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之豪放与真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9 04:01:50

点击下载

作者:胡静,文镜铮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东坡之豪放与真诚

东坡之豪放与真诚试读:

前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生于景祐三年(1036),卒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苏轼四十多岁在黄州“躬耕东坡”时,自号“东坡居士”。东坡虽然只活了六十余年,逝去为其有限的尘世生命落了幕,同时又为东坡揭起了另一个无限的幕,使他有限生命中的光芒得以永垂不朽。

现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早有生动的描述,他认为,苏东坡是人间不可无一却难能有二的。苏东坡的人格魅力,犹如花朵的美丽与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分。林语堂先生还这样说道:“我旅居海外时,也愿身边有他相伴。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人尽皆知,财富终将被遗忘,唯有精神才能永恒。后世的人对东坡始终有一种特别的发自内心的喜爱,历经千年而不衰!

东坡既写诗、填词、做文章,也挥汗弯腰种过田,他是一个活得精彩的人!青年时的意气风发,中年时的愈挫愈勇,老年时的达观淡泊,如此完美地体现在东坡的身上,连绵千年,依然光彩熠熠!他曾经青云直上,指点江山,也曾经几起几落,生死未卜。所以,东坡既有高居朝堂、志得意满的风光,又有九死一生、失魂落魄的遭遇。而恰是东坡的经历中多了许多的坎坷、磨难,才铸就了他独特而鲜明的人格魅力,造就了他圆润的人生境界,超然达观而不孤芳自赏,热情好客而不世故圆滑,才华横溢而不自鸣得意。

东坡风风雨雨的一生坚持了真自我,真正做到了以天地为心,以人民为亲。他如历史上的许多大圣、大贤一样,做的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事业,所以他做人做事都坚持“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即便是九死一生,仍初衷不改。

有道是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东坡既不像“诗圣”杜甫那样狂着,也不像“诗仙”李白那样狂放不羁。李白在朝廷想着山林,在山林想着朝廷,而东坡是在朝廷不恋山林,在山林不恋朝廷。所以,东坡与杜甫、李白相比,更像一个典型的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是因东坡他入世、他担当、他受苦难,且在苦难中涅槃。

东坡高贵的人格魅力,令世间的人们推崇、景仰。这不是用什么华美的语言,或用什么很精辟的比喻能完全表达出来的。我感觉真如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蕴含的道理所在,即道可以言传又不可以言传,因为形诸语言,反而破坏真相,横生枝节。亦如佛教禅宗曰“说似一物即不中”所蕴含的道理所在。且看,东坡的哲理小诗《琴诗》《题西林壁》,千百年来,令世间的人们百看不厌、百读不倦,每读一次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启发,能让后人永远咀嚼、享受无穷。

总而言之,编著这本《东坡之豪放与真诚》,乃人们了解并学习东坡人格魅力的桥梁而已。一则希望为传扬东坡的人格、品节尽绵薄之力,二则希望此书能涤去一些现代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灵上的浮躁与埃尘。

本书收录了东坡的诗、词、文共三十九篇(书后还附录了三十篇东坡的其他作品,但无注释和赏析),或说明,或注释,或译文,或赏析,内容不拘一格。本书诗、词、文主要选自刘文忠评注《东坡志林》、徐培均《苏轼诗词选注》等。由于笔者才疏学浅,水平有限,书中肯定存在一些不足和纰漏,恳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著者2015年7月《赤壁赋》,摄于眉山三苏柌

东坡·诗

①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③④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⑤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说明】

本组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原共有五首。当时东坡在杭州任通判,他陶醉于西湖美丽的山水中,曾写下许多名篇、名句,如“天欲雪,云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兽在薮,鱼在湖,一入池槛归期无”“东望海,西望湖,山平水远细欲无”“君不见,钱塘湖,钱王壮观今已无”等。这组诗是作者于六月二十七日游览西湖时作,江南夏日多暴雨,有时一刹那便暴风骤雨,遮天而来,可一转眼又是天蓝水绿。看到烟雨倏然来去的湖光山色,诗人提笔记下了当时的情景,把读者带入那平凡而又奇妙的境界。寺前。【注释】

①望湖楼:楼名,位于当时杭州西湖边的昭庆

②醉书:在酒醉时写的作品。

③翻墨:打翻的墨汁。

④跳珠:蹦跳的水(珍)珠。

⑤卷地风:直接卷到地面的大风。

⑥水如天:平静的湖水像天空一样明净、舒展。【译文】

一场暴雨,来势汹汹,黑云犹如泼翻了的一盆墨汁淌在天际,但尚未遮住湖畔的青山。雨点犹如蹦跳的珍珠纷纷洒落在游船之上。接着一阵疾风吹来,如卷席一般将暴雨收走了。雨过天晴,唯见望湖楼下倒映着一片蓝天。摄于眉山东坡湖畔①

有美堂暴雨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③④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⑤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⑦⑧⑨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说明】

本篇作于熙宁六年(1073)初秋,东坡在杭州通判任上。东坡在杭州吴山之巅观看钱塘江,并绘声绘色地描摹出了当时当地的暴雨忽至的壮景。【注释】

①有美堂:嘉祐二年(1057),梅挚出知杭州时,仁宗御赐诗云:“地有吴山美,东南第一州。”因在城南吴山建有美堂以为纪念。

②游人脚底一声雷:王文诰注引师民瞻曰:“俗说高雷无雨,故雷自地震,即暴雨也。”

③海立:形容海浪之高。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仇兆鳌注:“水立,谓潮水拱向。”谓苏诗源于杜赋,并云:“立字最为有功,乃水踊起之貌。”

④浙东:钱塘江以东。浙,指浙江,即钱塘江。宋之问、骆宾王《灵隐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⑤金樽凸:杯中酒满,比喻钱塘江水高涨。杜牧《羊栏夜宴》:“酒凸觥心潋滟光。”

⑥“千杖”句:以急骤的鼓声比喻暴雨。杖,指鼓槌。

⑦谪仙:被贬谪下凡的仙人,指李白。唐诗人贺知章见李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四《才识》:“子瞻文章议论,独出当世,风格高迈,真谪仙人也!”

