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之七——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8 22:32:24

点击下载

作者:戴耀华,王惠梅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之七——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

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之七——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戴耀华,王惠梅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

ISBN 978-7-117-19597-3

Ⅰ.①促… Ⅱ.①戴…②王… Ⅲ.①儿童心理学-教材 Ⅳ.①B844.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88643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之七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

主  编:戴耀华 王惠梅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mail: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5年7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19597-3/R·19598

策划编辑:曲春晓

责任编辑:闫宇航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编写委员会

顾   问 王国强 江 帆

主任委员  张世琨

副主任委员 秦 耕 王巧梅 张伶俐 曹 彬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兰兰 王惠珊 王惠梅 石 川

      朱宗涵 刘兴莲 江 帆 苏 英

      苏世萍 杨慧霞 吴 虹 吴颖岚

      何守森 何燕玲 张 波 张 悦

      范 玲 周 敏 官锐园 赵更力

      赵丽云 郝 波 郝树伟 胡佩诚

      宫丽敏 贺 静 徐轶群 徐海青

      徐晓超 徐震雷 郭素芳 黄小娜

      康 东 蒋竞雄 窦 攀 戴耀华

      魏玉梅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的儿童,明天的世界。

儿童,是家庭的希望,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我国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基础在于儿童。儿童健康是人的一生全面发展的基石。关注儿童健康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医学定义,孕期及0~3岁为儿童早期。儿童早期发展是指这期间对孩子的生理、心理等全方位的健康发育。儿童早期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阶段,其影响会延续到成年期,甚至终身。当今,全球人口健康状况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相关代谢疾病都在日趋加剧。目前,中国每年慢病的支出费用已经占全部医疗费用的80%。随着经济发展中国儿童的生长发育也遇到挑战,一些现代病也开始发生在孩子身上,如孩子肥胖或体重超标,影响了孩子日后的发育和健康。多项来自于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的研究结果不断提示,慢病高发趋势以及人一生的健康成长,根源可能来自生命的最早期。儿童早期培养及健康状况,对人一生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患病的概率等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关系。进而也就提出了“健康和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也即“DOHaD的概念”,呼吁人们更多关注人最初的1000天。国际社会都已经把健康的目光投向了儿童早期发展。对儿童的早期投入和干预,促进儿童良好的身心发展,对于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国民素质,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保障和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应该成为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任务。让中国的孩子更健康地成长发育是我们责无旁贷的神圣使命。

我国儿童保健工作历经数十年努力,在降低儿童死亡率和发病率,保障儿童生存,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随着儿童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儿童早期发展将成为新时期儿童保健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儿童保健工作将更加重视儿童的生长发育,重视儿童成长的环境,重视家庭中父母的养育过程,重视社会对儿童成长的多方面的支持。根据儿童早期发展的策略,儿童保健工作将努力拓展新的服务内容,研究新的适宜技术,发展新的专业和学科。近年各地在儿童早期发展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必将为提高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的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儿童早期发展工作加快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党组高度重视儿童早期发展工作。2014年已经把促进儿童早期发展列为全委重点工作任务,并明确责任单位为妇幼健康服务司。为破解“中国儿童早期究竟如何发展”这样一项新的科学命题,妇幼健康服务司着手组织制定儿童早期发展示范基地标准等系列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具有国家水平、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早期发展服务模式,促进中国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华民族世代繁荣昌盛做出应有的贡献。

为使儿童早期发展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妇幼司委托全国妇幼健康研究会一道,组织权威专家,在以往开展儿童早期发展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的研究成果,编写了这套《儿童早期发展系列教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儿童早期发展总论”、“孕产期营养”、“孕产期心理保健”、“家庭养育与家庭规划”、“婴幼儿营养与体格生长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发展与评估”、“促进心理行为发育适宜技术”、“高危儿管理与干预”八个方面,明确了从胎儿期到婴幼儿期儿童早期发展的概念和基本知识,促进儿童早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服务内容,以及相关的适宜技术,供各地在儿童早期发展相关培训中使用。

科学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一项新的任务,本教材也是对各地相关工作的总结,凝聚了多位专家和广大妇幼健康工作者的心血和努力,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时间仓促,经验不足,本教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基层工作者在实际应用中批评指正,我们将不断改进完善,为提高中国儿童早期发展科学水平而不懈努力!国家卫生计生委妇幼司司长2014年9月5日第一章 心理行为发育指导

儿童心理行为的发展包括儿童认知、情绪和社会性的发展。0~3岁是儿童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为儿童心理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环境和社会刺激则为儿童心理发育提供了重要条件。每个儿童有其自身的生长发育轨迹,每个儿童和家庭都有其特殊的天赋和才能。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是在其当前发育的基础上,遵照客观发展规律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拔苗助长。

