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韬武略说曹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8 22:01:49

点击下载

作者:青语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文韬武略说曹操

文韬武略说曹操试读:

致读者

仰望中国历史的天空,群星璀璨。他们是史书中的传主,是教科书上的黑体大字,也是活在故事中的著名人物。他们的故事,比普通人的更加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也更加发人深省。“大名人小故事”丛书,旨在讲述教科书上未曾细说的名人故事。选取的名人,基本上都是青少年朋友喜爱的。讲述的内容,不是面面俱到的传记,而是提取名人一生中若干瞬间,借此画出名人的精神风貌,展现他们精彩独特的个性和不可重复的创造。

故事的来源,大都有史料依据,希望给大家讲述名人们真实的而非戏说的人生。也吸取了少量的传说,从中可以窥见千百年来的民心。

有的故事中出现了著名的历史事件,涉及了相关民俗风情,衍生出了特定的成语典故,则在故事后进行简要讲解。每本书后,还附录了名人的生平简历,以供读者参考。

丛书每册讲述一位名人的故事,以此形成系列。

丛书的作者,都是中青年精锐作家,他们有的写过畅销历史小说,有的擅长写历史散文,有的已出版大部头的名人传记……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会讲故事,并且愿意为青少年朋友讲故事,希望把历史讲得生动有趣,让读者喜欢上这些有意思的历史人物。在此谨向他们致敬。中华书局编辑部

曹操是谁

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普及,曹操这个名字家喻户晓;也得益于《三国演义》的普及,曹操在大多数人心里,“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让我们把目光放远一点,再远一点,这样,也许可以穿透时光的滚滚烟尘,看到两千年前干涸的土地。土地上耕作的人们抬起头,能看到远方巍峨的城池和华丽的宫阙。那时候乱世还没有开始,洛阳城里还有很多这样的少年,飞鹰走狗,游荡无度。这些人当中,有一个少年五短身材,貌不出众,他叫曹操,小名阿瞒。

不出众的不仅仅是他的相貌,还有门第,他是被时人鄙薄的宦官之后。东汉末年品评天下的“月旦评”活动的主持人许劭就瞧不起他的出身,无论那个少年是卑辞相对还是厚礼相赠,许劭都吝啬于一语之评,直到刀架到他的脖子上,他方才给出注定会流传青史的一句话:“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你呀,在清平世道里,不过是一个奸贼,但在乱世里,你可是个英雄。

这时候乱世还没有开始。

年少的曹操还挥舞着五色棒,走在打击权贵的道路上;还认认真真地上书进谏,希望能够打动皇帝;还曾兢兢业业,治理过济南国。那时候他的志向,是死后在墓碑上能够刻上“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几个字。是的,年少时候曹操的“野心”,仅此而已。

以曹操的资质与才能,要达到这样一个目标,并不是太难的事。

但是董卓进京,乱世开始了。

各路诸侯云集于河内,讨董勤王。只是他们各怀鬼胎,坐而论道,要拥立幽州牧刘虞为新帝,曹操拍案而起:“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你们都往北方去讨好新帝吧,我一个人去长安救天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度,这就是曹操。

以五千乌合之众起家,收黄巾,破袁术,纵横捭阖,有名扬天下、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也有以多欺少、功败垂成的赤壁之恨。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还是奉天子以讨不臣?千载之下,依旧众说纷纭,这就是曹操。

曹操就这样走在两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上,从热血少年,走到白发老翁,他看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他感伤“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慨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他纵马“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他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一条路,走着走着,就老了。

到他年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看到他一生奋斗的成果:他重用的人才,他实施的屯田制度,他坚持的严刑峻法,他改革的税制,他为天下百姓所做的一切,轻徭薄赋,兴修水利,戒奢尚俭,打击豪强,抑制兼并。

他是高明的军事家,他是杰出的政治家,他是优秀的诗人。他擅书,但是两千年后,只剩下寥寥七个字。他曾被指责为狼子野心,却这样反问:“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矣!”他不是战争的制造者,最终也没有能够结束战争。他占有中原广大的土地,这片土地上,孕育了繁荣的建安文学。

他以汉帝为傀儡,封公建国,加九锡,但是终其一生,他仍然是汉臣,这就是曹操。

再传奇,也有落幕的时候。到这时候,英雄老去,美人凋零,天下三分,人们说分久必合,但是他已经看不到了,交代完国家大事之后,再没有什么牵挂了,只叮嘱一些分香卖履的小事。

谁也不知道,最后大汉丞相的心里,有没有想起过很多很多年以前那个飞鹰走狗、游荡无度的少年,那时候天下还没有乱,那时候他还以为三尺青锋足以匡扶汉室。到如今,俱往矣。

苍老的曹操长长吐出最后一口气,结束了这个属于英雄的时代。

之后……他之后的世界,有人说,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但无论如何,魏武帝曹操,当得起“英雄”两个字。

五色棒执法

公元174年的洛阳,出了件新鲜事儿,人们奔走相告:“听说了吗?”“听说什么了?”“北部尉(负责洛阳北部治安的官员)官署挂了些奇奇怪怪的棒子出来。”“什么叫奇奇怪怪的棒子?”有人问。“去看啊,去看看不就知道了?”

什么年代都不缺少闲人,什么年代都不缺少爱看热闹的人,真有人到北部尉官署去围观。只见新修缮过的官署门前果然挂了十余条棒子,分别涂着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十分打眼。

吏卒们守着这些五颜六色的棒子,面无表情,肃然而立。

就有胆大的凑上去问:“是新来了县尉么?”

一名小吏奇怪反问:“你怎么知道?”

闲人笑而不语。但凡官做得老了,日子不过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绝对没有心力去翻修官署,搞新花样。要是有了大的变动,多半是换了主人。新官上任三把火么。于是笑笑又问:“这新来的老爷,是个什么人?”

