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09 20:22:56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靳希斌《教育经济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绪 论

1.教育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1)学科性质

总体而言,教育经济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具体分析其学科的属性,国内学者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同的看法:

①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科学体系中的一个新领域,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称之为部门经济学。

②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科学群体中的一个新领域,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科。

③教育经济学既不是部门经济学,也不是教育科学分支,它是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

④教育经济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科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质。

综合上述观点,并从这门学科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认为教育经济学属于部门经济学比较合适也比较科学。(2)学科研究对象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的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示的一门边缘学科。

2.国内外教育经济学的体系结构有哪些不同?

答:国内外学者在教育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结构上存在不同的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基础不同

①欧美和日本的学科理论体系建立在人力资本理论和价值理论基础上,把教育可以带来价值增值作为出发点。

②国内学者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教育理论为学科理论基础,吸取西方人力资本理论合理内核来考虑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体系结构。(2)逻辑体系不同

①欧美和日本的学科理论体系结构以“投资—生产—利润”过程为系统的,把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完全等同起来,当作一个过程考虑。苏联、东欧的教育经济学一般从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教育与劳动力、与专家培养的关系上确定学科体系。

②国内学者将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看成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不同过程作为出发点,把“教育投入—教育资源利用—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发展科学技术—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经济增长”当作整个系统来构建学科体系。(3)具体内容不同

①欧美和日本所确定的学科体系一般由四个主要部分构成,即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教育投资或教育资本、教育经济效力、教育经济收益。苏联、东欧确立的学科体系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组成部分也较繁多,大体包括:教育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社会再生产体系中的教育;国民教育计划的制定和预测;培养专家和使用专家的问题;教育工作人员劳动和报酬问题;教育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教育经费问题;教育的经济效率问题;对西方教育经济理论的评析。

②国内确立的社会主义教育经济学的体系结构,一半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教育经济学学科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学科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第二部分,教育经济学学科确立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宏观层面阐述教育与经济的关系,论述教育对经济的依存性和教育对经济的宏观经济效益;第四部分,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具体概念、范畴、定律、原则、规律,以及计量模型和数据指标;第五部分,教育人力资源配置与组合和劳动报酬问题;第六部分,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规划的制定以及教育未来发展战略等问题。

3.谈谈学习和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意义。

答:学习和研究教育经济学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可以提高对教育具有战略地位的认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以及教育内部的一些经济规律,认识教育在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战略重点与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教育的社会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2)通过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变革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改变人们把教育仅仅看作“消费事业”、“福利事业”、“行政事业”等陈腐观念;树立起教育发展观念、教育改革观念、教育服务观念,以及竞争意识、效益原则等新观念;充分认识教育对人力资源开发、智力开发、智力投资所具有的特殊意义。教育与生产力具有直接关系,教育具有生产性,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3)通过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为以下问题提供理论根据和实证资料:如何使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如何使教育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如何使教育结构适应经济体制结构;如何使教育内部构成具有合理的最佳比例,使社会熟练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教育、培养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保持相对的平衡,使教育投资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建立合理的教育体系、结构以及投资比例。(4)通过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科学数量化,防止教育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减少教育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提高教育效率和经济效益。(5)通过教育经济学的学习与研究,可以为科学地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及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学科研究的理论,结合中国国情,科学地规划出符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以及对教育科学与教育事业发展进行科学的预测,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教育的当前与长远的需求得到恰当处理。这不仅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实际意义,而且对教育事业发展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适应社会经济部门对各种专门人才的要求,也有重要意义。

4.阐述教育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并说明每个阶段所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答: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经过了萌芽时期、初步形成时期和发展时期三个历史阶段。(1)萌芽时期(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标志着现代教育经济学学科萌芽起点的研究,是苏联斯特鲁米林于1924年写的《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学术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教育经济学论文。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沃尔什于1935年写的一篇《人力的资本观》曾被西方认为是有关教育经济学的第一篇论文。

教育经济学的产生或称萌芽时期主要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有了论文及专著,而且数量在不断增加。在这些著作和文章中虽然有了数量化的计算方法,但都还没有使用“教育经济学”名称。第二是产生时期,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在业劳动者来论述与讨论教育的经济意义和价值,还没有更多更深入地涉及教育规划、教育结构、教育计划以及财政问题等方面。(2)形成时期(20世纪60年代)

对教育经济学形成做出重大贡献的著名学者是美国学者舒尔茨和丹尼森。

教育经济学形成时期特点包括:有了以“教育经济学”命名的专著;有了评价教育经济学研究成果的著作;有了这门学科理论基础的专门著作;有了较为细致的计算方法的著作及评价;有了关于这门学科的选编书目和资料。学科研究的范围与内容也有很大的扩展,大量涉及教育与规划、财政等方面的关系;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教育经济学学者和专家,为教育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后)