⑧鲛室:相传海中有鲛人,尝卖绡,哭泣泪成珠,所居之室为鲛室。

⑨琼瑰:美玉,此比喻诗文之美。杜甫《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东坡《又送郑户曹》: “新诗出琼瑰。”又《酒子赋》:“出妙语为琼瑰。”【译文】

暴雨降临之前,一声惊雷宛如从游人脚下响起,乌云霎时涌来座中,弥漫不散。远远的天边狂风大作,浊浪排空,海面被风吹得站立起来了,雨挟风威,暴雨从东面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又呼啸着直扑而来。暴雨骤至降临,湖水猛涨,登高俯瞰,雨中的西湖宛如酒樽中凸满将溢的酒液。雨点声之骤密,犹如千根棒槌把羯鼓急促地敲响。如此暴雨,是天帝欲唤醒醉酒的李白来赋诗而特意倾洒下来的。那么这跳珠溅玉般的雨滴,便是从鲛室倾泻而落的珍珠,恰如华美诗文传遍人间。摄于眉山车城中学

和陈述古拒霜花

千林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唤作拒霜知未称,细思却是最宜霜。【说明】

东坡此诗作于熙宁五年(1072)。当时东坡任杭州通判,陈述古任杭州太守,东坡与述古都是四川人,而且是很要好的诗友。陈述古是四川阆中人,宰相陈尧佐之子,庆历二年中的进士,熙宁五年五月以刑部郎中接替沈遘知杭州,熙宁七年六月,移知南京应天府。当年东坡与陈述古同在杭州为官,他们两人只要有空闲,多半就会互相邀约,或游赏西湖美景,或作诗论画,或赏花,或品茶等。【注释】

①芙蓉:亦名拒霜。《本草纲目》:“芙蓉,一名拒霜,艳如荷花,八九月始开,故名拒霜。”纪昀评此诗曰:“用意颇为深曲,查初白(查慎行)以浅讥之,似乎未喻其旨。”(《纪批》)①

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选一)

一朵妖红翠欲流,春光回照雪霜羞。③

化工只欲呈新巧,不放闲花得少休。【注释】

①熙宁六年(1073)冬十月作。述古:即陈襄,时为杭州知州。纪昀评曰:“二首寓刺却不甚露,好在比而不赋。”(《纪批》)

②“一朵”句: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谓:“初不晓 ‘翠欲流’为何语,及游成都……问土人,乃知蜀语 ‘鲜翠’犹言鲜明也。东坡盖用乡语云。”

③“化工”二句:牡丹本于四月开花,而此花于十月再开,故曰“新巧”。摄于眉山东坡小学浅谈东坡与大自然“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对于东坡来说,他既喜爱山又喜爱水,真是“除却诗酒何所癖,独于山水不能廉”。

东坡这颗友爱人类、亲近大自然的种子,早在其孩提时代,就由母亲深深根植于他的心田。故东坡的生命中始终洋溢着不可消减的热情,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能依照自己的真性情痛痛快快地活,永远保持自己做人的正直和尊严。东坡认为,人生的幸福就在于最大限度地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各种可能性,“目极世间之色,耳极世间之声,身极世间之鲜,口极世间之谭”。

东坡的弟弟子由在《栾城集》中回忆孩提时代与哥哥一起出去玩耍时曰:“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意谓东坡从小就喜爱山水,就喜欢逍遥在美丽的山林、泉水之间。

东坡喜爱大自然,也善于观察大自然。他十二岁时,在眉山寿昌书院读书,当时的刘巨老师写了首《鹭鸶》诗,鹭鸶也就是眉山当地人说的白鹤,非常漂亮,平时喜欢歇息在芦苇丛中。刘老师在诗中写道:“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小东坡告诉刘老师说,应该改为“渔人忽惊起,雪片落蒹葭”更好,因为那如雪片一样洁白的鹭鸶,每当受到渔人的惊吓之后,就从芦苇丛中飞起来,最后又飘飞到了芦苇丛中。《诗经》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辛弃疾曾言:“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对于东坡来说,那就是“我看世界多妩媚,料世界看我应如是”。

林语堂先生曾评价东坡:“每当他套上一个官职的枷锁,他就自比为上鞍的野鹿。”热爱大自然的东坡,在他一生的宦海浮沉中,对于那些奸佞小人欲陷害他,欲把他挤出官场所玩耍的一些花招,并不在意。离开朝堂,东坡正好有闲情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美妙。且看东坡贬谪黄州所作《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那月光下的庭院犹如明镜般的湖水,院子中的竹柏在地上的影子恰如纵横交错的水草,摇曳多姿。如此美妙的月光和竹柏之美,何处没有?何处不在呢?但是很少有人能如东坡一样,享受如此美好的安逸闲适。这就是具有适意人生,接近生命本真状态的东坡对大自然的喜爱和欣赏。

东坡留有许多描写大自然的优美诗句,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已泛平湖思濯锦,更看横翠忆峨眉”“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观泰山日出,“天门夜上宾出日,万里红波半天赤。归来平地看跳丸,一点黄金铸秋橘”;观登州海市,“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等等。

成语“雪泥鸿爪”“胸有成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源自于东坡。《前赤壁赋》:“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文中那亲近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崇尚大自然的东坡,无论物质多么匮乏,他也是一个“富人”,而有的人,无论物质多么丰富,也只是一个“穷人”。人性的高贵、伟大,并非取决于门第和财富,而是取决于高尚的德行和自然的心态。《道德经》有曰:“不知常,妄作凶。”常是规律,知常曰明。《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亦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谓人要效法大地,大地则依法于天,天则要效法道,以道为其运行的依归。老子这里的“道法自然”, “自然”指自己本身原来就是如此这般,没有别的规范可寻,“道”就是“自然”, “自然而然”。这里“法”是效法、学习的意思,是说人要跟大地学习,生生不息地驮载、滋长万物,泰然不迫。《周易·象辞》亦有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的性质是永远地运行、转动、前进,人就是要合乎“天”所具有的“德行”,永远生机勃勃、勇往直前。摄于眉山诗书城公园

其实,“道”就在每个人的身上,须臾不离,若能反求诸己,回头自省,见“道”方有希望。保护地球,如今已经成为人类重要的历史使命!人类的聪明才智,超越了其他所有的生物。天生万物,数人类最灵,创造了人类文明。但是,人类的疾病逐渐增多,抗药的病菌逐渐顽强,地下水逐渐干涸,北极冰川逐渐融化,陆地逐渐下沉,海水逐渐上涨,许多物种逐渐濒临灭绝等现象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这些现象是否表明,因为人类文明要求经济发达,要求生产增长,要求消费增长,从而工厂增多,导致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逐渐遭到破坏,青山绿水逐渐遭到污染呢?

