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赢在起跑点(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4-21 11:41:20

点击下载

作者:李苏仁,陶红亮

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让孩子赢在起跑点

让孩子赢在起跑点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作者:李苏仁,陶红亮排版:aw出版社: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01ISBN:9787538439663本书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前言QianYan

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曾经说过:“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力,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宇宙的潜能隐藏在每个孩子心中。”但为什么大多数孩子都智力水平一般,上学后也是成绩平平,最终也没取得理想的成绩考入大学。这说明孩子的潜能并没有被充分的发掘出来,智力水平也没有很好的被开发,致使孩子的潜能浪费。而孩子的潜能能否得到开发,关键是家长。有数据显示,80%的成功人士是从接受良好家庭教育启发成长起来的。成功的孩子无一不是得到了家长的助推和培养——那正是他们成功的秘诀之一。

而在培养孩子的道路上,0~6岁时期的教育又尤为重要。德国教育学家卡尔·威特曾经说过:“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是由天赋的大小决定的,关键取决于从出生到五六岁时的教育。”

怎样才能培养出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健康、独立自主,且富有朝气的优秀孩子,是这本书的宗旨所在。本书全方位地介绍了0~6岁孩子的培养方法,从孩子呱呱坠地就应该对他进行智力、动作、感官、语言训练,让孩子智力和潜力充分发挥。随着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性格和行为习惯,这是使孩子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兴趣的培养更是家长不可忽略的重点,这是孩子能否健康全面发展的基础。此外,家长还要注重孩子与人相处、交流能力的培养,这是孩子将来顺利融入社会生活的必不可少的能力。总之,早教有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在最适当的时期学到应会的本领,从而开发孩子的潜能。衷心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在家长的培养和教育下聪明、健康、快乐的成长,成为国之栋梁。1 早教的重要意义,教育要从孩子抓起教育研究表明,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在动作、语言和认知方面有着惊人的发展潜力。所以,家长要重视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尽早开发训练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不能错过孩子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No.1 早期教育的作用

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世界著名发展和认知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现任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认知和教育学教授,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教授曾说:“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这明确揭示出早期教育对孩子智力发展和一生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1~3岁称为幼儿期,这一时期是儿童智力快速发展时期,是形成孩子的特殊才能的时候,也是品质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期智力的发展、个性的形成为孩子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家长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让孩子赢在起跑点。

早期教育,强调一个“早”字。只要对孩子发育有益的早期教育都可以早早起步。如果家长能够适时合理地给予孩子早期教育和训练,就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健康发育,也为孩子以后智力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能快速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

反之,这个时期如果缺乏科学适时的早教,或受到不良的教育,即使孩子具有很好的先天条件,也有损其大脑的健康发育,甚至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因此,越早进行早教对孩子越好。

一位妈妈这样介绍自己的早教经验:

有句话是“笨鸟先飞”,虽然我们的贝贝不笨,但是也要早一点开始学东西,这对她确实有好处。在贝贝两岁的时候,我教她背一些简单的诗,这样不但让孩子记住,还教了孩子学话,丰富了孩子的词汇,可以增加孩子的识字能力。当然孩子还小,不可能理解太多的意思,就让她背一些简单的诗。如果孩子会背了,就要求孩子经常重复记忆地背,如果背完就不管了,这样孩子会很快遗忘。虽然女儿年纪小,但通过背诵简单的诗就能认好多的字,不过都应该根据她的兴趣去学习,我们只是在一旁引导孩子学习,并不强迫她去学,这样孩子学得进去,还高兴去学,我们要做的就是当孩子做的非常好的情况下,毫不吝啬给予夸奖和掌声。早教有助于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

0~3岁时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这个时期对孩子来说,真是一刻千金。大脑发育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抓紧这个时期进行早期教育,能帮助儿童快速建立复杂的神经网络,促进大脑的发育和智力发展,否则脑细胞就会有所枯萎,妨碍复杂神经网络的形成。

有专家指出:“婴儿出生后的头几个月,有一种天生的、内在的好奇心,如果不及时给以刺激,求知欲会被压抑,使学习的兴趣逐渐退化。错过这一时期,接受事物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早教有助于促进孩子潜力的开发

20世纪后期,各国的科学家、教育家对人脑的潜力和早教进行了研究,证明每个人大脑都有巨大的潜力有待开发,多数儿童都有成为天才神童的可能。一个人能否成为神童,应归咎于有没有受到合理的早期教育。

智力早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脑细胞得不到充分刺激就会枯萎,他的发展潜力就磨灭了。德国“神童”卡尔·威特的父亲认为:“早期教育与其说给孩子许多东西,倒不如说是不让孩子失去许多东西更为恰当。”早教有助于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

研究人员在训练动物掌握特殊技能时发现,在某一年龄阶段对某一刺激的接受,应都比其他年龄容易,于是人们称这个年龄为“敏感时期”。过了敏感期的年龄阶段学习起来会迟缓。

孩子早期,大脑就像一张白纸,很容易接受教育,而且记忆力极强。抓住这一时间,进行良好的教育就很容易在儿童的大脑中印上良好的模式。这比入学以后的教育更深刻。早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

日本儿童教育界专家井深大提倡,早期教育从婴儿生下后就应该进行。如在语言方面,主张日本儿童在开始学习母语的同时就应开始学习外语,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如果开始大脑里只固化一种语言,以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就无法以完整的形式吸收,学起来很费力。比如说,一个孩子学会了方言再学普通话,就会有很多干扰,而如果一开始就让他学讲普通话,则会既学得快,又讲得好。

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一些早期教育的知识,对孩子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培养教育,使孩子的智力、思想、心理素质不断发展,逐步培养孩子具备刚毅、正直、纯朴、坚定的精神,聪慧敏捷的思维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使之从各方面均衡地发展,为孩子辉煌的未来奠定基础。

 小贴士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及其特点进行,这样才能做到科学早教。可以带孩子亲近自然,让孩子了解各种各样的事物,启发孩子的好奇心,这样他小小的好奇心就能激励他学习更多的东西。No.2 早期教育的特点与方法