教育经济学发展时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①研究的内容及范围有了很大拓展;

②出现了许多新的研究课题,重视研究教育对社会需求和职业岗位的适应问题;

③在研究工作组织方面,国际性研究组织与机构不断增加,许多国家还在高等学校设立专题性研究组织、学会及机构;

④在具体计算方法研究方面,数量化、定量化以及数学模型设计等计算方法继续被重视,并且有了计算方法方面的专著;

⑤国际上许多国家大学里开设了“教育经济学”课程。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教育经济学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独立学科,各国都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使得教育经济学在世界范围内有了一定的地位。

第2章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思想

1.运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理论阐明教育劳动的性质。

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理论,教育劳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质:(1)教育劳动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所谓特殊的使用价值就是只提供活动性服务,而且这种活动直接加入生产过程,是生产上非有不可的一种劳动。(2)教育劳动是一种具有间接生产性的劳动。从扩大了的生产劳动概念角度来看,教育是培养不一定要亲自动手且可以远离劳动对象的生产管理人员、工程师、工艺师、设计师和技术人员的劳动。(3)教育劳动对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和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生产性质。因此,教育劳动的生产性,主要表现为教育能直接生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和直接生产科学技术生产力。

2.论述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

答: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也是劳动力的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一是指恢复、保持现有劳动力,二是指延续和培养新的劳动力。培养和训练新的劳动力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因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教育可以再生产人的劳动能力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作用的发挥是建立在劳动能力的特征之上的。根据马克思的观点,劳动能力的含义及其特征可以从以下方面考察:其一,从一般意义上说,劳动能力是指人征服自然或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人劳动的能力,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其二,从资本主义意义上考察,劳动力也是商品,它是属于工人自己的商品,是雇主和厂商购买的对象。雇主和厂商主要依靠工人劳动能力创造的剩余价值获取高额利润。其三,在现代社会,发展人的劳动能力,提高人的劳动能力,主要是指开发人的智力,提高人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水平。从劳动能力的含义中可得出劳动能力的基本特征包括:一是它是人的活的劳动力,并且存在于人的活动中,是同劳动者本身分不开的;二是它只有在一定产业部门中,在劳动中,在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才能发挥出来;三是它除了生产自身的价值以外,还能创造新的价值。也就是说劳动能力可以使劳动能力本身的价值和它所创造的价值之间有差额,别的商品不具备这一特征。

②教育可以使人的劳动能力充分发挥出来,使其特征充分显示出来。这主要是因为人的劳动能力的生产、发展和提高是在后天社会实践活动中实现的,是通过教育和训练获得的。由于教育与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之间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所以教育对于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有着直接的影响和作用。(2)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和形态

①教育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主要指劳动者的智力水平。而劳动者的智力水平主要指其受教育程度和生产技术水平。通过教育可以把非熟练劳动力培养训练为熟练劳动力,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性质,提高人的劳动能力质量。

②教育改变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态。人的劳动能力的形态,主要是指劳动力所从事的劳动是以体力形态为主还是以脑力形态为主。马克思指出,教育作为一种服务形式,它可以使劳动能力改变形态,使劳动能力具有专门性。因为通过教育可以把以体力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为特征的劳动力,改变培养成以科学知识形态为特征的劳动力,增加物质生产过程中的脑力劳动者的成分,使劳动力从只有简单劳动形态的能力发展为具有复杂劳动形态能力的劳动力。复杂和专门的劳动力,他们的科学知识和专门技术虽然有一部分也来自直接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但绝大部分主要是来自专门的教育和训练。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这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3.结合实际说明教育在科学技术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作用。

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教育在科学技术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科学知识形态生产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具体分析如下:(1)教育具有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科学的社会功能

科学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继承性。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的科学成果,是科学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功能。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教学,使人类先前所积累起来的基本科学知识得以世代相传,为新的科学发明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教育还要不断发展科学,再生产新的科学,创造和开拓新的科学领域。例如,据有关材料介绍,美国大部分的科学研究单位和课题都在名牌大学里,美国许多新的科研成果是在高等院校取得的。以美国旧金山南部的硅谷为例,这里有半导体公司,专门从事生产先进的集成电路微型硅片、电脑和软件,在全世界半导体市场贸易额中,硅谷约占五分之一。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重要原因就是凭借斯坦福大学及研究院的科研力量,其中有些公司就是学院科研人员创办的,并且获得了许多新的科研成果。(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职业技术学校和工艺学是使科学变为技术,变为直接生产力和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工艺学,可以使手工工具转化为机器,完善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工具,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社会生产力。现实中许多情况都说明了这一问题。例如,从国外引进一批新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国内技术力量有限,不会使用新机器,不懂新技术。这样实际上科学还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技术,没有转化为生产的一般条件,没有形成直接生产力。在这种情况下,由一些专家和技术人员创办的一个短期技术教育培训班,使许多人很快地就学会使用和推广,使已有的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技术投入生产过程,就可以直接提高劳动生产力。(3)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有效形式

