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一生的秘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9 07:41:05

点击下载

作者:张建峰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成就一生的秘密

成就一生的秘密试读:

导言一

你一定未曾注意到,自宇宙诞生以来,就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伟大的秘密:

太空天体在它的作用下运行;

黑洞无穷的力量来自于它;

微观学粒子在它的作用下飞速旋转;

地球生命体的起源与它息息相关;

人类从古猿到现代人的逐步进化依靠它得以实现;

人们的生活愿望——工作、升迁、财富、健康、快乐……在它的作用下变得易如反掌;

历史伟人柏拉图、莎士比亚、牛顿、雨果、贝多芬、林肯、爱默生、爱迪生、爱因斯坦等运用它获得了成功;

当代成功学大师朗达·拜恩、鲍勃·普科特、约翰·亚瑟拉夫、迈克·柏纳德·贝克维斯、杰克·坎费尔德等一致认为它能助人们成就一切;

……

大到地球宇宙,小到个人生活,这个秘密主宰着所有的一切。认识它,运用它,你就能掌握事物运行变化的规律,实现你的每一个愿望:

你想从事什么职业?你想拥有谁的真爱?你想住面积多大的公寓?你想开价值多少的名车?你想要数值多少的财产?你想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不管你的愿望是什么,有多大,这个秘密都能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做你所想做的事情,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健康、财富、幸福,这一切都不是问题。

读到这里,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知道,这个秘密到底是什么?那么现在告诉你,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

无论是宏观的宇宙天体,还是微观粒子学中的微小粒子,都处于一种吸引力之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其中心是原子核,原子核外面是飞速旋转的电子。不管你是否相信,世界就是由这样的漩涡构成的。

同样,也可以这样说,在你的世界中,你也是原子核,周围的人、事物都是围绕你旋转的电子,你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它们是被你心中的思想、期望吸引而来,它们就是你所想的,你所希望得到的。不论你心中想什么,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因为你的每个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就像原子核一样,它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这就是吸引力法则的作用和力量。

吸引力法则理解起来也很容易。磁铁有吸引和排斥的特点,理解这个法则也可以借用磁铁的特性。假设自己是一块磁铁,思想也是具有磁性的。你脑海中的每个想法都会产生一种电波,在磁铁的作用下,它会发出磁性的信号,将相似的东西吸引过来。

简单来说,吸引力法则可以概括为:思想变成现实。比如,你脑海中一直有一个想法,或反复思考一件事情:我已经拥有了一辆轿车,我已经得到了所需要的金钱,我正在创建发展自己的公司,我已经找到了合适的人生伴侣……只要你在脑海中想象它们的样子,最终,在一切吸引来的相关的有利环境、条件、因素的帮助下,它们就会成为现实。

为什么古巴比伦人能创造“巴比伦空中花园”这样富贵华丽的经典?为什么人类登月飞船的着陆时间能控制在几分之一秒内?为什么1%的人赚走了96%的钱?这一切绝非偶然。他们的秘密就在于他们头脑中带有磁性的思想,在于他们正确运用了这个法则。

所以,从现在开始,你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持续地思考,思考你想要的东西和实现的愿望。最终,你就会成为你心里想得最多的那种人,你也会拥有你心里想得最多的东西。如果你可以在头脑里看到它,你很快便会拥有它。

关于吸引力法则,有一点不得不提格外提醒:吸引力法则就像一面镜子,它照出的是你脑海中的每一个想法,并通过现实的形式将它们反映出来,不管这个想法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你希望发生的还是你不希望发生的,它只是以现实的形式回应你头脑中的想法和愿望。

因此,你想要吸引什么样的结果,全然取决于你的思想。或者说,现实中已经发生的好的或是坏的结果,都是之前你头脑中的相应思想决定的。

如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形势,你感到压力很大,身心很紧张,心情总是好不起来,你头脑中的这些信号就会转变成你口头不经意说出的话,“唉,为什么工作这么艰辛呢?”你这样感慨,就是在强调自己工作不顺心的糟糕状况,将自己陷入一种外在言语和内在思想的恶性循环中,结果更糟糕的情况被吸引而来,你会面临更多的烦恼。

当你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从心底接受了它,你就激活了一个思想,吸引力法则就会响应这个思想;当你看到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并在心底拒绝它时,吸引力法则也会激活一个关于这个你不想要的东西的思想,也会将这个你不想要的东西吸引到你身边来。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抱怨、不要悲观、不要消极,都要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一切。在这种正面的、健康向上的思想的影响下,吸引力法会实现你的每一个愿望。他出生的时候,他的世界一片黑暗。母亲15岁时就生下了他,至今从未结过婚,这意味着他和他的两个妹妹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过公平的社会待遇。生父在他的一生中毫无意义,没有为他的生活支付过一美分,他们甚至仅仅见过三次面。在他的童年里,除了母亲的微笑,终日臭气熏天的污水便是最深刻的记忆。他家位于一个排污管道经过的地方。排污管经常爆裂,使他的家被整个城市的污水完全淹没。污水退去后的恶臭也常在家中弥漫数周之久,这使得他的两个妹妹经常生病。他的母亲十分勤劳,可即使她一天工作18个小时,也不能维持这个家庭的正常开销,他们经常因欠费而被停止水电供应,他生病的妹妹永远无法得到应有的治疗,他们一家要面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危机。母亲的男友,也就是他实际意义上的养父,一生有一半时间在监狱里度过。为了维持这个近于崩溃的家庭,失业后的养父不顾一切地开始贩毒,至今仍关押在狱。一次他去监狱探望,看到养父衣衫褴褛,他立刻脱下自己的鞋子交给他。光着脚回到家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抱着母亲大哭一场。更艰难的是,他是有色人种,住在黑人贫民窟。在这样杂乱得令人难以忍受的环境中,到处充斥着谋杀、毒品、抢劫和种族歧视的字眼,堕落、憎恶、仇恨是那么的“理所当然”。他也曾因种族斗殴入狱四个月。还有他的身体,更令人不可思议。他是那么的矮小,对他所热爱和追求的运动项目来说,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和先天条件。然而,这一切,所有的这一切,在他看来都不是问题。自从那个夏天,他静静地坐在篮球场边看着高个子们的表演,他对自己矮小的身材感到无比沮丧时,他的母亲走过来,递给他一双鞋子,以一种不容反抗的口吻对他说,你是个男子汉,不比任何人差,我希望我的儿子是最出色的,去做给我看。那双鞋子是母亲用半年积蓄换来的一双乔丹篮球鞋。从那时起,他就有了一种自信和坚定的眼神,他就从不抱怨,从不消极悲观的混日子,从不停止对周围生存环境的反抗,因为他知道,他要追逐他的梦想,他要一种全新的生活。他知道,他一定能成功。在这种强烈意志的支配下,他不断磨炼着自己的身体和思想。几年之后,他拥有了一副强壮的身体,无与伦比的速度以及那种令对手胆战心惊的必胜眼神。在大学里,他击败了所有对手,打出了自己的风格和气势。之后,他来到了篮球的最高殿堂——NBA。即使满载荣誉而来,他还是遭受了质疑:你永远无法主宰这里。对此,他不为所动,依然坚信。他的坚定、对胜利的渴望以及对总冠军的执著追求,逐渐感染了身边的队友,他们竭尽全力帮他实现梦想。因为这时的他已经被人称为飞人的接班人,他必须用总冠军的戒指来证明自己的价值。虽然在最后的冠军争夺中,他和他的队友们被洛杉矶的黄色浪潮淹没,但他并没有失败。后来他的妈妈告诉他,当她看到自己的儿子孤身一人对抗那个王朝的时候,她为他感到骄傲。而他的坚持、他的努力、他的信念,也为他赢得了所有人由衷的尊敬。飞人乔丹说:“以他的身材,人们认为很多事情他做不到,但他却用行动证明人们错了,他是个伟大的球员,谁也否认不了。”乔丹之后最具统治力的球员奥尼尔说:“他就像一个小号版本的我——勇往直前,所向披靡,而且从不抱怨。”他也总是这样告诫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放弃,不要抱怨,一定要相信你的梦想是可以实现的,并且努力为它奋斗。”他真的做到了这一切。他,这个当年的穷小子,就是身高1.83米的NBA最优秀后卫之一——阿伦·艾弗森

行为源于意识,创造源于思想,如果你抱怨,你就会将与之相关的一切不利因素吸引到身边来,最终导致更坏的结果;如果你感激、对未来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你就会将一切有利的因素吸引到身边来,最终实现自己的每一个愿望。这正是秘密的关键所在。

导言二

也许你很难相信,吸引力法则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以至于能实现人生中的每一个愿望,然而这就是事实,这个秘密的伟大之处也正在于此。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吸引力法则这个伟大的秘密,以下特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论述。

一、为什么要运用这个秘密

首先不妨做一个测试:观察你周围的人,那些积极乐观的,总是以正面心态去看待问题的人,与那些消极悲观的,总是以负面心态去看待问题的人,这两者的精神面貌、生活状态、理想目标的实现有什么不同?有多大不同?

结果你会发现,前者总给人这样的感觉:他们轻松、快乐、幸福地生活着,他们只需要用眼睛去认识事物,用思想去感知生活,他们的愿望便会自然而然的达成。而后者,总是被别人无意识的看作消极、悲观、失望、自卑甚至失败的代名词,在他们自己看来,一切负面的不利因素都是正常的,完全可以接受的,因为他们早已习以为常,事实也往往正如他们所料。

为什么两者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这就是由吸引力造成的,更确切地说,是由吸引力法则中的思想产生作用的结果。

思想就是意识,你一定要明白,意识对你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性。

哲学上有“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的说法,近代英国主教、哲学家贝克莱也有“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理论,这都是在强调意识的作用。现以“存在就是被感知”理论为基础举个具体的例子。

首先,要证明一个事物存在,是根据什么来做出判断的呢?比如你手上有本书,你说,你看到了一本灰白色的书,因此这本书存在。但如果作进一步思考,只不过是有一些灰白色出现在你的视网膜中,你在梦中也可以看见灰白色的书,但梦中的书是不存在的,所以,你说你看见了,是不能证明这个东西存在的。

到这里,你可能又会说,我不仅看到了,而且还用手摸到了,这本书纸张很平滑,甚至感觉有点凉,但仍可作进一步的思考,你只是感到了平滑、凉意,以现在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用仪器刺激你的大脑或皮肤神经,让你产生这两种感觉,而并不需要这本书的出现。

说到最后,就是这个理论得出的感觉主义唯心论:人们所说的物质,不过是人们感官经验的综合,感官经验都是意识的,物质,实际上就是意识的产物。这个例子属于唯心论,它认为意识在物质世界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与唯心论对立的唯物论也对意识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强调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这是众所周知的。

请注意,这里的论述与唯物还是唯心立场无任何关系,其目的只是通过截然对立的它们在意识作用的看法上保持着很大程度的一致性来说明,思想意识对激发你认知和改造世界潜能的重要性。

这种一致性,其实就是思想的力量,它正是吸引力法则所强调的。

思想因外部事物或你想象中的事物而产生,它也可以反过来影响事物,即你和你的物质世界都是非物质世界的扩张,都是你非物质世界的创造。所以,你必须认识到,你的思想就好像一个磁铁,它会吸引相关的思想,吸引相关的人,吸引相关的事物,吸引相关的生活方式,最终产生相关的结果。昨天,一位孕妇来到诊所,说她这几天心神不宁,烦躁不安,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她看起来的确有点糟糕。和往常一样,我先询问了病人的一些基本情况。“身体有哪里不舒服吗?”“没有,感觉都很好。”“最近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吗?”“没有,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晚上睡觉失眠吗?”“没有。”“饮食正常吗?”“挺正常的。”没发现问题。接着,我简单为她做了全身检查,依然没发现异样。我有点苦恼,看得出来,她应该是存在些问题的。我又问他:“睡觉做噩梦吗?”“经常做梦,大多是与孩子有关的,但不做噩梦。”还是正常。“真没做过吗?你仔细想想。”我需要时间冷静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所以下意识追问了一句。她开始低下头去回想。大概一分钟后,她抬起头,十分肯定地对我说:“没有!”此时,我似乎已没有什么好办法了。外面还有人在排队就诊,我只好对她说,你的身体没有任何问题,建议到专门的心理诊所去看看。她悻悻地走了。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她又来了,进来就跟我说:“我昨天做噩梦了。”听到她这样说,我便肯定,一定是她心理上出了问题。后来,我又格外详细地询问了她最近的生活情况,终于发现,原来他先生将要在她预定临产的那段时间出差一个月,她表面上支持心里却不大乐意。

这是一个医生的手记,它充分证明了思想的吸引力对人产生的巨大作用。孕妇开始并不做噩梦,但在医生的询问下,她的脑海中出现了噩梦这个词语,并且医生又在暗示自己的毛病可能与噩梦、心理有关,于是当天晚上,她真的做噩梦了。这就是思想意识对人的物质世界的影响。

关于论证吸引力的例子,以上心理医学的实例是最常见、最立竿见影的,也是最容易理解的。运用吸引力法则的关键,就是把这个秘密运用到其他方面:你担心自己有病,结果真的生病了,同样,你担心自己没工作,结果真的一直处于失业状态;你担心找不到合适的伴侣,结果真的一直单身;你担心买不起私车,结果真的天天挤公交……这是消极方面的例证,积极方面也是同样的道理:你希望自己快乐,结果真的每天心情都不错;你希望有套自己的房子,结果真的告别了租房生活;你希望自己富有,结果真的获得了令自己满意的财富……这就是思想在你创造物质世界过程中的作用,也正是为何要运用这个秘密的根本原因。

二、如何真正拥有这个秘密

前面的论述一直在强调思想的力量,强调思想对结果的决定性影响:正面的思想会得到正面的结果,负面的思想会得到负面的结果。

也许看到这里你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我成天呆在屋子里想,想工作、想汽车、想成千上万的财富,结果就真能想来这一切吗?