日本七田真的智力发展学说认为,孩子的智力发展犹如一个等腰三角形,在0岁时发展最快,就像是三角形的底,8岁时就到了三角形的顶端,智力再也不能发展。8岁以后,孩子只能增长知识和技能了。早期教育是人类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丧失了这一早期教育的机会,对孩子的终身发展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早期教育要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方式方法要得当。应注重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还应注意培养他们的语言、观察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往往比知识更为重要。

那么,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呢?早期教育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特点,注重方法。早期教育是一门“艺术”,既不能给孩子造成负担和压力,又要给孩子提供兴趣和知识,在快乐中学习。

早期教育有以下特点:早期教育要适度

大量研究表明,婴儿时期已经具有强大的学习能力,而且教育方式得当可以让孩子更早的认字识数、背诵古诗词,但是孩子各方面发育还不是很成熟,不能用强度过大的办法来进行训练。家长对孩子进行的早期教育要有科学依据,还要方法得当,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早期教育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开始?应遵循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科学进行。从兴趣出发,让孩子主动地学习

兴趣能促使一个人主动学习知识,人有了兴趣学习才会持久。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智慧的火花,要珍惜和培养它,孩子的智力是经过产生好奇——学习知识——得到满足——进而又引发好奇这一循环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孩子年龄虽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来到这个新奇的世界不久,对什么都好奇,理解世界的方法也不同于家长的视角。因此,家长们不要急于把自己的想法、愿望强加给孩子,应当给孩子自由想像、探索的空间和创造的自由。注重家庭氛围和教育环境

婴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大脑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孩子在这个时期的学习潜力和可塑性比较大。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和神经系统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日常生活逐步的发育和成熟起来。因此,良好的教育氛围和家庭环境就成为孩子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发展孩子智力的有利因素。根据孩子的发育程度进行早教

孩子的发展是身体成长和不断学习两方面相互影响的结果。但如果孩子还没有达到智力相应成熟阶段,就拔高学习内容,也不会得到预期的效果。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家长非要让一个视觉器官和身体其他部位尚未发育完全的婴儿识字,结果只能是拔苗助长。而且这种超过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强制性学习,对孩子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变成一种巨大的伤害。因为,它不仅会使孩子的身心负担过重,同时,这种由外界强行训练的方法,只能锻炼孩子的机械记忆,不可能使孩子变聪明而达到早教目的,结果抑制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直接影响他今后性格的形成今后性格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孩子学习什么,从何开始,都要以他发育程度为条件。如果学习的要求与孩子相应的发育程度相距太远,则不是徒劳无徒劳无功,就是拔苗助长。可见,早期教育应根据孩子的发育程度进行。

 小贴士父母可以把新生儿安排在宽敞明亮的房间,孩子视力所及的地方要有鲜艳的物品,不要让孩子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经常给孩子听舒缓的音乐。让孩子闻各种的气味,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这样有助于锻炼孩子的嗅觉和味觉。家长要经常抱孩子,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孩子,锻炼他的触觉。No.3 正确认识胎教

胎教是指在怀孕期间对胎儿进行的一种教育,也是现代优生优育的方法之一。属于胎儿出生前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就是通过给胎儿一些外界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但由于人们对胎教的认识不同,难免会产生一些误区,让我们来看一下家长们对胎教都有那些误区。误区一:胎教对胎儿没用

以前人们对胎儿和新生儿的能力有着很大的误解,普遍认为胎儿和新生儿的大脑尚未成熟,无法发挥思考和记忆这些高难度的功能;有人根本不相信胎教对孩子会有什么作用,认为胎儿根本就不可能接受教育。这是因为,这些人还不了解胎儿的发育情况,不了解胎儿的能力。美国0岁教育权威巴顿·怀特也认为“新生儿不具备思考能力”。

但据大量研究表明,5个月的胎儿就已经有能力接受教育了。这里所说的教育,不同于出生后的教育,主要是对胎儿6种感功能的感知训练,即皮肤的感觉;鼻子的嗅觉;耳的听觉;眼的视觉;舌的味觉和躯体的运动觉。哈佛大学的贝里·柏拉泽尔顿更指出,新生儿是天才。

撰写《记忆诞生的孩子们》的大卫·契柏雷说:“这个世纪是新生儿的世纪”。不仅如此,至今他甚至认为胎儿是天才。也就是说,在思考育儿问题时,也必须将胎教纳入范围中。如今科学观察已经十分清楚,胎儿在母体中,心理已经发生作用,智能和记忆就已经有了功能,性格的形成也从母体内开始,语言的学习也从胎儿开始。

胎儿并不是没有心理和没有感觉、智能、记忆及感情的生命体,因此育儿应该从胎教开始。胎教的目的,不是教胎儿唱歌、识字、算算术,而是通过各种适当的、合理的信息刺激,促进胎儿各种功能的成熟发育,为出生以后的早期教育即认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样来理解胎教,您是不是认为胎儿有能力接受呢?

还有一些人认为,经过胎教的孩子,也不一定个个都是神童。是的,似乎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但这里有个前提概念应理清,这就是我们提倡胎教,并不是因为胎教可以培养神童,而是因为胎教可以尽早地发掘个体的素质潜能,让每一个胎儿的先天遗传能够获得最好的发挥。如果把先前的胎教和出生后的早期教育结合起来,我们相信,今后会有更聪明的孩子,达到目前人们所理解的神童的程度。

也许有人会说,以前并没有搞胎教,不也照样出科学家和伟人吗?科学不是也在不断进步吗?也不错,但要知道,许多事实还证明,科学家和伟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具备了没有被当时人们所意识到的胎教和早教因素。如果人们能够早一点接触胎教,世界的科学水平会比现在更先进。

胎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许多古代著作里已涉及了胎教内容。最早对胎教论述的是西汉杰出青年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贾谊。古人对胎教的论述指的是:胎儿在母体内能感受到各方面的感化,母体在怀胎期间在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采取有利措施,可使母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误区二:胎教能培养神童