教育是把人类长期积累的科学知识,经过有目的的选择、提炼、加工、概括并进行传递的过程。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说教育是科学知识传递和再生产的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知识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目前世界各国特别重视发展高等教育,因为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是再生产科学知识的重要阵地,它起着发展科学、推广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高等教育机构内有许多科研单位,具有较好的科研条件,它本身就是传递科学知识的场所,具有较好的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具有一支既能从事教学,又能从事科学研究并且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师资队伍。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内系科专业和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和科研空气也很浓厚,再加之科研与教学可以相互促进,因此十分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把高校办成教学、科研中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教育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制定了各项政策促进教育的发展,使其在科学技术形态生产力再生产中的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4.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是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

答: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核心是社会物质财富是由劳动者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价值,因此与此相关联的是劳动者报酬应该等价交换、按劳取酬等。这些理论中包含许多关于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的思想和观点。因此,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价值学说是研究计量教育经济效益的理论基础。具体分析如下:(1)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指出教育费用是劳动力价值的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力总价值是由二部分构成的,即劳动力本人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劳动力子女所必须的生活资料费用;劳动力所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教育和训练费用,是劳动力价值总和的重要组成部分。(2)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认为复杂劳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生产商品的劳动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简单劳动,是指一般人类劳动,是简单劳动力的耗费;复杂劳动,则是需要经过一定的专门的教育和训练,使劳动者具有—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的劳动。由于复杂劳动需要一定的教育和训练,所以复杂劳动必然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由于复杂劳动力比简单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具有较高的价值,因此也必须相应地付给较高的工资报酬。马克思指出,复杂劳动力的工资报酬应该是简单劳动力工资报酬的多倍或自乘。(3)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指出教育劳动将影响社会经济价值的形成。教育劳动能够创造社会经济价值,主要是指教育劳动成果即培养智力劳动力、熟练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与物质生产资料结合,创造出物质财富。马克思关于教育将影响经济价值形成的思想,在当时只是从理论上进行了科学阐述,得出了科学结论,还没有对这一理论进一步从数量方面加以论证,没有使教育的经济价值定量化。但是马克思对教育具有经济价值的定性分析,为其定量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特别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复杂劳动与简单劳动理论以及按劳分配的原则等,都为从数量上研究确立计算教育的社会经济价值,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3章 人力资本理论

1.什么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人力资本的概念是美国沃尔什首先提出的,并由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首先给予阐释而获得特定的含义。它与物力资本相对应,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资本。

人力资本是指个人和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它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生产能力;个人或人口群体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并非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靠投入一定成本获得的;人力资本本身并不是人类发展的目的,而是人类发展的工具和手段,它只体现了个人或人口群体所具有的能力或素质的经济价值,绝不是个人或人口群体价值的全部。

2.概括论述人力资本理论的基本观点并阐明各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答:(1)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人口质量重于人口数量。

②人力资本投资作用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作用。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④教育投资收益率高于物力投资的收益率,因此,资本积累的重点应从物力资本转移到人力资本,要追加教育投资总量。

⑤教育投资收益率是可以测算的,基本上同物力形态投资收益率的测算相同。其基本公式为:收益/成本=收益率。(2)人力资本理论代表人物的观点

①舒尔茨的主要观点

a.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社会经济增长的源泉。

其一,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超过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率。

其二,人力资本在各个生产要素之间发挥着相互替代和补充作用。舒尔茨认为,在现代社会中,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会更多的代替其他生产要素。

其三,具体数量化计算进一步证明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舒尔茨用自己创造的经济增长余数分析法,测算出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由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的贡献。

b.教育促进经济增长是通过提高人们处理不均衡状态的能力的具体方式实现的。

c.人类时间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有效地合理使用与分配时间的能力,也是人力资本的构成部分。舒尔茨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的命题。

d.教育也是使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趋于平等的因素。舒尔茨认为,教育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工资的差别主要是由于所受教育的差别引起的,教育能够提高工人收入的能力,影响个人收入的社会分配,减少收入分配的不平衡状态。