人类的文明是很了不起的,能制造飞船冲出太空,能登上月球,能在太空行走,还能勘探邻近的星球上哪里有水和空气。如此辉煌的人类文明,让某些醉生梦死、麻木不仁的狂妄者误认为,这个破旧的地球快要报废了,人类将要准备去邻近的星球上争夺地盘了。醒悟吧!人类创造了人类文明,证实了人类就是万物之灵。如果人类肆意奴役和蹂躏地球,就是把人类变成地球的敌人,那必将遭到地球的报复。几千年来,人类栖居在天空下,仰望苍穹,因敬畏而感悟造物之伟大,因惊奇而孜孜不倦地探究宇宙的奥秘,探索人类的真理,探索为人的准则。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今人类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地球。地球上的万物,还有千千万万正在孕育,等待出生、生长,人类脚下的大地、河流,以及头顶上的天空既属于当下,也理所应当属于未来,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是人类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的根本,是哲学中的哲学,经典中的经典。人类没有任何权利只知道消费,不知道克制;人类也没有任何权利只知道抱怨,不知道建设。人类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向后世子孙证明,一个被能源照亮的世界,同时也可以是洁净和美丽的。

人类实践的进程证明,环境保护不是负担,而是创新,保护落后是没有办法创新的。总而言之,人类和地球上的所有动植物一样,都是地球的产物,都是上天的赐予。不管人类能够制造、发明出怎样的高科技产品,保护地球、爱护地球都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山水保护千秋业,生态平衡万代兴!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东坡在《记先夫人不残鸟雀》中曾写道:“吾昔少年时,所居书室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其上。武阳君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可俯而窥也。又有桐花凤四五百,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之诚,信于异类也。”

从百鸟齐鸣的苏家小院到箫声悠扬的黄州赤壁,从淳朴自然的眉山县城到一碧万顷的杭州西湖,东坡的母亲程夫人培养孩子的仁爱之心,就是从爱护大自然中弱小的禽鸟、花草做起,是将对人的爱,延伸到整个美丽的大自然。①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③④⑤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⑥⑦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说明】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东坡经历了“乌台诗案”之后,被贬谪为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并于次年二月抵达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这首诗就是诗人初到黄州时所作。全诗总共八句,都是东坡对自己令人啼笑皆非的官名开的玩笑,对自身境遇的调侃,而且诗句的语气是如此的轻松诙谐。【注释】

①东坡于元丰二年(1079)十二月被释放出御史台狱,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次年二月到达贬所,作此诗。纪昀《瀛奎律髓勘误》卷四十三:“东坡诗多伤激切,此虽不免兀傲而尚不甚碍和平之音。”(《纪批》)

②口忙:兼指谋生糊口及祸从口入。

③逐客:被贬逐客居他方的人。

④员外:定员以外的官员,犹今语不在编制之内。

⑤水曹郎:属于水部的郎官。梁何逊、唐张籍等皆曾任水部郎,并以诗名。据施宿《东坡先生年谱》元丰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故此处有“员外”“水曹”之语。

⑥官家:指皇帝、朝廷。

⑦压酒囊:抵折薪俸的酒袋。东坡自注:“检校官例折支,多得退酒袋。”折支:即以实物抵官俸的一部分。《文献通考》:“以上(文臣)料钱,一分见钱,二分折支。”退酒袋,即折抵之物耳。【译文】

自笑本该用来吃饭的嘴,却去说了不该说的话,所以得了荒唐的结果。长江环绕着黄州的城郭,我想这里一定有很多鲜美的鱼吧;翠竹满山,也定有许多美味的竹笋,从现在起,这张嘴应该只管吃不管说了。正员之外的员外郎身份,用于安置贬谪的人实在相宜。在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诗人,均曾在水部任职,如此说来,水曹郎竟是诗人的专利了。惭愧自己未对朝廷有丝毫的贡献,却还拿官府中酿酒用剩的酒袋来抵作俸禄。①

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③④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说明】

东坡贬官黄州后住在定惠院。东面山上“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对这株幽居独处的海棠,东坡一见便视其为知己,多次在花下小酌。这首小诗,应该就是咏此株海棠的。东坡在《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中曰:“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独。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不问人家与僧舍,拄杖敲门看修竹……天涯流落俱可念,为饮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还独来,雪落纷纷那忍触!”诗句凸显出东坡的人格和当时所处的境遇,并抒发了流落天涯的孤客情怀。【注释】

①元丰七年(1084)作于黄州。纪昀曰:“查(慎行)云:此诗极为俗口所赏,然非先生老境。”(《纪批》)

②袅袅:微风轻拂。《楚辞·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泛崇光:《楚辞·招魂》:“风光转蕙,泛崇兰些。”泛崇光一词由此化出。此句谓海棠花在东风吹拂下光彩照人。

③花睡去:相传唐明皇登沉香亭,召杨贵妃,妃子时卯酒未醒,高力士从侍儿扶掖而至,明皇笑曰:“是岂妃子醉邪?海棠睡未足耳。”(《明皇杂录》)明杨慎《升庵诗话》卷一释此二句云:“盖昼午后,阴气用事,花房敛藏;夜半后,阳气用事,而花敷蕊散香。凡花皆然,不独梅也。”

④“故烧”句:冯应榴《苏诗合注》:“家大人注李义山诗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二句云:东坡诗 ‘更烧高烛照红妆’,从此脱出也。”【译文】

海棠在微风吹拂下泛出光泽,花香融在迷雾中,朦胧的月光已转投到回廊那边去了。我担心海棠花儿会因夜深而睡去,故特意点上高高的蜡烛照着鲜艳的海棠花,欣赏这美景。摄于眉山东坡湖畔画廊①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

道丧士失己,出语辄不情。③④

江左风流人,醉中亦求名。⑤

渊明独清真,谈笑得此生。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有态,得酒诗自成。【说明】

东坡一生和遍了陶渊明的诗,他评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东坡《和陶饮酒二十首》序云:“吾饮酒至少,常以把盏为乐,往往颓然坐睡。人见其醉,而吾中了然,盖莫能名其为醉为醒也。”东坡与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可谓“异曲同耕”,区别在于,陶渊明是主动辞官归田,结庐于南山脚下“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东坡有过“奋厉有当世志”“致君尧舜”之雄心壮志,亦有一呼百应的政治才能,却遭遇奸佞陷害,贬谪黄州,衣食无着之际,乃被迫躬耕于东坡。【注释】