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吸引力法则的要旨在于改变你思想的方式,改变你思考问题的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引导你的行为,将一切与之相关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不自觉地吸引过来,从而激发你足以获得任何成功的潜能,实现你的任何愿望。

是的,吸引力法则让你做的不仅是要你满怀希望地思考,或是在脑海中不停的想象,始终执著于自己的愿望和理想,更重要的是,要让你的思想、情感处于一种最佳的状态,只要你在这种情感状态下看待问题,你就是无限接近于成功的。

不得不承认,生活中大多数人的情感都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除非出现极少数大的突然性的变动,他们都会以“默认方式”吸引自己的生活,积极的时候就吸引积极的,消极的时候就吸引消极的,完全任其自由。这样的人,即使他们认识到吸引力法则中的吸引力作用,也不可能真正拥有这个秘密去取得更大的成功。

中国古代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的典故。故事中,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梅”、“饼”解除了口渴感和饥饿感,这就是情感的一种导向作用:情感上想到的“梅”、“饼”,使意识上的饥渴感消除了。这种积极的导向作用就给人带来了正面的结果。与之相反的“谈虎色变”、“闻风丧胆”,则将人的情感导向反面,给人带来不利的影响。

情感不外乎两种:有利和不利。有利的情感吸引有利的东西,让人感觉良好,平静、舒畅、快乐、希望等等;不利的情感吸引不利的东西,让人感觉很糟,愤怒、沮丧、悲伤、失望等等。所以,你应该掌控你的情感,让它处于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而不要让它继续保持默认的无人驾驶的被动状态。

其实,生活中面对任何问题时,让情感始终不自觉地处于一种正面有利状态,是一个很简单的习惯问题,就是将不好的感觉转向好的感觉。如果你现在感觉良好,那就对了,保持下去,不久你定会有所收获,因为你正拥有着这个秘密。

三、这个秘密给你的反馈

想象、心态之类的字眼,总给人漫无边际、无足轻重的感觉,即使现在你已经明了为什么要运用这个秘密,以及如何真正拥有这个秘密,你还是急于想知道,这个秘密究竟能给我带来什么好处。

有句励志名言大意是这样:你现在的生活是由三年前决定的,而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正决定着三年以后的生活。关于吸引力法则,也可以这样说,你现在的经历是由过去三年的思想方式塑造的,而你现在的思想方式,正塑造着三年以后的经历。

因为根据吸引力法则,你的思想和情感所关注的东西,就是你将要吸引到你生活中的东西,不管这个东西是不是你想要的。你的思想越积极越正面,你的感觉越良好,你就越会走在与理想目标相一致的路线上;你的思想越消极越负面,你的感觉越糟糕,你就越会偏离理想目标的正确轨道。这就是这个秘密给你的反馈。

这看起来仍然有点笼统,下面就说得更具体一点。

著名的“墨菲定律”认为: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比如你衣袋里有两把钥匙,一把是你房间的,一把是汽车的,如果你现在想拿出车钥匙,会发生什么?结果,你往往是拿出了房间钥匙。“墨菲定律”是一种典型的悲观主义。“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是的,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你可以为这些坏的可能做些准备,但不能说这些坏的就一定会出现。为什么在事情还没有发生时就要设定悲观的走向?悲观是不好的,是人们不希望出现的,为什么要悲观呢?!

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感叹:“唉,前面交通堵塞,上班肯定会迟到”,“这个电影刚刚上映,票肯定卖完了”,“这个客户如此挑剔,肯定无法达成协议。”结果呢?这些真被他们的想法吸引来了。他们会很得意,“看吧,我就说吧……”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你是料到了,但你要知道,你正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悲剧中,你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方式,已经习惯接受这种悲剧的结果。

这种消极吸引力产生的悲剧后果,正是吸引力法则所要剔除的,因为你要得到的是积极吸引力产生的正面结果。就像早上刚起床,你的恋人给你打来一通问候的电话,你很开心,接下来,你会产生连锁反应,整天心情都很好,你会吸引更多的东西来增强你这种幸福的感觉。

同样,如果你以一种乐观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结果也都会是积极的。“前面交通堵塞,很快就会畅通的。”“这个电影刚刚上映,院方对场次、票数肯定会有周到的安排。”“这个客户如此挑剔,他肯定难以找到比我们更好的,因为我们就是最好的。”结果呢?你这种积极的心态吸引了其他一些因素帮助你做到了这一切,你提前到达公司,你看到了完整的电影,你和那个客户达成了共识,完成了交易。

总之,你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你吸引来的,坏的结果是你坏的思想吸引来的,好的结果是你好的思想吸引来的。

这时,可能还有些人会说,我怎么可能去吸引疾病呢,还有那伤透脑筋的债务,我更不可能去吸引那次惊心动魄的意外事故。

虽然你很难相信,但这仍然没什么分别:是的,是你吸引了它们!要知道,理想目标的达成,都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都是由小变大逐步实现的,疾病、债务、意外事故等之类的大问题,也只是若干小问题的扩大化。如果你相信这点,你就真正领悟到了这个秘密的伟大之处。

卷一 秘密的发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深藏心底或与极少数亲密的人分享。电影《花样年华》的结尾,梁朝伟把属于自己的秘密说给吴哥窟旁的树洞,然后以草封掩,让秘密永远成为秘密。这里所要论述的,不是继续保存秘密,而是揭露秘密,揭露一个属于每个人的,能助一切人无往不胜的,并已被历史上的伟人证明和当代杰出人士正在证明的,堪称空前绝后的惊世大秘密。

宇宙的秘密

世上所有人都在一种“无穷力量”的控制下运行,同时也被这种法则引导着。人类通过对这个宇宙中最精确无比的法则的运用,成功地建造出了宇宙飞船,并分秒不差地掌握了登月时间,实现了长久以来的太空梦想。——鲍勃·普科特(哲学家、作家、成功学家)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年复一年地围绕太阳公转,太阳以它巨大的引力支配着太阳系中的每个成员。从某种程度上说,类似太阳的这种引力,是浩瀚无比的宇宙、星系的最主要特征。

根据大爆炸理论,大约在150亿年前,宇宙的所有物质都高度集中于一点,有着极高的温度,因而发生了巨大的爆炸。之后,大爆炸产生的碎片和散漫物质经过漫长时间的凝集,大约在46亿年前形成了太阳系,作为太阳系一员的地球,也是在这时期形成的。

太阳系以太阳为中心,它是包括太阳在内的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的集合体,主要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卫星,3颗已经辨认的矮行星(冥王星与其卫星)以及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这些天体都按照特定的轨道周而复始地运行着。

太阳系是宇宙大爆炸的产物。宇宙大爆炸后的膨胀过程是一种引力和斥力之争,爆炸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斥力,它使宇宙中的天体不断远离;天体间又存在万有引力,它会阻止天体远离,甚至力图使其互相靠近。所以,同太阳系一样,银河系中类似太阳的数量超过1000亿颗的其他恒星,都是在自身引力的长时间作用下形成的稳定星系。同样,与银河系并列的河外星系的形成,也离不开引力的作用。

太空星系的形成离不开引力,其存在更离不开引力。资料表明,现今的宇宙是处于膨胀状态的。早在1912年,美国天文学家斯莱弗就开始研究星系的视向运动状况,他在13年中一共测得了40个星系的视向速度,并发现其中38个星系都在远离地球而去,即绝大多数星系都表现出这种“退行”运动。后人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普遍现象。1929年,哈勃仔细分析了已知距离的24个星系的退行速度后,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星系的退行速度与距离成正比,并据此提出了著名的哈勃定律。根据宇宙学原理,只要星系的视向速度与距离成正比,那么,不仅在银河系位置上可以看到这一现象,而且在其他星系位置上也会观测到同样现象,只是同一星系在不同位置观测者看来有不同的视向退行速度。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银河系在宇宙中丝毫不具有特殊地位,银河系并不是宇宙的中心;其次,从地球观测到的星系视向速度与距离成正比这一事实,不仅说明河外星系与银河系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扩大,而且说明任意两个星系之间的距离也在不断加大。由此得出一个重要推论:整个物质宇宙在不断膨胀。

就像生活中不断膨胀增大的气球,随着体积的逐渐增大,气球表面上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增大,在宇宙膨胀的大环境中,彼此相互退行的太空星系要保持自身的完整和存在,必须依靠引力继续维系属于自己的天体。其中,尤其是要同引力场极强的太空黑洞作斗争。

黑洞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预言的一种特别致密的暗天体。大质量恒星在其演化末期发生坍塌,其物质特别致密,它有一个称为“视界”的封闭边界,黑洞中隐匿着巨大的引力场,以至于包括光在内的任何物质都只能进去而无法逃脱。爱因斯坦的学说认为,质量使时空弯曲。如果将时空比作一张巨大的绷紧了的体操弹簧床,在弹簧床床面上放一块大石头:石头的重量使得绷紧了的床面稍微下沉了一些,虽然弹簧床面基本上是平整的,但其中央仍稍有下凹。如果在弹簧床中央放置更多的石块,则床面会下沉得更多,弹簧床面弯曲得越厉害。同样的道理,宇宙中的大质量物体会使宇宙结构发生畸变。正如10块石头比1块石头使弹簧床面弯曲得更厉害一样,质量比太阳大得多的天体比等于或小于太阳质量的天体使空间弯曲得厉害得多。如果让一个网球在平坦的床面上滚动,它将沿直线前进。反之,如果它经过一个下凹的地方,路径则会呈弧形。同理,天体穿行时空的平坦区域时,会继续沿直线前进,而那些穿越弯曲区域的天体,则会沿弯曲的轨迹前进。由此来看,黑洞对其周围时空的影响就很明显了。设想,在弹簧床面上放置一块质量非常大的石头代表密度极大的黑洞。自然,石头将大大地影响床面,不仅会使其表面弯曲下陷,还可能使床面发生断裂。类似的情形同样可以在宇宙出现,若宇宙中存在黑洞,则该处的宇宙结构将被撕裂。这种时空结构的破裂叫做时空的奇异性或奇点。那么,为什么任何物质都不能从黑洞逃逸出去呢?正如一个滚过弹簧床面的网球,会掉进大石头形成的深洞一样,一个经过黑洞的物体也会被其引力陷阱所捕获。而如果要挽救这类运气不佳的物体,则需要比黑洞更大的能量,更大的引力场。

宇宙中的恒星是数以亿计的,而黑洞又是大质量恒星塌缩后的产物,所以它的数量也是难以估量的。对于地球来说,以第二宇宙速度(11.2km/s)飞行即可离开地球,但对于黑洞来说,其第二宇宙速度之大,竟超越了地球上最快的光速,所以连光都跑不出来,于是射进去的光没有反射回来,人们看到的只是黑色一片。黑洞这种巨大的引力场引起了人们对太空的广泛兴趣,当然,作为地球人,更多的是一种对潜在太空生存危机的惊恐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太空中的每个天体都有自己的引力,地球也不例外。太阳引力使地球围绕太阳转,地球引力使月亮围绕地球转。所以,可以这样说,地球上的每个人都生活在引力之中,都生活在吸引与被吸引之中。