说到这新来的县尉,小吏就有些犯愁——该怎么和人说呢。按他从前的阅历,县尉应该是个儒雅长者,仪表威严,举止优雅,行事圆缓而合乎礼节。可是这位新来的官员……长者?不不不,他敢打赌,这小子绝对没有超过二十岁,颌下都没养出须来;仪表威严?更说不上了,他个子不高,虽然不至于歪鼻子斜眼,要说威严,却还差得远。更别说举止优雅、行事圆缓了,这上来就漆了五色棒的举动,怎么看都不合乎礼节。

于是小吏就只含糊应道:“……是个年轻人。”

闲人“哦”了一声:“自然是个年轻人。”又压低了声音问:“那这些……”他指着五色棒,“要做什么用?”

小吏瞟了一眼这些颜色鲜艳的棒子:“新来的县尉说了,凡有犯禁者,严惩不贷!”“严、严……”“就是谁犯了律法,就用这些棒子打!”小吏通俗易懂地解释了上官的话。

闲人恍然大悟,点点头,又摇摇头,慢慢踱着步,走开了。谁犯了律法,就用棒子打?闲人忍不住冷笑,真有贵戚、豪强犯了法,他敢用这棒子打?这新来的北部尉真是个愣头青,不知道天高地厚。洛阳古城

这时候是东汉末年,当时的洛阳治安很差,偷盗、抢劫、斗殴常常发生,豪强们更不把律法放在眼里。五色棒一挂就是几个月,期间当然有人犯过律法。北部尉的吏卒们居然毫不含糊,不管罪名轻重,举起五色棒,就把犯禁者当场打死。渐渐地,洛阳的治安好了起来。

说起这个年轻的洛阳北部尉,就有人称赞他执法森严,手段严酷。但是马上也有人反驳,那是没碰上贵人。

大汉的官员大多如此,对下,也许能摆出公正严明的样子;对上,无非仰其鼻息。在洛阳尤其是这样,因为洛阳贵人多。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其实自古以来,都是句空话。

话传到年轻的洛阳北部尉曹操耳中,曹操只是一笑。

不久,有人夜行,被吏卒当街抓住。汉代的城市没有照明,为了夜间的安全,晚上不准人们出来活动,所以夜行上街是很严重的罪名。按照北部尉曹操的新规定,这个夜行者应该当场乱棍打死。“你们做什么,你们这是做什么?”那人毫不畏惧,挣扎着,叫嚷着:“连我都敢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

吏卒们这时就有些慌了,虽然长官有令,但凡有犯禁者,一律棍棒打死,但这是洛阳啊,天子脚下,谁知道会撞上什么人物,要真是……他们也惹不起啊。瞧这人的衣饰、派头,确实是有来头的。

几名小吏便堆下笑脸,恭恭敬敬地问:“敢问您老怎么称呼?”那人一振衣袖,冷笑道:“你们是北部尉手下么?”

一众人连连称是,那人问:“你们的长官是不是姓曹?”

吏卒又称是。“阿瞒(曹操的乳名)这些年倒是出息了,不知道还认不认我这个叔父。”那人笑呵呵地说。

都称上叔父了,吏卒中的头目就去找曹操。曹操来了,看了看这人,只说了一个字:“打!”

吏卒们便翻了脸,操起五色棒,就要动手。这人有点慌了,就又叫道:“阿瞒,曹操,你不认识我蹇图了?你总该认得我的侄儿蹇硕!……我侄儿是蹇硕,我侄儿是小黄门蹇硕啊!”

吏卒们听到“小黄门”三个字,手下就有些软了。

东汉末年,汉桓帝、汉灵帝宠信宦官,给他们很大的权力。宦官翻云覆雨,顷刻之间能令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士人、豪强都害怕他们。小黄门是服侍在皇帝身边的宦官,皇帝最亲近的人之一。这五色棒下的人竟然是小黄门的叔父,吏卒们怎能不心惊?

吏卒们纷纷向曹操望去,心想,长官来洛阳也有些时候了,该知道蹇硕是谁吧。

曹操面如死水。

吏卒们战战兢兢,小头目问长官:“怎……怎么打?”“杖毙!”曹操冷冷地说。

那小吏原想劝说几句,提醒一下这么做的风险。但是看着这个年轻的北部尉眉宇间的杀气,就收住了舌头。他想,左右都是长官担着,我们不过依令行事,日后蹇硕找上门,怕也找不到我们的头上。

于是果然杖责起来。几十棒打下去,威风凛凛的蹇图先是叫骂,后是求饶,终于渐渐没了声息。

曹操就一直端坐在那里看,一言不发。

这一年,北部尉曹操刚满二十岁。尴尬的是,曹操虽然打死了蹇图,打压宦官,但他的出身却和宦官脱不开关系。曹操的父亲曹嵩是大宦官曹腾的养子。顺帝、桓帝时,曹腾历任小黄门、中常侍,一直做到大长秋,权势熏天。依靠养父的帮助,曹嵩的官越做越大。年轻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历任郎官,得到洛阳北部尉的职务,凭借的也是宦官的势力。不过,这时的曹操已经颇有志向,完全瞧不上跋扈的宦官,他想成为一代名臣,为大汉朝做一番事业。

刚刚上任的北部尉曹操打死了小黄门蹇硕的叔父,这个消息轰动了洛阳城。官员、豪强、百姓,都对这个年轻人刮目相看。自此,豪强敛迹,京都整肃。

曹操执法严峻,自然得罪了不少人。蹇硕之流无时无刻不想抓他的把柄,不久,他们找了个借口,任命曹操为顿丘(今河南清丰西南)县令,将他远远地赶出了洛阳城。

工匠怀大志

叮当、叮当、叮当……

整个工地上都是这种声音,此起彼伏,听得人心浮气躁。炉火烧得通红,地上散落着匠人的工具,要不是有人领路,简直连落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他怎么会在这种地方?孙宾硕想。孙宾硕这次来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为的是探望朋友,却被领到这个杂乱的工地上。

领路的士兵停住了脚步。面前是一个满头大汗的青年,短身材,短胡髭,宽脸庞,正抡着大锤,在锻打一把短刀。青年一锤锤砸下去,火光四溅。

发现来了人,青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孙宾硕看得清楚,惊喜地叫道:“孟德(曹操的字)!”