其次,教育水平的提高会使因受教育不同而产生的相对收入差别趋于减缓。

最后,人力资本投资的增加还可以使物力资本投资和财产收入趋于下降,使人们的收入趋于平等化。

②丹尼森的主要观点

丹尼森在人力资本数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做出了较大的贡献,是西方人力资本计量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观点如下:

a.认为教育不是生产中的单独因素,是生产中人力因素的一个组成部分。

b.教育因素和教育投资指的是受正规教育年限的多少。

c.“知识增进”是人力资本的组成部分。所谓人的“知识增进”,主要包括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习质量和毕业后自学、进修所获得的知识,人的知识扩大的存量,知识应用延续时间的减少等。

d.正规教育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只有其中的3/5在起作用。除教育因素外,还有其他因素的作用,如天赋、才能、工作经验等因素。丹尼森将3/5定名为α系数,作为计算个人收入的修正因素。

③贝克尔的主要观点

贝克尔运用经济学理论研究了各种人的行为,并力争做到数量化,其代表作《人力资本》一书集中反映了他的人力资本的观点,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a.人力资本投资的目的,既要考虑当前的经济收益,又要考虑未来的经济收益。

b.在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内容。

c.收集信息、情报资料也是人力资本内容之一,同样具有经济价值。

d.提出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计算公式。以正规教育为例,公式为:,式中c为第10年的教育的直接成本,X为受过第010年教育而放弃的收入,X为受过第9年教育的人的收入,Y为受过ii第10年教育的人的收入,n为受过10年教育后可以赚得收入的总年数,r为第10年教育的收益率,i为所观察的年份。

e.提出了年龄—收入曲线,如图3-1所示。图3-1  年龄—收入曲线

f.贝克尔还用具体数学计算和实证研究说明了高等教育收益率,同时也比较了不同教育等级之间的收益率差别。

b.此外,他还提出了个人的文化收入、心理收入以及生育行为经济决策等。

3.如何理解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

答:一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的构成包括三个主要部分:教育投资、保健投资和人力资源迁移投资。其中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导和核心,医疗保健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附加,人力资源迁移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补充。要理解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从人力资本投资的构成上看,医疗保健投资和人力资源迁移投资不仅在量上大大低于教育投资,而且在作用上也只是间接的。保健投资包括医疗卫生费用和卫生、安全保护费用,旨在提高一个人的寿命、力量、耐力和精力,可以认为是对人力资本使用的养护性费用。人力资源迁移投资是指人在寻找新的工作、迁徙、旅游、家庭重建和更换工作时付出的投资。(2)从投资的阶段上看,教育投资伴随人的一生,属于持续的投资;而保健与迁移投资是时断时续的。教育投资主要由正规的学校教育和在职培训构成。正规的学校教育,从时间上看,包括从幼儿园教育直至研究生教育;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道德驯化、基本常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构成教育投资的主干。在职培训是教育投资的主要附加形式,从时间上看,包括从岗前培训直至离岗后再就业培训;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解决问题技能培训。除此之外,各类社会机构组织的非正规培训、个人和家庭为提高工作能力或增加工作选择能力所进行的自愿性教育投资,也属广义的教育投资范畴。(3)从投资的作用上看,教育之外的投资对人力资本的提高起间接作用,教育投资起直接作用,而基础教育投资则起主导作用。基础教育包括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三部分。相应地投资也分为三部分。从主体上看,有国家投资、企业投资和个人投资;从投资形态看,有有形投资和无形投资两大类;从投资流向上看,有小学教育投资、初中教育投资和高中教育投资。(4)从投资的预期上看,教育投资是影响预期的关键经济因素,非教育投资一般而言,虽也有经济上的考虑,比如劳动力迁移投资,但更主要的是满足心理与生理的需要,比如定期健康检查、买补药等。

综上所述,一般情况下,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核心。

4.如何理解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关系?

答: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区别在于:

第一,人力资本是一种质量的概念,它反映出个人或人口群体的生产能力或收入能力水平,而人力资源则是一种数量概念,是一种自然资源,人力资本比人力资源概念丰富得多;

第二,人力资本反映的是个人或人口群体之间生产能力或收入能力的差别、劳动力素质差别,而人力资源反映的是人力同素质前提下的数量差别;

第三,人力资源缺乏人力资本丰富的概念内涵,没有涉及关于投资、资源配置、投资决策等经济关系;

第四,人力资源不能像人力资本一样反映人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等质量因素的稀缺性,以及市场供求关系。 

二者的联系在于:人力资本实质上是已经开发了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本实际上就是对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过程,使其从原始状态转入人力资本状态。

第4章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节教育供求关系?