如果经常给胎儿听轻松优美的音乐,孩子在未来就可能成为音乐家。有人说,孩子经过胎教训练,听觉灵敏、反应灵活、发音较早、爱好音乐……他们还举出一些例子,如一位身为医生的丈夫,当妻子怀孕后就精心进行胎教。孩子出生以后,又进行超常教育。结果孩子很小就考入了某某大学少年班。这是对胎教认识的另一种极端,带有明显的盲目色彩。

现在早期教育广泛被家长们认同,人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对智力开发的重要性,所以家长们希望利用胎教,对胎儿进行提前开发,这是可以的。但有些所谓的专家鼓吹胎儿听了某些磁带,将来能成为“天才”、“神童”就是太离谱了。

胎教并不等于提前进行正规学习,也不是给腹中的孩子传授什么前沿知识,或提前教会他们什么实用技能,而是要胎儿感受妈妈的开心与悲伤,对孩子进行母子情感沟通。妈妈的喜怒哀乐能刺激胎儿大脑发育。利用胎儿的感觉对他进行多方面的刺激,就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所以,家长对胎教应抱正确的心态,既不要对它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要放弃早期刺激对孩子发育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科学的胎教?

胎儿3个月的时候,皮肤已经有压觉和触觉了;4个月的时候有冷觉和听觉;5个月的时候有温热觉和味觉;6个月时的听力几乎与成人相等;七个月的时候有了嗅觉,而且对痛觉已十分敏感。胎儿的视觉发育较晚,8个月的胎儿才能够凝视光源。胎儿的能力是惊人的,从2个月起胎儿就可以在子宫里做动作,胎儿有习惯也有情绪,更惊人的是胎儿还有记忆,他会对重复的信息刺激产生固定的条件反射,这就是胎儿的记忆。

科学的胎教是指孕妇在充足的营养和休息的前提下,从胎龄5个月开始,对胎儿实施定期和定时的声音和触摸刺激,如听一些优美、柔和的音乐。平时可做些适宜孕妇的运动锻炼身体,也可经常轻拍孕妇的腹部,与胎儿轻轻对话,这样可以使胎儿感受到来自妈妈的抚爱,日积月累,他就会对父母的声音产生记忆,这也是父母与胎儿培养感情的重要方式。

应该尽量避免大强度的、高频率的声音及强烈的光线刺激。因此,父母经常吵架或者生活环境嘈杂、噪声太大,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是不利的。这又从另一方面表明,胎教是可行的。

 小贴士要想生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孩子,母亲的身体素质是优生的前提条件,所以孕妇应尽量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有病及早诊疗,并使自己身体都能得到全方位的调养。这样才能生育出健康聪明的宝宝。No.4 早期教育能使孩子更聪明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的教育法的特点就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曾说过:“儿童的任何才能都不是与生俱来、生而有之的。后天的积极培养和科学指导才是挖掘儿童才能潜能的最有力的方式。”

 

遗传是影响孩子智商的重要因素,但早期教育的作用更重要。尤其是在孩子大脑的发育阶段,父母的培养,哪怕只是玩捉迷藏等简单的游戏,都有促进孩子智力发育的作用。

心理学家的一项长期研究对此提供了有力证据。他们把一批贫困家庭的4个月婴儿分成两组:一组送进教育中心,那里有老师教他们做游戏和唱歌;另一组不进行早期教育,只给他们提供足够的营养。到学龄前期,第一组儿童的智商比第二组高10~20分。到15岁时,第一组孩子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均高于第二组。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呢?心理学家解释说:“是早期教育促进了大脑发育。婴儿出生时便有几十亿个脑细胞,称为神经元。有的神经元在孩子出世前就已经彼此相连,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理活动。其余神经元则在后天刺激后才能相通。”

孩子发育时,神经元形成的突起为彼此的联系建立了通道。例如,眼部神经元的突起延及大脑视觉皮质,可“翻译”眼之所见,并经其他神经元突起的联系,指挥人对所见之事物作出反应。这类经历每重复一次,神经元之间的联系就被加强和巩固一次。

婴儿0~2岁时,脑细胞发育迅速,神经元联系剧增。到2岁时,脑细胞之间已有300多万亿条联系。同时,未彼此连接、未经使用的脑细胞则被“废弃”。

婴儿2岁以前错失了某些脑细胞发育的机会,是否会有智力障碍呢?不会,因为脑细胞联系的建立在整个儿童期,而且有大量的机会促进它。父母在整个儿童期对孩子智力的开发,都会是有成效的。

那么,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早教,才能使孩子更聪明?多和孩子说话

语言是提高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家长的话越多,孩子就越聪明。这是因为孩子在正确而有教育意义的谈话之后,他的大脑就受到刺激,从而得到发展,最终走向成熟。

教育心理学曾解释,在孩子一出世,大脑就存有上亿个细胞,它们被联系起来,形成一个高效运转的体系。但是这种联系只是一种潜在的东西,实际上,只有当一个神经细胞被触发时,它才会发出信号并传给邻近的细胞。因此,每当家长和孩子相互交流时,孩子大脑中就触发了一个化学和信号,这个又传给邻近的细胞,产生连锁反应。所以说,家长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每一次对孩子的关怀和爱,都有助于起到这种联系作用,每一个新的联系都可以增加孩子的大脑发育。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家长常对聪明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知识丰富就是聪明,其实聪明归根结底应该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若只是把孩子的头脑中装满了知识,而不教他怎样应用,这并不能说明他聪明。

怎样才能使你的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呢?家长不要仅仅告诉孩子去思考,而要引导孩子怎样去思考。如你正在和孩子一起看动画片,可以问问孩子他是如何看待正在播出的动画片:谁是故事的主角,他的朋友是谁,敌人是谁,他们在做什么,喜欢谁,为什么?