生命的秘密

地球早期,物表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原始大气圈,如甲烷、氨气、水、氢气,还有原始的海洋,这些物质在早期地球闪电的作用下聚合成多种氨基酸。这类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又可能继续局部浓缩,进一步演化成蛋白质和其他多糖类、高分子脂类,最终在一定时候孕育成生命。——米勒(著名学者,生命起源之父)生命进化论学说

生命最初是如何起源的?人类又是如何诞生的?这其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秘密?作为万物的灵长,人类总是在不停的思索这些问题……

关于生命起源,历史上有许多臆测和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一种观点。

现代科学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有着十分深入的研究,在此,只作一些粗略浅显的介绍。

20世纪三十年代之前,原子学说被认为是有关物质的终极学说,世界上的一切有形物体都是由这些细微到无法被分解、被破坏的微粒构成的。原子是无法继续分解的最小粒子,但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比原子更小的单元是电子和质子,飞速旋转的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质子环绕形成了原子。质子的大小只有原子的十万分之一,电子的质量也只是质子的两千分之一,然而,它们的飞速旋转却是一切能量的源泉。

原子中心是原子核(质子和中子),原子核外面是高速运转的电子层,不论你是否相信,摆在你面前的书籍、电脑、桌子椅子,你的手、身体乃至整个世界,都是由这些无限微观而又真实存在的漩涡构成的。

那么,这些微小的漩涡又是如何形成最初的有机生命的呢?依据美国学者米勒的实验研究,这主要是因为一种聚合作用。生命的起源与演化是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密切相关的。生命的构成元素如碳、氢、氧、氮、磷、硫等,均来自银河系大爆炸后元素的演化。资料表明,前生物阶段的化学演化并不局限于地球,宇宙空间中广泛存在着化学演化的产物。在星际演化中,某些生物单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能形成于星际尘埃或凝聚的星云中,接着在行星表面的一定条件下产生了象多肽、多聚核苷酸等生物高分子。38亿年前,地球上便形成了稳定的陆块,各种证据表明,当时液态的水圈是热的,甚至是沸腾的。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即那些具备孕育生命潜力的元素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化、聚合而成的。

地球早期,物表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原始大气圈,如甲烷、氨气、水、氢气,还有原始的海洋,这些物质在早期地球闪电的作用下聚合成多种氨基酸。这多种氨基酸在常温常压下又可能继续局部浓缩,进一步演化成蛋白质和其他多糖类、高分子脂类,最终在一定时候孕育成生命。这就是化学起源学说的代表人物米勒所描述的生命进化的过程。

生命体的诞生使人类的诞生成为可能。

莎士比亚说:“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人类是由动物界分化出类的,在分类学上,人属于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亚目、人科。大约450万年前,人和猿开始分化,产生腊玛古猿,以后再由腊玛古猿演化成2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进一步再发展为现代人类。关于人类的发展过程,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1)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2)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像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和现代人很接近,已知道利用兽皮做粗陋的衣服,并学会人工取火,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像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从上述人类进化过程可以看出,劳动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恩格斯所言:“劳动创造人。”他在1876年所写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明确提出并全面论证了劳动创造人的原理。他指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那么,人类在形成之前,作为人类祖先的古猿为什么需要劳动呢?仅仅是为了最终进化成人而劳动吗?显然不是。

古猿最早是树栖生活在森林中的,后来由于气候变迁和森林骤减等不利因素,它们才逐渐改变生存方式,过渡到专门用后肢支撑身体的直立行走阶段。直立行走无疑又加速了它们的进化过程。为了提高生存能力,它们又不自觉地开始使用得到解放的前肢,进行一些获取生活资料的动物式的本能活动。之后,它们又逐渐学会打造石器,捕猎,编制树叶、兽皮衣物,建造房屋,钻木取火等等,直至最后懂得制造装饰物,形成一定的雕刻与绘画艺术,真正进化成晚期智人。

可以说,从古猿到现代人的每一个进化过程的实现,都是因为它们在极端原始、落后、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有本能的生存欲望,有强烈的生存意愿,它们渴望在一切不利的艰难环境中生存和更好的生存。最终,在这种强烈意念的支配下,依靠劳动,它们实现了这一切。

人生的秘密

忧愁、顾虑、悲观,会使人生病;积极、愉快,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情绪,有助于战胜疾病,有利于人的健康和长寿。一切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华盛顿(美国第一任总统,美国国父)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这本书都完整记录着各自的人生经历。如果将出生看作书的开头,那么现在的你应该怎样做,才能使这本书的将来有一个完美结局呢?

人一生追求的不外乎三种东西:健康、财富和幸福,但具体以什么态度去对待,采取什么方式去追求,以及最后的结果如何,就千差万别了。在美国,盒装巧克力通常有十二块或二十四块,每块都有不同的包装、口味、形状和颜色,外面没有味道标志,只能拆开品尝之后才能知道个中滋味。所以电影《阿甘正传》中就有这样一句台词:“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滋味。”

其实,未来的事情,人们所盼望的、期待的事情,并非像盒子里的巧克力一样难以预料。比尔·盖茨辍学成就全球首富,史蒂芬·霍金以残躯著成《时间简史》,阿伦·艾弗森凭低身高成为NBA后卫的精灵,至今仍活跃在世界篮球的顶级赛场……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对于有些人来说,未来是如此简单,就像捏在手中的泥人,随便把玩;而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即使是获得职位上的升迁,拥有属于自己的公寓,开着私家车去旅游等极普通的愿望,也很难实现,以至于他们发出人生像巧克力一样的感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犹太裔心理学家弗兰克在二战期间曾被关进奥斯维辛集中营三年,身心遭受极度摧残,境遇极其悲惨。他的家人几乎全部死于非命,他自己也多次险遭毒气和其他惨杀。对于惨绝人寰的纳粹集中营生活,弗兰克有着深刻的认识:“在集中营中我所见到的人,虽然一开始都被抛入完全相同的环境,但最终,有的人消沉颓废下去,有的人却如同圣人一般越站越高。”有一天,他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顿悟了一种“人类终极自由”,这种心灵的自由是纳粹无论如何也无法剥夺的,即如他所说,“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都有最后一种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在这种自由思想的支配下,在这种坚强心态的支撑下,弗兰克“什么样的饥饿和拷打都能忍受”,最终,他坚持到最后,成为了极少数纳粹集中营幸存者之一。

弗兰克成功的人生经历说明,心态对做任何事情都是极为重要的。处事时是乐观积极还是悲观消极,往往决定着事情的成败。

正如一杯喝了一半的咖啡,乐观积极者会说还有一半,悲观消极者会说只有一半,其潜在意义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还有一半”说明,他对剩下的一半感到心满意足,他不担心喝掉这一半之后有没有喝的。而“只有一半”则暗示着,他对剩下的一半感到担心,担心喝掉这一半之后再没有其他喝的。简而言之,前者的未来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后者的未来则给人嘎然而止的感觉。

心态积极向上的人,对自己期望的事物有着持续的好感,并愿意不断地去感知、想象、行动,以尽可能的得到它,而这也往往使他们更容易实现自己的目标;心态消极悲观的人,对新生事物常常持反对态度,没有耐心去了解新生事物,只会在唉声叹气中对它们进行不断的批判,因为他们的思维是懒惰的,潜在意识是排斥的,这类人的人生和未来,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秘密的解答

健康、财富、幸福……任何你想要的,这个秘密都能满足你。——鲍勃·普科特

以上从宇宙到个人、从宏观到微观、从人类生存环境到个人生活状态的论述,一直在暗示着一个惊天的大秘密。现在,是揭晓这个秘密的时候了。

这个秘密就是“吸引力法则”。

天体的存在离不开吸引力;太空中无数黑洞的恐怖之处在于它的吸引力;地球生命体诞生的前提——聚合作用是吸引力;人类从古猿到现代人的进化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烈生存、延续欲望是吸引力;最重要的是,人生中始终以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处世,在思想意识的驱动、激励下去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也是一种吸引力。查尔斯·哈尼尔,美国成功学家,《万能钥匙系统》的作者。1912年,他如此描述吸引力法则:“这个秘密是最伟大的秘密,自然界的一切生物都绝无差错地依靠它运作。”美国哲学家、作家、成功学家鲍勃·普科特也这样说:“不管你身在何方——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斯德哥尔摩、伦敦、多伦多、蒙特利尔或纽约——你的生活和工作时刻都遵循着同一个力量和法则,那就是吸引力。”

的确,吸引力总是无处不在。世界是奥妙的,又是简单的。微观世界中,原子中的电子围绕其中心的原子核飞速旋转,如果把地球中心比作原子核,那么地球表面的人类就像电子一样,也处于飞速旋转中,处于一种吸引力之中。

同样,也可以这样说,在你的世界中,你也是原子核,周围的人、事物都是围绕你旋转的电子,你生命中发生的一切,也都是自己吸引来的。它们是被你心中的思想、期望吸引而来,它们就是你所想的,你所希望得到的。不论你心中想什么,健康、财富、幸福等等,你都会把它们吸引过来。因为你的每个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就像原子核一样,它有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你或者你的思想,就像磁铁一样,在你实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想要发生的事情的过程中,磁铁就会发挥它的吸引力作用,将一切相应的,能助你成功的人、事、物吸引到你身边来。

当然,吸引力法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它具有客观性。既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与你有关的事物都是被你吸引来的,那么它能为你吸引财富,也可能为你吸引债务;能为你吸引健康,也可能为你吸引疾病;能为你吸引喜悦,也可能为你吸引忧伤;能为你吸引成功,也可能为你吸引失败……总之,在吸引力法则眼中,没有好坏之分,它只是接受你的思想,并以现实的形式回应你的思想,你想要吸引什么样的结果,全然取决于你的思想。

吸引力就像一面镜子,它能反映出你脑海中的一切思想。正面的、积极的、乐观的思想,能为你吸引到你所想要得到的;负面的、消极的、悲观的思想,会为你吸引到你不希望发生的。所以,人应有辨识的心,能用自由意志来选择自己的思想,甚至刻意去思考、去创造生命的奇迹,这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主要差别。

名人链接——牛顿

艾萨克·牛顿,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最显著的成就之一是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用它初步观察到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第一次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了吸引力法则这个伟大秘密的真实存在。

牛顿,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出生于英格兰林肯郡小镇乌尔斯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牛顿出生之前三个月,父亲就去世了,两年之后母亲改嫁他人,把牛顿留给了他的祖母。

牛顿12岁进入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学习,18岁毕业后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于1665年获得学士学位。

离开剑桥,22岁的牛顿在乡居的两年时间内,发明了微积分,发现了白光的组成,并开始研究引力问题。

1666年秋天的一个下午,牛顿长时间埋头工作后有些疲倦,就到后院去散步。他信步走到苹果树下,坐在长凳上观赏田野秋色。宁静的环境使他不由得又想起了引力之谜,思维翻腾起来。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熟了的苹果为什么会往向下掉?地球在吸引它?对,是地球的吸引!苹果熟了往下掉,扔到空中的石头也要往下掉,都是因为地球在吸引它们。地面上的东西都要受到地球的吸引。月亮之所以围绕地球转,也是因为地球在吸引着它。想着想着,牛顿的眼里闪出奇异的光芒,他长时间思索和研究的问题,终于找到了解决的线索。

23岁的牛顿发现了天地万物间都存在引力,随后,他又通过简单而严密的数理论证证明,这种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所谓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

1684年,经常在一起讨论太阳和行星之间引力问题的伦敦皇家学会科学家哈雷、胡克和瑞恩,共同认识到了引力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由于他们的数学分析能力不足,难以证明这点。他们反复研究了几个月,始终琢磨不透。这时,哈雷想到了以刻苦钻研著称的牛顿。

该年8月,哈雷从伦敦来到剑桥大学向牛顿请教。当时,牛顿已经完成从开普勒定律到万有引力的论证。哈雷深刻认识到牛顿这份计算的重要性,恳请牛顿发表他的著作。牛顿被说服了,开始了划时代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创作。

牛顿以非同寻常的才智,夜以继日、如痴如狂地创作着。三年后,终于大功告成。全书于1687年夏出版,一经面世便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颂,很快销售一空。

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部巨著里,不但从数学上详细论证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把力学确立为完整、严密、系统的学科。他在概括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验,提出了“运动三定律”。这三条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共同构成了宏伟壮丽的力学大厦的主要支柱。这座力学大厦是近代天文学和力学发展的基地,是机械、建筑等工程技术发展的基地,也是机械唯物论统治自然科学领域的基地。