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将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育供求还应受国家行政手段、法律手段调控,使教育供求关系服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要求。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调节教育供求关系的措施如下:(1)以市场调节为主导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供求要受到市场经济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的调节。因为教育供求是由市场经济、商品生产供求关系派生出来的,它直接产生于经济社会对劳动资源的质量需求。因此,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必须以市场调节为主,以其他手段为辅。(2)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

市场调节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且教育产品有其特殊性,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教育供求进行调节,需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适当结合起来。由于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应以政府调节为主,不同的教育其产品特征不同,应区别对待。义务教育更接近公共产品,政府在调节其供求矛盾时,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的条件,适当确定义务教育的年限和目标年份。非义务教育,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相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更接近私人产品,在以政府调节为主的同时,可更多地通过市场调节缓解其矛盾。例如,可通过学费标准的降低和提高调节其供求。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教育领域应逐步形成政府宏观调节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双重调节机制。

2.从微观与宏观层面具体说明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

答: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从宏观层面分析,即教育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微观层面分析,即教育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具体内容参见本章复习笔记。

3.结合实际说明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答: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其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先导性

教育的功能伴随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产生新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功能由促进人文科学文化的积累传播向为经济服务的实用科学的转化。在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大潮之中,教育日渐成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驱。教育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的滋生地、发源地,许多新思想和进步理念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的和谐发展。(2)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基础性

教育的首要功能是培养人才,千千万万的劳动力大军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积累、储备和迁移流动是拉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当前我国经济步入了多元化发展的时代,这就决定了对各级各类人才需求的增大,既需要高层次的适应高科技发展要求的高精尖人才,同样需要具备一般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因此要求教育要培养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满足高新科技的开发要求,还要培养相当数量的本科生以适应内涵式的科技企业发展,更要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等职业教育劳动力满足企业技术更新、产业升级换代的需要。只有各级各类人才都为社会和谐发展服务,才能奠定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3)教育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的全局性

全局性反映了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人才的战略意义,没有相当数量和质量的人才为基础,难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积极推进普及基础教育,扩大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储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人力资本,关系到全局的发展,直接制约和影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标实现程度。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不是在已有基础上建立平衡关系,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建立新的促进、协调、和谐关系。当前世界各国都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审视教育的作用,把教育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局性的高度加以重视。

4.具体论述教育与物质生产过程各个环节的关系。

答: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过程的这四个环节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制约的。教育与物质生产这四个环节的关系,绝对不是教育仅仅与分配和消费有关系,教育与生产和交换也有着密切的关系。(1)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上来看,教育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教育要消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同时可换取劳动力的智力和科学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又是生产的一个要素,是一种潜在性的生产。这样,教育消费的结果可以间接转化为生产过程的一个要素,使教育具有生产因素和经济意义。(2)从教育经济效果来看,教育是有限的消费,又是“扩大”了的生产。教育消费总是一定量的消费,教育消费多少是要受到多方面制约的,是有一定限度的。但这种一定量的消费所带来的经济效果是一个增加了的“量”,这个“量”将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地扩大,不断地增加。因为一定的教育消费量可以在生产过程中一次次反复实现,一次次不断使经济效益量得到增加。(3)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上来看,由于教育经济效益回收期较长,因此教育则表现为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消费为了生产,生产为了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再生产,今日的消费是为明日的再生产做准备。

总之,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与各个具体环节的关系可以进一步说明教育过程与物质生产过程的关系和联系。

第5章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阐述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答:科学技术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在于:(1)生产发展决定科技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产生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也有赖于社会生产。近代科学技术之所以能建立起来,其主要原因是在大工业生产的条件下,把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了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系统的科学技术理论与学说。 (2)科学技术是社会生产的推动力量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起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科学是潜在的社会生产力,而技术则是直接社会生产力。科学可以通过与物质生产资料相结合物化为生产技术,转化为物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生产力、现实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的重要因素。随着物质生产的社会化和现代化,特别是物质生产的高度自动化,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关键性的或决定性的因素。

③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效率发展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进步程度。在现代化生产发展的条件下,社会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依靠提高社会劳动生产效率,而社会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又主要取决于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发展程度。

2.论述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作用。

答: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再生产的重要条件,科学技术对社会生产发展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是通过现代教育实现的。现代教育对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再生产科技的功能

传递、积累和借鉴前人的科学技术成果,是科学技术本身发展和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为科学技术不是某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而是人类社会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结晶,是一个不断传递、积累、发展和再生产的历史过程。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基础学科传授,使人类先前所积累起来的基本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技术得以世代相传,继承下去,传递下去,为新的更高一级层次的科学技术发展打下基础;另一方面,现代教育还要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再生产新的科学技术,创造和开拓新的科学技术领域。(2)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作用