儿童的早期发展是从家庭开始的,通过交流、玩耍和探索活动来进行。家长与儿童的日常交流在促进儿童发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有残疾或发育延迟风险的儿童,如果家长了解儿童目前应达到和未来将达到的发育里程碑,就会注意并及时将可疑发育落后告知给儿童保健人员,这对于及时筛查和早期干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章从0~8月龄、8~18月龄、18~36月龄三个年龄段进行表述,描述了每个年龄段儿童心理行为发展里程以及促进儿童心理行为发育的方法。第一节 0~8月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指导一、 社会性的发展

1. 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self awareness)是指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时又和其他人存在联系。0~8月龄的儿童开始通过看、尝、抓、够等来尝试自己能做什么,他们观察并模仿成人的面部表情,试着通过脚踢来移动玩具。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一些能够运用多个感官的活动,关注儿童取得的点滴进步,还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及看到孩子表达时的感受。注意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自我意识

2. 自我调节

自我调节(self regulation)是调节自己的情感和情绪的能力。小婴儿通过吸吮手指、抚摸毯子、握着玩具等进行自我安慰。他们吃饱时会吐出奶头或推开奶瓶,饿了会张嘴找奶头,他们用表情、姿势、声音等来告诉外界自己的“决定”。随着婴儿的长大,家长要给他们一些自我放松的机会,如允许他们吸吮手指或者自己去发现周围感兴趣的东西。帮助婴儿形成规律作息、玩耍等自我调节的模式。

3.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self concept)是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的发展;独立做决定和选择的能力。婴儿在照镜子时冲着自己笑,或者去抱自己的手和脚,这都是他们认识自我的方式。家长了解了这些,通过给孩子提供照镜子、玩手脚的机会,来促进儿童自我概念的发展。

4. 自理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

利用身体的运动技能展示自我适应和自我调节的能力。8个月以内的婴儿会显示出自我安慰、自我喂养的迹象。他们经常用吸吮手指来安抚自己,开始自己拿奶瓶/杯子,尝试自己吃磨牙饼干等。这时,家长要注意保持自己和婴儿的手的清洁卫生。6个月添加辅食后通过增加食物的多样性来提供给婴儿自我喂食的机会。当婴儿出现不良情绪时能及时识别并给予恰当的回应。

5. 与成人交往

与成人交往(adult interaction)是指注意年长的人,与他们交流并产生依赖。婴儿通过哭闹、手势或移动身体来引起成人注意或寻求帮助。他们会与人进行目光对视,并且对成人的行为做出回应。当成人对他们说话时,他们会注意讲话者。当熟悉的成人出现时,婴儿会发出叫声并且手舞足蹈。当他们哭闹时,妈妈或养育人的声音能更容易使其平静下来。如果妈妈边哼唱边喂奶,当妈妈停止哼唱时,他也会停止吸吮。3~6个月的婴儿,在妈妈对他说话时,他也会发出“喔、啊”的声音。在3~4周婴儿会出现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开始有选择的社交性微笑。

当婴儿有需求时,家长要迅速反应并及时满足。特别是新生儿,家长要学会辨识新生儿哭声,进行按需哺乳。理解并回应婴儿在困、饿、累、疼、热、冷及过度刺激等情况下发出的不同哭声,不仅有利于婴儿与养育人之间依恋关系的建立,而且促进婴儿与其他成人之间关系的建立。

6. 同伴交往

同伴交往(peer relation)是指注意到同龄人并且和他们产生联系,对他们感到喜爱。婴儿是怎么和同伴交往的呢?我们可以看到双胞胎常常一个哭,另一个也跟着哭。当一个婴儿看到其他婴儿时,他们经常互相凝视,或者表现出兴奋甚至手舞足蹈;大点儿后还想伸手去摸人家的脸、头发或者够人家的玩具。我们都是通过观察别人来学习的,因此家长要多给婴儿提供与其他婴儿在一起和相互观察的机会,尤其是比他们稍微大一点的婴儿。告诉他们这是谁,多大了,有什么特点等。

7. 社会智力

社会智力(social intelligence)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E.L.Thomdike)1926年提出的,是指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能力。是一种与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能力,强调区分人与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认知。婴儿阶段会表现为对主要养育人总是更积极的回应:见到主要养育人时,他们经常会眼睛闪亮或伸手想要抱。在熟悉环境下他们更安静,对于陌生的环境他们常常盯着看、皱眉或者哭闹。二、 认知与运动发展

1.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发展是指运用感官体验的能力,包括味觉、触觉、嗅觉、视觉、听觉、感觉、运动/行动等。感官的知觉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并传导出去,形成反馈。感觉、运动、认知能力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

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看:①条件反射:婴儿在出生时即有的条件反射包括: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游泳反射、巴宾斯基反射、莫罗反射、走步反射等。出生后逐渐建立降落伞反射、Landau反射等条件反射,这些新的条件反射是原始条件反射的整合;②新生儿通过感官来传递信息:婴儿刚出生时视觉系统发育并不成熟,他们只能看清30cm以内的物体,对于黑、白及颜色鲜明的物体较敏感。他们可以区分妈妈与其他人的声音和味道,喜欢被摇或抱着晃动。在出生后的8个月内,婴儿的视觉和感知能力不断增强,对感官刺激的整合能力也在增强。到5~6个月时,大多数婴儿会寻找声音的来源,比如娃娃掉地的声音。对所看到的事物有反应,例如婴儿会移向渴望的人或物。