牛顿晚年患有膀胱结石、风湿等多种疾病,于1727年3月20日深夜在伦敦去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终年85岁。人们为了纪念牛顿,特用他的名字来命名力的单位,简称“牛”。

卷二 秘密的运用法则

即使是极为严谨的公理、定律,也有一定的运用条件,吸引力这个伟大秘密也同样如此。就像杠杆原理,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本部分要介绍的,正是运用秘密的支点。明白了这些支点,你就会最大程度地掌握和运用这个非凡的秘密,然后,你也可以像阿基米德一样自豪地说:“给我一个秘密,我可以撬动任何梦想。”

秘密的法则

我们所处的宇宙蕴含着各种各样的“规律”,这些规律支配着我们的生活。例如,万有引力定律。假如你从楼顶上掉下来,一定会直接摔到地面上,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迈克·柏纳德·贝克维斯(作家、潜能研究专家)

宇宙中存在着无数规律,吸引力法则可以说是其中最大的规律,没有之一。因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已经告诉大家,任何物体(质点)之间都存在因它们自身质量而引起的相互吸引力,这个吸引力定律已然覆盖了一切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

吸引力法则是宇宙间最大的规律,也是宇宙间最大的秘密,这个秘密像自由落体运动一样,既公正无私,又精准正确,所以在实际运用时,一定要注意它的特殊性,一定要明确和遵守必要的法则。

一、秘密的客观性

吸引力法则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物质世界。

根据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不管一个物体是否具备主观意识,它与周围的物体都存在一种相互引力,因为作为质点,它们必然具有一定的质量。所以,无论是宇宙中的天体,还是自然中的生物,都包含在这个定律之内,都遵守着吸引力法则。

在此,可以再回顾一下鲍勃·普科特所说的话:“不论你身在何处——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斯德哥尔摩、伦敦、多伦多、蒙特利尔或纽约——我们的生活与工作都是依循同一个力量和法则,那就是吸引力。”

二、秘密的主观性

吸引力法则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非物质世界。非物质世界就是指人的思想意识领域,这是掌握和运用这个秘密的最关键部分。

吸引力法则总是在说,你想要得到什么,你就去想象,持续地想象,最终你就会把你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很明显,在这个实现愿望的过程中,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一直是你的主观意识,是它建立了非物质世界和物质世界的紧密联系,是它建立了愿望理想与目标实现之间的直接联系。这种重要联系是不可或缺的,虽然最终目标的实现还是要依靠一些必要的行动来实现,但没有这种主观意识,没有这种联系,行动也就失去了它的被指导性和有效性。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吸引力法则是一种非物质层次上的沟通,一种主观意识上的沟通,其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激发意识上的潜能来实现一切现实愿望。这种非物质沟通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的作用很难显现出来,它的神奇力量很难体会到,就像新时代思想家普兰特斯·马福德的名言“你的每个思想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它是一种力量”,真正能体会这句话的人绝对不多,这或许正是掌握这个神奇秘密的人少之又少的主要原因。

三、秘密的选择性

在地球重力的吸引下,不论你抛出一个好瓶子,还是一块碎玻璃,它总是会做自由落体运动往下掉,这是囊括一切的吸引力法则的客观性体现。

吸引力法则是客观存在的,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主观选择性,好的它不会促使其发生,加快其发展,坏得它不会避免其发生,阻止其发展。它就像一面思想的镜子,将你脑海中的每个思想反应出来。同时,它又像磁铁一样,会吸引和思想相关的、相似的东西,不管这些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对你有利的还是不利的。所以,这时就需要人的主观意识来将吸引力法则导向对自己有利的一面。

既然吸引力法则总是吸引相关的、类似的、同性质的事物,积极的吸引积极的,消极的吸引消极的;乐观的吸引乐观的,悲观的吸引悲观的;正面的吸引正面的,负面的吸引负面的……那么,这样的选择就很简单了。而且,一旦你长期处于这种正确选择之中,你会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你早已在思想上立于一种不败之地,成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提出要求

问问自己: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想好之后再坐下来,把它写在纸上,用“现在进行时态”来写。比如开篇你可以这样写:“我现在感到很快乐和幸福,因此……”然后写明你在生活各个方面所期待得到的东西。——鲍勃·普科特

阿拉伯民间故事合集《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阿拉丁神灯的故事:少年阿拉丁与母亲相依为命,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盏神奇的油灯,这盏油灯能实现他的任何愿望,只要他说出来,油灯立刻就为他办到,他和母亲因此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

故事中的油灯是神奇的,它总能轻易地实现阿拉丁的每一个愿望,只要阿拉丁能想到,油灯就能为他做到。毫无疑问,对于这样的宝贝,任何人都想拥有,然而在物质世界,这样的东西是根本不存在的。

是的,阿拉丁神灯当然是不存在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个虚构的民间故事。但现在你必须相信的是,在非物质世界,在你的思想意识中,的确存在一件这样的宝贝,这个宝贝就是吸引力法则。吸引力法则和阿拉丁神灯一样,能回应你的每一个愿望,你所要做的,同样只是将自己的想法列举出来。

要成功运用吸引力法则,第一步也是“要求”,将自己的愿望提出来。你想要的一切,都可以是你的要求,但你必须更具体一点。就像美国企业家、理财专家约翰·亚瑟拉夫所说:“你想住什么样的房子呢?你想成为亿万富翁吗?你想从事什么事业呢?你想要更多的成就吗?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吸引力法则就是这样,你想到什么东西,就会吸引到与之相关的什么东西。所以,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弄清楚自己的愿望究竟是什么,究竟要得到什么。你必须确定无疑地做好这一点,否则,吸引力法则是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东西的,你就会像一架失去电磁信号的飞机,只能在天空中混沌的飞下去,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

也许现在你会感到有点严肃,甚至你会觉得,这是在自己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认真的问自己:我究竟想要什么?毕竟你已经知道,通过吸引力法则这个秘密,你可以拥有任何东西、做任何事或成为任何人,没有任何限制。在成堆的珠宝面前,人们总是会看完这件看那件,难以做出最后的选择。你现在也处于类似的境地。

还是打个比方吧。白天你在公司给一个工厂发去了货物订单,下班之前你在饭店定了一桌酒席,回家后你又在网店上给女儿订购了生日礼物……你想要的,其实就是和这些订单一样,简单而明确。所以,你不必再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美国营销专家乔·维泰勒博士也如此说:“这(向宇宙下订单)真的很有意思,就好像是将宇宙当作目录一样,你翻了翻,然后决定:‘我要这个体验、我要那个东西、我要那样的人。’你就是向宇宙下订单的人,真的就这么简单。”

一旦你思想中有了明确的要求,你就完成了吸引力法则的第一步。这是一个提纲挈领似的必要步骤,你的其他任何要求都可以这样提出来,就像阿拉丁向神灯提出任何愿望一样。

坚持相信

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所要求的事物没有出现,我们就会感到失望和沮丧,然后就开始怀疑。这个怀疑会进一步加深失望的感觉。应该先接受这个怀疑,然后去转化它。辨认出这种感觉,用坚定的信心——“我知道它即将到达实现的终点了”——去取代它。——丽莎·妮克丝(作家、成功学家)

也许你未曾发现,很多成功人士在成就某件大事情之前,并不知道如何下手去做,他们只知道自己要去做那件事,并且最终一定会做成。

现在,也就是运用吸引力法则的第二步——“相信”,其要义也在于类似成功人士的这种确定性,确定你的“要求”一定会实现,相信你的“要求”一定会实现。

上文中曾提到向工厂下订单,向饭店下订单,向网店下订单。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即使工厂的货物还没有送来,即使饭店的美味佳肴还没有上桌,即使网店的生日礼物还不在手边,你都会相信,这一切都是你的,你不会同时再去订另外一份货物、菜单或是生日礼物,你的脑海中已经形成这样的概念,“我已经收到”、“它已经是我的”、“我已经拥有”。

你的“要求”也像这些订单一样,最终总会到来。只是与上述订单不同的是,你的订单对象并不能具体到人,而是整个宇宙,你周围的一切。

空泛的对象难免会让人联想到类似“空头支票”的字眼,要再次提醒你的是,像镜子一样的吸引力法则会照出你的每一个思想,如果你的脑海中出现这样的意识,“它会到来吗”,“我会拥有它吗”,“这是难以实现的”,那么,吸引力法则为你吸引来的就是“我还没拥有它。”接着,你身边的一切情境、人和事件,都会逐渐朝这个方面发展,这是难以接受的。

你必须相信,必须在脑海中形成这样的概念,“它已经到来”,“我已经接收到了”,“我已经拥有了它”。这种心理类似于买彩中奖。你当天晚上看彩票频道的电视直播,发现中了大奖,你很兴奋,脑海中不断想象兑奖后的情形:给老婆买一套首饰,给自己换辆汽车,出国旅游……是的,只要你愿意,这些都可以实现,因为在想象中,“我已经兑奖了”,“现金已到手了”,“奖金已经全额充到帐上”,即使兑换奖金是明天或明天以后的事,当天晚上你也总是会想,我已经拿到钱了。你现在所要做的,就是像兑换彩票奖金一样,相信你的“要求”就快成为囊中之物。

你不用去想这个“要求”是如何实现的,它的具体过程又是怎样的,这都不关你的事。你向工厂发出订单后,不会想象货物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是如何装上货车的,是走什么路线送来的。你给饭店的订单、给网店的订单也同样如此,你不必担心实现的过程,你的订单对象自会搞定这一切。所以你要相信,对于你的“要求”,你的订单对象——宇宙也会搞定。

如果让自己相信对你来说有点困难,你也可以假装,假装“要求”已经实现。当你的言行举止看起来总像是拥有它时,你就会开始相信自己已经接收到了。这时,阿拉丁神灯一般的巨人——宇宙就会响应你的思想,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强力驱动你身边所有的情境、人和事件,像变魔法一样实现你的“要求”。

感觉已经到来

学习和实践吸引力法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促使自己产生“我现在已经实现了它”的感觉。去试开那辆汽车,去为那所公寓增添家具,去那栋别墅参观等等,尽你一切可能去产生“我现在已经实现了它”的感觉,并且将这种感觉牢记于心。在产生这种感觉的过程中,你为实现它所做的每件事,都会帮你真实的将它吸引到你身边来。——鲍勃·道尔(作家、潜能研究专家)

运用吸引力法则的第三个步骤也是最后一个,就是“接收”。从“要求”到“相信”再到“接收”,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想,假如你想要的事物已经到来,你将会是怎样的感觉。想象彩票兑换大奖后,你会兴奋得睡不着,你会骄傲地宣布你是个幸运儿,你全家及朋友都会为此感到由衷的喜悦。现在,就用这种感受去感觉你的“要求”。

你的“要求”是你希望出现的,你去感觉它时,总会怀着情不自禁的喜悦心情。这时,你的身体就像一个美好事物的“接收器”,将一切与“要求”相关的你感兴趣的东西吸引过来,直到最终“要求”的实现。

你要相信,这种感觉是一种意识,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启迪你,引导你,向你展示记忆中储存的场景、姓名、事件等等;它启动你的心跳、控制你的血液循环、调节你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功能。当你吃下一片面包,它替你转成组织、肌肉、骨骼、血液……

也许你已经意识到,这种感觉是从不休息的。它总在不停的工作,只要你将“要求”陈述出来,它就会引导你去无限的接近“要求”,实现“要求”。

这种感觉也可以说是前文所说的意识的力量,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剧作,拉斐尔的圣母画像,还是贝多芬辉煌的交响乐,都是在这种感觉的作用下创造出来的。十九世纪中期,孟加拉有一个从苏格兰来的外科医生,名叫詹姆斯。他从1843年到1846年在孟加拉工作期间内,大约实施了400多次大手术,有截肢的,切除肿瘤的,还有眼睛、耳朵、喉咙等手术。那时,麻醉药乙醚或其他当代的一些麻醉方法还没有发明,所有的手术都没有麻药,用的只是精神麻醉法。令人惊奇的是,这些手术的死亡率很低,只占2%~3%。病人在手术期间不会感到疼痛,也没有死在手术台上的。詹姆斯医生的做法是,将病人催眠,不断向他们暗示:不会疼痛,不会有败血症,不会出现细菌感染。结果,病人在他的这种暗示下,真的几乎没有感染现象,死亡也极其少见。

催眠,对催眠者来说是一种暗示,对被催眠者来说则是一种感觉,完完全全地感觉催眠者的暗示:感觉他暗示的一切已经到来,已经实现,你的整个身心已经处于他所说的那种环境之中。詹姆斯医生的病人就是在这种感觉中一次次地实现了手术的极大成功。