如果他不能清楚的回答,家长要根据正确的观念、思维来引导孩子、教育孩子。像这种思考,对孩子来说很有帮助的,如果孩子经常进行独立思考,那么就会对锻炼他的观察力、创造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好处多多。要让孩子动脑筋想办法

育儿专家建议,要鼓励孩子提问题,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常问孩子问题,跟孩子一起思考问题,引导他用创造性的方法去解决,让他在思想的碰撞中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他的变形金刚坏了,问问孩子知不知道为什么坏了?是没电了,还是某个零件坏了,然后把孩子的大脑思维转向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问孩子“我们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呢?”“用你的双手怎样去解决问题呢?”这就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思维的机会。

对于做错事的孩子,让他想想为什么做错了。如果家长总是简单地对孩子说“这样不对,那样不行”等,孩子很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塑成孩子无所适从、优柔寡断的终生性格。所以,要引导孩子去思考,试着问他“你能不能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做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甚至启发鼓励他:“昨天你那么做不是很好吗?”不要责骂孩子

孩子害怕、畏惧心理的产生,是由于家长的责骂、肉体惩罚及长期的管制而造成的。大脑的发育需要许多宽容和爱,孩子在正确的、没有压力和安定的环境中,才能学得更快,记得更牢。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让家长任何时候都不要干涉孩子,家长应该有正确的干涉方法。如果你的孩子把盘子和碗乱放在地上时,不要对孩子大声喊叫“不许这样”,而是对他说:“那个盘子喜欢呆在碗橱里,不然,你看它要哭了。他可能就知道对与错,也知道该怎么做了。正确的和错误的干涉方法的区别,就是如此简单。在孩子玩的时候,不要立刻阻止孩子的“越轨”行为

孩子们可以在特定环境中去探索、发现世界,学习知识。玩具就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摆积木时,若用手去猛推,就会全部倒塌;用东西敲盘子,会发出噪声。这些都会刺激孩子的大脑,因此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就马上制止,而是要和孩子交流一下他为什么这样做。但是不要过分要求孩子集中注意力。如果孩子转移了注意力,这说明他已经厌烦了。如果继续进行刺激,实际上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孩子表示出厌倦时,就要马上停下来。一个聪明的家长,就应该了解、知道自己孩子的这种特殊语言。

 小贴士早期教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主要的就是家长的细心程度和耐心还有家长的正确早教的知识。要想让孩子更聪明,首先就是保持孩子的健康的心态。健康是以后教育中的基础,接下来就是从训练孩子的五官(口、耳、鼻、舌、身)和促进大脑发育。五官是人们感知世界的生理基础,充分刺激感官有助于加速大脑积极活动,如果大脑各功能区都发挥了作用,孩子便会更聪明。No.5 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成长

著名文学家老舍曾饱含深情地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过起码有百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人格成长的摇篮,家庭是孩子安身的第一个环境,家庭环境会给孩子人格的形成打下难以磨灭的烙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授,为孩子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将会是终身受益。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环境对人影响的作用多么重要,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也可能是消极的。家庭环境的好坏也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的基本保证。那么,家长怎样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呢?为孩子提供良好成长的大环境

家长之间的和睦温馨、人与自然的和谐安宁,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人间真爱,自然的博大,纯真的魅力,有助于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和良好的心境,引导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家长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鼓励孩子探索释疑,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赏识孩子的探究成果,增强孩子的自信,鞭策孩子持之以恒,磨砺孩子的意志。

家长要遵纪守法,明礼诚信,热情开朗,这有助于孩子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乐观的态度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为孩子树立好成长的榜样

家庭教育是一种生活教育,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时刻影响着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体现父母教子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是通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而实现的。

因此,为人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德高尚,自己就不要做违背道德准则的事;如果希望孩子尊重师长,自己首先必须尊重他人、孝敬老人;如果希望孩子有责任心,自己应当对家庭负责、对孩子负责;如果希望孩子好学上进,自己就应该提高自身素质,注重知识的学习积累和更新;如果希望孩子守秩序、守规则,自己就不要闯红灯、跨栏杆。优秀的父母都是以自身开朗豁达的个性、民主平等的作风去影响孩子,在言行上做孩子的好榜样,从生活中培养孩子好习惯,从启发中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感谢生活和珍惜幸福。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对于培养孩子优秀的性格,塑造健康的心态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1.孩子需要宽敞的活动空间

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家庭的住房普遍不宽敞,但室内是否显得宽敞,并不完全取决于住房面积的大小。同样面积的住房,安排得井井有条,可以显得宽敞;若被杂乱的家具、花哨的点缀、散乱的杂物挤占,就会给人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儿童心理专家曾提醒家长朋友:家庭空间的局促狭窄,可能导致孩子心理上产生一种压抑感。而且,花哨杂乱的摆设还会引起孩子心情浮躁,进而妨碍其性格的正常发展。所以,宁可少购置家具物品,少摆设一些装饰品,尽量给孩子一个简洁大方的环境,多给孩子留一些活动空间。2.保持家庭整洁,使孩子从小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家庭环境是否整洁,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整洁的环境会使孩子感到心情愉快,同时还有利于他们从小养成讲卫生的良好习惯。相反,污浊杂乱的环境,不仅使孩子心情烦躁、抑郁,更严重的是,容易让孩子养成松懈、懒散、做事没有条理的不良习惯。因此,家长应当特别注意室内的整洁,东西放置有条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家庭不只是休息的场所,也是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家长要把孩子的家庭环境布置成学习环境,有条件的话,尽量给孩子安排单独学习、休息的房间,以免电视声、会客声干扰孩子。孩子的房间布置要整齐,要有美感,房间的色彩、窗帘的色彩要符合孩子年龄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身材的桌椅,灯光要柔和。家庭书架是必不可少的,即使有些书籍孩子一时看不懂,但在整齐的书籍面前,在浓浓的书香氛围中,极有利于孩子热爱学习,追求知识。

 小贴士让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将学会自信;让孩子生活在赞美中,他将学会欣赏;让孩子生活在公平里,他将学会处事公正;让孩子生活在安全感里,他将学到信心;让孩子生活在肯定中,他将学会自爱;让孩子生活在被接纳和友谊中,他将学会喜爱这个世界。No.6 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对教育富有独特见解的卡尔·威特是德国的一位牧师。他认为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印证于儿子小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卡尔·威特就主张“天才取决于后天的教育”。

 