家长可以通过听悦耳的音乐、给婴儿带响声的玩具,用鲜艳的玩具吸引婴儿等方法增加适度的听觉、视觉和触觉刺激,为儿童提供不同的感官体验,促进婴儿感知觉的发育。

2. 粗大运动能力

粗大运动能力是指通过肌肉间协调和肌张力维持姿势稳定性及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的能力。婴儿运动发展遵循从整体到分化、从身体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的规律。婴儿对大肌肉控制能力初级建立,肌肉的协调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尝试着控制头部、抬下巴、抬头、同时抬起头和肩、用肘部支撑自己、保持头部的直立位置。4个月能够翻身,6个月左右能够独坐,8个月左右开始爬。他们渐渐学会了鼓掌、敲东西,脱衣服时还会把手举起来配合。

为促进婴儿大运动能力的发展,家长要为儿童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鼓励他们多运动。通过俯卧、竖抱练习、被动操等,锻炼婴儿头颈部的运动和控制能力。尽量减少婴儿使用学步车、摇椅的时间,在密切监护下多让他们练习爬。

3. 精细运动

精细运动体现在手眼或者感知觉的协调能力。精细动作的发育也遵循一定的规律:①先用手掌尺侧握物,然后用桡侧,再用手指;②先一把抓,再拇示指对捏;③先能握物,后能主动放松。新生儿时两手紧握拳头,2个月时逐渐松开,3个月握持反射消失才能有意识的取物。他们会盯着物体看,伸胳膊去够物体,反复的抓起放下物体。5个月左右的婴儿能把物体放进嘴里,6~7个月能够将物体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宝宝伸手够物

家长可在婴儿已有发育的基础上促进婴儿精细运动的发展,给婴儿提供不同质地的玩具和物品,将物体放在能够够得着的地方或者放在一臂之遥的位置,和婴儿玩拍手、撕纸等游戏。三、 交流能力的发展

1. 语言理解能力

即接受语言的能力,是指理解其他人所表达的信息、思想及感觉含义的能力。8个月内的婴儿虽然还不会说话,但能表现出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小婴儿听到有人说话或新声音时,会自己安静下来,表现出看或听的样子。对不同的声调和音调有不同的反应,听到响亮的声音会惊醒或吓哭,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表现出兴奋或安静,喜欢唱歌、读书的声音。他们能够将熟悉的声音和其他声音区分开,主动转向熟悉的声音或寻找照料者的脸或声音。

为了培养婴儿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家长需要营造丰富的语言环境,及时用声音和笑容回应婴儿的姿势、声音和面部表情。家长要多与婴儿说话、模仿婴儿发声,经常叫婴儿名字,给他/她唱歌和读书、说家中物品名称、描述图片,告诉他在做什么等等。

2. 言语表达

是指通过声音、手势、单词、短语或句子来表达自己。婴儿出生后首先通过哭声与养育人进行交流,他们用不同的哭声告诉你渴了、饿了或者困了。大概在5周左右开始发出哭以外的其他声音。他们会专注地看养育人,或者冲你微笑,还会扭动身体来让你抱抱。2~3个月开始,婴儿经常自言自语或者对着其他人咿呀学语、咕咕叫、会发出“a~a”、“e~e”、“k~k”等声音,5~6个月的时候重复地发出成对辅音或元音如“ma”,“da”等。8个月后,他们开始进行模仿和回应:当养育人对他/她微笑时,他/她也会微笑;当养育人说“ba”时,婴儿也跟着说“ba”。他们还逐渐学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对于婴儿的声音和动作,家长要积极回应。通过模仿婴儿的声音和手势来逗引婴儿。但婴儿冲别人发声或笑时,家长可以描述说“宝贝,你这是在冲朋友说话(笑)呢!”

3. 情绪的理解与表达

情绪理解是指对自我及他人表达的情绪的理解,情绪表达是传达自我感受的能力。婴儿在新生儿期就有了最初的情绪,他们吃饱睡足了会高兴愉悦,饿了困了就会哭闹;1个月左右会出现社交性微笑;他们可以区分别人的快乐、生气、悲伤等面部表情,8个月左右的婴儿会表现出快乐、吃惊、悲伤、厌恶、生气、害怕、惊奇等各种的情绪。家长要关注婴儿的情绪表现,识别并理解孩子在陌生环境下会出现焦虑,及时安抚。经常和孩子一起笑、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四、 好奇心和创造力的发展