教育是使科学转化为技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途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是要有一大批掌握科学技术的技术人员队伍和熟练劳动者队伍。前者将科学转化为技术,后者将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目前,我国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科学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所占的比重还十分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效率太低。要想改变这种局面,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改革和完善教育体系,重视现代教育在科学变为生产技术中的作用。(3)教育是科技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因为教育是把人类长期所积累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经过有目的地选择、提炼、加工、概括而进行传递的,同时在传递过程中又有科学的讲授、传递方法和手段,因此效率比较高。所以,现代教育是科学技术传递和再生产的有效形式。通过教育可以大大缩短科学技术再生产的必要劳动时间。目前世界各国特别重视高等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因为高等专业技术教育是再生产科学技术的重要阵地,它具有发展科学、推广技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功能。高等教育机构内有许多科研单位和优越的科研条件,它本身就是传递科学技术的场所,具有较好的信息资料和实验设备,具有一支既能从事教学,又能从事科学研究,并能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师资队伍。同时,高等教育机构内系科专业和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学术争鸣和科研氛围也很浓厚,再加之科研与教学可以互相促进,因此,十分有利于科学研究和创造发明。把高等学校办成教学、科研中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也是有利于科学技术发展的。

3.联系实际说明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的关系。

答: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使用、消费、流通、交换为过程的经济形式,知识是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和现实价值的重要载体。现代教育的基本职能就是传播文化和科学技术,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扩大科学技术的经济效力。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1)现代教育是知识经济的基础

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支撑点,知识经济的发展呼唤大批新人才,而人才培养就需要发展教育。在知识经济社会中,教育是社会生活的中心,知识社会是学习的社会,知识经济时代也将是教育的时代。知识经济在世纪之交的兴起,与教育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手段,培养了知识经济赖以产生和发展的高技术人才。以高科技为代表的科技知识应用和以人的智力为代表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教育)是知识经济的两大支柱。(2)知识经济对现代教育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

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要发展知识经济,必须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为迎接知识经济的到来和挑战,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按照知识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实现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变。首先,要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其次,要实现“精英式大学教育”向“大众化大学教育”的转变;最后,要实现“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

总之,现代教育要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相信教育、智力、知识对物质生产的巨大作用,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地位,发挥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4.知识经济对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有哪些具体的影响?

答:未来知识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对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均发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上,必须真正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改变教育仍是公益事业的观念,树立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是生产知识、扩散知识的产业,教育是生产性投资的观念。(2)基础教育仍坚持抓好普及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把它们作为重中之重,在坚持全面发展方针指导下,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要抓两个方面:一是改革课程体系;二是建立开放的教师培养模式。(3)高等教育将担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其将有三大功能:知识传授功能、知识生产功能、知识物化功能。(4)企业教育与培训将有更大的发展。(5)建立现代化教育体系。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教育的类型结构要适应经济部门产业结构的需求,为经济部门产业结构变化服务。

②教育的级别结构要适应生产系统劳动力水平结构的需要,为劳动力结构变化服务。

③教育的专业结构要适应生产系统技术结构的需要,为技术发展和优化结构服务。

④教育部门培养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知识和智力结构以及企业精神,要同经济部门科学技术发展速度、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相适应,为经济部门不断进行科学技术革命服务。(6)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内容,使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内容紧密结合经济建设和现代生产的实际,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7)改革和建立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和方法,使教育方法尽快采用新的组织形式和技术手段,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教育组织形式和手段,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总之,现代教育要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和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挑战,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物质生产中的作用,首先必须改革陈旧的传统教育观念,真正相信教育、智力、知识对物质生产的巨大作用,把教育摆在战略重点地位,发挥教育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

第6章 教育服务与教育服务贸易

1.如何理解教育服务及其主要特点?

答:教育服务的基本含义指教育服务就是教育活动的产品。这种产品就是商品,它既具有使用价值,也具有交换价值,同物质商品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形式的不同。教育服务产品的买卖关系的实质内容是:在教育市场上购买教育服务就是购买商品。教育服务在市场交换中形成教育市场。

教育服务的主要特性在于:教育服务是整个服务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具有一般服务业的特性之外,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服务具有基础产业性;(2)教育服务具有交换性、市场性;(3)教育服务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同时性;(4)教育服务产品消费者具有多层次性、多元性。

2.结合实际说明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答: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具体地说,主要包括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人才市场、科技市场、劳务市场的关系,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1)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

教育与物质形态商品市场的关系,除了学校校办产业直接生产的各种物质产品,投入市场交换,充实物质商品市场,繁荣市场经济外,主要是通过教育对发展物质形态商品生产的作用表现出来的,主要体现为教育能缩短生产物质形态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

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探讨教育与市场经济关系的核心问题、关键性环节。教育与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人才和劳动力市场,是联结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键性环节或纽带。

②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的内在联系,表现为教育对专门人才培养和劳动力训练的作用上。