曹操看到他,也是十分欢喜。他放下大锤,披好衣服,请孙宾硕坐下。工地上没有席子,只能在大石上落座,就连大石上,也落了薄薄的一层灰。

孙宾硕却顾不得这些,急急说道:“孟德,听说京中大乱,朝廷下文书拿你,有人说你在中牟县(今河南中牟)被拿,也有说你逃到陈留。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中平六年(189)汉灵帝驾崩,皇子刘辩继位。桓帝、灵帝时积攒的外戚和宦官的矛盾,终于达到了顶点。一方是太后娘家的外亲戚,一方是盘踞深宫的宦官。双方各掌权柄,斗得你死我活。太后的哥哥、大将军何进想彻底消灭宦官,便召令并州刺史董卓进京。

这时的曹操正在洛阳军队里任职。他在洛阳北部尉任上打击权贵,被赶出洛阳之后,几起几落,曾担任朝廷的议郎,又因为讨伐黄巾军有功,被任命为济南相,后来又在军中任典军校尉。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曹操已经不是北部尉任上那个莽撞的年轻人了,做事老练稳重,并且具备了敏锐的政治眼光。他劝阻何进,阉宦之流的人物不值得大惊小怪。对付这些人,只要诛杀首恶,剩下的人就如鸟兽散。如果想把他们全部杀尽,反而会走漏风声,坏了大事。何进却觉得,曹操与宦官的关系说不清、道不明,斥责他怀有私心。这话说到了曹操的短处,曹操只好不再出声。

然而事情的走向就像曹操判断的那样,董卓的军队还没看到踪影,宦官已经知道了何进的谋划。他们先下手为强,在皇宫设下伏兵,杀了何进。中军校尉袁绍等为何进报仇,率兵冲进宫内,大杀宦官。外戚和宦官终于两败俱伤,同时倒在汉末的血泊中。

董卓却是个野心家,得到何进的召令,就率领大军进京。他仗着兵多,废掉少帝刘辩,杀了何太后,改立刘协,自己总揽朝政。

董卓进京以后,着力拉拢曹操,许诺给他骁骑校尉的官职。曹操拒绝董卓的拉拢,连夜逃出洛阳。见曹操出逃,董卓勃然大怒,发出文书,要各郡县捉拿。曹操只能避开官道,专走小路,奔向陈留。

一路上有惊无险。这一天,到了中牟县境内。亭长见曹操遮遮掩掩,行迹可疑,又和文书上要捉拿的要犯形貌相近,便用绳子绑了,扭送到县里去。曹操本以为凶多吉少,没想到县令却钦佩曹操是个英雄,没有为难他,反而送给他好马、干粮,把他送出了中牟县。“孟德怎么会来到陈留,而不回家乡谯县(今安徽亳州)?”听了曹操的讲述,孙宾硕问道。

曹操说:“陈留太守张孟卓(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是我的好友,所以前来投靠。”

孙宾硕哈哈大笑:“孟德,说话不虚不实,这是你的老毛病了。来到陈留,难道不是因为陈留离京城更近,人口众多,物资充足吗?”

曹操也拊掌大笑:“真是瞒不过你,还是孙郎知道我的心意。”陈留是兖州(今山东西部及河南东部)重镇,汉末著名的大城市,交通便利,人民富庶。当初汉高祖刘邦得天下之前,也曾经滞留陈留招揽人才,广收人心。“这么说,孟德在陈留,是胸怀大志啊。”“是,”曹操站了起来,“我拒绝董卓招揽,不肯与他同流合污,自然也不会容他继续横行京师,荼毒天下。我冒着风险,逃出洛阳,就是想要有所作为。”河南平顶山舞钢市冶铁文化博物馆中的汉代冶铁图

孙宾硕大笑:“孟德啊孟德,你不去招揽豪杰,招兵买马,却和这些匠人混在一起,打造兵器,这叫什么作为?”

在东汉末年,人们讲究品第、等级,工匠是社会的最底层,士族、豪杰都不屑与他们为伍。所以孙宾硕不能理解,既然曹操心怀天下,为什么会出现在这种地方,和卑贱的匠人混迹在一起。孙宾硕觉得,要图谋大事,就该联络当地的豪族与豪杰,与他们商讨大事,而不是在这里做打造刀具这样的小事,荒废时光。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对于他的质问,曹操没有露出惭愧的神色,反而泰然自若地回答他:“能做小事,才能做大事,亲手打造兵器,有什么问题呢?”

曹操觉得,在很多时候,就是这些小事——兵器、粮草、马匹,决定大事——战争的成败,如果连这些小事都不能踏踏实实做好,怎么做得了大事?

大事都是由小事构成的,做这些小事,就是为了做大事。

曹操这样说,也这样做。中平六年十二月,曹操在陈留出卖家产,整顿军器,招募起五千人马,然后向天下诸侯发出檄文,号召他们起来

讨伐董卓

。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正月,天下诸侯会盟,共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

这些诸侯,是河内太守王匡、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zhòu)、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以及后将军袁术。

诸侯的行列里没有曹操。

这时的曹操只有五千军马,尚不具备诸侯的地位。袁绍给了他一个“行奋武将军”的头衔。“行”是暂代的意思,只是一个荣誉称号,曹操在这些诸侯面前,实力弱,资历浅,人微言轻,说话没有多大份量。

掌握话语权的是坐拥几万兵甲的刺史、太守们。他们痛骂董卓,义愤填膺。虽然骂得痛快淋漓,可提到进兵,却各怀私心,全都按兵不动。讨伐董卓的大事,无限期地拖了下去。

拖到二月。董卓一把火把洛阳的宫殿烧成白地,胁迫汉献帝和百官迁都长安,自己率领大军,准备和诸侯死拼。

看着洛阳城里的大火,诸侯面面相觑,还是没有出兵的意思。会议依旧开,酒依旧喝,痛骂依然不停,说到作战,大家就从这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

曹操坐不住了,在军事会议上质问:“诸位还迟疑什么?董卓劫持天子,焚烧宫室,海内震动。只要我们合力西向,一战就可以安定天下!”