1. 探索和发现

新生儿的兴趣带有先天性反射性质,如新生儿会主动将头转向奶头;当别人的手放在婴儿手掌中时,他/她会抓住手指。婴儿在吃奶时喜欢盯着妈妈的脸,这是妈妈面孔的反复出现引起了他的兴趣和探索活动。他们尝试去够物体,对新的物体、声音或者接触会表现得更加主动。家长要理解婴儿是要自己去探索世界的,给他们各种新的或旧的东西,各种玩具让他去琢磨。多与婴儿玩看镜子、藏猫猫、寻找声音来源等亲子游戏。

2. 概念的发展和记忆

婴儿期的“思维”体现在婴儿用手、口等知觉活动去尝试理解事物的原因、影响及永久性。8个月内的婴儿见到镜中自己会去拍打镜子;会用视觉、听觉及触觉去感受玩具,摇晃玩具使之发出响声;当玩具从桌子上掉落时,他们会转过头去寻找或看。他们喜欢反复制造那些令自己愉快的景象、声音或动作。家长需要允许孩子用嘴去探索周围,认识到这是他们学习的一种方式。给婴儿各种物体,让他们尝试制造或重复声音,探索物体及周围环境。

3. 解决问题、象征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婴儿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去感受不同的材料、声音和气味:摇拨浪鼓、用嘴咬玩具、抚摸妈妈的脸。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官活动来解决问题:反复敲桌子、扔玩具来吸引别人的注意,想要被抱时向大人发声并张开胳膊。想拿玩具时会自己爬过去或伸手去够。当孩子去找隐藏的物体时,家长可以描述孩子是怎样找到东西的,并多创造一些类似的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儿童在相应月龄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预警征象时(表1-1),应及时就诊。表1-1 3~8月龄预警征象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节 8~18月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指导一、 社会能力的发展

1. 自我意识

这一年龄段的婴幼儿逐渐对自己的名字、形象建立起认识。当听到叫自己名字时会发出声音或手舞足蹈,在镜子里看到自己时会微笑、拍手和发出叫声。为了促进婴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家长最好用一致的名字叫孩子,还可以经常带孩子看全家人的照片等。

2. 自我概念

在自我概念方面,开始表现出对某些玩具的喜好,对不喜欢的东西会没兴趣或推开。当妈妈或照料者不理孩子或批评孩子时孩子会表现出苦恼。儿童的自我控制力表现在会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兴,为自己不能做某些事情而沮丧。对于孩子的偏好,家长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给孩子提供一些选择的机会。当孩子成功或取得进步时家长要表现出喜爱和高兴,当孩子遇到困难了,家长可以与孩子谈论或展示解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3. 自我调节

儿童通过拿熟悉的物品或参与熟悉的活动来进行自我安慰;通过动作表示饿了、累了等需要。他们也愿意参加一些日常活动,比如穿衣时抬起手臂等,但有时会出现不安或要和别人争执的样子。当孩子疲倦、饥饿或沮丧时,家长要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让他们吃东西或休息,对沮丧的孩子给予耐心、理解、关爱和支持,使孩子明白自己的需要会被满足,从而增强他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较大儿童在疲劳、饥饿时更容易缓解,但也较容易被噪声和活动刺激。家长要帮助孩子学习自我调节,及时表扬和肯定,必要时也要给他们安静的空间和时间并减少刺激。

4. 同伴交往

8个月到不满1岁的婴儿一般会坐在其他孩子的旁边自己玩,在1岁左右他们开始注意其他小朋友,当小朋友哭时他们也会皱眉,他们有时会给小朋友一个积木并表现出高兴。他们逐渐有了自己喜欢的小朋友,愿意靠近,经常拥抱或抚摸他们;他们也知道了某些小朋友的名字,甚至是小朋友家人也认识。

家长要知道这时的孩子不懂也不会分享,所以可以给孩子带多个喜欢的玩具出去玩;让他们在一起自由玩耍,不强求他怎样和小朋友交流,但可以给他们提供球类或电话之类的玩具,来促进孩子之间相互交流。

5. 与成人交往

这个年龄段的儿童会用声音或手势来寻求自己熟悉的成人的帮助,比如有小狗接近时他们会用手抓着养育人的手或腿。他们也会主动拥抱养育人,在陌生环境中通过观察熟悉成人的表情来了解周围的情况。他们对主要养育人产生依恋和分离焦虑,并且能够将他们与其他人区分开。与主要养育人分开几分钟后会大哭;对陌生人会表现得既感兴趣又小心翼翼。他们喜欢帮着做家务,当家人表扬时会去重复;他们会去模仿当前甚至几个月前大人做过的事。

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是婴幼儿出现的正常现象,会一直持续到1岁半~2岁以后,甚至3岁左右。家长可以通过向孩子介绍,或者增加接触时间等方法,来让孩子接受可信赖的成人。对于儿童与成人交往的举动,家长要多给予鼓励和赞扬。

6. 社会智力

家长可以给孩子看一些关于人与人差异的画册或者图片,为孩子提供认识人与人多样性的机会。二、 认知与运动发展

1. 粗大运动(大肌群)