吸引力法则的学习与实践也是如此。它也是极力让你产生“要求”得以实现的感觉,想象已经处于“已经拥有”、“已经得到”、“已经实现”的环境,并且牢记这种感觉。为此,你可以去试开那辆汽车,可以到那栋公寓里参观,也可以摸摸邻居家那个不到一岁的小家伙的脑袋。一切你为达成它所做的,都会帮你将它真正吸引到身边来。

你的这些行为,都是受到感觉启发的自然而然的行为,有如顺流而下,毫不费力,而且目标也十分明确——直奔大海。现在,就把你的感觉比作流水,把“要求”比作大海,只要坚持这种感觉,追寻的道路就会自发的在你面前延伸,不断延伸,最终,你会顺利的到达目的地,实现你的任何“要求”。

从小到大

人们所说的大小,对宇宙来说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从科学角度上说,吸引一个我们认为“很大”的事物,并不比吸引一个我们认为“很小”的事物难多少。因为在宇宙眼里,每件事情都是轻而易举的,比如说草,总是可以毫不费力的生长,大自然的规律就是这么神奇。——鲍勃·道尔

上文论述了运用吸引力法则的三个步骤:第一个是提出“要求”,第二个是“相信”它会实现,第三个是“接收”它已经到来。

第一个步骤里面提到,宇宙就像阿拉丁神灯一样,能满足人们提出的任何愿望。那么此时,问题可能就出现了,肯定有人会问:“我相信它会实现,我也正感觉它已经到来,可它究竟什么时候会来呢?一天?一个月?还是一年?”对于这个时间问题,很多人都难以理解。

一般来说,从提出“要求”开始,人们脑海中就会有这样的认识:这个“要求”比较大,要花点时间;那个“要求”比较小,只需要几个小时。其实,这些大小长短的概念对宇宙来说,都是不存在的。

如果你熟悉量子物理学和爱因斯坦的理论,就会觉得时间只是个幻象,眼前的事物并不是一个接着一个发生的,而是同时发生的,由此,你就会认为自己正处于与未来平行的状态,任何未来你想要的事物,现在已经存在了。

如果这还是难以理解,那么你就从小事做起吧。

比如说,吸引来一本书。假设你现在需要一本书,你就会将注意力专注在这本书上,心里会产生与之相关的情境,你就会越来越被它吸引,而它也会吸引你,但实际上,它是凭借吸引力法则借由你、通过你而成为有形的事物的。

再比如,你在电影院看电影,总是担心看得太晚停车场关门,车开不出来,所以你急切想知道停车场关门的准确时间。这时,吸引你的已不是电影,而是停车场看门的家伙。而停车场呢?它也在吸引你,它的管理员们也在想着车场的消费者:今晚附近影院新片上映,是否应该晚点关门呢?最终,在这种相互吸引力的作用下,不管是谁促成了这个结果,你都将汽车顺利地开回了家。

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小“要求”,在大多数人看来都很容易。其实,大“要求”也是如此,跟着小“要求”一样坚持“相信”下去,“接收”下去,你会发现创造生活、达成理想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

名人链接——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德国著名音乐家、作曲家,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他在音乐上的巨大成就来自他无穷的音乐灵感,即使耳朵完全失聪,他也能感受到那些由自己创作、指挥的音乐,是多么的美妙而伟大。贝多芬的亲身经历让你不得不相信,“感觉梦想已经实现”之后,吸引力法则便真能使你实现从“感觉”到“实现”的跨越。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和父亲都是宫廷乐师,母亲是宫廷御厨的女儿。

贝多芬从小就具有十分敏锐的乐感,他的父亲发现这一点后,决心把他培养成另一个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好以此作为他的摇钱树。

1781年,11岁的贝多芬加入戏院乐队,两年后当上了大风琴手。1787年,贝多芬的母亲去世。次年,父亲退休。父亲酗酒成性,整日不归,17岁的贝多芬不得不担负起整个家庭的重担。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故乡前往维也纳,受教于海顿门下一年,又向申克、阿布雷兹贝格与萨里耶里等名师求教,尤其是后者,学习了十年之久。

1795年,贝多芬在维也纳举行了第一次音乐会。他弹奏的是自己创作的“第二号钢琴协奏曲”,维也纳市民为之折服,贝多芬也因此名闻遐迩(其“第一号交响曲”是后来才创作的)。此后五年,贝多芬凭借自己神奇的想象力,接连写作了震惊乐坛的名作。在这些作品中,弥漫着生命的欢愉与热情,而且表现了空前的自由意境,突破了连莫札特都束缚的严格形式。

就在贝多芬事业一帆风顺,声名如日中天之际,不幸的命运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上耳聋的疾病。

从1797年开始,贝多芬耳聋的病情逐年恶化,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再没有比这一打击更沉重的了!恶魔限制了作曲家同外界的交往,妨碍了他的钢琴演奏,他不得不放弃演出,长期隐居在维也纳乡村。也正在此时,他与一名17岁的少女朱丽叶塔·古奇阿帝相恋,著名的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就是他们相恋的作品。

隐居乡下的贝多芬一度消沉万分,甚至写下遗书陈述遭遇耳疾的悲惨和不幸,后终因康德的哲学观重建信心。他又回到维也纳市区,并乐思泉涌,于1803年写出了雷霆万钧的第三号“英雄”交响曲。此曲原想献给拿破仑,但因拿破仑加冕称帝,贝多芬愤而涂掉拿破仑的名字,改称为“英雄交响曲”。

同年,贝多芬又相继创作出“克罗采”、“华德斯坦”、“热情”及独一无二的歌剧“费黛里欧”。1806年,他又作出“第四号钢琴协奏曲”和“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1808年,贝多芬同时发表了第五号交响曲“命运”与第六号交响曲“田园”。1809年,贝多芬完成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这些都是永垂不朽的杰作。

贝多芬内心蕴藏着无穷的感情,细腻、超凡、和谐、十全十美。他有意将自己的意念放在曲子中。如第五号“命运”,一开始的主题动机就是命运之神用力敲门,第六号“田园”更可察觉出贝多芬有意对大自然的描绘,第一乐章他即标明了“令人心旷神怡的乡间”字眼。

从1804年到1814年之间,贝多芬肉体蒙受失聪的惨境,但在这11年的岁月里,他的创作极为丰富,历史价值更是史无前例。他写出了人类音乐宝藏中光芒万丈的珍品。

1824年5月7日,在维也纳举行的《D调弥撒曲》和《第九交响曲》的第一次演奏会,获得了空前成功。贝多芬出场时受到观众五次鼓掌欢迎,在这样一个讲究礼节的国家,皇族出场也仅能享受到三次鼓掌礼。贝多芬背对观众指挥交响曲,现场一片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失声哭泣起来。对这一切,完全失聪的贝多芬毫未察觉,直到一个女歌唱演员牵着他的手,让他面对着群众时,他才突然看见全场起立,挥舞着帽子,向他致敬。这是个激动万分的震撼场景,贝多芬感动得晕了过去。

1826年,对于已完全失聪的贝多芬来说,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这一年,他已做过了3次手术,病情仍不见好转,他还在等待着第四次。

1827年3月26日下午,维也纳突然下了一场大风雪,伴着震耳欲聋的一声惊雷,贝多芬咽下最后一口气,永远离开了世人。

贝多芬是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也是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在自己短短的57年生涯里,他为人类留下了无价的音乐宝藏,因此,世人尊称他为“乐圣”。

卷三 秘密的活学活用

关于秘密法则,前面两部分已作出了整体性的理论介绍,此部分主要是将其中的一些关键理论活学活用,具体运用到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各个方面。比如,高效的秘密。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总是很忙,每天都很操劳,到头来却并未获得多少?为什么另外一些人看起来并不怎么忙碌,却又往往所得颇多,生活得轻松潇洒?这就是高效的秘密。如果你掌握了秘密法则,你也可以高效起来。此外,秘密法则在人生、潜能、生命、世界、健康、财富等方面的活学活用,对人们同样有着不可思议的实用价值和指导作用。

第一节 高效的秘密运用

人的生命是有限时间的积累。以人的一生来计划,假如以80高龄来算,大约是70万个小时,其中能有比较充沛的精力进行工作的时间只有40年,大约15000个工作日,35万个小时,除去睡眠休息,大概还剩2万个小时。生命的有效价值就靠在这些有限的时间里发挥作用。因此,要想实现更多的愿望,要想追求尽可能精彩的人生,你就必须高效起来。“发明大王”爱迪生一生就是极其高效的,在他84年的人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其中,仅从1869年到1901年,他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爱迪生如此高效的秘密是什么呢?

学会感恩

不管我们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或是感恩什么,这些东西总会到来。——约翰·迪马提尼(作家、国际演讲学家、医生)

很多人通过诸多方式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尽可能的好,然而他们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因为他们缺乏感恩。——华莱士·沃特尔斯(哲学家、作家)

感恩,是生活的基本准则之一,是人生质量的重要体现,是获得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础。感恩是一种大智慧,能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美好,能使人始终保持积极、健康、阳光的良好心态。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的理由固然能找到许多;失败时,不感恩的借口却只需一个。

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应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因为无论从个人还是整个社会环境而言,周围的一切都是有恩于人的。

人自从小起,便领受了父母的养育之恩;等到上学,又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以后,又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纪大了之后,又免不了要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大而言之,作为单个的社会成员,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多层次的社会大环境之中,都首先从这个大环境里获得了一定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机会,也就是说,社会这个大环境是有恩于每个人的。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是思想品德上的净化剂、事业上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它将使你的心和你所企盼的事物联系得更紧,使你坚持对生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信念,一生都被美好的事物包围。

因此也可以说,感恩是转变你的能量、并为你的生命带来更多你想要的东西的有力方法。对目前已经拥有的一切感恩,你将会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在一个闹饥荒的城市,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几十个孩子聚集到一块,然后拿出一个盛有面包的篮子,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个。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瞬间,这些饥饿的孩子仿佛一窝蜂一样涌了上来,他们围着篮子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但是有一个叫依娃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才把剩在篮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并没有急于离去,她向面包师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之后才向家走去。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篮子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旧如昨天一样疯抢着,羞怯、可怜的依娃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依娃,赶快去!”当依娃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面露慈爱地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依娃激动地跑回了家,告诉了妈妈这个令人兴奋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及社会的关系有着正确的认识;报恩,则是在这种正确认识之下产生的一种责任感。常怀感恩之心,便能够生活在一个感恩的世界里,世界会由此变得更加美好,个人也会得到感恩的回报。而这回报,就是你被你的感恩吸引来的。

感恩,也是一种祈祷,它对心灵的感受力和由此产生的精神动力是很强大的。如果你每天早上起来,能对身边的人说声感谢,能为自己还可以正常呼吸而感恩,能为自己还可以睁开眼睛而感恩……你感谢父母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感谢你的老板赐予你这份工作,感谢你的同事、你的团队对于你的每一点一滴的帮助,感谢上天赐予你的天分……当你常常这样讲时,你就会感觉心里暖暖的,有种幸福快乐的感觉。当你有了幸福快乐的感觉,你的情绪就已经达到一种能量状态了,你就会得到更多你想要的、你感恩的东西。

你的梦想是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这个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本身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式的理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理想的,是善、美、真。——爱因斯坦(物理学家、思想家)

梦想,即人们在梦里大胆的想象,美好的期望。一个人在走在通向成功的途中,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梦想。

要想成功,首先要明确自己最爱的是什么,最渴望的是什么,梦想做什么。

当人们谈到他们的理想时,有几种典型的说法,如:“我要赚很多钱”,“我要找一份较好的工作”,或是“我要自己做生意当老板”。这些梦想太笼统了。多少钱才是很多钱?什么工作算是好的工作?你要做哪一种生意?

那些可以明确说出他们梦想的人,比那些对自己要什么都只有一个模糊概念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他们的梦想。因为在吸引力法则中,你明确的梦想,就是你向宇宙提出的“要求”,就是你向宇宙下的订单。试想,如果生活中的你在下订单购买货物的时候,连基本的数字都不明确,又怎么能下单成功而让别人送货上门呢!