诸侯一面打出“匡扶汉室”的旗号,一面想的却是保存自身实力。谁都不愿白白折损自己的兵马,都想把董卓这块硬骨头让给别人去啃。看着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诸侯个个带着神秘莫测的笑容。

盟主袁绍先表明了态度:“董卓势大,得从长计议。”

诸侯纷纷附和:“盟主深谋远虑,说得是。”

有人说得很直白:“董卓兵力强大,贸然西进,我这点老本就赔进去了。”

曹操很失望,但还是坚持进军的想法:“现在士气正盛,正是进击的好时机。董卓缓过神来,依靠天子的名义,占据长安、洛阳的地利,转身进攻我们,我们就被动了!”

诸侯纷纷摇头:“孟德,你想得太简单!”

曹操连连冷笑。这时的曹操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不再是热血少年,不过他还是做了一个十分冲动的决定:“诸君不肯去,我愿意自己去!”

诸侯们纷纷阻拦:“冒险啊,孟德。”“不要毛躁。”“坐下来想个万全的办法……”

这些虚假的好意,自然拦不住曹操。曹操整顿好自己的五千军马,离开同盟军大本营,全力向西进发。

军马呼啸着往西,一直开到荥阳,遇到了董卓的大将徐荣。西凉军马上摆开阵势,准备把这支孤军一举扑灭。

双方的实力相差悬殊。这时候的曹操初出茅庐,没有战场经验。徐荣早就是西凉军的名将,身经百战,经验丰富。曹操带的人马都是新兵,只是一群训练时间不长、没上过战场的农夫。徐荣率领的西凉军却都是老兵,兵强马壮。刚一交手,曹操就陷入了苦战。

这支孤军和他们的主将一起,凭借忠勇和血气,和敌人激战了一整天。

经过艰苦的厮杀,曹操还是败退下来,五千兵马几乎全军覆没,曹操也被流矢击中,带着伤逃跑。徐荣在后面紧紧追赶。曹操的坐骑中箭倒地。战马发出痛苦的嘶鸣,把曹操掀翻在地。

这是曹操一生中最狼狈的时刻之一。曹操躺在地上,闭目等死。幸好堂弟曹洪赶了上来,把自己的马让给他。曹操坚决拒绝,打算为国家捐躯,就这样战死疆场。曹洪却说:“天下可以没有我曹洪,却不能没有你!”这句话让曹操重拾信心,他骑上马,一路奔逃。

靠着几个堂兄弟死命保护,曹操总算跑出了包围圈。徐荣虽然获胜,却也胆战心惊。河南荥阳虎牢关。东汉末年,诸侯联军和董卓的西凉军就在这里对峙。

初出茅庐就吃了大败仗,曹操半是气馁,半是不甘。他回到家乡,动员亲友,然后又去扬州,在短时间内招募了四千余人。曹操带着这队人马,准备再次回到战场上。

这批匆忙招募的兵士多半是乌合之众。这天夜里,有人在营寨里放火,四千兵士纷纷逃跑。曹操清点剩下的人马,只剩下五百多人。曹操只好就地募兵,总算又凑集到千余人。

曹操就带着这支不成规模的军队,回到诸侯大军驻扎的大本营——酸枣(今河南延津东南)。

这时候的酸枣已经不是曹操离开时的光景。诸侯们依然按兵不动,议论的话题却早已不是进兵,而是另立天子。袁绍和韩馥提议,既然小皇帝已经被董卓裹挟到长安,不如另立皇帝对抗董卓。袁绍甚至提出了皇帝的人选,幽州牧刘虞皇室血统纯正,并且有贤德的名声,不如就拥立他来做皇帝。诸侯有的表示赞同,有的则怀疑袁绍藏着私心,于是开始了一轮轮的争吵。进兵讨伐董卓的事,再也没有人提起了。

袁绍和曹操是好友,见曹操回来,马上拉拢曹操:“孟德,你可得站在我这边!”

诸侯也纷纷要求曹操表态。

曹操很鄙视这出闹剧,苦笑了一下:“诸君去北面吧,我的皇帝在西边。”

拥立新君的事始终争不出结果,诸侯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有人就想带兵离开。眼看同盟军有解散的危险,曹操赶紧来找老友袁绍,想请他收拢人心,安抚诸侯。不料袁绍绝口不谈眼前的事,反而暗示曹操,希望他能支持自己的事业。曹操看出袁绍野心勃勃,越来越对袁绍厌恶起来。这对一起长大的好朋友,这个时候还没有公然翻脸,但是渐渐有了裂痕。

初平二年(191)二月,袁绍和韩馥决定拥立刘虞为帝。不料刘虞却有自知之明,坚决不答应。袁绍觉得颇为扫兴,率军回自己的领地去了。

曹操拼着一腔热血,本来想消灭董卓,救回天子,成为拯救汉室的功臣。没想到事与愿违,自己碰得头破血流,成为大汉名臣的愿望成了泡影,而自己也成为乱世中的一叶浮萍,不知道会漂到什么地方。

这时的曹操,忠义、坚贞,并且展现出军事上的远见。虽然刚刚登上政治舞台,却已经显示出不一样的抱负。他踌躇满志,准备在这汉末天下,做一番大事业。

大破黄巾军

天下诸侯讨伐董卓的大戏,轰轰烈烈地开局,无声无息地结束。各镇诸侯畏惧董卓,担心损耗实力,他们在函谷关前观望、徘徊,等粮草用尽之后,就各自散去了。

衰弱的汉王朝完全失去了控制力和号召力。诸侯们见天下无主,纷纷争夺地盘、钱粮。天下开始大乱。

先是兖州刺史刘岱攻击东郡太守桥瑁,桥瑁战死。袁术在南阳割据,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接着袁绍胁迫韩馥,占领了冀州,又与弟弟袁术互相拆台。袁绍派兵偷袭袁术附庸孙坚的豫州,袁术派公孙瓒堂弟公孙越迎敌。公孙越被流矢射死,公孙瓒因此和袁绍成了势不两立的死对头。袁术乘机与公孙瓒联手,共击袁绍及其同盟刘表。距离讨伐董卓不到一年,诸侯们自己打成了一锅粥。

曹操见局势已经不可收拾,也只得从讨伐董卓的行列中退出。曹操的好友济北相鲍信说:“袁绍身为诸侯公推的盟主,却利用职权,专谋私利,以后肯定会变成第二个董卓,我们现在没有力量抑制他,不如先去黄河以南发展。”曹操非常同意他的意见。可这时候的黄河以南,却是黄巾军的天下。