这一年龄段婴幼儿对大肌群的控制能力及身体移动的控制能力明显增强,他们可以自己稳稳地坐,用手膝或手足爬行,从扶物站到自己独站,扶人/物走到自己走、到快走甚至跑;他们逐渐学会从婴儿床里爬出来,也会扶着栏杆上楼梯了。在大运动发育上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越来越有目的性的使用胳膊和腿:他们会扔东西、携带东西、推东西、拉东西,或是骑在玩具车上。为促进儿童大运动的发展,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室内外安全的场所和物品,让他有机会练习爬、站、走、扔球、踢球等,也可以经常带孩子玩相互滚球、爬行比赛等亲子互动游戏。

2. 精细运动(小肌群)

在精细运动方面,儿童开始用拇指和示指捏起小的物体,并尝试用勺子吃饭或舀水,开始出现惯用手。1岁半的儿童已经可以自己脱衣服或解鞋带了。作为家长,要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要放手让孩子去尝试,还要给孩子提供各种结构的物体让他们去探索。给孩子提供杯子、积木、球等安全玩具玩耍,发展手眼协调和相对准确的操作能力。

3. 感知觉发展

这一年龄段儿童的感知觉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继续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再靠嘴来探索世界,而是通过各种感官去探索;他们对各种感官信息表现出更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对信息的整合能力进一步加强。他们的视觉和听觉系统都更加成熟:随着深度知觉逐渐建立,孩子对视觉刺激的发现和反应更加强烈,并有了在嘈杂环境中区分声音的能力。家长一方面要提供更加丰富的环境以促进孩子的感官体验,另一方面要认识到1岁左右的孩子在人群或者较嘈杂的环境中更容易受到噪声和活动的刺激,必要时要给孩子安静的环境以减少刺激。

4. 自理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的发展

8个月~1岁半的儿童对于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做家务等日常活动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会自己吃饼干,拿着带把的杯子喝水(虽然可能会洒)。自己脱衣服、解鞋带、穿衣时伸袖等都是他们愿意做的事。他们会去观察别人怎么上厕所,自己也尝试着坐在马桶上。毫无疑问,培养婴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经常是很混乱的,但儿童从中可以掌握自己动手的技巧,同时也促进了精细运动和感知觉的发展。因此,家长要让孩子自己吃,和孩子一起吃并和他们讨论该怎么吃,让吃饭的过程变成一个轻松愉快的体验。对于穿衣和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更要给孩子创造机会,鼓励他们去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三、 交流能力的发展

1. 语言理解能力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开始对熟悉的词语做出动作或声音的回应,听到自己名字或熟悉的人名、物体名称、身体部位或图片等时,他们能够明白并会去看、指或作出回应。他们能够理解“再见”、“热”等简单短语。儿童的语言理解能力还表现在对简单要求的理解,如“把你的毯子拿起来”、“把你的水杯给我”等。他们逐渐通过辨别成人的反应来判断行为的恰当与否。

加强与孩子的语言交流是促进儿童语言理解的重要方法。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要保持和孩子的眼神交流,不会说话的孩子可以重复他们的咿呀语,大点的孩子对游戏、儿歌中出现的熟悉词汇会很感兴趣,所以家长可以经常给他们读书、讲故事,告诉孩子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使用手势、姿势等身体语言进行表达。

2. 语言表达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先是学会用身体语言或声音表达需求或向成人求助,如在成人和想要的东西间来回看,去拉成人再指向自己想要的东西。他们也学会了自我表达,如用摇头表示“不”,点头表示“是”。他们会通过发出单音或者“咿、呀”等来回应照料者的话,还能清晰地表达一些词汇,比如:“mama”“dada”“bye-bye”“baba”等。当别人读书时,他们会愿意积极的参与,会去指图片或者发声音。并逐渐在模仿游戏中开始使用电话、书等通信工具,还会用笔在书上做标记。

为给儿童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家长可以经常同孩子讲话、看图画,多给孩子讲故事、说儿歌,向他们描述大小、形状及功能等事物属性,教孩子指认书中图画和身体部位,引导他们将语言与实物联系起来,鼓励他们有意识地用语言表达。读书时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具有重复语言的书籍,可以让孩子在书上做标记,也可以和孩子玩填空的游戏。

3. 情绪表达与情绪理解

这一年龄段,儿童生气、害怕、悲伤、失望等情绪表现得更加明显。在情绪理解方面,儿童不仅可以通过别人的表情来判断自己该如何面对新环境,而且能够区分喜欢、厌恶等基本的情绪。家长需要帮助孩子识别自己及他人的情绪,使他们逐渐认识各种情绪,明白出现这些情绪是正常的,这些感受可以通过自己调整而恢复过来。当孩子出现生气、厌烦、不愉快等负性情绪时,转移其注意力;受到挫折时给予鼓励和支持。日常活动中可以将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描述给孩子听,也可以给孩子不同表情图片来识别,或者读一些富有感情元素的书籍。四、 好奇心的发展