所以,如果你想赚更多的钱,就应精确地说出你想赚多少钱,预定什么时候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你的目标是找一份好工作,就应把你想要干的工作详细地写下来;如果你的梦想是做生意,就描述一下你要做哪种生意以及你什么时候开始进行。

梦想最大的意义是给予人们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如果只把梦想当做梦,那么这样的人生可以说没有什么亮点。

梦想使人伟大,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将梦想作为目标来执著的追求!美国某个小学的作文课上,老师给小朋友的作文题目是:“我的志愿”。一位小朋友非常喜欢这个题目,在簿子上飞快地写下自己的梦想。他希望将来自己能拥有一座占地十余公顷的庄园,在壮阔的土地上植满如茵的绿。庄园中有无数的小木屋,烤肉区,及一座休闲旅馆。除了自己住在那儿外,还可以和前来参观的游客分享自己的庄园,有住处供他们休息。写好的作文经老师过目,这位小朋友的簿子上被划了一个大大的红“X”,发回到他手上,老师要求他重写。小朋友仔细看了看自己所写的内容,并无错误,便拿着作文簿去请教老师。老师告诉他:“我要你们写下自己的志愿,而不是这些如梦呓般的空想,我要实际的志愿,而不是虚无的幻想,你知道吗?”小朋友据理力争:“可是,老师,这真的是我的梦想啊!”老师也坚持:“不,那不可能实现,那只是一堆空想,我要你重写。”小朋友不肯妥协:“我很清楚,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不愿意改掉我梦想的内容。”老师摇头:“如果你不重写,我就不让你及格了,你要想清楚。”小朋友也跟着摇头,不愿重写,而那篇作文也就得到了大大的一个“E”。事隔30年之后,这位老师带着一群小学生到一处风景优美的度假胜地旅行,在尽情享受无边的绿草,舒适的住宿,及香味四溢的烤肉之余,他望见一名中年人向他走来,并自称曾是他的学生。这位中年人告诉他的老师,他正是当年那个作文不及格的小学生,如今,他拥有这片广阔的度假庄园,真的实现了儿时的梦想。老师望着这位庄园的主人,想到自己30年来,不敢梦想的教师生涯,不禁叹道:“30年来为了我自己,不知道用成绩改掉了多少学生的梦想。而你,是唯一坚持自己梦想的,你成功了。”

梦想是一个人在很多时候的信仰,是人在做事情时的动力。确定自己的梦想,坚信它会实现,那么,它就会吸引着你一步步地向它迈进。

将梦想视觉化

将你的梦想视觉化,这种视觉化不是去想如何实现它,而是它已经实现,它已经呈现在你眼前。一旦你已经“视觉化”了它,那么,这种已经实现的感觉,这种内在的“看见”,就会立即敞开一扇大门,宇宙间的无穷力量就此向你涌来。——迈克·柏纳德·贝克维斯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视觉冲击力始终是个永久的话题,文字编排的视觉冲击、图片编辑的视觉冲击、影像裁剪的视觉冲击等等,都是吸引读者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现在,也可借用这个道理将你的梦想吸引过来。

人的梦想是大脑思维的产物,尚未实现的梦想都会以想象的图像存于脑海中。为了不断强化梦想,便可将梦想以现实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你想拥有一辆通用公司生产的汽车,或是一座远离城区的庄园,就可以将它们拍成精美的照片,放在自己的手边,时不时地看下,不断地冲击自己的感觉。如果你想去游览远方某个名山大川,也可依照自己的想象将其描绘成画,挂在你书桌对面的墙上,稍一抬头就可看见。

这些照片或绘画是你思维的图景,承载着你的梦想,一定要制作得非常具体、清晰透亮、轮廓鲜明,每一个角度,每一种颜色都要鲜明而富有生气和活力,看起来就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

为了避免思维受到局限,你不应考虑到制作成本,不可为胶卷够不够长,画布够不够大、颜料是否充足之类的事情担心。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限制你,除了你自己。所以,你要做的就是尽情地从无限中大量吸取能量,在想象中大胆地反映它,构建它。你梦想的场景就在那里,它是那么的美丽、壮观而宏大。放开思想的缰绳,让你的相机、画笔跟随你的想象自由驰骋,将你的伟大梦想逼真地制作出来。

然后,将这些作品放在触手可及的地方,每当你有意无意地看见它,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目标,不断的联想,甚至就像你已经拥有了这一切。安德森23岁时,住在一个非常小的公寓里,穷困潦倒。有一次,他请女朋友露西到他家里来,他想跟她求婚。露西应约到来,这时她第一次到安德森住的地方,可她竟然发现他连床都没有。他睡了一个吊床,用绳子吊起来。安德森说:“我之所以这样做,因为我这个人比较喜欢浪漫。”结果他们两人就躺在吊床上,安德森觉得这个气氛还不够,就放了一段很柔和、很罗曼蒂克的爱情音乐,然后就开始跟他女朋友求婚了。“露西,你看我现在多年轻,未来一定会非常有成就,你也看到了我的企图心,你知道我有强烈的动机,坚定的信念。你看到我每天采取了行动,我相信,要是你嫁给我的话,你一定不会看走眼的,你一辈子都会享有荣华富贵,我可以让你每天早上睡觉的时候不要用闹钟,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工作;我们会拥有私人飞机,你根本不用排队去机场;我让你戴钻石,十只指头伸出来都不够戴;我让你钞票多到数不过来。”他问:“露西,你愿意嫁给我吗?”露西正在心动想要答应的时候,非常不巧的是,吊床的绳子突然断了,两个人哇的一声同时摔到地上。露西失望透顶,拒绝了安德森。安德森安非常沮丧,他决定换个环境,到俄罗斯发展个人事业。他拿出一个俄罗斯的地图,开始设立目标。他设立:第一个,在24岁,也就是一年之后,他的年收入要超过25万美金(那时候安德森连2万美金都赚不到);第二个,以后要住城堡,城堡上面要圆柱形,要遥望整个太平洋;第三个,一年之后要结婚,他甚至把未来太太的长相都具体画出来了,什么样的发型,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个性,结婚之后要拥有多少个小孩,几个男孩,几个女孩,全部地具体化,明确化,然后把它贴在梦想板上。安德森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就看着他的目标,晚上睡觉之前,看着他的目标。看着梦想板上的目标,安德森不断加深着对梦想的渴望。它就像资源导向系统一样,让安德森的目的非常明确。他会明确地追踪这个目标,直到实现为止。一年之后,安德森到底有没有赚到25万美金呢?答案是没有。是的,他的确没有赚25万美金,因为他那年赚了100万美金。那一年,他有没有结婚?有的,他结婚当天晚上把他这个俄罗斯地图翻过来给他太太看,这个图片几乎跟他太太长得一模一样。

将梦想视觉化,呈现出来的影像就会不断冲击你的视觉。此时,无形的吸引力驱使你不自觉地朝着梦想的地方前行,并将一切有利于实现目标的事物吸引到你的身边,你的梦想就更容易实现了。

思路决定出路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爱因斯坦

很多人都知道这个故事:一家英国鞋厂和一家美国鞋厂,各派一名推销员到太平洋一个岛屿去开辟市场。上岛后,他们各自给自己的工厂拍回一封电报。一封是:“这个岛上的人不穿鞋子,明天我就搭头班飞机回来。”另一封是:“棒极了,这个岛上的人都还没穿上鞋子,潜力很大,我拟常驻此岛。”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像第一个鞋厂推销员一样,总是持续地走在既有的路上,思维保持着固有的习惯。这样在一条老路上不断的走下去,是不可能走出一片崭新天地的,更不会获得更大的成就。因为从一开始,其陈旧的思想就只能吸引一些早已熟知的事物,结果要么就是司空见惯,要么就是一条道走到黑。

近代思想家克里斯汀·拉尔森有句名言:“每个了解正面思想力量的人都相信,人可以改变自己,并主宰自己的命运。”既然目前的境况是之前一直持有的思想造成的,那么,何不改变现在的思想,理清当前的思路,去改变未来的一切,迎接更好的生活呢?

所以,对于第一个鞋厂推销员来说,不妨改变一下思路,换条路往下走。一条路走多了或者走不顺畅,可以硬着头皮走下去,也可以放弃原路,另辟蹊径。路的旁边也是路。换一种方式思维,往往能使人豁然开朗,步入佳境,也能使人从“山穷水尽”中看到“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变不可能为可能。

思路决定出路。世界上很多事换一种思维方式,都会找到另外的一扇门。很多不可能的事情,只要走出自我的狭窄地带,积极去探寻其他途径,尤其是将目光向外,认真去思索,一切积极的资源、方法、结果都会被你吸引过来。有一位优秀的商人叫杰克。有一天他为自己聪明漂亮的儿子设计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营销”方案:杰克:“我已经为你选好了一个女孩子,我要你娶她。”儿子:“我要娶的新娘我自己会决定。”杰克:“我说的这女孩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儿喔!”儿子:“哇!那这样的话……”在一个聚会中,杰克走向比尔·盖茨。杰克:“我来帮你女儿介绍个男朋友吧。”比尔·盖茨:“我女儿还没想嫁人呢。”杰克:“但我说的这位年轻人可是世界银行的副总裁喔。”比尔·盖茨:“哇!那这样的话……”接着,杰克去见世界银行总裁。杰克:“我想介绍一位年轻人来当贵行的副总裁。”总裁:“我们已经有很多位副总裁,够多了。”杰克:“但我说的这位年轻人可是比尔·盖茨的女婿喔!”总裁:“哇!那这样的话……”最后,杰克的儿子娶了比尔·盖茨的女儿,又当上了世界银行的副总裁。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为了更快的实现愿望和实现更好的愿望,不但要改变思路,还要创造思路。像以上杰克这件如此完美的事情,在常人看来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但在杰克的思维方式里,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思想是一个人的翅膀,心有多大,梦想就有多大。如果不能打碎心中的四壁,即使给你一片蓝天,你也找不到自由的感觉。敞开心灵的栅栏,向宇宙开放你的理想之门,吸引力法则会使你赢得你想要的一切。

不要被困境陷住

我始终不愿抛弃我的奋斗生活,我极端重视奋斗得来的经验,尤其是战胜困难后所得到的愉快,一个人要先经过困难,然后踏进顺境,才觉得受用、舒适。——爱迪生(著名发明家、企业家)

生活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能从失败中奋起,走向最终的成功;有人却从成功中坠落,跌入失败的深渊。

失败的人之所以失败,甚至就此一蹶不振,沉沦堕落,将一生轻而易举地毁掉,原因是什么呢?这恰恰就在于他们被自己当前面临的困境所主宰。

失败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旦面临困境,他们往往无法跨越这个陷阱,最终就像野兽落入捕杀器中一般,伤痕累累,难以自拔。其实人面临困境时,真正的危险只有一个:不恰当地归咎自己。你若开始以失败者自居,或者失败后不可能再爬起来,便会真的成为失败者。“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人,就会真的成为怎样的人。”这句格言在此处同样适用。

被当前的困境主宰,就是被当前的思想主宰。实际上,这也是思路问题。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如果你当前的思想还在困境中,不但难以脱离现在的困境,而且未来还会继续这种困境状况;如果你的思想自现在开始就从困境中脱离出来,那么,即使你现在的困境暂时没有得到改观,你未来的境况也开始向好的方面启动了。

因此,无论发生什么事,不仅要杜绝自己是挫败者的想法,还要阻止消极思想侵蚀自己的心灵。不要落入不满的陷阱,变得忧虑、蛮横或愤世嫉俗。自以为别人总是与自己作对,妨碍自己成功的人,比患了绝症还要不幸。这是一种心理上的严重失位,只要纠正这种心理上的偏颇,就会重回梦想的正道。保罗·高尔文是个身强力壮的爱尔兰农家子弟,充满进取精神。13岁时,他见别的孩子在火车站月台上卖爆玉米花,他不由得被这个行当吸引了,也一头闯了进去。但是他不懂得,早已占住地盘的孩子们并不欢迎有人来竞争。为了帮他懂得这个道理,他们抢走了他的爆玉米花,把它们全部倒在街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高尔文从部队复员回家,在威斯康星办起了一家电池公司。可是不管他怎么卖劲折腾,产品依然打不开销路。有一天,高尔文离开厂房去吃午餐,回来却发现大门已经上了锁,公司被查封了,高尔文甚至不能再进去取出他挂在衣架上的大衣。1926年,高尔文又跟人合伙做起收音机的生意来。当时,全美国估计有3000台收音机,预计两年后将扩大100倍。但这些收音机都是用电池作能源的。于是他们想发明一种灯丝电源整流器来代替电池。这个想法本来不错,但产品还是打不开销路。眼看着生意一天天走下坡路,他们似乎又要停业关门了。此时高尔文通过邮购销售办法招揽了大批客户。他手里一有了钱,就办起了专门制造整流器和交流电真空管收音机的公司。可是不出3年,高尔文依然破产了。这时,高尔文已陷入绝境,只剩下最后一个挣扎的机会了。当时他一心想把收音机装到汽车上,但有许多技术上的困难有待克服。到1930年底,高尔文的制造厂账面上已净欠374万美元。在一个周末的晚上,他回到家中,妻子正等着他拿钱来买食物、交房租,可他摸遍全身只有24块钱,而且全是借来的。然而,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后来的高尔文还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他盖起的豪华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车收音机的牌子命名的。