①元祐七年(1092)作。东坡和陶渊明的诗很多,此为其一。

②这两句话是说,如果人丧失了道,就丧失了自我,这种人说出的话就不是真情。

③江左: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即今江苏省一带。

④风流人:指东晋时不拘礼法、自成风气之名士,这里指谢安和陶渊明。

④这句话的意思是,唯独陶渊明不求功名、纯洁朴素。摄于眉山东坡湖畔浅谈东坡与东坡肉

文人爱美食似乎是一种风雅自在、富足安逸的文化传统。苏东坡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的天才,他获得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美食家头衔。

众所周知,东坡对于猪肉的喜爱是古今驰名的,他这位虔诚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始终无法放弃对猪肉的喜好,他自己也从不否认这凡俗的一面,“东坡肉”就是见证。据说,有一次东坡与朋友聚会,他吃着猪肉写下了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我们从东坡的机智、幽默,就可以看出他的生活态度,他就是爱竹又喜爱吃肉。

追本溯源,“东坡肉”创制于徐州,完善于黄州,名扬于杭州。据《徐州古今名馔》记载,在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苏东坡任徐州知州,那年的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口,水汇于徐州城墙外。水位高达两丈八尺九寸,高出城中平地一丈零九寸。城里的富户、商户、有钱人家都忙着收拾东西要逃跑。东坡向城中居民说:只要有我苏轼在,水就进不了城,谁也不能跑,人都跑光了谁守城呢?大家听到父母官这么说,就都不跑了。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东坡作为地方父母官的智慧与风采。他穿着蓑衣,戴着斗笠,脚穿木屐,拄着手杖,首先召集了五千民工,日夜筑堤保城,在城墙的里面再加固一道城墙。他还去请驻扎在徐州城附近的禁军帮忙,虽然禁军只有皇帝才能调遣,但在这危急情况下,东坡已没法顾及那么多的规矩了。他冒着风雨跑去找到禁军首领说:你们再不来帮着我们守城,徐州城就没有了。禁军首领看东坡对百姓如此尽心,非常感动,马上组织官兵,立即行动起来,帮助百姓抗洪保城。

在整个抗洪期间,东坡和百姓一样,每天都不回家,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点干饼,一直在一线指挥抗洪。主要步骤为:一是身先士卒,稳定民心,请求援军(禁军),抢修赶修内城墙。安排人用麻袋装进草和石头,死死地堵住城里的六个排水口。二是科学抗洪,调集公家和私人的数百只大船、小船漂浮在城墙外面,以减低水浪对城墙直接的冲击力。三是安排水性好的人带着食物,划着小船去城外救济灾民,并紧急召集有关人员研究退去洪水的方法。在洪水围困徐州七十多天后,大家找到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就是把北边“清冷口”凿开,把洪水直接引进黄河故道。

徐州城保住了,百姓欢呼雀跃,杀猪宰羊给东坡送来。东坡告诉家人把酒、肉煮好了,回赠给大家吃,家人听错了,就把黄酒、肉、佐料一起烧成了“红烧肉”。结果这肉很好吃,肥而不腻,而且酥香味美。所以,“红烧肉”在徐州称为“回赠肉”。

再说“东坡肉”之完善于黄州。东坡贬谪在黄州时,成了被当地官员看管的犯官,没有工资待遇,全家人的吃饭成了主要难题。东坡在给秦观的信中,讲述了自己的“节财小窍门”,曰:“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初一),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度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之后好友马正卿,向当地政府为东坡请得了城东一块营房废地,大约有五十亩,东坡就把那块地取名为东坡,而且给自己取了个号——“东坡居士”。这就是“躬耕东坡”的来历。据说当年白居易在忠州(今重庆忠县)时,也在城东找了一块地来种花草,取名为“东坡”。故苏轼从白居易那里把东坡二字借了来,也把黄州那块地取名为东坡。苏东坡在黄州的东坡农场里种有稻子、小麦、桑树、枣树、橘树、蔬菜等。

东坡在黄州“躬耕东坡”时,因不能签署公务,闲暇时就写菜谱,如《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意谓当时黄州的猪肉价钱等同泥土,富人不愿吃,穷人又不知道怎么煮,苏东坡就把煮猪肉的方法写出来告知乡亲。东坡还亲自煮来和乡亲一起吃,因为他与乡亲相处得很是亲密,乡亲亦教他、帮他种地,东坡写有诗“农夫告我言,勿使苗叶昌。君欲富饼饵,要须纵牛羊”“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从我于东坡,劳饷同一餐”等。

苏东坡是一个雅俗共赏的人,他有着农夫和士大夫的双重身份。他有句名言曰:“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宋高文虎《蓼花洲闲录》)

至于“东坡肉”之名扬于杭州,就要说到杭州的西湖。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三十五岁的苏东坡第一次去杭州任通判。他写诗《饮湖上初晴后雨》,赞美西湖的晴天是水光潋滟、波光粼粼,而西湖的雨天,山色是朦朦胧胧的,好像美少女穿着纱衣一样的漂亮,称赞西湖真可与西施比美,不管是浓妆还是淡妆,都是非常的美丽动人。可是,等到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五十三岁的东坡第二次去杭州任知州时,他看见西湖因年久失修,且经历了洪水和干旱等灾难,变得不再美丽。这里淤泥堆积,杂草丛生,鱼虾因缺氧都死了,水很臭,航运也阻断了,城里居民的饮用水质也变得很差。东坡上奏朝廷《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近年以来,堙塞几半,水面日减,茭葑日滋,更二十年,无西湖矣。”意谓近年以来,西湖堵塞严重,水面日益降低,杂草丛生,二十年后也许西湖就不存在了。

后来,朝廷拨了些钱款,东坡还拿出自己的俸禄,并多方筹集资金。东坡把灾民召集起来,以工代赈,开始疏浚西湖。他号召灾民用挖起来的淤泥修筑了一条长八百八十丈,宽五丈的长堤,沟通南北,免去了人们南来北往绕道三十里路之苦,并在长堤上修了六座桥,桥的名字也特别的美,如“映波”“望山”“跨虹”等,还在长堤上修了九座亭台。最后,东坡又把湖的岸边租赁给人们种菱角,因为种菱角必须经常清除水草,保证有好的水质才行,收回来的租金还可以用来继续治理西湖。为了防止菱角种太多,东坡又在湖的中央修了三座小石塔,小石塔倒映在水里,构成了一幅神秘而又美丽的三角形图画。