1. 探索和发现

随着身体的发育,儿童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探索周围的能力也逐渐增强。他们会自己去拿玩具、用玩具敲桌子、用手抓着或用嘴叼着物体;也可以同时用几个感官探察环境,如一边摆弄玩具一边嘴里发着声音。他们开始研究、探索新事物和新现象(如伸手去摸雨水),被打断时还会表现出不满。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需要新的挑战,家长要给他们提供新的玩具、书籍、体验等,培养孩子新的兴趣,但也得注意不要一次给孩子太多的玩具和活动。一方面技能的重复是进行新的学习的基础,孩子需要不断重复之前的活动;另一方面,一次给孩子太多的玩具也不利于保持孩子的注意力。

2. 概念的发展和记忆

在记忆方面,儿童能够记住自己喜欢物品的位置,也能够记住前一天玩过的游戏或玩具。会寻找不在视野范围内的物体、当自己渴望的物体被藏起来时会坚持寻找。儿童对事物因果及永久性的理解也逐渐增强:①对即时的因果效应有基本的认识,如开关或者按按钮可以使玩具发声。②在吃东西和做简单游戏的过程中理解“还要”的意思:当孩子被问到是否需要更多的饼干时给予恰当的回应。对表示时间的词如“之前”“之后”有所理解:“在我们出门之前,我们要把衣服穿上”。③玩些简单的嵌套或堆积玩具,如把3~4个杯子套起来或把3~4个木块堆起来。④他们开始探索空间关系:试图把身体放入盒子里面或者钻进隧道里面。还会根据形状、颜色、大小对几个物体进行分类,如可以找出两三个形状、颜色相似的玩具。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当家长和孩子进行各种快乐的亲子活动时,儿童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促进。

3. 解决问题、象征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

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喜欢模仿,想象力逐渐萌发并会做角色扮演,如假装给爸爸妈妈打电话等。他们在做事之前会进行思考:如从一大堆物体中选择玩具、书籍或娃娃;经常喜欢把东西从容器中拿出、放入。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并不分心,表现为能够在小朋友旁边专心地玩自己的。他们开始探索艺术性的表达:可以用蜡笔涂鸦、用手做标记、玩橡皮泥等,还喜欢不同节奏的、类型的音乐。对于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音乐:家长可以经常给孩子唱歌,和孩子一起听音乐、随音乐起舞,也可以用锅碗瓢盆自己制造出音乐。模仿游戏

儿童在相应月龄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预警征象时(表1-2),应及时就诊。表1-2 8~18月龄预警征象笔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节 18~36月龄儿童心理行为发育指导

这一时期的儿童不再摇摆着走路,他们能够平稳地走和开始练习跑、双脚交替的单脚跳等。他们还不能表达复杂的语言,他们需要通过身体语言、姿势、简单的词语等共同发展社会交互作用。随着语言的发育,儿童能更加成功的与同伴进行交流。小幼儿喜欢在小伙伴附近玩耍,大一点的幼儿喜欢一起玩。当儿童学着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时,他们可能经历挫折。一、 社会能力发展

1. 自我意识

儿童开始了解自己是个独立的个体,并能把自己与其他人分开。他们会从镜子或照片中认出自己;会使用“我”或者“自己的名字”;知道自己是男孩或者女孩;并逐渐会用形容词来形容自己,如“我很大”。这一时期,家长可以多给儿童提供照镜子的机会,让他说说在镜子中看到了什么。让儿童能够拿到照片,并和孩子一起看自己的、家人的和小伙伴的照片。

2. 自我概念

这时的儿童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开始发展,自我决定和选择的能力也增长。他们什么事都想自己做;经常喜欢说“不”;并会评价自己,如“我是好女孩”。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多种选择的机会,如“你愿意穿这件红色的衣服还是蓝色的?”孩子说“不”可能是有他们自己的观点,家长要尊重。儿童喜欢“不”这个词,那就给他们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它。

3. 自我调节

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对冲动有一定的控制,并能在提示后按照一定的常规做事。比如家长要求时会绕过地上的水洼,会为出门散步做准备。家长要认识到即使孩子努力保持独立,还是需要家长的支持和指导,并注意协调儿童的独立性和自我调节能力。当孩子不服从时,家长要保持耐心,明白发脾气、打和推是儿童发泄挫折的方式和交流的需要。当他们发脾气时,让他们知道你在身边,当他们需要帮助时你可以帮助他们,在确保儿童安全的前提下,给他们空间和时间来发泄和释放情绪。比如孩子想扔东西,家长可以平静地说:“如果你想扔,让我们去拿球和筐,看你能不能把球扔进筐里去。”

4. 同伴交往

儿童开始注意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儿童,并开始参与和共同游戏。他们会尝试着与小朋友一起搭积木,与2~3个小朋友玩过假装游戏,在游戏中为“轮到我”而等待一会儿。他们会互相模仿着玩沙,或者互相追赶。他们在谈论其他小朋友时会叫名字;当小朋友哭了,会停下自己的游戏或去抱抱他/她。玩假装游戏