天才儿童的出现让我们坚定了一个信念,即早期教育可以造就天才。伟大的学者爱尔维修曾说:“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但家长们应该清楚的是,并不是将所有知识无规律填鸭式地灌输给儿童,就是早教,就可以造就天才,只有那些有着科学依据的早期教育,才能真正开启孩子的智力之门。

因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要明白: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造就天才儿童

天才儿童不是天生的,是早期教育和生长环境影响的结果。可以说早期教育决定着孩子终身成就的大小。天才儿童的成长经历一再证明,家长只要注重早期教育,注意孩子潜力的发掘,就有希望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音乐家、画家、科学家等。

强调早期教育的并不代表忽视遗传因素,但遗传并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即使孩子们没有我们所期望的聪明,为人父母者也要树立坚定的信念,因为遗传不能决定一切,一定要坚信“所有的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入学前的家庭教育更重要

学校不是万能的,孩子走进学校前的教育才是孩子受教育的最重要部分。不可否认,现在的学校都有先进的教学仪器和优秀的教师,这是教育事业的重大进步。但这一切也造成了家长们对学校的依赖,许多家长想把自己的孩子完全推给学校教育管理,好为自己的生活减少麻烦,却不知道这样做是忽略了极为重要的家庭教育,这将给孩子的一生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不论学校有多么好的教师,对孩子潜能的开发都不会有多大的效果。因为学校教学机制是考考考与分分分,而目的是使之考进重点中学、重点大学,而不是培养一个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其实孩子的人生在他入学前就差不多定型了,因为孩子在入学前所受到的教育已经对他的性格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所以,那些在上学前没能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即使在学校里接受专业教师的强化教育,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全方面的发展。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相信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早期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模式

早期教育没有固定的方法模式,但也并不是说无章可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至少要把握好以下两点教育方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1.遵循儿童天性,激发孩子的兴趣

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在游戏玩耍中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比如进行各种童趣游戏、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讲故事等等。2.早期教育真的能造就人才,但是徒有形式的早期教育是毫无用处的

所谓徒有形式,不只在于什么形式,更在于内容,比如把成人学习的知识范畴硬性嫁接给儿童,学习方法也是死记硬背的注入式,这些都不仅不能育儿成才,还必定毁儿一生。因此,渴望孩子成功的父母,为此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不能只追求徒有其表的形式。其实,早教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重视孩子的个性

孩子不是玩具,有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处事能力。很多家长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把孩子当作比玩具更好玩的东西,一味溺爱,根本没把心思放在孩子的能力培养上,这太有碍孩子的健康发展了。

家长们应该记住,孩子的能力真的远远超出我们的想像。很多实验已证明了这点。当然教育幼小的孩子要注意方法,因为孩子从不接受不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东西,这与教育年龄较大的孩子是迥然不同的。

大多数人以为早期教育就是教孩子读书识字,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我们很早就教孩子们读写,目的是为了开发他们的语言和听说能力。我们要选择孩子喜欢的方式进行教育,否则就无法收到良好的效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早期教育不应该是向孩子灌输知识的简单过程,而是在向孩子传输知识的同时,让孩子逐步掌握获取、发现知识的方法。例如,一味地教孩子识字,还不如让孩子掌握查字典的技巧。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孩子得具备一定的文字知识。

天才穆勒就接受过这样的早期教育,他曾在《自传》中写道:

父亲对我的早期教育有太多的过人之处、他从不强迫我学,但许多与我同龄的孩子却受到了填鸭式的灌输教育,最后他们的潜能根本没有得到丝毫发展,他们对世界的看法和理解都是由外力填充而成的,所以他们成人后毫无自己的独立见解……

我父亲从来不这么做,我们在一块散步时,他从不在前边牵着我走,而是让我与他并列而行,并尽可能地把我推到前面。对于那些一想就懂的问题,他绝不会先告诉我答案,而是让我自己思考,只有当我挠破头皮也想不明白时,他才会替我解答。

家长们,获取知识对孩子来说固然重要,但获取知识的方法和善于思考的能力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早期教育要戒骄戒躁、锲而不舍

天才儿童既然是早期教育的结果,一旦停止早期教育,天才亦会变成庸才。这难道不是一件令家长们悲哀的事吗?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

①父母以自己孩子一段时间内的出色表现为荣,认为他会一直坚持下去,不知不觉中就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

②孩子觉得自己优于同龄儿童,骄傲自满,以致放弃继续努力。

因此,在培育天才儿童的过程中,如何防止自己及孩子的骄傲自满情绪的滋生是十分关键的。否则,早期教育就会半途而废。

 小贴士每个孩子都有无限的天才潜能,但却需要有心的家长用一双慧眼去发现,用一片爱心去培育;需要有意识地“夸”,需要有系统地“管”。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信任与期望,给孩子自信与鼓励,是孩子一辈子也受用不完的宝藏。No.7 告诉你的孩子“你真棒!”

日本教育家铃木镇一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父母首先要以爱心和热情去努力培养他各方面的能力,要鼓励和赏识他,而不是一味地用责备和打击逼迫他们去听话,因为在威逼和恐惧中长大的孩子只能变成怯弱和虚伪的人!”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鼓励子去实际行动。”

 

一位爸爸谈到自己教训孩子时说:“孩子连简单的题目都做不对,错得多了,我就忍不住要发脾气,数落他几句:‘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怎么学的啊,真是笨死了。’没想到他还觉得挺委屈,不服气。”

不少家长遇到这种问题时都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应对。

其实孩子也很委屈,因为他觉得不能仅凭几道题,爸爸妈妈就说他笨。孩子在心里会这样想:爸爸看到我作业本上的错题,就老说我笨,其实我觉得自己一点也不笨。好多同学比我错的还多。为什么爸爸老说我笨呢?是不是他不喜欢我了。我听了爸爸说我,心里特别委屈,一点学习的精神也提不起来了。难道我真的很笨吗?