对于运动员的竞技而言,比赛完了就是结束了——有人赢,有人输。比赛不能重来,可是在你的理想上,永远有第二次机会。套用奥哈拉的话说:“明天又是崭新的一天。”明天永远有另一个成功的机会。

因此,只要一息尚存,就有希望。不论遭遇何种不幸,只要能继续生存下去,就证明了你不是挫败者,你就应像高尔文一样坚持下去。

大文豪屠格涅夫曾说:“人的心灵是一座幽暗的森林。”这座幽暗的森林包罗万象,诡谲异常,像一道深渊,令人无法探知其真实面目。人们的一切成功和失败,都在这座森林中,都被它主宰。如果你想脱离现在的困境,想在未来不会遭遇困境,你就必须做到吸引力法则不断强调的一点,控制你的思想,主宰你的思想。

学会总结

每晚睡觉前,仔细想想白天发生的事情,如果发现有任何时刻或事情不是你希望的,那就用能使自己满意的方式将它们“回放”一次。当你在脑海中重新创造这些事件后,就清除了当天的记忆,为明天有意吸引新的画面作出了良好准备。——纳维尔·高达德(作家、人生导师)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爱迪生

就像货物账期一样,理想目标从确立到实现也有一个周期。因此,如果你说“这就是现在的你”,那是不对的,现在的你其实是过去的你。

你现在面临的一切,都是过去思想的结果。现在你银行户头上的存款不足,你没有满意的人际关系,你的健康或者体格与自己的期望有很大差距,都是由你过去的思想行为决定的。而明天你是否会继续这种存款有限、人际关系不佳及身材失望的状况,也完全取决于你现在的所思所行。

如果你对现在的境况不满,希望将来能有所改观,那么,现在你就必须采取行动。

首先,你要总结。不管过去成败与否,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总结它们,为你的明天总结过去的经验,形成正确的指导思想,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采取有效的行动,赢得你明天想要得到的东西。

人生下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有不断地去学习,去总结,才能达到完美。每天睡前,静静的躺在床上总结一下这一天所发生的事,想想自己哪些做得很好,哪些需要改进,好的继续发扬,不好的及时完善,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逐渐向目标靠拢。

其次,要坚信未来一定会成功。成败,只代表过去,未来要靠现在。过去成功了,不等于未来还会成功,过去失败了,也不等于未来就要失败。成败都不是结果,它只是人生过程的一个事件。人生最重要的不是你从哪里来,而是你要到哪里去。不论过去怎么不幸,如何平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对未来必须充满希望。只要你对未来保持希望,你现在就会充满力量,充满信心。丹尼斯由400美金起家,炒卖成功,个人资产最高峰时达到2亿美元,但丹尼斯最初入行时也难免受到失败的挫折。对于初尝败绩的遭遇,且听听他的心声。记者:“请问你如何投入投机买卖行业的?”丹尼斯:“中学毕业,我找到一份暑期工作,在期货交易所担任跑腿,传递买卖单据,经验非常惨痛,每周工资40美金,但我会在一小时内输得一干二净,无论如何,我得到第一次参加炒卖学习的机会。”记者:“听说你在21岁之前,已经委托令尊带你即市买卖?”丹尼斯:“对,当时是1968年至1969年,我尚未达到成年岁数,而家父拥有交易所会藉,正好担任我的买卖手。”记者:“成绩如何?”丹尼斯:“经常输得一败涂地。”记者:“入行初期,经常输钱,此段经历是否值得珍贵?”丹尼斯:“千金难得的经验,第一次入行时注码很少,基本上无伤大雅,第二失败的经历,可以作为以后买卖的警惕,可以说,最初开始炒买卖的时候,成绩越差,对你今后影响越好。”记者:“换言之,出入行时成绩太过出色,反而不妙?”丹尼斯:“少时了了,大时未必同样出色。”记者:“为什么?”丹尼斯:“根据本人多年经验,未经过考验的炒家,难以长时期在投机市场立足。举例说,某人在黄金暴涨其坚持有好仓获暴利,以后会成为一面倒的黄金大好友,倾向于固执的持有好仓,自然会影响炒卖成绩。”记者:“是否有其他实例?”丹尼斯:“有,以1973年大豆的一面倒的大升市为例。即使未曾在大豆市场得到好处的炒家,对于该役的经验亦非常深刻,轻易不会成为大豆淡友。”记者:“即使说,经验不足,会受到影响而倾向于大豆的好友?”丹尼斯:“对,当你不能冷静分析走势,而存有偏见的时候自然不能出人头地。”记者:“总而言之,初入行时的失败经验,是成功的中途站。”丹尼斯:“是的。”

丹尼斯的亲身经验和体会告诉我们,失败往往比成功更可贵,只要善于总结失败教训,就能吸取过去经历中的有益因素,为自己的明天迎来成功的契机。

总结是一种能力,缺少了总结,很多东西在你生命中永远只是过客。因此,应认真而全面地审视过去,定义自身,回视自己走过的路。这样,在总结经验教训时,就可以把过去经历中所有的暗示都明晰起来,从而准确地把握住现在,赢得未来。

想象力就是一切

想象力就是一切,它是生命将发生之事的预演。——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灵魂的工厂,每个人的成就都是在这里铸造的。——史蒂芬·柯维(作家、思想家、潜能研究专家)

想象力,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在创造性想象中,你运用你的想象力去创造你希望去实现的一件事物的清晰形象,接着,你继续不断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思想或画面上,给予它以肯定性的能量,直到最后它成为客观的现实。

想象力的伟大是我们人类能比其他物种优秀的根本原因。因为有想象力,我们才能创造发明,发现新的事物定理。如果没有想象力我们人类将不会有任何发展与进步。爱因斯坦之所能发现相对论,就是因为他能经常保持童真的想象力。牛顿能从苹果落地,而想象到万有引力这一个科学的重大发现都是因为有了想象力。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太想成功了,可是我又没有办法。”好了,这个“想”字就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为什么有些人能心想事成,而有些人只能想入非非呢?这就是想象力的差别。只要你想象什么,最终就可能得到它;如果你什么都不想,当然什么也不会得到。这是吸引力的基本原则。

穷人想摆脱困境,生活得更好,然后想发财、像小康人士那样生活,最后又希望像富人那样富有。小康人士也盼望发财致富,渴望有一掷千金的气概。而富人则想成为全球顶尖巨富,或者能攀上政坛的高峰。当然,你也可能没有致富之念,但你肯定有其他类似的欲望,你仍会时刻思索一个这样的问题:如何才能获得人成功?

想象力通常被称为灵魂的创造力,它是每个人的财富,是每个人最可贵的才智,其力量是无穷的。拿破仑曾经说过:“想象力统治全世界。”一个人的想象力往往决定了他成功的概率,想象力越丰富,越可能接近成功。福特于1863年7月生于美国密歇根州。他的父亲是个农夫,觉得孩子上学根本就是一种浪费。老福特认为儿子应该留在农场做自己的帮手,而不是去念书。自幼在农场工作,使福特很早便对机器产生兴趣。他那用机器去代替人力和牲口的想象与意念,在幼年便早露端倪。福特12岁的时候,已经开始构想要制造一部“能够在公路上行走的机器”。这个意念,深深地扎在他的脑海里,日日夜夜索绕着他。身边的人都“劝导”福特,让他放弃那“奇怪的念头”。他们认为福特的构想是不切实际的。老福特也希望儿子做农场助手,而并不是一位机械师。但令人惊奇的是,少年福特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人家需要三年的机械师训练,从此,老福特的农场便少了一位助手,但美利坚共和国却多了一位伟大的工业家。福特认为这世界上没有“不可能”这回事。他花了两年多的时间用蒸气去推动他构想的机器,用了两年多,但行不通。后来,他在杂志上看到可以用汽油氧化之后形成燃料以代替照明煤气,触发了他的“创造性想象力”,此后,他全心全意投入汽油机的研究工作。福特每一天都在梦想成功地制造一部“汽车”。他的创意被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赏识,爱迪生邀请他当底特律爱迪生公司的工程师,让他有机会实现他的梦想。终于,在1892年,福特29岁时,他成功地制造了第一部汽车引擎。1896年,也就是福特33岁的时候,世界第一部摩托车便问世了。从1908年开始,福特致力于推广摩托车,用最低廉的价格去吸引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今日的美国,每个家庭都有一部以上的汽车,而底特律则一蹴而就成为美国的大工业城,成为福特的财富之都。

亨利·福特在取得成功之后,成为了人们羡慕备至的人物。人们觉得福特是由于运气,或者有成功的朋友,或者天才,或者他们所认为的形形色色的福特“秘诀”——这些东西使福特获得了成功,但他们并不真正知道福特成功的原因。

史蒂芬·柯维博士说:“也许在每10万人中,有一个懂得福特成功的真正原因,而这少数人通常又耻于谈到这点,因为这个成功秘诀太简单了。这个秘诀就是想象力。事实上,在一定程度上,只要能想到就一定能办到。”

总之,想象力是成功的第一规律,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你敢于想象,就会获得成功。吸引力法则“思想变成现实”的总原则正是这样要求的。

名人链接——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其一生的发明效率极高,仅从1869年到1901年,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84年的人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爱迪生充分运用了吸引力法则这个秘密,成就了自己高效而伟大的一生。

爱迪生,1847年2月11日生于美国俄亥俄州一个叫米兰的小市镇。父亲是荷兰人的后裔,母亲曾当过小学教师,是苏格兰人的后裔。

7岁时,爱迪生患上了猩红热,这种疾病是造成他耳聋的主要原因。爱迪生8岁上学,但仅仅读了三个月的书,就被老师斥为“低能儿”而撵出校门。从此,他的母亲成为他的“家庭教师”。

爱迪生12岁时获得了一份列车售报员工作,常在列车上辗转于休伦港和密歇根州的底特律之间。有一次,当爱迪生正力图登上一列货运列车时,一个列车员抓住他的两只耳朵助他上车。这一行动导致爱迪生彻底失聪。

1862年8月,爱迪生以大无畏的英雄气魄救出了一个在火车轨道上即将遇难的男孩。孩子的父亲对此感恩戴德,但由于无钱报答,便教授爱迪生电报技术。从此,爱迪生便和这个神秘的电的新世界发生了关系,踏上了科学的征途。

1863年,爱迪生担任电信报务员。1868年,他获得了第一项发明专利权。这是一台自动记录投票数的装置。爱迪生认为这台装置会加快国会的工作,它会受到欢迎的。然而,一位国会议员告诉他说,他们无意加快议程,有的时候慢慢投票是出于政治上的需要。这件事之后,爱迪生决定,再也不做人们不需要的任何发明。

1869年6月初,爱迪生来到纽约寻找工作。10月,他与波普一起成立了“波普——爱迪生公司”,专门经营电气工程的科学仪器。在这里,他发明了“爱迪生普用印刷机”。他把这台印刷机献给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本想索价5000美元,但又缺乏勇气说出口来。于是他让经理给个价钱,而经理给了4万美元。

爱迪生用这笔钱在新泽西州纽瓦克市的沃德街建了一座工厂,专门制造各种电气机械。他通宵达旦地工作,做出了诸如蜡纸、油印机等的发明,从1872至1875年,爱迪生先后发明了二重、四重电报机,还协助别人做成了世界上第一架英文打字机。

1876年春天,爱迪生又一次迁居,这次他迁到了新泽西州的“门罗公园”。他在这里建造了第一所“发明工厂”,它“标志着集体研究的开端”。1877年,爱迪生改进了早期由贝尔发明的电话,并使之投入了实际使用。他还发明了他心爱的一个项目——留声机。此时,爱迪生已被人们尊称为“门罗公园的魔术师”。

爱迪生在发明留声机的同时,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对电灯的研究取得了突破。1879年10月22日,爱迪生点燃了第一盏真正有广泛实用价值的电灯。为了延长灯丝的寿命,他又重新试验,大约试用了1600多种纤维材料,才找到了新的发光体——日本竹丝,可持续1000多小时,达到了耐用的目的。这一发明是爱迪生一生中达到的登峰造极的成就。