③教育与人才和劳动力市场还有深层次的联系。这种深层次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教育对人才和劳动力价值的作用反映出来的。(3)教育与科学技术市场

教育与科技市场有着直接的联系。科学技术是商品。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可以生产科技商品,可以直接投向科技市场出售、转让和推广。(4)教育与劳务(服务)市场

从理论上讲,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这种劳务性或服务性的劳动,可以为社会提供特殊的使用价值。这种特殊的使用价值与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教育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商品性,教育服务就是商品。教育服务的商品价值,必须通过劳务市场才能实现。教育通过与劳务市场接轨,可以繁荣和发展市场经济。(5)市场经济体制下教育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价值规律的作用来分配资源的资源分配方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通过教育资源在各地区、各教育部门和学校之间的自由转移,实行合理有效配置。这种资源配置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通过灵敏的价格信号和自由竞争来协调教育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

答:中国加入WTO之后,教育服务市场逐步国际化,各种教育服务产品进入教育市场,必然形成竞争格局。学校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服务优势,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

优质教育服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核心。学校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的形成有多种因素,其中关键因素有三个,即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教师队伍质量与结构、教学过程优化程度。因此,在提高教育服务质量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校长应对教育服务有市场化的认识,敢于引入市场机制,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使学校工作充满活力。

②学校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组织教师访学进修,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特别是组织教师开展结合教学改革的科学研究活动。

③优化教学过程是提高学校教育服务质量的根本途径。教学质量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包括合理的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更新、教学模式新颖、教学和实验手段现代化等。其中要特别注重建设现代化的实验室和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2)不断创新,创办特色学校

创办特色学校是形成学校教育服务优势的重要举措。特色学校是指学校所特有的文化模式、经营特点和办学风格。创办特色学校,增强学校活力,就可以使其与众不同,提升教育服务优势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教育服务优势,或者说学校教育服务优势是通过其办学特色表现出来的。要使学校办出特色,举措很多,包括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新方法等。(3)致力于打造学校经营品牌

打造学校经营品牌是形成教育服务优势的有力手段。学校经营品牌实际上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品牌。教育市场竞争优势表现之一就是学校服务品牌竞争,成功的学校无一不把打造学校品牌、开发品牌视为学校的生命,因此,为了提升自己的教育服务优势,学校应该制定与实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战略”,采取综合配套措施,树立学校品牌形象,扩大品牌效应,促进品牌增值。

4.加入WT0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有哪些方式和类别?

答:在教育服务贸易领域,教育具有商品性和市场化的特点。加入WT0后,国际教育服务贸易有哪些方式和类别分别如下:(1)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方式

①跨境交付。这种方式主要包括远程教育、虚拟教育机构、教育软件、通过信息与通信技术进行的公司培训(ICT教育)等。目前市场相对较小,但发展很快,尤其是通过因特网,利用信息与通信技术来进行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②境外消费。境外消费的典型方式就是另外一个国家进行课程学习或攻读学位,即出国留学。这一方式目前在国际教育服务市场份额最大,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

③商业存在。这主要包括在另一成员境内建立学校或分校,在另一成员境内成立语言培训公司,跨国公司在东道国进行的单独培训,如微软、思科的证书培训等。这种方式市场利益和未来增长潜力很大,但是成员普遍不愿意在这个领域做出承诺。目前只有七个世贸组织成员在这种方式下对高等教育做出了充分的开放承诺。

④自然人流动。这种方式主要表现为教授、教师或研究人员到另一成员境内进行短时间工作。各国对专业人才和高技术人才的需求使得这一方式很有市场潜力,但是由于政治和商业敏感,大多数WTO成员通过水平承诺对此保留了限制(如限制移民),只有学术机构之间的人才流动限制较少。(2)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的主要类别

①基础教育服务:

a.学前教育服务,即小学学前教育服务。通常由托儿所、幼儿园或小学附属机构提供,主要目标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环境。但儿童日间看护服务除外。

b.其他基础教育服务,即其他第一阶段的小学教育服务。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特点是专业知识较少。但成人扫盲课程除外。

②中等教育服务:

a.初级中等教育服务,即普通初级中学教育服务。继续小学的基础课程,但学科更明确,并且开始教授专业知识。

b.高级中等教育服务,即普通高级中学教育服务。课程包括更多学科且更专业。目的是使学生具备接受技术或职业教育,或大学教育的资格,但不针对专门的科目。

c.中等技术职业教育服务,即大学层次以下的技术职业教育服务。课程强调各科专业知识、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指导,适用于专门的职业。

d.为残疾学生提供的中等技术职业教育服务,即专门针对残疾学生、适应他们需要的大学以下中等技术职业教育。

③高等教育服务:

a.中等后技术职业教育服务,即中等后副学位技术职业教育服务。包括各种不同的学科课程。强调实践技能的教授,以及相当的理论知识的指导。

b.其他高等教育服务,即使学生获得大学学位或相等学历的教育服务。由大学或专科学校提供。课程不仅强调理论的教授,并且为学生将来的就业做准备。

④成人教育服务,即为不在普通学校或大学系统的成人提供的教育服务。由学校的日间或夜间课程以及专门的成人教育机构提供,包括广播、电视或函授,科目有普通的或职业的,成人扫盲也包括在内。但在普通教育体系中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除外。