家长也许不知道,孩子的笨是家长骂出来的,家长总说孩子笨,他就真的觉得自己比别人笨,时间长了他也就没有前进的动力了,“反正很笨,怎么努力也不会聪明的。”孩子就会这样想,而且还为孩子不努力找到了合适的借口。结果就造成了越骂越笨的状况。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所以,家长不如换个方法,告诉孩子你真棒!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母亲在参加儿子的家长会的时候,被老师点名批评说:“这次考试,你的儿子在全班60名同学中,排在57名,我们怀疑他智商有问题,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检查一下。”

在回去的路上,这位母亲禁不住流下了失望的眼泪。但是她没有责怪自己的儿子,只是说:“好儿子,你这次虽然考的不理想,但是你的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老师说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细心,你肯定能超过你的同桌的。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

自那次家长会后,这个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放学后认真写作业,在下次的考试时,居然真的超过了他的同桌。他后来和妈妈说:“您说过,我是最棒的,您的儿子没让您失望吧!我就是最棒的!”

这个故事说明,妈妈的欣赏和鼓励,让孩子重新鼓起了前进的勇气。所以,对于后进的孩子,我们作家长的更应该懂得赏识孩子,鼓励孩子。有些家长,往往一方面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望子成龙;另一方面,对孩子的表现又过于挑剔和苛求,容不得孩子有一点错,结果孩子在父母的眼里,永远扮演不合格的角色。

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有很多缺点,没有什么优点,怎么去欣赏他?殊不知,这种想法极有可能扼杀孩子的自信心。不妨这样一试,当孩子做的很好的时候,我们去表扬他;当孩子遇到失败时,我们也要表扬鼓励他:“没关系,妈妈相信你是最棒的!加油啊!”

那么,家长要怎样鼓励孩子,对他说“你真棒”?及时鼓励孩子不断进步

朱永新在《新教育之梦》中说:“理想的父母是永不对孩子失望,决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和鼓励,决不使用侮辱性批评的父母。”明智的父母应该重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及时鼓励孩子。日本和田加津也曾说过:“作为母亲,我改变了过去一见孩子就批评、申斥的做法,经常鼓励、赞许孩子,“好样的,干得不错!”这应该是每一个父母懂得的教育规则。”鼓励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快乐教育”创始人斯宾塞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以鼓励为主,不要随意指责孩子。斯宾塞给儿子买了一架脚踏风琴,希望儿子学习音乐。当风琴运来后,他对儿子说:“这是一架魔力风琴,只要你不断用脚踩踏板,同时用手按上面的黑白琴键,它就会唱歌。如果你懂得了由7个数字组成的魔法,它就会唱出美妙的歌来。”这些话对小斯宾塞起了很神奇的作用。风琴刚安好,他就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并且按出各种高低不同的音律,快乐得不得了。

后来,在斯宾塞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仆人总是指责小斯宾塞:“你可能在音乐上没有一点天赋。”“一支简单的曲子,你学了100遍还不会……”小斯宾塞很快就对风琴失去了兴趣。斯宾塞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对仆人说:“不要因为不恰当的方法扼杀了孩子的天赋。如果弹风琴变成了一件紧张而痛苦的事情,那么音乐是学不好的。”

于是,斯宾塞微笑着对儿子说:“亲爱的,我特别喜欢你弹的那首小曲子,叫什么来着?”小斯宾塞的眼睛一亮,赶紧说出了自己最喜欢弹的曲子,并坐到风琴前面,欢快地弹了起来。不可思议的是,他竟然弹得很流畅,节奏和旋律都把握得很好。

对此,斯宾塞是这样总结的:“教育应该是快乐的,当一个孩子处于不快乐的情绪中时,他的智力和潜能就会大大降低。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的结果。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鼓励正是那种可以让孩子快乐学习的源泉。父母们应该善于运用鼓励,经常对孩子说:“你今天的字写得真漂亮!”“画得越来越好了,如果再努力一些,都可以成为小画家了!”相信孩子不会让你失望的。在孩子做错事时鼓励孩子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必然会犯错误,做错事,这时父母往往会生气地责骂孩子。其实,孩子也不愿意犯错误、做错事,他们本来已经有内疚感了,如果父母再不断地责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非常难过,也觉得自己很无能。所以家长此时更要鼓励孩子,不能让他失去信心。

厨房里,妈妈正在洗碗。这时,4岁的宁宁走进了厨房,他看到妈妈在洗碗,觉得很好玩,就缠着妈妈让他洗碗。看着好奇的儿子,妈妈决定让宁宁洗碗。经过妈妈的示范,宁宁洗得有模有样的,妈妈忍不住夸奖了宁宁。当妈妈转身整理冰箱时,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宁宁叫了起来:“哇!妈妈,我打碎碗了!”

妈妈赶紧关心地问道:“让妈妈看看,有没有伤到你的手?”

宁宁紧张地看着妈妈,说:“没有。可是,碗已经破了!”

妈妈安慰道:“没关系,打破一个碗不要紧。重要的是,我家的宁宁学会了洗碗,妈妈为你自豪。每个人要学会做一件事情都很不容易,会遇到各种困难。不要怕,妈妈把碎片收拾一下就好了,你愿意接着洗吗?”

宁宁不好意思地说:“愿意。”

看到宁宁那么认真的在洗,妈妈表扬了宁宁。

妈妈夸奖道:“你真棒!不过,在洗碗的时候,一定要小心,要用手抓紧碗的边沿,就像妈妈这样,知道吗?”

宁宁高兴地说:“知道了,妈妈。”

有了妈妈的鼓励,相信孩子一定可以做的更好。孩子很需要家长的鼓励,作为家长的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不管孩子做得好还是没做好,记住,有了你的夸奖,孩子会做的更好。家长要多和孩子说:“你真棒!”