家长要理解儿童在融入社会的过程中必然要有冲突;要允许孩子尝试自己解决问题,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局。在安全、平等和合理的条件下,让孩子去探索与同伴间的交互作用,支持他们建立合理的交互作用模式。经常和孩子谈论他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如“当你打小明时,他的身体就受伤了”、“当你在学校想妈妈时,我也在单位想你”。当儿童尝试社会交往失败时,家长要提供积极的指导:“你好像想拥抱你的朋友,但他现在不想让你抱”、“你好像也想玩球”、“让我们看看你的朋友是不是想把它往前或者往后滚,或者我们可以拿另一个球来玩”、“当你的朋友玩完玩具后,就轮到你了”。通过提供与小朋友玩耍的机会,可以使幼儿学习轮流、等待、合作、互助与分享等,培养他们的爱心、同情心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

5. 与成人交往

这个年龄段的幼儿会把大人作为自己的一个资源或办法:跟家长要饼干、让家人帮他穿上衣服。他们会在玩的时候经常看大人,会让大人看他堆的沙子,这是在向成人展示他的成就。当他需要安慰时会搂着大人或趴在大人身上。他们对于陌生人不再向以前那么焦虑,当与养育人分离时开始能够自我安慰。家长对待幼儿的养育态度和行为要一致。要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幼儿自主做事情的机会,让他们去探索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对幼儿每一次的努力都给予鼓励和赞扬。为了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要让他们知道:当他需要时家人就在身边并能帮助他。

儿童希望帮助家人做家务,模仿家人推婴儿车,会注意路上的警察,穿上白衣服假装当医生。家长要鼓励儿童尝试新技能,允许儿童帮助准备晚餐,布置桌子、喂宠物或浇花,这会使他很有自信。让幼儿懂得日常行为的对与错;但当他犯错误时,家长不要反应过度,而是让儿童知道只是他的行为不受欢迎,你是一直爱他的。可以说“你好像忘了杯子了,我们再来一遍”、“让我们一起把它清理干净,你可以再试一遍。”

6. 社会智力

幼儿能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他们会注视不同人种的人、奇装异服的人;会问“坐在轮椅上的人”怎么回事。他们开始意识到性别,会说“小明是男孩”或者“妈妈是女孩”;更喜欢同性别的小朋友。家长应该鼓励儿童的性别认同,允许他们在想象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要鼓励和表扬他们多发现人与人的差别。二、 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1. 大运动能力

这一年龄段儿童的大运动发育表现为:①儿童身体和肌肉的协调和控制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走得又快又好、很少摔倒;会踮脚站或走、倒着走;扶栏杆上楼梯;走、跑、爬都很好,能够用手扔球,可以原地跳,可以单脚站1~2秒,骑三轮车。②儿童开始有目的的使用胳膊和腿:用胳膊和手够球;准确的敲物体,如用锤子钉钉子;搭简单的积木木块;用脚蹬上鞋或脱鞋。③经常用脚踏板骑小三轮车。④当有音乐或大人鼓励时(“让我们跟着音乐走步吧”、“你能跟着这段音乐跳舞吗?”),儿童愿意随意的自由运动和舞蹈。

这时,家长应该为儿童提供室内外大的运动空间和设备,包括滑梯、爬梯、楼梯、溜光滑地面,球、骑或推的玩具、音乐和小道具等;教给儿童如何使用这些设备,参加这些运动等。

2. 精细运动

这时的儿童逐渐能够用蜡笔模仿画标记/乱画、翻书页;会一手抱娃娃、一手给娃娃梳头,或者一手拿音乐盒、一手上发条。他们开始叠毯子、衣服、尿布或纸、穿简单的衣服;往小罐或杯子里倒水但可能还会洒,拿画刷但不能控制往下滴。逐渐表现出一只手的优势。

家长应该多给儿童提供可操作的器具、画画工具和玩具供儿童探索;安排充足的进餐时间让儿童使用碗、勺、杯子、水罐等。建立洗手规则,并作为儿童学习使用毛巾、香皂、水龙头等的机会。

3. 认知发育

随着多种感官信息的增加,儿童的认知和运动能力持续增长;随着认知和运动能力的发育,儿童探索的能力增加,从感觉获得信息的能力也增加。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儿童的视觉和听觉辨别能力都增强,他们可能会注意到别人的耳环,区分熟悉声音不同。家长应了解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感官经历对孩子是有好处的,并通过大自然户外环境给儿童提供广阔多变的环境来支持感官发育。