西湖治理好了,航运开通了,人们的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也都解决了。杭州西湖又睁开了美丽的丹凤眼,东坡欣喜地作诗曰:“我凿西湖还旧观,一眼已尽西南碧。又将回夺浮山险,千艘夜下无南北。”(《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当时正值过春节,老百姓抬酒担肉来给东坡拜年。苏东坡让厨子将酒和肉煮好给老百姓吃,厨子将黄酒、猪肉、佐料一起同煮,老百姓吃后对这美味赞不绝口,“东坡肉”随之而名扬天下,演变到后来又有了“东坡肘子”。

如今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都见证了东坡当年的一次民生和文学的双重拯救。当人们吃着“东坡肉”和“东坡肘子”时,自然而然就会想起杭州西湖的“苏堤春晓”和“三潭印月”,心里就会吟诵:“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土壤逐渐被污染,水源逐渐被污染、破坏的今天,我们也应以东坡为榜样,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摄于眉山纱縠行

撷菜(并引)

吾借王参军地种菜,不及半亩,而吾与过子终年饱菜。夜半饮醉,无以解酒,辄撷菜煮之,味含土膏,气饱风露,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乃作四句。①②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③④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说明】

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东坡离开河北定州,六月责授宁远军节度使,被贬至广东惠州安置。同年十月二日,东坡抵达惠州,寓居在合江楼,不久迁居嘉祐寺。绍圣三年(1096)四月,东坡开始营建白鹤新居。此诗就作于惠州,因惠州的生活很艰苦,于是东坡就向邻居租借了半亩地种菜。【注释】

①东园:一块菜地的名称。指向邻居租借的半亩地。

②芦菔:蔬菜的名,如萝卜之类。芥:芥蓝。

③何曾:西晋大臣。据说何曾家里的美食佳肴胜过帝王将相,每次参加皇家盛宴,他都不得不带上家里的厨子,否则宫廷宴会的饭菜会让他无法下咽。

④鸡豚:鸡和小猪,代指美味佳肴。【译文】

秋天到了,我这菜园子里霜露满园,萝卜芥蓝之类的蔬菜大小老嫩不一,简直是儿孙满堂呀。我与何曾每天吃的饭菜虽然差别很大,但同样都是吃得饱饱的,真不知何苦每天一定都要吃鸡鸭鱼肉之类的。①

食荔支二首(选一)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②人谓之将军树。今岁大熟,赏啖之余,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④⑤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

此诗于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当年惠州老百姓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但惠州属于亚热带地区,盛产水果,东坡看到了许多北方看不到的水果。罗浮山和象头山,风景更是优美,南国风光尽收眼底。东坡不禁诗兴大发,幽默地吟诵出了此诗。从诗中可以看出,东坡喜好荔枝。晚年的东坡虽遭遇一贬再贬,但他始终不屈不挠,爱憎分明。他目睹了老百姓栽种、收获荔枝的艰辛劳动,触景生情,于绍圣二年(1095)在惠州贬谪期间作《荔支叹》。诗人以无比愤慨的心情,批判统治者的荒淫无耻,并悲愤地为老百姓呐喊道:“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注释】

①荔支:即荔枝,皮薄肉厚,味美,称“果中之王”。

②陈文惠公:即陈尧佐(963—1044),字希元,阆中人,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卒谥文惠。陈襄(述古)之父。《宋史》有传。

③下逮吏卒:指将吃剩的荔枝分给下层人员。

④罗浮山:在广东增城、博罗、河源等地之间,长百余里,峰峦四百余,为粤中名山。

⑤卢橘:似橘,其皮经久变黑(卢即黑色),故称。但苏轼指为枇杷。《荔支叹》,摄于眉山车城中学①

汲江煎茶

②③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④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⑤⑥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⑦

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说明】

此诗作于元符三年(1100),当时东坡居住在蛮荒之地海南岛。东坡喜爱饮茶,而且是品茶的行家,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文,如“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等。且东坡还写有关于茶的“回文诗”,如《记梦回文二首》:“酡颜玉碗捧纤纤,乱点余花唾碧衫。歌咽水云凝静院,梦惊松雪落空岩”。写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用她白晳纤秀的双手捧着茶碗在水云缭绕的院子里行走的情景。此诗无论是顺着从诗的第一个字读到诗的最后一个字,还是倒着从诗的最后一个字读到诗的第一个字,所表达的意境都是同样的柔美。林清玄先生曾感叹东坡这首写茶的回文诗,是当今留在世界上写茶写得最有意境的一首回文诗。【注释】

①纪昀评东坡此诗曰:“细腻而出以洒脱,细腻诗易于黏滞,如此洒脱为难。”(《纪批》)

②“活水”句:《施注苏诗》卷三十八有苏轼自注云:“唐人云:茶须缓火炙,活火煎。”活火,有焰之炭火。

③“自临”句:杨万里《诚斋诗话》:“第二句七字而具五意:水清,一也;深处清,二也;石下之水,非有泥土,三也;石乃钓石,非寻常之石,四也;东坡自汲,非遣卒奴,五也。”

④“大瓢”二句:查慎行云:“贮月分江,小中见大。”(《查评》)

⑤脚:茶脚。《茶录》:“凡茶,汤多茶少则脚散,汤少茶多则脚聚。”

⑥松风:形容茶水煎沸之声。东坡《试院煎茶》:“飕飕欲作松风鸣。”

⑦“枯肠”二句:杨万里《诚斋诗话》:“(卢)仝吃到七碗,坡不禁三碗,山城更漏无定,‘长短’二字,有无穷之味。”浅谈东坡之美食境界

从事东坡学术研究几十年的丁永淮先生编了本《东坡菜和东坡小吃》,集中收录了东坡菜和东坡小吃多达一百三四十种之多。

做美食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态度。对于获得了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美食家头衔的东坡来说更是如此。东坡对美食有很大的热情,他的美食境界,不仅仅局限于山珍海味,还有粗茶淡饭,甚至还有连粗茶淡饭都吃不饱的时候。他是一个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既能吃大餐,又能嚼草根的人。

东坡一生既有身居朝堂的风光,又有九死一生、生死未卜、多灾多难的遭遇。当然,也许有人会认为对于东坡那样的全才,是因为他太执拗,所以才遭受了那么多的罪。试想,如果东坡要想追求一辈子的锦衣玉食、荣华富贵,那肯定是轻而易举的。可以说,每一任当权者都想拉拢他。