⑤其他教育服务,即一级二级教育中不易归类的特别科目和无法定义级别的其他教育服务。但与娱乐业有关的教育服务除外。

第7章 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

1.阐明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系统组合。

答:教育结构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种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即教育纵向子系统的级与级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衔接,教育横向子系统的类与类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教育结构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

经济结构主要是指国民经济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部分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具体地说是指国民经济的各种成分、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的构成、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经济结构同样具有多方面性和多层次性。

从根本上讲,教育结构主要受社会经济结构的制约。经济结构直接或间接地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内部发展变化的趋势,制约着教育结构内部调整改革的方向。同时,教育结构也给予经济结构以巨大的影响,促进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改革、完善与发展。

2.论述教育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的关系。

答:教育结构与劳动技术结构的局域以下两方面的关系:(1)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对教育系统的级别结构、程度结构具有制约性

任何经济部门进行生产总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为前提的。一般而言,生产资料数量越大,质量越高,对劳动者的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从社会总体来看,不同的经济部门、不同的生产单位所使用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总是不相同的,并在客观上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从事生产劳动的各级技术人员之间必须有个相应的比例关系。这就说明了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制约着教育的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并且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变化,劳动技术结构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2)教育级别结构、程度结构应对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具有适应性

一定的教育级别结构、程度结构以及各级教育程度发展状况,必须与经济部门的劳动技术结构和发展水平相适应,为技术结构服务。目前我国教育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还必须进一步加以调整与改革,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①要使教育结构,特别是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适应劳动技术装备结构的需求,并不断推动劳动技术装备发展,必须抓好全体人民的普及初等教育,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中等教育。各类高等教育也应该适当发展。

②要使教育结构,特别是级别结构和程度结构适应劳动技术结构的要求,必须克服教育级别和程度结构的比例失调、结构严重不合理状况。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加速中等教育的发展。同时,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实行多层次化,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的比例要协调发展。

3.结合实际具体说明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

答:劳动力结构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中劳动力数量、质量以及地区分布的比例关系。论述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是研究和探讨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关系的中间环节,是桥梁和纽带,也是研究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相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具体而言,教育结构与劳动力结构的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1)劳动力的职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发展变化

劳动力结构性就业程度和劳动适应能力直接影响着教育结构的现状和发展。随着现代生产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我国劳动力的职业结构也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将逐步有大量的劳动力从农业产业部门中分离出来,转移到其他产业部门,特别是工业部门、技术生产部门和商业、服务业部门。这种新的就业结构要求劳动力不仅具有一般的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和劳动适应能力,即农业生产技术、工业生产技术以及管理经营能力。这要求我国农村教育结构必须有个较大的改变,除大力普及基础教育外,还要创办各种形式的初等、中等甚至高等的职业、技术、专业教育,以适应农村劳动力职业结构变化的需要。(2)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作用

劳动力水平结构和劳动适应能力形成于教育结构。教育结构对改变劳动力结构具有直接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育结构直接影响着劳动力的水平结构;二是教育结构还影响着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智力结构。解决我国当前劳动力数量大、增长快、结构不合理、文化教育程度低、不适应结构性就业的需要的因素很多,其中建立合理的教育结构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为控制劳动力的数量,降低劳动力增长速度,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技术水平以及结构性适应能力,主要来源于教育事业,依靠合理的教育结构。

4.提出你对改革教育结构的对策建议。

答:教育结构则是指教育这个社会现象总系统中各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组合和结合方式。当前我国教育结构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从以下一些方面进行改革:(1)改革教育体制结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管理要实行宏观调控间接化,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干预或少干预学校具体事务。

②学校建立健全自我决策、自我约束、自主化管理机制。学校应该具有干部任免和选择、教师聘任和晋升、劳动报酬和利益分配,以及学校建设、办学规模、专业设置、招生分配、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的权力。

③学校后勤管理社会化,从根本上改变学校办社会的现象。学校后勤或者推向社会,与社会有关方面合并,充实第三产业,或者真正实行校办产业,使其直接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这是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发挥学校规模经济效益而急切需要改革的问题。(2)调整和改革教育类别结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