 小贴士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鼓励,更希望得到老师、同学或者是其他有威望人士的鼓励。有时候,孩子因为得到父母的鼓励较多,对父母的鼓励产生了一定的免疫性,往往效果不是太大。这时,如果父母有意识地借他人之口来鼓励孩子,往往会激发孩子自信,使亲子关系更加融洽。No.8 没有教不好的孩子“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作为家长心里也同样需要这句话。孩子不好,首先是家长的责任,只有这样,才会仔细检讨自己的教育方法和表率作用,才不会对犯了过错的孩子产生“恨铁不成钢”,才会耐心的,想方设法设身处地地教育孩子。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很多父母费尽心思,付出千辛万苦教育自己的孩子,结果却发现孩子离自己期望的目标背道而驰。有的孩子被他们教成了“问题孩子”;有的孩子甚至因此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于是他们感到痛苦、困惑、茫然。

一位母亲的苦恼:她5岁的孩子越来越让她伤心。几年前,丈夫就和她离婚了,她一个人把孩子拉扯大。她非常爱孩子,从孩子小时候起,为了自己孩子也能像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吃好的、穿好的,她一直省吃俭用,满足儿子对物质上的各种需要,从不含糊。

看到孩子快乐,她心里也觉得很安慰的。可现在随着孩子渐渐长大,孩子变得越来越自私,对物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买就无理取闹,丝毫不考虑自己的家境,不体谅母亲的艰辛。她哭着说:“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我们在嗟叹惋惜之余,是否也应该从这些失败的教育中做一些反省,引发一些思考呢?家长到底要怎样教孩子才是“会教”?家庭环境的影响

研究表明: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是模仿。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就会将看到、听到、感觉到的东西“消化”在正在发育的大脑里。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加以效仿。所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是孩子人生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河南省的一个小山村,一家的三兄弟相继成了博士研究生。他们来自农民家庭,家境贫困。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在于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他们的父母在3个儿子入学前和求学历程中,用自己好学的行为来影响着孩子,他们每天挑灯共学的读书氛围一直延续到3个儿子都上大学。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当年非常穷困,却坚持长期订阅文学杂志和购买世界名著;在他们一贫如洗的四壁上,贴满了各种纸条,上面写着做人的名言和警句等。3个儿子就是在这样贫困然而格调高尚的氛围中长大了。这对他们的文化修养、人生感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深远的影响。

这对父母的伟大之处,并非是培养出3个博士,而是其在贫困中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勤奋好学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染每一个儿子,铸就了他们不屈不挠的性格,促进他们奋发向上,充分发挥各自的学习潜能。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做人

做人是孩子的立身之本,因此,欲使孩子成才,先要教孩子做人,这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务。认识不到这一点的家长,也培养不出懂孝、守孝的子女,更造就不了国家栋梁、社会精英。许多家长考虑孩子做人,往往只看重如何使孩子“成功”这一点从来不懂得去关心一下孩子在其他方面的需求,这种家长仅仅在知识学习上促使孩子发展,根本不会在人格品质进行教育,所以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也许只是智商高的人,而不具备做人最基本的品德。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自信、乐观、坚强、诚信,才是做人的基础。只有具备终生不变的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否则,就算孩子成绩再优秀、成就再辉煌,那也只是昙花一现,终究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要让孩子知道品德比成绩更重要。毕竟,社会是人的社会。促进孩子素质全面发展

孩子就像一株幼苗,生长中既需要水分,也需要土壤、阳光和养料。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校、社会、家庭都应依据教育方针,全面培养青少年一代,促使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

我们正处于21世纪,孩子们面临的是知识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他们不但需要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健全的人格,更健壮的体魄,更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更强的实践能力。而这一切,需要从小就加以培养。父母要有耐心和智慧陪孩子成长

每一个孩子都有与别人不同的天赋、兴趣和性格,总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家长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因此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需要父母细心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发现其特长和特短,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爱好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许多家长正是坚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结果使孩子走上了成才之路。给孩子自由和空间

孩子在身心发育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兴趣和求知欲。这些是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要保护这种求知欲,就需要给孩子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

研究表明,对孩子行为的不当干预,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求知欲,而且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对他的智力发展和人格形成都有不利影响。

一位成功的家长说得好,如果你想把孩子培养成参天大树,而不是小小的盆景,那就把他放到广阔的天地里去。给孩子一生的财富——自信“自信是通往成功的第一要诀。”一个孩子充满自信,就会有一种积极向上、不怕困难的学习和生活态度,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因为他相信自己可以做的很好。

而缺乏自信心的孩子则不爱与人交往,依赖大人,遇事畏缩不前,稍有挫折,就沮丧得不得了,有时候甚至于还没做就已经退缩,打退堂鼓了。缺乏自信将对孩子健全的人格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说,自信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当他驾驭了自己的信心,就驾驭了命运与成功。

家长如何能教出好孩子,不能靠简单的模仿,因为我们的孩子不是一台机器,他们来自不同的生长环境,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性格、兴趣、爱好,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不同层次、有着不同素质、具有不同条件的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家庭环境、家庭条件、孩子的个性因材施教,这样,我们的家庭教育才不至于走弯路,才不会出现了追悔莫及的偏差,才能够令我们的孩子走向成功。

 小贴士为了我们的孩子,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腾出一部分时间,读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提高我们的教子知识和水平,以便我们能够更科学更有效地引导和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的孩子能够在一个和睦、民主、幸福的环境中健康成长。No.9 要相信自己的孩子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过:“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就像从苹果树上采摘果实也需要方法一样,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也需要父母的灵性与耐心。”所以,孩子需要家长的信任,有了家长的信任孩子就会给家长一个奇迹。

 

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说孩子的幼稚

一事当前,习惯训斥孩子说:“小孩子不懂事,瞎掺和什么?”“你知道什么呀?”2.对孩子相貌、能力等方面没信心

比如对孩子说:“你个子太小,就别做篮球明星的梦了。”美国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过:“千万不要取笑孩子的野心,对孩子来说,这种开玩笑就是嘲讽,而嘲讽是极具刺伤力的。如果父母发现子女的愿望太不切实际,不妨从各种角度与他们讨论,可能的话,找机会谈谈最有前途的工作,再尽可能鼓励他勇往直前。”3.打击孩子的理想

比如说这样的话:“你五门有三门成绩不及格还想考北大?”