东坡在官场上,正如他的家人朝云所说的,满肚子的“不合时宜”。他的嘴和他手中的那支笔,总是不停地“闯祸”。山珍海味较之东坡做人的骨气和正气,逊色之极。东坡二十多岁作《上梅直讲书》:“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东坡吃的豪华大餐,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水里游的。主要有三道有名的菜。一是“烂蒸同州羊羔肉”,是把上好的杏仁茶、香菜、佐料混在一起放在羊羔的肚腹里面蒸煮而成,如此,营养又美味的羊羔肉的鲜美、香菜的清香、杏仁茶的甘甜尽在其中。二是肥而不腻的“蒸幼鹅”。三是肉质洁白细嫩,低脂肪,高蛋白,营养丰富的“石斑鱼”,也就是上海松江的鲙鱼,因肉质鲜美,所以人们也称之为“海鸡肉”。据说,东坡还在常州乡绅富豪的家里,吃过“死也值得一吃”的河豚,并且他还写有诗《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为什么东坡说河豚是“死也值得一吃”的呢?因为河豚在当时是不正经的食物,贤臣孝子是不该吃的,虽然吃起来是鲜美无比,但是河豚的卵巢里面有剧毒,烹饪时稍微有点闪失,吃了就会死人的。

另外,众所周知,东坡除了创制“东坡肉”,还创制了“东坡鱼”,也叫作“五柳鱼”,就是在鱼的两面,顺着鱼刺划五道口子,以便入味。他还创制了煲鱼汤,曾专门写了一篇《书煮鱼羹》。

当然,人们最欲知道的是,东坡在遭人陷害,穷困潦倒时,是怎么吃出美味的?且看《东坡羮颂》:“东坡羮,盖东坡居士所煮菜羮也,不用鱼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芦菔,若芥,皆揉洗数过,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许涂釜缘及瓷碗,下菜汤中,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这样煮菜,锅中的菜羮以及蒸屉中的米饭都一次加工而成,方便实惠,价廉物美,有点类似于当今饭菜合一的快餐“盖浇饭”,简便易食,东坡曾将它介绍给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欢迎。

洪应明《菜根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东坡在贬谪生涯中对饮食更有深刻的探究。他经常给人们讲一个故事,说他年轻的时候,在凤翔做官,有人提议说千阳县的猪肉特别的香,就派了个人去千阳县买了几头猪。那人把猪往回赶的路途中,又累又困,就靠坐在一棵大树下睡着了,等赶猪人的黄粱美梦做醒时,千阳猪跑得完全没有了踪影。思来想去,那人也只好在当地随便买了些猪赶回来交差。官员吃着美味的猪肉,全都赞不绝口。后来千阳猪的事儿穿帮了,当时赞美千阳猪美味的官员,全都感觉脸上挂不住,很是害臊。

东坡作《初到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刚到黄州的东坡,把仅仅够吃一年的饭钱,平均分成十二份,又把每份平均分成三十小份吊在房梁上,每天拿下一份。如每天有节省的,就另外存下,积攒多了就请朋友喝酒,吃廉价的“东坡肉”。实在没吃的了,东坡就发挥佛家、道家节食辟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写有一篇养生补气的座右铭贴在墙上——《节饮食说》:“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有尊客盛馔则三之,可损不可增。有召我者预以此告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意谓我东坡居士从今往后,早晚饮食不过一爵一肉,如有尊客来访,也只可三杯酒、三块肉,只减少不增加。如有人请客,我就先向他通报自己吃饭的原则,否则绝不赴宴。原因是,一来安分养福气,二来宽胃养神气,三来省钱养财气。朋友张鹗向东坡请求长寿良方,东坡曰:“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安步自佚,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绍圣元年(1094),东坡贬谪到惠州。当年的惠州很穷困,人们主食是土豆。但是东坡很快就发现有鲜荔枝吃,并写有《食荔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他还赞美自己种的蔬菜曰:“味含土膏,气饱风霜,虽粱肉不能及也。人生须底物而更贪耶?”[《撷菜》(并引)]意谓自己种的蔬菜,饱含泥土的芬芳,蕴含着风霜雨露,就算是美食佳肴也无法相比。他感叹人生在世,有如此天然纯美的蔬菜足矣,夫复何求?

惠州的肉类更是稀缺,没有东坡喜爱吃的猪肉。东坡在给弟弟子由的一封信里谈到自己临时发明的烤羊脊:“惠州市肆寥落,然日杀一羊。不敢与在官者争买,时嘱屠者,买其脊骨。骨间亦有微肉,煮熟热酒漉,随意用酒薄点盐炙,微焦食之,终日摘剔牙綮,如蟹螯逸味。率三五日一。吾子由三年堂庖,所饱刍豢灭齿而不得骨,岂复知此味乎?此虽戏语,极可施用。但为众狗待哺者不悦耳。”大意是,惠州市场上每天只杀一只羊,作为犯官的东坡又不能去与那些当官的和有钱人争抢,他每隔三五天就去找到卖羊肉的屠夫说:自己只买得起羊脊骨,请屠夫把羊脊骨卖给他。东坡把羊脊骨先放在锅里煮了捞起来,撒上酒、盐、芥末后放在火上烤烤,然后用牙签剔来吃。他风趣地告诉弟弟:我用吃螃蟹的方法来吃羊肉,那是特别的香,只是“众狗不悦耳”。

东坡贬谪至蛮荒之地海南岛时,当年的海南人民主食是芋头,连蔬菜都缺乏。东坡的生存条件受到了极大的考验。他作《辟谷说》:“洛下有洞穴,深不可测。有人堕其中不能出,饥甚,见龟蛇无数,每日辄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其人亦随其所向,效之不已,遂不复饥,身轻力强……元符二年,儋耳米贵,吾方有绝粮之忧,欲与过子共行此法,故书以授之。四月十九日记。”

当年海南的肉类是各种海鲜。唐代的韩愈当年被贬谪到广州潮州时,写文章说自己勉强食用了生蚝等海鲜之后,觉得腥臊无比,难以下咽。可是,东坡感叹:“非谪居海外,安得此庆耶?”东坡不仅兴致勃勃地品尝海味,还写文章赞美曰:吃生蚝,先将生蚝肉剜出来,用酒搅拌后放入水中煮,煮熟之后食用,简直鲜美无比。也可以将大块的生蚝肉放在炭火上烧烤,举凡海蟹、海螺、八爪鱼皆可如法炮制。而且东坡还很滑稽、故作神秘地对儿子苏过说:千万别宣传出去,京城里的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他们若知道我们吃如此美味的海鲜,肯定要哭喊着,争先恐后地要求贬谪到海南来与我们争抢。

再看东坡在品茶方面的境界。“茶”字,本来就是人在草木之间,而且,还要经过“水深火热”才能醇香无比。感受茶的清香,就能品出人生的真味。这样的雅趣与文人息息相关,大文豪苏东坡当然也不会例外。他还写有优美的关于茶的“回文诗”留在世间。真是高士无茶不风流!