黄巾起义发生于汉灵帝中平元年(184)。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皇帝公然卖官鬻爵,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侵害百姓,加上天灾频繁,很多地方颗粒无收,赋税却丝毫不减,走投无路的人们在巨鹿人张角的号召下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人数多达数十万。一月之内,黄巾军攻城略地,汉朝州郡连连失守,京师震动。

汉灵帝调遣卢植、皇甫嵩、朱儁(jùn)等将领,调发全国精兵,分头镇压黄巾军。曹操也被任命为骑都尉,率领一支军队,加入到了镇压黄巾军的行列。中平元年五月,曹操与皇甫嵩、朱儁合兵于长社(今河南长葛东),火烧黄巾军,斩杀黄巾军数万人。这是曹操第一次与黄巾军交手,显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因为这个战役的功劳,曹操被授予济南相的职位。后来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黄巾起义的余烬并没有完全熄灭,留下了很多股残余势力。趁着董卓之乱,诸侯之争,黄巾军余部再度起事,黄河南岸的大片土地上又燃起了战火。

初平二年(191)七月,黑山(今河南浚县东北)黄巾军于毒、白绕、眭固等率领十万黄巾军攻打东郡(今河南濮阳西南)。东郡太守王肱束手无策,此时曹操正欲南下,于是领兵入东郡,大破白绕的黄巾军。袁绍这时候还想拉拢曹操,因此向朝廷举荐曹操为东郡太守,改治所为东武阳(今山东莘县南)。曹操在东武阳招兵买马,训练士卒,势力渐渐壮大起来。河北邢台黄巾军寨遗址。据说东汉末年,巨鹿人张角就是在这里发动了黄巾起义。

第二年春天,曹操正屯军顿丘,忽然斥候来报:“不好了,于毒领军杀奔东武阳去了!”这个消息让全军上下都慌了神。

曹操麾下的这些将领、兵士,大多是在东郡本地新近招募的,听说后方起火,于毒率领黄巾军杀奔老家去了,哪里还镇定得下来?

将领们议论纷纷,都向曹操建言说:“主公,赶紧回军吧!现在不回去,等到城破,我们可就回不去了!”

于毒的黄巾军军纪很差,不仅攻城略地,还杀人放火,他们经过的地方,往往会变成一片瓦砾。曹操这次出征,带出了大部分精兵,留在后方的,不过一些老弱,不大可能守得住东武阳。曹军士兵们的父母、妻儿都在东武阳,想着自己的家园要被黄巾军摧毁,无不惊恐不安。

曹操也十分忧虑。他是个非常认真的人,在每个岗位上都尽职尽责,无论是担任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还是后来做骑都尉、济南相,都不曾失职。身为东郡太守,却丢了东武阳,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何况乱世已起,自己正想以东郡为根据地,在这里有所发展,图谋将来,如果东武阳丢了,可就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

曹操努力镇定下来,忽然有了主意,指着地图说:“我们往这里去!”“这里?”谋士与将领们看着曹操所指的地方,不由大吃一惊。曹操指的并非东武阳,而是西边的黑山一带,那里正是于毒盘踞的营寨。

将领们领会不了曹操的意图:“难道,我们不要东武阳了吗?”“是啊,如果东武阳有个万一,就算我们打下于毒的老巢,也还是得不偿失。”有人说道。

曹操的眼睛眯了一下,有点懊悔自己太早说出这个决定。要是这时候军心乱了,几千大军就可能一哄而散。于是马上刹住话头,转而问道:“诸位想救东武阳吗?”“想!”将领们齐声应道:“当然想!”“诸位想想,现在回去,就一定救得了东武阳?”曹操再问。“现在回兵,虽不一定能救东武阳,但还是有一线希望。如果不回去,就只能眼睁睁瞧着东武阳城破了。”有人声音颤抖,居然哽咽起来。“如果我们现在回兵,”曹操一字一顿地说道,“调头后转急行军,等我们赶到东武阳,必然精疲力竭。诸位,我们有把握打得过养精蓄锐、以逸待劳的黄巾军吗?”

曹操扫视一眼大家:“恐怕不但救不了东武阳,我们这些人也会全军覆没。”

气氛顿时凝重起来,曹操说的确实是事实。可大敌当前,城破在即,不回去血战一场,还能有什么好办法?

曹操再一次把目光投向地图,向将领们解释自己的战略意图:“我们现在迅速往西,向于毒的老巢疾进。同时沿途放出风声,让于毒听到营寨有危险的消息。我料定于毒肯定会迅速回军来救。如果他们赶回来营救,那么东武阳的危机也就解除了。”

曹操停一停,又说道:“这样一来,我们就反客为主。他们是劳师来救,疲惫不堪,而我军以逸待劳,从容应敌,肯定能打一个大胜仗。”

曹操用的是三十六计中“围魏救赵”的办法。战国时,魏国围困赵国首都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派田忌、孙膑领兵救赵。齐军不去救邯郸,而是挥师急进,攻打魏国。魏军恐怕国都有失,赶紧回军。齐军在魏军回军的路上以逸待劳,大破魏军。邯郸之困也随之自解。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战例。

经过曹操的解释,将领们再也没有异议,上下同心,挥师西进。

于毒听到曹军西进入山的消息,果然大为惊恐,放弃攻打东武阳,急急回师营救。曹操在于毒回师的路上设下伏兵,把于毒打得大败,一举清除了这个威胁。接着,曹操又连打几个胜仗,拿下了东武阳附近的几个战略要地。东郡终于转危为安。

东郡有曹操力保,安然无恙,但是东郡之外的兖州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黄巾军进攻兖州,兖州刺史刘岱出城作战,死于乱军之中。兖州群龙无首,曹操手下的谋士陈宫来到兖州,劝说兖州官员迎曹操为兖州刺史,以保护兖州,抵抗黄巾军。

曹操于是得到了兖州。

冤杀粮官

初平四年(193)春,曹操进攻袁术。袁术一路奔逃,逃至九江(郡治在今安徽寿县),集兵于淮北。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入夜了,军营里还没有消停下来,外间鼓噪声一浪高过一浪。这是要哗变的先兆,曹操焦躁地在帐里踱步,一盏灯忽明忽暗。

将士闹事,是因为缺粮。谁都不能空着肚子打仗,何况打的还是恶仗。但是缺粮的困扰,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连年战乱,耕地荒置,粮食本来就短缺。还是要有地,有地才有民,有民才能养军。“主公,人带来了。”大将典韦在帐外禀报。“让他进来。”曹操说。

进来的是粮官王垕(hòu)。这几天,曹操已经见这个瘦小的中年人两次了。几天前,王垕向他求助:“主公,不好了,粮草将尽,怎么办?”

