就息兵回朝,要是孟养见到官军兵临城下却依然不知悔改,那就发兵直接剿灭。

正统十四年(1448年)二月,明军在腾冲整合完毕。之后,明军抵达干崖造船,在南牙山登陆后又行军至沙坝造船,并顺江而下到达金沙江达岭和哈罕渡口。明军到达管屯时,木邦、缅甸率兵在两岸驻守,思机法在西岸建造城寨固守。缅甸将领陶孟者改等人用携带的船只200余艘在江面上连成船桥供明军渡江。明军渡江后便攻城,须臾之间便攻克城寨,斩杀思机法军数百人。这时,由于携带的粮草不足,明军已无粮草,王骥便下令明军就地征粮,明军大掠三日,抢得粮草40余万石。思机法趁机在鬼哭山顶修建了一座大城债,在旁边两座山峰上各修建了一座中型城寨,并在周围修建了七座小城寨。每座城寨都有两层木墙,木墙上还设置了巨木滚石。十座城寨居高临下、遥相呼应,鬼哭山成为一个堡垒群。见此情况,王骥决定发挥兵力优势,分兵各自攻打这十个城寨,使他们首尾不能相顾,分割消灭。制定战略方案后,明军开始攻城,思机法军拼死抵抗,一时箭如雨下。此时,恰逢南风大起,麓川城寨处在下风处,明军便放火烧城,麓川左寨登时被攻破,随后其余九个城寨也被攻破。明军乘胜追杀进城,麓川军见败局已定,斗志丧失,全部崩溃而逃,明军掩杀斩获无数。但思机法及其家眷仍逃脱了。结语

至此,正统年间的第四次征讨麓川也全面结束。这次征讨进展顺利,剿灭了思机法及麓川剩余势力,并将其同盟孟养荡平,宣告了明帝国统治权的不可违逆。但这次征讨同前几次一样,没能将首领思机法抓获,就连刀变蛮也没有抓获。虽然后来思机法被明帝国抓住斩首,但相隔时间太长,麓川又推举思任法小儿子思禄法占据孟养。此后,王骥则考虑大军疲惫,不宜再次征战,便“许以土目得部勒诸夷,居孟养如故。复与立石金沙江为界,誓曰:‘石烂江枯,尔乃得渡。’思禄亦惧,听命。”

明军总算将麓川势力驱赶出金沙江,压制到最小,遏制了麓川势力对云南边境的侵掠和蚕食,使得麓川在以后两百年里再也没有实力威胁云南边境,保证了明帝国西南边境的安定。但明帝国数次动兵十余万人使其放在西南蛮夷身上的注意力太多,从而忽视了北方宿敌蒙古的威胁,更使蒙古瓦剌部也先没有后顾之忧东征西讨,土木堡前夕,也先已控制了鞑靼、女真等少数民族的大部分力量,从西到东、由北而南对明帝国形成攻势。从某种角度上说,土木堡之败其实是从麓川胜利开始的。

[1]因为第一次作战结果并不理想,所以史书一般只把后三次作战并称三征麓川。从约柜到哭墙:圣殿时代的“圣城”耶路撒冷史作者:唐思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塔木德》(Talmūdh)是一本流传了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它是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

这部典籍视为凝结了世界之美的耶路撒冷,指的就是被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视为“圣城”,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耶路撒冷旧城。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