4. 自理能力和自我适应能力

随着儿童独立性的增加,儿童照顾自己的能力逐渐增强。他们自己吃饭的能力增强:会拿勺、杯(但可能会洒),能自己吃饭并吃得很好,会用小杯子喝奶或果汁。他们自己穿衣服的能力也增强了:会自己穿脱衣服(不一定会系扣子)、帽子,会自己穿鞋(不会系鞋带,但会扣黏扣)。他们对自己上厕所表现出兴趣,喜欢使用厕所马桶和便后洗手,练习控制大小便并逐渐熟练。也愿意帮助做家务。家长可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如用匙进食、用杯子喝水,学习脱鞋袜、穿衣、洗手等,收拾玩具、帮忙拿东西,固定大小便场所,练习示意大小便。但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希望,给孩子时间和过程来逐渐成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参与到日常实践中。三、 交流能力的发展

1. 语言理解

这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非常迅速的时期。①儿童对语言的理解力逐渐增加。他们逐渐理解简单的两步要求,如:“拿球给我” ;理解一般物品、熟悉人或事的名称的意思;理解“是否”、“跑停’、”来去”、”上下”等反义词。他们听大人读书时注意力时间延长,还喜欢听音乐和唱越来越复杂的儿歌。②儿童的词汇日渐丰富,说话也越来越清楚。他们会用词或动作来要求熟悉的人帮忙:饿了要食物、向大人要玩具、当需要时让人帮忙,或者试着用语言解决和小朋友的矛盾。他们逐渐把词连成句子(如妈妈再见、奶奶吃),并开始问简单的问题(如爸爸在哪儿?去公园吗?)。他们使用人称代词“我、你”等的频率增加,经常使用自己的名字。他们开始用每天的经历构建词汇,谈论自己在做什么、用语言表达简单的想法、甚至可以表达身体和情绪的感觉。③书写模式的交流建立并增强:他们听大人读书时他们会看着书或杂志,并适时翻书页。他们认识停止的标志、喜欢的饼干盒的标签。他们用笔乱画并能说出自己乱画的含义。

家长与儿童交流时,注意与儿童视线水平,保持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可以自言自语或者跟儿童讲述日常活动,如“我要给你先换尿布,然后穿裤子”、“风吹到我脸上很冷啊”。多用语言描述符号、手势等,让孩子了解其含义;也可以在玩具架上贴上带有图和文字的标签。对于多种语言的家庭,建议家庭成员在家里使用同一种语言,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语言。

2. 情绪表达和情感理解

情绪表达是儿童进行情感交流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出现害羞、困窘等情绪。他们会用画笔、橡皮泥等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如“这是我妈妈”、“这是我的狗”等。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对孩子说:“我知道这件事真的让你很失落。”

情感理解是儿童理解自己或他人的情绪的能力。儿童逐渐开始说或表现自己的情感,如“我难过”;当妈妈咳嗽时,孩子会问“妈妈没事吧”。这时,家长可以多把语言与面部表情联系起来,如“她看上去很害怕、失落、兴奋”。当孩子出现无理哭闹等不适宜的行为时,可采用暂停(不予理睬)或转移等行为矫正方法。四、 好奇心的发展

1. 探索与发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越来越喜欢独立探索周围环境,研究“那是什么”。他们会问新玩具的事或探索自然环境中的不同质地;尝试用不同的东西画画、“奏乐”;学新的儿歌和手指游戏。这时家长可以将不同的玩具、材料给儿童交替玩,从而保持孩子的兴趣。还要经常带他们到户外去探索,尝试自然界的材料,经历多种多样的环境。但应及时制止幼儿企图做的危险活动。

2. 思维和记忆

儿童的记忆和思维能力逐渐表现。他们可以将“碗里的勺”、“床上的娃娃”等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喜欢玩“你是宝宝,我是妈妈”、“假装动物”等简单的角色扮演游戏。他们在大人提示下开始数数,并模仿“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这样数数的儿歌。游戏时,会使用一些数词如“我要两个”。

儿童思维和记忆能力的发展还表现在可以匹配简单的图形,将木块排成行,按“硬软、大小、重轻、颜色”等特征分类、贴标签或分拣物品;对“尿尿、吃饭、出去玩”等日常时间序列表现出一定的理解。

对于儿童思维和记忆的培养,家长需要理解重复的重要性,给儿童提供反复实践的机会,支持儿童技能的发展。同时,要建立日常作息制度,保持日常生活的一贯性。

3. 解决问题、象征思维和创作性表达

这一时期的儿童开始用自己的头脑来解决简单的问题:他们会把一个玩具放到另一个物体上,试着站在箱子或其他物体上够东西,还会与别人一起玩角色扮演游戏,还会把小木块当电话来打。孩子的创造性游戏

家长可以给儿童提供画笔、橡皮泥等材料让儿童进行自我表达,让他们玩 “开火车”、“骑竹竿”、“过家家”等角色扮演游戏和物品扮演游戏。也可以问开放性的问题(如“如果……会怎么样?”)来启发孩子的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家长要明白孩子需要一些挫折,只有经历挫折,孩子才能更好的成为解决问题者。

儿童在相应月龄出现以下任何一条预警征象时(表1-3),应及时就诊。表1-3 18月龄到3岁预警征象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