连日来胜仗的喜悦被这一句话浇了个干干净净。怎么办?撤军?没有粮草,贸然撤军有多危险,谁能保证袁术不会衔尾追击,转败为胜。不撤,支撑大军继续打仗的粮草从哪里来?真是骑虎难下。可怕的是,一旦让将士们知道粮草不继,军心就会乱,军心一乱,士兵们是一哄而散,还是有别的变故,都难以预料。

曹操是经历过军中哗变的。

所以缺粮还在其次,首先要稳住军心,让将士相信,军中不缺粮。只要他们相信,便还能拖延几日,到打败了袁术,一切就好办了。但是军粮将尽,怎样才能让他们不起疑心呢?曹操心里有了主意,只是话到嘴边,忽然又犹豫了。

人无信不立。身为一军主帅,一旦将士对他的信用起了疑心,兵就没法带了。不能说这个话,曹操想,他目光炯炯地盯住粮官王垕:“你说怎么办?”

粮官在军中,是个很安全的职位,冲锋陷阵轮不到他,出谋划策也轮不到他,他的职责就是保管粮草,分派粮草。这个职位很安全,因其安全,也就没有太多立功的机会,只要按部就班把粮食分派到将士手里,就算是完成了任务。连被上峰接见的机会都不太多,更何况是被曹操接见,还折节下问。

王垕心里有些激动:立功的时候到了。乱世之时,谁不想建功立业,难道就甘心做一辈子粮官?

王垕于是献策说:“可用小斗放粮。”

斗,是古代用来盛装粮食的器具,也是容量单位,一斗米大约是现在12.5斤,小斗,是容量小于标准的斗,大约是10斤左右。大斗换小斗,像是节省不了多少吃食,但是积少成多,整个军中需粮总量就下降了两成。古代的斗

曹操拊掌说:“好。”

他不是不知道这个计策并不好,纸包不住火,粮食分派下去几斗可以骗过人的眼睛,可骗不过人的肚子。只是事情逼到这个地步,不得不这样。

最好是在事情被将士们发现之前打败袁术。

但是过不得几天,战事还没有进展,就先出事了。将士们先是私下里纷纷地说:“口粮少了。”“你也没吃上么?”有人应和,“我就去迟了一步,锅就见底了!干净得像狗舔过!”“我也是!我还当这几天仗打得多,大伙儿饭量比平常大呢。”一个兵摸摸肚子,肚子“咕噜”响了一声,“我见过粮官派粮,还是那么多,没见少啊。”“确实是少了。”有机警者率先反应过来,“莫不是用了小斗?”“莫不是军中缺粮了?”

一句话,让大伙儿都慌神了,饿着肚子打仗就是死路一条,当下里一传十,十传百,将士们气势汹汹找过来,要上面给个解释:如果缺粮了,须得早些知会一声,大家也好各自逃命去。

粮官王垕再次站到了曹操的军帐里,眉目间都是慌色:“怎么办?”

这是早就料到会出现的局面,曹操心里并不慌张,只是说:“要解决这件事,不难。你且过来。”

王垕依言走近:“主公?”“我要问你借一样东西。”曹操说。“什……什么东西?”

曹操注视他的眼睛:“借你头颅一用!”

王垕哪里料到这个,当时面如土色,双膝一软,跪地叫屈道:“我……我犯什么罪了?”

他忽然醒悟过来,叫喊道:“我是奉命……我、我没有罪啊!”“你没有罪,”曹操的影子在灯下,阴沉沉地说,“我知道你没有罪,但是不杀你,难以服众,军中定然哗变。你死后,你的妻子儿女我会替你抚养,你不必再有牵挂,放心去吧——来人!”

刀斧手早守在门外,曹操最后两个字出口,他们就不容王垕再说话,把他拖了出去。

不过片刻,王垕的头颅就悬挂在高竿上。高竿下面贴着告示:“仓官王垕盗窃官粮,用小斗放粮,按律斩!”

帐外聚众闹事的将士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有人心里仍有疑虑,但是大部分人都信了,他们纷纷说:“原来是这样啊。”“我就说嘛……”

也有性格刚烈的,过去吐一口唾沫,啐道:“挨千刀的,大伙儿在前面拼命,就这么点口粮,你还克扣!”

人们渐渐散去了。

夜已经很深了,曹操拾起案头的书。书的字迹被灯影晕染开来,就像是浸在血里面。他看了许久才看清楚书上的字,这是一本《春秋》。

这是孔子修订的著名史书。因为在每句话里都暗含着作者的态度,表达着爱憎、褒贬,所以《春秋》的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想想白天的事情,看着这本史书,曹操不禁怔怔地想:“后来的人在书里,会怎样评论我呢?”

为父报仇

初平四年六月,下了整整二十天的雨。雨声哗哗,在窗外砌出千道万道透明的墙。曹操有些坐立不安,同妻子丁夫人说:“这么大的雨,半月了都不见停,怕是一路都不好走。”想一想,又补充说:“他的东西还多。”

丁夫人看了他一眼,抿嘴笑了起来。她知道丈夫是在牵挂从琅邪(今山东胶南境)来兖州的父亲曹嵩。曹嵩在太尉任上被免职后,便回到故乡谯县。曹操起兵以后,曹嵩怕受到连累,就带着幼子曹德到琅邪避祸。

一年前,袁绍与袁术开战。袁术向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求援,袁绍则和曹操联合,双方厮杀。结果袁术、公孙瓒、陶谦被打得大败。曹操和陶谦就此结下了仇怨。

战事结束,曹操知道,不能再让父亲和弟弟久居琅邪了,于是派人去请。曹嵩也终于下定决心,回应长子的好意,答应迁居兖州。曹嵩年事已高,舟车劳顿,又逢大雨,不由曹操不挂心。

丁夫人听见丈夫叹息,停下机杼,一本正经说道:“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如今使君倒可以拿了这话问问父亲。”丁夫人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典故。刘邦少时无赖,常常被父亲责备,多年之后,刘邦成就帝业,与父亲说:“大人您从前常说我没出息,不能治产业,不如二哥有本事,如今您看,我与二哥,谁的产业多?”