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父母的信任。父母的信任是对孩子的肯定和激励,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并更愿意与父母沟通。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多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

有一位妈妈这样说儿子的变化:

晚上,我正在洗碗,小家伙就急着要睡觉了,“妈妈,我在床上等你。”“自己可以吗?”“我会自己脱衣服的。”长本事了啊!于是我悄悄地站在门口观望,小家伙认真地脱了鞋,爬上床,脱衣服,进被窝,没有一点点拖拉,很专注很认真,反而比我在身边表现得好。“真是很好啊。”我进去后好好表扬了他一下。孩子对着我开心地笑了,又得意又骄傲:“妈妈,我自己睡觉了,不用妈妈陪了。”可过去不是这样。冬天的时候,衣服穿得好多,儿子总是脱到一半的时候就大叫“妈妈帮我”。那时我想有一天,孩子可以自己脱衣服,我们只要互道一声“晚安”,然后我就关灯走人,该有多好。没想到一个表扬,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现在看着儿子自己做的井井有条,我不得不相信他长大了,我应该相信他的能力了,以后多给他些信任,让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相信孩子说的话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总是渴望得到家长的赞赏、尊重、信任,这样他才会觉得他是优秀的。如果父母处处不相信孩子,总是说:“别骗我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脑袋里想些什么吗?”这样,孩子往往会感到沮丧,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

如果父母总是对孩子说:“去做吧,我相信你能行!”“我相信你能够安排好时间!”“我相信你会把自己的房间收拾整洁的。”这种信任使孩子的内心感到非常愉悦,他的能力得到了父母的肯定,他的自信就会树立起来,什么事也会越做越好。相信自己孩子是最优秀的

许多家长总是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较,似乎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其他孩子好。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给孩子的感觉就是“父母是不相信我的!”“我是没用的家伙!”这种悲观消极的想法让心理脆弱的孩子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长此以往就变得自卑了。

给孩子自由,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呵护孩子,每个妈妈都应该做的,知道孩子的渴望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自豪,在妈妈眼里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最优秀的。

 小贴士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给予孩子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总是渴望得到家长的赏识、赞赏、尊重、信任来肯定自我,发展自我。如果家长处处不信任孩子,总是说:“你在搞什么鬼,是不是想糊弄我?”“别骗我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脑袋里想些什么吗?”这样,孩子往往会感到沮丧,从而产生消极的心理。2 视觉和语言优先发展,开启孩子智慧之门视觉和语言,是孩子感官发展的两个前锋,关系到孩子智力发展的难易,关系到孩子潜力开发的大小;而天才儿童的造就又离不开注意力的培养,注意力是培养孩子兴趣,提高孩子学习能力的第一步。所以家长要注重视觉和语言的培养,同时锻炼孩子的注意力。No.1 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视觉刺激

育儿专家曾经指出,“视觉启智”是较易做到的一种启蒙方法,家长在孩子6岁前培养都能有一定收效。视觉是婴儿萌发最迟的一项感觉,又是一旦萌发后,发展最迅猛的一项。因此,要想孩子智能开发好,首先要给予孩子视觉刺激,尤其是颜色视觉,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不同阶段的孩子处于不同的视觉时期,只要科学地利用此时生理特点对其视觉进行刺激,对孩子都能有启智作用。

 

视觉是婴儿发育最晚的一项感觉,但一旦发育后,也是发展最迅猛的一项。经过大量研究证明,“视觉启智”是较易做到的一种开发孩子智力的好方法,家长在孩子6岁前给孩子视觉刺激会收到良好效果。

我们先了解一下不同阶段孩子的视觉特点:0~6个月:视觉的黑白期

新生婴儿只能看到光和影,当他吃奶的时候刚好可以看到妈妈的脸。3个月大时已具有三色视觉,但这个时候最能让他们感兴趣的主要是对比强烈的黑白两色,尤其是黑白相间的图案。这时可以距离孩子20~38厘米处放一些具有黑白对比色的玩具,以吸引他们的注意,锻炼视觉发展。6~12个月:视觉的色彩期

6~12个月是孩子辨别物体细小差别能力的发展关键期,此时他们需要的是颜色对比强烈的玩具。因此,家长多给孩子布置彩色玩具,像彩棒、颜色丰富的海报、风铃等各种各样的颜色艳丽的东西,会让他时刻产生捕捉的意念。这样,他对声、光的反应就更强烈。1~3岁:视觉的立体期

孩子学会走路以后,开始对远近、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有了更多认识,对事物也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这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立体玩具,像一些会动的玩具,用来引导孩子视觉从平面向立体转化,激发想像力和观察力。3~6岁:视觉的空间期

此时的孩子通过观察,能够判断出大小、上下、内外、前后、远近等空间概念。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利用游戏很好地发展孩子空间视觉能力,比如说位置、识别物体大小、各种标志等,同时,让孩子使用油画棒、毛笔、橡皮泥等进行绘画训练,这是将视觉刺激和智力开发相结合的一种好方式。

因此,给家长们以下几点建议:1.给孩子布置一个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在睡床的周围及整个房间里都布置色彩鲜艳的玩具,使他有机会看到一些鲜艳的颜色,如红、蓝、绿、黄等。还可在孩子睡床的上方悬挂一些彩色玩具,如吹气塑料玩具、彩色气球或用彩纸折叠成的小玩具等等。或是和孩子一起玩一些球类,这样既刺激了孩子的视觉,又锻炼了孩子的协调能力。2.玩具的位置经常更换

玩具应悬挂在孩子胸部上方70厘米左右之处,还应经常换换位置,以免孩子睡偏了头或造成斜视,而且每换一次位置孩子都有一种新鲜感,还可以使孩子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个物体。悬挂的物品也经常更换,使孩子能够感受到不同的色彩和形状。3.给孩子一些彩色读物

选择画面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彩色图书给孩子,这些图书大都色彩丰富,印刷质最好,多阅读这样的启蒙读物,能对孩子进行视觉、触觉刺激,开发孩子的观察力和想像力,对孩子智力发展和学习习惯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4.给孩子彩笔和纸

画画可以发挥孩子的想像力,锻炼孩子小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是培养孩子善于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特征的好方法。画画还可以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对开发智力也大有益处。所以,家长应该在孩子1岁时就交给他画笔和纸,让他尽情涂鸦。这样,就能达到对孩子的视觉刺激,培养孩子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一位爸爸是这样教孩子画画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