东坡喝茶讲究的情趣是“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据说有一次,东坡生病去寺庙休息了两天,多喝茶,病就好了,于是欣喜地作诗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东坡泡茶最喜好用的水是庐山玉帘泉瀑布的水,最喜好的茶是福建曾坑最极品的斗品茶,即朝廷贡品,等价黄金。东坡作有《仇池笔记》:“除烦去腻,不可缺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每食已,以浓茶漱口,烦腻既出,而脾胃不知,肉在齿间,消缩脱去,不烦挑刺,而齿性便若缘此坚密。率皆用中下茶,其上者亦不常有,数日一啜不为害也,此大有理。”再说,东坡住在产“阳羡茶”的宜兴时,发明了“竹筹”和“提梁壶”。至今茶楼里还在用“竹筹”压茶,只是“提梁壶”的外观演变得越来越精美。

对于喝酒,东坡的境界也是很高的,只是他喝了一生的酒也没有什么长进,总是喝一两杯就醉意朦胧了,而且他喝了酒就想写。他自己写有诗说:“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意谓喝了酒以后,肚子里的肝肺等五脏六腑都像生长着竹子、石头之类的,似乎要长成森林,简直不能控制。东坡喜爱饮酒,酒能带他领略不一样的世界,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能举起酒杯,仰望苍天,又俯瞰大地。《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他手中的酒是上告苍天,而下祭江河。

东坡还特别喜欢和朋友一起喝酒。他在朝廷做官时,喝过当时最好的酒。然而,当遭遇奸佞小人陷害,九死一生,穷困潦倒的时候,他也能将劣酒喝得有滋有味。如他贬谪黄州“躬耕东坡”时,因穷困买不起酒喝,就自己酿酒来喝,由于酿酒的技术和原料低级等问题,酒的质量自然很差。《岐亭五首》:“酸酒如齑汤,甜酒如蜜汁。三年黄州城,饮酒但饮湿。我如更拣择,一醉岂易得。”意谓喝酸酒如饮齑汤,喝甜酒如饮蜜汁,能湿口感觉醉足矣。凸显出东坡的“快乐美食”不仅仅依赖于美食本身,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心理。

东坡贬谪至蛮荒之地岭南时,用桂花、松露之类酿了许多种类的酒,且作诗曰:“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据说东坡去世以后,有人专程去找东坡的儿子苏过讨要酿“罗浮春”酒的秘方。可是苏过说:我父亲酿的罗浮春酒送给别人喝了容易拉肚子,他还得给人医治。(宋叶梦得《避暑录话》)

众所周知,特别喜欢与朋友一起喝酒的东坡,贬谪惠州时,因没有朋友陪他喝酒,经常是独饮,并作诗曰:“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酒醒人散山寂寂,惟有落蕊沾空樽。”

不言而喻,真正的快乐美食,都必定是超脱金钱的。美食对于东坡这样一位似乎打通了儒、道、释的哲学家来说,正如他当年与友人游南山作《浣溪沙》所言:“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亦犹如儒家鼻祖孔圣人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摄于眉山诗书城公园①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②③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④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⑤⑥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说明】

元祐八年(1093)八月东坡的妻子王润之于京城病卒,九月太皇太后高氏崩,宋哲宗亲政,十月东坡至河北定州任知州。绍圣元年(1094),章惇、蔡京等奸佞之流当政,东坡便成了其打击迫害的对象,一贬再贬,由河北定州贬谪到遥远的英州(今广东英德)、惠州,最后贬谪至蛮荒之地海南儋州,前后七年。直到元符三年(1100)二月宋哲宗病死,宋徽宗继位,东坡才遇赦北还。这首诗,就是元符三年六月,东坡北归渡琼州海峡时作。【注释】

①元符三年(1100)苏轼渡琼州海峡归时所作。此为东坡岭南贬谪生涯的小结。纪昀曰:“前半纯是比体,如此措辞,自无痕迹。”(《纪批》)

②参横斗转:参宿与北斗七星位置已经转移,指夜深。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③终风:终日刮的风,见《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暴。”《毛传》曰:“终日风为终风。”后多指大风、暴风。

④“云散”二句:《世说新语·言语》:“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净,乃复欲滓秽太清耶!' ”《东坡志林》卷八亦节引此语,并云:“乃知居心不净者,常欲滓秽太清。”以上二句实乃自喻本质清白,而不幸为他人所诬陷,今终真相大白。

⑤“空余”句:作者有《千秋岁·次韵少游》词云:“吾已矣,乘桴且恁浮于海。”语本《论语·公冶长》:“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鲁叟,指孔子。桴,木筏。

⑥“粗识”句:轩辕,即黄帝。《庄子·天运》:“(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此谓初步懂得时局盛衰与乐理相通,乃自然规律。【译文】

时值参宿横斜,北斗转向的夜深,连绵的风雨已过,天空终于晴朗了。月色明朗,遮蔽的浮云散去之后,展现出青天碧海。天空原本就是透明澄清的。当年孔子见解不被采纳,就想乘着木船,浮海远去,而未能成行。我已初步懂得了,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的乐曲,其中隐指的道家哲理。来到这蛮荒之地的海岛上,虽九死一生,但我丝毫也不后悔,因为我旅游观光看到了世界上最奇绝、最美丽的风光,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摄于眉山三苏博物馆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其一①②③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④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⑤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其二⑥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⑦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⑧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说明】

此诗作于熙宁六年(1073)的除夕之夜,本年十一月东坡赴常州、润州一带赈济灾民,至次年五月回杭州。当时东坡奔波在赈灾途中,到了常州城外,夜已经很深了,东坡不愿进城去打扰欢度除夕之夜的官员,就把船停泊在常州城外,在船上度过了除夕之夜。此诗东坡有跋文云:“仆时三十九岁,润州道中值除夜而作。后二十年在惠州守岁,录付过(幼子苏过)。”又熙宁七年(1074)春天,东坡在润州作《少年游》(名为“润州作代人寄远”),文中写自己与妻子王润之之间的相思之苦曰:“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注释】