关于发明电灯的艰辛过程,人们常这样问爱迪生:“在试用了上千种纤维材料都不行的情况下,你是否觉得很失败?你还坚信最终能找到合适的吗?”对于此类质疑,爱迪生是这样回答的:“我至少知道这1000多种纤维材料不适合作电灯发光体。”

1929年10月21日,在电灯发明50周年的时候,人们为爱迪生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爱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等著名科学家纷纷向他祝贺。

爱迪生一生的工作是高效的,仅从1869年到1901年,他就取得了1328项发明专利。在他的一生中,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新发明,他因此被人们誉为“发明大王”。

1931年10月18日清晨,爱迪生带着宽慰的微笑远离了人世,享年84岁。临终时他坦然地说:“我为人类的幸福,已经尽力了;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爱迪生下葬的那天,全美国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是人们表达对爱迪生无限怀念之情的最隆重的方式,也是人们献给这位伟大发明家的一曲无言的赞歌。

第二节 你的秘密运用

在追求健康、财富、幸福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诀。坚持什么,放弃什么;发扬什么、摒弃什么;如何行动,何时行动;如何实现,何时实现等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经验。这就是你的秘密。现在,在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下,为了成功和更有效地达到成功,你必须充分借鉴别人,将别人在成功方面的秘密吸引过来,为自己所用。这些成功人士的成功秘诀,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适用的,你也不例外。

告别过去

不管你过去获得了怎样的成功,或是有了怎样刻骨铭心的记忆,都跟它们道别。因为你要追求更美好的未来。要实现这个目标,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告别过去,抓住现在,因为决定你未来的是现在,而不是过去。——华莱士·沃特尔斯

吸引力法则需要你迈出的第一步就是想,现在就去想。它强调的是“现在”,想的是未来,跟过去无任何关联。因为过去已成为历史,它已经决定了你的现在,而你的现在正决定着未来,所以,如果你想充分发掘属于自己的人生秘密,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首要前提就是告别过去。

现在有些人常把“如果”、“假如”一类的词挂在自己的嘴边,于是过去的一切都成为他们的托辞。其实不论你是谁,做什么事情,尤其是发展自己的强项,都不应局限于现在,更不应局限于过去。

不要总是回忆过去所遭遇的种种窘境与不顺,即使那些曾经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此时也要完全抛开,想都不要想,更不要把这些事情时时挂在嘴上,记在心里。不要向别人讲述父母是多么贫穷和窘迫,或自己的童年生活有多么艰难,沉湎于回忆贫穷或谈论贫穷,只会在精神上将自己列入穷人的队伍,给自己打上穷人的印记。这一切,只会压抑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击垮自己追求财富的信念。这就是吸引力在消极方面给你造成的巨大伤害。

不幸的记忆也容易被删除,辉煌的记忆却也总为人恋恋不舍。其实这也是不应该的。即使你过去十分成功,也不应有所留恋。留念昨天的人,往往都是短视的人。他们只是一味地停留在昨天的辉煌里,沾沾自喜、自以为是。由此,他们也经常陷入不思进取、裹足不前的泥潭。1967年,当瑞士研究人员提出他们的发明——石英表时,遭到了瑞士本土众多厂商的嘲笑和拒绝:这种新型手表上没有任何滚珠,没有任何齿轮,没有任何发条,这样的东西怎么可能配得上“手表”的称号呢?当时,瑞士的众多手表制造商对他们“昨天”的手表是那么的自信,甚至根本就没对这种新想法加以保护。后来,当瑞士的科研人员在手表博览会上展出这种手表时,一位日本人从石英手表展台前走过,看了几眼,回去后很快批量生产推向市场。由于石英表价廉物美,所以很快就风靡全球。历史就这样被日本商人改写了。

瑞士商人由于不思进取、盲目自大,失去了再一次成功的机遇。想一想这个教训,我们便要时刻提醒自己:昨天的一切已经过去,千万别被昨天的成功挡住了自己的视线。

在这方面,居里夫人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1903年12月,由于居里夫妇的惊人发现,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他们却极端藐视名利,居里夫人甚至把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奖章给孩子们当玩具。面对人们惊奇的目光,居里夫人说:“荣誉只是一个人努力成果的记录,奖章就像玩具一样,玩玩就是了,把它像神具一样奉守着,反而一事无成。”

这正是居里夫人的过人之处。她知道“昨天”的真正含义。昨天是什么?昨天只能代表过去。

然而不幸的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时间的意义,一味地沉迷于昨天的成功之中,他们被胜利冲晕了头脑。殊不知,成功与失败只有一墙之隔,他们在沉迷的同时,也一步步走向了失败,终有一天,他们会落入失败的井里。

昨天犹如作废的支票,未来订单的兑现需要你现在去填写。所以,从现在开始,不论你过去是失败的,还是成功的,跟它们说再见,好好把握现在和未来,这样你才打开了秘密之门。

列出人生清单

人生订单在开始时,给每个人的都是空白页。你要向宇宙下订单的话,就将你的理想和目标在上面写下来。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不要在乎别人的看法,永远不要。你的生活由你创造,你的人生由你决定。——尼尔·唐纳德·沃尔什(作家、演说家、潜能研究专家)

思想是行动的基础。——柯罗连科(作家、社会活动家)

生命清单,其实就是人生计划,它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必须付诸努力的目标组合而成。它可以围绕一个主题精心布局,亦可以涉及不同的领域和命题,最大程度地丰富生命。

作为个体生命自我觉醒意识的体现,“生命清单”是一种有序的、遵循一定步骤的有益人生策划。当然,由于主观意识的差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洞察预见自身的潜能和实际情况来制订整个一生的计划,但针对人生某些时段的某些事,我们完全可以也有必要,仔细地安排做事的程序和要点,以作为行动的依据和指南。

人生清单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明确,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知道哪些已经做了,哪些还没有做,哪些做了而没有做好;人的记忆是有限的,清单不但可以起到提醒作用,还可以让人生清单来记录我们的人生目标过程……

更重要的是,人生清单上列举的是自己希望发生的,能带给自己满足感的美好东西。而美好东西又会吸引更多的美好,所以,一看到这些清单上的美好事物,你就会情不自禁地感到自信和快乐,这更有利于目标的实现。

时常“清理”一下自己的生活,给自己列一份清单吧,亲情的清单、爱情的清单、理想的清单等等,只要将它们列举出来,时常关注它,吸引力法则就会给你带来一个个意想不到的美好结果。远在44年之前,约翰·戈达德就把他这一辈子想干的大事列了一个表。那时他15岁,是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孩子。他把那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表上列出了他的梦想清单:到尼罗河、亚马逊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骑上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子,参观月球……他把每一项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了乔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格莱兹去探险,这是他首次完成了表上的一个项目。他21岁时已经到21个国家旅行过。22岁刚满,他就在危地马拉的丛林深处发现了一座玛雅文化的古庙。同年他就成为“洛杉矶探险家俱乐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成员。接着他就筹备实现自己宏伟壮志的头号目标——探索尼罗河。戈达德26岁那年,他和另外两名探险伙伴来到布隆迪山脉的尼罗河之源。三个人乘坐一只仅有60磅重的小皮艇开始穿越4000英里的长河。他们遭到过河马的攻击,遇到了迷眼的沙暴和长达数英里的激流险滩,闹过几次疟疾,还受到过河上持枪匪徒的追击。出发十个月之后,这三位“尼罗河人”胜利地从尼罗河口划入了蔚蓝色的地中海。尼罗河探险之后,戈达德开始接连不断地加速完成他的目标:1954年他乘筏漂流了整个科罗拉多河;1956年探查了长达2700英里的全部刚果河;他在南美的荒原、婆罗洲和新几内亚与那些食人生番、割取敌人头颅作为战利品的人一起生活过;他爬上阿拉拉特峰和乞力马扎罗山;驾驶超音速两倍的喷气式战斗机飞行;写成了一本书《乘皮艇下尼罗河》);他结了婚并生了五个孩子。开始担任专职人类学者之后,他又萌发了拍电影和当演说家的念头,在以后的几年里,他通过讲演和拍片为他下一步的探险筹措了资金。他按计划逐个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到现在为止,5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并且,他还获得了一个探险家所能享有的荣誉,其中包括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现在,59岁的戈达德依然显得很年轻,他不仅是一个经历过无数次探险和远征的老手,还是电影制片人、作者和演说家。他仍然把家安在加利福尼亚南部,和妻子住在一栋旧式平房里。在屋里,他悠闲地坐在那些干缩的头骨、银制的匕首、闪亮的编织和充满异国情调的工艺品之间,这些东西常使他回忆起往日的探险生涯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清单,不只是安排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更为重要的是,它使我们树立了一种精神理想和人生追求,为人生指引了航向。

你的未来,就是日后宇宙对你人生清单的兑现,如果你对自己做的或将要做的事没有任何准备,就会必败无疑。即使宇宙能实现你的任何“要求”,而你却在订单上只字未写,没有半点“要求”,当然也就什么也兑换不到。

思想指导行动

创造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一个人产生一种想法,或是一直保持常有的思维方式,他就已经处在创造过程中了,他所要求的东西,他的目标愿望就是这样被创造或实现的。——迈克·柏纳德·贝克维斯

行动要保持正确性、目的性和有效性,需要思想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就是你头脑中的想法,就是你为实现愿望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向宇宙提出了你的“要求”之后,就要在思想意识上形成相应的行动方案,这样才能依照欲望强度大小决定各事项的顺序。在这种决定顺序的过程中,你不难发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及所谓的“第一欲望”。

你所有的恐怖、不安及不吉利的预感……,都是由你相信其他的力量和充满恶意的力量造成的,这些都源于你思想意识的贫乏。

你所知道的惟一精神创造力就是思考。当你理解到自己的思考创造能力,并认识到思考是活生生的东西时,便可以解脱一切束缚,从生活中的所有隶属状态中解放出来。

拥有科学思考的人,不会将力量给予四周的事物、境遇、人类及环境……。他们知道吸引力法则的秘密,他们明白自己的思考和情感就是实现自己命运的力量,所以他们能够安定、平衡及沉着。他们也知道,自己惟一的敌人是对自己的否定和充满恐怖的思考,所以,他们对一切的人、事、物都不会感到惧怕。

会思考的人,或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去思想、去规划引导自己行为的人,往往能巧妙地解决问题,理想愿望的实现也变得十分容易。有一个14岁的男孩在报上看到招聘启事,正好是适合他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当他准时前往应聘地点时,发现队伍已排了20个男孩。如果换作另一个意志薄弱、不太聪明的男孩,可能会因为如此而打退堂鼓。但是这个小伙子却完全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应开动脑筋,运用上帝赋予的智慧想办法解决困难。他不往消极面思考,而是认真用脑子去想,看看是否有方法解决。于是,一个绝妙方法产生了!他拿出一张纸,写了几行字。然后走出行列,并要求后面的男孩为他保留位子。他走到负责招聘的女秘书面前,很有礼貌地说:“小姐,请你把这张便条纸交给老板,这件事很重要。谢谢你!”这位秘书对他的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看起来神情愉悦,文质彬彬。如果是别人,她可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这个男孩不一样,他有一股强有力的吸引力,令人难以忘记。所以,她将这张纸交给老板。老板打开纸条,看后笑着交还给秘书,她也把上面的字看了一遍,笑了起来,上面是这样写的:“先生,我是排在第21号的男孩。请不要在见到我之前作出任何决定。”

你想他得到这份工作了吗?你认为呢?像他这样会思考的男孩无论到什么地方一定会有所作为。虽然他年纪很轻,但是他知道如何去想,如何去思考。他已经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抓住问题核心,然后全力解决它,并尽力做好。

实际上,人一生中会遇到很多诸如此类的问题。当你遇到问题时,一旦认真进行思考,便很容易找到解决办法。

如何将模糊微弱的“愿望”转变成清晰强烈的“欲望”,是掌握吸引力法则的重要一步。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心中便会萌生一种力量,不断驱使自己向前推进。

有一个著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在谈到他成功的秘诀时说:“我有意将我长跑路线上的几个地点记得烂熟,所以,每当我跑完一个里程时,我就在心里想着下一个里程的名字,这样,一段很长的路线就被我在心里分割成好几段小的里程,而我需要做的就是全力跑完这些短的里程。”日本人也主张每天努力改善一点点,他们认为,即使提高的步子不能使你闻名世界,但却一定有助于做出更好的成绩和获得成就感。每天进步一点点,其实就是最适合完成目标的一种方式。

想获得成功,最忌讳的就是思想一片空白,没有目标、终日无所事事。思想指导行动,只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思想,你便可以创造出促使自己成就一切的强烈欲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