曹操闻言失笑,道:“都怪我幼时淘气——”

他幼时淘气的事儿多了去了,每每被叔父抓到,到父亲面前告状,挨的打实在不少。为了不挨打,他就想了个法子,在叔父经过的路上做出一副口歪眼斜的古怪样子,叔父见了大惊,问:“阿瞒,你怎么了?”

曹操战栗道:“我,我中风了。”

叔父见侄儿中风,哪里敢拖延,赶紧去告诉哥哥。曹嵩听说,急忙赶过来,却见曹操口貌如常,行动也如常。一时奇怪道:“你叔叔说你中风了,怎么我看着,像是没事——难道他看差了?”“本来就没事!”曹操回答道,“想是叔叔不喜欢我,所以才在父亲面前胡说吧。”

父亲从此不再相信叔父的告状了。曹操于是也得以飞鹰走狗,放荡许多年。虽然知道不该游冶荒废,但是如今回想起来,总还是愉悦。父亲看到当年那个不成器的小子,如今也人模人样,号令一方,大约会唏嘘不已吧。曹操半是得意,半是忐忑地想。

正当曹操沉浸在亲人团聚的期待中,不料,曹嵩的车队抵达泰山郡的华县与费县之间时,却遇到了意外。那天雨越下越大,淹没了良田、道路。徐州刺史陶谦早已派出骑兵,尾随着曹嵩的车队,在大雨里杀了上来。士兵们一拥而上,向着车队乱砍,曹嵩与曹德一起遇害。曹操派出的泰山郡太守应劭接应来迟,恐怕曹操怪罪,弃官而逃,去投靠了袁绍。

期待变成了噩耗,曹操放声恸哭,他点起兖州的大部分军马,准备起兵复仇。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曹操像一只暴怒的野兽。

这是曹操军事生涯中的几次冒险之一。和陶谦比较,曹操在实力上并不占优势。他刚刚得到兖州,当地人心未附,根基并不稳固。陶谦经营徐州多年,辖区人口百万,这些年又远避战乱,没有遭到过战争的破坏,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打黄巾,打袁术,曹操胸有成竹。打陶谦的老巢,他心中实在没底。

冷静地想一想,曹操意识到自己这一去可能回不来了,将会战死沙场。然而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这一仗是非打不可,不然无法给自己一个交代。思索良久,曹操对丁夫人说:“这一仗凶多吉少,如果我回不来,你就去陈留,投靠我的好友张邈。”

他想一想,再没什么可说的了,就穿上铠甲,出了门。

初平四年秋,曹操起兵攻打徐州。兵法上讲“哀兵必胜”,悲愤的曹军在主将感召下,勇猛顽强,连下陶谦十余座城池。接着,双方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决战。陶谦败走,退守郯城。曹操久攻不克,引军而还。途中攻城略地,疯狂屠城,尸体堆积,以致“泗水为之不流”。这时候已经是兴平元年(194)春,这一仗足足打了半年有余。贵州贵阳市博物馆藏东汉铜车马。东汉官员出行,乘坐的就是类似这个样子的马车。

曹操愤恨未消,当年夏天,他让谋士荀彧、程昱留守鄄城,自己率领大军,第二次征讨陶谦。曹军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琅邪、东海,所过城镇皆被破坏,残破不堪。曹操还不解气,用陶谦部属血祭亡父。

曹操攻徐州,大肆杀戮,成为他政治、军事生涯中被人诟病的污点之一。多年之后,三国成为历史,一统天下的晋也只剩了半壁江山,有个叫孙盛的人这样评价曹操的二征陶谦,他说:“夫伐罪吊民,古之令轨;罪谦之由,而残其属部,过矣。”意思是说,讨伐有罪的人,拯救百姓是对的;但是因为陶谦的罪过,惩罚他的部属,就过分了。

拒绝袁绍

兴平元年十月,曹操屯兵东阿县。这时候,他正看着地图出神,形势对他很不利。

这年四月的时候,他在徐州的战场上连连取胜,那是他第二次起兵征伐徐州,已经打下琅邪和东海,在郯县以东击败刘备,徐州牧陶谦惊恐之余,正准备逃回老家丹阳。出人意料的是,曹操留在兖州的谋士陈宫和陈留太守张邈却打开兖州城门,把兖州送给了温侯吕布,给了陶谦翻身的机会。这是曹操自陈留起兵以来听到的最可怕的消息,初夏天气,阳光正好,他却惊出了一身冷汗。

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县人,出身寒微,因为武勇得到并州刺史丁原的赏识。丁原任命他为主簿,待他十分优厚。灵帝驾崩,丁原被大将军何进召到洛阳,图谋诛杀宦官,事情没有成功。何进死后,董卓进京,诱使吕布杀死了丁原。

董卓以吕布为骑都尉,与他情同父子,但是不久之后,吕布又听从司徒王允的号令,杀死了董卓,被封为温侯。之后天下大乱,诸侯并起,吕布凭着自身勇武,也成为一方诸侯。

兖州惊变,把沉浸在为父报仇的执著中的曹操惊得猛醒了过来:不能再打了。一旦让徐州人听到兖州有变的消息,必然会死守、死战,到时候徐州不到手,兖州又丢了,他这几万大军,可就真的无家可归了。

曹操果断下令:“回军!”