①行歌:旅行在外者所吟之歌。

②野哭:没有离家的灾民。行歌在这里指外出逃难的灾民。

③火:星宿名。

④“病眼”句:白居易《除夜》“病眼少眠非守岁”,苏诗用成句,唯以“不”字易“少”字。

⑤“多谢”二句:纪昀曰:“言人则见嫌矣。”(《纪批》)

⑥云:语词。徂(cú):逝。东坡自熙宁四年(1071)冬至杭州为通判,至熙宁六年(1073)已度过三个除夕夜。

⑦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的桃木板,民间认为可以避邪。今之对联即起于此。

⑧博:换取。屠苏:酒名,新年时饮用。我国古代民俗,新年时家人有饮屠苏酒的习惯,按先幼后长的顺序喝酒。摄于眉山车城中学①

九日黄楼作

②③

去年重阳不可说,南城夜半千沤发。

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④⑤

黄花白酒无人问,日暮归来洗靴袜。

岂知还复有今年,把盏对花容一呷;⑥⑦

莫嫌酒薄红粉陋,终胜泥中千柄锸。

黄楼新成壁未干,清河已落霜初杀。⑧

朝来白雾如细雨,南山不见千寻刹;⑨

楼前便作海茫茫,楼下空闻橹鸦轧。⑩

薄寒中人老可畏,热酒浇肠气先压。⑪

烟消日出见渔村,远水鳞鳞山齾齾。⑫⑬

诗人猛士杂龙虎,楚舞吴歌乱鹅鸭。⑭

一杯相属君勿辞;此景何殊泛清霅。【说明】

东坡于熙宁十年(1077)四月到达徐州任知州,七月十七日黄河决口,水汇于徐州城下,苏轼亲自率领军民想方设法抗洪救灾,终于保住了徐州城。东坡为防水之再至,组织军民改筑外城,并修建了黄楼。此诗作于元丰元年(1078),也就是徐州黄楼竣工之后,诗人追述去年今日的水灾,欣喜今年今日的佳节。诗人亦在《河复》(并叙)中言:“熙宁十年秋,河决澶渊,注钜野,入淮泗,自澶、魏以北皆绝流,而济、楚大被其害。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七十余日不退,吏民疲于守御。十月十三日,澶州大风终日,既止,而河流一枝已复故道。闻之甚喜,庶几可塞乎!乃作河复诗,歌之道路,以致民愿而迎神休,盖守土者之志也。”诗人还在《答吕梁仲屯田》中曰:“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夜闻沙岸鸣瓷盎……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度佳节,来客既为水所阻,主人亦忙于率领军民与水斗争,故云不可说,即过节之事无从说起的意思。【注释】

①元丰元年(1078)九月初九作于徐州。熙宁十年(1077)黄河泛滥,大水淹及徐州城下。次年东坡拆霸王厅之建材,于东门筑黄楼,九月九日举行落成典礼,因赋此诗以纪之。参见秦观《黄楼赋·引》、苏辙《黄楼赋并序》。《唐宋诗醇》卷三十六评此诗云:“去年今年,雨夕晴朝,各写得淋漓尽致,驱涛涌云,复出千古。”纪昀曰:“笔笔作龙跳虎卧之势。”(《纪批》)

②“去年”句:去年重阳作者曾邀约他的好友来共

③千沤:言其水势之大。沤:积水。

④黄花:菊花。过重阳节要赏菊喝酒,这里以“黄花白酒”代表过重阳节。

⑤洗靴袜: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载徐州大水时,“公以身率之,与城存亡,履屦策杖,亲督禁卒,筑堤捍之。”履屦即指靴袜之类。

⑥红粉:指在座侑酒的歌妓。

⑦锸(chā):锹。

⑧南山:指云龙山。这里是说云龙山白雾迷漫,瞧不见山上的寺庙。贺铸《游云龙山张氏山居》诗自注:“云龙山,距彭城(徐州)郭南三里,郡人张天骥筑亭于西麓。”东坡题其亭为黄鹤亭。刹:寺庙。

⑨鸦轧:器物相挤摩擦声,此处指舟行摇橹声。贺铸《陌上郎》词:“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⑩薄寒中(zhòng)人:是说人中了寒气。

⑪齾齾(yà):齿缺,这里形容山峦参差不齐。刘克庄《筑城行》:“高城齾齾如鱼鳞。”意相似。

⑫“诗人”句:形容参与落成典礼的名士众多。语本崔班《灼灼歌》:“坐中之客皆龙虎。”东坡自注:“坐客三十余人,多知名之士。”

⑬乱鹅鸭:形容足音歌声的夹杂。语本《旧唐书·李愬传》:“近城有鹅鸭池,愬令惊之,以杂其声。”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以 ‘鹅鸭’对 ‘龙虎’,所谓嘻笑成文章也。”

⑭清霅(zhá):指霅溪。在浙江湖州境内,即流入太湖的霅溪。摄于眉山苏祠中学浅谈东坡之宦海浮沉

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诞生于隋朝,规范于唐朝,鼎盛于明朝,终结于清朝。东坡与唐宋时期的许多读书人一样,受“学而优则仕”的影响,考上进士后一直都在仕途中行进。千百年以来,世间的人们或多或少都从书本上逛过陶渊明的田园,品过李白的酒,都知道东坡与陶渊明、李白相比更像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主要是因东坡他入世、他担当、他受苦难,且在苦难中涅槃。

东坡的仕途,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朝廷做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地方做官,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贬谪、流放的路上。他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但那不是今天的背包客怀揣梦想的游历旅程,那是一个官员文人坎坷辗转的辛酸足迹!

东坡在政治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或许是一个失败者,但他坚持了真自我。东坡的一生,经历了仁宗、短暂的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位皇帝,因他们所信任的权臣与施政方略的不同,东坡一直都浮沉在党争之中,逝世于徽宗继位的第二年。之后北宋进入了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连徽、钦二帝都成了俘虏,死在了他乡,相距东坡去世二十五年。东坡算得上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更替。

首先看,诗仙李白当年拒绝参加科举考试,他二十五岁出川时,身上带着的是短剑。因为李白自信有东晋谢安指点江山、平定天下之雄才伟略,希望能如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入仕一样一飞冲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