归心似箭,日夜兼程,赶到兖州,才知道兖州五郡十八县,只剩下鄄城、东阿、范县三县在手,要不是他的谋士荀彧、程昱尽心尽力,怕是这三县,也都保不住。曹操握住荀彧、程昱的手,感激不尽。

既然回来了,首要任务当然是收复失地,但是接连不顺。先是夜袭吕布驻扎在濮阳以西的兵马,成功得手,要撤退的时候,吕布忽然赶到,两军激战一日一夜,双方都熬到人困马乏。要不是军中司马典韦异军突起,曹操恐怕连全身而退都做不到。

之后再出兵打濮阳,战胜不得。接下来是对峙,足足对峙了一百多天,期间发生蝗灾,百姓大饥,无法再支撑双方的战争。九月,双方粮草吃尽,各自引退。战况胶着,这半年下来,毫无进展。

当初曹操从徐州狂奔回兖州,看到还有三县完好,大大松了口气,以为凭借这三县,很快就能够东山再起,却不料吕布这样棘手。以三县弹丸之地,养几万大军,原本就吃力,再不打上几个胜仗,恐怕将士们都会失去信心。

就在曹操为怎样才能突破眼前局面发愁的时候,忽然下人来报:“冀州牧袁绍派人求见。”

这个消息让曹操眼前一亮,连声道:“快,快请进来!”

冀州牧袁绍是他的盟友,利益一致。往深里说,他们还有年少时候的情分。之前袁绍与袁术开战,他有助战;曹操之前的东郡太守,也是袁绍向朝廷表荐的。现在他落难,袁绍及时派人来见,也许是有意帮忙,曹操乐观地想。

使者进府,双方见过礼,寒暄过,使者说:“听说兖州出了事,我家主公心里十分牵挂,只恨邺城(袁绍的大本营,在今河北临漳、河南安阳一带)事多,不能亲自来见将军,所以派我来问问将军,有没有什么是我们能帮得上忙的?”

有,当然有,他什么都缺,缺兵器,缺粮草,如果袁绍能够派兵前来,与他合力夹击吕布,那是再好不过。曹操侃侃而谈,一口气说了半个时辰——能够击败吕布,收复兖州,不仅对他有利,对袁绍也是有利的。“将军的意思我明白了,只是事关重大,我不能做主,还须回到邺城禀报主公,待主公决断。”“那是当然。”一想到问题可能得到解决,曹操喜不自禁。“还有一件事——”“还有什么?”“在我出发之前,主公扯住我的马头,十分担忧地说,将军手里就只剩了三个县,吕布骑兵又强悍,恐怕将军妻小会受到惊吓。邺城虽然地方狭窄,物资也不丰富,却还算安定。主公问将军,是不是把家眷送到邺城去,也好了断后顾之忧。”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吕布雕像

曹操怔了怔,说:“容我想想。”

使者笑容满面地退了下去,在他看来,曹操根本没有选择。

送家眷……袁绍这是问他要人质。曹操心里清楚得很。袁绍经营河北,已经有几年,地方稳固,邺城当然比他如今朝不保夕的几个县来得安稳。他们是通家之好,袁绍也不会亏待他的妻子和儿女。

但那也还是人质。要有他的家眷在手,袁绍才肯帮他摆脱眼前困境。他的父亲和弟弟都死了,除了身边这几个人,他再没有别的亲人。

袁绍知道他们的重要性。人质是自古就有的事,历史上最有名的人质,莫过于秦始皇的父亲。战国时期,秦始皇的父亲子楚在赵国做人质,被赵国大商人吕不韦看中,认为是一宗“奇货”。身为人质,也不过就是个“货”,可以囤积,可以买卖。曹操的妻子和儿女落在袁绍手里,其实也就是个“货”,可以讨价还价,到价值用尽,杀掉也不可惜。

但如果不接受条件,袁绍就不会伸出援手。曹操手里只有三个县,要同时面对徐州和兖州的压力,一着不慎,万劫不复。到时候,别说妻子儿女,就是他自己,也都保不住。

一向果断的曹操这回是真的犹豫了,要不要送人质呢?“不送。”程昱说。

曹操犹疑地看着他。“将军认为自己能够做袁绍的下属么?”程昱这样问他,“袁绍有吞并天下的野心,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才智。将军有龙虎一般的威势,可以去步韩信、彭越的后尘吗?”

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都是西汉开国时候的名将,特别是韩信,为汉高祖东征西讨,功高盖世,最后却死于吕后之手;彭越却是被门客告发,说他阴谋作乱,结果既丢了爵位,还被灭族。

可是不送人质,如何度过眼前难关?

程昱何尝不知道曹操的顾虑,继续劝谏说:“现在兖州虽然残破,还有三个县在手,能打仗的将士,不下万人。以将军神武,又有我、文若(荀彧的字)辅佐,齐心协力,终究可以成就霸业。希望将军能慎重考虑。”

他说得对,曹操想,是我想得浅了。

送妻子儿女去邺城,虽然能换来一时援助,却等于是把自己的性命交到了袁绍手里。除非他能狠心置妻儿于不顾,否则将一直受制于人。袁绍会驱使他为其征战,但是如果他功劳太大,以袁绍的心胸,绝容不下他。

以韩信之能、彭越之勇,在高祖手下,也不过那样一个下场,难道他能有比他们更好的运气?河北邯郸临漳县邺城博物馆。邺城是三国时期的名城,后来成为曹魏的都城。

再想深一点,他把妻子儿女送去邺城,有的人知道是人质,但是在他的士兵眼里,也许会以为他是将妻儿先行送走,以保证妻儿的安全。那意味着,他没有必胜的信心,那么,士兵们为什么还要为他拼命?

甚至在这三县百姓的眼里也是如此——如果他随时可能弃城而逃,他们为什么还要支持他?

人总会站在战胜者的那一边。只有他的妻儿在此,才能令这三县的人,相信他不会逃,不想逃,他会一直在这里,打败那些背叛他的人。这样,他的将士们才会愿意为他战斗,为脚下的土地战斗,为守护自己的家园战斗。

就如程昱所言,如今他们还有信心,相信他有朝一日,能成就霸业,为什么自己要失去信心,放弃这个可能,把成就霸业的机会让给袁绍呢?眼下不过是一时的挫折,来日方长。

曹操从善如流:“仲德(程昱的字)说得对,请仲德为我回绝本初(袁绍的字)好意,我的妻儿,本来就应该和我在一起,同生共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